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探源,从《山海经》的建木说起

扶桑、大木、扶木,曦和氏原始圭表,《山海经•海外东经》、《山海经•大荒东经》。
扶木——其叶如芥、主干挺直、树冠稀少、不易倒伏的树木,温带区域枫树、亚热带区域“发财树”一类。在测日影时,真正的原始圭表,应是去其枝叶,只取挺直的、长约3至5米的树干。

原始圭表之二——枫树(扶桑、大木、扶木)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6 12:00:33 +0800 CST  
实在地讲,利用“圣木曼兑”和“扶木”测日影,笔者并未找到确切的典籍记载。古人倒是对“建木”测日影有些论述,但也语焉不详。
《吕氏春秋》载:“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晋.郭璞也对《山海经》作注道:“建木,青叶,紫茎,黑华,黄实,其下声无响,立无影也。”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6 12:43:09 +0800 CST  
人类最早的测日影装置,当是“立杆测影”的圭臬。即在开阔地域,例如平原或山顶,人工构建出一片水平场地,垂直于地面立一根直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影子的长短来确定四时节气。古人将刻在地面上用以测量日影长短的标尺叫“圭”,垂直于地面的立杆叫“臬”。

立杆测影(清.《钦定书经图说》)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6 15:24:09 +0800 CST  

圭:本意为“立杆测影”所平整出来的场地。甲骨文,上部“∧”象形为日影朝夕摆动(见后叙);中部“-”象形为日影长度标记;下部“ㄩ”象形为矩形投影场地。文字初创后期,“立杆测影”所平整出来的场地,改进为防雨冲刷的土地上夯土台,故金文作“土上累土”。周代大量文献典籍,也将这种测日影的装置,称作“土圭”。但直到汉代,“土圭”仍被解释为在地面作日影长短的记号。至战国时期,圭演化为测日影的天文仪器圭表的专门部件,特指水平放置于地面,测量日影长短的不同材质的标尺。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6 17:01:23 +0800 CST  
新石器中晚期,古人比照“立杆测影”的象形符文,制成六大宗教礼器之一的玉圭,用于国家隆重大典。
故圭,又作古玉器名。圭与珪同源,珪又作圭,扁长条状,上尖下方。古代贵族、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按《周礼·春官·典瑞》记载,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分。作为瑞信之物,其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6 19:12:45 +0800 CST  
《周礼·大宗伯》:“以青圭礼东方。”郑注:“圭锐象春物初生。”
《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左传·哀公十四年》:“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注:“守邑符信。”
《庄子·马蹄》:“孰为珪璋。”李注:“锐上方下曰珪。”
《说文解字•土部》: “圭,瑞玉也。上圜下方。公執桓圭,九寸;矦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以封諸矦。从重土。楚爵有執圭。珪,古文圭从玉。古畦切”清•段玉裁•注:“圭之制,上不正圜。以对下方言之,故曰上圜。”
作为礼器的圭(珪),到底是“锐上方下”还是“上圜下方”,用一个古代词语,就能判定这场文字官司。
圭角:圭的棱角,喻锋芒。
由“圭”字的本意,作为礼器的圭(珪),必定“锐上方下”。那些一端平直,而另一端刃口、圆弧或平口的器物,不具“圭”的内涵,只是“圭”的衍生品,严格意义上讲不应属于圭(珪)类。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6 20:04:14 +0800 CST  
兽面纹玉圭:长19.8厘米,宽6厘米,厚0.5厘米,呈天青色。扁体长条状,上宽下窄,顶端呈锐角,下端平齐,双面均阴刻兽面纹饰,尖耳,大眼,近似“工”状,兽面纹上下另有弦纹装饰。玉圭包浆浑厚、阴线内外统一,玉质坚硬,通体磨光。出土于山东日照,属龙山文化时期遗存,年代为BC2500-2000。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7 16:30:12 +0800 CST  

兽面纹玉圭A面(龙山文化)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7 16:31:21 +0800 CST  

