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15 21:28:27 +0800 CST  
上图是书记官时代大荒及海内地域整合图(只是个大概),我先继续完成海经篇未完成的作业,然后我们将以新的思维倒着推问过去,去逐步揭开远古时代的秘密,逼近那个终极问题——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最终将要去向何方?

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叵木,若水出焉。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和沃之野景象基本一样,能判定都广之野亦成了临时的物资储放地,图上标的偏了,实际应在松潘草地处,都广之野指的便是松潘草地。“膏菽、膏稻、膏黍、膏稷”说明此处是食品加工基地,主要是粮食制品,冬夏播琴说明神人很注重营造工作环境的舒适和谐……哦,都广之野一直是神界的粮食加工基地,黄帝还享用过此地玉膏精华嘛(西次三经),而“草木所聚。爰有百兽”又说明其另有物种繁育基地,该是从原枭阳国迁来,亦有大植物园,“灵寿实华,草木所聚”、“此草也,冬夏不死”,说明是个温室。都广之野在钟山旁,曾经还是一片大水泽(西次三经有述)地理上就不宜做为农垦之所。后稷是葬在附近并非在湿地(海内西经有述),后稷封地应是西羌到陕西一带,故为周人祖先。秦以前是封建制,君主各有邦国,开拓殖民地是有,并吞他国的事就很少,周时原商民的地盘称燕而相当大就很说明问题,统治天下的周王乃是诸侯国尊奉的天子,是代天发号施令的最高领导,所谓亡殷也不过是夺了其宗庙祭祀天地、与众神互通信息的无上权力。秦始皇统一邦国后开始了中央集权制,可说是彻底结束了神州大地的封建制亦是神治时代,同时也结束了黄帝家族神人血脉的统治,反正神人离去都走的差不多了,但很难说他就没有一丝神人血脉,也很难说你我就没有一丝神人血脉。再说秦始皇乃至后世帝王不还自称天子吗?但实质上神人已经放手不管天下大事了。你们自己去折腾吧,经验教训那都是自己从实践中学的,老师该教的都教过了……然而是真的吗?我总还是觉得历史的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推手,天人感应的事儿多少有点儿……还是尊重科学吧,我称之为量子的共谋性,人的大脑忽然接受到宇宙间的很微小很微小的一丝丝信息,就激活了某个很好的想法,那也可能是很坏的想法,做好人和坏人全在于自身,但有时就真的身不由己,像我之中邪致己残。唉!纯属个人自怨自艾,诸君一笑了之便是,不可过于当真。话说回头,后稷是个传奇人物,其事迹大有可究,后文会有说到。

“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叵木,若水出焉。”,叵乃“可”字的反写。本义:不可。叵木在若水(非雅砻江,而应是岷江)源头处,当是海拔5588米的雪宝顶上的一座柱状建筑,“叵”或是其俯看之形像描述。怀疑还是和共工怒触不周山有关,乃是重立的天柱——用了原来的残件。此是海外场景,故言“南,海之外”。

有禺中之国。有列襄之国。有灵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左虫右上而右下大】蛇,木食。
有盐长之国。有人焉鸟首,名曰鸟氏。
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百仞无枝,有九【木属】,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白皋】爰过,黄帝所为。

“有禺中之国。有列襄之国。有灵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左虫右上而右下大】蛇,木食。”,禺中之国可能指禺强所处乌梁素海东侧,始州之国在乌梁素海西侧。列襄之国或是列人国,应和鸟氏的盐长之国比邻而处,怎么说都曾是兄弟姐妹般的亲人啊!灵山应非指群巫采药的灵山(共产主义峰),该是在列襄之国附近,赤蛇亦非宋山的赤蛇(大荒南经),其应是个钻“木”的大型机械,【左虫右上而右下大】的虫是其活动属性,上和大的上下组合是其基本形状,“木”是何木我并不清楚,可能是巨大的灯柱,神要抹除其曾在地面存在的痕迹,就得拆卸夜间照明的装置——神的地面建筑并不多,照明的“日”却是不可少的,大型照明装置其实是节约能源的,简化而高效。

“有盐长之国。有人焉鸟首,名曰鸟氏。”,鸟氏前文有述,其该是在鸟山处,还掌管食盐生产。做了神民多少地位有所提升。其样子应该蛮像埃及的鸟头神。我们应该佩服其勇气,敢于做改头换面的大手术……我觉悟低,一时还做不了。

“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百仞无枝,有九【木属】,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白皋】爰过,黄帝所为。”,九丘应是禹时代的众帝之台和共工之台,到了书记官时代,已变成丘,后人为这些丘重新起了名字,以告慰先贤。神民之丘即该是共工之台。神民,先人或是书记官居然和我用了同一种称呼……冥冥中是有天意吗?“有木”云云都应该是机械体,像是云梯一类,九是虚指多,九【木属】可视为许多条传送带,九枸可视为许多组齿轮。在烛龙下方可想而知是做什么的。大【白皋】是伏羲,“爰过”说明伏羲曾通过此物,“黄帝所为”,说明黄帝改良过或者维修过——黄帝很会玩机械啊,还造过指南车,乃是神人无疑了!二人时代距离书记官时代都非常久远,不大可能是原始物件,其应该有更新换代,但基本保持了原样,如同烛龙,可见神界科技已非常成熟,几乎没什么改进余地。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16 09:06:28 +0800 CST  

有【上穴下契】窳,龙首,是食人。有青兽,人面,名是曰猩猩。
西南有巴国。大【白皋】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有国名曰流黄辛氏,其域中方三百里,其出是尘土。有巴遂山,渑水出焉。

“有【上穴下契】窳,龙首,是食人。有青兽,人面,名是曰猩猩。”,猩猩的名儿亦是取自山海经,后人亦是张冠李戴,其即是海内南经所述之兕兕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应是湘西湘南神界的巡边神兽。【上穴下契】窳……山海经文字隐约视其为反派,帝亦有那么点反派意味……天灵灵地灵灵,有怪莫怪,玉皇大帝别找我!

“西南有巴国。大【白皋】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大【白皋】乃伏羲,其不是人首蛇身神吗?焉能生出人种?怎么不能,不是有人工授精和代孕嘛!五帝皆是神种,于神而言,基因改造又有何难。说不定人类亦是神修改猿人基因而来,不说人类有个共同的始祖吗?附一段网上摘录的资料。

1987年,根据相关线粒体DNA研究,著名的"夏娃假说"被提出,即今天地球上所有人的线粒体都是从大约20万年前非洲的同一位妇女传下来的,她的后代在约13万年前走出非洲,来到了欧亚大陆。
1990年,对线粒体DNA的研究发现,不论黑红黄白种人,女性的线粒体DNA相同,这证明了现代人类来自一个共同的智人祖先,根据考古学分子生物学推算确定,是非洲的一个女性;之后,根据对女性线粒体DNA男性Y染色体基因和猿猴DNA研究综合推算,人类共同智人祖先出现的比较科学可信的年代大约是5万到10万年前;繁衍路径:非洲--->亚洲--->欧洲-->美洲。

到我说了……人类完成从猿到人的进化,在4、5万年前的聪明劲儿就和我们所称的古人一个样了,我们从古到今,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也不过4、5千年,那还有3万多年的人类都干嘛去了,一直在茹毛饮血吗?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必定有早于我们的人类文明时代,没发现历史遗存也不能说没有那回事。我们手里现有的考古文物仅仅能证明其处过的年代,并不能咬定以前就是个什么样子——你亲眼见过吗?像现在实行的是火葬,同时也是薄葬,文明程度越高就越不易留下遗物,都回收利用了嘛!一千年后,哦不,就说三百年后好了,如果我们的文明因核战争毁灭了,下一代人类遗民还能找到我们的遗物吗?显然不大可能,残存的人类遗民会从原始社会过起,渐渐我们的文明会变成神话。越是先进的事物越是难以留存,所以不要拘泥于什么文物证据,即便有那样的文物证据,你既不承认亦是无法,专家学者也总能稀里糊涂解释一二,死人总不会跳起来掐你的脖子大叫——不是这样的!我说了从地洞里爬出来吗?哦,总要找个地方躲藏,躲进深山老林过原始人生活的就成为野人,躲进地下庇护所延续文明的就是下一代神人……我们的文明还能延续多久?——何忧,何不课而行之?神人曰。

