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探源,从《山海经》的建木说起


贾湖M282墓上部随葬器物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0 11:55:36 +0800 CST  
从这些骨笛出土时的位置看,多置于墓主人股骨两侧,同出器物还有契刻原始文字的龟甲及大量陶、石、骨质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宗教用品等。考古专家的发掘报告资料表明,仅有少数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墓葬出土骨笛和龟甲摇响器,而且骨笛和龟甲摇响器同出一墓。可见这些墓葬的主人在贾湖人中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有学者推测骨笛的拥有者很可能是社会中巫师之类的神职人员,同出的骨笛和龟甲摇响器可能就是古代巫师的法器。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0 14:53:31 +0800 CST  
贾湖骨笛一般长20多厘米,直径约1.1厘米,圆形钻孔都分布在同一侧,一般为7孔,制作规范。有的骨笛上划有等分记号,表明制作之前先经过度量、计算,然后划线,最后钻孔。个别笛子的主音孔旁还钻有小孔,专家认为是调音孔,可见制作者已有声律规范的意识,开孔后先要试音,如果音律不谐,再开小孔作微调。
晚期贾湖骨笛,已经达到了极高的音乐水准。专家用现代仪器对M282:20骨笛测试后,得出结论:所有笛孔的音阶误差都小于五个音分。什么意思?
音分(cent森特):为提高测量声音高低的准确度,计量上将每个“半音”音程(如a~"a或b~c)分为100音分,以利测算其与标准音阶之间的误差值。
据称,一个杰出的钢琴调音师,能分辨的音高差为3个音分;乐队指挥家,能分辨的音高差为5个音分;一般的演奏家能分辨的音高差为7个音分;普通成人可以分辨的音高差为25音分左右。而现行的乐器音准品质分类:
偏差1%----约17音分,优秀;
偏差1.5%----约25音分,良好;
偏差2%----约35音分,一般;
偏差3%----约50音分,较差。
而贾湖骨笛所有孔的音阶误差,都小于五个音分。这个误差范围,即使听力敏感的音乐专家,也很难用耳朵区分。当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专家黄翔鹏先生,用这只七孔骨笛吹奏了一首5音阶传统曲目《小白菜》时,这只具8000年历史、《世界上最早的至今仍可演奏的乐器》(英国《自然》杂志,1999年第9期)自然就震惊了整个世界。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0 16:42:18 +0800 CST  
骨笛出现在8000多年前的贾湖遗址,已是令人称奇的了,更令人惊叹的是先民们根据什么机理、依照什么原则去对鹤禽尺骨进行开孔并创造出人类从未感知过的美妙音乐的?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0 17:16:58 +0800 CST  
哲学出身的胡大军先生,对贾湖文化有深入研究,在其扛鼎之作《伏羲密码——九千年中华文明源头新探》中,他认为:
贾湖骨笛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乐器,能吹奏出精确的七声音阶,而且有“雄、雌”之分,是中国最早的律管,个别骨笛能吹奏出完整的十二律(其中雄笛包含“黄钟”等六阳律,雌笛包含“大吕”等六阴吕)。同时,这些音律与骨笛上的“二分二至”节气的日影落点相对应(律历对应),使古人产生了“音律通天”的观念,这就是律历相配的奥秘所在。贾湖人发明的“律历对应实验”,正是中国古代的律历相配传统和礼乐文化产生最重要的源头之一。
他以用贾湖5孔骨笛M341:1,对“律历对应”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模拟。认为:
起初,该骨笛上的冬至日影和最低音同时起自筒音黄钟,其后“日影之手”由北向南逐渐缩短;当春分日影来到第4音孔时,正好与该孔中的仲吕对应,当夏至日影到达第2音孔时,又与清黄钟对应。在这一过程中,“日影之手”自骨笛大端逐渐向小端移动,就像开启骨笛的音孔一样。
随后,该骨笛上的夏至日影开始由第2音孔向北逐渐延长,当秋分日影又回到第4音孔时,再次与仲吕相遇;然后日影继续向北延长,直至冬至日影重新回到筒音黄钟处。在这一过程中,“日影之手”自骨笛小端逐渐移向大端,就像闭合了骨笛的音孔一样。
就这样,通过“日影之手”的“一启、一闭”,最终实现了“律历对应”的循环过程。
在这里我们看到,黄钟、清黄钟、仲吕与二至二分日影落点之间,出现了如此严密、巧妙的“律历对应”现象。这真是太神奇了。我们不禁为贾湖人的奇思妙想和天才创造拍案叫绝。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0 17:32:03 +0800 CST  

