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传的中医绝技---中国本土医学需要后辈传承

布气是布气,祝由是祝由,祝由只是布气的一种。。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08-19 17:47:00 +0800 CST  
明清道教医学论析


盖建民

提要:
本文对明清道教医学的发展及其特点作了深入探讨,指出明道教发展虽然式微,但明代道教与医学仍保持了一种较为密切的关系,道教对传统医学仍有一定影响;明清之际,道教医学养生的精华业已汇入中华传统医学发展的大潮之中。 ?
盖建民,男, 1964 年生,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主题词:明清道教医学 ???
明清道教医学是道教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这一时期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和趋势,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考析,以求正于同好。 ? 一、净明 忠孝道与传统医学?宋元明流行的净明道与传统医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首先,以这 一道派酝酿的历史过程来分析,净明道是在民间 许真君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道派。 而 许真 君具有符咒治病的神异医术,其原型乃是晋代道医许逊。关于许逊的事迹及许逊崇拜的形成,道书文献记载颇详,称“真君姓许,名逊,字敬之……世居许昌,高节 不仕,颖阳由之后也。父汉末避地于豫昌之南,因家焉。”许逊“为学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音律、五行谶纬之书,尤嗜神仙修炼之术,颇臻其妙。闻西安吴猛得至人丁义神方,乃往师之,悉传其秘。”许逊任蜀郡德阳县令时,正值当地瘟疫流行,许逊植竹水中,以符 咒神方拯治: ?岁大疫,死者十七八,真君以所授神方拯治之。符咒所及登时而愈,至于沉疴之疾无不痊者。传闻他郡,病民相继而至者日旦千计,于是标竹于郭外十里之江,置符水于其中。俾就竹 下饮之皆瘥。其悼耄羸疾不能自至者,汲归饮之亦获痊安?①。? 从道书记载来看,许逊在世时,蜀民为感激其救治病苦的恩德,就已立生祠祀之。不久,许逊知晋室将乱,乃弃官东归。蜀民念其德行,于起行之日,多“赢粮而送”,许多人甚至追随许逊到了南昌服劳役,改其姓为许,故而形成“许家营”。民众对许逊医术济人的信赖,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宗教情感,许逊因此也被神化而纳入道教神仙谱系,在《灵宝流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被尊为“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太史”。南宋兵荒马乱之际,江西玉隆万 寿宫道士周真公、何守澄等便托以许逊降世,在民间许逊信仰的基础上,以许逊为祖师建立了净明道。南宋净明道后来失传,及至元初,道士刘玉又重建了净明道,也称净明忠孝道。净 明道在明代是一个有广泛影响的道教宗派。?其次,从净明忠孝道的教义上分析,净明 道暗含有重视医药的逻辑因子。刘玉所重建的净明道汲取了南宋理学思想,强调忠孝伦理修养,其教义核心是“以老子为宗”、“以忠孝立本”: ? 或问古今法门多 矣。何以此 教独名净明忠孝 ? 先生曰:“别无他说,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 ?②? 刘玉释“ 净明”之意为“不染物”为净,“不触物”为明。欲达“心如镜之明,如水之净”净明之目的,须以“忠孝立本”。净明道强调“欲修仙道,先修人道” ?③。《太上灵宝净明入道品》就将净明道士入道修行阶次概括为一孝、二炼形、三救度 ?④。从这一忠孝为核心的教义出发,净明道必然重视医药。净明道士习医术,近可以于己用以卫生、尽孝,远可以推之用 于救度、济世。医术既是一门仁术,也是一门孝术。知医懂药是服侍父母、尽孝行善的一个重 要内容和体现,故自古就有“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的古训。所以净明道一系的道士也多习医术,擅长以符咒“救治百病”。收入明代《道藏》洞玄部的《太上灵宝净明秘法篇》就载 有 “救治百病符”,太平部的《太上灵宝净明天尊说御瘟经》则专论以神符防治瘟毒。 ?必须指出的是,净明道将救治百病视为净明道法三品之一。《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卷下“ 救治百病篇第三十三”云: ? 前一道 ( 符 ) 回死为生,后一道 ( 符 ) 保命生根。凡有疾病者,闭 目静思,取朱砂恰 ( 掐 ) 诀念咒,存身为孝道,明王灵宝净明救苦天尊丸符咒水以服之,则病者自安。救治疾病谓之道力,以力行道谓之细积,以法行道谓之达道,以孝行道谓之上道。 道中有上中下三品,此其下也。然行孝服 ? 功已圆矣,得此 则行孝炼 ? 之羽翼也 ?⑤。? 净明道虽然将行孝视为上道,而将“救治百病”、“愈人疾苦”视为下道,“此道家之事方便法门耳” ?⑥,但同时又信认为“救治百病,愈人 疾苦亦可得仙,”修下道有助于“上道 ” ,所谓“得此则行孝炼, ?? 之羽翼也”。?值得重视的是 ,《净明忠孝全书》卷六“中 黄 先生问答”也借医理来阐述净明“孝道”的重要性: ?又问 事亲之礼。冬温夏清,昏定晨省,口体之养,无不尽心,可得谓之孝乎 ? ? 答曰:此是孝道中一事耳。当知有就里的孝道不可不行持。大概吾身是父母遗体,但向行住坐卧十二时中,善自崇护,不获罪于五脏,方可谓之至孝。……又有立心虽稍良善,却不肯讲究卫生之道,饮酒无数,广杀物命,滋味求奇,不知节约,遂致病生,这是获罪于脾脏。又有**偏重,亡精灭神,至于殒 躯,这是获罪于肾脏。又有立心虽然公正,情欲也自澹泊,然而嗔念独重,动不动是使血气多不中节,甚至一朝之忿,忘其身教……医书云:盛怒伤肝,谓肺主气,使肺金克肝木,令肝不摄血,疾病生焉,这是获罪于肝肺二脏。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08-23 21:41:00 +0800 CST  
道教医药学

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汲取中国传统医学的成果,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医药学知识和技术。它包括服食、外丹、内丹、导引以及带有巫医色彩的仙丹灵药和符咒等,与中国的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医学与药物学的精华,为中国医药学的组成部分。
源流 古时巫、医不分。《世本》有“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之医”的记载。《山海经·大荒西经》谓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上古巫师皆职司巫祝且兼有医识及养生术者,后称神仙方士。他们所掌握的医药知识、养生术和其他方术,尔后衍化为道教的修炼术,神仙方士亦衍化为道士。
东汉中叶,早期道教即以符咒治病为传教的重要手段。《太平经》在阐述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时,就论述了精、气、神三者关系以及真道九首和守一之法,对天地、阴阳、五行、养生、药物、符咒治病等均有论证,强调“救死生之术,不可不详审”,开创了“下及庶人奴婢夷狄”的优良医德。魏晋以降,葛洪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方术理论,他在《抱朴子内篇》的《金丹》、《黄白》、《仙药》、《地真》、《至理》、《微旨》、《释滞》和《杂应》等篇中,概述了东晋以前外丹、行气、服食、守一、房中术等的基本概况。葛洪把“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列为“上功”。他鉴于穷乡僻地,平民有病无医、有方无药之苦,乃考诸家之说,集简便验方百余种,撰《肘后备急方》以救人于死,成为中国第一部急诊手册。齐梁间著名道士陶弘景以其阙漏未尽,又广采博搜,撰《肘后百一方》,使之“上自通人,下达众庶”。他精于医学、药物学,勤于炼丹,撰述丹书和医药、养生著作多种,如《太清诸丹集要》、《服饵方》、《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服食草木杂药法》和《服气导引》等,对外丹、服食、导引、房中术等均有专门论述。唐初杰出的道教医药学家孙思邈,集唐以前医学(包括道教医学)之大成,以行医和修炼闻名于世,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以“千金”名其书为《备急千金要方》。他亲自采药制药,广泛搜集民间验方、秘方,对医学发展有较大贡献,后人尊其为药王。史载其著作有30余种,现仅存《备急千金要方》、《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和《枕中方》等,将道教内修理论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相结合;把调息、按摩、导引、行气等养生术纳入医疗技术领域,并将炼丹术作为制药手段。宋、金、元诸代,随着医学“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从正、补士派李杲、养阴派朱震亨)的发展,道教医学在历代行气、导引、胎息的基础上,以炼养阴阳,混合元气,缘参同炉火而发展内丹修炼的理论和实践。道教内丹家将人体比作炉鼎,将体内精、气喻为药物,以神烧炼,掌握运行方法,认为精、气、神在体内凝结成“丹”就能长生。内丹术的发展使道教医学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金元前后六百年中,内丹术成为道教医学的重点。当代已故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通晓内外丹经,著《静功疗养法》、《静功总说》等,指出静功重在“静”而不在“气”,古人希图用以“修炼成仙”,今人则用以疗病益寿,此说影响较为广泛。

