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探源,从《山海经》的建木说起

现在我们可以诠释,T2310④:55白陶盘上,奇特抽象的符号啦。
垂直对称的“几形纹”,应是“弓”的抽象符号,而且是蚩尤标志——《蚩尤画像》(武梁祠石室)左足所蹬之弓。蚩尤越南兵败被擒,此弓弃于“∧形纹”表征的大荒南部的宋山。
对角对称的“手柄几形纹”,理应表示“弩”,而且也是蚩尤标志——《蚩尤画像》的头顶之弩。头顶弓弩,这是先祖蚩尤的独有“LOGO”,没有分店。
自然,垂直对称“无首尸形纹”所表示的,就是被黄帝枭首后的蚩尤之尸。
这样说来,T2310④:55白陶盘,应是祭祀先祖蚩尤的飨食礼器。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7 20:56:27 +0800 CST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西南各民族,大暤的后人,历经千万年风雨,至今仍铭记先祖的功德。他们以锦绣的方式,用8000年前就出现的独特“八角纹”,来祭奠往圣。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7 21:33:18 +0800 CST  

八角纹背带(现代壮族)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7 21:33:51 +0800 CST  

八角纹服饰(现代瑶族)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7 22:20:13 +0800 CST  

八角纹服饰(现代彝族)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8 09:27:06 +0800 CST  
笔者对高庙文化遗址,着墨颇多。不在于要仅仅展示其夫妻墓中,部落首领威权级别或宗教领袖权力的崇高;也不在于要仅仅展示其祭祀中心的庄严、隆重与宏大;而在于其遗存器物的材质:白陶!
沅水中上游地区的高庙文化,出现白陶制品,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壮举,意义非凡。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8 10:28:59 +0800 CST  
从考古挖掘的窑炉资料来看,中国古代原始陶器的发展,分为两大阶段:一是无窑烧成阶段,也就是所谓平地堆烧;二是穴窑烧成阶段。
早期原始制陶方式,是在露天平地上堆烧。平地堆烧非常简单,就是将晾干的陶坯堆在一块平地上,周围架置柴草,点火燃烧,待柴草燃尽熄灭即可。由于火力不集中,原始陶器的烧成温度普遍很低,一般都在700℃以下,烧成后陶器呈红色,陶质粗糙疏松。无窑烧成应当是最原始最古老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烧成工艺,在当今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和佤族的制陶过程中,仍然使用这一烧成方法。
穴窑烧制,分横穴窑和竖穴窑两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原始陶器烧制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它与平地堆烧相比,可使陶器的烧成温度增加到800~900℃之间,大大提高了燃料利用率和产品合格率。考古发掘证明,华夏先祖,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普遍使用穴窑烧制陶器了,河南新郑裴李岗发掘出来的一座横穴窑也说明,穴窑的历史,至少可前推至距今约7000年前。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8 14:43:09 +0800 CST  
