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鉴红楼——刘心武秦学发现铁证(每日更新)

097=================================

义忠亲王和忠顺亲王经过一番较量,结果义忠亲王失败被休假式治疗,忠顺亲王胜出,但同时北静王水溶黄雀在后,得到了最多利益。贾府也惊险过关。不过贾府上下并不知道在最高层有过这样激烈的较量,但感激北静王水溶的仗义相助,贾府等义忠亲王余党也就顺理成章地转投北静王门下。政坛又重新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于是难得地有了几年平静期。


贾府跟了新老大,当然要多多沟通了。我们前面说过,王公大臣私下交往过密是大忌,已经有人出事了,必须得小心。于是,刚向北静王献过花的贾宝玉同学,这时候开始发挥作用了。北静王看来很赏识他,贾宝玉同学也很景仰北静王,在他面前,不太愿意应酬的贾同学变得语言清楚,谈吐有致,象换了一个人似的。于是,北静王水溶便说,他定期在府中举办开放性的论坛沙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他府中高人颇聚;贾宝玉看来是个可造之材,不妨让他多多到自己府中学习学习。这个当然是借口,说白了,就是让他担任贾府与北静王府的联络员。


这么重要的岗位,交给贾宝玉这等货色能行吗?其实这工作并不难做,任务只是联络感情,然后传话传信息而已,真正决策人还是家长。这种角色,贾宝玉的好朋友冯紫英也干过,秦可卿生病时他还跑了几次腿。因为都是年轻子弟,又无官无职,出入各家府第不会太引人注目。于是贾宝玉同学就频频地以各种借口出入北静王府去参加各种论坛沙龙。如果同学们不信,可以去书中查一查贾宝玉和北静王的交往记录,就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贾宝玉这货大家都知道,是“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连亲戚都不太愿意见,但对北静王却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第二十四回贾芸找,贾宝玉却一早就到北静王府,直至晚上方归;第四十三回,他偷跑出府,找了一个最佳借口——北静王一个爱妾没了,去给他道恼去。这个借口大家都信以为真,可见两人互动频繁;北静王还经常送贾宝玉小朋友很多礼物,有鹡鸰香串,还有一套别致的蓑衣斗笠(四十五回)。按说贾宝玉讨厌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而北静王府经常搞沙龙论坛,府里多的是这种人,贾宝玉不管这些照来不误;另外,北静王似乎对贾宝玉好得过分,两人年龄地位志向都相差甚远,很难相信有什么共同语言。这些疑点,常理不能解释,只能相信他们是另有所图了。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2 22:25:16 +0800 CST  
@岭北乌有生 2012-09-22 21:56:37
皇帝下旨以郡主身份下葬,这不大可能。最多是暗示,这还是因为作者已经写出了这个高规格才不得不为作者强为解释的。不管怎么说,秦的抱送贾府和死亡都是丑事,皇帝既秘密赐死秦的话,不可能又多此一举把这个真相告诉那些无关的大臣。若下旨以郡主身份下葬,实在是欲盖弥彰。考虑到来路祭的都是贾府的世好,而且作者只写到爵位封号,没有提到他们的实际官职,路祭中也没有出现贾雨村这样的有官无爵的吏僚,我觉得这些人来的话更.....
-----------------------------
秦可卿丧仪规格明显高于贾敬,把她高规格的原因归结于家族势力是解释不通的。贾敬的丧仪经皇帝加恩批准后,只能达到“朝中自王公以下准其祭吊”的级别,贾珍再怎么请,四王八公都不会参加。
在秦的丧仪上,六宫都太监戴权和北静王都是鸣锣张伞摆足执事而来,这已经是正式的公事公办,这个没有旨意是不行的。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3 08:34:27 +0800 CST  
@岭北乌有生 2012-09-22 22:56:28
楼主你把宝玉也当作特务来写,这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你这一招,把《风月》和阴谋说直接放到整个红楼梦主题之上,简直就是彻底否定红楼梦。气愤中,坐等楼下同学喷你
-----------------------------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是最不受待见的,特别在前十六回,贾宝玉表现很烂,他跟秦可卿秦钟的关系都很暧昧,贪玩不读书,还打架欺负同学!完全是个问题少年。其实他在风月宝鉴的体系中和贾蓉贾蔷等一样,是为秦可卿来配戏的,秦是什么风格,他就要配合,为家族出点力又算得了什么。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3 09:07:31 +0800 CST  
@晴风雪 2012-09-22 23:49:02
清朝时,江宁织造和苏、杭织造同归内务府管辖,和胤礽关系密切的凌普在废太子前是内务府总管大臣,算是曹家的上级;在一废太子时,康熙查抄凌普,当时接任内务府总管大臣的是八阿哥胤禩。如果“义忠亲王”胤礽被黜后,曹家觉得应该再找靠山,便积极交结当时声名鹊起的老八胤禩,那么,胤禩或许就是及时出现的“北静王”,老八当时在查办凌普案中,有保全凌家的意思,当时还被康熙申斥,这也许是老八也想交结外官,全盘接收废太.....
-----------------------------
英雄所见略同。下一节会说到这些。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3 09:39:23 +0800 CST  
098=======================

