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尚的内心独白(连载)

比丘记事(之五十)


50、

来自美国的一所大学的教授苏珊来寺里参访,她就职的学校有三千人,不算很大的大学,是教会学校,但她自己对天主教没有什么兴趣。她的研究课题是中国的佛教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但她本人也不是佛教徒。

她的研究成果让我很开眼,也很意外,美国人竟然连这个都研究。她向我介绍了在中国的南方某地,佛教团体所倡导实行的慈善事业。那些村庄里,由于一些原因,导致艾滋病很严重,患病的很绝望,没有患病的会选择排斥、远离那些病人,更加激化矛盾。

不当的生活方式又导致了疾病的传播。如果没有好的措施,对社会稳定、繁荣是一种极大的打击。

出家僧侣首先在当地倡导戒律,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倡导有道德的生活,有效地阻止了疾病的传播,同时,常常和艾滋病人一起吃饭,以消除大家对这个疾病的恐慌,不再排斥患者。恢复患者正常的社会生活的存在尊严。

民众出于对佛教的信任和虔诚,很愿意接受出家僧侣的建议,这样就可以传播正确的疾病常识,有效地遏制了疾病的扩散和不必要的恐慌。

那里的出家僧侣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还专门出国学习各种相关的服务技能,逐步形成了以佛教寺院为中心的特殊疾病防范、救助、教化体系。

当地的民族和宗教管理部门发现了这个现象后,经过谨慎的观察和研究,为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且在寺院里设置了常设机构,由出家僧侣专门做这样的社会工作。

这个事情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如果不是苏珊女士的到来,我还想不到佛教还可以为社会承担这么重要的职能。

苏珊如今在清华大学做访问学者,她的研究方向也让我很感兴趣,即很实用也很具体。在中国社会,确实存在一些工作需要宗教工作者的特殊身份去承担,我们的信仰和教义让我们能够真正无私地去帮助社会各阶层的民众,化解矛盾,同时通过寺院特殊的教化力量,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泛滥。

这一两年,师父让我做一些居士工作,亲自感受到社会大众对于佛教的认同和需求,即便是不信佛的,也很尊重佛教。我曾经接待过一批乡镇干部,他们虽然不信佛,但是,都很确凿地告诉我,对于佛教,一定要支持,而且绝对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佛教是中国人的,是我们本土的,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

这种信赖根深蒂固,也就成了佛教能够起到教化民众的重要心理基础,而且,这个力量非常的大,在我们寺院,那么多的人来,一起学习向善,待人着想,彬彬有礼,确实想不到还有什么力量对社会民众起到这样的作用。

以前,有台湾的法师来访,他们中有的常年专门在监狱里弘法,度化那些犯人,让他们改恶向善,而且成效显著。我觉得这个实在是太了不起了。光靠打击和惩罚,社会成本实在太大。不是一个健康社会所能够承受的。

不久前,有香港的法师来访,他们也提供了一些香港佛教对社会起到的作用。他们告诉我,由于香港社会的主流还是西方宗教,主要体现在最好的学校都是教会学校,因此,香港年轻人的西方化就在所难免。

佛教所产生的力量就显得很不够。香港的经济比较发达,所谓富贵修道难,出家人很少。我觉得一个社会的多元化,宗教的平衡就很重要,对于长期的繁荣和稳定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社会问题最后还是人心的问题。

师父让我参加过一些佛教界和学术界的会议,在这些场合了解到,大家普遍都反映出家人不够,僧材严重缺乏。

这些年经济发展了,也是带来很多的问题,需要一点点地去耐心解决。

出家后,我接触了解到的有限的佛教研究由于种种原因更多地还是偏向于学术。好像比较缺少更具体地指向如何发挥作用。苏珊的这个研究就很具体。至少为我打开了一扇佛教如何服务社会的门。

她提到的那个南方寺院,将来要是有机缘去看一看,学习学习,应该是挺好的。还有,跟美国人交流也挺好,他们总是会有一些新东西。

我的一些师兄弟们也开始有在国外生活、弘法的经验,他们也会不断地带来西方国家如何用宗教服务社会的信息。这些信息不断地增加我们的信心,近来有僧团的亲友来寺里,也会提供一些社会上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告诉我们佛教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大的服务空间。

如果僧材足够,正信的佛教能够在社会上普及,会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稳定、道德健康等等方方面面都会起到非常大的改善和促进作用,而且是最低成本,最高成效。

这些想法也不是很成熟,大多是师父这几年给灌输的,过去对出家生活比较容易幻想,出家以后,他不断告诫我们不要说空话,说大话,说官话,要务实,要一件件地脚踏实地地去做事情。



逐渐地形成了这样的观察和思维、行持的角度以及习惯。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10-15 22:36:32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五十一)



51、



师父应英国剑桥大学的邀请,去演讲,临出发前,我们去丈室门口送他,小和尚吗,都是想多亲近亲近自己的师父,他那么忙,就找点空隙时间,从丈室门口到车边。

师父没像往常那样到了车跟前直接上车,而是带着大家步行了一段,大家都很高兴,然后师父就着这个机会把我们狠狠地训了一顿,当然,被批的对象是出家年头久的,年头不够的,一般受不了这个。不过,一般都能听出来,借题发挥呗,敲打敲打,让我们这帮小和尚全都老实点,最近师父出门比较多,估计是为了让我们好好用功,苦修,没事别爬山,散乱。

他批一次,我们能乖好些日子。

师父还提到让我们不要把自己搞的跟官老爷一样。

出家有些日子了,在寺院里会有一些承担,人这个东西就是这样,一旦有了权力,就容易犯晕。常来的参访团中有很多是从事经营活动的,跟我们提到了一个概念,叫“用户体验”。这让我忽然理解,原来寺院里讲的“待人着想”跟“用户体验”是相通的。

就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角度上去认识和处理问题。

看起来佛教真的不仅仅是宗教,更是生命和心灵的教育,而且,认识到了,它有方法去改变,去做到。

我们一出家,就被强化训练“待人着想”,吃饭睡觉,举手投足,都是这个,一方面破我执,另一方面也是很有力量的善行,启发我们的悟性。

僧团里有个音像中心,其实就是借库房的角落放几台电脑,我和几个师兄在里面干点活,顺便,僧团里的电子产品,网络配件等等都归音像中心管理了。

我们制定了一些制度和架构,很规范,很完美,很有条理,但是,渐渐就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制度确实是方便了我们管理,但是让大家领取时很不方便。

看起来也没有什么,但是,渐渐地大家好像不愿意来领东西了。现在跟古代不一样,古代没有这些更新很快的电子产品,以前翻阅县志时,读到过某某庙的庙产登记,一般就是殿堂、大钟、磬什么的。现代社会不一样了,各种电子产品,很快就淘汰了,数码相机,小摄像机,更是更新的快。有的没怎么用,就淘汰了,不仅发挥不了它作为三宝物的作用,还要占空间储存。

我看到了自己的那颗冷冰冰的心。

如果没有佛法里的“待人着想”的训练,我会一辈子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这大概就是我师父讲的“官老爷”。

不知不觉我就会和那些时时面临淘汰的电子产品一起变的越来越孤独和冷傲。其实,我也很无辜,因为这一切都不是我故意想搞成这样的,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如果自己不反省,或者没有外力告诉自己,自己就很难知道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自己究竟干了什么,无明吗。

寺院里的图书馆就不一样,他们会在僧团的黑板上写一些新书的信息,告知大家来新书了,常常还有师兄会把新到的漫画书送来库房,问我用不用的上,会告诉我,手续他们替我办,或者说手续以后再说。从被动的等待到主动的服务。

其实,是个心态的问题。制度很重要,绝对不可以缺少,但是制度后面所体现的那个待人着想的心就更加的重要,如果制度的动机就是为了自己的方便和权力的体现,那肯定就麻烦了。

在我的成长教育背景中,虽然上学的时候也接受过要关心别人之类的教育,但这些教育并没有落实成为我的行为。成长过程中,我所做的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便成年后自己在从事经营活动的时候,好像从来没有真正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包括与客户的交往,与员工同事的交往,乃至与亲人的相处。

过往那些失败的经历,现在看来无不与此有关。

过去在国营工厂工作的时候,作为基层的工人,我和工友们所思所想大多是如何让自己的工作更轻松一些,我们从来也没有想过这些产品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谁在用,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那时候,我们的产品根本不愁销路,因为是计划经济,你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后来,市场化了,很快我们就不行了。

我们曾经被组织过学习深圳一家公司的成功之道,在那篇文章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家企业从上到下都被深刻地贯彻了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模式。

