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护国运动——闲话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动荡岁月里的人事

水满则破的道光时代(5)

林则徐,字少穆,又字石麟,公元1785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年生于福建侯官一个贫寒的书香门第。就是在这一年,西方世界一个叫瓦特的男人改良了蒸汽机,并将之投入到工业生产中,促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的遍地开花。但那时的东方世界对此一无所知。因为在他们的眼睛里,普通人的生活几千年如一日,从无改变,因此林则徐也就和普通的读书人一样,从小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努力学习四书五经,等到了年龄,就去参加科举。不过他特别幸运的是,自己聪明过人之外,还有一个十分开明的老爸,懂得教孩子的老妈,因此他的读书生涯可以说一点也不枯燥。

林则徐的科举经历是在嘉庆时期,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关键时刻总是能够遇到特别赏识他的人,按中国传统的话讲就是贵人运特别好,因此二十六岁就高中二甲第四名进士,成功进入明清时期高干培训基地翰林院当了一名翰林院编修。大概就是在这前后,他认识了魏源和龚自珍,都是有个性的才子。除了和他们有来往,林则徐认识的人当中有一位,就是前面提到的黄爵滋黄同志。

道光十八年,当林则徐命运里另一个不知道算贵人还是啥的道光帝绵宁在皇宫里紧急应对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群暴民时,他们彼此都不知道,林则徐当时也在京师,亲眼目睹了这一场发端自社会底层的混乱。这件事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没人知道,人们知道的,是他后来在地方做官,一方面努力治理地方,有益百姓,另一方面对各种叛乱行为,镇压迅速。

到嘉庆二十五年,林则徐任职江南道监察御史,命运中绕不过去的另一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他的履历里,这就是时任河南巡抚的满人贵族琦善。此时后者是河南巡抚,刚好碰到河口决堤他办事不利导致灾情严重,按规矩林则徐就该上书要求朝廷办他。但是清王朝满人高人一等由来已久,官场的潜规则是遇到这种人宁可放过不能结仇,为此大家都要林则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林同学不干,直接就写报告给当时的皇帝嘉庆说琦善无能,要求严办。好死不死却遇到嘉庆在承德嗝屁了,国家大丧,结果这件事耽搁下来,林则徐卖力不讨好,被同僚讥在背后讥讽,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官场的恶劣风气,抑郁寡欢。正好又碰到他老子生病,于是干脆撂挑子回家了。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1-23 18:08:01 +0800 CST  
水满则破的道光时代(6)

如果他的官场经历就这样结束,那林则徐留给历史的印象大概就只是一个能干耿直的帝国官员,而不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但命运就是这样奇妙,愤怒回家的林则徐虽然照顾好了老爹的病,却没能给自己找到一个安置自己以后生活的门路。像他老爸一样挂牌子做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可惜那个时代干这事儿不赚钱,而且林则徐毕竟是有功名在身,实在有点拉不下面子。最后想来想去,只有重新回到官场一条路。

本来这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要知道清王朝在N年前为了增加帝国财政收入,就已经实行公然的买官,当然了,最一开始只是卖名分,简单来说就是让有钱人出钱给国家,然后国家通过一定的手续授予你一个荣誉职称,享受这个职称的待遇,但是不给你发工资,就跟现在的各种名誉博士或者教授之类的差不多,图的就是个光彩。可是后来时间一久,就变成可以购买实打实的官缺了,不过是候补的。再加上每隔三年一次科举考试,所以各种官员的位置一向都是紧俏得很,就跟如今一些编制内的工作岗位一样,大家伙都是消尖了脑袋上。可是中国这地方一向不缺例外,就看你上道不上道,无疑,林则徐是一个很上道的人。

他知道要返回官场,最便利的条件是找能帮得上手的人。他也确实有这么一条路子,那就是他的老师曹振镛。你没看错,我说的,就是官场老油条曹振镛。他和林则徐的关系说起来其实也简单,当年林则徐参加最高级别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主考官就是曹振镛。按照官场历来的规矩,一场考试下来,谁是主考官,考取的人就算是谁的门生。这林则徐做官刚正不阿,可并不是愣头青,人情世故心里头门儿清,考试成绩一下来就赶紧拜山头,之后他一路当官,也没忘记跟曹振镛套关系,曹振镛对这个门生,一向也是颇为欣赏,因此林则徐一到京城来走门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他的老师。

要说也是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新老板道光上台,他这个老师投了对方的脾气,已经进了帝国权力核心机构军机处,帮他这个忙真是顺水推舟的事。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新老板道光居然早就对林则徐十分注意,一听说他人在京城,不但破格召见这个比自己小三岁的赋闲官员,和他亲切交谈,而且马上重新安排工作。事情顺利到如此地步,林则徐简直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心里面充满了对新老板道光的感激之情。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1-24 17:15:56 +0800 CST  
水满则破的道光时代(7)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原本失意无奈的林则徐从道光这位帝国新任统治者身上感受到了他渴望中兴王朝、重现盛世的雄心壮志,重新激发起报效国家的热情。于是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不再愤懑于官场的黑暗无聊,而是脚踏实地在自己的每一个岗位上认真工作。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道光三年他在江苏按察使岗位上,重现包公狄仁杰的审案手段,在短短四个月之内,把江苏历年积压的案件处理了十之八九,被当地人誉为青天再世。更为惊人的是,除了处理案件,维系地方法制,举凡与国家民生有关的农业、水利、漕运、救灾乃至吏治问题等等,林则徐都苦下功夫,亲身参与实践,时刻力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道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837年,林则徐正式升任湖广总督。在清王朝时期,湖广指的是湖南湖北两省,而湖广总督就是管理这两个省军政和民政最高级别的地方官,级别可不是现在的省委书记神马的可以相提并论的,官做到这个位置,林则徐的政治履历可以说已经是相当辉煌了。而他之所以能够稳步上升,做到地方军政首长的高位,除了自己实干肯干,成绩斐然,也和道光帝一直以来的器重栽培大有关系。

