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原创、首发、每日更新)

@春光辉耀 2019-04-07 19:51:49
支持文友!欣赏佳作!
大力顶帖!点赞叫好!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07 22:09:56 +0800 CST  
@一阵疯2019 2019-04-07 20:02:28
支持楼主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07 23:08:50 +0800 CST  
这一天,灌溪志闲禅师也来到了九峰禅寺参访末山了然禅师。说是参访,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志闲禅师其实是来踢场子的。
此时的志闲禅师刚从临济佛学院这所名牌大学毕业不久,而且年轻气盛,那是豪情万丈意气风发啊。
但是当志闲禅师离开佛学院踏入江湖后,便从江湖中听闻到了九峰禅寺的名声,而且得知了然禅师的九峰禅寺居然拥有五百僧众,竟然超过了师父的临济禅院。
一个女尼,有什么天大的本事竟然在寺院规模上超过名满天下的义玄师父?看来自己得亲自去会会这个了然禅师才是。如果了然禅师只是虚有其名,那么义玄师父可以喝散径山寺五百僧众,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把她的九峰禅寺喝散呢。
打定主意后,志闲禅师便一路直奔九峰禅寺而来。
到了九峰禅寺后见到负责接待工作的知客僧后,志闲禅师便扯起个嗓门道:“若相当即住,不然即推倒禅床。”说完后,志闲禅师便独自来到寺院的大堂内等着这里的当家师父升堂。
知客僧看到来人气势汹汹,一副要踢场子的架势,便赶紧跑到方丈室给了然禅师汇报了情况。
了然禅师听后,马上叫自己的侍者出去问道:“上座游山来?为佛法来?”
志闲禅师马上答道:“为佛法来。”
了然禅师听后,马上安排人击鼓升堂。
寺院僧众听到集众的鼓声响起,纷纷来到了大堂按照僧蜡次序站好,了然禅师随即也来到大堂主座上坐好。
了然禅师刚一坐好,志闲禅师马上就站了出来。
既然你抢先站出来了,那我就问问呗。于是了然禅师问道:“上座今日离何处?”
志闲禅师回道:“离路口。”
了然禅师马上逼问道:“何不盖却?”
盖却路口?还是盖却自己的念头?甚或就是一句无义语?志闲禅师暗地里寻思着,却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话语来应对。
(志闲禅师虽然找不到话语来回答,但是后来唐末五代的禾山无殷禅师却替他回答道:“怎得到这里。”)
了然禅师是这里的主持师父,也是自己正宗的师叔,在先失一手的情况下,志闲禅师也只得规规矩矩的上前礼拜了然禅师。
刚才你先提问抢得了先机,常言道出对容易对对难,现在我来提问,看看你又如何回答。
于是志闲禅师问道:“如何是末山?”
志闲禅师这个话,既是在问境,也是在问人,同时也是在问法。看来,志闲禅师还是深得临济义玄探竿影草之技的呢。
了然禅师自然是来之不拒的,她马上回答道:“不露顶。”
不露顶者,是山不露顶?还是人不露顶?甚或是法不露顶?
志闲禅师马上又问道:“如何是末山主?”
看来,志闲禅师还是盯着人来的呢。
你盯着人来的,无非是看到我是个女的呗。所以了然禅师不动声色的道:“非男女相。”
《金刚经》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以,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男女之相上,就已经着相了啊。
不过,禅,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超越,连这个诸相非相之境都不能依恃。
所以志闲禅师抓住这点立即使出令江湖中人闻喝色变的临济喝之绝技,对着了然禅师大喝一声,然后道:“何不变去?”
面对志闲禅师的大喝,了然禅师马上高声反驳道:“不是神,不是鬼,变个甚么?”
并且话音刚落,了然禅师上前抓住志闲禅师就打。
志闲禅师既找不到话来回应,更在了然禅师的一顿猛打下手足无措,自然败下阵来。