道教医学丰富而庞杂,其中与中国传统医学具有共同核心的为服食外丹,作为广义的中国医学的重要内容有导引、调息、辟谷、房中和内丹修炼等养生术;另外还有一些带有神秘的巫医色彩的符、咒、祝、斋等。三者浑然一体,构成了道教医学的特色;有精华,也有糟粕。在发展过程中,其精华部分对中国医学有很大贡献。 道教医药学
道教医药学图册
服食和外丹,指服食丹药和草木药。炼制丹药的原料有: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等。外丹术的发展,为医药学积累知识,加深了对铅丹 (Pb3O4)、铅白〔Pb(OH)2·2PbCO3〕、石灰(CaO)、丹砂(HgS)等矿物的产地、特性和用途的了解;并对钠硝石(NaNO3)与芒硝(Na2SO4)等形态类似的矿物,有了简易可靠的鉴别法。炼丹方法和中医实践相结合, 推动了古化学制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中国药物学的内容。两汉前的医学文献中,基本上无化学药剂,也不使用膏药。两晋以后,采用炼丹方法制作的膏剂大量出现,如五毒神膏、续断膏、丹参膏、蛇衔膏等。中医外科的膏药制剂对治疗疮、疡、痈、疽等具有显著疗效,后遂成为中医外科的主药。现今广泛使用的红升丹、白降丹,以及乾坤一气丹、混元丹、金龟下海丹、毒龙丹等“玄门四大丹”,皆由道教医家所传秘法衍化而来。随着服食的发展,草木药逐渐加入丹药烧炼, 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推动了本草药的发展。《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多为草木药服食方。陶弘景《本草经注》汇集药物达 700余种。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分类载药800余种,部分为唐以前本草学所罕见。道教医家的医疗实践为本草药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导引、房中之术,据古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早在战国时就作为方士之术而流行于世,后为道教承袭作内丹术并不断丰富,成为道教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陶弘景第一次把中国历史上的导引资料辑录为专集《养性延命录》。方士和道士以内修作为超尘拔俗、登仙升举的途径,从宗教角度解释闭视时眼睛的光感、运气时腹部的热感、入静时躯体的飘浮感,是体内“起火”,烧炼成“丹”,而有“羽化登仙”之兆。在大量的内丹术著作中,通过对人体的“气、气化、气血、经络”等变化规律的探索,丰富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医疗手段。隋唐时太医署设立按摩师掌教导引之法。隋朝太医博士巢元方的名著《诸病源候论》在列举病因症候后,还列入导引治疗法,包括自我运气法。唐宋以后的中医理论重“形”而对“气”的研究略有忽视,但是道教的内修理论仍不断发展并得到了医家的重视。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评价著名道士张紫阳的《八脉经》时认为:“紫阳《八脉经》所载脉与医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道教医学的内修摄养之术,大多效法自然。知龟鹤之遐寿效其导引以延年,法其食气以辟谷;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兼修诸术,不执一方。认为坚持内修,能返本还元,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增强免疫,以至益智延年。
以符、咒、祝、斋等作为治病方法,是道教医学中带有巫医色彩的一部分,本无益于健康。但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医学科学不发达,人们误认疾病的根源是鬼神作祟,故《太平经》在论述医药摄养外,即有“欲治疾病而大开道者,取诀于丹书吞字”之说。直到明代的《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中,仍有吞符念咒治疗“尸瘵(肺结核病)的记载,但无医药学上的实际意义。
道教医药学 - 关于道教医学
罗医生 的 关于道教医学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08-23 21:43:00 +0800 CST  
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结合的程度之深,关系之密切,在世界宗教发展史上是极其罕见的。道教在创始、发展过程中奉行的是一条以医传教、借医弘道的立宗创教模式。

早期道教把天人关系视为一一对应的反映关系,人间疾病是天上病灾的兆示、反映。以顺应天心、治疗天地之大病为己任的早期道教必然要高度重视人间疾病的治疗。要想救世,必先济人也就成为早期道教徒宗教实践活动的指南。
道教医学肇始于汉末道教创始时期,到金元之际全真道创教人一重阳在《重阳立教十五论》中就将“合药”列为其中重要一条,予以明确阐述:

药者乃山川之秀气,草木之精华。一温一寒可补可泻,一厚一薄可表可托。肯精学者活人之性命,若盲医者损人之形体。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不可执著则有损于阴功,外贪财货,内费修真,不足今生招愆,切忌来生之报。吾门高弟仔细参详。

魏晋时期葛洪神仙道教理论的建立,使得道教基本教义从早期“去乱世、致太平”的救世学说发展成为专注于企求“长生久视”和“度世延年”,这在道教理论发展史上意义重大。这一转变的完成,使长生不死、羽化登仙就成为道教的基本信仰和修炼追求的最终目的。为了达到修道长生这一度世目的,首先要祛病延年,而医药的作用正是在于治病防病,延长人的寿命,掌握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技能是道徒进行“自救”并进而“济人”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修“仙道”必须通“医道”。

葛洪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医学思想:即医生处方用药要以“价廉、简便、灵验”为原则,选择和实施医疗措施要力求“救急、方便、实用”的临床治疗学思想。这一颇有创意的治疗学思想,是以葛洪为代表的道教医家在继承《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所奠定的一些治疗学原则,诸如辨证论治、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因势利导原则基础之上,在长期的济世行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以其独创性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医学的治疗思想。

道教养生学的理论源于《道德经》,养生,又称摄生。“摄生”一词最先出自《道德经》五十章,云:“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披甲兵。”汉代河上公注渭:“摄,养也。”养有供养、养护、治疗、调养多种涵义。故养生一词引申为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

魏晋时期的另一位著名道医陶弘景在药物学和养生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认真整理和校订了《神农本草经》三百六十五味药,又选了《名医别录》所载的三百六十五味药,共计七百三十味药“精粗皆取,无复遗落,分别科条,匹畛物类,兼注铭时用土地所出,及仙经道术所须,并此序录,合为七卷,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本草经集注》。

《养性延命录》是陶弘景系统收集归纳前人养生理论和方法而撰写的一部重要道教养生著作。陶弘景认为养生即是修道。他在《养性延命录》中引经据典,从贵人重生的道教生命哲学观出发,反复论述了养生在修道中的意义和必要性,强调养生与修道是统一的。所谓“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巳失生。”必须做到“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这种将养生与修道视为一体的思想对道教影响甚深,为道教确立“生道合一”的基本教理奠定了基础。他强调“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以预防养生思想。

陶弘景认为对疾病的预防要从身心两个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存神、服气、导引按摩、服铒、食疗、房中等手段。他所提炼出来的一整套养生理论和方法,既是对以往道教养生经验和思想的概括和总结,也为道教最终形成修性与修命并重、动静结合、众术合修的医学养生模式打下了理论基石。唐代著名道医孙思邈就将上述养生大要刊载于他的医著之中,成为道门和社会奉行的养生要则。

隋唐时期,随着道教修仙模式逐渐由外炼转向内修,道教与医学关系日益密切,许多道徒都自觉地将道教修炼方术与医学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援医入道,运用传统医学的脏象、经络、气血津液学说及诊断理论来指导内炼养生。

明清时期,道教医学丰富多彩的医学养生思想方法为医家普遍重视。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汲取了大量有价值的道教医学精华,道教医学丰富了中华传统医学的宝库。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给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症。道教医学强调理身与治心、养生与治国相统一,其理论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思想,我们应当认真研究与挖掘,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以造福人类社会
道教医药学 - 从中医典故看道教医学

