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尚的内心独白(连载)

比丘记事(之十七)




受戒结束,很快就适应了比丘的学修生活,日常起居,用功。
每一次,师父给我们布置的功课都让我很意外,这一点,挺让我服气的,就好比看电影,因为不知道下面的情节,所以就有兴趣,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往下看,要是,看了前面就能猜出后面,一般就没有兴致看下去了。
师父让我们校对藏经,几十个刚受戒回来的新比丘,由前面的比丘带着,每天一大早就被关进一间大屋子,集体校勘律藏,除了吃饭和睡觉,大多数时间都在里面做这个事情。
似乎就算是阅藏吧,以前在各种祖师传记里读到过阅藏的事情,现在似乎就有点象是,师父让我们做好长期的心理准备,校勘完律藏,还要校勘更多的经论。
我们学习和使用的律藏是由弘一大师当年校勘过的,这么多年过来,现代人的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同了,阅读习惯和行文方式不同了,就需要有更应机的版本出来。
我们干的就是这个事情。
我们的校勘依据是《大藏经》,藏经中有不同的版本,弘一大师的校勘也有疏漏和失误的地方,不同版本藏经中也有不同的地方,不过,因为有国家图书馆出版的从海外影印的敦煌古本电子版,即当年斯坦因等考古学者带走的手写经文,就有了更可靠的依据。
相互对照着校勘,很有意思。我们用的都是电子工具,有电子词典,汉语和佛教典籍,非常感谢我们的很多前辈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让我们不用费劲地在纸堆里翻,只需要用关键词一搜就可以,有的汉语生字、词,也有相应的电子字典,查阅就可以。
当年的道宣律祖可真的是了不起,他老人家竟然自己就在浩如烟海的典籍里做完了这样庞大而系统的的工作,很多经论都装在他的脑子里,可能有的需要翻书查一查,有的就不用查。
因为我们还都是刚受完戒的初学比丘,并不是怎么理解师父为什么这么重视这个事情,而且他还前所未有的让厨房给我们这些做校勘工作的比丘送水果吃。可能戒律对佛教非常重要吧,第一步就需要把律典的基础工作打扎实,然后再逐步推广,进行更深入的建设。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大多数的感受还是源于对自我的执着,比如,我自己还是比较喜欢每天坐在电脑前逐字逐句地阅读和校勘这些文字,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一开始,那些生僻的字、词、句确实很费解,但是,校勘多了,掌握了一些规律,就变得有意思了。越来越有意思。
和以往想象中的佛教不同,在律藏里,佛陀不再是很多经论里常常放光的佛祖,而是一个极其生活化的导师,早期,他的弟子根器都非常厉害,常常是几句话就开悟了,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戒律,大家都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后来,僧团开始壮大,动辄几千人,《故道白云》这本书有过非常精彩的描写,那时候,佛陀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王公贵族以及各阶层最优秀的青年都纷纷追随着出家了。
之后的岁月里,佛教普度众生的特质逐渐显露,但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各种各样的人都要解脱,佛陀照单全收,戒律就应运而生。
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佛陀一边指导弟子们的修行,还一边做着非常繁琐的制戒工作,比如,有一天,有一个大臣气冲冲地找到佛陀,告状,说一个比丘尼竟然往他的头上扔了一坨屎。原由是,古代社会没有那么好的卫生条件,可能粪便一般就是乱倒,那一天,恰好、恰好、也不知道怎么就恰好,这个大臣从一个比丘尼的窗外路过,就这样恰好,中彩了,愤怒的大臣顶着一头屎跑到佛陀那里告状,于是佛就为这个事情制了一条戒。
又有一天,一个长老告诉佛,他打坐的时候,一个年幼的顽皮沙弥悄悄放了个屁,捂在手里,在长老的鼻子下打开,熏了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老。令长老无语,佛陀就又为这个事情制了一条戒。
又有一天,一个猎人追杀一个鹿,鹿跑进了寺院,猎人向比丘要他的猎物,比丘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去问佛。
又有一天,因为古代印度社会纺织业非常不发达,大家一般都不穿内衣。有一天,强盗们抢了身上不蓄一分钱的比丘,竟然夺走了比丘衣服,导致比丘只好光着身子,回寺,可以想象,一路上,以往非常威仪并且深受信众爱戴的比丘是如何令不知内情的信教群众目瞪口呆,瞠目结舌。事后,佛陀就为此制戒,告诉比丘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等等等等。
就这样,佛为我们这些凡夫制定了非常多的戒律,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卫生、饮食、交通、伦理、社会秩序、僧俗关系、建筑、服装鞋帽等等,事无巨细,都罗列出来。包括考虑到后世佛弟子如何修行的问题。
这些戒律背后的用意都是帮助众生解决生死这样的终极问题,以及佛教能够尽可能长远地传承下去。我这么写,肯定是没办法准确全面地把佛教以及佛教中的戒律的高深之处讲清楚,从自己的感受上来表达,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有条件的话,不出家修行,实在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不了解戒律也实在是太可惜。
总的来说,我目前所学习到戒律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些比丘,坏事一丁点都不可以做,起心都不可以,好事一件也不能放过,要让自己的身体、语言、思想都是善的,一点恶的都没有,然后又不去执着自己所做的好事,超越这些善恶和好坏。然后超越生死轮回。
我觉得戒律很高级的地方在于,不只是告诉我们一个远大的目标让我们仰望,而是着重告诉了我们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的具体方法,让我们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可以操作得起来。
我的一个师兄曾这样告诉我,他每如法如律地做一件事情,都会觉得自己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7-16 22:18:25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十八)


18、

曾有一个同学,自幼随改嫁的母亲,到了新的家庭,在新家庭里,弟弟因病夭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种地,下煤窑,饱经人间苦辛事,乃至于亲眼目睹过一个亲人在深暗的煤窑里被砸碎了整条腿。

最不幸的还不是这些物质匮乏和艰辛劳作的痛苦,而是父母的矛盾。

我的同学用很长的时间讲述过他以及他的家庭的痛苦,尽管已经很深刻了,但都没有怎么打动我,因为,这样的人生故事听的太多了。影视作品中也见多了,小说里也见多了。

很多的生命状态就是这样的,还能是什么样?

但是,终于有一个情节让我很吃惊。

他的母亲病了,因为种种家庭矛盾、感情纠结,经济问题,已经到了极限的母亲躺在医院里,默默绝食,以这种方式决定彻底解脱。但是,别人只是以为她只是昏迷。

就这样昏迷了好多天,细心的儿子凭直觉,认为母亲不是昏迷,但任凭自己怎么呼唤,母亲就是不醒。不甘心的他,找来一根针,在母亲的面前,扎自己的手指头,扎着扎着,母亲终于流下眼泪,说,儿子,你这是何苦,为什么要这么逼你妈妈。让妈妈就这样死了不就都解脱了吗。

这样一个故事。听我的同学亲口跟我讲的。

其实,除了唤醒母亲这个情节有些特别,但是,家庭的痛苦方式却都大同小异。那么,有一个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就是,痛苦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人生何至如此?

对从事经济工作的工作者来说,可能会归咎于贫穷上,那痛苦的根源就是经济问题;对从事社会工作的工作者来说,可能会归咎于社会制度或者落实上;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说,可能会归咎于教育和文化的普及上;对法律工作者来说,是法律问题。

种种都有一定的道理。

那么,对于我的同学来说,哪一种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家的问题。他的家庭故事就不用重述了,几个词就可以讲清楚:感情、经济、婚姻、住房、疾病、再婚后子女的抚养、家庭成员的关系等等。

一度,很多问题都归咎于贫穷,因为后来,他们家的经济条件逐渐好转,但痛苦却没能解除。

乃至于我的同学家庭经济条件彻底改善后,有房有车,在北京已有一番事业,返乡回家要把父母接到京城,老两口居然不肯坐同一趟火车来。

那他们为什么不离婚呢?离掉了不就不痛苦了吗,不就不再相互折磨了吗?

当然,我也不知道,如果他们靠离婚就能解决痛苦,他们早就离了。我想就是因为发现离婚不能解决问题,或者种种原因离不了,所以,就这样苦苦地相互折磨一生。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那就一直到死。

即便,离掉了,再去选择和组织家庭的话,如果没有找到痛苦的根源,那依然只是从一个火坑里跳进另一个火坑里。也许,会有人认为,万一,下一个不是火坑呢?

人的一生很短暂,根本就不够尝试着跳几个火坑的。

看完上面那段文字,您可能对女方充满同情,觉得她是受害者,后来我有机会和男方有过交流,他表达和倾诉的,似乎他才是受害者。在他的话里,他的老婆很坏。

当然,可以想象,他的老婆认为他很坏。

这种事情,谁讲的清楚呢?非要下个结论的话,那只能说是互相伤害。谁也不肯放过谁。

还有一个朋友。到我出家前,他结了四次婚。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四次婚姻都没有给他带来更高的生命质量。出家前,最后一次见到他,他和我谈论了很多这一次婚姻的感受。

真的是一声叹息,当然,也有短暂的幸福和默契,但更多的还是争吵、分歧、矛盾,彼此的工作关系等等,还是上面那些词,纠结在一起。

我这么表达,丝毫没有要挖苦和嘲弄谁的意思,反而是一种尊重,无论我们把生活过成什么样,都值得肃然起敬,因为,我们每个人活着,无论他是谁,都在干同一件事情,追求快乐,远离痛苦。只是,方式和结果不同而已。

有一个误解,认为出家人就是躲清闲,什么也不干,这真是个天大的误会,出家人和世间人一样,在追求快乐,生命的快乐,但方法不一样,我所接受的修行教育,就是向内求,通过种种的手段向自己内心深处去寻找和领悟究竟的快乐。

而世间人是向外,我没有觉得世间人向外追求生命的快乐的方式有什么不对,只是认为那远远不够,而且有一些我在出家前都尝试过,发现那些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甚至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痛苦和纠结,比如,我的很多亲人通过追求财富来获得快乐,有的通过追求爱情试图获得快乐,有的尝试在一次又一次的婚姻中找寻幸福,有的通过出国寻找幸福和快乐的归宿,有的把一切寄托在还没有长大的孩子身上,希望他大了以后能够成龙成凤,还有的通过追求事业、仕途等等,还有的干脆就把生命彻底交给了酒精,他觉得那样就是快乐,就可以了。

外在的经济、文化、法律、教育、政治等等也非常重要,但是缺少了健康和觉悟的心灵根基,这些外在的问题都无法真正帮助我们获得生活的快乐。

这就是目前,我跑到寺庙里学习和领会的人生认识,作为一个比丘,一直在为此继续努力。

倘使,再有机会让我重新来过,带着这样的认识和实践经验,我想,出家前的荒唐事会少做很多,那些混乱的莫名其妙的所作所为肯定会少很多,麻烦也会少很多。

当然,这只是个假设,因为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当中,我接受了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生命是轮回的,在各种生命形式潮水一样地一批又一批投生、死亡、再投生再死亡,永不停息。

外在的处理的再好,最终对死亡这个终极问题还是要傻眼,还是在轮回这样低级的重复中。所以,要跳脱出来,并帮助更多的人都跳脱出来,就需要获得更高的智慧。

我的师父费了很大的力气,让我确凿地认识到,生命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内心有烦恼,烦恼来自一个叫“我执”的东西,真正解决问题要靠慈悲和智慧,空性的智慧、无我的智慧。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7-19 06:43:29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十九)

有一个朋友,跟我讲述他的家族的痛苦。我想,也许这个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个家庭中的故事,有可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一个哪怕很不经意的习气和举动,会对周围的人造成那么大的伤害,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很多人的一生。

爷爷是战争年代的幸存者,仕途比普通人要强很多,但是因为性格刚烈,身居高位却没能长久,酗酒,常常对家人施暴,甚至对奶奶动过斧子。

父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直到爷爷死去。

父母也有矛盾,常常大打出手,最后离异,分别各自组织家庭,我的朋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充满着家庭暴力的环境中长大。但是,奇怪的是,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很爱他,爷爷在去世前,对这个孩子百依百顺,什么要求都会设法满足。

