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被恶作剧了千年,读者也被戏弄了千年,你们将见证它重现天日。

第十一篇(原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一段的理解为: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纵情于五光十色能让人丧失视力,纵情于五音喧嚣能让人损坏听觉,纵情于珍馐美味能让人丧失味觉。纵情于驰骋打猎捕捉,能让人心变的疯狂,(有个词叫速度与激情很符合这句话)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奇珍异宝能使人因嫉妒而去做伤害别人的行为。而圣人只求三餐温饱不追逐声色之欲。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圣人,而不要被物欲所诱惑沉迷于此。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5 20:09:14 +0800 CST  
道德经里有些字,可以这样解释也可以那样解释,但关键是看这一段内容在表达什么,每一段的每一句话都是会前后呼应,互相说明想表达的意思。他不会说各顾各的都前句话是说明这个问题,后一句有说其他内容。
按照正常的写作思路,都是会承上启下前后呼应。从一个观点点引申到另一个观点,而老子有事教授级别的文学家,不可能写作会没有顺序,不知所指的。
通过排列好整理好,内容就很容易看懂了。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5 23:15:20 +0800 CST  
我写的帖子是把道德经排列下顺序,里面的解释内容也是道德经文字表面的意思。它只是用一个表面现象来说明道体的表现和作用,和利弊。所以文字下背后引申到生活中会有千万种形态会符合这个规矩。我暂时不做延伸。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7 08:54:14 +0800 CST  
等会等我把手头的工作做完再更。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7 14:50:01 +0800 CST  
第十二篇(原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这段理解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最高的德行,也就是第八篇讲的元德。也就是金刚经说的不住相而行布施。心中没有布施的对象,也没有布施的这件事,这样才叫不住相布施才算有元德。下德是特意去追求德,为积德而行的德,这样达不到真正的德。就是佛经说的着相布施。就是有目的性的去行德。
所以真正的元德是本能的去布施,而不觉得那是布施,就像天下雨开太阳,它不觉得那是施恩于万物,而是本能的去付出,自然而然。心中没有觉得那是善事,也没有觉得别人应该谢谢他。心中无所住。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觉得自己要做好事,然后不求回报的做被称为上仁。觉得自己要做好事,但还希望被布施的对象感恩自己或回报自己叫上义。
觉得自己做了好事没有得到回应回报,举手一甩,内心充满了恼怒,嘴里还会喷出一句:“哼!不识相。”这种行为被称为礼。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时代向前,符合“道”的行为渐行消失,才产生了“德”,用“德”作为行为的标准。人不再有德就剩下仁,仁也失去后就剩下义,义行都没后就剩下礼,“礼”是属于教化方面的,教育亦难成功,人长大后进入社会,竞争使彼此相互伤害。所以,只好构成法律,就是“礼”而后有“法”,“法”没有效用之后而有“刑”,不守法的人,只好把他抓来用刑了。若连刑都不起警吓作用时,那就无法讲了。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那礼呀,是忠信衰败的表现,也是社会动乱的祸首。那先知者,什么是先知?就是自以为高人一等的知识分子。标榜什么是礼义廉耻的那些来规范民众的先导。而他们虽然定义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但他们所认为的美和丑只剩下道的光环了。这是离道的开始,也是人类愚昧落后的开始。因此,大丈夫应实际修行于道体中,而不是追求表面虚华的薄礼行为,要取道体的本相而去身体力行,而不是口头标榜,整天挂嘴边带光环。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7 16:37:01 +0800 CST  
第十三篇(原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这段理解为:
第八篇讲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道是生万物,而德是如上一篇一样的对待万物,从道体能源力量中出生,用道体的德来养育,然后才有了万物的形象,然后就形成万物的器世界,而万物的各自功能就可以体现,形成了各自的势太。万物都各自体现万物自己的功能,而这个功能都是道形成万物再从万物中体现出来的各自不同的无穷尽的功能。
