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

我全副武装,
手里拿着唠唠叨叨的梦醒,
祖祖辈辈站立成碑向我张望,
我受命去寻找风向。

七勿莲的诗,很有味道!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3 16:29:07 +0800 CST  
再往下高人说了一番话,颇有进化论的味道,我觉得很高深,似有所悟又怕说不清楚,其很可能触及了我想要探索的根本——人类从何而来?物种从何而来?我静下来细细琢磨,再查阅地球生物进化史,不禁一惊,高人说的并不违背科学,相反,其说法似乎更合理。

竉生海人,海人生若菌,若菌生圣人,圣人生庶人。凡竉者生于庶人。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皇,凤皇生鸾鸟,鸾鸟生庶鸟,凡羽者生于庶鸟。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鹿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介鳞生蛟龙,蛟龙生鲲鲠,鲲鲠生建邪,建邪生庶鱼,凡鳞者生于庶鱼。介潭生先龙,先龙生玄鼋,玄鼋生灵龟,灵龟生庶龟,凡介者生于庶龟。暖湿生容,暖湿生于毛风,毛风生于湿玄,湿玄生于羽风,羽风生煗介,煗介生鳞薄,鳞薄生暖介。五类杂种兴乎外,肖形而蕃。日冯生阳阏,阳阏生乔如,乔如生干木,干木生庶木,凡根拔木者生于庶木。根拔生程若,程若生玄玉,玄玉生醴泉,醴泉生皇辜,皇辜生庶草,凡根茇草者生于庶草。海闾生屈龙,屈龙生容华,容华生蔈,蔈生萍藻,萍藻生浮草,凡浮生不根茇者生于萍藻。

化石记录表明,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物种大灭绝现象已经发生过5次。地球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发生了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海洋生物遭到重创。而发生在距今约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一次,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三叠纪始于距今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三叠纪是古生代生物群消亡后现代生物群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三叠纪早期植物面貌多为一些耐旱的类型,随着气候由半干热、干热向温湿转变,植物趋向繁茂,低丘缓坡则分布有和现代相似的常绿树,如松、苏铁等,而盛产于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几乎全部灭绝。三叠纪时,脊椎动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槽齿类爬行动物出现,并从它发展出最早的恐龙,三叠纪晚期,蜥臀目和鸟臀目都已有不少种类,恐龙已经是种类繁多的一个类群了,在生态系统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三叠纪也被称为“恐龙世代前的黎明”。与此同时,从兽孔类爬行动物中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动物—似哺乳爬行动物,但是,在随后从侏罗纪到白垩纪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这批生不逢时哺乳动物一直生活在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的阴影之下,直到新生代才成为地球的主宰。第四次发生在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一次,所有物种的四分之三,包括最后一代恐龙,在大灭绝中消失。统治地球达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对于这些大灭绝,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理论,有些听着还挺靠谱。比如恐龙的灭绝,乃是源于一颗外太空的天体可能是彗星又或是小行星挟势而来,猛烈撞击了地球,恐怖啊,灾难连锁反应的来,于是恐龙就灭绝了……但能让遍布全球的恐龙灭绝,无疑先得灭绝恐龙的食物,恐龙的食物没灭绝,恐龙却灭绝了,显然是说不通的,说恐龙灭绝,哺乳动物得到生存空间于是茁壮成长完成进化更是荒谬,恐龙如此强悍尚且灭绝,相较脆弱的哺乳动物何能幸免于难?恐龙种类繁多,有大有小,有吃荤的,有吃素的,一下子全都灭绝不太可能,但总还是灭绝了,就当其不适应新环境而逐渐消亡,然而新物种如何能突然大规模的冒出来接管地球,科学家们又没个像样的解释,同时科学家们又很肯定的告诉我们,已灭绝的物种是不可能再生的,那么新物种进化的最初是来自哪里……依据高人所说,我绘了下面的图,图总是能透露些秘密。对比现代科学认为的生物进化图(右)。



高人是将物种分为动植物两大类,动物分成六大类,即类似昆仑之丘“表池之木”的分类(蛟、蝮、蛇、蜼、豹、鸟),先只看最后一代的古今类别对应,竉者对应灵长类,羽者对应鸟类,毛者对应哺乳类,鳞者对应鱼类,介者对应爬行类,剩下是昆虫类,其又分了两类,暖介是带翅的,容是不带翅的,还有五类杂种,是六大类之外的衍生种,繁衍方式相似于六大类动物种。植物则分成三大类,根拔木者对应木本,根茇草者对应草本,浮生不根茇者对应藻类。高人所说的分类在右侧进化树图上皆能找到对应。但是左右进化图构造就有很大差别,左图体现了物种灭绝和新物种是继承旧物种基本属性而进化的,右图则完全没考虑物种灭绝的因素,但科学家告诉我们灭绝了的物种是不能再生的……我不是科学家,只能提出疑点,也只能按普通人的逻辑进行思考。从高人说的进化图上看,物种的确经历了五次灭绝,而草本植物是六次,昆虫的两大类分别是三次和四次,从名称上看该是同个世代的我用相同色块标出,有些不敢肯定的没标,但图上亦能看出对应,五类杂种的进化不清楚,但其余物种的进化就非常清楚。灵长类的进化有三个世代竟然是人的称谓(不包括后来的人类,后来的人类似乎和猩猩猴子都归于竉者,没准儿海豚和鲸鱼也包括进去了)……你问化石证据呢?我的天,如今能找到的灭绝生物化石可真不多,而大约4亿年前便有“人”,没“人”便是“若菌”,“若菌”之后又有“人”,“人”会清理灭绝生物的尸骸,形成化石的条件本就苛刻,则留下化石证据的几率就更小了,而即便找到奇特遗物专家也是不认的……话题太大,我精力有限,就不去研究了,那是专家学者们的事,他们若视而不见,我又何必殚精竭虑?我只顺着常理简单去想,最近一次生物大灭绝距今只0.65亿年,众多物种便从无到有,从简单到高级,那么前面几次灭绝后呢?其后续出现物种的进化时间是一点几亿年,焉知不能进化到更高级的程度,而高级的物种反而不会留下遗迹……圣人会不会便是人面蛇身神,庶人便是神人?应龙、凤凰、鸾鸟、麒麟这类高级物种会不会是携带进化信息的使者?海人真的灭绝了吗?若菌又是什么?若无外来因素,物种何能凭空诞生?……下面高人又说了一段玄之又玄的话,很有道教的神秘兮兮套路,我本来是不予理会的,但想到高人说话也挺辛苦,保不定暗藏玄机,便耐住性子看了看又想了想,恍然大悟,高人啊!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4 08:53:56 +0800 CST  
正土之气也,御乎埃天,埃天五百岁生缺,缺五百岁生黄埃,黄埃五百岁生黄澒,黄澒五百岁生黄金,黄金千岁生黄龙,黄龙入藏生黄泉,黄泉之埃上为黄云,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于黄海。

御本义是驾驶车马,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治理,统治。埃是灰尘,藏做动词是隐避起来;,做名词是储放东西的地方,此处无疑是名词,应该是地底下(地藏)的意思。且不管几百岁(高人得故弄玄虚),文字乃是在说天气变化和水循环。我解释一下,气在埃天中遨游,一段时间生成缺(水分子),缺一段时间后生成黄埃(很小的水滴),黄埃一段时间后生成黄澒(较大水滴),黄澒一段时间后生成黄金(较重的水体,已经不能叫其水滴了,好像谁也没见过正在下雨的云内部是个啥样),黄金过了一段时间后生成黄龙(细水流,落雨),黄龙落下地生成黄泉(水洼,大水流),黄泉之埃(即是黄埃,很小的水滴)往上漂成为黄云(就是雾云),黄云和黄金阴阳相薄(正负电荷轻微摩擦)产生了雷,激扬(激烈迸发)产生了电,上方的就着下方的(雷电原理现在也不能很肯定,高人说的或对,主要是大地电磁场决定雷电),流水就着通道汇合到黄海(面积大的水域)。其下文的文字格式与上文是一样的,共列了五组内容,说着嫌啰嗦,我做了图如下(费了牛劲啊):



正土对应九州以冀州黄土高原为中心的大部地区,其雨云(会下雨的云)的形成步骤似乎比东南西北多了一步,细看是有意将开始的一步划分成两步,此两步用时颇长,说明正土的雨云开始形成较难,后面倒是快,但总体形成速度相比东南西北却是慢的,很怪异啊,感觉和人类活动有关,像有神人在操纵天气,准备下场雨,下面的人都准备好了吗?那就下吧。偏土对应东方以海洋为中心的地域,其雨云形成速度总体快过正土,比南北慢,但雨云到落雨的速度要比中南西北快,该是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壮土对应南方多水地域,其雨云形成速度快于中西北。弱土对应西方沙漠地域,雨云形成速度是很慢,总体却比正土快了那么一点,无疑确证了正土的雨云形成是有非自然因素。牝土对应北方寒冷地域,其雨云的形成最快,可能是纬度低,云层低,气温也低的缘故,但雨云到落雨的速度和中西南是一样的,估计是大陆性气候特点。



查水循环是由16、17世纪佩罗和马略特发现,电荷探索亦从那时开始,《淮南子》是公元前一百二十多年成书……高人八成是个神人,不然就是得到神人真传,“云母来水,土龙致雨”,原来如此。墬形训至此述毕,我迫不及待将目光转向天文训,八风使我对天空上的神界存在有了初步认识,《淮南子 天文训》里又隐藏了别的什么奥秘呢?我初步探究了一下,大受震撼,觉得还是别急,先搞清地面上的事……回到《山海经》。

(续译《天问》,深层解析就不做了,免得啰嗦,亦留个思考余地,其中内容有些前文已解,有些仍还未解,等待线索出现)

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康回凭什么发怒,什么缘故让“墬”倾向东南部?)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九州怎么错乱了,河流山谷为何积满“泥水”?)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大河不断东流,水却总不溢出,如何能知道其中原因?)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东西南北,哪个方向上整治的比较多呢?)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南北的水流顺着狭长河道,又有多少流入大海?)

