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价值问题(全部)

二 前沿技能和价值观的关系
前沿技能是现代新型职业技能,它来自献身科学,探索和创造的思想道德意识带来的原创技术,它促进了社会发展,因此社会发展的速度越快,前沿技能的进化淘汰速度越快。一百多年前,为了生计下南洋的华人群体,由于封建清王朝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主要是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体系,没有献身科学的科学主义思想观念道德要素。使我们中华汉唐民族,不能创造出先进的现代科学技能职业。他/她们下南洋谋生,由于没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前沿技能,他/她们只能以出卖苦力求得生存,只能以勤劳和能吃苦的精神立足于社会,这就是他/她们所能掌握的技能给予他/她们的命运。同样是一百多年前,以人奴形式被贩卖到美洲的华工,其命运同样如此,他/她们干着又脏、又累、又苦的活,勉强生存于社会最底层。今天许多普通中国人在世界各地开餐饮业,和一百年前的情形可能没什么两样,餐馆业很苦。我们只能开餐馆,主要原因也是没能掌握前沿技能。同样的原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座座建筑拔地而起,这一切离不开农民工的贡献,建筑工地的工作,又脏、又苦、又累。农民工在国内工作,但他/她们的社会地位……。
今天的农民工,虽然不是当年的华工,但仅就社会人群的差别而言,他/她们和当年的华工一样,处在社会底层。不同的是:今天的农民工具有选举权,具有国家归属感。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农民工的血汗工资甚至经常被个体老板和一些单位拖欠、克扣。农民工的这种际遇,和他/她们没能掌握前沿技术密切相关;和过去我国的教育资源不足相关;和他/她们的观念相关,他/她们中的许多人,在今天对读书的重要性,依然认识不足。掌握前沿技能,需要社会发展的支持、需要智能支持、需要观念支持。虽说读书在今天不一定能获得一个好工作,但读书能提高社会人群的整体文化素质,是不争的事实。
前沿技能,因生存对象不同而有两个概念,1.走在世界最前端的技能知识;2.社会需要,且存在社会需求缺口的技能知识。第一个概念,有利于民族、国家生存和人类生存,也有利于个体生存,是创新型社会创造的新兴职业和新兴产业;第二个概念,有利于个体人生存,是已有的传统职业和传统产业。这两个概念都和献身科学的科学主义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密切相关,特别是第一个概念的产业。前面下南洋、渡美洲的中国华工,他/她们没能掌握第一个概念的前沿技能,不是他/她们的错,是清王朝的教育没有献身科学,探索和创造的思想道德意识教育。献身科学的科学主义思想观念道德意识教育,需要政府行为,需要政府确定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民众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完全处于被动。如果管理国家的社会高智商精英人群,没有献身科学的科学主义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他/她们便是一群高智商低素质的社会人群,甚至是流氓智囊人群。在近现代社会,由这样的人群管理的国家,招来的是外族入侵的屠杀。中国人从1840年到1949年这个黑色的109年,便来自高智商低素质人群对中国国家的管理。
今天大学和专科学院开设的课程,是为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开设的课程,这些课程,如果社会需求缺口大,它便是第二个概念的前沿技能知识。掌握这些技能知识,谋生相对容易;如果社会需求已经饱和,只掌握这些技能知识,谋生便很困难。今天有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其根源在于:1.所学专业技能,社会已经饱和,只好就其低——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即使这样也总算有个工作;2.找不着工作,待业在家,自谋生路呢,顾虑重重,胆商不够。有许多专业,今天社会缺口大,今天是热门专业,但几年后,社会趋向饱和,毕业便是失业。高考考学生,填志愿考家长,这是第二个概念的前沿技能。掌握第二个概念的前沿技能,即使没有献身科学的科学主义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也能在社会上立足,但如果具有献身科学的科学主义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社会将会蓬勃发展,国家变得强大坚实,民族变得先进发达。
社会需要决定技能存在,今天有许多传统职业技能在消失,有些传统技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暂时保留,同时有许多新型职业技能诞生。这些新型职业技能都是前沿技能,这些技能包括第一个概念和第二个概念的技能内容;这些技能如果社会需求缺口大,是养家糊口的好技能。但仍然以献身科学的教育最重要。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1 07:01:11 +0800 CST  

@探索者yga 2015-11-09 17:35:15
当然不同
-----------------------------
@三个咪 2015-11-09 17:46:30
儒者你的一切言论,都基于肉体和神经
-----------------------------
我的肉体和神经,是我能进行精神创造的物质基础,要是我没有这个肉体和神经,那么我的这五本书也就不可能写出来。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1 07:35:06 +0800 CST  

@探索者yga 2015-11-11 07:35:06
我的肉体和神经,是我能进行精神创造的物质基础,要是我没有这个肉体和神经,那么我的这五本书也就不可能写出来。
-----------------------------
@三个咪 2015-11-11 11:48:24
我想抚摸你的肉体,感受你的神经
-----------------------------
