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护国运动——闲话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动荡岁月里的人事

第一次鸦片战争(14)

那么后面应该怎么办呢?琦善清楚,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还是国家,尽快与英国人谈判缓和局势是他唯一能做的选择。但他更知道,远在北京的道光皇帝是绝对不会接受他这么做的,因为多年的政治传统已经让包括道光皇帝在内的帝国上下形成了一个惯性思维,那就是大清帝国是天朝上国,国家尊严高于一切,它的字典里不允许失败。如果自己一意孤行,那么势必会背上一个卖国贼的骂名。

一向号称没什么搞不定的官场万能手琦善这次是真的很为难。

另一边,局面果然在继续恶化。因为英国人并没有停止他们进军的步伐,在吃掉沙角、大角炮台以后,他们迅速将部队推进到虎门的第二门户横档岛一线。不过这一次他们并没有动手,而是又给清政府官方送来书信,表示如果你们愿意议和,我们可以停战并释放在前次战斗中俘虏的清军。时任水师提督关天培知道经过前面的战争,自己这边几乎可以说是军心涣散,因此赶忙答复说我们也不想打,不过具体谈判必须经过上头同意,希望你们给我们时间送信到钦差大人那里云云。

在他们送上去的那封信里,作为掌握主动权的英国人当然不会嘘寒问暖,而是提出更多的要价:其一是英国人占领沙角,就用它作为贸易寄居所;其二是广州重开中英贸易;其三是英国商人的种种赋税在沙角缴纳;其四是中国官方正在修建的炮台停工,不得再修建和增加武器设备;其五是琦善必须就开放通商口岸以及赔偿烟价问题上作出答复,不得拖拖拉拉。为了强调他们的态度,在结尾还特别说明,前四条必须三天内给予答复,——这句近乎要挟的话琦善当然一看就懂,因此他赶紧让翻译官给出回复,那就是他同意向皇帝奏请给予英国人贸易寄居所一处并开放广州贸易。

应该说琦善的话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他愿意为英国人向皇帝沟通,由皇帝来做最后的定夺,可是义律那边也许是因为有来自国内的压力,因为根据记载,英国政府自从确定对华用强硬手段以后,一直在不断增兵的同时,也出现了对义律不满的声音,认为他一直都恪守贵族的绅士风度,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而义律为了表示自己的态度,只好使出比较卑鄙的手段,强行曲解琦善的话,认定他同意了英国人的要求,派兵强行占据了香港。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03 17:09:55 +0800 CST  
第一次鸦片战争(15)

有意思的是,琦善却反而能够理解义律的做法,不但没有依照皇帝的意思封闭和英国人谈判的大门,反而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和他们进行沟通,即便是在腊月二十八收到皇帝要求他不准跟英国人眉来眼去和一定要找机会再跟他们掐架的指令后,仍然没有放弃自己最初的想法,并且六天后亲自到虎门面见义律。客观的说,琦善这么做是值得称赞的,因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能够根据形势来灵活处理而不是一味的向皇帝表现自己的忠诚,这不但需要智慧,更需要莫大的勇气,从这个地方不难发现他确实比包括道光皇帝甚至林则徐在内的大多数清廷官员要高明。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在见识上太超越时代了,注定了最后不会有好的结局。根据记载,尽管琦善经过努力,在和英国人的谈判中已经将需要吃掉的战败苦果大大降低,比如说只允许他们占据香港为贸易寄居地,英国人来华贸易依然要到黄埔报关验税,英国人可以自由在黄埔从事贸易和居住,直到新寄居地安排妥当为止以及赔偿烟费六百万两等等,道光皇帝依然无法接受,在回复里狠批琦善脑子坏掉了,满口疯话。若不是当时英国人的事情还没有搞定,只怕他立刻就要发落琦善。

时间进入道光二十一年,即公元1841年正月,道光签署了一系列的命令,全都是要求帝国的官员们积极备战,不得延误,——这其中包括他已经大为不满,但又一时半刻找不到人顶替的钦差大臣琦善。与此同时,在正月初五,道光为了表示自己的愤怒和决心,公开发布了一道上谕,对中外宣布要跟英国人死磕到底。话说他这一纸上谕一发布,直接带来了一个很无语的结果,那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宣战方居然是中国的清政府,因为英国人至始至终都只是说要对华采取强硬手段,并没有说宣战。

事情弄成这个样子,那就什么都不啰嗦了,紧跟着的,就只能先打再说。要打得有人,广州那一拨都不中用,道光只能从朝廷再选派,经过思考,他任命奕山为靖逆将军,隆文、杨芳为参赞大臣即刻赶赴广州伙同琦善等一道讨伐英国佬。在此简单科普一下这三个人,其中奕山来自爱新觉罗家族,按辈分算是道光的同族侄儿,他的太爷爷很有名,就是当年雍正皇帝同胞弟弟十四阿哥胤禵。隆文虽然不如奕山出身高贵,但也是满洲八大家族之一伊尔根觉罗家的子弟,且是进士出身,读书成绩很牛逼,做官以后一直都是在六部当尚书。最后一位杨芳虽然是汉人,但在三人里头,以他最有实战经验,当年摆平张格尔叛乱时曾立下生擒张格尔的功劳,绝对的福将,至少道光这么认为。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04 17:16:17 +0800 CST  
乱局下的帝国众生相