这家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一个师兄从韩国回来,跟我讲,韩国其实很小。除了首尔比较现代一些,还是以农业为主的一个小国家。但是,他们工业产品却很有竞争力。

虽然我不用手机,但是看到来访的客人很多都用韩国产的手机。我也摆弄过几天,确实很方便。用户能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他们基本都想到了。还有汽车,做的也挺不错的。

当然,这些都是世间法,也不是出家人真正要探索的。我们探索的是无我的智慧、温暖而慈悲的心。

在这个基础上,一切制度、非制度都可以成为利益他人的工具,成为觉悟的机缘,创造优秀产品和服务的动力。过去跟西方快餐的经营者打交道时,发现他们创造的制度大多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很惭愧,都这么大了,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我制定和执行的制度都是为了为难我的朝夕相处的师兄弟们,自己的一点点的管理上的小方便,背后是别人楼上楼下的辛苦奔波。

其实,这个话题还是挺长的,在佛门里,很多很多具体的训练方法,因为,明白一个道理并不难,难的是落实到我们的内心里,并成为我们行为的一部分,然后养成习惯,不仅仅讲传承、更讲创新。而且不仅仅是少数人能做到,让大多数人都做到。一个团体、国家、社会,就更加的有力量。

当然,在制度和圆融之间拿捏的恰到好处需要很高的智慧,确实也挺难的,人在训练和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些代价,我就总是犯错,犯了就会挨师父批,后来,有一次,犯错犯的自己都烦了,就生了退心,师父就跟我讲,要敢做敢当。

后来,师父还教给我一些很实用的解决困难的办法,包括以后出去弘法没饭吃饿肚子了怎么办,请客没钱怎么办,还开玩笑说跟人打架打的过怎么办,打不过怎么办。因为,太不理论化了,就不写在文章里了。用的东西,直接用就可以。写就没意思了。而且,他还半真半假地告诉我,不许告诉别人。

耳提面命,教外别传。

人的心,如果没有很高级启发和教育以及训练,就会顺着自私的本能而变的越来越冷漠和麻木,慢慢地就不是为了方便谁的问题,因为有我执吗。

过去有人很坦率地跟我讲过他的一个匪夷所思的痛苦,当年他管一个库房,每当别人来领东西的时候,特别是领走那些在他看来是好东西的时候,内心里就会非常的痛苦,道理都明白,他明知道库房里的东西都不是他的,只是他临时管一管而已,但别人一领走他就难受的不行,最后不得已而离开那个单位,这个竟然是原因之一。

其实,这份痛苦我是能够理解的。也有体会。在内心深处的那份对物质的贪着并没有因为懂得了道理就立刻消亡。

但是,出家人就是有反省的功夫,也没有人怎么着,自己就能领悟过来,在我们音像中心开始反省和调整的时候,库房里管裤衩背心等杂物的师兄来找我,问,降温了,领一件棉衣吧,我说,我还没办手续呢。
他说,你先领,回头再补手续。

让我觉得很温暖。

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主动发邮件问一下那些正在使用电脑做经典校勘工作的师兄们,最近有什么需求,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有什么我们可以帮忙做的。然后,简化物品领取的程序,尽量以方便别人为目的,留下的一些管理上的麻烦事,我们慢慢处理。

当然,这只是个计划而已,还得一步步地做。能不能做好,做到什么程度,还得看自己的发心和用心。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10-17 22:12:41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五十二)


52、



有很多人来寺里问事,缘分比较近的会把最难言的苦痛说出来,缘分比较浅的,吞吞吐吐地不肯说明白。

唉,为情所困呗。

这个东西,一般人真的是搞不定,我觉得这个跟疾病是一样的,平常的人力没法控制,绝大多数人只能任其摆布,受尽折磨,还总有人去讴歌它,赞颂它,人类的文学、艺术什么的都跟这个东西在玩命。

好多人,把命都给玩丢了。年轻人有,中年人有,老年人也有。有个年轻人来悄悄地告诉我,他的女朋友在他出差时,如何如何,让他非常非常痛苦。

还有一个年轻人,跟女朋友掰了。差点就以命相搏。这跟掌握多少知识都没什么大的关系,很多非常有才华的人因为这个而毁了前程。

我的一个在我看来聪慧无比也坚强无比的亲人,也曾经在最无助的时候给我打过一个电话,问,人生为什么这么苦?

我也无言以答。

只能回复,把所有相关的短信删除,邮件删除,一点也不要剩下,全都删干净,清零,把心里的记忆也全都清零,重新开始。

其实,这个回复应该是没什么作用的,人的这种痛苦怎么可以靠一两句话就解决掉的呢?

出家前,我熟识的一个老前辈,哇塞,七十多岁了,这事还没完,当着我们这些晚辈的面在饭桌上就跟一个老阿姨急眼了说,我不许你跟别的男人说话。

人到中年就更不用说了,当然,也许是我过去的那个生活圈子不够高大上的缘故,但至少也是个市井生活的一个缩影,大家一起分头拼命赚钱,喝酒、买车、谈恋爱,未婚的、已婚的、复婚的、重婚的,就这么忙来忙去。

真的,人一辈子如果没有信仰,就这么点事情。

更有糊涂的,体会不到这其中苦的本质,当然,快乐也是有一些的,但是代价太大。好多漫长的电视剧里演来演去都离不开这个东西,痛苦而充满迷惑。过去有个朋友,经济上比较宽裕,也有资本多婚几次,经历的一次恋爱,恋的很苦,广大干部群众都知道,心照不宣,这几年的社会风气对这个也比较迁就,圈子里大家也都能理解,接受,也都知道怎么面对双方的家庭。但是,别人的理解并不能缓解他们之间的痛苦和麻烦事。

于是分了合,合了又分,真的挺苦的,神魂颠倒地发生了车祸,几乎死掉。。。。。。

这期间,很多人很受伤,有责任的,无辜的,一个个很悲痛的故事。通常,圈里人有的人能理解,有的不理解,但圈外的普遍都是谴责、批判、挖苦,令当事人更加的痛苦和自责。

一般人在这个问题上就是摆脱不出来。再牵扯到地位、利益、道德、伦理什么的,就更加复杂。而且,这些年,经济发达了,古人讲饱暖思淫欲,能吃饱,能穿暖,兜里又有钱,那干点什么呢?

有比较好的靠旅游,到处跑,国内、国外地跑。

跑的多的一般都知道,那个东西就是花钱买罪受,最后也都不想跑了。跑不动了,没意思了。

八十年代有个很天才的电影叫《顽主》,有个情节真的很让人心酸,大致的意思是有几个有志青年在大街上做好人好事义务咨询,有个戴着厚厚的眼镜的青年人来咨询自己平时难以启齿的心结,葛优扮演的有志青年把那个青年人拉到一边,语重心长地教导他,台词依稀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要穿宽松的内裤。。。。。。”

现在看,这个东西还是要靠戒律。人,光靠自我控制,靠道德伦理,比较难,法律只能制裁,谴责只能加剧当事人的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约束住,即保护了家庭,也能保护住社会伦理,否则,真的看不到还有什么好办法。

出家这几年,经过一定的训练,才发现,其实挺冤的,都是个念头上的事情,人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念头,白白受了很多苦,很多罪,但自己就是不知道。在寺院里,有系统而专业的训练,就不是什么难事。

时间久了,大致也能了解到一些如何帮助别人解决这类的问题,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会容易一些,有的可能会比较难,但是,只要肯用功,都有办法的。

来寺院里学习的居士,这方面就比普通的没有信仰的人要好的多,他们有控制自己念头的训练。有了这方面的保证,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就更加的健康、有活力,更加稳定,人品也更值得信赖。

这些人,渐渐应该就成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中流砥柱。

真的,一个管不好自己的人,怎么能够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呢?