那么写一篇的“昔得一者”的“一”是指什么呢?老子自己后面直接做出了解释,
“天得一以清”这也就是我第八篇说的,道生万物,而万物成为道体的一个功能之载体,而这个功能一旦消失,那么载体也将无用。
所以老子说“天得一以清”这句话就是说天是指宇宙整体。也叫天下。之所以天是天因为清净无为。所以天的一是清。
一是指某物存在的最关键的一个基础是什么。一是指首要的核心。
接下去举例,“地得一以宁”:地的核心是宁。然后“神的核心是灵”,然后谷的核心是盈,万物的核心是生生不息,候王的核心是为正道天下,定天下。
推究其理,天下得不到清净,那么就会分裂。地不得宁静将会爆动。神不传导智慧,那么神也不再是神了。
谷得不到水的盈满,那么就会枯竭。它的核心是不断盈满的水。才会成为谷。
“万物无以生”也可以叫万物无以为生,没有了生存的条件,那么万物也将灭亡,那么万物的核心是给予生存的条件。
候王不能正道天下,安定天下,那么候王也将要倒台失去王位。
所以贵必须以贱为本,贵是表象,贱是根本。没有贱做基础,哪来的贵。没有万民哪来帝王。
高要低下为基础,所谓千层之塔始于垒土。
因此候王自称“孤”“寡”“不谷”。这并不是以贱为本的核心。
所以达到的地位名誉都是空中楼阁,基础一旦失去,所有一切都会倒塌。所以不要追求美玉的华丽,也不要追求石头的坚硬,这些都是表面虚华。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7 18:52:39 +0800 CST  
第十四篇(原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一篇理解为:
此篇是延续第十三篇,而做的说明,候王如何以下为基。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居于地理位置最低,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
因此想要身居众人之上,必须要谦虚卑下。想要领导众生,就必须把私利放在民众之后。因此领导人位居上位而民众没有压力,领导人站在最前面,民众也不会认为会受损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所以天下人乐于推举,而不会讨厌你。天下归心,那是自然而来的。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因为他不与民众争取利益,反而输送利益与民,所以天下没有人会愿意和他争这件只付出不为自己争取利益的事。所谓好处有人争,坏处无人争。就是这个道理。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7 19:23:02 +0800 CST  
第十五篇(原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这段理解为:
这一篇也是接着第十四篇说的。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一滴二滴不断地摘下去,滴了万年,最硬的钢铁也被水滴穿了。无论多硬的矿物,都会被水滴出一个洞来。所以攻坚强至于没有能胜过它的。因为无论怎么攻都不会伤害到它。因而水没有事物可以替代的了。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甘愿为下能克服一切强大,包容一切能含容万物。这个道理个个都知道,“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可是,没有一个人肯去做。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所以圣人说:能承担国家的屈辱,才能称的上君主,能承担国家的灾难,才能做天下的君王。
“正言若反”,他说,我的正话才是真话,可是人往往做不到,看起来像是说反话。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7 21:11:55 +0800 CST  
第十六篇(原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这一段理解为:
泥土是草木的根本,也就是说数量多的为数量少的根本。静定是浮躁的主宰,一切万有浮尘都臣服于虚空静态之中。
因此圣人整天行事都不离为百姓谋福利的责任和重担。
他虽然处在受人敬重尊贵的地位,但他并没有沉迷于物质享受和这个地位,而是脱离于这个荣华的环境,心对于身份无所系缚,根本在乎这一切虚华。
为什么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王,却以自身私利为重,而轻天下万民呢。
轻则失去根本,没有泥土的重,草木无所依址而无法存活。像灰尘一样浮躁将会失去主宰一切的君位。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7 21:12:25 +0800 CST  
感觉都没什么人看,写的都没劲了。现在人类对于智慧的追求已经寥寥无几,说明道德经里的预言是真的。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8 09:18:40 +0800 CST  
这一篇刚好对第十六篇的延伸“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进一步描叙贪念的因果。