北京的道光皇帝为了帝国的尊严在积极筹谋教训英国人,人在广州前线的钦差大臣琦善却仍然在想方设法通过谈判缓和局势。就在道光发布奕山等三人新人事任命的两天后,琦善给道光上的折子到达北京,里面的内容仍然是他在跟英国人谈判,——尽管熟知皇帝脾气的琦善在这本折子里小心措辞,先汇报了英国人已经将沙角、大角炮台交还给自己这一边这一看起来很不错的消息,希望挽回皇帝的心意,又用词恳切的表示臣一切都是为帝国着想,分析局势说现在根本不适宜用兵,应该先哄着英国人玩,且还将英国人的相关沟通文件呈送给皇帝以表示自己所说半句不假,可是觉得帝国颜面比什么都重要,且已经公开发布命令要跟英国人死磕的道光帝根本就听不进去,在回复里对他大加申斥,口气之恶劣几乎和之前批评林则徐不相上下。

其实根据记载,在皇帝申斥琦善之前,朝廷管理司法的部门已经拟定了琦善乃至广州水师提督关天培的罪名以及惩罚方案,说他们疏忽职守,贻误军机,决定革除他们两人的顶戴,但是允许他们暂时留在任上戴罪立功云云。不过这份处罚也并没有及时生效,这是因为道光对琦善仍然存有一丝希望,希望他能够明白自己的心意,但不知道为什么,一向得心应手的琦善居然也和林则徐一样,拼命的做着自己不高兴他们做的事情。为此,道光无比愤怒的同时,其实心里也一直存在一个困惑,那就是这帮英国佬究竟有什么能耐,居然能让自己手下人如此忌惮。

但在当时的情势里他根本抽不出时间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对手,因为自己这边让他窝火的事情太多了。根据记载,就在他申斥完琦善的第二天,人在浙江的两江总督伊里布给他上了一个折子,就他之前提到的发兵备战问题回复说,因为广州正在谈判,为了不扰乱大局,希望定海这边暂缓剿匪。面对这种公然拖延,暗地里抗旨不遵,道光直接炸毛,当时就写了一个愤怒的回批说撤掉伊里布的钦差名分,让他赶紧滚回两江总督任上,另外任命蒙古贵族出身的浙江巡抚裕谦顶替伊里布处理定海问题。

道光并不知道伊里布会给他上这个折子是因为琦善给伊里布去了一个公文,说广州的英国军队已经答应归还舟山,喜滋滋的伊里布以为自己建功立业为期不远,所以赶紧一边派人跟驻扎舟山的英国军队交涉一边给陡然间要求全国备战的道光上折子要求延缓剿匪,哪知道如今却正好撞在枪口上。十余天之后,收到消息说皇帝对他很愤怒,要撤掉他钦差职务的伊里布无比郁闷,但却怎么都不想就此放弃这个大好机会,居然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继续加大力度跟英国人交涉,要他们把舟山交还给自己。英国人因为在定海吃够了苦头,也是扛不住了,又磨蹭了几天终于撤回广州。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05 17:19:38 +0800 CST  
乱局下的帝国众生相(2)

眼看事情终于搞定,伊里布喜得冒泡泡,也不动脑筋多想想,赶紧就给大老板道光打了一封报告说定海已经收回来了。为了争取扭转皇帝之前的恶劣印象,他特意在报告里捏造了一段自己如何从容调集兵马,准备战斗,而敌人闻风丧胆,溜之大吉的情节,却哪知道道光看了更是炸毛,认为如果他不是拖拖拉拉,而是积极进攻,那么在定海英国佬就会被大清雄狮干掉,而不会逃掉。如此这般之下伊里布自然不但捞不着任何奖赏,反而得到更严重的处罚,不但被革除协办大学士的官位,还被剥夺象征荣誉的双眼花翎,总算道光事情太多了忙不过来,仍然保留了一个两江总督的位置给他以观后效。

而人在虎门的琦善日子也不好过。义律为代表的英国人漫天要价是一方面,官场上随处隐藏的坑也让他防不胜防。原来就在他谈判的同时,广东巡抚怡良,就是那位跟邓廷桢老头共事多年,在林则徐到广州以后跟着邓老头表示要支持他干活的地方大员,不知道是看不惯琦善平素的嚣张德行,还是为邓老头报仇,悄悄儿给道光上了一道迷折,不但把英军已经在事实上抢占香港的情况如实汇报,还狠狠的数落了琦善几句不是,说他故意迁延拖拉,坐看局势败坏而不尽心力。

可是一向会耍嘴皮子的琦善已经没有办法去关注这些细枝末节了,皇帝的愤怒,英国人的嚣张,都已经让这位手上根本就没有任何优势的帝国官员疲于应付。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没有取得任何谈判成果的琦善从虎门退回广州,却立刻收到了两份文件。其中一份是道光任命奕山等三人来广州剿匪的上谕,另一份则是义律所谓的要他签字同意英国人制定的《善后事宜》照会。时隔百年你都不难想象这位官员脸上的苦笑。因为一切都再显然不过,皇帝已经不再信任他,他的政治前途马上要完蛋了。

为了保命,也为了避免尴尬,琦善只好让那位一直为自己跑腿的翻译鲍鹏给义律回复,说自己回广州就病了,没办法做决定,希望他能缓一缓。这是一种近乎哀求的可怜兮兮,但事情搞到这一步已经不是单个的人所能掌控的,两边都清楚,战争,还会继续打下去,直到打出真正的结果来。因此在道光二十一年的年头里,本来应该是中国人欢天喜地过大年的日子,广州官方一直都在忙忙碌碌,水师提督关天培是赶紧修整防御工事,极力补救在之前的硝烟中暴露的弱点。而英国人当然也不能当睁眼瞎子,由着清军在那儿搞事却不干预。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06 17:19:22 +0800 CST  
乱局下的帝国众生相(3)

