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具体争议事件辨析中看老总

@lc411100 2017-02-24 10:12:43
@仲裁者知 10277楼 2017-02-24 09:21:00
周是长时间在夹缝中维持国家运转,为了减少动乱,累死的。
—————————————————
病情被人故意耽误了。邓颖超对他侄儿说是王洪文,文革后说是江青……其实是谁大家都有数。陈毅也是被人耽误的。
-----------------------------

从大量的老干部回忆录,或者子女的回忆录中,能看到在医院对病人作手脚的的情况,不是个案。很令人迷惑。

1967年1月,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和政委廖汉生同时被打倒。杨勇之女杨菁的回忆录《往事》【1985年由解放军出版社,87年明天出版社】,也有相关的记载:

“更卑鄙的是他们还千方百计诱逼爸爸自杀。他们把爸爸关在五层楼上,撤去哨兵,窗户大开,桌上摆着绳子和整瓶的安眠药。当爸爸对这种逼讯和折磨提出抗议时,他们就有意暗示说:“受不了,你可以死嘛。”(杨菁,1987:68)


杨勇在于1971年初跌伤之后,军区保卫部禁止把他身残住院的消息告诉家属。一个了解情况老部下告诉他:“首长在这儿很危险,你要争取尽快去北京。……批陈整风和华北会议后,北京军区的情况十分复杂,一些人心里很明白,加害首长的机会不多了,格外疯狂,什么事都可能干得出。人心隔肚皮,首长的手术千万不能在这儿做!”(杨菁,1987:129)如果不是妻子林彬来得及时,他很可能被害死。

林彬收到杨勇跌伤的电报后迅即赶到石家庄,当时的形势非常危险。一到石家庄医院杨勇夫妇就商量了一套抢救计划,中心内容是林彬到京活动,争取杨勇到京手术。

林彬一到医院就被监视,不可能公开离开。在最黑最冷的凌晨4时,趁着人们都在酣睡之中,林彬悄然出走。因为担心在候车室被人发觉,就到街上走动,还得注意后面有没有人跟踪。临走时她交代杨菁:“我走后,爸爸就交给你了,你和小姚一定要有一个人在病房守着爸爸,无论出什么事,都不要同意在这儿做手术。我一到北京,就想法与你们联系,北京来电话你亲自去接,别人的转告可千万不要相信。”(杨菁,1987:144)

第二天早上,监视的人发现林彬已经不在后,决定上午就给杨勇动手术。此后整整一天,几个以“军区保卫部”“军区宣传部”“军区党委”“上级组织”等名义出面的人轮番上阵逼杨勇做手术,都被杨勇以各种理由拒绝。

林彬在北京的活动最为紧张。中午在北京站下车后,首先找到李先念的夫人林佳媚,请李先念帮忙,李表示下午开会时向黄永胜、邱会作等人提出。下午6点多钟,李先念秘书转告说邱会作已答应尽快想办法。林彬不放心,又去找万里夫人边涛,边涛提议给周恩来写信。信于午夜12点发出后,林彬担心周恩来收不到信,又给李先念写信,请他在次日早饭前后给周的办公室打电话了解情况。幸运的是,就在这个深夜,周恩来正召集一个紧急会议,林彬的信已经送到周恩来的会议桌上,周当场连说两句“接回来!接回来!”

林彬在京时,最担心的是杨勇在石家庄顶不住,因此每隔一小时就打一次电话或发一封电报给杨菁,内容都是“等北京的消息,坚决顶住,不在医院做手术。”(杨菁,1987:151)得知中央决定后,她发出最后一份电报,回家后以担心电报也许在送报纸的时候才能看到,旋又到邮局打电话告诉杨菁。
【引单世联文】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2-24 10:37:32 +0800 CST  
最荒谬的一个事实是,很多一辈子干革命的共产党干部而言,很多人晚年的回忆录,竟然不能在境内公开出版,要跑到境外香港出版。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2-24 10:52:37 +0800 CST  
@lc411100 2017-02-24 11:00:26
@仲裁者知 10292楼 2017-02-24 10:57:00
每一个人都有私心,不管是能力小的老百姓,还是能力超群的领袖。都要吃喝拉撒睡,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欲望。
—————————————————
嗯。我就觉得周恩来文革里的作为为了自己也为了国家。为了自己死后照片不被人打叉叉。很正常的事情。
-----------------------------

