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二)之北京首都博物馆藏品

新石器时代北京地区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用具。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3 11:30:24 +0800 CST  
第二部分:燕蓟神韵,夏商周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大地,呈现出文化融合交汇并逐渐走向统一的态势。中原王朝或与当地邦、族结盟,或直接派重臣守护,表现出对其北面门户——北京地区的重视。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灭商后,即分封了燕、蓟两个诸侯国,从此,北京的历史迈上了“方国都邑”的新台阶。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燕国成为“七雄”之一,燕都蓟城一跃而为“富冠海内”的名城。


商~金臂钏(上左一),北京市平谷刘家河出土,臂钏即臂环,古代称臂环为钏。《正字通·金部》上说“古男女同用,今惟女饰有之”,《南史·王玄象传》中也讲“女臂有玉钏”;由此可以看出,臂钏在早期是男女都佩带的饰物,以后才成为女性特有的一种装饰品。臂钏种类很多。此臂钏用直径0.4厘米的金条相对弯成环形,环两端锤扁呈扇形,整体光素无纹饰,造型简洁明快。
与此同出的还有扁喇叭形金耳环、金笄(第二行左一)等饰物,这批金器经测定含金量为百分之八十五,其它为少量的银和微量的铜。刘家河商墓从出土的铜器分析属于商代中期,该墓出土的金器地方色彩十分鲜明,极有可能是商朝周边少数民族制造的饰品;这些器物与北京、河北、辽宁等地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中出土的金或铜质饰件形制相同,说明商代贵金属工艺的发生和发展与夏家店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器物形体完整,而且集中了发饰、耳饰、臂饰等系列饰物于一体,是研究中国早期金制品与装饰观念的珍贵实物。

北京市平谷刘家河出土的商~玉斧(上右一)和商~玉柄(第二行右一)及房山区琉璃河商周墓葬的青铜器。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3 11:31:46 +0800 CST  
论青铜器铭文的重要......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历史,从这里可以推断出来~~

西周早期~克罍,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出土。据史料记载,三千多年前的中国西周初期,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同姓贵族和开国功臣到各地任诸侯。将燕地即今天的北京及周围地区封与召公。在克盉和克罍的内壁,铸刻着相同的43字铭文,铭文的主要内容是讲:“周王在分封仪式上,首先褒奖了太保召公的功德,并且将太保召公分封在燕国作侯,但是实际就封的是'克’,同时还赐予了一些部族由燕国来管辖。”克盉、克罍所讲的太保姓姬名奭,因为最初的封地在“召”,即现在的陕西岐山,因此又被称为召公奭(shi)。
据汉代司马迁《史记》记载:“最初周王是将燕国封给太保的,可太保位高权重,还要继续留在宗周,辅佐王室。于是,太保的长子就代替他,成为第一代燕侯。”为此专家认为,铭文中名叫“克”的人就是召公的长子。“克”为此甚感荣耀,特将这件事记述在青铜器的铭文中,克盉与克罍也由此得名。克盉和克罍的铭文内容与史书记载完全相符。说明燕国的始封地就在琉璃河镇的董家林村。这就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城,我们常说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就是从时这算起的。



克盉的介绍牌上写着出国展出,没在家~~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3 11:33:39 +0800 CST  
战国~燕国青铜刀币(左)
战国~角质管,北京怀柔区出土、战国~碧玉环,北京宣武区出土,战国~石壁,北京怀柔区出土,战国~水晶玛瑙佩饰,北京昌平区出土。(右)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3 11:34:27 +0800 CST  
自春秋以来“礼崩乐坏”,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之中。不仅贵族越级享用青铜礼器,而且有的平民也仿照青铜礼器的样子制作陶礼器。燕国的仿青铜陶礼器,不仅试样美观大方,花纹也极精致。反映了战国时期燕国高超的制陶工艺,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下面就是一组陶制礼器。

战国(前475-前221)北京昌平区松园村战国墓葬2号墓出土的一系列陶器:

朱绘陶盨 [xǔ](上),泥质灰陶。
朱绘陶盘(下一),泥质灰陶。
朱绘陶豆(下二),仿青铜礼器。器身满绘朱彩变形螭纹,彩绘流畅而飘逸。松园村战国墓出土的陶豆分小口豆和大口豆两种类型,此为大口类型。
朱绘陶簋(下三),仿青铜礼器。弧腹,腹两侧贴塑兽头形耳,下有方座,座四面开方形洞。兽头耳上彩绘斑点纹,其余部位满绘朱彩流云纹。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5 16:39:56 +0800 CST  
朱绘陶鼎,三兽形蹄足,口沿上双附耳,耳上刻划S形纹,半球形盖,盖面贴塑三卧兽为钮,腹部浅刻涡纹。陶鼎表面有朱绘痕迹。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5 16:40:29 +0800 CST  
这里还有一件展品介绍牌写着“外出展览”,这个就是朱绘兽耳陶壶,为战国时期燕国的盛酒器 。



