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述评

从孙策留下来的丰富的政治、军事、行政管理遗产中,也能够看到其彪炳功业:
政治上,获朝廷正式封拜为会稽太守、讨逆将军、吴侯,具备了据守一方讨伐叛逆的合法地位和政治优势。
领土上,占据了江东六郡,成为江东最大势力,为今后的发展扩张奠定了基础。
军事上,初步建立了统帅授兵,部将领兵,相对独立的军事管理体制,巩固、培养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大争之世,武将的作用明显要高于文官。孙策遗留下来的将领主要由以下五部分构成:1、宗室子弟:孙静、孙贲、孙辅、孙河等;2、外戚子弟:如吴景、徐琨等;3、父亲旧将:如朱治、程普、黄盖、韩当、董袭,以及后来声名显赫的吕蒙等(宗室子弟和亲属中也有随孙坚的旧将);4、自有将领:如周瑜、吕范、蒋钦、周泰、陈武、凌操等;5、降将:太史慈、祖郎、全柔、贺齐等。
行政管理上,以文官在中枢辅佐,宗室或外戚子弟任地方军政长官建立行政构架。在江东六郡中,除庐江太守李术、吴郡太守朱治外,其余四郡都是宗室或亲属子弟。任李术是政治形势的需要,当时孙策正在努力脱离袁术靠拢朝廷,此举是想给朝廷一个公忠的印象。任朱治也应该是一种策略,是做给文臣武将们看的,以此给部属一个希望。朱治是跟随孙坚的老臣,也是最早跟随孙策并劝其尽早离开袁术自谋发展的功臣,忠诚度相当高,用起也放心。
孙权几乎是全面继承了这些遗产,在此基础上不断的补充、完善,成就了自己吴大皇帝的历史功绩。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18 17:00:25 +0800 CST  
孙策之死为曹操解脱了困境,曹操以刘馥为扬州刺史负责善后,自己回师北上,再晚就来不及了,因为袁绍大将颜良已经渡过黄河攻打曹操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的白马县。(今河南省滑县东二十里,黄河南为白马,北为黎阳)
开战之前,袁绍按惯例叫陈琳写了一篇讨曹檄文,这就是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从曹操不为人齿的宦官家世说起,历数曹操杀名士忠良,盗坟掘墓,软禁献帝的罪行,被吕布追杀得狼狈不堪的丑态,以及袁绍数次出手相救的恩情,号召天下人反曹,并悬赏捉拿曹操,得到曹操人头的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檄文写得慷慨激昂,动人心魄,民间传说曹操看到这篇檄文,惊吓得头风病都好了。
现在大部分人将颜良攻打白马县作为官渡之战的首战,其实不是,这里得为袁绍辩一下冤。曹操东征刘备时,袁绍并没有因为儿子病了而放弃对曹操的进攻,而是派了一支部队进攻延津,于禁坚守不屈,没能攻打下来。袁绍这才改变进攻方向,让颜良等人攻打白马。
袁绍以颜良为帅时,沮授曾经劝谏过,认为颜良性格狭隘,虽然骁勇也没有能力独当一面,袁绍又以沮授、郭图、淳于琼等人协同作战。自己亲率大军抵达黎阳。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18 17:00:55 +0800 CST  
曹操以张辽、关羽为先锋迎击颜良。荀攸给曹操献计,认为我方兵少,不能和袁军硬拼,可以先将袁军引开。到延津后,假装要渡河深入袁军后方,袁绍一定会分兵来阻拦。然后我方以轻兵袭击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必败。曹操照此而行,袁绍果然上当,分兵而来。曹操率领轻兵紧急行军,倍道而行,直取白马。颜良没想到曹操突然出现,慌乱之中措手不及。关羽看见颜良的麾盖,打马狂奔,刺死颜良,下马斩其首级而还。关羽一战成名。曹操当即表关羽为汉寿亭侯。
曹操解了白马之围,但也不敢留守白马,就强行将不愿跟随自己离开的当地百姓迁徙,沿黄河西行。袁绍派文丑、刘备渡河攻延津,正好与撤退的曹操相遇。曹操派人登高观察袁军人数,最初看见有五六百骑,过了一会骑兵有所增加,而步兵不可胜数。曹操让侦察兵不要在通报了,命令骑兵解鞍放马。从白马撤退时收集起来的物资全在路上,将领们认为敌人骑兵太多,不如撤退回营坚守。