贾湖5孔骨笛上的律历对应现象(引自《伏羲密码》)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0 17:32:58 +0800 CST  
他进一步推断:
在贾湖人的原始历法观念中,所谓“节”,就像竹节或骨节,它在骨笛上对应着两个音孔之间的空挡,它与某些节气之间的一段日期相对应;所谓“气”,正是骨笛上音孔透出的乐音,也是“日影之手”在骨笛上造成的“阴阳之气”。它在骨笛上表现为音孔透出的特定音律——“阴吕阳律”,它与节气当天(或附近几天)的日期相对应。

贾湖骨笛与节气的来源(引自《伏羲密码》)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0 17:58:52 +0800 CST  
胡大军先生认为,贾湖骨笛之所以能体现“律历对应”的特质,源于贾湖骨笛具有的“日圭”的作用。他通过“解码”M344:3叉形器上“鸟形符纹”,认为:贾湖遗存中的骨笛、叉形器、骨炳、垂球、石环五个零件,以及用来绑定骨笛的、2个正南正北方位的木桩,可以组成“一个相当复杂、相当精密的科学仪器。”,以用于观测日影、制定历法,“是贾湖人最高科技的成果。”

贾湖遗址日影测量仪(引自《伏羲密码》)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0 20:26:27 +0800 CST  
他用编号M253:4的一支贾湖骨笛上面的一个刻符进一步论证道:
这个刻符,中间有3条竖线,是对叉形器和骨笛进行组合时的定位线。
贾湖人在长期的观测后,发现一年并不是365天,而是大约365.25天。大约每4年会出现一个闰年,导致一年后,节气的具体时间点,会出现大约6个小时的偏差。
所以不同年份里同一个节气,日中时的日影长度会略有偏差。每四年一个周期,第五年和第一年的日影长度一样。而一旦在骨笛上开孔后,位置是无法调整的,所以他们便刻了3条定位线,不同年份,叉形器和骨笛的组合定在不同的位置。

日影定位线(引自《伏羲密码》)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0 20:45:19 +0800 CST  
上面图片中的3个定位线,第一年使用①号,第二年使用②号,第三年使用③号,然后第四年返回到②号。第五年,进入下一个周期,重新使用①号定位线。
一般人们认为,闰年的知识至少也要到商周时候人们才认识到。但贾湖遗址告诉我们8000年前,他们已经发现了闰年现象。当然仅仅一个刻符,还不足以完成支撑上面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
贾湖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精心烧制的陶球,如下如所示,陶球侧面靠下的部位有一圈凹痕,底部有一个深深的“十”字符号。我们知道,陶器的制作是当时最先进最复杂的技术,那么贾湖人专门烧制这样一个实心的陶球有什么作用呢?
这些凹痕,使我们很容易想到,这个陶球上面原本是绑有绳子的,是一个用来配重的垂球。

网坠(引自《伏羲密码》)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0 21:15:13 +0800 CST  
如果仅仅是建造房屋需要测量垂线,那么随便绑个石头就可以了,现在农民盖房子,也是随便绑个砖头就可以用了。而贾湖人却精心打磨,专门烧制这样一个工具,可见,他们是怀着虔诚的态度,确保重心没有偏差,尽量减少一丝一毫的误差。那么这个垂球,也绝非一般的作用。
我们仔细看,会发现每一个叉形器上面,在中间部位都会有几个小圆孔,这些小圆孔,就有绑定垂球的作用。具体使用方法,见下图:

贾湖遗址日影测量仪(引自《伏羲密码》)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0 21:59:44 +0800 CST  
胡大军先生对其观点,作了大量、详细的论证。看得出《伏羲密码——九千年中华文明源头新探》,的确是呕心沥血之作。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0 22:58:38 +0800 CST  
笔者怀着谦卑之心,对书中的主要论点“骨笛圭表说”,进行了小心校验。
首先,就贾湖先民所处的太阳系,进行了复原重构,其基础资料如下。
贾湖坐标: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东经113°40',北纬33°36'7"(33.6019°N);
历史年代:BC6200年。这是贾湖文化第三期,八孔骨笛出现的最早年代;
地球直径:南北经,12756km;
地日距离:地球至太阳间距,149597870km;
扰动周期:37158年。由于地球进动、章动和极移等天文因素的影响,黄赤交角会在最大24°14′39″与最小22°37′56"间反复扰动,其扰动周期大约为37158年;
极纬年代:BC7281年。历史上,北回归线最北24°14′39″的发生年代,在BC7281年。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0 22:59:02 +0800 CST  
由上述资料,可以推算出,BC6200年贾湖先民所处年代的回归线纬度是:北纬24°9′1.36″(N),南纬24°9′1.36″(S)。
笔者再根据胡大军先生所给贾湖遗存,组构了原始圭臬,并置于复原的远古太阳系,同时按原始圭臬的具体尺寸,进行天文模拟仿真观测。
在以贾湖第三期八孔骨笛M253:4为圭、叉形骨器M395:2为臬的日影模拟仿真观测过程中,夏至日影准确落在由小端数的骨笛第一个音孔(音阶4)。很遗憾,冬至、春秋分日影,均与骨笛的任何标志无关。这与胡大军先生的推断,出入不小。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1 11:07:48 +0800 CST  

原始圭臬天文模拟仿真观测(贾湖遗址)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1 11:58:09 +0800 CST  
客观的讲,骨笛、叉形骨器、陶网坠等构成的机构,可以通过日影,观测夏至日的到来。
因此,我们推断,骨笛、叉形骨器、陶网坠等构成的机构,是目前可考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圭臬”。
9000年前,贾湖先民就能借用灵巧的圭臬,根据夏至日的回归周期编制历法,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认为骨笛音孔,均是按照节气日影位置所开,就过于牵强;又认为历法的节气,“节”是指骨笛“两个音孔之间的空挡”,“气”是指“骨笛上音孔透出的乐音”,则更是不着边际。
先不说大暤风历的“四时八气”,“气”的概念比贾湖骨笛日影观测的年代还要早五、六千年。就太阳在做回归运动时,于地面所产生日影的长短与季节的变化而言,本身也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1 12:10:07 +0800 CST  
我们知道,若臬高为h,日影的长短值y与投射角x,是呈正切三角函数关系:
y=h·tg(x)
而贾湖考古所得骨笛,开孔大多是等距线性相关的。
所以,按节气日影的长短,作为骨笛所有音孔的开孔依据,显然是谬误的。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1 14:52:40 +0800 CST  
贾湖骨笛的发声方式是竖吹,这与萧类似。
我们来看看,在古代日本盛行的萧,是何尊容?
此箫系日本法隆寺藏圣德太子的隋朝之箫,长44.4厘米,与正仓院藏存的“尺八”规格一致。

隋代六孔箫(日本法隆寺藏)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1 15:54:05 +0800 CST  
萧的音孔如何开?
箫虽然种类比较多,形制各异,但其发音原理及制作方法却是大同小异。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传统六孔箫和八孔箫。
其实,传统六孔箫与八孔箫的区别只是发音孔的多与少的问题。其吹奏方法完全一致。一般学会吹六孔箫,拿起八孔箫,只需熟悉其音阶指法,便可演奏。也可以说它们是一种箫的两种不同指法形式。故仅以六孔箫为例,来简述萧的制作方法。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1 19:42:18 +0800 CST  

六孔箫正、反面图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1 19:42:59 +0800 CST  

楼主:夜郎游侠2018

字数:185804

发表时间:2020-09-15 17:39: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3 23:25:58 +0800 CST

评论数:21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