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马月逛英伦

时间:猴年马月
地点:英伦二兰(英格兰、苏格兰)
人物:我、媳妇、闺女,大妹、二妹、三妹(全是舅表妹)

起因:
二妹在英国留学,巴斯大学博士生在读。二妹的男朋友是她的留学同学,一个辽宁沈阳籍的帅小伙,他们打算于今年结婚,在巴斯举行一个英式婚礼。
我记得很早以前有人说过,出国这种事很麻烦,也很困难,除非等到猴年马月,我当时也觉得这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没想到一语成谶,二妹要在今年七月——农历丙申年甲午月结婚,正好是猴年马月。
二妹在她的母系一方只有弟弟。所以,我就是二妹唯一的哥哥,大妹就是二妹唯一的姐姐,三妹就是二妹唯一的妹妹,我媳妇就是二妹唯一的嫂子,我闺女就是二妹唯一的外甥女。说起来有点儿像绕口令,但事实确实如此。我们被盛情邀请去参加婚礼,以壮家威。于是便有了此番英伦之旅。

经过:
办证
自从有了这番打算,我们一家就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准备工作。英国签证比起美国和欧盟的签证相对困难一些,拒签率也较高。而且我还是“白本”,没有任何的出境记录。很多朋友就提醒我说,有出境记录就好办,哪怕是韩国、越南一日游也行,最起码能表明没有移民倾向。中介也是这样说,过签与否他们也做不了主,全看签证官的心情。有出境记录最好,而港澳台不算出境,因为那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段时间我很郁闷,一开始就“白本”挑战英国,确实有点儿难度。
另外要准备一大堆材料,身份证明、工作证明、收入证明、单位所开具的介绍信……我还提供了一份纳税证明。主要是要证明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也还可以,不会存在出国找工作的想法。还有财产证明,据说还得要有一张不少于一定数额的定期存单,以兹证明有一定的资金能力,确实是去英国花钱的而不是去打工挣钱的。二妹的邀请函也拿到了,不过最后没有用上。
交材料之前担心人家要问这个或那个问题,我们还在家演练了一番。等到了地方才知道根本见不到所谓的签证官,接待人员全是中国人。人家也只问了一个问题:护照是寄回去,还是自己来取?
交了资料以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期间媳妇很担心过不了,整天絮絮叨叨,还列举了几个她的朋友被拒签的例子。大约过了20多天,EMS通知护照寄回来了。在没有拿到护照的时候,谁也不知道结果。媳妇直接打电话给快递员,亲自上门去取。迫不及待的打开护照一看,一家三口全部过签,而且是两年、多次、180天。虽然等待的时间比较长,但还是很顺利,一次到位。
对此我还教育了媳妇一番,要听就听官方说法,民间的消息太不可靠,因为他们也都是猜的。

准备
其他人的签证也顺利拿到了,只比我们的晚了几天。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安排日程、订机票、订酒店、订门票……这方面大妹很有经验,就全权委托给她处理了。她身边的同事有几个是出国狂,端午节三天假还要去趟日本,经验很丰富。
大妹虽不算土豪,但也家道殷实。她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性格率直,视金钱如粪土,花起钱来如大江东去。加之她财务出身,精于统筹,因此各方面安排的井井有条,虽然稍微有些贵,但是很合理。单就酒店而言(房间2800元/间,三晚),位居牛津街。步行至伦敦各大景点也就一小时以内,还可休闲购物,性价比很高。
还要采购很多必需品。
1、行李箱。航空公司规定:托运行李的长宽高总和不超158cm,重量不超23kg。手提行李的长宽高规定为:55×35×25cm,重量不超12kg。超过规定需补交100美金。(此信息来源:荷兰皇家航空客服中心)
正赶上“聚划算”搞活动,媳妇抢购了两个拉杆旅行箱。由于手法不熟,行动太慢。好看的颜色(比如说银灰色)没有了,我们只好买了唯一的酒红色。给闺女买的是个绿色的,上面画满了卡通小姑娘和狗。
媳妇对箱子的颜色还耿耿于怀,最后到机场一看,就属我们的箱子鲜亮,一眼就能辨认出来。根本不用贴贴画,非常具有实用性。
2、世界通用转换插头。这个是必须的,否则到时候所有的自带电器用品全会歇菜。
3、轻薄羽绒服。大妹的一个同事曾在苏格兰留学。他说英国靠近北极圈,温度较低。如在苏格兰高地遇到下雨,就得穿轻薄羽绒服。最后的结果是,我们买了,大妹没买。
4、热水壶。媳妇非要带上一个热水壶,好像整个大英帝国缺热水壶。对此我持反对意见,最后迫于压力还是妥协了。从日后的行程来看,一路上都有热水壶。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热水壶。以前可能没有,中国人去的多了,就会专门预备。不过我们的小热水壶还是起了一些作用,这件事以后会说到。
5、地图。一张中文版英国地图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伦敦地图。
6、翻译软件。对我这个基本不懂英语的人来说,必须要下载一个翻译软件,以备不时之需。我用的是有道翻译官。
7、换英镑。差点儿忘了,这才是最要紧的。听说在英国那里上个洗手间都要钱,还要给小费,又不能刷卡。总不能到了紧急的时候才到处找取款机提钱吧。
英镑是兑换了。可刚换完才两天,英国脱欧了,由此引发英镑汇率大跌,我直接赔进去10%。好在换的不多,损失不大。不过由此我得到了一个教训:要玩金融,必须关心国际局势。
8、药品。居家旅行,必备之品。
9、手机。为什么要准备手机?是因为要安装英国的电话卡,而英国电话卡需要非定制手机、全网通手机或联通定制机。
闺女的狐朋狗友们已经开始跟她订礼物了。我逗闺女说,礼物就要送些特殊的,最好是花钱也买不到,可遇不可求的那种。比如说英格兰的泥土或是大西洋的水什么的。
玩笑归玩笑,我也应该给二妹送些什么。开始预计是个中国式的娃娃,后来因为箱子已经装满了,就改为到英国再说。
我们齐装整备,就此踏上万里征程。
以上内容对第一次出国旅游,而且是自由行的“菜鸟”而言,也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经常跑外的“老油条”来说,则可一笑了之。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1 20:13:28 +0800 CST  
7月6日
首都国际机场
我们原定为7月6日凌晨00:30分,乘坐荷兰皇家航空空客A380(中国南方航空承运),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转机。选这个飞行时间也是大妹提议的,说是上飞机就睡觉,不用倒时差。


