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西游记》中不符合逻辑的精华

当陈光蕊被刘洪打杀满堂娇准备跳江自杀时,刘洪抱住满堂娇,阻止满堂娇自杀。
此时刘洪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
如果满堂娇与刘洪第一次见面,哪里会有一刀两断,哪里会有感情的破裂,哪里会有恩断义绝。存在一刀两断,说明满堂娇与刘洪早有往来。如果满堂娇喜欢刘洪,那就是两情相悦,恩恩爱爱的一对。
出现满堂娇赴江自杀和抛绣球招亲,说明刘洪对满堂娇只是单方面的单相思。
也就是说,满堂娇和刘洪之间存在感情之外的某种纠结。这种纠结,应该是为了满堂娇的家庭,或者是为了满堂娇的父亲殷开山。
万事皆休,一切事情全部完结。当然不是一件事两件事,很可能是两件以上的事,至少不是一件事。
当然,万事皆休,不是无条件的万事皆休,而是有条件的万事皆休。其条件就是满堂娇不能够跳江自杀,而是要跟随刘洪,做刘洪的老婆。
刘洪和满堂娇似乎是在谈一桩生意。什么生意?作者没有说。满堂娇和刘洪应该知道具体的事情。
刘洪打死陈光蕊,错的是刘洪,应该是满堂娇追究刘洪的责任,应该是刘洪付出代价。然而,却是满堂娇付出代价,不能实现赴江自杀的愿望,付出了肉体,成为了刘洪的事实妻子,满足了刘洪的愿望。
一死百了。对于一个想跳江自杀的人来说,没有必要害怕刘洪报复自己。
然而,满堂娇,就是没有了结自己的生命,就是没有自杀,就是满足了刘洪的愿望。
似乎满堂娇担心着什么?原本想跳江自杀的满堂娇,答应了杀夫仇人刘洪的交易请求,成为了刘洪的事实妻子。
刘洪的报复对象应该不是满堂娇,而是满堂娇的父亲殷开山。
看来,殷开山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且这个秘密已经被刘洪知道。满堂娇至少在洪江渡口时已经知道殷开山的秘密。甚至,满堂娇参与了殷开山的秘密事件。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16 18:34:52 +0800 CST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能够成为夫妻,就是一种缘份。刘洪和满堂娇共同生活了十八年的事实上的夫妻,就是一种缘份。
但是,满堂娇杀死了“丈夫”的刘洪。《西游记》的作者安排了满堂娇交待唐僧请来了父亲殷开山带兵捉拿刘洪和李彪。所以,满堂娇违背了当初的口头交易协定。满堂娇没有刘洪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和柔弱。
满堂娇和刘洪之间的交易,满堂娇的付出,就是刘洪对满堂娇的保证。看来,刘洪犯了重大的错误,而且这种重大的错误还没有被暴露,所以,怕刘洪给抖落出来,危及殷开山的重大利益。刘洪是知情者,甚至是知情潜逃者。满堂娇跟随刘洪,只是想堵住刘洪的嘴,保证殷开山的地位和利益。
满堂娇的行为奇怪吗?
满堂娇的行为罕见吗?
满堂娇的行为,既不奇怪,也不罕见,而是比比皆是,极其普遍。只是大家,见怪不怪。
历史上,给满堂娇的行为,就是一个“斥候”。近代,给满堂娇的行为,就是一个间谍。现代,给满堂娇的行为,就是一个小棉袄。名字不同,实质是一样的――伤害丈夫的利益,维护娘家的利益,或者维护主子的利益。
丈夫在他们的眼里,只是一件工具,他们甚至可以在顷刻之间调来军队,杀死了和自己共同的生活的“丈夫”。
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婆家与娘家的区别,看看往娘家送的东西,看看那些掏空丈夫家产的妻子。男人,只是女人的摇钱树,只是女人的一件财产,只是女人的出气筒。
当然,绝大多数的女人,还是赶不上满堂娇杀死刘洪。
如此的心狠、手毒、自私。在他们的眼里,男人只是一种玩物,只是一种工具。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16 20:16:50 +0800 CST  
上楼“看来,刘洪犯了重大错误”,应该是“看来,殷开山犯了重大错误”,就此纠正。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17 16:04:46 +0800 CST  
3、十八年的控制
满堂娇非常厉害,既与刘洪做夫妻,又设法杀死了事实上的夫妻的刘洪。
唐僧为了报仇,见到外公殷开山,备述一家的不幸遭遇。殷开山奏请皇帝,要去江州报仇。“唐王见奏大怒,就发御林军六万。”
有网友提出了许多的问题。如:
为什么只是为了捉一个杀人犯刘洪,唐王就发兵六万御林军前往江州?