昆仑悬圃,其尻安在? (昆仑悬圃的底部在哪里?)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增城有九重,究竟有多高?)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四个方向的门,是谁在排队进出?)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西地北地的建设开始,是什么“气”在其中通行呢?)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日光为什么不到?烛龙照的是哪里?)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羲和没有举手施令,若木顶部的日光怎么亮了?)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为什么会冬天反而温暖,为什么会夏天反而凉快?)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怎么会有石的树林?为什么兽能够说话?)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怎么会有虬龙,背负着熊而游走?)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雄虺有九颗头,忽来忽去行踪不定是在哪里?)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为什么能够不死,长久守候的是什么人?)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水边的浮萍四通八达,枲的花又是处在哪里?)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灵蛇能吞下象,那该怎样的大啊?)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黑水会不会染黑了脚,三危又是在哪里?)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延长岁月而能不死,寿命要到何时停止?)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鲮鱼在哪里驻着,鬿堆又是处在哪儿?)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羿啊干嘛要射日,乌啊为何落羽毛?)

一时无话可说……《山海经》似乎讲完了,然而意犹未尽……还有众多未解之谜,如“焉有虬龙,负熊以游?”,虽是《天问》中语,亦能感觉和《山海经》所述时空脱不了干系。海经描述了商晚期和周早期的神州风貌,山经呢?禹时代的神州风貌呢?仅仅是一些山和神吗?我一时也没个头绪,回头再看山经,便发现许多之前因不理解而忽略的东西,有一些名称是述图人和书记官也在用的,且是神物名称,说明世人早已定下了一些专有名词用以称呼神界事物。啊哈!我们可以用更合理的眼光去看待异形。山经篇时懵懵懂懂,不敢细究其经文,如今换个思维再看,经文说的是什么便有理可推了。便从复盘西次三经开始吧,我想换个说法,以我之灵魂穿越四千年附体于先人,探究那个时代的奥秘,用先人与我之口吻说出。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5 09:06:04 +0800 CST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遥去辶】之泽,西望帝之捕兽之丘,东望【虫焉】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日,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西次三经的首座山叫崇吾之山(太白山),为什么起这么个名字呢?因为它很高很高,雄踞于渭河的南岸(或说黄河的南边),在山顶上向北可以望见冢遂,向南可以望见【遥去辶】泽,向西可以望见天帝的捕兽之丘,向东可以望见【虫焉】渊,让我们不由得崇拜起自己,竟然能登这么高,简直可与天神并肩了,不,比他们还高,华山都在我们脚下,呀,飞翼从那边飞过来了,飞翼?哦,神使不让那么叫,我兄弟在西山首经华山山系远征队里,他们叫那玩意儿“肥遗”。(老兄,你方向弄错了,是向西望见冢遂,那是嶓冢,又叫首山,向东望见【遥去辶】泽,那是丹江口水库,向北望见帝的捕兽之丘,那是北极天柜,向南望见【虫焉】渊,那是四川盆地。)啊,谁在说话?没有?——天啊!天神刚在我耳边说话了,我不是说笑!我当然在用心记录……山中有一种树木,圆圆的叶子白色的花萼,红色的花上有深色的纹理,结的果实与枳实相似(查似无此树,怀疑是基因改造过的树种),吃了它就能使人多子多孙——你们说的是不是真的?神使说的?那好吧,拿来我吃吃。好酸!是妇女怀孕吃的?你怎么不早说!……哦,山上有神人的据点,一点不让人吃惊,这么高的山,就算不是冢,也该是个神人落脚处。有一种古怪的飞行物,可称为分体式飞机,两个部分各有一边机翼,还有大大的能喷火和热气的引擎,其没有机舱,机舱在另一处,神人正运过来,据说里面装了很多我刚才尝的果子,两边部分合起来了,紧紧锁住机舱,看着长脖子大肚子像大雁,吔,其发动引擎飞起来了,力气真大啊!说是运到海上去。咦,我怎么这么想?好像有两个脑袋两个思想,我岂不成了神人!——低调,山羊身人面的神使用怪怪的眼光望着我……“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日,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就这么记好了!

(华山在西山首经里的描述是“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虫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既然是鸟兽莫居,肥【虫遗】便不是鸟兽,华山是冢,自然少不了神人,又是在先人核心活动区,语言文字应该相通,将肥【虫遗】视为飞翼之谐音该很合理,其为蛇,应是细长的无人或有人驾驶飞行器,在大旱时出现,怕是做人工降雨前的旱情考察。对经文的理解当然还是看图比较好)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无草木,多青雄黄。”

我们一行下了山(距离上看,应该是借助飞行上下的山),在山脚下立表定为初始出发点,大部队也已经集结到位,留下了一小队人和一位神使驻守此地(陕西徽县),办完祭祀仪式,大部队往西开拔,三点一线等距测量真的很实用,神使只给了一个方向点,靠三根竿一根绳我们就能一直准确量下去,走了几天路,前方让山挡着了,队伍准备换方向往北,这儿又立了个表,留了少少人看守(傅家坪、龙凤村之间),大部队继续向前,跟随的人还越来越多了,队伍的人不少反多了,大伙儿说说笑笑,都很兴奋,因为这次旅行是去往神界,这可是优等生才能享受的待遇,而我做为书记员,自然更加的出类拔萃,可为什么美女总是垂青傻大个儿呢?太没内涵了!等等,你们别走太快,我腿都快累断了……量了三百里,终于到了下个界点(甘肃礼县),要好好歇息一番,这儿有很长的一片沙地,我将此山起名为长沙之山,我有起名权,很了不起吧!泚水(西汉水)出现在眼前,向北流入泑水(方向已辨不清,泑水是指其下游的白龙江,白龙江主体在若尔盖湿地,若尔盖湿地下文乃是泑泽),山上草木稀疏,多的是青雄黄(怀疑便是硫磺,此地有采矿点。雄黄别名明雄黄、石黄、鸡冠石、黄金石等,颜色桔黄带红痕,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有广泛用途特别是药用,能制成砒霜。硫磺别名硫、胶体硫、硫黄块,外观为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微发青,硫磺用途更为广,主要用于制造染料、农药、中药、火柴、火药、橡胶、人造丝等,尤其值得一提是其用于防治病虫害,对人、畜安全,不易使作物产生药害。)。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虫焉】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再往北去到了一个不让说的地方(甘肃天水),我们立了表转向向西行,一共行了三百七十里,终于到了不周之山。其曾经是世界的中心——被共工惊天地泣鬼神的一撞摧毁了,后来重修,地锥又畅通了,但有缺损的天柱就移到一边儿去了,半高不高成了纪念碑(立在岷江源头雪宝顶上,即叵木)。在山上向北可以望见诸【虫焉】之山(大巴山脉,虫焉是指蜀地物种丰富吧,你又搞不清方向了,是向东南望),靠近高高的崇吾之山,向东(是向西南啊)可以望见泑泽(若尔盖湿地),是河水(黄河支流洮河)所藏的地方,那源头之水浑浑的还冒泡泡(这你都看得见?哦,用了高倍望远镜……那不是黄河源头)。这里有一种很好的果子树,结出的果实与桃子很相似,叶片圆圆的像枣,开着黄色的花朵而花萼却是红红的,神人请我们吃果,吃了这种果能使人消除疲劳(怀疑亦是基因改造过的专植树种,不周之山是个重要场所,应该有神人的种植园)。脑子里的另一个思想怪怪的,好像不是神的——会是鬼吗?噢,我不想去地下生活……好想看看地下是什么样?别逼我去想啊!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6 08:48:24 +0800 CST  
(下张示意图因为找不到适合标注的地形图,只好用卫星图来标注。)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色。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为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再往西接着又向北(其实是微微折向了南)四百二十里,是座峚山(峚念做“密”,并非今天陕西的峚山,而在甘肃的松鸣岩国家森林公园)。山上到处是丹木,红红的茎上(不是枝干皆赤,也不是赤干,只是茎赤)长着圆圆的叶子,开黄色的花朵而结红色的果实,味道是甜的,人吃了它就不感觉饥饿(感觉和不周山的果树是一类)。丹水出现在我们眼前,向西流入稷泽(松潘草地,即都广之野),那是伟大的后稷曾经的藏身处,为了避开天帝——天帝为何老和他过不去呢?稷泽中有很多白玉。这里有神人在生产一种玉膏,玉膏之源涌出时一片沸沸腾腾的景象,黄帝常常食用这种玉膏,还用在祭祀神灵中。玉膏凝结便生成玄玉(是煮沸消毒再冷却加工成形的营养食用品,黑色半透明,峚山下有神人的食品加工厂,此一带即书记官所称的都广之野,海内经述此地“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用玉膏的剩余物,去浇灌丹木,丹木再经过五年的生长,便会长的特别好,五色分明,浑身上下都是美好的清香(那当然,吸收了营养精华嘛)。黄帝于是取了峚山中玉膏的精华(最优质的谷种),而投放在钟山的阳面。后来便生产出瑾瑜这类美玉(亦是指代食品),里面的小米粒坚实而精密,整体不大透明而有谷物的光泽。五谷的光彩一同散发出来相互辉映,有刚有柔非常和美。天上地下的神鬼们,都喜欢服食享用瑾瑜。君子将其随身携带,有了其就万事大吉(乃高营养食品,是行动力之源)。我们很想尝尝,可神人不让,说是公平起见,因为队伍人太多了……太让人郁闷了,难道不应该单独奖励下我吗?从峚山到钟山,是一片长四百六十里的地带,中间全是泽,我们很不好走,但是有很多奇鸟、怪兽、奇鱼在里面活动,都是神人造的异物,在来来忙忙碌碌运东西(异物即说明不是真的鸟兽鱼,乃是仿生的机械活动体,水泽是自然景观,神人不是去改造自然而是适应自然,其不造带轮子的机械体,亦不必填埋水泽再修路造桥,尽量维持自然地形形态。很多机械体在此活动,不仅因为食品加工厂,还有是槐江之山——帝之平圃亦在一旁。此区域做为昆仑神界的物资储备和流动中心,工作量是相当大的),看到这个场面我们都非常激动,是正式踏入神界了吗?异物太多了,我没办法去形容——在竹片上刻字可不轻松啊,还不能刻错了。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丕鸟】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山加鹞去鸟】崖。钦【丕鸟】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

