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西游记》中不符合逻辑的精华

九、什么是人生的第四重山?
――拉拉扯扯
前面说了两重山,应该说第三重山,我认为应该先说说第四重山和第五重山。阻止我们获得成功的因素,不仅仅有环境和错误的教育,我们所依赖的力量,也会成为我们前进的障碍。
1、西游的基调
《西游记》给了我们美妙的心灵享受,也毒害了所有人。我们由《西游记》产生了许多感悟,有正确的感悟,也有错误的感悟。那些错误的感悟,必然会误导我们的人生。《西游记》本身就是一个妖魔,变化万千,莫衷一是。对于这些,《西游记》在开头就已经提醒了大家,只是我们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西游记》。
音乐的开始总是给全曲定一个音调,那么《西游记》的音调是什么呢?有人认为《西游记》的悟空的出世处处展现出神奇特色,所以,《西游记》一开始就给整个故事给出了一个奇幻的基调。确实,作者用了:彩凤、锦鸡、麒麟、巨龙、瑶草、仙桃、寿鹿、仙狐、灵禽和玄鹤等传统描写仙境的词语,在我们中国人的头脑中,容易联想到神仙居住的地方。
如果把悟空出世作为《西游记》的基调,确实可以得到《西游记》的基调就是神奇魔幻。如果第一回是给《西游记》的全书定调,那么,第一回的开头就是给第一回定调,也是给《西游记》的全书定调。
《西游记》开头写道:“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见,在古文中可以解释为――看见或出现。如果将“见”解释为看见,就是: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看见。没有人看见,当然应该就没有人知道“混沌未分天地乱”的世界。如果将“见”解释为出现,那么就可以写成“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出现”。既然是没有人出现,当然就没有人知道混沌未分的远古的宇宙世界的真实面目。
既然没有人看见混沌未必分天地乱的世界,也就没有人看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没有人知道谁破的鸿蒙,没有人知道远古时代创造人的时候是不是将人打造善类。
这里没有提到神喻。如果存在神喻,那么混沌世界可能存在。如果没有神喻,开头所描写的远古时代的情况只是一种天马行空的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小。《西游记》的作者没有明说神喻的存在。
如果存在神喻,那么《西游记》不应该存在错误。如果存在明显的错误,《西游记》的作者就没有获得神喻。《西游记》的开头就构建了一个神奇的时空,描写了特大跨度的时间单位――元和会。一元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一元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会,一会是一万八千年。
《西游记》描述了一天的十二时辰后,就推导到一元所对应的十二支。一天的亥时,人在睡觉,那么一元的亥会的人也应该是睡觉。不对,一会是一万八千年,任何人也不可能睡一万八千年。而《西游记》说亥会时“人物俱无”,显然,与一天的时辰不相对应。人并不知道一元的变化。这里的元与会,是作者有意留下的错误。提醒读者,有正确的语句和段落,也有错误的语句和段落。正确的论述中有错误的论述,错误的论述中有正确的论述。我们看到的真实,未必是正确的。
人们在有意无意中将正确的观念和错误的观念混杂在一起。也有人为了达到误导听众的目的,有意讲一段正确的观念,使你进入一种佩服、信赖和麻痹的亢奋状态,然后再讲述错误的观念达到欺骗和误导听众。这种方法屡试不爽,有着神奇的魔法。
错误的,痛快地错误着。正确的,痛苦地纠缠着。《西游记》有正确的描述,也有错误的神来之笔,正确与错误的混杂。我们是否将错误的虚构,当成了正确的描述,又把正确的观念当成了错误的观念。
赞美吧!为正确而赞美。当我们为正确赞美的时候,很可能在为错误赞美,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有多少错误被理解成为了正确。赞美的,未必正确;吐槽的,未必错误。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05-30 21:09:25 +0800 CST  
2、期望的寂寞
世事,似乎总是似是而非。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所有父母的心愿。然而,绝大多数人的孩子,没有能够成为龙。期望,仅仅停留在期望阶段,甚至迈向了痛苦的失望。家,可以给你温暖的关怀和无私的支持,也可以使你荒废青春和事业。可以推动你前进,也可以可以拖你的后腿。你完全可以反对,这是你的自由和权力。不过,西游的天地里,你反对无效,《西游记》的作者就是如此描写的。
悟空真的神奇吗?
悟空是贯穿《西游记》始终的没有父母的主人公,是全书的主线。如果不加以推敲,很容易将悟空出世理解成非同凡响,石破天惊,几乎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其实没有啦!作者好像把悟空的出世写得极其神奇,极其惊艳,似乎是为了符合神话小说,似乎是为了符合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好汉的形象,似乎可以为以后的大闹天宫和取经的英雄本色渲染气氛。谁叫人们重色轻友,没有夸张的外表和惊天的语言,不能撼动绝大多数人的好奇。
难道你没有感到好奇吗?作为一个非常神奇的猴子,作为一名石破天惊的神猴,在成为猴王的道路上,并不是凭借神奇的力量,而是凭借一次猴群的好奇和悟空的勇敢冒险。由于猴子们对瀑布的好奇,想知道瀑布的源头到底是什么。虽然猴子们对瀑布具有好奇,却没有一个猴子敢第一个跳进瀑布一探究竟,最后悟空跳出来,表示愿意冒险进入瀑布一探究竟,满足猴群的好奇。悟空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眼抬头观看,原来是美不胜收的水帘洞。悟空为猴群找到了一个洞天福地,可以使大家享受幸福快乐,可以使猴群躲藏在隐蔽的山洞躲避天敌。悟空由此成为了猴王,成为了美猴王。
你不会不知道猴王是如何产生的吧?
在自然界中,猴群有猴群的规矩,猴群有选择猴王的原则。猴群是通过打斗的方式决定猴王。而悟空成为猴王的方式显示,悟空没有强大的力量。悟空所具有的力量,不足以使悟空成为猴王。这时悟空的力量不如一只猴王的力量,更不如神仙的力量。悟空的力量,与石猴出世时的神奇场景判若两人。悟空凭什么成为了猴王?
为什么悟空没有通过打斗和实力的比拼就获得猴王的宝座,就是神猴呢?这符合人类心灵深处那不劳而获的根深蒂固的欲望。
《西游记》原作的悟空出世,并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神奇的特点和神性。《西游记》原作没有影视剧那种悟空一出世就能够蹦蹦跳跳的神气活现,就是一只极其普通的猴子。“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影视剧中悟空一出世就能够蹦蹦跳跳完全是为了博取观众的眼球而采取的夸张手法。
有人将悟空一出世就“拜四方”,理解为悟空一出世就懂得礼仪,就懂得拜神灵。关于拜四方,我听说过一种解释是――胎生动物出生后学习站立的过程。我听说的这种解释并不孤单,和下面的解释是一样的。百度上的一种解释是:“小牛犊一出生,站起来,倒下,站起来,倒下,站起来,倒下,站起来,倒下,正好一圈,起来后就可以跑了。”所有的胎生动物,并不是一出生就能够站起来走路,而是躺在地上,经过生理变化,练习站姿。悟空既然需要学爬学走,同样需要学习站立的过程。《西游记》中很多描写了悟空不懂礼仪,各位可以自己去扒一扒。
悟空一出世就学爬学走是否具有神性呢?作为猴子,悟空一出世就学爬学走并不算神奇。作为人,只能够说是早熟。2017年5月30日,有一个新闻说有一个婴儿一出生就会走路。我们也许只是一出生就被捆绑的不能动弹,没有机会表现学走的潜力。
悟空,并不是一出世就表现出神奇,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悟空一出世就具有神奇的特性呢?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06-04 19:39:08 +0800 CST  
作为看客的心中,早已经把悟空当成了人,当成了神奇的英雄。所有的英雄好汉,都必须和其他人共享生存空间。悟空融入了猴群,融入了一个大家庭。家的作用是,男女性生活,生孩子,抚育后代,望子成龙,最后是期望成功的子女能够反哺家庭,保护家庭,赡养老人。猴群和人类一样,有贡献,也要回报。悟空在猕猿这个大家庭中,获得了童年的快乐和人生的安全保障,没有被虎狼豺豹吃掉,得以有机会成就辉煌的人生。由于猴群对溪流的好奇,将悟空推上了猴王的宝座。当美猴王三五百载后为了不能够长生不老而流泪时,通臂猿猴跳出来使悟空道心开发,知道了佛、仙和神圣三者能够不服阎王老子所管,能够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猴群该贡献的都已经对悟空贡献出来,就等待着悟空反哺猴群,保护猴群。这时的悟空却抛弃猴群去学习长生不老。
前进的理由只有一个――我要。只有欲望,才能够使人主动向困难挑战,才能够使人不畏艰险困苦,才能够使人想方设法排除困难解决问题克服麻烦。欲望,是使人发奋图强的原动力,使人聪明的灵丹妙药,使人智慧的女神。悟空因为有了长生不老的欲望,就有了飘洋过海的冒险行为,有了拜师学艺的缘份,有了腾云驾雾和七十二变的本领。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家庭不只是身体的住所,心灵的港湾,也是责任的所在。与悟空抛家离子幸运获得须菩提祖师的传授相比,那个吟《黄庭》的樵夫就应该算是失败。樵夫,之所以没有学会悟空的本领,之所以没有能够学做神仙,不是樵夫不认识须菩提祖师,恰恰相反,“那神仙与我舍下相邻”,他们原来就是邻居。也不是须菩提祖师不愿意教樵夫,“他见我家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看来须菩提祖师还是教了一些东西给樵夫。樵夫没有学习做神仙的原因是:“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姐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悟空也听出来了,樵夫没有修行的原因就是孝,就是需要照顾母亲。樵夫对家的责任大于做神仙的欲望,满足了对家的责任,满足了对父母的孝道,就满足不了自己的神仙之道,就满足不了自己的成功。
《西游记》的作者,没有叫你像悟空一样抛家离妻追求自己的成功。我也没有权利叫你抛开家庭的枷锁,追求虚妄的成功。抛家,是因为欲望。守家,是因为责任。历史上确实有人抛弃所有,成就自己的伟大事业。花果山的猴群,在悟空离开后被人欺负,被人霸占。我们始终处在责任和事业的痛苦的选择之中。悟空选择了事业。
我们有错误的家庭教育,或者使孩子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成为吭老一族,或者过于孝顺唯命是从,缺乏主见,缺乏自我思考,牺牲了孩子独立生存,独立思考,独立成就的能力。人生在世,谁都走不出家庭这个怪圈。没有父母的悟空经过磕磕碰碰起起伏伏跌跌撞撞,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有父母生没有父母教育的唐僧一帆风顺,不断走向事业的新高度。有父母生有父母教育的陈光蕊被人杀死,失去了一切。有父母教育的樵夫,虽然与神仙相邻,由于家庭的负担放弃学做神仙。
《西游记》有点极端,似乎在宣扬父母教育的错误和失败,似乎在宣扬自然成长的必要。我非常好奇,《西游记》的作者是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还是受到错误的家庭教育?似乎应该是错误的家庭教育。他们是如何实现成功呢?
