那些事情:革命年代其实很精彩

在郭汝瑰眼里,正是因为这些蛀虫的祸害,国家才变得虚弱,民众才困顿不堪。而他深深地记得,曾经有一群清廉正直的同志,朝气蓬勃地革命,却在一夜间被杀得血流成河,从此国家分崩离析,政治也变成了一锅浆糊,凶手正是眼前的这帮同僚。

怀着对理想和信仰的追求,郭汝瑰在抗战结束后加入了共产党,并成为一名出色的情报人员。必须说明的是,国民党给了他声名、官位、资历以及一切,共产党却什么也没给他,连党籍都不多算一年,而郭老师却毫不犹豫,无悔无憾。

郭汝瑰传奇的间谍人生要到七年后才开始,而在一九三八年的时候,他的任务是抗日救国。具体来讲,是在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的领导下,落实贯彻德国顾问环形部署、龟式防御的作战计划。

作为一个高学分的参谋长,郭汝瑰在执行领导意图方面是不成问题的。德国顾问苦心设计了几个模范阵地,郭汝瑰就认真指导挖出了实际工事,深得洋顾问赏识。然而洋顾问们一面表扬郭参谋长的时候,郭参谋长却找到了卫戍区司令部,同参谋长郭仟谈心。

郭汝瑰认为,德国人把大军放在长江边上,只要一点攻破,立刻全军就会被赶到水里喂鱼,损失将比南京战役还要惨烈;尤其是考虑到德国和日本关系不一般,如此布局实在居心叵测,要领导小心情报泄露。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1-11 13:07:41 +0800 CST  
听完郭汝瑰的话,郭仟也陷入了沉默,然后他对郭汝瑰说:“你讲的很有道理,其实我和陈长官(陈诚)也有这种担心。”

看到领导和自已想法一致,郭汝瑰很是欣慰,但接下来的事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郭仟告诉他,如果不用德国人的方案,就要拿出一个更好的方案,而写新方案的任务,自然落到了提出问题的郭汝瑰头上。

作为陆大高等生,写个作战方案是不成问题的,随便哪个人在屋里坐上半天,都能拿一套计划出来。郭汝瑰头痛的地方在于,他的计划必须妥善安排上百万大军的机动防御,这一百多万人是抗战的中坚力量,一旦有闪失将会亡国灭种,他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郭汝瑰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德国人的计划有问题,却谁也不开口,只等别人提意见,实在是因为这个锅太黑太沉,背上去就有被压死的可能。但是现在意见已经提了,任务也领了,无论如何没有推辞的理由,他只能知难而上,扛起这个艰难的任务。

在写这份计划之前,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军参谋长,负责计划两三万人的作战,现在却必须为上百万大军的命运负责;最坑爹的地方在于,这个担子不是上级摊派的,而是他主动招惹来的,仗打输了自然是罪该万死,即使打好了,也不算赢了日军,只不过把抗战拖得更加久一点而已。

从郭仟的办公室出来,郭汝瑰把自已关到办公室里,面对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大地图苦思冥想。他必须用最短的时间,理顺已方的一百多个师,综合分析他们的实力、士气,把他们放在最需要的地方,保证他们的阵地彼此掩护、后勤不被截断,战线能够绵密而相互支持;同时还要琢磨对阵的日军,猜测敌人的想法,估算进攻路线和兵力, 妥善布置防御阵地和撤退路线。

面对枯燥无味的地图,郭汝瑰从来没有如此沉重过。几天后,他拿着准备好的计划,参加了陈诚的作战会议。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1-13 09:42:33 +0800 CST  
作为三大嫡系之一、堂堂武汉卫戍司令,应该说陈诚是有相当军事才能的,加上德国顾问的计划一出来,各方面质疑的声音就没断过。在按既定方案检查防御工事进度之后,陈诚知道大家有话想说,于是表示谁对作战方案有意见,不妨直接提出来。

于是郭汝瑰站了出来,带着他仅凭一份地图写出来的计划。在这份纯靠纸上谈兵的计划里,他详细地安排了防御部队和地形依托,并吸取先前的教训,对鬼子包抄迂回、中央突破的战术严加防范;最重要的是,它精准估计出了日军的进攻路线,保证大军节节抵抗、进退有据,不让鬼子打歼灭战。整个计划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叫“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四面开花。

运动战的口号人人会念,但如何操纵指挥一百多万装备不一、士气低落的大军,却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看到郭参谋的计划,陈诚喜出望外,他心里明白,自已麾下的这员参谋才能不可限量,而自已,则是那名慧眼识才的伯乐。

郭汝瑰的计划在第一时间里报到了蒋委员长案头,并很快贯彻实施,原先死守城防的部队迅速调开,规模则从四十个师扩大到了一百二十四个师,大军横跨江南几大省份,布置在几个关键方向上,对日军节节抗击,打起了软磨硬顶的消耗战。

郭汝瑰的作战计划订得非常及时。因为在他写计划之前,日军已经按开始了一系列进攻,最先受敌的,是武汉南面的长江战场。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1-14 15:51:18 +0800 CST  
南京失守后,日军除去第六师团,又从台湾调来五个大队、一个炮兵中队驻军,组成所谓“波田支队”,沿着长江发起进攻。在攻克安庆、潜山等目标后,鬼子们面对的是另一个难题:马当。

马当能成为难题,是因为它在长江边长了一座山,山峰插进水里,硬生生把江面隔成不到五百米的一个大弯,水流十分湍急。蒋介石知道日本海军厉害,早就花大力气在江面上筑起拦截线,同时利用地形,往两侧山峰布下大量碉堡、炮台,并修建了坚固保垒,从陆地一侧拱卫江面。

从理论上讲,委员长的防御工事是做得相当合格的,兵力部署也非常到位。几个小小的要塞,他竟然派出一个军防守,为了防止陆军对水战不熟,还专门安排海军陆战队配合,水陆共进,挡住咄咄逼人的日军。

