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探源,从《山海经》的建木说起

我们来受教一把,陈正生先生是如何制作匀孔萧的:
“匀孔箫,六个音孔如何定位?这是几乎未见有多少人讨论的问题。本人制作匀孔箫,定位方法是:第一孔占有效管长的86%,第六孔占有效管长46%,第一孔与第六孔的间距占有效管长便是40%(0.86-0.46=0.40)。将此40%五等分,各个音孔的间距便是8%——绝对是匀孔!音孔的定位方法就是如此简单。”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1 21:18:54 +0800 CST  
陈正生,1937年2月生,音乐理论家,笛箫制作家。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顾问。
曾任《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上海卷》编辑部副主任、责任编辑,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部副主任。在上海艺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工作,在全国各种音乐杂志及台湾地区的刊物上,发表有关律学、音乐声学、音乐史学、乐器工艺研究(主要为箫笛制作研究),以及音乐考古方面的论文百余篇。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1 22:28:15 +0800 CST  
回过头,再来看什么是历法的“节气”?

《說文解字》:节,“竹約也。从竹即聲。子結切。”
俺解“节”字:甲骨文上部象形为竹子,左中象形为日,左下象形为拉长的日影,中“-”象形为日影界限,右下象形为测量日影长短的圭杆。本意为衡量日影长短的竹质圭杆上,表“二至二分”标记的节段刻度。引申为季节。
见平放于地面的陶寺圭杆(漆杆IIM22:43)。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1 23:01:03 +0800 CST  

复原漆杆IIM22:43模拟测影(陶寺遗址)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1 23:01:57 +0800 CST  

