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具体争议事件辨析中看老总

但毛”党管一切“的思想,从建国前,到建国后,一直未变。

建国前,典型是与朱德的党委与军队首长的权利划分;建国初,执政党和政府之间的权利划分,同样是党外与黄炎培,罗隆基等人斗争,党内则是与周争斗。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09 21:17:39 +0800 CST  
@隐龙先生 2016-08-10 11:57:35
@ywujun1969 彭当年也是狠批刘伯承与粟裕的,而且刘伯承与粟裕当时都是重病在身,还要接受批判,所谓天道好还而已。
当然我说的不是彭不好,我说的是手段问题,这就是报应不爽。
刘少奇也是一样,同样整过别人,说:宪法只能拿来参考。可是66年终于拿着宪法被都死了,即可悲又可怜,还可恨!
-----------------------------

国民党得罪人在“战场”,共产党得罪人在“会场”。
这是两党文化上的很大不同,中共只要开会,必是要人人政治表态的,谁能幸免?


具体58军委扩大会的“刘、萧、粟”的公案的责任,这个楼里争论了多次。

就彭而言,是当时的军委常务,当然有责任。就是责任是主责吗的争论。彭显然不是主责。

我说主责不在彭,只是靠逻辑上的观察推测:
59年彭倒台后,对彭全方位的批判内容上,无一涉及“58公案”批“刘、萧、粟”的内容,因为这是个雷区,批彭的当事人,和被批的当事人都心照不宣,门清!
此案直到文革结束前,均不敢提,不能提!提是找死。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0 15:25:37 +0800 CST  
@lc214196 2016-08-10 13:40:35

建国以后,彭德怀并不听总理的,有什么事直接就向主席汇报。如果彭德怀没带兵去朝鲜作战,还只是西北局的书记,那他是没有这样的地位的。......
-----------------------------
我军军事指挥上的事,是战争年代历史形成的,只要毛朱彭在,周是无权,也不会直接向以上三人下命令的。

从朝战往来电文就可清楚看到这一点,来自后方的,对彭的战役指导建议电文,只有毛一人!仿佛军委,总参这一级,在指挥决策上完全不存在。
朝战中,军委,总参这一级,完全沦为日常事务处理协调,通报前面最新情报了。

原因无它,彭是解放军副总司令,长期的我军前敌总指挥。制度上看着不合情理,但历史已经形成了这个规矩,只要彭在前方一线,军委总参就只负责后勤情报,其他就只是毛、彭间直接联系。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0 16:44:26 +0800 CST  
@exit2015 2016-08-10 17:51:04
彭的组织原则还是比较强的,虽然对刘在整风运动中表现有很多成见,而且在不同场合也表现出来,这一点刘自己也知道,但彭从来没有干掉刘上位的想法,这一点刘也知道.
在批高时,刘连带彭一块批,说的很清楚.
-----------------------------

彭一般对事不对人,批完就完,后面看行动,不会无限攀缠。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0 18:02:49 +0800 CST  
@exit2015 2016-08-11 09:09:04
周在九一三后指挥军队如手臂,保证了军队的平稳清洗.
先喜后忧,埋下了两年后被整的种子.
担心周利用其在军队人脉和威望,利用批林批孔批周公运动将周搞臭,让其失去在军队的影响力.但是在四届人大组阁前王的告状告猫看清了周在军队内部的树大根深,只好接受这个现实,退求其次,向办法让周死在自己的前边.
但天算不如人算,老实人老朱在彭死前不让见己事情彻底激怒了,给毛完了一招子虚乌有的红都女皇事件,......
-----------------------------
八大后,实际上周有逐步被架空的趋势。刘一线主持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决议作出后,交由书记处负责落实,书记处在邓和彭真手中,周在国务院成了什么,很尴尬。刘62年主持搞国民经济调整,64年搞四清,周却仿佛又一次回到了抗战时期的样子,在国统区搞外交统战。

文革中,刘邓倒台后,从权利结构看,周是第一受益人,林都未必。历史很诡异。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1 09:39:38 +0800 CST  
(三)毛彭红军时代的关系:从公事公办到主动结盟(续28)