他们干预的方式很简单,就是直接派装载火炮的轮船过去炮轰。另一方面,则不断推进大部队占领广州的外围,给清政府制造恐怖压力。正月初五,英国人进一步推进到下横档岛,初六一大早,他们向上横档岛开炮,将驻守当地的清军炮台乃至军营设备全部打到瘫痪仍然不肯罢手,进入上午十点钟,他们更是开动军舰,进逼上横档岛水域。而清军方面精心布置的横档、威远、靖远三座炮台却由于夹击射角过大,不但始终不能给英国人的舰队造成致命伤害,反而在英国人的炮火攻击之下渐渐扛不住,最终全都毁于一旦。

仗打成这样,怕死的当然是拼命逃命,不怕死的也有,比如青史留名的关天培,他看到英国人跟蚂蚁一样铺天盖地的涌上来,知道这仗没法打了,作为军人,只有殉节一条路走,因此偌大年纪硬是扛着刀孤军奋战,最后把自己一条老命永远留在靖远炮台上。他死以后,不但之前的抗旨不尊、贻误军机等罪名被摘除,子孙都被朝廷褒奖,且和邓廷桢、林则徐一起被后人尊为三杰、民族英雄,实在可说是死得其所,但活着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首当其冲要倒霉的是琦善,时间进入正月二十五日,关于革除琦善大学士头衔以及摘除顶戴花翎的命令正式下发全国。

更倒霉的是,由于前面说过的,广州巡抚怡良所告的刁状以及虎门失陷的事实上报,道光直接气炸了。二话不说,当即下达了严肃的处罚命令,将琦善革职抄家,并即可锁拿进京严刑问罪,罪名是抗旨不尊,擅自将香港交给英国人,这等于直接就是说他一手选用的钦差大臣琦善卖国,——作为一个皇帝,道光翻脸比翻书还快并不奇怪,否则怎么叫天子一怒,流血五步呢,但他每次都是在事情失败以后就让别人背锅,实在是相当不厚道,也难怪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底下的大臣只要稍微有脑子的,包括林则徐在内,即便看出情势不妙,也不敢全盘对皇帝讲实话。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07 17:07:35 +0800 CST  
更正并补充一下,

怡良是广东巡抚,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属于主战派,他与林则徐、邓廷桢友善,对琦善的主和一向是不合作的,不过道光似乎一度很信任他,在革除林则徐职务,要求他们待罪立功以后,曾让他短暂署理两广总督的职位。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07 17:14:50 +0800 CST  
乱局下的帝国众生相(4)

反倒是广州的局势像是无可救药的病人一般持续坏了下去,这当然有英国人的原因,因为他们一路死咬着不肯放手,在占据虎门以后,这帮拥有坚船利炮的外国佬逆流向上直取下一道防线乌涌,结果是乌涌炮台陷落得比虎门还快。然后再接下来的几天里头,英国人如入无人之境一样继续前进,攻克了清军的一系列防御措施,直逼广州城下。

根据记载,在乌涌陷落后的第四天,已经得知自己即将被处置的琦善曾试图利用自己在谈判中给义律留下的好感做最后一次努力,派广州知府余纯保去哀求义律,希望他能够给自己一点面子,消停下来继续议和,但义律那边能腾挪的余地已经不大,只能是给广州方面一份新的合约,把原来的要价翻了几倍,并且指明要广东巡抚、广州将军以及邓廷桢、林则徐联合签字,限定三日内给答复,不然仍旧是枪炮解决问题。但有琦善的悲剧在前头,谁还敢搞私底下议和这种事情呢?

这事说来也是凑巧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道光皇帝寄予厚望的三个大臣之一,名将杨芳赶到了广州。于是按照规矩,在琦善要被押解回京,而皇帝任命的最高统帅奕山还没有到来的前提下,这位籍贯贵州的大清将领成为广州防御的第一负责人。根据记载,在负责广州的防备以后,他见得最多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林则徐。因为在到达广州以后,他也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那就是英国佬跟他从前面对的敌人大不相同,而广州的形势却远比他预期的要恶劣太多。

经过与林则徐的多次讨论,杨芳对广州的防御做得最多的,就是增加武备。有人说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与林则徐都看不到打胜仗的希望,不想一个人扛战败的锅,只能消极的坐着这些事情等待皇帝任命的主帅奕山、隆文的到来。但我觉得这里头还有一个潜规则的问题,需知道清王朝是满人当家的政权,皇帝任命的三个大臣,也是以满人奕山为主帅,杨芳再怎么牛逼,毕竟也是汉人,不能不有所忌讳。中国人混官场和混职场一样,常要留心这种江湖规矩,也是有够变态的。

如今且说英方的代表义律,为了表示他的能耐,这家伙一路指挥着军队将广州的外围收拾得差不多了,都没来得及确认自己的老相好琦善还在不在广州,就又派了一艘扛着白旗的小船把他的照会送过去,满打满算觉得我们把对方打成这样,他们应该会老实答应我们的要求了吧,却没想到途径凤凰冈,一帮守在那里的大清士兵压根就搞不懂白旗啥意思,只知道见到英国人就要打,一顿大炮轰过去。英国小船无奈,只好返航。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08 17:15:58 +0800 CST  
补充一下:
我说义律和琦善算老相好虽然是调侃,但是是有历史依据的,根据记载,义律和琦善在谈判的过程中,彼此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有共同之处,义律一直都认为,琦善比较好沟通,琦善也通过义律了解了很多英国人的想法。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08 18:01:09 +0800 CST  
乱局下的帝国众生相(5)