《說文解字》:气,“雲气也。象形。凡气之屬皆从气。去旣切。”
俺解“气”字:象形为南北回归线,中夹赤道。本意为“三衡四间”、地球春夏秋冬的冷暖气候、温湿寒燥的大地气流以及“四时八气”的转圜(易)。
故节气来源于“风历”和之后的“十日历”天文、气候观测活动,表春夏秋冬“四时”的节与“分至启闭”的八气。
“骨笛两个音孔之间的空挡”与“骨笛上音孔透出的乐音”难以承受地球大气回流的厚重,自然与“节气”二字的原始意涵,扯不上什么关系。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2 10:49:12 +0800 CST  
难道节气日影的长短,在骨笛上的投射,与音孔毫不相关吗?
这也不尽然。
骨笛,由骨哨始,只是一种生产工具和捕猎的道具,并非娱乐大众的乐器。后期发展出来双孔,甚至7孔、8孔的骨笛,仍然不是以愉悦精神为主,而是一种宗教祭祀响器,只属祭祀阶层专享。这由贾湖骨笛,往往出现在尊者大墓之中,可见一般。
《史记•乐书》载:“乐由天作,礼以地制……圣人作乐以应天,作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骨笛作为一种宗教祭祀响器,她的存在,自然是以“沟天通地”为主要目的。中国是礼乐之邦,古人对音乐的看重,是基于对先祖天帝的敬仰。既然美妙的音响源于天籁,那么骨笛的首个音孔,就由天道来确定吧。于是,通过夏至日影的投射,定位骨笛的首个音孔,骨笛就这样与天文历法构建起了内在联系。这种出于宗教礼仪的程式,与吹奏乐器结构本身的乐理规律,客观上没有什么内在因果关系。有的只是古人对乐律的崇敬和对天道的神往,仅此而已。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2 11:44:35 +0800 CST  
中国古代传统“律吕之学”,向来与天文历法及占候之术盘根错节,与斗运、日影、节侯相互交织。律吕被神圣化,并渲染上灵异的宗教色彩。这也难怪,律吕毕竟是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
故此,有关律吕的“侯气法”,在崇尚巫蛊的汉代,逐渐开始盛行。
《后汉书•志第一•律历上•候气》:“夫五音生于阴阳,分为十二律,转生六十,皆所以纪斗气,效物类也。天效以景,地效以响,即律也。”
唐朝李淳风在《晋书•律历志上》中记载:“圣人观四时之变,刻玉纪其盈虚……又叶时日于晷度,效地气于灰管。故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飞,灰飞律通,吹而命之,则天地之中声也。”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4 10:02:53 +0800 CST  
这种“地效以响”的“侯气法”,是个什么东东?
我国传统历法将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节、十二气,凡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为节,余皆为气。十二律管特与十二气相应,律管实葭莩之灰,用以侯气,这就是“侯气法”。
东汉.蔡邕《太平御览•时序部•律》:“上古本阴阳,别风声,审清浊。别风声,不可以文载口传也,故铸金作钟,以正十二月之声。然後以效升降之气,而钟不可用,乃截竹为管曰律,为清浊之率也。以律长短为制,正月之律,与太簇相中也,言出于钟。乃置深室,葭莩为灰,以实其端,其月气既至,则灰飞管通。古以钟律齐其声,后人不能,则数以正其度,度正则音亦正矣。仲春中夹钟,季春中姑冼,孟夏中仲吕,仲夏中蕤宾,季夏中林钟,孟秋中夷则,仲秋中南吕,季秋中无射,孟冬中应钟,仲冬中黄钟,季冬中大吕。”
晋人司马彪的《续汉书•律历志》,更给出了一系列繁复的候气程序,并将其上升为理论。《后汉书·志·律历上》对司马氏所承的候气法是这样描述的:
“夫五音生于阴阳,分为十二律,转生六十,皆所以纪斗气,效物类也。天效以景,地效以响,即律也。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除。是故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合八能之士,陈八音,听乐均,度晷景,候钟律,权土炭,效阴阳。冬至阳气应,则乐均清,景长极,黄钟通,土炭轻而衡仰。夏至阴气应,则乐均浊,景短极,蕤宾通,土炭重而衡低。进退于先后五日之中,八能各以候状闻,太史封上。郊则和,否则占。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灵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历。”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4 10:34:57 +0800 CST  
“侯气法”的操作大致如次:置不同尺寸之律管十二支于上圆下方的三重密室内,依一定方位竖直埋地下,管之上端与地持平,管腔内填充葭莩(芦苇内膜)灰,并用薄膜封口。至冬至日交节时分,其中长九寸之律管必有葭灰逸出,届时即为冬至时刻,该管即为标准黄钟律管,管长即为标准黄钟尺。同理,若其余十一支律管尺寸无误,同样现象将于二十四节气中另十一气时发生。
由于候气一事多与历法、占候相涉,关乎社稷大事,故向为宫廷视作国政密要,由灵台,后又称司天监、钦天监等,主司实施。同时,对侯气器物的材质、产地也有严格要求。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4 11:06:27 +0800 CST  
