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

一切都是有因果的,成神亦要付出代价,并不能说世民成为了神的奴隶,至少在古中华神州大地上,是讲究众生平等,和谐共存的,我想与人面蛇身神的到来不无关系,从另个角度看,夏先民成为三首人不像是惩罚倒像是奖赏,或者是补偿,其寿命相当长,述图人不还看到昆仑虚有三头人,巴楚有三首国吗?……下面用新的眼光看南次三经。稍换个方式,图文对照注解着讲。

南次三山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经文很简单,我说过起点是个叫川岛镇的小地方,“其下多水”容易理解,“不可以上”就有些奇怪,一旁的山乃是个丘陵,即不高又还算平缓,如何就不可以上?除非是有阻挡物上不了。此山名曰天虞之山,大荒西经有云“有人反臂,名曰天虞。”,我曾分析过其是个野生动物管理员,其原先所在很可能就是此地,此地藏有些秘密不欲为外人知,先人遂“不可以上”,是什么秘密我就不知道了,也许天虞有隐私呢,呵呵)

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鸟焉,其状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祷过之山顾名思义先人曾在此祈祷悔过,那肯定是干了什么坏事,猜想是伤害了此地的野生动物——要说先人能伤害犀兕大象又不像,搞搞恶作剧怕是很在行,他们是一群好奇的学生嘛!瞿如该是个机械体,此地是个野生动物园,乃天虞所管辖,瞿如是监视用途,瞿的意义前边儿已讲过了,“其鸣自号也”是有规律的发警报声,并不是喊自个儿的名字,和毕文鸟的“其鸣自叫也”稍有不同。虎蛟是生物体,注意是“食者不肿”而不是“食之不肿”,联系后文看,是说虎蛟所吃的肌肉可以消肿,因此能被用来治疗痔(肛门息肉)——像是很有效的生物疗法。其音如鸳鸯,其实鸳鸯叫声比鸭子好听多了,更加尖利和宏亮,但总是鸭科动物,发声构造是差不多,然而我们没听过鱼类会叫,虎蛟应该不是鱼类,思想还是两栖动物的可能性大——不去多想了)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丹穴之山像是说莲花山,丹水像是说西枝江,但我感觉另有所指,乃是废水,昆仑虚亦有丹水——乃化学产物。丹穴说明山里有个洞——八成是地洞,思想乃地下【鬼申】界的一出口。凤皇类同大荒西经、大荒南经中所述的“鸾鸟自歌,凤鸟自舞”,乃自动化的机械装置,饮食自然是自动补充能源的意思,也可将其视为半生物半机械体。其并不是巫的坐骑一类,那也叫凤和鸾,还有叫青鸟、黄鸟的,那是纯生物体,而其不是,但其是凤中之皇,即是王者,担任着宣慰教化的职能,身上镌刻或是画满了标语,平安盛世就在众世人面前现现身。凤皇出现在此地,显然是从地洞中出来欢迎先人的)

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泛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勃海。
(祷过之山和丹穴之山都“其上多金玉”, 天虞之山、发爽之山则无此描述,却都“多水”,自有其特殊。发爽之山图上看该是靠近海的低丘而非凤凰山,海风吹拂自然发爽,但山经经末说了,小山和没名的山不足记,那还应该是凤凰山,依然感受得到海风。如何能无草木而多水多白猿?我认为此地乃白猿的训练场,一般情况下,自然猿没有白色的,那是穿了白色制服。泛本义漂浮,多水而有泛水,该是有许多游泳场所,训练白猿直立行走用的。)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02 11:35:57 +0800 CST  


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
(育遗使我想起了大荒东经中的遗玉,隐隐感觉二者有所联系,且不论。育遗是个谷地,多怪鸟,是飞行的机械体,凯风则是较大的飞行船,怪鸟应是为凯风服务的。凯风便该是八风中的南方巨风,其个头在八风中应是最大的。旄山即博平岭。)

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
(非山是戴云山。山上多金玉,山下有许多地行运输工具,观其地理所处,似乎该是个转运码头,金玉大概是要转运到闽即台湾岛或是从那边转运而来,这么看来,平潭岛确有理由做为三天子之都)

又东五百里曰阳夹之山。无草木,多水。
(阳夹之山应是南部神界和东南部神界的分界,该有个驿站类场所。后文会出现八风中的另一风)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03 14:42:59 +0800 CST  



又东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无草,多怪鸟,无兽。
(无草而多木违背自然规律,木应该不是自然树,多怪鸟而无兽也是同理,怪鸟和木都该是神界存在,将怪鸟视为飞行的机械体——垂直起降的飞机,木视为固定建筑体——飞机停泊和维护装置会比较合理。此地该是羲和国边界,或是东南神界的驻军之地,为何叫灌湘之山令人不解,许是怪鸟经常大批的飞往潇湘之地,那儿有个神都嘛,前面还提到过禹墓所在地“百鸟佃于泽”,焉知不是此鸟。那就军转工人了,叫民兵好了)

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丹雘即雄黄,亦可以是雌黄,雄黄雌黄常共生,雄黄乃二硫化二砷,暴晒风化会转为雌黄即三硫化二砷又谓砒霜,雄黄雌黄皆有药用价值,外用杀虫疗疮尤为有效。鱄鱼或是河豚鱼,其特征描写基本相符,鲋即鲫鱼,鲫鱼肚大。见则天下大旱就不好理解,我的想法,河豚鱼虽是美味,但去毒还得由神人专门料理,除非天下大旱,食物不够吃了,河豚鱼才会被用做餐——由神人提供给世人,河豚鱼有多种,通常有刺的没有毒性,没刺的有毒性,显然神人提供的是无毒河豚鱼。此地有个鱼场或是鱼市或是鱼食品加工厂,黑水乃是污水。)

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有鸟焉,其状如袅,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无草木,多火,此地无疑是个冶炼场,南次二经蛊雕所在的金石储放地便在其不远。条风乃八风之一,前文说过八风会久不久调换所司区,此时其司职东南。顒是个监视带自动报警的机械飞行装置,平时在冶炼场值班,大旱时会放出去视察灾情。其鸣自号和其鸣自叫多少有点不同,并不是叫自个的名字,而是自动报警,当然后者也有自动报警的意思。图上看先人像是绕过蛊雕处逆富春江而上到的令丘之山)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仑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状如榖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上艹下咎】,可以血玉。
(青雘即青雄黄乃硫磺,该是用做农药。我怀疑白【上艹下咎】是槟榔树,槟榔树干是呈白色,“如榖而赤理”像是指槟榔种子,那亦叫槟榔,又或是熬制过供咀嚼的槟榔,嚼过槟榔的该有所体会,胃里暖洋洋的,身体会出汗,精神会亢奋,熬制过才能嚼出其深红的汁液,“可以血玉”就有待验证。仑者之山图上是江西上饶三清山玉京峰,仑本义已解释过了,仑者通俗讲就是守秩序之人,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云“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那是在庐山上东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黄。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亦有做“大江茫茫去不还”,我不知何为正确,觉得“去不黄”才是原版,意思是长江绕过了黄山。黄云该是黄山之云,庐山之云可没有用黄来形容的,雪山不知何指,疑其便是指三清山,白波是说河流,不是瀑布,瀑布不能用波指代,九是虚指多,三清山附近河流确实很多。“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倒不是迷信,至少禹时代此地确有仙人——神人即是仙人,还是个管理中心。而忙于工作的神人亦有嚼槟榔的爱好,呵呵)



咱们跟着先人继续往下走。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04 12:01:42 +0800 CST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禺槀之山。多怪兽,多大蛇。
(怪兽是大型地行机械运输工具,我想可以起名叫虎、豹、熊、罴,大蛇是如同巴蛇一样的建筑,此地是大型加工厂的集中区,可以视为生产中心,无疑既高效又节约。槀本义枯木,此处我想是做象形用,乃是一标志性建筑的模样。禺的本义是:母猴属,头似鬼。此地该是【鬼申】的地盘)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辄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鵷雏。
(此地又有地洞,亦同样有凤皇,该是和丹穴之山同样性质的【鬼申】界存在,鵷雏亦凤皇一类。辄是车耳,前面也解释过了,“水出辄入”应当理解为废水从洞里出来而清水顺水渠入洞。夏乃出,冬则闭,和巫山的熊之洞是一个道理,【鬼申】人夏天出地面活动下筋骨,同时为冬天储备必要的物资。地下的生活垃圾怎么处理还不清楚。佐水不知何指,东南流注于海,图上先人能看得到的海是万安水库…… 其方向判定和南次二经似乎是一样的,由此推之,丹水南流注的渤海和泛水南流注的勃海乃人工湖——极可能是污水处理场,是在行进路线以北,所以才会起那么个名字。看来又是一个老师教的学生。南山首经就不一样,方向顺时针是东南西北,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合理的,但以行进趋势定义基准方向,也很难说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南哪个更合理)
凡南次三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稰用稌。
(神的等级看样子似乎比南山首经的鸟身龙首和南次二经的龙身鸟首要强一点,但众生平等,不应该歧视大鸟和龙。白狗是用来祈祷的,其实是映射白猿)

