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虎丘无憾事,恰逢庙会多情趣


大石盘平坦如砥,中间两大块岩石凸起,顶面平坦,四壁如刀削而成。因石平坦如砥,广二亩,可容千人,故名之。
相传公元前496年吴王墓建成后,赐鸠酒于此,设鹤舞助兴,千余名修墓者在此饮酒,鸠毒发作,惨死在这块巨石上。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07:18:12 +0800 CST  

到了晋代,高僧竺道生在此说法,虽然生公满腹经纶,口吐莲花,吸引“千人座”,但信者寥寥。据史书记载:“生公讲经,人无信者,于是聚石为徒,与谈至理,石皆点头”。这就是成语:“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由来。旁边白莲池中的石上刻着“顽石”二字,指的就是这一段故事。

站在千人石上向东北方向观赏:


石刻“生公讲台”: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07:37:56 +0800 CST  

可中亭下崖壁石刻:“千人座”、“生公讲台”


白莲池中的点头石: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07:42:04 +0800 CST  

走在千人石上,环顾四周,东南方向树木翠绿,亭隐林中;孙武练兵场遗址和万景山庄盆景园就在那里……

千人石望东丘亭: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10:45:26 +0800 CST  

东丘亭旁就是孙武练兵场遗址,我入秋后第一次游虎丘时,曾在亭中歇息,并俯瞰欣赏了千人石及周边景致,甚是赏心悦目。
亭中石柱有副对联:负郭烟云堤七里;邻溪箫管石千人。集自顾云美《移居塔溪园》中诗句。出句写远眺之景,眼光从苏州城区上空的烟云移至虎丘山东南的七里山塘。对句写亭侧千人石之近景。邻近虎丘的溪水边传出悠扬的箫管之声,平坦的大磐石上人群云集。联语突出写了七里山塘和千人石两处最繁华的景点。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10:47:31 +0800 CST  

走在千人石上,环顾四周,东北方向白莲池水清澈,池旁彩旗招展处的台阶直通大雄宝殿;从这里可登上“望苏台”,眺望姑苏城……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10:51:56 +0800 CST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10:53:17 +0800 CST  

白莲池东侧路旁有一亭子,取名花雨亭,常常有游人坐在亭中赏景。临池而坐,这里确实是一处赏景的绝佳处,亭子中石柱上的对联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俯水鸣琴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此联由苏州本地藏书家、书法家潘景郑书写。
对联出句言琴音动听,游鱼似乎也听得出了神,有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意,也暗含庄子濠梁观鱼时的自由心态。临流枕石,即曹操《秋胡行•晨上》所谓“名山尽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化蝶忘机,用庄周梦蝶的典故,陶融于自然,忘怀一切,达到入化的境界。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11:25:00 +0800 CST  

当我站在花雨亭前观赏白莲池和千人石北端景致时,在感受阳光和阴影的交融中,也享受着心灵的宁静。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11:34:40 +0800 CST  

走在千人石上,环顾四周,西北方向轩阁迭连,亭台错落;剑池绝岩耸壑,崖刻精美壮观;山腰古泉声声,山顶古塔巍巍,这里有整个虎丘最具传说色彩的景点……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11:54:22 +0800 CST  
我徘徊于千人石上,脚踩着前人的足迹,寻觅着历史的沉淀 …… 在如此美妙的虎丘景致面前,怎不令我境界开朗,心旷神怡呢。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12:03:40 +0800 CST  

一阵紧密的锣鼓声把我从陶醉中唤醒,只见庙会舞龙队伍来到了千人石处,向游人们展示其精彩的表演,于是乎,千人石周围聚集起层层游客,场面十分壮观。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12:07:02 +0800 CST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12:08:36 +0800 CST  

二仙亭是千人石北端最突兀醒目的一处景点,紧靠着剑池。它是一座完全用石头雕琢的亭子。相传是吕洞宾和陈抟下棋的地方。二仙在此下棋,一樵夫挑着一担柴路过,见状便停下观棋,将扁担往地上一插,一盘棋还未看完,回到村里,已无人认识他,因为已隔了好几代。这便是“山中方一日,人间已千年”的缘故。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14:00:59 +0800 CST  

陈抟老祖以睡功著称。一觉醒来遇见樵夫,樵夫和他说的话他不信,并把樵夫当作梦中人,这就是亭中对联的上联:“梦中说梦原非梦”。下联就有点玄乎,叫做:“元里求元便是元”。讲的是道的道理。元就是玄,也就是道。玄之又玄,从妙之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后又九九归一。从道出发,研究道的理论,便得道。
另一幅对联是“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日虎阜再留踪”。讲的是吕洞宾的行踪。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14:03:25 +0800 CST  

走过二仙亭,虎丘剑池便到了。“虎丘剑池”四个大字通常是游客最爱拍照的地方。一则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二则很有标志性和纪念意义。
这四个大字相传是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因岁月久远,虎丘二字的石刻湮没。到明万历年间,公元1614年,石刻名家章仲玉补刻,新旧二方石刻似一气呵成,难辩真伪,因此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但是,“假虎丘真剑池”的真实含义还不在此,走进“别有洞天”的圆门,在了解了更多的信息后,也许就解了。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14:40:13 +0800 CST  

别有洞天这道墙是人工砌成,“别有洞天”这四个字也是由原东吴大学法学教授、书法家吴曾善书写。由于这堵墙的阻隔,把平坦如砥的千人石与绝崖石劈成两个世界。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14:42:00 +0800 CST  

一走入圆洞门,大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之势,气氛决然不同。清池,犹如一把宝剑!
妻子也被这场景深深吸引住了,拿出手机拍下了她虎丘游的第一张照片,并转发给了女儿。

剑池上悬双井桥: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14:49:20 +0800 CST  

因为传说吴王阖闾墓中藏剑三千,故名剑池。崖左壁“剑池”二字为元周伯琦所书。但民间相传为东晋王羲之所书。传说虎丘寺僧人以两只鹅易王羲之“剑池”二字,王羲之书就后,到手的两只鹅化作龙虎回到虎丘山头。这就是“神鹅易字”的传说。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14:52:41 +0800 CST  

关于剑池的成因,据《吴地记》载,因阖闾以扁诸、鱼肠等剑三千殉葬,故以剑池名。据《元和郡县志》载,“秦皇凿山以求珍异,莫知所在。孙权穿之亦无所得,所凿之处遂成深涧”。看来,剑池是因为埋剑、寻剑而形成的。不过宋王禹却认为“池实自然,剑何亡传”。
到了公元1512年,唐伯虎、王鏊等人因池水干涸,发现墓门,留下石刻。
楼主 无锡勇志成  发布于 2016-09-29 14:58:27 +0800 CST  

楼主:无锡勇志成

字数:18606

发表时间:2016-09-28 21: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05 21:18:03 +0800 CST

评论数:2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