结果在机场被告知本次航班机型有变,原定的空客A380变为A330了。
客运人员在招收志愿者:如对更改机型不介意者,请按原时间登机。如有志愿者要乘坐空客A380的,可由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免费提供食宿并补贴每人2300元人民币,还可享受直飞待遇,无需转机。条件是比原时间晚16小时起飞。
因为我们的行程已有所安排,晚16个小时将会打乱计划,所以A330就A330吧。事后回想起来,当时真应该报名当志愿者。A380,A330到无所谓,光是每人2300元的补贴就很诱人。
过海关检疫的时候被告知,物品要分类放置。电子物件、金属物件、普通物件各归其类,雨伞按金属物件论处。人民币携带不得超过2万,外币携带不得超过等比5000美元。其他应申报物品的要求,因为没有可申报的,也就没注意。
离登机还有2小时,大妹用她的PP卡,把我们一家带入贵宾厅休息,而三妹用她自己的PP卡。
贵宾厅的环境很好,还有许多小食品,这对闺女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福利。就在大家吃得兴高采烈的时候,进来一个熟人,具体地说是一个眼熟的人。原来是国内著名实力派女影星王某。两个妹妹激动地大叫,连忙冲上去打招呼,并且在一起愉快地合了影。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2 19:16:00 +0800 CST  
洲际飞行
我认为在飞机上睡觉必须要经过专业训练,且不说狭小的空间和噪音,单就一个不明国籍的混血胖小孩(他父亲是白人,他母亲是中国人,他还不到一岁。)哭闹了一路,就令我无法入睡。11小时的艰辛旅程,我一直在喝水、看电影和上洗手间。
飞机上提供两次食品,一次是中国式米饭,另一次还是中国式米饭。其实还有一种是面条,因为有些硬,我就只吃米饭。
或许是专用航线,亦或是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图上的直线并不是最短的。飞机没有飞越欧洲大陆,而是经俄罗斯圣彼得堡上空进入波罗的海,再飞大西洋海岸。起飞的时候天是黑的,而现在是北极的极昼时间,从舷窗遮阳板的缝隙里能看到天空很亮。偶尔打开遮阳板观望,是万道红霞和耀眼的太阳。快降落的时候,天又黑下来了。从舷窗向外看去,是灯火通明的阿姆斯特丹。

史基浦机场
下飞机一看,天已经亮了。当地时间早晨5:10,飞机准点到达。机场的人很少,我们是第一批到达这里的。不转机的人很快就从另一个通道消失了,剩下我们这些转机的就排起了长队等待安检。
过安检同样很麻烦,所有的电子产品和金属物品(包括雨伞)必须统一放置。对方安检人员问了几个问题,不知他说的是英语还是荷兰语,反正我一句也听不懂。用手语交流也根本不靠谱,弄得我也难受他也难受。最后全靠旁边的一个华裔帮忙,才弄清他在问我“有没有笔记本电脑?”。好在托运的行李直达伦敦,我只背着旅行包,否则可能会有更多的麻烦。
转机需等待2小时,时间很宽裕,于是就在机场里随处闲逛。这里只有一家星巴克在营业,一杯咖啡需要4欧元,服务员也很客气。机场里还有免费的wifi可用,信号也还可以。一旦连接上,手机时间就会自动变成阿姆斯特丹时间。因为没有开通国际漫游,和家里联系只有靠微信。开通国际漫游的费用为:人民币0.99元/分钟,其实并不很贵。
人逐渐多了起来,以黑人居多。到现在我才切实感到,自己在这里是外国人。欧洲人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人高马大,大多也就在1.7米——1.8米之间,高于1.8米的大致也就占三分之一。
一个黑人妹子,身材苗条,面容俊美。头发梳成无数根小辫子,不知费时几何。乍一看,就像是传说中的美杜莎。
三妹乘坐的是法国航空,在巴黎转机。所以只有我一家和大妹在一起。快到登机的时候,大妹却不见了。仔细寻找,原来她在队伍的最后面排队。而我则站在队伍的中部,一副要插队的样子。到欧洲是要讲礼貌的,尤其是排队。这家伙居然也不提醒我一声,真是过分。