再往西又往北共四百二十里,是钟山(即青海坎不拉国家森林公园),因为我看其像个大钟。当地流传着一个说法。钟山神(我怀疑是烛阴——将烛阴当个体看的话)的儿子叫做鼓,鼓的形貌是人的脸面而龙的身子(怕是蛇身,未说是何人之子和龙身都有隐讳之义),他曾和钦丕联手在昆仑之丘的阳面(先人对着的面,此处指北面)杀死葆江,天帝因此将鼓与钦丕诛杀在钟山以东一个叫【山加鹞去鸟】崖的地方。钦丕化为一只大鹗,形状像普通的雕却长有黑色的斑纹和白色的脑袋,红色的鸟嘴和老虎一样的爪子,发出的声音如同晨鹄(鹄即是天鹅)鸣叫,出现时就有大的战争;鼓也化为鵕鸟,形状像一般的鹞鹰,但长着红色的脚和直直的嘴,身上是黄色的斑纹而头却是白色的,发出的声音与鹄的鸣叫很相似,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旱灾(似乎是鸟人的前身——有人之灵魂的大鸟,很奇异但也合理,重生在神界不难做到,鼓与钦丕的鸟人体亦有神职,一个是军事观察员,一个是旱情观察员)。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6 08:54:56 +0800 CST  
唉,看贴的人日少……神人须怨不得我。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再往西去一百八十里,是泰器之山(同德县旁),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山上有宏伟的……神器,我形容不出来。观水(见图)出现了,向西流入流沙。这里有很多文鳐鱼,形状像鲤鱼,长着鱼一样的身子和鸟一样的翅膀,身有苍色的斑纹,白脑袋,红嘴巴,常跑到西边的海(青海湖),又跑到东海(指东部的大湖和渤海、黄海、东海)畅游,是在夜间飞行。其发出的声音如同鸾鸟和鸡的叫声,而其的味道是酸中带甜,人吃了其就可以不狂(狂本义是狗发疯),其常出现在天下五谷丰登时。听不懂吧?我用的是隐语,不然刻一堆字儿还说不清。(文鳐鱼是神界私人传信的信使,视为机械体比较好,从西海飞到东海可不是一般生物体一夜能完成的。其是一种浪漫的信息传递方式,在鱼肚里藏信,还能翩翩飞舞,正所谓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音”、“味”、“食之”云云都是比喻,读不着信会心急若狂,读着信是好消息就觉得是鸾音甘味,坏消息就觉得是鸡音酸味,但总是解了狂。文是藏文之义,苍文是绿字,我怀疑还有录音回放。泰器之山在东西神界之间,是昆仑虚下来的九井东西方向的分岔处,又是柜格之松所在,乃“日月所出入”地,有个邮政中心毫不奇怪。你问用手机打电话不更方便吗?哦……神人认为那样也很low,深思熟虑说出的文字和随口说出的文字能一样吗?见则天下大穰,说明是有闲情逸致时才用文鳐鱼这种通信手段,紧急情况只怕还得是实时通信。)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其上金青雄黄,多藏琅【王千】、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了有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诸【囟此】,槐鬼离仑居之,鹰鸇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再往西三百二十里,是槐江之山(阿尼玛卿山玛卿岗日峰所在)。丘时之水(曲什安河)出现了,然后向北流入泑水(黄河的一段,泑水已成为泛指)。山的中部有很多螺(一个个蒙古包似的建筑,大概有旋梯,外表很像螺),顶上金青雄黄(金做动词用,该是堆成金字形,因硫磺不溶于水,又易燃,故其置于建筑顶部,该是露天堆放,先人也一眼看得到),里面藏着很多的琅玕、黄金、玉石(藏意味着先人看不到,是听导游说),山的阳面(此处乃北)有很多丹粟(红色的细矿堆,粟是小米,即是稷剥壳所出的粮食,此处是形容颗粒样,其相对独立又规模化的存在,使我很自然冒出一个想法,其会不会便是息土?),而山的尾部堆放着有彩色标记的黄金银(了是结束之义,黄金银是闪着光亮的金属建材)。槐江之山其实是天帝的平圃(撑在半空中的园圃,平是象形),由天神英招主管着,其形状是马的身子而人的面孔,身上长有老虎的斑纹还有鸟的翅膀,巡行四海而传布天帝的旨命,发出的声音如同石榴籽一般哔哩啵咯的(榴本义石榴,天神英招使用的语言应该是外语吧)。在山上向南可以望见昆仑,那里火光熊熊,烟雾缭绕,气势恢宏(可见神界正在进行大规模建设,不是昆仑之丘,而是整个昆仑,感觉神界此时便开始为离去做准备了)。向西可以望见大泽(此时我终于发现,除了行进大方向,观望记录是将东、西、南、北俱都反了过来,四个方向顺时针排列居然是北、西、南、东,其述崇吾之山所望、不周之山所望皆是如此,东乃是西,而西乃是东!南是北而北是南!显然是有意为之……不必再费心纠正了,以图示最直观),那里是后稷秘密藏身之地(便是稷泽,又是都广之野,后稷和帝之间到底是何过节我实在不知,反正二人是怼上了),那里有很多玉(即前面所说的玉膏、玄玉一类食品),大泽的阴处(南面)有许多有若的榣木(榣本义为树木晃动,若本义为顺从,榣木视为高吊类运输货物的机械比较合理,位置正处在槐江之山脚下)。向北可以望见诸【囟此】(钟山上的建筑,【囟此】亦是象形),是叫槐鬼离仑的神所居(在槐江之山工作的鬼,应该是【鬼申】一派,但地位较低,槐江之山是其工作区,钟山乃其生活区),也是鹰鸇的住地(鹰鸇即前文所述的鼓与钦丕所化之大鸟,古人刻字如金,不会浪费精力记录无甚意义的事物)。向东可以望见桓山四成(在柜格之松所在的方山者,今鄂拉山处,或便是柜格之松,桓是其的象形,成本义完成、成就,桓山四成当是指工作完成后的休息区亦是生活区建筑),有穷鬼(亦【鬼申】一派,可见槐江之山做为物资集结重地,是由【鬼申】所掌管的,这也好理解,其贮藏多为矿物,而矿物是来自地下,有穷的称呼很让我吃惊,夷羿是有穷氏,莫非与其同族,也是个【鬼申】?)居住在那里,各在一搏(搏本义是相斗,桓山四成是一座大建筑物,整体如同个山,有四个高耸而斜立相抵着的塔区,其谓之搏——有丝立交桥的味道)。这里有让人感觉清爽的人造喷泉——咦?我怎么用了这么个词(淫本义:随其脉理而浸渍。洛本义:十字形河流。“爰有淫水,其清洛洛。”,可想而知是什么)。有个神,样子像牛,长着八只脚(估计是长在牛身上)、两个脑袋上拖着马的尾巴(马尾辫),其发出的声音如同伟大的王者在很突然的发号施令(勃本义:突然。皇本义:始王天下者、空前的王者),其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有战争(我有种感觉,其是蚩尤与黄帝所化。样子像牛的神人并不多见,书中描写有牛之相貌的唯神农与蚩尤,神农又不大与兵扯上关系。其有两首,显然头上不会再有牛角之类,那样太碍事,马尾辫倒可以有,两个脑袋很不同寻常——帝江少个脑袋,其就多个脑袋,难道是黄帝与蚩尤的脑袋并列?蚩尤被形容是牛首,黄帝驯化黄牛也是尽人皆知,与牛亦有不解之缘,而二人都可说是兵家。天神没个名字就很蹊跷,其是山海经里唯一有描写而没名字的大神,从其形貌特征、说话风格上,却能看出绝非等闲之辈。再想帝江亦是黄帝、蚩尤二者的合体,其“状如黄囊”,黄是黄帝象征,“赤若丹水”,赤却是蚩尤象征。至于敦头、题首,怕是指兽体的头颅,黄帝之头颅岂能随便弃置)。看着图,有没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7 09:03:31 +0800 CST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墨水出焉,而四海流注于大杆。是多怪鸟兽。”