“有国名曰流黄辛氏,其域中方三百里,其出是尘土。有巴遂山,渑水出焉。”,流黄辛氏国在海内西经被称为流黄酆氏之国。酆,周文王所都,在京兆杜陵西南,从邑,丰声。——《说文》。也就是“自程迁于丰”的丰地,古文“丰”与“豊”是同一个字,“酆”的右耳旁可视为豊地的一侧,也可以是豊地上的标志性建筑。述图人很有可能指其人是从酆地迁来,而书记官述其辛氏才是姓名。后(区别于原)深目国人与其同处一地,但主要在河边,因为“食鱼”嘛,流黄辛氏名字很怪,我认为流黄即是硫磺,主要是开采生产硫磺,故“其出是尘土”,出产的硫磺粉可不就像尘土嘛!其是用硫磺与神民交换所需包括食物,所以书记官没述其食物种类。神民这么喜欢硫磺?我一查,硫磺用途多多,地府里也很需要,实在是一宝,就不详述了。巴遂山该指大巴山脉起首之米仓山,其峰光雾山海拔2507米,此处渑水乃指汉水之源流。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16 20:30:14 +0800 CST  
又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
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馅饣换口】之。
有嬴民,鸟足,有封豕。

“又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即巴蛇,又是国,没别的要说了。

“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因乃就之义,赣巨人即该是大猩猩或大个头的黑猩猩,或许是人类的继任者……如果我们自取灭亡。回头看,此随便一说竟大有道理……后文可知。

“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馅饣换口】之。”,……会是消失在我视线已久的雨师妾吗?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又有“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比较二者,有些相似处又绝非是同种,只可认为是回炉重造的复合体,就像三面之人。有意思的是其是虎首,相当少见,我猛的想起另一个虎首,监管九凤的强良,好像还在哪里见到过虎,不是虎豹熊罴……“聂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为人两手聂其耳。县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两虎在其东。”(海外西经),还有君子国,“使二大虎在旁”(海外东经)会有关系吗?我不愿再去想了……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嬴民,鸟足,有封豕。”封豕并非封豨,不是什么山中大野猪,而是神职。《史记 天官书》云“奎曰封豕,为沟渎。”,嬴民无疑是在嬴土之国,封豕亦应在其附近,想来是挖掘地面沟渠洞坑的机械体,奎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星排列的样子像个嘴唇,或叶片,或说是两头尖尖的船。

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
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我们已经知道苗民在烛龙停泊港,乃是神民。此处的苗民应该是指迁至大荒东南部的驩头国人,其和大荒西北部的苗民形貌完全相同。延维在黄山东段帝俊帝尧葬处,文曰“廷维”,又似出现在蜀地舜与叔均移葬处,文曰“委维”,其很可能是墓地管理员的神职之名。“飨食之”是祭祀供养其,前文已解释过了。

“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鸾鸟自歌,凤鸟自舞见于臷民之国、都广之野、沃之野,都爰有百兽,相群爰处。可视为三个物种转运站。凤鸟形象的机械体还有一种是做宣慰教化的,所以身上雕有文字,盛世就出现在人们眼前,《竹书纪年》述黄帝轩辕氏的文字就很说明问题。但就另有一个问题,汉字之初始究竟是何时?何以黄帝时“《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可知篆字早已有之!不是黄帝之臣仓颉开始造的字吗?我赶紧又去查古文……又被后世的儒生给骗了!仓颉造字是没错,可他根本就不是黄帝的臣子——先秦古籍从未有此一述!仓颉究系何人?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17 08:52:35 +0800 CST  
《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帝。

《春秋元命苞》: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刚。龙颜侈哆,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及受河图绿字,于是穷天地之变化。仰观奎星圆趋知势,俯察龟文鸟语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治百有一十载,都于阳武,终葬衙之利乡亭。"

《河图玉版》是汉代谶纬之书《河图》中的一种。《春秋元命苞》,纬书代表作,西汉末年谶纬之士著。"纬"是指假托神意解释经典。在西晋、后赵、前秦、北魏、南朝刘宋、萧梁、隋、元、明九个王朝十三次被查禁。……天机不可泄露啊!寒。遗憾的是,两者已佚失,只能从引用其文的书里窥得天机。之前述伏羲女娲时有引文——“《尚书序》曰: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由是推之,伏羲时即有文字(造书契了嘛)以代替结绳记事,但那极可能不是汉文字,汉字之创造是在后来,之前已有文字,是神界使用的(青文、绿字,那也是写得明明白白),仓颉当了帝后,却又自己创造出一套文字,“仰观奎星圆趋知势,俯察龟文鸟语山川,指掌而创文字”,从时间发展和帝号上推想,仓颉或是柏皇氏(仓帝史皇氏)!乃伏羲女娲一族。看下图,我搜得图画拼成,也不知出自哪里,细看仓颉乃人首蛇身。


但仓颉造字搞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仓颉是要干什么?!分明是要开创一独立文明,却不得神心——且慢!细细分析下,天为雨粟,那是好事啊,洒下的都是粮食啊,高兴还来不及!说明天神是满意的;鬼为夜哭,【鬼申】就很伤心,显然不大愿意如此,但也没去阻止;龙乃潜藏,不是龙为潜藏,说明龙是因为天雨粟鬼夜哭而潜藏的,文中都述仓颉是龙颜了,龙可视为仓颉本人,那便是因为造字一事,仓颉不怎么抛头露面了。如此看来,对于世人脱离【鬼申】的监管,天神一方是高兴的,而地鬼一方无可奈何,仓颉应该是【鬼申】一派的,为何要做出令【鬼申】一派不高兴的事呢?无疑其有更深层的考虑,因其“穷天地之变化”……往后看吧,天雨粟未必是好心,鬼夜哭未必不是善心,龙潜藏亦可能另有原因!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17 08:55:28 +0800 CST  
读山海经·其一

魏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17 20:09:19 +0800 CST  
又有青兽如菟,名曰【上山下囷】狗,有桂山。有翠鸟。有孔鸟。
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
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又有青兽如菟,名曰【上山下囷】狗,有桂山。有翠鸟。有孔鸟。”,乃原枭阳国至伯虑国的所在,【上山下囷】狗是个建筑,与太子长琴处的“有虫状如菟,胸以后者裸不见,青如猨状。”形象相似,前文述昆仑虚时说过枭阳国亦有个物种库,便是指其处,又即南山经中的猨翼之山。桂山乃桂林八树所在。翠鸟、孔鸟要结合山经才能理解,复盘山经时再细说。

“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衡山即南岳,湘君既然不住了,自然归属海内。菌山即菌人所在,在羲和国盖犹之山和南类之山中间。桂山乃海内南经的桂林八树所在,上文亦有桂山,说明神人是很喜欢桂香的,顺便一提,地下的神人就很喜欢硫磺。三天子之都即三天子彰山,所谓“闽西海北”(海内南经),或是平潭岛或是金门岛——因为地图上显得比较特殊,为何有三天子之都名称让人不解,彰是显扬之义,莫非有三位天子在此留迹过?如今来看平潭岛的可能性更大,其为福建第一大岛,历史更为悠久。
“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前文说的清楚,无需再述。

北海之内,有蛇山者,蛇水出焉,东入于海。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鸟。又有不距之山,巧【亻垂】葬其西。
北海之内,有反缚盗械、带戈常倍之佐,各曰相顾之尸。
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国。有赤胫之民。
有钉灵之国,其民从【漆左氵换右阝】以下有毛,马蹄善走。

“北海之内,有蛇山者,蛇水出焉,东入于海。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鸟。又有不距之山,巧【亻垂】葬其西。”,由下文可知,巧【亻垂】乃义均,即商均,舜之子,“是始作下民百巧”,其乃下民(相对于神民)手工业之始祖。蛇山即应是禹攻共工国山,蛇水乃克鲁伦河,五采之鸟即同帝俊葬地的五采之鸟,飞蔽一乡,是护墓者,翳:用羽毛做的华盖;遮蔽,障蔽。商均亦葬在了神界……葬在北地陪伴先祖颛顼。

“北海之内,有反缚盗械、带戈常倍之佐,各曰相顾之尸。”,危的雕像得以暂时保留,一是因其人之形像,二怕是其已成为隐约的英雄象征,从山海经文字中我读到的是对危的同情。……等等!反缚盗械是危,带戈常倍是谁?——贰负神吗?两尊雕像放在了一起,主君和臣,各曰相顾之尸——不对啊,贰负神怎会带戈常倍?有谁是带戈常倍的……大行伯!“有人曰大行伯,把戈”(海内北经)——其亦是个雕像!应该是将危的雕像移到了大行伯雕像旁。贰负神雕像又去了哪里?会如何处理雕像呢?搬走还是留下?