本来按中国传统的故事来说,皇帝重用能臣,国家进入太平盛世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但经过多年的地方工作经验林则徐却吃惊的发现,虽然他当官的地方口碑都比较好,可是整个大清帝国却仿佛一个久病不愈的男人一样始终萎靡不振。问题出在哪里呢?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地方高官,社会黑暗,政府无能这种超越时代的扯淡理由林则徐是不会想到的,根据多年政治工作经验,他相信是鸦片对人的荼毒妨碍了帝国的正常发展。

他会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中国传统的政治出发点基本都是孔子的仁政思想,讲究社会风气纯朴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但在道光时代,随着鸦片贸易日益猖獗,吸食鸦片成为一种危险的流行。由此带来的,除了人伦悲剧,就是为追求欲仙欲死,各种无可救药的男男女女。这样一副世相,不要说国家振兴,就是最起码的人口繁衍,都会大有问题。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1-25 18:55:45 +0800 CST  
水满则破的道光时代(8)

具体落到实处,清王朝在对外贸易中一直都采取银本位制,简单来说就是和外国人做生意全都用银子来买单。本来这很吃亏,可是中国是农业立国,经济模式是自给自足,对外没什么需求,反而输出商品常常动不动就是独此一份,因此清王朝长期以来都是进出口的大赢家。可是自从吸食鸦片成为流行以后,中国成为对外贸易的需求方,大量的银子就这么买鸦片买出去了,这就是所谓的银漏问题。

本来按照一般理解,这对外贸易吃亏了,只是部分的财政问题,但架不住清朝的赋税也是用银子来计数,而清朝虽然地大物博,每年出产的银子数量却是有限的,外贸亏损严重了了,直接的影响就是国内银子不够,国家赋税无法顺利完成,再来是经济上负面影响严重,破坏老百姓正常的生活。

如果说这些问题还不足以让人产生危机感,那鸦片在军队的泛滥则足以让人忧心忡忡。根据记载,道光时代,由于上行下效,帝国军队也开始流行吸食鸦片,普通士兵也不例外。风气所及,导致很多部队纪律涣散,操练废驰,犹如一盘散沙,根本不堪使用。你要知道,清王朝从建国开始,就以军队为帝国统治的基础,乾嘉时代发生的大规模起义,最终也是以军队镇压的形式完成,所以从某种程度来看,军队可以说是清王朝维系正常统治的生命线,如今鸦片泛滥都能影响到军队的正常运转,其问题之严重,实在是可想而知。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1-26 21:35:53 +0800 CST  
水满则破的道光时代(9)

当时关注到这些情况的并不止林则徐一人,很多帝国高官乃至道光帝本人都留意到鸦片泛滥带来的危害。尤其是道光帝,他一直都梦寐以求的是改变爷爷老爸留下的烂摊子,让国库再次充盈,社会重新返回康乾盛世,为此甚至不惜刻薄自己,在吃穿用度上卖力节省,可是国家却因为鸦片泛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财政情况恶化更甚于从前。道光对此并没有等闲视之,而是一直都在采取措施,可奇怪的是他的努力始终都收效甚微,反而是鸦片输入从道光元年的595箱迅速增长到道光十三年的20486箱,白银外流情况更为严重。

但即便如此,道光还是没有放弃禁烟。于是一切仿佛冥冥之中的天意,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初十,他在帝国的政治中心又一次和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搞了一个近距离接触。

在那之前,他们君臣通力合作,刚刚在国内完成了一次大规模的禁烟活动,事情就发生在道光制定禁烟条例的同时。那时林则徐从皇帝打破常规公开黄爵兹的奏折上感受到了他想要解决鸦片泛滥问题的决心,因此在与同僚商议后,决定不等朝廷统一命令就在湖北武汉等地组织人力物力执行严格的禁烟措施,一方面收缴鸦片和相关吸食工具,捉拿祸害百姓的烟贩,一方面由政府牵头给吸食者戒烟。为了把效果落到实处,林则徐带头捐出自己的薪水福利为吸食者配置戒烟药丸。

在他的带领下,湖广地区戒烟效果显著,道光听说后十分开心,公开嘉奖。其他地方见此情形,也都踊跃加入,就连曾因办事不力被林则徐告状要求朝廷严办的琦善也在天津拿获烟贩洋船多起,缴获鸦片烟土一万六千多两。道光从各地出来的成绩上看到搞定此事的希望,态度比从前更加积极认真,根据记录,从公元1838年算起,道光为了完成禁烟,先后发布过上百条命令,在具体的行动上,赏罚严明,绝不徇私。在他的推动下,禁烟运动在帝国上下如火如荼。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1-27 18:52:04 +0800 CST  
水满则破的道光时代(10)

面对形势一片大好,道光想要彻底摆平鸦片问题的心思变得更加迫切,因此他把目光聚焦在中外贸易的桥头堡广州,盘算着派一个钦差大臣去那里。派谁呢?据说他起先想到的是时任直隶总督的琦善。说起来也许很多人不相信,因为琦善这个王八蛋在第一次鸦片战争里误国误民让人印象太深刻了,但客观一点说,琦善在满人里头,算是一个比较能干的人,工作能力不差,道光才会想到用他。

不过后来又改变了主意,因为琦善这个直隶总督的职能之一就是带领部队拱卫京师安全,经过了嘉庆十八年皇城事变的道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想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的。既然琦善不方便,那就得派别人,道光帝很快就想到了林则徐,并且立即给他下旨让他麻溜来京城接受新任务。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位从来都是干练不啰嗦的林大人这次却忽然变得特别矫情,对皇帝的新任务百般推脱,一点从前的激情都看不见。一开始道光还以为他是在地方当官当久了,沾染了官场的假客套,后来才明白事情没那么简单,于是一有空就跟林则徐套近乎,详细询问其中缘由。