你们姐弟两也真逗,那么节俭,两个人共用一个博客名,你这个做姐的就不能自己注册一个博客名吗?也好让别人有个分辨。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1 12:16:40 +0800 CST  

@探索者yga 2015-11-11 12:16:40
你们姐弟两也真逗,那么节俭,两个人共用一个博客名,你这个做姐的就不能自己注册一个博客名吗?也好让别人有个分辨。
-----------------------------
@三个咪 2015-11-11 12:23:55
此乃双剑合璧
-----------------------------
阴阳双修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1 13:00:51 +0800 CST  

@探索者yga 2015-11-11 13:00:51
阴阳双修
-----------------------------
@三个咪 2015-11-11 13:19:39
探索,以人为本,从善如流!文可治国,理可创世,一文一理互相缠绵,才能迸发更多智慧源泉。
-----------------------------
道理是这样,和谐能激发灵感,不和谐也能激发灵感。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1 13:43:33 +0800 CST  
三 技能梯度
职业技能存在难易梯度,经济收入也存在收入梯度。技能梯度有社会政治原因,比如:元朝时代的技能梯度:一官、二吏、三农、四医、五工、六商、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元朝对知识分子的儒生比较鄙视,把儒生排列在娼妓之后,乞丐之前;文化大革命把我国的知识分子打击成臭老九,反动学术权威,严重的迟滞了我国教育事业,科技事业的发展,臭老九的称谓就来自这里。由于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的蔑视,恢复高考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愿报考师范院校,国家不得不凡是报考师范院校者免学费,而且还有生活补助。技能确实存在技能梯度,技能梯度随着时代变迁,也在发生变化。比如:1949年以前,歌妓演艺艺术人员的社会地位很低,而今天他/她们的社会地位很高,收入也很高,他/她们的技能梯度从低位跃为高位,于是一度的许多人报考艺术院校,读艺术院校的学费也很高。
任何现代学校培养的技能,都包含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这些技能形成各自的产业。技能有技巧,技巧是经验的,技能的理论基础是科学技术。“多次产业革命的事实,说明人类现代化生产不是屈从于直接技巧,而是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继续教育论》 p20页 胡枢 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4年6月第一版)。而这一切又涉及到,人的智慧使用方向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探索;在自然、社会和历史方向的探索;在将探索成果转移为社会生产力;转移为先进的社会管理的探索。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2 07:35:08 +0800 CST  

@探索者yga 2015-11-11 12:16:40
你们姐弟两也真逗,那么节俭,两个人共用一个博客名,你这个做姐的就不能自己注册一个博客名吗?也好让别人有个分辨。
-----------------------------
@三个咪 2015-11-11 12:23:55
此乃双剑合璧
-----------------------------
【此乃双剑合璧】从这句话你们是两兄弟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2 09:57:47 +0800 CST  
第三章 教育的功能
第一节 科学素质和教育
一 什么是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争议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但什么是素质教育?争论很大,观点很多,定义也很多。360百科:“目前,我国教育界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由于角度不同,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或作的解释)不尽相同。有人依据‘强调点’归纳‘素质教育’有9类15个定义。这9类定义,有的属于词语定义;有的属于哲学定义;有的强调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有的同时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的强调公民素质;有的强调先天与后天相结合,有的把各种素质平列;有的试图划分素质层次;还有的强调通过科学途径充分发挥天赋。综观这些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有着共同特点:
第一,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第二,认为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有的定义虽然只提到人的发展,但并非是不考虑社会需要,而是针对 ʻ 应试教育 ʼ 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偏向而突出强调人的发展。
第三,在某种意义上,素质使人联想到潜能。这些定义都主张充分开发智慧潜能。
第四,不仅主张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而且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作为定义,既要简洁,又要能涵盖要领的本质特征。依据这一要求和以上的分析,可以试将素质教育定义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文字网址:
http://baike.so.com/doc/5381204.html
