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虎丘无憾事,恰逢庙会多情趣

@秋韵摇摇 2016-09-29 20:50:33
很多年前曾游过虎丘,当时没有这么多景点,我们也没观赏得这么细致,时间过去了这么久,看过的也差不多忘记了。现在跟着楼主再游一次虎丘,看能否找回一些记忆。谢谢楼主分享!
-----------------------------
正如您所说,很多年前苏州虎丘没有这么多景点。当时不是没有,而是有的已经遭人为毁坏或挪作它用了。最近一、二十年来,被毁坏和遗忘的景点基本上都修葺恢复了。例如申公祠、五贤堂、平远堂、西溪环翠、石观音殿等。
年轻时旅游往往走马观花,记忆不深。如今上了年纪,反倒每到一处不仅是赏,而且是品了。大有“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的悔悟和随之的勤勉精神,想想也奇了。
我会将本帖认真续完,如有疏漏和不到之处,诚请见谅。
再次感谢您的关注和顶贴支持,握手!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30 11:59:50 +0800 CST  
@老板打老虎 2016-09-30 11:27:46
好漂亮啊
-----------------------------
谢谢您的关注和称好,握手!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30 12:00:22 +0800 CST  

申文定公祠就在三泉亭(第三泉)南侧,祭祀明大学士申时行,建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因其归乡后,尝与故人觞咏第三泉上,以至乐而忘归,他曾说:“百岁后,吾魂魄犹应依此”。其后人满足了他的心愿。
申时行(1535-1614),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苏州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殿试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30 12:29:33 +0800 CST  

咸丰年间,申文定公祠毁于太平天国战火。民国九年(1920年),申氏后人申振刚在废址上重建。解放后,祠堂关闭。文革后,开办成小卖部。2005年,关闭了小卖部。并在2008年时重新制定了厅堂内部陈设方案,将申文定公祠定位成了“虎丘历史名人馆”,于2009年重新开放。
走进申公祠,只见房内最高处挂着“申文定公祠”牌匾,另一块书写的“剑气禅心”的匾额高高地悬挂在祠堂中央,为范仲淹后裔范敬宜书。厅堂中间摆放屏风,上书写《虎丘山序》,两侧分别挂有冯其庸书楹联:卧虎宝地王气直射天阙;藏龙神泉剑芒森穿地宫。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30 12:53:34 +0800 CST  

如今的“虎丘历史名人馆”内,精心选取了历史上曾游居虎丘或与之有关的名人七十二位,并将其画像及简历以瓷板画形式陈列,呈现了虎丘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30 12:56:53 +0800 CST  

我本想在馆内好好浏览一番,怎奈妻子不感兴趣。难得她相陪我旅游一次,总不能扫了她的兴致,于是,我只得简单看上几眼,拍上几张照片,就此作别。好在苏州近在咫尺,下次再来细细品赏吧!


公祠外越墙观塔尖: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30 13:02:54 +0800 CST  

从申公祠折回,我与妻子来到“致爽阁”。这里是海涌山峰的制高点。
关于致爽阁的来历有两个不同的说法:一说取自诗句“四山爽气,日夕西来”命名。清朝康熙八年间这里被圈入行宫,咸丰十年毁于火,现存建筑是1930年宣愣和尚重建的。

如今的致爽阁进门景致一觅: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30 14:36:28 +0800 CST  

又一说是该地址上原本有佛阁一座,咸丰十年被太平军毁掉。1930年,当地士绅陈夔一、费仲深、刘正康、顾世绶等人在这里建造楼阁。原本定名海涌阁,后来因建成后在此纳凉时,他们觉得披襟当风,胸怀为之一爽,加之原名显得俗套,遂改名为致爽阁。

致爽阁内堂陈设一觅: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30 14:39:31 +0800 CST  

如今致爽阁中前门上,还供奉着原中华民国监察院长于右任亲笔题写的“虎伏”题匾。原来,髯翁在致爽阁建成当年,也来此游玩过,他觉得这里应该叫虎伏阁更合适,理由是因为此阁地势像传说中的白虎伏地的造型。因为当时髯翁位高权重,于是拍马屁的人便改了致爽阁的名字。不过,在解放后又改回来,只是髯翁的书法仍然被保留下来,这块木匾也得以留存。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30 14:42:15 +0800 CST  

致爽阁室内陈设的一套明式家具非常精湛。这里髙阁幽雅,平台旷朗,俯瞰平畴远野,令人神清气爽。绕阁细细浏览一番,连妻子都夸这地方真好!