我们有自由的思想,却没有冲破羁绊的勇气。
也许,我们正在扼杀着子女成功的潜力。
扼杀着!骄傲而疯狂地扼杀着……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06-05 16:52:45 +0800 CST  
3、王母的儿子
有人会问,为什么牵出王母娘娘的儿子?似乎是跑题了吧!确实有点跑题。不是有人说,读了《西游记》说话像放屁,就当我在放屁,没有说。我确实不知道王母娘娘有没有儿子,不能瞎说。圣贤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是真知。我们会将不知道的东西,认为知道。有人会将知道的东东说成不知道,有人将会将不知道的东东说成知道。如果我们信,就会被骗。如果我们不信,有可能会失去机会。我们好为难,悟空也好为难。
我们永远做不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当我们真的知道,我们才知道我们有多少东西没有知道。这也是不可能的。开个玩笑,不要当真,蚊子游戏,咬你一口,未必引起你的注意。
前面讲了:家,是阻碍我们成功的因素,确实令人感到沮丧,但是,也有人感同身受,如果你感到家庭的压抑,可以选择离家出走。确实有许多人或早或晚的离开了家庭,去体会和品尝那种闯荡世界的感受。
等待闯荡者的又是什么呢?不要明说,大家心中有数。不说又不得往下写,所以,一定要说,关键还是嘴痒痒手痒痒,没痒痒好难受,忍不住非要嘚瑟嘚瑟才能够过把瘾,对不起啦。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出门远行,特别是独自远行会总会遇到种种困难。即使如此,人们还是向往着远方的诱惑。
悟空也无法避免对天宫的过敏,一听说太白金星驾到,就把金星当成了天使。太白金星一宣读玉皇大帝的招安圣旨,悟空就心痒痒,手痒痒,美痒痒的嘚瑟嘚瑟上天去做官了。按照悟空的说法,悟空原本就想去天庭放飞自己的心情,想去欣赏天宫异样的风景,想去接触和感受神仙的气息,结果是去体会仙箓的百味。
人会看菜下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太白金星在玉帝面前明明是说:“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但是,太白金星对悟空又是一套说辞:“我是西方太白金星,奉玉帝招安圣旨下界,请你上天拜受仙箓。”说的好听,请悟空上天。明明是一个请君入瓮。
在太白金星看来,悟空到天庭去的结果是清楚的,就是为了拘束悟空。但是,悟空却被蒙在鼓里,不知道是为了囚禁自己,只认为是自己的造化高了,有机会到天庭做官,终于可以实现做神仙的梦想。悟空一高兴就稀里糊涂地被太白金星忽悠到天庭去被人囚禁起来。悟空还屁颠屁颠的自己跑去被人囚禁。平台,也许就是一所牢笼。
现实就是现实,有人赞美,也有人吐槽。有人赞美悟空的单纯直率,吐槽神仙的奸诈阴险。也有人赞美神仙的无所不能,吐槽悟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人生犹如旅游。别人说好,未必就适合你,未必就会去。人家说不好,未必就不适合你,未必就不去。有些事,我们知道好,我们未必会去做。有些事,我们知道不好,我们未必就不去做。我们往往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即使悟空知道太白金星是在欺骗自己,悟空未必就会不去天庭做神仙。
悟空不会溜须拍马,因此,悟空把天马养的搜肥膘满,不是为了拍神仙的马屁,而是出于一种本性得认真办事。千万不要把认真办事的悟空当成傻瓜。总是有人将认真办事的人当作呆子,当作神经病,当作可以欺负的对象。这是在培养认真办事者的反抗情绪。悟空不愿意被人欺负,一旦知道是一个不入流的弼马温就打道回府,回到了花果山。悟空通过这次的弼马温,知道了花果山猴子猴孙对悟空的好,七十二洞妖王和六个结拜兄弟对悟空的情。我们和悟空一样容易被人忽悠。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错误才能够认清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东东。只有试错,才能够鉴别出我们观念和想法的对与错。那些没有错误、生而正确的人,是一种幸运的偶然,不是必然。经历就是一种财富。有人在错误中获得了教训,增长了智慧,有人把错误视同儿戏,得过且过,没有长记性,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悟空又被太白金星忽悠着到天庭当齐天大圣去了。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的感受,神仙看重的是如何游戏悟空。悟空的强烈欲望,招来了如来佛祖。当然,天庭可以收服悟空的神仙大有人在。为什么就是请来了如来佛祖呢?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06-08 20:38:53 +0800 CST  
迷雾重重
如来把悟空压在五指山下,就是悟空大闹天宫的结束,但是,神仙们没有结束,举行了一场玉帝请客、如来命名、神仙参加的安天大会。其中,存在着关于悟空的蛛丝马迹。
如果没有各路大神们扒拉扒拉神仙的司机、秘书、宠物与悟空的赌斗,我们真的认为悟空战无不胜。经过大神们的扒拉,许多神仙都可以像如来一样,对付手掌上的悟空,就如对付一只小小的蚂蚁。就是悟空这样的小蚂蚁,那些神通广大的神仙也没有能够将悟空一巴掌拍死。先是托塔天王和哪吒父子,带领三军围剿弼马温,哪吒被悟空打了一下,就跟其父托塔天王商量,奏请玉帝准了悟空的齐天大圣。哪吒打不过悟空,似乎天庭就没有人能够战胜悟空。超过悟空的神仙有的就是,如果天庭想战胜悟空,天庭有的就是神仙。天庭没有和悟空决战到底,就封悟空为齐天大圣,只有一种解释,天庭根本就没有想战胜悟空,只是一种过场,就是想给悟空一个齐天大圣的封号。本来可以解决悟空大闹天宫的扰乱。天庭为什么要火急火燎地给悟空一个齐天大圣的封号?
玉皇大帝也极其反常。古代将军打了胜仗,即使像韩信后来被处死,当时也是会加官晋爵,赏赐良田,金银财宝,封地封王。如来佛祖战胜悟空,玉皇大帝就请如来吃顿饭。如果没有其他神仙的献果献品,玉帝就上了龙肝凤髓,玉液蟠桃。与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的龙肝凤髓、熊掌猩唇、珍馐百味、异果佳肴相比,就显得简单。如果为了避免重复,可以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毕竟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然而,作者没有安排,非常奇怪。玉帝似乎在闹情绪,如来将悟空压在五指山下,保住了位置的玉帝还有什么情绪呢?
玉皇大帝请如来吃饭,没有给一个名号,一帮天兵天将却要求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来佛祖既不客气客气推辞推辞,也不向玉皇大帝请示请示,就给此会立名。立就立吧!什么名都可以,非要立一个“安天大会”,好像其他词都没有发明出来一样。难道这里的“安天”,不是指“安定天下”,而应该另有所指?
当东海龙王和地府阎王向玉帝告了悟空的状,太白金星就向玉帝建议,招安悟空可以体现收仙有道。什么道呢?一个强坐水宅,强销死籍的犯了错误的妖猴悟空,就应该做神仙?悟空没有犯错误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建议招安悟空去做神仙,现在悟空犯了错误,倒有人建议招悟空去做神仙?难道就不奇怪吗?
弼马温回到花果山,作为先锋的巨灵神对悟空说“收降”。哪吒对悟空说“捉你”。什么叫“捉”?就是要将活的悟空带回天庭。各位神仙似乎就是在想方式法将悟空捉到天上去做神仙,似乎天上就缺悟空这样子神仙。难道不奇怪吗?
作为齐天大圣的悟空,先偷桃,后偷酒,搅乱蟠桃会,九曜星仍然对悟空说“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悟空已经犯了如此这般的错误,还是要悟空到天庭去做神仙。如果按照八戒和沙僧的情况来定悟空的罪,不知该死多少回了。神仙就是不杀悟空,就是要保住悟空的生命,就是要给悟空一个神仙的位置。难道不奇怪吗?难道就如第七回开头“富贵功名,前缘分定”,难道悟空的前世注定今生就应该做神仙吗?不做还不行。一只石猴,难道也有前世今生吗?
哪吒见到悟空时说“岂不认得我?”按照哪吒的意思,悟空应该认识哪吒。如果悟空真的认识哪吒,哪吒就没有必要向悟空介绍自己。既然哪吒自我介绍了,就表示悟空确实没有见过哪吒,确实不认识哪吒。无独有偶。二郎神见到悟空也是“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么!”刚开始,二郎神的语气似乎更加强硬,“有眼无珠”倒是在骂人,但是到了“认不得我么!”语气就下降了许多,似有某种后悔的意思。悟空似乎也应该认识二郎神。难道悟空真的应该认识这些神仙吗?
神仙对悟空的称呼,同样非常奇怪。悟空第一次跟随太白金星到凌霄殿玉帝那儿。太白金星说“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皇大帝说“那个妖仙?”作为神仙的玉皇大帝应该知道悟空跟随太白金星来到天庭,应该知道哪个是神仙,哪个是悟空,即使非要问才能够显示玉皇大帝高贵的地位,也应该问“妖仙在哪里?”玉帝的“那个是妖仙?”不应该是问悟空是水,可能是在指责太白金星。意思是――谁说悟空是妖仙。如果悟空不是妖仙,而是妖,那么悟空怎么可以到天庭去做官。悟空能够到天庭做官,就说明悟空不是妖。悟空既不是妖,又不是妖仙,悟空就应该是神仙。悟空原来就是神仙吗?
如来收服悟空,玉帝设宴款待,王母娘娘引一班仙子仙娥美姬毛女飘飘荡荡向如来施礼道“今蒙如来大法链锁顽猴”。王母娘娘变化快的很。前面还是妖猴搅乱蟠桃嘉会,现在就改为玩猴。什么是玩猴?我没有理解为顽固的猴子,而是理解为顽皮的猴子,就是贪玩爱闹、不听劝导的猴子。确实,许多神仙都规劝悟空皈依天庭,悟空就是不听劝导。悟空要篡夺玉皇大帝的宝座,这还是叫顽皮吗?如果是其他人,悟空篡夺玉帝的位置,早就应该是诛九族诛十族了,哪里能够有顽皮一说。不知者,没有罪。既然是小孩子的顽皮,悟空就应该没有罪。看来王母娘娘有偏袒之心,似乎在建议免去悟空的罪行。为什么?
其他神仙见到悟空不是称“泼猴”,就是“泼妖猴”。“泼”可以理解为讨厌,不讲理。悟空确实不跟神仙讲理,但是,神仙一直就是想带悟空到天庭去做神仙。看来,悟空确实令神仙头疼,但是还没有到神仙讨厌的程度,否则神仙怎么会千方百计地让悟空到天庭去做神仙呢?而且做到了齐天大圣,即使是如来佛祖这样的神仙也没有做到齐天大圣的位置。这里的“泼”也不应该理解为,泼辣。王母娘娘已经说了顽猴,既然是顽皮,当然就没有泼辣一说。这里的“泼”应该理解为,泼出去。泼猴就像泼水一样泼出去的猴子。是谁泼出去的猴子?