感觉信息有些混乱,总体示意图也有些难绘啊!看来在复盘山经之前,仍然要从大局出发,先大致弄清矿物的分类,至少是在经中疑义不大、一目了然的。纵观一遍山经,先人的矿物分类很明确,该不会在同篇经文里用不同称呼定义同个矿物,那么在不产生矛盾的前提下就很容易推出结论,“金玉”乃是总称,该断做“金、玉”,“金石”亦是如此,该断做“金、石”,“玉石”亦然,该断做“玉、石”,矿物便是金、玉、石三大类,青雄黄、丹粟等特殊物品另置一类,这么再看经文头脑就清楚多了,绘图也可以简化些 。下面是南山经推得的主要结果,标注经过了重新考量,有个感觉,那时的青丘属国除了九尾狐就是白猿。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05 14:31:04 +0800 CST  
还有许多值得深究,但从大局出发,先不细想。南山经回顾完,接下来是西山经,前面已经说过了西次三经……嗯,先看西山首经。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囗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有鸟焉,其名曰【虫鸟】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月暴]。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虫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牛乍】牛,其阴多磬石,其阳【王雩】琈之玉。鸟多赤鷩,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赤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其草多条,其状如葵,而赤华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其鸟多鴖,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枬,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王雩】琈之玉,其阴多铜。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囗,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鱼丰】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其阳多箭【上竹下媚】,兽多【牛乍】牛、羬羊。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下,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又西七十里,曰[羊俞]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囗,其下多竹箭,其阴多赤铜,其阳多婴垣之玉。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嚣。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上非下巴】,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无草木。逐水出焉,北海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
又西四百八里,曰大时之山,上多楮柞,下多杻囗,阴多银,阳多白玉。涔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熊罴,鸟多白翰赤鷩。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多棕枬;下多菅蕙。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状如共葵,共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
西南三百八十里,曰臯涂之山,蔷水出焉,西流注于诸资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获之水。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银、黄金,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囗,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状如稿芨,其叶如葵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名曰玃如。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无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状曰【上敏下牛】。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枬,其下多竹箭,其阳多黄金、玉,其多鸓,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是錞于西海,无草木,多玉。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囗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壁。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

为什么要再绘山海图?因为绘图能帮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真相,就像侦探推理案情,也得借助绘图手段去寻找被忽视的细节,去尽量完整的还原一个虚拟现场,其过程中遇到的迷惑不解都是逼近真相的突破口,是宝贵的线索。同样,我在绘图中亦陷入了纠结,该如何合理定义经中事物的真实属性?好在山经篇幅虽多,经文却言简意赅都不很长,我遂能方便的通观全文,查证疑点。大局观非常重要,西次三经和南山经中我认为其文中“棕枬”、“梓枏”、“荆杞”乃是建筑,其只出现一次,突兀而引人注目,联系上下文,很自然会那么想,但其余经文中出现的诸如“棕枬”一类词语呢?我便是抱此疑问查证,结论是——其说的都是神界建筑!进一步言之,如果是自然树,先人都会加以说明,而不加说明的皆属神界特有之物!先人的远征并不为勘探自然资源,那先人根本没能力去开发利用,远征是播种人口,顺便定了九州,亦是一场外交旅游——山经乃是旅游记录,当然先人在旅游中大受磨砺,大长见识,受益匪浅!南山首经和接续其的南次三经是由南向北由外向内的走,先人乃是被空运至南端再往回行,那地方可不在九州范围,东山经亦有同样操作,远征并不是苦旅,而是兴致盎然妙趣横生的乐游。小伙伴们又会觉得不可思议,但细想就很合理,看下图。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06 09:05:07 +0800 CST  
按我的理解将生物与非生物在标注上做了区分,怎么区分就不用再解释了。先看钱来之山,“其上多松”,松不是应该出现在松果之山吗?松果之山却没说多松,可见其不是说松树,提那个毫无意义,刻字还浪费神,其是说木建筑,呈“公”状,表明有很多神人居住在山上。“其下多洗石”,洗石是肥皂类的物品,为此地盛产。“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羬羊脂就是生产肥皂的原料,但先人不知道,只知道羊脂涂抹可以使皮肉不干,腊是干肉。羬羊的描述像是说大羚羊,现在是居于非洲草原,人类远古已特别注意这种羚羊,在不少古代壁画上绘有它们的身影,亚洲亦不少见。神人居于山上,而将山下草场让与羬羊,很和谐吧。同样,木建筑也很和谐,那即透气轻韧又能不断更新,实在比钢筋混凝土不知要好多少倍!混凝土建筑过个几十年就变垃圾了,也没法更新只有破坏重建,木建筑却能屹立千年,你看深山庙宇,历经沧桑岁月依旧是那么的美,木建筑体现的智慧又岂是外强中干的巨石建筑所能比拟。钱,从金从戋,古者田器,后用于物资交换的器物。钱来之山下面大概还是个市场,流黄(国)便在一旁嘛,加工硫磺让浑身脏兮兮还有臭味儿,不得经常用物资交换些肥皂来洗洗?你说货币……神人的货币我不知道,我想那个时代还是物物交换靠谱些,价值只在人的心中。
松果之山紧挨着钱来之山,“松果”乃是木建筑的集合,比“松”更宏伟些,“果”或是照明功能的地标性建筑。“囗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其是指渭,渭水中间有很多 铜(水运),因为对面的山中有铜矿,要不铜川市是怎么来的?铜在远古时便有开采了。“有鸟焉,其名曰【虫鸟】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月暴]”,暴是曝的本字,本义是晒,[月暴]大概是皮肉被晒伤的样子。“其状如山鸡”,干嘛要多一个“山”字?远古人应该没有“山鸡”两字表示野鸡的称法,那该用单字“雉”……我想【虫鸟】渠乃是避暑设施,靠近水渠,有水管藏于其体将水抽往高处再泻下,凉水能消暑降温。其往往三位一体,就是个“山”形(金文的山),黑身吸热,大概利用阳光热能实现自动抽水,其为“鸟”有“足”,那就能走动,状如“鸡”,可视为不能飞的“鸟”——该是两足的鸟状地行机械体,乃洒水用途。松果之山所在已像个城市。

往下去是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五千仞有些夸张,周时一仞约1.84米,禹时代也该有一米几,华山海拔就两千多米,还远不到五千仞(以周仞看就是九千多米)。我知道先人是不会乱说话的,“其广十里”就很贴切,华山必然有一物连着山高达五千仞,那个高度先人应该看不到其尽头,只能看到其刺入青天——我认为是一根缆索,有货舱沿索道向高空运输物品,索道应该直达太空,供应悬圃,悬圃又再将其转运往太帝之居,先人没说大话,五千仞只是他们看得到的极限。“鸟兽莫居”,表明守卫森严。“有蛇焉,名曰肥【虫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是专为此地运送货物的,应该比蛮蛮运输能力更强,多了两翼,我认为其仍然是分体式飞机,亦用于运送救灾物资。

往下去是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荆杞是刺网一类围障,“其兽多【牛乍】牛”,那荆杞就是圈养【牛乍】牛的围障,【牛乍】牛没个描述但该是温顺胆小的某种牛,一惊一乍的,当然要围障来保护,我想是黄牛。“其阴多磬石”,磬石是种打击乐器,该是玉质。“其阳【王雩】琈之玉”,看到下方的蓝田,即该想得到那指蓝田玉,战国时期,秦置蓝田县,因为玉之美者曰蓝,县产美玉,故名蓝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玉石的云纹非常美,故曰【王雩】琈之玉。“鸟多赤鷩,可以御火”,御是驾驭,鷩是赤雉即锦鸡,显然不能用锦鸡来御火,火烧鸡还差不多——赤鷩是红色的小型飞行工具,其是喷火飞行,那速度一定相当快,该是长途运输工具,体积不很大,也就能载一两个人带着货,货是雕琢而成的蓝田玉器和磬石,体量也不会很大,运去的地方则比较远,泰山、昆仑可都不近,还有幽都和四面八方的冢。“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赤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颜色发红的萆荔沿绕着“木”生长,吃其能治心痛,是什么我就不知道,感觉样子有点像紫罗兰。
再往下是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必是工业区。“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木是文茎,可见就是个有纹样装饰的木架子,可以已聋的枣形物乃是耳塞助听器。“其草多条,其状如葵,而赤华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条是一种人造食品,类似于口香糖,软软的如婴儿舌,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为什么要戴耳机助听器还要嚼口香糖,一会儿就明白了。“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图上可见。“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葱聋对应着“可以已聋”,已是止之义,葱聋是能让人耳聋的机械设施,葱对应“鬣”,是一根根管线,葱聋该是切削加工铜铁金属的,形状如“羊”字,可以视为车床,车床声音肯定大啊,金属那么硬,加工不可能没大的声响,车床集中的地方更是轰隆隆震耳欲聋,高速运转的机器还容易让人目不暇接头昏眼花,耳塞助听器和提神醒脑口香糖就成为参观者必备。“其鸟多鴖,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鴖是比赤鷩要小而低级的飞行工具,打个比方,赤鷩是哈雷摩托,鴖就是电单车。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06 09:10:17 +0800 CST  
再往下来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枬”,原来说是处地易产生烟雾粉尘的工厂建筑,还真说对了,是不是木建筑就还不好说。“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条又出现了,是另一种人造食品,吃其能止皮肤过敏发炎。“其阳多【王雩】琈之玉”,“其阴多铜”,其地像是生产某类玉器和铜器,但怎么会扬起粉尘排出烟雾,易使人皮肤过敏发炎呢?感觉此地像是轻工业厂,玉和铜有别的用途。“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流赭无疑也是能治皮肤病的,但只适用于牛马,应该是工业废水——但已经处理过了,降低了毒性,只杀死皮肤上的寄生虫,不然涂了其的牛马就不是无病而是有病。