人的素质有两个概念,1.身体遗传素质概念;2.人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行为(文化种)素质概念。身体遗传素质概念和遗传相关,是先天因素所为,不在本文的叙述范围;人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行为素质概念和教育相关,和统治集团的素质相关,是后天教育环境因素所为,是本文的重点叙述对象。身体遗传素质,今天的基因技术,已经能进行一定的干预;人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行为素质,理论上今天的社会政治制度选择,社会核心价值观选择,以及教育机制也能够改变。
关于人的文化行为素质问题,不同的角度具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举一个近代典型的例子: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清王朝国家管理者、我们的近邻,日本国家管理者,他们都是高智商人群。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都是高素质人群。以1840年这个时间为起点,可以这样认为,两国的国民素质相等,1.智商相近;2.文盲率相近;3.勤劳程度相近;4.社会人群的智慧使用方向也相近,其实这些相近都应该是客观事实。仅仅不到一百年时间,两国的国民素质,在两个方面明显不相等。2.文盲率:日本文盲率低,中国文盲率高;4.社会人群的智慧使用方向:日本人群智慧使用方向的正确率,比例高,中国人群智慧使用方向的正确率,比例低。仅仅这么一点点差异,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付出了两千多万亡魂的代价,日本人付出五百余万生命代价,我们以四比一的比例,在国际联军帮助下,才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是文化血腥律对不良文化行为素质人群的进化淘汰。从这样的事实看素质: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清王朝国家管理者,是高智商、低素质人群;我们的近邻,日本国家管理者,是高智商、高素质人群。今天,像大清王朝那样的高智商、低素质国家管理者,在世界上还比比皆是。
前面的这两个不相等,关键的因素是:社会人群的智慧使用方向问题。很明显,死亡者无生,素质的关键点是生存,而不是其它,因此素质教育,首先要确定什么样的文化行为素质有利生存。但由于生存有层次上的差别,不同的生存层次,具有不同的素质要求。生存的最高境界是人类生存,其次才是国家生存、民族生存、政党生存、企业生存、个体人生存、某种文化生存。本文以最高境界的人类生存为叙述重点。显然不以最高境界的人类生存去定义文化行为素质,对人表现出来的文化行为素质的定义、素质教育的定义不全面。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3 07:38:13 +0800 CST  
@杨应林 2015-11-12 20:52:02
与人为本,人人如龙,个人独立,聚体观念,德育人,神育观点
-----------------------------
与人为本必须遵守文化血腥律的自然规律,符合优良文化行为进化保留,不良文化行为进化淘汰的自然原理,否则会加速启动文化血腥律自然机制对社会人群的大规模进化淘汰。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3 07:45:03 +0800 CST  
(二)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定义
虽然素质的定义很多,但如果不站在有利人类生存的角度去定义人的素质,对人素质的定义必将带有狭隘。因为民族主义的境界,低于人类主义境界;今天的国家主义境界,低于人类统一的境界——人类统一后的统一国家境界,所以带有狭隘的素质定义,不会最终准确。站在有利人类生存的角度,对人的文化行为素质进行定义很有必要。人的素质,除遗传因素这个身体素质概念外的素质,剩下的这个素质的本质是文化行为。人们通常说:某某人没有素质,或素质低下,是指这个人消费表达的文化行为低劣、粗俗。文化行为代表的是文化种。任何一个人,没有文化行为(文化种)存在,除身体遗传素质以外的素质根本不存在,素质离不开文化行为的外显。因此素质的定义,是对人消费表达文化种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行为素质的定义。
文化行为素质的定义(素质的定义):一个有完美文化行为素质的人,必须拥有六大科学主义观念,即,1.科学主义世界观,2.科学主义价值观,3.科学主义人生观,4.科学主义道德观,5.科学主义人类观,6.科学主义幸福观,等六大科学主义思想观念;所有消费表达的文化行为(文化种)必须有利于人这个种群生存;拥有正确的智慧使用方向;拥有完美的道德修养;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或是勤劳消费表达他/她人创造的科技成果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以及丰富社会精神财富的能力。
素质教育,便是围绕着文化行为素质的定义展开。最高素质境界是:拥有献身科学,探索和创造的思想道德意识,拥有完美的道德修养;至少也要是:勤劳消费表达他/她人创造的科技成果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以及丰富社会精神财富的。只有献身科学,探索和创造,勤劳的工作、劳动,才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才能丰富社会精神财富,即使是受法律约束,受养家糊口需要在哪里混工资,也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不过我们的社会,这样的人还真的很多,这类人基本属于智慧使用方向错误者,说不上有素质,当然我们的社会,尽职敬业者也不少。献身科学者,探索和创造者、尽职敬业者、是社会的财富人群。