荀攸看出了曹操的计谋,告诉诸将说,就是要把这些东西拿来当作引诱敌人的诱饵,怎么能撤回。文丑与刘备先后带领五六千骑兵追来,诸将有些害怕,催促曹操上马,曹操不动,说还没到时候。敌人骑兵越来越多,有些开始下马争抢物资。曹操大喊一声:“上马!”六百骑兵一跃上马,全力冲杀,打败袁军,斩杀文丑。
颜良、文丑,号称河北名将,两战被杀,袁绍军心受到极大震动,士气下降。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18 17:01:24 +0800 CST  
曹操回军官渡。此时,关羽将曹操赏赐的东西全部封存,留下一封书信拜别曹操,回到刘备身边。
曹操一直比较喜欢关羽,但通过观察发现关羽并无久留之意,就叫和关羽私交较好的张辽去找刺探关羽的心思。张辽奉命而去,关羽感叹地对张辽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对我十分厚爱,但我受刘将军的大恩,发誓同生共死,不能违背。我最终会离开这里,但一定要立下战功报答曹公以后才走。”张辽想把关羽的话告诉曹操,又怕曹操杀关羽,不告诉吧,又对曹操不忠诚,不是事君之道,犹豫良久后感叹地说:“曹公是君父;关羽只是兄弟罢了。”于是告诉了曹操,曹操对关羽的决定十分赞赏。关羽杀颜良后,曹操知道关羽要离开,就重加赏赐。关羽一件不取,留下一封书信告辞而去。曹操的左右还准追拿关羽,被曹操制止了。
关羽离开曹操的原因众说纷纭,在下认为应该有以下三个:第一,对形势的判断。关羽认为袁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跟着曹操只会失败。这是最重要的原因。第二,重视友情。关羽看重与刘备、张飞的友情,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第三,对曹操的夺妻之恨。关羽是个性格狭隘的人,永远也不会忘记和原谅曹操的夺妻之恨。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18 17:02:10 +0800 CST  
应该是夺妾之恨。不好意思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18 17:02:48 +0800 CST  
曹操返回官渡时,留下乐进和于禁一起驻防延津。于禁与乐进率领五千步骑,从延津西南沿黄河攻打到汲县、(今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获嘉县,(今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焚烧袁绍三十多个屯兵据点,斩首、俘虏各数千人。何茂、王摩等二十余名袁绍部将投降。曹操让于禁派出将领屯住原武,(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打败袁绍安置在原武县西北杜氏津的部队。曹操因此升迁于禁为裨将军,于禁等带兵回到官渡。
看上去似乎是曹操取得了许多胜利,其实不是,这些都是曹操在袁绍大军未到之前的一些小偷小摸的行为,并不影响大局,不然曹操不会每次都是打完就跑,集中兵力守护官渡。
果然,袁绍大军一出,连下白马、延津、原武、阳武,(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曹操前线部队伤亡惨重,兵不满万,其中还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伤兵。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18 17:03:42 +0800 CST  
@纸牌游戏蛇 2017-08-19 23:02:08
唉,接下来江东就由孙十万接手了,孙策死了真是可惜了,这也是命吧
-----------------------------
谢谢捧场,孙策之死确实遗憾,让历史又少了一些精彩。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21 13:43:06 +0800 CST  
@纸牌游戏蛇 2017-08-19 23:04:08
闲来无事,一定要给楼主捧个场。好文,加油!楼主您也辛苦了,周末愉快!