1926年~1928年间的国民大革命,是在国民党领导下,国民政府为主导,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进行的,除了叶挺独立团,中共连自己独立的军队都没有,这是一个铁的事实,亦如8年抗战中,红军八路军统编为国民革命军参加抗战一样,谁是整个战争的领导者,这一问题无需讨论。
这场革命的特殊性在于,它是清末的立宪改革和辛亥革命的多党议会制改革,连续两次均告失败后,中国各派革命力量重新集合后,以军事北伐为手段、又一次主动进行的自下而上的社会革命。而这次改革的政治道路选择,“以俄为师”是其最鲜明的特征。只要明白:广州国民政府与北京北洋政府最大的区别,就在它的“一党专政”,一切就一目了然。
合作中,两党地位并不平等,共产党员只能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体现的就是孙文“以俄为师”,“以党治国”的意志,要学就学彻底!而这又是陈独秀极为不满的要害,共产党在这场革命中只能扮演为人打工的角色!
一个意识形态至上的政党在一个“一党专政”的政权中为人打工,还要背负改造和取代最终执政党地位的艰巨任务,其行为很难不被人另眼相看,这就为27年国民党内部冲突激化时,两派都拿我党当祭品埋下了祸根。恰如老地主过世,两嫡子争长,为证明自己行为的正当性,都把干活的长工拉出来砍头一样,理由是长工有”谋逆篡位“之勾当,而政敌却不制止。此种情况下,长工的悲愤冤屈,后面怎么表达都不过分吧。
真实的历史政治现场中,并没有纯粹的“好人”与“坏人”。人总是针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压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但同样的条件下,有些人会这样选择,有些人会那样选择,思想认识、道德良知的约束力在不同人的身上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历史上的鲍,行事目标明确,手腕高明,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整理党务案发生后,鲍意识到,蒋的国民革命军不过是配有政治部的军阀部队。因此,抑制削弱蒋的权利,帮助国民党左派重新掌权,就成为鲍的主要政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苏俄出钱、出力的中国革命不偏离预期的轨道。作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及苏联驻广州政府全权代表,这是鲍的职责所在,义不容辞。无论”迎汪“还是”迁都“,鲍的态度,基点都是能否达到”抑蒋“的目标。当然如蒋主动左转,则鲍的策略也会转变。
因此在“迁都”一事上,鲍最初反对,主要是出于对蒋的不信任和防备。站在鲍的立场上,在左派势力雄厚的广州,蒋都敢发动兵变,那么在左派势力薄弱的新占城市武汉,缺乏有效制衡蒋的军事势力存在的情况下,把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迁汉,不是“羊入虎口”吗?
站在当时矛盾漩涡中的蒋,起初力促”迁都武汉“,背后的动机更复杂。能公开说的、公忠体国的论点都在往来的电文中说了,不能说的则有两点。
其一是“阻汪”,通过“迁都”,削弱广东的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势力”,把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中倾向于汪的部分要员调来武汉,分散广州的迎汪复职的力量力量,阻止或延迟政敌汪的复出步伐。
其二则是“抑唐”,蒋唐矛盾是随着北伐军由南向北推进,唐军事实力由湘至鄂急速扩张而逐渐产生的,攻克武昌后,唐负责湖北军事,并代理湖北临时政务会议主席。蒋担心自己挥军东进江浙皖后,后背的唐势力不受控制。与唐的多次交手,他能感到唐的勃勃野心,而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迁汉派则可以就近限制唐生智。
由上可以看到,从蒋提出由先遣要人赴汉到赞成迁都,既有个人私心,也有扩大国民党党务、巩固北伐成果的成分, 当然就近限制国民党左派和中共力量,也是其考虑。
实则蒋本人很清楚,围绕其产生的很多矛盾,尤其在党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整理党务案后,他自己的地位权势上升的太快,难以服众所致。蒋所获得的党政大权,极不稳固,一旦本人远离中枢,则很易被剥夺。

