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鉴红楼——刘心武秦学发现铁证(每日更新)

067===================================

冯紫英得到贾珍通报,知道情况紧急,但他却忙里偷闲,不去义忠亲王府通报,却先和一人秘密会面。谁?就是传说中能断人生死的江湖神医张友士!曹雪芹不愧为特务世家出身,这细微之处的安排得非常到位,若冯紫英一出贾府即入义忠王府,也容易让人起疑,还是小心为上,这点各位同学得好好理解。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留意:宁府如此诚意相邀,张友士得报,居然说“夜了累了,明天再过去”之类的话,并没有立即赶来宁国府,而是隔了一晚,第二天才来的。事态紧急,人命关天,他为何姗姗来迟?作者多写这一小插曲是何用意?原来,当天晚上他居然悄悄去了义忠亲王府!这当然要时间啰。这个小插曲看似无意,实不可少,有了这个时间差,情节上便合理了。另外,通过这条信息渠道,保证义忠亲王和贾府不发生直接接触,就算有特务监视,也不容易被发现。


义忠亲王及其幕僚智囊,经过一夜紧急磋商,定下解决方案,张友士这才来见秦可卿。


张友士是以医生的身份进入宁国府的,他其实是个江湖郎中,没有正式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不具合法行医资格。但医生是特工人员最爱的兼职了,做医生可借职业便利到处行走不引人怀疑,更可深入大宅内院,办起事来方便多了。当年便有个真实案例:康熙五十一年,被监禁中的废太子胤礽不甘寂寞,用隐形墨水写了一封信,让人在皇帝面前推举他为大将军领军出征西北,以图东山再起。而当时他仍在被囚禁之中,如何将这封信送出去呢?于是他想到了神通广大的医生特工,后来有个叫贺孟頫的医生来给他老婆看病,他便让这个医生特务偷偷将这封信带出去。可最后此事被人告发,废太子还是坏了事,从此退出政治舞台。这件事被称为“矾书案”,有清宫档案记录。由此可见当年谍战水平已经有了一定水准,而医生间谍所起的作用实在不小!作为同行的曹家对此深有体会,写出来的小说都那么专业。


而秦可卿装了病还一天起来换四五遍衣裳见三四个医生,目的也是为了配合张友士这个医生身份,她既然生病四处寻名医,张友士这个医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去见秦可卿。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3 23:11:12 +0800 CST  
多更一次,早完早收工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4 00:24:17 +0800 CST  
068====================================

第三节 奇怪药方

作为义忠亲王特使的张友士来到了宁府,贾珍贾蓉等早已恭候多时了,立即引他去见秦可卿。按说这张友士并非职业医师,对医术只是略懂,如何表现才能让人相信他比之前几位太医水平高呢?前面几位太医已经在贾府碰了一鼻子灰,他如果不能服众,难免招人怀疑。不用急,张神医自有高招,只见他到了秦可卿房中,一上来不用问,单凭切脉,便将秦的病征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当场震住一片。


原来,贾珍早已将秦的病征通过冯紫英上传给了张友士(其实秦可卿身体没病,只不过是统一口径而已),有了内幕消息,张友士自然底气十足,他如此这般地表演一番,再加上旁边群众演员的配合,效果自然不同凡响。他这一出场,在观众和读者心目中便隐然有了一代神医风范。


张友士出场秀大获成功,神医身份无人怀疑,但是治病要看疗效,终究还是要开个方子出来。张友士大笔一挥,药方就手,名曰“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很响亮。现抄如下:


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人参 白术 云苓 熟地 归身 白芍
川芎 黄芪 香附米 醋柴胡 怀山药 真阿胶 延胡索
炙甘草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 红枣二枚


在刘心武先生的著作中,这个方子通过谐音的方式被解读成为一封密信,意思是义忠亲王被斗争,让秦可卿自行了断。这种解读方法颇受质疑,大众认同度不高,某也不赞成这样解读。