用现代人眼光来看律吕与节气交织的“侯气法”,仅是古人对礼乐的崇敬,只能归类于宗教、巫蛊和占卜之术。葭莩灰在律管内的动态,只是碳化多孔物对大气温湿环境的间接反映,能对12气作出准确预测,不符合客观实际。因此,这种由风历“铸金作钟,以正十二月之声”借鉴来的侯气之术,至明朝便被有识之士唾弃。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4 11:21:36 +0800 CST  
明.朱載堉在其《律呂精義》一書中,对“侯气法”大加鞭挞:
“凡造律,河內葭莩灰、上黨羊頭山黍、宜陽金門山竹,三者不可缺一。然此三者皆易得之物也。所謂河內,即敝邑也。北距上黨,南距宜陽,皆約三、四日路。萬曆八年,庚辰之歲,余嘗遣人採取三者,單粒之秬、雙粒之秠、長節之竹,不止數萬。亦自種之,黍成頃、竹成林,至今田園所收黍竹,皆彼處之種也。然地土不宜,不如彼處所產也。又嘗依蔡元定之說,自長十寸,遞減毫釐,至於五寸,共有三百八十四等,淺深排列,試驗吹灰,竟無吹灰之理。始覺凡信此者,皆愚人、妄人也。”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4 11:37:17 +0800 CST  
官方对候气说全盘否定的态度,在乾隆朝时,则更显得明确。如纪昀等为《四庫全書》所撰的提要中,即评蔡元定的《律呂新書》曰:“然則候氣既不足憑,人聲又無左驗,是蔡氏所謂聲氣之元者,亦徒為美聽而已。”其评元刘瑾的《律呂成書》时,亦谓:“然則舍可辨之音,而求杳茫不可知之氣,斯亦末矣。”
除此之外,乾隆朝续修的《律呂正義後編》中,亦尝对候气说做出强烈的批判,直指候气完全是“博士之卮言也,無是理也。”而其论据亦颇具说服力,如在抨击依十二辰位次埋管测候各月中气的主张时,又云:
“候氣者只驗試於一室之內,夫東室之西即西室之東,咫尺之地相距曾幾,而期氣之動某某管,是必氣為有知,擇管而入,管亦有覺,迎氣以動,而後可也,則謂十二月之氣皆可以方位求者,更不可為據也!”
此书中亦对历代偶有候气征验一事提出诘难,曰:
“聖祖仁皇帝依古法遍試之,皆不驗。夫天不變,道亦不變,所以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未有驗於古而不驗於今者。殆昔之人主忽視律數一事,而以付之有司,未嘗親加試驗。史亦仍其舊文以相傳,而不知其誤也。如或偶有一驗,知非古今之常,則事屬渺茫,而益不足以為據矣。”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4 12:24:09 +0800 CST  
我们否定律吕“侯气”,但依然坚信节气对律吕的直接影响。比如前述的贾湖骨笛的首孔定位,又比如“黄钟”的来历。
《山海经•海内经》载:“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鍾,為樂風。”
何为钟、何为乐风?
钟者,风铃也。风铃起源于上古的占风铎,主要用于判断风向,后世也会用它来占卜。风铃在中国古代有不同称呼,如“风铎”、“宝铎”、“檐铃”、“檐马”、“铁马”等,常悬挂于大殿、佛塔等建筑物檐角下方,因无须敲击,有风自鸣,故名“风铃”。
因此,钟、风铃、占风铎皆为一物也。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4 16:14:31 +0800 CST  
占风铎为青铜时代的产物,本源于大暤建木相风旌。区别在于,“旌”用于观;而“铎”则用于闻。
东汉.蔡邕《太平御览•时序部•律》载:“上古本阴阳,别风声,审清浊。别风声,不可以文载口传也,故铸金作钟,以正十二月之声。”
真正具相风历法功能的占风铎,是如何实践的,后世未见记载。推测应置于古昆仑(哈拉帕)八角通天塔高处的八方神龛内,且音调不一。随季节不同,信风奏响迎风面的风铎,陷入神龛内非迎风面的风铎则处于安静状态。无论白昼还是黑夜,历正闻声即识风向,进而推断四时八气的变换(易)。
由于相风仪的改变,正统历史上出现了“听风官”衔职,比较著名的有“虞幕”和“瞽。”
《国语•郑语》载:“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
《国语•周语上》道:“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
炎帝的曾孙“鼓”和“延”使用风铃相风,编制历法,敬授民时。由于风铃音乐美妙,故把“风历”又称作“乐风。”但这里的“乐风”还不具音乐的意涵,只是炎帝时期“金钟风历”的代名词。
所以,何为乐风?钟鸣乐起,闻风辨气是为“乐风”。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4 16:53:32 +0800 CST  
进入颛顼时代,“十二月历”(阴历)强力推行,大暤“八卦风历”式微。但后人尊祖,闻风辨气的“乐风”,便以编钟为载体,以音乐的形式传承下来。“乐风”也被引申为音乐流行风尚。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有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左传》道:“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闻琴则舞。”