道教医学是一种宗教医学,作为宗教与科学互动的产物,它是道教徒围绕其宗教信仰、教义和目的,为了解决其生与死这类宗教基本问题,在与传统医学相互交融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医学体系,也是一门带有鲜明道教色彩的中华传统医学流派。纵观道教发展历史,历代兼通医术的道教名士层出不穷,同时在道教史和中国医学史这两个领域中都享有盛誉的道教医家也不乏其人。其中董奉、葛洪、鲍姑、陶弘景、杨上善、王冰、孙思邈、王怀隐、马志、崔嘉彦、刘完素、赵宜真等人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道教医学流派曾经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在中华传统医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关于道教医学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中医典故的由来这一侧面窥见一二。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如“杏林春暖”、“悬壶济世”、“捅井泉香”等,都与道教医家有关。
众所周知,“杏林”—词是中医界常用的词汇,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然而“杏林”一词典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伦、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据《三国志?士燮传》注引,交州刺史士燮得恶疾昏死已三日之久,仙人董奉用自制药丸一粒塞入刺吏口中并灌入少许水,捧其头摇消之,食顷,昏死的刺吏便神奇般地张开眼睛,手脚也能动弹7,“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类似的记载详见于《神仙传》中,由此可见董奉医术的高明。
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二万余人。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如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
与杏林一词相仿,“悬壶”也是中医行医的专用名词,典出《后汉书》及《神仙传》,与道医壶公有关。《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云:“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曰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后长房欲求道,随从人山中……”这段颇为神奇的记述也见于《神仙传》卷九《壶公传》中,声称“壶公者,不知其姓名。今世所有《召军符》、《召鬼神治病王府符》凡二十余卷,皆出于壶公……”壶公乃是东汉时一位卖药的老翁,有道术,善用符治病。因常悬一壶于市头卖药,“药不二价”、“治病皆愈”,故后世称行医为“悬壶”。这一典故流传甚广,至今人们日常语言中还有“你胡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样的口语。<; 此外,中国传统医学史上还有一则典故“橘井泉香”也与道医有关。这则典故说的是西汉时湖南一位叫苏耽的道人,身怀绝技,对母亲极为孝顺,后得道成仙。在成仙之前,嘱咐母亲,明年将有疾疫流行,到时可用井中的泉水泡橘叶来救治。第二年果然发生大规模疫情,他的母亲便遵照嘱咐,用井中泉水泡橘叶施救众乡邻,活人无数,一时传为佳话。这则“桶井泉香”典出《列仙传》之《苏耽传》,清代闽人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就将其收入《医术名流列传》之中,流传甚广。至今湖南郴州市东北郊苏仙岭上的苏仙观、飞升石、鹿洞,以及市内第一中学内的杼井,都是纪念苏仙的遗迹。“橘井泉香”一词与上述 “杏林春暖”、“悬壶济世”一样,在中医学界脍炙人口。过去医家常常以“橘井”一词或橘、杏并用来为医书取名,诸如“桶井元珠”、“橘杏春秋”等,寓意深刻;。
总之,上述三则中医典故从一个侧面生动而又鲜明地反映了道教医学在中华传统医学文化史上的深刻影响和历史地位。[1]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08-23 21:44:00 +0800 CST  
大概恣忿、纵欲、昧理三者于五脏皆有所伤,而于本脏为尤甚。凡获罪于五脏的人,皆是破裂元气,作挞身己,不行孝道的所为 ?⑦。?上述引文反复重申了行善尽孝道的同时还必须“讲究卫生之道”,以“免获罪于五脏”。这 种修道思想无疑会强化净明道与传统医学的联系。?在刘玉所重建的净明道传承人中,尤以 第四代传人赵宜真对医术最为精通。赵宜真,道号原阳子,元末明初江西安福人。著有《原阳子法语》、《灵宝归空诀》,刊有《仙传外科秘方》 ( 亦名《仙传外科集验方》 ) 。赵宜真少通经史,长习进士业,因久病不愈乃弃儒入道。赵宜真对内丹术、清微雷法有很深的造诣,并且对“净明忠孝道法,间有阙文,悉加订正”,使当时已衰微的净明道再次复兴,故被 净明道尊奉为第四祖。赵宜真道行颇高,“或为诗歌以自警,犹以医济人……其高行伟操,为 时所推。” ?⑧今《道藏》中收有赵宜真所集《仙传外科秘方》是一部以痈疽治疗为主的外 科医方书,赵宜真自序云: ?余少读书,尝闻先哲云:“为人子者不可不 知医。”于是遇好方书辄喜传录,累至数十帙。见有疾者,如切己身,常制药施方。一日先君子训曰:“施人以药不若施人以方,则所济者广。”从而有已验之方必与乐善之士共。及冥栖方外,悉弃旧学。况经劫烬无遗,仅外科集验方一帙,乃禾川杨清叟所编述,以授吴宁极,宁极之子有章 以授西平善观 李先生,先生以授于宜真者。其方简要,惜未版行,故独存之…… ?⑨。? 从这段自序中可以得知,赵宜真遵从“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的古训,喜好收集医药方书,乐于医药济人。《外科集验方》原为杨清叟所编述,后为赵宜真所得。真宜真临终之时,嘱咐其徒将秘方编次为一卷,刊行天下,便于为人子者也能据此方药来尽孝。正如卷首吴有壬序所指出的:“观原阳之自叙与凤冈之捐赀版行,其用心皆极其忠厚。是书之行,可以拯危急,利仓卒,使凡为人子者皆得此书可不陷于不孝,使凡为医者皆得此书可不堕于不仁,则仁人 孝子之心俱在此。” ?⑩这就充分说明了净明道第四祖赵宜真刊集医方书与净明道以“忠 孝”为核心的教义有直接关系。 ?《仙传外科秘方》共十一卷,全书约收外科验方四百余种。其中既有道教医学常用的外科丹方,主要利用道教金石类丹药所具有的提脓生肌特效治疗阻疽、恶毒等症,也有许多民间验 方、偏方,反映了明代道教对传统医学外科学的贡献。 ?赵宜真的弟子刘渊然也兼通医术。刘渊然,号体玄子,幼即出家,师事赵宜真,得授净明 忠孝道法、符?及金火大丹诀要,能呼风召雷,劾治鬼神,善为人疗疾。刘渊然继赵宜真之 后,成为净明忠孝道的嗣师,入《明史·方伎传》 ?? B11 ?。同样,刘渊然的门徒邵以正 也 医道兼通。邵以正,明代中叶云南昆明人,自号承康子,别号止止道人,《明史稿》卷二八一载有其事迹,称“其 ( 指刘渊然,笔者注 ) 徒有邵以正者,云南人,早得法于刘渊然。渊然请老,荐之召为道录司左元义。正统中迁左正一领京师道教事,景泰时,赐号悟元养素凝神 冲默阐微振法通妙真人。” ?? B12 ?邵以正编著了一部较有影响的道教医学丛书《青囊杂 纂 》,对道教医学经方的收集、整理与传播做出了特殊贡献。是书共收有《仙传济阴方》、《徐氏胎产方》、《秘传外科方》、《济急仙方》、《上清紫庭追痨仙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八种医方书,并附有《秘传经验方》一部。该书对所收大量临证方剂的功用、主治 、配伍、用法一一予以介绍,在临床治疗上有重要参考价值。 ? 二、 明清道教与医学关系的几个特点?明清之际,道教与医学关系的几个关系出现了一些 新特点 ,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 1 、明清以降,道教发展衰微,但道教与医学关系仍然保持 了一种较为密切关系。如前所述,明代净明道就与医学关系密切。净明道四祖赵宜真在《原阳子法语》中曾“以医术论之”来说明道教治炼丹药的必要性: ? 试以医术论之。人有为风邪所中或为犭制犬所啮者,其伤在于形气,而其证乃能使心 痛、神迷、颠狂、谵妄,不记人事。又有为惊扰思虑所恼致怔忡颠狂者,其伤与证皆在于心,及服外药,理其形气,而能使心 神安静,非有交涉之理焉。能至是,盖太极未判,函三为一,才有动静便分阴阳,品物流形而各具太极,理气相须,一本乎道,有无相制,所以然也。治炼外丹,虽属有作,得而服之,全无所为,不须修习即形返太无,神归大定,复还太极混然之初而与道合真矣 ?? B13 ?。?这种“借医弘道”的做法是道门一贯传统,一直延续至清代。?清代正一 派道士娄近垣,字三臣,号朗斋,又号上清外史。松江娄县人,道门世家出身。娄近垣自幼好道,出家龙虎山,拜周大经为师,得授五雷法及诸家秘符,长于符水治病之术。雍正九年正月,奉召入宫 为雍正帝驱邪治疾,获得效验: ? 昨岁,朕 ( 指雍正帝,笔者注 ) 躬偶尔违 和,贾士芳逞其邪术,假托祝由以治病。朕觉其邪妄,立时诛之。而余邪缠扰,经旬未能退净。有法官娄近垣者,秉性忠实,居心诚敬,为朕设坛……确有灵验。又以符水解退余邪, 涣然冰释,朕躬悦豫,举体安和 ?? B14 ?。?娄近垣以符水治好了雍正帝的疾患,受到清帝赏识,“因赐以四品龙虎山提点,司钦安殿住”。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08-23 21:46:00 +0800 CST  
此后娄近垣不断受到朝庭的褒奖和重用。关于娄近垣借医 弘道的功绩,《重修龙虎山志序》评价道: ? 娄君朗斋名近垣者,能以修 身却病之术 裨益圣躬,雩祷斋坛,屡著诚效。世宗宪皇帝特加宠异,赐以真人封号,为元 ( 玄 ) 教主持。且因娄氏忠勤,推本所自,敕重修龙虎山上清宫,发帑钜万,遣内大臣董视落成,赐之碑额 以垂永久 ?? B15 ?。? 娄近垣符?治病术弘道,受到朝庭重视,使得清代业已衰落的龙虎 山正一派一度呈现复兴景象。 ?清代乾嘉年间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刘一明也是一位医道兼通的高道。刘一明,道号梧玄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曲沃人。刘一明自幼体弱多病,后受异人传方而愈疾,遂立意方外。正如他自叙所云:“幼时有悟,遂而慕道” ?? B16 ?。刘明在赴甘肃寻医求治途中,遇一蓬头老翁,相见如故,得赐良方 ?? B17 ?。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经历,刘一明十分强调道士修真必须研习医术以自救、救人。他在《会心内集》卷下《去病歌》中明明确指出:“欲修真,先去病,浑身无病方延命。若还有病不肯除,犹如瞎子跳 坑井。” ?? B18 ?刘一明是清代著名内丹家,精研易理与丹道,著有《周易阐真》、《参同直指》、《悟真直指》、《指南针》等多种著作。他在醉心于丹道的同时,“犹不忘情于 医道” ?? B19 ?,还著有《眼科启蒙》、《经验杂方》、《经验奇方》、《杂疫症治》等医书。刘一明在弘道生涯中,常自制丹药,以医药济人。《会心集》卷下就载有一则《眼药方》,并云:“若知自己痛与痒,急求明师问端详。先积法财买药料,次置器皿安丹房。老 嫩迟速合度数,进退止足定柔刚。灵药成就随手效,立竿见影不荒唐。” ?? B20 ?刘一明内外丹并重,善于利用外丹技术、设备来制备医用丹药,这是十分可取的道教医学思想,有助于促进传统制药学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刘 一明还将医家区分为神医与人医两种类型: ?医有神医,有人医。神医者 ,先天之学,转生 杀,夺造化,和阴阳,调五行。后天中培天先天,假身内保真身,采大药三品,除历劫病根,神明默运,推己及人。所谓有用中无用,无功里施功。如神农、黄帝、岐伯、雷公、扁鹊、抱朴子、华佗、孙思邈其人者。以上圣贤,皆有实学,先治已而后治人。所以药到病除,邪气退而正气复,起死回生,得心就手也。人医者,后天之学,全在五脏上用功夫,草术上用心思。虽明的三关九候、七表八里,仅可医的应生之人,医不得应死之人;医得后起病,医不得根本之病;复得后天之气,复不得先天之气;治得有形之病,治不得无形之病。如促景、叔和、河间、时珍其人者。以上数人,俱皆虚学,不能先治己而专治人,是舍己从人, 顾外失内。所以有效不效,此其所以为人医也。尔 ( 而 ) 近日医道,不知神医之道乎 ? 抑人医 之道乎 ? 果是神医之道,则治己治人,无伤于彼,有益于我。人我共济,遂心运用,左之右之,无不宜之 ?? B21 ?。?刘一明从道教内丹术的角度将医家区分为神医和 人医,认为神医乃先天之学,能培养先天元气,既能治己又能治人,无伤于彼,有益于我;而人医则是后天之学,只有五脏上用功夫,以草木药去邪除疾,不能治己专治他人。这是一种典型的道教 医学观,反映了清代道教内丹术与传统医学融通的特色。? 2 、明代道教对中国传统医学仍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这可从明代大医家李时珍身上窥见一 二 。据明代顾景星《白茅堂集》记载: ?李时珍,字东壁。祖某,父言闻。 世孝友,以医为业 。时珍生,白鹿入室,紫芝产庭。幼以神仙自命,……晚年自号濒湖山人。又著《 ?艹过所馆诗》、《医案》、 《脉诀》、《五藏图论 》 、《三焦客难》、《命门考》。以子建中贵,封文林郎,顾景星曰:余儿 时闻先生轶事,孝 友,饶隐德。晚从余曾大父游,读书以日出入为期,夜即端坐。其以神仙自命,岂偶然哉 ! 诗文他集失传,惟《本草纲目》行世?? B22 ?。? 从这一记载来看,李时珍幼年以神仙自命,晚年又号濒湖山人,读书以日出入为期。夜即端坐,由此可见道教神仙思想对李时珍影响甚深。这种影响在李时珍的医著《本草纲目》中也得到反映。《本草纲目》是中国传统本草学的一部集大成著作,李时珍在卷一《序例·引据古令医家书目》中云:“自陶弘景以下,唐、宋诸本草引用医书,凡八十四家,而唐慎微居 多。时珍今所引,除旧本外,凡二百七十二家。” ?? B23 ?在这些引据的医书中有许多是 道教医学著作,如《孙真人千金备急方》、《孙真人食忌》、《孙真人千金翼方》、《孙真人枕中记》、《孙真人千金髓方》、《刘涓子鬼遗方》、《葛洪肘后百一方》、《服气精义方》、《孟诜必效方》、《太清草木方》、《神仙服食方》、《寒食散方》、《嵩阳子威灵 仙传》、《王冰玄秘》、《神仙服食经》、《土 宿真君造化指南》、《胡演升炼丹秘诀》、 《 王隐 君养生主论》、《馰仙乾坤秘韫》、《馰仙乾坤生意 》、《张三丰仙传方》、《海上仙方》、《赵宜真济急仙方》、《馰仙寿域神方》、《李鹏飞三元延寿书》 、《通妙真人方》等;而卷一《序例·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所列书目计四百四十家。其中道书多达四十 多种,例如葛洪《抱朴子》、《三 茅真君传》、《青霞子丹台录》、《太清草木记》,陶 隐居《登真隐诀》、《真诰》,李筌《太白经注》等等,不一而足。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08-23 21:47:00 +0800 CST  