第十七篇(原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这一段理解为:
统治者如果遵循道的规律来治理天下,就可以退战马到田间去耕粪田,不遵循道来治理天下,则战马在郊野战场产下马驹。
放纵欲望是罪恶的最大来源,不满足是祸害最大的来源。贪婪追求是过失灾祸的最大来源。
所以满足于现有的一切才会使你真正得到满足。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8 09:44:38 +0800 CST  
这一章也是延伸上一章,因贪念而产生战争,战争带来的后果。所以如何来对待不可避免的战争做说明。

第十八篇(原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这一段理解为:
按照道的原则来辅佐君主的人,不靠战争称霸称强于天下。用兵这种事,必然会受到因果报应。军队所停驻的地方,田地里必然会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定有凶荒的年岁。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一个高明的政治家,高明的军事领导人,是心怀仁慈的,希望领导天下国家止于至善。以善的力量,战胜一切邪恶,绝不是以自己强盛壮大的武力,去侵略人家,威胁人家。
战胜后,不自大,不夸耀,不骄傲,不自鸣得意。认为战争胜利是不得已,不自以为强大。
事物达到强盛之极点后必然会走向衰亡。不顺应大道的规则,就会很快败亡。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8 09:46:55 +0800 CST  
第十九篇(原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这段理解为:
兵器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该用的东西。不得已而用它。以心存平静、淡薄为最好。不以战胜为美,不好胜。而好胜的人一定好杀人。以爱好战胜而杀人的人,就不会被天下人拥戴。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佳兵”就是杀人的武器,因为武器是会杀死很多人的,所以“不祥”。
“物或恶之”,不要说是人害怕,任何世界上有生命的东西,都很恐惧。“故有道者不处”,所以,有道的人不依靠它。
君子平居以左为贵,用兵时则以右为贵。吉事尊崇左边,凶事尊崇右边。
军礼,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这几句是说明用丧礼来对待用兵。战时官兵被杀的众多,要以悲哀的心情对待之。战胜了,要用丧礼来处理这个胜利。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8 09:49:32 +0800 CST  
这几段是昨晚写好的,现在过目一遍后发上来。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8 09:50:35 +0800 CST  
第二十篇(原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这一段理解为:
兵家有言说:我不敢挑起战争,而宁愿防守。不敢冒然进攻一寸,宁愿退守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
这就是说,虽然在行动,但看起来没有行动。虽然举起了手臂但别人没觉得你举起了手臂,虽然你拿着兵器,但别人觉得没有攻击性,好像没有兵器一样。虽然面对敌人,但好像不是面对敌人一样。
这几句是描述防守为上,在敌人面前所体现的状态。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灾祸的最大来源是轻敌,轻敌的敌就是外在的环境,如果轻敌的话,连宝贵的生命都会丧失丢掉。遭受侵略的一方,不得不抵抗;起来抵抗侵略的这一方,叫做“抗兵”。悲惨可怜,受尽欺压,人们心中充满了愤怒悲痛,宁死也不做亡国奴,这是哀兵。
哀兵也可以解释为有怜悯心和慈悲心的人。只防守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进攻是为了不去伤害别人。如果进攻对方就有正义的理由来反抗,所以正义往往可以打倒侵略。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8 10:18:55 +0800 CST  
刚才第二十一篇的第一段话的解释和下面的一段不太衔接的上,好像没有关联,所以我又重新做了查阅注解。这个理解可以连贯下段的慈、俭、不敢为先。先折叠刚才一段的解释,以下作为修改后的重新理解。
参考:《说文》:“肖,骨肉相似也。从肉,小声。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案,《说文》解字可从,释义不可从。“不肖”的“肖”指儿子是从父亲这个“本体”中延伸出来的“肢体”,是父亲的股肱手足。“不肖”的意思是说儿子不承担起股肱手足的职责来,不帮助父亲干活,就好像不是父亲的股肱手足。
大,由“一”和“人”组合而成。而“一”即是天衍五十,遁去的“一”。大的本字含义,即人的心中道的特性,亦大道在人心的体现。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天下都自称自己有道行。好像没有符合道体的法则。因为自称为有道,所以才不符合道。如果符合,你的私我和自私自利的行为也就渐渐消失了,成为符合道的无我状态。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我有三件宝,谁能够把握得住,持之以恒,就可以受到保护。第一件宝“仁慈”,对人对事无不仁慈,而且要爱人,处处爱人,处处仁慈,这是第一件宝。第二件宝“节俭”,自己物质和欲望要节约节制简朴。 第三件宝是在利益面前永远退居人后。