一个被泼出去的猴子,居然具有与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的缘份。看来悟空的身份极其尊贵,极其神秘。当然那些能够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神仙们,应该知道悟空的身世,只是没有明说。好想,好想,好好想一下。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06-09 20:24:45 +0800 CST  
悟空的身世
前面分析了悟空大闹天宫时神仙们种种怪异举动。《西游记》的作者,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机会和想象的空间。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识破别人设计的伪装后面的陷阱,千万不能跳入别人给我们挖好的坑。当然,别人设置的局,并不是需要和我们商量,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别人设置的局。《西游记》的作者,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设一个迷局给我们享受。《西游记》的编辑,也会给我们设局,让我们发生错误的联想。人就是这么怪异,你错了,别人就开心了。
来看一段文字,当如来佛祖把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准备离开天庭时写道:“如来佛祖殄灭了妖猴。”我手中的《西游记》将“殄”注释为“灭绝”。如果将“殄”解释为“灭绝”就和后面的“灭”具有了相同或相近的含义,是重复使用汉字。好像字典上也是将“殄灭”解释为“消灭、灭绝”,在文字专家的世界里,是可以的,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殄灭”放在这里就不能够解释为“灭绝”。大家想想,《西游记》中有没有将猴子灭绝。答案是唯一的,悟空还活着,只是被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还在,只是没有悟空陪伴他们。如来佛祖没有消灭所有的妖猴,只是将悟空压在五行山下。悟空还是悟空,花果山的猴子还是花果山的猴子。好像原作没有描写什么妖猴被消灭。如果如来佛祖将妖猴灭绝,就违背了悟空强销死籍的说法。
这里的“殄灭”不能够理解为“灭绝”。“殄”更不能够解释为“灭绝”。我认为“殄”应该理解为:通“腆”,美好。“灭”应该理解为“熄灭”。所以,这里的“殄灭”,应该理解为:采用最妥帖的方式,熄灭了悟空的嚣张气焰。
注意了,不要进入别人的圈套,最好是通过别人的圈套,看到事物的本质。汉字确实难学。一个字,往往有几种含义,几种解释。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解释,可以使文章产生不同的意境,表达不同的观点。在汉代就没有人能够解释《周易》,然而,现代居然有人能够解释《周易》,不是局,就是天才;不是天才,就是天才骗子。
在此不是为了扯中华大文化,只想扯一扯中华文化中的《西游记》。话说托塔天王李靖派巨灵神首战弼马温,关于结果大家清楚,巨灵神的斧柄被悟空打为两截。作为战争来说,巨灵神就是输了,悟空就是赢了。但是,就力量来说,巨灵神未必输给悟空。单单金箍棒压在巨灵神的斧柄上就是一万三千五百斤,更何况悟空是将金箍棒由上而下打向巨灵神,巨灵神受到几倍于金箍棒的冲击力。《西游记》写道“大圣轻轻轮铁棒,着头一下满身麻。巨灵神抵敌他不住,被猴王劈头一棒,慌忙将斧架隔。”这里的“轻轻”,悟空看似轻松,但是后面跟着“满身麻”,问题就来了。这是谁在满身麻呢?这里应该是写悟空。描写巨灵神的斧柄断裂时没有写巨灵神的身体反应。巨灵神不是力不如人,是器不如人,或者是有人在巨灵神的斧头上做了手脚搞了破坏。
巨灵神回到营帐,托塔天王要斩巨灵神。有人说这是托塔天王处事不公,当他自己的儿子哪吒输给悟空,就一个屁也没有,却是和哪吒共谋奏请玉皇大帝给悟空一个齐天大圣。
战败了领导发发火是应该是的,不发火是不应该的。当托塔天王和哪吒战败回到玉帝跟前,要求添兵时,玉帝既没有发火,也不愿意添兵。玉帝没有责骂托塔天王,可以理解为玉帝的城府更深,管理水平更高。但是,玉帝的回话就非常耐人寻味。“谅一妖猴有多少本事,还要添兵?”李靖已经打了败仗回来,不添兵,怎么可以战胜悟空,这就等于在说,一只猴子的悟空能够有多大本事,不打了,就封悟空为齐天大圣。玉帝当然不能够如此告诉神仙,直接提拔悟空在神界显然是不合法,玉帝才需要托塔天王的失败。当哪吒说完后,玉帝有点后悔,话说的太早,所以假惺惺地下旨,要斩杀悟空。玉帝哪里真的要斩杀悟空,其实是在召唤其他神仙赶快救救玉帝,赶快给玉帝一个台阶,收回斩杀悟空的命令。太白金星又在玉帝最困难最需要世站出来建议满足悟空的齐天大圣的要求。玉帝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赶快收回斩杀悟空的圣旨。
等到悟空偷桃偷酒偷丹后,玉帝又认命托塔天王帅领十万天兵天将。这不是又要神仙输给悟空吗?太上老君和观音菩萨就在玉帝的眼前,玉帝就是不用,倒是听观音菩萨的话,要二郎神与悟空赌斗变化。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悟空是王母娘娘的儿子。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06-13 20:35:24 +0800 CST  
提出假设是简单的,关键是证据。前面提出了悟空是玉帝的儿子的假设。现在就来扒一扒证据。
大闹天宫中,能够得到玉帝奖赏的人,就那么三个,一个是二郎神,一个是如来,另一个就是悟空。玉帝在给二郎神的圣旨上写道“今特调贤甥同义兄弟即赴花果山助力剿除。成功之后,高升重赏。”除非玉帝说话不算数,后来变卦,否则,二郎神捉到悟空后,一定会得到玉帝的高升重赏。虽然有太上老君暗中相助,用金刚琢打了悟空,仍然是七圣一起拥上捆了悟空。而且,四大天王和诸神都向小圣贺喜。说明四大天王和诸神都认为功劳应该归属于二郎神。即使二郎神表面上说什么“天尊洪福,众神威权,我何功之有”,但是二郎神对梅山兄弟说的又是一套“待我请了赏,讨了功,回来同乐”。可见二郎神还是认为自己是有功之人,应该受到奖赏。玉帝的重赏肯定是有的。显然,二郎神和四大天王的话只是假惺惺的客气,在梅山兄弟面前就没有任何的掩盖,赤裸裸地把太上老君的功劳归于二郎神自己。
功劳是二郎神的,就不是太上老君的。如果没有太上老君的金刚琢,二郎神也有可能捆住悟空,太上老君的金刚琢使得二郎神没有机会表现最终威力。太上老君是没有得到圣旨就擅离职守,越权形动,没有追究擅离职守之罪,就是最大的奖励了。太上老君没有奖励是必然的。
悟空从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跳出后能功力增强,没有神仙能够靠近,由二郎神向如来传达玉帝的圣旨。二郎神说“事在紧急,因此玉帝特请如来救驾。”显然,玉帝在请如来的时候没有提到事成之后有没有奖赏。如来捉了悟空之后,就直接准备回灵山。看来如来也认为自己没有奖赏,所以没有准备接受玉帝的奖赏就回灵山。这时玉帝有旨,有两菜一汤的工作餐招待如来。
看来,有没有奖赏不是看功劳大小,不是看能力高低,而是看关系的远近。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所以在下达的圣旨中明确提到事成有重赏,如来与玉帝的关系当然没有他们的娘舅外甥那么亲,所以在圣旨中就没有提到奖赏。关系越亲,奖励越大,关系越远,奖励越小。
悟空强坐龙宫,强销死籍,就升为神仙,人家梅山兄弟跟着二郎神南征北战也没有能够捞到一个仙箓。悟空嫌弼马温太小,发发脾气就得到了齐天大圣。这是天庭最大的封号,等悟空从八卦炉里跳出,就只有要玉皇大帝的宝座了。这也不能全怪悟空,谁叫神仙不准备更多的东西给悟空选择呢。
悟空受到的奖赏最大,说明悟空与玉帝的关系最亲最近,这种关系大于了玉帝和二郎神之间的娘舅外甥的关系。
玉帝和悟空之间的父子关系非常奇怪,玉帝没有说出悟空是自己的儿子。似乎有一种难言之隐,欲言又止,不能说,又要提拔悟空。
玉帝不公开父子关系,神仙就不知道吗?神仙还是知道的,所以所有的神仙都让着悟空,所有的神仙都绕着悟空。即使是太上老君,也只能是暗中帮助二郎神,不敢大鸣大放,高调干预悟空。想想也是,对悟空过分用法术,悟空必然失败。悟空失败了,玉帝会高兴吗?会不会秋后算账?如果只做一个陪练的神仙,又会像巨灵神和托塔天王一样坏了自己的名声,今后如何见江东父老。所以,神仙都不愿意出面干预他们父子之间的打打闹闹的小玩意。如来是躲无可躲,只能服从玉帝的圣旨来降伏悟空。如来同样知道玉帝和悟空的父子关系,赌斗只是一种游戏,一种刺激,一种教训,一种提示。也许玉帝已经担惊受怕,担心位子不保。如来最终战胜了悟空,玉帝只是虚惊一场,有惊无险。神仙抓悟空不是问题,问题是如果捆住悟空。太上老君和二郎神联手也将悟空捆了,但是通过八卦炉的煅炼后,悟空又逃出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并且能力有所提高。如来简单粗暴,手一抓,山一压,就不给悟空自由。如来能做的太上老君同样可以做到,只要太上老君不打开八卦炉就可以。但是,太上老君还想把悟空派上用场,所以打开八卦炉放出了悟空。玉帝希望悟空能够派上用场,所以才有了悟空大闹天宫。
为什么悟空是猴子呢?为什么神仙都叫悟空“泼猴”呢?为什么王母娘娘和玉帝没有当面承认悟空呢?就像玉帝不能说出悟空是自己的儿子一样,这个证据也不适合说出了,因为有一个流氓而多事的猴子。为了说明玉帝和悟空的父子关系不是凭空捏造,不得不说出不可告人的秘密。那是小时候听说的传说,如果不是传说,也是听说,如果不是听说,我也没有能力编出这样奇葩的传说。话说,有一天,王母娘娘走累了,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请不要乱想,不是一只猴子强奸王母娘娘),而是王母娘娘的月经涂在了石头上。王母娘娘走后,一只多事的猴子在刚才王母娘娘坐的石头上撒了一泡尿。所以,后面的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那块石头就诞生了神乎其神的悟空。简单的传说,能够很好地解释大闹天宫的种种怪异迹象。不知西游记的作者是有意忽视这个传说,还是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传说。作者又似乎想通过悟空大闹天宫来体现这个传说的存在。就为了一个父子关系,讲述了七回故事,望尘莫及佩服佩服。
优点绕,优点乱,优点神经衰弱症。如果有缘份如果我能够活到那一天,我们再来讨论月经与怀孕的故事。
看来,如来佛祖与悟空的赌斗,不是简单的手掌与蚂蚁的故事。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06-14 20:56:18 +0800 CST  
(4)、玩的就是你
当你玩猫的时候,你怎么知道猫不在玩你?不要自认为自己高贵一等。
当你利用权力玩弄别人的时候,你怎么知道别人就不敢玩你?当悟空玩世不恭时,别人正在玩弄悟空。
千百年来,羡慕、嫉妒、恨,导演了人类多少悲欢离合。面对权力、地位、家世,有人不屑一顾,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有人怀恨。一不小心,官二代富二代成为了别人的玩物。对当权者和官二代施以心计,成为史书的必备,历史的必修课。
玩一个自然成长的悟空,没心没肺没脸没皮,食之无味,敲骨吸髓,有损神仙的英名。但是,和王母娘娘的儿子,玉皇大帝的半个儿子的悟空,玩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游戏,一定会打动许多人的潜意识。既可以捞到经济、权力、地位的实惠,又可能像赵高一样,先玩死扶苏和蒙恬,后玩死李斯,再玩死秦二世胡亥,当然最后也可能玩死自己。看似软弱的人,未必软弱。
玩死你,成为了某些人的信条。那些遥远的政治,我们没有机会亲眼看到,全是听说,不可以肯定,只可以玩味,不可以上到纸面。玩弄富翁和富二代,倒是随手可得,枚不胜举,比比皆是。
玩你,可以是权势对平民,也可以是下级对上级,大臣对皇权。
(a)、隐居的祖师
为什么须菩提祖师法力无边,却只是在深山老林中隐匿授徒?