第十节 贾事真说

我们知道《红楼梦》中的贾家在最后还是被抄了家,不过这是数年之后的事情了。但就在此时,贾府得贵人相助,惊险躲过一劫。曹雪芹写这个故事,是有其真实素材的,因为在曹家以及李煦家史上,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一幕。欲知详情,且容慢慢道来。


曹李两家,最后都是被雍正抄了家的,但是在此之前十几年,他们两家差点就先提前上演了这一幕。事情发生在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也就是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的那一年。皇帝与太子争权,矛盾激化,九月,康熙下旨废了太子,将其圈禁,并着手清除太子党人。而撞在枪口上的便是内务府总管、太子奶公凌普。


满洲八旗风俗,乳母之夫之子一向被满洲皇族贵族视为最重要的心腹,另眼相看,常予优差肥缺;而乳母一家也自认定是主子的人,死心塌地地替主人卖命。《红楼梦》中贾府也是这种风俗,宁荣两府的乳母都极有体面,贾琏的乳母赵嬷嬷到贾琏处帮儿子求职,也拿到了两个流油差事,贾琏称她为“妈妈”,称她两个儿子为“奶哥哥”;而她自己,也以贾家人自居,时说“咱们贾府”,庚辰本脂批便调侃她为“文忠公之嬷”。“文忠公之嬷”源自是古代一则笑话:某村一老妪死了,其子请个秀才帮拟碑文。秀才甚感为难,一乡下老妪,无甚事迹,如何下笔?总不能写上“阿牛他妈的墓”吧。忽见其屋旁有座东坡庙,秀才灵感到来,便写上“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赠资政殿学士苏文忠公隔壁阿嬷之墓”,其子看到这么风光,大为高兴。“文忠公之嬷”讽刺的是攀附富贵的心理,赵嬷嬷确是如此,但也反映出乳母家人的特殊地位。


而这凌普乃是太子奶公(乳母之夫),正如上文所说,凭着这层身份不愁没有好工作,他当时任内务府总管,这可是二品大官。内务府是为皇家服务的中央企业,地位显赫,清朝皇帝直属的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包衣都由内务府管理。曹雪芹家族是正白旗包衣,就属内务府所管,而曹家和李煦做了几十年的织造之职位,也是内务府下属的官。凌普这内务府总管当时就是曹李两家的上级领导,曹家李家和太子、凌普之间是有很多故事可讲的。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3 10:13:11 +0800 CST  
日间有事,未及更新,现在继续。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3 21:40:43 +0800 CST  
作者:东安西安 回复日期:2012-09-23 08:34:27  回复
@岭北乌有生 2012-09-22 21:56:37


-----------------------------
@红粉金迷 2012-09-23 11:27:28
秦可卿的出生和死亡都是皇家丑闻,既然是三更半夜到天香楼秘密赐死,就对外谎称病发身亡,按照贾家孙媳身份下葬即可掩盖丑闻,何必非要按郡主身份下葬,这不是把丑闻公诸于天下吗。
秦的葬礼比贾敬的规格高就说是有旨意,解释不通,不合常理。
研究红楼,无论何种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好,感觉这样说圆不住。
-----------------------------
可卿出生是丑闻?这应该是那些持“托孤”论的朋友的观点吧,我可一直认为可卿就是一个正常的郡主,她的出生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至于她的死,那是义忠亲王的罪证之一,也要公开的,看不出是丑闻。
如果不是皇帝下旨,那说说看,到底用什么法子能让可卿的丧仪规格超过贾敬。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3 21:57:23 +0800 CST  
099=========================