-----------------------------
谢谢捧场,这个帖子太冷清,幸亏有你。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21 13:44:23 +0800 CST  
曹操连续战败,引发各方震动,纷纷倒向袁绍。兖州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领六县:鲁、卡、汶阳、蕃、驺、薛)诸县与徐州东海郡(今山东省临沂市南部与江苏省东北部一带)昌豨背叛曹操,投降袁绍。
八月,袁绍将战线前推到阳武县博浪沙,东西连营数十里,曹操也连营相对,被袁绍击败。袁绍又前推到官渡,与曹操相对。
双方在官渡两边大起高台对战。袁绍的装备、器械、弓矢都远远超过曹操,垒的高台,架的箭楼都比曹操的高大。袁兵在高台箭楼上对着曹军射箭,箭如雨下,曹兵在自己军营内行走都要带着挡箭牌蒙头遮身,狼狈不堪。袁绍很是得意,要求每个士兵都要带一根三尺长的绳子,随时准备生擒曹操。
此时汝南郡黄巾军余部刘辟、龚都等起兵响应袁绍。袁绍让刘备领兵前往汝南与黄巾军会合,扰乱曹操后方,造成许县以南地区人心不安,局势动荡,引起曹操忧虑。曹操从弟、以议郎督骑兵的广阳太守曹仁自告奋勇带兵前往汝南阻击刘备。曹操骑兵数量有限,解白马之围时仅有六百骑兵,主要是缺马。镇守关中的钟繇及时运送了两千匹战马给曹操,这才让曹操拥有了一支可以单独作战的快速机动部队。如果曹仁带领步兵前往,不光会贻误战机,还会因无法迅速回师而分散官渡兵力。
曹仁及时赶到汝南,打败刘备、刘辟联军,收复被占领和投降的附近各县,立即回师官渡。
刘备逃回袁绍处,看到袁绍不能迅速战胜曹操,打算离开袁绍,劝说袁绍南连刘表。袁绍又让刘备率领本部人马再次前往汝南,与黄巾军龚都会合。曹操派大将蔡阳阻击,被刘备所杀。此时官渡之战正急,曹操无力分兵再追击刘备,刘备也不回投袁绍,就在汝南间流动。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21 16:15:30 +0800 CST  
袁、曹双方在官渡绞尽脑汁对战。袁军起高楼射击曹军,曹操让工匠制作发石车,抛出大石头击碎高楼。因石头空中飞行和落地时都会发出极大的响声,袁军将此车称为“霹雳车”。袁军见天上不行,又从地下来,开始挖地道,准备偷袭。曹操在军营内挖一条又长又深的壕沟,使袁军地道挖不进来。
打仗打的是经济实力,最重要的是粮草。袁绍有的是粮草,而曹操缺的就是粮草。虽然曹操曾经接受荀攸的提议,派徐晃、史涣、曹仁等阻截并焚烧了袁绍的运粮车队,斩杀了袁军大将韩猛,但未伤到袁绍的元气,袁绍的运粮大军仍然源源不断地给袁绍运来粮食。
袁绍也不断派出部队袭击曹操的粮道,加重了曹操粮食短缺的问题,曹操派从妹夫典农中郎将任峻专门负责运输粮食,任峻以千辆马车为一部,分十路并进,每队用两重军队保卫,这样一来,袁军不敢接近运粮的队伍,使曹军的粮食运输不至于中断。
但长期对峙对曹操明显不利,曹操已经支撑不下去了,写信告诉荀彧粮草缺乏,准备撤军回许县。吓得荀彧赶紧回信鼓励曹操说:“如今粮草虽然少,但也比不上刘邦、项羽大战鸿沟时的差距,当时刘邦、项羽都不愿意先撤退,因为先撤退者就是示弱。您现在以只占对方兵力十分之一的人而坚守官渡,捏住了对方的喉咙使其不能前进半步,已经半年了,战局一定会发生变化,这正是使用奇计的时候,不可放弃。”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21 16:16:12 +0800 CST  
正如荀彧所料,事情果真发生了变化。袁绍的奔走之友许攸背叛袁绍,投靠曹操。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许攸劝说袁绍不要和曹操力争,曹操全军和我方在官渡对峙,许县必定空虚,我们可以在这里拖住曹操,另外派一支轻骑兵队伍绕道偷袭许县。只要攻下许县,就能够擒杀曹操。就算曹操的部队没有溃散,腹背受敌,疲于奔命,也一定会失败。袁绍已经几次派出包括刘备在内的人马绕道偷袭许县,都没能成功,对此种战术已经失去信心,一心想要正面突破,一举歼灭曹操。于是就拒绝了许攸的提议,恰好此时许攸的家人犯法,被审配收押了许攸的妻儿,许攸一气之下投奔了曹操。(另一种说法是许攸贪财,袁绍不能满足)