后来很多批周者,是因为嫌周相文革中太“软弱”,我觉得当时的政治气候“软弱”完全可以理解。
但赞周的人,使用最多的“保护了大批老干部”理由,我认为是很牵强的。
无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周始终是文革十年中最高执政集团中的一员,当然要为文革负责担责,只是大小程度上,现在开放的资料不好客观评价。
另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相对于老干部集团,最终还给平反落实政策,整个文革十年,受害更重的是基层的普通群众,每一个运动背后,看到只是简单的数字,但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2-24 11:54:25 +0800 CST  
以全国局势完全失控的67年7-8-9三个月中典型的武汉“720”事件为例,按官方湖北省委统计,全省“720”事件后,被打伤打死的干部、军人,群众高达18.4万多,仅武汉一市死伤就达6.6万多,半个淮海战役的伤亡!

刘主席所谓的“最大文革冤案”,与70年开始,持续四年之久、覆盖全国范围的揪“五一六分子”案相比,更是可以忽略不计,谁会关心芸芸众生的命运,谁来为每个受害的基层群众平反道歉?

在百度可以轻松地查到如下介绍:
“从1970年初至197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查“五·一六分子”运动。全国约有300万人被打成“五·一六分子”,外交部3000名职工,竟有1500人被打成“五·一六分子”。毛泽东的女婿孔令华、聂荣臻女婿丁衡高等也被打成“五·一六分子”。
许世友在南京抓了20万名“五·一六分子”。在清查“五·一六分子”运动中,手段之残酷,时间之漫长,涉及面之广,逼死逼疯逼残的人之多,为文革其他运动所未有。
毛泽东在运动中不断发指示:罪行不在大小,关键在于态度;革命的学生要联合,打倒反革命516;林彪则发指示:抓516一个都不能放过;在这“一个都不能放过”的指令下,宁可错抓百万,不可放走一人。”
所以这才是文革中最大的冤案。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2-24 12:09:03 +0800 CST  
【续前文大闹怀仁堂】
江青很巧没有参加2月16日的中央碰头会,但张春桥却是中央文革小组中政治智慧最高的一个,三老四帅会上矛头直指“文化大革命”和领导机构中央文革小组,陈毅甚至攻击延安整风的正当性!张绝不会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关于2月16日”大闹怀仁堂“会后,中央文革派的”告状“过程,权威文献记录有不小的差异。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在“二月逆流”的条目中说: “二月十六日下午,继续开碰头会。这次会上,斗争更加激烈,即所谓‘大闹怀仁堂’。散会后,张春桥、王力、姚文元立即向江青汇报,并于当晚整理出《二月十六日怀仁堂会议》材料,由江青安排,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毛泽东年谱》对2月16日的事,记载如下: ”散会后,张春桥、王力、姚文元整理出一份会议记录,主要集中了谭震林、陈毅、李先念、余秋里的发言,于当晚十时向毛泽东作口头汇报。毛泽东在张春桥、王力、姚文元整理的怀仁堂会议记录上批示:“退陈伯达同志。”
《周恩来年谱》对2月16日的事,则记载如下:“怀仁堂会议后,张春桥、姚文元、王力与江青密谋,整理“记录”向毛泽东汇报。”
上述三个文献代表了最官方的记述,共同点是会议后,张春桥、王力、姚文元即整理出一份会议记录,当晚就向毛汇报,所谓“恶人先告状”。但有一个程序问题,周相是毛钦点的中央碰头会的主持人,参会的还有康生、陈伯达等,程序上,会议记录应该是周指定人做,周审阅完后,才能发出给毛及其他未参会的政治局委员才对呀!
2月16日晚的“告状”应是真的,但会议记录却未必就是张春桥、王力、姚文元与江青的合谋,而周完全不知情。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2-24 21:28:10 +0800 CST  
王力是会议的参加者之一。他说《王力反思录》中记录:
会议开到七点,总理说:“现在时间到了,以后再说吧!”就宣布散会,总理没当回事。刚一散会,姚文元就对我说:“王力,你要站稳立场,这是一场大的斗争。”张春桥约王力和姚文元到他的房间说:“今天这个问题很大,要将情况对一对。” 我也赞成对情况,我说不能歪曲事实。我记下了要点,造谣是没有,当时认为是不对的话,都对上了,包括总理、康生、陈伯达的。接着张春桥去报告江青,姚文元和我是一起去的。张春桥向江青一条一条讲,江青暴跳如雷,说“这是一场新的路线斗争,陈毅、谭震林、徐向前是错误路线的代表,叶剑英、李先念、余秋里是附和错误路线,周恩来、康生、陈伯达在路线斗争中动摇。”
江青说要立即报告主席,“你们三个人都要去”。江青马上打了电话。晚十时左右,我们到了主席那里。