再下去是英山,“其上多杻囗”,后一字缺,从其余经文中找对应字为“橿”, 杻橿亦建筑,从字形看是平顶的二层楼,“杻”形容侧面看,“橿”形容正面看,做为民居的可能性大,两层楼总会有。“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可知铁亦早已被先人认识,只是不懂制备,赤金不知是何种金属,山经中金属共列有黄金、白金、赤金、银、铜、铁、赤铜七种,白金或是锡,铜该是黄铜,赤铜该是红铜,黄金是黄金,银是银,铁是铁,金银铜铁锡是最早最广泛被人认识和利用的金属,赤金为何就费思量,其一定金属稳定性高,能成规模的露天摆放和被使用,泛红色——我认为是钢。铁和钢可能只是堆放于此地。“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鱼丰】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鳖发出的声音会像羊叫吗?我不知道,暂将其定做生物吧。“其阳多箭【上竹下媚】,兽多【牛乍】牛、羬羊”,很明显,箭【上竹下媚】亦是围障,即是后文中的竹箭。“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此肥遗显然是一种能吃的“鸟”,却不大像自然鸟,起个名叫肥遗就不一般,“鹑”在西次三经中又是“司帝之百服”……我的猜想,其是喂食的机械体,喂给牛羊的是驱虫药品,可治腹泻,那药品从其体内出来再进入牛羊体内,亦可说是“食之”。 【牛乍】牛、羬羊是被圈养的,定期驱虫必不可少,养过动物的都知道。

再往下是竹山,“其上多乔木”,乔木是相对简易的棚建筑,应该是有看守功能的瞭望台。“其阴多铁”,是储料点,先前叫储矿点似乎不大对,那有可能并非矿石而是成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前一个其状如樗是说外表像臭椿,后一个其状如赭是说汁液的模样像“流赭”,用来洗澡可以治愈皮肤病,还可以消肿,像是艾草。我懒得查了,先人洗了个消毒澡是真的,然后登上乔木。“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 竹箭该是箭【上竹下媚】的简化版,视为削尖竹子排成的围墙就好。“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水玉顾名思义是在水里采得,人鱼就极可能是采玉人,该是类似氐人国的存在,“其”该是指洛水,也可能指丹水,但说丹水流注于洛水怕是先人看花了眼,丹水是丹江,丹江和洛河擦肩而过,并没流注于洛河。“有兽下,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豪猪是在乔木下,有可能下面有豪猪养殖场,也没准儿竹箭的箭是豪猪脱下的刺,“东南方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没点装饰焉能称美?但豪猪刺更可能用于箭【上竹下媚】。

告别了英山,来到了浮山,“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 盼木应该是一片病树林(经济林),盼着神人治理,但有难度啊,蛀虫躲在树心里,硫磺也很难作用,先人听着神人介绍情况,就这么记录了。“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因为容易接触到农药,先人又不大懂讲卫生,可能会引起腹泻,所以神人给先人事先配备了解毒食品。蘼芜在今天乃是香草,而臭在古文中是浓的气味,淡的气味就是香。从特征看,薰草像是芹的一种。

告别好心的神人,先人们来到[羊俞]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囗,其下多竹箭,其阴多赤铜,其阳多婴垣之玉”,注意语句顺序,不同于之前,记录先说了河流,那么“其上”的其该是指漆水或渭,若前后文统一一个用法的话就是指渭。棫囗缺字,《山海经》中棫只在此出现一次,我不知缺字是何,但《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有一篇是“棫朴”,其曰: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再查棫、朴皆是灌木类,我想若形容建筑应该是渭河上游的拦河设施——不拦死而是留有弯弯曲曲的缝隙让水流和鱼类能通过,缝隙很多,是迷宫状,这样的拦水坝对生态是影响最小的,怕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竹箭建筑多在渭河下游,渭河对岸多赤铜,这边就多婴垣之玉——指献给神人能装饰建筑的玉即【王雩】琈之玉。“是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嚣”,前面说过,禺本义是种母猴,头像鬼,解释是来自《说文》,但禺的最初意义《说文》也未必清楚,禺用做名称山海经中可不少……我认为嚣是个大型传输机械,用在水运装卸上,“嚣”是象形描述。禺是猴不是猿,猴有尾巴而猿没有,嚣不是长臂猿,而“长右”或是长臂猿。“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上非下巴】,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橐【上非下巴】是雷暴预警装置,一足是为了避雷,两足易形成雷电流回路,雷暴常在冬春出现,所谓“冬雷”、“春雷”,夏秋则是雷暴低发期,故其“冬见夏蛰”,夏季是其维护期,挨雷轰了一冬还不得大修?“人面”亦是张机器脸,大抵是两灯眼加一广播器,其就是个一足机器人,能不能飞就还不好说。

[羊俞]次之山便是西次三经的崇吾之山,两队先人没有重复的说一座山,说明远征的规划性相当的强。由经文前段能够看出,渭河平原在禹时代很是繁荣,多有神人居住,那曾在“天”的正下方嘛,是正正的天下。我并不认为那就全部是神人地盘,但应该说神人占了大多数——竹箭那都是防野人的,世人、野人和神人混居,并没有严格的分界,要说三者之间起什么冲突我想也很少,华夏乃礼仪之邦嘛!追溯起来都是劫后余生的人类,世界还很大,资源还很丰富,值得好好建设,没工夫去争抢,野心只会让世界遭受破坏,反过来伤害的是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持续近七十年的洪水让一度浮躁的人们都冷静下来,治水工程亦使人神关系得到了大幅改善,尧舜禹时代实在是华夏历史的黄金时代,怎么赞扬都不过分。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06 19:54:16 +0800 CST  


往下走便到了时山,“无草木”,显然是块人工场地,有些什么就不知道,地形上看,该有个关卡——大概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先人没情绪记录。“逐水出焉,北海注于渭”,流字错写成海,可见先人心不在焉,海在哪儿?“其中多水玉”,水玉在渭水里。

再往西走到了南山,“上多丹粟”,是个息土储备点。“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丹水是专门对应丹粟,这么看来,此地又该是息土生产点,丹水是工业废水。“兽多猛豹,鸟多尸鸠”,猛豹、尸鸠皆应是机械物,猛豹是守卫和运输用的活动机械体,尸鸠是监控用的固定机械体(尸指不能移动),不是食腐肉的鸟,那是尸鹫。


先人往下走了很长的路,到了大时之山,“上多楮柞,下多杻囗”,楮柞该是施工机械类,而杻囗是一般居民建筑,“阴多银,阳多白玉”,此地看着是个银和玉石的开采基地。“涔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涔水图上看不到,怀疑是西汉水,远古时或与渭河相连。“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清水怀疑是白龙江支流,远古时汉水该与嘉陵江相连。

再往西去是嶓冢之山,嶓冢图上看该是中次五经的首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远古汉水之源要上溯到首山(洮河),沔不知具体所指,想该是丹江口;嚣水是大夏河,汤水是刘家峡水库。“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熊罴,鸟多白翰赤鷩”,其是汤水,汤水的上游即指先人所处位置,犀兕熊罴做为自然界生物不可能同时出现在那里,所以是代指地行机械体,白翰赤鷩是飞行交通工具。《说文》:翰,天鸡,赤羽也。白翰个头该比赤鷩大,怕是飞不太高,鸡嘛,哈!桃枝钩端亦该是吊装机械。“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蕙即蕙兰,“兰质蕙心”用于形容贤美女子,蓇蓉做为草药,食之使人无子,若非打胎便是杀精卵,而打胎有悖尊重生命的道德。首山所祭祀的是【鬼申】,该是【鬼申】治下的大型居民生活区,要控制人口,避孕药品必不可少,但蓇蓉是草,怕是生产避孕药的原料,此一带该有个制药厂。