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须菩提祖师真的喜欢山林的幽静清雅,心甘情愿在山林中修身养性。另一种可能是,须菩提祖师只是一个竞争的失败者,不得不痛苦地生活在山林中潜伏,内心中充满着复仇的火焰,时时刻刻都在寻思着如何复仇,如何打击昔日的对手。如果能够当面报仇,也就不用隐居山林。既然不能当面报仇,曲线算计对手,仍然不失为最后的无奈的办法。
如果须菩提祖师真的把修身养性、远离俗尘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那么,须菩提祖师就应该用这样的信条去教育他的学生,要求他的徒子徒孙去践行修身养性,在青山绿水中陶冶情操。
须菩提祖师,明明知道悟空一心想学长生不老的法术,须菩提祖师就是不教。却愿意用三年时间教会了悟空可以出去惹祸的十八般武艺、七十二变化和筋斗云等打斗耍泼、争胜好强的本领。这些武艺,当然不能简单的算是修身养性,而是通过武力实现霸权。悟空也确实是运用这些武力去争强好胜大闹天宫。这就显示,须菩提祖师并不是真的愿意生活在山林之中。
须菩提祖师之所以隐居山林,只能解释为竞争失败的无奈之举。须菩提祖师虽然不能够直接与社会抗衡,却培养出了一个敢于与社会权力抗衡的悟空,培养出一个能够挑战权威的悟空。
须菩提祖师,知道悟空的未来一定会闯祸,也就应该知道悟空的过去现在,一定知道悟空是王母娘娘的儿子,玉皇大帝的半个儿子,一定知道悟空会大闹天宫。须菩提祖师,知道悟空的一切,仍然教悟空打斗、争强好胜的本领,有意将一个脾气好性格好的悟空,打造成天不怕地不怕的坏脾气的悟空。只能说须菩提祖师别有用心,而且是不可告人的目的。
赶走悟空的时候,须菩提祖师还要恐吓悟空说:“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好一个,凭你怎么惹祸行凶。既然是必然会惹祸行凶,就必须惹祸行凶。悟空的行为却是将须菩提祖师的话理解成:可以惹祸行凶,必须惹祸行凶。惹祸行凶,是悟空践行须菩提祖师教导的唯一途径。
悟空大闹天宫,不是命运使然,就是须菩提祖师有意设计、有意安排的一个局。玩的就是悟空搅乱天庭,挑战玉皇大帝,父子反目,母子不认。当你失败时,当你家庭混乱时,就有人在偷偷地乐,当然不是所有人如此,但肯定是有人会如此。
当须菩提祖师赶悟空离开灵台山斜月三星洞时对悟空说:“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
“你快回去,全你性命。”之所以有保全悟空性命一说,也就是告诉悟空,有人想要悟空的性命。
毕竟须菩提祖师的本领远远高于悟空。悟空靠着师父,即使有人要加害悟空,师父也可以保护悟空,悟空肯定不会有生命危险,或者降低危险性。
如果悟空离开须菩提祖师,就必然缺少了须菩提祖师的保护,悟空的保护力量更加薄弱,按理说,悟空更容易被害,更容易丢了小命。
悟空靠着须菩提祖师,性命不保,离开须菩提祖师,悟空却可以保全性命。也就是说,悟空靠着须菩提祖师,就有人要加害悟空。悟空离开须菩提祖师,就没有人会加害悟空。
想杀悟空的人,就是须菩提祖师。想法是想法,动机归动机,终究没有行动。须菩提祖师还是没有实施行动,没有加害悟空就放悟空离开了,保全了悟空的性命让悟空有机会搅乱天庭。须菩提祖师为什么要杀悟空呢?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须菩提祖师是一个杀人狂魔,如果须菩提祖师真是一个杀人狂魔,放走悟空,保全悟空的性命就说不通。毕竟《西游记》中没有描写须菩提祖师杀人的文字。另一种可能是,悟空与须菩提祖师有仇,这种仇并不是悟空与须菩提祖师之间的直接仇恨,而是一种间接的仇恨。
须菩提祖师想杀悟空,悟空是须菩提祖师仇人的儿子,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间接地说明,悟空,是王母娘娘的儿子,玉皇大帝的半个儿子。须菩提祖师想在悟空身上报一箭之仇,但是,悟空只是两手空空,水平浅浅,道行寥寥,如果就此杀了悟空,必然坏了须菩提祖师的名声。被神仙不齿。
悟空的两手空空,水平浅浅,道行寥寥,还是救了悟空一命。无能,不是最大的缺陷。世仇,才是最可怕的噩梦。
悟空在世仇的须菩提祖师那里学到了非常有用的杀敌本领。有些人看似在帮你,实则是在算计你。有些人看似与你有仇,也会有帮助你的时候。
当初,秦二世一定认为赵高是真心帮助自己战胜哥哥扶苏登上皇位,谁知赵高同样害死了秦二世。
拭目以待,看《西游记》如何保护官二代、富二代、势二代。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06-20 18:54:06 +0800 CST  
4、赶的就是你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人有人的善良与险恶。
人,未必见不得别人好。但是,人,一定会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干预和阻扰你的成功,不惜以粗暴的方式干涉你的努力。当然,一切似乎都是合理的理由,使你不得不臣服于他们。
别人阻扰你,是侵犯你的人生。你阻扰别人,就是强者对弱者的教训。
所以,我们会和悟空一样,受到同学的欺负,受到同事的挤兑,受到家庭的偏袒。
我们无奈而郁闷,悟空又如何呢?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06-28 20:24:41 +0800 CST  
细节决定成败。不仅仅你的细节决定你的成败,别人的细节也会决定你的成败。当然,你的细节,也会决定别人的成败。
大闹天宫,证明了悟空依靠那帮猴子猴孙,七十二洞妖王,六个结拜兄弟,能够实现欲望的膨胀,无法实现悟空的最终成功。加入取经团队,是悟空实现成功的又一次机会。
悟空聪明能干,易怒狂暴,尖酸刻薄,卖弄显摆。依强欺弱是避免不了,一路上,悟空时不时的作弄一下八戒,数落一顿唐僧。
不仅仅有强者欺负弱者,弱者也会作弄一下强者。八戒,就经常挑拨离间,使唐僧对悟空念紧箍咒。例如,三打白骨精,悟空是为了唐僧的安全,不停的打击白骨精,但是八戒却在唐僧面前无中生有、添油加醋地贬损悟空。
看到白骨精留下的白骨,八戒说是悟空使的法术。唐僧居然信以为真。对悟空念紧箍咒。
八戒应该是有意伤害悟空。白骨精变成山姑,假装给丈夫送饭。悟空第一次棒打白骨精,白骨精逃脱,变成一个老太太。八戒一看,就对唐僧说老太太寻找姑娘。
想一下,白骨精是假装给丈夫送饭。那么,第一个感觉姑娘没有到的应该是那个在地里干活等待吃饭的丈夫,首先找来的应该是一个男人,而不是一个在家中的老太。
一个明显的错误,在八戒的教唆下,变成了一个似乎合理的现象。八戒看到白骨精变成的老头,又表演了一次。最终,悟空被唐僧赶出取经团队。
我们并不知道,如果没有八戒的挑拨离间,唐僧是否会赶走悟空。
第五十六会“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本来是唐僧白马跑在前面,遇到了一股强盗,唐僧推脱钱财在徒弟身上,调转马头回头就走,让悟空去面对强盗。悟空先打死两个,唐僧就闹闹叨叨,猢狲长,猢狲短,等把死体埋了,念经的时候,也没有忘了说,打死人的责任是悟空,不是他唐僧。
第二天,强盗又追上唐僧师徒,结果被悟空打死的打死,打伤的打伤,逃走的逃走。唐僧念起了紧箍咒,悟空头疼难忍,最后赶走了悟空。
想想悟空多冤啊!取经已经大半路程,就这样说赶走就赶走了。功败垂成,功亏一篑,成就正果的希望立刻化为泡影。悟空想想就亏,只能够去南海观音菩萨诉苦。这唐僧一路上赶走悟空已经两三回了。
不要认为悟空能干。能干,唐僧一样可以赶走,刘邦、朱元璋还能够等到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唐僧还没有过河就已经开始拆桥。
悟空的这种感觉陌生吗?能干,怎么了?赶的就是能干的。不干没有错,干的越多,错误的地方越多,可以被指责的地方更多,可以赶你的机会更多。悟空如果没有假悟空,不知能否回到取经团队。
我们的命运,往往掌握在我们瞧不起的人物身上。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07-02 11:09:23 +0800 CST  
十、什么是人生的第五重山?
――无影神掌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想改变他人,谈何容易。《西游记》的作者同样知道,撼动他人的观念非常困难。所以,《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希望《西游记》改变人们,而是期待《西游记》能够等待人们的心灵感应。
在观音菩萨离开灵山去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时,有这样一句:“传道有方成妄语,说明无信也虚传。愿倾肝胆寻相识,料想前头必有缘。”
好一句说明无信也虚传。传道有方都是假的,只有当我们懂得,我们才能够领会其中的思想。只有有缘人,才能够心灵相通,心心相印,拥有共同的灵犀,才能够一点就通。
不是谁说服了谁,而是大家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意识。
只有当,具有与《西游记》相同的思想观念的有缘人的出现,才能够理解《西游记》的思想意识。无缘的人,只能够享受奇幻的神魔故事。
不仅仅不同的人对《西游记》不同的评价,而且,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也不同。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人帮助,有人残害,有人观望。不同的人,对我们的人生各有不同的影响。
在其他人的眼里,我们和悟空一样,做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我们做了什么。在妖怪的眼里,悟空就是一个一钱不值的弼马温。在神仙的眼里,悟空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妖仙。但是,在如来佛祖的眼里,悟空就是斗战胜佛。遇到不同的人,我们的成功也不同。
观点不同,评价不同,使用的方式也不同,得到的成功和功果也不同。《西游记》曾经是禁书,现在时名著,时间不同,社会不同,观念不同,所遭遇的命运也不同。
我们如此,悟空如此,《西游记》如此,观音菩萨同样如此。观音菩萨拿出如来佛祖给的宝贝袈裟和九环锡杖,在长安大街上叫卖,绝大多数人都认不出是宝物。
在没有缘分、没有相同意识者的眼里,即使是如来佛祖的宝物,观音菩萨的叫卖,仍然视宝物如粪土。
在不同的社会,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的社会地位也不一样。同样的人,在不同的社会中,地位各不相同。
《西游记》是有《西游记》的作者苦思冥想写出的,《西游记》作者的功果是有读者评定的。读者不同评价不同,禁书、名著、神魔故事、智慧巨著。
《西游记》中写了车迟国,一会儿拥道毁佛,一会儿拥佛毁道。
当社会推崇道教时,道教成为了至高无上的智慧,太上老君就是最高的偶像,佛教思想就是异端邪说,和尚就变成了奴隶。
当社会推崇佛教时,佛教思想就是至高无上的智慧,如来佛祖就是最高的偶像,道教思想就是异端邪说,道士就变成了粪土。
应该说,道教和佛教,都不是完美的思想,都存在着错误,都存在着缺陷。
说你正确,你就正确,即使不完美,也是有缺陷的至高无上。说你错误你就错误,因为没有选择你。说你是人才,就是人才;说你是敌人,就是敌人。即使你拥有再好的思想,说你是毒瘤,你就是毒瘤。
虽然皇帝的新装并不存在,但是,骗子说存在、皇帝说存在、大臣说存在,市民也说存在。不存在的皇帝的新装,在人们的大脑中就变得存在。
中国现代史,既是社会巨变史,更是人的命运的巨变史。社会体制的改变,成功者和失败者也发生了变化,社会资源的控制权分配权发生了改变。社会资源的倾斜度就不同。
社会给予你的位置,或者是为了研究权力感兴趣的东西。或者就如神仙请悟空到天庭做弼马温和齐天大圣一样,就是一种软禁,一种无所作为的软禁,就是要阻止你研究权力不感兴趣的东西。
最近,网上围绕“寒门难出贵子”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体现了公平,有人认为不公平。
认为寒门难出贵子代表不公平的指出,社会的经济资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主要原因。代表着选择性忽视教育资源的不公,忽视不同阶层之间经济文化地位的巨大差距,制度安排存在缺陷。
认为寒门难出贵子体现公平者提出:寒门之所以难出贵子,很重要的原因是寒门的父母不努力奋斗、不上进。如果你不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你的孩子也很难实现他人的梦想。把自己的梦想嫁接在孩子身上,越来越不现实。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那些被认为公平者提出的理由,其实是体现了不公平。
今天成功的主要因数是,父母是否成功,是父母是否努力,而本人的努力和智慧却成为了避而不谈的因数。这个社会不再是拼自己的努力,而是拼爹拼妈得经济和权势。
当权者掌握的社会资源的倾斜成为了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数。权力不给你社会资源,你就很难成功,权力给你社会资源,弥就有了成功的可能。社会左右着人才的成功与否。
社会,是阻碍许多人才成功的第五重山。
这就如车迟国,一会儿灭佛一会儿弃道。想灭佛,佛就是失败者。想弃道,道就是失败者,即使道士能够天天为皇帝求天降雨,道士也有被抛弃的时候。
抛弃道士的原因,不是道士没有能力,不是道士没有贡献,只是因为在一次与悟空的斗法时输给了悟空。
能干而负责的道士,被悟空赌死,能干的悟空又要离开车迟国,不能够继续保护车迟国。如果车迟国再遇到干旱,国王拿什么去祈求天神降雨。
难道这就是现实吗?社会真的会抛弃能干而负责的人吗?人们真的不能够容忍能干而负责的人获得成功吗?