用中药的名字来写一封信,还要让它符合医理,这个水平实在太高了,非天才做不出。当然,也只能天才才能正确解读出来了。这样问题就来了,如果身边没有这种绝顶聪明的人才,解不出其中奥妙所在,岂不是误了大事?解不出也就罢了,若是会错了意,那可了不得,人命关天啊!大家知道,汉字音同字不同的太多了,用谐音来解读最容易产生歧义,要是本来意思是叫你“静养”你给理解成“自杀”,并且真的就这么干了,那该说什么好呢。还有一种情况也极有可能发生,就是我方同志猜不出而敌人却破译了,这也很糟糕。说到底,用谐音作为解读方式,密信就变成公开信。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4 09:40:03 +0800 CST  
@东安西安 2012-09-13 22:21:25

-----------------------------
@红粉金迷 2012-09-14 11:47:10
侦破片?谍战片?狄仁杰?余泽成?按照楼主的设计,以秦可卿为女1号,以夺嫡为主线,以贾府为背景,可以拍一部清代谍战片了。情节肯定很精彩,就是感觉红楼变了味道。
-----------------------------
可以说是谍战片,相当有水准的谍战片。其情节可以与文本上完美吻合,我认为这绝非巧合能解释的。
对一直当红楼是一部爱情小说的读者来说,这可能是颠覆性的结论。不过我不认为是红楼变了味,只是之前误读罢了。对经历过家族巨变的曹雪芹来说,我不认为他能忘掉家族创伤而专注于风花雪月。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4 13:05:51 +0800 CST  
069====================================

上面说了那么多,也不是说这个方子就没有什么秘密了,仔细看来,还是有名堂的。仔细查看方子所列出的几味药,便发现就是由“四君”、“四物”外加几味补药组成。“四君”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此四样补气;“四物”为熟地、白芍、归身、川芎,此四样补血。清人张秉成所编的《成方便读》中说:“夫人之赖以生者,血与气耳。而医家之所以补偏救弊者,亦唯气与血耳。故一切补气诸方,皆从四君化出;一切补血诸方,皆从四物化出。”可见,“四君”、“四物”就是中药里补气补血的通用药,多数方子都用得上。这个方子除了“四君”、“四物”外的几味药,如黄芪、阿胶、莲子、红枣等,无不是补血理气、平肝健脾的补药,可以说,张友士这个方子就是一剂“十全大补丸”!话说回来,其实当时女人大多体弱,需要补气补血,贾府女眷就经常服用另一种补药“人参养荣丸”,黛玉进府时有提到过的,也是补气补血的,其中必定有“四君”、“四物”中几味药,配方及功效其实和张友士这一剂“十全大补丸”也差不了多少的。


但是“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之类的补药属于日常调理所用,若拿来治一个将死之人,实属儿戏。直白点说,张友士开的药就等于现在拿来送礼的营养保健食品一样,不会吃死人的,但想拿来治病救人,那可不行。因为秦可卿本来就没有病(有的也只是心病),张友士也不是真正的医生,有个象模象样的方子拿出来糊弄旁人就行。贾珍等人关注的当然也不是这个方子,而是张友士带来了义忠亲王什么样的指示。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4 15:40:47 +0800 CST  
@平生庸俗爱黄金 2012-09-14 14:35:02
个人觉得,书中义忠老亲王指的应是康熙的二阿哥,两立又两废的故太子允礽。而与贾家对立的忠顺亲王,应该是康熙的十七阿哥,雍正上台极力效果抓人办案的果亲王允礼!

-----------------------------
娱乐圈中有不少人有爱好集邮,比如前几年陈老湿还有最近的李老湿。
把正史人物当原型会被人拍砖的,所以我写的时候只会暗示一下。但如果私下讨论,我认为义忠王是太子胤礽,忠顺王是雍正,北静王是老八胤禩,荣国府算曹家,宁国府可能是李煦家。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4 16:12:02 +0800 CST  
070=========================================

秦可卿贾珍等太急于知道义忠亲王究竟有何指示,成功解决这场危机的机会有多大。因此,贾蓉一见张友士,客套两句,便问:“请先生看一看,可治不可治。”张友士刚诊完脉,他紧接着又问:“先生看这脉息,还治得治不得。”张友士开完方子,他又问了:“请教先生,这病与性命终久有妨无妨?”再三的问“治不治得”,也不怕咒死了可卿,这心急之态跃然纸上,就好象是秦可卿得了非典似的。


