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鉴红楼——刘心武秦学发现铁证(每日更新)

059

在所谓的红学家之中研究秦钟的很少,有价值的研究更是少得可怜。不是秦钟不值得研究,而是没人能读透曹雪芹的写作意图。在整部《红楼梦》里贾宝玉大多都跟女儿们厮混在一起,秦钟是少有的同龄男性玩伴,他的存在对贾宝玉很有意义。这样一个很有延伸空间的人物,曹雪芹为什么要让他死得那么早呢?为此红学家们东拼西凑写了一些分析文章,但始终没有给力的解释。


正因为没弄明白,于是在电视上秦钟就相当可怜了,他的戏份被压缩至尽可能少。在最著名的那一部电视剧中,他甚至没有捞到上场的机会。好好的一个故事,就这样被不负责任地抛弃了。


其实,红学家们的错判大都源于同一个误区,只因他们看到秦钟出场总和贾宝玉在一起,就把秦钟与贾宝玉的关系作为重点来研究;他们都有一个同样的思维定式,就是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其他人都应该围绕他来写,秦钟亦是;研究秦钟最终要归结于贾宝玉身上,写他就为了彰显贾宝玉的光彩的。于是他们就钻进了这个死胡同,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事实上,秦钟是《风月宝鉴》中的人物,秦可卿才是此书的核心。曹雪芹花了大力气去写秦钟,用的是层云烘月法,从侧面来暗写秦可卿!秦可卿身世之谜,是《风月宝鉴》的主线,为保持秦可卿的神秘感,曹雪芹刻意不过多正面去给她特写,而是以旁敲侧击的手法,通过她身边人的描写来窥豹一斑。写秦钟即是如此,他是为秦可卿而配置,跟贾宝玉没多大关系。秦钟上学这一大篇文字,所写的秦钟之于可卿,就如同袭人晴雯之于贾宝玉、平儿之于凤姐,由袭人晴雯平儿的身上,即可窥见贾宝玉王凤姐的一斑。比如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欲出凤姐之前先写平儿,有平儿之威作铺垫,凤姐未出场已是先声夺人了。写秦钟即是这个道理,他最终作用是反衬秦可卿,曹雪芹为保持秦可卿的神秘感,就明写秦钟,暗显可卿;可卿霸气侧漏,不须正面多用笔墨,从秦钟身上已可明了。了解这个道理,也就不会对秦钟早死而百思不得其解了,因为此时可卿已死,秦钟任务完结,已无存在必要了。


为保证秦大少上学安全,贾府高层煞费苦心,不惜屈尊贾宝玉这个宝贝来给大少做保安。而在学校里的这一出好戏,又巧妙地将真实内幕展现在读者眼前。看看在大少与薛蟠一战中贾府高层的种种异常表现,当读者读到可卿身世暴露时再回想这篇文字,肯定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应该说,曹雪芹的构思令人拍案叫绝。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2 13:52:09 +0800 CST  
@嗯_有点坏 2012-09-12 14:10:52
再顶~
不知道LZ今天还会不会更新呢?
-----------------------------
干到五更天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2 15:41:35 +0800 CST  
@岭北乌有生 2012-09-12 14:57:00
看来比较合理的解释是,雪芹一开始时是有心写成一部自传性的小说,所以前面部分内容,包括一些与后面有关的线索安排,判词什么的,都指向一些真实的事件。但是写到中间后,才发现小说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原来想写的真实事件根本插不进去,或者必须修改后才能放进去。在这种情形下,雪芹放弃了,或者说至少是大大地限制了原来的想法,他决定以后面部分的文本来规范前面部分,而不是像一般做法那样从前面部分自然的导出后面部分。.....
-----------------------------
《红楼梦》=《风月宝鉴》+大观园,风月是早期作品,讲家族败亡的故事。
前十六回自成一体(不含黛玉宝钗部分),有基本完整的叙事脉络。
判词只有一套,预告十二钗最终结局,除了秦可卿之外,其他人的结局都在八十回后没法见到,既然未见,就不存在不符的问题。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2 17:40:46 +0800 CST  
060