往西再往南四百里,便是昆仑之丘,为了状态更好的拜见天神,我们在折点处(玛多县)好好过了一夜,澄静的湖水里有神仙姐姐……昆仑之丘确实是天帝在地下的都城(还应该是这么个意思,虽然在天上还有帝和天神的存在),神陆吾主管其。这位神的形貌是老虎的身子却有九条尾巴,一副人的面孔可长着老虎的爪子(应该是开明兽的前身);这个神,主管天的九部(不会是九野的对应,那得上太空,应该是昆仑虚的九个部门,而九怕是虚数指多,但陆吾一个显然管不来,九部视为九井九门的总部就比较合理)和天帝苑圃(囿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显然指昆仑之丘的物种园)的时节(指管理上的,好比记群巫的考勤)。这地方有一种兽,形状像“羊”的字形,有四只角,名叫土蝼,是能吃人的(查蝼蛄的形象,确实如此,四角是头部的两触须和尾部两旁的长刺。土蝼能食人,个头一定相当大,但其主要是做为地下神人的宠物,《竹书纪年》述黄帝时代,盛世光景的描述有“有大蝼如羊,大螾如虹”, 螾是蚯蚓,两物都是地下常见的,地下神人却不常出现,内中玄机可想而知。土蝼亦不会太大,了不起巴掌大小,否则其没个骨骼撑不住身体重量,说食人怕是毛头小子逗弄惹恼了其,其便狠狠咬了毛头小子一口。蝼蛄是吃植物根的,若是吃人,神人也不会拿其当宠物,但此处专门提及,其数量怕是不少,又没个宠物称呼,估摸是用作生物除草)。又有一种鸟,形状像蜂,大小与鸳鸯差不多,名叫钦原(显然是音译名),钦原刺螫其它鸟兽就会使它们死去,刺螫树木就会使树木枯死(钦原不同于土蝼,其更像是机械体。鸳鸯的个头比大雁小又比鸽子大,钦原若是自然界的巨蜂长不了那么大——至少其身体构造在地球上就不支持,而且刺螫树木的行为就不是自然蜂所能为。为了维护昆仑之丘的生态环境,物种园中优胜劣汰机制也得引进,钦原是对被淘汰者执行安乐死的“清洁工”。鸟和蜂的形象截然不同,但用来形容机械体就都可以)。还有另一种鸟,名叫鹑鸟,它主管传达向天帝的各种工作汇报(服本义是服从,帝之百服说是帝的许多衣服显然是荒谬和说不通的,说是帝向下发令也不对义)。昆仑之丘还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普通的棠梨树,却开着黄色的花朵并结出红色的果实(似乎又是和之前述的果树是一类,万能嫁接体吗?),味道像李子却没有核,名称是沙棠,可以用来驾驭水,吃了其就能忍住尿(估摸还有消解尿的作用)。还有一种草,名称是薲(念“贫”)草,形状很像葵菜,味道与葱相似,吃了其就能使人解除劳累。登高望去,河水(此处指雅砻江,此一段描述是面南背北,先人不可能上到昆仑之丘顶,只能于半山眺望一侧)出现了,其向南(先人将东当成了南,但其实是为了描述上方便),流注入无达(横断山脉一眼望不到头,也只能是无达了)。登高再往远望,赤水(金沙江)出现了,其在东边(其延续一贯错误,将西当做东),向南流入泛天之水(即长江始段,在泛天之山)。登高再向远望,洋水(澜沧江)出现了,其在西边(是东边),向南流入丑涂之水(湄公河)。登高再向远望,黑水(怒江)出现了,和四面八方的海水(色林错、纳木错等高原湖泊)一起流向大杆(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这地方有许多奇怪的鸟兽(即物种园“表池树木”及其看守机械体)。

“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其中多【鱼骨】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再往西三百七十里,叫乐游之山(雅拉达泽峰),不用再遵守昆仑之丘的严格纪律,我们在这儿好好畅玩了一把。桃水(约古宗列曲)出现了,向西流入稷泽(是向东,唉!又是一个稷泽,其乃是星宿海、扎陵湖、鄢陵湖一带总称,后稷无疑也留迹于此,可惜后稷与帝的事我们不得其详),这里到处有白玉,水中还有很多【鱼骨】鱼,形状像蛇却长着四只脚,能吃鱼(【鱼骨】鱼是一种捕鱼的笼子,或是繁殖鱼用)。这儿的人(应该是神民)很友好,邀请我们乘坐船儿水行,反正他们要顺路去我们去的方向(神民实际是去往今天的昆仑山口,那里直通柴达木盆地)。

“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嬴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状如人而豹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无水。”

往西行四百里水路(图上看是绕行,远古时代修沟郭勒河与约古宗列曲两条河还相通),到了流沙(玉珠峰下),船的主人要转向去别处,我们登上岸,这一路玩的太高兴了,流沙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怎么会有这么多沙呢?神使说其是地底下的石头磨成的粉,那得是多大块的石头啊。队伍再向西步行二百里,便到了嬴母之山(昆仑山口附近),天神长乘主管这里,他代表了天的九德(嬴古同赢,是获胜之义,嬴母即为获胜之母,九徳有多种说法,如《尚书.皋陶谟》中,“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 禹曰:何?皐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无悔,故袭天禄,子孙赖之!”, 《逸周书.常训》中,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不管哪种说法,九徳总是好的品德,神长乘的职司应该是对获胜者进行宣慰,即表扬奖励那些成绩优秀和有突出贡献的神民)。这个天神的形貌像人却长着豹的尾巴(其乃是造的神,类同陆吾、英招,神职级别要更高)。山上有很多玉,山下是很多青石而没有水(强调无水别有意味,无水便难生草木,玉和青石大概是玉树类的雕塑,其实奖励的最好方式是立其雕像供人膜拜,呵呵)。


“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再往西又往北(方向已无所谓了,反正是绕过紧挨着山体的库赛湖)三百五十里,是座玉山(应是在霍通湖北侧),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形貌与人一样,却长着豹子一样的尾巴和老虎一样的牙齿而且喜好啸叫,蓬松的头发上戴着胜(权饰),主管上天之灾厉和五残(即是主刑罚,要有威慑力,西王母的形象便十分肃厉——其亦是造的神,换个现代的说法,即有灵魂的半生物半机器人)。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狗却长着豹子的斑纹,头上的角与牛角相似,名称是狡,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哪个国家五谷丰登了,就能看到其(初想是西王母的巡察使,有警告作用,丰年出现,提醒其国人勿行为放纵作奸犯科。后文来看像是打谷机,该属三青鸟掌管)。山中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长尾野鸡,通身是红色,名称是胜遇,是能吃鱼类的,发出的声音如同记载好的(同样内容反复播放),哪个国家发生水灾了就能见到其(初想是另一类巡察使,同样是警告作用,灾年出现——那时代影响人们生活的主要是水灾,亦是提醒人们安守本分勿作奸犯科。胜遇和狡都该是机械体,胜遇该是低空拖网飞行船,平常工作是捕鱼)。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7 09:11:44 +0800 CST  
长恨此身非我有,心有余而力不足。天毒!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7 17:10:38 +0800 CST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

再往西四百八十里,是轩辕之丘(大九坝),这儿有很多车轿(用车轿形容是因为神的交通工具基本不带轮子,乃垂直起降的空中飞行体,轩是有围棚或帷幕的车,辕是车前驾畜的两根直木,轩辕便代指车轿)。这里只有很少的花草树木。洵水(见图)出现在我们眼前,向南(是向北……)流入黑水(喀莎克里克河),这里有很多丹粟,还有很多青雄黄。丹粟我仍然认为便是息土——粮食是不会和雄黄之类的矿物搁一起的。此地似是个矿产品物资配送基地,但以丘命名,别具意味,应该有别的重要建筑,先人没说,我也不好妄猜)。