有了文化行为素质的定义,素质教育的定义不是难事。文化行为素质教育的定义:教育每一个人拥有六大科学主义思想观念;教育每一个人所消费表达的文化行为(文化种)必须有利于人这个种群生存;教育每一个人拥有正确的智慧使用方向;教育每一个人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思维,掌握创造方法和创造能力;教育每一个人用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适当兼顾个性发展。正确的智慧使用方向是:献身科学;探索自然、社会和历史(促进科学发展);将探索成果转移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转移为先进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发展)之三取一。之所以只能兼顾个性发展,是因为个性存在个性化喜好。个性化喜好和遗传相关,个性化喜好对象——消费表达的化种,有好有坏,有的人个性化喜好消费表达不良文化种和极端不良文化种,因此这样的个性不能发扬,只能抑制。不要以为,道德能抑制所有不良个性化喜好,要是这样法律不需要,文化血腥律的自然机制不会存在。
献身科学,探索和创造的思想道德意识,包括其它道德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意识,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其它才是素质教育的第二要素,价值观教育错了,素质可以视其为零。错误的价值观,无论是为落后政治服务的价值观,还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价值观,宗教迷信的价值观,都是极其错误的价值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错了,其它道德再怎么高尚,也只是平庸之人。爱因斯坦说:“看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 获得什么,而是看 贡献了什么?”。爱因斯坦的话说得很明白,“贡献了什么?”取决于人的人生价值观。爱因斯坦的话很经典,贡献什么,便能获得什么。要想贡献什么,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第一要素,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贡献方向。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的人,能充分地用好 的碎片时间,或用于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行为素质;或用于创造,贡献社会;或用于思考,明白人生道理。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4 06:56:46 +0800 CST  
献身科学,探索和创造的思想道德意识,包括其它道德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意识,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其它才是素质教育的第二要素,价值观教育错了,素质可以视其为零。错误的价值观,无论是为落后政治服务的价值观,还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价值观,宗教迷信的价值观,都是极其错误的价值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错了,其它道德再怎么高尚,也只是平庸之人。爱因斯坦说:“看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她获得什么,而是看他/她贡献了什么?”。爱因斯坦的话说得很明白,“贡献了什么?”取决于人的人生价值观。爱因斯坦的话很经典,贡献什么,便能获得什么。要想贡献什么,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第一要素,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贡献方向。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的人,能充分地用好 的碎片时间,或用于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行为素质;或用于创造,贡献社会;或用于思考,明白人生道理。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4 06:58:07 +0800 CST  
二 科学素质和经济增长
现代科学素质和经济增长关系密切,科学素质决定经济增长模式。 经济模式有:封建时代的小农——手工作坊式的经济模式;它分布于历史上的封建社会时代,以及今天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有资本主义时代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它主要分布于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假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有创新型经济生产模式,这一生产模式主要分布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一经济模式以技术创新获得经济发展,这一模式具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有技术引进型生产模式,这一生产模式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这一经济模式以引进技术消耗自己的自然资源,出口创汇获得经济发展,这一模式不具有经济可持续发展性,其性质是为创新型经济国家生产廉价商品,我们就是这样的情形。创新型经济生产模式,是生产的高级模式,这一模式是社会充分地发扬人的创造潜能的必然结果;技术引进型生产模式,是生产的低级模式,这一模式是社会未能充分地发扬人的创造潜能,只能靠引进技术来发展生产,支持经济。未能充分地发扬人的创造潜能,有传统文化因素、有社会政治因素、有社会风气因素等等,但主要是教育没有使社会人群获得献身科学,探索和创造的思想道德意识。发达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献身科学,探索自然、社会和历史(促进科学发展),将探索成果转移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转移为先进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理由有很多,国情、民情,传统文化的腐朽固执、社会风气的败坏、政治意识形态的落后、献身科学,探索和创造的思想道德意识缺失。