自己这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竟然两下就败下阵来并且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看来自己实在不是了然禅师的对手啊,看来了然禅师这个女流之辈实在是个真正的高手啊。
见贤思齐,历来都是中国的一个光荣传统。况且出家人四处参访八方求教,不就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吗。
所以,志闲禅师被打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对了然禅师佩服得五体投地。
于是,志闲禅师马上礼拜了然禅师为师,并且留在九峰禅寺当了一个负责菜园子的园头,虚心的在九峰寺佛学院深造了三年才离开了然禅师。
多年以后,志闲禅师也主持了寺院当上了老师。这一天,他对着大家感慨的道:“我在临济爷爷处得半勺,末山娘娘处得半勺,共成一勺吃了,直至如今饱不饥。”
由此可见,了然禅师之禅法,那是足以和当时的宗师级人物相比肩的呢。
了然禅师和志闲禅师交锋的事件传入江湖后,立即就在江湖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多的禅林高手纷纷站出来发表了自己对这个公案的不同看法。
宋朝禅宗江湖第一高手圆悟克勤禅师评唱道:“或有人问山僧,如何是末山?一望不见。如何是末山主?可与佛祖为师。何不变去?上座自变。拟议不来,劈脊便棒。且道末山是克勤是?当机无向背,拟议隔千山。”
对于圆悟克勤的评唱,清初的迦陵性音禅师也是高度认可,他跟着评唱道:“灌溪若在,也好伏膺三年。”
北宋真净克文禅师作偈评唱道:
末山不露凌云顶,今古岧峣在目前。
又道本无男女相,非君莫辨火中莲。
明末清初的具德弘礼禅师评唱道:“末山弄假像真,寻常得此便。灌溪酬本及末,一饱忘百饥。乃至沤麻句下倒转成禠,劈箭锋前谁当啮镞。要识末山落处么?大鹏欲展摩霄翅,谁顾奔腾六合云。”
虽然有众多的禅林高手对此公案做出了精彩的评测,但是红尘洗梦依然不揣冒昧,在此献上自己的下语贻笑于大方。
不露顶,出。
非男女相,收。
变个甚么?我只管看。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08 09:55:52 +0800 CST  
@hjzhou62 2019-04-08 07:21:36
周一的问候,拜访楼主,欣赏佳作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08 11:05:37 +0800 CST  
@钱越2017 2019-04-08 08:26:01
周一好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08 13:31:41 +0800 CST  
@蒙山微雨 2019-04-08 12:04:15
非相非非相
-----------------------------
谢谢老朋友关注。
非相非非相,相非相相非。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08 16:41:08 +0800 CST  
@春山夜静2019 2019-04-08 21:46:13
个人感觉开悟与否并不重要 那只是认识的角度问题 重点在于体悟那时刻绽放的璀璨 爱生活 爱生命
-----------------------------
谢谢朋友关注和交流。
“体悟那时刻绽放的璀璨 爱生活 爱生命” 这就是悟了啊。哈哈哈。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08 22:04:32 +0800 CST  
@kkcolcol 2019-04-08 12:20:29
顶一个
-----------------------------
谢谢朋友一路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08 22:10:27 +0800 CST  
@海上的一滴水 2019-04-08 09:19:29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08 22:22:19 +0800 CST  
第七节 神山僧密