故明人顾景星指出“其 ( 指李时珍 ) 以神仙自命,岂偶然哉 ! ” ?明代道教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在明代另一位著名医家孙一奎身上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又号生生子,撰有《赤水玄珠》三十卷、《医旨绪余》二卷,另有《生生子医案》五卷。孙一奎在医学观上融通三教,认为医道相通,道家性命双修的“道理”有助于医学,强调习医者要参观“道理”。正因为如此,孙一奎本人在罗浮道人的指点下,依《庄子·天地》中罔象得珠的寓言故事,将医书命为《赤水玄珠》。此外,从孙一奎医著的思想内容上也可看到道教的影响。《赤水玄珠》卷十“怯损劳瘵门”就附有“方外还丹”一节。尤其是他将道教内丹术对命门的认识引入医学 ,系统阐述了命门——肾间动气论,在医学理论上颇有建树?? B24 ?。所有这些都充分反 映了明代道教对传统医学发展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 3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带总结性特征、汇集历代道教医学精华的医学养生著作。这些养生著作多切合实用,其治病疗疾的针对性较强,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例如元末明初道士冷谦所著的《修龄要旨》就是一例。《修龄要旨》分为九篇,分别为“四时调摄”、“起居调摄”、“延年六字总诀”、“四季却病歌 ”、“长生一十六字诀”、“十六段锦法”、“八段锦法”、“引导歌诀”、“却病八则” 等,阐述了养生调摄、吐纳导引、祛邪治病、健身延年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方法。这些内容多是总结前贤摄生经验并结合他本人修真体验而成,其摄生功法简便易学,行之有效,该书问世后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它诸如梅颠道人周履靖的《赤凤髓》、瑞南道人高谦的《遵生八笺》、丹亭真人的《丹亭真人传道密集》、粘本盛的《道养全书》等等,也都是这一时期有 代表性的医学养生著作。 ? 三、简短结语?综上所述,明清 之际,道教医学发展进入了一个特殊历史阶段。一方面,由于明清道教发展式微,道教医学发展的势头受到遏制。明代道教医家占同一时期医家的比率只有 7.2% ,而清代知名道医更是 大为下降 ?? B25 ?,道教医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都远远不如从前。但在另一方面,明代道教与传统医学仍保持了一种较为密切的关系,明代道教对传统医学仍有一定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千百年来,道教医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防病祛疾经验知识已相当丰富,其独到的养生理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道教医学本身所内蕴的养生保健功能日益为世人所认同,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青睐。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汇集道教医学养生精华的医学著作,道教养生方法被医家更为广泛地应用到临床治疗之中,这些都充分表明,在明清时期,道教医学的精华已逐步融入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大潮之中。 ( 责编:秦人 ) ? [HT7SS] 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 26 ,《道藏》第 5 册,第 24 8 页。 ?②③《净明忠孝全书》卷 3 《玉真先生语录内集》,《道藏》第 24 册,第 635 页。? ④《太上灵宝净明入道品》,《道藏辑要》危集四。 ? ⑤《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卷下,《道藏》第 24 册,第 610 页。?⑥《四规明鉴经》, 《道藏辑要》危集四。 ?⑦《净明忠孝全书》卷 6 ,《道藏》第 24 册,第 649 页。 ?⑧《岘泉集》卷四,《道藏》第 33 册,第 232 页。 ?⑨《仙传外科集验方序》,《道藏》第 26 册,第 6 59 页。 ?⑩《道藏》第 26 册,第 660 页。 ?? B11 ?《明史》卷 299 页《方伎》云:“刘渊然者,赣县人。幼为祥符宫道士,颇然呼召风雷……渊然有道术,为人清静自守,故为累朝所 礼。”中华书局标点本,第 25 册,第 7656 页。 ?? B12 ?《明史稿》卷 281 《列传第 176 ·方 伎》,康熙三十六年敬慎常刻本,福建师大图书馆古籍部藏。 ?? B13 ?原阳子法语卷上, 《道藏》第 24 册,第 81 页。 ?? B14 ?《龙虎山志》卷一,《藏外道书》第 19 册,第 427 页。 ?? B15 ?《重修龙虎山志序》,《藏外道书》第 19 册,第 427 页。 ? ? B16 ?《悟道破疑集原序》,《道书十二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582 页。 ? ? B17 ?? B18 ?? B20 ?《道书十二种》,第 582 页,第 667 页,第 667 页。 ? ? B19 ?《会心外集》卷下“示李源昌书”云:“昨日来朋回西,问尔近日近藏,始知犹不 忘情于医道。此亦济世仁术,未为不善。”《道书十二种》第 702 页。 ?? B21 ?《会心集》 卷下“示李源昌书”,《道书十二种》,第 702 页— 703 页。 ?? B22 ?顾景星《白茅堂集》 ,主春阳主编,《中国医药大成》,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945 页。 ?? B23 ?《本草纲目》卷一,人民卫生出版社校点本,第 1 册,第 11 页。 ?? B24 ?? B25 ?详见拙著《道教医学导论》,台湾中华道统出版社 199 年版,第 232 页,第 476 页。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08-23 21:48:00 +0800 CST  
治疗疮疡,是中医祝由疗法一大奇迹,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见到类似的描述。如赵海涛先生《祝由科的邪门邪术》写道:“……这位祝由郎中就坐在一张小破书桌后面,悠游自得地摇着折扇,大吹法螺。破书桌上面,摆着几本不知名的药书和几叠黄裱纸。每本书都是破旧不堪,字迹模糊难辨。如有人身上长瘤、长疱、长疮,不论部位在哪一处,他从不叫患者揭开衣服来详细检视。只是以手指在患部大约估量一下尺寸,然后用黄裱纸剪一人形,吐把口沫,往门板上一贴。用毛笔在纸人上之相同部位画一圆圈,取银针一枚,轻轻插进那圆圈里,只听得患者大喊一声“哎哟”,血水与黄浓立刻自患部流了出来。这时,他趁机拿一副膏药卖给患者,让患者自行贴上,没几天就好了。”

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较为常见的是痈、疽、瘤、岩等。痈疽,是发生于体表、四肢、内脏的毒疮。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属于阳症;疽发于筋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属于阴症;现代医学解释,痈疽为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症。

瘤,是留滞不去之义,是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人体组织之中,聚而成型所产生的块状物,相当于西医的体表良性肿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将瘤分为六种,即:气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血瘤(血管瘤)、筋瘤(静脉曲张)、肉瘤(脂肪瘤)、骨瘤(骨瘤和骨肉瘤)、脂瘤(皮脂腺囊肿)。

岩,是指病变部位肿块坚硬,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后疮面中间凹陷较深,状如岩穴,故称之谓岩,岩与癌相同,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恶性肿瘤。

治疗疮疡的祝由术很多,笔者见过的不下几十种。其中,红莲教祝由各具特色,此派祝由与其它派别有所区别,有吕山,茅山,红莲,天主,等民间五教。正统传承,此派传人在民间颇有声望,民间高人,极为底调。笔者寻访多年,终得见识。

符、咒等,皆是具体治疗手段或曰工具而已,并非必须。如果修行达到一定程度,已然在精神层面臻于“神我合一”的境界,则其人出言即是咒、挥手即是符,无须再用固定之符咒,此即祝由疗法之终极形式也。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1-17 17:30:00 +0800 CST  
《中国巫术通史》序 龔鵬程
高国藩先生是诗人,是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在推动学术研究方面也贡献卓著。我认识他,快三十年了,但知道他在写《中国巫术通史》仍世大吃一惊。這题如此之大,虽说他积累甚富,早在2001年便已出版《中国巫术史》(该书且荣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写起来可能驾轻就熟,然而这毕竟不是容易做的题目,要花绝大气力呢!

