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剧背后的文化逻辑

光与影——中韩战争的差别(以《高地战》和《上甘岭》为例)
有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战争片比起韩国差远了,没有真正体现出战争的残酷。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但我通过比对韩国的《高地战》和中国的《上甘岭》后,我才发现是我们这些崇外者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中韩战争片的画风不同的根源在于我们“家门的荣光”是思密达永远的国殇,。下面我上图分析:
中国的吃货知道为何而战







思密达一开始也是知道哒



相约好了在一起,污力欢迎你!


思密达刚开战时,也憧憬着南北一起共同建设国家,但到最后连北思密达的信念都崩溃了,
不知三年下来,自己是人还是鬼。。。


(在线截图太大,上传不了,大家将就着看我改后的小图吧)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01 23:13:00 +0800 CST  
再听中韩两国不一样的战歌:
中国







歌词大意是:”我们有英雄的祖国,强大的祖国,所以到处都洋溢着青春的力量,到处洒满了和平的阳光。“ 《上甘岭》这片子是1956年拍的,正值”一五“建设时期,因为我们在半岛砸了近二十万条生命的血本,赢得 了苏联的海量技术和经济援助作为国家“一五”建设的启动力。所以“英雄”之名,吾国当之无愧。


这是韩国人唱的歌





韩国的沙场之歌那是表达思高堂之白发,叹战祸之凶的无奈伤悲之情。因为那三年来半岛流了无尽的血,最后还是回到最初的起点。而我们的志愿军困守于异国的高地之上,饮尿止渴,那是为了守护五亿同胞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而韩国却在自家的土地上,为了区区一高地的的得失,自相残杀,唯有泪千行!所以我们在半岛上能以苦为乐,而思密达就真的要被战争给逼疯了。。。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01 23:57:00 +0800 CST  
中韩战争心态的对比:


图中我们指导员的眼被敌人炸瞎了,但在临终之际,他还是向首长作“自吹”式的感慨,大意是:“老子四六年参军,在解放战争时期,跨过高山,越过平原,越过宽广的黄河长江,战遍大半个中国,后来到了半岛,那五次战役我也没怯过场,没想到最后竟因为缺水,渴死在坑道里,席巴!


反观韩国选手的心理状态就不行了,有图为证:



对于一个如此可怜的萝莉,渣男长官是这么回复的:



结果可想而知:




顺便说一下,渣男长官这一段看似“煽情”,却有深刻的隐义在里面,在东方的文化语境里,“手足”就是喻指兄弟,片中萝莉的手被战争弄断了,指的不就是半岛的南北分裂难以逆转吗?污力三国刘皇叔说得好:“衣破尚可补,手足断,永难续!”半岛的国殇也是如此。片头高修还会用糖果去哄那个无手萝莉,但到了战争后期,心生绝望的他就直接无情地向小女孩揭穿了她那残酷的宿命,也是半岛统一遥不可及的宿命。。。


而反观我们的《上甘岭》,指导员的眼睛瞎了,但他所在的连队的战士们,心里却是一片光明。在战火连天之时,在洞里竟发现了一只小松鼠:

在战局艰难的时候,片子里象征着生机和希望的小松鼠也快被渴死了


但当战士们熬到最后胜利时,小松鼠又活了过来:


图为战士最后放生了那只吉祥物。
还好导演最后没让小松鼠死掉,不然童年阴影可是大大哒!



因此楼主认为我们的战争片拍得很昂扬,而思密达的战争片却拍得很悲,看起来更有反思力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的三观没思密达正。那是因为我们把仗打胜了,思密达却把半岛打成了一个“死结”,在形同死结的修罗场中,只有杀人的恶魔,没有英雄啊!我们为那场战争流的眼泪那是幸福的眼泪。
至于悲伤,就留给半岛的欧巴们自行咀嚼吧!
为何写到最后我的心理会有点小阴暗呢?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02 01:12:00 +0800 CST  
袜控——韩国古装剧里的一个有趣的细节
这个细节我以前在韩吧的一个帖子里提及过,但可能脑洞太大,很快就被吧务删了。。。


正题开始,不知大家有没发现韩国的古装剧对“袜子”情有独钟啊!他们爱给剧中角色们脚上的白袜子来个镜头特写,而角色们脱鞋入室的话,不论男女脚上肯定是要穿袜子的,现代剧还好点,古装剧里还要特意匀出镜头强调袜子的存在。。。