阿姆斯特丹到伦敦的飞机就像城际大巴,用手机短信或自己打印的登机牌就可以登机,非常方便。行程用时也只有1小时10分。我有这样的感觉,家住在荷兰而去英国公司开早会,估计都来得及。

荷兰航空
荷航的空乘人员至少应该被称作空嫂。年龄都不小了,服务态度却很好。她们的乘务长和闺女说话的时候很温柔,语气就和逗小孩一样,尽管闺女今年已经14岁了。和大妹说话时的语气和语调就是正常音,这让大妹觉得很不平衡。
乘务长的英语也不是很标准。这样一来,我就完全没有了心理压力,尽我所能和她交流。问她要热饮这么复杂的事居然也成功了,我很有成就感。
食品是法式面包和黄油,不怎么好吃。原因可能是不久前我刚吃过饭。


英吉利海峡也就那么窄,三四分钟就飞过去了。刚吃完饭,我们就远远看到了伦敦城。那条玉带应该就是泰晤士河,城市的街道如同是迷宫一般。还装饰着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农田或草坪。
入境申请卡发下来了,一水儿的英文。好在有二妹事先发的翻译版照片,一一对应填写,终于没出什么大问题。
可能是因为希斯罗机场的路况太紧张,需要排队进场。在天空盘旋了四五圈,我都看见伦敦眼两次了,飞机也没有下降。后来越飞越慢,旁边有个显示屏,显示的迈速竟然只有17km。太刺激了,这就和停在天上一样。我有点儿担心它会不会直接掉下去。不过还好,我们顺利降落了。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2 19:36:00 +0800 CST  
希斯罗机场
终于踏上了英国的土地。我深为脚上的这双鞋感到自豪,它是一双耐克旅游鞋——我的旅游专用鞋。它曾陪我上过山、下过河、登过高原、踩过沙漠,现在又同我一起来到了欧洲。
落地时间是伦敦早晨7:30 ,都过了这么长时间了,竟然还是7月6日。
就和在史基浦机场一样,本国人和欧盟来的有专用通道,他们瞬间就消失了。像我们这样的,走的是外国人入境口岸,大家排起了长长的队等待过关。旁边的一个韩国人在玩微信,界面和输入方式与我们的完全一样,原来微信是世界级的通用软件。
安检人员询问的很详细。我看到有个黑人哥们儿一直在和海关人员磨唧,而从海关人员的眼神来看,对这个家伙很不信任。
我们是一家人,所以在一个窗口办理,由大妹回答海关的提问。就在这时出了问题。海关人员对大妹的回答有所怀疑,我们被认为有移民倾向,或者是他认为碰到了一个国际人口走私团伙。反正不管怎么说,我们被卡住了。当初我一家三口为了省事,申报的是旅游签证,而大妹不是。可是为了要证明大妹和二妹之间的堂姐妹关系,就需要很多相关的材料,比如说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奶奶和她们的父亲是亲兄弟……这样一来就非常麻烦,所以大妹就说是二妹的朋友。结果就出错了(千万要注意,诚实是第一位的,小聪明总会被识破)。那个海关人员把我们一家三口派到了别的窗口,他要单独对付大妹。
我们一家只好由英语还算凑乎的闺女来应付。闺女对海关人员的询问做了很好的解释,最后那个女海关放弃了询问,可能她实在也听不太懂。不过好在我们有二妹事先给的海关过境资料,上面写着:“他是我的哥哥,携全家来参加我的婚礼。他们不懂英语,问了也白问……”。最后那个女海关在仔细阅读后认为没什么问题,就打算放我们过去。可就在我们按完指纹准备过关的时候,询问大妹的男海关冲了过来,向女海关嘀咕了几句。女海关的脸色变了,她扣下了我们的护照,很客气的把我们请进了隔离区。他们要和二妹联系,待确定了我们的实际身份和目的后才能放行。
我回头看了一眼,那个黑人哥们儿还在那里矫情,可真有耐心。我们也没有做什么亏心事,也就很耐心的等着。
大约过了10分钟,男海关来了。他发还了我们的护照,并对我们到英国表示欢迎。而那个黑人哥们儿也终于进了隔离区。
我们去取行李,这时体会到了色彩鲜亮的重要性。在成堆的箱子中,我们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那个,不费吹灰之力。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3 12:30:00 +0800 CST  
第一次花钱
三妹只比我们晚10分钟到达,我们在出站大厅汇合了,一起等二妹来接站。
门口有很多接机的人,举着写有各种语言的牌子。有几个在向路人晃动着手中的牌子,其中的一个牌子上用中文写着“极度干燥”,不知是什么意思。这几个不像是接机的,倒像是给旅社发小广告的。
二妹还没有来,我们只好在大厅里等着。闺女要买小超市里的巧克力吃,我也觉得应该换点儿零钱以防不测。我选了两块标价£1.3(£为英镑符号)的,付了10英镑。老板找给我一张5英镑的纸币和一堆硬币。本来是要破零钱的,可真正执行开才发现根本不认识钱。我一脸诧异,正准备装模作样数一下的时候,老板不理我了。他招呼后面的人从旁边过去,开始给他们服务。我突然意识到在这里不管遇到什么事,是不能耽误别人时间的,不能因为自己而影响到他人。
二妹终于来了,她拿出一堆硬币,逐个教我认。我发现刚才那个老板找错钱了,多找给我1.3磅。听二妹说,英国人的计算能力很差,算账全靠计算器。不过这次没算错,因为旁边写着“买2个半价”,只能说我这个文盲不识字罢了。
二妹还说,海关人员找她了解情况了。他们问她:“你在等什么人吗?”她说:“是的,我在等很多人。有哥、有姐、有妹。全是来参加婚礼的。”并且提供了个人相关信息。这就是我们得以通关的关键。
最后,二妹给了我们两张电话卡,面值£10。100分钟通话,1000条短信,2GB流量,如不够还可充值。这两张卡,我们天天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视频聊天,到最后离开时也没有用完。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3 12:34:00 +0800 CST  
第一印象
二妹约了一辆印度人开的商务车送我们。在停车场,我见识到了英国司机的素质。他们只要看到行人有过街的意思,就会很自觉地停车让行。有三辆车停了下来,司机打手势让我们先走,二妹大声说着:“Thank you!”表示感谢。
在车上我们又困又饿,疲惫异常。打算赶紧吃午饭,然后好好睡一觉。二妹告诉我们,现在才上午九点半,吃饭还早。全是时差惹的祸,我们都以为已经下午了。回头看机场上空,排队进场的飞机三四分钟一架,都非常慢,如同悬停在空中一般。
进入伦敦市区,看不到想象中的高楼大厦,街道两边都是色彩各异的花园洋房。