可是,幸福并没有因为家庭成员的爱而如期降临。

他对爷爷酒后发疯的童年记忆以及父母离异前上演的全武行有着深深的恐惧,真正的灾难来自父母离异之后。刚强的父亲争到了孩子的抚养权,又当爹又当妈地把他拉扯大,很多情节听起来挺感人的,这个朋友至今还穿着父亲亲手做的鞋垫。

父亲把这个世界上所能给予的爱都无私地给了他的儿子。

但是,有一点,小的时候,他不可以去看他的母亲。不幸的是,小孩子吗,总是有一段对母亲格外依恋的时期,所以,常常会悄悄跑去找母亲。

父亲只要发现就会将孩子暴打一顿。

成年人应该能理解父亲的心态,刚强、不服气、与女方治气的一种心理。而已。

可是孩子总是孩子,哪里会想到那么多,想妈妈了就想方设法起跑去看。终于,有一次,父亲急眼了,出手太狠,把孩子给打晕了,而且,吐了血。

可能就是那一次的记忆太暴烈了,导致,这个朋友三十多岁,依然没有能从这些痛苦的回忆中超脱出来,常常地纠结、痛苦,几乎成疾。

后来,在处理另外一件跟他的童年毫无关系的事情时,他忽然掩面而泣,莫名地又提到他的童年,问,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这才想起来,有时候他会在工作当中,在一个别人看来没有任何意义地细节上忽然很小心地问,我没有做错什么吧。

所以,与他相处,要很小心,不然就会伤害到他。

是啊,到底我们做错了什么呢?岂止是他,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互相伤害,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过去的某一个行为,一个语言,一个习惯,就这样对他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

只是我们不知道,没有意识到。我们生下来,就在彼此伤害。然后直到死去。

我的师父在我们出家受戒后不久,组织我们学习戒律的同时,也开始学习经论教理,这些教理包括他的种种言教,渐渐地让我们从内心中获得了一个定解,人的痛苦确实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因为错误的思想认识和方式,导致了错误的行为,最后产生痛苦的结果。他的一篇开示中提到,不是说用刀子捅了别人才叫伤害,你的语言、挖苦、敌视等等都会成为对他人的一种伤害。

在僧团中,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性情的人,一边过宗教生活,一边学习,同时,也在磨合,在这种磨合中实践各自的所学。

最后,确认,我们内心中确实有一种东西叫贪、嗔、痴。佛门里称它们为烦恼。

这个认识,不仅仅是理论,更因为宗教生活的寂静而有了深刻观察自己内心的机会和可能,确实发现了它,有一次我问师父,说,我似乎看到了它们。

师父说,重要的是你是怎么看到的。

师父的点拨让我更觉自己的愚痴,一直翻不过这张觉悟之牌。但是,对烦恼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很多生命现象,并且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我的朋友的家族故事中,可以找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子,酗酒的爷爷,刚强的父母,脆弱的孩子,无能为力的亲人们,等等,其实,在所有的这样的故事中,所有的主人翁都很无辜,通常他们都很勤劳,都很善良,都想让自己乃至自己的家庭成员幸福。

做不到,就是因为内心有烦恼。有烦恼就没智慧,没智慧就没法与人相处。怎么都不行。而且,我们以及我们的很多亲人们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生到死大多数时候常常都是在抱怨他人,甚至从来没有深刻地反省过自己的认识和行为给他人造成过怎样的伤害。

我所学习的教理告诉我,这是一个缘起的世界,人与人、物与物,都有种种的关联,所以,只要我们不设法去除自己内心的烦恼,注定了我们就要彼此伤害。

包括,带有烦恼的世俗之爱,也会成为一种伤害。而且,尤其深刻,所谓爱之越深,恨之越深。

我的师父用了很多办法,让我明白,这种爱其实本质上是自我之爱。不超越它的话,我们将永无宁日。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7-21 21:43:17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二十)


过去我周围有人有过这样的看法,认为佛教是挺好的,但好像让所有人都去出家,那怎么可能,当时,这样的问题我也搞不清楚,现在通过学习,大致了解到一点。

师父让我阅读《太虚大师全集》,全文有六百多万字,我读的是电子版。

大师真的是神奇的大师,除了大家公认的有非凡的证悟以外,他简直什么都懂,佛学、科学、社会、哲学等等,而且在民国那样一个时代,他的思想的前瞻性和先进性实在不是凡人的境界,现在读起来,丝毫也不觉得落伍。更了不得的是,大师的实践能力很厉害。能够把传统的佛教通过种种先进的手段和时代紧密结合起来,并为我们这些后人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师父让我从头到尾地读,我就只好老老实实地读。

前面有很多佛教历史、教义、教理、分类方面的内容,乃至最让人着迷和动心的关于空性的内容,忽然就读到一段大师解释一部叫《佛说善生经》的文章。

这部经典实在是超乎我的意料,在这部经典中,佛没有讲任何深奥的内容,佛讲的是我们普通的在家人如何才能发财、赚钱、事业顺利、心想事成,如何能够过好日子,让我们的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述,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在赚钱的过程中,哪些行业可以做,哪些行业不可以做,以及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如何处理好父子关系,如何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与亲友等家庭成员的关系,如何处理好雇佣即常讲的劳资关系,如何处理好在家人和出家人的关系,等等。

而且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交错了朋友导致灾祸,佛在这部经典中详细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朋友可以交,什么样的朋友不可以交。

当然,在我们出家人学习的其他的经典中,佛告诉我们,人不分好坏,都平等。

但,涉及到世俗生活,就要有所甄别,两个体系,佛门里一般称之为世间法和出世间法。

所以,能出家当然好,可以学习和掌握到更全面的生命真相,不能出家,也可以通过佛法的学习,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佛说善生经》中的内容都很现实,很世俗,有的内容,女性朋友读了一定很开心,因为佛在经里讲,做丈夫的应该给老婆买首饰,要照顾好自己的老婆,要专心地爱她们。甚至,要让妻子在家里主持工作,家里的得说了算。我个人理解就是要把财务权交给她们。

佛总结了一共五条,女性朋友完全可以找出这部经典逐条逐条地问自己的丈夫做到了没有。

当然,做丈夫的也一定很喜欢这部经典,因为,佛接着又讲了妻子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做的,一共有十三条。

乃至于,佛还谈到遗产的问题,他说,如果子女孝顺,就要把财产交给他们。

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关系,佛都讲的很详细。谁应该做到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佛向我们保证,如果我们做到了,那么一定就会财源广进,事业顺利,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我仔细辨析了一下佛在经文里讲述的各种获得财富的方法,针针见血,条条契机,真的照做了,无往而不利。不光有发财的方法,还有护财、理财的方法,还有财富的分配、支出、使用方案和原则。

以前做企业、过日子,会找种种的办法,历史的,现代的,国内的,国外的,乱找一气,现在看,还是没有找到根子上。

我在读完这部短短的佛经后,真的是追悔莫及,叹息自己福薄慧浅,没有机会在出家前读到这部经,要是在出家前读到了,那岂不是赚翻了。治家,可以用这部经当家训;治企业,可以当企业的应知应会、活学活用的范本;治己,逐条照做。

那简直了不得。

现在终于知道了,但是也晚了,人都出家了。如果生活可以重来的话,按照佛说的这部经典行事,我想,出家前,那我得过一段多好的日子啊。

不过,也就是说说而已,感慨感慨而已。

因为,我师父用一个很高级的手法让我认识到有一个超越所有世间利益乃至超越生死的东西,为了这个,值得放下世间的一切,通过出世间法去了悟更加美好、更加不可思议的东西。

这个东西叫缘起。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7-23 22:27:47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二十一)






受戒后,学习了一段时间戒律,师父让我承担一些对外的工作,有机会接触了一些人和事,整理了一些见闻,觉得有必要记录下来。帮助我们梳理自己的生命状态。

有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子,在学校里被高年级的同学欺负,因为学习比较好,老师挺器重,就让他做了班委,承担一些班级的工作,因为工作原因和同学发生矛盾,被同学欺负羞辱乃至暴力殴打,据说,有一次脑袋被别人摁在地上揍。

没办法,他只好回家跟母亲哭诉。母亲找到同学的家长,也没什么结果,找老师也没有具体的办法。事实上,这个男孩子所面对的就是他的人生。别人能有什么办法呢?

别人在劝慰这个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说了一句让很多成人无语的话,他说,你们大人根本就不理解一个孩子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我有一点点理解,因为,我能回忆起我的童年中也有童年暴力,在孩子的世界里,有恃强凌弱、有肉体和精神上的种种伤害,作为孩子,所采取的措施只能是逃避,或者委曲求全,或者用谄媚去讨好强者。老师或者家长的介入往往只能解决一时,在整个童年,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去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

有一个家长,她的痛苦是孩子考试只考了七十分,而没有如她期待的那样考一百分或者九十九分,您读到这里可能不理解这个母亲的痛苦,我也没法用文字表达清楚,总之,在我面对她的时候,感受到她内心强烈的痛苦,怎么劝都不行,她当时已经到了寝食不安的地步,痛苦的理由有很多,虽然在别人看来都不太靠的住,但她就是很痛苦,无法原谅自己的孩子,也不能面对这个事实。

直到有一天,她又见到了一个 孩子和他的母亲。当时,考七十分的孩子很懂事地给大人们倒水, 孩子的母亲潸然泪下,说,把自己 的孩子养那么大,自己还从来都没有让儿子倒过一次水。

考七十分的孩子的母亲这才原谅自己的孩子。

还有,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想读一个自己喜欢的学校,需要一笔钱,她通过努力工作,祈求、求助自己信的过的人,但最终未遂。我接到她的电话时,从她竭力掩饰的语气和哭泣中,我听到了深深的失望和悲伤。

还有,很多。

妻子抱怨丈夫赚钱太少,丈夫抱怨妻子花钱太多,商业伙伴互相斗争倾轧,老板抱怨员工要求太多,员工抱怨老板抠门。等等。

而且,这一切都仅仅是开始。因为我们面对生活的苦难、挫折,并没有真正有效的办法,也并不能相信这一切要从自己的内心下手,先认识苦难的特征,找到苦难的根源,然后动手解决掉它。

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专业出家修行都挺吃力、挺费劲的。

但是,这是我们解决生命痛苦的唯一出路啊。

我们可以暂时制止别人对那个十二岁的孩子的暴力以及恐吓,但是,我们帮助不了他的未来。只能设法培养出自己面对逆境的能力以及正确用心的方法。

我们可以赠送给那个考七十分的孩子三十分,让他的母亲捧着一百分的试卷开心几天,但是我们不可能让那个孩子永远一百分。那怎么可能。所以,那就意味着他的母亲的痛苦永无止境。

我们还可以设法给那个十六岁的孩子一笔钱,让她读她喜欢的学校,那么毕业之后呢?再遇到同样类似的困难呢?她用什么样的能力和内心来面对未来要面对的种种复杂的人、事、物呢?

怎么办呢?

一个整天应酬在事业中忙的晕头转向的中年人问我一些经营中的痛苦和困惑,我的职业是比丘,不是企业经营咨询者,当然只能跟他讲我的专业的话,我说,你父母会去世的,到时候你会很痛苦。

他沉默了一下,说,是。

我说,然后你也会死,当然,我也会死。

他沉默了一下,说,是。

然后他说,那又怎么样?大多数人不都是这样过的吗?