又西行到了天帝之山,“多棕枬;下多菅蕙”,棕枬便该是制药厂了,菅蕙是各种药草,可见神人喜欢生物提取而非化合物的制药方式——感觉像个中药厂,哈。“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溪边可视为提供卫生服的机器,守卫在制药厂入口,先人要在身上裹一层其提供的“皮”才能进厂参观,自然是怕细菌感染。“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翁本义颈毛,栎是好比肥遗的存在(二者描述相似),我现在认为两者都是形容注射器,肥遗是畜用,栎是人用,黑文是针筒上刻度。“有草焉,其状如共葵,共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杜衡乃是药片类,可以随时随地吃——谓之“走马”,吃了就不生肿瘤,其气味还挺浓的——还真是中药特征。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07 11:27:09 +0800 CST  


再西又折向南行了三百八十里,到臯涂之山,“蔷水出焉,西流注于诸资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获之水。”都是湟水分支,“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银、黄金”,其是指集获之水,“其上多桂木”,桂木是多层圃架建筑,从下文看,应该搁着粮食类。“有白石焉,其名曰囗,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状如稿芨,其叶如葵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囗(缺字)和无条(条是人吃的口香糖)都是毒鼠的诱饵食品。“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名曰玃如。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先人到了青海湖边,看到了驯鹿和海鸥 ,还吃了海鸥肉——海鸥那么多,吃些个无妨,打打牙祭,多半还吃了许多鸟蛋,食之已瘿只怕是为自己恶劣的行为找借口,这里是生态保护区,按理不该狩猎,但神使也拿野小子们没办法,然而队伍里有神使吗?记录末尾可没提到。

“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无草木,多竹箭”,有个生态围障,但没有显著的房屋建筑。“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盼水暗示着需要救护。“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状曰【上敏下牛】”,该说的是牦牛,“状曰”说明是其状态——敏捷的牛,是形容被医治好。“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红嘴大鹦鹉,是被驯养的宠物。可以认为生态保护区的救护中心设在此地。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枬”,又是个冒轻烟的工厂,做什么不清楚。“其下多竹箭”,竹箭是围障,先人是被拒之门外。“其阳多黄金、玉”,那是在竹箭外围,该是个饰品交易市场。“其多鸓,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鸓是此地独特的交通工具,像是双体飞行船,估计还能浮水,飘荡在青海湖湖面——熄火的时候。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是錞于西海”,远征宣告圆满完成,先人举行了盛大的庆贺仪式,然而意犹未尽,兴致勃勃又参观了当地。“无草木,多玉”,玉是青海玉。“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凄水的起名显示面临分别,先人情绪有些失落,海是哈拉湖,采石或是玛瑙。騩山显示此处乃【鬼申】所掌管。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囗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壁。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缺的字该是首,那是泄漏天机的关键字,首山即嶓冢,先人不得入,只能拜祭。先人祠的是山中神鬼,故曰“十七山之属”, 首山以外的祠礼其实是个送礼的外交仪式,并非我们通常认为的祭祀。队伍里并没有随队神使,或许有随队神人,神人却不是神,用不着祠,我说的意思你明白。



绘个简单示意图,我特意标出位于首山即嶓冢的神城,其是由【鬼申】所治,为中次五经所表明,西山首经的祭祀仪式亦有体现。由前文可知,首山实在有不可替代之特殊地位,我怀疑是神鬼对墬的施政中心。从大局出发,暂不深究,下面看西次二经。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08 09:56:51 +0800 CST  
西次二经之首,曰钤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其木多杻囗。
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浴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多白蛇。
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杻囗,其鸟多鹦鹉。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
又西百五十里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馨石、青碧。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纹,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东海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
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牛乍】牛、羬羊、白豪。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
西南二里,曰鸟危之山,其阳多馨石,其阴多檀楮,其中多女床。鸟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
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阳多垩,其阴多碧,其兽多【牛乍】羊、麢羊。
又西四百里,曰薰吴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西四百里,曰厎(zhǐ)阳之山,其木多稷、枬、豫章,其兽多犀、兕、虎、犳、【牛乍】牛。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众兽之山,其上多【王雩】琈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黄金,其兽多犀兕。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其兽多麋、鹿、【牛乍】牛。
又西三百里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楮,其鸟多罗罗,是食人。
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为席。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毛采。

看末尾一段,很明显一路是有神使随队,嗯,实际是两拨神使,钤山到鹿台之山的随队神使是人面牛身,鸟危之山到莱山的随队神使是人面马身,从线路座山分布看是很容易判断的,前一列七山是左手边,后一列十山是右手边。人面牛身神使能飞行就很不可思议,我是说,其仅靠一臂操杖便能飞行——如何保持平衡?究竟是什么样的飞行原理?我想不通,遂有了另一种想法,“是为飞兽之神”,未必是说其能飞,能飞的只是其手中的杖,但又想,若是那样的话,不会这么表达……杖或许是个假象呢?其本身就能飞,杖只是权威象征,那其牛身会是机械体吗……“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分明是因有臂操杖才能飞行——其足下一定乘着飞行器,杖只是个操控装置,乃是控制杆!有意思的是,西次二经队伍一出发便配备了七个很高级的神使,西山首经却一个神使都没有,两支队伍可是隔河相望啊!如此安排是何用意?我敢肯定,西山首经线路乃是先人常走的,根本不需要神使带路!但长距离的远征若没个神使配合,测距和外交任务也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和麻烦,无疑此队伍里的都是精英学生,但精英不是配给了西次三经队伍吗?——那是贵族子弟,只是身份上的精英,脑子未必好用,东南西北不都记反了吗?然而其穿戴形象和谈吐仪礼是适合造访昆仑虚的。西山首经队伍是平民子弟构成,但其是学生中的佼佼者——真正的老鸟,也是治过水的主力军,对自身能力充满信心,主动拒绝了配备神使,做为对先人的补偿和奖励,对面的西次二经队伍获得了更好的待遇——配备高级神使,我说过,神界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为席”,祠是春祭,品物少,引申做简单的祭祀,毛物用少牢,白色茅草做席,说明西次二经队伍祭祀高级神使还是很讲究的,只比祭祀冢的规格低一点。祭礼的牺牲﹐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得名是因为要用最好的祭品,牲畜得先在牢中养肥了。祭祀神使即同奉养神使,与当地神人沟通的外交工作就由神使代做了,也不必再去送礼。“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毛采。”,后一拨普通神使的祭祀规格就降低很多,一只公鸡就行,钤是盖印,糈是精米,钤而不糈的意思大概是意思意思得了,毛采的意思是公鸡要好看的。……真是一帮势利小子。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08 21:20:37 +0800 CST  
“西次二经之首,曰钤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其木多杻囗”。其地是个神人居住区,还有个禹立的特别办事处,钤是盖印之义,远征队的要立军令状。我估摸西次二经队伍的先人是帮不成器又或是苦出身的学生,才会被发送到西部荒漠之地去生根发芽,从要面对的生存环境上说,其是远征队中最差的。大概是为了安抚其才配的飞兽之神,又或是加强监管。

“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浴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多白蛇”。此一队的记录有别于西山首经,其中的其指的是前者即浴水今天也叫洛河,藻玉应该是人造食品,做为白蛇的饲料,白蛇则可能是神人养殖的宠物。西次四经沿洛河一路过去有许多白化动物——那不是机械体,机械体说不通。

“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杻囗,其鸟多鹦鹉。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有点啰嗦,其实是形容物产充盈,不光山上有黄金山下有银,家家户户也储放着黄金和银,都是贵金属,财富的象征啊!有闲情逸致才会养鹦鹉。水中还养白珠,应该是淡水珍珠,那亦不费什么心。总体看钤山到数历之山的神人过的很悠闲,渭河北岸是休闲生活区,渭河南岸是繁忙工作区。

“又西百五十里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馨石、青碧”。 青碧应该是等级较低的玉石,等级较高的称为【王雩】琈之玉,此地有“棕”又有“竹”,银、青碧、雄黄还处一块儿,该是个物资仓库。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纹,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是一个神秘所在。涅,黑土在水中也(《说文》),石涅或许是石墨,石墨及碳素制品具备优良的性能,工业应用广泛。赤铜即红铜,接近纯铜,韧性、延展性非常好,常用做电导线。虎豹犀兕皆该是地行交通工具,而鸾鸟即是南次三经所述的凤皇,总是出现在地通口——你想到了什么?还记得中次五经中,先人特意造访此处吗?九山之一岐山亦在此处。凤鸣岐山乃周之兴。此处必有个地通口。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09 10:28:53 +0800 CST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东海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嗯,是一储料点。龙首还是颇像的。

“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牛乍】牛、羬羊、白豪。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是个很大的放养养殖场,白豪就是豪猪,有些白化。凫徯是个机械体,叫声是“伏羲”,其实是伏、息,叫先人们藏好身保持安静。凫徯应该是放养养殖场的管理机器人,平时不出现,维持动物野生状态,除非动物们打架了——【牛乍】牛、羬羊、白豪之间打架肯定是出了大问题,其就现身去解决。

