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具体争议事件辨析中看老总

中国两千年的历史,著名的社会改革,从商鞅变法以来,改革有很多次。
但人们往往称颂商鞅、王莽、王安石、张居正这些采取”强化中央权力“为手段的社会改革,而忽视汉初文景,唐初贞观以限制政府干预,以”无为“主导的改革的深层意义。
毫无疑问,”中央集权“之后,中央加强了对社会控制力、动员力,对社会民间财富的汲取能力,几乎握有了无限权力和财力。但其缺点也是显然易见,社会缺乏活力和弹性,执政者极易滋生腐败,几无自我修复更新的能力。
而中国两千年的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加强中央集权,此如一剂毒药,饮鸠止渴而已,上位者一旦尝到甜头,就会上瘾无人会主动放权。而推动集权方式的改革者,幸运的暂时解决了眼前问题,却埋下更大的社会危机,不幸的改革者,几乎连眼前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引发了社会动荡。
中国历史上,王朝末年都有两个很诡异的事,一是财富高度集中于中央,民间却财穷;二是无论面对内乱,还是外部入侵,一盘散沙,都是很快脆败,76年也是一种脆败,秦如此,高度集权的明清也是如此。
毛的改革立意是在走商鞅、王安石以往的“集权”改革之路,而邓二代能称拨乱反正,实际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反其道而行之。
毛邓二人的改革的功过得失,还是留待更长的时间由后人评价会更客观全面。
历史上贞观朝之初讨论治国方略时,有一次著名的“儒法之争”的廷议,争议的双方是魏征与封德彝,太宗接受了魏征的”仁“治天下的观念。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04 20:00:44 +0800 CST  
【彭德怀是个什么样的人:主持军委工作01】续前文
说事情棘手,是因为彭接手的很多事都与前任周相有关系。虽然“萧规曹随”不是彭总的性格,但前任只要仍在台上,继任者改变前任定下的制度、以及遗留的事务就要非常柔滑小心,即使明显不合理,也要选合适的时机。
这道理其实就是常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但很多事情知易行难,因为人是有感情的,都有自己的罩门。尤其置身政治行政中心的人,就如置身于湍急的利益旋流之中,一旦进入,必然要代表一方利益,被裹挟着身不由己,想站着不动是不可能的,只看自己的原则底线设在哪。老总也不例外,只要负了军口的责,就得代表和维护军方的基本利益,否则他的工作也开展不了,然后才是协调军队与地方,与其他部门的利益。
彭刚上任,面对的第一件事是军事建设五年计划。
毛年谱记:7月18日,阅聂荣臻、粟裕起草的军事建设五年计划及有关报告,批送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彭德怀:“聂、粟所拟军事五年计划及附件已阅过,基本同意,可即照此部署,请彭主持。”
这个计划不是彭搞的,而是周相任上主持搞得,做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部分,由聂粟两人具体负责拿的方案。当时建国初,中共搞计划经济,开始并无任何经验和搞计划经济的人才,这个计划主要也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完成的,其中的军事五年计划也同样是在苏联顾问参与帮助完成。
彭总是知道这个计划的内容,并且也参加了讨论。按彭聂粟等人的年谱记载,在5-6月间出院休假期间,彭总多次出席相关会议,听取部队编制,各军兵种五年建设计划的汇报,总参作战部拟制军事建设五年计划汇报等。
总体来说,这个五年计划的主要问题是,他是按照朝战仍在继续进行中的战争需求制定的,基本上各军兵种报上来什么计划,苏联顾问反对,就编入建设计划。比如空军提上来的计划一五期间,要建153个机场,150个飞行团,购买6229架飞机,远远超出需求和财力。但计划也就这样报上来了,并且军委主席毛,各位副主席也就都通过了。如果朝战长期进行,这个计划也无问题,国家肯定要执行军事优先的战时体制嘛。
彭当时是以军委副主席,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的身份参加讨论的,还未确定主持全军工作,不用对这个五年计划负责, 站在前线志愿军的立场上,当然军事投入越多越好!也不可能提什么反对意见。而一旦他主持全军工作,负责实施这个五年计划,位置一变,就需要对此事负全责了,态度立场当然就要慎重了。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04 22:51:04 +0800 CST  
@岭南毒枭 2017-07-05 22:43:31
看到一个毛左把人口的增长和平均寿命的提高看作是武皇帝的伟大成就。真是脑残加傻逼。
在和平的年代里,无论是司马衷做皇帝,还是唐太宗做皇帝,人口都会增长,这是必然的,谈不上是领导人的功劳。
在和平的年代里,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司马德宗做皇帝,还是汉世祖做皇帝,这人均寿命都会提高,这是肯定的,谈不上是领导的功劳。
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如果连职工的工资都解决不了,那他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
打仗和搞建设是两个领域,搞建设更复杂。