而后”迁都“之议中,鲍、蒋两派前后态度的戏剧性变化,恰与唐生智其人密切相关。
北伐战争中,唐生智是两湖战场的前敌总指挥,其人颇有军事才华,非常自负,有雄心抱负。蒋唐之间矛盾争执,最初始于战场上的意见分歧。
几次意见不同,事后都证明唐的观点是正确的,让唐对蒋领导北伐军颇为不满,产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随着唐势力的膨胀,蒋更觉得唐有野心,难以节制,对自己的军事领袖地位是个不小的威胁。
蒋唐第一次意见分歧,发生在26年8月12号在长沙,讨论下一步的北伐战略问题。会上,蒋主张,以唐部为主,对湖北采用守势,主力东进如赣,对江西采取攻势。唐的主张则针对相对,唐认为,应趁吴军还在北方与冯国民军大战,主力未及南下之际,迅速北上夺取湖北,因此唐坚持兵分两路,自己帅主力北上夺取武汉,建议蒋帅本部监视江西孙传芳部,防敌侵扰后方,待湖北抵定,再将主力乘胜东进如赣,一鼓可定。
二人争持了一个上午,显然,唐的主张,攻守兼备,更有大局观,符合实际局势,长沙军事会议遂通过了唐方案。如按蒋方案,唐八军在湘赣边界采取守势,吴军主力南下后,必是八军独面吴军主力,则无论胜败,八军都只剩半条命,等蒋来救援,且丢失了夺取武汉的最佳时机。此事,唐认为蒋不顾实情,有私心,颇为不满。
随后9月的武汉战役中,二人间又暗战不断,但主因还在蒋要抑制唐的势力发展,防止唐势力坐大后独霸两湖的局面出现。安排各军作战任务时,蒋考虑:”武汉之险在龟山,该地又是汉阳兵工厂所在地,吴必以重兵扼守,定不易下。至于武昌,地势俾下,攻取甚易。“
鉴于此,蒋安排1,4,7军一起进攻武昌,而唐的八军独攻汉阳。蒋意图明确,借吴军之手消耗唐军。蒋的盘算似乎天衣无缝,即使八军先下汉阳,而兵工厂仍在吴军刘佐龙手中,仍可牵制唐,而只要自己先下武昌,即可在武昌组织政府,号令天下。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武昌尽然久攻不克,汉口、汉阳的刘佐龙却不战而降唐生智,不但刘部被唐收编,连汉阳兵工厂也落入唐囊中! 蒋亲自指挥攻打武昌不克,17日离武昌转江西督师。蒋离鄂后,湖北据前线军事则只能交前敌总指挥唐生智负责,并代理湖北临时政治会议主席,两湖军政大权旁落唐手。

蒋对唐一开始就刻意打压限制,很重要的原因是北伐开始前,各军有一个君子约定:即哪一个军攻下哪一个省,即由该军主持该省军政建设,既可防止地方军阀势力死灰复燃,又可巩固地方政权,保证军事胜利继续发展。
打了半天最后是这个结果,蒋的郁闷可想而知。这样,蒋离鄂奔赴前线前,考虑引入其他势力来制衡唐在两湖坐大是必然的。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1 18:21:02 +0800 CST  
@exit2015 2016-08-12 08:11:29
对于政客来说,可以输一千次,但不能认输一次.
-----------------------------

上世纪前半叶的国际共运中,政治人物们与以往有些不同,怀揣着拯救全人类的崇高理想上路,没解决权力和人性的矛盾冲突,最终却走向理想的方面。

乔治·奥威尔写1948年写《1984》映射的就是苏维埃政权,其本人是英国左派知识分子,参加过共产国际和西班牙内战,却被列入托派分子,遭追杀后逃离。

《1984》所写,比《真理报》反映的苏维埃还真实。

西欧很多左派思想的转变,实际是拜斯大林主义所赐。

包括著名的左派作家纪德、罗曼罗兰、加缪等人。
三十年代,纪德、罗曼罗兰访苏归来,纪德很直白,写了《访苏归来》,彻底放弃了对苏维埃的好感,罗曼罗兰也写了日记,但生前没有发表。