但令曹雪芹痛苦的是,这第三部分秦钟战薛蟠是他精心设计的这一段戏的精华,本想通过大少立威从而显示出秦可卿的强势地位,但也成了这一部分被迫删去的主因!《风月宝鉴》的故事是真事隐去的真实事件背景,秦可卿的郡主身份涉及皇室,太过敏感,在文字狱的高压下根本不可能明白言之于读者。这样的话,曹雪芹就面临考验了:如果保留学堂故事全貌,当读者看到秦大少最后居然放倒薛大少时,不知有何感想,他们能相信养生堂出品的可卿竟然有这么大的面子吗?情节不合常理尚是小事,但如果有人据此推断出可卿的真实身世,那绝对是天大祸事!曹雪芹经过慎重考虑,终于无奈地和谐掉了后面薛蟠的部分,这部分显得可卿极其强势,又没有贾宝玉这个挡箭牌打掩护,留下来风险太大,必删之。前面第一第二部分的情节,有凤姐贾宝玉为秦大少配戏,普通读者因为思维定势,总认为凤宝二人才是主角,大少之威在此不太容易看出来,曹雪芹因此将之保留下来。


另外,秦大少的故事还不止上学这一段,他和柳湘莲也相识,《红楼梦》第四十七回提到柳湘莲特意去给大少上坟,看其情形,似乎两人交情不浅。秦大少不过是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柳湘莲怎会与他有共同语言,很是不解,但在书中秦柳二人交往的情节根本就找不着,相信也是被和谐了,到底其中有何敏感内容不得而知,可惜了


还是那句话,曹雪芹对《风月宝鉴》中的文字移植到《红楼梦》中的基本态度是能保留的尽量保留,不能保留的创造条件稍为修改删节再保留;实在无法下笔修改的就只好整篇和谐掉了(比如大少战薛蟠,比如天香楼)。


和谐掉薛蟠后的大少上学这段文字后,学堂故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神韵。放在后世读者面前,怎么看都和现在主流公认的红楼梦风格格格不入,情节也没什么相关联之处,很多读者至今还不明白曹雪芹写这个故事到底想表达什么。一句话,被和谐后剩下这些内容不知所云,食之无味,弃之不足惜,这个学堂故事已纯属多余,为什么不一起删掉呢?留下这些枯枝败叶不清理就是影响市容!这点就需要从曹雪芹的心理去分析了,原来在他心里,始终有一股不平之气,他总是想把刻骨铭心的家族败亡之痛尽诉于众人之前!于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冒着极大风险仍然执意将这些残迹保留,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有心人能够顺藤摸瓜,推断出其中深藏着的秘密,他定会很欣慰的。如果你了解了他的这种心态,真的能感觉到其心中的那股怨气!只可惜,数百年过去了,仍是知音难求啊。


《红楼梦》从第七回到第十回,除去后来插入第八回的薛宝钗一段外,加上被删掉的薛蟠部分,就组成了秦大少上学的完整内容。整个故事起因、发展、高潮一路下来都很连贯,秦大少看似身份地位低微,但却拥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碉堡能量,这种种奇怪之处,给后文留下伏笔。这是秦可卿正传的一部分,通过对秦大少的旁敲侧击,慢慢把将焦点转移到秦可卿身上。事实上,秦可卿甫一亮相,就敢引诱贾宝玉上身,接下来,她的弟弟又能掀起滔天巨浪,如此风流人物,而读者们得到的信息却是她出身极其卑贱,这极度矛盾集于一身,大家都想看看曹雪芹是怎样给神秘的她设计出合理的解释来,于是秦可卿渐露峥嵘。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2 18:37:31 +0800 CST  
第三章发完,记号。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2 20:09:27 +0800 CST  
第四章 绝代有佳人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2 21:00:26 +0800 CST  
@岭北乌有生 2012-09-12 18:54:32
判词只有一套,但这只是最后保留下来的。原来应该是有两套判词,开始写前面部分的时候,如果雪芹已经有十二钗的布局,他应该为每个人都准备好了判词,而且既然十二钗都在原计划中,那么这些判词应该也是互相关联的。(副钗又副钗的设计应该是根据第二个写作计划补充的。雪芹写自传的话貌似用不到那么多人。)后来写作计划变更,他根据后面的草稿,修改了大部分人的判词,但是这种修不是很彻底,表现有两点,一是秦可卿的判词没......
-----------------------------
太虚幻境的判词是最权威的,如果有疑问,首先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的思路,而不是假设判词有错。
对我来说,判词内容与我所理解的人物形象完全吻合。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2 21:25:29 +0800 CST  
061=========================================