其实,“1953-1957”的一五计划,在苏联顾问指导下,周陈干的不错。
发生苏共“二十大”,东欧匈牙利、波兰事件后,毛心急了,一方面推翻了八大的路线,改变周等人已制定好的二五计划,另一面,在与周陈等意见不合后,自己搞了个“大跃进计划”,其实就是毛版的二五计划。

从“1958-1962”年的跃进,就是执行毛版二五计划。跃进的成果就是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05 23:00:20 +0800 CST  
【彭德怀是个什么样的人:主持军委工作02】续前文

7月19日,彭总正式开始在中南海居仁堂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居仁堂是中南海里旧建筑中最庞大的一栋楼。解放前是“华北剿总”司令部所在地。解放后进驻中南海的中央军委,将办公地点选在了居仁堂,这样可直接利用“华北剿总”司令部的原有设施。当时,军委和总参是一个办公厅,均在居仁堂办公。中南海夏日风景很美,彭却无瑕欣赏,总部工作千头万绪等待处理。
老总是个对工作非常认真的人,尤其反感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作风。例如1952年初,全军军事院校整编调整工作由粟裕负责。粟4月18号向军委提交了方案报告,毛5月17号批复同意。报告到彭处,彭看的很仔细,对院校整编和整编后的管理有不解之处,就要求粟解释缘由,粟为此专门写了给彭的说明解释报告,彭阅后批:“我没有意见了”,6月23日,毛签发了调整全国军事院校的命令。
那么以老总的个性,摆在案头的那个“一九五三至一九五七年军事建设五年计划纲要”就更要重新推敲细读了。这个全军未来五年建设发展的纲要,不但事关军队的切身利益,自己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也要围绕它进行。
总参拟制的这个纲要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是采取重点建设的原则,主要加强陆军、空军建设,海军的建设目标设定在能完成近海防御作战和海岸设防任务。
二是军事工业建设和生产能力,设定在能支撑平时100个师的装备,战时200个师的储备。
三是国家民用工业的建设,建议考虑战时能生产武器弹药的需求。
纲要中还规定了5年中,陆、空、海、公安军人员装备的具体建设指标
只要国家财力允许,实现这个纲要的宏伟建设目标,毛是军委主席,周朱彭聂粟又都在军口,当然人人热切期望。按粟年谱记叙,6月24日,聂粟联名一起向毛上报了纲要初稿。毛高度重视,同日下午4时即召见粟面谈,粟就初稿中的敌情估计、建设要求和国防部署等对毛做了详细的汇报解释,毛很满意。
按毛意见稍作修改后,7月上旬呈报军委,于是就有了7月18日,毛的迅速批复:“基本同意,可即照此部署,请彭主持” 不考虑财力问题的话,总参制定的这个建设纲要,最有意思的一个内容是海军建设目标仅设定在能完成近海防御作战和海岸设防任务,毛、粟等人显然都没有了五年内收复台湾的打算了。
但也可能是因苏联人根本就不愿意支持我们建设海军,而被迫做出的无奈选择。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06 10:33:04 +0800 CST  
建国初,其实党内是有明文规定,禁止用以职务工作产生的文集言论集出版牟利。

但有时有一些界定上的困难,更多的是有下级迎合领导,这一制度几乎废纸。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06 11:01:45 +0800 CST  
其实有很多政治规矩,在实际中被高层自己破坏。