致爽阁外观一觅:


站在致爽阁台看苏城: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30 14:45:53 +0800 CST  
欧木心:
您好!您的文章《秋游虎丘无憾事,恰逢庙会多情趣》已被推荐至"天涯聚焦_发现"栏目,感谢您对"天涯聚焦_发现"栏目的支持!
----------------------------------
感谢运营领导的厚爱和鼓励,握手!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30 16:04:54 +0800 CST  
今天“十一”国庆节,向旅游休闲版的朋友们问候:节日愉快,阖家欢乐!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10-01 06:44:18 +0800 CST  

我们沿着致爽阁外廊由北侧的台阶走下,进入塔院的西侧,虎丘塔同时完整的映入我们的眼帘。院中沿墙边散放着几张石凳和石桌,我和妻子找了两张空位坐下来歇息。然后一边喝水吃食,一边欣赏着眼前的虎丘塔。
虎丘塔原名云岩寺塔,建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是一座砖身木檐七层八角的仿楼阁形宝塔。塔顶铁刹已倒,木檐也已在太平天国战火中烧毁。现仅存砖砌塔身,高47.5米(有说47.7米)。如今塔尖偏离塔基中心点为2.43米。水平差距为48厘米,向东北方向倾斜。古塔因身姿独特,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但比比萨斜塔早建396年。虎丘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站在虎丘塔东面,拉平围墙的底线,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的视觉就十分明显了: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10-01 09:16:04 +0800 CST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10-01 09:17:35 +0800 CST  

文献记载,明代虎丘塔就已经明显倾斜。明末崇祯十一年,在修葺第七层时,采用了纠偏措施,所以,向后山倾斜的虎丘塔,塔尖趋势是向前山偏的。
据介绍,虎丘塔的倾斜是由于塔基地带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塔基的南面地质结构以岩石为主,地质坚硬,北面主要是泥沙,地质松软,所以塔身向东北方倾斜。1981年用钢筋混凝土对塔基进行了维护和加固,改善了塔基的自然结构,避免了古塔继续倾斜,甚至倒塌。

云岩寺塔塔基底层现状一觅: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10-01 09:24:55 +0800 CST  

为了保证安全,已经禁止游客攀登参观虎丘塔。前几年还允许游客进入一层游览,如今塔周围已经砌墙封堵,只留了东西两扇木栅门口子,游客不得进入围墙内,也就是说现在连一层都不允许游览了,游客只能站在围墙外四周欣赏虎丘斜塔的壮观了。

云岩寺塔塔身部位观赏: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10-01 09:31:24 +0800 CST  

根据记载:吴王阖闾的墓就在古塔之下,据导游介绍,现代的考古探测也证实了这一点,并发现了墓中藏有大量文物。
1956年修塔时,在宝塔内发现了越窑青瓷花碗、装有经箱的石函等珍贵文物,发现了当年修塔时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根据文物中的文字记载,证实了虎丘塔的建造年代是从公元959年到961年。

云岩寺塔塔身上半部(南向拍摄):


重修苏州云岩寺塔立碑(东向):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10-01 09:39:46 +0800 CST  

塔院绿荫中的云岩寺塔(西南方向拍摄):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10-01 09:42:43 +0800 CST  

虎丘是苏州两千五百仓桑的见证。高高耸立在山顶的千年虎丘塔亦已成了苏州的标志。所以,又印证了苏东坡的话,到苏州,不可不游虎丘。我还想说的是:到虎丘,不可不品赏虎丘斜塔。
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公元1041年至1100年)早在九百多年前就写下了《虎丘山有三绝》,其为:
望山之形,不越岗陵,而登之者,风见层峰峭壁,势足千仞,一绝也;
近邻郛郭,矗起原隰,旁无连续,万景都会,四边穹窿,北垣海虞,震泽沧州,云气出没,廓然四顾,指掌千里,二绝也;
剑池泓淳,彻海浸云,不盈不虚,终古湛湛,三绝也。
理论家说“绝”不免有夸张之词。而当我身临其境一路细细品来,虎丘的历史沉淀和山水景貌终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世界文化遗产当之无愧也!

塔院东面台阶下看苏州云岩寺塔: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10-01 10:33:20 +0800 CST  

我们从塔院东面走下台阶,阶下院落南侧是“大雄宝殿”,东北是“御碑亭”,西北是“云岩寺塔陈列馆”。我和妻子首先来到了云岩寺塔陈列馆。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10-01 16:14:15 +0800 CST  

楼主:无锡勇志成

字数:18606

发表时间:2016-09-28 21: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05 21:18:03 +0800 CST

评论数:2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