公正的说,这只能算是一个乌龙,但英国军队全体却认为这是清军还没有被打趴,必须赶紧追加战争成果,于是义律立即下令军队继续扫荡,将广州外围的剩余的凤凰冈、永靖、西炮、海珠全部都拿下,并在五小时以后,重新占领位于广州城西南角的英国商馆。回想一年多前,英国大烟贩子在虎门销烟之后的狼狈离去,想必义律心中颇为感慨。而大权旁落,人还在广州城中的林则徐,大概心里也格外不是滋味吧。时移世易,当英国人用在商馆重新升起米字旗来表达他们的成功,城内的清廷一方,却只能干看着自己的失败。很多人说,这是因为清廷被打怕了,但这里面其实还有道光的指令在起反作用,——原来在杨芳到广州之前,道光多次指示他不要轻举妄动,要等军马调集齐了再相机剿匪。

古人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琦善的下场已经在前面摆着,再加上谁也没想到英国人不但武器凶狠,而且速度快到如此地步,总是能够不到一天就摆平一切,打得清廷措手不及,能怎么办呢?负责广州防御的杨芳因为主帅奕山依然没到,只能临时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像琦善一样,派广州知府余纯保去和义律商量,大家停火谈判。这件事正中义律的下怀,因为他其实至始至终都认为,英国人在中国搞事最大的目的仍然是经济利益,因此恢复与中国的通商,在贸易中获得好处才是他们的目的。

经过协商,杨芳很快答复了义律提出的条件。其一是恢复广州通商,各国商人全部都在黄埔港贸易,所有规矩一体照旧;其二是广州官方可以照常征收商税,但不得再令英国人写保证书;其三是鸦片等走私货物,一经查出中国有权没收,但不得扣留和处罚英国商人。这份停战协定给广州带来了暂时的喘息之机,却给义律带来了麻烦。因为根据记载,当时的情况是英国人已经将炮火带到了广州城下,义律手下的人都觉得要拿下广州只是愉快的干活,到时候想怎么都行,又何必对中国人这么厚道呢?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09 17:00:42 +0800 CST  
乱局下的帝国众生相(6)

不过好在当时英国人是远离后方的帝国本部打仗,身为商务总监的义律拥有绝对的权威,谁也不能对他的决定说不,因此本来打仗打得乱七八糟的局势居然就此出人意料的暂时缓和下来。然而已经年过七十的老将杨芳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因为他知道自己病急乱投医派余纯保区求和并且答应对方条件的事实如果给道光皇帝知道了,等待他的下场只会比已经被押解回京的琦善凄惨百倍。为了保住自己一世的英明,这位曾经在新疆横刀立马,勇武无惧的将军变得和其他大清帝国的官员一样,对皇帝隐瞒广州的实际情况不说,还将之前凤凰冈发生的击退英国人送信船这种乌龙事件当成功劳大肆渲染,写在奏折上糊弄道光。道光虽然并不愚蠢,但他人在北京,想看到胜利都想疯了,再加上奏折又是曾经战功赫赫的杨芳写的,他又怎么会想到其中大有猫腻呢?因此在回复中对杨芳大加夸赞。

诓住了道光的杨芳知道,自己想要稳稳当当保住自己拥有的一切,最好的办法还是让道光能够答应他在广州许诺英国人的一切,因此在他的奏报里,杨芳开始小心翼翼向皇帝提出,我们调集大批兵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不如暂时给英国人一点甜头,比如允许他们来华贸易来麻痹他们。与此同时,这老头写道广州的局势,对炮台的纷纷陷落一字不提,反而说在自己的布局下,英国人已经退出省河,然后是义律通过中间人送信,要求重新开放通商,以及还有美国领事也恳求中国准许一体通商,然后要求皇帝指示该怎么办,——从这通文字里不难看出,杨芳比琦善林则徐更懂皇帝死要面子的个性,所以他的措辞全都没有表露自己,而是把决定权交给皇帝,期望皇帝一高兴就此答应下来,那么大家万事大吉,却没想到道光性格是属牛的,对英国人怼在大清要好处恨红了眼睛,满脑子教训人还来不及,怎么可能答应。

杨芳无比郁闷,但看道光的批复对自己还是有所肯定,就想再努力一把。这一次他拉上广东寻夫怡良一起给皇帝上折子,看皇帝能不能允许和港脚商船通商。所谓港脚,不是指的英国本土,而是指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杨芳知道道光讨厌英国人,便想出这么个法子来试图让皇帝答应和英国人通商。但道光就算再迟钝,也看出其中大有问题,因此恶狠狠的回复了杨芳一句话,那就是朕只知道一个剿字!与此同时,就像当初喷林则徐琦善一样,喷了杨芳一脸唾沫星子:如果仅仅是贸易了事,那朕又何必如此征调将帅兵卒?又何必逮捕琦善?你们难道想重蹈琦善的覆辙吗?