劳动和智慧是自己付出的,成功有偶然也有必然,报酬是单位决定,名誉、地位和生活质量是社会决定。
唐僧师徒把经取回长安,又回到灵山,接受如来佛祖的封赏。
唐僧师徒选择了灵山,选择了能够给予他们功果的灵山。愿天下有才能的人都能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都能够获得功果。然而,有人在叫嚣拼爹,拼权力,看来多少人必须倒在社会资源上。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07-13 21:02:09 +0800 CST  
十一、什么是人才的标准?
这里的人才标准,不是现实的人才标准,不是唐朝的人才标准,也不是我的人才标准,只是《西游记》描写的人才标准。
《西游记》中,讲述了唐朝体制下,举行了两次人才的公开选拔。当然是虚构的故事,能否代表唐朝的历史事实,我没有考证。作为故事的解读,玩玩而已,不可当真。
第一次是在观音菩萨到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之前的某一年,魏征建议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人才。
附录的开头写道:话表陕西话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真个是名胜之邦。彼时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忽一日,太宗登位,聚集文武众官,朝拜礼毕,有魏征丞相出班奏道:“方今天下太平,八方宁静,应依古法,开立选场,招取贤士,擢用人才。以资化理。”太宗道:“贤卿所奏有理。”就传招贤文榜,颁布天下:各府州县,不拘军民人等,但有读书儒流,文义明畅,三场精通者,前赴长安应试。
结果,陈光蕊考毕中选,及廷试三策,唐王御笔亲赐状元,娶了丞相殷开山的女儿温娇做老婆,受命为江州州主,赴江州的路上被船梢刘洪打死,推入江中。
第二次选拔人才,是观音菩萨奉如来佛旨到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唐太宗为了做一次水陆大会,超度冥府无主的孤魂,选取得道高僧。唐僧因为根源好,德行好,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回,被选举为坛主。
唐太宗的人才标准是什么?
自东汉末年,皇权软弱,国家机构衰朽,土族扩张,中央财政减少,黄巾起义,导致社会处于400年的战乱动荡。
一个稳定的政权,必须要有稳定的财政收入,必须有效的国家管理机构。人才,似乎成为了国家稳定的支柱。
然而,王莽,也是人才,但是做出了王莽篡汉。赵高曾经是秦二世胡亥所依仗的人才,最后,赵高要了胡亥的小命。战友,也可以成为敌人。能干的人才也会成为社会的毒瘤。
人才,特别是能干的人才,就是一柄魔幻的双刃剑,既可以杀敌,也可以伤害自己。人才的诡异,比江山更甚。人心的善变,比小孩的脸更加不可掌控。有人可以驾驭悟空,也有人不能够驾驭悟空。
《西游记》是如何描述唐朝的选人标准呢?
战争的结果,往往是默认世族和军人的既得利益。文中的“军民人”代表着:军――军队贵族,民――低于军队贵族,人――地位低于民。就一个“人”等级的陈光蕊,获得状元,成为州主,肯定是一个特大的新闻。如果是现在,一个平民百姓的儿子一夜之间成为了市长,肯定会成为网络的最大新闻。
如果不是陈光蕊成为状元,江州州主肯定是军功贵族。因此,陈光蕊抢了军功贵族的位子。
唐太宗和军功贵族共同选择了一个无法保护自己的唐僧,这样的人怎么能够保护人民,怎么能够保护唐太宗的财政收入。
也许有人会说,陈光蕊只是清朝人补写的,不能够代表吴承恩的观点。那么,唐僧总是吴承恩绕不过去的人物。
唐僧被悟空骂为脓包。唐僧遇到太保之前,被猛虎毒蛇怪兽等围绕着寸步难行。像唐僧这样的人,根本就不能够自己一个人走到灵山。
观音菩萨选择的人才又如何呢?唐僧软弱无能。悟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优点满满,缺点同样满满。白龙马也就是一个脚力,这样的人能够成仙,那么棒棒军都可以成为神仙。八戒和沙僧,更不要说沙僧无言,八戒胡说八道挑拨离间。很多人都讨厌取经路上的悟空唐僧八戒沙僧,因为他们存在缺陷,他们不可能单独一个人去西天取经。
不能够说所有人都是有缺陷,但是《西游记》就是选择了一批有缺陷的人才,而且是有着严重缺陷的人才。
不能够将软弱无能和严重缺陷作为公开的选人标准。所以,《西游记》中,软弱无能的人才标准,是只做不说的人才选择标准。公开的人才标准又是一套。
既然,人才的选拔标准是软弱无能,那么人才的培养、考核,以及舆论阵地的使用,必然向软弱无能的方向倾斜。当然,这是《西游记》虚构的情形。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07-16 20:21:08 +0800 CST  
十二、什么是能者至上?
人才,不要过于悲哀,不要认为人才没有用武之地。
当乌云升起的时候,并不表示太阳的消失,只是乌云遮住了阳光。软弱无能作为了人才的标准,并不是说人才没有了用武之地。
既然软弱无能作为了人才的标准,那么,人才就不可能期望获得组织的提拔。人才,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才能够实现自立,才能够获得成功。
总有残酷的现实,总有无依无靠只能拼自己的时候。总有一场自由的竞赛,总有一场力量的较量,总有一场智慧的赌斗。
即使曾经拥有强大的后台,这个时刻就是格斗场的绞杀,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将软弱无能作为人才标准,多少有点埋没人才,但是,许多时候就是喜欢选择软弱无能的人作为下属。
许多人不愿意做一个软弱无能的人,总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展现自己的真实能力,做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人才似乎难以成功。电视剧《武状元苏灿》中有句台词,与皇帝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人,生不如乞丐。《西游记》与《武状元苏灿》在人才问题上似乎拥有类似的观点。
《武状元苏灿》似乎走的更远,人才,不但得不到社会资源的支持,还会受到社会力量的压制。这似乎符合历史。人才的成功之路,必将有更多的困难和阻力。
人们记住了唐太宗在玄武门事件中弑兄杀弟,逼父退位,成为唐朝皇帝,开启贞观之治。
许多人往往热衷于兄弟姐妹之间的争斗。确实,练好了内斗,就能够获得权力的成功。然而,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自己成功了,家族失败了。
内战,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唐太宗难道像许多人一样,只会内斗吗?
在《西游记》的唐太宗地府还魂故事中,唐太宗的灵魂走向阴间地府,首先是崔珏来迎接太宗,然后是两个童子领阎王的命令前来迎接,通过了幽冥地府的鬼门关,进入城中。
只见街道旁边有先主李渊,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上前揪打索命。(用短短几个字就写出了玄武门事件)
由于崔珏的舞弊,给太宗多添了二十年的天禄,太宗得以还阳。判官崔珏和太尉领着太宗过了奈何桥,来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魂魄;尽是枉死的冤业。”
这里虽然不见金戈铁马,但是,写尽了战争的残酷与强者至上。
按照这样的描述,太宗不仅仅杀害了李渊、建成、元吉,还杀死了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李世民,不是一个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败家子,是一个外斗和内斗一样在行的高手。
获得家族竞争的胜利是必要的,但不是获得最后成功的所有要素。
看来《西游记》也没有免俗,没有直接写出成功的原因,只写了简单的结果。要想成功,就必须在种种说辞的背后去寻找成功的原因。
智慧的化身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领袖,是宙斯与智慧女神墨提斯的女儿,是战神。西方这里追求的是力量与智慧的较量。
中国人梦想的是依靠文韬武略凭借弱者战胜强者,以少胜多。不过,希腊战神雅典娜与李世民,都应该是力量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李世民是人才之龙,其兄李建成并不就是痴汉,就是昏聩无能。用魏征的话说,李建成败于决策失误。魏征曾经建议李建成杀死李世民。显然,李建成没有听从魏征的建议。
玄武门事件,拼的就是决策正确。李世民兄弟间的竞争,大家都知道。在这场兄弟之间的较量中,有准备者战胜无准备者,决策正确的战胜决策失误的,手段毒辣的战胜手段软弱的。
中国的悲哀就在于此,似乎你不杀死别人,就会被别人杀死,所以,杀能成为了一种特征。
人才,不是在竞争中成功,就是在竞争中失败。人才,会有更多的危险。
你的命运就与你的决策捆绑在一起。这是完全自由的时刻,没有人可以依赖,没有人可以说服你,没有人可以代替你的决策。
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决策是否正确,总认为自己是伟大正确智慧,只有在竞争之后才知道是否正确。
在这样的自由竞争的时刻,人不得有短板,不能有弱点被对手攻击,完全体现出现代的水桶理论,人的最大成功,不是由我们的特长决定,而是由我们的短板决定。
在这里,没有人可以教你,只有你的力量,只有你的智慧,只有你的判断和决策,才能使你成功,才能使你免于被杀。
扶苏死了,李建成死了。有多少人葬送在美好的家庭教育,有多少人葬送在合规合拒的皇权教育。
很多的家庭教育,很多的礼制,只适合平庸的人,只适合做一个平庸的人,或者适合做一个假装平庸的人。
人有竞争,但是,不要将别人都看成是杀戮自己的杀人犯,这样会很累,也没有前途,社会更是危机四伏,民族必将风雨飘渺。
人,可以学习,可以追逐,可以谋取权力,可以成为千年的老二,但是,没有人可以教你如何成为潮流的领导者,除非你自己能够实现潮流的领导者。
潮流的领导者,是一个自由的竞争世界。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够领导潮流。能否领导潮流,是检验人才的标杆。能够打造多少潮流,是检验社会团体使用人才的标杆。
那些似是而非的人才,带来的是社会的混乱和动荡,企业的亏损,资源的浪费,产业的凋敝,民族的危机。当然,许多的危机,并不是立即体现,而是具有延迟性,会在错误决策之后的一段时间才会爆发。
社会制度的好坏,不能仅仅看当时的社会表象,更应该看许多年之后的社会表现。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08-02 20:56:45 +0800 CST  
经过努力思考,我回来了。我认为《西游记》中,存在一位没有暴露身份的人物,可能是《西游记》预言之中未来的人物,我把这位未来的人物叫―――影子。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10-08 20:40:01 +0800 CST  
十三、什么是人才不可缺少的能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有自己的长板也有自己短板。
在人生和事业中往往不得不在我们的短板处决定我们的人生,决定我们的成败。总有那么几次,我们不得不用我们最不在行的知识,决定我们的人生。我们总有机会无法用逻辑去判断外部信息的对于错,我们无法用经验去判断人生的对错是非。
如果水桶理论成立,成功者大小都是由自己的短板决定,那么,我们就只能够获得最小的成功。那些能够成就伟大成功的人,难道就是完美无缺?或者,即使有缺点,也变成了高尚的缺点?