二妹介绍说,伦敦就是这样,很少有高楼。这些房子都是私人住宅,里面很时尚,很现代,外表都保持着最初的样子,历史很久远。就算是修缮,也要保持原样,不做改变。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3 12:42:00 +0800 CST  
牡蛎卡
在伦敦自由行,牡蛎卡很重要,方便而且便宜,可乘坐地铁、公交以及火车。不过乘火车要贵一些,不如直接买火车票便宜,我以后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三妹领我们去办理牡蛎卡,这种卡在任何一个地铁站的自助机上都可办理。不论是办卡、充值还是退卡都非常简洁迅速,而且有中文说明及办理模式(只要在自助机上点击“五星红旗”图标即可)。
伦敦正在进行城市道路改造,很多路段都在施工。只是很少有全封闭的情况,加之很多是单行线,所以没有发生过车辆拥堵的现象。对行人而言就有些影响了,我们在找地铁站的时候就被堵住,过不了路。不像国内横平竖直的十字路口,伦敦的街道就像八爪鱼,一个街口会分出四五条乃至六七条岔路,而且都是七扭八歪,不知通向何处。
正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有一个路人过来帮忙。他很热情地指给我们方向,并做了详细的说明。二妹说,在伦敦有很多这种情况。只要看到你需要帮助,即便是你拿张地图站在当街,也会有热心人来帮忙。如果你实在不明白的话,他会领着你去,也不用担心是骗子。如果没有二妹的解释,我们可真不敢相信。
在买卡的时候,女人的本性显示出来了。大妹、二妹、三妹和媳妇在商量如何运作,并且在权衡该充多少钱。一群女人在自助机前围成一个圈,唧唧歪歪了半天也没弄完。其实以后发生的事情证明,这完全没有必要。
我看到帮不上忙,就和闺女在一旁等待。这时来了一个人,问我是不是在排队(闺女给翻译的)?我说不是,他才越过我排在了那群女人的后面。我在观察着,这里的人都在有秩序的排队,并且很自觉地和办理者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并不需要有专门的提醒。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3 12:44:00 +0800 CST  
伦敦地铁
伦敦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铁,最早可上溯到1863年。伦敦地铁车站的数目已超过273个,站间距离平均为1.5公里。所以在伦敦坐地铁根本不用发愁。
二战期间,伦敦地铁的隧道担当起了防空洞的作用。成为了战时的军事指挥中心、战时工厂、医院和市民的避难所。丘吉尔本人就是在一处小地铁站里继续工作的。《魂断蓝桥》里玛拉和军官罗伊躲空袭的防空工事就是伦敦地铁的滑铁卢站。

地铁线路是按颜色划分的,在这里不说“几号线”,而是说“蓝线”、“红线”或“绿线”等。只要按照颜色标示和指示箭头,就能在错综复杂的地下通道里找到所乘的线路,很少会走错。