我说,是。

我的意思是,生活中有比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更重要的问题,但,我们总是一不小心就被那些东西羁绊住、困惑住。

我们常常不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当然这么说并不是用死亡来否定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我的师父是这样教导我的,他说,关注死亡是为了更好的活在世上。

有时候随侍当家师见一些客人,大家所倾诉的种种的生活中的困惑和痛苦,如出一辙,不分年龄、职务、贫富、地位等等。

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如果不出家,我也会在这些痛苦中纠缠,当然,并不说我已经解决了痛苦,但从师父那里似乎大致了解到一点出路在哪里,方法在哪里,目标在哪里。

一切似乎开始于几年前一次温暖的奇遇。我尝试能够表达的清楚一点。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7-26 21:22:39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二十二)





寺院生活虽然封闭,但常会有一些消息传来,有的消息很让人无奈,前几天,一天当中,传来两个消息,一个是有个小女孩,因情变要割腕,还有一个是对前夫痛恨的咬牙切齿,具体情况也没有细问。

大致都差不多。

问我应该怎么办。这种事情,作为一个比丘,能怎么办,再早,有个男信众,也咨询这样的问题,他脸色青黑,垂头丧气,内心痛苦之深之切,只从外相上,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来,他说他是为情所困。问,应该怎么办?
我只好敷衍他,看看《婚姻法》里怎么说的。

戒律里不让参合这种事情。对于在家人的这种痛苦,作为一个出家人,除了扼腕叹息,也做不了太多的事情,不过,有一句话也许可以帮的上忙,我总结过自己出家前的种种蠢行,得出一个不太让人服气的结论,那就是“对我自己而言,恋爱时的自己纯粹就是猪脑子”。

我只能拿自己来说事,一杆子扫一船人,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这方面,渐渐我也学乖了,总是会有人不服气,咽不下这口气。总会觉得这方面是可以找到快乐的,或者说,这个就是人生的终极快乐。

我还听到一个网民的说法,是:“你的第一个老婆即使是头猪,你也要和她过下去”。

离婚率高的原因,基本都是和我们的智商有关系的,有的网民真的是有真知灼见,对很多人来说,一沾“情”这个东西,往往连猪脑子都不如了。

有一个中年女信众,我跟她讲,某某小女孩,为了梦中情人,舍下自己的事业、学业,千里迢迢追随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只为了长相厮守。结果。。。。。。

这个中年女信众立刻大惊失色,说,我当年也是这样,也是这样。。。。。。而现如今,她已经恨他到了极点。。。。。。

人生,不仅仅是为了解脱生死,即便是为了好好地活下去,都是应该学习一些佛法知识,获得一些佛法是如何认识和看待人生的经验。

佛法没有让大家都出家,也有世间法,这些世间法,即便是了解和学习一点点,都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派上用场。真的。

我们对人生的认识、看法会有很多的角度,让我们知道,有很多的选择,有很多所谓的痛苦的过程就如同我们要换牙,换了,人就长大了,就成熟了。人生有很多很多的高级追求,绝非只有情爱。

但是,确实有人,因为掉了一颗应该掉的牙而绝望,并遗憾地伤害和毁灭了自己和所有的亲人。

我有个亲人,在大学的时候,从楼上跳下来,据说,临终的时候一直是在求生,但最终也没有能抢救过来,很多很多年之后,她的所有的亲人都生活在因为失去她的黑暗之中。

那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啊。我都不愿意提这样的事情。

我们人都是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我学习到的佛法讲,这些都是妄想。我们见闻觉知以及思维的都不是真相,大多数都是自己的想象。

先爱而后恨,很多人就是这样,至少我认识的一些信众,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怎么放下对前夫、前妻的仇恨,出家人,总是要告诉,你要原谅他,感恩伤害你的人,是他让你获得了成长。

我知道这样的话在那些设身处地的仇恨面前是多么的无力啊,但是,那还能怎么说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开始就认清楚情爱的真相,情爱是一种贪欲和烦恼。一开始就不要太当真,后面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痛苦,刚开始就拼了命去所谓的爱,最后就会拼了命地去恨。

我的师父在回答信众类似的问题是从“对自我的执着”这样的角度来描述和总结的,也许会对我们解脱这方面的痛苦有所帮助。

一、所谓的感情,只是一场交换,一场“我执”与“我执”的较量,所以总是在伤害别人或被人伤害。痛苦的根源不是感情,而是我执,只有逐步放下我执,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二、不是不要感情,而是淡下执着后,就会减少痛苦。世俗以“我”为基础的感情,往往是爱得越深恨得越深,越是在意的,对自己伤害就越深,这一切的痛苦都是因“我”而来。淡下了我执,爱便不会成为负担,不会成为痛苦的根源,而成为了生命成长的动力。

此文献给所有为情所困的众生、亲人,以及过去、现在未来曾经受困正在受困将要受困的亲人,能有机会以佛法智慧的利剑从情爱之苦中解脱出来,祝福所有的人都能够快乐吉祥,拥有智慧的人生和更健康的情感生活。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7-29 06:48:51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二十三)







一般情况下,大家忙着用功,很少听到一些神奇古怪的事情,倒是经常听到有居士讲到一些。比如说,有人说看到树神、甚至鬼怪之类的。

虽然我没有见到过,但我确信生命的形式绝对不是我们的肉眼能够看到的这些而已。有些前面的见多识广的法师分享过他们的生命经验,偶尔也会说的我们目瞪口呆。

一个美国老人,他从网络上得知了我们的寺院,不远万里赶来,在经过寺院的一座古老的石桥时,他对翻译说,他回忆起他前世的事情,很多世以前,他曾经是这个寺里的一个小和尚,由老和尚带领着修建这座石桥。

翻译问他,前世他穿的什么衣服。

这个美国老人说了出来。

老人还说,在那个遥远的古代,僧众们都说要修一个木桥,但是当时的住持坚持要修一个石桥。于是,在他的坚持下,就造起了一座石桥,就是现在我们庙里的这座。

这是我亲历的最神奇的生命回忆了,虽然,这次经历让我比较恍惚,但是我没有怀疑过这个美国老人的真诚,我相信他。因为,没有理由让一个美国老人从地球的那边飞过来跟我这样一个小和尚开这个玩笑。

他说他是回家了,心甘情愿为我们的寺院做很多事情。

我们对世界、生命、乃至于对我们自己认识和了解的实在是太少了,太浅薄了。

在寺院里,每年都会有很多优秀青年神奇地从各地赶来,什么样的因缘都有,有的是从网上了解到的,有的是听别人说的,等等。

有一个非常聪慧的少年,大学一毕业,就跑来出家,在寺里干很苦很累的活。其实,他的家境很好,衣食无忧,但,就是要出家。父母千里迢迢地赶来,把他带回去。一回家,就找来他往日的同学们,诱惑甚至强迫他喝酒吃肉,给他准备很多电子游戏,让他玩,让同学们陪他外出,去网吧玩,等等。

神奇的是,这些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基本难以抗拒的诱惑,他竟然都能够抵御的住,终于,有一天,凌晨三点,他在身上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从家里出来,步行了五个小时,走到天亮,找陌生人求助,打电话,借路费。

又千里迢迢地赶回寺院。出家。

这样的事情,很多,倘若是我们生命中没有那些特殊的因缘,怎么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人,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动力,做出这样的选择。

随着修行的深入,有些青年僧侣发生了一些在我们看来非常重大的生命觉悟,而且,不同的人在几乎相同的修学环境下,呈现了深浅不同的特质,其实,差距也是很大的。

那么只能有一种解释,人,绝对不可以用一生来衡量、对照,那样的话,简直就没有办法接受,有的人,一出手,就有道。

上一生,上一生,再上一生,这么去分析和判断人与人在现象上的差距,就都通了。修行不是一生一世的,生生世世的。人,真的是有前生后世的。

有的人出家前,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小学直到大学,学习成绩就好到不得了,出家后也好的不得了;有的人学习成就差的要死,小学差、中学差、越学越差。常有懊悔不已的信众忏悔,说过去做了多少多少的坏事,多么多么的失败和糟糕等等。遗憾的是,我一直找不到可以宽慰他人的很有说服力的理由来。只能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应付一下。

佛门里的话,叫业,还有因果。

曾经有个看起来不那么三好学生的样子的师兄,师父就说他,他能开悟。

让人大跌眼镜。

其实,佛门里才能体现真正的生命平等,无论这一世怎么样,上一世怎么样,上上世怎么样,当下的努力才是硬道理,才是未来。

无论是三好学生型的,还是非三好学生型的,在因果面前,都一样,所有的众生在因果面前都是一样的。但这些还不是最能让我们从过去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最好证据。

按照师父的指导和教授,学习一些龙树菩萨的论典,这位被中国汉传佛教称为八宗共祖的大菩萨,年轻时根本就不是三好学生,而是一个。。。。。。

怎么说呢,他年轻时曾经伙同另几个不良青年潜入皇宫,干了很多不好的事情。

后来,改邪归正,做祖师了。

我师父的话,是,对于过去,是忏悔还不是后悔。

那些从过往的阴影中走出来的人,才能有未来,当然,我们要相信能够走出来,相信因果,相信前生后世,相信无限生命,我们的生命才好玩,才有意思,否则,就这一世,断灭见,那多无聊啊,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7-31 06:35:09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二十四)





客堂,是寺院的对外接待部门,日常行持中,僧俗分开,僧人们专心修行,与世俗社会打交道、处理种种事物的功能全都由客堂承担,客堂的负责法师叫知客师。

这些制度和名称都是从古时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知客师很忙,每天要见很多人,处理很多事务,常跟我讲一些他在客堂的所见所闻。他说,从来也没有见过某人中了奖跑到寺院里来找出家人分享他的狂喜和得意,除了集体参访、学习、关心佛教指导工作、访亲探友、寻师求道、超荐亡灵等,来的散客很多是来倾诉苦水的,出家人讲慈悲,一般都会认真接待、倾听,至少,有人倾听、理解,就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痛苦。

知客师讲,有的人,一见面,话没出口,就先落泪。怎么办呢?只能先听。然后再开导、劝慰,处理不了的,就去找更有经验的法师咨询。

这个世间,真的是很苦,以前常常看到一些古代描写的世间百态的文章,到了现代社会,从内心这个角度来说,也没有什么变化,不分贫富、地位,内心的痛苦和烦恼都一样。

佛门里不讲好人坏人,只讲人有痛苦、烦恼和无明。愚痴的人,行事就离谱、充满苦难,乃至匪夷所思,有智慧的,信因果,心地善良的行事就靠谱、生活就快乐、幸福。

客堂接待过一对八零后出生的年轻夫妻,做电子商务,一次被朋友骗走三百六十万,这个骗子朋友拿到钱,连老婆孩子都扔了,彻底跑了,消失了。而这对夫妻虽然很不理解被骗的事实,但是依然对骗子的老婆孩子萌生了同情心,打算帮助骗子遗弃掉的妻儿。他们来寺院就是倾诉这个事情,想找到心理上的依据。

听到这个故事,我就理解了为什么这对年轻的八零后的夫妇能有这么多钱。并相信他们将来会有更多的钱。

另有一个年轻人,后来据警察说是惯犯,来寺院里玩,忽然生病了,好心的义工照顾她,病中的她还不忘顺手拿走义工的电话。

知客师感慨,这样的生命认知如何继续她未来的的人生呢?对出家人而言,这个世界没有坏人,只有不明白的人,有的人认为做坏事乃至犯罪可以获得快乐,于是就去做,做坏事乃至犯罪怎么能获得快乐呢?只能遭受更大的痛苦啊。但是,真的就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甚至不信这一套,他就相信做坏事和犯罪能获得快乐。真是愚痴到极点了。

这个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中,我们不得不接受的是,空气中处处弥漫着苦难和迷惑。

一位有钱有地位的访客告诉知客师,她家里有抑郁症患者,每天她下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窗户,如果窗户是开的,她就立刻去往下看,看亲人有没有跳下去,如果没有,她就跑到楼下,痛哭一场,然后擦干眼泪再上楼,回家。

天啊,这是怎么样的人生啊,我宁可相信这不是真的。

访客介绍,现在,抑郁症患者数量很惊人,一旦发病就很麻烦。一个家庭中,不幸摊上一个的话,无尽的苦难就降临了。

除了抑郁症,还有千奇百怪的各种疾病。一对八零后的年轻夫妻,带着重病的孩子来寺院,他们已经跑遍了京城的医院,最后得到的答案是,这种叫脑瘫的先天疾病,现代的医学还无能为力。

他们几乎花尽了积蓄,最后,来寺院里得到一些安慰和鼓励。好在他们很了不起,很坚强,只是,这样的遭遇在旁人看来实在是残酷。

有意外怀孕自知堕胎不对,但又无力面对,找来寺院寻求道德和伦理上的解答;有商海打拼间歇来寺院寻求成败的究竟原因;有宦海沉浮来寺院图一时的清静;还有附体,那种我们不熟悉的生命形式,但却真实存在着,附着在人的身上,来寺院里说稀奇古怪的话,做稀奇古怪的事情。