当太子夺位之心显露,终于被废。康熙对此虽然极度愤怒,但他素以仁爱自居,毕竟不想杀了儿子让人说闲话,又不能就此罢休;由于凌普的特殊身份,便被当成了太子的替死鬼。他发布上谕:“……又朕知胤礽赋性奢侈,著伊乳母之夫凌普为内务府总管,俾伊便于取用。孰意凌普更为贪婪,至使包衣下人无不怨憾。……”。即令八皇子胤禩暂时掌管内务府,搜集凌普罪责证据,清除太子党人。


先定了罪,再找证据,这是圣明天子经常干的事,而且这证据不出所料也很快会被找出N多条出来。凌普贪婪的证据也被找到了,而这证据就跟曹家李煦家有直接关系。原来那“包衣下人无不怨憾”指的就是曹家李家的人,在十数日后八皇子胤禩提交的一份奏折中指出,查实凌普在他当内务府总管三年里从曹家取银五万二千九百多两,从李煦家取银三万二千八百多两,总计八万五千多两。


当年曹寅李煦任织造时,一年的基本工资也就一百多两银子,外加实物福利若干。当然,做织造经手大笔银钱,后来两人还轮流兼任巡盐御史,有不少灰色收入,不全靠基本工资吃饭,但也算属于较本分的干部,不象有些同学想象的那么富有。李煦在织造任上做了几十年,到了他被抄家时全部家当总计有十二三万两;曹雪芹家就惨一些,被抄家之时仅“银数两,钱数千,质票值千金”而已,不过当年红火时应该有点钱。但两三年内拿出八万多两现银,却远超他们的承受能力,况且这仅仅是凌普在内务府总管三年任内查实的数目,太子做了几十年太子,曹寅李煦做了几十年织造,实际上曹李两家在几十年间拿了多少银子孝敬太子已不可知,但绝对是个惊人的大数目。


这笔大数目从何而来,毫无疑问,肯定是公款。太子是将织造衙门当成了自己的小金库,而身居织造之位的曹寅李煦则相当配合,有求必应。挪用这么多公款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亏空可最终都要算在自己头上。但就是在这样严重的情况下,曹李二人都没想过要上报康熙皇帝,要知道,曹寅李煦都是有密折资格的,可随时上达天听,如果他们和太子不是一条心,就算是自保他们也会上报的,但太子坏事之前,却未见他们把有关于此的任何消息上报给康熙皇帝;直到太子倒台,凌普受审,才慌忙交代问题。很明显,曹家李家跟太子是一伙的,否则不可能在这个位置上呆那么久。当然他们也有不得以的苦衷,太子都做了几十年了,谁都以为下一届领导一定是他,能不巴结他吗?


这样问题就很严重了,同一个案件中,凌普受贿,收了曹寅李煦大笔银子,现已由皇帝亲自下旨收监受审;而作为行贿者的曹寅李煦,他们拿了大笔公款贿赂上司,造成极大亏空,难道说不应该负点责任吗?而且跟太子结党,不抓你抓谁?曹寅李煦当时的惶恐心态,应该和可卿死后宁国府荣国府诸人表现的差不多吧。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太子坏了事,被废后圈禁;凌普不走运,掉了脑袋;而曹寅李煦呢,P事没有,继续做他们的织造,就象《红楼梦》里一样,义忠亲王坏了事,休假性治疗;贾府P事没有,还风光了好几年。怎么会是这样?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是有贵人相助是重要因素。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3 22:08:03 +0800 CST  
@岭北乌有生 2012-09-24 00:45:20
楼主不不承认托孤也可以。但是大家都是因为的你的政治阴谋说不合理才选择托孤说的。刘心武本人的观点也是托孤,他的基本思路和你相似,但没有选择你秦是特务一说,应该也是考虑到很多东西说不通通吧。
据刘心武说,秦是废太子第二次被废关键时刻出生的,死于废太子之死时前后。(我前面引为生于第一次被废,死于第二次被废,有误。)小说里义忠老千岁坏事,最后连预定的棺材板都不能再用,这明显是暗示义忠在这当口时被处死了...........
-----------------------------
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认为托孤说合理,难道是刘心武先入为主的影响?托孤的动机何在?政治目的我想了半日没想出来,看来是为了女儿过得好一点。问题是太子被圈禁,其子女待遇不受影响,他为什么冒着这么大风险送女?反正我不明白。
政治联姻说应当不难理解吧。当年九子夺嫡时那个乱,那个皇子不想多些帮手,结党站队是常事。郡主私配,算不上多大丑闻,一些远支宗室,不想女儿远嫁,偷偷自行择婿,既成事实后再报宗人府,乾隆曾下旨要求严肃处理(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上有)。要说丑闻,义忠亲王坏了事才是大丑闻,私配事件是其罪证,不公开怎能定罪?
宗人府负责皇家事务,执行皇室家法,地位超卓,皇帝都不能干涉;既然查实可卿是皇家血脉,就必须要把她的名字封号、生日死期、婚嫁、奖惩、谥号安葬情况造册登记,犯事的可以除名或者降册,但绝对不可能马虎了事。可卿的处理结果是赐死,用郡主礼下葬,郡主名号取消。所以,她以贾家媳妇身份下葬,丧仪是郡主级别。怕人讲闲话就不作为,那还留着宗人府干什么。
古人重视丧葬,有礼法可依,随便一埋的说法不负责任。
丧仪级别有严格规定,该来必须来,不该来绝不能来,太监戴权来了,就代表皇帝来了,忠顺亲王如果派个家人去,也算代表忠顺王府。
北静王在丧仪上的表演是卖个顺水人情,几万人的大场面,还怕别人不知道?需要写忠顺派人去偷听吗?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4 08:32:01 +0800 CST  
100=====================================