“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

再往西行三百里,是座积石之山(位于库姆库勒盆地,此山不高,其不远便是蛇巫之山),山下有一个石门,河水(此河不知何指,图上看像从阿牙克库木湖流出的,但图所绘的湖所在地形左右矛盾,左边的似乎较为正确,湖是在高地上)冒出来向西(……)流去。这座积石之山,是万物俱全的(石门无疑是人工建筑,此地或是个神民进行商品交易的大市场,万物不同于鸟兽,形容各式各样的社会用物品更为恰当)。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再往西行二百里,是长留之山,天神白帝少昊居住在这里,热情招待了我们,其样子就不说了,那样太不礼貌(想来或是句芒形象,少昊活到禹时代是不可能的,必定成了神,成神必定要成为异形,从古文对句芒和禺虎的描述看,其大有可能便是少昊神体)。山中的兽尾巴都有文,而鸟头上都有文(说一般鸟兽有纹乃是废话,其皆该为机械体,地行的编号在尾部,飞行的编号在头部)。山上盛产有文(可能是文字亦可能是花纹)的玉石。这里其实是员神磈氏的宫殿(员本义:物的数量;人员的数额。从后文看,“员神”即主管飞行船譬如景星的神,磈氏无疑说明其是【鬼申】一方的)。这个神,主要掌管返回的景星(神少昊或也只是乘景星来此的客人,句芒镇地是在东海胶州半岛嘛,但也可能是后来调去的)。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如狰。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文,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譌火。”

再往西二百八十里,叫章莪之山,山上草木稀疏,到处是瑶、碧。其构成十分怪异(瑶、碧乃是矿石)。山中有一种兽,形状像赤豹,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石头的响声,名称如同狰(是大型组合式采矿机械体,可以视为一工厂,“其名如狰”的表达很特别,是“如”而非“曰”,狰本义是传说中的奇兽,依据却是《山海经》,显然无解,狰的字义只能从《山海经》以外的古文中寻找,【廣韻】獸似狐,有翼。【集韻】飛狐也。狰便该是和猗同类的神界战列舰,狰狞表示样子凶恶,如狰应该是表达了先人对大型采矿机械体的畏惧——太吓人了!)。山中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鹤,但只有一只脚,红色的斑纹和青色的身子而有一张白嘴巴,名称是毕文,它鸣叫的声音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譌火(譌同“讹”,怎么理解呢?假的火……毕文是火警预报器,其鸣自叫也,就是发出“哔哔”的声音,联系到狰的工作性质,说毕文是瓦斯预报器更为准确,譌火嘛!无疑先人们被邀请参观了神人的采矿工作地,还受到了安全教育)。

“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番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再往西三百里,是座阴山。浊浴之水(图上看是车尔臣河,与塔里木河即柏高所述赤水相通相汇聚)出现在面前,其向南流入蕃泽(现在该是沙漠了),山中有很多文贝(文贝在大荒南经中多次出现,均在众下帝的葬处,与视肉、瑶碧等物同列,可推知乃是建筑物,或是堡垒或是帐篷又或是机械体)。山中有一种兽,形状像狸(野猫状,脸部没那么尖)却是白脑袋,名称是天狗(即可视为天官书所述天狗,神界的军事存在,乃战列舰,大荒西经谓之天犬),它发出的声与石榴籽一般哔哩啵咯的(前文述神英招有其音如榴,那是外语,此处是其音如榴榴,乃重复的外语广播),可以用其御凶(御本义驾驶车马,引申做上级对下级的治理、统治,抵御的意思到唐朝才出现,山海经中显然不是抵御。凶本义是不吉利。联系天狗职能,御凶乃指指挥军事和统驭军人)。此处为地面进出要道,乃一关卡无疑。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8 09:02:09 +0800 CST  


“又西二百里,曰符惕之山,其上多棕枬,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风云之所出也。”

再往西二百里,是座符惕之山,山的上部有很多棕和枬(棕,棕树,即棕榈。枬古同“栴”,檀香。照理两种树木都不应该生长在那儿——地理环境不适合,而且别的山都无草木,何以此山突然冒出两种不该出现的树?棕应该视为高耸的顶部带扇——或许是太阳能板的建筑,枬应该视为工厂建筑,吐着轻烟),山的下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此地应该是做矿物细加工的)。一个叫江疑的神居住于此。这座符惕之山,常常落下怪异之雨(人工降雨,指的是喷洒的水雾,是为了却尘),风云从这里出来(风云即神界的空中交通工具,风飞的快,云就漂浮)。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彳敖】【彳因】,是食有。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乐鸟】,其名曰鸱。”

我们又往西走了二百二十里,是座三危之山,天神三青鸟居住在这里。这座三危山,方圆百里。山上有一种兽,形状像牛,长着白色的身子和四只角,身上的硬毛又长又密好像披着蓑衣(豪本义:一种从肩背部直到尾部密布长毛刺的野猪。),名叫【彳敖】【彳因】,是吃有的(原文就是“是食有”,“有” 本义具有,与“无”相对,怎么理解呢?【彳敖】【彳因】该是音译,但汉字有多维的魔力,偏旁上看,从“彳”的字多与行走、行为和道路有关,“彳”单字是小步走,慢慢走,走走停停的样子。说像牛主要指有角,且是上部有四角……三青鸟在海内北经里是为西王母取食,在大荒东经中是管理列姑射的粮食基地,官职不很高,大概就是和粮食打交道。【彳敖】【彳因】视为大型综合分类脱谷机应该合理吧,吃下原料,又吐出经过粗加工的原料,那就是“有”,吃了不吐乃是无)。山中还有一种鸟,长着一个脑袋却有三个身子,形状与【乐鸟】相似,名称是鸱(亦该是机械体,但其能在空中飞行,是做搬运装卸工作,【乐鸟】是形,三身是三钩子吊着集装箱体,鸱是音,念“只”。三危之山可视为昆仑神界的粮食基地)。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

再往西一百九十里,是座騩山(名字显示是【鬼申】所掌控),山上遍布美玉而没有石头(即大荒西经太子长琴所在的榣山,乃是音乐圣地)。天神耆童(即老童,颛顼之子,太子长琴的爷爷,该是此地负责人)居住在这里,这里发出的声音常常像是敲钟击磬的响声(可见中华古乐的传承,我很喜欢听古琴的《梅花三弄》)。山下到处是堆积的蛇(即飞行蛇杖,神人的大众型交通工具,听音乐是不能乘坐大中型交通工具来的,那样太煞风景。)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基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座天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也有青雄黄。英水出现了,向西南流入汤谷。山里住着一个神,基本形貌像黄色口袋,红的部分如同丹水,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样子憨憨圆圆的没个胡子和眼睛(浑本义:大水涌流声。敦:厚道,笃厚,做名词是整体呈圆球状的青铜器。而,注意是无而目,不是无面目,也不是赤如丹火,而是赤如丹水——丹水在高人所述的增城里,郭璞所注的《山海经》是个擅改的本子,应该被扫进垃圾堆,而本义:颊毛。说明帝江是有鼻子和嘴巴的,不然如何进食?其是神,并不是那些以鸟兽形容的机械体。),这个神认识我们的歌和舞,原本是帝江(黄帝的另称,很少使用,用在此处是为了经文能通过神人一方的检查)。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8 09:10:23 +0800 CST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

再往西二百九十里,是座泑山,天神蓐收居住在这里。山上有很多婴短之玉(对应下文的瑾瑜之玉),山阳面(以行进路线上所面对山侧为阳,此处为西面)有很多瑾瑜之玉(钟山处亦有,乃优质食品,有点儿像芝麻糖和压缩饼干的混合体),而山阴面多是青雄黄。站在这座山上,向西(方向全凭感觉)可以望见日进入的地方(即乔戈里峰,丰沮玉门,神人的大型航空航天站),那里(其应指日之所入)众多的飞行船(气可认为是风、云一类,形容飞行船。后人断句有误,应是“其气,员神红光司之”,员神前文已有出现。),由天神红光所主管(先人是听着神蓐收的介绍,神红光他们是看不到的)。

“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日而三尾,名曰囗,其音如囗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余鸟】,服之使人不厌,又可以御凶。”

往西行一百里水路,便到了翼望之山,这里没有草木,多金属和玉石(指人工场地)。山中有一种兽,形状像狸,有一个日(疑是发光发热的引擎,或是照明装置)和三条尾巴,名称是(原文缺),发出的声音好像(原文缺)一百声(亦是录音广播),其是用来指挥军事统驭军人的——咦,我怎么会这么说?服从其就不会因过度劳累而生病(服本义是服从,吃药的含义到汉朝方出现,也只用在吃汤药药丸上,没有吃菜吃肉用“服”的,而是用“食”。瘅是由劳累造成的病。怎么理解呢?此地是个军事训练场,按要求科学训练就能循序渐进的增强自身能力而不生病)。山中还有一种鸟,形状像乌(乌应该是此物形象像“烏”字,金文大篆头部三个突出身体又许多伸出——三首六尾,鸟指其是飞行物),长着三个脑袋、六条尾巴并且喜欢笑(其乃机械体,三首可视为三个大喇叭,六尾可视为标语幅条,笑是来自训练长官的广播语,故经常有人性化的笑声),名称是鵸【余鸟】,服从其就能使人不满足(厌的早期意义是满足,此句话有教官鼓励再接再厉的意思),还可以指挥军事统驭军人——我怎么又这么说?(可惜先人没再往前行,西部天山山脉的神界便不得一睹)