可能是觉得喷了还不解气,没多久,道光下旨,将杨芳和怡良革职留任。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10 17:05:51 +0800 CST  
乱局下的帝国众生相(7)

客观的说,杨老头在与义律停战议和后所撒的谎如果全部都抖落出来,他的处罚绝对不会比琦善好半分钱,不过这家伙幸运的是,一来广州的局面已经乱成一锅粥了,谁出头谁成背锅侠,二来这家伙跟林则徐等主战派以及广州地方势力关系处得比琦善好一百倍,再加上他前面有力擒叛贼张格尔的功劳,要知道那是道光前二十年帝王生涯里最长脸的大场面之一,这么一来二去之下,他的处罚就变成革职留任这么不痛不痒。更美的是,皇帝钦定的靖逆将军奕山以及隆文到了广州。根据道光的指令,广州真正的全局负责人是奕山,杨老头这下真的踏实下来,即便皇帝对他和怡良的处罚命令也跟着到了,但他却并不在意,因为他知道,自己捅的篓子再也不会有人追根究底了。

现在最烦恼的人换成了奕山。别看他太爷爷十四阿哥允禵打仗是把好手,到他手里其实连战场都没有认真上过,只不过是仗着雍正的后人觉得雍正当年夺嫡做得过分了,对他们这一房一直都有一种补偿心态在,所以奕山才一直能够参赞、将军这么一路做下来,在边疆也算是位高权重。也不知道道光是怎么想的,居然就让他做了广州的最高领导。大概还是迷信他太爷爷当年横扫西北的威风吧,以为虎祖无犬孙?

道光病急乱投医,奕山自己对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有所了解的。是以他在接到任命以后一路磨磨蹭蹭,足足走了五十七天才到广州。据记载要不是道光一直催催催,他估计现在还在半路上吊着不想动。更晕的是,如今人到了广州却又不进城,而是待在广州的隔壁韶州,并且在给皇帝的回复里解释说,如果自己进了广州,拒绝通商,敌人必然会全力攻打城池。我们的兵马到现在还没有汇聚齐全,真打起来一定吃亏,所以我决定在韶州等待新的两广总督祁贡,大家一起商量并等待军队到齐,然后再去广州。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11 16:59:57 +0800 CST  
@天元地浩 2018-01-12 10:22:57
楼主写得不错呀,其实当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侵略的英军险些在广州全军覆没,广州维持“一口通商”多年,洋人最熟悉广州,同时又很轻视广州的防务,他们不是败在清军手上,而是败在三元里抗英英雄们的手上,后来还被广佛地区赶来的老百姓围困在四方炮台,如果当年不是有汉奸、卖国贼从中作梗,早就解决了英寇的问题啦,哪里还用得着割地赔款呢?
以后我会到这里多多捧场,多多分享,谢谢!
我希望和楼主大大相互多......
-----------------------------
谢谢,不过我没什么时间,我写这个纯属兴趣。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12 16:08:51 +0800 CST  
乱局下的帝国众生相(8)

大概是这家伙找的借口符合道光求稳的心态,所以道光不但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还在回复里头夸了他两句。更有意思的是,奕山可能是要显示自己面临的困难特别多,在写奏折的时候居然顺嘴把广州的实际情况给透漏了出来,说英国人的兵船直抵黄埔,海珠寺的炮台已经被他们占据,外国人的货船全都停泊在广州城外。又说英国人屡次发射大炮火箭,打入城内,一些本地的刁民则趁机焚掠,扰乱地方。更有甚者,在奏折里又一次提及说美国商人希望恢复广州通商,地方大员为了控制局面,已经答应代为奏请,而英国人则怼在广州黄埔码头不肯走,说是只要钦差人到,就要求就地谈条件。

话说道光皇帝若是根据这个折子追究,首先第一个要砍的估计就是杨老头,但很可能是因为他自己已经发现问题比他想的要复杂,这时再杀人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道光在看到这一段文字以后并没有发表任何追究的话语,只是写了“可恶之极”四个字。他寄希望于奕山能够妥善完成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调兵遣将,精心布局,争取一口气吃掉可恶的英国佬。奕山自己对此也不无幻想,因此他在广州南雄附近遇到即将被押解到京城接受严刑讯问的琦善时,还能表现得淡定从容,一副大将派头。可等他当真的进了广州,这位满清宗室子弟才如梦初醒一般发现自己其实掉进了一个大坑而不自觉。

因为广州这时的形势,分分钟都可能会打仗,但自己这边,感觉一切都是乱糟糟的。别的不说就说调兵,虽然各省都在陆陆续续向广州派出援军,但大多是陆军,水师缺口太大,更为紧要的,是战船、火炮神马的都不齐备,真要打起来,胜算实在太小。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更为了维持这种微妙的平衡,奕山人到广州之后的一个月,并没有公然做什么大动作,反而是默认了杨芳之前答应过的广州通商且并没有跟他同族的叔叔道光皇帝陛下提半个字。至于原因,那自然是大家懂的,是以广州上下,也没有人像对待琦善那样,在背后告他的刁状。

可是英国人那边却并不放心,因为只要不是傻子,大家都看的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广州一直都在汇集各方人马。义律为了稳妥起见,甚至亲自到广州来窜门子,名为交涉,实际是试探。几下子周旋过来,这位英国贵族立即就看明白了清廷的动向,那就是他们还想跟自己过招,而且这次阵仗可能不小,于是他赶紧秘密下令,召集所有的部队全数向广州挺近,——话说那时的人不知道是全都脑子秀逗了,还是懂打仗的人都死绝了,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行军布阵首要守密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也真是让人无语。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12 17:08:43 +0800 CST  
乱局下的帝国众生相(9)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可以说是太监不急,急死皇帝,人在北京的道光左等右等,脖子都快伸断了也没看到奕山开打的战报,实在忍不住,只好亲自下令让他尽快开战。经过这一两年的乱劲儿,皇帝的暴脾气大家都是知道的,拖延绝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何况总算下面的人办事得力,知道义律要进军广州的消息后赶紧上报了,为了保命这仗也是不能不打。然后如此这般经过讨论抑或拍马屁,奕山弄出了一揽子攻打计划,首先是去四川、湖南的援军里选了一千七百多个懂水性的士兵,让他们在四月初一傍晚出城攻打停泊在珠江上的英军舰船。