百年老地铁总有一些历史印记,经常能看到墙皮脱落、电缆外露的情况,显得很破败。
印象较深的是出入口的电梯。国内的电梯上有一条黄线,提醒行人合理站位。而这里没有,大家很自觉地都站在右侧,将左侧空出来留给有急事的人。我当时就站在左边,被提醒让路。伦敦地铁的客流量很大,据说某些站点在高峰期能达到每小时2万人。我多次乘坐地铁也没发现人员拥堵现象,这跟合理、有效的秩序大有关系,与人方便才能自己方便。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3 12:50:00 +0800 CST  
哈利·波特片场
我们的行程是下午去哈利·波特片场,距伦敦30公里。这是大妹、三妹、闺女非去不可的地方,她们是绝对的等离子级“哈迷”。
我们在维多利亚火车站(伦敦有很多火车站,这只是其中之一)附近乘大巴出发。其间匆匆吃了一顿汉堡,还顺便买了BigBus的票,48小时有效那种。
哈利·波特片场不是想象中的主题公园,它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摄影地。

在这里花5英镑就能租一个中文导览器,对各景点进行中文讲解。

霍格沃茨学院大厅,配有各个教授的模型,还有各个场景及道具。

决定命运的“分院帽”,现在的鼻子、眼睛、嘴可看不见了。

对角巷,想在这里买一根魔杖,可惜太贵了。

最后的霍格沃茨全景模型非常壮观,灯光绚丽,播放着魔幻般的背景音乐。
走出片场,天是阴的,还刮着风,感觉有些冷。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 。来之前,二妹说天晴下雨一半一半。来了才明白,这里随时下雨随时停。一会儿倾盆大雨,一会儿阳光明媚,一会儿阴云密布,一会儿又多云转晴。天气状况很不稳定,总体来看,晴阴时间分配一半对一半。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4 12:37:00 +0800 CST  
本人属于新手上路,由于操作不善,前面的照片不知所踪(我的机子上能看到,别的机子上看不到)。还望高人指点。现补充如下:

首都国际机场,中国南方航空。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荷兰皇家航空。

空中俯瞰伦敦城。

有支持者就一定会尽力!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4 19:53:00 +0800 CST  
圣·吉尔斯酒店
我们订的是圣·吉尔斯酒店,位于贝德福德大街和托特纳姆宫路交叉口,伦敦最繁华的牛津街附近,房价每日£95(不含早餐)。如果要连Wifi的话,还要多付£5。

圣·吉尔斯酒店旁边的咖啡店(这里的咖啡被写作Cafe,不知是不是简体版)。有人用彩色喷漆在桌子上画画,竟然没人管。等我们转了一阵再回来的时候,这个家伙居然已经画满了3张桌子。
我们从哈利·波特片场回来已是晚上9点多钟,尽管天还很亮,周围的店铺却都已经关门了(商铺打烊时间基本在下午五六点之间),只有超市还在营业。英国纬度高,现在是极昼。感觉是下午的时候,已近晚上9点。伦敦10点以后天才黑,早晨4点天就亮了。气温20o左右,并且没有蚊虫骚扰。
我们办理入住手续,行李就很随意的放在服务台前。当时就我们一家人,所以也没太在意。后来人多了,我才发现别人的行李都很规矩的摆放在靠墙边,以免影响到路人的通行。现在想起来,尽管别人不会说什么,我们的做法却是很不礼貌的。
第一次感到英国人的不靠谱,他们不会因为你们是一家人,而把你们的房间调到一起,他们是随意出房卡。结果我们订的三间房一间在2楼,一间在6楼,另一间在9楼。
房间还算舒适,设施齐全,就是床有点儿小。来之前听说这里都喝凉水,所以我们专门询问过此事。服务员告诉我们,水管里的水可直接饮用,除了冲洗水和有专门提示“不可饮用”的。房间里有一个热水壶,可能是专门为中国游客准备的。
我打算换个大床房,于是去找服务台。吧台服务员正在给别人办理入住,没有理我,她打了个手势——排队。另外的两个服务员前没人,但他们站得笔直,目视前方,对我也熟视无睹。等我从排队通道过去(此通道当时就没人),吧台服务员立刻换了一副笑脸问我需要什么?我用笔和手势进行了回答,还画了一副图,最后居然说通了。他说大床房现在没有,要等明天才能有,不过可以叫服务员把我房间里的床并在一起(这时大妹也来了,以上内容是她给翻译的)。房间里的床是带轮子的,可以轻松移动。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4 19:58:00 +0800 CST  
电梯里的故事
回房间的时候,我在电梯里遇到两个彪形大汉。他们分立在两边,高大威猛。正在我踌躇的时候,他们两个冲着我一点头,齐声说道“Evening”。我下电梯的时候,他们两个又冲着我一点头,齐声说了句什么,好像是“您先请”的意思。我后来知道他们都是服务员,刚给别的客人搬完行李。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我不小心碰到了一个人,他却先说了句“Sorry”,原因是他认为他的位置影响到了你。弄得我很不好意思,也回了一句“Sorry”。我发现这里的人不论认识与否,相互之间都很有礼貌。
既然这样,我也要做做姿态,比如说让女士先行和帮别人按楼层什么的。我给一个胖子按了楼层,他就很高兴,并给我讲了英国的楼层标识:G是一楼大厅,1楼实际是2楼。最后他还对我说了“Thank you”。
电梯里发生的故事很多,我在这里大致讲几个。
在电梯里,我碰见过一对白人老夫妻,有七十多岁了。他们特别爱聊天,一见我拿着行李箱就开始喋喋不休。我只听懂一句“Go home today?”,其他一概不懂。他们也不管我懂不懂,一直指手画脚的和我说话,还冲我微笑,我就一直傻笑着应付,直到他们下电梯。
有一次回房间的时候,我在电梯里遇到2个女的。黑眼眶,黑指甲,浓妆艳抹,奇装异服。她们1人拎1瓶啤酒,边笑边喝。她们是干什么的?我没敢多想,怕想歪了引起国际争端。
最有意思的是在一次等电梯时,遇到一个不会说英语的白种人。他用手比划着问我,我也用手比划着回答。最后我们俩用手语交流了一下对电梯的看法以及楼梯间太难找的问题。
说起楼梯间,实在太隐蔽了,真的不好找。墙上贴着楼梯间的标志,就是找不到。有一次我等不到电梯,就开始找楼梯,很是费劲。旁边一个人示意我跟他走。他把我领到电梯间里,我们就开始下楼。由于他走得太快我没跟上,结果推门一看是G层和1层间的间隔层。原来这中间还有个H层,电梯上的H按钮就是这里。我只好返回来接着下楼,只见那个人一直在G层的门口处等我。见我顺利出来后,他才走。这件事刚过去没多久,我又遇到一对母女在找楼梯间。我指着墙上的标识问:“是找这里吗?”她们回答:“Yes。”我就领着她们把我刚才的路重走了一遍,一路上她们一直在感谢我。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4 20:01:00 +0800 CST  
超市
酒店对面有一家超市,晚上11点才关门。我们非常有必要逛一逛超市,补充一些给养和买第二天的早餐。
一进超市,最先感觉到的是冷。这间超市的冷气全部大开,我穿着速干衣都有些受不了。尤其是在食品区,简直就是深秋。
我们匆匆买了些面包和牛奶就出来了。在结账区有十几台自动付款机,一个黑人女服务员招呼我们在这里结账,因为人工结账的地方人很多。她手把手教我们使用。先把物品放在付款机左侧的一个平台上称重,接着刷条形码,然后把刷过的物品放在右边的筐子里,最后按显示器上的价格付款就可以了。
这太方便了,媳妇立刻就喜欢上了这种模式。为了练习并能够熟练掌握,她返回去又买了一些水果、蘑菇汤和方便食品。
这里的方便食品大多是意大利面,还有中国式饺子和寿司,我们买的是蛋炒米。米饭是凉的,不合胃口。大妹就问服务人员有没有可以加热的地方,服务员说,只有披萨可以加热,不过买披萨的已经回家了。没办法,我们只好回酒店碰碰运气。