因为袁绍的关系,许攸与曹操也算是多年的朋友。灵帝末期,曹操年轻时退隐还乡时,许攸还写信来邀请曹操一起行刺灵帝。曹操听说许攸来了,兴奋得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见到许攸,拍手大笑说:“子卿(许攸字子远,呼为卿,显示贵气)远来,我的大事就成功了!”进屋入坐后,许攸问曹操:“袁绍军队强盛,你怎么应对呢?现在还有好多粮食?”曹操说:“还可以支付一年。”许攸说:“没有这样的事情,你重新说!”曹操改口说:“半年。”许攸有些生气了,说:“你是不想战胜袁绍吗?怎么老是不说实话啊!”曹操见许攸生气了,赶忙道歉说:“刚才是开玩笑,说实话只够支付一个月,怎么办?”许攸说:“你孤军独守,外无救援,粮草将尽,已经是很危急了。现在袁绍有一万多乘车的粮食囤放在故市、乌巢,(均在酸枣县东南,今河南延津县内)守卫不严,如果以轻兵偷袭,烧掉这些粮食,不过三日,袁绍就会自败。”
袁绍的粮食确实是运往乌巢囤放,由淳于琼带领一万多士兵押运守护,沮授曾提议让蒋奇带领一支部队在淳于琼外围巡逻防护,但袁绍没同意。乌巢离袁绍大营只有四十里,淳于琼有一万多人,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也可以抵挡一阵,坚持到大军来援救,似乎没必要再派一支部队加强防卫。
曹操接到许攸的情报,决定孤注一掷偷袭乌巢。手下谋士将领不大相信许攸,劝曹操不要轻举妄动,只有荀攸和贾诩力劝曹操出战。曹操留曹洪守卫大营,挑选了一批精锐步骑,全部换成袁军装束,用袁军旗帜,人人抱一束柴薪,在夜色掩护下偷偷从小路奔往乌巢。路上碰到袁军哨兵盘问,就说是“袁公担心曹操偷袭我军后方,派兵来加强防卫。”以此骗过守卫,直达乌巢,放火烧粮。
此时天刚蒙蒙亮,被大火惊醒的淳于琼看到曹军兵少,就在营外摆开阵势,被曹操一冲而散,退入营寨坚守,曹军猛攻营寨。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21 16:17:04 +0800 CST  
袁绍听到曹操袭击淳于琼的消息,立即召集文武商议应对之策。宁国中郎将张郃认为淳于琼抵挡不住曹操的进攻,应该尽快带兵援救。谋士郭图却认为应该进攻曹操大营,围魏救赵。袁绍认为都有道理,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以轻骑兵赶赴乌巢救淳于琼,一路以张郃、高览以重兵攻击曹洪,争取拿下曹操的大本营,使曹操无家可归,只能逃回许县。
袁绍增援的骑兵逼近乌巢,曹操左右告诉曹操:“敌人的骑兵逐渐靠近,请分兵抵抗。”曹操怒喝道:“敌人到了背后,再来报告!”曹军士兵见退路被堵,只能向前拼死作战,及时地攻破营寨,斩杀袁军将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八员大将,杀士卒千余人,将他们所有人的鼻子割下,连同牛、马的舌头一同送往袁军,袁军将士大惊。
淳于琼被乐进抓获,也被割下了鼻子,带到曹操面前。曹操与淳于琼多年相识,曾经共同担任西园八校尉职务,淳于琼为右军校尉,念在往日交情,本想饶其一命,许攸在旁边说了一句话,说:“他明天早晨起来照镜子,看到自己的鼻子被割了,就不会忘记今天的耻辱和仇恨。”这句话让淳于琼丢掉了性命。
烧掉乌巢后,曹操领军回官渡救曹洪。进攻曹洪的张郃、高览听说淳于琼已死,曹操带兵回援,也撤军而返,结果受到郭图诬陷,害怕被袁绍追究,就烧掉了用于攻击的箭楼等器具,率众投降曹操。此时曹操还在返回官渡的路上,曹洪在官渡留守,因情况不明,在加上留守责任重大,唯恐有失,不敢接受张郃的投降,荀攸认为张郃是因为自己的计策不被采纳,愤怒而来,没什么不敢接受的,曹洪才接受了张郃。曹操非常高兴,称张郃此举犹如韩信归汉。