以吴晗《海瑞罢官》为例,按中央规定,公开媒体点名一个副部级以上高官,必须经过书记处讨论,政治局批准方为合法。
彭真拒绝发表北京报刊公开批评吴晗副市长合理合法,而上海在无中央明文授权的情况下公开刊文,就是违法党纪的。本来从道理是清清楚楚的。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06 11:06:51 +0800 CST  
@wgljw2000 2017-07-06 10:41:54
毛泽东稿酬的数量是争议最大的问题。由于在关档案迟迟不开放,只能任凭人们提供一些相互矛盾的说法。目前主要有三说:
一是“1950年代即达100万”说,出自汪东兴、张玉凤、吴连登担任顾问的《毛泽东遗物事典》一书第502页。
二是“1976年124万,1983年157万”说,出自毛泽东的管家吴连登之口,吴转述原中办主任汪东兴、中央办公厅专职负责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特别财务的郑长秋的话,说他们都支持这一说法(参见《毛主......
-----------------------------

稿费问题,本来很简单。如不是领袖,当时的物价人民收入,能卖多少钱?
今天也一样,习总的书,可以上架,几个人自己掏腰包。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06 11:29:48 +0800 CST  
@lc210000 2017-07-06 18:31:07
@岭南毒枭 16746楼 2017-07-06 18:07:00
逛了多年的煮酒,也天天看此贴(因那个常用的iD在煮酒被禁,所以没有这里出过声),看到有不少半桶水说彭总是一介武夫,我很生气。
这些人一不读书,二不思考,只是道听途说,再加以主观推想,就大放厥词,胡说八道,真是岂有此理!
说彭总是一介武夫,还不如说李超人是商界粗人。这太让人笑话了。
一个三十年来都是独当一面的人,他会是一介武夫?是三十年,......
-----------------------------
那个党内排名,在元老在世的情况下,就是个虚的。
五大书记,除了朱周一直当彭的领导外,其他人,毛、任跟彭搭过伙当政治委员,刘给彭干过政治部主任。
而彭跟朱、任关系莫逆,又特别能影响周,震慑刘,书记处开会,只要彭在,这就微妙了。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06 18:58:45 +0800 CST  
【注:岭南毒枭网友发的原文】