这不谈不晓得,一谈真是胜读十年书。原来林则徐早在来的路上就在琢磨整件事。他认为要禁烟不难,难的是这件事牵扯范围太广,不光是洋商,还有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各级官僚乃至地痞流氓。还有一点,近年来洋商没有以前那么老实,真交涉起来恐怕会引发战争。

道光知道林则徐的顾虑都很实在。因为就在不久前,帝国京城刚发生过一桩和鸦片有关的超级丑闻。堂堂的正牌子皇室成员庄亲王,公然伙同一帮朝廷命官,在京城郊区的灵官庙里抽鸦片嫖尼姑,搞得人尽皆知。京师尚且如此猖狂,地方更是不问可知。至于说到战争,道光可说比林则徐的顾虑更深。因为万一要打仗,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砸钱,别看道光坐拥天下,帝国家底早被爷爷爸爸掏空了他可是比谁都门儿清,但不拿武力当后盾想摆平这件事又是痴人说梦,毕竟他们禁烟对于洋人尤其是贩卖鸦片的洋人来说是断人财路的事儿。

但千难万难,道光认为事情走到这一步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此他用一贯的诚恳态度,命令林则徐一定要接受任务。林则徐做官多年,精于人情世故,知道这事儿是烫手山芋,但面对皇帝殷切的目光,他同意了。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1-28 21:00:08 +0800 CST  
水满则破的道光时代(11)

道光十分高兴,当时就给了林则徐一项恩典,赏朝马。所谓赏朝马,就是赐给林则徐一匹高头大马,允许他下次进宫见皇帝的时候骑着它从御道一直走到皇帝的宫殿门前,所以民间又管这件事叫“赐紫禁城走马”,在大清帝国历史上,这是一项连一品大臣都不能随便获得的上上荣宠,而且道光帝上台以后都还不曾赐给谁过,可见他这时心中对林则徐有多欣赏。

但林则徐自己,却并不因此就昏了头。该说的,他仍然直言不讳。不过可惜的是,尽管两人沟通得十分深入,道光个性里的缺陷让他仍然对这件事可能引发的危险估计不足,一味只是寄希望于林则徐会办事,能够圆满解决问题。因此他在正式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的公文里头,破天荒的下令把广州水师的指挥权交给林则徐的同时,仍然不忘记提醒他做事一定要有分寸,不要轻易挑起战端。

皇帝暧昧的态度让一贯务实的林则徐很是为难,但他知道自己已经彻底没有选择了,是以在告别皇帝以后,已经是知天命之年的林则徐又一次昼夜兼程,就连春节都是在途中草草度过,以最快的速度赶赴他的目的地广州。

那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的仕途,身后的国家,一切的一切,都将会因为他的广州之行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不会想到,若干年以后,有国人会说他是历史的罪人,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和他在禁烟中始终采取的强硬态度有关。他能想到的,只是这件烫手山芋必须要有人接,财政日渐枯竭的大清帝国必须要对鸦片烟说不。不然不用十年,亡国灭种,任人鱼肉就会成为他不愿面对的现实。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1-29 22:11:18 +0800 CST  
水漫则破的道光时代(12)

非杀了吸食者,不然根本就没办法彻底根除。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鸦片又叫大烟,虽然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但抽过以后,就会形成一种烟瘾,一旦犯了烟瘾,那个人就会浑身好像瘫痪一样,手脚提不起劲不说,还会时不时的抽搐,除了不停流鼻涕眼泪,啥事儿都做不了,整个人就跟陷入了十八层地狱一样痛苦难当。大多数人根本扛不住这种痛苦,只有拼了老命想办法再吸食,而一旦吸食成习惯,整个人就会像从地狱里走出来的,容颜枯槁,身体羸弱,除了早死早超生,真的就是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

根据记载,英国人对这东西带来的效果其实是门儿清的,因此他们从来都不会主动把它运到自己国家去祸害群众。他们所以会对中国下这个手,根本原因就是两样东西,钱和市场。而古老的中国给西方人的印象就是钱多人傻市场大,是以从乾隆时代英国人就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断对中国人抛媚眼,希望能够打开中国的市场,出售他们的产品。然而有趣的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它并不需要对外谋求什么,所以英国人的俏媚眼换来的只有乾隆的冷淡以及嘉庆的不屑一顾。但那时的中国人显然小看了英国人对欲望的角逐,也因为大清王朝的小家子气而失掉了了深入了解世界的机会,以至于当时间进入道光时代,西方人乃至他们的邻居比如俄罗斯人已经在世界很多地方凭借他们的坚船利炮圈地盘,抢金银珠宝搞得不亦乐乎时,中国人却还在读着从前的子曰诗云,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重复从前的生活。

对于那时的普通人而言,世界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凡事由国家管,自己只要安安分分当个顺民就够了,有能力读书的就读书考功名,没有读书能力的,就去学一技之长。甚至是帝国的官员们,也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领会家国天下正在面临的危机。因此那个时代最有名的思想家龚自珍在自己的《已亥杂诗》里头留下这样的句子:“万马齐喑究可哀。”

如果林则徐没有去广州虎门销烟,如果一切都没有被打破,历史会不会不一样?也许吧,但这显然是不可能,因为根据一些资料显示,早在林则徐到广州之前,一些拥有官方名誉的英国商人们早就在蓄谋使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了,比如说那位性格并不友善的律劳卑勋爵,据说他早在1834年就说过,要搞定中国和英国的事儿,只有战争。幸亏他当年就嗝屁了,不然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很可能会提前。

所以道光时代的时势,根本就像装满了水的堤坝,现在就等着大水破堤而出了。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1-30 17:22:18 +0800 CST  
重贴