有图有真相,这是电影《思悼》里的“白袜子”
另外,在韩剧《成均馆》里也有不少“白袜子”的镜头,待会会细作分析。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袜子有“贞操带”的作用。可经过一番思量,楼主认为“袜子”这意象的背后不是思密达的“不良嗜好”,其中还折射出我们东方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的运作套路。
首先,冤有头债有主,“袜控”的起源在中国,在古时候,“穿袜子”不但是上等人身份的象征,还是是吾国作为“礼仪之邦”的重要标识。我们祖先还专门发明了一个成语去嘲讽那些剪短发,光脚丫的南方土著,那字我不会打,好像是“X发X足“。至于为何”袜子“对个人的身份有升格的作用,那是因为袜子是用布织成的,而布匹在古代既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又是在市场交易中的硬通货。底层的劳动人民根本就用不起啊!并且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袜子是在衣物中破损得最快的,袜子是最容易破洞哒!所以让古代那些成天劳作的群众普及用布织的袜子,怎么可能呀,农民伯伯有时干干活宁可磨掉脚底的老茧,也舍不得去磨损草鞋,更别说袜子那金贵的东西。韩剧之所以爱拍“白袜子”,那也是一种彰显身份的表现,你想如果成天打补丁的袜子能白吗?污力敬爱的周总理就是因为袜子常打补丁,接见外宾时就只敢穿深色的袜子啊!这样袜子上的补丁才没那么明显。。。所以能旧社会能天天穿袜子,相当于用人民币折飞机,那绝逼算个土豪啊!因此在我们古代的诗作中,文人大都会描绘那”湿袜的怨妇“,却少有写”湿足的少女“。最典型的是李 白大大写的那首”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还有《洛神赋》里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也是桌游三国杀中甄宓的台词。可见在古人看来,足之美,须由袜而生,方能登上大雅之堂啊!
袜子在古代还是一种“礼器”的象征,在古装韩剧里,受刑的犯人是光着脚的,在《张玉贞》中,有一集女主被灌药,而后赤足狂奔到刘亚仁面前,向王控诉某人的暴行之劣以至于让自己光着脚跑到主上的面前。还有那个张译官,当他看到自己的女儿在牢里上吊,他便捧着女儿污秽的脚丫痛哭。在《拥月》里,开头的女巫受刑也是不穿袜子的。
在《成均馆》中,遵循礼法的大物和佳郎睡觉时都穿上袜子,而同房那个放荡不羁的文在信睡觉从来都是袒胸赤足。当然“五条杠”的佳郎也掉过链子,在一次装逼大醉后,酒醒之时就没穿袜子,那是暗示男主昨夜的酒后“失仪”。剧中那个不谙世事,天真烂漫的妹纸夏孝恩在房中玩乐就直接把脚上的白袜子给甩开了。。。
我国的影视剧也有对袜子的表现,在老版《水浒》里,林冲被押解时也没袜子穿,只能光脚穿草鞋,差人在一天夜里还用刚烧开的水把林冲烫了一脚的血泡;在老版《三国》里,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要作法“借东风”,为了把装神弄鬼的把戏演得更逼真,诸葛亮便在祭台上披发赤足跳大神。古人也会反其道而为,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就是光着脚丫去迎接许攸,我记得曹丞相还只穿了件黄色睡衣。这与“周公吐哺”异曲同工,都有想要“天下归心”的野望。。。
但在日本的古装剧里,他们好像就不热衷穿袜子啦,多流行光脚穿木屐的套路。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岛国气候常年潮湿,成天穿袜子脚容易烂掉。我可不是随便脑洞哒!泥萌看地球热带地区的人民,上到贵族,下到百姓,大都是穿鞋不穿袜,有的直接就光着脚走路,我国境内的傣族同胞不就酱吗?毛爷爷在建国后的文集也提过这点,忘了是在哪篇文章,他老人家的大意是:“印度人民穿得那么奇葩,那是他们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决定的,不要大惊小怪(嘲讽)。”你们翻建国后的文章,应该就能找到主席的原话。。。
最后我认为中韩两国的“袜子”情结的产生当然也离不开自然规律的作用,所才能顺理成章地成为古代肉食者们日常Cosplay的一部分。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08 17:24:00 +0800 CST  
“白袜子”的象征作用——以《成均馆》为例
“白袜子”是一种重要的礼器。
剧中纯真的“芙蓉花”没怎么把“礼法”放在心上:

在成均馆“开学第一课”的剧情中,先是她的“白袜子”特写

回房后,脱衣裳,傲娇地甩开脚上的“白袜子”


然后用脚调戏仆人。。。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09 22:53:00 +0800 CST  
还有一个更鲜明的对比。
大物作为剧中的学阀二代,牢记穿好“白袜子”


中二房的初夜不能脱掉“白袜子”,还要穿校服,因为大物一怕“失身”,二怕“失仪”,旁边的“五条杠”李佳郎睡衣齐整,白袜子也是不脱的。
而不羁俗礼的文在信就是截然不同的画风:

进门时还特意给“赤足”两个镜头,而后还用这双不怎么干净的脚,踢开了“五条杠”的生活用品:
这个镜头中,野马的“黑蹄”与三好学生的“白袜”对比鲜明。


文在信的发型也不整,朝鲜族尚“白”,但文在信却是一身黑衣


楼主说得没错吧?
靠门外的文在信直接“坦胸赤足”大物睡得还算规矩,但从手势看出,他很惶恐。“五条杠”双手交叉,很淡定守礼。
所以,天亮后有了这一场景:

不忘给佳郎脚上的“白袜子”一个特写。


画风对比鲜明啊。。。“五条杠”满脑黑线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09 23:37:00 +0800 CST  
还有起床后与周边同学的对比:



可见晚上睡觉时,大多数学生是不穿袜子哒,毕竟早上起来还要洗脚,穿袜子睡不就是闲得蛋疼吗?因此不是所有儒生都能成为“佳郎”啊。。。
但是下集李佳郎喝醉后,也会失仪,睡觉会脱掉白袜子:

三好学生脱衣裳

导演还要给“白袜”来个细致的大特写。。。


感觉舍友要崩溃啦。


天亮后,佳郎满面愕然,我先脑洞一下佳郎同学的内心独白:不知夜里是谁犯的错,让我双手不敢再紧握,谁把酒喝得干净利落?醉了就罪过,万一真浪过。。。。
最后秀一下这位成均馆独角兽卸下马掌的”玉蹄“


对于此图,我就不多说了,荆轲刺秦王,下一句请各位自行百度。。。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10 00:17:00 +0800 CST  
终于找到发图片的窍门了,准备把以前欠的图补上,敬请期待。。。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12 12:33:00 +0800 CST  
试论证为何“大饼脸”是我们亚洲的一种情怀:
首先咱先自黑,我以为我们的武圣关羽是长这样哒:

还有这样哒:

可在我们祖先的心里,云长君却成了这样:

还有这样:


我严重怀疑,这画师的本行该不会是揉面的吧?楼主我真是。。。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12 13:48:00 +0800 CST  
中二的我原本以为大英雄岳飞是长这样哒:



可在我们古代祖先的脑洞里,少保大人成了这样:



列祖列宗啊!我已无语凝噎: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12 14:30:00 +0800 CST  
一次对脸蛋的尴尬的”幻想“
在楼主的小初时代,大都知道一个叫席慕容的才女,诗写得特棒,她在自述里写道自己是蒙古族,有“黄金家族”的血统。那时开始渐知所谓“爱情”的我看到她那飘逸的笔名,立马把席慕容联想成一个绝世美女。那是我痴迷金庸武侠,所以席慕容的笔名又有些“武侠”风。我时常纠结“席大美人”的容貌类型。
下面是我的脑洞历程:
席作为才女,容貌应该是偏向《射雕》的黄蓉多一点吧?