居士的戒律叫五戒,其中有一条叫“不邪淫”,主要是讲不和配偶以外的人发生不当关系。这条戒很关键。行持起来,不知道要拯救多少家庭,拯救多少孩子,拯救多少社会财富资源,拯救多少青年才俊的前途以及末了的晚节。

出家人持“不淫戒”,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乃至最终解决生死问题,人是从这个地方来的,脱离生死,经典里讲,还是要从这个地方脱离。很多人会觉得这个不可能解决,我出家前,也觉得很难,好在对佛门有信心,进来了,发现,也不难,好好持戒就可以,戒是佛定的,遵守着做就可以。

道场里的施设、清规很多也给我们提供这方面的力量和帮助。大家共修共做,就不难了。

心静了,念头拿捏的住,就比较有把握,守的住,念头拿不住,可能就不好办。寺院里来来往往有很多的信众和游客,比丘平时的训练是眼睛不让乱看,这个和儒家讲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比较类似,一心专注,用功办道,心自然就不会乱跑。

当然,道理懂了,重要的是训练,早期,我们经历过这样的训练。每月要上供,小和尚排队去游客、信众比较多的殿堂去念经。都是当家师领着去,有一次,回来了,平时非常温和的当家师忽然发飚了,呵斥我们刚才为什么念经念错了,眼睛有没有乱看,心里有没有打妄想。

出家以后,小和尚们都训练的很乖,有的师兄当场就吓坏了,老老实实地坦白,刚才想了什么,看了什么。

我也坦白了,当家师狠狠地批了我们一通。虽然我没有主动乱看,但是在玻璃的反光中也乱看了。然后当家师问我,走路有没有看到蚂蚁。

反正我是没看到蚂蚁。

当家师猛批一通。好威猛,把我们给吓的不行。那一次,给我的教训深刻,直到现在,走路的时候虽然还看不到蚂蚁,但是一乱看,心里就比较警觉,而且,戒律里也有这条。不许乱看。

就算没有戒律约束,东张西望也不好,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世界,大家都很明白,只是不说而已。就有人告诉我说,现在虽然有很多假和尚,但是,一般都能分辨出来,看眼睛,眼睛到处乱飞乱看,通常靠不住。

很多人都是心里知道,不说破。

我的师兄们持戒都很厉害,戒律的学习也很通达,在我看来,水平都非常的高。他们有时候外出回来,跟我说,在车上,常常会被人肯定,说是看眼睛就知道你们是真和尚。

来山上用功时间久的居士,慢慢地眼神也变得专注,安静。他们普遍地家庭和睦,事业顺利,性情温和,工作能力强。

一看,就给人很踏实、很安全的感觉。他们中有的是持五戒,不杀,不偷,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有的持其中的若干条。寺院里常年有八关斋戒。一天一夜的时间持守和出家人一样的严格戒律。

熏习时间久了,普遍都比较有定力,念头觉照的住,凡夫的很多毛病、习气就能够拿捏的住。我觉得,这个东西,还是不能大意,平时多用功比较好,靠临时抱佛脚估计没戏,对于社会大环境而言,青少年多学习和掌握一些佛教里的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比较好,传统文化中的那些有价值的伦理观、道德观也比较好。社会、媒体等等如果多提倡这类有价值的文化。大家就会比较安全。

最好的,就是持戒,彻底解决问题。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10-19 02:45:29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五十三)


53、



学完戒律后,应该是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戒律就是为了对治人性中的弱点。经论里讲,佛当年并不愿意让女人出家,后来没办法,那些洞察了生命苦难的女人们百般地哀求,其中就包括佛的养母。

再后来,佛陀的一个叫阿难的弟子替女人求情。

最终,佛教历史有了一个重大的改变,女性可以出家了。有了比丘尼以及比丘尼僧团。佛教中有禁忌,不让在家人看比丘戒和比丘尼戒。没有受大戒的出家人也不能看。

一个人无论生活阅历有多丰富,但永远都会有无知的一面,在戒律的世界里,人生中什么样的状态都可以看到。如果一个人的心态不好,看了确实很麻烦,如果心态好,看了,可能会激励修行人的慈悲心,就是因为凡夫的世界如此复杂和痛苦,所以,更需要修道。

我们庙里来的信众,女众也很多,每次有交流的时候,问,世俗生活苦不苦呢,呼啦啦一片,都把手举的高高的。非常坚定地回答:苦,下辈子绝不当女人了。只有极个别的说,下辈子还要做女人,但那些都是比较年轻的,还没有真刀真枪地过过日子的。

女人真的很苦。真的。

常常一点点的小事情就过不去,活活地卡在那里,内心脆弱的如同惊恐的小鸟。

师父让我做点事情,常和居士打交道,真的有这样的人,非常非常的敏感,时时提防着别人,小心翼翼地和人打交道,和她说话要特别的小心,不知道哪句话,哪个词,哪个字说的不够妥当,就触碰伤害到她。

然后就有很多麻烦事。

我在一本禅修的书上读到一个比喻,说是如同森林里的鸟,要长期地喂食,平静而耐心地,然后才能和它们建立信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次惊吓到它们,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就永远失去帮助这些小鸟的机会。

其实,无非是要告诉小鸟们这样一个真相,如果自己不伤害自己的话,外在永远无法真正伤害到自己。非常非常多的痛苦是来自自己的妄想。

当然,这样讲确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真正处在痛苦的感受中的人,那些痛苦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如今我确信,如果没有佛法,谁都无法从这些痛苦中解脱出来。

过去我一直不理解我的家族的两个女性亲人为什么会相互仇恨成那样,现在懂得了,那是烦恼,深植于女人内心的一种习气,当然,男人也有,只是相对来说女人会更严重一些。任其发展之后就会出大麻烦。

后来我的一个女性亲人在纺织厂工作,工作期间和女工们发生了矛盾,然后发生了肢体冲突,至今我都难以接受,什么样的仇恨能让人下这样的狠手,我的那个女性亲人,浑身上下全都是青黑,被拧的掐的一块好肉都没有。

我相信,她一定也如此还击了别人。

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我的女性亲人、老师们一直都是阴郁的表情,因为,大家都不快乐,真的,这个世界对大家来说,没有美好。内心中常常充满了负面的情绪。生活中偶尔的美好也常常会被残酷的现实烦恼摧毁。

佛教中有一部叫《百喻经》的经典,里面讲述了很多故事,其中就有女人因为嫉妒、仇恨做下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包括为泄私愤,在无辜的小孩子的头上扎针等等。最后自己也遭受了巨大的果报痛苦。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不少见。

女人的世界仿佛不是恐惧被别人伤害,就是设法去伤害别人。

不过,女人好的时候也是很好的。善良,具同情心。可是,烦恼一起来,就没谱了。出家前,有一个亲人,那么好的一个人,慷慨,善良,知书达理,可就是发起脾气来,整个人就完蛋了,完全失态,那么歇斯底里。

这个跟受过多高教育也没有直接的关系,烦恼起来的时候,什么知识也挡不住,有一个访客,受过很好的教育,她告诉我,世界上最爱的是她的孩子,但是跟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特别是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忍不住心头火,明知道那样在孩子面前发飙不好,但就是忍不住。明知道平静的情绪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老师,但是,境界来了,就是忍不住。

我自己就不用说了,出家前,哪里知道世界上还有内心的烦恼这回事,整天斗来斗去,整个一疯子。而且还出过一个奇怪事,有一次在公司里跟一个客户发生了争执,做乙方做急眼了,被甲方折磨到不行,一着急,心头火就起来了,就骂他的老板,站着骂,越骂越气,转身时忽然横空摔了一跤,也没人碰我,就这么就摔倒了,右肩先着地。很诡异,肩部被摔的地方过了大概两年多才不疼。

作为一个男人,是这样,那些女同事也都不是吃素的,相互之间会闹矛盾,明里暗里的,而且还动过手,最后,我们家族成员之间掐起来的时候,更要要命,差点就跳楼。二十多层啊。万幸,没跳。

不过,就那一年,就在我的下面,十几层,跳过一个,一个女的。

出家后,想起这些事,才知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人要是不懂得调伏烦恼,会死的很惨。

还好,在死之前知道了有佛法这回事,而且还出家了。

从烦恼的角度上讲,男女都是一样的。所造成的后果都很严重。人,就是一个烦恼集聚体,假名安立为男人和女人。目前,我是这么看待和认识人这种生命形式的。而且,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还很值得怀疑。

男人可以出家修道。

我是个比丘,可以长长地松一口气了。学了比丘尼戒律后,也替这个世界上的女人松了一口气,她们真的要感谢佛陀和他的侍者阿难,如果不是他求情,世界上的女人就彻底没机会成为比丘尼持戒、修道。

虽然,修道,调伏烦恼,破除我执,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这扇大门打开了,就意味着一切都有可能。

寺里有女居士,经过这几年的熏陶,学习,普遍都修的温文尔雅,理智、谦让、宽容大度,很多很多时候真的很让人感动。她们当中有的在继续修行,有的走上了专业修行的人生道路。

以前我见过一些比丘尼,大多数是台湾的,她们普遍气质都很好,来见师父的时候,如法如律。今年师父也让我见了一个比丘尼,一位来自香港的南传比丘尼,出生于菲律宾,在香港长大,澳大利亚接受教育。佛学博士期间出家。出家前在香港做国际法执业律师。出家后在斯里兰卡学习巴利语。现常住香港,曾遍访东南亚各国并组织法会。

我们交流了一下戒律、用功方式和佛法传播一些问题,这位比丘尼组织编辑出版了白话《法句经》,和信众结缘,并还有别的出版计划。她告诉我,她们会在山间树林中禅坐。我问她蚊虫问题怎么解决。她说,用慈悲观。