“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伯夷叔齐原是孤竹国王子,伯夷父自然是孤竹国君,孤竹国在玄股国旁边,周人都知道,海经遂无述。殷商被武王灭后,伯夷叔奇拒食周粟,绝食饿死了,可见殷商并非不得人心。氐羌是谁我懒得考证了,其又像是指某个地域的人(思想着该在甘肃东部一带),但其的出现实在是很晚,大大晚于氐国的出现(氐国在海内西经有述)。

“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国。有赤胫之民。”,皆乃禹时代远征队后人。无需再述。

“有钉灵之国,其民从【漆左氵换右阝】以下有毛,马蹄善走。”,是类似嬴民、鸟氏的存在,是上文夏民中的一部分归属了神民,膝盖以下换装了马腿。样子和希腊神话里的潘神有得一比,不过头上没有羊角,也不是羊腿,呵呵。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18 08:45:30 +0800 CST  
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少【白皋】生般,般是始为弓矢。
帝俊赐羿彤弓素【矢曾】,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

“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往好的想,缘妇是再婚之义,往不好的想,缘妇是私通之义。始为侯,亦可推算,下国(非神国)侯的爵位该是颛顼时代才有的,编钟也是产生在那个时代。《诗经 周南 麟之趾》云:“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将贵族比做麒麟,可见有修养的贵族是为多数人所喜爱的,而所谓奴隶社会深重的阶级压迫不过是建国后历史学家迎合需要的想象。有奴隶社会吗?我表示怀疑,原始社会一步跨到封建社会怕是更有说服力。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骆明、白马应该是地方上少数民族对颛顼和鲧的称呼。颛顼、鲧、禹爷孙三代真是非常了不起,鲧也不是后世说的那样不堪。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据此推算,开始造船是在帝尧后期,开始以木造车是在夏启时代以后,之前的车怕都是神人提供——神界的车大多是没轮子的,地面上的用足行,飞行都是垂直起降。

“少【白皋】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可推知发明弓箭(乃仿物)是在颛顼时代。

“帝俊赐羿彤弓素【矢曾】,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羿和夷羿该不是同一个人,羿是尧同时代神人,若活到夏太康时,得有三百岁左右,超出了通常的神人寿数,说夷羿是羿后人倒是大有可能。前文有述皋陶活了两百岁,在世民(神人亦可以是世民)中也很难得,让我怀疑其是人首蛇身……不是没有可能。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琴瑟早已有之,颛顼不就“弃其琴瑟”吗?琴瑟原是神界产物,推算下民仿造琴瑟应该是在帝尧时代。

帝俊有子八人,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定九州。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讠夭】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帝俊有子八人,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定九州。”,书记官这个东夷人显然对中原历史不大懂,帝喾乃帝俊都不晓得嘛!三身国明明是舜的后人,巧的是三身还带点舜的谐音,而舜是颛顼后人,禹、鲧亦是颛顼后人,如何就成了帝俊子?有些张冠李戴啊!但也许是书记官故意弄出点尽人皆知的错误,好让验书的神人放松警惕。叔均是后稷的侄子,也不是其孙子,书记官大荒西经里都已说明了,而义均是舜的儿子那也是没什么疑问的……“大比赤阴”,是说叔均和赤水女子献大婚,看来之前我想错了,献不是后稷妻而是叔均妻,很可能是个神人。似乎叔均是跑来神界求婚,而赤水女子献甘愿做个下民……仙女嫁给凡人实有其事。“是始作牛耕”,说明用牛来耕地是叔均发明的,也可能不是发明,但总是开始,无疑是节省了人力。“是始为国”说明周人建国是从叔均与献大婚以后开始,(那时国的规模便等同于现在所说的城邦,也可与欧洲一些小国的面积相比,国可能指西周之国,亦有可能是在图上所标的都广之野处,即海内西经的后稷葬处,都广之野标的有误,应该标在图上的司幽之国旁,乃若尔盖湿地),可想而知,献的到来使下民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后世为其立雕像就不足为奇了,“赤国妻氏”,“赤水女子献”,若说赤水(此处该指塔里木河)处的神民之国,海内北经所述的蛇巫之山是最有可能,献大概是个女“巫”吧——一位伟大的女子。“禹、鲧是始布土,定九州。”后面会详说。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讠夭】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术器首方颠,传统的解释说,术器的头方方的,我深深无语……术器首次采用了颠筛的方法重新处理土壤,即将土壤分类成石子、粗砂、细砂、泥土,分了类才能更好的用于水利工程。可见术器很有些本事,可惜与高辛争帝,毁了一世英名。噎鸣不是前文曾说的噎——那是颛顼后代,和太子长琴是兄弟。噎鸣生岁十有二大概是说噎鸣发现了岁星(木星)十二年绕天一周,由此发明了岁星纪年法。听【讠夭】也是赤水的女子,但就应该来自金沙江流域(金沙江也被叫为赤水)——从其后人所处区域可知。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18 09:03:44 +0800 CST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洪水滔天……为何会有如此一场洪水呢?如何能滔天?那人岂不要灭绝了?何以不发生在共工怒触不周山时,却发生在尧为帝时?我们来看先秦古籍是怎么说的: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孟子•滕文公上》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孟子•滕文公下》

水是逆行泛滥于中国,但是结果是什么呢?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并没有灭绝生物的意思嘛!人也还活得好好的,没了粮食吃,可以打猎嘛!回归原始生活方式而已,大家都不怎么忧,是尧独忧之……再看,鲧之被杀乃是由于“不待帝命”,并非“窃帝之息壤”!祝融充当行刑者,足见有立威之义——难道洪水乃帝之所为?!我不由得想……《天问》云“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鲧并非治水失败而是快要成功!而且鲧治水已治了九年,若治水不利早就该被尧撤换了!帝在鲧将要治水成功前杀了他——而他的继任者禹治水又花了十三年!这是什么道理啊!……帝是什么样的神人,我们前面已推知的七七八八了,说洪水是帝所为不是没有可能!以神界的科技水平,若想要治水何须花上二十多年!其根本就不想——也许是不敢——帝不允许!洪水对神人妨碍不大,神人要不住在高山上要不住在地下,即便在平原的神民亦有拦水的围坝,受洪水害的只有野人和下民……洪水持续了二十多年可能还不止也是件怪异无比的事——水难道一直不退吗?有可能,书中曰“天下犹未平”,此情况持续已久,难怪大家见怪不怪了……哪里有什么突如其来的大洪水。