神山僧密禅师是云岩昙晟禅师的优秀弟子,是曹洞宗创始人洞山良价的同班同学,并且和良价禅师是铁哥们,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学习心得,即便是外出游方参学,两人也是常常结伴同游。
因为神山僧密禅师的个人档案许多都已经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所以对于僧密禅师的早期经历我们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了。好在一些禅宗典籍中还保留有他的一些公案,从而使得今天的我们还能一窥他的禅法。

裴休是大唐后期的风云人物,不但官居相位,而且是个热情的佛学爱好者,和许多禅宗江湖中的人物来往也非常密切。
这一天,裴休来到一个寺院游玩。他看到有僧人正在佛像前摆放很多的供品供养佛,于是上前问这个僧人道:“下供养佛还吃也无?”
这个问题,不单是裴休勘辨僧人的问题,恐怕也是很多人想知道答案的一个问题吧。
这个僧人回答道:“如大夫祭祀家先。”
后来,有僧人行走江湖来到了湖南省醴陵市九峰山云岩寺,把裴休和那个僧人的对话告诉了昙晟禅师。
昙晟禅师马上对那个僧人表达了不满:“这个人未出家在。”
站在一旁的僧密禅师马上对昙晟禅师道:“却请师父道。”别人说得不对,那么你来说说看啊,别光说不练呢。
看到学生勘辨自己来了,昙晟禅师马上替那个僧人作答道:“汝几般饭食,但一时下来。”
昙晟禅师此语大有来者不拒之意,包裹佛法世法之能。这充分显示了其禅法之稳健和深厚。
随即昙晟禅师望着僧密禅师道:“他忽然下来时作么生?”
你想勘辨我,作为老师我更想勘辨你呢。而且昙晟禅师的这个问题更具挑战性。当你在拿着各种佳肴美味供养佛的时候,如果佛忽然下来了,你怎么办?
僧密禅师根本就没有考虑就做出了回答:“却须合取钵盂。”
既然你来了,那就去拿钵盂吃饭呗,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僧密禅师的这个答语非常的高妙。既符合佛理,更契合禅意。
德山宣鉴禅师道:“佛只是西天的一个老和尚而已。”既如此,佛有什么不得了的。况且,有人供奉食物给你,你来享用这些美食。既然你本来就是来享用美食佳肴的,那么就赶紧拿钵盂吃东西去啊,这有什么不好理解,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看到自己的学生深得禅家三昧,不被权威所束缚,不被那些玄虚的东西所固囿,昙晟禅师不由得对僧密禅师的答语非常的肯定。

这一天,僧密禅师正在那里把针缝织衣物,良价禅师从一旁走了过来道:“师兄在干嘛呢?”
僧密禅师道:“把针。”
良价禅师马上逼拶道:“把针事作么生?”
僧密禅师张口就答道:“针针相似。”
良价禅师马上呵斥道:“二十年同行,作这个语话,岂有与么工夫?”
僧密禅师随即问道:“师弟又作么生?”
良价禅师道:“如大地火发的道理。”
佛家曰死生事大人生苦短无常迅速,就如同大地火发。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个时候,你还有闲工夫在这里把针?你还有闲情逸致在这里安坐?即便是针针相似,更需知有向上事始得啊。自然,良价禅师对于僧密禅师的做法和答语不满了。
对于这个公案,南北宋交际间的月堂道昌禅师作偈评唱道:“逆放顺收,将寡敌众,隐显同途,得失共用。针针相似不外来,同行语话要分开。自从大地火发后,古庙香炉不着灰。”
清初南林弘禅师评唱道:“神山一段古锦,风吹不入,雨打不湿。被洞山一拶,直得零零落落,至今补不得。”
清初惟直智楷禅师评唱道:“密师不得洞山拨转,端的不知别有生涯,可惜放过。待问把针事作么生?蓦面便与一札,饶伊三头六臂也回避不及。”
虽然有众多禅林高手对此公案作了精彩的评唱,但是红尘洗梦依然不揣冒昧,在此献上自己的下语贻笑于大方。
良价禅师道:“把针事作么生?”答曰:“针针扎着。”
且道是扎着衣物,还是扎着对方的嘴唇,甚或是扎着那个?具眼者辨取。