张友士自然知道贾蓉想问什么,他的回答也很有技巧,并没有给贾蓉一个明确的“是”或“不是”,而是说,此事非一朝夕所能解决,但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要过了春分,才能解决。


事发突然,义忠亲王一时间也不能也拿不出给力方案,只有见机行事罢了,张友士来贾府给秦可卿传话,只为安抚惊惶失措的秦可卿及贾府诸人。况且,具体如何行动也是高度机密,纵然是对贾府也要暂时保密。张友士话说到这个份上,意思已经很清楚了:我只能说这么多了,反正王爷正在处理此事,在明年春天之前应该不会有事;明年春天后怎样,就要再看看了,那时应该已经解决问题了吧。


贾蓉也是个聪明人,已经听出张友士言下之意,也不往下以细问了。当然,曹雪芹强调说贾蓉“聪明”,别有所指,读者要是把他这个“聪明”往治病方面去解读的话,恐怕想破脑袋也不理解曹雪芹这样写究竟何意,看来生病看医生也是个高技术的活,非得是个“聪明人”能听得懂医生的弦外之音才能看病。病人家基本不懂医,多问两句行不行?医生看病多说两句会死吗?这话里有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张友士传话后离开,贾蓉便将方子与脉案给贾珍尤氏看了,更重要的是将张友士的话复述给贾珍尤氏听了。贾珍等知道事情很棘手,义忠亲王也未有足够把握,但张友士此来已经说明义忠亲王有行动,总算有了点安慰。此时才是九月中下旬,离春分还有四五个月的工夫,现在急也急不来,只有等义忠亲王的好消息了。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4 17:24:32 +0800 CST  
@岭北乌有生 2012-09-14 15:22:44
十几年潜伏,竟然没有发生任何实际效果前就败露了,这是证明了神一样的对手,而是证明了猪一样的队友呢?特务是有使命的,使命是要付诸行动的,秦可卿在贾府的活动,(前提是她真如楼主所断言是特务的话,)有一件是符合自己使命的吗?又有一件不是暴露自己身份的吗?没起到任何作用,却千方百计想暴露自己身份,秦可卿究竟是一个神人呢,还是一个神经病?恕我直言,最近谍战剧看多了,看来看去,还没看到秦可卿这样的极品特务.....
-----------------------------
秦可卿进贾府,只是对政治联盟起一个加强的作用,她进了贾府,就达到了目的,贾府不再有贰心,这就是效果。进府之后她也不需要再有什么使命,安心过她的日子就是。
至于她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那要问问她自己或者是曹雪芹了。正因为她蠢,所以曹雪芹才骂她“擅风情,秉月貌,才是败家的根本”。如果总是平平淡淡,那还写什么小说。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4 18:09:04 +0800 CST  

-----------------------------
@PQ16344 2012-09-14 14:59:56
比较赞同此说法。
无论秦氏知道自己的身世与否,在宁国府这么穷折腾那不是人间一级品是什
真是郡主的话,那丢人的不止是宁国府了,王爷的老脸往哪搁?
还有,既然是政治联姻,大涨旗鼓明目张胆点不行吗,好,既然说凡事都要低调(贾府没几个人知道秦氏的真实身份)那丧礼又办得异常高调异常奢侈又是为何,坐等LZ解惑。
-----------------------------
王爷谋的是大事,其他不关心。
政治结盟还敢大张旗鼓?嫌命长啊。看看康熙两废太子,多少太子党成了刀下鬼。
丧礼高调有原因,很快就说到了。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4 18:59:29 +0800 CST  
071======================================

真想不到,秦可卿这一病,竟然有这么多名堂!写出来还吓了自己一跳。曾经也很疑惑,张友士是义忠亲王的人,宁国府是贾珍的地头,张友士明明是有要事和秦可卿贾珍等商量,行事说话倒象是演戏猜谜,好累啊。就算诊病之时有下人在场,但好歹在自己家里,能不能干脆一点,找个密室屏退左右长谈,这样沟通起来不更方便吗?反正当时没有窃听器,不怕隔墙有耳。曹雪芹真有必要把故事写得那么晦涩难懂吗?