粮食被烧,将领死的死、伤的伤、降的降,袁军士气全无,全军溃败。袁绍与袁谭仅仅带了八百骑兵渡过黄河,来到黎阳北岸,进入留守此处的将军蒋义渠大营。袁绍往日威风荡然无存,无比凄惶地拉着蒋义渠的手说:“我把我的首级托付给你了!”蒋义渠赶忙另外为袁绍设立了一处营帐,袁绍于是让蒋义渠出去收拢溃散的士兵,告诉他们自己还活着的消息。侥幸渡过黄河的将士听说袁绍还在,又纷纷聚集在袁绍身边。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21 16:19:06 +0800 CST  
曹操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对手,斩首七万多人,收缴了袁绍来不及带走的辎重、图书、珍宝。残忍地将俘虏的八万袁军士兵坑杀,就是活埋。在收缴的文书中发现大批自己的文武官员写给袁绍的信,曹操为安定人心,一把火将这些书信全部烧了。还煞有其事地装模作样地说:“当时袁绍太强大了,我犹不能自保,何况众人啊!”但史书中另外一处记载让曹操露出了马脚,就是曹操翻阅过这些书信,发现只有阳安都尉兼太守李通没有给袁绍写信,认定是郎陵长赵俨劝阻的。如果没有全部翻完的话,怎么知道只有李通没写?
盘点一下双方的得失吧,其实这是个一目了然的问题。袁绍此战精锐丧失殆尽,再也无力南下,并很快因本次失败导致心理失衡,疾病缠身,不治而亡,成为最大的输家。此前只要是袁绍亲自带兵出战,无不是所向披靡,百战百胜,就输了这一次,输得那么彻底,以至于身败名裂。
曹操则通过此战稳固了地位,奠定了肃清并统一北方的基础,其地位和实力再也没人能够撼动。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22 17:30:49 +0800 CST  
解答一个争议的问题,就是双方兵力是否相当。教科书上说这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那么到底少的有多少,多的又有多少。
袁绍方战前集中了十万步兵,一万骑兵,总兵力十一万,但实际投入兵力不止。战后曹操统计胜利成果是斩首袁军七万多人,然后坑杀八万多人,加起来就超过十五万了。袁绍逃跑时,带兵八百人,然后陆续收拢了一些残兵,估计不超过一万人,也就是说袁绍渡河作战的部队大约是在十六万左右。其中,主力作战部队十一万,运输队、工程兵、后勤兵等辅助部队五万。
曹操一方呢,没有明确记载,只能推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字:
一、曹操有青州兵三万人,就算在与吕布濮阳之战和征张绣之战中损失一万,也还有二万。前面说过,青州兵只接受曹操的管理和指挥,那么,此刻他们应该就在官渡。
二、曹军主要将领几乎都率领各部驻防官渡,有张辽、夏侯渊、于禁、乐进、徐晃、史涣、曹仁、曹洪、任峻、许褚等,以平均每将带二千人计算,也有二万人。这样计算的依据是有记载于禁、乐进是带五千步骑参战,每人超过二千人。任峻运粮时分两重部队押送一万辆车,二千人远远不够。曹仁率骑兵赶赴汝南打刘备,也不会少于二千人。(其中,曹操收降的袁术、刘备、陈策等士兵应该分散安置在各将领部队中)
这是官渡主战场上的兵力,其分布大致是:第一线近万人,这个有记载史书上说“兵不满万,伤者十之二三”;二线预备部队、机动部队和警备部队近二万人;粮食护卫队近万人。
各将领的职责分工是:许褚带领中军保卫曹操;张辽、夏侯渊、曹洪、于禁、乐进与青州兵负责阵地战,抵抗袁军的正面进攻;曹仁、徐晃、史涣作为机动部队,随时增援薄弱部队,随时穿插、运动出击,攻击袁军粮队和消灭周边呼应袁军的势力;任峻负责粮食运输。
这是官渡主战场上的兵力部署和分工,周边地区还有不少的兵力部署,主要有:
一、官渡左右两翼部队:夏侯惇部在左翼防守孟津、敖仓。孟津是黄河重要渡口,不能有失,一旦被袁军攻破,官渡左翼就完全暴露给了袁军;敖仓是重要的粮食仓库,也不能丢失,所以夏侯惇部不会少于五千人;张绣部在右翼陈留、己吾一带,张绣带领的是本部人马,在以往与曹操的交战中并没受到多大损失,应该在一万以上。
二、东面进入青州牵制袁绍的臧霸、吴敦、尹礼、孙观、孙观之兄孙康等,最少有一万人;
