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介绍下中亚各民族间的嫌隙与龃龉

这帖子呼啦一下就到了31页。我本意是没有牵扯到国内西域的,我只是觉得该有必要对大家介绍下,中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牢固。以往大家对中亚,因为不了解,很多人以为是既是突**厥,又是慕斯琳,那简直是国内的天然后盾了。

我们熟知的国家中,除了日本、半岛这样的单一民族国家,其他多多少少有些民族问题。不过民族认同感是个很奇妙的东西。

我们先来说几个人,1,斯大林 2,铁托 3 希***特勒,4,马西莫夫
前三个大家很熟悉,分别是苏联、前南、第三德意志帝国的总统,第四个呢,则是当今哈萨克斯坦的总理

楼主 形而上的忧伤  发布于 2011-12-02 09:41:38 +0800 CST  
马里莫夫,哈萨克国内盛传其是畏兀儿人,但其本人一直否认,甚至把家谱搬出来,坚称自己是地道的哈萨克人。我觉得咱们国内的百度百科,实在有点过分,人家本人都坚称自己是哈萨克人,国内的百度百科直接直白的,写道:其为畏兀儿族。不过马里莫夫确实面孔与传统的哈萨克不一样。呵呵。
楼主 形而上的忧伤  发布于 2011-12-02 09:42:57 +0800 CST  
为什么把这四个人列出来,因为他们都不是代表的本民族,而是对异民族有高度的甚至狂热的认同感。

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铁托是克罗地亚人、希特勒是犹太人、马里莫夫呢,则是死不承认自己是畏兀儿人。

前三个的事迹大家很清楚,我就不细说了,来讲讲中亚的马里莫夫。

楼主 形而上的忧伤  发布于 2011-12-02 09:43:57 +0800 CST  
马里莫夫,哈萨克国内盛传其是畏兀儿人,但其本人一直否认,甚至把家谱搬出来,坚称自己是地道的哈萨克人。我觉得咱们国内的百度百科,实在有点过分,人家本人都坚称自己是哈萨克人,国内的百度百科直接直白的,写道:其为畏兀儿族。不过马里莫夫确实面孔与传统的哈萨克不一样。呵呵。

楼主 形而上的忧伤  发布于 2011-12-02 09:45:30 +0800 CST  
人家兄弟好,芬兰不高兴,芬兰最喜欢倡导的就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意思是大家都是北欧的半岛人,但怎么也拗不过血统不一样,所以现在也是个尴尬的问题。芬兰现在只提自己被老毛子侵略占领过,却成天宣扬自己的是瑞典王国的一部分,自古以来的一部分。90%的芬兰人会说瑞典语、挪威语(这两个基本差不多)。

楼主 形而上的忧伤  发布于 2011-12-02 09:46:18 +0800 CST  
再来说一个国家,芬兰,诺基亚的故乡,芬兰也是个有意思的国家,其西边南边的几个国家都是日耳曼系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日耳曼血统被希特勒大为推崇。我们不是宣扬血统,从民族学语言学,确实这一堆国家,是一个大的民族的分支,相互之间都是堂兄弟。尤其高地德语这一块的几个,是亲兄弟,瑞士、奥地利、卢森堡稍微远一点点。
楼主 形而上的忧伤  发布于 2011-12-02 09:47:41 +0800 CST  
我们国内也有这样的现象,比如豫语区,是包含山东、河北、山西的一部分的,但是相关县市却是对本省有高度的认同感。尽管菏泽、聊城、邯郸、长治、运城这些地区的民风民俗与中原毫无二致,但他们都会以作为山东河北山西人为豪,而不会对河南有认同感。

族群认同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同样的,可以举出好多例子,比如温州、婺源、马鞍山、天长、砀山萧县等等。
楼主 形而上的忧伤  发布于 2011-12-02 09:55:19 +0800 CST  
@很想念她的祖父 2011-12-02 10:07:46
这个语言作为认同的标准,有点牵强了,我上海人,上海其实市区主要是宁波过来的,上海“土著”主要在郊区,称作本地人,他们说的话和上海话很不一样,甚至相隔二十多公里的郊区,口音都不一样,但是不妨碍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上海人
-----------------------------
不仅是语言,还包括习俗、文化。当然语言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喝酒的习俗。山东是我国保留喝酒习俗礼仪最传统的地区,不愧是孔孟之乡啊,这种礼仪目前只有港台还保留着,那就是分主陪、副主陪、主宾、副主宾、三宾、四宾,依次类推。但是河南又是一种酒文化,喜欢劝酒,他自己反倒不喝,所以很多人害怕去河南喝酒。但是中原文化区的却是与河南统一的,比如菏泽、邯郸这些,当然现在也放弃自己的酒文化跟自己的省份主体族群趋同了。
楼主 形而上的忧伤  发布于 2011-12-02 10:32:11 +0800 CST  
@阿Mix 2011-12-02 10:19:55
希特勒是犹太人?你别扯了。陈家洛跟乾隆还是兄弟呢。
-----------------------------
希*特勒被认为是犹太人,这算不上空穴来风,从他出身那日起,就被人嘲笑为犹太人。因为他的祖国曾经在一家犹太富商家做保姆,然后未婚先孕。在他的自传中,可以看到其读书时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当然现在有DNA测定其却是确实有犹太血统。这条新闻一百度哪都有。