“西南二里,曰鸟危之山,其阳多馨石,其阴多檀楮,其中多女床。鸟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 鸟危之山实际是说六盘山,换到前进方向左手边的座山皆是大山,檀是新类型的神人建筑,本义:木名(《说文》)。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时无定指。《说文》并未说其是树,可见檀本义即为木料。檀楮可以视为加工木料的建筑及机械,女床并未有特别说明,则就是指女子使用的床——自然是很讲究的。前文地通口所在称为女床之山,亦可知女床主要是供应地界的,女子体性阴柔,地下又偏阴寒,不宜睡在石质或金属床上。

“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赤铜的存在说明其地是非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下不可能有纯铜。朱厌肯定不是生物,综合来看应该是救护站功能的机械设施——可视为120中心。鸟危之山和小次之山所在区域合称“鸟次”,乃羲和日车巡游所经行。



“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阳多垩,其阴多碧,其兽多【牛乍】羊、麢羊。”,垩本义是白色土,《说文》曰:垩,白涂也。碧是青绿色的玉石。没有金属亦没有神居建筑,【牛乍】羊、麢羊该都是自然生物,【牛乍】羊或是绵羊,麢羊或是羚羊,此处乃生态保护区又系天然牧场。小次之山的救护站亦是证明。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09 16:37:23 +0800 CST  
“又西四百里,曰薰吴之山,无草木,多金玉”。该是个边界,又是储料点。薰是香草,吴,大言也,又是地名,我们知道吴在东南大荒。此地会不会是个香料生产基地呢?香料是供应给东南大荒神界——吴地。没述到建筑,可知香草只需种植、采摘、晾晒、等待收购,乃是原生态制品。

“又西四百里,曰厎阳之山,其木多稷、枬、豫章,其兽多犀、兕、虎、犳、【牛乍】牛”。 稷、枬都是神人建筑,豫章亦是,犀、兕、虎、犳皆是机械体,而【牛乍】牛是生物体,简而言之,经文中未有特别说明的机械体都是单字名称,而未有特别说明的生物体皆是双字名称。豫章对应【牛乍】牛,应该是个养牛场。但再想不合理啊,养牛场怎会在此地?在众多机械体环伺下,牛能安心生活?再说牛放屁拉屎也很影响神居环境不是?豫,象之大者。章,樂竟爲一章。解释均来自《说文》。则豫章本义乃是大的乐章,古时乐章是刻画在简上的,完整的乐章又还挺长,豫章便沉甸甸硬邦邦了,遂能被用做杀人工具,《左传•哀公十六年》:“子期 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终。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后世将豫章比做栋梁之才,当然也有牵强附会说其是大樟木棒的。作为建筑的豫章显然是个奏乐的场所,那更不可能是养牛场了,但可以是斗牛场,一切就合理了。那不是西班牙式的人斗牛(那太残忍,也用不着许多牛),而是牛斗牛——义战才是中华传统。考虑到牛脾气很大,骑牛赛跑就不大可能,但也许神人就爱挑战难度呢,也很难说。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众兽之山,其上多【王雩】琈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黄金,其兽多犀兕”。 犀、兕无疑是机械体交通工具,沙漠附近不可能是自然界犀、兕的栖息地。但此山只有犀、兕两种机械兽,为何叫众兽之山?可知其是个地面交通站,厎阳之山的犀、兕多半出自此处,虎、犳就是来自别处。此地还是个旅游胜地,山上多【王雩】琈之玉,自然是观赏用的,玉市场亦少不了。檀楮是在山下,前文说是木器加工厂,山上的树木要让位给【王雩】琈之玉,也只得被加工成木料,多黄金说明山下还有个黄金市场。

“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多金、玉,又有硫磺、息土,又没什么特别建筑,该是个大型物储区。

“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 蕙、棠一者是草一者是树(棠《说文》解做牡,乃雄性之义,但就山海经看,棠分明是木名),不大像是说自然界草树,先人还不至于那么无聊,即便在沙漠里见到个绿洲——那一路上还见的少了?要我看是和黄金脱不了干系,乃是淘金的设备。炸开山体取金矿于神人眼中亦是很low的行为。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其兽多麋鹿、【牛乍】牛”。是个自然保留区。后世成为了敦煌。

“又西三百里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楮,其鸟多罗罗,是食人”。莱山已经很接近柴达木盆地了,进入柴达木盆地的当金山口便在附近,又接近天穆地带,图上看界点处是个天然的隘口,先人便止步于此。檀楮是木器加工厂,山上的神居大都是木建筑,木料自然少不了。罗罗从名字看是神人宠物,亦有驯养来做为防卫的功能——做为斗鸟的可能性大,先人不识好歹想要再前进到神界重地,便遭到了小小惩戒,被罗罗啄了。不同于海经述图人述的“食人”指的是人进机械舱,先人和书记官柏高述的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食人”就是吃人,没别的意思,然而吃人却有小吃、大吃、真吃、假吃种种分别,看记录者心知肚明,心照不宣,就不必啰嗦了。好吧,就在此落地生根吧!西次二经远征结束。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10 11:04:40 +0800 CST  


西次二经的旅程枯燥乏味、平淡无奇的结束了,我曾以为这队先人很敬畏神使,但看来并非那样,他们更像是无奈的被流放,其记录写来干巴巴没个感情。然而我们知道,这队先人有着彪悍的生命力,其后代的一部成了西北游牧民族的主力,一度强盛,横扫欧亚,号称匈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下面进入西次四经的时空。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上多楮,无石,其草多茆、蕃。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茈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西五十里,曰罢父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
北七十里,曰中山,其上多楮柞,其下多杻囗,其阳多金玉。区水出焉,而江流注于河。
北二百里,曰鸟山,其上多桑,其焉多楮,其阴多铁,其阳多玉。辱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百二里,曰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兽多白鹿。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百八十里,曰诸次之山,诸次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是山也,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
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其木多漆、棕,其草多药、芎䓖。多冷石。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牛乍】牛、羬羊,其鸟多鸮。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生水。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无草木,冬夏雪。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柒木,多【王雩】琈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光鬼】,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
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靼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观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杯木,食之多力。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嬴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鱼,其状如囗鱼,动则其邑有大兵。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多【上如下鱼】魮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楮,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其阳多龟,其阴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励。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入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凡西次四经自阴山以下,至于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礼,皆用一白鸡祈,糈以稻米,白菅为席。



此前我说西次四经远征是随心所欲的定界,其实是我的误判,因为卫星图上很难看到明显的地理分界,黄土高原上嘛,然而转绘到地形图上,其定界依据便一目了然——乃是以河流做为分界点。图上亦有现今已经消失的河流,弱水顾名思义远古时就很弱,今天消失也不奇怪,还有是申水,其所处已严重沙漠化,又是孤立的小河,被黄沙掩埋掉也很正常。我还曾说这只队伍是计划外成立的,没有配备神使而其大有可能捉了个会飞的神帮忙,此想法倒是可以保留,但更有可能那会飞的不是神,只是机械体——无人机,先人大概会称其为“鸟”,也更有可能远征是计划内要完成的——那和探矿完全没关系,却是“复九州”必不可少的部分。另要说的是,先人很聪明的在路程中间换了一次行进方向的描述,由北变成西,以适合整个线路的倒“U”形——则西次四经远征更像是又一次高材生们的独立实践之旅。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10 19:40:38 +0800 CST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上多楮,无石,其草多茆、蕃。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茈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
西五十里,曰罢父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

阴山、劳山、罢父之山乃是钤山的细分,西次二经有述到同处地点,即“钤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其木多杻囗。”,楮是山上的机械,应该是与铜相关的,无石似说明其不是在采矿,铜只是被转运的物料,亦或是对应居住区——杻囗。茆、蕃是低矮的人工建筑,可以视为花园或菜园,前面说过此地是休闲区,西次二经述其处“多藻玉,多白蛇”, 茆蕃亦可以是养白蛇的场所。茈不是芘,芘在南次二经说过了,茈草是两字用,是植物,查最多的是说法是紫草,可染紫又可药用,以我看是专植植物。茆、蕃或应读做茆蕃,便亦该是植物,茆是莼菜即睡莲,蕃是茂盛,藻用于称呼水生植物,藻玉可能是指莲子。碧本义是青绿色的玉石,此处该是指代茶叶,因为先人惯于用玉称呼玉石而非用碧。西次二经称呼【王雩】琈之玉亦是用青碧而非碧。弱水图上看不见,有没有我就不知道。北五十里和西五十里的交替出现纯粹是个文字提醒,记录便设北、西二者为行进走向。

北七十里,曰中山,其上多楮柞,其下多杻囗,其阳多金玉。区水出焉,而江流注于河。
北二百里,曰鸟山,其上多桑,其焉多楮,其阴多铁,其阳多玉。辱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中山是个分界点,以后记录的山转到了行进方向的左手边。楮、柞是机械,杻囗是居住建筑,桑大概是照明设施。区水已经是葫芦河、洛河和交汇处几条河流的总称,汇成江流注于黄河。此地没有工厂建筑,多露天照明设施,多机械多金玉,应该是个矿区。