人的内心有了足够的慈悲,蚊虫就不是大的问题。她告诉我,她每周会在香港赤脚托钵,如佛陀时代那样挨家挨户地乞食。

她说,她用这种方式把慈悲和爱传递给别人,每次接受别人的供养的时候,布施者的内心总是会充满了感动。人,就这样被教化了。当然,对接受供养的比丘或者比丘尼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行。她告诉我,她就是用这种方法弘法和度化众生。

我相信托钵有这样的神奇的力量,因为我们刚受完戒时,也有托钵,寺里组织法会活动的时候,也有托钵。人与人之间,在那个时刻,隔膜和芥蒂瞬间瓦解,只有爱和理解,尊重和信任。

我可以想象到香港民众在街边向一位柔弱的比丘尼布施时的内心感受。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10-20 23:28:58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五十四)
(1)
出家后,真正过上了不拿钱的日子,自己一个子儿也没有,有就犯戒,手碰了都犯戒。只有一次动过自己去买点什么的念头,一想,自己没钱。买不了。算了。

没有钱,就真的解脱了,出家前,为了钱像条野狗一样四处奔忙,企图从茫茫世界里叼回点什么,现在看,真的是蠢到家了,怎么可能叼到什么,没被人打死就万幸了。

现在才想起当年有一位日本僧人跟我讲的,他说,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那位僧人也是中年出家,出家前是一位很成功的珠宝商。很有钱。

我那个时候听不懂,也不知道人家说什么。直到现在才略略地理解一点,人只要把那颗发狂的心放一放,心静一静,好多事情就清楚多了。

可是,那多难啊。没有佛教的这些法门,怎么可能。人怎么可能放缓追逐外境的脚步,怎么可能让那颗疯狂的心平息一点点。

按照佛制,我们比丘只能有三件衣服,一个钵,一些生活必需品,挖耳勺、缝衣针什么的,北方寒冷,三件衣服肯定不够,佛的戒律里开许多一些衣服,以免冻坏了他的比丘们,但是,多的衣服要如律做法。总之,就是不让我们这些比丘对衣服这个身外之物起贪心。够保暖,够换洗的就行。不小心多了一件,数天之内必须做法,忘了,那惨了,得找好几位比丘一起做法,大家就陪着你按仪轨来。累半死,不过确实长记性,下次再也不敢了。

钱是公用的,我发现,除了开车加油、交过路费、出行买票什么的需要钱,别的就真的不需要了。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读到,有一个禅寺的大和尚很酷,有一次在北京办事,遇到饭点,就自己托着自己的钵随意溜达到街头的一家饭店乞食,那家饭店的服务员很惊讶,厨师也很惊讶,一辈子没见过这样的事情,意外之后,就专门炒了素菜,搭配好米饭,放在大和尚的钵里。

大和尚接过来,走了。

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内心中很大的痛苦就是因为有恐惧感,总担心自己会如何如何。其实,世界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担心而有什么改变,该如何就如何。

不是金钱本身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了伤害,而是我们对金钱的态度让我们深受其害,至少我自己是这样感觉的,因为不知道如何驾驭物欲,不知道如何求财。所以就很苦恼。以为有了钱,就什么都好了。过去家里争吵的时候,无论是大家庭还是小家庭,最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唉,等有了钱,就好了。

其实,压根就不是那么回事。现在才明白,懂得知足,就好了。

不学习佛法,怎么可能深刻地领悟到这个呢?过去算命先生有句老话,听起来很揪心,一般人也不愿意轻易接受,叫,一切全是命,半点不由人。换我过去,肯定会抬杠,那都等死得了,都是命定的,还忙个什么劲呢?社会还怎么发展,人类还怎么进步。

僧团有师兄,出家十多年了,师父派他外出,见的世面比我们多多了,他跟我们讲,在外边认识很多成功的商人,这些人都有一个共性,跟佛教里的理路在一定阶段都是一样的,说白了,就是勤奋、坚持、有创新精神、不满足现状,有福报。

我所接受的改变自己命运的生命训练也差不多是这个理路,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坚持而不执着,保持清醒的头脑,淡定的情绪,坚强的毅力。

不同的是,我们追求的是生命的解脱,而不是现世的安乐。

大致就是这么回事,明天的收获取决于今天的辛勤劳作。想多了都是妄想,老老实实地做好手里的事情。早知道这么回事,真的,过去好多好多的苦都是白吃了。吃的没有意义,吃的很冤枉。本来,出家前的那些日子我可以过的非常非常的滋润,结果却被自己搞成那个样子。

现在是个真正的穷光蛋,内心却觉得如此的富有,真的,我不用担心没有钱,即便有一天真的没的吃了,我就拿个钵下山找饭吃,我不再担心别人会笑话我,不用保护自己所谓的面子,也不用穿的很体面,也不用担心别人看扁我,看戒律里,佛世的时候比丘连内裤都没有,大袈裟一披就行了,到这个份上了,还能怎么着。彻底没有牵挂了。

如果,没有人布施给我米饭和蔬菜以及水果,我会确信那是我的福报没有了,那就好好地和别人结善缘,好好地用功,好好地服务大众。慢慢就会好起来。师父总是告诉我们,福报是修来的,不是争来的。

如果,有一天,我要死了,那就死吧。早晚都是要死的。在没死之前,好好地为未来的生命再培植一些福报和智慧。让下一生来的更智慧一些,更有创意一些。

真的,这样考虑问题真的很好。

寺里有一些事业,师父让用我的名字登记一些法律文件,我问师父,将来万一打官司,那我岂不是很麻烦。师父说,你把牢底坐穿了,你的道业也就差不多了。

我想,人连死都不怎么担心了,别的就更没什么了。就跟师父讲,真要那样了,你不能不管啊。戒律里有说,弟子坐牢了,师父得管。

师父就乐的不行。

出家后,会反复地学习教理,也会反复地接受师父的调教,渐渐地意识到,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什么是自己的,别说钱了,连自己都不是自己的,这一百多斤骨肉血脉加五脏六腑、鸡眼、虫牙、痔疮、脚气等等拼凑在一起的被称为“我”的东西到底是个什么真的很可疑。

确实如经论里讲的那样,不可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不可能拥有,连我们都是临时的匆匆过客,连这个世界都是无常变化,到底是怎么存在的,靠这个肉质的眼耳鼻舌身所体验到的存在感,很可疑。

那些荣辱、起落,种种的生活轨迹,生命的印记,成长的脚印,都很可疑。可能真的都是一个大妄想。根本就是不可得。(未完待续)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10-25 16:45:54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五十四)
(2)
当然,理是这样,真的用功的时候肯定没有这么简单。有一次,有个很虔诚的信众,忽然对我说,我可不可以供养你。

被我断然拒绝。我觉得当着很多人的面接过别人递过来的钱不仅犯戒也很丢人。事后,我就觉得有不对的地方。因为持戒久了,就有一种特殊的体验,如果哪件事情做的不妥当,哪句话说的不好,虽然当时没有怎么意识到,但心里就会不安,说不出的不安,就觉得哪里不对。事后就会仔细想啊想,发现,问题好像出在这里了。

因为,还有一次,也有一个信众当面说,有一些供养,可不可以交给你。也被我拒绝,而且,我还加了一句,说,我不是干这个的。

我的意思是,这个事不归我管。

但是,那么表达,仿佛有点不地道。因为,我明显地感觉到对方的不快。就意识到,肯定是自己的心出了问题。

以前,寺院里非常多的人都知道师父给我们讲的一个小故事,就是师父的师父跟刚出家时的师父讲,丛林里分橘子,挑大的那堆,是贪心,挑小的那堆,是清高。随缘,不挑,分到哪堆是哪堆,就对了。

我想,问题应该出在了这里,因为持不捉金钱戒,内心里就有了清高感,不贪钱了,但是贪名,贪清高。

受人恩惠布施,很没有面子,就是这样的想法,在之前,我还曾经这样思维过这个问题,将来有一天,我要是办庙,就不接受供养,靠写文章过。这样,谁的都不欠,日子可能就比较好过,我还真的这样想过很久。后来,就发现,这样不符合戒律的精神,佛就是要让比丘乞食,让比丘接受供养。告诉大家比丘是众生的福田,众生供养比丘有很大的功德和福报。