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只有结果不正常。在并不漫长的民国军事史里,向来都是奇葩倍出,没有最雷人、只有更雷人,马当的守军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负责防守要塞的最高指挥官是十六军军长李韫珩,在多年以前,他还有一个身份,叫保定军校教官。

当教官其实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李教官离职多年,却想再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于是下令举办一场军政培训班,所有地方干部(主要是乡长保长)和军队里连排长必须报到,听李司令给他们讲课。

十六军收到命令的时候,日军正在对岸天天点火放烟,飞机不停地侦察照相,随时可能发起突袭。可是李司令兴致极好,硬是逼得大家全都放下手头的事情,成群结队地离开岗位,来听他讲军政大略,唯一不给面子的是海军陆战队,对方缺勤的理由也很简单,敌情紧张,没时间。

一个是陆军,一个是海军,两家系统不一样,李韫珩只好皱皱眉头,放任陆战队在碉堡里喝风,独自对着陆军侃大山。毕竟是堂堂军长,号召力十分强大,除了手上那帮小军官外,连当地的保长、乡长也没放过,全部叫来陪李军长过瘾。

李韫珩神气活现地给部下吹牛,海军陆战队神经质地对着江面警戒,对面的日本人却很悠闲,很多天过去了,一点动静也没有。李韫珩非常得意,在他看来,前沿地形险要,江防万无一失,完全可以忙里偷闲,好好体验当年做教官的感觉。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1-18 06:27:02 +0800 CST  
六月二十四日,大雾。

一直预感有问题的海军陆战队警惕性极高,每天都要联络香山的陆军兄弟,确认平安无事。这一天清晨,他们发现出了小小的意外:同陆军的联络中断了。

战时联络不通,往往表明有严重敌情。陆战队们不敢怠慢,马上派人去侦察,很快就得到消息,电话那头的友军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批正在登陆的鬼子。

陆战队顿时大吃一惊。负责防守的陆军有整整一个团,一点声息都没有就全部溃散,可见情况之凶险;而鬼子占领香山之后,下一步肯定是对自已发起进攻。他们赶紧给司令部打电话,报告这个惊人的消息。

司令部的电话倒是没有中断,可是传来的消息却更加哭笑不得。原来李军长的培训班今天毕业,大小军政长官都要参加毕业典礼,那个年代又没有手机,所以联系不上,请陆战队稍安勿躁,等长官回来后再处理。

乡长保长们都知道的事情,鬼子自然也会知道,这个时机选得实在是恰到好处。可怜的陆战队只好守着电话机发呆,一面同渐渐围上来的鬼子对峙,一面期盼李军长能快点搞完见鬼的典礼。无奈李韫珩实在看重规矩,大概他认为光讲几句话太过简单,还专门搞了个餐会,所有到场的人都有份。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毕业典礼自然更不例外,大家都需要在饭桌上好好联络感情。等李司令打着饱嗝回司令部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鬼子早就占领了陆军驻守的香山,正在用大炮猛轰陆战队的阵地。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1-20 16:15:30 +0800 CST  
从电话里听到日军顺利登陆、正在进攻的消息后,李韫珩还有点不信;很快其他方面的消息传过来,原来为了参加他的典礼,一整个团的军官都去吃饭了,留守的只有一帮小兵,还是以新兵为主。失去指挥的小兵自然不懂怎么反登陆,看到日军凶神恶煞地冲过来,扔下枪就往后跑,鬼子还没冲进工事,整个香山阵地已经跑了一大半。

确认香山已经沦陷后,李军长终于清醒过来。为了救急,他派出了整整一个师的部队,前往长山支援。根据他的估计,长山的陆战队有要塞掩护,登陆的日军立足不稳,只要他的师及时赶到,前后夹击之下肯定能击退敌军,弥补自已乱开培训班的过失。

派出去的援军全副武装地出发了,领头的指挥官叫薛蔚英。

薛蔚英,一六七师少将师长,黄埔一期毕业生。

作为一个职业军人,能当上将军、统率一个师的部队,可谓是职场成功人士,但对薛蔚英来说,却未必有多么欣慰。要知道,他在师长位置上的时候,同期的汤恩伯、胡宗南都已经是集团军司令级别(军团长),甚至黄埔四期的小弟也当上了师长,比起同期师兄弟,他的进步实在是慢了些;而在看过他的表现之后,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黄埔一期的薛师长,进步会如此之慢。

接到李韫珩的命令,薛蔚英立刻下令全师出发。他的驻地离马当只有几十里,急行军几个小时就能赶到,因此鬼子的进攻虽然凶猛,形势却并不险恶。

但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薛蔚英下命令的时候,故意夹带了一点私货。军部的命令是立即增援,李师长的命令却变成了立即走小路增援,理由是防止日军在大路上拦截。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1-22 10:32:45 +0800 CST  
救兵如救火,成千上万人带着装备辎重,蜂拥在小路上行军,即使没有拦截,自已也能把自已堵死。薛蔚英的参谋长还算明白,赶紧提醒师座,并友情提示,最好能请示一下上级。没想到薛师长水平不高,脾气却不小,回头瞪了一眼说,什么都要请示,还要我们干什么?!

在李韫珩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六七师沿着小路出发了,而小路的那头,海军陆战队正被日军海陆空三方面狂轰滥炸,苦苦等候援军的到来。日军一次又一次地进攻,一次又一次地被打退,而陆战队也一次又一次地呼叫援军。李韫珩总是告诉他们说,援兵马上就到,可是整整两天时间里,除了鬼子的炮火,硬是一个人影也没看见。

援军没有赶到,不能怪李军长,因为他也不知道薛蔚英的小把戏。一六七师突然改走小路,接着又说方向不熟,大军在山里转了两天,一直等到要去的长山已经完全陷落,才慢吞吞地从山口里爬出来,“全速”增援。

六月二十六号,日军正式攻克长山,国军不惜血本建起来的马当要塞土崩瓦解,日军舰艇完全打开了长江航道,沿路畅通无阻。听到这个消息,蒋介石气得七窍生烟,因为他知道,长江要塞一旦陷落,必定跟着一连串的败仗,更难堪的考验即将到来。