中国古代的陶器,从陶色上可以分为红陶、黑陶、灰陶和白陶等。无论哪类陶器都需要放入窑内,在10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烧制而成。在最后的阶段将窑温缓慢降下,胎土中所含铁的成分氧化可以烧成红陶;将陶窑加以密封从而阻止氧气外溢,铁被还原,就烧成了灰陶;用一定的方式渗碳,则可以烧成黑陶。
与上述这三种用普通粘土烧成的陶器不同,白陶是采用富含氧化铝,而铁的成分较少的高岭土(或瓷土)烧制而成。高岭土中铁的成分越少,器物越显得白润,因而成为日后瓷器的原料,备受青睐。白陶制成的酒器和食器十分精致、珍贵,古人常用作飨食器皿,祭祀先祖,或作为尊贵头领、大祭司等贵族的随葬品。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8 15:48:20 +0800 CST  
迄今为止,湖南地区发现白陶的遗址共有27处。这些遗址在地域上可划分南、北两区。北区以环洞庭湖平原为中心,包括澧水中下游以及湘、资、沅三水下游地区;南区以南岭北侧山地为中心,主要分布于沅水和湘江中上游地区。
据高庙文化的考古研究,该文化区域的白陶,陶土原料与烧成温度有别。北区白陶以高铝质耐火黏土(俗称白膏泥)为主,南区白陶以高镁质易熔黏土(俗称滑石黏土)居多。北区白陶烧成温度多在900℃以上,而南区白陶则多在900℃以下。经检测,高庙遗址,高庙文化早期,白陶烧成温度多在770℃—880℃之间;汤家岗遗址,高庙文化中期,白陶烧成温度基本都在920℃以上;辰溪松溪口遗址,高庙文化晚期,白陶烧成温度更是高达940℃以上。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8 16:36:21 +0800 CST  
白陶的这种原始瓷器的烧成温度,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指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白陶的出现,说明燧人氏的后人,已经为黄铜、青铜时代的到来,做足了准备。
笔者坚信一个理念:“早期的金属冶炼术,必出自陶器世家——华夏及其苗裔。”不管上古的冶炼金属首发地在何处,那也是文化迁徙与承袭的结果,都不会背离这个事实。因为,碳是自然界金属氧化物的唯一还原剂,高温则是金属氧化物分解的必备条件。“没有制陶技术的传承,一群放羊娃,一时兴起,搭建一座窑炉烧泥巴取乐,一不小心,就炼出了青铜。”这是无法想象的。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8 17:44:18 +0800 CST  
人类最早利用铜金属的历史,可该追溯到7000年前的土耳其。不过,当时人们所利用的铜只是自然界的天然铜金属,也被称为自然铜。
BC3500年左右,伊朗与埃及等地区同样也出现了自然铜制造的器物。但据专家们检测,伊朗境内所发现的铜金属文物,其内部组成相对特殊,基本上都是人工冶炼含少量砷元素的铜器,这标志着当地即将进入青铜器时代。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8 20:03:37 +0800 CST  
与其相比之下,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似乎更胜一筹。专家们曾经利用国内最先进的同步辐射装置,针对于二者的金属成分进行过对比,发现姜寨黄铜中也含有少量的砷,而且还是采用了固态还原工艺进行冶炼的。考虑到姜寨黄铜的年份为BC4700-4000年左右,专家们确定其为人类最早的砷铜合金,比国外使用砷铜的历史早了1000多年。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8 20:47:24 +0800 CST  
姜寨黄铜,是指1973年出土于陕西省临潼区城北、姜寨遗址的两件黄铜文物的统称。分别是一件半圆残片(a)及一根断裂铜管(b)。
据碳14检测显示,这两件文物距今6700年(BC4675±135年),为人工冶炼制成,属仰韶文化。是目前我国已出土的最古老冶炼金属。