热饭
我们抱着一大堆食品去问酒店吧台服务员,我还用我的翻译神器——有道翻译官输入了“微波炉”的字样给她看。那个小姑娘很热心,用手指着旁边说,酒店里没有,旁边有个酒吧里可能会有。可就在这时,旁边一个低着头干活的领班模样的人,用很严肃的语气同她说几句什么,还瞟了我们一眼。顿时那个小姑娘脸色一变,连忙对我们说,没有,对不起。
这是什么意思?歧视中国人吗?我当时很不爽,想问个清楚,无奈不会英语,只得作罢。过了几天,我听说了一个故事,可能和这种事情有关。不过说起来太过丢人,还是以后再讲吧。
媳妇还得是媳妇,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居然也能想出办法。为了显示她的英明,她打算用我们自带的热水壶热饭。她的理论是,既然万里迢迢带来了,就一定要用一用,况且用酒店里的也不合适。
蘑菇汤非常好喝,得到了妹妹们和闺女的赞赏。炒米饭就差劲多了,除了一股浓重的油腥味,别的什么也尝不出来,还没有一点儿盐味。和我们的中华蛋炒米至少差一万两千公里。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4 22:02:00 +0800 CST  
这就是我第一天的行程。这是我有生以来,所经历的最漫长的一个7月6日。由于被时差所困扰,终日迷迷糊糊。
我就像一个傻叉进城,看什么都新鲜,而且还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我的开场白结束了,谢谢大家!
由此往后,我的英伦旅行正式开始。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4 22:12:00 +0800 CST  
7月7日
清晨散步 1
二妹要准备婚礼,已于昨日就返回了巴斯,我们就要在无向导的情况下进行伦敦自助游了。
清晨起床,神清气爽,已全然没有了倒时差的不适,虽然才7点,可是天已经很亮了。我和媳妇准备出去散散步,观赏一下伦敦街景。

街道上人很少,店铺大多没有开门,显得很冷清。很多房屋的门上和窗户上都悬挂着鲜花花篮,很别致。
伦敦的天很蓝,不下雨的话蓝天白云,没有一点儿现代工业革命发祥地的感觉,“雾都”之称已成往事。