佛门里有更加科学与合理的生命认知,因果。

从前生到后世,我们的所作所为,决定了我们的生命质量。这么认识问题,就没什么抱怨的了,人人都可以从当下开始,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这个比丘记事,就没想过要写这些,写着写着好像成了通俗的故事。这不是初衷,而是因为听知客师讲述之后,觉得如果文字真的可以对别人产生一些帮助的话,还是应该写这些,让更多的人了解善恶因果的道理,先从粗猛的痛苦烦恼中解脱出来,解决这些现实的内心苦难问题,再考虑探讨从我的师父那里学到更高、更深刻的精神世界里的道理。

我接受的佛法教育反复告诉我,佛法是心地法门,一切都从我们的内心寻找答案。痛苦来自我们的内心,解脱来自内心。远离苦难是可以做到的,方法就在我们的内心。

上根利智的当即放下,一般人需要慢慢放,已生善令增长,已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未生恶令不生。

好像也不复杂,但对人类而言,做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8-02 07:25:28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二十五)



25

一个女信众很认真地问了一个很好玩的,说是困惑了她很久的问题。

她问,世界上每天会发生那么多的车祸,为什么其中没有她的前夫。

还有一位女信众,她也认真而直白地告诉我,她就是恨,从小就恨;还有一位女信众,一提起她的前夫就咬牙切齿;还有一位,根本就不能提她的前夫;还有一位,见到别人有和她前夫性格、气质类似的言行,就会恨起来。。。。。

唉,多么不幸的人生啊。我依稀还能记得一首小时候常听的老歌,其中有一句歌词叫“妇女的冤仇深。”

当然,妇女的痛苦不能只归咎于女人自身的缺陷,跟老公也有关系,我们寺院所在的风景区的工作人员讲过一个匪夷所思的见闻,说是,曾经有一对夫妇带着孩子来游玩,在一个岔路口,一个说走这条路,一个说走那条路,说着说着,两个人就吵起来,接着就吵升级了,再接着就越吵越离谱,在一边观望的孩子无奈地说,你们慢慢吵吧,吵完了,把结果告诉我。两个人就这样吵啊吵啊,最后,连见多识广的景区工作人员都看不过去了,过去跟他们说,你们是来游玩的还是来吵架受气的呢?

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就在那个岔路口站着吵了好几个小时。

这是何苦,女的让一下男的不就行了吗,或者男的让一下那个女的,也就没事了,当着孩子的面。可事实上呢,也许这一次让了,但下一次肯定还会再掐起来,谁能帮的上他们呢。

其实,我们就是这样掐着掐着就把一辈子给过掉了。让一让别人,说着容易,做起来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有内心的真功夫,才能做的到。

来寺院里的很多人都有婚姻关系的困惑。师父曾经转给我一封信件,北京城的一个普通市民写来的,信中表示,这信他写了很多,有的是寄给气功师,有的是寄给著名作家,这一封寄给了寺院。

他觉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得到帮助。师父告诉我,要宽慰他。

我仔细阅读了他的信件,内容很长,一个中年男人,从少年时期开始叙述他的生命历程,都是讲情感的,直到年纪大了,还是这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中又夹杂着房子、积蓄、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如何与老人相处等等更加复杂的问题。总之,一个本应该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最终却因为情感、婚姻这样的问题把自己的肉体和精神搞成了半瘫痪的状态。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个家庭稳定而和谐了,社会就稳定与和谐,更有利于社会发展,道理其实挺简单的,只要我们的内心少一点嗔恨,很多矛盾就化解了。否则,讲多少道理都没有用,谁都知道要互相宽容,要互相尊重什么的,但遇到境界,内心的无明火一起来,就控制不了自己了。

这个跟文化程度、社会地位高低没有什么关系,有些信众能力很强,悟性很好,但就是被嗔恨障蔽住,引发烦恼和痛苦。误人、误己、误大家。

甚至于,因为感情这样的事情,会搞出毁容、人命这样的灾祸出来。

那天还来了一个小伙子,博士,为情所困,说他很绝望,不甘心。旁观者都看的出来,他女朋友变心了,没戏了。其实,放下也就得了。但,说容易,做就难了,一个没有受过内心的观察和训练的人,初涉情海,就有溺毙的危险。而且,现在的青年人和家长在这方面沟通也少,最多和要好的同学说一说,要好的同学通常也没有什么办法。谁来帮助他们呢?

对出家人来说,长期专业从事观察和调伏内心的训练,看的就比较清楚,认识和了解的也深刻,其实,也是挺不容易的,出家要做很多功课,干很多的活,做很多的事情,学很多的教理,经历很多内心的历练,慢慢地才能逐渐返过来认识和了解自己,认识到所有痛苦的根源来自“我执”,而不是情感或者别的什么,才能逐渐减轻内心痛苦和烦恼,并有可能最终彻底解决问题。

帮助信众、社会解决具体问题,也是我们要学习和掌握的能力。

按照信中的邮箱给那个市民回了邮件,想约见他,但信被退了回来,发现电子邮箱是错误的。打电话,一直是无法接通。写了一封纸信,按照地址寄去,也石沉大海。

也许,他不想有人打扰他,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不过,也好,如果有缘看到这篇文章,也许能带给一些宽慰,乃至希望。

事实上,遭遇情感痛苦的、嗔恨逼迫的生命绝不是一个人。有很多很多。

我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开导别人,尝试着很小心地告诉那个青年博士,人的心是会变的,是无常的,情感记忆就如同新陈代谢的排泄物,哗啦一下冲掉就可以,问题是,我们总是忍不住去把玩它,于是就会卡住,过不去。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下。唧唧歪歪,黏黏糊糊的就有后患,有麻烦。

也不知道我这么浅薄又不那么地道的比喻能不能真正帮助到他。

愿佛陀以及他的教法和教法的实践者,护佑每一个男人和女人从对立的苦难中超越出来,护佑每一个孩子不再遭受父母离异而带来的痛苦;护佑每一个家庭和睦、幸福;护佑所有的人能从嗔恨的牢笼中挣脱出来,都能够认识到痛苦来自“我执”,并有办法根除它。

愿众生,平安。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8-03 22:40:48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二十六)






福建莆田的广化寺的法堂,一个面积并不很大的传统中式寺院建筑,去年,我在那里受完三坛大戒的最后几天里,师父给我们讲了一些话,有一些内容是告诉我们这些比丘的生命职责,其中有一句,身为比丘,要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出家不多的年数里,认识和了解的很有限的佛教知识中,有大乘和二乘的区别,从一进寺门,师父就反复嘱咐我们要做大乘的和尚,也许他知道我们当时根本就听不懂,但是为了让我们听懂,他就反复地说,直到有一天,我们开始抉择自己生命方向的时候,这些教授和嘱托可能会发生作用。

我的粗浅的理解,大乘就是帮助众生一起解脱,二乘就是让自己解脱。

当然,有法师也曾这样告诉我们,大乘和二乘都是圣者,不是我们这些凡夫可以随便议论和评价的。真正的高人才有资格去诠释。

周末和节假日中,慕道而来的信众越来越多,其中有一些西方人,寺院会组织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修行尝试,比如禅修。

我也参与一点,在和西方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挺有意思的现象,可能是因为他们是慕道而来的,所以显得悟性好一些,他们中,有的语言能力超常,之前曾有个德国小伙子会多少种语言,七、八种左右吧,具体我也记不清了,他曾告诉大家说他的父母总是打架闹离婚。他自己也比较脆弱,会因为别人多看他一眼,而烦躁不已。找我来告状。

当时,我也没法安慰他。

一个美国小伙子,悟性很好,懂得多种语言,还包括哑语。在禅修中,他迅速可以领悟到别人需要他领悟什么。他领悟应该不是文字上和语言上的领悟,而是来自内心。可能他就是宿世有过佛法上的修习,他自己也这样认为。

他非常坚定的表示要学习佛法,并愿意接受所有对他的指导和安排,并认为,这就是他的使命。

之前,我曾经问我的师父,我是不是要学习一些英语,师父很肯定地告诉我,不用。说他自己并不懂得外语,但不影响他走遍世界的脚步。

我在书上读到过台湾的圣严法师在西方的故事,他的信众希望他能去美国弘法,圣严法师以自己不会英语而拒绝了,但是那位信众说,你不是说禅是超越语言和国界的吗?
于是圣严法师就去了美国,在美国开创了很好的佛法事业。影响了非常多的美国人。

后来从一个美国留学生口中我才了解到,近代,圣严法师竟然是近代在美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禅师之一。

美国。

凭心而论,这个让不少年轻人向往的国度。其原因可能来自美国的电影,可能来自于他们在近代历史中特殊的表现,可能来自美国产品,可能是美国的教育。等等。谁知道呢?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无法忽视这个国家。我一个朋友从高中起就立志去美国,后来听说,加入基督教会让签证更容易,于是就加入了基督教。

我们僧团有法师去美国参访了大半年,回来告诉了一个很让我意外的信息,他们说,美国的哈佛大学很重视学生的宗教背景,如果你有佛教信仰和教育的背景,该大学会优先录取你。

美国万佛城中学的很多毕业生,因为这个原因而进入哈佛大学。

我小的时候,父母和老师常常跟我讲,你看看,某某学习成绩这么好,所以去了美国。而你呢?

当然,这么讲,是为了策励当年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小孩子更努力地学习,但现在看来,这么讲是有副作用的,让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对生活在自己的国度而在内心深处有自卑感。我觉得没有像学习优秀的同学那样出国,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自己,对不起那些对我寄予期望的亲人和广大干部群众。

我的一个前辈师兄,北航的,都快当上博士了,出家了。他就曾告诉过我们,当年,他的很多同学都把出国当成一项事业乃至信念来努力。利用所有的时间奔走在大使馆和英语培训班以及所有和出国有关的机构往返的路上,因为锲而不舍的缘故,很多人都如愿以偿了,他们如今大多奋斗在美利坚的各条战线上,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繁荣做出自己贡献。

倘若不是出家,我可能一生也不会想到世界和平和我能有什么关系。

出家,人的生命格局重新得到了展开,从过去狭隘的、一己之利的认识世界上解放出来,重新认识和了解世界和生命价值及意义。

这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更何况还有在师父引领下对生死问题不断深入的领悟乃至未来种种可能的体验。所以,完全值得付出种种努力将我们在佛法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体会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人类分享超越国界的、解脱的智慧,分享和平和喜悦。

从本质上来看,东方和西方人的烦恼是一样的,都是迷惑,都需要觉悟。一个西方人,无论他们会多少种语言,当我们放下因为国籍、肤色、文化、教育而产生的外在的差异坐下来面对自己生命本质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真的都是一样的,有着同样的觉性和掩盖觉性的痛苦、茫然以及种种的困惑。

中国人需要帮助,西方人也需要帮助。

我不知道自己能做多少,不知道面对信众那些渴求觉悟和解除迷惑的目光时而产生的内心的感慨算不算佛教中讲的悲悯心。

我们寺院的图书馆里有一些介绍南传佛教的书籍,也常有南传佛教的僧侣来访,在交流和了解中,我们得知,非常多的西方人到南传国家学习上座部佛教,南传的很多大德也去西方传播佛法,开设机构,对西方社会以及世界和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还没有去过美国,还没有亲身感受到汉传佛教在西方的影响和处境,但是,我想,无论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还是指导和帮助他们破迷解惑,以及进行种种物质和精神的交流,促进中国与西方的沟通,乃至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学习心灵的觉悟和交流能力比学习语言更加重要,甚至我觉得,学习心灵能力的寺院也应该像社会上学习英语那样热门。

二者兼备,当然更好。

在与西方人交流的过程中,寺院里学习佛法的翻译义工为我这个小和尚与西方慕道者之间的交流做了非常专业的工作,他们都非常了不起,也很幸运,即懂得佛法也懂得语言。我觉得这样的翻译可能难度更高,因为涉及到心灵之间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语言、单词技术性的转换。

因人而异,我想我师父不让我学英语,大概是怕我本末倒置。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8-07 21:50:01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二十七)