第四章 绝代有佳人

第一节 病起萧墙

秦可卿贵为郡主之尊,却以养生堂弃婴之贱而进入贾府,按理说如果不想让人怀疑其身份,应当遵循做人要厚道,做事要低调的原则。不想她却在贾府为所欲为,放浪不羁,搞得贾府人人侧目,这一切都被有心人看在眼里。就在秦钟大闹学堂之时,一场危机正悄悄地逼近秦可卿。


风起于青萍之末,秋风乍起时,秦可卿病倒了。


红楼梦书中首次提及她病倒的章节是在第十回,大少上学这出戏中金荣姑妈璜大奶奶上宁府找尤氏告秦钟的状,此时尤氏张口说了一通话,将璜大奶奶吓出一身冷汗。这段话的内容除了前文分析过了,除了说秦可卿平时养尊处优、不可冒犯以外,还透露出了一个重要信息——秦可卿生病了!


秦可卿发病的确切日期是在八月二十日后。红楼梦第十一回,宁国府为贾敬摆寿宴,邢王二夫人也有出席,席间向尤氏询问秦可卿的病情,尤氏介绍说:“他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又懒得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经期又有两个月没来。”


《风月宝鉴》写到此处,经过前面诱惑贾宝玉以及秦大少上学的故事的铺垫,神秘人物秦可卿渐渐走进读者视野,她看似身份卑贱的却纵横贾府风光无限,反差如此之大,让人括目相看。可当读者们正要进一步了解之时,这一场病,让这位平时极为高调的贾府社交名媛重新躲回幕后,从此不再出现在公众场合。为增加点神秘感,保持距离是应该的,秦可卿少出镜,不代表她没戏了,她的故事情节便以旁人的视角来讲述。这不,王夫人邢夫人看似随口一问,尤氏作答,自然而然间就将把秦可卿生病的信息透露给了读者。


秦可卿发病,标志着我方同志与敌对势力的较量进入白热化,义忠亲王和忠顺亲王这两派势力虎兕相逢,一场惊心动魄的暗战由此展开。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2 21:58:37 +0800 CST  
@chinalyly 2012-9-12 23:05:00
我也是红楼梦的爱好者,不得不说楼主的演绎推测确实很精彩,期待更新。只看不回帖的万年潜水员也上岸了
-----------------------------
更精彩的还在后头。期待更多潜水人上岸,更上一层楼。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3 08:28:30 +0800 CST  
062========================================
既然生了病,那就看医生吧。贾府与太医院签有医疗合作协议,因此虽说是大家族,上下数百口,但主子阶层也就是十几人,没必要花钱自己养几个专属医生。而且只要有需要,一些教授级主治太医如王君效也会经常来贾府走穴。但不知怎地,这次死活没请他,只找了几个常来的一般医师,先由他们来为蓉大奶奶看病。