为什么刘洪能够在江州当州主十八年?
这些是,即合理,又不合理的提问。说合理,这些问题符合人们的愿望。说不合理,是因为这些提问违背了现实,违背了历史的现实。
现代人重视教育,是因为希望通过读书,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希望能够通过读书获得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今天,一些科技企业的大佬都是经过学习奋斗的结果。似乎,在今天的社会里确实可以实现“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
似乎,读书,可以有出头之日。陈光蕊也是希望通过科举实现光耀门祖。
古代并不是如此,至少到唐朝初期,读书人也许只是一个陪衬。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18 20:16:37 +0800 CST  
陈光蕊考取状元的时候,唐朝只是刚刚经过长期的战争洗礼的社会。虽然是百废待兴,百废待举,正是需要人才,读书人似乎正是大展身手的时候。
但是,大家不要忽视这个时期的唐朝,只是一个传统贵族和新军事贵族统治时期。军事功勋阶层和贵族阶层,把持着朝政的各个方面。这一点对于506070的中国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曾经的军人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主要领导者。直到今天,军队的转业军官,仍然是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力量。
唐朝和任何开国朝廷一样,招募陈光蕊这样的庶士文人,只是一种军功贵族统治阶层的点缀和陪衬,是一种笼络人心的政治策略。即使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也被强大的贵族利益所淹没。就像今天的家族企业,即使招聘了各种文聘的人才,也只是一个个基层员工,领导权始终掌握在老板的亲朋好友和各种社会关系裙带的手中。所以,私企的老板是啥德行,企业就是啥德行。文化与科技并没有能够改造企业。
刘洪冒充陈光蕊在江州当十八年的州主,似乎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江州的军事领导权,仍然在的同知和州判二人手中。殷开山领军在北岸下了营寨,“星夜令金牌下户唤到江州同知、州判二人。叫他提兵相助。”
刘洪的州主,也许和悟空的弼马温一样,只是一个小小的未入流的官职。
根据唐太宗登基十三年的阴曹地府一趟,陈光蕊考取状元,应该在李渊的武德3年左右,正是社会动乱的年代,正是军功建业的年代,政治权力当然是向军功贵族倾斜。
刘洪代替陈光蕊有了功名已经是天赐良机的机缘巧合,提拔的事宜就不要奢望,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军功贵族的亲朋好友鸡犬升天。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18 21:21:04 +0800 CST  
刘洪到底是个杀人犯,是冒名顶替的替身,见不得阳光的阴阳人,当然不能过分表现,防止引起社会的注意,防止被朝廷戳穿假冒的老底。
至于殷开山为什么没有尽力提拔“女婿”刘洪?