水满则破的道光时代(12)
这绝不是开玩笑,根据记载,早在18世纪中叶,一位任职台湾的清朝官员黄喻普在看过当地人吸食鸦片的过程后,曾经在他的文字里断言鸦片流毒的可怕,他说,人们一旦上瘾了,除非杀了吸食者,不然根本就没办法彻底根除。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鸦片又叫大烟,虽然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但抽过以后,就会形成一种烟瘾,一旦犯了烟瘾,那个人就会浑身好像瘫痪一样,手脚提不起劲不说,还会时不时的抽搐,除了不停流鼻涕眼泪,啥事儿都做不了,整个人就跟陷入了十八层地狱一样痛苦难当。大多数人根本扛不住这种痛苦,只有拼了老命想办法再吸食,而一旦吸食成习惯,整个人就会像从地狱里走出来的,容颜枯槁,身体羸弱,除了早死早超生,真的就是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

根据记载,英国人对这东西带来的效果其实是门儿清的,因此他们从来都不会主动把它运到自己国家去祸害群众。他们所以会对中国下这个手,根本原因就是两样东西,钱和市场。而古老的中国给西方人的印象就是钱多人傻市场大,是以从乾隆时代英国人就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断对中国人抛媚眼,希望能够打开中国的市场,出售他们的产品。然而有趣的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它并不需要对外谋求什么,所以英国人的俏媚眼换来的只有乾隆的冷淡以及嘉庆的不屑一顾。但那时的中国人显然小看了英国人对欲望的角逐,也因为大清王朝的小家子气而失掉了了深入了解世界的机会,以至于当时间进入道光时代,西方人乃至他们的邻居比如俄罗斯人已经在世界很多地方凭借他们的坚船利炮圈地盘,抢金银珠宝搞得不亦乐乎时,中国人却还在读着从前的子曰诗云,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重复从前的生活。

对于那时的普通人而言,世界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凡事由国家管,自己只要安安分分当个顺民就够了,有能力读书的就读书考功名,没有读书能力的,就去学一技之长。甚至是帝国的官员们,也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领会家国天下正在面临的危机。因此那个时代最有名的思想家龚自珍在自己的《已亥杂诗》里头留下这样的句子:“万马齐喑究可哀。”

如果林则徐没有去广州虎门销烟,如果一切都没有被打破,历史会不会不一样?也许吧,但这显然是不可能,因为根据一些资料显示,早在林则徐到广州之前,一些拥有官方名誉的英国商人们早就在蓄谋使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了,比如说那位性格并不友善的律劳卑勋爵,据说他早在1834年就说过,要搞定中国和英国的事儿,只有战争。幸亏他当年就嗝屁了,不然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很可能会提前。

因此在这个道光时代,中英之间的形势,其实就像装满水的堤坝,大水破堤而出,根本只是时间问题。但即便如此,林则徐的广州之行,以及他虎门销烟对于国人和历史而言,依然拥有不可替代的伟大意义,因为它传达的,是中国人不屈不饶的灵魂。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1-30 18:12:59 +0800 CST  
林则徐广州禁烟

林则徐到达广州的时间是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

他没有入住当地事先给他准备的总督衙所,而是选择一个叫越华书院的地方作为钦差行辕。这是他的聪明之处,因为在中国,地方上的事情难办,多半就是水太深坑太多。贸贸然住进别人给准备的窝,很容易受人操控或者给人留下挖坑陷害自己的机会。再一个,关于禁烟这方面,客观公正的讲,当地的最高长官两广总督邓廷桢在禁烟一事上并没有过错,自己犯不着去住人家的衙门,给人一种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感觉,毕竟道光在公文里明明白白说过,自己要和当地官员和衷共济,这里面的意思,林则徐又怎么会不懂呢。

当然了,林则徐更知道的是,虽然他是扛着钦差关防来的,啥事儿都能自己说了算,但那绝不是说他可以慢慢喝茶,拖拖拉拉,要知道他那位老板道光皇帝可是个急性子,一双眼睛盯这件事盯得可紧了,因此在越华书院住下第二天,他就得开始干活了。首先是发通告,告诉所有人自己来广州了,现在驻扎在越华书院,不久会到相关地点视察工作。所有随行人员,不能随便出入,要吃饭要干嘛,都要报备,一切伙食都有专人提供。地方上的官僚想要见自己的,一定准时接待,然后如果谁假借林则徐三个字坑蒙拐骗,地方查到了不要留面子,一定要从重处置。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啥事儿本大人都自费搞定,谁敢送红包就办谁。

姿态给出去了,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一切都公事公办,绝不徇私。

与此同时,林则徐跟着在干的,就是见当地官员,初步了解情况。按级别第一个要见是两广总督邓廷桢。以官阶来说,他与邓廷桢平级,不过林则徐有钦差身份,按照清朝的规制,那是见官大一级。要是从科举时间来看,邓廷桢是嘉庆六年进士,林则徐士则是嘉庆十六年,那对方是当之无愧的前辈。最后算年龄,邓廷桢年过花甲,林则徐则是知天命,更是颇有差距。虽然根据记载,在林则徐来广州之前,邓廷桢就有信给他,表示愿意同心合力,去中国大患之源,但林则徐对此,还是有所保留的。因为根据记载,林则徐在对待鸦片泛滥一事上,始终都和自己的朋友黄爵滋一样,主张严禁,而邓廷桢本人在道光十八年皇帝要求他们就朝廷一些官员提出放开严禁,允许鸦片合法一事上表态,作为两广的一把手,这老头可是投了赞成票的。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2-01 18:08:03 +0800 CST  
林则徐广州禁烟(2)

不过意外的是,两人一见面,林则徐对邓廷桢的印象立刻大为不同,因为这老头说话一是一,二是二,对自己地面上的问题全都以自己了解的情况作答,绝不矫情掩饰。原来他当初所以同意放开对鸦片的管制,还和同僚搞了一个驰禁,纯粹是因为他一直都在严格执行朝廷规定,但是感觉怎么都摆不平,想着不如放开了,给朝廷多赚点银子也好。但是这报告交上去以后,老头发现除了鸦片贩子地痞流氓,根本就没人高兴,于是他知道这事儿做错了,赶紧下基层调查研究,想弄清楚鸦片为什么屡禁不止。然后根据他了解的情况,对鸦片贩子特别是外国人严加管制,不允许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搞事情。可是又架不住这外国佬心眼多,对中国官场以及中国人的劣根性了解得透彻,老用类似游击战的法子来糊弄自己,结果导致广州的禁烟一直都没有收到实效。