客堂来了六个人,只有一个是主角,一个从事传播工作的年轻人,刚刚三十岁,刚刚检查出来,得了癌症。她一直不接受这个事实,到处寻找答案,到寺院里来,并不是因为信仰,只是为了看看能不能解决点什么问题。

五个人是陪她来的。唉,即使是五十个人,五万个人,又能怎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独自走到自己生命的尽头,并不会因为职业、年龄、身份、财富、地位这些外在的现象而有丝毫的改变。

如果有“我死了”这么回事的话,那么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所有人都会死。一个不剩,乃至蚂蚁、昆虫,一切,一切。

今年,师父安排我去法门寺参加一个活动,路上跟居士交流,有个居士问我,如何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我跟她说,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

她沉默,过了一会儿,告诉我,还是不能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在法门寺,又有一个人问同样的问题,我们一起做了这样一个观想,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包括在座的我们每一个人。乃至头顶树上叽喳叫的鸟。一切的一切。

她可能是深入地体会到了这个事实,哭了。

真理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死。但是,我们的民俗让我们避而不谈这个问题,生死的问题,我们以种种借口回避,用种种方式逃避,用种种稀奇古怪的方式试图延长我们的寿命,让这一天晚一点到来。

其实,人,真的挺搞笑的,明知道真相,但偏偏要装着不知道。

我的一个师兄的亲人一直怀疑自己有癌症,害怕地不敢去检查,吃不下,睡不好,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后来终于有一天去检查了,发现,是良性肿瘤,把他给高兴坏了。又变得吃的下,睡的着了。又精神抖擞地开始过自己的小日子了。

一个师兄对空性有深刻的体会,他常常感慨自己在世间的亲人活的太冤枉了,所遭受的痛苦都是自找的,苦都白吃了。大家误以为有个“我”死了,事实上,我的师父告诉我们,根本就没有“我”。缘起性空。

可是,世界上太少的人能够有机会听闻到这个道理,即便是听闻到了,也很难有机会深入地去相信,然后去思维,去实践。然后获得深刻的证悟。

前几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传印长老去广化寺,在大殿里语重心长地嘱咐大家,生死事大。

我当时看的是录像,不理解长老为什么要那样说。后来,有一次,处理一个信众的死亡事件时,师父嘱咐我说,生死事大。

我相信,活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对生死问题下重手,反复思维缘起性空的道理,从而,解决尽可能多的人的生死问题。空,不是没有,而是缘起,缘起就是一种现象,一些作用拼凑在一起,没有自性。万物就是这么一回事情,大家是一体的。我师父用种种方法试图让我们体悟到这个道理,所谓的“我”是我们妄想、分别和执着出来的。在“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上面妄执出来的。

有一个师兄要去闭关,出发前,给我留了封遗嘱,大致的意思是假如他挂了,怎么处理他的遗物、尸体等等后事,免得给别人添麻烦。相信,有了这封信,就没有什么麻烦了,到时候我就照着信上的办就行,万一有分歧,我就掏出那封信,字正腔圆地念一遍,就不会有什么争议了。

一把火把那个尸体烧掉。灰扬掉。

当然,我也相信,我的师兄大概不会太早就挂掉。他的遗嘱只是一个对生命的认识态度,但是,恰恰就是这样一个认识态度让我们能够活的更好。利用有限的生命争分夺秒地做有价值的事情,做有助于自己和更多的人觉悟的事情,种种利益他人的事情。

这样地活着,真的是很好玩,再也用不着担心所谓的死亡,再也不用追逐那些莫名其妙的所谓的自我的成就感,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成就感,都不再追逐和挂碍。就这样,好好地活在当下。

好像我自己是没有能力把生死这样一件大事讲清楚。能不能对那些面对生命绝境的人们有一点帮助。我所学习的教理告诉我们,死亡并不可怕。我们对疾病的认知其实也是很有限。知客师告诉我,之前有一位少年得了肝癌,花重金换了个肝,后来,新换的肝上又长了癌症。据说,在寺院里调养有了一些起色,但是后来这个少年跟母亲吵了一架。就不行了。

知客师问那位得了癌症的从事传播工作的年轻人,有没有跟婆婆怄气吵架,年轻人表示有,也忏悔了,觉得自己这样不对。

我们的当家师讲,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恶业。过去造的业,感果了。特别是不要生气,跟人斗气、对立,很伤身体,但是,对世间人来说,做到这个实在是太难了。

其实,不管什么病,治好了,最后也还得死。当然,这么讲不是说有病就不去治了,反正都是要死。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调整好了心态和认识生命和自我的角度,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多角度地认识疾病,忏悔、消业等等,更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

但是,这还都不是最究竟的,最究竟的是超越这一切生命的现象,去寻找到生命的本来面目,最后超越轮回,超越生死。出家以后,学习了一些超越的道理,这些道理,如果不跟更多的人分享的话,实在觉得可惜,觉得天理难容,这个道理绝不仅对出家人有意义,对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和意义,不分男女、老少、种族、文化什么的。问题是,分享么珍贵的东西,需要缘分。

一个十岁的小男孩。他很少来寺院。偶尔来,是因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才来。

那一次,我问他,你看看这个世界上有哪些东西是靠拼凑出来的。

他列举了一些,比如录音机之类的。

我问他,世界上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拼凑出来的。

他想了想说,是的。

我问他,变形金刚到底是机器人还是汽车。

他想了想,告诉我一个让我很振奋的答案。他说,即不是汽车也不是机器人,是一堆零件。

我问他,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那个拼凑出来的东西,是什么?
他想了一会儿告诉我说,是人。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8-09 17:51:05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二十八)


一个师兄早上跟我说,他觉得真的是不可思议,为什么明明人都会死,一死,在世间经营谋划的所有的所谓成就,再大,再豪华、再尊贵,都会过去,都会。。。。。。

他说,可是,为什么,我爸他就是不明白,一把年纪了还在追逐忙碌?难道他不知道自己会死吗?

这个问题,也是我的感慨啊。因为我爸死的时候,他绝没有想到会死。但,说死就死了。不会让你有丝毫的准备。

可是,真能体会这个东西的,能有多少人呢?有什么办法呢?茫茫世界,滚滚洪流,生命就是这样不明不白地在奔忙中生生死死。前几天,一个信众来告诉我,某赫赫有名的超级富豪,得了抑郁症,他的症状就是担心别人搞走他的财富,非常痛苦。

这个富豪是多少年轻人追逐财富和成功的偶像啊,当然,也曾经是我的偶像。

还有亲人给我带来他们可能会为了钱财打官司的消息,唉,这是何苦。可是,对世间人来说,也是有诸多的无奈,要生活,要生存,没办法,也不是自己愿意的,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大家都放不下,看不开,怎么办呢。好在,我出家了,不拿金钱,不然的话,可能又会多一个麻烦人。

有一个朋友来看望我,讲了他在手术台上的一次濒死体验,他说,那一个瞬间,从下到上,仿佛被抽空了,忽然间,只有一念间,这一生做的所有的坏事,全都闪现。

他反复强调一念间,那么多的坏事,就在一念间出现了,而且,全是坏事。

这个和我学习到的死亡知识是符合的。时间,是人类的一个概念,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的。我们是活在一个固有的概念中,一旦离开这个概念,我们就难以理解。

所以,好像世界上更多的事情在我们没有觉悟之前,都不能轻易下结论。师父不久前转给我一封信,是一个信众写了一些对佛经中的困惑,他有很好的数学能力,所以,他用数学的方法去计算佛经中描述的那些距离、时间等等,得出的结论,让自己晕掉了。

我请益了一些人,有人让我好好地给对方回一封信,比如,在信中给对方讲清楚,佛那么讲,是应当时人的接受能力来讲的,怎么可能用两千多年后的数学概念来讲。

遗憾的是,我的数学能力太差,身边的师兄弟确实有数学好的,但我觉得为这事麻烦人家,有违出家人的初衷,于是就给他回了个空信封,里面原样寄回了他随信寄来的邮费。

大慈大悲的菩萨保佑,愿这个信众的善根不要自己被自己的数学知识活活绕死。

在死亡面前,我们的肉身、想法,经验、知识、种种的概念以及一切的一切是多么的脆弱和无耐啊。

有时候一想,就觉得挺搞笑的,死的时候,我的这两个一辈子都在东张西望的水泡眼将永远永远地闭上了,永远永远不会再睁开;两个一生都在东打听西打听的耳朵眼也永远永远的闭上了,无论再有什么好坏是非的声音都永无关联;从未停止过向外追逐贪图各种好味道的鼻子、嘴巴还有口条也挂了,再也没有机会津津乐道烤鸡屁股究竟该不该放孜然这样的话题了;精心保养了一辈子的一百多斤躯体将被一把火烧掉,如果不及时烧的话,躯体会流尸水,腐烂,然后长出蛆虫,蛆虫会化为大绿头苍蝇,嗡嗡乱飞。

多尴尬啊,我的尸体里飞出的大绿头苍蝇在人们面前飞舞的时候,该如何面对这些生物呢?是叫它们为我的一部分,还是它们曾经是我,但现在不是了。

我呢?我呢?我在哪里?我是谁?

那些胡思乱想,那些上天入地的纷飞妄念,更是了无踪影。我读的《太虚大师全集》中,正好读到唯识的部分,里面讲,人有八个识,第八识叫阿赖耶识,这些识,都不是“我”,而是生死流转的一些作用和现象,转世的时候由第八识带着我们生生世世的善恶,去投胎。

就是,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其实,我也是不大懂,只是觉得这个唯识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太好玩了,能把生命的现象讲到这么清楚细致。真实很让人服气。也让人有解脱感,卸下不少挂碍。

寺院里频繁有访客来,师父有时候会让我见一见客人,一般情况下,为了不冷场,说点闲话,然后进入主题,对一个出家人来说,能有什么更好的主题呢,至少我觉得比较有趣的主题就是死亡,我们应该怎么死呢?不仅要好死,还要死的漂亮,死的精彩。

不过,好像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怎么才能活的更好感兴趣,身体好,事业好,赚钱多,干活少。

当然,活当然要活的好,活的好才能死的好,死的好自然活的也会好。一体不二。死要是死不好,活也活不好。

死的不明白,活的怎么能明白呢?

出家人思维死亡,也不是为了让大家都不好好活,而是为了活的更好,活着的时候知道随时会死亡,就会更加珍惜时间,更加懂得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不会被狭隘的,鸡毛蒜皮的人、事、物挂碍住、黏着住、绊住。生命质量就会真正得到提高。

只是,这些对我这个小小比丘来说,也还只是个道理,而已,思维死亡的时候,会有作用,不敢偷懒,一旦忘记自己会死这回事,就会放逸,散乱,没了正念。

但是,知道自己会死,感觉挺庆幸的,知道人活着,还有这么回事。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8-12 20:09:43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二十九)

有访客告诉我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事。

一个名牌大学的一个班级毕业了,同学们分别要走上比一般人可能会优越很多的人生道路,但其中有一个出了故障,他沉浸在自我的想象中不能出来,他总是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有非常高级的领导人要栽培他。所以,他一直在为这个事情忙碌,以至于不能和同学们一样正常就业。

其实,就是得了精神病。他的同学们都很善良,轮流每月出三千块钱养着他,支持他的伟大课题和想象。

我自己遇到过一个更离谱的,有一天,有个人忽然找我跟我谈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他说他是未来的皇帝,就这几年的事,让我不要小看他。

这种事情,见的多了,听的多了,我师父教导我们,要见怪不怪。

其实,我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小的时候,我特别爱撒谎,常常耍点小聪明,说点瞎话骗骗小伙伴们,讨点便宜什么的。骗老师,骗爸妈,骗哥哥姐姐。反正就是说谎呗。好像也不是故意的,其实也是故意的,说不清楚,到时候就那么说了,然后就去圆那个谎。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么说。

大了也是这样,出家前,整天说谎,张嘴就来,吹牛,说大话。尤其是做生意的那些糟糕透顶的日子里。不说谎就不会说话了。其实,细想起来,也就是想哗众取宠,或者为了点面子、给自己捞点好处,乃至少受点伤害这样的动机。

就那样莫名其妙地活着,其实,谎话说了很多,但面子并没有挣到,利益什么的就更不用提了。反而把一切都搞糟。现在想起来,真是丢人丢到家了。老天爷为什么不一个炸雷把那个家伙劈死算了,还让他好好地活着。

上学的时候,我常常会在上课的时候幻想。那时候武侠小说比较流行,废寝忘食地看了一些以后,再加上武侠电影之类的。整天就幻想自己能在天下地上飞来飞去,打打杀杀,闯荡江湖。

就这样想啊想啊。很多年。直到出家以后,有一次我问我师父,出家后我的写作是不是要继续,师父说,那都是你的妄想,你知道吗?