按《晚周》的记录:周恩来为了打消毛泽东对他的疑虑,表白自己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与党内元老派的过激言行是有过斗争的,“他特意让王力整理了一份二月十六日怀仁堂会议记录,并在紧要之处作了若干修改,以供政治局生活会上批判之用。当谭震林准备拂袖而去时,记录中原只注明‘总理要谭回来’,周本人添加了‘拍了桌子’四个字。
又如,当陈毅提及周恩来曾在延安整风中挨整时,周本人加上自己当时的对答:‘应该检讨,整得对嘛!’”。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2-24 21:44:27 +0800 CST  
王力说:“总理没当回事”,王这个直感应该是准确的,但又是令人费解,这并不符合周给后世的印象。
因为,冲突的一方文革派,张、江都认为问题严重,连夜向毛提前汇报。周是会议主持人,更应该有条件先向毛汇报,以保护战友。
冲突的另一方中,陈毅当夜在接见归国留学生代表时的慷慨陈词,完全是“破罐子子破摔”的心态。
会场上的挑起争端的主将谭震林,没有完全放弃。谭2月17日给林彪写了封信,谭在信中说:
“昨天碰头会上,是我第三次反击,......我所以要如此,是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江青等人“有兴趣的是打老干部,只要你有一点过错,抓住不放,非打死你不可”。
“他们能当政吗?能接班吗?我怀疑。”
“我想了好久,最后下了决心,准备牺牲。但我决不自杀,也不叛国,但决不允许他们再如此蛮干。”
“这个反,我造定了,下定决心,准备牺牲,斗下去,拼下去。”

另一说法是,谭写了两封信,内容大致相同,分送毛、林二人。
谭的做法很有意思,谭是副总理,当时为什么不向周相求援,反向林写信求援?还是求援了未披露?