对于邓廷桢的报告,林则徐知道肯定是实情。因为外国鸦片贩子的猖獗,朝廷上下其实早有耳闻,特别是其中一名叫马地臣的英国佬,更是臭名昭著。为此林则徐在来广州之前,早就已经派人在暗中调查他的信息。此外还有英国佬查顿,听说背景相当不简单,前一阵一直都赖在广州跟邓老头耍嘴皮子,如今听到自己到了,立马就脚底抹油溜掉了,不用问,背后肯定有问题。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2-02 17:19:31 +0800 CST  
林则徐广州禁烟(3)

但林则徐的直觉也告诉他,邓老头的话有避重就轻的部分。要知道广州自乾隆年间被朝廷设置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以后,为了保障国家利益,除了各种行政审查,还设置了专门的海上稽查衙门,配有专门的军队负责进出口,如此严谨,却能让鸦片走私如入无人之境而不被发觉,仅仅只是靠洋人会耍嘴皮子,会打游击就行了吗?显然没那么简单。

在邓廷桢之后,林则徐又依次陆续接见了当地的其他人员,包括地方官以及水师衙门上下人等。对于每个人的到来,他都如同接见邓廷桢时一样不摆钦差架子,尽量亲切友好。而这些官员们因为早在林则徐进京接受任命时就听说了关于他的种种传闻,因此大家伙儿心里都有一种忐忑,当然,也有一种好奇,那就是林大人在见了他们以后,会从哪里正式开展工作。

鲜为人知的是,此时京里的道光皇帝也没闲着。林则徐走后,他和大臣们因为不想打仗就天天琢磨能不能用非暴力手段逼迫英国人自动放弃鸦片走私。有一大臣给道光出了一个主意,让他禁止大黄和茶叶出口,说是英国人主食是肉类,这东西吃多了容易致癌啥的,必须要服用大黄,喝茶才能保命,而这两种玩意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咱们不如就禁止这两样东西出口,看能不能由此要挟英国人放弃鸦片走私。道光皇帝拿不定主意,就发公文到广州,让林则徐和邓廷桢他们帮着讨论一下看是否可行。

根据记载,这事儿最后是以放弃告终,林则徐的禁烟工作仍然要继续进行。根据记载,在到达广州的第四天,也就是见了所有人以后,林大人发飙了,他做了一件在当地引起轰动的事儿,什么呢?杀了时任广州水师总兵的韩肇庆,后者在两年前,曾因为收缴鸦片得力被朝廷嘉奖了顶戴花翎。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2-03 16:46:50 +0800 CST  
林则徐广州禁烟(4)

林则徐为什么要杀韩肇庆?而且在他死后,立即查抄家产?根据记载,当时给出的理由是经过查访,发现韩肇庆不但一直都在收受鸦片贩子给予的巨额贿赂,而且常常利用官府的缉私船偷偷帮助他们走私鸦片。他两年前上报朝廷自己收缴了多少鸦片,其实是他帮助别人完成了巨额走私以后,别人送给他的礼物。但实打实的说,当时广州官场收受贿赂,帮助鸦片贩子干私活的绝不止韩肇庆一个人,就连被后人尊称为民族英雄的关天培以及两广总督邓廷桢都逃不了干系。

其中邓廷桢其实就是韩肇庆幕后的大BOSS,韩肇庆的鸦片据传就是他在背后指示,并且他自己也搞了几只大船贩卖鸦片,聚敛钱财。只不过这老头比一般人更懂得看道光的脸色,一看到皇帝非要查禁鸦片,立即就调转枪头严查狠抓。最后搞到国内国外的鸦片贩子在广州都有种待不下去的感觉,只好把鸦片走私活动转到地下或者海上暗中进行。

林则徐对这些情况是否了解?那绝对是了解的,即便不派人查,凭他的直觉,看也能看出个七七八八,但你要知道他来,领的任务不是中纪委打老虎,而且这种全部官员都有问题的场合,要全部都杀了,广州地面就得乱套,因为没人管了。于是精于世故的林则徐只好采取杀一儆百的办法,拿韩肇庆开刀。一来呢,是他的名声最不好听,就连当地的老百姓都知道,只要贿赂了韩肇庆,你在广州爱怎么卖鸦片都可以。再一个就是这家伙身为军人,却肚满肠肥,一点军人样子也没有,可见平时疏于操练,用这样的人带兵,实在是有碍观瞻且浪费公帑。

这韩肇庆一死,事情确实向林则徐预期的地方发展,广州上上下下,从官府到民间,人人都知道这林大人真不是来玩儿的。不但邓老头、关天培等人赶紧进一步端正态度,就连一般的小老百姓也对这位林大人的手段十分服气,期待他的下一步动作。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2-04 17:15:21 +0800 CST  
林则徐的广州禁烟(5)

果然,林大人的动作一点也不啰嗦,紧跟着就是以广州为圆点,把周围一圈的地方官还有地方上有名望的士绅都见一下,主旨虽然是鸦片,但更多的是安抚民心,——林则徐这么干可以说是相当聪明,因为他来广州的时间是正月份,大家都要欢欢喜喜过大年,而一般人在欢喜里头,心理防线比较低,容易露本相。林则徐要了解地方上的真相,林则徐要想了解地方上的真相又不打草惊蛇,选择这个时候相当合适,不愧是名留青史的名臣。