很多人看过《动物农场》、《1984》两书,很少注意纪德的纪实体《访苏归来》,此书国内2014年上海三联社出版,李玉民老先生亲译。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2 10:19:39 +0800 CST  
@exit2015 2016-08-12 11:24:51
从政治论理上来讲,皇帝的权力来自天授,皇帝下罪己诏,除了脸面不好看外,不影响皇帝设置性的东西,往往换能带来其他方面的好处.
现代政治领袖的权力来自其大家认可的能力,一旦承认错误,意味着权力失去伦理基础,所以不能承认错误.
-----------------------------

这个在西方政体中,通行的做法是“引咎辞职”,表达一个政治家最基本的政治道德:
我做错了,我负责;
结果并非我的初衷,我以辞职请求支持我的选民原谅。“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2 11:45:10 +0800 CST  
当代史,或者说文革史,最扑朔迷离的人物,我觉得不是毛,而是周。

周建国后的历史定位和评价,又绕不开文革中“倒刘”一事,主动,被动,还是借毛手半推半就?

刘案是典型的“做”出来的案子,且做的几近滴水不漏,党内人都很难寻漏洞。

与彭比,刘的文革悲情人人都知道,但平反过程却颇诡异。

首先是1978年12月,11届3中全会,陈云的重磅发言,提出的必须立即解决的5个历史问题中,竟然不包括刘主席问题。

其次,刘的平反竟然拖到了80年的11届5中,问题肯定是相当棘手,有阻力。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初毛“倒刘”时,周早就觉察到了,周过于乐观地认为,经历大跃进失误后,“倒刘”不过是一场时间短暂、高层小范围内的政治震荡,不会对国家平稳运行产生多大危害。但谁会想到竟然波及全国范围,持续10年之久。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2 16:51:05 +0800 CST  
@wgljw2000 2016-08-12 17:08:45
还有一点,文革之前,倒刘还是倒周,这个是刘周心中都不太确定,毛也是边走边看,最后拿下刘。
-----------------------------

毛的矛头主要对准谁, 刘、周二人自己应该很确定。不清楚的应该是,是否刘周一块打倒。
整”六十一人案件“时,也顺手搞了”武豪等脱离共党启事“,周不可能不惊出一身冷汗。”武豪案“毛举重若轻地放过,未尝不是毛对周的敲山振虎之策呀。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2 17:24:24 +0800 CST  
”913事件“后,周主持纠左,如有魄力,当时是最好的”清君侧“之时机。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2 19:49:25 +0800 CST  
@lc214196 2016-08-12 18:44
@wgljw2000 2016-08-12 17:08:45
还有一点,文革之前,倒刘还是倒周,这个是刘周心中都不太确定,毛也是边走边看,最后拿下刘。
—————————————————
@ywujun1969 3665楼 201......
-----------------------------
@wgljw2000 2016-08-12 21:50:02
坊间传言,周的侍卫长击杀了高的侍卫长……
-----------------------------
呵呵,这个太暗黑。我们小时候,晚饭后,也听大人们胡侃这样的故事,但彭总倒台的早,基本在故事中被过滤了。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2 21:55:57 +0800 CST  
@lc214196 2016-08-12 18:44
@wgljw2000 2016-08-12 17:08:45

坊间传言,周的侍卫长击杀了高的侍卫长……
-----------------------------
@ywujun1969 2016-08-12 21:55
呵呵,这个太暗黑。我们小时候,晚饭后,也听大人们胡侃这样的故事,但彭总倒台的早,基本在故事中被过滤了。
-----------------------------
@wgljw2000 2016-08-12 22:10:24
并非胡诌,我记有个贴子扒过这事情,个人觉得,高岗并非自杀。
-----------------------------
这个很难考证,太离奇。
但真正荒谬的是,后面打倒刘主席时,用的材料恰恰就是当年”高、饶“攻击刘的材料。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2 22:50:04 +0800 CST  
@lc214196 2016-08-12 22:54:38