应该说蒋委员长办事还是雷厉风行的。在他的亲自关心下,马当要塞相关责任人都受到追究,喜欢当老师的李韫珩自然没有好果子,被撤职查办、下岗回家,而喜欢走小路的薛蔚英则上了军事法庭。一个多月后,他终于不用考虑走哪条路的问题了,委员长替他选了一条路,一条彻底解决人生疑难的黄泉路:枪毙。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1-23 11:47:16 +0800 CST  
当德国顾问给蒋介石计划死守武汉的阵地、郭汝瑰即将对着地图苦苦思考时,从马当冲出来的日军已经冲过湖口,一路来到九江城下。镇守九江城池的,是比薛岳资格还老的老牌革命家、粤军元老张发奎。

张发奎奉命镇守九江,对阵的日本华中派遣军则组建了第十一军,并选出一名极有能力的军长担任指挥官,这个人的名字叫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原第二师团长,昭和军阀三大骨干之一(另外两人是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日本天皇最为器重的少壮派军人,出色的军事专家和谍报专家,镇压东北抗联的刽子手,臭名昭著的战争罪犯,蒋介石和何应钦战后重金聘请的座上宾兼好友。

之所以把冈村宁次推上去,是因为十几年前,冈村就在军阀孙传芳的军队里当顾问,不仅清楚中国南方的地形,而且还顺手偷走了机密的军用地图。扳着指头数过来,熟悉情况的师团长里,只有他适合指挥第十一军,因此冈村风风光光地走马上了任,对手是十几年前打败孙传芳的张发奎。

走马上任的时候,冈村宁次手上,只有一个波田支队和一零六师团,而张发奎有十几个师、将近十万大军。从兵力上讲,冈村是处在完全的劣势;从情报上讲,冈村只有十几年前的旧地图,而张发奎的国军已经盘踞了十几年,随时可以测绘各种精确地图,所以对九江的防御,张发奎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1-25 00:37:53 +0800 CST  
面对并不多的日军,张发奎摆出了一个奇怪的阵型。他把所有人马全都集中在一线,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沿着前沿摆成一圈,既没有重点,也没有纵深,整个部署毫无章法,显得十分外行。

作为北伐时期就出名的大将,张发奎经历过无数死仗、恶仗、胜仗、败仗,先前也不是没跟日本人交过手,排兵布阵突然如此外行,并不是张司令突然大脑短路,实在是有难言之隐。

他手下的部队大都是新兵,对打仗完全陌生,呆在战壕里放放枪还可以,碰到意外立刻就会失散逃亡;而对九江周边的地形,张司令更是只能仰天长叹,低头痛哭。虽然国民政府已经在这里收了十几年税,大家都只忙着做官发财,没有人认真搞过地理测绘,对军事地形的了解,还不如冈村宁次的旧地图。

既不知道地形,又不熟悉手下各路部队,除了挤成一排并在前线,张发奎实在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更要命的是,作为中国通的冈村宁次,十分了解天朝特色和国情,对张司令的处境更是心知肚明。虽然手上兵力不多,冈村却相信,只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发动一次合适的攻击,张发奎就会溃不成军,狼狈退出九江。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1-28 12:10:06 +0800 CST  
七月二十三日,清晨。

驻守姑塘镇的预备十一师突然遭到袭击,大批鬼子凶猛地渡过鄱阳湖,抢占有利地形登陆,预备部队里的新兵毫无准备,纷纷往后败退。消息传到司令部,张发奎赶紧调兵增援,无奈先前布的阵势实在太笨拙,临时抽人去应急,却怎么也堵不住缺口。冈村宁次随即将手上最后的一零六师团投入战斗,同时海军舰艇沿江直下,大军直扑九江。

根据日本的编成要求,主力师团会有一个后备师团,番号通常是原有数字上加一百,兵源来源于同一地域,以保证合作顺利。第一师团是东京师团,它的后备师团是一零一师团,来自九州地区的第六师团后备部队,自然是一零六师团。

第六师团是南京大屠杀的战犯师团,它的后备部队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跟畜生没有多大差别,尤其是看到“前辈”们杀人强奸的“壮举”后,个个被刺激得两眼发红,整天对着镜子照相,恨不得立刻生出一对獠牙来。

冈村宁次的气势很快镇住了张发奎。尽管国军有着广阔的阵地和兵员,但在凶猛的进攻面前,张发奎认为自已已经面临被包抄的危险局面,必须迅速撤退。

虽然冈村手上没有更多的预备队,而张发奎的大军还没有认真打一场,大部分人连鬼子的影子都没见到,张发奎却窝囊地做出了一个决定,大军撤出九江。

蒋介石的命令是死守九江,而慌乱中的张发奎没有请求上级,也没有打什么恶仗,竟然擅自下令,把十万大军撤出了九江重镇。国军的撤退水平自然不用多说,十多万人你哭我嚎地乱成一团,在山林里象没头苍蝇一样四散奔逃,说是军队实在是抬举了他们,简直就同武装难民差不多。

从冈村宁次进攻姑塘到张发奎撤退,只有三天时间。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1-30 23:33:59 +0800 CST  
十万大军镇守九江,只用了三天就被打得抱头鼠窜,如此窝囊的战绩,顿时震动全国。北伐名将张发奎才四十二岁,正处于壮年时期,没想到廉颇未老,却只剩下吃干饭的本事,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在攻克九江之后,日军上下都是士气大振,因为大本营进攻武汉的计划已经全面展开。北路的华北方面军重新编组第二军,绕道安徽南下,从大别山北面进攻;中路由第六师团经大别山南面进攻;而南路则是波田支队和一零一、一零六师团包抄,打算南北两面切断守军退后,再同中路一道三面夹击,把蒋介石的主力全部赶进长江。

如果按照国军从前的计划,冈村的计划是非常可行的,因为德国顾问们早已不辞辛劳地画好了防御阵地,准备让大家一齐死守在乌龟壳里。而即使是换了郭汝瑰的灵活防御计划,真正执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因为,再好的计划也需要人去执行,以国军的兵员素质和指挥水平,能否从冈村宁次刀下过关,是件相当成问题的事情。