时间进入二月份,林则徐以一篇《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等正式开始他的广州禁烟工作。根据记载,这些文章主旨是数落鸦片的坏处,劝诫人们尽快禁烟,写得极好,用的是当年的白话,一点都不摆官架子,可以说是苦口婆心。当然了,必须要说的是,文章中最关键的内容不是煽情,而是以两月为期限,让地方上的鸦片贩子以及普通百姓尽快把手里手长的鸦片以及抽鸦片的工具统统交给官方,过期不交就没收你所有的钞票家当。除了这软硬兼施的文章,林则徐还下令把当地居民按人头编入保甲,这意思就是让每个人相互监督,发现谁有东西过期不交,就报官领奖。

对老百姓和地方他是两张脸都给,对外商林则徐的态度就没那么好了。本来嘛,这帮外国佬大老远来中国不干好事,要给他们好脸色实在有点对不起群众。不过客观一点说,林则徐的态度其实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精英阶层普遍存在的意识偏见和对世界认识的落后。所谓意识偏见就是自汉唐以后,由于中国文化的心理优势,社会精英们普遍存在一种不自觉的自我优越感,对周边的民族和外国人,总会有一种疏离感,认为别人再怎么牛逼,也不过是重复我们很久以前就有的东西。至于对世界认识的落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人说是因为清王朝闭关锁国,盲目自大造成的,但我不认同。

如今还是先说林则徐在广州的行动。几乎就是在他张贴《晓谕告示》的同时,林则徐派人召集十三行的洋商到越华书院。可是这次并不是接见,而是训话。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2-05 17:15:46 +0800 CST  
林则徐广州禁烟(5)重写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林大人砍了韩肇庆之后,并没有再有什么大动作,而是下到基层去调研去了。他见的人都有谁呢?主要是一些地方官和当地的名士。这事说穿了也不奇怪,中国人一向是正月不干活,林大人再雷厉风行也不会违背这些人之常情。再说了,他扛着钦差的身份来这里搞断人财路的禁烟工作,如果光杀人不安抚人心恩威并用,后面很多事情想要顺利开展那只能是做梦。

时间进入二月份,通过杀韩肇庆和深入基层了解这么两手铺垫,林大人正式开始工作。首先是张贴《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等各种官方文件。在这些文件里,林则徐先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苦口婆心说明鸦片的危害,告诫地方上一干人等赶紧戒烟,然后宣布收缴鸦片的相关政策,规定逾期不上缴鸦片以及抽鸦片工具的人一旦被发现了,没收全部财产。值得注意的是,别看林则徐当初在朝堂上支持黄爵滋的不戒烟者杀,但到了地方,他还是很能懂得轻重缓急,在文告里一句也没有提这方面的内容,反而着重于收缴鸦片。

在张贴告示的同时,林则徐也正式把走私鸦片的洋人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为此,他先召集了十三行的头头脑脑过来开会。这十三行类似于现代的企业,不过数目不一定,有时是十三个,有时只有七八个或者三五个,但叫习惯了,所以一直都被称为十三行,起源于康熙时代,是政府特许的一批对外贸易商业机构,历史悠久。乾隆晚期,由于政府对沿海地区老是有一些莫名的外商极为厌烦,关闭了其他地方的对外贸易机构,只留下广东一地的十三行作为对外贸易窗口,这就是西方人所谓的“闭关锁国”。林则徐会召集十三行的头头脑脑,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国家许可的进出口商业机构,对外的所有经济政策和沟通,都是通过他们执行。

林大人见他们,并没有给好脸色,而是先来一顿训斥,指责他们包庇洋人走私鸦片,流毒天下。这些商人们见惯了官场嘴脸,以为林大人摆脸色是想要贿赂,想故技重施用元宝让林大人息事宁人,却不想林大人压根不吃这一套,反而给他们下达了两个艰巨的任务,一是让他们转发一份官府文告,要求那些走私囤积鸦片的外国佬三日内交出所有的鸦片,另一个是给所有在华的外国商人,重申政府的相关规定,要他们保证永远不得携带鸦片来中国搞事。为了让这帮滑不留手的商人知道厉害,林大人有言在先,事情要是办不好,就追究这帮人串通外国佬的罪名,然后把其中罪名最大的吵架问斩。

这话要是别人说的,这帮商人说不定还得折扣一下听听罢,但林则徐砍了跟洋人打得火热的韩肇庆广州城人人皆知,谁敢不听?很快,事情就办好了,在广州的洋贩子给府衙交来了1037箱鸦片烟。林则徐得知这个事儿却十分不高兴,心说你们糊弄谁呢?我来广州之前就查过,每年光换算我们流出去白银就不止这点烟土。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2-06 17:21:43 +0800 CST  
林则徐广州禁烟(6)

底下的官员不久又上报了一件事,说是林则徐的命令被传达以后,外商召开会议,美国贩子都愿意遵守纪律上交,但是英国大鸦片贩子颠地却极力反对,因为他手上存货最多。林则徐一听是这个人,当时就不爽了。原来早在出京之前,林则徐暗中着力调查的,除了查顿、马地臣,再来就是这个颠地。根据记载,他曾清楚的在公文报告里指出,英国鸦片贩子颠地一直都在广州省城逗留,鸦片走私进口,中国白银外流,都是这家伙经手,而且他常常跟一些汉人往来,学习汉字汉语以及,了解官场习惯,并且购买官方报纸详细研究官场动向,居心十分叵测。

林则徐觉得此人实在可恶,下令地方传讯颠地,这是要问罪和杀鸡儆猴。林大人如此威武却可惜当地的官员都传染了他老师曹振镛的毛病,喜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居然把命令给偷着改动了,让十三行的人去传消息请颠地。颠地这王八蛋混中国这么多年不是白混的,一看他们这态度当即就知道事情不太妙,却反而摆谱说要我去也行,让你们林钦差给我发保护令,确保我24小时以内可以安全回来我就去。对方无奈,想着我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居然回去复命说颠地跑了。