这个问题有点平民化,没有政治头脑,谁叫我们只是一个平民百姓。
如果说军马未动,粮草先行。那么,要想吃政治饭,必先取信息。没有信息的政治家,则是无头的苍蝇,自取灭亡。
如果说殷开山不知道刘洪杀死了陈光蕊,那肯定是骗人。殷开山没有提拔刘洪,就是说明殷开山知道了一切,就是知道不能提拔刘洪这个假冒“陈光蕊”的假冒女婿。陈光蕊复活后,不是马上获得提拔吗。
朝廷官员的思维方式,当然不是我们贫民百姓可以窥探。
满堂娇没有杀死刘洪,没有立即请求父亲殷开山带兵镇压刘洪,说明刘洪还有利用价值。等十八年后,刘洪已经没有了使用价值。
满堂娇,用自己的身体控制了刘洪十八年,使刘洪十八年没有告发殷开山。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18 21:47:31 +0800 CST  
4、.自宫的文明
手痒痒,非要写下这样的小标题。
唯恐天下不乱。《西游记》中,似乎没有描写“自宫”的故事。简直就是乱弹琴。
再乱一点。
警报!人类的精子质量在下降!有文章认为,人类社会精子质量正在下降。
当然,《西游记》与人类精子质量的下降没有任何的关系。这是普遍的认识,不能代表所有的认识,更不能代表永恒的真理。
在此试图抖落抖落《西游记》中导致精子质量下降的可能原因。这不是科学,没有必要严谨的科学推理依据,只管大胆的假设,然后,胡乱的扒拉。
在唐僧报仇之难中,涉及到男人的生育能力的人物,也就是刘洪和唐僧。而唐僧又是一个胎里素的和尚,应该没有人知道唐僧是否具有生育能力。因此,只能够讨论一下刘洪的生育能力。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20 19:31:10 +0800 CST  
有人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刘洪与满堂娇一起生活了十八年,居然没有描写刘洪与满堂娇的孩子?
《西游记》中似乎确实没有描写刘洪与满堂娇有什么孩子,也没有描写刘洪与其他女人有什么孩子。我就装聋作哑地认为刘洪没有孩子。
按照《西游记》的说法,一个弱不禁风的书生陈光蕊与殷小姐满堂娇一炮中靶,生下唐僧。说明满堂娇具有生育能力。然而,强武有力的刘洪,却没有能够与满堂娇留下一男半女。
陈光蕊与满堂娇一炮中靶生下唐僧,说明满堂娇具有生育能力。
也有一种可能,满堂娇生下唐僧后,子宫没有能够获得恢复,丧失了生育能力。但是,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小。
刘洪与满堂娇没有生出孩子的原因,十有八九是刘洪没有生育能力。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20 20:19:16 +0800 CST  
仅从《西游记》的故事,没有办法推测刘洪不育的原因。如果放到更大的文明空间,寻找可能的不育的原因。
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中,有一个共同点――男丁不旺。《红楼梦》中贾府有一大串的“春”姑娘,就只有一个贾宝玉带个把。桃园三结义中,就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水浒的一百零八将更惨,就一个后代。还好,都没有绝代,多少留下了一点种子。
有人解释为文学作品,不能够涉及子女。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解释。但是,曹操和司马懿都有后代、都有子女,刘邦也有一个,一百零八将也有一个。所以,文学作品也是可以描写人物的子女。
如果一部名著没有描写人物的子女,可以看成是一种独特的个性。四部名著都没有描写人物的后代,不能够说四大名著的作者共同商量好的,只能够看成是一种社会的普遍性――有某种普遍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能力。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20 21:24:10 +0800 CST  
从四大名著中我看到了一个共同点――马。马曾经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的主要动力。不仅仅军官和骑兵经常骑马,而且乡绅大户地主也备有马匹。那时的骑马,就像今天开奥迪宝马,既是交通工具,又是身份的标志,地位的象征。马是出行的重要的交通工具。
有人要说,骑马不可能引起精子质量下降,不可能引起不育。曹操和司马懿都有好几个后代,元朝的蒙古族和清朝的满族人都是游牧民族,男孩子更多。