有必要查一下资料,公元前4400年上下的时期(帝尧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地理大事件。资料这么说“距今约1万年以来的时期叫冰后期。此期气候仍有过多次低量级的冷暖波动,如距今4000~6000年期间曾出现的较明显的寒冷期,使全球冰川一度扩展前进,被称为新冰期。.”哦……有冷暖波动,但总体是变冷,会发个几十年的洪水吗?再查种种理论都不足以解释洪水来由,那就只有一种解释了,那是人为的,或说,是神人所为。观《竹书纪年》,并未述洪水发生于何时,但只在帝尧时有治水记录,“十九年,命共工治河”、“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六十九年,黜崇伯鲧”、“七十五年,司空禹治河”,75-19+13=67,洪水持续了至少67年!“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是不是之前也是如此呢?天下一直泡在水里,即便不是泡也是个大沼泽地,从《史记》载禹的治水记录看(其内容照搬《尚书 禹贡》,挑出重点,文字表达稍做改变,好读一些,但《禹贡》显然更加详细准确),水泛滥的范围西从青藏高原,漫至黄土高原、渭河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蜀中平原,再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前已说过,逆是迎的意思,“水逆行”并不是水从低往高流,那不可能,其乃是说水挡了人的路,但不至于将人淹死,“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鸟兽们还大有立足之地,《禹贡》里述治水经过的各地献上丰富的物产,显然也不是受洪水迫害民不聊生的情景,中国指中土即是尧的封地陶唐所在的冀州——山西一带,“书曰:‘洚水警余’”,书不知何指,《尚书》里没这句,但其是从《虞书》开始的,即舜时代人记的名人语录,若前面还有佚失的《唐书》,则大有可能出现这么一句“‘洚水警余”——洪水是对我的警告啊!难怪“尧独忧之”,洪水根本就是冲着他来的。尧有什么过失吗?“天下犹未平”又是何意?我查了半天,尧没得罪神人啊,要说有什么可疑的,那就是帝挚。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18 19:55:07 +0800 CST  
帝挚之事史书说的很不详。《史记》里只有两句话“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竹书纪年》则基本未提帝挚,奇怪啊,少昊不居帝位都还大说了下,帝挚正经居了帝位居然只短短一句“帝子挚立,九年而废”……帝挚失德被诸侯所废我也是查网上写的文,现在认真找古文资料(东晋以前)居然找不到……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也跳过了帝挚,从帝喾直接到帝尧,但有述到帝挚:

帝尧陶唐氏。《帝王世纪》曰:尧伊祁姓也。母曰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名曰放勋。鸟庭荷胜,眉有八采,丰下锐上。或从母姓伊祁氏。年十五而佐帝挚,受封于唐;年二十而登帝位。以火承木,都平阳。景星耀于天,甘露降于地,朱草生于郊,凤凰止于庭。厨中自生肉脯,其薄如た形;摇鼓则生风,使食物寒而不臭。又有草夹阶生,随月而生死,名曰 荚。始尧在位五十年登舜。二十年始老,使摄政。二十八年而崩。即位九十八年,寿一百一十八岁。

且不论尧究竟活了多长(我按《竹书纪年》推,帝喾“四十五年,帝锡唐侯命。六十三年,帝踄。帝子挚立,九年而废。”,尧登帝不会那么年轻,《帝王世纪》出书较晚,我采信《竹书纪年》),帝挚不录于黄帝家族帝谱里,实在是非常可疑!娵訾氏女是常仪,娵訾是古代十二星次之一,大致相当于现代天文学上黄道十二宫中的双鱼宫,乃常仪之姓。我们知道常羲(常仪)是个有大能的神人,能“占月”,但其排帝喾四妃最末,心中多少会有些委屈吧。帝喾死后,为何不是嫡长子后稷即帝位?后稷可还没死,又素有德望,还很有本事,后来辅佐尧舜,乃是一代人杰。后稷的身世亦大有古怪,来看看《史记 周本纪》是怎么说的。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適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为兒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穀。”封弃於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看起来后稷似乎是神工授精的私生子,但帝喾想必不会有何不爽,那是荣耀之事嘛!姜原代孕而已,又没想干那事……但姜原不爽啊,就这么怀孕了,孩子父亲到底是谁?不晓得底细的人还指指点点,私下议论以为不守妇道,面子上太难看了!姜原便上演了一出弃子的好戏,帝喾和孩子的生父不知是谁反正是个神人很有些本事的也很配合,让演出有了个美好的结局。但事实仅仅是这样吗?再看《诗经》中的一篇:

大雅•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虽然不太好读也难于准确翻译,但我们骨子里流着先人的血藏着汉字的魂,多少能有所意会。诗里两次提到“上帝”,无疑只有天帝能被称为上帝。“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天帝坐卧不安啊——没有我的授意,竟然就把不明来历的神孩子生下来了!这还了得,不明摆着挑战我的权威吗?然后才有了姜原弃子之事,姜原、帝喾何至于忍心将“诞弥厥月”、“无菑无害”的婴儿丢弃,实因“上帝不宁”!帝估计没少施加压力……但帝喾是个聪明人,知道民心可用啊,便会同神人合力导演了一场好戏,小小的后稷得到万众瞩目、万民祝福,帝便不能拿他怎样了——神界是讲道德的,帝不能坏自己名声啊!“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歆,指祭祀时鬼神享受祭品的香气。胡做怎样、如何解。臭古同“嗅”。亶,本义:多谷,引申为实在、诚信之义。肇:初始。庶:庶民。联系上文,按我的理解,句子是说:天帝在祭祀香气的环绕中,怎么样才能感得到我们此时的诚信呢?举行了后稷始行的谷物祭祀仪式,庶民心中就会消除罪念和悔恨,仪式一直传到今。说明天帝始终对后稷不大放心……《天问》里亦有类似说辞。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后稷只是个婴儿,天帝为何那么重视他呢?)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把他丢在寒冰上,鸟儿们为何要温暖他呢?)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为什么凭着弓夹着箭,怎样才能使他变得那样?)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既然把天帝惊动的那么激烈,又为何逢迎帝而成长呢?)

可见后稷是有爆发的,把帝吓的够呛!别惹我,惹急了我真和你翻脸!后稷是哪位让帝害怕的神人的血脉我暂时还不知道,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如果《山海经》佚失了的篇章冒出来,我倒可以去推推,只可惜……最终后稷没反帝,反帝的是形天——而形天的出生成长应该是符合帝的意愿——很有意思不是?后稷是不是长子还不好说,但其是正妃所生,该算是嫡子吧?禅让制之前,帝位传承亦是立嫡立长,否则又何必有正妃次妃一说。好像又说跑题了,说回帝挚。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19 08:33:17 +0800 CST  
。但古书关于帝挚的记载实在少啊,简直是没有,只好从他兄弟推他,再看帝喾次妃简狄的儿子契——商人之祖,《史记 殷本纪》说: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於百姓,百姓以平。
里面有“契长”的用字,似乎说契是长子,要不是说什么?年长?那不还是长子!说长大就是废话,没那种说法。契的出身也暗藏玄机,是吃了燕子蛋才怀孕生的契——可信吗?嗯,《竹书纪年》曰“初,高辛氏之世妃曰简狄,以春分玄鸟至之日,从帝祀郊禖,与其妹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而坠之,五色甚好,二人竞取,覆以玉筐。简狄先得而吞之,遂孕。胸剖而生契。长为尧司徒,成功于民,受封于商。”,简狄是去求子然后得燕子“蛋”——注意是“玄鸟衔卵而坠之,五色甚好”,燕子能衔得住蛋吗?要不那不是真正的燕子,要不那不是真正的蛋(至少得带个吊绳方便衔着)。“简狄先得而吞之,遂孕”,可想而知,是从下面吞才会怀孕——生理知识我就不普及了。“胸剖而生契”,明显得神人操刀剖腹产,剖的有点高,没准做了别的手术。契是个神工授精产的孩子,很可能受精卵都提供了,只需要简狄的子宫孕育。无独有偶,秦人的老祖宗也是如此出生的,《史记 秦本纪》曰“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皁游。尔後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可见秦始皇亦多多少少有点儿神人血统,但若其是吕不韦的私生子,神人一鉴定——诶?算了,没我们什么事了……《天问》云“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屈原想不明白,但我们清楚那是可能的,契亦是个神种,但是其来的正当,是在正式场合和正式仪式后,简狄的要求被上天满足了。帝尧亦是个神种,前文已讲过了。那么帝挚也很可能是个神种。帝喾四妃产下的都是神种,没帝喾什么事,帝喾是什么心情呢……他心情不错,除了四妃,还有别的女人嘛!大荒经里帝俊子可不少啊,羲和就生了十个,也不知是不是帝俊的种,但有资格即帝位的就只有后稷、契、挚、尧,挚为何跳过后稷、契做了帝呢?史书又绝口不提……我只能怀疑帝挚是天帝的种,或就比较合理了,将心比心,世人大概会有这样的心理——可以是神种统治我们,但不能是天帝的种!那我们不就彻底被神奴役了吗?我们要自由!帝挚在位的九年干了什么事我们完全不知道,后世说其荒淫无度那都是猜测,做不得准,他兄弟个个出色,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能坏到哪里去?再说荒淫也不是什么大罪,帝喾子孙多多,不也得多干那事么?司马迁说挚“不善”,如何不善亦没个事例,《竹书纪年》说“九年而废”,又不知如何废,其不是受命于天么?要废也只能由上天废。但我们看到其后的尧舜禹盛世和禅让制度,可以隐约猜到,挚之立与废关系到神界内部的政争,挚在其中也是身不由己,唉……读书人一声长叹!…………这与洪水又有何干?和平的政治斗争从来都是以相互妥协收场,帝挚被废了,也得满足帝挚方的“合理”要求——考验下你们所立的帝尧!亦要考验世人!你们不是想让世人自主吗?他们有没有那个本事,若弄得世界一团糟还不得是神出面收拾烂摊子!不如来一场不大不小的洪水,持续时间要长,若没个磨砺世人焉能成材!…………从《竹书纪年》能推算到,洪水大概发生于尧即帝位十八年时,神界还是很讲人道的,没在尧刚即位时来个下马威,尧先后派了共工、鲧、禹治水,洪水在尧在位九十七年时基本治理完毕,一百年时尧去世。可说洪水伴随了尧在位一生,而洪水之不治与治都无损于尧的英名。只是可惜了帝挚…………他在位九年做过的事无任何记录。若说洪水为何流个不停,地面与地下建立水循环就行了,要不共工之台建来做啥?其亦是个改造大地的工程,没准儿水淹的许多地方曾是不毛之地呢,地下亦或许需要水流改造……恢复自然生态也是有时间表的,但最伟大的工作要由世人来完成,“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敷治是铺开了治,舜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之前尧让人治水都是小规模,只治身旁的,舜和禹受天命而来,尧始敢放手让其去做,又是可惜了鲧……说些高兴的,你以为那些灌溉大地的河道都是天然形成的吗?许多乃是我们祖先造就的!山经远征亦可说是一次回顾之旅——那水道是二十年前咱们挖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孟子》没说“洪水滔天”,我本来对“洪水滔天“是不解的,然而一觉醒来,听着新闻,恍然大悟,那是对下大雨的描述啊,一下大雨便造成内涝,实在是有治水的必要。