国党卫队首领希姆莱在1942年曾派人到希特勒的出生地奥地利的林茨去调查,但后来几乎把所有的调查材料都烧掉了。在此之前德国吞并奥地利时,希特勒就派人把凡是能找到的有关自己出身的材料全部付之一炬。

当然希*特勒的这种情结,心理学上是有专门的名称的。

比如骆*家辉会比美国人更讨厌中国人,更渴望融入美国,被认为是正宗的美国人。
我在心理学的专业杂志上看到一篇调查报告,调查比利时说法语的人和不说法语的人对法国的态度,结果表明相比不说法语的比利时人,说法语的比利时人更加不喜欢法国人。类似的结果在欧洲其他地区也出现,比如说德语的瑞士人,要比说法语的瑞士人更不喜欢德国。
楼主 形而上的忧伤  发布于 2011-12-02 11:00:00 +0800 CST  
@沉鱼落岳 2011-12-02 11:32:33
楼主关于中亚的论述我想已经结束了吧
-----------------------------
好像也没什么好讲的了
土库曼斯坦,很多人应该知道,是个个人崇拜挺强悍的国家,但是与朝鲜不同的是,不封闭。
与我国关系还不错,我国的大型石油企业(不仅仅是中石油),雇佣了5万名的土库曼人员工。
因为与我国不接壤,且民众意识没有双泛的概念。对我国还是非常友好的。
当然土库曼的自然环境十分差,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

整体而言,目前,中亚跟我国关系还不错。

五国中,所谓JY和愤青比较多的是哈国和乌国,其他三国对中国的忌惮没有那么强烈,但是哈国上层算是比较亲华的。比如马里莫夫同志就是咱们武汉大学毕业的本科。汗。
楼主 形而上的忧伤  发布于 2011-12-02 11:43:04 +0800 CST  
@阿Mix 2011-12-02 12:27:29
----------------------------
中亚五国在十月革命前经济非常落后。主要从事畜牧业。 工业以规模有限的采矿业为主,机器制造业等基本上是空白。该地区主要是向沙皇俄国提供工业原材料和农牧业的初级产品,所需日用消费品和工业消费品主要由俄国提供。
在五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大体占66%,农业占34%,如按前苏联的标准,工业总产值达70%,农业总产值占30%。即实现了工业化的话,这些国家一直到苏联解体前仍未完成工业化过程,仍属工业农业国。

苏联期间还是对中亚,尤其是哈萨克斯坦投入了相当大的力度。“一五”期间仅向土库曼派遣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就达2.5万,1928年至1936年有170万斯拉夫人来到中亚。另外,二战期间,随企业迁往中亚、乌拉尔、西伯利亚的人员多达2500万。
楼主 形而上的忧伤  发布于 2011-12-02 12:59:58 +0800 CST  
赫*鲁晓夫时期实行东部大垦荒行动,主要就是开垦哈萨克斯坦。1954年至1960年,国家通过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数百亿卢布资金,移民120万人),在哈开垦荒地2550万公顷,建立了数百个国营农场,使哈成为继乌克兰之后全苏第二大粮仓,1960年哈谷物产量比垦荒前增加了3倍多。此后,哈粮食年产量基本保持在全苏产量的10%以上。

苏联使得中亚由游牧封建社会飞跃为农业工业社会。

中国很多东西是跟苏联学的,比如先有了乌兹别克斯坦的“一黄一白”,黄金和棉花,我国于是提出“两黑一白”。

整体而言中亚五国的经济产业,与俄罗斯老大哥一样,产业畸形,仅有的工业也都是重工业。忽然想起我国西域了,基本产业结构跟西域差不多。囧。

目前传统的农业也停滞不前,我国西域成了哈国蔬菜瓜果的重要提供国,但是因为中国的产品一向名声不好,所以到了哈国市场里,都是标上乌国的标签,号称是乌国或者本国的无公害产品。
楼主 形而上的忧伤  发布于 2011-12-02 13:00:54 +0800 CST  
西域现在的落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按照经济学规律,资源会自动流向能取得最大收益的地区和行业。而实现最大收益,在产品不存在垄断供给的情况下,只能在成本上做文章。这样就很容易明白,西域的大多数产业与内地相比是不存在竞争优势的,因为除了制糖、番茄加工等产业因为必须靠近原料产地有一定成本优势外,其他产业都没有成本优势。