如果有病,以秦可卿的特殊身份,贾府为她前后奔忙是在情理之中,这没什么可说的;虽然没请王君效,这次也请了好几个太医过来,可见相当的重视。太医院的医生,就算是普通员工,水平也是没得说的;但是很显然,宁国府高层对他们这次的表现很不满意,按宁国府珍大奶奶尤氏的原话说道:“……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是殷勤的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


另一个现场目击者,一个贴身伏侍秦可卿的婆子原话也这么说:“……如今我们家里现有好几位太医老爷瞧着呢,都不能的当真切的这么说。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一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总没有个准话儿,……”


看看,同一个病人,四个太医竟然给出了四种完全不同的诊断结果,实在坑爹啊。可照理这帮太医老爷们能在公府侯门之中行走,真没两把刷子可说不过去,但这一次,他们却集体在宁国府载跟斗了。到底秦可卿所患的是何等疑难杂症,让这群太医们无从下手呢?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3 10:10:06 +0800 CST  
@东安西安 2012-09-11 11:51:27
@东安西安 2012-09-05 12:24:40
@海绿树 2012-09-05 11:53:08

-----------------------------
@一叶知秋Mu 2012-09-13 09:42:50
呵呵,那我更想问你了,既然老义忠还没有坏了事,那么秦可卿的原型就应该是郡主,比公主低一级,并且很有可能成为公主的。那为什么要将她弄到贾家。要知道一位郡主去贾家,恐怕不会那么好瞒的住吧。难道是派去做卧底,搞潜伏,或者搞策反吗?
-----------------------------
作为亲王,就算没坏了事,也不能什么都不做。九子夺嫡时期,你不争取,就是等死,义忠亲王忠顺王北静王都有做皇帝的野心,都需要争取更多人支持。

贾府等四大家族,一向是支持义忠亲王的,但难保不见风使舵,有秦可卿联姻作保证,贾府就死心塌地了。

秦可卿是偷渡进了贾府,第一回就说得很清楚。如果她能低调一些,就不会被识破。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3 12:53:34 +0800 CST  
063=====================================


其实秦可卿的病征并不明显,无非就是停经两月,没胃口。不疼不痒的大多数人都不会太当会事,璜大奶奶以及邢夫人还有部分网友甚至有认为她有喜了!后来一直到她死,也没说添了什么症状,但是宁国府上下甚至于荣府,却一早就认为此病对她有性命之忧,两府高层无不为她焦急担心,搅得全家不得安生。这过分关注的背后显然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秦可卿的病,症状很轻,远没有严重到危及性命的地步,宁国府贾珍尤氏等的种种过火表现,其实另有原因的,这一点通过看病时的奇怪过程就可发现一些端倪。本来诊病需要专业的知识,请了太医院的太医来看病,当然要听太医的意见了,不想宁国府一天同时请三四个太医来了看了,贾珍等医学门外汉却在旁指手画脚,还说:“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这还有理了,也不想想谁才是医生!不过奇怪的很,虽然声称这帮太医水平弱爆了,却仍然让他们一起商量着立个方子。


可怜那几个太医,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有着相去十万八千里的诊断结果,却要共同商议着开同一个方子,这可真是难为这几位了。在这种情况下开出的方子,到底是治什么病都不清楚,要想取得令贾珍等满意的好效果,那不是痴人说梦嘛。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3 13:29:41 +0800 CST  
@懒豆花 2012-09-13 10:40:04
按楼主的说法
秦可卿在秦业家里呆的时间并不长,那么与秦钟其实没什么感情。秦钟也不知道秦可卿的真实身份
那么秦可卿何以那么护着秦钟呢?不惜得罪整个贾府?秦钟又何以那么仗势欺人呢?
-----------------------------
虽然没感情,但姐弟名份在那里,秦钟等于是秦氏的嫡系人马。
看不惯秦钟的都是那些不明真相的下人和旁系亲戚,他们想对秦钟不利都会被贾府高层镇压,并不需要秦可卿亲自出头。
如果是薛蟠这样有实力的亲戚跟秦钟有矛盾,那会把事情搞大,作者正是通过这个故事彰显秦氏的实力。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3 14:53:52 +0800 CST  
@临江仙小频 2012-09-13 11:09:08
楼主好贴。英莲变成秦可卿,有道理。从凤姐的说:(香菱)这模样有小蓉奶奶的品格。。。也可以验证。书中写香菱就是拐卖的英莲(虚的)
-----------------------------
好象是金钏儿说的吧。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3 15:33:56 +0800 CST  
064===================================