也许会非常清高,就像《神雕》的姑姑小龙女:


不对,她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后裔,成吉思汗的子孙啊!不会是这种款式
她应该像污力郭靖欧巴的华筝妹妹:



或是《倚天屠龙》里的敏敏·特穆尔:




当我要下定论时,方觉不对,席慕容是现代人,又是解放前出生的文艺女青年,所以她应该是长成这样哒:

如壶建的林妹妹


如钱学森的蒋英
阿西,我要把持不住啦,一定要看看”蒙古公主“的真容。
于是上网一搜,万万没想到,席大美女的”真相“竟如此残酷:


哎呀,这是真·蒙古人呐。
万里腥膻迎面扑来,”七里香“魂何在?
阿里郎,阿里郎,你索我命啊~~~
在网上搜个C8”真相“啊!毁了毁了毁了,污了污了污了。。。。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12 16:07:00 +0800 CST  
自黑了这么久,可以开始讲思密达啦。
为何说韩国有”大饼脸“的基因呢?那是因为韩国的大饼脸真是用骨头撑起来哒,而从我前面发的图应该不难看出,我们汉族祖先歪歪的”福禄相“那是用肉脂堆叠起来的。。我们汉族想让脸变小,只需减肥减下巴。而思密达要小脸,那就只能学污力武圣关公——刮骨。
有图为证,图片出自韩综《let 美人》




这是要犁地的节奏啊
而我们央视常被黑”马脸“的李咏大叔,伦家是这样哒:



下巴没辣么夸张,颌骨也没思密达那么瞩目。


真是骨头的问题啊!大饼脸要长成为我们祖先的”福禄相“,做饼揉面的功夫必须到家啊!
这是南北朝的佛头,你看这”饼“多圆润,所以祖先对佛就愿献出宝贵的膝盖:


日本女乒”福娃“——爱酱的”饼“让中日宅男食欲大增:


而思密达的”饼“,做工真糙啊!


形状有点像楼主以前吃的小熊饼干
所以说,不是所有的脸都能成为我们祖先的心中福禄娃啊!
为了安抚一下思密达的心,不能让吧务怀疑我的友善度,我让明朝的朱老总慰问一下思密达敏感易伤的心:


不哭,你们的国名都是朕给起的,谁敢对泥萌的相貌指指点点,我用下巴敲死他!
腐国的亨利八世也晒照以表慰问:


朕不整容也有一大打女朋友,所以思密达泥萌怕啥。同为“太阳的后裔”,这心胸要如同咱们的脸一样,像湖泊一样宽敞。。。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12 17:50:00 +0800 CST  
图暂时发完,想想还有哪个章节要发图说明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12 17:57:00 +0800 CST  
卧槽!楼主差点去执迷捣鼓“大饼脸”的美学价值。。。
一定要打住,不然就成了神棍了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12 21:20:00 +0800 CST  
不劳动的人最美
请原谅楼主放出如此大逆不道的结论,可这就是事实。
先前我说过韩国古装剧特爱拍“白袜子”,只说了材质,没说颜色。接下来我要试论韩国人为什么爱拍白袜,而不是黑袜,粉袜或红袜等五彩斑斓的袜子。
一开始我认为是染料金贵的缘故,可细想不通,古时的富贵人家都爱穿色彩艳丽的服装以显示自身的高贵,为何不在小小的袜子上下功夫呢?“白袜子”其实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套路。
双脚是人类最容易脏的地方,白袜子不便打补丁,而且白袜子上的污垢最刺眼,有经验妈妈们一般都不会给自家的男孩挑“白袜子”。所以那易显污秽的白袜子,穿在肉食者的脚下却不染尘埃,就体现了主人富足的生活水平,不用下力劳作,日夜奔波,和那些泥腿子是完全两个世界的人。以此获得精神上的优越感。
我们中国人就更是这样了,“华夏”一词就有衣物华美之义,春秋战国时,赵王要搞个“胡服骑射”,在军队里摒弃华而不实的Cosplay,结果气得大臣直打滚。
祖先为何喜欢裹小脚的妹纸?因为这样的妹纸不用像闽粤的客家娘如牛马一样下地劳作啊!
暗示着这是个“上女”啊,污力劳动人民最喜欢“上女”了。客家娘不裹脚,体现的绝不是男女的平权,而是偏远山区生计的艰难啊!