(续译《天问》,往下乃是屈原所问)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鸱龟牵着衔命来,鲧怎么就听信了呢?)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顺顺利利将要成功,天帝为何要降刑于他?)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一直冰冻在羽山,为什么三年都不行举措?)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禹内心不接受鲧,又是因为什么而变化了呢?)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继承并完善前人思想,终于成就父之功业。)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为什么继续原先的事业,而用了别样的方法呢?)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洪水的泉眼很深很深,要怎样才能填住呢?)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地域划成方,制订了许多规则,怎样才能防住侵害呢?)

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河海的应龙,是如何尽的力,又经行了哪些地方?)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鲧是怎么建设的,禹又是怎么完成功业的?)

可以想见,应龙在禹治水过程里是帮了大忙的,其蓄水装置怕是有不止一个——我怎么忽然觉得那是很长的龙骨水车呢?哦,没那么落后,抽水原理或许相似。想来古代的龙骨水车没准儿受了应龙的启发。《山海经》已有的部分便算是讲完了,啊不,山经还很值得一讲,但得先说说《山海经》佚失的部分。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19 08:45:17 +0800 CST  
《天问》中有许多事我还不解,其也还有大段下文未译,先不去管,就手头现有的资料推解与《山海经》相关的线索,也许推着推着答案就显露出来了。首先值得关注的便是《淮南子墬形训》,其凭借的原始资料很像是述图现场的某人所作,我怀疑其中有些是被校失的十四篇经文内容。推解下来发现,《淮南子墬形训》中所述很好的补充了《山海经》,不光印证了其地望,还让我又发现之前认识上的不足之处,我判断其依据的原始记录乃是诞生在商纣王时代,时间上要晚于《山海经》海经所述图景体现的最末时代,其既述了图又实地造访了昆仑之丘——青藏高原上的,并且还详细描述了其场景,可谓言简意赅……高人啊!——此何人哉?当然了,《淮南子墬形训》中还混杂了一堆道家理论,那些我就不打算研究了,精力有限啊!我就挑着讲下吧。

墬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品。

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

何谓九山?会稽、泰山、王屋、首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

何谓九塞?曰太汾、渑阨、荆阮、方城、殽阪、井陉、令疵、句注、居庸。何谓九薮?曰越之具区,楚之云梦泽,秦之阳纟于,晋之大陆,郑之圃田,宋之孟诸,齐之海隅,赵之钜鹿,燕之昭余。

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风翏}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

何谓六水?曰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

字典中将“墬”仅解释做“地”的异体字是不妥当的,其在古文中与“地”同时出现,分明另有含义。观其金文形状(直接观现今字形也能瞧出点门道),我认为将其解做地面上的社会比较恰当。我写“地形训”不过是为了打字方便。六合指东南西北上下紧密相合的六方(合:会意。从亼,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若将东南西北看做是墬所在,那么上下就是神鬼所在。下图中四极只是华北平原竖亥所步量的四极,该还有别的四极,极是个定位的泛指,后面会看到别的极。日月星辰是有多种含义,既可指太阳月亮和夜空中的星星,又可指天上地下的神人,纪古通“记”, 要是要点,纪要是记录要点,“墬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即是说社会记录中包含了天地神人的重大活动,这么想合理吧?“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品。”,天地之间即是排除了天上地下的神界,说的是下民的社会,九州是说禹时代定下的九州,和后来逐渐演变的九州并不一样,《吕氏春秋》之开篇《有始》亦述了和上述经文一样的内容,唯一大不同是九州定义“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审看是战国时的九州划分,相比于禹时代亦或延续到周初时代的九州,西北和北方的地大面积缩小,游牧民族显然是要与汉民族划清界限,也可能是反过来,汉民族要与游牧民族划清界限,原本乃是一家子啊!越灭了吴而跑去了东南,楚又将越原来的地方占了,东南和南的地域面积是增加了,但更南部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心理隔阂却是加深。就汉民族的战国之间不也你争我夺打个没完吗?没了神的管理,人就这样堕落了吗……但其实总体趋势是民族融合,然而是伴着流血杀戮。《吕氏春秋 有始》和《淮南子墬形训》对同个所指的称呼有所不同,同音异字,两书产生相隔约百年,仍是可疑,似可认为起码其中之一是记录高人口述,并无个原始记录的文字参阅。我不知哪个是真名称,也无必要做个分析。

九州的演变很有意思,《禹贡》称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尔雅》称九州为冀、幽、兖、营、徐、扬、荆、豫、雍;《周礼》称九州为冀、幽、并、兖、青、扬、荆、豫、雍。封建制度下,每个朝代的统治地域所取各有不同,九州划分有所区别也就很正常了。就《尚书 禹贡》定义的九州看,基本符合下面的图(摘自网上)。


然而《禹贡》所述九州名称已然是西周之后了,《淮南子》所述显然更接近最初的九州。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0 08:25:30 +0800 CST  
九山和九塞我取禹时代记录为推导依据,即山经,亦参考海经所述和别的相关资料,做了自己的判断。很奇怪,九山并不与九州对应,只是说“土有九山”,九山的分布亦很具意味,六山集中于冀州,首山、泰山分列两旁,会稽山在很远的南端,九山有何特殊还不知道,北次三经远征队进山仿佛是有意过羊肠拜访孟门……九塞是九个关隘,太汾是古轵关陉关,渑阨(《吕氏春秋》乃冥阸)是古平靖关,荆阮、方城亦是古关、殽阪是古函谷关、井陉是古井陉关,令疵乃今河北省迁安市西一古关,句注是古雁门关,居庸是古居庸关。你要问我为何这么定……你定成别的也行。何谓九薮?薮: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人或物聚集的地。两字义都适用,禹时代的话就偏向前者。八风我理解是神界派遣管控地面社会的飞行船,即如大荒经所述“风”,嗯,墬形训是不会关心八方吹来的气流的。瞧着图上,初始的九州还是挺规范的形状,处于神界保护之中,台州、弇州是游牧民族居地,我有意扩大了其范围,和神界或是海外挨边儿。再往下看经文。