又北百二里,曰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兽多白鹿。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百八十里,曰诸次之山,诸次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是山也,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
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其木多漆、棕,其草多药、芎䓖。多冷石。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此片地区的重心乃神界会议中心,说是议会也行,便是诸次之山,其在华夏神治地域的中部,四面八方的神鬼议员们会乘蛇杖飞来此处开会——蛇杖是统一而唯一的交通工具,会议要的是冷静的氛围,所以活动的机械体都被杜绝于此,“鸟兽莫居”,多的是固定建筑,“多木”,开会是讲求效率的事,会让人分心的设施一概不要,故“无草”——你当是来旅游度假吗?上申之山所在可以称为白鹿原,那一带有许多白鹿,榛楛是鹿舍,当然也有人居,管理员还是要的。休会后的放松之处是此地,乃是个公园,硌是山上大石也,硌石就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山上又没个草木,那有什么好看?山下白鹿好像也没什么看头,所以还是理清思绪,早早回去办事吧!当扈是在会议休息时间段为议员供应营养品的机械体,议员们很费神啊,容易头晕目眩,其没个翅膀又拖着软管——或是吸氧管,呵呵,先人以为其是靠晃来晃去的软管飞的。“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 眴同“眩”, 髯是长胡须。号山处有生产原生态涂料的工厂——漆棕,亦有药材作坊——药芎䓖,冷石大概是降温用的人造冰,什么具体用途就还不清楚。盂山的白狼白虎白雉白翟来得奇怪,真的会有那么多白化动物吗?会不会是机械体呢?不像啊,名称上不大像说机械体,全是白乎乎的机械体也很难看不是?况且其处没述“无草木”,亦没述有建筑,一堆机械体现身就不大合理,其处多铁和铜,多半是跟鸟山的矿区有关,只是物料储放点——但自然界真的会有那么多白化动物吗?再仔细看,狼是草原动物而虎是山林动物,应该处不到一块儿,雉是野鸡,翟是长尾的野鸡……暂定为被神人圈养的动物吧,也许是为了获得其白色的皮草羽毛,那是皇者象征。

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牛乍】牛、羬羊,其鸟多鸮。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有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生水。

显而易见,白於之山处是个生态牧场,鸮是猫头鹰类,猫头鹰能减灭鼠害,维持草场的茂盛,但此处说的应是机械体,是放牧牛羊的,猫头鹰可没那么容易看见许多。松柏是山上的神居建筑,不与下面的牛羊争地,栎檀是神人的工作场所,因为牧场面积广阔,牛羊又是野放,其就得有很多,分散分布在牧场。栎在西山首经中是带刻度的注射器,檀本义是木料,可以认为栎檀是有木围栏的医护所。从方位描述和记录风格看,西次四经和西山首经的记录者又像是同个老师教出来的,行进方向和东南西北定位是不相干的两组记录。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11 10:55:36 +0800 CST  


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无草木,冬夏雪。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
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柒木,多【王雩】琈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光鬼】,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
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

申首之山是个神秘的所在,首先申这个字就很神秘,好吧,是该研究下汉字了。我取的金文大篆对应,我觉得那是周承袭夏的官方标准字(周人祖先远离中原)。


但汉字太古老又多有演变,申本义是什么后人未必就说得对。《说文》曰:申,束身也。可怎么看申也不像是束身的样子,我觉得其像个连系两头的通道,还有点循环的意思。前文出现过申山、申池,该是暗指有循环之形象。前面出现的上申之山,怕是说山上的石头阵是个循环模样,而此处的申水乃是循环往复的人造河流,“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前文说过是伴绕座山的意思,文中标点亦要改过。图上显示申首之山是不大的小山,申水也就不会有多长。此山“无草木,冬夏雪”,其既不高又不在低纬度地区,若有终年不化的大自然积雪是不可能的,无疑是有个冷库,冷库是在地面下或山体里,地面上或山体外是许多白玉……或许冷石便出于此地。申首之山在申水之源头,没准儿申水就是从其处冒出来的制冷循环水,那就很可能是在管道中流淌,白玉或是玉质管道也说不定——比金属管道要好太多。但白玉终究稀少贵重,泾谷之山的末段管道就用白金适当替代白玉——应当是锡或锡合金。在地壳中,锡的含量是较少的,平均含量只有0.004%,所以锡是一种比较稀贵的金属,但其很早就被人认识和利用,为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我国锡矿资源十分丰富,锡矿的探明储量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4。泾水距离泾谷之山可谓远矣,然而若视刚山乃与泾谷之山垂直相交的一列,泾谷之山就的确是泾水所出。刚水北流注于渭显然不可能,渭在很南边,北流注于河就有可能,但图上看不到刚水,其消失了,和申水俱被黄沙掩埋。柒木是【光鬼】的居所,【王雩】琈之玉不同于常用做建筑材料的白玉(有可能是汉白玉,属大理石材料),乃是纯用做观赏,【光鬼】是人面兽身、一足一手的神,很难想象其模样举止,我猜想其是相互搀扶着行动,所以有多个。道理上讲【光鬼】应该是管理冷库的,其音如钦,查钦是恭敬之义——其说话很有礼貌。那可不得有礼貌吗?一足一手还能怎样?神其实很弱小,而神人可以很强大。但神是值得先人尊敬的,尊敬中还夹着悲悯,那人面乃是逝去的祖先啊!……蛮蛮应该是地下神人的宠物——鼹鼠,模样还是很可爱的,刚山之尾处有个鼹鼠饲养场。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靼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观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