他寫畢,我看了更加驚嘆。因為他的巫术通史,事实上就是在讲整个中国人的巫文化。

巫,看起来好像不难明白,《说文》早已解释巫就是降神者;故巫术云云,当然就是指一切降神驱鬼、与鬼神打交道之法。

但细思即知情况不那么简单。例如迎神驱鬼时常會使用咒语與符箓,故咒与符均可视为巫人之术。可是咒语和符箓却可以单独存在并发挥其作用。这些作用常可与鬼神无关,是咒与符本身就具有的效能。

例如孙思邈《千金翼方》中有禁咒兩卷,什么病念什么咒语即可获致什么疗效,乃是与一般医家用药完全一样的,故列入药典中,推荐给病人。此类咒语与降神毫无干系,然施术者与病家都相信它拥有治疗之效。此种“相信”和“运用”,整体即属于一種巫文化。因为施者与受者都不能完全了解为什么念什么咒就会有什么效果,只是在一种社会文化中相信并接受之而已。为何相信,一部分取决于疗效,一部分由于社会心理及该文化社群之知识结构。若无此社会心理和相应的知识结构,则虽咒符仍然有具体疗效,依然不能被该文化社群理解、认同或接受。

现今医科大学教授《千金翼方》的多了,然而不是把这两卷禁經删了,就是根本不教咒语;谈及符咒,則均斥为迷信、不科学,就是这个缘故。

实则所谓科学,即今之巫术也。巫为总名,巫术、巫文化底下有许多分支,名号颇不相同,今之科学,便属其中之一端。

换言之,巫术涉及的,不仅为鬼神。巫与鬼神相关者,不过是某些时代某些地区或某文化社群对巫术的一种解释。如不用精灵与鬼神来解释巫术、巫现象,也可以用交感、模拟、反抗等原理来解释,或乞灵于所谓科学,量子啦,物理啦,场啦,原子啦等等。因此不能以为巫术仅是一种原始的文化或思维,它是遍布古今的。更不能把巫和封建、鬼神信仰、不科学等同起来,它也是遍存于中外的。

那么,巫到底是什么?《说文》讲的其实也没错,降神之“神”若不看死,则确实可提供我们一条思路。盖人本来有思维、有精神,是思虑与行动之主体;但某些时候,我虽仍是我,可是似乎另有一精神主宰者进入我身体中。这时原有的主体退位或隐蔽了,由另一个主体来导引我行动或说话,此即一般所说的降神。神下降,进入了我。各种宗教之神圣经验都是如此的,聖靈充滿、佛在心中、神與我同在等等,只是說詞不一樣而已,均属于巫术之一类。

这降神之神,重点是指替代了我原有精神之另一作用者:人在被降神、附体之後,认为一切言行均不再是我做的,而是“他”,是另一起具体作用者。

这个“他”,常被解释为精灵、鬼神,但也可被解释为某种客观的原理原则,例如天命、气运、理数、五行、八字,或交感、模仿、反抗、科學等等。总之,这时之言语、行动、发生了什么事、出现了什么效果,均非我所能知,有时我甚至被蒙在鼓里,主体隐匿不彰。要待事後,神退了,也就是走出巫术状态了,才豁若初醒、恍然大悟。

所以,巫术事实上就是相信“有个自我之外,尚有能起作用者”的一种思路和行动。例如我正谈着恋爱,但我相信恋爱能不能谈成,关键不在我,而在于月老是否帮忙,或某种咒语、符箓、术法(下蛊、把鼠尾烧成灰喝、饮足底泥之酒等,詳见高先生書第廿七章第五节)是否奏效。我要身体健康,但不是从保健、锻炼、调节食色等方面着手,而是希望神灵或符咒能起作用……等,都是巫术、巫思维。由伦理学上说道德的“自律”与“他律”来看,巫正是一种他律的态度。凡相信人生与世界常是不由自主的,皆属于此。

高先生谈的,就是这一路思维之总体状况。故由上古一直讲到现当代中国人的生老病死,贯串一切民俗、宗教、医疗、商业、政治活动,也遍及汉、满、女真、党项、契丹、蒙古、吐蕃、苗、瑶各族。恢宏博大,气象万千。而具体解说,则多依据他频年踏勘调查之所得,故亲切有味。引经据典,又能要言不烦,探骊得珠。故虽大书,多达二百余万言,却读来如短秘珍笈,唯恐易盡。其中勝义纷綸,不及備論,只能请读者诸君自去细细品味,我此处聊为喤引而已。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1-17 17:32:00 +0800 CST  
民间奇闻:头痛50年治疗
某人为广西退武军人,早年当兵与人有争吵,后被桂军李宗仁保镖指了一下头,头痛就痛了几十年,中西医无法根治,后经我民间高人治疗,当场即好。从闲聊中得知,此是民间点打功夫,医石无效。此例可作为佐证,做人不可太狂,民间高手如云。安份守已,自可平安一生。
民间奇闻:防身保命奇功
闲时到民间寻师访友,得知民间有一奇功,名神拳。防身保命显奇功,可以让一个不会功夫的人,马上打出各种拳法,棍法。笔者有幸求得此功,吞符后,行拳有千军万马般的力道,传说此拳由武圣关公所创,传入南少林,后传红莲教,在历史上赫赫有名。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1-17 17:51:00 +0800 CST  
知识普及--神通观

一、神通的概念
不可思议为神,自在无碍为通。神智莫测,通达无碍,谓之神通。笔者认为,神通是自性功能的外现。它犹如自心中的宝藏,但埋藏的深浅不一。
二、神通的来源、种类、层次
1、神通的种类
传统的六神通:
(1)天眼通:无论远近、明暗、大小、阻隔之物,一律能见。
(2)天耳通:能听到遥远或细微的声音,能听懂各类语言(包括飞禽走兽的鸣叫)。
(3)他心通:对别人的思想能了如指掌。
(4)宿命通:能知过去、未来、累生累世之事。
(5)神变通:对于自身、外境、万物能够随心所欲的操控和变化,无所障碍。
(6)漏尽通:烦恼断尽。
2、我们划分的神通
(1)特异感知:眼通(透视,遥视、微视、宏观、暗视,多维视),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手感、体感等),心痛(思维传感),宿命通(现视、追视、预视),漏尽通(返照元神)
(2)特异感知:复杂运算,判知结果
(3)改变能量:外炁作用,控制思维
(4)改变物质:物质形态性能变化,有无相生
(5)改变位置:意念致动(控人控物),搬运,穿越,隐身。
(6)改变自身:硬功、软功、轻功,水火不侵,自身炁化。
3、神通的来源
(1)报通:为业报招感的神通,如天生的特异功能人,又如鬼道能飞行和穿壁。
(2)依通:依据符咒、药物、数术等工具而得到的神通。
(3)妖通:为妖精、鬼类所持有的神通力,人间的附体者也属于此类。
(4)修通:从修炼各种功夫而取证的神通。
(5)道通:由于悟道而取得的神通。
4、神通的层次
(1)特异感知:眼、耳、鼻、舌、身、意(判知)。
(2)特异运动:搬运、遁术、神行、飞行、控人、控物、穿障、隐身。
(3)特异变化:改变物质性能与大小,复原物质,催化物质,进一步达到有无相生。
(4)出神入化:自身完全炁化。
三、自然对神通的三点批判----如何正确的认识神通
1、神通不敌业力
神通不能违背因果,不能改变既成的事实,只能预先得到消息或从远距离得到消息,做暂时的回避、阻挡,或者转化。神通也是自然现象之一,他不能跟自然规律相违背。
2、神通不能救世
好显神通的人,除了显异惑众之外,对于乱世的大局无补,对于混乱的社会无益,对于彷徨的人心无助,反而沉迷于神通现象越深的人,脱离正常的生活越远。
3、神通不如智慧
神通是有限的,而智慧能改变人心,改善命运,改造世界。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1-17 18:00:00 +0800 CST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即中国传统医学,一般是指中国汉族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传统医学。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这个名称是相对西方医学而言,在古代中医有许多独特的称谓,如岐黄(内经的典故)、杏林(董奉的典故)、青囊(华佗的典故)等。
我们认为,中医是中华民族县贤所创立的一门以“取法自然,注重整体,多维辩证,调节炁脉”为特色的古老医学体系,它包括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为主体的中医哲学,以“形(臓象)、炁(经络)、神(情志)”为主体的中医生理学,以“内伤七情、外感六淫”为主体的中医病理学,以“望闻问切”为主体的中医诊断学,以“推拿、针灸、中药、祝由”为主体的中医治疗学。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1-22 00:25:00 +0800 CST  
第四章、自然病理观
第一节、疾病与健康
一、疾病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致病因素和条件的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此过程会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
二、健康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正常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三、亚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1、亚健康的几种表现
(1)功能性改变,而不是器质性病变。
(2)体征改变,但现有医学技术不能发现病理改变。
(3)生命质量差,长期处于低健康水平。
(4)慢性疾病伴随的病变部位之外的不健康体征。
2、导致亚健康的因素
(1)饮食不合理。当机体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贫乏时,都可导致机体失调。过量吸烟、酗酒、睡眠不足、缺少运动、情绪失落、心理障碍以及大气污染、长期接触有毒物品,也可出现这种状态。
(2)休息不足,特别是睡眠不足。
(3)过度紧张,生活或工作压力大。
(4)长久的不良情绪影响。
(5)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
(6)人体的自老化,表现出体力不足、精力不支、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7)疾病的前期。在发病前,人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出现器质性病变,但在功能上已经发生了障碍,如胸癖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
(8)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即使是健康人,也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处于亚健康状态,例如女性在月经来潮前表现出烦躁、不安、情绪不稳、易激动等。