阖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水道八千里,通谷其名川六百,陆径三千里。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凡鸿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里,有九渊。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琁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饮之不死。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赤水出其东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西北陬,入于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

啊哈,又可以做简单的应用数学题了!但我们知道高人喜欢故弄玄虚,夸大其辞,天地的“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被其说成了四海之内,东西南北极前面也解释过了。鸿水渊薮很难具体量,当其是胡说个数字好了,去两个零,取值和南北极长是一样的,九渊即是九薮,咱们不必去考虑。“。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应该是逗号在前,句号结尾……鸿水即是洪水,能填得住洪水的怕也只有息土了,想想神人用什么填的地洞,我们完全没有觉察到地下原是空的,息我曾猜想是凝固之义,居然猜对了!注意,禹是以息土填洪水而不是筑坝,洪水乃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故《天问》云“洪泉极深,何以窴之?”,禹用息土填洪泉填成山显然不可能,但填堵住泉眼之处成为名山倒大有可能。哪些是名山呢?当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名山,北次三经远征队为何要进到山里?——我说过远征亦是回顾,那是要造访羊肠、孟门,在那里有着他们当年治水的痕迹。九山便是洪泉所在的名山!而其中一泉眼就在太行山腹中!图总是能透露点秘密。而且禹“都于阳城”。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0 09:47:12 +0800 CST  
回头关注昆仑虚。“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很明确,是昆仑虚及其地下被挖空而建造了增城,增城真的有九重吗?还是虚指其多?我想实指的可能性大,九重已然够多了。何谓增城?想来是一层层增加的,那是垂直方向的深渊地穴,高度取个整,万一千里,那也太长了,都快贯穿地球了——我们知道地球内部是炙热的岩浆,不可能建城,不用说又是高人夸大其辞,我们照例去两个零,一百一十里,换算再四舍五入为46公里,也很恐怖的数字,有没有可能是去三个零呢?即4.6公里,不大可能,因为昆仑虚——巴颜喀拉山海拔5266米即5.2公里,已经超过了4.6公里,那就不是地下的增城了,对于神人的飞行船而言,显然也不必在4.6公里的垂直空间中设上九重关卡——那不才启动就得关停!好吧,那就是46公里——往下到达地球的上地幔层!更确切的说是到达莫霍面——地幔与地壳的交界处!(地幔和莫霍面的知识我就不在这里普及了,有心人可以去网上详查。)哦……九重的话就是5公里一重,城的大小应该就是前述的面积12至15万平方公里左右,估摸能容下千万人生存,然而其有九重——有什么必要垂直向下建九重生存空间呢?——只能是避难而且是避星球级别的难例如彗星撞地球!但是神人大部分离开了,只有少许留守地球(合理的猜想),避难所是为地球生命所造,不止是昆仑虚,地球上古老的石英砂沙漠(美洲无)附近皆应有,一些建造的非常古老,昆仑虚应该是建设时代较近的亦是最深最安全的,还很可能有延伸的通道网络……那是我的直觉,但我相信随着未来的推解证据会慢慢显露,开启地底避难所得有神人帮助,不过,世人做好准备了吗?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0 11:19:15 +0800 CST  
移居二首

魏晋: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0 20:49:36 +0800 CST  
“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琁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上说的是昆仑虚上面,不大可能是昆仑虚下的增城里——增城有九重,皆是此样未免乏味!木禾应该是通用的神人居所,原认为其小,但联想到神人都是独居,并无男女住一块儿的家庭模式,一人住一单间三层小楼是很舒适的。玉建筑是观赏功能,增城也应该具有,地下无自然光,不可能大面积种植树木花草,唯有用玉树之类替代。珠树亦可视为路灯,琁树可认为有螺旋梯构造,不死树怀疑是金属机械体。沙棠是什么?西次三经述昆仑之丘有云“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沙棠可以吃是无疑的,“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怎么解释啊?为什么专门有这么一种果树种植在昆仑虚呢?想一想,哦,明白了,吃了沙棠能使人憋住尿!人有三急,但是昆仑虚没有足够的厕所!对不起,想方便得去专门方便的场所,不可以随地大小便!哇!厕所在三里以外,憋不住怎么办?不用担心,可以先吃颗沙棠果,能顶个一炷香时间。你确定?——我很确定!对昆仑虚而言,最可担心的就是排泄物污染,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西次三经述昆仑之丘还有一样能吃的“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瞧,憋得住但走不动,最后还得尿地上,所以还提供特效回力草,原生态无毒无副,满地都有,没怨言了吧?琅玕:《說文》琅玕,似珠者。《玉篇》琅玕,石似玉。就当是果树林里铺路的玛瑙种鹅卵石好了,搭配果树和草皮还是蛮好看的。绛树又是什么?绛的字典解释是大红色,好吧,大红色的树……很奇怪啊,应该不是自然树,其颜色单一又是一大片,应该是观赏类,或许是红珊瑚,或是红色石雕物,烛阴是赤色,仓颉图上看也是赤色,绛树可能体现的是对人面蛇身神的崇敬。碧:《說文》石之靑美者。瑶:《說文》玉之美者。碧树、瑶树视为玉树一类该没什么问题。建筑群的面积应该不会很大,大概会集中在山顶。文字读来,明显感觉到昆仑虚的变化,有一丝凄凉衰败。回顾一下海经中述图人所见: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昆仑之虚,方圆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略)
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鶽、视肉。

看文字很难想象,还是绘个图对比好了:



绘完图再看,发现我又想错了……琅玕乃是石树!嗯,服常树便是沙棠,乃述图人自己起的名字,玗琪树便是琁树,文玉树便是玉树,表池树木(物种园)已经搬走了,该是去了西北天穆即柏高所称的昆仑之丘,取代其的是绛树,开明兽无疑也不在此地,昆仑虚确实是衰败了。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1 08:43:34 +0800 CST  
但若非昆仑虚衰败,也难得一窥地下景观!高人随后吐露了绝大秘密,再一次印证了我之前推测。“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饮之不死。”,其列举数字不大,想来是靠谱的,算一下,四百四十门乘四里是1760里即约730公里,正相当于昆仑虚到“日月所出入”的方山再到不周山的距离,我将海经分析的成果——神界地下基本构造绘图如下,可以看出,“旁”指方山处,“内”古同纳,不周山的门户开着,高人就是从那乘飞行船进入地下从昆仑虚出,后文亦能看得出,其未说东部的九井亦是证明——那在其入口一侧很容易被忽略。纯:《说文》卪也。闕。卪,瑞信也。象半分之形。古同“节”。闕:古用作“缺”;两边的高建筑。纯我想视为路灯设施比较好。《说文》:阊,天门也。阖,门扇也。楚人名门曰阊阖。屈原《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李白《梁甫吟》:“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阊阖视为昆仑虚增城的门户即可,倾宫、旋室、县圃是增城内部结构,从字面上判断可能有斜体、转体、悬挂体,县圃是一旁有支撑的悬挂体,下文有悬圃,那是完全漂浮在空中的悬浮体,而平圃是下面有支撑的高悬体,古人用字很讲究,古文言简意赅是因为充分利用了汉字的种种属性,在我看来,汉字乃是最神奇而伟大的发明!凉风是飞行船,樊桐是多臂的机械设备,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的集合被称为疏圃,疏是稀疏,说明其数量不多,零星分散在增城里,实际上是备用的储放物,疏圃之池可视为自动化的能源生产供应站,丹水大概是柴油汽油一类的化学液体——能维持疏圃的基本运作。为什么高人只述这些而不述帝之下都的繁华景象(譬如有很多神人来来往往做事)呢?——很可能帝之下都就是如此萧条!其曾经是避难所,也曾经有过许多人,但避难所可以用拥挤热闹形容,绝不会是繁华,浩劫过后大地一旦恢复生机,神人重新上到地面生活,即便不习惯刺眼的阳光,地表还有许多岩洞可以藏身不是?神人重建地面世界后,自然不需要再住在避难所里,除非是有爱好住在地下的像人面蛇身神——其有可能是外来者,亦有可能是回归者,但其无疑是带来好处者,若没有其,又何能有古中华文明!别的文明我不敢说,古中华文明确是受人面蛇身神庇护的,高人说其是“人面龙身而无足”,烛龙乃天,我们在天下,伏羲女娲传道是古中华文明之始,我们不折不扣是龙的传人。后面一段话我给加了标点,“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赤水出其东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西北陬,入于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河水乃黄河。赤水乃长江,此处南海指东海——丹泽之东。弱水乃澜沧江即海内西经中的黑水。洋水更可能指的是怒江,当然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亦符合描述,但离昆仑虚就远了些。帝之神泉也好理解,指江河之源头,纯净无污染哪!下下图有标出。