新中国成立后,立足于恢复生产,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之后,实行经济生产大锅饭;于是浮夸风盛行,不按科学规律行事泛滥。由于多干少干一个样,这一经济生产机制,忽视了人的自私心理所需要的物质激励性质,致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停滞不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我国的经济受到极大破坏。浮夸现象和不按科学规律行事,是因为我们的科学素养问题,原本我们的科学素养就不够,再加上十年文化大革命浩劫,更是雪上加霜,迷信思想泛滥,封建意识盛行。幸好我国出版了邓小平团队,才使得文化大革命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政方针淡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使我国的经济蓬勃发展;科学大会的召开,中国科学时代的春天到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个现代化有了坚实的基础;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人才成了社会的渴求;恢复高考,尊师重教得以恢复;社会对人才的渴求,高等教育扩招;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是对科学技术的引进。引进外资,解决了我国的资金不足问题,使我国就业水平大幅上升;引进技术,解决了我国的技术落后现状,使我国的生产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不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生产,是引进技术型经济,是消耗自身资源生产出口产品换取外汇的经济,而不是创新型经济。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来自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它需要掌握科学技术的素质水平。但需要注意到,支持我国经济发展的技术,均来自西方人创造,不是我们自己创造。创新型经济的建立,需要创造性思维在正确方向上的高效应用,它需要献身科学,探索自然、社会和历史的科学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意识存在。一个很多人都在赌博的民族、玩游戏的民族、窝里斗的民族、吃喝玩乐的民族、痴迷于宗教迷信的民族等等,不可能有高比例社会人群具有正确的智慧使用方向,不可能有高比例社会人群具有献身科学,探索和创造的思想道德意识。这两个导致我们落后的不可能,来自我们绑定的价值观教育,这就是我们落后的原因。
科学素质越高,献身科学,探索自然、社会和历史(促进科学发展)的比例越高;将探索成果转移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比例越高;将探索成果转移为先进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发展)的比例越高。则创新型经济越发达,反之则落后,则是技术引进型经济,甚至是小农——手工作坊式的经济模式。今天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属于创新型经济的国家不多,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日本;属于小农——手工作坊式经济的国家也不多,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世界其它地区;属于引进技术型经济最多,比如:中国、印度、越南等等。科学素质低下的民族,科技创新能力差。科学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国家对科学主义思想意识的道德教育,取决于传统文化的顽固性,比如:1840后的中国和日本。日本已经是一个科学主义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彻底贯彻的国家和民族,我们到今天还尚未办到。由于我们传统文化支配的文化奴才的固执性,以及统治集团的极度自私,拖拽了我们民族的科学主义进程,不到一百年时间,我们成了日本的刀俎之肉。我们由于种种原因而继续存在和泛滥的糟粕文化种,使我们消费表达糟粕文化种的社会人群,成了文化血腥律的进化淘汰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死亡两千多万不是无缘无故的。不要把一切责任都推卸给敌人,这样我们很难进步。如果你愚昧落后了,到处都是虎视眈眈的敌人;如果你发达强大了,遍地都是手捧鲜花的朋友,让科学强大我们的民族灵魂,才是生存的硬道理。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5 07:02:45 +0800 CST  
三 科学素质和创新
(一)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需要有创造发明的欲求,任何社会人群中,天生就有个性化喜好发明创造的人存在,是他/她们在推动着社会职业技术的向前发展,是他/她们在推动着社会新型职业技术的诞生。因此技术创新有两个概念:1.对原有技术、工艺的改良创新;2.新型职业技术的创造发明。对原有技术、工艺的改良创新,我们有大量存在,我国目前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据网络文件数据:
“新华网北京9月11日电(记者谭谟晓、高敬),今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35.1万件,同比增加10.8%,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占总量的比重超过八成。
记者从11日举行的‘中国专利信息年会2014’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三种专利申请93.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5.1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36.7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21.5万件。