对了,就是马,刘洪没有孩子的罪魁祸首就是骑马。
有一种说法,牛仔裤影响阴部的热量散发,导致阴部温度升高,精子活力下降,会影响到男子的生育能力。
越往南方,天气炎热,骑马导致阴部温度升高,影响生育能力。越往北方,温度越低,骑马对男子的生育能力的影响降低。
唐僧会骑马,刘洪也应该会骑马。在南方骑马,伤害了刘洪的生育能力。
骑马的文明,居然是一种“自宫”的文明。
人类的文明中,并不缺乏自杀的文明。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20 21:56:37 +0800 CST  
5、浑水摸鱼
唐僧报杀父之仇的故事,似乎只是一种故事,似乎没有任何的思想。
如果唐僧报杀父之仇的故事,是对现实的描述,就应该存在现实的价值。如果作者想将现实的价值,包含在唐僧报杀父之仇的故事中,我们一定可以找到现实的价值。
在此,探讨一下唐僧报杀父之仇故事背后可能包含的观点。
如果唐僧报了杀父之仇后,陈光蕊复活高升,只有一种可能,陈光蕊没有被打死,而是以某种方式关押在某个地方。背后的故事交给想象力丰富的各位大神。
在现实世界中,陈光蕊遇害后不可能复活。唐僧的父亲陈光蕊遇害后复活的事件,可能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完全虚假的故事,也可能是作者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
前几天看到一个故事非常类似陈光蕊遇害的事件。一伙强盗杀死了赶赴上任的朝廷命官,霸占了其妻,冒充官员上任,把地方管理的风声水起,名声大噪,好友慕名而来投靠,结果被强盗害死。不过,报仇的不是儿子,而是女主角的哥,收拾强盗的不是丞相,仅仅是强盗的上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没有时间和能力去辨别谁真谁假,谁模仿了谁。
有点乱!优点就是乱。乱了,就有人可以混水摸鱼。大凡想混水摸鱼的人,都会搅乱这个世界。当然,搅乱的方式必然是冠冕堂皇的,合情合理的。合情合理的东西,未必就是正确的东西。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23 17:03:42 +0800 CST  
陈光蕊是中央朝廷派出的管理人员,代表着实行郡县制管理,代表着朝廷,代表着皇权。显然,江州就代表着地方势力。
陈光蕊已经被刘洪杀死,江州就没有了朝廷派出的官员的管理,朝廷在江州的权力如同虚设,皇权旁落。
有一点是肯定的,江州没有中央派出的官员,同样可以管理地方。也就是说,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未必需要朝廷派出的官员。
非朝廷人员管理地方的结果又会怎样呢?
如果刘洪在江州管理的一塌糊涂,混乱不堪,哀鸿遍野,流寇四起,那么朝廷不可能十八年没有对刘洪问责。刘洪能够在江州待上十八年,就说明刘洪把江州管理的还算可以,没有大的纰漏。
江州这个地方,即使没有朝廷命官陈光蕊的管理,同样能够使百姓安居乐业。朝堂之外,仍然有人可以管理江州这个地方。
既然,地方能够管理自己,朝廷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呢?
按照历史上的说法,李斯建言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周朝分封制带来的恶劣后果(诸侯坐大)。
首先,郡县制的首要任务不是管理好地方,而是为了中央控制地方,是为了削弱地方的实力,避免地方坐大坐强。
是否对地方管理的更好,没有办法进行比较,没有发言权。
其次,人都是自私的。在郡县制管理下,政府官员往往敲诈盘剥、追求私利,导致腐败无能。贪污腐败成为了所有皇朝的通病恶疾。
再次,实行郡县制的秦朝最为短命,唐朝似乎也是被带到了武则天的“武周”世界,不过专家仍然认为武氏皇朝的周,仍然是唐朝的一个组成部分,否则,唐朝和秦朝一样三代而亡。
也许,我们的历史,就是一个动乱的历史,分封制和郡县制都不能够保证最高权力的稳定。权力稳定,只是一种海市蜃楼,虚幻缥缈。
最后,郡县制管理下的所有朝廷,都没有能够避免权臣控制朝堂,导致皇权旁落,傀儡不断。削弱了地方,也削弱了皇权。土地和财富向官僚集中,大官僚变成了大地主。地主要想生存,就必须成为大官僚。导致大官僚和大地主融为一体,成为了“官僚地主”。官僚地主的出现,加速了国库的空虚,民不聊生,社会走向动乱。