佛不让比丘拿钱,又让比丘接受供养。

我就想,这可麻烦了。那就是即不能贪财,也不能贪名。即不能卑微,也不能清高。

其实,真的是很高级。以前,我们的戒律里有威仪戒,就是出家人在哪里都要保持很好的威仪,不能放逸、散乱。后来在戒律里又看到,不能诈作禅相。那时候就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因为,出家以后,常常会发现,只要是人多的时候,自己就会不自觉地让自己挺起腰杆,显得很威仪。更惨的是,因为僧团里大家都很惜福,衣服越穿越旧,补来补去的不舍得换新的,当发现自己也越穿越朴素的时候,就很想让别人知道,我穿的很朴素。

现在看来,都是内心的烦恼在作祟。无非就是贪求别人的恭敬的心相。不贪财还比较容易做到,不贪名,真的很难。因为这个烦恼太微细了,一不小心就被它涮了。

人的内心,真的是很凶险。随时会把我们拖到一个可怜可怕的境地里,而自己却很难了解它,很难认识到它。

通过戒律的这样反复一折腾,心就老实多了,好好地不能乱动。努力地在各种境界里让自己的心即不求名,也不求利。万事随缘。

有的时候,看师父和前面的法师,就是这样,在师父身边,有人忽然跑过来,要供养师父,递过钱来。师父就很自然地接下,然后交给我。我替师父收好。事后交僧团。

刚出家的时候,参访雍和宫,僧团有一位很有威仪的法师,就有信众忽然走过来,说,要供养这位法师。

法师也是坦然地接过。

这一幕幕地,慢慢就有些理解了人和金钱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可以使用,但不能贪着。让金钱发挥利益众生的作用,我们僧团有规定,个人不许蓄钱,供养归公。戒律里也是这样要求。对比丘来说,金钱就是要用来弘扬佛法,做广大的慈善和文化事业,服务大众,续佛慧命,让众生培植福报,种善根,但不能成为自己的系缚和枷锁。

其实,挺难的。不好好弄,真搞不定。

刚出家的时候,师父一直就不断地告诫我们不能懒惰,不能没有动力,要有创新意识,要有活力什么的。我现在算是明白一点点,如果对戒律把握不好,很有可能这些戒律都会成为自己烦恼的借口。让自己失去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我曾经问师父,做这么多事业,会不会缺钱。师父说,好好修行。

我估计师父大概是要告诉我,要在道业上用功,而不是在事业上粘着。多种善因,将来感善果。师父有时候让我努力地做事,有时候又让我不要那么费劲。好像是要告诉我,即要努力做事情,又不能攀缘。处处懂得用心。不在虚幻的过去和未来纠结。

好像是好好在当下努力,活在当下的那个意思吧。

师父还有位弟子,常年在日本参禅,回来后一直在法门寺承担,他曾在海外参访,在斯里兰卡见一位大长老,住了一段时间,长老问他,你这么好的功夫,将来是打算留在斯里兰卡还是回到中国发展。

这位师兄说,我既不留在斯里兰卡,也不带到中国,我只是把它保持在当下。

长老说,这个回答,我很满意。

这样的境界,真的是让人很仰慕。(五十四完)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10-25 16:46:54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五十五)
(1)




55、

前几年的一个中秋节的法会上师父有开示,要我们不要批评别人,不要挖苦别人,不要找别人的麻烦。那句话听的很清楚,也记住了,而且印象很深刻。

后来,一个师兄在引导居士的时候,就把这条让大家持守,让大家都很受用。

我自己,想起来,肠子都悔青了,以前,怎么就没人跟我讲这个呢。要是过去有人跟我讲过。我一定。。。。。

没办法,认命吧。

我就是栽在了这个地方。人,都有自以为是的毛病,特别是生活中很强势的那种人。出家前,我就自以为是地觉得,家里少了我。。。。。

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我是大家族和小家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支柱,包括晚辈们的事业发展,离了我。。。。。想一想,确实还挺难过的。

后来,我哥哥来庙里看我,告诉我,你出家的这几年,是我们家过的最开心的几年。

让我惭愧的要死,真想撒泡尿好好照照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自己想像的和认为的与事情的真相竟然有这么大的差距。

现在我稍微懂一点人事了,在家里,一个人总是批评别人,对别人不满意,什么事都指手画脚,自以为是,好为人师,怎么可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呢?完全地就是一个负能量。

真的,幸亏我没有死的很早,要是直接死掉了,就永远也不会知道真相了。

我们人,真的有这样一个毛病,就是批评别人。原理就是我执,这个要是不改掉,自己和他人就永无宁日。

刚出家那一段,整天地犯困,一方面是生活作息的改变不适应,另一方面可能就是有业障,特别是在听师父开示的时候,师父一说话,我就开始困,等说完了最后一个字,我就醒了。有一段时间,师父见缝插针地给我们开示,现在想起来,就是要把一些话设法递到我们的心里去,那时候讲了“早斋开示”,我们吃早饭的时候,他坐在那里给我们讲,一般二十分钟。第一次,我们一边吃,他一边说。后来改了,听完了再吃。

那时候,基本上都是犯困。活脱脱一个业障鬼。

但有一次,我都怀疑是菩萨显灵,迷糊当中,忽然间就听进去一句,那句话是,所谓伤害别人,不仅仅是拿刀子捅别人叫伤害别人,你用一句尖刻的话,去批评,挖苦别人,都是叫伤害别人。

这句话,我真的是听进去了,当时就一惊,原来是这样啊,渐渐地深以为然,因为,我自己就很害怕这种伤害。小时候,老师当众对我的挖苦,我至今都难以释怀;别人对我的中伤,别人对我的指责,语言的攻击等等。一幕幕地,都成为内心永远的伤痛。

肉体的伤痛可以愈合,内心的伤痛,都不知道怎么愈合。

批评别人,往往都是因为自己的傲慢和无知,所以就会看不起别人,看不上别人,看不惯别人,看别人不顺眼。这四个看,也是我师父讲的。

真的,非常遗憾我没有早点听到这个道理。乃至于会羡慕那些能在年轻时就知道心灵世界还有这样一个规律和真理的人们。

当自己被别人看不起、看不上、看不惯、看不顺眼的时候,内心里的那种痛苦,实在是难以描述,甚至于,对方没有用语言,只是一些轻蔑的眼神,嘴角的一丝动作,都会牵动自己的心,让自己痛苦不堪。

没有条件的时候,只能把痛苦和悲伤藏在心里,有条件的时候,一定会报复。

以前,在公司里,我和自己的一位亲人发生了非常深刻的矛盾,现在想起来,其实就是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但是造成的后果竟然如此不堪。

我有事外出,没开自己的车,用了亲人的车,亲人有所不快,并有所抱怨。立刻引起我的不满。不便当面发作,事后,就甩了一个脸色。对方毫不示弱,立刻还以一个脸色。

我毫不犹豫,再还以脸色。对方再还以脸色。

冷战开始。

真的,很奇怪的事情,也是很荒唐的事情,本来生死相依的同胞亲人就这样反目成仇了。最后越演越烈。而且殃及到很多亲人。差一点就闹出人命。

之前,另两个亲人之间,也是闹了非常深的矛盾,几近你死我活。听他们吵架、斗争,当时也没细想,光跟着难过和发脾气,也没法解决,手心手背都是肉,偏谁都不行。现在就回忆起一个细节。原来,他们在工作中,有一次,其中一个有工作阅历的曾经很轻蔑地把一张单据扔在了另一位刚来公司的面前,用了比较小看对方的语言。

那时候,对方没有资格还以颜色。但是,一年多之后,终于有了资本,并找到了机会,发作起来。哇塞,这么严重。

当然,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又蓄积了很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小情绪。最后一起爆发。

我跟我的合作伙伴之间的矛盾,也是来自一些莫名其妙的小矛盾。

人在起烦恼的时候,那管什么亲情、友谊、道德、伦理,只想满足自己的嗔恨,只想泄愤,只想恨人不死。

我们比丘僧团,每半月诵戒,其中有一句是“勿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以前总诵,也背,也听,但现在才稍微明白一点,讲的是什么。

人与人之间相处,都是一个个的念头,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是一个个地念头,当一个恶念出来,不管是自己冒出来的,还是因为一个境界引发出来的,千万要把握住,及时化解,否则,不断冒出的各种恶念,累积起来,再用错误的思维去培育、发展、壮大,最后就会爆发,不可收拾。

而且,这些念头、习气我相信按照教理上讲的,都会带到下一生。

这就能解释人的苦难是没有底限,因为烦恼没有底限,作为人的痛苦到了极限,没有控制的方法,还会更苦,应该就是所谓的恶道。

我不知道我的亲人们之间的矛盾今生能不能化解,如果没有佛法的话,我觉得不可能了,因为,曾有一个晚辈亲人那么去哀求另一位长辈,都没有得到谅解。

我自己能理解仇恨的力量,因为,虽然,我现在是比丘,但是,对于看不起我的人,看不上我的人,看不惯我的人,看不顺眼我的人,让我原谅,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可以做到不去报复,不去主动伤害,做到忍让,尽量不计前嫌。但是,做到佛陀要求的以德报怨,面对伤害、攻击自己的人,反而是爱他,默默地保护他,真心地为他好,就像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爱子一样。。。。。。