对比其他人。2月16日会后,周相的反应显然有些迟钝不敏感。一种解释,可以认为碰头会上,周见惯了双方说过头话吵架,没当回事,如王力的判断;另一种解释,就如谭的判断一样,周也认为,他去找毛说也没有。
但林彪就靠谱吗?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2-24 22:27:13 +0800 CST  
关于16日夜,毛听汇报过程中的情绪及反应,有不同版本描述,在《苦撑危局-周恩来在1967》中写道:
“毛泽东当夜召见了张春桥等三人,听他们汇报。张春桥先是汇报了谭震林责问陈丕显的事,说老同志有情绪。毛泽东只是笑了笑,没当回事。老同志不理解也是正常的。
接着,张春桥使出了杀手锏,详细地添油加醋地汇报了陈毅的“黑话”:“陈毅说,延安整风冤屈了许多人,这次文化大革命也将冤屈许多人。他还说斯大林晚年重用赫鲁晓夫,斯大林在世时,赫鲁晓夫吹捧得最起劲,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就焚尸扬灰……”
毛泽东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斯大林晚年”的曲笔之意,是晚年毛泽东最忌讳的话题,而当时毛泽东重用林彪,有意让林彪来当接班人。延安整风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其中也有些彼此心照不宣的敏感问题。毛泽东被激怒了。”
在《陈毅传》中:”恶人先告状,由江青安排,张春桥、王力和姚文元先后走进了毛泽东的书房。他们详细地集中地汇报了老帅们和副总理们的言论。起初毛泽东还轻松哂笑,觉得老帅们还是“很不理解”。汇报到陈毅的“黑话”时,毛泽东脸色阴沉下来,随即越听越火,雷霆震怒。“
王力在回忆录也描述了当时汇报情况:“我注意到汇报前面其他情况时,主席光笑。当讲到陈老总发言的时候,主席变了脸,不再笑了。主席开始是当笑话听的,听到这里,板起面孔,从此以后再也没笑。主席以后讲的问题,话都比较厉害。……主席已当成很大的问题了,但还没有发脾气。”
上述描述虽有不同,但基本可以看出文革中毛,担心什么,不担心什么;在意什么,又不在意什么。
三老四帅、包括周相等所担心的由”全面夺权“而引起地方中央党政机构的全面瘫痪和全国动乱,毛根本没当回事。毛本”乱世豪杰“,怎会担心”动乱“?其真正担心的是”失控“!
在”天下大乱“的时代,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军队都是最大的政治力量,谁掌握了它,谁就是政治斗争的胜利者。熟读史书的毛更是明白这一点。从”大闹怀仁堂“事件中,毛敏锐地意识到军队中潜在的失控危险。这让毛必须谨慎。
毛反倒是并不太在意元老派是否理解文革,以及他们对文革的质疑,毛真正在意的是陈毅把延安整风与文革挂钩,以及用斯大林晚年映射自己!但这个与保持军队的稳定,让军队支持继续文革夺权相比,并非重点。
从毛2月16日晚听完汇报,到19日晨才召开政治局会议,并且没有让中央文革小组一方的江、张、陈、姚等参加此次会议的安排来看,毛还是想调和军方和中央文革的关系。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2-25 23:36:15 +0800 CST  
70年庐山会议,韩先楚,许世友写给林的信,近似于表态效忠,与谭写的自我辩解,发牢骚,质疑文革的信,是有很大区别。
另一面,林是写入党章的法定接班人,毛末表态前,按当时的政治规则,韩许的表态也政治正确,献祥瑞而己,周转也谈不上啥,可理解为让毛看看,他选的接班人大家都拥护,也是献祥瑞。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2-26 22:56:48 +0800 CST  
@lc411100 2017-02-27 21:05:26
@wgljw2000 10361楼 2017-02-26 22:30:00
2月16日大闹怀仁堂是整个「二月逆流」的高潮。谭震林是「二月逆流」的主角之一。余怒未消的谭震林在17日怀着满腔忿恨给林彪写了一封信,痛斥江青「手段毒辣」、「丑化党」、「真比武则天还凶」。而谭震林就此而被打倒,而且在以后召开的「九大」会上未能进入中央委员会。这也充分说明了把矛头对准江青的后果是严重的,也证明了笔者所持有的某人同江青的关系会在很大的......
-----------------------------
林应该对文革搞乱的当时的情形持是“否定”态度,否则不会支持推出“军八条”,但本质上,林的策略是“紧跟”,在毛态度不明朗的情况下,让林对“大闹怀仁堂”中冲突的任何一方表态,都是不可能的。

林只是在自己的“接班人”法定地位都被写进九大党章了,却发现自己的实权竟然还没有当年彭总大,更别提实打实主持中央一线工作、执掌实权的刘主席了。
要知道林可是同时挂着党的副主席和军委副主席衔,彭、刘都没有。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2-28 09:16:46 +0800 CST  
@总机叫汉阳 2017-03-01 17:25:38
粟裕把共军总参谋部从一个传达室(有些人供述彭总长在延安就是起草写电报的)变成了正经的军队指挥机构
如何是虚的?
-----------------------------

粟记总参就算好到天,也是从54年10月粟任总长算起,这是在彭主军期间的建设成果,都算到粟头上?主管作战的陈赓、主管情报的李克农等人都没贡献?