稍懂军事的人都应该看得出,这是很明显的偷袭,貌似还是林则徐给出的主意。然后根据记载,当时的布阵是这样的,一方面是士兵偷袭,另一方面则是在珠江上游,先点燃百余只小船顺流而下,再派一些水师乘坐快船,夹着火势强攻英军舰船。另外为了确保一切都万无一失,还特别安排了靠近珠江的西炮台守军向英国舰队发起火炮攻势。整个计划看起来当真还是那么一回事,但实际结果呢?一句话,太儿戏了。首先他们没有去考量的,就是敌人不是木船,而是配备性能最强火炮的军舰,用小木船跟这种钢铁怪物死磕,只能说这位奕山将军不是戏看多了就是太想当然了。更别说其他的。所以结果一点都不意外是清廷方面损失惨烈,即好不容易残存下来的西炮台被彻底摧毁,至于英国人那边,是三个士兵受伤,几艘战舰轻微擦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知道应该说是搞笑还是官场陋习使然,这事儿办成这样,奕山居然在赶紧要给皇帝交代的战报里大肆渲染,说在皇帝的英明领导下,他如何群策群力,组织各方打了一场空前的胜仗,把英国佬杀得屁滚尿流。奏折写完还赶紧六百里加急送到北京。盼胜利盼疯了的道光这下高兴了,赶紧下令赏赐,连杨芳、隆文都有份。但杨芳知道事情的经过之后却惊得下巴都要掉了,忍不住大叫说,我靠你大爷的这下篓子捅得可比我还大!天王老子也收拾不了啊。

杨芳之所以会这么判断是因为比奕山早到广州的他早就明白这帮英国佬超级不好惹,如今你打了人家,想过安生日子那可是做梦。果不其然没多久广州的市民就天天在英国人的炮火下过日子。在这种情势下,应该说运气比较好的是林则徐,因为他已经在奕山发起火攻之前就已经离开了广州,被皇帝弄到浙江去受罚去了。根据记载,在报复性的炮火结束以后,义律给广州方面发了一封警告信性质的布告,要求奕山赶紧把各省的援军送出城外,否则他就下令毁掉广州城。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13 17:12:55 +0800 CST  
乱局下的帝国众生相(10)

奕山听到这个消息瞬间知道不妙,不但没有依照对方恐吓的条件做,反而赶紧向各地要求尽快增兵。但英国人这次可没等着他调集更多人马,在他收到消息的第二天就对广州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根据记载,当时的情形是,四月初四下午,英国军舰首先向广州城残存的几个防御地点发起进攻,不到一个小时,城西的防守力量就被彻底摧毁。然后在炮火的掩护下,一支英国部队迅速占领广州城外西南角的外国商馆,另一支英国部队则乘坐轻便的小船驶入广州西侧水道,直接向城北的越秀山进攻,到黄昏时分就搞定了越秀山上的四方炮台。由于此地居高临下,可以直接打到广州城内,所以英国人也不客气,在占据炮台之后赶紧调转炮口,直接就轰炸广州城内。

在这次战役中,英国人其实采用的仍然是攻打沙角、大角的老办法,即炮火牵制正面,步兵包抄后路,可是清军还是被打得伤亡惨重,武器的落后固然不必多说,人心的涣散其实也很值得感叹,——因为根据记载,这些失败背后究竟原因何在,其实时人,特别是帝国的精英们都有很深刻的分析,但却要么出于忌讳,要么出于私心,谁也不肯将真正的答案公诸于世。

可笑的是,仗打得如此混乱,那位奕山将军居然仍然在战报里编造胜利,称自己如何经过浴血奋战打退了英国人对广州的疯狂攻击。总算他知道牛皮吹太狠了容易破,为了给自己找后路,特别是为了避免出现琦善那样的悲催下场,奕山在奏报里提到了自己防守的困境,以及广州城的混乱。为了解释掩饰方便,奕山把这些混乱全都归咎于广州当地刁民太多,有些人甘于做英国佬的汉奸走狗,另外还有人趁火打劫云云。反正千言万语一句话,那就是广州还在自己手里,就是比较乱一点罢了。

骗完了皇帝,奕山知道,自己还是要面对现实,不为别的,就为他自己还在广州,空前混乱的广州。

据记载,英国人占领了越秀山以后,就把司令部设在山上,没事就冲广州城打炮,没事就冲广州城打炮,从奕山到帝国的士兵再到百姓们就像瓮中鳖一样几乎都没地躲。面对敌人的火力第一个受不了的就是奕山,因此没多久他就打出了白旗,然后派人上越秀山跟英国人求和。英国人要求很明白,让奕山上来谈。但奕山将军保命最大,这种阵仗那是打死也不去的,于是便沿用前任琦善的招儿,又派广州知府余纯保去。余纯保心说我这一年当这种烂差事也是够了,以后在国人那里怎么都讨不了好,可是扛不住官大一级压死人,只好磨磨蹭蹭的去英国人那边沟通了。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14 17:05:59 +0800 CST  
乱局下的帝国众生相(11)

也许是因为并不心甘情愿,再加上这一年多广州的猪跑他看熟了,知道眼下这情势是做得多,错得多,而且自己也不是能力挽狂澜的材料,因此咱们这位余大人虽然去了越秀山,为了表示诚意还绕了一个大圈子跑到位于广州城西南的商馆去见了义律,但他只当自己是个跑腿的,啥话也不多说,只是把义律的停火条件给带了回来,一共是四条:

一是奕山、隆文、杨芳及外省军队限六天内退出广州城外六十里以外;二是限一周内缴纳六百万银元给英国部队,并且在四月初七日落前要先交一百万;三是英国军队仍然原地不动,清军赔偿金如果过期一日不交清楚就追加一百万,过期两周追加两百万,过期二十天数目会追加三百万,钱付清以后英军才会撤退。还有,在事情没有搞定前,广州政府各防御关口不得再增加武备。至于第四条则牵扯到林则徐,具体要求是要求广州方面赔偿商馆损失还有林则徐误把西班牙商船当英国人的商船烧掉造成的损失。

最后为了保险起见,义律要求包括奕山在内的皇帝钦命大臣以及广州所有地方大员联名在停火条件上签字确保他提出的条件会被落实。

事情弄成这个样子,怨言肯定是有的,内部打架更是少不了,但广州眼看着就要完蛋,奕山也顾不了那么多,第二天就按义律的要求把一切都搞定,然后让余大人带着回文以及一百万的款子去见义律。当然了,这钱肯定不是奕山掏,他没那么好。那钱是哪儿来的呢?说来其实很简单,直接刮那些广州的有钱商人。后续的款子据说也是这么腾挪出来的。总之事情办得很爽快,是以义律也根据自己许诺的,在得到想要的一切之后,就把自己这边的部队撤到了香港。

不过在这里要说的是,奕山给钱很爽快,但并没有照约定撤出六十里以外,至于三位钦差中的杨芳更是没有撤离广州,而是仍然留在当地。对此,义律居然也没追究,倒不是他不想,而是不管是他也好,还是奕山也好,大家都有更棘手的烦恼要处理。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15 16:53:19 +0800 CST  
更正:

由于原始资料的错误,前面把广州知府的名字写错了,他的名字应该叫余保纯。另,正统史料认为此人给琦善、奕山跑腿说他是投降派的狗腿子神马的,我觉得言过其实,非常不可取,只能说他是一个平庸寻常的官员,在乱世里恪尽职守以自保而已。这样的人哪个时代都多,既不能算英雄,也不能算狗熊,平常人。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15 16:58:46 +0800 CST  
乱局下的帝国众生相(12)

奕山的烦恼是该如何向朝廷交代。他琢磨来琢磨去还是使用了老套路,那就是撒谎。根据记载,他在给道光上报的一份奏折里头,虚构了一篇文采飞扬的天朝威武记,用华丽的辞藻描述了广州的战斗情况,告诉皇帝我们如何如何摆平了贼寇,然后又编造说英国人怼在城下喊冤,说闹事的人并不是他们,而是一些趁火打劫的强盗以及汉奸,而他们之所以不愿意离开时因为做生意的款子还没有收回来,希望天朝可怜他们,允许他们继续和天朝通商,追回没有收到的欠款。如果天朝肯答应他们,他们立即就会撤走,不会滋扰生事。

就是这么一封虚虚实实,半真半假的奏折,奕山居然就硬着脖子给递上去了,也算是够大胆。但他更大胆的还在后面,那就是当第一封奏折递上去没有下文以后,奕山估摸着朝廷肯定有人对他有负面评价,或者广州的事情还是泄露了,于是为了自保,他又写了一封奏折,仍然是用表面诚恳其实圆滑的笔触写到一件事,那就是英军已经退出了广州省城的内河。如是这般之下,道光当真就相信了他的话,最终同意了广州恢复通商。

要说这事儿也是有很晕菜,道光派了三个大臣来广州,奕山之外的隆文虽是文臣,但一向都有耿直的名声,并且根据记载他在奕山向义律投降,签署了停战条件时就相当不满,甚至绝食抗议,但居然就没想过向皇帝呈报事情的真相,以至于奕山的谎言就这么在朝廷的认可下变成了事实。最讽刺的是,据说隆文最后的结局就是在皇帝同意广州恢复通商,认可奕山一系列做法的批文到达广州的当天挂了。有说他是实在太气了,也有说他是本来身体就不好,加上这么一系列的事故凑在一起,嗝屁得就更快。至于另一位大臣杨芳,也就是那位曾经被道光寄予厚望的老头,在广州的事情弄到这么一个结果以后,可能是觉得羞愧,也可能仅仅只是不想再招惹这个烫手山芋,赶紧就称病递交了辞职信,说自己心力交猝,不适合再在前线,希望回乡养病。道光做皇帝不行,但心地还是挺善,就撤销了前面的处分,允许他仍然以水师提督的名义回乡调养。

广州高层是这种局面,下面的人又是另外一种局面。根据记载,由于奕山的谎言被皇帝认可了,朝廷对参与了广州战斗的文武兵弁进行升职加薪,人数总计有五百多人,甚至奕山在奏折里胡扯的观音显灵也被当做真事进行歌颂,道光还为此亲笔题写了一块匾送到广州的观音庙悬挂起来。至于广州的百姓,也因为战争的烟消云散开始慢慢恢复市面,重新兴高采烈过自己的平淡日子,也许偶尔会有人在酒楼讥讽奕山当初指挥人偷袭英国人时采用马桶阵之类的笑话,但更多的是各自谋取一份营生,蝇营狗苟活着。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16 17:15:15 +0800 CST  
该死的麻烦越来越多