郡县制,既削弱了地方实力,又削弱了皇权实力,坐大的是中央官僚。使得皇权更不稳定,各种势力搅局朝堂的权力竞争。外戚、权臣、皇后、皇太后、太监、宠臣等等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扰扰上演权力争夺大戏。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23 18:59:01 +0800 CST  
郡县制的结果就是,将皇家权力统治模式,变味了权臣统治模式。当然,历史学家还是可以列举出一系列的繁华盛世,用来证明郡县制的伟大、合理和进步。
郡县制,可能在皇权统治模式和权臣统治模式中摇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认为,打败自己的不是别人只有自己。由此。打败朝廷的,只有朝廷的官员。贪婪的官员,成为了封建皇朝的真实的掘墓人。
郡县制,不仅削弱了地方实力,还削弱了朝廷实力,大多数时候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意的设置。《西游记》的作者塑造了陈光蕊遇害的故事与历史的现实如出一辙――皇权空虚;郡县制下,中央向地方派出的官员无法有效管理地方。
作为和尚的唐僧,也没有能够免俗,同样以一种报仇的方式,掺和到了权力的游戏。我们也没有权利限制《西游记》的作者不去调侃一下政治。
江州又回到了郡县制的世界。
乱像纷纷,空空如也。
空而不空。
空,仍然有着追求。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23 19:46:11 +0800 CST  
四十二、人生的归宿
悟空有七十二变和腾云驾雾的能力,仍然不得不生活在地球上,这就是命,这就是人的宿命。
我们可以战天斗地,可以上天入地,我们仍然拥有许多无法改变的东西。
在此探讨《西游记》中关于人的归宿。
我小时候曾经听说过一个龙王与算命先生打赌的故事。故事开头一个渔民在干涸的河床上打桩安置捕鱼的装置,引起了龙王的注意。后面的故事就和《西游记》中泾河龙王与卖卦先生袁守诚打赌的故事一模一样。我不知道,谁借鉴了谁。
虽然都是龙王与算命先生打赌,不同的故事开局,所展现出的思想观点就迥然不同。上面我所听说的故事开头,只因为龙王好奇,多问了渔民为什么要打桩,就掉进了打赌的陷阱,丢了小命。
似乎告诫我们不要好奇,否则容易引起杀身之祸。
《西游记》的故事安排,则展现出另一番更多的社会信息。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27 18:07:35 +0800 CST  
1、繁华对清闲
这个世界上当然不是仅仅有繁华和清闲两种生活,不过《西游记》的第九回的开头仅仅描写了繁华和清闲的两种生活。
第一、长安的繁华
对于《西游记》第九回开头的诗,我有点迷糊。不过,我相信作者是描写了长安的美好,我仍然没有看到长安有什么美景,仅仅是八水周流绕四山。
似乎古人对都城的要求就是水,或者《西游记》的作者认为水才是都城选择的最最重要的因素。
其余的就是“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在《西游记》作者的笔下,唐朝的都城长安,就是一个花花世界。当然,《西游记》的作者随后还是调侃了唐朝的权力斗争,说杀人,就杀人,不需要任何的杀人理由。似乎杀完人才能够实现人生的最大成功。也许作者看到的明朝就是一个杀人狂魔。
看来《西游记》的作者还是有点损,骂人也是如此的俏皮不俗。唐朝有那么多的文化被世界崇拜,都没有被《西游记》的作者描述,居然就点了“三十六天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似乎唐朝的官员都是好色之徒。就凭这些,把《西游记》作为禁书,一点也不冤枉。
《西游记》的作者,肯定了唐朝都城长安城的特点,也没有忘记描述长安城的弱点――文化开发落后于如来佛祖。
不过,唐太宗比较开明,知耻而后勇,知道自己无法超度亡魂,立刻派遣唐僧西天取经,以便永保大唐江山永固。
难道大唐皇朝出现了什么意外?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27 19:36:13 +0800 CST  
第二、清闲的二贤
也许是《西游记》的作者意识到了过激的言辞,所以,话锋一转,立即安排了两个悠闲自得的闲人,把读者的视线由都城长安的上流社会的繁华世界,转移到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的清苦与自得。在富爸爸的眼里,这种人活该贫穷。