没过多久又传来另外一个消息,说是英国贩子全部抵制政府收缴鸦片的行为,原因是停留在澳门的英国商务总监义律向他们传达了一个政府公告,打算将停留在广州的英国佬全都撤出广州另作打算。这个义律来头比那几个鸦片贩子大多了,他是贵族出身,曾加入英国当时最嚣张的海军服役多年。来中国以前一直都是在英国海外殖民地当官。有意思的是,尽管义律在第一次鸦片战争里充当了煽动政府发动对话战争的角色,但是他在最初的时候是反对鸦片走私的,曾经直言不讳说通过走私鸦片来赚取暴利是大英帝国的耻辱,并且在1836年接替罗拨臣爵士充任对华商务总监以后,积极与清政府对外机构以及当时的两广总督邓廷桢联络,希望建立和平对等的贸易关系。

然而可惜的是,他并不知道大清帝国曾经繁华的背后孕育出来的是一个怪胎社会,政府官员大多缺乏真正的勇气去独立思考,两广总督邓廷桢虽然干练能干,但也不能不顾及道光帝,跟朝廷的思路办事,最终使得他只能失望而归。至于这次的拒绝公告,则是因为他收集到的信息是林则徐态度强硬,并不能公正对待在华英国商人,所以才会发布这样一个命令,并很快赶到广州去了解情况。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2-07 17:11:34 +0800 CST  
林则徐广州禁烟(7)

但阴差阳错的是,林则徐为官虽然开明务实,但遗憾的是他和他的朋友们,比如龚自珍等人对英国人有一种传统的偏见,认为他们来中国是图谋不轨,对他们过于防范而又缺少理性的沟通,再加上颠地查顿马地臣等人的所作所为,都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导致林则徐认为他们是在大清帝国的领土上挑衅,这让林则徐无法容忍,因此他在义律进入商馆调查情况的同时采取了非常强硬的措施,那就是派兵包围颠地等英国商人居住的商馆,强行撤走在商馆打工谋生的华人,不允许任何人给他们提供食物和水源,也不允许英国人擅自离开,除非他们把鸦片交了,并保证永远不再搞这东西来中国。

这种措施对于当时的中国人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强硬手段,因为中国当时仍然是非常传统的封建王权社会,但是对于早已通过光荣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帝国的英国人而言却无异于外交挑衅,因此商馆中拥有鸦片货物的英国商人纷纷鼓噪抗议,要求代表政府的商务总监义律出面抵制。他们之所以敢于如此,是因为英国的律法承认私人对货物财产的绝对拥有权,政府有保护的义务。

可惜的是,义律出面也没能搞定林钦差,因为两人的思想意识根本就是南辕北撤。眼见此事就这么卡在这儿也不是办法,这位大英帝国的商务监督只好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对关在商馆的英国贩子保证说你们的损失,过后我会向政府报告,由政府来处理,这话其实说得有点模棱两可,但精明的英国贩子们却很快就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向中国交出他们所拥有的鸦片。于是义律就赶紧向林则徐呈递文件,告诉他英国商人愿意交出鸦片,并且在文件中注明会交出的数量。

接到对方的文件以后,林则徐立即和邓廷桢一起协商收缴事宜,并在确定了英国人一定会交鸦片以后就解除对英国商人的全禁命令,给他们提供食物。果然英国人表现很乖,很快就纷纷上交鸦片。根据统计,他们实际上交的数量远比义律在文件里注明的数量要多,总共有两万多箱这么夸张。在历时两个多月的收缴工作结束以后,义律又根据事先说的要求,代表英国商人上交了永远不来卖鸦片的保证书,并于四月二十四日带着一帮英国人离开广州,乘船到了澳门,希望澳门总督能给他们提供地方让他们暂住。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2-08 17:08:53 +0800 CST  
林则徐广州禁烟(8)

在他们抵达澳门之前,这帮由义律率领的英国大烟贩子本来有机会亲身经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但是为了抗议,全体拒绝参加,不过即便如此,虎门销烟还是很快传遍全球,成为近代史上一场著名的历史事件。根据记载,这件事发生的准确日期是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也就是公元1839年6月,正是中国的夏季。当时,林则徐在收缴鸦片的工作完成以后,本来的想法是将收缴的鸦片清点完毕以后押运到北京,由道光皇帝亲自主持销毁活动,但是当时一位名叫邓瀛的御史却看出其中弊端,——从广州到北京路程遥远,若是有人做手脚容易出事故,且会给朝廷里的小人借口诬陷林则徐,于是赶紧给皇帝上折子建议说应该就地销毁,因为长途运输的话劳民伤财且容易给土匪流氓契机做坏事。道光皇帝本身性格就比较小气,最怕多花钱,再加上邓瀛的话又很有道理,于是赶紧改口让林则徐就地销毁鸦片。

林则徐接到命令后,就与邓廷桢以及广州知府等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在广州城外的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各种鸦片。在进行正式的销烟之前,他先采取传统的方法测试销烟的效果,就是用桐油搅拌在鸦片烟里头,然后点火焚烧,但效果相当不尽人意,而且烧剩下的渣滓会渗透到土里头,据说有些不怕死又没钱的大烟鬼三更半夜偷偷跑去挖掘,居然还能挖到一部分可供吸食的大烟。林则徐为此只好放弃火烧,转而改用海水浸化的办法。

经过与众人商议,他们在海滩上挖了一个坑,注水成池,在池子底部铺上石头,四周全部都钉上板子,然后又在另一边挖一个水沟。让预先准备的盐水倒入水沟,由水沟流到池子里头。再把鸦片烟土切成四瓣,放到盐水里头去泡个半天。然后将石灰倒进去,石灰遇到水就会沸腾,将烟土溶掉。为了保证效果,在池子边安排好士兵,不停的搅拌水池里的东西,这样来保证烟土消融的速度加快。如是这般实验之后,大家发现这个法子行得通,于是在虎门依样画葫芦挖了两个池子,将一切准备停当以后,挑选了黄道吉日正式开始销烟工作。