这贵人非是别人,正是当时处理凌普事件的专案组负责人八皇子胤禩,当时被封为贝勒已有十年了。


这八阿哥胤禩是日后与雍正竞争皇位的重要政敌之一,时年仅二十七岁,人又生得形容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时下有多部热播的清宫电视剧涉及到这位八阿哥,他在戏中也尽是玉树临风的帅哥形象,这和历史上真实的胤禩是吻合的,与书中北静王有得一拼。在康熙诸子之中能力强,人缘好,朝中大臣一致拥护他。他以皇子之尊空降内务府,足见康熙对凌普一案的重视。
康熙想要严办凌普,以表达他对太子有不轨之心的愤怒,这一点胤禩不会看不出来;皇上已经将此案定性为贪腐案,再让他来侦办凌普,实际上就是要给凌普找出罪证,好名正言顺的办他。若是胤禩识趣的话,按康熙的意图来给凌普罗织几条罪证,不是难事。奉旨办事,已不涉及是非问题。但据史料记载,胤禩并没有按照康熙的意图去办事,令康熙大怒。《清史稿》记载:


会内务府总管凌普以附太子得罪,籍其家,胤禩颇庇之,上以责胤禩。谕曰:“凌普贪婪巨富,所籍未尽,胤禩每妄博虚名,凡朕所施恩泽,俱归功于己,是又一太子矣!如有人誉胤禩,必杀无赦。”


与北静王类似,胤禩形容秀美,性情谦和,年轻有为,礼贤下士,他博虚名施恩泽也不足为奇。经过太子谋反的教训以后,康熙对那些有野心的皇子们起了戒心。按康熙所指责的那样,胤禩作为主审官,庇护凌普,因为何事呢?说起来这事与曹雪芹家有直接关系!凌普贪腐,所用证据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从曹家李家要银子一事,胤禩作为主审官结案后写成奏折上报康熙(周汝昌《红楼梦新证》有介绍)。本来如果胤禩会做的话,将此事坐实为凌普贪污,非常容易;但胤禩却在奏折里明说了,凌普所收银子,全部交给太子的太监了,也就是说,凌普只不过是替太子转账的出纳而已,贪污的是太子,有什么事应该由太子负主要责任,凌普问题不大。连凌普这个收钱的都没有什么问题,那曹寅李煦等的责任更是被胤禩一笔带过。读者们留心看一下,这是不是和北静王包庇贾府差不多呢?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4 12:29:04 +0800 CST  
@问问你的心 2012-09-23 22:28:32
实在是好帖子。请问楼主,您打算用多长时间写完?您所覆盖的内容是整个红楼梦,还是只是对秦可卿的研究?
-----------------------------
现在的进度到一半左右。
本贴基本只研究前十六回,后面的问题也有研究,有机会另外发贴。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4 13:42:14 +0800 CST  
@weiguangjun 2012-09-24 11:10:57