这是柏杨先生的《堡垒集》,可见在旧社会,衣服比妹纸身上的肉还宝贵,你说古代的女汉子酷不酷?想想现在女生换新衣服的频率
欧洲也是一样的德性,高跟鞋和皮鞋不便劳动,所以上等人爱穿;西装礼服也不便劳作,所以上等人就更爱穿;我放图片吧。
这是中世纪的农民: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这是“太阳的后裔”——路易十四,注意他穿的高跟鞋。。。


这是中国的肉食者:



这是中国的农民:


这画风反差估计要比都教授和ET外星人的颜值差还大。。。
可见在古代社会,吃不饱饭的劳动者没有追求“美”的权利。普天之下,底层泥腿子的“丑”是相似的。而“衣冠禽兽”追求的“美”却各有千秋。
所以马教主和毛舵主坚信全世界的无产者能联合起来。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13 00:13:00 +0800 CST  
接下来准备论证一下中韩两国家国观念的差异,对于“中国人丢失传统,不如日韩blablabla”的观点表达一下异见。敬请期待!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13 11:45:00 +0800 CST  
“家”与“国”——中韩家国观念的差异分析
韩国篇
我们的主流媒体在赞扬韩剧的优点时,除了突出韩剧女性向的幻想,还会提到一点,那就是相比国产剧,韩国拍摄的家庭伦理题材剧集会更有人情味,而国产剧总是拍些歇斯底里的婆媳之争,让观众有种三观被挤压的不适感。在豆瓣上《家门的荣光》有9.0的超高分,不就说明了在这方面的题材上,我们的好作品极度稀缺,国剧完全被碾压的节奏吗?那些光看名字就能让观众犯尴尬癌的国产家庭剧我就不列举了。有吧友推荐我看《家门》,很抱歉,楼主对单一的家庭题材真心无感啊!中二男更喜欢打打杀杀或很有趣味性的剧集。所以楼主木有看。虽然我没专门看过韩国的家庭剧,但以前在电视上看爱情剧时,却能Get到韩剧中那份“家”的温情:
以前在马桶台看过韩剧《七公主》,所谓少女看“爱”,骚年舔颜,谁叫韩剧辣么喜欢大特写,剧中几对CP的爱情互动我没感觉。但有一集让我触动很大,当李胜基的妈妈找到新的男友时,李一开始是拒绝的,但后来在一个餐馆里,李对那大叔摊牌,大意是:“如果你和我妈结婚了,我会像对亲生父亲一样侍奉你。" 他竟然用了”侍奉“一词,让我心暖之余竟有了几分”穿越感“。
还有夺我初泪的韩剧《金枝玉叶》,当宋仲基知道自己的姐姐找了个不靠谱的男友时,趴在床上生闷气,此时二哥池贤宇进来了。拍了拍宋的屁股,拿出皮夹,掏出一把钱,说:”弟弟,你肿么了?零花钱用完了吧?" 给身为only child的我造成一万点伤害啊!当知道大姐犯二后,竟然气愤不已,兄弟二人一致反对大姐的婚事,态度之坚决,言辞之激烈。怎么会有这般套路啊!因为我们的国产剧一般都是父母为女儿的幸福拆婚或是大哥为了妹妹的幸福拆婚。哪有韩剧这种弟弟考虑自己姐姐的幸福拆婚哒。还有到后来,兄弟俩接受那男的以后,竟会把“姐夫”视作亲兄长,也要“侍奉”。。。这也太热乎了吧?
后来我仔细琢磨,这就是韩国特有的“家”文化啊!你看韩国人出门在外爱认“哥哥”,我在b站看金俊秀排演《伊丽莎白》的视频中,他便把与他合作的演员成为“哥”。可见韩国人在社会上极力会去寻求那种“家”的感觉,把那种长尊幼卑的“家规”嵌入到社会交往中,通过“家国一体”来增强韩民族的凝聚力。泥萌看韩流中那狂热的粉丝文化也带有思密达浓烈的“家”情结,热切关注偶像生活的点点滴滴,与偶像同悲欢,共成长。而且粉丝极爱抱团求认同,而像楼主这种动漫的粉丝就不同啦,动漫饭带有很强的“宅”的属性,宅者,私也,更倾向陶醉于个人的世界中,有较强的私密性。而韩流的粉丝玩的是集体关注,整的是现实养成,你看玩粉丝应援会,思密达最疯,因为她们可以和偶像及时互动,感觉他们彼此的生活轨迹是可以相互作用的。日漫迷就不怎爱整这套,因为那是虚拟偶像,没法现实互动,顶多写信给作者,让他考虑一下自己歪歪的剧情。韩流的实体偶像能和妹纸握手啊,拥抱啊,甚至亲你一口也没问题。所以在这种良性互动中,加上幕后公司的巧意迎合,还有文化上的“家”情结,韩国女生很容易把偶像当成自己的家人啊!当负面的传闻产生时,粉丝对偶像的狂热维护,感觉就像是要守护污力“家人”的那份情感。高晓松在扒韩国时也提到这点。所谓物极必反,爱之深,恨之切,韩流中那anti的存在就不难理解啦。偶像一旦有不得体的行为,就会被无限放大,然后就是各种撕逼,注意这不是嘴炮,甚至会拳拳到肉的节奏。。。
而且如果把“家”当作韩国文化的主要支点,就不难理解韩国人为何极端在乎自己的国家形象,因为他们把“国”当成自己的“家”啊!当年美国发生韩国留学生枪击案时,韩国社会集体暴走,游行道歉谢罪,有的人还切手指。吾国人直呼思密达有爱国节操。我认为他们背后的行事套路与其说是出于“爱国”,不如说是“护家”。这件事在韩国人看来是“家丑”多于“国耻”,如此他们才会迸发出如此强烈情感。因为“家”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集体单位,人对“家”的感知要远强于对“国”的感知。干细胞的黄禹锡成名时被捧上天,造假后被思密达们批得辣么惨,以至于人人都踩一脚,背后的套路也是相似的:我们把你当作家门的荣光,而你最后却让家蒙羞了,还好你没死,气还能撒在你头上,不然可能要到诺委会那里去谢罪啦。
所以韩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是“家”,至于我们中国是什么,和韩国的套路有何不同,楼主下次再来一本道。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13 18:29:00 +0800 CST  
中国篇
为何我们的国产家庭剧拍得没有韩国那样富有人情味。我认为这不是网友说的所谓优良传统文化的缺失,而是在我们汉民族的文化基因里,那个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集体单位——家,在我们的民族意识中是个无关紧要的元素。
楼主这么说不是标新立异,是我通过对韩国的文化现象探析后,与吾国作比对得出的结论。
我们汉族“轻家”的源流要追溯到战国的商鞅变法,商君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有一条被天朝的学者有意无意地淡化。那就是“分家”制,就是一户人家要是有两个以上的儿子,兄弟必须分产单过,你不分家朕就抄家。这样一来,看似一个家族开枝散叶,实则分化了“家”的力量,斩断了“家”的物质纽带。后来秦汉统一中国后,这个机制就推行全国,这抽掉了民间豪强嚣焰的底薪,再后来汉武帝行“推恩令”,分家析产把自西周以来的那群“衣冠禽兽”(世家贵族)给骟了。如果还有漏网之鱼肿办?主上就亲自动手,斗地主,抑兼并,那是历朝历代的主旋律啊!那是古代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
统治者这一系列对“家”的分化措施,让我们中国人的“家”富不过三代,没有物质基础,哪来的“大家”情结。
如果亲还认为楼主上面说的是主观臆断,还认为我们曾经和韩国一样,是一个重视“家”的民族。那我便从“家庭关系”的角度入手去剖析“家”在传统文化中的分量。楼主前文说过我们中国人控父不控兄,大哥在家庭里有额外义务,却没甚特权,古代的典籍和现在许多鼓吹国学的学者都爱强调孝道,古人捣鼓了《二十四孝图》,编了许多跪乳反哺的“神话”,说这是污力儒学的精髓。我想说你妹呀!孝道的完整版是孔子爷爷说的“孝悌之道”啊!里边的“兄友弟恭(攻)”被哪只卫道犬给啃了?为毛自古以来净流传些儿女给父母做牛马的感人事迹,却鲜有弟弟安心给哥哥打下手的故事呢?所谓的“兄弟友爱”要么是孝道故事的附庸,多表现为兄弟放弃物质利益的纷争,齐心孝顺父母。。。要么是兄长为家庭无条件地牺牲和付出,比如给楼主留下童年阴影的”大舜的故事“,吾帝大舜屡屡遭到母亲和弟弟象的虐待,却如圣崽一般不去计较,无怨无悔地为家庭付出,最后它丫的竟然强行用”仁善“感化了两付恶毒的心肠。我勒个去,度娘能不屏蔽脏话吗?一般我看到古代的故事,一出现”兄弟“人物,我脑海里出现的不是”手足相亲“,而是”一山难容二虎“。
为何会这样?后来我从古代礼教中的”三纲“里得到启发,发现我们的祖先是在下一盘大棋。
三纲里说到:”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其中的现实含义是”儿子要无条件服从父亲,臣子要无条件服从君王。“这里边的君与父臣与子是等价对应的关系。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是实行君主极权专制的国家,天大地大,皇帝最大。在中央机构里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始终。回到家庭,如果把父亲等同于说一不二的君王,儿子就是下臣,其中的长子不就是群臣之首——首相嘛!在统治者看来:父权和兄权如君权和相权一般,是天然对立哒!
纳尼,你说家里各个相亲相爱,没有矛盾冲突。
没有矛盾,朕也要制造矛盾;没有冲突,就制造冲突。
于是皇上便推行财产“诸子均分制”,打着“不患寡换不均”的名义,把“家”拆散了。这软刀子可毒了,你说按年齿长幼定诸子分产多寡那还好。你一整“平均主义”这家就散了,每个人分一样多,这在技术上可行吗?当爹的也没办法啊!你敢偏心,官府就可能办你。我看过一案例,清朝一老翁临死时,想把家产留下一些给未成年的小女儿当嫁妆,还要官府层层批复才行。所以纠纷一来,官府就会介入,当官的一来,你懂哒。。。
所以在古代,“家”就是一个小朝廷,父权是唯一的权威,长兄就是丞相,注意哦,不是要你做孟德君,哪怕你是治世之能臣:


而是要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不管兄长受多大委屈,哪怕爹地像阿斗一样不靠谱,你也要俯首甘为爸比牛
把家里的父亲伺候好了,前戏做足了了,就有望迎来人生的高潮,得到君王的赏识,升职加薪,从”家“这个小朝廷鱼跃到京城的大朝廷,然后迎娶“上位女”,走上人生巅峰。
你以为中国古代君王首推孝道吗?亲就太天真啦,“孝”从孔子爷爷的“孝悌”中割离开来以后,也没成单身狗,而是与另一个字合体了,这个字就是“忠”,“忠'的对象就是君王以及祖国啊!所谓”自古忠孝两难全“,其实就暗示你两难的时候你要想流芳百世,你必须舍家尽忠,一身许国。所以你会看到在民间故事里,无数英豪”舍小家为大家“,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杨家将戍边全家死光光,这特么算是”天伦“吗?日本德川家康在他的家训里有一句话:”何为“不孝”?儿子死在老子前头就是不孝!” 但在我们的英雄故事里,每当读到那些“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桥段时,读者却会有一种悲壮的美感在胸中激荡,感觉烈士的人生无憾了。
所以在我国古代,上层的权力是一元化,那么基层的“家”也必然要有唯一的权威。这不是一种简单的“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是上层意志不断地去改造下层基础,让下层基础与上层意志相协调。这个过程绵延了两千多年。统治者无时无刻都要斗地主,均田赋。你家门实力大,主上必须削你,不然你会抗税,你就可能造反。这在历史书上叫“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简单说来那就是“国与家的矛盾”,这对矛盾在古代农业社会是很难调和的。
而且,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给男孩子取名爱用“忠”字。而我发觉韩国人的名字里却很难找到“忠”这个字,“孝”字倒有不少,不时还用些生僻高冷的汉字组合,可见在韩国人脑中“家”与“国”没多大区分。不存在很强的取舍关系。
古代的屁民本来家里的田地就少,如果硬要把家里的田产兄弟间平均分配,那大家根本就没活路啦!可如果你以为这样的农民很挫逼,那就是天大的误会。这些破产农民在上层人士看来就是个宝啊,他们可以成为统治者的兵源,或被引导至边境地区用锄头开疆拓土。他们还是地主豪强奴仆的主要来源;所以破产的农民是中央和地方都眼红的一种人力资源啊!中央抢得多一点,地主豪强占得就少一点,这是一对大大的矛盾。如果破产农民成了豪强的“家奴”,就会影响国家的税收。“家破人亡”这个成语中的“亡”不是“死”而是“消失”,破家的人要么逃到深山老林,要么就会被豪强大户给瞒占。总之就成了我们说的“黑户”,影响国家稳定。
这是骚年版的中国通史:



“家”与“国”在污力祖先看来是天然对立哒,在农业社会,“家"进则”国“退,家强则国衰。所以就不难理解老祖宗们会不厌其烦地向后人传颂那些民族忠烈舍家许国的战斗史诗。
如果这些无产壮丁能为中央所用,那就能把力量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看蓝色的箭头,哪里严酷就到哪里,只为唤醒吾国沉睡的河山。
而韩国人的”家“情结也是与社会存在相匹配的,李朝500年,以两班贵族为代表的权阀世家严重干扰朝政。还是上图让思密达自打脸:





这就是对古代韩国”家进国退“的吐槽,亲别以为思密达天然就辣么有”家族“观念,一切都是上位者对现实无奈的妥协。。。
而我国的古代的中央意也是要志坚持不懈地去对”家'进行分化骟割,才奠定了吾国“大一统”的基调两千年不动摇。为了把不同地方的人磨合成一个民族共同体,这过程是可以说是充满坎坷的,先民们付出了无尽的血泪牺牲。在魏晋南北朝时,“家”对“国”的反动凶极了,八王之乱引来五胡祸华。污力祖逖君就曾吐槽正是因为贵族集团的内斗让国家崩灭,让我们北伐无功,百姓北归无望。那些入关的胡族就更不用说了,学了魏晋的体制,武家贵族集团之间的互相残杀得更high。直到宋朝后,太祖杯酒卸掉了“家”的爪牙,收置了地方的“钱谷‘,控住了”家“的口粮,才彻底骟割了死灰复燃近千年的”家势“。
以下是我国历史上的削”家“大能:
商鞅——推行“分家制”
秦始皇——灭杀六国诸侯
汉武帝——推恩令让弟弟再难爱哥哥
北魏文帝——让草原上的武家勋贵马放南山,铸剑为犁
隋唐初代国君——科举制让平民从贵族盘里分一碗肉
安禄山——掀起安史之乱,而后草根军汉把魏晋以来的”衣冠禽兽“杀得片甲不留。
宋朝初代国君——制钱谷,卸兵权,卸掉”家“的狗爪子,管住了”家“的钱袋子。从此让一个政权更迭的主力不再是地主豪强,而是普通的农民百姓。
所以综上所述,咱们中国人骨子里是不顾”家"的(臣妾真心不敢啊!家大业大皇上您最大)。亲们要是痛惜所谓中华“传统”缺失,不要怨中央的“十年浩劫”,也不必讽老百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有勇气就追到九泉之下找商鞅大大谈谈心,或去把列祖列宗拷问一番,套出祖先千百年来不能明说的秘密。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14 17:31:00 +0800 CST  
前文楼主论述了污力祖先如何去打击“家势”的手段,其中有一些策略利用人性的弱点去松解集“家”的纽带。对“家”的打压,反过来就是对“国”的无比重视,至少代表我国社会的上层精英们的思想意志。历代先贤推行分家析产的作为抑制地主豪强产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保有了人口众多的小农阶层,这些小农是脆弱的,非常容易破产,但正是小农的脆弱使得他们成为我们历朝历代的基本盘,是我们古代中央权力的基石。因为小农温饱时,可以给国家带来丰厚的赋税收入,当小农破产时,他们就是开垦建设祖国边疆的主力军。
但我们说了那么多也仿佛只是去论证了“家”在我们中华文化意识里是如何不堪,国家中央是多么重要。却还没去探究为什么会我们民族会产生这种“重国轻家”的意识?如果在我们祖先试图构建的文化基因里没有“家”的位置,那我们中国人要靠什么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呢?