直到那一天,才知道,这个就叫做“打妄想”。后来,有机会再问师父应该怎么对治这个毛病,师父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再后来,学习了一点佛法知识,又了解到这些“妄想”实际上是一种意识活动,都是烦恼、我执的驱使,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不要理它就可以了。

因为妄想的缘故,所以,就会说妄语。我们学习的戒律中,有一条重要的戒律是妄语。持这条戒,好处太多了。不说谎,那人活着多自由,多自在啊。真的是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想就怎么做,心口一致。

不过,真做到,却需要下一番功夫,好在出家人,在僧团里,有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训练方法。从受戒到现在一年多了,确实有效果,心里、嘴里都有了个把门的。就算是一不小心,说了妄语,晚上赶紧如法如律地忏悔。只要不死的太早,干上几年,乃至十几年,二十年,应该是能够彻底对治掉的。

一定要做一个不说妄语的人,不然会很惨。

现在看来,人活着太不幸了,道理也不复杂,就是一个认识的问题。宇宙、世界、内心、生命等等如此的宽广,而我们的种种念头无非就是一些片面、狭隘、有限的知识在心识上的积累,再在烦恼的基础上反复地组合,得出了一些结论而已。

不当真就可以了。

可是,问题是,我们都把这些当成真的了,当成是不能更改的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固执己见,与人对立、斗争、辩论,等等。当然,认为自己是皇帝的想法,不过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想法而已。一般人不会轻易当真,念头一起,知道不靠谱,就过去了。如果当真了,那人就要出问题。

这样一看,我们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一个很凶险的世界,不仔细探索、发现、认识的话,我们就难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在千千万万个川流不息的念头里,哪一个是有价值的呢?哪一个是正确的呢?哪一个是错误的呢?

通常,我们都没有真正的经验去辨别它们,只能用人类现有的知识、经验在判断、识别,而且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也是有限。只能再接受一套社会大众都普遍接受的世俗标准来判断。比如,对自我身份的认识,因为社会分工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个身份,但这个是身份,不是真实的自己,但我们认为就是自己了,于是就有问题;再比如,对自我的认识,所谓的我真的是自己认识的那样的吗。

一个人如果说自己是皇帝,那肯定大家会觉得他有病、不正常。但是一个人说他是张三,或者李四,大家就不会觉得有病。按照我师父给予我的教导,这也是个妄想,这个妄想比认为自己是皇帝可能更为深细和凶险,因为,我们就执着地确认宇宙中有个我,一个不变的,独立的,有自性的,可以主宰的我。

解脱,就是从这个妄想中醒过来,好像是这么回事。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8-14 23:38:24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二十九)

有访客告诉我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事。

一个名牌大学的一个班级毕业了,同学们分别要走上比一般人可能会优越很多的人生道路,但其中有一个出了故障,他沉浸在自我的想象中不能出来,他总是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有非常高级的领导人要栽培他。所以,他一直在为这个事情忙碌,以至于不能和同学们一样正常就业。

其实,就是得了精神病。他的同学们都很善良,轮流每月出三千块钱养着他,支持他的伟大课题和想象。

我自己遇到过一个更离谱的,有一天,有个人忽然找我跟我谈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他说他是未来的皇帝,就这几年的事,让我不要小看他。

这种事情,见的多了,听的多了,我师父教导我们,要见怪不怪。

其实,我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小的时候,我特别爱撒谎,常常耍点小聪明,说点瞎话骗骗小伙伴们,讨点便宜什么的。骗老师,骗爸妈,骗哥哥姐姐。反正就是说谎呗。好像也不是故意的,其实也是故意的,说不清楚,到时候就那么说了,然后就去圆那个谎。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么说。

大了也是这样,出家前,整天说谎,张嘴就来,吹牛,说大话。尤其是做生意的那些糟糕透顶的日子里。不说谎就不会说话了。其实,细想起来,也就是想哗众取宠,或者为了点面子、给自己捞点好处,乃至少受点伤害这样的动机。

就那样莫名其妙地活着,其实,谎话说了很多,但面子并没有挣到,利益什么的就更不用提了。反而把一切都搞糟。现在想起来,真是丢人丢到家了。老天爷为什么不一个炸雷把那个家伙劈死算了,还让他好好地活着。

上学的时候,我常常会在上课的时候幻想。那时候武侠小说比较流行,废寝忘食地看了一些以后,再加上武侠电影之类的。整天就幻想自己能在天下地上飞来飞去,打打杀杀,闯荡江湖。

就这样想啊想啊。很多年。直到出家以后,有一次我问我师父,出家后我的写作是不是要继续,师父说,那都是你的妄想,你知道吗?

直到那一天,才知道,这个就叫做“打妄想”。后来,有机会再问师父应该怎么对治这个毛病,师父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再后来,学习了一点佛法知识,又了解到这些“妄想”实际上是一种意识活动,都是烦恼、我执的驱使,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不要理它就可以了。

因为妄想的缘故,所以,就会说妄语。我们学习的戒律中,有一条重要的戒律是妄语。持这条戒,好处太多了。不说谎,那人活着多自由,多自在啊。真的是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想就怎么做,心口一致。

不过,真做到,却需要下一番功夫,好在出家人,在僧团里,有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训练方法。从受戒到现在一年多了,确实有效果,心里、嘴里都有了个把门的。就算是一不小心,说了妄语,晚上赶紧如法如律地忏悔。只要不死的太早,干上几年,乃至十几年,二十年,应该是能够彻底对治掉的。

一定要做一个不说妄语的人,不然会很惨。

现在看来,人活着太不幸了,道理也不复杂,就是一个认识的问题。宇宙、世界、内心、生命等等如此的宽广,而我们的种种念头无非就是一些片面、狭隘、有限的知识在心识上的积累,再在烦恼的基础上反复地组合,得出了一些结论而已。

不当真就可以了。

可是,问题是,我们都把这些当成真的了,当成是不能更改的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固执己见,与人对立、斗争、辩论,等等。当然,认为自己是皇帝的想法,不过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想法而已。一般人不会轻易当真,念头一起,知道不靠谱,就过去了。如果当真了,那人就要出问题。

这样一看,我们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一个很凶险的世界,不仔细探索、发现、认识的话,我们就难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在千千万万个川流不息的念头里,哪一个是有价值的呢?哪一个是正确的呢?哪一个是错误的呢?

通常,我们都没有真正的经验去辨别它们,只能用人类现有的知识、经验在判断、识别,而且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也是有限。只能再接受一套社会大众都普遍接受的世俗标准来判断。比如,对自我身份的认识,因为社会分工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个身份,但这个是身份,不是真实的自己,但我们认为就是自己了,于是就有问题;再比如,对自我的认识,所谓的我真的是自己认识的那样的吗。

一个人如果说自己是皇帝,那肯定大家会觉得他有病、不正常。但是一个人说他是张三,或者李四,大家就不会觉得有病。按照我师父给予我的教导,这也是个妄想,这个妄想比认为自己是皇帝可能更为深细和凶险,因为,我们就执着地确认宇宙中有个我,一个不变的,独立的,有自性的,可以主宰的我。

解脱,就是从这个妄想中醒过来,好像是这么回事。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8-14 23:38:34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二十九)

有访客告诉我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事。

一个名牌大学的一个班级毕业了,同学们分别要走上比一般人可能会优越很多的人生道路,但其中有一个出了故障,他沉浸在自我的想象中不能出来,他总是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有非常高级的领导人要栽培他。所以,他一直在为这个事情忙碌,以至于不能和同学们一样正常就业。

其实,就是得了精神病。他的同学们都很善良,轮流每月出三千块钱养着他,支持他的伟大课题和想象。

我自己遇到过一个更离谱的,有一天,有个人忽然找我跟我谈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他说他是未来的皇帝,就这几年的事,让我不要小看他。

这种事情,见的多了,听的多了,我师父教导我们,要见怪不怪。

其实,我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小的时候,我特别爱撒谎,常常耍点小聪明,说点瞎话骗骗小伙伴们,讨点便宜什么的。骗老师,骗爸妈,骗哥哥姐姐。反正就是说谎呗。好像也不是故意的,其实也是故意的,说不清楚,到时候就那么说了,然后就去圆那个谎。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么说。

大了也是这样,出家前,整天说谎,张嘴就来,吹牛,说大话。尤其是做生意的那些糟糕透顶的日子里。不说谎就不会说话了。其实,细想起来,也就是想哗众取宠,或者为了点面子、给自己捞点好处,乃至少受点伤害这样的动机。

就那样莫名其妙地活着,其实,谎话说了很多,但面子并没有挣到,利益什么的就更不用提了。反而把一切都搞糟。现在想起来,真是丢人丢到家了。老天爷为什么不一个炸雷把那个家伙劈死算了,还让他好好地活着。

上学的时候,我常常会在上课的时候幻想。那时候武侠小说比较流行,废寝忘食地看了一些以后,再加上武侠电影之类的。整天就幻想自己能在天下地上飞来飞去,打打杀杀,闯荡江湖。

就这样想啊想啊。很多年。直到出家以后,有一次我问我师父,出家后我的写作是不是要继续,师父说,那都是你的妄想,你知道吗?

直到那一天,才知道,这个就叫做“打妄想”。后来,有机会再问师父应该怎么对治这个毛病,师父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再后来,学习了一点佛法知识,又了解到这些“妄想”实际上是一种意识活动,都是烦恼、我执的驱使,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不要理它就可以了。

因为妄想的缘故,所以,就会说妄语。我们学习的戒律中,有一条重要的戒律是妄语。持这条戒,好处太多了。不说谎,那人活着多自由,多自在啊。真的是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想就怎么做,心口一致。

不过,真做到,却需要下一番功夫,好在出家人,在僧团里,有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训练方法。从受戒到现在一年多了,确实有效果,心里、嘴里都有了个把门的。就算是一不小心,说了妄语,晚上赶紧如法如律地忏悔。只要不死的太早,干上几年,乃至十几年,二十年,应该是能够彻底对治掉的。

一定要做一个不说妄语的人,不然会很惨。

现在看来,人活着太不幸了,道理也不复杂,就是一个认识的问题。宇宙、世界、内心、生命等等如此的宽广,而我们的种种念头无非就是一些片面、狭隘、有限的知识在心识上的积累,再在烦恼的基础上反复地组合,得出了一些结论而已。

不当真就可以了。

可是,问题是,我们都把这些当成真的了,当成是不能更改的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固执己见,与人对立、斗争、辩论,等等。当然,认为自己是皇帝的想法,不过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想法而已。一般人不会轻易当真,念头一起,知道不靠谱,就过去了。如果当真了,那人就要出问题。

这样一看,我们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一个很凶险的世界,不仔细探索、发现、认识的话,我们就难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在千千万万个川流不息的念头里,哪一个是有价值的呢?哪一个是正确的呢?哪一个是错误的呢?