在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内申请29万件,同比增长13.3%,占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82.6%。
在专利授权方面,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授权专利59.2万件,同比下降11.9%,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均有所下降。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达到130万余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8万多件,受理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升至世界第3位。”以上文字网址:
http://news.163.com/14/0911/16/A5SHFRE800014JB5.html
但对于现代新型职业技术的创造发明(影响世界的新型职业技术原创发明),我们很少,几乎现代新型职业技术的原创技术,都不是我们所创造。比如:汽车文化的原创技术不是我们;计算机——网络文化的原创技术不是我们;现代石油化纤原创技术不是我们,只有大豆蛋白抽丝技术由中国的农民科学家李官奇解决了,他改写了世界化纤原创技术,中国为零的记录。我国现在的新型实用技术发明创造,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报道,已经位居世界第三,这些新型实用技术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是对世界技术发明的贡献,但可能不会形成像汽车文化、计算——机网络文化那样影响世界的新兴职业技术文化。
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是一对辩证关系,没有高水平的技术引进,就没有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在技术落后的条件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完成自身技术高水平创新的垫脚石。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工业设施被彻底摧毁,在战后新建的工业设施中,他/她们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高起点、高水平地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体系。在科技立国的大政方针支持下,他/她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科技大国。他/她们引进先进技术,只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科技立国才是他/她们创新的关键。没有科技立国的大政方针,便没有科技创新的原动力,科技立国是科技创新的心脏和发动机。一个国家和民族,只要没有科技创新的发动机——献身科学的科学主义思想观念教育,他/她们永远是新技术应用的二等公民,只能是引进、引进、再引进,不会有创新技术的输出、输出、再输出。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6 05:28:01 +0800 CST  
(二)管理创新
改革开放后,我国不仅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也向国外学习了大量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引进。对技术引进,需要支付外汇,对管理引进,是出国考察,同样要支付人民币。一时间全国各地出国考察风盛行,借着出国考察的幌子,公费出国旅游,吃喝玩乐,成了官场时尚,不知花去多少纳税人的血汗钱。比之日本汽车工业先驱,丰田汽车公司创始人丰田喜一郎(Kiichiro Toyoda),自费到美国福特汽车制造厂考察,回国后创造了世界公认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丰田管理模式。而我们这些花着国家的钱——纳税人的钱,出国的考察者、借机旅游者、借机吃喝玩乐者,有谁?创造了全新的、世界公认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两者的经济成本和经济效益……,我们的代价是不是太高了。不仅经济学上的代价大,潜在的对社会人群进化淘汰的生命代价也会一样大,只是时间未到。 这些借机者,正好消费表达了不良文化种和极端不良文化种——贪腐。文化血腥律从不善待消费表达不良文化种和极端不良文化种的社会人群,今天的霹雳反腐,就是文化血腥律对他/她们的报应。假如没有今天反腐时代的存在,他/她们的报应时代照样要到来,这不是迷信。文化血腥律是自然存在的对人的文化行为进化淘汰的自然机制,文化血腥律的自然机制,仅仅是在这之前的人类文化学,尚没有深刻的认识而已,文化血腥律的自然规律存在。
管理创新建立在管理需要的基础之上,也建立在管理引进的基础之上。全新的管理理念引进,结合本土的管理实践,能激发创造出适合本土的管理机制。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管理全盘学习苏联,否认发达、成熟的西方管理学;改革开放后,开始向西方欧美学习他/她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
管理不仅仅是一门知识,也是一门科学。随着社会人群素质的变化,管理学也要跟着创新变化,否则管理学就会落伍。人群素质随着教育而改变,教育决定着社会人的智慧使用方向。人群素质和管理学之间,任何时候都存在一个协调的平衡点,管理学创新就是不断的去寻找这个协调的平衡点,使管理和被管理和谐平衡。如果社会人群的构成成分——民族、信仰、文化习俗等等因素很复杂,极端化程度高,管理难度增加,反之则管理难度缩小。管理创新需要科学素养、政治意识、法制观念等综合知识。拥有科学素养,才能将科技成果转移为先进的社会管理;拥有政治意识,才能很好地协调各种矛盾;拥有法治观念,创造出的管理机制才不会和国家宪法相抵触。