第二节、自然病因论
一、西医的病因论
二、中医的病因论
三、自然疗法的病因论

第三节、自然病机论
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是论述疾病根源的。在此基础上自然疗法再加入燥邪病机二条,成为二十一条。
? 五臓病机(内生五邪)
诸风掉玄,皆属于肝---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有关。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凡由寒邪引起的形体拘急、关节屈伸不利之证,都与肾有关。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凡由风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喘逆、胸部痞闷之证,都与肺有关。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凡由湿邪引起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关。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凡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疮疡、红肿发痒之证,都与心有关。
? 上下病机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凡出现肢体枯萎、气喘呕吐之证,都与上焦有关。(呕由寒滞中焦、胃气上逆而致)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凡出现四肢厥冷、便秘、泄泻之证,都与下焦有关。
? 风寒湿邪病机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凡突发性的筋脉拘挛、项背强直之证,都与风邪有关。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凡人体内排出的水液,如涕泪、唾液、呕吐物、小便、稀溏便等,如呈现清稀透明、淡白寒凉之象,都与寒邪有关。
? 火邪病机
诸热暓瘈,皆属于火---凡热病出现神志昏迷,抽搐症状,多属火证。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凡出现口噤鼓颌、站慄失神等症状,多属火证。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凡足背浮肿酸痛、心神惊骇不安等症状,多属火证。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凡出现气逆上冲,如连声响亮的嗝逆、喷射状呕吐等,多属火证。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凡出现烦躁发狂,举动失常等症状,多属火证。
? 热邪病机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凡出现腹部坚硬胀满(兼见便秘尿涩,烦热口苦等),多属热证。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凡出现腹胀肠鸣,叩之有鼓音,多属热证。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凡出现转筋抽筋、角弓反张,小便浑浊,多属热证。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凡出现呕吐泛酸,急性腹泻,有里急后重之感,多属热证。
? 燥邪病机
诸咳少痰,口渴咽干,皆属于燥---咳嗽少痰或无痰,口咽干燥,头痛无汗,多属燥证。
皮毛焦枯,形消便秘,皆属于燥---发肤干枯,形体消瘦,大便秘结,口干无津,多属燥证。

第四节、自然病种论
一、现代医学的疾病分类
1、身病与心病
2、生物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二、佛教的疾病分类
1、四大不调之病
2、鬼神所作之病
3、业报所感之病
4、无明烦恼之病
三、自然疗法的疾病分类
以上佛教的疾病分类非常有道理,二自然疗法进一步提出了三种不同标准的新分类方式:
1、按疾病类型分
(1)生理病:包括生理衰老、生活习惯病、医疗后遗症、养生后遗症。
(2)业报病:由于前世或今世的因果报应导致的疾病。
(3)灵扰病:由于外来灵体干扰导致的疾病,分为附体型灵扰病、影随型灵扰病。
(4)心理病:无明烦恼之病。
2、按致病原因分
(1)宿业病:宿业病也称因果病,乃是宿世之时由于无明烦恼所造恶业,以种子形式留存在心识中,于今生显发出来,而令身心生病。
(2)现行病:现行病乃是今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导致心神、炁脉、肉体各层之疾病。
(3)共发病:由宿业、现行共同作用产生的疾病。
总之,疾病产生的病因不外乎宿业和现行两种。而宿业和现行之根源,则是无明产生贪嗔痴等烦恼,烦恼引发人去造业。
3、按疾病的层次分
(1)肉体病
(2)炁体病
(3)灵体病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1-22 00:26:00 +0800 CST  
自然医学观

第一节、医学类型
一、医学( Medicine),是处理人类健康定义中,人之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的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治疗预防疾病和提高人体健康为目的。
自然观点:所谓医学,就是修正人类身心障碍的学问。上医医世,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二、横向划分的四种医学:传统疗法、顺势疗法、对抗疗法、自然医学。
自然医学认为,中医是最佳的自然医学,是真正的绿色医学,通过自然的手段,在身心灵各个层次上解决问题。
三、自然观点:纵向划分的三种医学
1、肉体医学(生理医学)------代表是西医。
2、炁脉医学(能量医学)------代表是中医。
3、灵性医学(心识医学)------代表是宗教医学。

第二节、自然医学的三个层次
自然医学的治疗技术可划分三个层次:
一、体能疗法(形体疗法)
形式:按摩疗法、正骨疗法、点穴疗法、刮痧疗法等。
特点:1、治疗时必须有身体的接触。2、治疗时依靠肌肉能量为主。
优点:1、技术容易掌握。2、无论患者是否敏感,治疗时都有明显的生理感觉或感应。
缺点:1、疗效层次相对较浅,对深层脏腑病、重大疑难疾病效果较慢。2、患者有一定的痛苦。3、治疗师体力消耗大,长期下来对身体有影向。
二、炁能疗法
形式:布炁疗法、借物疗法、借能疗法、中医祝由、道家符箓、佛门真言、数码疗法等。
特点:1、可接触治疗,但多为隔空治疗和遥距治疗。2、以真炁能量为主。
优点:1、无痛苦。2、治疗范围广,对各类疾病都有明显疗效。
缺点:1、使用一般的布炁疗法,治疗师真炁有所消耗,且有病炁反噬之危险。2、患者如不够敏感,治疗时难以产生明显的生理感觉或感应。
三、神能疗法
形式:观想疗法、图象疗法、元神疗法、分身疗法、神便疗法、神光疗法、佛光疗法等。
特点:1、均为隔空治疗和遥距治疗。2、以意识能量为主。3、无病炁反噬之危险。
优点:1、无痛苦。2、形式高雅。3、治疗速度快。
缺点:1、因治疗方式奇特,对患者的心态要求较高,仅适用于能理解接受或愿意配合的患者群体。2、对治疗师的个人修养要求较高,学习起来有较大难度。3、患者如不够敏感,治疗时难以产生明显的生理感觉或感应。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1-22 00:30:00 +0800 CST  
自然人体观

第一节、人体三部论
一、人体的三个部分
肉体(形):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炁体(炁):先天一炁自虚空来。
灵体(神):六道轮回暂居躯壳。
二、肉体----臓象论
臓象表(自然五行归类表)略。
三、炁体-----经络论
1、炁体=经络+炁场
经络:
? 主要经络:36条
? 分支经络:72000条
? 经穴:360个(分布在12正经和任督二脉)
? 奇穴和阿是穴:无数
? 经络的本质是一条条的炁束,穴位是经络上的站点和窗口。
炁场:
? 炁场是经络辐射到体外的部分,是包裹全身的炁层。
? 炁场有层次,第一层包裹人体约3到5厘米,方向为垂直于人体纵轴;第二层比计稀薄,方向为环绕人体纵轴;第三层则更稀薄,方向为向四周空间辐射。
2、经络属性表(略)
3、经络网络论(略)
4、经筋带理论(略)
5、穴无定位论(略)
四、灵体------情志论
心---神------精神的总指挥
肝---魂------后天的思维反应
肺---魄------先天本能及感觉
脾---意------外界信息输入储存到大脑的印象
肾---志------内心思考决定要实施的东西

第二节、人体三宝论
一、精
1、广义之精,包括体内一切精华物质,如血液、津液、骨髓、内分泌等。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归藏于肾;后天之精来自于水谷,输布于臓腑百骸。
2、狭义之精:专指人体的生殖细胞。
二、炁
1、先天元炁
2、后天宗炁(脉外之卫炁,脉内之营炁)
3、躯体炁,臓腑炁,元神炁
三、神
1、感官层
2、了知层
3、自我层
4、储藏层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1-22 00:38:00 +0800 CST  
四、师传的方式与重要性
1、师道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何谓传道?即指一条明路,指出正确的大方向,讲明为人、处世(内圣外王)的大道理。何谓授业?讲授具体的技术、专业知识。何谓解惑?解答澄清弟子的各种疑惑。在这三者中,传道无疑是最重要的。按我理解,传道是传大道,授业不过是教小术。一位合格的师父,必定会把传大道放在首位,帮助弟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修行观,教会弟子踏踏实实做人,清清楚楚认识世界,明明白白去修行。不过这样的师父,在现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下,恐怕没有市场,落得个门前草深三尺的境遇。相反,那些极力鼓吹小术的师父,今天教三十六种神通、明日传七十二般变化,引得学人心猿意马、蜂拥而至。。。。。世道如此,是为末法时代。
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叫尊师重道,可是有人不解其意。究竟而言,师即是道,有师才有道,无师则无道,故而尊师是重道的根本,重道首先就体现在尊师上。自古以来,没有任何神仙是无师自通、无师自成的,即使真仙活佛下界转世,也须度师来接引。所以,紫阳真人曰:“饶君聪明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
2、我们的教学方式
一是传:老师给学生讲授修炼法要,学生一听就明白、就可能得到东西,就像释迦牟尼讲经说法,下面就有弟子随之证到相应境界。传的方式有:口传、身传、心传、法本传等。
二是帮:老师居高临下观察学生,看到学生到了什么程度,在关键时刻帮一把、指导一下,起到提携、纠正、导航的作用。
三是带:这种方式不需要过多的修炼,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工作、做治疗就可以了,在老师旁边自然就会潜移默化(磁化)、同步提高。在藏传佛教里这样的例子很多,许多大成就者的侍者后来也成就了,比如著名的阿秋法王以前就是昌根阿瑞仁波切的侍者。
四是点:老师对具备了一定素质的学生,在修行的关键时刻进行点化,画龙点睛、一点即通,帮助学生提高层次。过去禅宗的棒喝,就是关键时刻的点化方式。
五是给:学生有使命、有愿心,但缺乏能力,这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某种能力,学生直接就可以用。但老师所“给”的能力不一定就是学生的了,从某种角度讲是借用的、暂时的,说你有就有,说你没有就没有。最终是否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与学生的心性有关,心性好就好转化为自己的。
六是过:老师直接“过”某种功夫给学生,相当于“克隆”或“复制”,学生得到“种子”后培育一段时间就是自己的了。但学生绝对不可心态动摇,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这样的人没有能力承受高级的东西,心性不够,涵养不够,德行不够,就是老师给他过了功,也不一定得到,所谓“厚德载物”是也!不但得不到,还会误解老师故弄玄虚,乃至嗔怨老师-------这样的人,就不是传统所讲的载道之器。
七是证:老师给学生印证,鉴别学生的进步程度和所达到的层次。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1-22 00:44:00 +0800 CST  
太上感应篇"益心文化"子时公益共修
太上感应篇"益心文化"子时公益共修,传承诵读经典,清静身心,益心保健,驱病延年,积功累行,德功圆满。
说明:此次共修,使用龙门密旨秘法加持,能量强大,共修效果明显。
共修流程:
1.手抄太上感应篇10篇。
2.子时诵经益心:龙门密旨,天仙正宗。
3.庄子固肾三式:固本培元,补肾易筋。
4.太上玄珠一式:开启玄关,补脑益髓。
5.无极先天辟谷:食肉者夭,食气者寿。
6.仙翁胎息卧式:逍遥仙卧,胎气入息。
7.天人合一静功:快速入静,天人感应。
8.道医潜能保健:周天玄针,八卦除疾。
QQ: 3074762984