它现在国家博物馆呆着呢!所以大家也不必再有意见,首都博物馆的展品一样上交到国博!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5 16:41:08 +0800 CST  
第三部分:千年蓟城,秦汉魏晋北朝 (公元前221—公元581年)。
随着秦(前221—前206)、汉(前206—220)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北京地区成为中原王朝的北方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朔漠草原和白山黑水广袤大地上北方民族的崛起和南进,造成中国政治中心的东移。魏晋北朝时期,尽管政权更迭纷繁,北京地区却处于相对安定的环境,为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西汉~铜铺首、青铜龙首木枕(复制品,原件在北京丰台大葆台西汉墓)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5 16:45:04 +0800 CST  
大葆台西汉墓的部分“黄肠题凑”。“ 题凑”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 周代和 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 黄肠题凑: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 汉书▪ 霍光传》中。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等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
“黄肠题凑”墓穴重要的代表就是位于陕西省 宝鸡市凤翔县南指挥村的 秦公一号大墓、扬州的“ 扬州天山汉墓”和北京大葆台广阳王 刘建与王后合葬墓规格最高,最宏大。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5 16:45:35 +0800 CST  
大葆台汉墓部分出土文物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5 16:46:46 +0800 CST  
西汉马蹄金,北京怀柔出土。马蹄金,西汉时期称量货币。 由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协祥瑞而制。这种货币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仍需称量,因此也是一种称量货币。马蹄金一般是用于帝王赏赐、馈赠及大宗交易的上币(注: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5 16:47:11 +0800 CST  
下面是东汉墓葬的陶制明器,大量东汉陶制明器反映了东汉中后期庄园经济状况。

东汉(25-220)绿釉陶楼,北京房山区顾册出土。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7 10:06:44 +0800 CST  
东汉~绿釉陶踏碓俑(右一),1975年北京清河镇出土,通体施低温绿釉。模制而成,陶碓上有二人手扶栏杆,用脚踏杠杆举碓以舂米,展现了生动的劳动场面。

东汉~陶女俑男俑(左四、五),1975年北京清河镇出土。

东汉~绿釉厨师俑(左一、二、三),北京丰台区黄土岗二台子汉墓出土。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7 10:07:24 +0800 CST  
东汉~红陶灶,北京丰台区黄土岗二台子汉墓出土 ,灶间为长方形,前端有长方形火门,上有火挡。灶面上有三个火眼,火眼上置釜,后端有方形烟囱。灶后和一侧设围屏。西汉中期以后的大墓中,随葬明器陶灶之风盛行,西汉时灶上有一个火眼,东汉时火眼增加到三至四个,并且在灶面上模印或刻划出各种厨具与食品。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7 10:07:48 +0800 CST  
东汉~红陶花梁方井,北京丰台区黄土岗二台子汉墓出土。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7 10:08:27 +0800 CST  
下面是晋、魏时期出土文物:

晋(265-420)陶牛车,北京房山区服装厂出土,泥质红陶。明器。车为双辕(已失),舆箱呈矩形,前面敞开,后面右侧设一门,左右两面全封闭,上连卷棚式车盖,前后檐均较短,尤其是前檐较短是早期牛车的特征。舆箱底部有4个小孔用以固定车轴。车轮为模制,片状,外侧用双线刻辐条。每轮辐条共16根,集中于粗圆的车毂上。车毂硕大也是当时车辆的特征之一:古代车轴与车身相固定,行车时轮与毂转动,毂上承车厢,下纳辐条,还要耐得与车轴摩擦,故而体积较大。牛伫立于车前,作驾车状,埋首引颈,肩峰高起,体态雄健,有将欲发车之势,十分形象生动。此牛车塑造写实,比例中规。牛车模型明器多见于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中。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7 10:10:48 +0800 CST  
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玻璃钵,北京石景山区八宝山华芳墓出土 。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7 10:13:21 +0800 CST  
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银铃,出土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宝山华芳墓。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7 10:14:27 +0800 CST  
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象牙尺,出土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宝山华芳墓,尺的两面都分刻十寸;有一面又在寸内分刻着十分,刻度准确、清晰。这把尺子在中国考古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它表明起码从汉末到两晋,一尺约合今天的24.2厘米,比如《三国》上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张飞身高“身高八尺”,关羽身高“九尺”,换算过来就是刘备身高一米七七,张飞身高一米八八,关羽身高则是两米一二,为我们能了解这一时期的度量衡制度提供了一件难得的实物标本。 这身高可以组半个篮球队了.......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7 10:16:01 +0800 CST  
还有其他晋朝和北朝出土的文物~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4-27 10:17:17 +0800 CST  

楼主:cantik新家

字数:41925

发表时间:2018-03-21 01:34:3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9 08:41:45 +0800 CST

评论数:28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