管理创新可以是领导者,也可以是领导者的智囊团,或是普通公民。但对管理创新的实践是领导者。任何管理创新得不到领导者的青睐,即使这个管理创新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也会被束之高阁。这是管理创新普通之人难于实践、难于消费表达的原因。在今天即使是发达国家,管理创新也没有申请专利的先例,因此任何人的管理创新,必须以文化基素的形式向社会进行有效表达,这个管理创新的文化基素才有可能被采纳,发育为一个独立的管理文化种,或是对原有管理文化种的改进,否则这个管理创新只能是人脑内存在(关于人脑内存在的概念,请见《文化问题探索》一书),随时都有可能彻底退出。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7 06:46:26 +0800 CST  
@历史的遥想 2015-11-17 09:37:05
在中国学校不是启迪思想的场所,而是控制人心的工具。中国政府有能力锁住长江,也有能力锁住人心。但是比锁住长江更重要的是锁住人心。在师范学校他们如果能对一个学生彻底洗脑,在这些学生成为老师后他们就会忠实的为以后的学生进行洗脑。
-----------------------------
中国教育,目前最缺少的是实质上献身科学,探索和创造的思想道德意识教育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7 18:56:23 +0800 CST  
历史 的遥想 2015-11-17 09:37:05
在中国学校不是启迪思想的场所,而是控制人心的工具。中国政府有能力锁住长江,也有能力锁住人心。但是比锁住长江更重要的是锁住人心。在师范学校他们如果能对一个学生彻底洗脑,在这些学生成为老师后他们就会忠实的为以后的学生进行洗脑。
-----------------------------
@三个咪 2015-11-17 20:13:57
当代社会语言中和网络语言中,献身常常被用于代指男女初涉性爱。
-----------------------------
献身科学是世界上最高尚的人生精神!他/她能为人类生存添砖加瓦!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7 20:17:55 +0800 CST  
(三)理论创新
理论是抽象思维结果。理论是用来解释自然现象、解释社会现象、解释历史现象;阐述自然机制、阐述社会机制、阐述历史机制的纯理论学问。理论创造只有创造性大脑时代的人类才存在,低于创造性大脑的高级大脑时代都不存在理论创造。广义的讲,理论创造无论正确还是不正确,都是“科学”。错误的理论创造,且,反对实证的理论创造,属第一科学技术文化系统,宗教文化是第一科学技术文化系统的代表;接受实证检验的理论创造,属第二科学技术文化系统,实证检验错误,立即抛弃,重新构建新理论。因此即使是第一科学技术文化系统的理论体系,只要接受实证检验,它们也会步入第二科学技术文化系统,实证检验理论错误,立即抛弃。问题是,即使实证检验理论错误,有的人也不会抛弃,因此才有迷信存在。当前的人类文化,正处在第一科学技术文化系统向第二科学技术文化系统转折的历史时代,但转折过程十分艰难,而且还充满着血腥。
任何形式的理论创造,不仅需要创造性大脑的有效工作,也需要有一颗广义的科学之心。不过第一科学技术文化系统,已经是一个行将就殁的文化系统,继续存在的历史不会很长。别看今天宗教信仰和迷信的人很多,力量似乎也很强大,随着人类的即将统一,现代科学教育的普及,第一科学技术文化系统也许还能继续存在一百年,但一百年后的今天,第一科学技术文化系统一定式微。在第二科学技术文化系统昌明的今天,任何形式的属第一科学技术文化系统的理论创造,都是文化倒退、思想污染,是对理论的亵渎、是对智慧的践踏,这样的事例太多,最典型的是新型邪教的炮制出炉,和对新兴邪教的相信。
有价值的现代理论创新,需要有一定的现代科学素养、一定的现代专业知识、一定的智力基础、正确的智慧使用方向、献身科学和尽职敬业的精神,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很难办到。撇开教育因素,任何一个民族的社会人群中,都会自然存在个性化喜好探索和创造的个体遗传种系,他/她们是个性化喜好献身科学的人,个性化喜好发明创造的人,个性化喜好理论创造的人。除去教育因素、环境因素,不知这些有益生存的个性化喜好,在各个民族中的分布比例是否相同?不知是否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统计和调查?个性化喜好和遗传相关。现代发达民族和落后民族,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献身科学,探索自然、社会和历史(促进科学发展);将探索成果转移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转移为先进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发展)的文化行为人群比例不同。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8 06:13:25 +0800 CST  

@探索者yga 2015-11-17 20:17:55
献身科学是世界上最高尚的人生精神!他/她能为人类生存添砖加瓦!
-----------------------------
@三个咪 2015-11-17 22:05:31
你是党员吗?
-----------------------------
我不是党员,我只是一个极其普通之人。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8 06:14:24 +0800 CST  
四 科学素质和发明创造
发明创造必须有一定的科学喜好和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同时还要具备发明欲望。首先科学喜好使人能相对广泛的了解科学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程;有了科学喜好你就会去吸收你所关注的科学技术相关知识;科学喜好和科学基础知识是发明欲望的根基。没有科学喜好,没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发明欲望只能是空想,只能停留在幻想阶段,是科学喜好促发了发明欲望的萌生。比如:洗衣机的发明。千百年来人们一直用手洗,用手洗衣服它既不是生活中的问题,也是生活中的问题。说它不是生活中的问题,是因为千百年来用手一样的把衣服洗了,说它是生活中的问题,是因为洗衣服太劳累。千百年来那么多人品尝了洗衣服的劳累,但有几个人想到要发明一台装置来代替人洗衣服呢?只有拥有科学喜好的人才会想到去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对科学的喜好,这些问题他/她想也不会去想,发明创造从何谈起?