通常,我们都没有真正的经验去辨别它们,只能用人类现有的知识、经验在判断、识别,而且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也是有限。只能再接受一套社会大众都普遍接受的世俗标准来判断。比如,对自我身份的认识,因为社会分工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个身份,但这个是身份,不是真实的自己,但我们认为就是自己了,于是就有问题;再比如,对自我的认识,所谓的我真的是自己认识的那样的吗。

一个人如果说自己是皇帝,那肯定大家会觉得他有病、不正常。但是一个人说他是张三,或者李四,大家就不会觉得有病。按照我师父给予我的教导,这也是个妄想,这个妄想比认为自己是皇帝可能更为深细和凶险,因为,我们就执着地确认宇宙中有个我,一个不变的,独立的,有自性的,可以主宰的我。

解脱,就是从这个妄想中醒过来,好像是这么回事。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8-14 23:41:00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二十九)

有访客告诉我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事。

一个名牌大学的一个班级毕业了,同学们分别要走上比一般人可能会优越很多的人生道路,但其中有一个出了故障,他沉浸在自我的想象中不能出来,他总是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有非常高级的领导人要栽培他。所以,他一直在为这个事情忙碌,以至于不能和同学们一样正常就业。

其实,就是得了精神病。他的同学们都很善良,轮流每月出三千块钱养着他,支持他的伟大课题和想象。

我自己遇到过一个更离谱的,有一天,有个人忽然找我跟我谈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他说他是未来的皇帝,就这几年的事,让我不要小看他。

这种事情,见的多了,听的多了,我师父教导我们,要见怪不怪。

其实,我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小的时候,我特别爱撒谎,常常耍点小聪明,说点瞎话骗骗小伙伴们,讨点便宜什么的。骗老师,骗爸妈,骗哥哥姐姐。反正就是说谎呗。好像也不是故意的,其实也是故意的,说不清楚,到时候就那么说了,然后就去圆那个谎。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么说。

大了也是这样,出家前,整天说谎,张嘴就来,吹牛,说大话。尤其是做生意的那些糟糕透顶的日子里。不说谎就不会说话了。其实,细想起来,也就是想哗众取宠,或者为了点面子、给自己捞点好处,乃至少受点伤害这样的动机。

就那样莫名其妙地活着,其实,谎话说了很多,但面子并没有挣到,利益什么的就更不用提了。反而把一切都搞糟。现在想起来,真是丢人丢到家了。老天爷为什么不一个炸雷把那个家伙劈死算了,还让他好好地活着。

上学的时候,我常常会在上课的时候幻想。那时候武侠小说比较流行,废寝忘食地看了一些以后,再加上武侠电影之类的。整天就幻想自己能在天下地上飞来飞去,打打杀杀,闯荡江湖。

就这样想啊想啊。很多年。直到出家以后,有一次我问我师父,出家后我的写作是不是要继续,师父说,那都是你的妄想,你知道吗?

直到那一天,才知道,这个就叫做“打妄想”。后来,有机会再问师父应该怎么对治这个毛病,师父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再后来,学习了一点佛法知识,又了解到这些“妄想”实际上是一种意识活动,都是烦恼、我执的驱使,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不要理它就可以了。

因为妄想的缘故,所以,就会说妄语。我们学习的戒律中,有一条重要的戒律是妄语。持这条戒,好处太多了。不说谎,那人活着多自由,多自在啊。真的是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想就怎么做,心口一致。

不过,真做到,却需要下一番功夫,好在出家人,在僧团里,有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训练方法。从受戒到现在一年多了,确实有效果,心里、嘴里都有了个把门的。就算是一不小心,说了妄语,晚上赶紧如法如律地忏悔。只要不死的太早,干上几年,乃至十几年,二十年,应该是能够彻底对治掉的。

一定要做一个不说妄语的人,不然会很惨。

现在看来,人活着太不幸了,道理也不复杂,就是一个认识的问题。宇宙、世界、内心、生命等等如此的宽广,而我们的种种念头无非就是一些片面、狭隘、有限的知识在心识上的积累,再在烦恼的基础上反复地组合,得出了一些结论而已。

不当真就可以了。

可是,问题是,我们都把这些当成真的了,当成是不能更改的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固执己见,与人对立、斗争、辩论,等等。当然,认为自己是皇帝的想法,不过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想法而已。一般人不会轻易当真,念头一起,知道不靠谱,就过去了。如果当真了,那人就要出问题。

这样一看,我们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一个很凶险的世界,不仔细探索、发现、认识的话,我们就难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在千千万万个川流不息的念头里,哪一个是有价值的呢?哪一个是正确的呢?哪一个是错误的呢?

通常,我们都没有真正的经验去辨别它们,只能用人类现有的知识、经验在判断、识别,而且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也是有限。只能再接受一套社会大众都普遍接受的世俗标准来判断。比如,对自我身份的认识,因为社会分工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个身份,但这个是身份,不是真实的自己,但我们认为就是自己了,于是就有问题;再比如,对自我的认识,所谓的我真的是自己认识的那样的吗。

一个人如果说自己是皇帝,那肯定大家会觉得他有病、不正常。但是一个人说他是张三,或者李四,大家就不会觉得有病。按照我师父给予我的教导,这也是个妄想,这个妄想比认为自己是皇帝可能更为深细和凶险,因为,我们就执着地确认宇宙中有个我,一个不变的,独立的,有自性的,可以主宰的我。

解脱,就是从这个妄想中醒过来,好像是这么回事。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8-14 23:42:02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二十九)



29、

有访客告诉我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事。

一个名牌大学的一个班级毕业了,同学们分别要走上比一般人可能会优越很多的人生道路,但其中有一个出了故障,他沉浸在自我的想象中不能出来,他总是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有非常高级的领导人要栽培他。所以,他一直在为这个事情忙碌,以至于不能和同学们一样正常就业。

其实,就是得了精神病。他的同学们都很善良,轮流每月出三千块钱养着他,支持他的伟大课题和想象。

我自己遇到过一个更离谱的,有一天,有个人忽然找我跟我谈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他说他是未来的皇帝,就这几年的事,让我不要小看他。

这种事情,见的多了,听的多了,我师父教导我们,要见怪不怪。

其实,我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小的时候,我特别爱撒谎,常常耍点小聪明,说点瞎话骗骗小伙伴们,讨点便宜什么的。骗老师,骗爸妈,骗哥哥姐姐。反正就是说谎呗。好像也不是故意的,其实也是故意的,说不清楚,到时候就那么说了,然后就去圆那个谎。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么说。

大了也是这样,出家前,整天说谎,张嘴就来,吹牛,说大话。尤其是做生意的那些糟糕透顶的日子里。不说谎就不会说话了。其实,细想起来,也就是想哗众取宠,或者为了点面子、给自己捞点好处,乃至少受点伤害这样的动机。

就那样莫名其妙地活着,其实,谎话说了很多,但面子并没有挣到,利益什么的就更不用提了。反而把一切都搞糟。现在想起来,真是丢人丢到家了。老天爷为什么不一个炸雷把那个家伙劈死算了,还让他好好地活着。

上学的时候,我常常会在上课的时候幻想。那时候武侠小说比较流行,废寝忘食地看了一些以后,再加上武侠电影之类的。整天就幻想自己能在天下地上飞来飞去,打打杀杀,闯荡江湖。

就这样想啊想啊。很多年。直到出家以后,有一次我问我师父,出家后我的写作是不是要继续,师父说,那都是你的妄想,你知道吗?

直到那一天,才知道,这个就叫做“打妄想”。后来,有机会再问师父应该怎么对治这个毛病,师父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再后来,学习了一点佛法知识,又了解到这些“妄想”实际上是一种意识活动,都是烦恼、我执的驱使,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不要理它就可以了。

因为妄想的缘故,所以,就会说妄语。我们学习的戒律中,有一条重要的戒律是妄语。持这条戒,好处太多了。不说谎,那人活着多自由,多自在啊。真的是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想就怎么做,心口一致。

不过,真做到,却需要下一番功夫,好在出家人,在僧团里,有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训练方法。从受戒到现在一年多了,确实有效果,心里、嘴里都有了个把门的。就算是一不小心,说了妄语,晚上赶紧如法如律地忏悔。只要不死的太早,干上几年,乃至十几年,二十年,应该是能够彻底对治掉的。

一定要做一个不说妄语的人,不然会很惨。

现在看来,人活着太不幸了,道理也不复杂,就是一个认识的问题。宇宙、世界、内心、生命等等如此的宽广,而我们的种种念头无非就是一些片面、狭隘、有限的知识在心识上的积累,再在烦恼的基础上反复地组合,得出了一些结论而已。

不当真就可以了。

可是,问题是,我们都把这些当成真的了,当成是不能更改的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固执己见,与人对立、斗争、辩论,等等。当然,认为自己是皇帝的想法,不过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想法而已。一般人不会轻易当真,念头一起,知道不靠谱,就过去了。如果当真了,那人就要出问题。

这样一看,我们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一个很凶险的世界,不仔细探索、发现、认识的话,我们就难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在千千万万个川流不息的念头里,哪一个是有价值的呢?哪一个是正确的呢?哪一个是错误的呢?

通常,我们都没有真正的经验去辨别它们,只能用人类现有的知识、经验在判断、识别,而且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也是有限。只能再接受一套社会大众都普遍接受的世俗标准来判断。比如,对自我身份的认识,因为社会分工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个身份,但这个是身份,不是真实的自己,但我们认为就是自己了,于是就有问题;再比如,对自我的认识,所谓的我真的是自己认识的那样的吗。

一个人如果说自己是皇帝,那肯定大家会觉得他有病、不正常。但是一个人说他是张三,或者李四,大家就不会觉得有病。按照我师父给予我的教导,这也是个妄想,这个妄想比认为自己是皇帝可能更为深细和凶险,因为,我们就执着地确认宇宙中有个我,一个不变的,独立的,有自性的,可以主宰的我。

解脱,就是从这个妄想中醒过来,好像是这么回事。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8-14 23:44:53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二十九)



29、

有访客告诉我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事。

一个名牌大学的一个班级毕业了,同学们分别要走上比一般人可能会优越很多的人生道路,但其中有一个出了故障,他沉浸在自我的想象中不能出来,他总是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有非常高级的领导人要栽培他。所以,他一直在为这个事情忙碌,以至于不能和同学们一样正常就业。

其实,就是得了精神病。他的同学们都很善良,轮流每月出三千块钱养着他,支持他的伟大课题和想象。

我自己遇到过一个更离谱的,有一天,有个人忽然找我跟我谈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他说他是未来的皇帝,就这几年的事,让我不要小看他。

这种事情,见的多了,听的多了,我师父教导我们,要见怪不怪。

其实,我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小的时候,我特别爱撒谎,常常耍点小聪明,说点瞎话骗骗小伙伴们,讨点便宜什么的。骗老师,骗爸妈,骗哥哥姐姐。反正就是说谎呗。好像也不是故意的,其实也是故意的,说不清楚,到时候就那么说了,然后就去圆那个谎。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么说。

大了也是这样,出家前,整天说谎,张嘴就来,吹牛,说大话。尤其是做生意的那些糟糕透顶的日子里。不说谎就不会说话了。其实,细想起来,也就是想哗众取宠,或者为了点面子、给自己捞点好处,乃至少受点伤害这样的动机。

就那样莫名其妙地活着,其实,谎话说了很多,但面子并没有挣到,利益什么的就更不用提了。反而把一切都搞糟。现在想起来,真是丢人丢到家了。老天爷为什么不一个炸雷把那个家伙劈死算了,还让他好好地活着。

上学的时候,我常常会在上课的时候幻想。那时候武侠小说比较流行,废寝忘食地看了一些以后,再加上武侠电影之类的。整天就幻想自己能在天下地上飞来飞去,打打杀杀,闯荡江湖。

就这样想啊想啊。很多年。直到出家以后,有一次我问我师父,出家后我的写作是不是要继续,师父说,那都是你的妄想,你知道吗?

直到那一天,才知道,这个就叫做“打妄想”。后来,有机会再问师父应该怎么对治这个毛病,师父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再后来,学习了一点佛法知识,又了解到这些“妄想”实际上是一种意识活动,都是烦恼、我执的驱使,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不要理它就可以了。

因为妄想的缘故,所以,就会说妄语。我们学习的戒律中,有一条重要的戒律是妄语。持这条戒,好处太多了。不说谎,那人活着多自由,多自在啊。真的是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想就怎么做,心口一致。

不过,真做到,却需要下一番功夫,好在出家人,在僧团里,有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训练方法。从受戒到现在一年多了,确实有效果,心里、嘴里都有了个把门的。就算是一不小心,说了妄语,晚上赶紧如法如律地忏悔。只要不死的太早,干上几年,乃至十几年,二十年,应该是能够彻底对治掉的。

一定要做一个不说妄语的人,不然会很惨。

现在看来,人活着太不幸了,道理也不复杂,就是一个认识的问题。宇宙、世界、内心、生命等等如此的宽广,而我们的种种念头无非就是一些片面、狭隘、有限的知识在心识上的积累,再在烦恼的基础上反复地组合,得出了一些结论而已。

不当真就可以了。

可是,问题是,我们都把这些当成真的了,当成是不能更改的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固执己见,与人对立、斗争、辩论,等等。当然,认为自己是皇帝的想法,不过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想法而已。一般人不会轻易当真,念头一起,知道不靠谱,就过去了。如果当真了,那人就要出问题。

这样一看,我们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一个很凶险的世界,不仔细探索、发现、认识的话,我们就难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在千千万万个川流不息的念头里,哪一个是有价值的呢?哪一个是正确的呢?哪一个是错误的呢?