“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糈用稷米。”

总计西方第三列山系从头算起,从崇吾之山起到翼望之山止,一共二十三座山,途经六千七百四十四里。随队神使的形貌都是羊的身子人的面孔。祭祀其的典礼,是把祀神的一块吉玉(其实是代替瑾瑜之玉,奉献给地鬼)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稷米(糈是祭祀用的精米,是表达一种敬意,把最好的米献给神,神使会不会吃下不好说,但应该会收纳,平时要人供养却是必须,其是羊身,自然做不了烹饪,又是人面,自然不能去吃草,神并不是万能的,可以想想相柳)。一队全幅武装的神人跑过来了——唉,你们要干嘛!为什么要抓我?我没干出格的事儿呀!什么是时间旅行?我不懂啊……不是神灵附体吗?神使我没得罪你啊!………………(我赶紧摆脱量子纠缠)

好了,我把可怜的记录人留在神界接受审问——怕只有圣人才能解答神人的疑问,反正我在西次三经的思想旅程已经结束,绘一张总体示意图如下,如此旅程焉能没个纪念?


烛龙和其配套航站应该在禹时代就存在了而且所驻位置不变,很可惜先人远征的路线并没有一支经过柴达木盆地,我们便不得一窥。先人若写那里也很容易泄漏天机。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8 13:01:23 +0800 CST  
接下来以新的眼光回看山经。量子纠缠的事儿就不干了,干多了我会变神经质——按山经顺序来吧,首先是南山经。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金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
又东三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鵸鵌,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汉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莹为席。

先说三处明显是神界存在的地块儿。

一为堂庭之山,“金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金棪木的金无疑是做动词用了,即同金青雄黄,是堆放之义,多也是做动词乃有很多之义,棪木是何物?查字典,并无个清楚解释,《说文》曰:棪,遬其也。从木炎聲。讀若三年導服之導。《尔雅 释木》曰:棪,?其。再查遬是密,古又同“速”,真是莫名其妙啊!,已佚而他书有引用的《异物志》有云:梓棪樹,大十圍,材貞勁,非利剛截不能剋,堪作船。将棪视为质地紧密的木材该没什么大错吧,作船倒不怕重,钢铁也能造船嘛!但伐木的事肯定是神人干的,世人那时还没个锯子嘛(也可能有小小把锯子,属于神人赠送,呵呵)!棪木还又粗又坚实。堂庭之山说明此处有堂(有顶的建筑空间)又有庭(广场建筑),多水玉(水中捞取的玉质石,神人喜欢玉装饰),多黄金(只怕是真的黄金,无疑是贵金属),无疑是个建材仓库。白猿有可能是穿了白色工作服的猩猩,看守工作便交由其做。毫不奇怪,此处在海内南经所述枭阳国范围内,“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手操管。”海内经又述“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禹时代的神界还很有秩序,猩猩穿工作服,到了商晚期和西周早期猩猩都不穿衣了,也变野了,唉,神风日下啊!我说的只是表面现象,其中或有更深刻的缘由。

二为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说的无疑是物种园了,先人完全形容不上来,只能这么表述,此物种园只有四类动物,但却是露天的,用许多白玉(像是半透明白色墙板)隔开物种成两个区,一区是怪兽(四足哺乳类)、怪鱼(水族类),一个地面一个水里自然相安无事,另个区是蝮虫(昆虫类),多怪蛇(爬行类),那生态也很和谐,便于管理。“多怪木,不可以上”,怪木显然不可能是树,先人见惯了嘛,我们见到树也不会叫怪木,有可能是高高的路灯,有可能是投食的高吊机械,大概先人想爬上去好好观赏猛兽,却被神人阻止了,呵呵,另有地方可以上,那便是“猨翼”,海内经的“又有青兽如菟,名曰【上山下囷】狗,有桂山。有翠鸟。有孔鸟。”我之前以为是说太子长琴处,如今看来该是说的这里,太子长琴处该属于海外啊!只不过这里的建筑特征太像那边了,还都有桂山。【上山下囷】是象形的会意——山下有个“囷”,狗的金文便像犬,前文也说过了,多了个“口”,而狗的职能是看守,莫非这里才是高人所说的“狗国”?其又是“青兽如菟”……大荒西经有云“有虫状如菟,胸以后者裸不见,青如猨状。”,说猨同猿是不对的,南山首经经文中分明有猨又有猿,猨应该特指长臂的一种猴,猨状是其张开双臂的样子,建筑便是螺旋梯的上端有观景台,观景台有两个很长的伸出——可视为悬空走廊。也可形容为“猨翼”, 猨翼之山便得名于此。

三为基山,单看“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玉南方并不盛产,产也是出自水中,所谓水玉,山上的玉不管是什么质地,分明是人工放置的,怪木大概又是高吊机械类,也可能是别的什么,但就非自然树,因为此地实在不像是有植物园。其处无疑也是个神界存在。除了这三处,杻阳之山、亶爰之山、青丘之山也是神界存在,由下文分析可知 。

再来说说经文中的异形。经文中能“食之”的应该都是生物体,有正常形态的,亦有非正常形态的,非正常形态的只有鵸鵌,西次三经里有个鵸【余鸟】,乃是机械体,样子和鵸鵌有相似处,都有“三首”,名称很可能由鵸鵌而来,则鵸鵌很可能被先人所熟知——其或是来自外太空,或是本土培育(前文说过,此地有神界的物种园),总是有特殊的基因,正是由于此种基因,使得造千奇百怪三头六臂的神成为可能。其数量一定不少,先人居然就捉了几只吃,结果“食之无卧”,吃了便睡不着觉。但鵸鵌的描述大有问题,述三首、六足、三翼是必要的,六目为何要强调?三首不就是六目吗?且存个疑。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9 08:31:49 +0800 CST  
再看“食者”,其在经文两处出现,一处是说类,一处是说九尾狐,其意义与“食之”肯定是不同的。“食者”字面义乃“所吃的东西”,如此方能自然的衔接上文。“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也就好理解了,类乃是机械体,“类”是其象形描述,以分体相合夹带的方式运输货物(很可能乃是载各类物种的舱体),就有些类似西次三经所述的蛮蛮(或说是比翼鸟),但其是地面行走而不是在天上飞,乘坐进去的生物都老老实实,不会相互忌恨(装笼隔离了,自然环境下多种生物挤在一处肯定要相互忌恨,领地意识嘛)。“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九尾狐却不是机械体,而是生物体,其“能食人”而非“食人”,乃是咬人的意思,大概先人不小心惹恼了其,其吃的食物很讲究,绝不能有寄生虫(蛊: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用来害人;人腹中的寄生虫。),而从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来看,九尾狐乃是一种智慧生物!我终于逮到了那丝疑惑——青丘国为何没述有人,而只有狐?那本就是狐的国度!“其音如婴儿”, 婴本义:妇女颈饰,似现代的项链。婴引申为初生的女儿,婴儿连用做初生的孩子,婴在经文中有时是动词,祭祀中有“婴以吉玉”,大概是挂玉项链之义,此处婴儿应该是名词。作为很小的娃娃,男孩女孩声音都差不多,没个分别,但总是人的语言,说明九尾狐说的是中性声调而细声细气的人话,并不是小孩子的哇哇大哭声,先人对赤鱬即娃娃鱼的形容是“音如鸳鸯”,鸳鸯叫声便似雁似鸭子,那才是哇哇叫的语言——很诡异是吧?关于九尾狐的传说很多,我已难辨真假……既能有鸟人,为何不能有狐人!我想起了《诗经》中的一篇——“有狐”。

国风 •卫风 • 有狐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其在《诗经》中甚为独特,后世说其以狐喻人,那也太古怪了!而我怎么看都觉得诗明明就是写狐,而狐被称为“之子”。 绥本义:借以登车的绳索。“绥绥”的第一个绥是动词,第二个绥是名词,引申做形容词有安定之意,而此处绥绥是抓着登车绳的意思,根本不是缓缓行走——学者们不查字典就能随便解释,我无话可说了。淇是卫国的一条河流,梁本义水桥,厉本义旱石,侧本义旁,诗中说的是一位女子(此处我也照通常解释)看到有狐在车上,而车分别经过河上的桥、河边的旱石坡和河岸边,女子对没穿衣物的狐表示担忧——有什么含义吗?还是仅仅是女性的同情心泛滥?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狐人去过卫国。而九尾更可能说的是身体底部衍生的八根触手和着狐尾,因为其是四足,那触手就等于其灵活多用的手,不然如何就能“食者不蛊”,还能抓着登车绳,更何况坐镇一方?