中国人在历史上的发明创造,一直是自生自灭的发明创造,被儒家文化视之为:雕虫小技,因此有许多重大发明,不知道发明者是谁?这是中国发明人在科技史上的悲哀,是儒家文化的缺陷,比如:“司南”出现在宋代,对后世的航海影响很大,但发明人是谁?没有记载;“火药”出现在三国,宋代开始用于军事,对后世的火器技术影响很大,但火药的发明人是谁?没有记载。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只有蔡伦造纸有官方记载,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若是没有沈括将这一发明记载入他的《梦溪笔谈》,我们今天恐怕连活字印刷是谁发明的也不清楚。四大发明,有两大发明没有关于发明人的记载,这个比例太高。作为儿童玩具的竹蜻蜓,发明于公元前五百年,它对后世影响同样很大,但竹蜻蜓的发明人是谁?没有记载。中国人发明创造的这种际遇,是中华儒家文化的悲哀,因为历史上儒家文化将发明创造视为:雕虫小技。对社会发展、生活需要,如此重要的发明创造——雕虫小技,没有得到正统核心价值观文化——儒家文化的重视,实属儒家文化在中化历史上的一种罪过。儒家文化更关注的是:“学而优则仕”,是以诗词歌赋,文章优秀论才能。历史上只讲:武将打天下、文人治天下、其实这里的“天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群:献身科学,探索自然、社会和历史;将探索成果转移为社会生产力(只会发明创造——“雕虫小技”)的发明家;将科技成果转移为先进的社会管理推动天下。今天人类社会科技发达的民族是发达民族,证明了科技创造发明推动天下。
科学素质人群来自天然产生和教育形成两个方面,天然人群是个性化喜好探索自然、社会和历史的人群构成,这个人群即使你不给他/她们灌输科学主义思想观念的道德意识,他/她们也会自发的去献身科学、去发明创造。世界古代科技史由他/她们推动,现代科技的诞生由他/她们发起,根据文化行为以有利生存为准则,他/她们是人类在未来进化选择生存的对象。现代发达民族的教育,高度重视科学主义思想观念的道德意识教育。教育形成的科学素质人群,是能接受现代科学主义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的人群,今天人类社会科技的蓬勃发展,他/她们是主力军。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19 05:56:00 +0800 CST  
五 科学素质和生存
对生存模式单一的民族整体而言,他/她们的生存技能是一种科学素质,比如:生活在南太平洋诸岛屿的土著民族,他/她们仅靠简单工具、纯经验的航海技术,便能穿梭于茫茫大海,获取有限的生存资源。生存模式单一的民族整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存技能,不同的生存技能决定不同的生存模式,这些生存技能顺应着局部自然规律——气象、地理、生态环境等等,因此说他/她们的生存技能是一种科学素质。说生存技能是一种科学素质,仅就生存技能单一的弱小民族而言。对生存模式不单一的民族整体而言,他/她们的生存技能众多,因此他/她们的生存技能不全是一种科学素质。生存技能众多的民族,一般来讲不是弱小民族,而是人丁兴旺的民族,是职业分化丰富的民族,他/她们中的许多生存技能是邪恶技能,比如:偷盗抢的生存技能,坑蒙拐骗的生存技能,赌博生存技能等等,虽然这些技能也能生存,但这些生存技能不是科学素质,反而是在降低科学素质,于是便有了文化血腥律对他/她们的进化淘汰机制。
科学素质决定生存,不同的科学素质,生存能力不同,对生存技能单一的弱小民族和生存技能复杂的兴旺民族,他/她们的科学素质不同。生存技能单一的弱小民族,科学素质相对较低,承受环境灾变能力相对较低,生存技能复杂的兴旺民族,科学素质相对较高,承受环境灾变能力相对较高;生存技能单一的弱小民族,他/她们彼此的科学素质也许差异不是很大,但对于生存技能复杂的兴旺民族,他/她们彼此的科学素质差异很大,他/她们有科学素质很高的科学家人群,也有科学素质很低的文盲人群。生存技能单一的弱小民族,没有职业科学家存在,他/她们的社会职业分工还很原始;生存技能复杂的兴旺民族,有职业科学家存在,他/她们的社会职业分工相对发达。有科学家存在的人群,科学素质比没有科学家存在的人群高。
在现代战争中,在战场环境条件下和战场周边环境条件下。科学素质高的民族进化淘汰比例低,科学素质低的民族进化淘汰比例高,这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自然存在的、客观现象。战争是对人类不良文化行为和极端不良文化行为,进行进化淘汰的、不可抗拒的自然机制。没有谁想在战争中死亡,但携带有不良文化行为和极端不良文化行为消费表达的个体种系他/她很难在战场环境中生存下来,这是文化血腥律机制的必然,除非他/她极度聪明。他/她极度的聪明,能使他/她转变为:迟见环境不支持(关于迟见环境不支持的概念,请见《文化问题探索》),他/她的后代进入进化选择,因为人类进化还需要高智慧的基因支持。他/她的后代会被进化选择淘汰。
楼主 探索者yga  发布于 2015-11-20 07:22:44 +0800 CST  

楼主:探索者yga

字数:255380

发表时间:2015-10-02 16: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01 09:34:41 +0800 CST

评论数:68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