哇塞,好难。而且做着做着就退心了,不想做了。。。。。

(未完待续)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10-27 21:24:48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五十五)
(2)


我估计,这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境界,没有对“无我”的证悟,超越二元对立,恐怕是不容易真正地做到。

刚开始我觉得,我能做到第一步不报复就不错了,然后报以冷漠,保持距离。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但后来,在师父的开示里又听到,这样还是不行。依然是嗔心。

想一想,一个比丘,在如此专业的环境下,做内心的探索和训练,都如此的不容易,何况普通的在家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基本上都是被烦恼牵着鼻子走的。

前几年,有法师教我们,遇到有过节的人,见面要主动向他微笑。

其实,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早些年,彼此间有矛盾的,一见面,视而不见。久了,气氛就越来越不好,人与人就越来越冷漠。按照前面的法师教的那样,勉强地冲别人笑一下。挤啊挤,终于挤出来一个所谓的笑容。

其实,大家都在努力。在自己的心里努力着。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努力,只是,有的人知道向内,有的人不知道。

在僧团里,依然是一个小世界,只是烦恼被浓缩了。内心的种种起伏的念头,想法,习气,面对境界时的态度,真的,如果都是有形的话,就如同世界大战一样。

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可以选择和平、宽容,爱和善良,也可以选择暴力、冷漠、抗拒、斗争。

我师父讲,修行就是和自己的烦恼习气打仗。

有一位法师现在在美国,他接引了不少修行人,常跟我们讲,修行是真枪实弹地事情。

不是光靠理论,耍嘴皮子的。

人的种种烦恼和习气,真要是转过来,也很容易,转不过来,也很正常。之前,很多境界也都过了,过了就觉得很可笑,很荒唐,没有影的事情自己却这么当真和纠结,但是,没过去的时候,就是真的。而且,那么的真实。

在僧团,我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如此的灵敏,清清楚楚地知道那些起伏的心念,如何回应,就要看功夫了。

有时候我觉得挺容易,有时候就觉得挺难,当自己不想原谅的时候,另一个理性告诉自己要原谅的时候,内心的交织,不由自主地就愿意跟喜欢的人在一,排斥不喜欢的人。。。。。

师父讲,喜欢某个境界就是贪,不喜欢某个境界就是嗔恚。唉,给他当徒弟还真是不容易,真是逼到自我没有活路。

我甚至有时候想,算了吧,今年做不到就做不到吧,一定要做到的话,也要等来年。。。。。。

有一次,我忽然明白了,儒家讲的厚德载物是什么意思。以前老是在一些场合里看到这副书法作品。但是,做到,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不去批评别人,还要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冤屈,那真的是要事事都宽容大度,接受的了别人的挖苦、轻蔑、看不起,看不上,看不惯,看不顺眼,还能真心地去爱别人,时时给别人光明、温暖和力量,而不去计较别人怎么对自己。

这样的人,应该就是厚德了,做什么都会成功,处处会受人爱戴。德高望重。不是靠说出来的。是真的有空性的智慧和慈悲的人。

一个有些能力和才干但行事强势而张扬的人往往会成为负能量;一个能力不一定很强,但是懂得隐忍、进退,并且能够做到温和、平静,认准的事情百折不挠,心里容的下人,有大局观,不拉帮结派,慈悲宽厚,敢做敢当,才是真正的正能量。

这种内心的努力其实挺难的,但是,很值得,因为,也没有退路,否则人生就是苦,生生世世的苦,没有底限的苦难在等着我们。

当然,我就是写一写,真做,也是做的非常的勉强,进进退退地。常常很没出息地安慰自己,今年要是做不到,就来年吧。。。。。(五十五完)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10-27 21:26:02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五十六)



56、


前些年,有一回,随同当家师参访一个禅寺,间歇时,当家师告诉我,人的贪欲绵绵密密,非常不好对治。

那时候只是把这句话记下了,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认知的更多的是内心里的“嗔”烦恼。对“贪”的认识仅限于忍不住多吃几个菜 。

师兄弟之间刚出家时,免不了互相不服气,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有脾气,有个性。在佛门里,不吃这一套,把大家关在一起相互磨啊磨,慢慢地脾气就磨没了,随时想找谁争个对错的心渐渐地平息了,狰狞的青春痘也没了,人的面容变的慈祥而平和,语气柔和,举止淡定。

其实,人,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出家有几个年头以后,不会轻易发脾气了,不轻易和别人搞斗争了,慢慢地才看到了一点当年当家师讲的“绵绵密密的贪烦恼”。

大概是我二、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带一块钱回家给妈妈,那是妈妈托老师在县城买东西的钱,因为没买到,让我把钱带回家。当时,那是一笔不小的钱,我这个小混蛋,竟然藏匿了这笔钱,在校门口购买了小食品。

那是一种膨化食品。我实在无法抵御那个小食品的诱惑,其实,心里是知道后果的,也知道,这样做非常的不对,天理难容,因为,小时候家里穷,为了生计,妈妈上山割柴草,打成一大捆,卖给别人,不知道要打多少才能卖一块钱。

但是,我实在无法抗拒那些小食品的诱惑。

无法抗拒。

我想说谎以逃避惩罚,但很快就事发,后果很严重,我被暴打一顿,而且身败名裂。学校都知道了我这个小王八蛋干了一件人神共愤的坏事。

但是,我一点也没改,在之后的岁月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偷父母的钱,偷农民地里种的地瓜等农作物,偷工厂里的铜丝、铸铁等等可以换钱的东西。

一方面是饥饿,另一方面就是馋。

现在懂得了,那就是一种叫“贪”的烦恼。我们想拥有那些小食品,想看小人书,想看电影,想买到一些小玩具,玻璃球,等等,总之,县城里有很多花花绿绿的诱惑。

这个花花世界,每一个享受都需要钱。

在物质那样贫乏的时代里,我就饱尝了贪烦恼给我带来的恶果。我经常被父母揍,在偷家里的钱的时候,虽然很用心计,比如每次只拿一点点,以免被发现。但,最终都是会被发现。这个恶习,一直伴随着我很多年。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不干了。

但是,我的小伙伴们,有的一直没改掉,越干越大,就进去了,有一个刚刚年满十八,觉得小偷小摸不来劲,就持刀拦路抢劫。被重判。

成年后,我才知道,茫茫大地上,非常非常多的小伙伴们就这样走上了人生的不归路。

再之后,我终于知道,人生的众多苦难,都来自我们内心的“贪”烦恼,我这个小屁孩在童年时犯下的罪恶,只是整个人生的一个缩影。

原因只有一个,我无法抗拒那些诱惑。也不知道抗拒,也不知道怎么抗拒。小的时候,可以被家长打屁股,被老师罚站,大了以后,没有人可以打我的屁股了,而且,诱惑也增加了,贪财,贪名,贪色,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等等等等。

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陷阱和绳索,牢牢地套住了我。

我一直相信,我能好好地活到出家,一定是菩萨显灵。真的是一个奇迹。还有一个比较幸运的地方是,我没有少年得志,没有机会让我在没有认识和了解到“贪”烦恼的情况下,获得更多掌控名利的机会。

否则,我一定死的很惨。现在,掰着手指头数一数,身边的好些个朋友都进去了,都是为了钱。

出家前,在公司里,忽然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些推销员,他们推销银行的信用卡,可以透支的那种,公司里很多年轻人都办了这种卡,我觉得也很好,很方便,办理的透支额度是根据你名下所拥有的财产来衡量的,我,就办不多,那时候,我已经有了出家的心,比如办理营业执照等等,都没有用我的名字,所以,我的卡透支额度最小。

我的卡只是偶尔用于经营中结算和转账用。

我所在的那个写字楼里很多人都办了这个卡,因为很方便啊。不用自己去银行排队。坐在屋里,人家都给办好,送到手上。

出家几年以后,我发现,老天,出事了,当年办卡的不少人都面临着牢狱之灾,有的人勉强可以连本带息还上,有的人就办理透支额度更大的卡来偿还之前的透支,好几张卡之间来回倒腾。