北路日军还需要时间转场,中路第六师团碰到桂系在大别山里打闷棍,虽然没有吃什么大亏,但是进展十分缓慢,冈村宁次很自然地把希望寄托在南路上。张发奎狼狈逃窜之后,横在他前进道路上的只剩下一个薛岳,在冈村看来,只要再来几趟攻势,就能包抄武汉后路,重复一次南京大屠杀。

当冈村大军挺进的时候,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薛岳也在山沟里严阵以对。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2-02 13:37:34 +0800 CST  
拜受当年剿共之赐,薛岳对南方的山水地形极为熟悉,而同张发奎不一样的是,他的防区里有一座庐山,冈村如果要去武汉,就必须经过这座大山,偏偏山地战正是薛岳的强项。

由于风景优美,蒋委员长在庐山有专门的避暑别墅,还同陈诚等人办过多期军事培训班,培训效果先不去研究,至少山里的地形大家都是非常明白的,不少军官闭着眼睛也能分辨出方向来。更为重要的是,冈村的地图并不是百分之百精确,不少冷门的地方都是一带而过,没有专人去搞测绘,而庐山偏偏就是那时候的冷门。

地形不熟,兵力不足,加上薛岳又是出了名的好勇斗狠,不仅有苏联顾问帮忙布置阵地,还把公路挖得乱七八糟,对后勤交通影响十分恶劣。冈村的进攻很快出现了困难,炮兵在泥泞里举步唯艰,而失去炮兵掩护,一帆风顺的一零六师团进展变得十分缓慢,远远落后于计划表。

一零六师团在山里打不开局面,冈村很自然地想到了屡试不爽的经典战术:包抄迂回。事实上从决定武汉会战的时候起,他已经陆续到手几支部队,可以分批加入战场,当一零六师团进攻受阻的时候,他马上想到了另一支预备队,一零一师团。

作为东京第一师团的后备军,一零一师团从淞沪战役起就冲锋在前,可以算是经验丰富,功劳苦劳一把抓。冈村给一零一师团的任务也很简单,绕过鄱阳湖登陆,顺着德星公路占领德安县城,一举包抄薛岳的后路;同时由第九师团绕道瑞昌、进攻德安,三路大军分击合围,准备打个漂亮的歼灭战,把守军包进饺子馅里吃掉。

从地图上看,冈村司令的安排实在是精妙无比,极有名将风范。一零一师团长伊东政喜领到命令后,立刻率领大军坐上小艇,然后在侧翼登陆,准备袭击德安,同第九师团一南一北包抄薛岳。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2-03 16:56:43 +0800 CST  
伊东政喜的登陆行动很成功,但等他们收拾好行装、准备奔袭德安的时候,才发现冈村的计划里,有一点小小的漏洞。德星公路从地图上看确实不长,只有六十公里,强行军两个小时就能赶到,可是这条要命的公路却是穿过山区建的,两边都是要命的山头;更为要命的是,薛岳在这一带早就安排了守军。

一零六师团打不过去,是因为他们进攻的是庐山北面,而伊东要穿过的,是庐山南面。风景可能不一样,但效果是一样的,都不好打。

鄱阳湖的炮舰射程打不到山区,庐山又常年有大雾,飞机找不准目标;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也不一定真的要跑到山里去,只要从底下望一眼,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一零一和一零六师团都在山脚啃泥,还要忍受江西著名的蚊子和疟疾骚扰,实在是苦不堪言。

整整两个师团被挡在庐山脚下,看着地图上区区几十公里,硬是跨不过去,冈村宁次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根据迂回迂回再迂回的战术原则,冈村认为,既然南北两路大军都没能突破防线,那就该把眼界放得宽一点,从更远的地方迂回,那就是偏北面的金泽第九师团。

作为三二年就在上海大打出手的老对手,第九师团在侵华战争中可谓是经验丰富,血债累累,一直作为钢刀部队使用。现在庐山打不下来,冈村宁次马上想到了它,下令第九师团绕道进攻瑞昌,击退长江边上的鲁军后,同波田支队一道包抄庐山,把薛岳碎尸万段,报仇雪恨。

冈村宁次实在是打仗的高手,一眼就看出了防线上的漏洞。他下达命令的时候,瑞昌城正处在最薄弱的状态,因为防守城池的是川军,而且是连正规军都算不上的川军。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2-07 01:05:34 +0800 CST  
自从刘湘在医院里被吓死后,四川军阀顿时群龙无首,但也不甘心由中央势力完全主持大局。经过一番分化离合的斗争,蒋介石不得不以大局为重,表示四川还是该由四川人管理,具体说来是从两大川军势力里,选一个出来当省主席。

适合当主席的人有两个,王缵绪和王陵基。其中王缵绪的手段高明一筹,抢到了主席的宝座,落败的王陵基无路可走,只好带着手下领军出征,委员长给他的番号是第三十集团军。

前面已经说过,川军的战斗力是比较悲催的,倒不是四川人不会打仗,而是训练装备跟不上。刘湘、唐式遵一类“主力”都不大给力,后面的邓锡候之流就更加不用说,但这些人比起王陵基来,还是属于摆得上台面的那种。

王陵基,号称“王灵官”,四川老资格军阀,前重庆警备司令部司令。他最出名的“业迹”,是逛大街时碰到两个女学生得罪了他,当场让卫兵把女孩的裤子扒下、插入驳壳枪,弄得两个女孩子血流满地痛得打滚,这才满意地扬长而去。在四川的时候,王灵官向来以杀人不眨眼著称,因此到抗日战场上,有人也希望他能发扬一点屠杀同胞时的狠劲,在抵抗侵略上立功。