逛了多年的煮酒,也天天看此贴,看到有不少半桶水说彭总是一介武夫,我很生气。
这些人一不读书,二不思考,只是道听途说,再加以主观推想,就大放厥词,胡说八道,真是岂有此理!
说彭总是一介武夫,还不如说李超人是商界粗人。这太让人笑话了。
一个三十年来都是独当一面的人,他会是一介武夫?是三十年,不是三个月,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一个带兵操过日寇,也干过美军的人,他会是一介武夫?是强悍的日军和美军,不是印军和越军,强悍的对手验证了彭总的牛逼。
一个镇得手下服服帖帖,落难时无人背叛的人,他会是一介武夫?
再看看彭总的履历吧。
神龙教的股东,他会是一介武夫?那时的副统率和粟一将也不过是班组长。不管是任何时代,不管是做任何时,一个人两手空空就能发动一群人起来干事,他就是牛逼的人,一介武夫没有这个能力,更没有这个魅力的。人才济济的神龙教,有几人的能力超过彭总的?
骁勇善战的红三军团,啃的多是硬骨头,一介武夫能做它的领导人?一介武夫能胜任这些艰巨的任务。
那些半桶水经常喜欢拿赣州战役来证明彭总的军事能力差,真是脑残加傻逼。当时进攻赣州,换作任何一个指挥者,不管他多么优秀,他最后都难逃失败。原因我就不分析了,否则肯定被删。你想赣州那一两万本来没有什么作战力的民兵突然为什么那么顽强了,硬生生地抵住了红三军团二十多天的强攻。如果你能想明白这个,那你大概就能明白了。
一介武夫的他能得到心高气傲的副统率的欣赏吗?副统率可是要求彭总取代毛的前敌指挥权的。副统率对彭总的了解肯定远远在我们这些人之上。
百万八路军的统率,他会是一介武夫?一介武夫有能力指挥这么多人吗?一介武夫能镇住这么多人吗?那些军头不是怕官位高的人,只服有能力的人。陈大奖敢不鸟副统率,他敢违背彭总的命令吗?还有粟一将被他那几个手下操翻,彭总的手下敢惹他吗?如果彭总只是一介武夫,那副统率和粟一将就是书生。
孩子,一介武夫是管不住这么多人的,一介武夫是带领不了这么多人打仗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如果是樊哙,恐怕就手忙脚乱了。
关家垴之战是继赣州战役之后彭黑攻击彭总的又一个G点,不过想以此来贬低彭总,这也太幼稚了。
彭总不听刘陈的劝说,执意要进攻日寇,难道彭总错了吗?不,他没有错。又难道是刘陈两人错了?他们也没有错。
只是彭总的屁股接触的地方与刘陈的不同,脑袋里产生的东西也自然不同。刘陈两人是将,他们考虑的是军事上的得失;彭总是帅,他考虑的更多,军事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甚至还不是最重要的。
日寇一个大联队五百多人在八路军的核心地盘自由驰骋,出入自如。这让八路军的尊严何在!党的名声何在!百姓如何看待?
军无尊严何以立军?看看东北军。党无名声何以拢人心?老百姓有意见,那谁还支持你?两万人都不敢打五百人,那就是畏敌如畏虎的窝囊军队。人家都认为武皇帝是少帅,八路军是东北军了,以后谁还支持你?
今天损失了一万人,明天就有两万人补充,如果今天避战而保存这一万人,有可能会动摇军心,丧失民心,那明天就可能成为东北军----丧~家~之~犬。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残酷的,有人要做炮灰是不可避免的。
带领两三万残兵弱将在黄土高原上与胡宗南二三十万大军周旋,这样的人会是一介武夫?
解放大西北,一介武夫能做到的?
在朝鲜战场上,除了人数,其他都处于绝对的劣势的情况下,能逼美军签停战协议,这是一介武夫能做到的?
建国初期,万事复杂艰难的情况下,支持军委,领导几百万大军,这是一介武夫能做到的事?
敢说彭总是一介武夫的人,得有多大的自信心啊。自信有时候是来自实力,但有时候是来自无知。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06 22:28:06 +0800 CST  
有兴趣的网友,对比下秋收起义和平江起义经过和结果,都是以一团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起事,部队战斗力和领导人组织能力的高下,一目了然。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06 22:32:33 +0800 CST  
【彭德怀是个什么样的人:主持军委工作03】续上文
1952年的彭已经离开中枢6年多了,很多情况需要熟悉了解。休假期间,彭总参与过五年纲要的讨论,因不熟悉情况未表态,但他清楚这个计划的指导思想是按战时需求搞的。
此时,站在新官上任的彭的角度,如果财政能支撑,加强军事建设当然是好事。其实,即使计划有不合理,彭也不会刚上任就挑前任的毛病。然而,彭作为军委副主席,对军事工作的整体情况是清楚的。彭长期主持过华北、西北的全面工作,对财经也并不陌生。
这样,彭细读纲要之后,还是产生了疑惑。一方面,经历过长期战争创伤,国家的财政状况改善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个常识。另一方面,一旦国家转入和平建设期,是不可能像朝战进行时,继续军事优先的建设策略的。这样国家财政能否支撑纲要的建设目标,就成了一个疑问。
当然,最令老总头痛还是,军委高层确定的战略与总参业务部门制定具体工作规划竟然是脱节的!而两个层面的人还都说很好,没有意见。
朝鲜战争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5月下旬期间进行了五次战役结束后,朝中部队即转而采取了积极防御的阵地战,把战线在三八线附近稳定了下来。1951年6月23日苏联提出谈判停火与休战的和平建议,同年7月10日中朝联军与联合国军方面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此后,双方在三八线附近“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到在1951年底,无论在前方的彭总,还是后方的毛周朱等人,对朝战的结局已经有了共识:即使不能很快停战,也没有可能大打起来。