-----------------------------
@桃花岛居邪 2012-09-24 11:16:06
我不觉得,被皇帝赐死的,还毫不掩饰的风光大葬,这在那个时候不太可能有人敢这么做。
-----------------------------
赐死她的是皇帝,下旨让厚葬的也是皇帝,没有什么敢不敢的问题。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4 15:17:28 +0800 CST  
@懒豆花 2012-09-24 11:22:58
在曹雪芹的心目中,女人比男人好
王熙凤虽然做了不少坏事,但是老曹总体还是同情她。可以这么说,能入金陵十二钗典册的,在老曹心目中,都是好人
秦可卿身上确实有很多疑点,但是解读秦可卿不应该脱离红楼梦的总体架构,说她是特务,情何以堪!
-----------------------------
没说她是特务,她只是义忠和贾府结党的一个信物,她的存在对双方都有约束作用。而她进宁府并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4 16:01:31 +0800 CST  
101=================================

康熙见到此篇奏折,显然非常不爽。他打凌普意在打太子,此时已经公布将凌普定性为贪腐,你胤禩的审案结论却是没有,查办凌普师出无名,这让圣明天子的老脸往那搁啊!就算要从宽处理(比如曹寅李煦的责任),也应该由皇帝出面大赦才对;现在胤禩把好人全做了,你让皇帝该怎么办?这下触动了康熙敏感的政治神经,刚刚经历过太子作反的他,绝不允许有人再有这种野心。于是他勃然大怒,次日即招集诸皇子,将胤禩革去贝勒并收押。此时日后另一位重要争位人物,作为胤禩铁哥们的十四阿哥胤禵挺身而出,出言为胤禩辩护,差点惹来杀身之祸。但事隔一个月,当康熙要朝中大臣推举新太子人选之时,众大臣一致推举仍在羁押中的胤禩,让康熙大为震惊,想不到胤禩竟有如此贤名!后来胤禩被释,复其贝勒爵位,但锋芒过露,康熙对他已是严重提防,时时打压,以致他最后都没有争位的机会。过犹不及,这也是他广收人心时没有想到的。不过虽然他被打压,但与他一伙的另一位皇子十四阿哥胤禵异军突起,成为最热门的皇帝侯选人,因此曹家李家都觉得跟对了人。


凌普事件中的曹寅家和李煦家,作为重要的当事人,也受到了胤禩同志的特别照顾,于是曹李两家成了胤禩集团的人。事实上,他们两家的命运也跟胤禩连在了一起。后来雍正上台,极恶曹李两家,先抄了李煦家,对曹雪芹家也是百般挑剔,但因上台之初政权不稳,胤禩等反对派当时还有势力,曹李两家虽艰难还一息尚存;当胤禩最终被打倒后,雍正立马就抄了曹家,李煦也即刻以“交通胤禩”罪被发配极边之地。在“交通胤禩”一案中,康熙五十二年,胤禩命李煦买了五个苏州女子,李煦照办;时任江南总督的赫寿是胤禩党羽,他们的联络人就是李煦的女婿佛保,他当时是胤禩的侍卫。赫寿也对李煦说李煦做官全赖胤禩之力,要知道,李煦刚开始做官之时胤禩尚未出世,赫寿此话怎么理解呢?其实就是说在凌普案中胤禩帮了曹李两家大忙,李煦才能继续做官。在《红楼梦》中,荣国府似曹家,宁国府似李家,家事消亡首罪宁,想必曹雪芹对这段历史也是有感而发的。

想当年,曹家在太子被废、凌普案事发后也应该是惴惴不安的,怎么处理,全看主审的胤禩怎么定性了。幸好胤禩全力替曹家开脱,才使他们逃过一劫,也因而上了胤禩这条船,但也因此种下祸根。就象《红楼梦》里,贾府出了事,也亏得北静王的大力支持,终于逃过一劫,但同样因此种下祸根。贾府众人当时并不知详情,直到后来元春晋封贵妃,这才定下心来。此是后话不提。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4 16:32:15 +0800 CST  
@桃花岛居邪 2012-09-24 10:57:44
赐死后又风光大葬,我觉得是矛盾的。赐死就是有罪之人,不能按平常等级处置,所以我的新想法秦可欣是自杀的,畏罪自杀的,或是为了保全家族被逼死的。所以贾政才能那么不顾忌讳的嚎哭。
-----------------------------
赐死是以正国法,厚葬是顾念其身份,没什么奇怪的,历史上此类例子多的是。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4 17:23:06 +0800 CST  
102==============================