地下架构我只绘了比较能肯定的部分,幽都和列姑射亦应有地下空间。幽都做为能与帝分庭抗礼的存在,地下一定有不凡景象,况且共工国便在那附近,其可是女娲一族,蛇体就爱藏于地下。而列姑射不还有陵鱼吗?住在地下或山洞里能更有效的保护自然,还有凶犁土丘。但我并不能肯定地穴存在结构,暂不绘制,免得误导了小伙伴们。再看经文下文。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1 08:57:21 +0800 CST  
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扶木在阳州,日之所曊。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或,有也。物財人事加等曰倍。“或上倍之”:有人登上比昆仑之丘一倍高处(可能不止一倍又或者低于一倍,倍是概称)。凉风之山显然是在空中,估算平常距地面2千米高度(昆仑之丘即巴颜喀拉山海拔5266米,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昆仑之丘可认为其山高1000米),让我想起了海上仙山,那也是肉眼能见的庞然大物,嗯,可以认为是飞行船的停泊港,“登之而不死”,登上其就可以“不死”了——怕只是被冷冻休眠,或是被改造成寿命很长的异形。再向上去是悬圃,我认为那是指对流层或说是云层,距地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登上去的人是“灵”——能操纵天气呼风唤雨,亦有可能对流层有神界的常驻实体存在,其被称为“悬圃”,后面新线索出来后推为距地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再向上就连接到“上天”即太空,是大气层以外空间,可能是指人造卫星离开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千米,现今认为是外层空间的最低极限界限。能登上太空的乃是“神”! 太空中一定有神界的空间站,即所谓“太帝之居”,太帝即是天帝号为太一,九天之上才是其正居。后面推得其在距地134500公里的星空……下面只是参考图。


曊:古同“昲”,暴晒;晒干。 扶木在阳州,则阳州地界还得向外扩展,至少包含胶东半岛。建木在都广,由下文可知都广在云贵高原至广西地域,和海经所述都广之野不是一回事,但都和后稷有些关系,反户则指雷州半岛至海南地域(形状就是个上下左右颠倒的“户”字),此建木即海经述“在窳西弱水上”的建木。“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众帝即同群帝,是天下各地的领导人,都从这里上下(乘龙鱼)……建木不是个巨大的带伪装的野外帐篷吗?众帝去那儿干什么?难不成去搞野外生存训练?呃,联想到海经述的禹攻云雨之山有神界大图书馆,都广的建木做为实习基地也很合理,光看书还不行啊,得做实验才能领会和真正掌握知识!那是封闭式军事化教学,要想让学员短时间里得到能力的较大提升必须得如此,所以呢,众帝都在帐篷里,灯光照的亮堂堂,每个帝还被隔离在自己的实习带考试区间,区间隔音效果特别好,外面声音传不进来,自个儿喊也传不出去,高人说那是因为帐篷在天地的中间,“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其分明是引用了前人述语再自我发挥一下……其实是说被天神地鬼老师盯着。若木是南部地界的航标灯,与三株树、三桑、扶木是同个性质的存在,该是夜郎国所在。再往下。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2 08:38:15 +0800 CST  
九州之大,纯方千里,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自东北方曰大泽,曰无通;东方曰大渚,曰少海;东南方曰具区,曰元泽;南方曰大梦,曰浩泽;西南方曰渚资,曰丹泽;西方曰九区,曰泉泽;西北方曰大夏,曰海泽;北方曰大冥,曰寒泽。凡八殥、八泽之云,是雨九州。

八殥之外,而有八纮,亦方千里,自东北方曰和丘,曰荒土;东方曰棘林,曰桑野;东南方曰大穷,曰众女;南方曰都广,曰反户;西南方曰焦侥,曰炎土;西方曰金丘,曰沃野;西北方曰一目,曰沙所;北方曰积冰,曰委羽。凡八纮之气,是出寒暑,以合八正,必以风雨。

八纮之外,乃有八极,自东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苍门;东方曰东极之山,曰开明之门;东南方曰波母之山,曰阳门;南方曰南极之山,曰暑门;西南方曰编驹之山,曰白门;西方曰西极之山,曰阊阖之门;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门;北方曰北极之山,曰寒门。凡八极之云,是雨天下;八门之风,是节寒暑。八纮、八殥、八泽之云,以雨九州而和中土。

东方之美者,有医毋闾之珣玗琪焉;东南方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西南方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珠玉焉;西北方之美者,有昆仑之球琳琅玕焉。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东北方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

理解其文主要是弄清“纯”、“殥”、“纮”、“极”,还要注意“自”、“方”的出现,“纯”在前文已解释过了,在上文可以视为九州的东南部分,“殥”、“纮”文中都是延伸地带的意思,有“方千里”的描述,“极”是端点的意思,“自”意味着有排列顺序,图上是顺时针。另是对“外”的理解,依然要理解成当时(商纣王时期)统治之外夏民存在区,述八方之美者也是以商地(黄河下游)为中心。绘图如下(“+”处是末段描述所反映的高人的近似立足点,应该再往左挪挪,或乃商都城朝歌所在——今鹤壁淇县)。但此一段话的重点是在“凡八殥、八泽之云,是雨九州。”、“凡八纮之气,是出寒暑,以合八正,必以风雨。”、“凡八极之云,是雨天下;八门之风,是节寒暑。八纮、八殥、八泽之云,以雨九州而和中土。”,其显示出神界于墬的管理结构。云、气、风都可看做是神界存在——天空中的神,注意是天空中,不是在太空中,太空是属于天地中天的部分,即九野或说是九天,而天空是属于墬的部分。云是悬浮,相对静止的,是固定地域里的神,八殥、八泽(同一地域的两种表达)之云所在与九州地域多有重合,其乃九州的直接管理者,“是雨九州”,是谓“八正”。气是流动的,是来回奔走的神,八纮在八殥、八泽的外围,亦有各自地域,八纮之气在合适的时令出现,配合八正,其实是监督或说是考察八正的工作,故“必以风雨”,此句话当拆做“必——以风——雨”看,待后会有深刻理解。八纮外面是八极,其乃是地域端点,便无地域长短描述,只述其是八山,又叫做八门。八极之云管理天下,“是雨天下”,八门之风节制时令,“是节寒暑”,那就是颁布规则的神了,而八极所包围的“八纮、八殥、八泽之云,以雨九州而和中土。”。由此可见,神界对墬的治理是由外向内的,墬就像母亲怀中的婴儿……不要认为云、气、风、雨是说自然现象,那会有一点关系,但另有深层含义。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2 08:49:02 +0800 CST  
往下是一堆道家天人感应的理论,意思无非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子很有趣就不说了。先存而不论。但其中提到“凡地形,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其经纬概念怕是指地球图!“故南方有不死之草,北方有不释之冰,东方有君子之国,西方有形残之尸。寝居直梦,人死为鬼,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思之别有意味。南方气候暖,不下雪,草不死很平常,与北方不释之冰都不违背科学。磁石上飞——莫非天空中的庞然大物是依靠反地磁漂浮的?那是科学家研究的事,但能漂浮空中的庞然大物毋庸置疑是存在的,你也不能说那违背物理定律。