早已深陷泥坑。成了不折不扣的卡奴。

无法自拔,混到这个地步,就是贪图享受,越贪图享受,人就越没有智慧。越没有智慧就越处理不好身边的人和事。事业就走下坡路。

人,真的是很可怜。据说,透支20万,无法偿还,以信用卡诈骗罪判五到十年有期徒刑,50万以上是无期徒刑,跑路藏匿,抓到以后,重判。

我的一个师兄出家前从事奢侈品销售,他亲口告诉我们,他的工作就是研究如何把便宜的东西卖贵,他曾经在海外受过高级营销培训,受训的主要课题就是如何把价值十块钱的东西卖到两千块钱。

这位师兄非常的聪慧,很快就掌握个中的窍门,暴富起来,但是,终于有一天或者是良心发现或者是宿命,让他放下了他因为销售奢侈品而赚来的豪宅和豪车,选择了出家。

出家前,我经营广告,就是帮别人把不值钱的东西搞的看起来很值钱的样子,让大家去买。做过挺多服装的广告,发现,这个世界上的纺织品服装的物理成本实在是高不到哪里去,无非就是把布裁开再缝起来而已,但都会想方设法卖几千几万,这个东西。。。。。怎么说呢。。。。。

那时候有一个客户,他敢把他的衣服标价十万,但是,怎么能说服买家,这么几块布缝起来就值十万块呢,他给出的理由是,手工制作的。好搞笑。

不久前,北京市佛协组织我们出家人参加一个培训班,学习和了解国情,有一个专家,非常有才华,很有见地,认识问题很深刻,讲课也很生动,他跟我们描述现在的电子商务,说,某网络经营者创造了庞大的销售奇迹时,感慨地说,感谢天下所有的败家娘们,为我们创造了如此巨大的销售。

我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因为我们不看新闻,也许是他发挥和演绎的,也许真的有这样的名言。我们人类在物欲面前,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表现都一样可爱的无知,完全不顾后果。

我问过我师父,那些购物狂到底是怎么回事。师父说,她们见到商品,如果不买,内心会非常的痛苦。

经典里曾经记载,佛陀和弟子在路上看到钱,说,毒蛇。而另外一个路人见到后,说明明是钱,怎么说是毒蛇,就拣回家,花了,后来,国王发现这个人暴富,就查办他,差点杀了他的头。

我在师父关于人间佛教的一篇文章里读到这样一个观点,说,人间佛教不是要让大家都出家,而是要把佛教里的智慧让大家用在现实生活中。

如果,我小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我之所以成为一个偷爸爸妈妈钱的熊孩子,是因为不能看破小食品对我的诱惑;如果,在我成年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我之所以追求财富追到如此痛苦,是因为没有看破自我对物欲的不满足,如果,有人告诉我,花不该花的钱,付出惨痛的代价,是因为不懂得贫穷不是赚的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如果,有人告诉我,所谓的欲望,实际上是对色、声、香、味、触等等如同尘埃一样的虚幻的感受无知地执取和贪着。欲望是一个永远无法填满的无底洞,所谓欲豁难填。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无常的,是无我的,是无法占有的,连我们自己都是尘埃。

如云水一般。(未完待续)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10-30 22:49:35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五十六)续


寺院里专门有一些建筑,就叫做云水堂。

如果,有人巧妙地把这样的真理告诉我,我就解脱了。不仅不被财富所束缚,反而能够更好地去驾驭财富,使用财富。

如果,没有人告诉我这样的道理,并且深刻思维和体会到,我想我绝对无法从中摆脱出来,我一定死在钱上。虽然,出家前,我也经常很正义地批评那些不好的现象,愤慨种种不公平,不公正,现在,我确信,是因为我没有机会,如果我有,我也会想方设法获取各种不义之财。

我想我会遵守法律,但会游走在道德的边缘。也许会铤而走险,或者失足,或者疲于应付种种自找的麻烦,谁知道呢?

我这样分析自己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我小时候偷父母钱被妈妈人赃俱获之后,妈妈在暴揍我一顿之后,就跟我讲一个老掉牙的故事,说一个孩子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后来就被砍头了。

我妈妈没有跟我讲“贪烦恼”这回事。万幸的是,在我成年之后,终于搞清楚还有这么一档子事。

其实也很简单。可怜的我们,就这么一点点事情就看不破。

我的一个朋友,他最痛恨他老婆买首饰,常常无节制地刷他的卡买首饰,买化妆品,那些东西都邪了门的贵,真是不怕不敢要价,只要敢要,就有人敢买。人,靠画怎么能画出美丽来呢,画出来的也是假的呀。这就个,就看不明白。

还有那些美容卡,减肥卡,瑜伽卡。那个日子简直没法过下去。

还有个师兄出家前是个少爷,他说他过去理个发能花出七、八百。现在想起来非常后悔,那样糟蹋自己的福报。

前些年参与慈善助学活动时了解到,七八百块钱可以资助一个贫困学生读完高中。唉。

美丽是靠心灵的,所谓相由心生,我师兄弟们,出家前都相貌平平,用功几年以后,都庄严安详,眉清目秀,皮肤那叫一个好,出去办点事,一排队,哇,总有路人看到目瞪口呆,感慨,怎么有这么帅的小师父。

真的。

戒律里都不许我们用带香味的肥皂,大家都用很便宜的肥皂洗脸、洗头、刮胡子。有一个师兄还用过洗衣粉洗脸,不过,那个确实不能用,用了以后整个脸肿了好几天。

出家人心细,常常能观察到脂粉下藏不住的压力、焦虑、委屈和纠结、不安和恐惧。原本都如此美好的人生,因为小小的贪烦恼,被苦逼到如此痛不欲生的地步。

就有卡奴告诉我,因为信用卡的债务无法摆脱,要么就设法再办一张透支额度更大的,要么就自杀。

之前,我也了解到一些,但不知道已经严重到这个地步。后来慢慢就能理解了,如果,不解决内心的贪烦恼,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的话,无论是小小的熊孩子还是位高权重的大人,都无法过好自己的人生。

我学习到的佛教不是否定人生,也不是否定物质,而是让我们拥有驾驭自己情绪和欲望的能力,拥有看透事物本质的智慧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处理物质,让物质为人类所用,让财富为人类所用。

而不是成为物质的奴隶。真的,稍微学一点就管用,至少不会太出格,一点都不学习,不了解,苦难就没有底限。

熊孩子小的时候管不住自己的贪欲,被妈妈用笤帚疙瘩打屁股,长大了看不破、管不住这个贪欲,就会闯大祸,惹大麻烦,遭大苦难。

不过,我师父一直就有跟我讲,有过苦难经历的人,倘若能把这些经历作为修道的动力和资本,就比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更容易洞察到生命的真相。(五十六完)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10-30 22:53:06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五十七)



57、



师父安排我去山东的一所监狱去做一个佛法讲座。事先我整理了讲稿,汇报给了师父。内容主要就是讲人活在世界上,学会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内心以及内心的运作规律是一个很重要的生命常识,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否则,人的一生什么错误都可能犯。

之前,我有很多朋友都进了监狱,小学玩伴就不少。成年后,一直有进去的。直到我出家,这样的消息就被屏蔽了。但是,一打开网络,就跳出好多新闻,某某进了监狱什么的。

我也进了监狱,所幸的不是犯了事进去的。而是作为出家人的身份,进去弘扬佛法。据说,在中国大陆,出家人去监狱弘法还没有被重视起来。

台湾在这方面有很成熟的实践经验。

如果我不是出家的话,我也有很大的可能在监狱里蹲上几年,或者过完自己的整个人生。因为,在我之前的人生经历中,没有任何观察自己内心的训练。

我出生的七十年代,那个时代的坏孩子们,没有赚钱的概念,一般都是打架,打群架,结伙什么的。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抢军帽,然后为了一顶帽子就打架。其实,真的挺无聊的,现在用所学习的佛法一套,就能解释了,烦恼。

小孩子和成人一样,内心里充满了烦恼。

有年轻的信众就跟我讲了一些现在的校园暴力的事情,也挺震撼的。其实,我小时候也是,大家打来打去。但一般都是摔跤,动个拳头和脚。但现在好像比以前要严重了。

我上初中时,有一次学校组织法律知识讲座,请来的一位警察跟我们讲了外校的学生团伙斗殴的情况,听的非常震撼。很血腥。闻所未闻。

这些年轻人组织个莫名其妙的帮派,然后互相斗殴。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就是无聊。常常弄出人命。匪夷所思。

成年以后,因为无聊打架斗殴的不多了,大多是为了钱。其实,根源上还是烦恼,大家都不愿意安贫乐道,都要追求享受,追求欲望。怎么办?