三、东南面汝南太守满宠、阳安都尉兼太守李通,控制袁绍老家汝南一带的局势;这是两支郡兵,人数不会很多,五千至八千;
四、南面扬州刺史刘馥,监视江东孙氏集团,防止其偷袭。这也是州郡兵,不会太多,三千至五千。
以上部队全数相加,曹操总兵力在八万左右,比袁术少一半多。去掉不能投入主战场的兵力,仅有三万左右。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毕竟战场只有那么大,近身搏击的士兵也就那么点人,曹操并不担心自己的人马太少,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程昱守卫鄄城,只有七百郡兵,曹操主动要调拨二千兵给他,被拒绝了。这起码说明曹操还有兵可调,并且敢调。和袁绍相比,重要的是曹操的粮食、装备、器械远远落后于袁绍。曹操自己承认袁绍有铠马万领,我只有大铠二十领;袁绍有马铠三百具,我连十具都没有,干脆就不用。这也是曹操退守官渡的原因之一,因为不具备和袁绍野外摆开阵势一决雌雄的实力。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22 17:31:48 +0800 CST  
而袁绍虽然士兵人数多于曹操,但放在官渡主战场上的也多不了多少。白马、延津两次战斗,袁军就损失了一万多人马,然后又多次分兵作战,失去集团优势,还得在与青州相邻地区和孟津、敖仓对面布防,也分散了兵力。因此,真正在官渡和曹操正面作战的部队大概九万左右,曹操以一敌三也不是十分困难。
总之,曹操此战的确是以少胜多,但不是像教科书说的那样悬殊而已。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22 17:32:21 +0800 CST  
分析一下袁绍失败的原因。理论上讲,无论从人员数量,还是装备质量,无论是后勤保障,还是人心向背,袁绍都应该能够取得胜利,但结果却失败了,那就一定是袁绍的决策指挥系统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哪儿呢?
一、分兵作战的决策失误。战前讨论时,沮授、田丰提出分兵打持久战的设想,史书上为丑化袁绍,记载为不听不从,但从整个战役发展的实际过程来看,袁绍不是不听不从,而是听了从了,分兵攻黎阳、白马、延津,结果导致战役初期的失利。曹操兵少,巴不得你分兵,你把兵分成一块一块地和曹操主力交战,失去了人数上的优势,岂能不败?分兵作战实际上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沮授自己曾经说过,我方士兵人数众多但果敢拼劲不如曹操士兵。
中期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把曹操逼到官渡?就是因为集团作战,大军推进,曹操无力抵抗。这也是郭图、审配的战前提议,如果袁绍一开始就采取集团作战的办法,曹操就只有等着挨打。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22 17:32:58 +0800 CST  
二、进攻方向选择失误。袁绍选择从黎阳进攻是个错误。前面说过,袁军骑兵多,装备好,有一万重装马匹(铠马),三百重装骑兵(马铠),以此组成骑兵方队向前推进,可谓势不可挡,但黎阳至官渡一线有濮水、济水、鸿沟、汴渠、浪汤渠等河流沟渠,限制了骑兵的冲击作用,再好的装备也等于没有。
袁绍可以选择从青州渡河,利用鲁北平原的地理条件,绕道从曹操身后攻击曹操。这样做虽然道路长、时间长,但可以发挥骑兵的优势,取胜的把握较大。袁绍选择黎阳,是仗着人多势众粮草充足的优势,没把曹操放在眼里,想尽快打败曹操进入许县。这已经犯了轻敌的大忌,骄兵必败啊。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22 17:33:26 +0800 CST  