这一天,神山僧密和洞山良价两人外出行脚,经过一家饼铺的时候,两人便走了进去准备买饼充饥。
两人刚一坐好,僧密禅师马上就在地上画了一个圆相,然后对着良价禅师道:“把将去。”
圆相者,既代表佛家之大圆满,也代表本具之佛性,此时也用用来代表圆圆的饼子。
看到师兄又找机会勘辨自己来了,良价禅师随即不慌不忙的道:“拈将来。”
不管它是饼子也好,圆相也会,只要你能把它拈起来给我,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就收下的。
只是,地上的这个圆饼你能拈起来吗?佛家之大圆满和本具之佛性你能拈得起来吗?并且佛家之大圆满和本具之佛性你还能拿给别人吗?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保宁仁勇禅师评唱道:“非但二人提不起,尽大地人亦提不起。”
明末清初的弘觉道忞禅师在给同学们上课时宣讲了这个公案,然后他问同学们道:“诸人还提得起么?”良久,道忞禅师道:“也须是个踞地狮子始得。若是山僧,待它道拈将来,便与一掌。这一掌有生有死,有利有害。”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09 10:02:43 +0800 CST  
@一阵疯2019 2019-04-09 06:57:20
支持文友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09 11:05:49 +0800 CST  
@hjzhou62 2019-04-09 07:23:40
周二的问候,拜访楼主,欣赏佳作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09 14:21:01 +0800 CST  
@蒙山微雨 2019-04-09 16:30:35
“常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学 心得”,是不是漏了个字?
-----------------------------
谢谢老朋友关注和交流。
经过检查,电脑底稿上没有少字,发出的帖子上少字,原因不知道,所以也不作任何猜测和评论。哈哈哈。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09 18:22:44 +0800 CST  
@kkcolcol 2019-04-09 12:33:48
顶一个
-----------------------------
谢谢朋友一路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09 18:41:32 +0800 CST  
@钱越2017 2019-04-09 09:22:21
支持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09 22:22:07 +0800 CST  
@283027140 2019-04-09 22:27:58
楼主加油
-----------------------------
谢谢朋友关注和鼓励。希望多多交流指正。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09 23:16:33 +0800 CST  
这一天,僧密禅师和良价禅师两人一起外出,正行走间,忽地有一只白兔从他们的前面跑过。
僧密禅师看见这只白兔,不由得赞叹道:“俊哉。”
良价禅师在一旁问道:“作么生?”
僧密禅师道:“大似白衣拜相。”
白衣者,布衣也,而这只兔子是白色的,所以正好一语双关。
一介布衣能拜宰相之尊,此时的他自然是春风得意豪情万丈的。而此时此刻之心境,正是一个禅者充满无限活力和蓬勃生机的生动写照。
不过,良价禅师却不认同僧密禅师的话语,于是他马上呵斥道:“老老大大作这个说话。”
僧密禅师马上望着良价禅师道:“你作么生?”
良价禅师道:“积代簪缨,暂时落魄。”
积代簪缨,那是指接连几代都是高官的仕宦之家。
一只偶遇的白兔,一个看出尊贵,一个看出卑贱。一个看出意气风发,一个看出落魄失意。一个向上看出生机和活力,一个向下看出停滞和残败。看来,僧密禅师和良价禅师两人完全是针锋相对啊。不过,这也可以看出两人关系异常亲密,随时随地都可以如切如磋呢。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僧密禅师之境高于良价禅师,同时也不要认为良价禅师之境强于僧密禅师。
因为禅,是不会依恃于任何一物一境的,是需要步步踏着层层翻进的。
所以,僧密禅师和良价禅师之对话,充分显露了他们临机应变不拘一格之禅机。
对于这个公案,南北宋交际间的佛性法泰禅师作偈评唱道:
白衣拜相喜难加,暂时流落向天涯。
移身换步人难见,夜来归宿五侯家。
南宋伊庵有权禅师作偈评唱道:
衣锦还乡人尽见,长时富贵许谁知。
无言童子呵呵笑,嬴得风光满面归。
明末清初的蔗庵净范禅师评唱道:“若于白衣拜相处会得,即与古人音容相接,吕律相谐,提持三有,抚育四生。若于积代簪缨处会得,独阐继往开来之要路,伫观地平天成之雍熙。虽然分明晓了,于衲僧分上只得一半,且如何是那一半?”良久,蔗庵净范禅师云:“明日有人为汝注破。”