另一面,总参好还是不好,还是要靠实战的战绩说话,具体粟总长的总参,建国后没有指挥过什么像样的战役,好坏从何说起?
反倒是粟几次挨批,都与战役指挥中不按规矩来,违反制度有关。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3-01 18:12:11 +0800 CST  
按现在解密的30年10月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记载,当时共产国际代表判断:朱德和毛泽东的军,以及处在他们影响下的两个军(第3军和第12军)是最好的。彭德怀的军以及在他影响下的两个军(第8军和第16军),与他们差别不大。
朱,毛,彭,黄武装就是红军的精华,苏维埃的支柱。
黄3军实际是5军分出的,16军也是,16军后来发展为6军团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3-02 17:46:26 +0800 CST  

彭上庐山,上意见书,恰恰是没想反毛,对毛还有希望,因为思想没准备,所以在挨批时首先检讨是不是自己错了;彭不是没实力,而是没意图
-----------------------------
正解。

彭总58年返乡调研,尤其61年返乡调研,他已经倒台了,而闻讯赶来彭家围子的人,住满了离彭家围子二十多里地的石潭镇。

负责监视彭的省公安厅干部大为惊讶,没想到罢了官的彭德怀影响这么大!
公安厅不得不请示上级,按省委要求,由当地政府派人上路拦截劝阻去彭家围子的干部群众。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3-02 19:27:25 +0800 CST  
54年军队开始实行义务兵制度,是和薪金制配合进行的。

毛本人反对义务兵制度,主要是本身并不了解基层官兵实际生活困难,国家财政面临的实际情况。中央政治局及军委是经过严肃的讨论和计算通过义务兵制度的,并非彭一人力推,就可以实施。

彭52年开始主军,给彭的宏观任务一是将军队由480万,减至350万员额;二是配合国务院将国家机构开支压缩到不超过预算的30%以内。

采用志愿兵,如维持原有的全军等级供给制模式不变,和平年代,则意味着除了高级军官愿意呆在部队外,团以下级人员让他们自由选择,几乎都会离开部队!

按彭总53年9月8日给毛的信:不实行薪金制,则广大的下层干部生活已难以未出,亦难以巩固在军队工作的意志(当时,一个营长的伙食加津贴48万元,只等于火车上一个新参加工作的乘务员的薪金,等于一个较好的雇用炊事员的薪金,低于汽车司机的薪金)。彭主要还认为,和平年代继续实行供给制,对干部缺乏有效约束,以滋生腐败特权。
不采用供给制,志愿兵制度下,就只能全部采用薪金制,国家没钱招兵养兵。

彭的义务兵改革,主要内容是:排长以上军官按薪金制走,排以下为义务兵,采用供给制,只发少量津贴,三年一轮。其中排长月薪最低基准为60万,按当时城市一个月最低生活费12万元计,可养活4~5口人。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3-02 20:13:53 +0800 CST  
实际上,从古到今,一般事涉全局的制度出台,必然都要考虑经济和道德两方面的因素。否则难以持久,甚至酿成祸患。

中国之传统观念“好男不当兵”,如按毛意采志愿兵制度,则为体现”志愿“二字,就要国家配套相应的经济及其它吸引优秀青年的措施,拿得出来吗?
即使今天国家财力雄厚了,招兵是个什么情况?

这里举个汉代的例子,汉代兵制是也是义务兵,适龄壮丁要要服役。
汉代具体的做法[引钱穆历代政治得失一书]:
一个壮丁,到二十三岁才开始服兵役,这一规定也有其内在的意义。因为二十才始成丁,照理可以独立耕种。就农业经济言,无法多产,只有节用,所谓“三年耕,有一年之蓄”,照一般情形论,年年丰收,是绝对不会的。平均三年中总会有一个荒年,来一个荒年,储蓄就完了。倘使三年不荒的话,六年就该有二年之蓄,九年就该有三年之蓄。而农业社会,也绝对不会连熟到九年以上,也不会连荒到三年以上。
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所以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照理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这一制度,不仅是一种经济的考虑,实在是一种道德的决定。
注意,汉代是土地私有、三十税一。汉代制度能历三百年不倒,很大程度上,是汉代开国君臣,本身就是彻头彻尾的农民出身,了解农村农民,立国的精神,也愿意为农民做一些实事吧。

而按解放初,土改分田后,也恰似汉代土地私有,农民有饭吃,有地种,谁”志愿",这样,毛难到认为城市青年会”志愿“当兵?
如果,非要给54年毛坚持“志愿兵”一个理由,只能认为,毛在54年,就打算土地收归国有了。
只有土地收归国有,农民才有“志愿”当兵,争取谋一个“公家”身份的冲动。