当然,能够取得伟大成功的人,不可能完美无缺,肯定存在缺点。因此,一个人的缺点,一个人的短板并不是决定一个人的最大成功的决定因素。应该有其它因素,决定我们的最大成功。
《西游记》间接地告诉我们取得最大成功的决定因素。大闹天宫时,如来告诉悟空,如果悟空逃出如来的手掌心,就将天宫让给悟空。如来肯定认为悟空逃不出如来的手掌。如来与悟空打赌,其实是暗示悟空能力有限,逃不出如来的手掌心。悟空没有相信如来的本领,结果被压五指山下。悟空错误地对待了如来的暗示。
人才不可缺少的要素就是――正确对待外界的信息。我们有时正确对待信息,有时会错误对待信息。李建成拒绝接受魏征关于杀死李世民的建议,结果命丧玄武门,成为了失败者。李世民采纳了部下的建议,杀死了李建成,成为了成功者,获得的皇权。
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必须拥有正确的信息处理能力,一旦失去这种能力,我们的决定就可能发生错误,很可能被骗被坑,严重时可能导致失败,粉身碎骨。
我们有什么样的信息处理能力,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多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就可以获得多大的成功。
外界的信息,有好的有坏的,有对的有错的,良莠不齐,使得我们难以判断,很难取舍,无论是正确的信息,还是错误的信息,都会标榜自己为正确伟大的信息。
人的建议如此,历史的信息如此,观念信仰政策法律同样如此,科学更是如此。许多标榜科学的东西,也许只是一个伪科学。相对论就是一例。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偷偷地将时钟概念,换成了时间概念,相对论,就由原来讨论大笨钟的快慢与速度的关系,偷换成了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时钟的快慢,只是物体振动频率的问题,并不是时间快慢的问题。许多物理学家,都把时钟概念当成了时间概念。有人用时钟去验证相对论中时间与速度的关系。霍金的时间简史,其实就是宇宙演变过程,是宇宙时钟史。霍金并没有讨论宇宙时间的变化。谁看到了时间?时间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东西,我们知道时间的存在,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时间的变化特征。我们只是用时钟描述时间,并不是用时钟测量时间。
标榜正确的,未必正确;认为正确的,未必正确;选择正确的,未必正确。就看我们如何选择,如何抉择。
人类社会有点怪异,好心,未必获得好报,正确的未必成功,错误的未必失败,有些人为了获得成功,有意制造错误。悟空的努力付出,换来的是八戒的羡慕嫉妒恨,挑唆唐僧念紧箍咒惩罚悟空,误解悟空。
人们看到的是即时的付出与回报,看不到的是付出与最终的结果。当八戒知道悟空得了挑战圣佛,自己却是个净坛使者,颇有微词,但是木已成舟,后悔已经失去了一切,悔不该当初偷奸耍滑。
我们没有成功,也许不是我们没有能力,也许不是我们没有行动,也许不是我们没有努力,也许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处理好外界的信息。对信息的选择,会影响到我们的命运。选择不同的信息,就会有不同的人生结果。
人们愿意接受《西游记》的神话故事,却不愿意接受《西游记》的人生智慧。
《西游记》的作者也许知道人们不愿意接受他的人生智慧,在《西游记》中隐藏着成功的方式,想用成功的方式唤起人们的关注。
只要能够读透《西游记》,就可以按照《西游记》的步骤实现成功。因此,在明朝或清朝,就已经决定了未来那个能够读懂《西游记》之人的命运轨迹。这个人也许存在,也许没有,我们暂且叫他“影子”。
如果“影子”是存在的,那么,《西游记》是否描述了“影子”的人生呢?
《西游记》除了是一部神话故事,人生智慧,还是一部预言吗?难道能够预言到未来一个人的人生。
《西游记》的三藏,难道就是:神话故事、人生智慧、预测未来吗?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10-10 21:07:02 +0800 CST  
十四、如何看待唐僧的出生?
有人认为,唐僧师徒的个性具有明显、强烈、单一、呆板等特征;唐僧、悟空、八戒和沙僧只能分别代表一种性格,分别是人性的一个侧面;只有当唐僧师徒四人合而为一,才能够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西游记》的主体,就是描写一个人的故事。
如果《西游记》的故事,就是描写一个人的故事,或者是对未来某一个人的预言,那么悟空的出世,或者唐僧的出生的故事,就是那个没有露脸的神秘人物的出生故事,也许就是“影子”的出生故事。
作为神话故事,悟空可以从石头里诞生出来,但是在现实中,人只能在母亲的子宫里受精和孕育。唐僧的出生故事,更符合“影子”的出生故事。
许多人认为,《西游记》的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这一回,疑点多多,迷雾重重,很难读懂。网友“吴闲云”为了解释其中的疑点,洋洋洒洒写了大段大段的推论。
大家之所以认为唐僧出生的故事不合情理,只是因为大家没有见到过唐僧出生的事情。没有见到唐僧出生这样的事情,并不能说唐僧出生的事情就不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的人和事,都是我们没有能够亲眼所见,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存在。
我们没有见到唐僧出生的事情,难道我们就能够否定唐僧出生的故事吗?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东西,都是我们没有能够亲眼所见,难道我们就能够否定他们的存在吗?
也许,大家共同犯了一个以自我主观为判断标准的错误。
认为唐僧出生的事件怪异,是一个正确的错误。正确,是因为大家没有看到过像唐僧出生时如此怪异的事情。错误,是因为没有一个预言像正常人说话那么拥有逻辑,推背图、烧饼歌等预言看起来都不像是正儿八经的话,我们似懂非懂,但是,大家仍然将难以理解的推背图和烧饼歌当成了预言书。
唐僧出生为什么就不能够呢?为什么就一定不是预言呢?如果唐僧出生的故事就是预言,那么唐僧出生的事件,就一定会出现。如果现实出现了唐僧出生的故事,那么《西游记》更可能就是预言。
所有的语言,都不会直接说出事件的全部过程,只会说出事件的特征。
《西游记》中,唐僧出生的故事可以归纳出父亲的特征、母亲的特征和孩子的特征。
1、父亲的特性
父亲的第一特征。网友“吴闲云”,从陈光蕊考取状元、温娇抛绣球招亲、拜堂成亲、皇帝封官、光蕊赴任遇害、到唐僧出生分析得出,光蕊不是唐僧的亲生父亲,谁都有可能,就是陈光蕊不可能是唐僧的父亲。
因此,父亲的第一特征就是:不是状元。状元郎陈光蕊只是《西游记》中的故事人物。
父亲的第二特征:死亡特征。《西游记》中没有写陈光蕊考取功名的年龄,也没有交代死亡的年龄。能够考取功名,可能是年轻有为,可能是中年得志,也可能是像姜太公一样,人到晚年官运亨通前途无量。温娇通过抛绣球招亲,同样不能够说明陈光蕊的年龄。关于陈光蕊的死亡,《西游记》只是说打死,抛尸江中,然后龙王相救。
归纳父亲的死亡特征:脑部受伤、与水有关、与龙王有关,最后经受了抢救。
2、母亲的特征
第一、如果吴闲云的分析是正确的,那么,母亲出现了两种婚姻,一种是大家认可的通过抛绣球招亲,小姐与陈光蕊的合法合理的婚姻,另一种是大家难以接受的小姐与刘洪的私定终身,生米做成了熟饭,怀上了刘洪的孩子。小姐与刘洪的共同生活,可以看成是私奔。
第二、母亲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杀婴特征。当然,《西游记》中没有把唐僧杀死,但是,大家一致认为把孩子放在江中,就是将孩子杀死,孩子没有生还的可能。
第三、母亲子重聚后,母子没有能够长期承欢膝下,让唐僧尽一个孝子的职责,而只是经过短短的共同生活,母子永远分离,天各一方。
第四、刘洪与小姐已经共同生活十八年,如果不是小姐写下血书,向唐僧提起刘洪杀父之仇,并且写信给唐僧,叫唐僧的外公、小姐的父亲、朝廷的命官来报仇,刘洪似乎没有可能被朝廷处死。刘洪被自己信赖的情人出卖了。其余的话,就不说了。
3、孩子的特征
第一、无论唐僧是谁的孩子,是不是观音菩萨送来的孩子,孩子出生于秋天。
第二、打胎特征。从字面理解,小姐将婴儿抛弃江中,确有杀婴特征。唐僧与母亲相认,拿了母亲的信,来到万花店,找到奶奶。奶奶说唐僧的声音与陈光蕊的声音一模一样,这是《西游记》强调唐僧就是陈光蕊的孩子。然而,吴闲云分析,小姐在唐僧被抛弃的时候,最多怀孕三四个月,或者怀孕五六个月。在刘洪没有偷偷下药杀死胎儿的情形下,只有母亲小姐才能够杀死胎儿。
因此,孩子经历了打胎事件,并且孩子奇迹般的活下来了。
第三、抛弃送人特征。《西游记》写的清清楚楚。
第四、神预未来。《西游记》中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描写了小姐生孩子的时候有人对她说:“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等闲。”
在“影子”出生的地方,也应该有神预。如果《西游记》是一部预言,在“影子”出生的地方,一定会有神预。
只是戏说而已。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10-15 20:42:48 +0800 CST  
十五、为什么说悟空灵性而悲催?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瞧不起的人,却获得了成功。当悟空眼放金光射冲斗府,仍然被玉皇大帝认为“不足为异”。玉帝和我们犯了同样的错误。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看到内心的努力、进步和变化。
悟空和那些曾经被人瞧不起而获得成功的人,到底发生了什么?