公元1841年5月,在广州停战协议谈判的过程中,据说有很多英国大兵吃饱了没事儿干,就跑到广州周边的乡下扰民。他们扰民的方式跟中国古代的恶霸或者后来的小日本没有多大差别,不是抢劫,就是强奸民女,当官的被他们打怕了当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两广自古民风那是相当彪悍的,一旦被激发了公愤,那还能就这么算了。要知道中国那时候的特色是啥都不多,就是人多,人山人海的围过去,吓都能把这帮英国佬吓死,是以那帮英国人尽管扛着枪去的,还是屁颠屁颠跑了。

要说英雄在民间那是一点也不错,地方上的人大家一合计,知道英国人大部队还在广州,肯定会报复,于是就大家组合起来自发抵抗。各种土家伙都拿出来,集中在三元里附近跟英国人死磕,男人们发出了纯爷们的口号,就算被打死了也不抱怨,但一定不可以由着洋鬼子横行无忌。最后仗着天时地利各方面配合,愣是在牛栏岗一带狠狠地给了英国佬一个大教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元里抗英。虽然根据查找,很多资料关于三元里抗英渲染过分了,但民不畏死,中国人的骨气总是值得肯定。

如今且说清廷方面,根据记载,道光其实在发布了嘉奖令以后,也收到了关于广州真实情况的报告,比如闽浙总督颜伯焘就给皇帝上折子说奕山谎报军情,且将战败赔款谎称为商业欠款,并且还讲到了三元里百姓出于义愤,围困英军,最后却被余保纯劝退的事,弹劾广州上下贪图苟安,欺上瞒下。道光看到奏折可说是细思极恐,可是他这次却没有像对林则徐和琦善那样仓促发作,而是一面要求奕山赶紧想办法把香港收回来,另一方面暗中下令江苏巡抚梁章钜秘密调查此事。

可惜时局的混乱和老于世故的官场气氛都让这位梁巡抚早已锐气尽失,根本就不想去趟这趟浑水,所以尽管他秘密晃了一圈,却啥话都不敢向皇帝报告,除了肯定了三元里抗英确有其事,就是把他收集的所谓证据如实贴出来上交给皇帝。据说如果仔细追究这些证据,奕山的脑袋多半是要搬家,但是已经被眼前的局面打击得相当郁闷的道光已经没有心思追究,只是想当然的认为不管怎么样,广州已经收回来,而且再不用打仗,这就比什么都好。

事实证明道光是一厢情愿的太厉害,不说别的,就说义律好了,他虽然把部队撤走了,但那不过是他或者说大英帝国还有更大的胃口要去满足,这就是进一步北上,去找大清帝国的高层索要更多丰厚的利益。只不过老天暂时很给力,用疫病和台风暂时拖住了英国人的脚步。另一方面,义律在一系列与清廷交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克制礼让,也终于给这位贵族带来了真正的麻烦,那就是他要丢工作了,因为远在英国的巴麦尊大人已经决定,让陆军少将出身的璞鼎查来华顶替他。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17 17:08:59 +0800 CST  
该死的麻烦越来越多(2)

而巴麦尊之所以会有此决定,主要是因为义律和琦善当初草拟的《穿鼻草约》英文全本送到伦敦以后,他经过仔细阅读,发现这位义律先生对中国太绅士了,都扛着洋枪大炮上门要挟人家,居然还不忘记礼尚往来神马滴,开出的价钱根本就无法满足大英帝国的胃口不说,还给中国人留下了很多腾挪的余地,比如说承认中国对走私鸦片拥有一定程度的制裁权等等,此外,更让他受不了的是义律居然不选地理位置更为优越的舟山群岛或者其他地方,偏偏挑了一个鸟不拉屎,自己连听都没听过的香港,据说巴麦尊为了找这个地方的具体位置,让秘书帮着找了好久才在地图上看到。

如此这般之下,也难怪他对义律很是失望并最终选定璞鼎查去中国接替他。那璞鼎查这个人又有什么优势会得到这位英国强硬派权臣的支持呢?根据记载,这位璞鼎查少将出生于公元1789年,也就是清乾隆五十四年,比靖逆将军弈山只大一岁,比义律大十二岁,也是贵族出身,不同于出身海军的义律,他一直是陆军,与个性绅士的义律不同,璞鼎查一直都在殖民地从事军队工作,养成了军人的服从命令的天性,在来中国之前长期是在东印度公司旗下长期任职,有很好的殖民地工作经验。为此,巴麦尊才会特别选中他到中国来取代义律等人,全面主持各项工作。

在他去中国之前,巴麦尊为了避免重蹈义律的覆辙,特别作了五条指示:一是重新占领舟山;二是不要在舟山交涉,而是应该在舟山或者天津进行谈判;三是谈判的对象必须是大清皇帝派来的全权代表;四是赔款金额不能低于三百万英镑(约合银元一千二百万);五是要求清政府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化。

璞鼎查接到任命以后,一刻也不曾耽误,于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底抵达澳门,一路只用了六十七天时间。那时的国人根本就不会想到,随着他的到来,大清帝国将要面对的烦恼,将是从前的好几倍,而且永远失去讨价还价的机会。然而讽刺的是,尽管弈山很快就收到消息说英国方面换主帅了,却一点也不着急,还是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去接触。但这次对方也来个以彼施道还施彼身,并且更过分,不但不现身见面,反而只派一个小秘书打发余大人。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8-01-18 17:12:08 +0800 CST  

楼主:老娘路人甲

字数:823

发表时间:2017-11-04 00:48:1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6 17:00:02 +0800 CST

评论数:34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