这一点需结合当时的情况才好解释。清朝康乾时期,官员交往可是有一套套的礼仪的,按照爵位官职大小,分京官外官,主人在什么位置接客,主客见面各行什么礼,送客时主人送到什么位置,都有明文规定,大家不妨参考一下《清史稿》,有详细说明。如果躲进内室密谈,让人告发,可不是闹着玩的,说不定就要治你个密谋造反拉去砍头。康熙年间太子第二次被废,跟着倒霉官员主要有兵部尚书耿额、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讬合齐等人,而诱因也只不过是他们私下参加了一个宴会,让皇帝起疑了。其实在当年敏感时期,别说是密谈,就是平常串门没有好理由,也有可能掉脑袋的哦。其中康熙三十六年九月上谕谕内务府总管海喇孙等:“膳房人花喇、额楚、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头,伊等私在皇太子处行走,甚属悖乱,着将花喇等处死”。看看,没事乱跑,下场就是这样!进房间密谈?别人告发你,就算不知道你说了些什么,照样可以定你死罪,作为特务世家出身的曹雪芹,见过世面,自身逻辑严密,纵然是写小说,笔下的人物是很真实,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另外,不要以为在自己家里就可以放肆一点,其实家里也不安全。还是举当时例子说明。曹雪芹同时代人萧奭《啸亭杂录》卷一“察下情”篇:


雍正初,上因允禩辈深蓄逆谋,倾危社稷,故设缇骑逻察之人,四出侦诇,凡闾阎细故,无不上达。有引见人买新冠者,路逢人问之,告其故。次日入朝,免冠谢恩,上笑曰:“慎勿污汝新帽也。”王殿元云锦于元旦同戚友为叶子戏,忽失一叶。次日趋朝,上问:“夜间何以为欢?”王以实对。上笑曰:“不斯暗室,真状元郎。”因袖中出叶示之,即王夜间所失叶。王制府士俊出都,张文和公荐一仆,仆役甚谨。后王将陛见,其仆预辞去,王问何故。仆曰:“汝数年无大咎,吾亦入京面圣,以为汝先容也。”始知为侍卫某,上遣以侦王劣迹也。故人怀畏惧,罔敢肆意为也。


看到了吧,特务无处不在,很可能就在你身边!别以为在家里就敢为所欲为,那会死得很难看,这些细节,特务世家出身的曹雪芹怎会不知!有人说小说跟现实不能划等号,拿《红楼梦》外的例子来比较不合适。这话说得有道理,那就拿书里的例子说事好了:贾宝玉挨打是《红楼梦》里很出彩的一出戏,他挨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勾搭上了忠顺王府的禁脔琪官,琪官失踪,忠顺王手下找上门来。看看《红楼梦》第三十三回的描写,忠顺王府的长史官面对百般狡辩的贾宝玉,轻轻一句“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便让一直死鸭子嘴硬的贾宝玉心理防线瞬间崩溃,立马就老老实实全盘招供了,这就是忠顺王府出色的情报工作的效用!各位聪明的同学,大家不妨来推理一下,忠顺亲王是如何得到红汗巾子的情报的,看看到底消息如何走漏,是不是贾府中有忠顺亲王的卧底,谁才是卧底?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4 20:17:22 +0800 CST  
@大漠黄云2012 2012-09-14 19:19:25
刘心武说告密的是元春?
-----------------------------
不关元春事,她在前面基本没戏份,很难扯到她身上。发现秦可卿真相的是另一位重要人物。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4 21:39:42 +0800 CST  