太上感应篇课外研究内容:
共修太上感应篇,可参研龙门秘旨,简介如下.
太上混元全真龙门派百字辈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
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
未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
虚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心,
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
本元宗传承谱
理通法自明,元觉本清净,圣道在伦常,丹成妙用心。
第一章:理论部份
第一节.国学概论
1.国学文化概论
2.儒家文化概论
3.释家文化概论
4.道家文化概论
5.中医文化概论
6.数术文化概论
第二章:法技部份
第一节:.龙门玄宗功课科
1.玄宗上香法
2.通天上香法
3.玄宗请师法
4.虚空请圣法
5.心坛法
6.龙门玄宗总咒
7.玄宗神水修炼法
8.玄宗金光法
9.玄宗送师法
第二节.龙门玄宗法坛科
10.法坛布置法
11.玄宗安坛法(镇坛令,护坛法,空间结界法,五帝镇坛法)
12.玄宗虚坛法
13.玄宗心坛法
14.玄宗身坛法
15.坛前问卦通灵法
16.开坛行法程序
17.玄门玄宗请圣文
18.化财法
19.上供法
第三节.龙门玄宗神咒科:
20.玄宗总咒
21.北斗神咒
22.天蓬神咒
23.土地神咒
24.四净神咒(净心,净口,净身,净天地)
25.弥罗宝诰【以上包令掌诀,秘讳,用法】
第四节.龙门玄宗秘讳科:
26.三清讳
27.玉皇讳
28.紫微讳
29.天皇讳
30.后土讳
31.三光讳
32.五帝讳
33.北斗七星讳
34.南斗六星讳
35.天蓬讳
36.玄女讳
37.泰山讳
38.天师令
39.金光令
40.五雷令
41.煞字令
42.岁字令
43.药王令
44.九龙令
45.五虎令
46.铁牛令【以上包括结法,用法,配各类咒语】
第五节.龙门玄宗手诀科:
47.子午诀
48.混元诀
49.五雷印
50.雷霆诀
51.灵官诀
52.紫微诀
53.斗诀
54.玉皇诀
55.本师诀
56.双泰山诀
57.金牌诀
58金桥诀【以上包括诀法,咒法,用法】
第六节.龙门玄宗罡步科:
59.七星罡
60.八卦罡
61.三台罡
62.九紫罡
63.九凤罡
64.北斗罡
65.南斗罡
66.镇坛罡【包含咒语,步法,用法】
第七节.龙门玄宗护身科:
67.披斗伏魔法
68.步罡护身法
69.三仙藏魂法
70.七星藏魂法
71.坛前藏魂法【包含咒语,步法,用法】
第八节.龙门玄宗神水科:
72总符神水
73金光水
74紫微水
75药王水【包含咒语,用法】
第九节.龙门玄宗修持科:
76.小金光
77.大金光
78.上药三品法
79.橐龠法
第十节.龙门玄宗灵符科
80.本门符头(符法三乘)
81.本门符身
82.本门符胆
83.龙门总符
84.五雷金光符
85.书符要诀(敕水咒,敕笔咒,敕墨咒,敕砚咒,敕朱咒,敕纸咒)
86.法印令牌要诀:法印详解,法印制作,令牌详解,令牌制作
87.书符秘法(开坛法,启师法,书符法,布气法,盖印法,敕符法,谢师法,书符墨水制作方法)
第十一节.龙门玄宗兵马科
88.兵马详解
89.招兵法
90.屯兵法
91.发兵法
92.收兵法
93.和兵法
94.灵童法(灵童开光咒,用法)
95.甲马法(甲马咒,用法,)
第十二节.玄门宗玄宗天医科:
96.天医详解
97.天医请师法
98.天医五雷法
99.华佗请师法
100.药王神师法
101.接骨咒
102.紫微收惊法
103.道医治病详解
104.人体魂魄详解
105.禁止小儿夜啼法
106.米包收惊法
107.鸡蛋收惊法
108.追魂法(天灵咒,用法)
109.安神法
110.判断重病患者能否救治秘法
111.久治无效的疼痛化解秘法。
112.药王法水
113.灵应五符
114.祛毒收疮法
115.四大将军收魂法(定心收魂)
116.灶君追魂法(定心收魂)
117.三元将军追魂法
118.急救还魂法
119.玄宗收魂法
120.解酒法
121.秘传收魂法
122.安魂定魄法水
123.小儿夜啼法
124.千里扣魂法(定心收魂)
125.雪山大圣法
126.三味真火法
127.治疗癫狂法
128.治颠法水
129.安神法(安睡法)
130.折医符
131.接骨法
132.神仙索
133.治发热(高烧)
134.治心脏病
135.治癣,痘,疙痞
136.九龙符法
137.治失眠法
138.美容洗面符水
139.治眼病符
140.吹眼法
141.洗眼符
142.治牙痛四法
143.治咳喘符二法
144.治耳病三法
145.治鼻病二法
146.治口舌病四法(治口舌疮符法,治口吃符法,治喉瘖符法,治食道诸疾符法)
147.治妇科病诸病符法
148.治月事不调符法
149.治癣疥符法
150.治虫咬兽伤符法
151.符咒接骨法
152.符咒美容法
153.治百病诸法()
第十三节.龙门玄宗消灾科:
154.玉帝辟难法
155.小儿解关煞
156.收口舌秘法(避小人口舌符,竹筒收口舌法)
157.收官符秘法(太岁收官符,收官符法,厌公事符,禳官灾口舌符,收官舌是非符,)
158.诉讼取胜法(诉讼必胜符,解官灾符,)
159.戒除恶习法(戒赌符,戒嗜符)
160.安太岁法
第十四节.龙门玄宗延寿科:
161.北斗长寿符法
162.五福增寿符法
第十五节.龙门玄宗招财科:
163.龙门玄宗财神符
164.龙门玄宗安财位法(五路财神符法,土地招财符法,五方财神符法)
165.龙门玄宗开财门法
166.玄坛招财法
167.万公旺店符法
168.纳气旺财符法(纳气旺财符,旺利符,招金银入宅符)
第十六节.龙门玄宗文昌科:
169.升官求实禄法(升官符法,求官符法,进禄加爵符法)
170.玄宗文昌符法
171.文昌帝君符法
172.文曲星君符法
173.魁星科甲符法
174.明心开智符法(通灵智慧符,明心智慧符)
第十七节.龙门玄宗和合科:
175.天师和合法(天师和合符)
176.三田和合法(三田和合符)
177.和合仙师符法(和合仙师咒,和合法主咒,)
178.万法和合令法
179.月老姻缘法(月老姻缘咒,符,宝浩,用法)
180.玄女助缘法
181.闭言和合法(昔口和合咒,闭言和合咒,符。天师禁口舌符)
182.家庭和睦法(六亲和合符,家庭和睦符,灶君合家符)
183.朋友和合法(朋友和合符)
184.外出牵挂法(思念符)
185.断缘隔开法(隔开符,开婚咒,冲开咒)
186.封脚断外遇法(封脚符)
第十八节.龙门玄宗镇治科:
187.天心大荡秽
188.地司大退煞
189.开井收邪法
190.封门隔煞法
191.百解神煞法
192.九牛破土法(动土灵符,造屋符式,水碗讳字)
193.安土煞
194.安太岁
195.天蓬斩鬼符法
196.三天断邪符法
197.萨祖铁罐降魔法
198.主将金鞭降魔法
199.王公治邪法
200.鲁班仙师治邪法
201.收邪师秘法(收邪师二法,治邪神符法)
202.惩治盗贼法
203.追人回归法(土地追回符,土地追人符)
204.追债法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0 13:36:00 +0800 CST  
第十九节.龙门玄宗风水科:
205.阳宅安镇法(北帝镇宅法,天师镇宅法,玄宗镇宅法)
206.阴宅安镇法(安龙符法,扩穴符法,催龙符二法,安葬符法)
207.安龙开阴基
208.灶君安位法(安灶君)
209:土地安位法(安土地)
第二十节.龙门玄宗日用科:
210.佛字六字大明咒加持法(加持物品)
211.道家金光神持法(加持物品)
212.儒家浩然正气加持法(加持物品)
213.秘传圆光神咒加持法(加持物品)
214.神像开光法(开光详解,开光仪式,宝镜咒,入灵神,安灵咒,开光咒,催灵咒等)
215.法器祭炼法(法器祭炼仪式,秘传七仙女开光法,)
216.阳宅防盗法
217.出行平安法
218.合家平安法
219.驾驶安全法
220.通用护身符法
221.小儿护身符三法
第二十一节:龙门玄宗保胎科
222.六甲添喜法
223.安胎保孕法
224.调经种玉符
225.高帅安胎水
226.莲花安胎水
227.高帅安胎符
228.六甲安胎符
第二十二节:龙门玄宗法事科
229:确认信人有灾三法
230:消灾法事总原则
231:消灾法事通用方法
232:各类灾难的具体处理方法
233:太岁详解
234:闾山派太岁符
235:安太岁科仪
236:顺星科仪
237:禳星科仪
238:还阴债法
239:替代科仪(送替身,替代科,替身开光咒,童子命详解)
240:灵童挡灾法
241:观音经咒和斗姥宝诰
242:延寿类法事原则
243:延寿类法事通用方法
244:为长者延寿
245:为患者延寿
246: 招财类法事原则
246:招财类法事通用方法
247:个人招财
248:企业招财
249:洽谈项目,承攬工程顺利法
250:五路财神招财法要诀
251:销售增长法
252:店铺兴旺法
253:文昌类法事原则
254:文昌类法事通用方法
255:升官加禄法
256:求职(找工作)顺利法
257:考试优秀法
258:学业进步法
259:读书用心法
260:玄学开悟法
261:和合类法事原则
262:和合类法事通用方法
263:搭桥度关法
264:单身增缘法
265:恋爱催婚法
266:夫妻和合法
267:防止变心法
268:家庭和睦法
269:朋友和合法
270:隔开疑心法
271:镇治类法事原则
272:镇治类法事通用方法
273:代解附体
274:解除邪术
275:收邪斩鬼
276:退煞法
277:镇治重丧
278:防治盗贼
279:收治恶人
280:风水类法事原则
281:风水类法事通用方法
282: 安龙奠土科
283:阳宅安镇法
284:安灶君法
285:安门神法
286:阳宅兴旺
287:镇墓法
288:新居入宅程序
289:开光法事指南
290:物品开光
291:神像开光
292:法器祭炼
293:追债法
294:净车法
295:射箭法
296:栓红线
297:冲犯婴灵化解法
298:药罐移病法
299:求子嗣
300:摇钱树
第二十三节:龙门玄宗秘传科:
301.神传开眼法
302.灵龟耳报法
303.紫微耳报法
304.一点灵光法
305.上清神光法
306.千手观音掌
307.玄宗掌心雷
308.仙师梦传法
309.佛祖灵光印
310.千里度人法
311.禁制恶犬法
312.咒枣为丹法
第三章:实践部份
一:功课科实践
二:法坛科实践
三:灵符科实践
四:兵马科实践
五:天医科实践
六:消灾科实践
七:招财科实践
八:延寿科实践
九:文昌科实践
十:和合科实践
十一:镇治科实践
十二:风水科实践
十三:特艺科实践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0 13:37:00 +0800 CST  
《法术逸闻之三----五雷掌》