慈爱所以能无畏,就像妈妈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而无所畏惧。
节俭所以能广博,不去贪求利益,无欲无求,所以自身才会容下万物。因为贪欲把心都填满了,所以内心无法容进道法,只有把心清空了,你的心就会变成谷,道法自然会充盈。另一个表面意思是节省和简朴你才会觉得自己物质充实,物欲无求精神充足。
不去和万物争夺利益,你自然在万物之上,为万物所尊崇。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
现在的人舍弃仁慈而搞勇猛,舍弃节俭而扩大私欲,舍弃谦让而去挣夺,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前面,就会灭亡。心怀仁慈而对敌人无所畏惧,用于作战就可取胜,用于防守就会坚固。所以能“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不作战处于防御时期时,则是万众一心的坚固团结。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一个人真到达了慈悲心为人做事,那么上天便自然保佑你。这个上天,称之为上帝也好,菩萨也好,乃至于鬼神也好,都在保卫你,保卫万物。也可以说是道体本身的一种规律。你慈爱人,人必爱之。付出去什么,什么就会回报你。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8 12:54:31 +0800 CST  
手机编辑加理解花的时间比较长,这一篇从五点到七点才写完。本来想明天再发,想起了往事,有些感慨,我就现在发给你们看吧。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8 21:31:30 +0800 CST  
第二十二篇(原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这一段理解为: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在平静稳定的时候,是容易掌控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和平和安全时代,对于整体的行政也好,生活也好是非常轻松的。可以悠闲的生活。安定就能持久。
那么想要生活平静,就要把不平静的因素都掌控住,不让它们有发生的可能。在事物的征候或迹象出来之前,就应该预料到结果。有漏洞有弱点就容易破坏,破坏后就成微小,微小后容易消散。这句话就是指无论做人也好经营国家也好,如果这样东西不坚固,不稳固,那么很容易就会消亡。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应该化解事情发生的可能,在乱子没有起来前就把根源掐灭。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是从微小的根芽开始长大的。
最高层的建筑是从一框框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路程也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一个果都是小小的因开始的。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所以因自己的一个私欲情绪妄而为之,就会失败。不去想要得到就不会失去。所以圣人不因私利私欲而去行事就不会败,不去想要获取就不会失去。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人们在做事时,常常快要成功时就失败了。
想要不败必须每一步都做的一样谨慎小心。
因此圣人的最大欲望是没有欲望,所以对于物质世界的稀奇物品都没有欲望,都不觉得钱财宝贝是重要。
正确的学是永远在没学之前的状态,也就是永远的空杯心态。大智若愚。恢复到比一般人还平凡,纯朴。没有我慢心。
以依照万物自然而然的规律也就是道的规律,而无为。无私心,无私我的行为叫无为。佛家叫无我相无人相。
这一篇整体想表达的意思是为人做事都要毫无漏缺,如何无漏缺?防止自己有漏洞,漏洞从哪里来?漏洞从私心中来,也就是贪嗔痴慢疑的五毒中来。没有了五毒所导致的漏洞就会平安持久。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8 21:32:17 +0800 CST  
其实写这个贴最大的受益者是我本人。这也是我之所以说这是我的任务的原因。其他人只是陪我走个过场。就像我一定要喝完这碗苦药,而你们就是那甜嘴的糖。
谢谢大家能陪着我。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8 23:34:42 +0800 CST  
“舍慈且勇”这句话我想倒过来说一下,一个人如果时常感到恐惧,害怕。神神鬼鬼。那么这个人一定不具备太多的慈爱心。为什的这么说?因为没有慈爱才会感到惧恐惧害怕。如果有慈悲心,那么再面目可憎的穷凶极恶的恶鬼也不会惧怕。因为对它慈爱就不会害怕。
慈爱是净化心灵的良药。
楼主 拨开云雾见清天  发布于 2018-04-08 23:43:51 +0800 CST  

楼主:拨开云雾见清天

字数:383

发表时间:2018-04-04 17:36:1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0 05:00:47 +0800 CST

评论数:75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