所以尽管国家投了不少钱,西域的制造业仍然没有形成规模,以后的发展前景也不看好。而完全依靠“一白两黑”在目前的形势下也存在问题。石油属于国有,封闭的小王国(不止西域,其他地方也一样),对绝大多数西域居民来讲没有什么意义。

西域的煤储量丰富,可惜运输成本太高,不可能销往内地,而本地的用量有限,所以经济价值也很有限。而棉花的产量由于纺织业发展基本停滞,也不可能对推动本地经济发展作出多大贡献。

所以,西域的落后是必然的。未来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有可能被进一步边缘化。

楼主 形而上的忧伤  发布于 2011-12-02 15:01:17 +0800 CST  
再一个人才,西域的教育水平,是高于贵州等省的,这可以去看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国率先实现的年限表。但是大量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流入口里。

口里口外,是西域特有的一个称呼,以嘉峪关为界。内地为口里,西域则为口外。人才好的东南飞,再不济也在兰州西安。首先他们的父母就希望孩子能不在西域这个是非之地。这个不完全是个嫌贫爱富的原因。我所知道的西域的同学以及他们的同乡会,一个也没有回去西域就业。

而本身西域的土著民族,以经济学规律来分析,在就业市场上没有任何优势。除非行政命令,恐怕没有哪一家企业愿意雇用少族员工,仅仅因为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问题,企业就避之而不及。所以他们青年的失业率很高,没有工作,怎么生存?如果gcd不能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他们自然就会寻求另外的方式。政治问题如果能用经济的手段解决,成本会是最小的。

记得看过一本书中讲阈值,由贫穷到温饱这段期间,人是最感恩的。但是再往上,就会产生异心。所谓饱暖思淫欲,就是这个道理。
楼主 形而上的忧伤  发布于 2011-12-02 15:02:12 +0800 CST  
西域很多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这个不仅仅是少民,汉人也一样。比如今天刚出现的法制同学。

就是能将极度的狂妄和极度的悲情悖论式地完美地组合在自己的身上,外在表现就是膨胀的自我欣赏和膨胀的自我怜悯,我的话可能说得有点过,但应该是客观的。
这种爱家乡的心情大家可以理解。不过没必要将其与口里、国家形成对立。
楼主 形而上的忧伤  发布于 2011-12-02 15:46:11 +0800 CST  
你可以在他们的发言里看到诸如这些字眼:西域不靠国家,有石油煤炭天然气,单靠这些就能过沙特的生活了,口里人什么品质都是坏的,等等等等,然而,当你一旦说出西域经济是一种资源经济经济,他们就又开始悲凉起来,于是,刚才还天上人间的家乡,一下子就成了戈壁纵横,气候恶劣的荒蛮之所,原本还最最幸福的生活一下子就成了那么让人落泪的一幕,之后,就有什么比中东储量还丰富的石油都被国家挖走了,西域本来应该是美国那样富有,结果全被国家搞穷了之类让你大跌眼睛的奇谈怪论。
总之,只有其他省区欠西域的,绝无西域欠其他省区的,国家对石油、基础设施、教育、城市建设的近乎不记数目、不求回报的巨额投资呢?

这叫建国前20年的东北、叫山西河北、叫淮河洪峰时开闸的安徽,这些省份情何以堪??
楼主 形而上的忧伤  发布于 2011-12-02 15:47:06 +0800 CST  
@金陵明安 2011-12-02 16:07:29

唉,我都已经说了,按照你这样说
哪个省份都能罗列出一箩筐出来
我年少时看过的最悲情的两个帖子,一个讲共和国欠东北,一个讲中国欠山西太多。
后来这种帖子层出不穷,比如河北,号称灯下黑,为了保全京津,张承二地完全退耕还林,不允许工业存在,于是成了河北最穷的地方。

比如安徽,淮河洪峰时,开闸放水,为了保全江苏下游的良田和城市。

比如福建,号称建国60年,国家一分钱没有投过,全靠自力更生。

……

那个杂谈的帖子,最终成了诉苦大会,每个省都在抱屈,可这也正说明了,大家是一个整体,我们是一个国家。

心态放好点吧。
楼主 形而上的忧伤  发布于 2011-12-02 16:33:12 +0800 CST  

楼主:形而上的忧伤

字数:54657

发表时间:2011-10-25 21:2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30 17:14:30 +0800 CST

评论数:38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