第二节 神医出山

事实上,无论他们如何努力,贾珍都是不会满意的!因为,刚刚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原来有人私信贾府,说秦可卿的郡主身份似已暴露,不久将会公诸于世!此消息如炸雷般击倒秦可卿,她当时就震惊了,人一下子就垮了。


这种状态下还要她出来见客无疑就是一种折磨,于是她需要暂时在公众面前消失一段时间。而生病,则是最好的逃避籍口。如果现在来个医生开几剂药下去就见效了,病就好了,那就没戏了。于是,贾珍等一口咬定不行不行就不行。


于是秦可卿就继续装病,躲在房间里不出来。其实也不能说她装病啦,虽然她肉体上没多大毛病,但她确实有病——是心病!装病以后,还要向众人高调宣布病情,并且一天同时请了四个太医来看病。这四个太医诊脉,一位说是喜,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虽是四种不同意见,但看得出来,说有病的只有一人,说没事的就占多数,可见这几位的业务水平还是可以的。无奈贾珍贾蓉在旁坚持说有病有病就是有病,而且病得还不轻快不行了;那几个太医见到如此架势,也只得听着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再说一遍,反正老板说你行你就行,老板说她病她就病!既然有病就开方子吧,几个人商量着,到底治什么病呢?最后用肯定是吃不死人的那种写了递上。结果,疗效当然不怎么样了(可能秦压根就没吃)。


闲话少说,我们再往下看。贾珍等人其实要的就是这种结果!大张旗鼓地请了一大堆太医来看,然后声称他们水平不行;既然太医院的医生不给力,治不好人,那就别怪我等另请高明罗!太医院的太医已经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最高级医师了,要找比他们水平更高的,到哪去找?当然是传说中神奇的江湖神医了。这些人同学们看过武侠小说的都知道,那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人,那能这么容易就见得着?于是贾珍等放出风声,要寻找能治病的高人神医。无巧不成书,恰有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适时造访宁国府,非常凑巧他又刚好认识并向贾珍推荐了一名无牌无照江湖郎中,名叫张友士,号称能断人生死。那不正是传说中的世外神医吗?听得此言,贾珍便发贴邀请张友士至府中为秦可卿看病,于是张神医便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宁国府中了。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3 16:03:12 +0800 CST  
@土火 2012-09-13 17:02:48
说秦可卿是没病装病这个创意好,四个太医四个诊断更好,让人想起茶水验出前列腺炎来的故事。
-----------------------------
非是医生不行,是贾府为张友士进府见可卿寻找借口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3 17:36:18 +0800 CST  
065=====================================

既然已知太医无能,又花了大力气请出了大神医救场,作者用了这么大的篇幅来营医出山的氛围,如果这位张神医没整出点故事对不起读者啊。按正常写作思路判断,张神医看病结果无非有这几种可能,一是神医真神,手到病除,令人惊叹,秦氏由此重获新生;又或者说此神医乃一大骗子,秦氏反而病情恶化丢了性命。这才是有讲故事的套路,如果神医也是来打酱油的到此一游,什么效果都没有,那么写这个神医有个毛用!那不仅浪费了作者笔墨,还浪费读者时间。但是很不幸,这个神医张友士为秦氏看病,过程倒是似模似样,侃侃而谈,一副神医作派,但到最后也没说清楚秦氏患的是什么病!开了方子,秦可卿吃了没见好,也没见不好,竟似这个张友士可有可无。那曹雪芹大费周章用了大半回书写张友士,还不是和前面那些太医们一个德性,不会是让他来凑字数赚稿费吧。