第十一节 弄权铁槛寺

北静王水溶路祭之后,秦可卿的丧仪继续进行,一路将大殡送至铁槛寺。在这里,曹雪芹又重笔写了一段故事——凤姐弄权铁槛寺。


一段大家比较熟悉的情节:凤姐利用贾府势力,强行拆散了一对有情人,造成两人殉情而死。因为这一对小情侣之死,凤姐此举引起读者公愤。而凤姐从中拿到了三千两银子,则是赤裸裸的钱权交易,这一点与时下社会上某些不良习气类似,更令人深恶痛绝。曹雪芹写这一段是有很深用意的,历代红学家们对此也发表了很多评论意见,但说来说去,无非就是惋惜那一对殉情的小儿女,或是抨击当时社会多么黑暗,或是痛斥凤姐太过贪婪狠毒。至于曹雪芹的笔下原意,根本就没有人能够看出来。


红学家们曲解作者之意,根本原因是把凤姐弄权这件事孤立起来看。其实莫怪红学家们集体眼拙,普通读者也很容易犯这种错误。当时秦可卿的丧仪仍然在进行中,贾府也没有脱离险境,这仍是《风月宝鉴》中的情节,秦可卿仍是事件核心,凤姐弄权这个故事也属秦可卿事件的延伸。正如秦钟上学我们看到了他身后站着的秦可卿,在凤姐弄权里我们也将看到秦可卿的托梦效果。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4 22:02:13 +0800 CST  
@懒豆花 2012-09-24 17:52:16
贾府接受秦可卿,可以参看贾府接受甑家财物一节
有几分冒险,也有几分无奈
-----------------------------
甄家的资料少,很难研究出什么东西来,太过YY不好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4 23:01:48 +0800 CST  
103=================================

凤姐弄权之时可卿已死,按书上所写,当时也未见凤姐等人提起她,凭什么说此事与她有关呢?别急,一起来分析下先。


《红楼梦》第十五回的回目是“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细心点的读者可以发现凤姐弄权地点实际上是在馒头庵,而非铁槛寺,不过这无伤大雅。


凤姐弄权,目的是为钱。而她一向给人的印象也是比较贪婪的,此次出手,她一次进账三千两银子,按照她每月五两银子左右的月例来算,相当于她五十年的工资收入。这的确是很有诱惑力的一笔巨款,但对于它所带来的风险而言,这是一笔相当不合算的投资。


要说凤姐这人,按现在的说法是属于女强人的类型,精明能干不是一般般的。虽然说她的月例也就五两银子左右,但按照第七十二回旺儿媳妇的说法:“那一位太太奶奶的头面衣服折变了不够过一辈子的。”由此可知,这五两银子的月例只是凤姐的零花钱而已,衣服首饰以及平时分红福利则要多得多;更何况这只是合法所得的部分,凤姐还有很多灰色收入。她手中有权,经常收受贿赂;同时,她还具有很强的理财意识,截留部分公款用来发放高利贷,平儿透露这一项每年有上千两银子的进账;而且,放贷之事并无多大风险,本来就是拖欠了几天工资,又不是不发,问题不大;就算有人告状,有王夫人这个姑妈罩着,睁一眼闭一眼也就过去了(实际上确实就是如此)。这样粗略一算,凤姐的年收入绝不低于一千五百两银子。这一千五百两银子来得是轻松愉快风险小,凤姐不过才二十出头,后面还有大把青春,以她的理财水准,利滚利,十几二十年以后,绝对可成为腰缠万贯的大富婆。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凤姐喜欢敛财,但绝非贪得无厌之辈;她很会做人不象李纨那样是个守财奴,平日该花钱的地方她绝不吝啬。弄权铁槛寺,为了区区三千两银子,只不过是她两年的收入,凤姐就不惜私下动用贾府影响力,结交地方官员,仗势压人,强拆他人合法姻缘(这可都是重罪,可参考后文张华与尤二姐案例)。凤姐此举是冒了极大的风险,此事一旦东窗事发,贾府难脱干系,凤姐在贾府就无法立足,就算王夫人都无法保住她,等待她的只有被休的命运。女人一旦被休,这一生就算玩完了,贪再多银子又有何用。可以说,凤姐是拿着后半生的幸福甚至是性命押上去博这三千两银子,虽然是暂时是银子到手没出事,但是却埋下了一个不知何时会爆炸的地雷!这个致命的隐患将长久伴随着她!久赌必输,最终凤姐将幸福和性命彻彻底底的葬送在这上面。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5 10:14:15 +0800 CST  
104==============================