面对那些满心期待的目光,王陵基注定是要让他们失望的。民国政府最讲礼义廉耻,尤其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所以常出王将军这样当街强扒女生裤子的人才,这类事不少国军名将都干过,倒也不算稀奇。无奈王司令虽然擅长欺凌女学生,却不怎么会打仗,尤其是他的所谓集团军,是靠十六个地方保安团临时编出来的,一群壮丁连队列都没走过,塞杆枪就算是正规军,糊里糊涂地派到了前线。更要命的是,王陵基做人不地道,没几个人肯跟着他卖命,手下的师长旅长全是临时工性质,看上去一个集团军人头济济,其实没几支能用的部队。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2-08 11:18:03 +0800 CST  
冈村宁次的进攻极有章法,在庐山受阻之后,第九师团立刻对王陵基的瑞昌发起了突击。王司令的集团军果然一触即溃,不仅把友邻的鲁军暴露出来,还跟着让波田支队也顺利突击,占领了薛岳防线侧翼的乌龟山。

收到瑞昌前线的战报,薛岳明白,考验人品的时刻到了。

尽管手上有一整个“兵团”,但他现在要面对的,是正面一零一、一零六两个师团和侧翼的第九师团,局面已经险到极点。一零一师团离得远就算了,一零六师团正在前面拚命拱,侧翼又有第九师团包抄,看上去除了撤出庐山,他没有更好的选择。但问题是,别的地方能撤,庐山却是万万不能撤的。

根据冈村宁次的研究,战场上如果守军阵地高出三百米,由于视界、通讯、地形等方面的限制,进攻方的火力将大打折扣。薛岳虽然没有冈村那样出色的理论水平,但战术领悟却是差不多,也很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他来说,庐山就是天然的屏障,可以有效抵消日军的炮火和空中优势,无论如何不能放弃,所以山区温差再大、蚊虫再猖獗、官兵伤病减员再多,他都咬死了庐山的阵地,不肯退出去。

现在,随着川军的溃败,第九师团已经从侧翼包抄上来,薛岳还是想保住庐山。在万分危急之下,他派出了俞济时的七十四军。

作为抗战时不多的几个攻击军,七十四军向来以勇猛擅战著称,俞济时更是嫡系中的嫡系,后来长期担任蒋介石的侍卫长一职,可谓心腹重将。把七十四军派去堵漏,实在是情况已经紧张到极点,不得已做出的决定。然而冈村的攻势实在太凌厉,七十四军冲上前线,却是连战连败,眼看要跟川军一道溃下阵来,薛岳急红了眼,不顾自已是杂牌出身,正颜厉色地警告俞济时:再敢后退,军法从事!

作为一个杂牌司令,薛岳无论如何是没有资格训斥委员长嫡系大将的,尤其是俞济时这种重量级人物。但俞济时也清楚,嫡系将领被枪毙不是没有先例,武汉会战又是蒋介石亲自抓的重点工程,国际国内影响十分重大,万一在自已身上出了问题,委员长很可能来个挥泪斩马谡,那时真是跳进鄱阳湖也洗不清了。所以顾不上计较薛岳态度有多恶劣,俞济时亲自上前线努力指挥,好不容易顶住第九师团的攻势,勉强稳住薛岳的战线。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2-11 16:15:49 +0800 CST  
薛岳当然不会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俞济时身上。事实上,七十四军在前线拚死顶住的时候,他已经命令北线的守军适当后撤,在二线重新构筑阵地;等俞济时稳住局势时,薛岳也重新建起了新的防线。反正庐山啥都没有,山头却到处都是,随便找个地方挖几个坑,就能搞出一线阵地来。

象两个高手过招一样,冈村先后投入了一零六、一零一、第九师团,重创薛岳手下的几路大军,还击溃了川军,战术上算是占了便宜。但他始终没能攻破防线,反而胶着在庐山的山头上,而且让他起火的是,薛岳虽然撤退了,对面的一零六师团日子却更加难过,因为薛岳故意让出来的地方是一个凹地,四周都是机枪和炮兵,随时随地可以向山脚招呼。鬼子攻又攻不上、撤又不甘心,只能缩着头干挨打,从身体到心理都受到极大的创伤。

从七月份顺利攻克九江算起,冈村已经在南部战线上胶着了一个多月。一个多月里,他和薛岳的士兵都在茂密山林中摸爬滚打,白天热到中暑,晚上冷得盖棉被,加上蚊虫叮咬、疟疾流行,实在是苦不堪言,非战斗伤亡居高不下,很快超过了战斗损失。

对于泥泞中的困境,冈村和薛岳心里都是清楚的,而冈村宁次的压力还要大一些。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2-14 00:34:53 +0800 CST  
对天皇和东京大本营来说,武汉会战是顺利逼降中国的关键一战,打好这场大战,就可以吃掉中国的生力军,结束没完没了的战争。虽然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可怕,但皇军的军费开销却着实吓人,已经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极其危险的影响,战事再拖下去,天皇责任无限公司就有可能资金链中断,并随之宣告破产,整个国家陷入割据和动乱之中。

东京关心局势的时候,会去关心华中派遣军司令畑俊六;畑俊六有压力,自然是找冈村宁次了解情况;冈村也不可能亲自拿枪去战场,他只能向手下施加压力。第六师团和一零六师团已经是筋疲力竭,波田支队的前方是九江败下阵的张发奎,此时已经从九江之战中恢复过来,正跟着薛岳有样学样,死死守住战线不放松。数来数去,能指望的只剩下一零一师团。

随着冈村宁次一次又一次的“亲切”关怀,一零一师团开始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师团长伊东政喜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只好有样学样,反复催促手下几个联队长加紧卖力,不许偷懒怠工。

九月二号,一零一联队长饭冢国五郎大佐被打死,联队伤亡惨重。

一年之前,一零一联队长在上海战死;仅仅过了一年,继任联队长又被打死,伊东政喜十分恼火。由于上司的压力实在太大,伊东决定到前线视察,看看对阵的到底是什么人,给他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高级领导亲自上一线,向来是比较危险的事情,伊东政喜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他对路线进行了筛选,专门走侧面高地的安全区域。