街头停着的出租车样子很古老,大多是黑色,也有被画成五颜六色的。这也是伦敦的著名景观。
还有很古老但非常显眼的红色电话亭,在老电影里才能见到的那种。很可惜没有拍照。
街道两边放着几个大垃圾袋,包裹得很严实,有几个清洁工正在往垃圾车上装。垃圾车是一种集装箱车,外表看很干净,上面写着公司名和广告。如果不知道,就会以为是哪个物流公司的运货车。
人逐渐多了起来,有带着耳机跑步的。我认为是晨练,后来才发现在伦敦街头,任何时间都能看见带耳机跑步的,包括晚上。
也有骑公交自行车上班的。不同的是他们都带着一顶自备的骑行安全帽。我看见一个穿西装的哥们儿带着一顶黄色的安全帽,显得不伦不类。伦敦的街道上有专门的自行车道,但是很窄,也就1米多宽。不过即便是这样,大家也都很规矩的在狭窄的车道内骑行,不会越线。
既然汽车有汽车道,自行车有自行车道,人有人行道(这么说有点儿废话),那么各行其道就是必然的。伦敦街头的行人及各种车辆都很守规矩,没有胡乱便道的行为。我出于没在意,走在了人行道之外。一辆车很自然的停下,给我让路。不过司机大声提醒我要遵守规则,并用手指了指人行道。
街道两旁椅子和台阶很干净,用手摸也没有土。可以很随意的坐在上面,也不会弄脏衣服。
一家食品店开门了,我们看见有刚出炉的羊角面包,就进去买了两个。老是吃凉的饮食实在受不了。付款时,我手里抓着一把硬币让售货员自己挑,拿多拿少随她的便,因为我也不认识这些钱。

二八月乱穿衣
清晨的伦敦,天气有些凉,街上的行人穿什么的都有。我和媳妇穿的是旅行标准装——短袖T恤加速干衣。当地人有直接就穿个短袖T恤的,还有穿长袖衬衣的,再有就是和我们一样穿套衫的。我还看见有几个穿长风衣的,最过分的是有两个人穿着薄羽绒服。根据体质的不同,大家穿的千奇百怪,反正是一年四季的服饰都能见到。
如果把薄羽绒服和短袖T恤放在一起,你根本不知道现在是几月,也不知道他俩到底是谁有病。实在是有点儿乱。
我们还遇到了一个乞丐,裹着破烂的衣服,睡在一家商场的门厅里,身旁卧着一只看上去奄奄一息的狗。丐帮是通行于全世界的大帮会,所以在这里看见也并不稀奇。《福尔摩斯》小说里也记叙过此事,而且我认为他们会比我更有钱。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5 18:30:00 +0800 CST  
红色旅游大巴
伦敦城的红色旅游大巴有好多家公司经营,BigBus只是其中的一家,可带你游遍全城。在有效期内可多次乘坐,还搭配免费泰晤士河游轮。我们买的是48小时有效,票价:成人£30,儿童£19。
红色旅游大巴为双层巴士,上面的一层是敞篷的,便于游客欣赏伦敦街景。并配有12种语言的导游讲解,其中就有汉语。只要把耳机插在导览器上,调好语言就可以了。语言的标示是各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其中很显眼。如遇到下雨,车上还提供免费的雨衣。上下层均有服务人员,提醒游客注意安全。所以切不可站在楼梯上,一则不安全,二来影响别人通行。
今天的主要行程是乘坐BigBus去伦敦眼,沿途经过十余处景点。每到一处,大巴便会停车讲解,有商业区、酒吧区还有历史古迹。
巴士和地铁一样分蓝、红、绿三色路线,景点也略有不同,还有专门的夜景观光路线。

有几处的地名是英文发音(比方说Soho),听说是伦敦流行文化中心,夜生活很丰富。在当地极富盛名,只是我们不了解。

牛顿曾经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现在是一个商业区。

白厅大街旁的拱形门,连接英国外交部和税务总署。

女皇陛下税务及海关总署。
在白厅街的转弯处,导览器提醒大家:“请各位准备好照相机,转过弯就是举世闻名的伦敦大本钟。”

“大本钟”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由身材魁梧的本杰明·霍尔爵士监制,名字也由此而来。它的旁边就是威斯敏斯特宫,英国议会厅。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5 21:48:00 +0800 CST  
伦敦眼
经过伦敦桥就是伦敦眼——鸟瞰伦敦全景的最佳地点。不是因为这个摩天轮像一只眼,而是它的本名就叫“The London Eye”。

伦敦眼全高135米,32个座舱,旋转一周需半小时左右。票价:成人£22.5,儿童£15.75。
门口检票的见我们是中国游客,就用中文对我们说:“你好!欢迎!”。看来到这里的中国人不在少数。
我们和好几个国际家庭在一起。有一家印度人,一家俄罗斯人,一家广东人,还有一家说英语的外乡人。外乡人要我帮忙给他和他兄弟照张像。我问他:“需要等摩天轮转过去吗?那样大本钟会离得近一些。”边说边做了个转圈的手势。他想了想,哈哈大笑,还做了个跳水的手势。他边拍我的肩膀,边说了一串找口令,估计是在说:“你想在这里玩跳水吗?你太逗了。”我实在是无语,感觉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可真大,关键是他还戴了顶绿色的帽子。

从伦敦眼俯瞰全市,古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全然没有现代化大都市那种“混凝土森林”的感觉。