五雷掌是法术中的一大类别,以此为名的不计其数。仅笔者所学所闻,就有十余种之多。在此仅讲几个有关五雷掌的逸闻。

A先生在湖南跟L师学艺时,L师在墙上写下五雷掌三个字,顷刻之间,天空响起阵阵滚雷,其势威猛之极,在场之人均大惊失色。L师则言,此乃修成雷法后的自然感应。随后,其打出一个指天画地的手印,雷声倏忽而止。L师在给A先生传五雷掌时,曾嘱A先生在修炼时将咒语改动几个字,以去掉其杀伐之气,用以治病救人。

数年后,A先生又到广东跟Y师学法,Y师与A先生一见面握手后就笑着说:“你也学过五雷掌啊,但你这个五雷掌是治病用的,打不死人!”A先生遂心悦诚服。Y师所传五雷掌甚为刚猛,以前每次传法后即命学法之人拿其他弟子试功,凌空一掌必晕厥倒地,然后再由Y师施法救回。然而“上得山多终遇虎”,某次试功时出现了险情,差点救不过来。从此Y师才改了一种试功方式:令学法之人在屋子里对东面墙壁凌空发掌,其他数人以手触摸西边墙壁,如两臂有电麻感,则为成功!

A先生从广东回来后,又写信问湖南L师,谈及Y师“打不死人”的评语,L师回信就只四个字:心大fa大!A先生顿悟真谛,法由心生,心量大则法力高,岂咒语能限之?法术高手B先生,气功热时期在广西某地传法。一日有一位老人前来求治,其脚上长有一鸡蛋大的瘤子,疼痛难忍,行走不便。B先生运起五雷掌,几步以外一掌打去,只见瘤子即刻爆裂开来,血浆四溅!围观者皆赞其功夫神奇!都说五雷掌能打肿瘤,此例可证之。B先生的前辈C师,在广西某地区某供销社工作。某次当地警方要抓捕一个黑恶势力团伙,经侦察得知该团伙匿藏于一处楼房的二楼,几个成员均携带枪支手雷等物,极度危险,警方一时找不到好的抓捕办法。这时有人推荐C师,警方即让C师一试。C师隔着马路对那栋楼房二楼房间打了一掌,警方冲上去一看,四、五名犯罪分子均晕倒在地,有的手指还扣着手雷拉环!此事之后,C师因身怀绝技而被借调到公安部门工作了一段时间,现已退休在家安享天年。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0 14:02:00 +0800 CST  
《法术探密--武法初探》

千百年来,在传统文化的百花园里,民间法教和正统道门的真功绝技异彩纷呈,择缘而代代承传。由于地域环境、历史源流、派系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今就茅山、六壬、峨眉、梅山、华光诸派抗打一类的法技进行初步比较与研讨,旨在抛砖引玉,取人长而补己短,不对之处还望行家高功指正点拨。
抗打一类法技,各家各派都有本宗的特色和特定方法,与止血、止痛、雪山、封刀、封石一类的法技一样,也是法异途同,种类繁多,多达数百种。本人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抗打法技予以分析比较。

抗打法技的相同点:
1、要请师。俗称“请神”。几乎所有的道术法技功夫都要请传说中的菩萨、祖师降临,以求保护术者。祖师仙师来不来,还与术者的灵力、功力、心境、洁度有很大关系。祖师、仙师不来,你说破嘴巴皮也没用。
2、要传承。道法一类的功夫,没有师父对徒弟的传承,就没有作用。只有传承,才有心力、愿力、灵力、能量的一脉相承。师父内心里全部给你了,你就全部得了;内心里只给你一半,你就只得到一半。师父都没答应给你,你就是偷了他的法本,也只是废纸一堆,甚至反受阴惩。
3、要修炼。民间法教中的确存在不需要修炼的小法小技。只要师父过功或“开金口”赐封徒弟,就可以立即使用,其效亦灵。但实践证明,过功、介卦得到的功夫,自己再进行勤奋的修炼一段时间,其效更加威猛灵验。这其实是很简单的道理,别人给你的功夫和能量,毕竟没有你自己真正修出的功夫好。况且,越是真正的高功DA法,越必须刻苦修炼,有些高功夫甚至修炼的条件非常苛刻,或需避开闹区,独开静室;或需择无人来过的荒野小径修炼;或须在坟墓地修炼;或者需要用特定的法器、法物、药物修炼。可见,真正DA法不仅难以学到,学到了也难以修成,离不开个人修炼的毅力和法、侣、财、地诸多条件。
4、抗打的对象一致。大凡抗打一类的道法,无非是对付拳脚、棍棒、石头、刀剑一类,所以,抗打道法有了“封刀法”“封棍法”“封石法”一类,当然还有名为“铁衣法”等其他名称的法技。需要说明的是,再厉害的抗打法技,是不可能抗得出大枪大炮的。当年义和团血的教训就是明证。

不同派别某些抗打法技的不同点:
茅山派的“金刚罩”:此术以外炼与内修相结合,外炼筋骨皮,内修一口气,讲求开功做架,通过闭气、吃气、换气、排打来内壮脏腑,外强筋骨,类似硬气功,但又层次高于硬气功,因其要求每次开功炼术后都要服符水,增灵力,讲求灵力的传承。功深者不仅抗打,还可闭穴封血。
六壬派的“铜皮铁骨法”:此术以观符降身,化体为符为主的方式进行修炼,辅以吃符水,借助“铜皮铁骨仙师”的灵力扶助术者修功。在实际抗打时,靠“铜皮铁骨仙师”挡开抗击力。
峨眉派的“大寄打”:此术虽名为“寄”打,却是多种变幻之术的综合应用。一是“变神”。化肉身为普贤菩萨、真武祖师; 二是“铁衣沾”。犹如铁布衫。三是变化硬物为软物。把石头、棍棒等物全部化为羽毛等软物。四是“借寄”。不管来多少刀,全部寄到大山上。同时,可把打人者的力量反弹至其本身。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由此,可见此法之神威!峨眉派还有一种“反打法”,以鸡血来炼法,把打击力量寄到石头上。
梅山派的“寄刀水”“铁牛水”:此术的特色就是“寄”法。拳打、脚踢、刀砍,都寄到了树上。此法也经常用来开刀做手术。古代没有麻醉药时,就用此水开刀寄痛。“铁牛水”借“铁牛祖师”的力量来达到护身抗打的效果。
华光派的“闭打”“反闭打”:此术主要请的仙师是华光大帝,借华光大帝和雷神之力量来挡住外来的打击力量。此法既是“挡”法,也有反弹对方力量的作用。华光派的法技一般无需修炼,主要靠“过功”,尤其是武法要到野外“过功”。师父过功越多,法力才越高,离不开师父的亲身传教
楼主 悟真天医道院  发布于 2015-12-10 14:03:00 +0800 CST  

楼主:悟真天医道院

字数:204598

发表时间:2015-07-17 08:06:4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3-09 00:46:18 +0800 CST

评论数:79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