三、内部不和,宗派争斗。袁绍经营河北多年,成为拥有北方四州的最大霸主。为管理各地,自然衍生出一个官僚体系,形成不同的官僚集团,各个集团为争取各自的利益发生分歧和争执,削弱了袁绍的整体合力。而袁绍错误的分封儿子的行为,又加剧了集团的分化。前面提到的郭图、审配的河南派与沮授、田丰的河北派之争就是最好的例子。不光文臣如此,武将也如此,袁绍集团中最常见的事情就是武将都希望能分兵出战,他们认为袁绍会赢,赢的演变结果就是袁绍会成为新的天子,那么自己能在最后的关键一战中立下功劳,日后就能成为天子重臣,换来余生的荣华富贵。
袁绍集团就象一个超级大的家族公司,公司上层亲属之间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意见难以统一,公司内部部门林立,各自为阵,很难沟通和协作,看似庞大,其实僵化。而曹操集团则像一个刚创业不久的家族作坊,目标一致,上下一心,同心协力,看似弱小,其实坚实。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22 17:34:11 +0800 CST  
四、袁绍自己没有应对曹操的方略,又缺乏乾纲独断的魄力。找不到袁绍制定出的攻打曹操的战略战术,袁绍只是提出来要打,至于怎么打,则交给部属讨论,而当部属提出两种不同意见时,袁绍又不知道该选哪种,就总是平衡,两边都用。比如沮授、田丰提出的分兵持久战和郭图、审配提出的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他都觉得可以,先采取分兵,失败后又采取集中兵力的办法。比如曹操偷袭乌巢时,也是出现了两种意见,张郃提出救乌巢,郭图提出攻击曹操官渡大本营围魏救赵,他也觉得可以,派轻兵援救乌巢,派张郃、高览进攻官渡。在事关生死的战争中寻找平衡,这仗还怎么打得赢?
其实,持久战和歼灭战都有道理,都可以执行,但不能兼得,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然后围绕这种战略制定具体的战术行为。救乌巢和攻官渡也是一样,都有道理,但也只能选择一种贯彻到底。比如可以派重兵把曹操堵在乌巢,只要曹操回不了官渡,官渡的失守就只是时间问题,一旦官渡失守,曹操就危如累卵。反过来也一样,要攻官渡就集中兵力猛攻,在曹操撤回前拿下官渡,效果也相同。方法就一个,缠住一边,围点打援,不可能两边都能同时拿下。袁绍既然已经认定曹操要回援官渡,就应该在派出轻兵援救乌巢的同时,安排重兵在曹操回官渡的路上堵截。轻兵救得了乌巢固然最好,就算救不下来,也可以拖住曹操,给重兵堵截曹操争取时间。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22 17:35:13 +0800 CST  
五、缺少能征善战的武将。这是袁绍最大的短板。颜良、文丑,所谓的河北名将,都是一战而亡,哪里有什么名将的风采?包括后来投降的张郃、高览,与曹操的猛将相比,也不过是二流将领。不知道袁绍有没有后悔杀掉麴义。
没有良将,袁绍的队伍就成了被一头头山羊带领的一群群绵羊,曹操的队伍则是由一头头猛虎带领的一群群豺狼,虎狼之师驱入羊群,其景象可想而知。
曹操此战是侥幸取胜,如果不是袁绍决策指挥失误的话,曹操是绝不可能战胜袁绍的。这点曹操比谁都明白,在《让县自明本志令》、《表荀彧为万岁亭侯》等文书中,以及焚烧文武官员与袁绍交往的书信时、与鲜于辅的谈话中等不同场合都提到自己能够战胜袁绍,主要是靠运气。特别赞扬了荀彧让其坚守官渡的主意,认为当时如果按照自己的意见从官渡撤军的话,不光不能战胜袁绍,还会被袁绍歼灭。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08-22 17:36:04 +0800 CST  

楼主:ty_阿铭850

字数:690748

发表时间:2017-07-12 01:27:2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3 20:09:29 +0800 CST

评论数:30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