由于这件事是公开的,所以到了当天,不但广州的全体高级官员,附近的居民,很多外商、记者、传教士以及一些国家在华的官员都纷纷前往观看,而英国人则集体缺席。因为这件事对于一向自诩高贵自尊的英国人而言,是极为不名誉的。至于那些大烟贩子们,那就更加的不想出现在现场了,倒不是肉痛,而是他们怕会被在场的中国人羞辱。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2-09 17:12:52 +0800 CST  
林则徐广州禁烟(9)

在这里特别要点赞的是,虎门销烟的消息是林则徐主动向外发布的。原来自从来到广州开始,他就有留意到中外之间的不同。为了服务实际工作需要,他通过十三行挑选得心应手的翻译人才,然后派人从广州外国人聚集地、澳门乃至新加坡等地有意识的收集相关的报纸书刊等加以翻译,用来了解外部世界。虽然当时由于仓促,很多东西没到位,但已经让林则徐在进行具体的禁烟工作时留心到发布信息和收集信息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虎门销烟时,他特意向报馆及在华外商等发布了自己将在广州公开销毁鸦片烟的消息。

到了那天,林则徐根据他所了解的国际惯例专门搭建了一个观礼台供外国人使用,又允许对销烟过程好奇的相关人等近距离观摩中国销毁鸦片烟土的过程,并亲自为他们讲解。观看过相关过程以后,人们纷纷对林则徐的工作表示敬佩,很多人以此经历写进日记书信等,留下了很多详实的记录,其中包括林则徐本人真实的相貌描写。在外国人的眼睛里,这位大清帝国的官员虽然身材肥胖,但是气度庄重,神色严厉,很有官威。

而对外发行的报纸,比如《澳门月报》、《新加坡自由新闻》等在事后也对虎门销烟进行详细报道,轰动一时。很多从事正当生意的外国商人都纷纷对林则徐的禁烟工作表示支持,甚至英国方面也因为虎门销烟的影响力而导致市场波动,一些中国的货物比如茶叶、丝绸以及银器价格大涨。

但这件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事件也留下了隐患,那就是他们强行收缴销毁鸦片,并驱逐英国大烟贩子时没有将代表英国政府的商务总监义律区别对待,而义律之前为了解决问题又冒险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向商人承诺他们的损失将会由政府酌情负责,——客观来讲义律这番话其实模棱两可,如果能在中国方面找补到一定的谅解,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但当时的意识形态决定了这种谅解几乎是不可能。因此当义律带着这帮人灰溜溜离开广州时,一颗定时炸弹也就此种下,那就是林则徐收缴鸦片的行为,因为义律对大烟贩子的保证,变成了是对英国政府的挑衅。

林则徐对此是否有所意识呢?应该说是有的,只不过可惜的是,他们当时的意识形态是认为中国人在这件事上并不理亏,所以绝对没有必要对洋人示弱,如果对方敢动手,那就让他们尝尝厉害,因此林则徐在主持销烟工作的过程中,一直都通过水师提督关天培积极布置防御工作的同时,又在广州附近水域招募一批骁勇干练的渔民海盗等加以训练,以加强中国的防御力量,——之所以会召集渔民海盗,是因为经过收集信息,林则徐发现洋人对中国军队的腐败十分了解,根本不怕大清的军士,反而在海上老是被海盗和渔民骚扰,对他们是谈虎色变。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2-11 17:06:04 +0800 CST  
林则徐广州禁烟(10)

不过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虽然林则徐非常务实,很多事情都准备得很到位,但其实他在禁烟工作的进行当中还是存在很多失误的。除了前面没能够及时的看清鸦片贩子心甘情愿上缴鸦片背后另有原因,还有就是他错误判断了外国人对书面合同的重视,误认为义律等人既然写了保证书以后绝对不会再带鸦片来中国,那就绝对不敢公然违背保证书,因此才会在收缴销毁鸦片完成以后非常轻易就将他们给放走了。另一方面,他自己其实一直都对广州禁烟的前途存在忧虑,在禁烟工作的进行中也知道朝廷上下一直都在议论纷纷,但是在给道光皇帝的上奏里,却出于一些顾虑对很多事情不能实话实说,一味只是根据道光皇帝的心意办事,这直接导致了他在与外国人特别是与代表英国政府在华的义律沟通时,丝毫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比较圆融的沟通,这直接为他战争中的悲剧结局埋下了深刻的伏笔。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后话。

如今且说虎门销烟后,根据记载,当时其实并没有将所有的鸦片烟销毁完毕,而是留了一部分送到京城,在道光帝眼鼻子底下销毁。道光皇帝十分高兴,他认为林则徐既然能够将这件事办得十分漂亮,那么他的另一个愿望,不和外国人打仗应该也能够实现。但是朝廷里对此却有不同的意见,认为英国人绝不会就此罢休。为此,道光皇帝曾在奏折里询问林则徐意见,一向忠君爱国的林大人这次说话却有点一厢情愿,认为即便是两国开打,英国人千里迢迢来中国,远离后方,在军事上并不占据任何优势,又说他们穿的衣服都硬邦邦的,动作也不灵活,上岸了只有被杀的下场云云。

这些话在今天看来有些好笑,但在道光时代,却是大家普遍都有的想法,以至于道光皇帝,也对此深信不疑,只是在官方公文里轻描淡写说了句要大家伙儿整顿海防,就没有再做什么具体的防范工作,反而认为既然虎门销烟已经搞定,那么林则徐的钦差工作基本就完成了,为了防止权利过大造成不便,这位性格有些小气的皇帝很快就撤销了林则徐的钦差大臣以及全权负责名头。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当时有一位叫做陶澍的大臣病得快要死了仍然关心国事,预感到时局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特别给皇帝上了一道折子,以身后遗言的形式向皇帝建议,由林则徐初任两江总督,道光接受了他的意见,并进行了调整,这才使得林则徐能够继续留在广州进行接下来的事情。
楼主 老娘路人甲  发布于 2017-12-12 17:05:17 +0800 CST  

楼主:老娘路人甲

字数:823

发表时间:2017-11-04 00:48:1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6 17:00:02 +0800 CST

评论数:34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