从地形上看,伊东师团长的安排十分有讲究,他去的地方在高地背面,中国守军既看不到,又无法瞄准,即使事先得到情报,也打不中目标。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都是万无一失。

有万无一失的把握,伊东政喜神气十足地登上了高地,同幕僚观察对面的情况。谁也想不到的是,对面突然飞来一颗炮弹,正好把他打倒在地上。

这就是命苦不能怨政府了。伊东所在的地方一直没有挨过炮,而且跟正面阵地有九十度,即使是划出目标都轰不准,谁也想不到会有新手不长眼,把炮打得那么偏,竟然还鬼使神差一般,撞上师团长大人在视察,结果一举中彩。倒霉的伊东政喜倒是没有死,只需要送到医院养几个月伤,但整个师团的士气却跟着一落千丈,再也提不起兴趣向前冲了。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2-15 00:00:39 +0800 CST  
在这里给自己做个小小的广告:


一、独孤九剑的传说

华山派曾经出过一个剑客,风清扬。

在那个年代,如果一个江湖人不知道风清扬,只说明他孤陋寡闻;而风清扬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创了一套剑法,叫做独孤九剑。这套剑法一问世,江湖上其他剑法,顿时都黯然失色了,以至于几十年后,大魔头任我行跑到少林寺撒野,还念念不忘地说,在我佩服的三个半人里面,风清扬算一号。

有这样一套无敌剑法,风清扬当然是风光无限。问题是,作为华山派剑宗人物,他显然没有一种觉悟,就是如果自己名声大得上天了,其他气宗同事怎么办呢?

想要避免气剑二宗的大火并,剑宗就该以和谐大局为重,同气宗搞好统战工作。总而言之,气宗为体,剑宗为用,剑气二宗自古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属于华山大旗下面,相亲相爱的一家;再总而言之,大家血浓于水,我风清扬能有今天的成就,同华山前辈们在剑气二道方面,长期的指点和栽培是分不开的;再再总而言之,独孤九剑不是我一个人的剑法,而是华山派全体同仁群智群力的产物,更是全派努力学习掌门人先进指导思想、把相关理论同业务创新相结合的成果。

剑宗的风清扬武功够高,跟他翻脸多半会吃眼前亏;气宗心计阴毒,算计整人毫无底线,所以两派谁也吃不掉对方,最“好”的办法就是高举团结大旗,共建华山派的美好明天。作为剑宗的杰出代表,风清扬的排名肯定不会低,甚至可能光荣成为新一代掌门或候补副掌门。如果这样的话,几十年以后,江湖少了一个清风寂廖的独行高手,华山却多了一个八面玲珑的世故长老,带着徒弟们一面刻苦练剑,一面勤练内功。

看上去,这应该是最理想的结果。问题是,没有那种打破一切框架的至情至性,或是努力超越的自我奋进,年轻的风清扬能否不断精进这套有进无退、无法无天的剑法,那是相当成问题。因为,小风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同华山派的悠久积累分不开的,绝不能用独孤九剑诞生的后几十年,否定了华山派优良传统的前几百年;所以相关招式里,必须尊重同门师兄弟的指导意见,充分体现华山派的传承精神,最后搞出来的华山九剑,多半是华山传统剑法的2.0版本而已。

作为这套剑法的总设计师,风清扬如果成功地团结好气宗同门,肯定能在勾心斗角中站稳位置,安心熬自己的资历排名。虽然说,一匹老虎非要照顾狗的感受,一举一动都向狗的水平看齐,对老虎实在是种折磨;但是宗派团结大过天,风清扬想要维护华山的安定大菊,避免被气宗师兄弟算计到粪坑里,就必须正确对待同志们的帮助,自觉戴上这枚紧箍圈。

几十年后的一天下午,风清云淡,阳光明媚,华山的风清扬站在屋外喝茶,和往常一样漫看风景。那个叫令狐冲的后辈把长剑使得轻柔灵动,颇有几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于是风太师叔兴起而至,抄起扫地的扫帚当剑,同他过起招来。眼看令狐冲施出他师娘最得意的“宁氏一剑”,仿佛要控制不住剑势的样子,风清扬身子一矮,沉腰斜坐,用扫帚抵住来势,任凭令狐冲长剑直没至柄,随后左手一记斜拍,轻轻巧巧地将剑震了下来。

这一套招数施得行云流水,众弟子群起轰动,叫好之声不绝于耳,连令狐冲也是佩服不已。风清扬得意之余,忽地心头一凛,想到自己喝茶暇余,竟以一柄扫地的破扫帚,破了岳不群、宁中则苦创数十年的剑法,此事若不能圆转,后患着实不浅。眼见大小弟子闻得喧哗,纷纷过来看热闹,急忙立定心神,端起太师叔的作派,对令狐冲等人宣示道:“适才令狐小侄剑法传神,只是同门切磋,未用内力,所以为我所乘,此等奇巧小技,不足为训。若是实战之际,我华山弟子贯注上层内功,自能以拙胜巧,以静制动,对手纵剑气千幻、剑招万变,也不必惊慌。所谓气剑合一,相辅相成,两门功夫均不可有所偏废,才是华山剑派正途。”群弟子一齐躬身受教。

风清扬不再言语,众人于是散回练剑。令狐冲带着师弟师妹,重新舞起那套宁氏剑法,一招一式虎虎生风,显系倾足了内力,严防对手再用扫帚占到便宜。风清扬不禁在心中暗暗摇头,却不肯多发一句言语。

若是时光倒流几十年,重回初创九剑的那一刻,自己还会遵循祖师流传的规矩,迎娶名门正派的老婆,安心熬一个掌门或二掌门的位置么?风清扬不知道,也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他只能拿起那个裹着厚棉套的大瓷杯,一面喝尚温热的枸杞茶,一面往屋里踱去。每日如履薄冰,这日子过得忒累了,阳光顺着树叶洒在脑门上,华发已然稀少,显出油亮的腻色来。



二、世事如剑局

连载这部《革命年代》的时间里,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我从哪里找的书,写出来的文章。

于是我开了一个大致的资料清单。不少人看过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些东西我好象也看过,为什么没有读出相关内容来呢?