再下来看能“佩之”的,佩只能解做佩带,能佩带的东西一般都不会有多大。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9 12:30:24 +0800 CST  
迷榖乃八角,“佩之不迷”,八角乃香料,佩在身上关键时刻燃烧其散发浓郁气味便是个标识所在,就不会迷路丢失队伍,育沛是琥珀蜜蜡或松香,“佩之无瘕疾”, 瘕本义是种妇女病,又乃腹中有结块,而松香做为中药确实有许多疗效,其中就有治妇女病的,还治一切肿毒。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综合来看是一种鹿(疑是杂交种),谣是民间唱的歌,形容鹿鸣也还恰当,佩的应该是鹿茸,中药上有滋阴壮阳功效,自然是宜子孙。但后世已见不到鹿蜀身影。旋龟该是鳄龟一类,现今认为其原产地在南美洲亚马逊流域,“佩之不聋,可以为底”是说龟壳,其能用来做传声筒,又可以做垫底,鹿蜀也会是来自南美亚马逊流域吗?如此看来,鹿蜀和旋龟所在杻阳之山有专门的两种动物的养殖场,“怪水出焉,”也证明了这一点,凡怪者无不是神界之物,只有神地的水才能被叫做怪水。鯥也是养殖物,有药用价值,前面说过是鬣蜥的一种。

再看“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很奇特啊!其和鵸鵌出现在基山,而基山是个神界存在……想了很久,我想其是个机械体,是个类似通行证的物件——其样子像羊,羊的最大特征是弯弯角(从金文可以看出),头部有两个弯钩状乃装饰作用,两旁又有四个突出部即四耳,底部有九条丝带即九尾(也是装饰作用,像流苏),背上是电子眼,能够转动,此物件还能发声,像个活物,所以先人称之为兽,“佩之不畏”,带上其心里就不害怕了,便能出入门禁,因为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阳是先人面对的山一侧,玉在猨翼之山是个阻隔作用,在基山也可能是如此,又或者是产品陈列,此地像是个施工工地,或是雕题国前身——雕刻玉产品。鵸鵌呢?我想视为施工神人的工作餐——一种标准化食品(通俗说就是盒饭)更合理,在神界吃一种非自然形态的异形生物实在太不合理——起码我是不敢吃的,而且吃了不但不治病还不想睡觉,找虐吗?除非是想加班工作,“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鵸鵌,食之无卧。”,只是个鸟的形状(是个艺术拼盘),状如鸡,鸡是不会高飞的,剩下自己想吧。

再看“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其在青丘之山,先人佩带的肯定不是灌灌的羽毛,羽毛肯定是没有“不惑”功能的,惑:心疑不定,不明白对还是不对;使迷乱。灌灌分明是个昵称。鸠是一种像鸽子的鸟。呵:怒责,大声发怒地喝斥。联系到九尾狐,可以推断,灌灌乃是语言翻译机,其翻译的自然是九尾狐的语言,狐和人语言器官的构造大有不同,狐能说出流利的汉语就怪了,但九尾狐应该能听懂先人的语言,先人就听不懂九尾狐的语言,所以得佩带语言翻译机——灌灌,但其翻译的语言冷冰冰的,声音又挺大,先人听来就好像呵责,也搞不好就是呵责。灌本义灌水,为何叫灌灌,我不得而知,也许是九尾狐跟先人讲了一堆大道理,先人觉得脑袋就像被灌水了,但要是不好好听就会被狐咬,哈。信不信由你。

照例要绘张图,或许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哦,看来九尾狐才是这块地域的主人。或许青丘国便原处在此,后来迁去东部,但更有可能此地为青丘国所辖之邑,因为广西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实在不能用青丘形容,胶东半岛的丘陵才是名副其实的青丘。此地该是青丘国某个王侯的封地,封建制在远古时代是普遍之制度,高度自治对地方和中央都是好事,前提是地方得服从中央领导。汉《艺文类聚•卷九九祥瑞部下•狐》引《吕氏春秋》佚文:“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嗣。辞曰:吾之娶,必有应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于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证也。于是涂山人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于是娶涂山女。”,前文引用过的《吴越春秋》也是一般说法。可见九尾狐大有可能是白色,要不咋爱驯养白猿呢?

《艺文类聚•卷九九祥瑞部下•狐》引《周书》:成王时,青丘献狐九尾。

东汉班固《白虎通德论•封禅》: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狐九尾何? 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也? 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 明后当盛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狐,祆兽也,鬼所乘之。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祆在《说文》里的解释是:胡神也。从示天聲。祆读做“献”。祆教即拜火教,波斯人琐罗亚斯特所创立。前面也提到过其乃是很古老的教,传到中原是为明教,崇拜火。说鬼拿狐做交通工具肯定是说不通的,“鬼所乘之”乃指地下神人乘坐由狐驾驶的车——很可能是好几只狐拉的带轮车。狐大概是远古波斯人即苏美尔人所驯养的宠物,做畜力则被地下神人所借用,狐就爱居地洞嘛,狐车进出地洞也正合适。三德乃是指做畜力的狐具有的优良品行,一是外貌柔顺,二是讲礼让秩序,三是忠心耿耿——会在主人的坟头长久守候,“死则丘首”当如此解,但还有另个意思,就是一定要在自个儿的窝前死。班固说“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便取后一层意思,提醒人们不要忘了藏身地下的岁月。

但九尾狐只是样子像狐,并不是狐,而是一智慧物种,是驾车者——驾的大有可能是地面上跑的马车,因此才有绥绥一说。“凫丽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日蛰侄,其音如婴儿,是食人。”(《东山经》)。就像共工国有个相柳,青丘国在东北亦有辖地,蛰侄是那里的守护神,以后再详析。回到图上,怎么有种感觉,先人是乘坐飞行船进行的考察,至少从猨翼之山到杻阳之山段,那地形可不好走……下面换个眼光重新来看南次二经——曾经重点讲过,但也忽略了很多。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29 19:36:17 +0800 CST  
南次二山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卤比】,东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四百里曰句余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卤比】。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至于具区,其中多鮆鱼。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苕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黄金。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又东五百里曰夷山。无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又东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又东五百里曰咸阴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东四百里曰洵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䍺。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泽,其中多芘蠃。
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枏,其下多荆杞。滂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无玉。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
凡南次二山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壁瘗,糈用稌。

这回学聪明了,先把图绘出来,方能一目了然,洞悉玄机。



我将禹时代应该已经有的九塞也标了出来,当然图上只容得下四个塞,渑阨、荆阮、方城、殽阪。首先要说的是,其方向记录和西次三经竟然是同样的方式,以当前行进方向为基准,在此篇经文里都是东,顺时针方向排布是东、北、西、南……很怪吧,我们常识里是东、南、西、北,我不仅怀疑南次二经的记录人和西次三经的记录人乃是同班同学,同个糊涂老师教的方向判定,其还将黄河唤做赤水——但也许是故意为之呢?流黄便该是流黄酆氏的前身所在,渭河平原便是后世周文王迁国于此的丰(即豊)。诸【卤比】的用法也和西次三经那哥们儿一样,诸是一群,【卤比】是建筑象形,也可能【卤比】是会意,“卤”才是象形,“比”表示并列,诸【卤比】就是一片神居——普通的神民所居。长右之山在中次六经中已明确了其位置,长右的解释不变,归于自然生物乃长臂猿。矿产的解释就要大异于前了,那不是勘探所得,而是观察到有储放陈列,丹粟和白玉并列,再一次向我们宣示其就是息土!此段路程其余解释不变,要补充的是,羽山便是鲧之遗体被冷冻了三年的羽山,其下有瞿父之山便是个证明。山经中录的是天下有名的山,山的名字可不是随便起的,《尚书•禹贡》有云“羽畎夏翟”,虽是在徐州(禹贡所称的九州之一,乃是后世大概是商早期的划分,写史的人为了说明地理,不可能用古老的九州名称,那样没人能看懂)境内所献物产,但“夏”(尧时鲧的封地)盛产“瞿”( 本义鹰隼之视也,要我说是望远镜)应是无疑,畎是田地中间的沟,本义水小流也,羽畎即是羽山一带的世民居地。羽山一带便该是鲧的封地,鲧遭罢黜后会回归本土,才会在羽山受到帝的惩处。说鲧的封地在太室山一带因为他叫崇伯是很可笑的逻辑。太室山乃是神宗所在!为神界重心,五帝都没敢立足。且往下看。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30 09:38:19 +0800 CST  


前文说过记录人是个多愁善感的吏员,其很可能跟随鲧治过水,此刻情绪大受影响,羽山到句余之山段的记录可谓了了。“无草木”是人工建设的场地写照,“金玉”是堆放在场地上的矿产——说物产更合适,没有所谓的采矿区,矿是采自地底深处。山上草木茂盛的很,又怎会“无草木”。经文虽记录简单,但言简意赅,正是我所喜欢的风格。羽山没有“金玉”,正因为那是世民所居,但“无草木,多蝮虫。”却是奇怪,矛盾啊,蝮虫不是生长在草木里吗?记录人也不像会记录昆虫多寡的……只可认为腹虫是机械体,即类同海内北经里的“大蜂,其状如螽”,乃是地行运输工具,那不是神民才该有的吗?“其下多水,其上多雨”,说明鲧在当地修筑了许多引水灌溉的喷泉型设施,《史记•夏本纪》有云“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原帝试之。’”,贤才是对鲧的真实评价,鲧实乃一代英杰!就是太自负。再往下。