再往下又述到了《山海经》地理,和《山海经》所述大体相同又有细微区别,后人断的标点符号也有不对,我给改了下:

凡海外三十五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肃慎民、白民、沃民、女子民、丈夫民、奇股民、一臂民、三身民;自西南至东南方,结胸民、羽民、讙头国民、裸国民、三苗民、交股民、不死民、穿胸民、反舌民、豕喙民、凿齿民、三头民、修臂民;自东南至东北方,有大人国、君子国、黑齿民、玄股民、毛民、劳民;自东北至西北方,有跂踵民、句婴民、深目民、无肠民、柔利民、一目民、无继民。雒棠、武人在西北陬,礲鱼在其南,有神二人连臂为帝候夜,在其西南方,三珠树在其东北方,有玉树在赤水之上。昆仑、华丘在其东南方,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桃、甘樝,甘华,百果所生。和丘在其东北陬,三桑无枝,在其西,夸父、耽耳在其北方。夸父弃其策,是为邓林。昆吾丘在南方,轩辕丘在西方,巫咸在其北方,立登保之山,旸谷、榑桑在东方,有娀在不周之北,长女简翟,少女建疵。西王母在流沙之濒,乐民、拏闾,在昆仑弱水之洲。三危在乐民西,宵明、烛光在河洲,所照方千里。龙门在河渊。湍池在昆仑,玄耀不周。申池在海隅。孟诸在沛。少室、太室在冀州。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流黄、沃民在其北方三百里,狗国在其东。雷泽有神,龙身人头,鼓其腹而熙。江出岷山,东流绝汉入海,左还北流,至于开母之北,右还东流,至于东极。河出积石。睢出荆山。淮出桐柏山。睢出羽山。清漳出楬戾,浊漳出发包。济出王屋。时、泗、沂、出台、台、术。洛出猎山,汶出弗其,西流合于济。汉出嶓冢。泾出薄落之山。渭出鸟鼠同穴。伊出上魏。雒出熊耳。浚出华窍。维出覆舟。汾出燕京。衽出濆熊。淄出目饴。丹水出高褚。股出嶕山。镐出鲜于。凉出茅庐、石梁,汝出猛山。淇出大号。晋出龙山结给。合出封羊。辽出砥石,釜出景,岐出石桥,呼沱出鲁平,泥涂渊出樠山,维湿北流出于燕。

从耽耳、无继民和柔利、三身、三头人各自位置上的同时存在即可推知高人所述图景时代,距离海经述图景时代要晚,又比书记官时代要早,早多少还不好说。无【綮糸换月】国未述,多了天民但我们知道那是天穆之民,述图人没明说但一直存在,裸国民即应该是臷国民,有裸露的习惯,豕喙民很有意思,海内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颛顼的生父韩流乃是个野猪鼻子,难怪颛顼早早去投奔伯父(该称伯爷爷)少昊了,豕喙民或许对应书记官时代的司彘之国,猪鼻子养猪应该有天然优势吧——我绝没有歧视的意思。凿齿民在书记官时代迁出,其原来的所在被朝云之国——黄帝守墓民占据,那地方风水很好,可见其民乃强势的神民,估计是欺负黄帝的守墓民欺负得厉害,才使得羿出手射杀了为首做恶的凿齿头领。雒棠我看是指肃慎之国的雄常树,“先入伐帝,于此取之”,确是个标志性建筑物,形象嘛像个“常”或是“棠”。武人是说形天雕像。礲鱼指鱼妇,礲——“龙”在“石”旁,就是没充气的飞艇,充满气就变“鱼”了。“有神二人连臂为帝候夜,在其西南方”,即述图人所述“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小人颊赤肩。尽十六人。”,我说过那儿是个停机场,为帝司夜的十六人降至二人,说明帝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啊!而后一段没什么可说的,再有“湍池在昆仑,玄耀不周。”,《淮南子 原道训》云“无非无是,化育玄耀,生而如死。”,其上下文是说要清心寡欲,适应自然,又有“万物玄同也”,玄应解做深奥的道理,耀是照耀。我理解不周山下是神界议事中心,图上看至少是各方集结点,作为议事中心是很合理的,其不也曾是“天”之所在吗?“玄耀不周”,而昆仑之丘更像是神界的大型居民区,“湍池在昆仑”,湍是急流的水,昆仑是泛指,倒不一定是昆仑之丘,池水又怎会湍?只可视为喷泉,我想是在共工之台处,那么明显的标志性建筑焉能不提?共工之台即是青海德令哈的所谓外星人遗址,那里面古老的铁管原来是喷水用的。“申池在海隅。”,申池应该是十日值班的大木所在的水池,可见池在古人嘴里可以是相当大的水体——但一定是人工所建。“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人看到的烛龙漂浮在祁连山上空,主体对应在百里的大泽处,遮住了太阳光,想来在进行什么与百里大泽有关的工作。“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云贵地带终于出现了!我们现在知道那里的人原是氐国人,氐国是后稷封地,后稷很可能领着部分氐国人到了云贵高原垦荒种田,我想后稷在氐国离昆仑太近,始终让帝很不放心,其也是被逼着迁到西南蛮荒之地,结果呢?后稷创造了梯田!了不起啊……满满的景仰之情!后稷素未谋面的神秘生父大概觉得过意不去,给了这些迁居蛮荒之地的氐国人第二次生命,便是氐人国——“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在后稷垄和建木之间,正是大凉山下的长江水段。“狗国在其东”,狗国或是北朐国,大概那里养有许多狗,后面来看是说枭阳国。然后的大段水文地理就没什么好说的,值得说说的是“汉出嶓冢”,古时的汉水乃是源自嶓冢(中次五经之首山)的一条河,远古汉水一定与嘉陵江相连,而嘉陵江乃其分流,考证就不由我去做了。


然后高人说“诸稽、摄提,条风之所生也;通视,明庶风之所生也;赤奋若,清明风之所生也;共工,景风之所生也;诸比,凉风之所生也;皋稽,阊阖风之所生也;隅强,不周风之所生也;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诸稽、摄提、通视、赤奋若、共工、诸比、皋稽、隅强、穷奇皆是天神职名,《淮南子 天文训》云“何谓八风?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风至四十五日,明庶风至;明庶风至四十五日,清明风至;清明风至四十五日,景风至;景风至四十五日,凉风至;凉风至四十五日,阊阖风至;阊阖风至四十五日,不周风至;不周风至四十五日,广莫风至。条风至,则出轻系,去稽留;明庶风至,则正封疆,修田畴;清明风至,则出币帛,使诸侯;景风至,则爵有位,赏有功;凉风至,则报地德,祀四郊;阊阖风至,则收悬垂,琴瑟不张;不周风至,则修宫室,缮边城;广莫风至,则闭关梁,决刑罚。”,八风明显是有指导意义了,我觉得主要是监督的作用,一整年的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45 x 8=360),神都盯着呢!“风之所生”,即是说驾驶飞行船而来,穷奇咱们在海外北经分析过是飞机,说是飞行船更合适,状如虎又有翼嘛,下面肯定是四脚而不是轮子,乃垂直起降,穷奇同时指代驾驶其的神职。《史记 律书》云“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天所以成孰万物也。……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广莫风居北方。……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明庶风居东方。明庶者,明众物尽出也。……清明风居东南维,主风吹万物而西之。……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故曰景风。……凉风居西南维,主地。地者,沈夺万物气也。……阊阖风居西方。阊者,倡也;阖者,藏也。言阳气道万物,阖黄泉也。”,可见八风便是前述“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风翏}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不过名称就不大一样,有的位置还明显调换了,神职的作用也有调换,去看我省略掉的大段原文就更清楚这一点。种种描述体现了神界是采用很灵活的岗位轮值制,利于平衡权力,现代社会发展下去也该是如此。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3 08:38:14 +0800 CST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字数:1097796

发表时间:2017-08-29 16:42:0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23 11:10:48 +0800 CST

评论数:197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