因为被问了太多次,所以我觉得,应该在这里给大家解说一下。

我们每个人写报告的时候,如果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名声,难免会对措辞进行考量,尽量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说法。同样,假设我们写一本日记时,清楚地知道这本日记在将来,很可能被无数人研究琢磨,甚至对着后代指指点点,那么在落笔的时候,肯定会慎之又慎,充分顾及自己的形象,回避一些不可描述的地方。

普通人写报告或日记,只会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但是相关的文档记录,已经存在各种偏差;同一件事让利益冲突的不同方去写,就象法院的正反方相互答辩那样,更会有千差万别的说法。如果相关的记载,涉及到几千、几万人的前途声名,或者记录人全家老小的身家性命,几乎不用问也知道,最后出来的文件,肯定充斥着,对记录人最有利一面的各种信息。

我们看到的所有历史事件,几乎都经过纪录人的改造,换句话说,它们都是由拥有话语权的一方作出来的。想要找一份没有偏向、绝对客观正确的记录,可能性差不多等于零。话又说回来,如果档案记录绝对正确,那还要历史学家做什么?

原始文件或档案记录,是一切历史研究的基础。所以研究历史,有两件事情是不能不做的,一是整理各种档案文字,尽量还原出各种原始记录,防止它们湮灭;二是从整理出来的记录里,还原历史事件,进而分析出社会发展的规律。问题是,有的人就是把历史记录,当成了死读书本寻真相的法宝。

随便举一个例子。如果三国时代的刘备写日记,那蜀国出版的刘备日记,肯定都是昭烈皇帝如何匡扶汉室的光辉一生;同样地,孙权要留下了日记,不光吴皇帝的形象无比高大上,连袁术手下的扬州银枪小霸王孙策,也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了,武皇帝曹操在魏国史书上,那形象真是高大上极了,想不夸奖都不行。

如果一个人看了蜀国的资料,就大骂吴魏两国割据汉室疆土、逆臣贼子人皆可诛;接着读了吴国史书,立刻痛斥蜀魏卑鄙无耻,只有江东风范才是正统;然后再查魏国的文件,马上歌颂中原正朔德远流长,自己前半辈子原来都是被吴蜀两国洗了脑。那几乎不用问也知道,这种人读书再多也是浪费,还不如不识字的白丁,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只是一台效率低下的复读机而已。

一个人对三国史、唐史或者明清史有不同看法,通常并不会引发什么后果,毕竟相关事件都离得比较远,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也不大,但在近代史问题上,问题可就严重多了。因为,很多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是跟近代史联系在一起的,你讲的只是历史,在他眼里就成了对他的冒犯。总而言之,谁敢触动心里那尊神,那就跟挖了祖坟一样,不跳到半空大闹一场不算完。

绝大部分左右争议,还有毛粉、蒋粉甚至日粉德粉北洋粉们,夜以继日的谩骂,大都是从这里面来的。虽然幼稚无聊,但巨婴们永远乐此不疲,因为,某些人的水平,只适合呆在这样的层次上。

面对此情此景,有的人就说了,现在的资料有偏差,都是因为,没有贯彻民主自由的缘故。所以呢,只要等到民主自由的那一天,历史自然不会有争议了。

对这种说法,通常是懒得说什么的。因为,全世界贯彻民主自由要到什么时候,鬼都说不清,更何况真实现了民主自由的话,相关争议只会更多,绝不会更少。自己没有科学的思考方法,指望民主自由、历史真相从天上掉下来,或从地摊角落里横空出世,不是扯淡又是什么呢?

古代史的研究争议相对不大,是因为随着岁月的流逝,能留下来的原始资料,往往是极其有限的。而到了近代,随着媒介手段的发达,各种文件档案和回忆录都能保留下来,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解读相关数据,自然容易导致罗生门式的结论。

所以说到某段历史的时候,做事认真一点,先不要急着下结论,花一点心思找正反双方的不同叙述,甚至旁观者的描述,对比他们的利益立场,然后再得出一个比较靠谱的结论,比整天传播什么真相要好得多。当然了,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大可不去琢磨这些东西,但千万不要轻易把历史同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挂上钩,否则会被忽悠得很可笑的。

想要真的读懂一本书,左看右看或横看竖看,都是不够的,必须把它切开来,仔细去品字里行间藏着的意义,才能领会文字背后的价值。

把书切开了看,意味着你要剖开作者的思想,找出他的考虑和顾忌,然后恢复他不愿承认的某些方面,还原成一幅新的画卷。这个工作不光累,更重要的是得罪人,因为,既然是不愿承认的顾忌,那肯定有不可描述的理由。

曾经有一个编辑朋友跟我感叹,每天要出版的书,都是自己根本不想看的。我理解他的感觉,因为我走进图书馆,看过的不少近代史,确实也没什么意思,大部分一边看一边还得挑错,实在太费劲。

所以我决定,写一本自己能看得下去的书,让其他有兴趣的人,一块在茶余饭后,有能煮酒的谈资。当然了,写这个长篇的后果,也是早有准备的,那就是这本书出版困难,还有无数民主斗士或革命小将如丧考妣,不断地扣各种帽子,并施出各种阴微下作的手段,或恶意投诉,或组团造谣,阻止相关内容的发布。

从利益上考虑的话,一个人最稳妥的做法,应该是写古代史。切开书写古代史,既能顺利出版,又不至于得罪各类粉,事实上我闲暇时也写过几段秦宫汉月,那真是顺手极了。问题是,我不是靠写作谋生的人,对华山九剑没有兴趣,也不想做一个德高望重的华山油腻掌门,只想按自己的喜好写书。

所以,这部作品就坚持连载到了现在。

由于话题容易惹到禁忌,这套书或许不能出版,但我相信,随着时光的流逝,市面上那些畅销作品,几年后一大半都要无人问津,这篇文字却一定能经久不衰,成为近代史的经典之作。因为,它不是简单地编一本剑法,而是分析江湖各派实战的记录,从中揭示出利益的博弈与消长,最后给出来的总结。书里有时短短几段文字,都是查看数万、数十万字资料,得出来的结果,经得住时间的冲刷和质疑。