有人把“贤人”,写成了“闲人”。不能这么玩的,不能够这么伤害《西游记》的作者。
把“闲人”当“贤人”,也许只是观念的不同,认识的不同。你认为正确的,他认为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他认为正确的;你认为需要抛弃的,他认为应该重用的。
如果把“贤人”当作了“闲人”,情况立马就变味了。他不是不知道什么是“贤人”,不是不知道“贤人”的实质,不是不知道“贤人”的存在,而是有意抛弃“贤人”,接近小人。我们从《西游记》中看不出唐朝社会把贤人当作闲人。
贤人也不能免俗,也需要吃喝拉撒一家子。也许在古人的眼里的“贤人”,与今天的“贤人”有所不同。《西游记》中的两位贤人,有点俗气,有点贫嘴。
当然,二位贤人,还没有富裕到不需要考虑生活,他们必须每天为了生存而努力劳作。
渔翁和樵夫自夸自乐,安于宁静,安分于贫穷,避世于虎狼群争,隐居在山水自然之间。他们不愿意在名利场上成为牺牲品,只求快乐地继续生存下去。至少在二位贤人的眼里,名利场上是凶恶难测,比山中的猛虎更加凶恶,比滔天巨浪还要危险。
二位贤人在分手时,提醒对方小心猛虎和巨浪,担心明天早上不见故人来。有人说是赌咒。有人说这种分手的告别不可能出现。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就是如此的相互调侃。
即使清苦,满足就是一种快乐。无论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生活的寡淡,只要满足于现在,心中就有一份怡人的私密的快乐。因为,那是一个袖蛇而走,抱虎而眠,为利亡身的社会。
对于贤人,生存,已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请不要太多的奢望。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27 21:42:03 +0800 CST  
2、灾祸的起因
二位贤人,之所以没有像陈光蕊一样追求功名,而是安心于捕鱼打柴,其原因应该是害怕袖蛇而走、抱虎而眠、为利而亡。
显然,这是一个独裁的社会,这是一个嫉能如仇的社会,这是一个仇富如虎的社会。财富成为了魔鬼,能力成为了罪恶,只有权力才能够生存。最妒忌的,是别人的才能和财富;最想得到的也是别人的才能和财富,满足自己对财富、才能和地位的追求,实现自己的所谓的高人一等。在这样的社会,想安定清闲,都是一种奢望。
安于现状,不能够说没有欲望,只是欲望没有能够实现。渔翁张梢安于现状,并不表示渔翁张梢没有贪婪之心,只能够说渔翁张梢不敢到名利场上去追求。《西游记》的作者,没有忘记描述一下渔翁张梢贪婪的一面。
渔翁张梢向樵夫李定,兜出自己的看家秘方。既然是秘方,当然不会随便告诉别人。渔翁张梢之所以会向樵夫李定说出秘方。首先两人是朋友。其次是,两人的行业不同。再次,酒后吐真言,渔翁张梢和樵夫李定三两猫尿(xu)下肚,话不由己,脱口而出。最后是,两个人斗嘴各说各好,渔翁张梢斗不过樵夫李定。确实水上的危险多于山林,所以,渔翁张梢只能说出自己的秘密。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28 20:56:06 +0800 CST  
渔翁张梢向樵子李定炫耀道:“在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一个卖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鱼,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今日我又去买卦,他教我在泾河湾头东边下网,西岸抛钩,定获满载鱼虾。”
按照《西游记》的说法,夜叉和泾河龙王都担心渔翁张梢必将捕尽泾河的鱼和虾。到时,不仅仅泾河龙王缺少威力,张梢的家人也将失去生存的依托。渔翁张梢的这种贪婪,是一种自杀式的贪婪,是杀鸡取卵。
也许渔翁张梢不知道自己的贪婪是一种罪恶的错误,但是夜叉和泾河龙王知道,泾河的鱼将会绝种。
难道神算子袁守诚不知道每天给渔翁张梢一卦是极其危险的行为吗?
夜叉听到张梢的话,急转水晶宫,慌忙报与龙王。看来,夜叉也认可了渔翁张梢的话。泾河龙王听到夜叉的汇报,甚怒,进一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有人依据龙王甚怒,就说泾河龙王被杀的原因,就是泾河龙王没有定力,一听夜叉汇报就甚急,就要去报仇。这样分析的结果就是:愤怒是魔鬼。人只要愤怒,就会大祸临头,死路一条。
危言耸听!