1、灵性的悟空
《西游记》开头,给悟空营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
话说东胜神洲的海外有一国土,名叫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
拥有这块地的石头诞生了石猴,石猴成为了齐天大圣,成为了斗战胜佛。按我们中国的风水理论,这里一定是块风水宝地。
悟空,不仅仅拥有一块风水宝地,而且还拥有一个完美的环境。“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这些都是吉祥之物,是我们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吉祥物。
无论从中华古老的风水理论,还是从中国学究的传统观念,悟空都应该具有良好的灵性,悟空应该具有超越同类的灵性。
2、悲催的悟空
悟空,还是有点悲催,被玉帝凉在一旁。不知道是悟空生不逢时,还是存在缺陷,或者天生就是多灾多难,或者玉皇大帝有某种想法,当悟空出世,眼放金光,惊动天宫的玉皇大帝时,玉帝聚集仙卿,命千里眼顺风耳查勘究竟。玉帝得知金光是由石猴悟空放出,居然说“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按照神话故事,玉帝应该知道悟空的前生今世。然而,玉帝仍然说出不足为异。使悟空在花果山自生自灭。
一个天杰地灵的悟空,没有被玉帝拿去调教培养,有点像明珠抛弃于污泥,宝贝而不被人识。多少有点,委屈人才。
3、如果是预言
如果悟空出世,是《西游记》预言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可以看成是“影子”出山前的经历。
虽然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吉祥物存在,但是,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四面更无树木遮阴。显然变成悟空的石头,必须经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似乎示着“影子”经受这孤独和冰火两重天的煎熬。
虽然仙石周围有着彩凤、麒麟等吉祥物,但是,没有一个人与仙石对话。暗示着“影子”的孤独,暗示着“影子”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现实中的“影子”,不可能像悟空一样,没有父母,由石头爆出,至少应该有父母,可能有兄弟姐妹、老婆孩子,至少应该有朋友伙伴。
这种隔阂,应该理解为观念的差异。“影子”的观念,没有能够融入到生活的环境。
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必然表现于三种情况。首先,“影子”固执己见,坚持着自己的观念,没有变通的能力,没有吸收环境观念,甚至排斥环境观念。其次,“影子”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缺乏沟通能力,没有能力说服别人,没有能够使别人相信“影子”的观念,再次,这个社会是先做朋友,再做生意,能说会道的人,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机会,更容易获得成功,表现为年轻有为,前途无量,而那些不善言辞、内向、木讷者,往往很难获得机会,特别是那些没有专业技能的草根,几乎没有成功的希望,所以,“影子”是一个失败者,至少到现在,“影子”应该仍然是一个没有成功的失败者。
失败,不等于没有作为;孤独,不等于没有进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似乎暗示着“影子”在孤独失败之下,仍然坚持吸收人类的精华,而不是堕落到吸收污垢黑暗的阴气。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摸索和坚持,最终能够获得灵感,走向成功。当然,“影子”的成功。应该很晚才能够实现。
《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像“影子”一样木讷、内向、孤独者的成功之路。
《西游记》也是能说会道者的一面镜子。有网友认为,八戒的能力,并不比悟空低;八戒的三十六变,并不比悟空的七十二变差。而且,八戒能说会道,按理八戒应该取得比悟空更大的成功。但是,悟空是斗战胜佛,八戒却是净坛使者。其中的原因大家清楚,八戒喜欢偷懒耍奸,没有悟空努力拼搏。
人生就是龟兔赛跑,能力大的人,未必就能够取得最大的成功,能力小的人,未必一定失败,关键就看我们的努力、拼搏、坚持和观念。
木讷、内向、孤独者的成功之路,就在《西游记》中,信不信由你,写不写在于作者。天机不可泄露,不能把所有天机全部泄露。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10-20 19:27:56 +0800 CST  
十六、花果山在哪里?
上网搜一下花果山,出来十几个不同地方的花果山。各地为了拉动经济,发展旅游业,纷纷争抢花果山的头衔。这里面只可能有个别地方是《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原型,其余的都是假冒伪劣产品。也有一种可能,现在所有挂了花果山头衔的地方都是假的。真的,却被掩埋起来。
文学作品,就存在将真正的作者的名字掩藏起来的做法。像《西游记》这样的世界名著,连个作者的名字都没有能够留下。显然,没有人关心谁付出了才华和年华,才能够成就《西游记》的旷世不朽。直到鲁迅先生开启了对《西游记》作者的探讨,才提醒人们注意《西游记》背后那位才华横溢的作者。
我们从《西游记》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可以看出,《西游记》的作者,在成书年代,社会地位微乎其微,他们付出了劳动,却没有能够获得世人应有的关注。神话故事,可能不是当时的主流文化。
作者将超前的人生观点,融入到《西游记》中,希望我们能够理解作者的智慧,然而,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人,理解作者的人生智慧。可见作者安排的智慧,孤单,知音难觅。
《西游记》的作者,知道自己的人生智慧,是不能够被当时的社会所理解和接受,因此,不得不将自己的人生智慧隐藏在神话故事中,希望有人能够理解和运用作者的人生智慧。
当然,《西游记》的作者,不希望解读者和自己一样被隐姓埋名,不希望将人生智慧被隐藏起来,而是,希望解读者能够早点成功,能够将《西游记》中的人生智慧推向社会。
《西游记》中,一定隐藏着作者的一生智慧,一定隐藏着能够帮助解读者成功的暗示,一定能够使解读者获得突飞猛进的成功。行者的道路,也许就是作者给未来解读者的暗示。作者,难道不像行者吗?花果山,可能就是解读者的一个站点。
《西游记》中,花果山的特征指向:
1、东胜神洲
《西游记》第一回“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
花果山的事件,应该发生在东胜神洲。
2、海外的岛屿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花果山。”
现在的海外,是指除了中国以外的地方,如海外华侨。
但是,在百度上还有一种解释,边疆。
这里取,边疆。
所以,花果山应该在东胜神洲的边疆的某个岛屿。
3、南方椰子
悟空做了猴王,准备到海外寻找长生不老之术,猴子们准备食物欢送悟空时有这么一句:“胡桃银杏可传茶,椰子葡萄能做酒。”
花果山,应该出产椰子,应该在中国产椰子的地方,应该在广东南部、南海、台湾、云南南部等热带地区的岛屿。
未来解读《西游记》智慧的人,与中国热带岛屿有某种关系,应该有一种惊艳的表现,只是高高在上的人不以为意,让孙猴子在花果山自生自灭。
悟空还是幸运,虽然是石猴,能够融入到猴群,并且成为了猴王。
“影子”,也会有如此的经历吗?也能够被人接受吗?
当然,这些将会得到验证,到底是真是假,是预言,还是神魔故事。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10-23 20:24:47 +0800 CST  
十七、为什么说须菩提祖师是死人?
人们崇拜悟空的简单豪爽和直面困难,更崇拜悟空的师父须菩提祖师的神通广大,能够调教出悟空这样神奇的徒弟。
在《西游记》中,悟空的师父须菩提祖师是个极其神秘的人物,好像是昙花一现,教了悟空一身本领之后,就销声匿迹。
有人说须菩提祖师就是太上老君,也有人说他是如来佛祖。这些观点,无非是认为须菩提祖师与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一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能知天下事物,能晓世间万物事理。
《西游记》中,关于须菩提祖师的描述,存在非常大的疑点。
1、迎徒与拜师
悟空为了寻找长生不老之术,飘洋过海来到南赡部洲,没有找到高人,又飘洋过西海,来到西牛贺洲,来到灵台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悟空看勾多时,不敢敲门,且去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了玩耍。”
这里用了一个似乎合理的词“松枝梢头”。猴子攀上树枝,是可以理解的。而跳上松枝梢头,就难以理解。作者似乎在强调,悟空没有重量。俗话就是,轻骨头。
作者似乎在强调悟空重量轻的同时,也可能是借助重量轻,来强调悟空的身份轻微,地位渺小。
为什么?
悟空非常想学长生不老之术,但是,到了洞门口却没有直接去敲门,而是到松枝上吃松子。吃松子,还可以理解,关键是去玩耍了。如果须菩提祖师,没有教仙童打开洞门,悟空难道就这样一直在洞外,边吃松子,边玩耍,边等待?