@岭北乌有生 2012-09-15 03:31:49

-----------------------------
王公大臣的政治联盟,一定要低调,因为皇帝绝不会喜欢的,特别是与曹家有关的九子夺嫡时期,有一个灭一个。
义忠和贾府光明正大结亲家?想得倒美。清宫惯例,公主郡主,由皇帝指婚,例配蒙古王公(明显的政治婚姻)。亲王对自己女儿的没有婚姻自主权,如果能私下送出,还可以废物利用,何乐而不为?当然是有风险。
秦可卿在宁府,坐正蓉大奶奶的位置,怎能说是无名无份?而且她在那里实际上是太上女皇,有这样的人质吗?
假装不认识就可以推得一干二净?那首先得把秦业灭口了再说。况且义忠和贾府互动还是很多的,我推测冯紫英张友士都是联络人。
贾家势力问题,怎么说四大家族联手是上了“护官符”的,总有一点实力的。
秦可卿嫁给贾蓉,按常理绝不可理解。秦业地位很低,更要命的是可卿是从养生堂抱来的,贱,非常的贱!在她面前,所有贾府的丫头仆妇都会觉得自己的出身非常高贵。
靠元妃提振家业是因果倒置。有清一代,从来都是娘家有势力,才能进宫当皇后贵妃,而不是相反(典型的政治婚姻)。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5 08:13:35 +0800 CST  
072=================================

第四节 死到临头

话说那天秦可卿听到不利消息,吓得躲进房里装病;贾珍也慌了手脚,急急召唤冯紫英出来去通知义忠亲王。然后,借口说后日便是贾敬寿辰,要看有何吩咐,立马亲自来到道观去见贾敬。


什么?可卿身份被识破?!贾敬听到此言,只有长叹一声,唉!虽然躲进了道观,这该来的还是来了,躲都躲不过。事已至此还能有什么办法?唯有叫贾珍刻印《阴骘文》,祈求老天开眼了。最后他反复吩咐贾珍,不要再来看他,让他自己静一静。贾珍知道父亲难堪,只得回来了。


次日张友士过来,带来了义忠亲王的口信。贾珍不敢怠慢,待第二天贾敬生日,便安排贾蓉带口信过去:


【话说是日贾敬的寿辰,贾珍先将上等可吃的东西,稀奇些的果品,装了十六大捧盒,着贾蓉带领家下人等与贾敬送去,向贾蓉说道:“你留神看太爷喜欢不喜欢,你就行了礼来。你说:‘我父亲遵太爷的话未敢来,在家里率领合家都朝上行了礼了。’”贾蓉听罢,即率领家人去了。】


虽然贾敬不想见人,但义忠亲王传话还是要禀报的。


这些内容,曹雪芹借写贾敬庆寿辰轻轻带过,同学们若读得不仔细怕是很难注意到的。能在曹公笔下过生日的,也就三五人而已,连林妹妹都未有这个资格;贾敬这等一年到头都见不着面的边缘角色,他的生日有什么可写的?宁荣两府随便拎个人出来,也比他有戏得多。但若理解了就知道,这次过生日只是作者写作的一个幌子,可卿出大事了,贾敬总要有点表示的。这点曹雪芹写来不着痕迹,值得赞一个。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5 09:39:52 +0800 CST  
073=============================================

宁国府这边暂且无话,荣国府那边可不怎么放心。虽然荣府也得到了贾珍尤氏的通报,但此事有关全族人的生死存亡,这二手消息保不准有什么遗漏之处,总要亲自核实一下才安心。


宁国府太爷贾敬生日,宁府大开生日派对,荣府高层都有出席。其实贾母王夫人等也想趁机想向可卿打探点内参消息,但怕可卿嫌闹的慌,就指派凤姐到可卿处打探一下。凤姐平时一直担当秦可卿与荣府之间的联络员,她去自是合适的。


【凤姐儿、宝玉方和贾蓉到秦氏这边来了。进了房门,悄悄的走到里间房门,秦氏见了,就要站起来,凤姐儿说:“快别起来,看起猛了头晕。”于是凤姐儿就紧走了两步,拉住秦氏的手,说道:“我的奶奶!怎么儿几日不见,就瘦的这么着了!”于是就坐在秦氏坐的褥子上。】


秦氏要起身行礼,是做给下人看的。凤姐紧走两步,不让她起来,写得细,那能让可卿郡主给她请安呢?这跟尤氏千方百计找理由不让秦氏去她那晨昏定省是一个道理。


见可卿情绪十分低落,凤姐忙支开白痴贾宝玉,劝解了可卿一番,又低低的说了许多衷肠话儿。可卿从张友士话里已预感到凶多吉少,自己已时日无多,便说了一句肺腑之言:“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夺去她的命的是她的命,不是病!