一开始看很不理解,怎么会鸟兽尽白?再耐心分析便恍然大悟。鞮,革履也,乃是用皮革制的鞋。靼,柔革也,乃是柔弱的皮革。先人不会乱起名字,英鞮之山、靼涴水必有意义。漆木该是皮革加工作坊——又是居所,金玉都是用于装饰皮革的材料像铜扣、玉扣什么的,鸟兽尽白指的便是之前提到的白狼白虎白雉白翟,也应该有白鹿,是皮革的来源……白色动物是神人专门养殖用于制备皮革的,白的皮革想怎么染色都行,有利于艺术创作,纯白更是尊贵象征。鸟兽也是按着需要献身的,暂时圈养在山下,数量不会很多,毕竟不是养殖场。陵羊之泽的冉遗之鱼很不好解,其能食之便该是种生物,其目如观耳使我想起螃蟹虾子,然而鱼身蛇首六足……前文说过御凶乃是指挥军事和统驭军人,冉遗之鱼所在处亦是朱厌——军医性质的移动式救护站所驻区,冉遗之鱼又“食之使人不眯”——吃了其使人不眯眼,眯眼是虚弱、不清醒的象征,则很可能其是一种医疗救护装置——蛇首怕是营养补充管又或是氧气管,让被救人维持身体活力、尽量保持清醒。此处御凶的含义乃是救护受伤军人。冉是轻柔的、慢慢的,遗念“谓”是给予之义,常见于古文中,冉遗之鱼的主体可以视为氧气瓶。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11 19:49:25 +0800 CST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杯木,食之多力。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嬴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驳有虎牙爪,是食虎豹,乃是神兽,类同于蛊雕,亦是做为储料场的看守,但其神兽等级要低于蛊雕,蛊雕能说人语,驳就还是呼噜呼噜的闷鼓音。若蛊雕是西方神话中的鹫马,驳便是西方神话中的独角兽,其虽不比蛊雕有翅膀能飞,但可以御兵——兵本义械也,指兵器,对驳而言就是一角,形体如马的构造是不宜于足部生爪的,足部该还是蹄,虎牙爪该是形容角的厉害,还有另个可能,是形容其牙齿乃是虎牙,如爪般攻击。《尔雅 释畜》云:駮,如马,倨牙,食虎豹。可是没说有角。《尔雅 释兽》云:驨,如马,一角,不角者骐。驳就好像二者的结合体,怪不得叫驳,可不是接驳在一块儿了吗。蛊雕的鸟嘴就算不得兵器,那是身体必需器官,能食人,食虎豹就不行,但食未必是真吃,当做攻击讲,多半是吓阻作用,也没有那么多人和虎豹供应神兽。那驳平时吃什么呢?其得看守储料场,走不开去别地儿寻吃的,其又不像蛊雕能飞,方便动态看守。杯木就是为驳准备的自动化投食装置,食物是一份一份或说一杯一杯的,定时定量供应。既有神兽便有凶兽,穷奇便是凶兽,凶兽也是神兽,乃神人造出来吓人的——吓不走人就会吃了人,穷奇是邽山的守护神兽,其实是阻断世人前往首山的路径——首山是神城所在,自不愿被好奇的世人打扰,但实际那是个地下城,叫鬼城更贴切。今天的陕西渭南县有个下邽,《说文》曰:邽,隴西上邽也。明《正字通》云:漢隴西有上邽縣,今爲秦州天水縣,京兆弘農有下邽縣,今屬華州。或謂秦武公伐邽,戎遷其人于下邽,以有上邽,故名下邽。可知从前只有邽,便是在陇西——陇西便是图上邽山所在,今陇西县,以悠久的历史彪炳于华夏文明史册,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一度成为甘肃省最早的省会。其是在甘肃东部,为何叫陇西呢?啊,早先的陇并非指甘肃,而是指陇山,绵延于陕西、甘肃交界的地方。洋水在天水市北边,或许就是“天水”,黄贝类同文贝,或是神人建筑,但机械体的可能性大,做何用途还不清楚,文贝上次在山经出现是在天狗附近,会是军事存在吗?还很难说,以后其还会出现,到时再做深入分析。嬴鱼类同文鳐鱼,不过送信的地方是水灾区,这就耐人寻味了——神人真的不爱即时通信吗? 换个说法,其就没个电话和传真亦没个手机?《山海经》中就没有这类事物……电话需要电话线,传真需要光缆,手机需要通讯卫星和许多的地面基站,神人觉得那都是在制造垃圾,还容易制造紧张矛盾和心理隔阂。神人喜欢有计划、慢节奏的享受生活。我们不妨回头想想,抛开战乱和灾害,写信的年代其实很美好。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鱼,其状如囗鱼,动则其邑有大兵。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多【上如下鱼】魮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鸟鼠同穴之山是渭河之源头所在,很好辨认,今天也叫鸟鼠山,鸟鼠同穴该是种少见的自然现象,有些特定的鸟类就爱躲在鼠洞里,既避开了来自天空的威胁,还能偷食些鼠的储藏,但鼠能容忍吗? 我估摸鼠是夜间活动,白天睡觉,让鸟儿帮着守家也未尝不可,可以防着天敌蛇类偷偷溜进洞,鸟鼠乃是一种共生关系。白虎是驯养的宠物,白玉可视为汉白玉围栏建筑。渭河地带是神人一重点生存区,渭河源就得有所守护,守护未免无聊寂寞,神人养养宠物也是可以的,养白虎是为的吸引更多关注,好有朋自远方来。鳋鱼一句缺的字在郭璞注的《山海经》中是“鱣”,然其注山海经文多有添改,令我十分怀疑其真实性,且述其状如鱣鱼毫无意义,更和后文联系不上——动则其邑有大兵。《山海经》是神人许可留传的,缺字乃是有意为之,八成是原始记录将所刻的字铲除掉,否则实在没理由缺字。缺的是什么字?必定是个容易泄露秘密的字——我认为是嬴,其状如嬴鱼,嬴鱼在记录中已有出现并有描述,和文鳐鱼极其相似,再次出现足以引起警觉,联系文字便容易猜到其是通信功能——一通百通则会泄露天机,但神人是要将《山海经》留到适当时候解密……我已是泰然面对,再没有不寒而栗的感觉。鳋鱼、嬴鱼、文鳐鱼都是通信工具,外形上会有区别但构造基本一致,都是鱼身鸟翼——机械体外包裹着仿生装饰,通信是分类别和等级的,文鳐鱼是一般民用,嬴鱼是灾害专用,鳋鱼是军用,各有其通信中心——你问干嘛不直接送信还要通信中心呢?手机时代的人大概都会想不通,但书信时代的人都很理解,很多时候你仅仅知道对方的地址姓名,具体所在还得让邮递员替你跑到。拿文鳐鱼来说,其既是邮筒又是邮递员,做邮筒就是飞去一些地方收信再送到通信中心,由通信中心将信件归类——主要是划分送信地域,做邮递员就是将归类好的信件再高效的送出去,传达给收信人。鸿雁传书,鱼传尺素,并不是古人浪漫的幻想,而是来自远古的记忆,高人说的“燕雁代飞”便是述其。汉水是说古汉水,源自首山,我姑且猜想,洮河在远古时代并未连系黄河,而是出自首山,并一直通到嘉陵江和汉水,远古时代的汉水是一绝大水系,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地貌发生大改变,古汉水被阻断了,再由地下水的作用变成看似独立的三个水系。【上如下鱼】魮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说文》曰:铫,温器也。再查就是金属烧壶的形象,则覆铫就是倒立的金属烧壶,整体像个鱼形,对应【上如下鱼】,鸟首该是形容“壶嘴”,鱼翼似乎是说有散热片存在,对应魮,音如磬石之声,便是悦耳的敲击声,是生珠玉——说是玻璃灯泡便顺理成章。诸君应该还记得三株树,“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如彗星般闪亮,那珠定是灯泡了,昆仑虚还有珠树,该也是布着灯泡,高人述“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珠玉焉”,霍山怕便是鸟鼠同穴之山。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楮,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其阳多龟,其阴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励。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入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凡西次四经自阴山以下,至于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礼,皆用一白鸡祈,糈以稻米,白菅为席。

崦嵫之山具体在甘肃的碌曲县和舟曲县之间,丹木便同西次三经峚山的丹木,只是换了个说法。西次三经是这么说的“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崦嵫之山和峚山是隔着洮河的邻居,丹木也该是同样一种,“其上多丹木,其叶如楮,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自然界的楮叶像桑叶,桑叶是宽叶,难道员叶是指宽叶?符是信物、凭证,赤符对应赤实,果实被认为是红色的,果实大如瓜,夹有黑色的纹理就很正常,问题其是什么果?我实在想不出。“食之已瘅,可以御火。”,瘅是由劳累造成的病。御火即驾驭火,多半是驾驶喷火飞行器。“食之已瘅“和“食之不饥”结合看,丹木的果实具有高营养,该是神人特意栽培的基因改良树种,丹木也只见于此片地。“其阳多龟”,龟是单字表达又无个描述,该视为机械体,大概是采摘和运送瓜果的。“其中多砥励”,其该指的是海即刘家峡水库,虽然离界点挺远,述那里的情形也不是不可能,前文已证明了此点,况且西山首经也是如此记录法——我说过二组记录风格相似,简直像出自一人之手。砥励可视为石柱状的建筑物——或是水力蓄电设施,此大片地儿“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西次三经),没个充电区就不大合理。由此可见,神界的水电站乃是一根根柱子,并不阻断水流,和渭河上游的迷宫坝有异曲同工之妙。孰湖并不是神,而的确是个兽——机械体的兽,其是“入面”而非人面,入和人的篆字区别很大,宋体即古代印刷体的区别也很明显,应该没有错笔的可能,从种种迹象看,此版本《山海经》是可信的本子,郭璞的本子自然又是改成了人面。孰湖是“兽”而非“鸟”,便该不会飞,鸟翼只是像鸟翼一般折叠伸缩的机械结构,能飞的“鸟”亦大多未述有翼——其可不是靠扇翅膀飞行的。综合来看,孰湖是个大型的机械化综合式运输装置,怎么说呢,有通道,有云梯,主要是将人送上高空……有可能就是书记官柏高所述的“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百仞无枝,有九【木属】,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白皋】爰过,黄帝所为。”之主体结构的前身形态。其应该是上下槐江之山——帝之平圃的工作人员和货物运输通道,因为神界既不修路也不筑桥,平圃又是悬在高处的。然后经文述了个“鸟”,没说名字,却说其名自号也,前文说过自号是自动报警,见于南次三经的顒,但那是其鸣自号。很奇怪,似乎漏了一句话……是过于敏感被删掉了吗?再看看此“鸟”模样,我心中一动,其主体根本是个消防水龙带嘛!蜼身犬尾,蜼是长卷尾的母猴,犬尾是挺翘着的,分明是消防水龙带未展开前的模样,水龙带还接着个长喷头,见则其邑大旱,那是去防火灾又是去抽水送水。其状如鸮而人面,类同述顒,亦是形容机器面孔。其名自号……也许其名叫毕方呢?“其为鸟人面一脚”,比毕文鸟多了个人面。先人祭祀的是山中的神人,礼节倒是简单,但是讲究,只需用精米喂白鸡,再念念有词就行了,说明神人还是很给先人面子的,也说明神人尚白——白象征高贵。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12 12:03:13 +0800 CST  
照例要总结一下西次四经,亦不妨加入些已知的内容:


对西山经的总体绘个图是件麻烦事,东西那么多,属性又多不一,怎样更清楚的表达呢?南山经绘不清楚还情有可原,总有个循序渐进过程,到西山经应该步入成熟,若西山经都绘不清楚,将来整体的山海图更别想了。先人绘不出图是条件所限,今天被高科技武装的人已接近先人眼中的神,我虽然不是高科技人才,但享受高科技成果譬如电脑,多少该做点令先人刮目相看的事。


然而还是难于下手,暂将行业按属性分类划组,当然神界和我们现代的行业划分有很多不同,我也做了考虑,有些不确定的按着经文字面归类,比如棕枬,归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包括了很多,但我也不清楚,先人没能进去看。金属加工业也很值得商榷,我只记得有轰隆隆的机器声,现在回想,那也有可能是纺织业,要不神人的衣服从何来?当然衣服可能从别处来,北、东、中山经还没推么——先这么着吧,绘制上图已经让我很耗神了。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有没有发现有趣的事?居住区又呈现北斗七星,还有……神界的规划只是揭开了一角。哦……图上的息土产区和木材加工区搞混了,以后再改了。另要说明的是,地通口我归于交通运输业,首山处的六角星标识是我添加的,我认为那极可能是立法机构所在。亦有漏标的,亦有标的位置有偏差的,也只能待以后改正了。禹时代的山海图当然不能这样去表达,可我还想不到更好的方法。