通常,我们都没有真正的经验去辨别它们,只能用人类现有的知识、经验在判断、识别,而且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也是有限。只能再接受一套社会大众都普遍接受的世俗标准来判断。比如,对自我身份的认识,因为社会分工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个身份,但这个是身份,不是真实的自己,但我们认为就是自己了,于是就有问题;再比如,对自我的认识,所谓的我真的是自己认识的那样的吗。

一个人如果说自己是皇帝,那肯定大家会觉得他有病、不正常。但是一个人说他是张三,或者李四,大家就不会觉得有病。按照我师父给予我的教导,这也是个妄想,这个妄想比认为自己是皇帝可能更为深细和凶险,因为,我们就执着地确认宇宙中有个我,一个不变的,独立的,有自性的,可以主宰的我。

解脱,就是从这个妄想中醒过来,好像是这么回事。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8-14 23:56:18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二十八)


一个师兄早上跟我说,他觉得真的是不可思议,为什么明明人都会死,一死,在世间经营谋划的所有的所谓成就,再大,再豪华、再尊贵,都会过去,都会。。。。。。

他说,可是,为什么,我爸他就是不明白,一把年纪了还在追逐忙碌?难道他不知道自己会死吗?

这个问题,也是我的感慨啊。因为我爸死的时候,他绝没有想到会死。但,说死就死了。不会让你有丝毫的准备。

可是,真能体会这个东西的,能有多少人呢?有什么办法呢?茫茫世界,滚滚洪流,生命就是这样不明不白地在奔忙中生生死死。前几天,一个信众来告诉我,某赫赫有名的超级富豪,得了抑郁症,他的症状就是担心别人搞走他的财富,非常痛苦。

这个富豪是多少年轻人追逐财富和成功的偶像啊,当然,也曾经是我的偶像。

还有亲人给我带来他们可能会为了钱财打官司的消息,唉,这是何苦。可是,对世间人来说,也是有诸多的无奈,要生活,要生存,没办法,也不是自己愿意的,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大家都放不下,看不开,怎么办呢。好在,我出家了,不拿金钱,不然的话,可能又会多一个麻烦人。

有一个朋友来看望我,讲了他在手术台上的一次濒死体验,他说,那一个瞬间,从下到上,仿佛被抽空了,忽然间,只有一念间,这一生做的所有的坏事,全都闪现。

他反复强调一念间,那么多的坏事,就在一念间出现了,而且,全是坏事。

这个和我学习到的死亡知识是符合的。时间,是人类的一个概念,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的。我们是活在一个固有的概念中,一旦离开这个概念,我们就难以理解。

所以,好像世界上更多的事情在我们没有觉悟之前,都不能轻易下结论。师父不久前转给我一封信,是一个信众写了一些对佛经中的困惑,他有很好的数学能力,所以,他用数学的方法去计算佛经中描述的那些距离、时间等等,得出的结论,让自己晕掉了。

我请益了一些人,有人让我好好地给对方回一封信,比如,在信中给对方讲清楚,佛那么讲,是应当时人的接受能力来讲的,怎么可能用两千多年后的数学概念来讲。

遗憾的是,我的数学能力太差,身边的师兄弟确实有数学好的,但我觉得为这事麻烦人家,有违出家人的初衷,于是就给他回了个空信封,里面原样寄回了他随信寄来的邮费。

大慈大悲的菩萨保佑,愿这个信众的善根不要自己被自己的数学知识活活绕死。

在死亡面前,我们的肉身、想法,经验、知识、种种的概念以及一切的一切是多么的脆弱和无耐啊。

有时候一想,就觉得挺搞笑的,死的时候,我的这两个一辈子都在东张西望的水泡眼将永远永远地闭上了,永远永远不会再睁开;两个一生都在东打听西打听的耳朵眼也永远永远的闭上了,无论再有什么好坏是非的声音都永无关联;从未停止过向外追逐贪图各种好味道的鼻子、嘴巴还有口条也挂了,再也没有机会津津乐道烤鸡屁股究竟该不该放孜然这样的话题了;精心保养了一辈子的一百多斤躯体将被一把火烧掉,如果不及时烧的话,躯体会流尸水,腐烂,然后长出蛆虫,蛆虫会化为大绿头苍蝇,嗡嗡乱飞。

多尴尬啊,我的尸体里飞出的大绿头苍蝇在人们面前飞舞的时候,该如何面对这些生物呢?是叫它们为我的一部分,还是它们曾经是我,但现在不是了。

我呢?我呢?我在哪里?我是谁?

那些胡思乱想,那些上天入地的纷飞妄念,更是了无踪影。我读的《太虚大师全集》中,正好读到唯识的部分,里面讲,人有八个识,第八识叫阿赖耶识,这些识,都不是“我”,而是生死流转的一些作用和现象,转世的时候由第八识带着我们生生世世的善恶,去投胎。

就是,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其实,我也是不大懂,只是觉得这个唯识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太好玩了,能把生命的现象讲到这么清楚细致。真实很让人服气。也让人有解脱感,卸下不少挂碍。

寺院里频繁有访客来,师父有时候会让我见一见客人,一般情况下,为了不冷场,说点闲话,然后进入主题,对一个出家人来说,能有什么更好的主题呢,至少我觉得比较有趣的主题就是死亡,我们应该怎么死呢?不仅要好死,还要死的漂亮,死的精彩。

不过,好像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怎么才能活的更好感兴趣,身体好,事业好,赚钱多,干活少。

当然,活当然要活的好,活的好才能死的好,死的好自然活的也会好。一体不二。死要是死不好,活也活不好。

死的不明白,活的怎么能明白呢?

出家人思维死亡,也不是为了让大家都不好好活,而是为了活的更好,活着的时候知道随时会死亡,就会更加珍惜时间,更加懂得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不会被狭隘的,鸡毛蒜皮的人、事、物挂碍住、黏着住、绊住。生命质量就会真正得到提高。

只是,这些对我这个小小比丘来说,也还只是个道理,而已,思维死亡的时候,会有作用,不敢偷懒,一旦忘记自己会死这回事,就会放逸,散乱,没了正念。

但是,知道自己会死,感觉挺庆幸的,知道人活着,还有这么回事。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8-16 21:56:26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三十)



30、

时值世俗社会中的新年,我的在世间的很多亲人们开始暴饮暴食了。一般情况下,稍有生活经历的人,在生活中大多都能遇到酗酒的人,有的是家里有个别人,甚至有的是举家等等,我的一个亲人喝酒喝的一只手老是哆嗦,都快残废了,也改不掉。

听说有的人四十岁左右就把自己喝瘫痪了。

酗酒家庭在世俗生活中,逢年过节的时候就一定会聚到一起吃饭,年长的年幼的都喝酒,边喝边抱怨,然后仗着酒劲就开始吵架,相互咒骂,不解气就有动手的,一家人不欢而散。以前,我们家楼上有一户人家,兄弟多,过年兄弟在一起,喝多了就干架。

留下长辈边哭边咒骂。这些长辈也酗酒。喝多了乱骂人。

虽然打闹,但是每年还都要聚在一起。酒壮人胆,打闹一通,算是生活。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长辈用筷子往嘴里沾酒喝,喝醉过,不知道有多难受。周围有长辈酗酒,在外边喝到很晚才回家,回家后就撒酒疯,打老婆、揍孩子。一直把孩子揍到长大。

有的喝多了走到家门口醉倒了,就在户外睡到天亮,孩子们起床上学去,悄悄绕过去,还有的从山上滚下来,命大没摔死;甚至有的没酒喝的时候居然把医务室的酒精搞出来,兑上水喝,差点喝死。我妈妈跟我讲过,某长辈就是因为喝醉了,回家后,在炕上醉死掉了。

见过也听说过一些酗酒家族和个体,有工人,有农民,有记者。那个记者很有意思,常年背着包,里面装着啤酒瓶,据说酒不离口,当水喝,远远地听见有酒瓶碰撞的声音,就知道是他来了,常常骑着小摩托车,偶尔会看到他鼻青脸肿,一般就是喝醉了摔的。因为酗酒的原因,基本就丧失了写作能力,一些举止渐渐也都不正常了。

还有一个长辈,喝多了随处就小便。过去,我知道有一位酗酒的中学老师,酒后乘坐公共汽车,再也没有醒来,车到终点,他的这一期生命也在酒精的浸泡中走到了终点。

还有一个亲人,非常优秀的人,以他的才华和勤奋,真的经商的话,会有很好的成就,但毁在了酒精里。完全没有了人样。

通常,一个酗酒的父亲能给予儿子的影响要么是酗酒,要么是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我的一个亲人跟我讲过他父亲酗酒给他带来的伤害。令人唏嘘不已,而这位父亲恐怕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很烦他,因为他常年处在醉酒状态中。人事不省的样子。

至少有两个师兄亲口跟我表达过因为父亲酗酒而造成的对自己和整个家庭的伤害,刻骨铭心。难以释怀。出家人,有很好的包容心和调整自己内心的方法,尚且如此,何况世间俗人。该是怎样的无奈和麻木呢。

有师兄告诉我,他的堂兄弟十五岁就有了堕胎的经历。小时候就偷父亲的酒喝,如今已经是一个酒鬼。他就读的高中同学中,抽烟、喝酒、堕胎和公开的同性恋并不是稀奇事。

但愿,以上的这些都不是真的,或者就是一些个人的片面记忆而已。

很惭愧的是,出家前,我也有一段酗酒的经历。不堪回首,好在后来幡然悔改。

我的家族里的酗酒成员,来寺院里看我,心想到了寺院总不会再喝酒了吧,但人家早有准备,就在裤兜里事先藏了一瓶,晚上摸出来悄悄地喝。唉,到了这个地步,怎么办呢?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人可能真的是很多,他们遍布在广大城市、乡村用酒精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伤害现在,也伤害未来,给自己、给亲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苦难。

其实,也不能怪这些酗酒的人。一般情况下,人这种生命形式,靠自己约束自己,是很难的,都知道酒后驾车危险,但年年都有。都知道抽烟危害健康,但就是戒不掉。

一个正常的人,沾上酗酒这样的恶习,这个人基本上就废了。除了害人害己,最后酒精肝死掉以外,就很难再有怎样的好结局。但是,能从中摆脱出来的有多少呢?大家都有应酬,都有借口,都有充分而足够的理由那样糟糕地活着。

佛教的居士五戒中有酒戒,整个佛教对酒都是禁止的。一个受持酒戒的人,才有能力先正常地活着,然后再去探讨和实践提高生活质量的问题。

当然,世界上一定还是有很多的办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但,能真正下手改变的却并不是很多,大多数人的生命列车没有悬念地每天加速冲向毁灭。

我在经论中读到过,酗酒死亡的人,死后的去处很糟糕,难以想象的糟糕。酗酒,真的是众生生命中一种很严重、很值得同情的苦难。

在寺院里,我真的见过从酒精魔爪中摆脱了的生命,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了追悔之心,有的真的就改掉了,有的减轻了,有的还在努力中。

虽然,酗酒,也不是觉得错了就能改掉的,但,这是个开始,人,都有向善的心,都有远离痛苦,获得快乐的心。

只是,我们一时认识不到酒精里的快乐有着巨大的过患,如同我们错误的世俗生活的态度。只有改变,才有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愿我们生生世世远离酒精的困扰,智慧、善良而永远向上。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08-19 05:10:42 +0800 CST  

楼主:longquan2015

字数:130491

发表时间:2015-06-10 23:4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11 13:22:09 +0800 CST

评论数:6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