其实以凤姐的理财眼光之精,她绝对可以看出这是一项收益与风险不成正比的投资。从书中来看,她特意多花了一天时间来处理此事,方方面面考虑周全,谋定而后动。可以看出,以她心思之慎密,这绝不是她一时冲动做出的决定。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她在深思熟虑后仍作出如此错误的选择呢?


个中原因,说到底还是因为秦可卿,因为秦可卿托给她的那个梦!这个你想到过没有?!


画梁春尽落香尘,秦可卿命殒天香楼之时,她还记得给凤姐托了个梦,告诫凤姐赶快行动,转移家产。这说明虽然秦可卿有这样那样的污点,但人之已死,其言也善,至少她的心还是向着贾府的。她在梦中很清楚的告诉凤姐,贾府必败无疑,不要心存侥幸,皇帝暂时不动贾府,还有时间去转移部分家产,但动作一定要快。


秦可卿之所以将此梦托与凤姐,是因为凤姐平时和她交往较多,两人年纪也差不多,有共同语言,可以算得上是闺蜜。她相信凤姐的另一个原因是凤姐的执行能力,认为凤姐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别人未必中用。的确,从自身硬件条件来看,这事非凤姐莫属了。
秦可卿给凤姐布置的任务是以投资祭祀和教育产业的名义来转移家产,这种家族大事其实非凤姐所能决定,但她完全可以将这种设想上传决策层。她有几条路径来完成上传,一是通过贾琏传给贾政或贾赦,二是通过王夫人传给贾政,三是通过邢夫人传给贾赦。秦可卿也就是通过凤姐给贾府传个口信,无论贾政贾赦贾敬等决策者采不采纳凤姐建议,只要她将可卿的意思表达清楚,就算不负秦可卿所托。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5 14:52:58 +0800 CST  
105=============================
但是,在《红楼梦》前八十回我们没有看到宁国府荣国府对此有采取任何行动的迹象,言谈举止之中也没有发现有关讨论此事的任何蛛丝马迹。可以说,秦可卿的所托之事并没有落到实处,甚至说就如石沉大海一样无声无息了。是贾政等不听凤姐所言吗?要是这样,怎么也该有点动静吧。若不是贾政不听凤姐,就只能是凤姐没有将托梦之事告诉贾政王夫人了。是不是凤姐春梦了无痕,忘了将此事告诉贾政王夫人呢?


且看凤姐当时听到这梦,是什么反应呢?书中如此描述:凤姐惊醒后,“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这说明她除了惊怕之外,已经在消化这个梦。秦可卿乃郡主之尊,是贾府里的一尊神,平日凤姐对她就一直俯首听命,此时竟以这么重要的临终托梦模式来传信,而且事关生死兴衰荣辱的大件事,凤姐焉能不放在心上?“忘记”之说,不可信。


这样就很奇怪了,凤姐明显对秦可卿托梦很上心,却又不听她的嘱咐没有传话给贾政贾赦等,凤姐到底意欲何为呢?


原来她存有私心!托梦以后,她是有所行动的,而且是很快就行动了,读者没注意到而已。而她确实也对贾政王夫人进行了隐瞒,皆因她起了私心。


秦可卿托梦,传达了浓重的危机意识,凤姐对此是深信不疑的,她可是记得“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这句话的,因为她很快就有所动作了。弄权铁槛寺正是她听信秦可卿所造成的后果,虽然明知拿这三千两银子无疑是在刀口舔血、油锅捞钱,但是她已经拿定主意要拿了。切莫以为弄权铁槛寺只是一个偶发孤立事件,实际上这是拜秦可卿托梦所赐,说到底,这仍是秦可卿故事的延续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25 18:08:35 +0800 CST  

楼主:东安西安

字数:414973

发表时间:2012-09-01 22: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15 22:47:07 +0800 CST

评论数:571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