楼主脑洞了一些门道,当然还会对比一下韩国的套路,晚点再发出来。谢谢各位支持!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14 21:39:00 +0800 CST  
中华民族“重国轻家”的原因
我们的祖先为毛这么偏爱“国”啊?难道是被反动派洗脑了吗?国产家庭剧狗血撕逼多,温情和睦少,你看韩剧blablabla拍得多感人。还有吧友在我评“太阳的后裔”的楼下吐槽:“丫的不是先有人才有国家吗?”对我们官媒所倡导的“舍家许国”的主旋律各种看不惯,认为某教让中华千年“爱家”的道统断了传承。
一开始我也对西方那套“人权高于主权”的理念深信不疑,认为那些提倡为国献身的先贤顽固且没人性。后来我才明白这样的认识是不准确哒,“人重于国”那套在西方世界是适用的,政治上是没错的,但把它放到中国那就会“水土不服”啦。因为我发现“舍家为国”不是统治阶级的洗脑,而是历史上劳动人民共同选择。论证过程请听楼主娓娓道来:
1、“恋家”是一种本能,“爱国”是一种信仰。
我们人类虽然是万物的灵长,但归根到底还是群居动物,对家庭的羁绊是非常深的。不过按理说,为了抵御野兽的侵害,有“家”就够了,祖先为何要在东亚大地上整出一个“中国”呢?
那是因为在我们祖先居住的土地上,有比虎狼豺豹厉害得多的凶物——水患,我们中国有长江黄河啊!她们在我们祖先的眼里就是两头大妖兽,要想斗赢她们,“家”是根本hold不住,甚至是由家聚合而成的部落在这两头妖兽的面前也要尿裤子,必须组成国家的前身——部落联盟污力才能驯服大洪水。所以“大禹治水”是我们中国篇幅最长的战斗史诗,为什么是最长,因为小时候,父母给我讲篇故事时,我都听累了,是的,这么爽的一个故事,把热血感爆棚的小屁孩都听累了。我记得大禹帝在治水的路上,召集各个部落的精英去想点子,连神仙都召唤了好几只,还没把水患治好,我们一般看的中国神话故事,神仙只要给主角开一两根金手指,问题基本就解决了。而故事主角脑里的神光也只需闪一两次,就能被后世尊为某某行业的祖师爷。而大禹治水时发挥集体智慧想出的金点子,逆天开的外挂用一双手都算不完。帝君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我记得故事是这么形容的:“大帝辛勤治水,干的活非常艰苦,以至于把大帝的腿毛都磨光了。。。可见长江黄河在我们祖先的意识里是超越天神般的存在啊!远古之时,污力先民治水至少要付出几代人的牺牲。
尼罗河发洪水时,埃及的先民可高兴啦!因为洪水退却后,地里能长出更多好吃的。可见尼罗河的洪水持续时间不长,烈度也不大,洪灾还能给两岸的居民送福利,让埃及成了“尼罗河的赠礼”。而反观我们的祖先,如果躲进山里放任洪水毁了自己的家园,就会误了农时,冬天就会活活饿死。所以必须把家联合起来,把部落联合起来,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有守土抗洪之责,因为与河争地就是逆天争命!在这场战争中,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人类本能所依恋的共同体——家or部落,在洪水泛滥时那也是纸糊的玩意儿,我们祖先必须要构建一个比”家“更高层级的共同体——国,去对抗洪水这头妖兽啊!这就是为什么在先贤坚信”主权高于人权甚至高于一切。“
因为在天灾面前,个体算个球球,没有”国“的觉悟,你也配做人?早就被江河给虐死啦!
别跟老祖我说外国如何如何,他们的江河才多长?洪峰才多大?用得着跟我们一样如好基友一般抱成一团吗?老子可是直哒!
泥萌看韩国的母亲河汉江,和咱们黄河长江比起来,辣么短,一年才能淹死多少人,这也配称”汉“?!所以半岛的思密达很长时间就停留在松散的部落形式。
还有赞美甚母亲河啊,咱们的江河里的主宰不是水母,而是吃童男童女的龙王。如果亲执意给黄河作个变性手术,那也成不了专爱凡人吊丝的小龙女,或是给污力唱摇篮曲的慈母中国不是有句古话:”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 可见黄河在我们先民的心中等价于死亡,破灭了无数中华儿女的雄心壮志。可见黄河在祖先的心里不是母亲,而母夜叉啊!
还有祭中华先祖时也别唱什么《长江之歌》,还把长江水比作甘甜的乳汁,唉,小伙子单身多久了?你看都出现幻觉了,看来找女朋友的事不能再拖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长江一发大水,灾区往往就会爆发瘟疫,病死的往往比被水淹死的还多,所以就算长江真有奶,那喝了不死也得结石啊!
吐槽完毕,言归正题。“国”是一种身份,是我们先民对抗暴戾的大自然自信的源泉,当你加入“国"这个共同体,面对洪水时,你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是一家人在扛。你是与整片黄河流域的部落群众一起战斗,也不仅仅是在保一家的平安,而是感觉自己背负了民族的希望,是为了”天下“而战斗。你会产生一种被某种神秘力量加持的幻觉,感觉自己是不可战胜的。具体例子亲可以参照中国或苏联的主旋律电影,这套路是想通的。
”国“还是一种信仰,你看”国“里边有”玉“字,玉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玉除了象征财富,还有极强的宗教色彩,有沟通神明,辟驱鬼邪的功能。而玉玺是古代中央权力的象征。在我们中华民族看来”国“同时具备世俗(财富)和宗教(通灵)的色彩。这在西方文明是木有哒!
我们再举例子,古人歌颂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把他们的”死"称为”殉“,殉就是上古时期的一种宗教行为啊。还有我们现在把那些为国家和集体而死的人称为”牺牲“,牺牲就是古代的一种祭礼。众所周知,我们祖先非常迷信落叶归根,死了一定要进祖坟,不然死不瞑目。可特么一旦写到那些为了国家而身死异乡的英雄,那就立马口风一变,直赞”青山有幸埋忠骨。“甚至直接自打脸称”埋骨何须乡梓地,人间处处有青山。“ 潜台词就是只要你忠心国家征战天下,”整个“天下”就都是风水最棒的坟场,在国威所及的地方,你的英灵将受到全国人民的崇拜。如唐太宗就为悼念东征半岛而牺牲的将士在北京建了悯忠寺;毛爷爷更绝,直接把志愿军烈士陵园安放在朝鲜半岛,撂下一句:”青山有幸埋忠骨“。也不问问人家金太阳的感受。。。所以后来朝方多次捣毁烈士墓地就不奇怪了,里边不单是有现代意识形态的冲突,这个行为产生也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把自家的民族英雄的坟搁在外国,还要一帮外国人时常惦记修缮维护。污力毛舵主有几个意思啊?自个猜去吧。