风清扬在创立独孤九剑的时候,专门做了一篇总诀,归纳剑术的变势;对剑术新手来说,这个总诀基本上是无用的,必须熟练剑招之后,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同样,这篇红朝连载,将会登到文革结束、华国锋下台,在末尾结束的时候,也要放一篇总结,归纳近代历史的变迁。我相信,在详细看过历史大潮中,主角们如何千帆竞渡之后,读者面对这个总结,能对社会的规律和原因,有更深的理解体会。

书不能保证你什么都知道,正如剑法还得自己练一样。但是,有一本合适的剑谱,比在黑暗中摸索,或被鬼火带迷了路,总要好得多。至于多少人喜欢,多少人忌恨,那是他们的事,与我无关。

风起云涌,潮起潮落,谁负谁胜天知晓,唯有清风长笑,慢惹寂寥。风清扬终究没有用上那套紧箍咒,于是华山出了一套独孤九剑,江湖多了一个绝顶高手。

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处比天高。如果你不曾孤独过,不会读懂风清扬。

山路很高,可仍然有一个执着走向深山的人,高不可测,对着万山长啸。听到山鸣谷应,都是回声,仿佛告诉他,自己从没离开过。


三、《切书式》

经过几个月时间,《独孤九剑》第二招,或曰《革命年代其实很精彩》第二部,整理完稿了,特此通知。

第一部从开头到中原大战结束,第二部则从中原大战结束讲起,一直到红军长征四川会师,概括了反围剿、九一八、长城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红军长征时期的历史。两部书的电子版各二十八万字,每部定价二十二元人民币。想要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微信,dingyuan1894,或者留言你的微信号,我加你。如果已经预订却没有收到文件的朋友,也请告知一声,我马上补发。

这里不妨说明一下。由于不能出纸质书,这套书的写作,几乎是没有收益的,相关书款代表的是对作者精力时间的尊重;身在海外,收到的钱并不多也无处花,除了回国时零用一点,大都是给几个靠谱朋友的公益事业捐掉了,自己有稳定的工作,也不需要它维持生活。而作为一本结局大家都知道、细节网上有的电子书,大家愿意付费买相关的文档,是对创作的大力支持,笑笑生在此深深感谢。今后将努力码字,争取更快更多地出下一部作品,满足大家的需求。

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健康!!万事如意!!!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2-15 12:02:54 +0800 CST  
从奇袭登陆时算起,一零一师团在庐山南面的山沟里辛苦啃了一个月黄泥,赔进去一个联队长、半个师团长,在地图上只前进了一公里多,而他们离德兴城仍有三十公里。很明显,薛岳就是个牛皮糖,粘上了就扯不脱,想对付张发奎那样,挥一通王八拳把人吓走,是不大可能的。

在时而酷热、时而冰凉的山沟里,薛岳和冈村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声叹息:这种鬼日子什么时候到头啊!

庐山的仗打得热火朝天,冈村宁次心情很不淡定,因为在他的地图上,围攻武汉的大军一共有三路,而除了南路的庐山,其他两路人马也不顺利。

冈村宁次派到中路进攻的,是南京大屠杀中的著名禽兽部队,熊本第六师团。

第六师团的进攻路线,大致是从安徽合肥出发,绕过大别山到湖北,然后直取武汉,沿途对阵的还是李宗仁。以鬼子的火力,李司令手上已经没有能对抗的部队,但想要挡住一个人,不一定要正面拦住,从侧面拖后腿也是一种好方法。

在桂系李品仙的指挥下,大批广西兵已经进入大别山,在当地迅速扎下根来。大别山又穷又陡,第六师团自然是看不上眼,桂军却在里面如鱼得水,因为广西本来也是穷得出了名的地方,跟大别山不相上下,而广西山又多,当地人个个擅长爬山,外号就叫“广西猴子”,到了大别山只觉得宾至如归;更重要的是,这些桂军不光来大别山做客,还十分安心地做起了主人。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2-17 15:38:55 +0800 CST  
李品仙在大别山站住脚,第六师团的日子顿时难过起来。鬼子不是神仙,虽然沿途大肆烧抢,但主要的军粮、药品和子弹都要靠后方运输,李品仙趁机在后方打劫,不停地骚扰运输部队,第六师团就等于见了鬼,打又打不着、躲又躲不过,极其窝火。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象苍蝇一样叮个不停的李品仙赶开后,第六师团冲出安徽,来到了湖北边界。在他们前面等待的,是前二十九军师长、现任六十八军军长刘汝明。

作为长城抗战的英雄部队,二十九军早已成了昔日黄花,不仅没有人说他们的好,差点个个都成了汉奸。平津之战后几个头领的名字都成了张逆自忠、宋逆哲元,刘汝明也不例外,因为察哈尔败得太狼狈,被当成典型汉奸痛加批判,俗称“刘逆汝明”。

把刘汝明讲成汉奸,那是有些冤枉的,因为说到底他不过是想做个小军阀,思想上还过不了汉奸那一关。但在军委会眼里,刘师长靠不住也实在是没办法,除了他抗战不力、二十九军不少人都投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二儿子是有老婆的,而老婆的老爹开战后投靠了日本人。

这就是命苦不能怨政府了。刘汝明在徐州会战里打得十分勇猛,可所有人看他的眼神仍是半信半疑,毕竟汉奸的亲家公就算不是汉奸,至少也沾三分晦气,尤其是刘逆汝明这种全国知名的嫌疑人物。尽管刘汝明逼着二儿子跟老婆离了婚,但头上的汉奸家属帽子仍是晃晃悠悠,怎么也甩不掉。

楼主 红朝笑笑生  发布于 2018-02-19 23:50:14 +0800 CST  

楼主:红朝笑笑生

字数:1051847

发表时间:2014-05-24 19:2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06 18:29:50 +0800 CST

评论数:290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