兽面纹玉圭B面(龙山文化)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7 17:02:27 +0800 CST  
蚩纹玉圭:长18厘米,最宽4.9厘米,最厚0.85厘米,呈墨绿色。扁体长条状,上宽下窄,顶端呈锐角,下端平齐。引人注目的是另一断残玉圭,在近底端的两面,均以连续浅细阴线,雕刻抽象的神祖面纹。面纹中两只旋涡状的圆眼十分醒日,眼上正中以阴线琢刻的“介”字形冠,以上翘的弧线连接而成,特色十分鲜明。其中一面,嘴部刻画比较清晰.以竖线表示排列整齐的牙齿。这两件器物,均出土于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属龙山文化时期遗存,年代为BC2500-2000。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7 17:49:29 +0800 CST  

蚩纹玉圭(龙山文化)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7 17:50:17 +0800 CST  

蚩纹玉圭局部(龙山文化)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7 17:51:07 +0800 CST  
玉圭:龙山-齐家文化。玉料经沁蚀呈灰白色,泛黄并赭色斑。圭呈长方形,上微宽,上端磨成锐角弧刃形,下端平齐。

玉圭(龙山-齐家文化)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7 18:00:23 +0800 CST  
商代玉圭延续了龙山文化玉圭的形制,在长短、宽窄、厚度方面稍有变化,刃部更凸出,有的呈弧状。商早期玉圭,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有出土。商中期玉圭仍沿用这种样式,一些玉圭上出现了纵向的双阴线条纹或用挤压法雕出的凸起直线纹。
玉圭:商。青白玉质,表面有氧化现象。圭体为长条形扁形,上端尖首,下端平齐,中间随形起脊一道。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8 11:26:51 +0800 CST  

玉圭(商代)-1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8 11:27:36 +0800 CST  
玉圭:商。表面已深沁为不透明的牙白色,玉质不详。琢作长扁条状,上端尖锐,下端平齐。正面满饰螺旋纹,背面光素,黏附有咖啡色物质。

玉圭(商代)-2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8 11:28:37 +0800 CST  
春秋战国时期玉圭的样式发生了变化。圭的体积略小,呈尖状,顶部有凸起的尖角,这种圭的外形,有商、周时期,尖头玉戈的影响。还出现了圭形玉片,这种玉片很小,一端有系孔,表面有纹饰。当时,多数玉圭所用玉材较差,还有一些是用石料加工而成。这种尖角圭一直延续到汉代。
玉圭:西周。圭形宽而长,顶端锐角。整器光素无纹,有玻璃光泽,但有深褐色沁。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8 11:39:28 +0800 CST  

玉圭(西周)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8 11:39:57 +0800 CST  
明代玉圭有四批最为重要:
一为山东地区,明早期朱檀墓出土的两件素面大圭。一件墨玉,一件白玉,圭很厚,表面打磨光亮,上有制造时留下的槽坑。这批玉器绝少沁色。同样的玉圭,在湖北明梁庄王墓地也有出土。
二为江西南城,明代中晚期益王墓葬中出土的一件乳丁纹圭。乳丁大而凸起较浅,出于妇女服饰。同墓葬出土的玉器中有一些属于前朝制品,而非明代所制。因此这种乳丁纹玉圭是否为当朝所制,尚需研究。
三为北京地区,明代定陵出土的众多玉圭。皆白玉,长条形,上部有圭角,圭上或饰阴线描金的山形纹,或饰凸起的条形纹,做工精致,线条平直,还有大量的谷纹圭,用于妇女服饰。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有一批明宫遗存的玉圭,图案、样式较为丰富,可作为明代玉圭的典型作品。
四为湖北钟祥,明梁庄王墓出土的各式玉圭。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8 12:19:26 +0800 CST  
玉圭:明代。青玉质,扁长条状,上端尖锐,下端平齐,素面,整器无纹饰。

玉圭(明代)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08 12:19:57 +0800 CST  

楼主:夜郎游侠2018

字数:185804

发表时间:2020-09-15 17:39: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3 23:25:58 +0800 CST

评论数:21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