说这话的时候秦可卿居然是笑着说的,她也是有感而发。她记得,十几年前她还在义忠王府的时候,某日,她在父亲义忠亲王怀里玩耍,来了一个癞头僧和一个跛足道人,对她父亲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舍我罢!舍我罢!”她父亲不肯。如若当时她父亲肯听这一僧一道的话该有多好。现在想起来,这一僧一道竟然是神仙啊!就算让他们抱走,浪迹天涯海角,也好过现在这种情形。只可惜天已注定,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命中注定她难逃此劫,那只有认命。凤姐忙又劝解一番。


此后凤姐不时亲自来看秦氏探听消息,但义忠亲王那边并没有更多信息传来,众人好不焦心,又无计可施。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5 11:16:38 +0800 CST  
075====================================

春天终于到来,秦可卿的人生路也即将走到了尽头。元宵节刚过,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她的死讯传来,振撼着贾府每一个人的心。弥天黑暗之中,莫名的悲伤和恐惧笼罩着整个贾氏家族。


秦可卿之死,是《红楼梦》中最大最诡异的谜团。说它是谜,是因为在现存文本上根本没有有关她为何死如何死的描写,而又偏偏故意留下许多重要线索,引导读者穷根溯源,寻找真相。


在《风月宝鉴》之中,情节就是围绕着秦可卿这个大谜案来展开的,而秦可卿身世之谜底曹雪芹也会公诸于众。有谜面,最后有谜底,到时一切疑问迎刃而解。但是很不幸,解谜这一情节被和谐掉了。于是在《红楼梦》中,秦可卿的身世就成了有谜面没有谜底的谜。没有了曹雪芹给出的标准谜底,各式各样的猜测就满天飞。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5 17:52:33 +0800 CST  
076=====================================

第五节 天香楼遗梦

而秦可卿之死所以成谜就谜在以下几点,其一,她是谁。其二,如何死。其三,为何死。这几点,由于删掉了关键情节,读者阅读时的感知与遗留下来的线索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让秦可卿的形象更增添许多神秘感。因此,要知道事情的真相,破解这几道谜题就很关键。


首先先来看看第一道谜题:她是谁?以现在文本所呈现给大家的,秦可卿不过是身份卑微的弃婴,但大家又纠结于她在贾府的无限风光和死后无比盛大的葬礼。这两者的反差是如此的巨大,不是一句贾珍爱她就能说得通的,的确令人迷惑不解。不过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探讨过了,秦可卿实际上是义忠亲王之女,前面提到的这种反差也就迎刃而解了,读者慢慢读下去自然会明白的。


第二个谜题,她如何死的。按照读者所看到的文本内容,秦可卿先是生了病,请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治好,最后就死掉了。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写了秦可卿的病,正常理解就应该是病死的。不料作者留了一个尾巴,《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其中有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判词。这个判词可厉害,是研究红学的葵花宝典,无可匹敌。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也有一幅画和一首曲子揭示她的结局。在那画上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另外曲词中也有“画梁春尽落香尘”一句。提示这么露骨,分明是想告诉读者,秦可卿不是病死,而是自缢身亡。以太虚幻境至高无上的权威性,这个结论绝对是正确的。事实上,就连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高鹗,也承认秦可卿是悬梁自缢而死的。


至于这第三个谜,她是为何而死。这个则是需要综合各种信息才能解开这个谜。秦可卿死亡事件的详细报告,现存文本上没有写到,实际上曹雪芹已经写好上传然后又删除了,但是删除不彻底,或者说他故意留下信息。我们所做的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复原他这份报告。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5 20:13:51 +0800 CST  
076=========================================

这份报告,还有另外一个人肯定看到过,那就是畸笏叟。据考证他是曹雪芹的亲属,曾经看到过足本《石头记》,他的批语显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靖藏本《石头记》第十三回有他的回前批: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甲戍本略有异)


他的这段批语正是有关这份报告的,字数虽不多,但提供了一些重要线索。至少我们知道,因为某种原因,这份报告全被删去,四五页算起来应该有数千字,全部和谐掉。通过他的批语能看出一点具体细节:案发在天香楼,另外还有遗簪、更衣的情节。