监狱长告诉我,监狱里的重刑犯里盗窃和抢劫占的比例比较大,而且年轻人居多,受教育程度低。

这所监狱,三千人,多的时候能关四千多人。

监狱的管理很好,干净,整洁,手机什么的一律不能带进去,倘若不是高墙上面的铁丝网,就跟进了一个管理有序的居民小区差不多。

以前,听说过曾经有一所监狱外面刷着“人民罪犯人民爱”的标语,让大家觉得很搞笑。现在,才明白,一点都不搞笑,真正尴尬的不是创作这条标语的人,而是,我们每一个人。因为,一个人犯罪了,每一个人都要为之付出代价,而且,这个代价很大。

一个受教育不多的年轻人想搞点钱,实施了犯罪,然后破案需要费用,审判有成本,最后服刑也有成本,帐算下来,其实挺可怕的,好像远远要大于犯罪本身的成本。

管理三千人的监狱需要五百多人。这些都得摊到纳税人的头上。国家要拨款给这些服刑的犯人。最麻烦的是,犯人病了怎么办,就要给治疗,人道主义。

大病怎么办?监狱长告诉我,有得了大病的就拒绝保外就医,因为出去看病得自己花钱,就在监狱里,得给看。死了还不行,家属会找来,活着进来的,死了出去,得有个说法。

人民罪犯人民爱。这个标语,不仅不搞笑,还很现实。

监狱长表达说,没犯罪的人都没法享受免费医疗,犯罪的却在享受免费医疗。

每一个罪犯都是从群众中来的,最后还是要回到群众中去。群众可以创造文明和爱,也可以创造罪犯。有人告诉我,这个省,有九万名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罪犯。

幸亏我学了一点佛法,不然,肯定就会被这个事情绕晕了。因为佛法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体的,人类是一体的,和大自然一样,都是一体的,是一个业力的大网,每一个个体都在其中,我们的错觉就是用意识把自我单独抠出来来认识。

这几年,重复犯罪率在上升,就是释放之后,再次犯罪。监狱方介绍,一方面是就业比较难,另一方面,服刑人员的改造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监狱也是一个小社会。

从事监狱管理工作的人比一般的职业要辛苦的多,监狱管理人员告诉我,这里的狱警一般到了四十岁,都显得比社会上的人衰老的快。主要是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都非常大。

人心很复杂。我学到过一个词,依报环境,意思是,人活在世界上,由因果而感得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环境。

这个环境会持续地影响自己的生命状态。

这样解释,就比较能让人接受。一个人,在犯罪的环境里生活、学习和工作,形成的力量应该是比较难改变。人的内心互相感染,焦虑的乃至罪恶的心,靠武力制服之后,只是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剩下的内心的问题还是需要去解决。

我的生命的改变来自在佛教道场、慈善团体中的相互影响的力量,大家都学好,你坏一点,显得格格不入,很没面子。出家人,在一起,有交流也都是交流用空性的智慧、慈悲的力量来利益社会、服务大众的经验和体会。

如果我在青年时代不幸进了监狱,恐怕只好交流犯罪经验了。现在您读到的就该是狱中记事了。

改善这个状况,从我有限的生命经历来看,佛教是最好的担当者。佛教从两个方面去引导人心向善,一个是个人的内心,另一个是通过佛教团体不断影响社会大众向善。就是通过佛法的普及和弘扬来改善共业环境。从而助力社会文明的发展。

这是一个被忽略的真相,一个人犯罪,无论他是谁,每一个人都会受牵连。当我们了解到这个真相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对教育、就业、公平、正义、慈善、佛教所付出的每一份责任和具体的工作,看起来是帮助别人,其实都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我们对这个社会和他人的冷漠,都是对自己的伤害。

我找到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李晓非博士撰写的“关于借用汉传佛教文化力量改造重刑犯的一点思考”,刊登在《世界宗教文化》杂志上,文章中有一些数据很值得思考。

当代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显示:受过宗教教诲的受刑人的再犯罪率大大低于没有受过宗教教诲的受刑人(二者比例为20% :50%);高于89.7%的受刑人认为宗教教诲对于他们人生启迪、情绪稳定有助益。

在监狱宗教教化的形式方面,古今中外总体上差别不大,基本都采用由全职或兼职宗教人士在监狱中进行教义宣讲、仪式操作、个别教化等方式。例如,在西方一些国家,有占狱政人员总数相当比例的全职神职人员驻监教诲;而在我国台湾地区,各宗教团体派遣的专业或半专业宗教人士(如佛教居士),以驻监教诲师、教诲义工、荣誉教诲师、荣誉观护人等身份到监狱中进行宗教教化,教化内容不仅包括宗教教义,且扩展到人生规划、公民教育等领域。

文章还提到,2008年开始就陆续有个别监狱请法师协助教化服刑人员,认为基层有这样的呼声,希望佛教介入这样社会工作。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11-03 22:33:33 +0800 CST  
比丘记事(之五十七)(续完)

今年,我在监狱里与300多位服刑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虽然台上台下距离挺远,但我还是很清晰地看到了大家那种渴求的眼神,很希望了解心灵世界的运作规律。听的很仔细。

可能,很多话,没法一次说完,也因为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表达。我感觉一方面需要理性的引导,还有一方面也需要感性的引导。光是讲一下道理,肯定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如果有仪轨,有佛堂,有感性的引导和教化,再有一些时间,长期坚持,再借鉴一些台湾的成熟经验,就会好很多。

特别是一些能力和德行都很高的佛教居士,在这个领域中能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不做真的是很可惜。

其实,人生的道理不复杂,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错了就改。

这次去监狱的因缘是师父指导运作的仁爱慈善基金会有一个启明书院的项目,给在各地基层捐建图书阅览室,发展很快,经过监狱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在监狱里捐赠了一个书院,让服刑人员可以通过阅读来改变和提升自己。因此,我有机会造访监狱。并与服刑人员和狱警交流。

之前,在寺院里还接待过一位主管监狱工作领导,他就表达说,在监狱里,光用法律去教化人,是不够的,讲多了,都疲了,确实是需要从改变人的内心开始。不是原话,但大致是这个意思。

监狱长是个很有慈悲心的人,他介绍说,监狱的伙食不错,也有必要的劳动教育,思想教育,不错的卫生条件。对犯人来说,最大的痛苦就是对亲人的思念,虽然有亲情热线,犯人可以定期给家人打电话。但是,失去自由的痛苦,就没办法了。谁叫你触犯了刑法了呢?
儒家讲反省。佛门里也讲反省,监狱里也讲反省。一个人不反省,任着性子来,肯定要出问题,但是,在监狱里的反省就比较残酷了。

我被获准进了监牢参观,很干净,跟大学的集体宿舍差不多,跟我们庙里的寮房也差不多,不同的是,犯人们一人一个小板凳。坐在床边反省。

我在网上搜到一篇从监狱出来的犯人的文章,他感慨地说,整天坐在小板凳上反省,这叫人过的日子吗?
我觉得这个真的很无奈,真的可以证明,一切唯心造。看起来,出家人的生活从外表看和监狱差不多严格、有序和规范。但本质上却是天壤之别。我能理解犯人终日坐在小板凳上反省的痛苦。

但是,对于出家人来说,坐在那里打坐。是莫大的幸福。遗憾的是,我师父不让我在打坐上多用功,让我做事情。没办法,出家人,只能听师父的话,不能听自己的话。

犯人的反省是外力强制的,坐在那里数日子什么时候能出去。出家人的反省是内在自发的。每天都在朝着解脱生死、普度众生的方向迈进,完全不一样。

客观上讲,出家人的反省是真正的反省,想起来我们受戒的时候,那真的是彻头彻尾的反省,在以后的人生中点滴的错都不敢轻易犯。

在监狱里,如果有一定的空间,我感觉也是可以做到一些的。能够通过我们所学习到的调伏内心的方法,善恶因果的道理,佛门的仪轨、传统文化,居士们的现身说法,一定能够给予这些走了生命弯路的人一些帮助,降低重复犯罪率,减轻对社会的敌视,缓解社会压力。

有一个警察告诉我,相当一部分犯罪是激情犯罪,这种犯罪真的很冤,往往都是一时冲动,造成了极严重的后果,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巨大的伤害,然后用自己后半生乃至生命去偿还。其实,稍微懂一点点佛门里调心的方法,就完全可以避免。普及了,可以直接降低犯罪率。

听说,有一个工程师,服刑期间计划用三年时间攻下一个资格证书。他很努力地在监狱里一边服刑,一边干这个事情。

我觉得挺遗憾的,这个功夫用在调伏和改变自己的内心,该有多好。内心不改善,本事越大,麻烦就越大。
楼主 longquan2015  发布于 2015-11-03 22:34:26 +0800 CST  

楼主:longquan2015

字数:130491

发表时间:2015-06-10 23:4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11 13:22:09 +0800 CST

评论数:6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