@wgljw2000 2016-08-12 21:50:02
坊间传言,周的侍卫长击杀了高的侍卫长……
———————————
老周干的可能性要远小于刘。
-----------------------------
如是他杀,确实刘嫌疑更大。

以刘的位置门道,应该知道53年高岗调查自己1929年在奉天被捕的事情,这是要置自己与死地呀,但刘未必知道旨意来自于毛。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2 23:01:18 +0800 CST  
高倒下,与其说是倒于”高、刘“斗,不如说是倒于”毛、刘“斗。
以毛的个性,一定会透过这件事,对刘另眼相看。

为什么这么说,建国初,毛与刘等就在治国路线上出现了重大政见分歧。毛对刘欲较长时间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方针的见解不满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并产生中央分一线二线的设想,有意让高岗主持一线工作,高心领神会。

于是出现了53年的全国财经会议的”“批薄射刘”,以及“讨安伐刘”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高、饶成了毛的急先锋。但是这两个会的斗争,也让毛看到刘在党内实力强大,高、饶根本难以撼动。

毛的本意,肯定是从长布局,但高却自以为有毛为后盾,自以为是地四处出击了。

于是,党史上最诡异的一幕发生了,陈、邓两长老直接告发了高的私下活动,是高人缘太差?还是刘人缘太好?还是陈、邓党性原则超强?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结果,毛一下陷入被动!高的非组织活动,有人告发了,不处理肯定不行。

以毛的敏感多疑,除了暗骂高的莽撞不智,对当事人刘不可能没一点想法。尤其前面刚发生了两次会议斗争呀,剑剑指向刘。

但毛还是要保高,1954年2月,召开七届四中全会,解决高、饶进行派别活动的问题。毛没有参加这次会,却指示要开成一个“和平会议”,强调党内团结,毛比吃了苍蝇还恶心,怎会参加会?

会上,高、饶做了检查,刘少奇等也在会上做了自我批评,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

毛如不参会,呵呵,书记处是谁的天下?果然,中央书记处认为高、饶的检查是避重就轻,决定立即分别召开高岗、饶漱石问题座谈会,对证高、饶反对刘、周的活动事实,公开揭发批判高、饶。

后面,心理失控的高以自杀(未遂)对抗,问题完全失去控制了。随后,东北一批领导干部受到株连,被打成高反党集团。54年8月,高岗自杀身亡。回旋已无可能。

1955年3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给高、饶做出了“反党联盟”的政治定性,一勺烩。

刘大获全胜。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2 23:56:03 +0800 CST  
@汘喑炫rain雨泪 2016-08-13 10:29:13
@ywujun1969 他是军人,打仗是专家,只不过有时候过于自负,如朝鲜战争时代,军人玩儿不起政治,所以他被整趴下了。
-----------------------------
是的,彭的性格和能力结构,本质上是个爱国的、关系政治的职业军人,与刘、周、陈等比,政治斗争中,很吃亏。
彭又不是蒋总统那样的野心家,身边张静江、杨永泰这样的谋士高手从不缺乏。

朝战后,学张良,坚决退隐,对个人而言是正途。

我喜欢彭这样性格和经历的人吧。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3 10:47:33 +0800 CST  
@教外私淑 2016-08-13 09:53:07
看到这里说到高岗失败的,都说刘周如何,就知道还是没有搞清楚高岗政治上失败,是败在彭总手里,刘周只是干的痛打落水狗的事情;因为这个看不清,才在庐山上毛对彭痛下杀手看不清原因
高岗搞红区党、白区党,毛泽东当然是红区党的共主,而彭德怀就算是红区党的掌门;不过他们的关系不是主子奴才的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彭对于毛,在蒋介石就相当于何应钦,在李宗仁就相当于白崇禧,都是小集团内二把手、相对一把手有相当......
-----------------------------

我想,彭不会为军委发言稿,就对高下什么结论。朝战,高是彭的后勤总司令,彭公开场合对高评价非常高,党内人都知道彭、高私交很好。军委稿是关于朝战的,请高提意见,太合理不过,但主事人是彭,高提不提在高,无关痛痒。