基于这种判断,在1951年底,因朝战停止下来的军队复用整编工作重新启动。周年谱记述:
“1951年12月22日,主持起草的中央军委《军事整编计划》,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磋商修改,于本日定稿。《计划》规定了整编的原则、内容和步骤。并指出:这个计划所要实现的目的是,到一九五二年底,军队编制将从现在的六百二十七万减少到三百四十一万(在编二百八十五万,非编五十六万),到一九五四年底军队编制为三百万。二十四日夜,致信毛泽东并朱德、林彪、聂荣臻,说明《计划》制定情况。一九五二年一月五日,毛泽东批准施行。”
到一九五二年五月,双方已对建立军事分界线、停火与停战的具体安排和向双方有关各国政府建议事项等问题取得了协议,剩下的只是战俘问题。彭4月返京治病后留中,其实就是中央对朝战会很快会达成停战协议的一种乐观判断的反映。
1952年4月15日,鉴于朝战形势的缓和,毛、周联名签署《中央军委、政务院关于集体转业部队的决定》。《决定》说明:将从人民解放军中调拨四十一个整师十一个整团共四十六万五千人,转为各种工程部队和屯垦部队,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高层的思路是清晰的,国家转入和平建设期的大势不可逆转,制定五年建设纲要当然要服从这个国家战略。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06 23:25:12 +0800 CST  
【彭德怀是个什么样的人:主持军委工作04】续上文
实际上,制定《纲要》的总参非常清楚地知道中央高层对朝战的判断。1952年5月,军委就召开了专门会议,向总参等总部机关部门传达了中央对朝鲜战局、停战谈判形势和国内情况的研判。
按周相的年谱,1952年5月15日,周在中央军委会议上传达中共中央根据朝鲜战局、停战谈判形势和国内情况而提出的“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和朝鲜战争的四点收获,并主持讨论准备继续在朝作战的各项计划和部队轮换问题。
1952年5月17日—19日,周召集国防工业会议,讨论军事预算和军工生产问题,以保证继续进行朝鲜战争的需要。在十九日发言时说:在党中央“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指导下,建设费应高于军事费。军费开支,能节省的就要节省。
张震出身三军团,是彭总的老部下,华野时,曾任粟的参谋长。1952年4月,粟裕提议调入总参作战部担任部长接替原部长李涛的工作。张震在回忆录中,对周相主持的1952年5月15日军委会议记忆很深:
"军委在居仁堂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抗美援朝战争问题。周副主席传达了毛主席“边打,边建、边稳”的指示,联系国际形势,结合美国即将举行大选的情况,着重分析了朝鲜战场的发展趋势,认为大打不可能,要积极做好应付敌人“拖”的准备......
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回国治病,也参加了此次会议。他结合抗美援朝作战的实际情况,对朝鲜战局的发展前景说了两句话,说美国是“和战皆非”,而我们是“可战可和”。他认为中朝一方获得战争胜利,已基本成为定局,战线已基本稳定在北纬三十八度线附近。我国东北地区的企业可以开工,不必再考虑搬家的问题,而去年敌人发动“秋季攻势”的时候,我们尚不敢说这句话......
参加这次会议,使我对中央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局势判断,方针部署,有了更多地了解。"
在业务部门清楚未来走势和国家战略情况下,制定部门规划时,还是各按本位主义去争本部门利益,则是屁股决定大脑的惯例,这个实际上对聂、粟无可指责,他们只代表部门,不可能要求太多。在毛而言,他对细节和财务上的可行性不是特长,也不很关注,和平时期嘛,只要下属们建设计划定的写意,倒是颇和毛的诗人情怀。
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国务院,周相统揽全局,则一定负起协调各部门利益这个责任。一般大家的心态都一样,国务院老大不否决,那就按期望理想数字上报计划。
因此,没有强势老大压阵,顶层很好的设计,战略规划,到执行时总也落不了地。官僚主义了,通常是自上而下传递。
彭虽有疑虑,但刚上任不可能也不会马上质疑这个毛周等人审阅通过的五年建设纲要。但这个超限的纲要还是在1953年一五计划实施是”爆发“了,最后被迫修改。这件事也间接地让老总对粟大将的大局观和责任心产生了不小地不信任 ,后来彭遇事心理上倚重黄大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纲要对彭的工作非常重要,却不是急事。彭知道按计划,周相将率领一个庞大的政府代表团8月份马上要赴苏,征求老大哥的意见,需求苏联对我们一五计划的技术资金支持。五年建设纲要只是一五计划的一部分,根据老大哥的支持力度,后面还有改的机会。
真正让老总整个人的毛孔都炸起的,还是其上任不到一周发生的总参”汇报门“事件。这件事涉及聂帅,表面上是聂帅”好心办了坏事“,小事一桩嘛,却被毛军委会议上当众狂批。因为,有人不认为聂的好心是小事一桩,而是动了自己“奶酪”的严重事件。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07 21:06:56 +0800 CST  
@lc210000 2017-07-08 21:40:35
文革搞成那样,彻底出乎毛的意料。对手太强大。毛开始准备搞几个月半年,一年……最后到他死都没结束。
那么在他开始的计划里,彭总,刘主席的命运是什么?
-----------------------------