现在应该能肯定了,西山经的四支远征队伍是同时同批出发的,北山经的远征队亦是同一批,包括南次二经的远征队,都是同一时间段从渭河与黄河相接一带地向各自的目的地进发。

下面说北山经,不同于前面的南山经和西山经能顺理成章的推解,北山经非常烧脑,能“食之”和“其鸣自詨”类的东西频繁出现还似乎属性很不同,很难给出统一的解释,我一时间陷入迷惘,难道前面的解读出错?不该啊,前面推解出的一切看着都很合理,能相互印证……莫非问题出自北山经本身?我忽然想到了北山经的奇怪之处,撇开北次三经,北山首经和北次二经随队的神使是人面蛇身——那哪是神使,分明是神圣!足见神界对此两支队伍的重视,不重视不行啊,其是向北地进发,那是轩辕国、共工国和幽都所在!而北山首经队伍拐了个回头弯转去了西地,北次二经队伍绕过了幽都,乃是去了东北地,北次三经亦绕到那儿……下面三支队伍同时说。经文我参阅了几个靠谱版的《山海经》互为补充,尽量做到不缺字(四库全书收录的郭璞注《山海经》缺字极少还多了字,但极不靠谱)。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12 20:36:45 +0800 CST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13 08:50:32 +0800 CST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逢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毗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灌疏,可以辟火。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名曰鵸【余鸟】,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中多鯈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同习】【同习】之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橿,其兽多麢羊,其鸟多蕃。

华草即花草,古文以华称花,花草是在机木上,可知机木乃是种植和培育花草的承载体,机是机械,机木的集合体可看做是多层次的花草圃,构造类似于芘草,比例可就大得多了。芘石即一层层摆放的石头,想必都是不大的鹅卵石。文石是有纹理图案的大石头。说此地是个花草奇石观赏地该错不了。单狐之山似乎说明其地管理者乃是一狐。单,《说文》:大也。则很可能狐乃是九尾狐。
求如之山上多玉而无草木,又没说有什么建筑,便该是个玉石储放场了。毗是相邻连接,诸毗之水乃是泛称。鱓,《说文》:魚名。皮可爲鼓。综合看,滑鱼乃个头很大的黄鳝,水马是非洲野驴。说此处是个特种养殖场也不为过。“其音如梧,食之已疣”该做何解呢? 说的是鱼皮鼓的声音像梧桐木共鸣发出的声——梧桐木做为制琴瑟的材料已为人熟知,先人见到剥鱼皮感觉瘆得慌,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再听到鱼皮制品——主要是鼓发出的声音,感觉美妙动听,浑身便放松下来,鸡皮疙瘩也消失了。难道不是吃滑鱼?哦,那也有可能,但我怀疑那是不能“已疣”的。疣乃皮上不痛不痒的疙瘩。
我要说,北山首经和北次二经的记录态度在我看来是马虎的,可能记录者是初学者,经验和能力都有不足,所以才要神圣做带队老师。另方面呢,神圣老师在场阻塞了学生的思路,限制了记录上的灵感发挥,又大概先人认字儿不多,“学”和“听”字儿不会写,皆用“食”代替——山经就没“学”和“听”两字,海经亦没个“学”字,大荒南经述“群帝焉取药”,那还是要“食”之,海经是有意隐晦,山经亦有此可能。“食”字从人,从良。“良”意为拖尾到底,引申为从生到死,“人”与“良”联合起来表示“维持人一生的东西”。《说文》曰:食,饣米也。那是名词解释,食做动词本义就该是接收,海经中述穷奇“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南山经“食者不妒”便是那么个用法。
带山的青碧视为一般青玉就好,乃类同白玉的广泛使用之建筑材料。错,《说文》曰:金涂也。从金,昔声。辟,,《说文》曰:法也。从卩从辛,節制其辠也;从口,用法者也。凡辟之屬皆从辟。辠同“罪”,乃罪本字,秦以辠似皇字,改为罪。可见辟本义乃有方法的去控制,辟谷、辟水、辟火,皆是此义。灌疏该是个灌水设施,兼有灭火功能。一角是说喷水管,有错是说身上涂了很多明晃晃的金银漆——什么目的不知道,或乃装饰纹、标识图。鵸【余鸟】又出现了,其乃是神人的工作餐。从图上看此地盛产青碧,又没有什么像样的工厂及住宅建筑,那么就该是个很大的石料加工场,此地的神人应该处于社会底层,干的是切割打磨石料的简单辛苦又枯燥乏味的工作,还容易患上职业病——生疮。疽是毒疮,“食之不疽”,常吃鵸【余鸟】就不会生毒疮,“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描述很矛盾吧,乌是食品本色,五采是其中点缀,“自为牝牡”说明其是一分为二的吃法,故强调赤文,那是个分界线。说鵸【余鸟】是鸟大概是因为其是空运投送的新鲜营养餐——不可能辛辛苦苦工作还没个盒饭。如此看来,灌疏该是个大型的水磨石加工机械。鯈鱼是一种乐器,神人劳工们用完餐休息时爱聚集在河边吹奏其,其装饰艳丽,声音欢快,能让人暂时忘却烦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是啥个乐器我就不知道。
往下到谯明之山。由于记录者的不大用心,何罗之鱼初时很不可解,“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痈是更严重的毒疮,可称为恶疮。何罗之鱼要说是包装的食品吧,可其还会叫出声,说是异形生物吧,生得太不合理,况且若有一只还可说是变异,其还有多,其模样人又如何敢吃?此地又多青雄黄即硫磺,那可不是治恶疮的有效药嘛!巧的是,刚过了一个“食之不疽”的地儿,那是预防生疮,此处是治愈恶疮……理解何罗之鱼先得理解其所处环境。“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依惯例,几乎不假思索,便可判定孟槐乃是个军事存在,貆即是獾,孟槐是个尖头四足的中小型战列舰,表面有很多红色针状体伸出——怀疑是预警用。为何此处会有个军事存在呢?是山也,无草木,又没有什么建筑类,可说是一片荒凉啊!再看谯明之山 。《说文》:谯娆,譊也。从言,焦声。《广雅》:谯,呵也。《说文》:譊,恚呼也。从言堯聲。谯就是呼叱,即“音如吠犬”。“明”此处只能解做明白,然那又是明亮的引申义,先人脑子大概还不会想到那一层,明白接呼叱也很勉强,拆字看明是日月——乃指身份高贵的神人,身份高贵的神人甘愿被呼叱,当和“食之已痈”脱不了干系。关键的推解因素是谯明之山旁边的白沙山,西次二经述其“广员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鲔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广员三百里没错,鲔水(滹沱河)形象也说的准确,可是“尽沙也,无草木鸟兽。”就令人费解了,显然和周边地貌大相径庭,而白沙山一带并无沙漠,在今天乃是美丽山野,旅游胜地……种种迹象表明,那是片瘟疫之地,沙是做掩埋用的,掩埋的是什么可想而知,白沙是消毒用的石灰,白玉是指整片地区参差分布的隔离标识栏。感染瘟疫的普遍症状便是生恶疮,因此在疫区一旁的谯明之山设有防疫站,防疫站便是一个个的“何罗之鱼”,分散布置是防止传染,即便一个单体的“何罗之鱼”亦是一个主治室十个分病房,可见瘟疫来势汹汹——不敢想象是什么,防疫站的广播大喇叭就不断发出呼叱声,可见气氛之紧张,如此紧张气氛下要稳定秩序,必然需要军事化管理,孟槐便是军队指挥所,赤毫怕是指许多红色的三角旗。青雄黄(硫磺)也无疑是为消毒和治疗准备的。由此可见,“食之已痈”的食是接受治疗之义,后文中食还有种种用法,搞得人晕头胀脑,好在万变不离其宗,仔细分析都还算用的合理。
涿光之山在涿鹿之野的西侧。图是看是块风水宝地,多有神居建筑,综合看乃是个手工业生产基地,大概和羊皮有关,有羚羊牧场,有牧羊的机械鸟,先人称之为蕃。【同习】【同习】之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又得烧脑了,首先其出现在河流段,数量也不少,有翼,翼上有羽还有鳞,其还可以御火,肯定不会是变异生物体,“食之”又得另做解释。综合看该是一种水上或水边的游乐设施,“不瘅”就是不会因劳累生病,是先有“御火”后有“食之”,鹊是短尾鸟,鹊音是欢快的……我感觉【同习】【同习】之鱼是十人位的自助火锅(还可能是在水上),大概是神人集体涮羊肉吧,具体啥个样就得发挥想象了。

西山首经先讲到此,转头看西次二经。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13 08:57:28 +0800 CST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字数:1097796

发表时间:2017-08-29 16:42:0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23 11:10:48 +0800 CST

评论数:197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