曹雪芹当然不是这么无聊的,这其中的奥妙之处需要交代一下。原来张友士其人,虽然对医术略懂,也没到传言中那么神奇,但有冯紫英作托,张友士摇身一变就成了神医了。此次出入贾府,不象读者们所看到的串门看病那么简单,而是身负重要工作任务!冯紫英,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年轻有为,豪侠仗义,真正身份是义忠亲王与秦可卿及贾府等四大家族之间的联络人;张友士,虽为一介布衣,却博学多才,其实乃是义忠亲王智囊,平时以自由人身份为掩护四处游走,他们出现在宁国府正是为秦可卿之事而来的。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3 19:21:56 +0800 CST  
066=====================================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突然间有人私信贾政,信中提及有人知道秦可卿的秘密,即将不日上京告发,望速作准备。哇!这可是生死攸关的大秘密,被人告发那还了得!贾府诸人得信大惊,可卿即时便被雷倒,从此装病不起不敢见人;而贾政贾珍等则紧急找人上报义忠亲王,而那个负责传递消息的人,正是冯紫英。


也许有人就问了,如此重要的大事件,贾政等何不亲自到义忠亲王府去汇报一下呢?等冯紫英来再传消息,黄花菜都凉了。其中缘由就要说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了。红楼梦曹雪芹时代的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皇权斗争的惨烈程度可以说是史上之最,父子反目,兄弟相残之事可谓屡见不鲜,这一点看一看时下正热的影视剧和小说就知道了。为保皇位,皇帝对自己的兄弟、儿子以及重要大臣严加防范,禁止他们结为朋党,并且布置大批特务密探监视。康熙曾遣大臣、侍卫等每日在太子胤礽门前看守,此等人因惧怕太子,竟不敢回报,“俱似无目者然”。后来康熙两废太子,每次都有一批太子党人被杀,索额图、齐世武等人因和太子过往甚密不幸成了宫廷斗争的牺牲品。到了雍正上台,更加变本加厉,印发《朋党论》给每个王公大臣,严格规范他们的交往;当时规定这些王公大臣以及他们的妻子甚至包括他们所属的奴仆,参加婚丧嫁娶等社交活动都要申请报批,稍有逾规,即遭重拳打击。


作为与皇家关系密切的曹氏家族来说,对这一时代背景肯定很深刻的理解。更何况曹家是皇家特务世家,曹雪芹知道王公大臣之间交往过密绝对是大忌,没正当理由不要随意串门。这一点真实反映在《红楼梦》的写作上,义忠亲王和贾府等四大家族的交往就不会是那么明目张胆,通过中间人的串联效果会更好。神武将军冯唐,当然也是义忠亲王的人,他的儿子冯紫英年轻无官职,又与贾珍交好,出入贾府不太引人注目,而且他个人能力又很强,很令人放心,平时就是由他来担任贾府和义忠亲王之间传话人这个角色。果不其然,值此关键时刻,冯紫英适时出现。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3 20:55:09 +0800 CST  
@chinalyly 2012-09-13 19:58:50
敢不敢快点更啊
-----------------------------
每天五更,速度已经不慢了,按照这样的进度,一个月左右就GAME OVER了。不比那些写史的,拿本书就能续上个三五年。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3 21:27:59 +0800 CST  
@红粉金迷 2012-09-13 21:38:48
秦可卿行为放荡,贾府百般纵容,确实惹人怀疑,但如何联系到义忠王府的君主身上?这个秘密是如何泄漏的?
-----------------------------
这有个非常绝妙的破案过程,不过要在下半部才能说到。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09-13 22:21:25 +0800 CST  

楼主:东安西安

字数:414973

发表时间:2012-09-01 22: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15 22:47:07 +0800 CST

评论数:571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