这一天,僧密禅师和良价禅师两人外出游山,在经过一条小溪上的独木桥的时候,良价禅师抢先走了过去,然后把独木桥搬起来对着僧密禅师道:“过来。”
看起来良价禅师还是挺顽皮的嘛,你都把独木桥搬起来了,别人怎么过桥呢。
不过,作为禅师,洞山良价肯定不是在和师兄开这种无聊玩笑的。可是洞山良价之深意又是什么呢?僧密禅师又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招数呢?
看到良价禅师把独木桥搬了起来,僧密禅师马上对着良价禅师喊道:“价阇黎。”
良价禅师一听,马上就把独木桥放下去了。自然,僧密禅师也就从桥上稳稳当当的走了过去。
僧密禅师虽然只是不动声色的呼唤了一下良价禅师的名字,但是却颇有深意呢。
一则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你把独木桥抬起来的,自然还得你把独木桥放下来才是啊。
二则你借用过溪来勘辨我,我则直呼你名讳,也就是直呼你的本心,让你外在的名和内在的心在我一呼之下完满的统一,从而让你顿明本心。你要是名实相符的话,自然就会把独木桥放下来了。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后期的丹霞子淳禅师作偈评唱道:
平地无端凿陷坑,木桥拈起使人行。
沉沉寒水如何渡,月夜金鸡报五更。
明末清初的普明净烨禅师评唱道:“洞山用剑刃上事,若非神山也大难承当。虽然,洞山鼻孔却在神山手里。”

唐咸通(公元860年~公元872年)年间,在江湖中游荡了许多年的僧密禅师来到了湖北安化县之神山,并在山中创建了白云寺,从而使自己也成为开山授徒的老师了。从此后,江湖中人也就以神山僧密来尊称他了。
这一天,有僧人参问僧密禅师道:“生死事乞师一言。”
佛家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看来这个僧人很在意这点,希望能在僧密禅师一言之下脱离生死苦海呢。
僧密禅师马上问道:“汝何时生死去来?”
这个僧人听得一愣,他根本就不明白僧密禅师的话外之意,所以他只好老老实实的道:“我不会,请师父再指教一二。”
僧密禅师马上正色道:“不会,须死一场始得。”
禅宗,历来都是强调要真参实修的。你必须要融入到所参的对象中去,并与之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如此,你才能真正的了解它的真味。这点,光靠耍嘴皮子功夫是不行的,光听别人说东道西也是不行的。这也是禅家一直在强调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你要想知道生死之真意,那你必须真正的“生死”一场才行啊。

僧密禅师在白云寺说法多年,后来圆寂于白云寺,并且被弟子们安葬在了本寺。
不过岁月沧桑,僧密禅师的墓塔经过岁月和人事无情的清洗,现在也只剩下点墓基保存着一丝昔日的荣光了。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10 09:39:52 +0800 CST  
@目目目目撒 2019-04-10 07:08:23
而且昙晟禅师的这个问题更具挑战性。当你在拿着各种佳肴美味供养佛的时候,如果佛忽然下来了,你怎么办?
――――――――
不要把佛看的高高在上,佛法不是讲平等嘛,导致很多人轻看自己。我给楼主也提个问题,饿的长相是啥,有请楼主作答!
-----------------------------
谢谢朋友关注和交流。
1、饿相是什么样?等我饿的时候一定告诉你。
2、等你饿的时候,你自然知道饿相是什么相了。
再次感谢朋友关注拙作。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10 12:13:59 +0800 CST  
@目目目目撒 2019-04-10 07:04:56
楼主会不会捕风捉影?佛法讲实证哦
-----------------------------
谢谢朋友关注和交流。
拙作中的所有公案(故事),都来源于禅宗典籍和相关文章资料。只不过为了阅读方便,本人转换成了现代语言进行讲述。并且对一些公案作了个人的一点评唱。
对于佛经中的众多故事和禅宗典籍中的各种公案,这是需要透过文字看出背后的真意的。所以,本人非常喜欢佛鉴慧勤禅师的偈子: 彩云影里神仙现,手把红罗扇遮面。急须着眼看仙人,莫看仙人手中扇。
就如朋友所言,不论是佛法还是禅法,都是讲究实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真参实修。
参学是个漫长的过程,并且水平肯定有高有低,所以希望朋友能多多交流指正。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10 13:23:50 +0800 CST  
@青鸟12345 2019-04-10 14:03:22

-----------------------------
谢谢朋友关注拙作,希望朋友多多批评指正。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9-04-10 17:43:10 +0800 CST  

楼主:四川红尘洗梦

字数:1665631

发表时间:2018-03-18 19:25: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8 00:53:01 +0800 CST

评论数:282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