如果不看《西游记》,上面的解释似乎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这种解释完全符合现代那种狂热的“愤怒就是魔鬼”的理论。
其实,这种解释是错误的,不符合《西游记》作者对故事的描述。以上分析,不是没有读透《西游记》,就是别有用心,有意错误引导读者,向读者灌输不符合《西游记》作者构思的错误观念,采取断章取义的方法,用个人的观点掩盖《西游记》作者阐述的主题,欺骗读者。
看上去合理的推理,很可能是一种陷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点不同,会导致结果的很大不同。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28 21:40:51 +0800 CST  
人世间就是这么奇怪,每到关键时刻,总会有不同的人,出不同的建议。莫衷一是,绝大多数时候都无法证明哪个是正确的。
现在泾河龙王就必须面对不同的观点,作出不同的选择。按照夜叉的态度,泾河龙王应该去杀死袁守诚。
但是,龙子龙孙文武大臣一齐反对,要泾河龙王变成一个秀士去察访,如果真实再杀不迟。泾河龙王依言行事。
你看,泾河龙王并不是在愤怒状态下导致杀头,而是在文质彬彬下走向了断头台。
龙子龙孙和文武大臣都认为如果真实,再杀不迟,就说明袁守诚是应该被杀的。
俗话说,天机不可泄露,袁守诚即使知道天机,也不应该告诉张梢。现在倒好,天天向张梢泄露天机,导致泾河水族日渐凋零。
世界就是如此的怪异,应该被杀的袁守诚没有被杀,想维持正常秩序的泾河龙王却被砍头。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2-28 22:03:29 +0800 CST  
3、不归的黄泉
本来就是,自作孽不可活,如果再加上拥有一群只会坑人的部下,搅局的外部力量,泾河龙王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本来天机不可泄露。泄露了天机的袁守诚应该被杀。泾河龙王如果杀死了袁守诚,应该算是正义的自卫,至少不应该是杀头的死罪。然而,泾河龙王却是死罪,泄露天机的袁守诚却没有事。确实令人困惑不解。
泾河龙王同样也觉得自己死的非常冤枉,死的不明不白不甘不愿,总想找唐太宗讨一个说法。
泾河龙王之所以从一个正义的维护者走向了被砍头的弥天大罪,大概有以下原因:
第一、正确被怀疑
《西游记》的作者,在泾河龙王被杀的故事中,塑造了唯一正确而地位低下的夜叉、左右摇摆最后做出错误决策的泾河龙王和一大邦说话圆滑但错误诡诈的龙子龙孙和文武大臣。
泾河水府的一个夜叉听见了渔翁张梢告诉樵子李定的百下百着之言,急转水晶宫,慌忙报于泾河龙王。
我们看了《西游记》,当然知道水府夜叉汇报的情况是属实,没有虚报军情,没有欺骗泾河龙王。
但是,站在泾河龙王的角度,夜叉确实属于道听途说,没有经过证实。
其实,夜叉应该是泾河龙王派出的一个探子。泾河龙王听到夜叉的汇报,甚怒,急提了剑就要上长安城诛杀卖卦的。说明泾河龙王非常相信夜叉的话。
龙子龙孙、虾臣蟹士、鲥军师鳜少卿鲤太宰等一齐秦道:“大王且息怒。常言道;过耳之言,不可听信。"似乎非常的合情合理。
泾河龙王由此改变了注意,不是直接去诛杀卖卦的袁守诚,而是去探明究竟。
显然,泾河龙王错过了一次直觉。
渔翁张梢每天给袁守诚鲤鱼一尾,当然不是一天两天,如果是一天两天,就不能叫每天。应该理解为长期以来都是如此。
渔翁张梢既然是长期买卦,按照夜叉的说法,泾河里的水族,已经被张梢打掉了许许多多鱼,泾河水族的鱼的数量已经出现了下降,夜叉可能就是泾河龙王派出去的间谍,应该是可以值得信赖的一个。
显然,单方面的情报是不会被相信,即使是正确的,也不会被泾河龙王相信。这就是政治家的思维逻辑。泾河龙王放弃夜叉正确的信息,就决定了泾河龙王死亡的未来。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8-03-02 21:06:10 +0800 CST  

楼主:调侃西游

字数:151127

发表时间:2017-03-30 03:2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01 13:40:12 +0800 CST

评论数:23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