毛虽说是农村出身,恐怕本质上上要归到农村知识分子的行列,并不真了解农民。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3-02 20:44:52 +0800 CST  
@wgljw2000 2017-03-02 22:34:37
这个会议地点选择在庐山而非北京,本身就不正常,与拿掉罗选择在上海是一个道理,还有后来的38军进京都是一个道理。
-----------------------------

59庐山彭上书是偶发事件,应跟选择地点关系不大
38军进京是刻意的安排。
而罗在上海被拿下,是发动文革倒刘前,毛1年时间都不在北京待,事实上形成了两个中央。
66年“516通知”政治局扩大会议,毛在外地根本就不出席,康生现场宣读毛指示。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3-03 11:17:59 +0800 CST  
58年军委扩大会议这个公案,主角是谁,本身逻辑很清楚。

军委主席是毛,彭是副主席主持工作,制度上毛是老大,彭是受委托代行日常职权,重大事项召集主持军委会,如毛亲临,但会后要向毛汇报结果,毛认可,才可成为正式决议,行文全军。

彭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只是军委日常工作的人事安排,而非制度本身。
换言之,任何行政机构,副职都代表不了本部门,副职代表本部门发言,也是正职授权的情况下,代表正职发言,不代表自己。

如果说,58年当时“毛、彭、邓、林”都在台上,谁是主角,还看不清,则59年彭倒台后,无人替刘、粟、萧出头平反,就总该可以看清了吧?

如果说59年后,还看不清,那么66年,邓倒台后,总该可以看清了吧?
如果还是看不清,71年,林也倒台了,总该可以看清了吧!
如果还看不清,CPU回炉。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3-03 13:46:13 +0800 CST  
@教外私淑 2017-03-03 14:38:03
没那么多事,国务院与国防部只是业务沟通的关系,国务院管不了国防部;说句难听的,就像旧日本内阁的海军大臣、陆军大臣,那是海陆军派驻内阁的代表,是指挥内阁干事的,不是首相的部属;那时国防部差不多,是军委参与国务院工作的代表,是指导国务院完成涉及军事的工作,而不是接受国务院安排的工作
-----------------------------

从《五四宪法》的制度设计上看国务院与国防部的关系:

第四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第四十九条 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
(一)根据宪法、法律和法令,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并且审查这些决议和命令的实施情况;
~~~~~~~~~~~~~~
(十四)领导武装力量的建设;

依照上文,按《五四宪法》,国家主席提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但国务院领导武装力量的建设。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3-03 17:00:40 +0800 CST  
@曾被封杀 2017-03-03 17:21:10
我当然认为这是一个天大的冤案,对彭十分同情惋惜。我的意思是按照前面网友的观点,以此推论毛的做法,我本人根本不苟同这个推论,彭的力量在哪?毛动个指头能碾死他。
-----------------------------



按照一般政治常识,《五一六通知》既为政治局讨论通过,当然体现了政治局成员的集体意志,反映了他们全部或大多数的政治意愿。但就中国而言,则有两种逻辑,一是逻辑,一是中国逻辑,政治上尤其明显。

文革政治环境下,当时的人,对毛文革的真实态度,只能反映在毛身后。华、汪、叶这些他在世信任的,选择的人的态度:遗孀江判无期,侄子远新判17年,罪名都是“反革命”,而他们都是毛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华、汪、叶在说谁是“反革命”?

彭总的力量在哪?在民心、在普遍公认的基本人性道德的力量。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3-03 17:56:41 +0800 CST  
@exit2015 2017-03-03 11:51:44
文革时期列示的彭的七十六条最终,很大部分是这方面的,剩下的是说彭的水平不行,工作风格粗暴.
-----------------------------

是呀,罗织的七十多条,分成6大方面污彭:

一、恶毒攻击毛主席,竭力反对毛泽东思想
二、历史上忠实执行了“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对抗毛主席革命路线
三、推行资产阶级建军路线,腐蚀瓦解中国人民解放军
四、疯狂地反对三面红旗
五、结党营私,里通外国,多次阴谋反动军事
六、抗拒批评,大搞翻案活动

但还真没有一条说彭总工作风格粗暴的。

绝大多数当年认为是错的,今天看都是对的。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03-04 09:11:52 +0800 CST  

楼主:ywujun1969

字数:1166994

发表时间:2016-04-04 05:1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14 17:16:01 +0800 CST

评论数:573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