呵呵,若说出乎主席的意料之外,应该是未预料到人民群众对“权力”的渴望如此之大,对“当家做主人”如此热切吧。本来是奉旨造反的人民群众,完全不听话了,以至于全国局势彻底失控了。
而毛开始设想的“三结合”政府,除了上海勉强算,其他各地没有一个符合要求,而是纷纷陷入多派群众组织内战的窘境。
而哪个群众组织是左派,哪个是右派,根本无从界定,无奈之下,只好出动军队,全国军管。

出动军队支左,实际就相当于公开宣布以群众运动方式“造反"夺权失败,也就是宣布最初设想的文革方式破产。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08 22:18:23 +0800 CST  
@lc210000 2017-07-08 22:34:56
@lc210000 2017-07-08 21:40:35
文革搞成那样,彻底出乎毛的意料。对手太强大。毛开始准备搞几个月半年,一年……最后到他死都没结束。
那么在他开始的计划里,彭总,刘主席的命运是什么?
—————————————————
@ywujun1969 16880楼 2017-07-08 22:18:00
呵呵,若说出乎主席的意料之外,应该是未预料到人民群众对“权力”的渴望如此之大,对“当家做主人”如此热切吧。本来......
-----------------------------
奉旨造反的群众领袖和骨干分子,都有一定的胆略,没几个真傻,好忽悠。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08 22:45:50 +0800 CST  
【彭德怀是个什么样的人:主持军委工作05】续上文
1952年的中央军委,是从1945年七大的中央军委演变而来。七大的军委,毛为主席,周、朱、刘、彭为副主席。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为体现《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新中国民主“联合政府”的性质,10月19日,原中央军委改称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为毛,副主席在朱、刘、周、彭的基础上,增补程潜为副主席,并增加张治中、傅作义、龙云等国民党起义将领参加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此即为新中国成立初的五年间(到1954年9月五四宪法颁布后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为止)统率全国武装力量的“中央军委”。
朝战期间,中央军委曾在1951年11月补选高岗、林彪为副主席(毛对林还真是偏爱,实际七大刘进位军委副主席,而任弼时曾是红军总部政治委员、二方面军政治委员、八路军首任政治部主任却不进军委,就很难令人信服。)1952年7月前,一直由周相主持军委日常工作。这是彭总主持军委工作前,军委大致的一个历史沿革。
无论七大的中央军委,还是之后的历届中央军委,实行的都是“主席负责制”,且主席没有任职资格的限制,可以连选连任。换言之,没有军事经历,亦可担任军委主席,这样安排制度自有其一定的道理。
“主席负责制”,含义就是一把手做主,这实际冲淡了委员会制度本身”集体决策,分共负责“的 要义。但主席只要民主作风好、从谏如流,问题到也不大。另一面,中央军委设置了几个副主席,有个排位顺序,但制度上却未规定第一副主席,或设置一个常务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换言之,一旦中央全会选举了军委主席后,军委内部如何分工运作,由主席全权负责。这个制度下,军委日常工作要么主席亲自干,因这是制度赋予其的职责;要么主席授权他人”代行职权“,在制度上,代行职权者只要是个军委委员就符合规定,副主席的头衔反倒是个荣衔,职权并不比一般委员大。
这本身属于制度让步与quan术的考虑,彭置身高层政治20多年,当然洞悉于心。当初回国不愿接此活,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当然,建国之初,军队内山头林立元老宿将众多,谁都不服谁,个个还都有直达天听的本事,军队的工作并不好干。和平转型,就是要切利益,极易得罪人,彭总本意并不想干此位置。按老总的能力、性格和追求,掌一方民政是最好的选择。
但周是国务总理外交部长,再长期身兼军委工作已不可能,当时的军内人事,周退下后,朱不干,林因资历和健康问题接掌军委也不甚合适,林以前与全军其他山头根本没有交集,贺帅、陈帅、聂帅这些人,要么以前是其军中的上级领导,要么长期与林搭档共事,林很难建立其权威来领导全军在和平年代的建设改革大业。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09 06:30:52 +0800 CST  
【彭德怀是个什么样的人:主持军委工作06】续上文
从45年七大后对彭军职的安排看,主席是真心想把老总在军队中给”虚化“了。可党内能独挡一面的军事干才匮乏,47年胡宗南进攻陕北的危机时刻,张宗逊不堪用;51年11月朝战都基本稳定了,让林彪出来主持军委工作,林却掉链子,毛为之奈何!
既然是自己这个主席“请”彭来代管军委事务,于情于理,毛都要给予彭最高规格的授权,以利彭开展工作。这样,仅以7月19号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发全军各单位一个通知说彭开始主持军委日常事务,规格就不够了。
按毛年谱记载:“7月23日,同彭德怀谈中央军委工作等问题。同日晚上,召集聂荣臻、粟裕、萧向荣、杨尚昆开会,商议二十四日中央军委会议的有关事宜。”
毛计划在24日的军委会议上,当众亲授主席“节钺”,言明彭总主持军委工作,就如其本人亲临。能看到毛此事上考虑的非常仔细。授节会前,先与彭个人沟通,会上不好说的各种话,两个人之间就可以坦诚交流了,无非是互相托个底。毛说话的特点,先给彭来个高帽,从留守井冈山说到朝战,最后是现状,论证军队这个担子别的将帅真都干不了,为革命事业计,还是要老彭来挑这幅千钧重担,同时完全理解彭开展工作面临的矛盾困难,最后表个充分信任支持的态度。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交流的很充分,两人都动了感情,毕竟风风雨雨20多年。
一切安排妥当,毛亲自主持24日的军委会议,毛年谱记载:
“7月24日晚上,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聂荣臻、粟裕、张震、苏静等出席。毛泽东在会上说:今天这个会,算是军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席的交班会。我与彭总谈过,总理太忙了,今后军委的日常工作由他主持,但对外暂不公布。朝鲜战场,看来大打打不起来,最后是要和谈停战的,待停战后再正式公布。”
会议开到此时,一切合情合理。老总的工作交接仪式,就应该开成和谐的大会,团结进取的大会嘛。然而,毛年谱却故意删去了此次会议中爆发的“汇报门”事件。周朱彭刘的年谱也根本未记24号的这次会议。但粟裕的年谱、张震回忆录却记下了此事,还相当的详细生动。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09 18:20:15 +0800 CST  
@校长信徒1937333 2017-07-09 19:03:43
看了太多纠结,换言之如果国民党胜了内战,历史的走向会是怎样呢?更差,差不多,或还行呢?哈哈,历史确实是个好玩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人物确实改变小人物的命运。
-----------------------------
大人物确实能改变小人物的命运,却改变不了历史潮流。
我的看法,社会发展自有其潮流趋势。 这个也是见仁见智。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在于能顺应潮流。顺应历史潮流的事,即使他不干,也压制不了,社会最终还会顺着潮流前进;逆历史潮流而行之事,他干了,也无法长期持久,最终也会被社会发展的潮流淘汰逆转。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09 19:21:14 +0800 CST  
【彭德怀是个什么样的人:主持军委工作07】续上文
建国前作战部直接隶属中央军委,简称军委作战部。1950年5月改隶总参,称总参作战部。张震刚调到总参任作战部部长不久,列席军委会议就赶上毛发雷霆之怒,对会议的情形印象非常深刻。
关于‘汇报门’的起因和经过,张震这样记述:
“我到作战部后不久,聂总对我交代说,毛主席和几位军委副主席实在是太忙了,常常彻夜工作。我只管华北和总参的工作,就已经吃不消,而他们要考虑全党全国全军的事,要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不能让他们过于劳累了。所以作战部的文电,不能事无巨细都报上去。今后凡是准备报送毛主席等领导同志的报告,都送到我这儿来,需要上报的,由我批呈。此后,作战部直接报送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军委领导的文件,就减少了一些。
大约过了两个月,1952年7月24日,毛主席在颐年堂召集军委开会,出席会议的有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聂荣臻等领导同志。通知我和总参军务部苏静部长列席。 会议由毛主席主持。他开门见山地说:今天这个会,算是军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席的交班会。我与彭总谈过,总理太忙了,今后军委的日常工作由他主持,但对外暂不公布。朝鲜战场,看来大打打不起来,最后是要和谈停战的,待停战后再正式公布。”
还没有等大家发言,毛主席突然把话题一转,严肃地说:最近一个时期,我感觉工农青妇的“菜”,摆满一大桌,吃也吃不了。可是,军队系统的“菜”太少,我饿得慌。你们为什么对我封锁呢?
作为军委主席,注意到来自总参的呈报件锐减,询问总长原因何在,本身很正常。但毛的质询,不正常的是时间、地点和方式。
因为23号夜,毛刚召见了聂等人,安排第二天的军委会议事宜,毛却未对聂提起此事。难道是24号才注意到此事吗?这个可能性很小。按张震的说法,总参作战部按聂帅要求的新规矩呈报军情开始于2个月之前,并不是搞阴谋手段。如果24号毛才注意到此事,更大的可能性是有人在毛面前“点炮”。当然,以毛的敏感和对军事的重视,更大的可能性是不久之前,毛已经注意到总参呈报军情的变化,但是毛选择隐忍不发,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毛怎么注意到此事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毛没认为聂这么做是“好心”,而是认为侵夺了自己军委主席的职权!更加不同寻常的是,毛选择在彭总履新的第一次军委会议上,当中向军队的一个高级干部发出责问:“你们为什么对我封锁呢?”
24号的会议现场,除了张震、苏静政治经验稍弱外,朱、刘、周、彭、聂、粟等,恐怕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就是单纯地对聂个人和总参的工作不满!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10 22:33:07 +0800 CST  
【彭德怀是个什么样的人:主持军委工作08】续上文
聂帅是军队高级将领,从过往历史看,聂既没有与毛争权的实力,也无争权的历史。如仅看成聂个人工作失误,又是初犯,领导最合理的处置方式是与聂单独谈,先了解情况,然后指出总参事先不请示汇报变更军情呈报的方式,是严重的”越权、擅权“行为,要求总参整改,下不为例。
不管实情是否如张震所说,从毛没按常规方式处理,他根本没把“汇报门”仅仅看成聂一次工作上的“处置不当”,而是想的“很深”。
在周、彭两位军委副掌门工作交接的会上,公开严厉地批评代总参谋长,显然是批给在座的人看。与会大佬们,如果还看不出其中隐藏的政治意味,在中央就真是白混了。
从会上众人的反应看,批”聂“显然不是24号会议预定的内容,毛没有告知参会的周彭朱刘等高层,或许朱、刘知一点情。
毛就是刻意要造成这样一种效果,前半段风和日丽,然后暴雨惊雷,骤然而至。刚才还轻松愉快的会场,突然间安静下来,真个气氛变得压抑紧张。
张震回忆当时的会场情形:
我是第一次见毛主席发火,而且是批评总参的,多少有些紧张。我看了看聂总,他的表情很平静,只是一言不发。毛主席见聂总不吭声,就对着他说:‘你讲话呀!过去政治局开会,我请你列席,你不讲话。我怕把椅子坐坏了,就不请你来。’