秦可卿死因之谜比较流行的一种推论就是“淫丧”说,也是根据畸笏叟的这条批语来推理的。大意是这样的,某夜秦可卿在天香楼沐浴更衣(注意,有更衣情节了),被贾珍窥见,珍趁机上了秦;不料又被瑞珠、宝珠二婢窥见,秦慌忙离开时将簪子遗失(又有遗簪了),又被尤氏拾到。事情败露后,秦羞愧自缢于天香楼,而瑞珠宝珠则被贾珍封口。这些情节是最表面化的推理结果,桥段够雷人却很有市场,竟然还被八七版电视剧采用。


实际上这种推断漏洞多多,难以自圆其说。首先秦氏要偷情,地点就不对,天香楼是宁国府花园——会芳园里的一座楼,楼前设有戏台。这种大剧院式的建筑大开间大门大窗光线足,看戏喝酒最合适,属社交娱乐场所,但根本就不适合日常生活起居,在这里可能连张床都没有,沐浴更衣再交欢更是难以想象。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也是先在这里看戏,困了要睡午觉还是要跑到会芳园外秦可卿的房间休息。更何况,这花园不象现代的公园是约会的好场所,那时花园半夜里黑灯瞎火,园门早已上锁,有老婆子值班,你能想象秦可卿半夜三更还跑大老远到天香楼去沐浴更衣吗?要知道这可是在初春零度低温情况下!还有,秦可卿与贾珍有染,很早之前连焦大这种外头的边缘奴才都知道,焦大骂出“爬灰”时在场人员的反应也说明此事阖府皆知,尤氏没有不知的道理。更不通的是,可卿已是将入棺材之人,脸上身上的肉都瘦干了,居然还有心情去幽会?!被人知道还用得着自尽?!她这个样子,身边绝对少不了服侍之人,还跑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偷欢?疑点太多,根本解释不通。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6 12:28:15 +0800 CST  
@岭北乌有生 2012-09-16 13:09:46
秦可卿淫丧、病丧和政治阴谋死,三种死法是并列的。现行本选了病死这个最正常的死法...
-----------------------------
秦可卿非正常死亡,这个线索就太多了,脂批提供的材料证明原书被删掉了四五页,这段内容正是写她的死亡过程,这么长的篇幅已经能让人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了。更重要的是太虚幻境的判词,明明白白的自杀,这是病死说永远都无法面对的问题。判词才几行字,真要改,举手之劳而已,但为什么不改?
曹雪芹并没有抛弃风月宝鉴的内容,只是把一些太敏感的章节删改,可以说红楼梦前十六回就是一个弱化和模糊版的风月宝鉴,仔细一点的话,故事框架和主要人物基本都能提炼出来。风月宝鉴到十六回只是告一段落,政治阴谋造成的后果要到八十回后才见到,于是在这中间空档部分加入的就是大观园的情节,也就是现在大众所理解的红楼梦,可以称为“爱在末日将临时”,无论爱情结局是什么,都难免万艳同悲的结局。在这种情况下,主角贾宝玉就是晚期癌症病人的尽情享乐心态。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6 14:11:44 +0800 CST  
077====================================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有何妙招可以重现当时情景?我们可以找出一位目击证人来问一下。谁是目击证人?贾珍?尤氏?瑞珠?宝珠?这些都不能确定。唯一可以确定的目击证人就是——秦可卿本人!


秦可卿当时绝对是在现场,不过现在已香消玉殒,如何让她来作证?别急,事发当晚,她曾经托梦给凤姐,而且被记录在案!