至颛顼的重孙,乐风改头换面,成了时尚旋律。于是“太子”抚琴以领音乐风潮。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对“风”的概念及来源作了貌似经典地解说:“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谓之风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风之动以有声,而其声又足以动物也。是以诸侯采之以贡于天子,天子受之而列于乐官,于以考其俗尚之美恶,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旧说二南为正风,所以用之闺门乡党邦国而化天下也。”朱熹的解释,上承《毛诗序》,不管准确与否,反正影响后世至今。而太子长琴也因“乐风”,成就了一代乐神。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4 17:35:24 +0800 CST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於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锺之宫,适合;黄锺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锺之宫,律吕之本。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4 18:08:36 +0800 CST  
从前,黄帝命令伶伦创制律吕。伶伦自大夏之西,抵哈拉帕上古昆仑之北,从嶰溪之谷取来一种可结果实的竹子,选择中空而壁厚均匀者,截取两节中段,长为三寸九分,继而吹之,发出的声音就定为黄钟律的宫音,此过程称为夏西音的“舍少”。接着再制作十二根竹管,带到昆仓之下,听凤凰的呜叫,借以校调十二律。以凰鸣六声为阳律,凤鸣六声为阴律,参照黄钟律的宫音,相校和谐,十二律便可由黄钟律的宫音而派生。所以说,黄钟律的宫音是律吕的根本。黄帝又令伶伦和荣将铸造十二口钟,以和五音(宫、商、角、徵、羽),冀以展现乐音的华美。在仲春月份,乙卯这天,太阳位在奎宿之时,开始用其演奏,所奏乐曲命名为“咸池”。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虽在神化律吕,但毕竟叙述了十二律定调,是以黄钟律的宫音(do)为基本准则,并非源自日影的事实。这也说明“侯气法”及“日影定律吕”之说,只是汉朝先哲们的附会罢了。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4 19:49:23 +0800 CST  
《叔苴子•卷三》道:“故风者,天地之神气也,一声具六律之音,一气备四时之变。”
古代先贤,善玩形而上的推演,实际上非常直观,黄钟六律就是源至上古“八卦风历”的占风铎。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载:“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惟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乃令鱓先为乐倡。鱓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
吕丞相更是直白,干脆将颛顼的国乐“承云”,看作是仿效八面占风铎美妙旋律的杰作。
正如《淮南子•天文训》所言:“律之初生,写风之音,音生于律,律生于风,此声之宗也。”
古昆仑先民,由最初观风辨识节气,到后来听风产生音乐,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演进过程。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4 20:48:57 +0800 CST  
《吕氏春秋•音律》:“天地之气,合而生风。日至则月钟其风,以生十二律。仲冬日短至,则生黄钟;季冬生大吕,孟春生太簇,仲春生夹钟,季春生姑冼,孟夏生仲吕,仲夏日长至,则生蕤宾,季夏生林钟,孟秋生夷则,仲秋生南吕,季秋生无射,孟冬生应钟,天地之风正,则十二律定矣。”
可见,由于乐官摹仿“乐风”历法风铃的韵律,渐而产生了音乐,之后凡与音乐相涉的歌谣和辞赋,都被古人推而广之称做“风”,如风谣、风诗,国风等等。
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周南风”,一刮就是三千多年。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4 21:01:04 +0800 CST  
律吕源自历法,若反过来说“历法可由律吕的载体响器进行侯占”,则要看是谁。在适当条件下,钟可以,笛也可以。但是就贾湖骨笛而言,每个音孔都能对应历法节气,与事实不符,显然也是不科学的。
笔者无意找茬,只是爱较真。我们还是要给予胡大军先生应有的尊重,毕竟贾湖原始圭臬是能够测定夏至日影,并可依此制定相应历法的。
其实,笔者关注贾湖骨笛的初衷,是探讨华夏先民最早在何时“立杆测影”,并以“圭臬”癸度天时、制定历法的。由上述分析可知,这个时间段,最晚不过BC6800年,定在9000年前,应是比较客观的推断。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14 21:55:25 +0800 CST  

楼主:夜郎游侠2018

字数:185804

发表时间:2020-09-15 17:39: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3 23:25:58 +0800 CST

评论数:21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