此时场面非常尴尬,所有人都不说话。 突然的变化让彭总很错愕:”老毛这是要搞啥事?不是给我开欢迎会吗,又演的哪一出?。“情况不明之下,彭一言不发,悄然观察聂粟周三人如何应对。批总参工作不守规矩擅权,不就是批周嘛,彭隐隐意识到了毛借题发作的背后所指。再看聂表情虽严肃,但面对突然而来的领袖压力,只是一言不发,心中对聂是暗挑大指。”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呀!”再去看周相,也是一脸平静,仿佛与己无关一般。

彭总也是暗叹,老毛这是一箭双雕吧,借批聂既警告周,对其揽权、擅权很不满,要其收敛,又警示自己这个新官要守规矩,一定要搞清楚当家人是谁。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11 22:41:02 +0800 CST  

可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吧,看不懂。
如果按我国未来的发展生存的空间和利益在海洋,就不能在南海和钓岛怂。

可现在是大陆上的偏远之地搞绥靖,海洋也搞绥靖,这盘棋就下的太玄妙了,老百姓看不懂了。

毛时代是真敢打,但对现代国家的核心利益认识上有误区,毛邓之后,是没胆了,还是下大棋局,就见仁见智了。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7-12 09:35:45 +0800 CST  

楼主:ywujun1969

字数:1166994

发表时间:2016-04-04 05:1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14 17:16:01 +0800 CST

评论数:573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