有一个细节,很少被人提及,高出事后,第一时间返到毛处,毛亲自指令的两个高层赴现场查看的人是周,和彭总。

毛为什么派彭?我的看法是,毛相信彭、高友谊,相信彭的为人,高的死,彭断不会说假话。则彭与周一起第一时间到现场,也是一个互相监督。


凤凰卫视网站现在还有高夫人李力群的采访视频,关于彭在高出事后,派自己的警卫看望李力群孤儿寡母的事,下面是文字记录:

高岗彭德怀之谊

高岗在东北期间正值朝鲜战争。高岗和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配合得也非常好,与彭德怀个人关系密切。高岗自杀以后,高岗夫人李力群带着四个孩子被迫搬出原来的住处。

李力群说:“就把我住的地方换了,叫我从新街口搬到宣武区了。当时我家里连暖气都没有,没有炉子,孩子,三个大的在学校住宿,小的跟着我。我冻的……彭老总偷偷地叫警卫员去看我,问我有什么困难。警卫员都不敢说他是彭老总派去的,就是说有一个老头子,在沈阳跟你家里吃过饭。我就说,是彭老总,那警卫员摆手叫我不要说彭老总。”
卫士走前说,我回去向老人家汇报情况,让老人家放心。

看错了陈云

高岗在东北期间还同陈云发展了密切的个人友谊。

李力群说:“陈云根本不能出去,就在家里想想、说说。到前方,到农村不都是靠高岗嘛。陈云过去还说,哎,老高啊,你很体贴我身体不行。你在下边跑。咱跟陈云的关系应该很密切。尤其高岗到北京,陈云要打听高岗,说毛主席老找你谈话,跟你说。高岗不是把陈云当成圣人了嘛,结果就被“出卖”了嘛。

“所以毛主席跟高岗说,陈云这个人是不可靠的,形势好了他就出来;形势不好他就有病了。到后来,1954年,陈云一下变了。所以高岗说:‘我看错了你陈云了!’”

彭真逼问高岗和彭林陈的关系

高岗在东北期间还曾经与彭真共事,但是显然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太好。高岗死后,李力群曾经先后几次被关押审查。

李力群说:“1959年发生彭德怀的庐山会议,整彭德怀嘛。这时候公安部就派了人到我家,把我关着,不准我出去,软禁。后来,彭真、安子文、公安部副部长徐子荣把我夜里带到彭真家里审问我。关了我4个月,问我究竟彭德怀和高岗在沈阳怎么阴谋反党活动。

“我说,人家是抗美援朝,当时高岗和彭德怀,还有金日成在那里谈抗美援朝,门外站两道岗,我们怎么能知道?他们能搞什么阴谋?他们就是抗美援朝商量嘛,哪里是搞什么阴谋啊?

“彭真又问高岗和林彪、陈云的关系。哎呀,我说,你们都是东北局的委员,你们都住在一条街,陈云和你和高岗住对面,他们什么关系我也不知道。和林彪就是,高岗在补充部队,搞土改,打土匪,和东北局的一些工作,他要和林彪汇报,和林彪商量嘛。叫我回去按照提纲写,我说我写不出来。

李力群风烛残年,彭、高真实关系,从其嘴中叙述,可信度非常高

http://v.ifeng.com/history/renwujingdian//2014003/0156183d-a2c2-4434-88dd-a6a425633446.shtml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3 11:12:51 +0800 CST  
彭年谱,53年涉及高岗事: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3 11:37:11 +0800 CST  
彭年谱54年,涉及高岗事: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3 11:44:38 +0800 CST  
53年12月24号,政治局会议,会议前,高是否事先寻求彭支持,无据可查。
高、毛之间是否事先协商过,亦无据可查。

会上,彭反对轮流,给出的意见合情合理,术业有专攻,不熟悉工作就成了应付了。

谁能补充材料?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08-13 11:51:10 +0800 CST  

楼主:ywujun1969

字数:1166994

发表时间:2016-04-04 05:1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14 17:16:01 +0800 CST

评论数:573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