很多读者读到秦可卿托梦之时,发现疑问多多,这是因为托梦的内容与秦可卿纸面上的身份地位完全不符!秦可卿所托之梦,涉及家族的祭祀和教育问题,非常重要!“国家大事,在祀与戎”、“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绝对是古人的头等大事之一,《红楼梦》中,连看破红尘的贾敬都不忘每年开年时回来祭祀;教育是立身之本,特别是以翰墨诗书之族自居的贾府来说更加重视,如果说祭祀是对祖先负责,那教育就是对后代负责了。这两者都是有关贾氏宗族成败兴衰的根本大事,这类事情,向来是由家族的最高决策层如贾敬贾政贾赦以及族中长老来决定,女人根本无从置喙,位尊如贾母,在这类问题上也没有发言权。而看起来出身卑微辈份低的秦可卿,竟然能居高临下向凤姐托这种梦,显然极不合情理。有人说是因为秦可卿见识高,看得远,事实上她连自己本职工作的家务杂事都处理不好。看看凤姐托管宁国府时对宁府家事管理的评价吧,以宁国府家务管理之混乱,也知可卿并非是有才有心治家之人(宁国府管家之人是尤氏,秦可卿根本就是自顾享乐,但她又时常插手家务,尤氏还不敢不听,这造成了宁国府管理的混乱)。秦可卿所托之梦凝重大气,高屋建瓴,其实已凸显出她的高贵的出身。


在完整的《风月宝鉴》中,秦可卿的身份此时已经大白于天下,她所托之梦也就顺理成章了。而《石头记》和谐掉了淫丧天香楼四五页纸,读者一下子对不上号,太遗憾了,畸笏叟也有这种感觉。庚辰本第十三回他回前批:


【此回可卿梦阿凤,盖作者大有深意存焉。可惜生不逢时,奈何奈何!然必写出自可卿之意也,则又有他意寓焉。】


回后批:


【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心也,叹叹!】
重要章节被和谐,畸笏叟仍尽可能地提供了一些暗示,他也不希望真相就此被掩盖。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6 15:54:06 +0800 CST  
078==================================

秦可卿为什么要托这样的梦呢?就来分析一下吧。


秦可卿所托之梦篇幅较长,但中心思想非常明确,用一句话代替就是:贾家将败,赶快转移家产!


托梦提出的这个方案,可以称之为败家危机应急方案,通篇内容,全都是围绕着如何应对抄家的,不涉及正常家务。方案要点:一,尽量将资产投入较安全的祭祀和教育产业;二,将产权从宁荣两府分离出去,改为全族共有。


托梦的开始,她用很具哲理性的语言论证了贾家将败的必然性。这一段根本就是废话,她已死,义忠亲王坏了事,贾府被灭是迟早的事。


然后说到具体的,她提出了转移家产的建议和方案,并论证了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她说还有两件事未妥,其实都可以归结为转移家产这一件上来。既然败家是迟早的事,如果不赶紧藏起点东西,被抄家以后真的只有喝西北风了。


藏东西绝对是有技巧的,首先保证不要被抄走;另外,藏了东西以后如何能起回来,也是个问题。不然让人贪污了也是白搭,秦可卿的方案很很具可操作性。


贾氏全族有二十房,其中以宁国府荣国府最拉风,全族的祭祀和教育经费都由这两房负责,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每年拔款支付。这笔数目显然不小,如果宁荣两家一旦被抄,之后的祭祀和教育经费肯定成问题。


而秦可卿的方案就针对于此的:由宁国府荣国府两家出资,一次性将全族未来数十年的祭祀和教育开销拔下来,设立一个基金会,专门购置用于祭祀和教育方面的不动产,这样,未来很长时间这方面的支出就有着落了。更高明的是,此基金会的产权也转移为全族共有,经营权更是全族各房轮流执掌。其实读者不难发现,这个方案有很强的目的性,即是应对抄家的补救措施。其前提是家败被抄是必然的,因此要抢在前头一次性把能动用的钱转到安全户头上去,说白了,这是典型的钻法律漏洞来转移家产。原因秦可卿明说了,按法律规定祭祀资产是不入官的,基金会的祭祀性质决定了它不会被抄走;再者,如果抄家的话一般只抄宁荣两府,而这个基金会的所有权则已转为全族共有,不再是两府私产,这样也可以逃避被抄走的厄运。同时,由于资产是不动产,监管权又是每年一换,这个措施也大大降低了某一房恶意侵吞公款的可能性。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6 18:55:00 +0800 CST  

楼主:东安西安

字数:414973

发表时间:2012-09-01 22: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15 22:47:07 +0800 CST

评论数:571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