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卤比】”,方向判定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具区也是形容神人建筑群,“具”亦是象形,是类似木禾的三层建筑,而【卤比】是一列平房。说细一点,具区在中次十二经的阳帝之山,诸【卤比】在中次十二经的荣余之山,两山皆是冢,荣余之山是冢中的“神”——莫非除了“神”居之外的冢皆是“鬼申”居?思想竟十分合理,世人拜神那都是官方的,拜鬼才是民间所盛。“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彘乃是狮子!我一直奇怪古代中国怎么会有狮子的神兽图案,其应该生活在非洲草原上……是神人搬过来看守神界的。“苕水”的两次出现表明记录人对河流流向不大上心,顺流逆流都可说是“流”,但其实他很清楚,“流至于”是逆流,“流注于”是顺流。“其中多鮆鱼。”,鮆鱼又叫鲚鱼或刀鱼,乃鱼中美味,可知此处是有神人鱼场。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30 09:53:34 +0800 CST  
成山“四方而三坛”,那不是在说山形,虽然图上看山形似乎分成三座,但也可说成四座五座并没个准。线索终于汇聚成绳,我明白了,“成”便是指神人的“城”!——“有方山者”、“桓山四成”,分明是一种用法,我简直怀疑两位记录人是同个人,要不就是孪生兄弟!同班同学那也是死党。坛,祭坛场也。除地曰场,曰墠,于墠筑土曰坛。坛无不墠,而墠有不坛。解释来自《说文》,其是最早的汉字字典,我查字典也以其为准。方,并船也。象两舟总头形。凡方之属皆从方。可知“四方”就是指方方正正的城墙建筑,建筑中有三座高台,在城墙里外就不得而知了。物产除了金玉,还有青雘,青雘之前我以为是染色植物,稀里糊涂放过了分析,现在好好回究一下,那不对。青雘乃是青雄黄(硫磺)的另一种表达,凡出现青雄黄的经文便无青雘,出现青雘的经文便无青雄黄。记录人显然还沉浸在对鲧的思念和悲伤中,对神界实在是提不起什么兴趣,记录干巴巴的。

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会稽乃九塞之一,无疑筑有城墙,“四方”便是城墙写照。砆在《说文》中没提到,别的字典解释我又不满意,便只能拆字解,我觉得是大石条,要靠男人才能加工搬运。开始想是城防之用。但神界还需要严密的城防吗?禹那时可还没有越国,越民都还没有。我转念一想,觉得是修建地下墓室所用,舜和禹葬在此地一定是有原因的。《竹书纪年》云舜“四十九年,帝居于鸣条。五十年,帝陟。”,又云“鸣条有苍梧之山,帝崩,遂葬焉,今海州。”,《山海经》又明确说苍梧之山即是舜葬和舜原是葬在九嶷山,可知鸣条乃是在湖南郴州,或许便是形容开凿砆石叮叮当当的情形,海州是以云梦泽为中心的大片地域。后人稀里糊涂将鸣条放在了山西,那也是错的。《竹书纪年》又云禹“帝陟于会稽”,两位帝的统治地中心离其死而后葬之地很远,很不寻常……我细细想来,两位帝并非暴亡,而是做好准备从容去了地下。

夷山“无草木,多沙石”,乃是沙场和采石场。砆石或是采自此地。

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多草木的表达很奇怪,不是一路过来都是“无草木”吗?无鸟兽就更矛盾了,多草木就该多鸟兽才是啊,也应该多水才对啊——除非那不是自然的草木。此处“草木”乃是一种神界存在,“草”是象形,我感觉“草木”是电力设施,没准儿此处是飞行船的充电站,到了书记官时代不死民还靠其充电,大荒南经云“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便是此处,对于长寿命的神而言,基础设施可以升级,一般是不会换地方的。

咸阴之山“无草木,无水”。显然不符合其自然地理,说的乃是一块场地,用来做什么却没说,联系海经看,怕是南极天柜,既有北极天柜,便该有南极天柜。应龙大概还关在里面。神祝融居在附近(洞庭湖的渚中)。再往下看。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09-30 19:15:59 +0800 CST  


洵山“其阳多金”,可知黄石地区很早就是金属矿基地了,“其阴多玉”,在美丽的山谷雕琢玉石也很有情调啊!“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缺字)”。应该不会是之前所想的生物体,而是地行机械,故“不可杀也”。芘蠃亦不是什么紫螺大餐,而是神界存在。查字典,芘是一种叫锦葵的花草,特征就是一根直茎干上生一长列的巴掌叶开一长列的单朵紫花,整体疏朗有序,很具观赏性,蠃是螺。联想到西次三经里槐江之山的蠃,我判断,芘蠃是露天的多层分类仓储建筑,“其中多芘蠃”,可见数量不少。

虖勺之山图上看便是庐山了。“其上多梓枏”,亦神界存在,依记录人性情是不会记自然界的梓(一种落叶乔木,《说文》:楸也。从木,宰省聲。)和枏(《说文》:梅也。从木冄聲。)的,想来是机械类建筑,机械类建筑的好处是不必立地基固定,可拆卸可移动,于山地的适应力极强,其腿部支撑的架构也使对环境破坏降至最低。“其下多荆杞”, 荆杞亦神界存在,其实就是隔离防护带,有必要建隔离防护带呢?其东侧乃是黄山地界,“日月所生”,可想而知,山上的机械类建筑怕是军事防御用途。“滂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滂水是个泛指,图上几处宏伟的水域都被称为滂水,此处滂水乃赣江而海是古鄱阳湖。再往下看。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01 10:30:37 +0800 CST  




区吴之山、鹿吴之山、漆吴之山从名称上看是一体的,吴地得名的最早亦要上溯起码到禹时代(亦是舜时代),“吴”这个字很有意味,要我说就是天上的日将生而未生,“昊”则是天上的日,而日是神人男性的优秀者——思之余味无穷。三处都“无草木”,无疑是指人工场地,区吴之山“多沙石”,沙石亦可理解为碎石,乃是个采石场。“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只能确定此处滂水是指千岛湖。

鹿吴之山“多金石”。金石应该是贵重的金属矿(我怀疑是来自外太空),才会要蛊雕专门守卫。“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泽更之水不能确定。“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瞧,蛊雕是类似九尾狐的存在,从“鹿吴”看其鹿身雕头的可能性更大,应该有翅,否则不会那么写,蛊雕的形象就近似于电影《哈利波特》里的鹫马。其亦能说咿咿呀呀的人话,但其等级比九尾狐要低些,其没个国嘛,该归于神兽范畴。但其对先人就不那么客气了,直接扑倒啄伤了敢于靠近的先人,“是食人”,其是鸟嘴,并没个牙,真吃人是不大方便的,也有悖神的道德。,

漆吴之山“多博石,无玉”, 博,从十从尃。“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范围大、广大。联系记录人所处,博石应该是海边收集而来的美丽卵石,虽比不得玉,亦有很好的装饰作用。“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如今看来,丘山更可能乃指皮母地丘,亦是高人所说波母之山,奇怪的是地图上偏偏没个名字,好吧,那是雪窦山,日次或该理解为按次序进出的“日”之所在——此地为羲和国,“日”乃指羲和国神人。

“凡南次二山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壁瘗,糈用稌。”,南山首经神使形象是鸟身而龙首……异形的制造者应该是归于地府,只有圣人——人面蛇身神才有此手段,能让灵魂转世,众生平等。照例要绘一张总图立此存照。


吴的地名似乎要比楚和越产生要早啊……禹时代的越(湖南)无疑比楚(湖北)繁华,乃是神民所居!还有一南部都城——该是南部神都(对应北方幽都),三坛岂会是一般所在(还有外围众多冢的环卫)?我先大胆设想,其是女子国丈夫国前身,帝之二女便在此地嘛,娥皇女英和圣姑保不定都到此进修过。会稽做为关塞,大概是与南部九尾狐所辖地界有所区分,提醒神人不要乱跑——亦可知九尾狐乃神界的一方势力,和羽民皆有大片领地。夏做为下民或说世民的领地——鲧那时的夏还谈不上邦国,是在后世三首国的位置,而且中次六经已经出现了人身三首的神使,难道三首人原是夏先民(指夏地之民,非夏朝之民,前者可称夏先民,后者可称夏后民,亦知禹为何叫夏后氏)?为何成了这般模样而归属了神民……尧光之山以后,记录人的情绪为何变得如此压抑,我终于理解了。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01 10:41:01 +0800 CST  
节日就不继续烧脑了……早上我一贴,点击量立刻减了40……是要我暂停的节奏啊!
楼主 琴心剑胆何足道  发布于 2017-10-01 16:49:35 +0800 CST  

楼主:琴心剑胆何足道

字数:1097796

发表时间:2017-08-29 16:42:0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23 11:10:48 +0800 CST

评论数:197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