从伦敦眼出来,媳妇他们要去纪念品商店,我就在外面等。碰到一个美国中学生旅行团,大队人马都进了商店。有4个年轻的美女留在了外面,她们在抽烟和自拍。我突然想起,在这里好像抽烟的女人要比男人多,而且大多是年轻人。
天空中飞机不断,多数是直升机,其中有一架棱角分明,似乎是阿帕奇。
街头有一个买小吃的,类似于我们的烤饺子。分猪肉、羊肉、牛肉和鸡肉四种,10磅钱5个。我们很有兴趣的尝了尝,味道还行。主要因为它是热的,比较合乎中国人的口味。
街边有数个咖啡厅和酒吧,桌子就摆在街上,由精致的花坛所围绕。有几张桌子上摆放着“禁止吸烟”的标志,还有很明显的标志在告诫游客“禁止喂鸟”。因为在这里有很多鸽子和海鸥,很悠闲地穿梭于行人之间。在伦敦的各处都能见到鸟类,它们和人类各行其是,互不干扰,一种纯自然的共生共存。但是街上几乎见不到鸟粪,环卫工人的敬业与精心可见一斑。

艺人

我们穿越伦敦桥往回走,只见桥上有个穿短裙的苏格兰人在吹风笛,据说这是伦敦桥的标志性人物,他已经在此工作了很多年,以卖艺为生。每当有人照相或合影,他便很卖力的表演。我也给了他2便士,原因是我并不富裕。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6 13:07:00 +0800 CST  
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前面有一处草坪。里面有很多休息的人(在这里的每一片草坪,都会有人在里面休息。),他们在吃东西或者闲聊。草坪四周矗立了很多塑像,不完全是英国人,还有几个是英联邦国家的著名人物。我认识其中的丘吉尔、甘地和曼德拉。一个黑人清洁工正在用水管清洗丘吉尔。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伦敦的国家级圣公会教堂,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杰作。门票:家庭票,三人£48。
进入教堂,有免费的汉语导览器。1号景点是无名烈士墓,黑色大理石墓碑,四周环绕着鲜艳的红色罂粟花,以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将士。由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亲自为其揭幕。
无名烈士墓之后就是名曰中堂的大厅,矗立着巨大的管风琴和唱诗班座位。其后的大礼拜堂很漂亮,屋顶是世界级精品。地面的中央有一面镜子,可使游客无需抬头就能通过反射看到屋顶(这面镜子在闺女的物理练习册的光学习题中出现过,可见其知名度)。两边悬挂着20面骑士的旗帜,以及象征骑士的盔甲和宝剑。这些骑士在英国历史上都为王室建立过不朽的功勋。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个皇家公墓,这里安葬着被称为这个几世或那个几世的国王,以及每个国王的传奇历史。其中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和玛丽女王(英国历史上有两个玛丽女王,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与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英格兰的玛丽别称为“血腥玛丽”,是苏格兰玛丽的表姑。她们一个囚禁过伊丽莎白,一个被伊丽莎白所囚禁。因为在位时期大致相同,所以经常被人混为一谈。我也是在恶补了英国历史之后才弄清的)之间的恩怨情仇充满了尔虞我诈和悲情血腥,绝不亚于我们的宫廷斗争电视剧。她们生前勾心斗角,你死我活;死后同归黄土,万事皆空。如今一同沐浴在基督的荣光之下,她们会怎样想呢?如果来世还做姐妹,生活在一个平民家庭,情况又会如何呢?
教堂最后面的一个礼拜堂曾经埋葬过克伦威尔,后来被迁走了,还被砍了头(原来英国人也很记仇,也玩掘墓鞭尸这一手)。现在这里是皇家空军的礼拜堂,以纪念在二战中为保卫英国而牺牲的皇家空军将士。左边墙角处有一个洞,那是当年伦敦大轰炸时的战争遗迹,现在已经用玻璃进行了修补。
最不可思议的是英王加冕时的橡木宝座,且不论它曾经拥有的奢华与荣耀。就本身而言,它非常普通,颜色也很灰暗。如不专门说明,决计想不到它是干什么用的。
还有很多历史名人以葬于此处为荣,乔叟、狄更斯,莎士比亚(他并非埋葬于此,但有其塑像,算是为这位文学巨匠留了个位置)等,全是英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里程碑级文化名人。
脚下的甬道上,镶嵌着不可胜数的墓碑,上面都镌刻着姓名,生卒年月及墓志铭。每一块都记录着一段埋葬于此的历史往事。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6 19:15:00 +0800 CST  



威斯敏斯特教堂广场前的塑像。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6 19:26:00 +0800 CST  
威斯敏斯特大厅
威斯敏斯特大厅,又称国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是英国国会(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

威斯敏斯特宫是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狮心王”理查德一世举刀立马的塑像,中世纪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之一。

大厅的门前,警卫荷枪实弹,不时还有几个貌似议员的人出入。

大厅侧面是克伦威尔的塑像,他斜撑战刀,俯视着一头狮子。我印象中依稀记得这是在表示“法律高于王权”。可是从我的角度来看,克伦威尔好像是在说:“我连国王都敢杀,还有什么不敢干的。”

?
楼主 星尘1100  发布于 2016-09-06 23:24:00 +0800 CST  

楼主:星尘1100

字数:63131

发表时间:2016-09-02 04:13:2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1-13 09:16:47 +0800 CST

评论数:2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