还有我们的儒学,一开始孔子爷爷创立的时候是很“顾家”的,当一个人面对忠君还是守家的两难时,孔子提倡要守护小家。可后来大一统后,儒学的三纲就强调对最高权威的无条件服从,强调要为“天下”献身,引导我们除了“国”,我们可以什么都不认。大一统后的儒学主流仿佛不在追求个人之间的和谐之道,除了“服从”就是“献身。好怕怕啊。。。
如果要问我们民族有什么信仰?我认为“国”就是我们自古以来最主要的信仰。
2、血缘——中华民族大同的纽带
如果我们的文化基因里没有“家”,只有“国”,那么我们民族的人情味哪里来?在”国威”力有未逮的地方,如何形成民族的凝聚力?
我们民族的文化里有一个非常重要元素能替代”家“的作用,那就是”血缘认同“。这里楼主对血缘有自己的理解,血只是表征,”缘“是精髓所在。缘不是自然科学里严谨的因果关系,而是佛教里那种装糊涂的智慧,即是一种唯心的,可让人随意口胡的偶然性。比如古代的少数民族,他们铸剑为犁,想融入我们汉族大家庭。他们可以改汉姓,然后认一个汉族的先贤为祖宗。经过几代人后,等当年改姓时的汉人死绝后,你特么就是汉人啦!没人会没事对你们搞种族隔离。如我们的唐太宗李世民,从基因上看,先祖就极可能是东北亚的鲜卑人,而且他祖母辈就是纯鲜卑。但自认为是老子之后。他就成我们汉族的骄傲啊。作为高考制度的创立者之一,从古至今无数考生都会讴歌的中华英雄。
什么?你说太宗是“夷狄种”,祖上是从关外那那旮旯来的纯胡人。
你脑子怎就这么拧,这就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啊,“缘”就是一种冥冥中注定的神秘力量为我们挑选炎黄子孙,就算他们不姓“李”,那也不可否认他和我族的渊源,因为他们的祖先不远万里来到中原为的就是寻根啊!也许在四五六七千年,他们的祖先就是和炎黄二圣就是一起扛过枪的好基友,只是在一次战斗中失散了,流落到白山黑水间,后人的生活习性和污力有很大不同。但我们祖上的祖上绝逼是一家人啊!他们是来认祖归宗哒!我们要张开怀抱热烈欢迎他们回家。。。(楼主口胡不下去了,历史上所谓的“血缘”的“缘”就差不多是这个套路。)
所以楼主认为我们中国所崇尚的”血缘“不是那些衣冠禽兽所标榜的”血统“。”血缘“是一种在各个族群间套近乎的重要手段。血缘是一个含混的定义,而那些南北朝的贵族门阀以及后来隋唐的”五姓八望“他们就非常脱离群众,强调“血统论”;而韩国所谓的宗家、历史上的两班贵族也成天捣鼓血统,还整出"从母法“,既保证了血脉纯正,又能毫无负担地玩弄”下位女“的肉体。唉,还是污力祖先看得开: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种”血缘“情结在我们中国根深蒂固,如我们出门在外爱认”老乡',玩的是“乡土认同”不是“家族认同”。交朋友时很少会有人介绍自己是哪个大家族的后代,祖上做了什么大官,家门的历史有多悠长,要这么整别人多半会认为这家伙脑子有问题,咱们的套路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老乡”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血缘概念,比如在广东省内,佛山人和佛山人是老乡,但在省外,广东人和广东人就是老乡。在海外,中国人和中国人就是老乡。但在韩国,人们受历史影响,就爱往自己身上贴家族的标签,如要强调自己来自全州X氏啦,光州X氏等
可咱们中国如果按这套路,估计有好几亿人要说自己是五姓八望的后裔,但门阀世家都阉了一千年,谁还会崇尚“宗家”这东西。
另外,在中文里“同胞”这个词是血缘情结的典型,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词汇。同胞就是兄弟姐妹一家人的意思,在世界的范畴,我们对海外的华人皆称同胞。在国内,对历史上曾遭受凌辱的中国人,也称同胞,如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南京三十万死难同胞。
在国内,“同胞”这个词更有神奇的魔力,那个地方遭大灾了,灾区的灾民就成全国人民的“同胞”。最动人的例子就是在我们广东人看来,外省人都是没素质的“北佬”,但当08年四川地震时,广东人却哭得稀里哗啦的,这是我在学校亲眼所见哪。四川人在那段时间成为我们全体广东人的“同胞”,大家都死命地往灾区捐钱捐物,我保守估计平均每人应该捐了三四次之多,不少人脑子一热还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都捐了。然而灾后重建整了差不多以后,四川人又成了我们口中的“北佬”。。。。
再举个例子,我们全民抗战时,一开始是东北人变成了“同胞”,而后华北人变成了“同胞”,日军搞了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后,中国集体变身成“四万万同胞”。49年中国人站起来后,就画风一变,成了“五亿人民”了,毛爷爷开始鼓捣“人民内部矛盾”,只有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少数民族才是“同胞”。海外的华侨也是“同胞”。
所以我们中国的“同胞”往往是“弱势”的,那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在这方面,自诩有超强凝聚力的韩国人和我们中国人比起来,他们的嘴脸就显得非常丑陋了,他们对海外”同胞“的认定就非常势利,有奶便是娘。我们朝鲜族学者金文学先生在《丑陋的韩国人》一书中,就痛心疾首地说道:”韩国人只把日美的朝鲜族当作自己的“同胞”,因为在发达国家的韩侨有钱;把我们这些东北那些贫穷的朝鲜族当作猪狗一般粗暴地对待,简直就是一群王八蛋,就泥萌这样嫌贫爱富的德性,还想祖国能统一。。。“(作者君爆了很多粗口,大家还是去看书吧,了解一下思密达对自己同胞的脑抽行为。。。)

楼主 寂莫的伽罗华  发布于 2016-06-16 00:31:00 +0800 CST  

楼主:寂莫的伽罗华

字数:80786

发表时间:2016-05-05 22:5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23 20:32:48 +0800 CST

评论数:66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