显然,悟空缺少临门一脚的勇气、果断和行动,机会就在眼前,却不知道如何敲(撬)开大门,几乎丧失成功的机会。
其实,这里描写了悟空怯场的性格特点,遇到求人办事的时候,虽然拥有非常强烈的欲望,又不敢上前主动开口说出请求的话。这是一种特殊的矛盾心理。
有怯场性格的人,在与人打交道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开口,左顾右盼,举棋不定;工作中往往表现出没有主动性,与人交谈时表现出木讷;没有那些伶牙俐齿能说会道的人容易抓住机会获得成功。因此,这种人的社会地位往往比较低。
这里可能是用悟空的重量轻,来暗示悟空的社会身份轻微。
稍倾,洞门开处,走出一个仙童,高叫道:“甚人在此骚扰?”悟空跳下树来,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个访道学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骚扰。”仙童道:“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
人,是势利性动物,一是见到地位高的人就点头哈腰,二是见到有人送礼送钱时,就高兴的一塌糊涂,什么原则也没有了。须菩提祖师,面对一个怯场、木讷、社会地位底下的悟空,却叫童子主动开门,接悟空进山门;而且,悟空没有带任何的见面礼,拜师宴,而且,还要用师父的,吃师父的。
这些,有点违反中国的拜师传统。既然作者已经写了就有可能,但是,仍然违反了现实中残酷无情的人心。有多少人,想拜师而没有能够拜成,原因很多,有些是因为社会地位低,没有关系,缺少礼金。
须菩提祖师,居然开门迎接一个没有地位,没有身份,没有金钱的悟空,似乎有点急于收悟空为徒,似乎就是在等待悟空的到来。
似对,似错。既然写了,肯定存在。
2、庞大的知识
悟空在三星洞中不觉六七年。一日,须菩提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来讲大道。悟空在旁闻讲,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悟空的举动引起了师父须菩提祖师的注意,也就有了悟空与须菩提祖师的对话。
须菩提祖师道:“你今要从我学甚么道?”悟空道:“但凭尊师教诲,只要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
这里再次强调了悟空的怯场,都已经拜了师父,已经跟着师父学习了六七年,仍然没有能够主动要求师父教点道气。悟空想学道气,是肯定的,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向师父开口,又担心师父是否肯教悟空道气;仍然要等到须菩提祖师首先问悟空想学点甚么道气。好像不是悟空想学道,而是须菩提祖师非要把一些道气传授给悟空。
也许悟空也想过,要求跟须菩提祖师学一些道气,或许,只是悟空不知道如何开口,或许,不知道是否已经到了开口的时候。总之,悟空有点腿腿缩缩,没有主动向须菩提祖师提出学习道气的事情。用我们家乡话就是,悟空有点小家子气,走不上台面。
须菩提祖师告诉悟空:“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按照须菩提祖师的说法,须菩提祖师应该知道道字门中三百六十旁门中的所有道气,任何一门都可以拿出来教授给悟空。
随后,须菩提祖师告诉悟空,术字门中有: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流字门中有: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静字门中有:休粮守谷,清净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动字门有作有为,采阴补阳,攀弓踏驽,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
须菩提祖师介绍到这里,悟空居然一个也不学。须菩提祖师似乎不得已,打了悟空,回到后山去了。
其实,也不能全部埋怨悟空一个不选。原本就是须菩提祖师问悟空,术字门学吗?流字门学吗?静子门学吗?动字门学吗?就是一种商量的方式,以便悟空能够做出符合悟空愿望的道气。悟空又非常希望学习长生不老之术,而且是坚持一定要学习长生不老之术。
另外悟空也不知道须菩提祖师到底还有多少道气没有说出来,因此,悟空还想试探须菩提祖师隐藏的道气,想学习更有道气的法术,并不是什么大错。
须菩提祖师,也确实掩藏着道气,没有当着大家的面公开地告诉悟空。因此,悟空不学,又变成了正确。
这个世道就是如此的怪异,有些事情,做正确了,却是错误了;有些事情,做错误了却是正确了。宁可错中对,不可对中错。
在现实中,没有一个人的知识,能够和须菩提祖师一样广博丰富。须菩提祖师的道气,几乎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超越了书本,超越了电脑。
显然,没有这样的人。但是,作者已经写了,就一定存在这样知识广博丰富的老师。
3、赌咒与违誓
须菩提祖师听悟空这也不学,那也不学,跳下高台,手持戒尺,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人人惊惧,皆埋怨悟空。唯独悟空能够解开师父的暗语。悟空半夜到后山去,向师父求道。
《西游记》居然描写了,须菩提祖师确实给了悟空暗示。这里,就是为了告诉读者,须菩提祖师非常想将自己的某些道气传授给徒弟,希望悟空能够主动提出学习的请求。但是,悟空是一个怯场的男孩,不知道如何向师父提出请求,最后须菩提祖师不得不自己提出愿意传授悟空一些道气。
悟空想学,师父想教,两者一拍即合,须菩提祖师传授了悟空腾云驾雾和七十二变。
一天,悟空在师兄弟面前卖弄道气,惊动了须菩提祖师。须菩提祖师赶走了悟空,并且,教悟空不要卖弄自己的所学,不准说出师父须菩提祖师。
“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挫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悟空在与黑熊精打斗时说道:“自小神通手段高,随风变化逞英豪。养性修真熬日月,跳出轮回把命逃。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
悟空虽然没有直接说出须菩提祖师的名号,但是,已经说到了灵台。那些查户口的,一定能够查到三星洞的主人就是须菩提祖师。
在那个神话世界,无论悟空说与不说,都是一样的。神仙们要想知道悟空的师父是谁,一定能够查到须菩提祖师。须菩提祖师一定知道自己教悟空道气的事,瞒不过天庭的神仙。
须菩提祖师之所以告诉悟空,一旦说出须菩提祖师的名字,就将悟空贬在九幽之处,其实,是作者用这种方式告诉读者,须菩提祖师到底是谁。
如果悟空说出须菩提祖师,须菩提祖师对待悟空的办法,与如来佛祖和太上老君的办法如出一辙,都是将悟空关押起来。
至于关押,大家非常清楚,你所关押的人,必须关押在你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须菩提祖师将悟空贬在九幽之处,说明须菩提祖师的势力范围应该包括九幽之地。
九幽,是指最低的地方,地底最深处,就是阎王殿。
阎王殿,当然是死人呆的地方。所以,须菩提祖师,就是一个死人,就是一个死去的人。
须菩提祖师告诉悟空,不能说,就是不能说,打死了也不说。当然,悟空可以说出灵台而没有死亡,所以,只要不说出师父须菩提祖师的名字,就有生的可能。
能够像须菩提祖师那样,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死人就是我们祖宗流传下来的世代相传的文化精髓。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任何人也不可能将所有的文化精髓全部学会。文化一旦诞生,就一直敞开胸怀在等待着你我。历史,在等待着我们。
世间只有两种东西是永恒的,一种是祖宗的文化,一种是人的贪婪的本性。只有这两样东西,才能够实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人存在就有文化精髓的传承和贪婪本性的绽放。
中国的文化,真的有悟空是腾云驾雾和七十二变吗?
中国文化的精髓,真的在等待着什么吗?
非常好奇!
只是不能说。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10-27 20:43:34 +0800 CST  
十八、为什么悟空能够实现超越猴子的成功?
悟空,是失败者的榜样。
悟空和我们一样,不仅仅追求着成功,而是追求着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对于一个猴子来说,就是一件不正常的现象。
一个正常的猴子,首先是做一个猴子,做一个能够生存的猴子,少数猴子能够成为猴王,然后,等待其它的猴子,挑战自己的猴王宝座,最终被其它猴子赶下台,被驱逐出猴群,孤独终老,直到死亡。
也许有人要说,悟空是石猴,不是普通的猴子,应该拥有超越猴子的成功。人,总比狼聪明,但是,小孩一旦进入狼群,变成狼孩,其行为更像狼,而不像人。
悟空是石猴,就一定超越普通的猴子,不是原因的所有。
悟空成为了猴王之后,违背了猴群的习惯逻辑,进入到了人类社会,找到了神仙须菩提祖师作为师父,练就了一身本领。
悟空的这段超越猴子的成功经历,值得我们思考,也许我们可以从中悟出成功的火花。
1、陷阱的机遇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要想成功,要想进步,要想赢得尊重,都需要交流的能力。你很有本事,但是你不懂得交流,那么你的本事水谁能知道呢?
大家确实知道交流重要,因此,学习自身的包装能力,语言的圆滑,知识的丰富,表现的魅力。
许多人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无论如何学习,就是没有伙伴的能说会道,就是没有朋友的领导魅力,就是没有其他人的力大无穷战无不胜,就是没有其他同学那种良好的社会背景,就是没有许多成功人士的优越条件和机遇。
难道这些人就放弃成功的梦想?难道就承认失败的命运?
用《西游记》的故事就是,悟空没有唐僧那种出生背景和前世缘份,没有八戒的胡说八道,没有沙僧的默默跟随;天庭已经被玉帝霸占,灵山已经被如来佛祖拥有,南海也已经名花有主,属于观音菩萨。
即使如此,悟空还是一步步走向了成功。我们难道就不能像悟空一样成功吗?
石猴能够拿出什么优势,与已经成功和即将成功的人比试和较量呢?刚出世的悟空,不要说与玉帝、如来、观音比试。就是那些朝夕相处的猴哥猴弟,石猴也没有超越的优势,悟空没有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成为猴王。
在猴群对瀑布感兴趣之前,石猴显然不是猴王。悟空没有能力通过打斗成为猴王。悟空的力量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和其它的猴子一样,另一种是,不如其它的猴子,但是也不会过分弱小。
不成功的悟空,不等于永远没有机会。猴群对瀑布产生了兴趣,想找一个猴子进入瀑布,看个究竟。
没有猴子站出来表示愿意进去。可见,对于猴子来说,进入瀑布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对于石猴这样能力有限者来说,大家不愿意干的事情,并不等于没有机会。反过来,大家愿意干的事情,石猴一定没有机会。
对于悟空这样木讷怯场的猴子,抢,抢不过其他猴子;争,争不过其他猴子。
大家愿意干的事情,再好的机会也轮不到石猴悟空这样木讷怯场的猴子头上,早已经被那些力大无穷和能说会道的猴子抢去,就是有,也是一点可伶的残羹冷炙。
木讷怯场的石猴,不要期望能够拥有能说会道者的机遇、运气和宝座。只能够,要其他猴子不愿意要的东西;只能够干,其他猴子不愿意干的事;只能等待其他猴子不屑一顾的机会。
一旦有了其他猴子不愿意要的机会,一定要把事情做得漂漂亮亮,才能够算是真真的机会。
猴群面对瀑布,看起来是悟空一个不错的机会,但是,如果悟空不能够进入瀑布,并且又能够从瀑布中出来,不要说猴王的宝座,可能连自己的小命也可能完蛋。悟空必须能够进的去出的来。
悟空这样木讷怯场的人,不要与他人抢夺机会,要在别人不要的机会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机会。
既然是别人不要的机会,在证明成功之前,别人一定会讥笑这种人不知死活,不知好歹,傻!傻!傻!
人们不是说,傻人有傻福吗!成功,才能够证明谁傻谁聪明,谁真傻,谁假傻,谁是聪明而被傻子认为傻,谁是因为傻子而自认为聪明。
有人高歌猛进,有人在那无人的角落,孤独地寻寻又觅觅。
验证码?
失败的人儿,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世界适合你!
2、失败的原因
机会,不等于成功。机会,也许是一个陷阱。
面对瀑布,面对猴王的宝座,为什么猴群中没有一个猴子愿意站出来,首先跳进瀑布呢?
只有一种可能,按照猴子丰富的经验判断和谨慎严密的逻辑推理,瀑布是危险的,瀑布是葬送猴子性命的深潭,所以,没有一个猴子愿意进入瀑布。
对猴子危险的地方,对石猴也可能危险。在猴子看来,悟空进入瀑布是危险的举动。
对于危险,可以像猴子一样躲,可以是赌,也可以稳扎稳打。
当悟空从瀑布中出来,又带着猴群进入水帘洞,说明所有的猴子都是能够进入瀑布,而且能够活着从瀑布中出来。如果不是猴群害怕,所有的猴子都能够活着离开瀑布,都拥有悟空成为猴王的能力。
他们之所以没有能够成为猴王,没有进去瀑布,不是能力不足,而是,猴子们应用了经验判断,采用了大家熟悉的逻辑推理,结果,他们得出猴子进入瀑布是危险的。
经验和逻辑推理,使猴子们维持了猴子地位,他们仍然是昨天的猴子,失去了成为猴王的可能。
他们的失败,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恐惧,是经验,是所谓的逻辑推理,导致他们失败。
有多少人失败于,成功前的恐惧?
3、糊涂的正确
我们并不知道,悟空能够当上猴王,是否是因为经验。不过悟空寻找长生不老之术,给了我们悟空成功的原因。
成为猴王的悟空,忽然想永远活着,永远享福。通臂猿猴就告诉悟空,只有三种人可以不死不灭,这三种人就是佛、道、仙。所以,悟空放弃享受猴王的待遇,远渡重洋,寻找长生不老之术。
悟空为什么要相信那只通臂猿猴的话呢?长生不老之术,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悟空的决策,毫无依据,毫无经验,毫无逻辑推理,就像是糊里糊涂的决策。
就是“糊涂决策”。人生的许多决策,没有经验,没有依据,没有逻辑。逻辑,是说服别人的工具,是维护自己言论自由的工具,但不是决策的依据。
当然,悟空的成功还有模糊决策的正确,以及能力与决策的一致。
4、最后的难关
任何一个人,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总有人讨厌你,总有人会反对你。
所以,我们会失败在最后的难关。
也许已经努力夯实基本功,也许已经取得了模糊决策的成功,也许已经有了成功,有了产品,只是没有找到接受的群体。
悟空的经历,我们的经历,就像是足球比赛,有人希望我们成功,有人希望我们失败,有人帮助我们取得成功,有人阻止我们成功,当我们临门一脚,有人会将球推出来。当我们取得胜利后,有人高兴,有人悲,也有人漠不关心。
悟空说走就走,云游四海,找到了须菩提祖师的接受,成就了悟空的进步。
悟空的一生,就是木讷怯场者的一生,悟空的经历,是木讷怯场者必须经过的经历。

楼主 调侃西游  发布于 2017-10-31 20:11:53 +0800 CST  

楼主:调侃西游

字数:151127

发表时间:2017-03-30 03:2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01 13:40:12 +0800 CST

评论数:23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