黄铜器残件(姜寨遗址)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8 22:32:21 +0800 CST  
华夏先民率先冶炼出的常用金属,不止姜寨黄铜。从某些金属的汉字结构,我们还能捕捉到更多华夏先民金属冶炼的信息。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8 22:52:59 +0800 CST  
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经典著作《全球通史》中犹豫着说:“最早提炼的金属大概是铜。”
这个结论值得商榷。按逻辑推断,最早提炼的金属应该是锡。
因为,除金属汞以外,锡的熔点最低,炉温只需231.9℃,就能将锡,很容“易”地从矿石中提炼出来。这种容易冶炼地金属,就被用“釒”+“易”来加以命名。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9 08:38:06 +0800 CST  
自然界雨后有种现象,叫“㕣”[yǎn]。《说文解字》段注:“㕣亦从水半見,出於口也。水败土而淊泥多,是曰㕣。“就是一种水浮泥现象。表面覆土看似半干,一脚下去却能陷到膝盖。
随着冶炼工艺的进展,炉温达到了327.4℃以上时,先民发现有种金属熔融液能将锡“㕣”于表面。随温度增高,除黄金外,还能将铜、锌、银“㕣”于表面。于是,这种金属,就被用“釒”+“㕣”来加以命名。这就是密度高达11.34,比一般金属要高得多的铅。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9 09:10:26 +0800 CST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与手工业的百科全书,由明代宋应星于1637年编撰。其中详细地记述了炼锌的过程:“凡倭铅古书本无之,乃近世所立名色。其质用炉甘石熬炼而成,繁产山西太行山一带,而荆、衡为次之。封裹泥固,以渐砑干,勿使见火拆裂。然后逐层用煤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锻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出。”“此物无铜收获,入火即成烟飞去。以其似铅而性猛,故名曰倭铅。”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9 14:30:00 +0800 CST  
这里所说的炉甘石即碳酸锌所形成的菱锌矿,倭铅即锌。其原理是,碳酸锌在罐内受热分解,形成氧化锌,氧化锌与“煤饼”中的碳作用被还原成锌。锌的冶炼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使氧化锌还原为锌的温度(1000℃以上)比锌的沸点(907℃)高,如果温度掌握不够或密封不严,很难生产出大量锌金属。《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倭铅不与铜结合,“入火即成烟而去”,也是完全正确的。《天工开物》关于炼锌的描述不仅文字详尽,还有图解。这也说明,在中国,锌的发现实际上比著书年代的1637年要早得多。欧洲人在16世纪才知道锌是一种金属,17世纪才知道锌可以从菱锌矿中冶炼而成,但一直未掌握锌的冶炼方法,长期从中国进口锌。直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人才从中国学到锌的冶炼方法。而宣称第一个发现锌的德国人马格拉夫则迟至1746年才发现锌。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9 15:09:10 +0800 CST  
锌在室温下,性较脆,刃面锋利。古人常制成带柄刀具,用于动物和人体关键组织的切割。由于刀具外形类似古代立斧“辛”,这种金属就被用“釒”+“辛”来加以命名。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9 15:44:00 +0800 CST  
从铜矿石冶炼铜,工艺十分复杂。以黄铜矿为例,首先把精矿砂、熔剂(石灰石、砂等)和燃料(焦炭、木炭或无烟煤)混合,投入“密闭”鼓风炉中,在1000℃左右进行熔炼。于是矿石中一部分硫成为SO₂(用于制硫酸),大部分的砷、锑等杂质成为As₂O₃、Sb₂O₃等挥发性物质而被除去:2CuFeS₂+O₂=Cu₂S+2FeS+SO₂↑。一部分铁的硫化物转变为氧化物:2FeS+3O₂=2FeO+2SO₂↑。Cu₂S跟剩余的FeS等便熔融在一起而形成“冰铜”(主要由Cu₂S和FeS互相溶解形成的,它的含铜率在20%~50%之间,含硫率在23%~27%之间),FeO跟SiO₂形成熔渣:FeO+SiO₂=FeSiO₃。熔渣浮在熔融冰铜的上面,容易分离,借以除去一部分杂质。然后把冰铜移入转炉中,加入熔剂(石英砂)后鼓入空气进行吹炼(1100~1300℃)。由于铁比铜对氧有较大的亲和力,而铜比铁对硫有较大的亲和力,因此冰铜中的FeS先转变为FeO,跟熔剂结合成渣,而后Cu₂S才转变为Cu₂O,Cu₂O跟Cu₂S反应生成粗铜(含铜量约为98.5%)。2Cu₂S+3O₂=2Cu₂O+2SO₂↑,2Cu₂O+Cu₂S=6Cu+SO₂↑,再把粗铜移入反射炉,加入熔剂(石英砂),通入空气,使粗铜中的杂质氧化,跟熔剂形成炉渣而除去。在杂质除到一定程度后,再喷入重油,由重油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等还原性气体使氧化亚铜在高温下还原为铜。得到的精铜约含铜99.7%。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0-12-09 16:21:26 +0800 CST  

楼主:夜郎游侠2018

字数:185804

发表时间:2020-09-15 17:39: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3 23:25:58 +0800 CST

评论数:21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