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天下布武乎?点火夫无乎?--放大镜检视高杉的足迹







感谢7better2014さん愿意拨冗事先审稿,给予宝贵意见之余,也挑出大量错字
感谢葬仪屋的灵柩さん长久以来坚持不懈的指正我许多疏漏的小细节,没有葬仪屋的灵柩さん,不可能有这贴.
感谢听闻我想写高杉时给予鼓励并耐心等待的大家!!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7:47:00 +0800 CST  
前言--

(此篇完稿於540训之前,因为高杉本身的行动分析起来已经很复杂了,如果加入佐佐木的想法,文章可能会更乱,所以不再穿插540训的内容,照原完稿登出.对於540训的补充我会写在最后.如有不便,敬请见谅.)


"该怎麼分析高杉晋助?"ˋ"该在甚麼时候分析高杉晋助?"长久以来一直困扰著我.对於这个游走於正派与反派之间的多重矛盾角色,我累积了太多的话想说--哲学的ˋ心理的ˋ历史的ˋ漫画元素的ˋ图像分析的ˋ军事战略的,太多面向可写,反而迟迟无法下笔,就连这一段前言,都苦思良久.若非高杉陷入昏迷,行动暂止,给予我充分的时间写作;又,最近539训连载的疑问,促使我迫不及待地动笔,只怕还会继续拖延下去.539训所揭示的答案远不及所制造的疑问来的多,其中询问度最高的莫过於--佐佐木究竟继承了高杉晋助的甚麼意志?




银魂是一部有如自助餐台ˋ各个团体陈列各自信念的漫画,"百.花.齐.放ˋ百.家.争.鸣"一直是其特色,每个角色都有其承载的核心思想,比如银时之"守护万事万物"ˋ桂之"创造江户的黎明",但是说到高杉,除了"我只是想破坏而已"的中二宣言,真的很难再找到甚麼与"值得继承"的"意志"搭上边的东西了,所以胧的一番言论,许多读者颇感意外,我也是其中之一.毕竟,综观目前银魂的剧情,高杉鲜少夸夸其谈"理想",知识分子式的思辩过程远不如兵不厌诈的战略,所以他比较多的是花样百出的"手段".换言之,"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似乎是高杉一贯的做法.他的目标是"颠.覆幕府",不需高深的理由.

我认为高杉之所以难以下笔,是因为不若之前分析过的猿飞ˋ月咏ˋ桂ˋ近藤,他不属於洋葱式ˋ需要一层层的剥皮以进入其真实核心的人物--高杉一开始就披肝沥胆一般,把想达成的目标显示於外,并且始终如一的朝终点迈进,精确执行,毫不妥协.所以,高杉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整理",平铺直叙的说他的故事,自然能够明了他的奋斗.

鉴於空知的剧情安排有许多时间顺序倒错或参差的设计,我想还是亦步亦趋的,照高杉由未来栋梁而乱世枭雄的成长顺序爬梳,读起来应该比较轻省.另外,由於人生很难作明显的切断,我会用彩图区分同一时期的个别主题.最后,由於分析高杉的贴,吧内早已车载斗量,深感再拾前辈们牙慧也没有甚麼意义,所以这一贴会比较偏向从政.治ˋ军事策略与精神心理的角度检视高杉的行为,资料会冷僻得多,也很难说空知确实有参考或思考过这些问题,所以如果太晦涩而有需要另外解释的部分,或觉得解读过度ˋ观点诡异,敬请不吝跟我说,谢谢~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7:49:00 +0800 CST  
童年--



之前在拙作<【讨论】料理东西军--银魂众人吃甚麼?>中,有略略谈到高杉的衣著问题,原文如下--
...江户时代的衣著与其说是为了时尚美观,不如说是为了让来者何人的阶级一目了然.江户的武家社会有项不成文的规定--只有上士才能穿著绢织品的衣物,下士只能穿棉织品的服饰.就这一点,心比天高却身为下贱的高杉,因为家境许可穿著丝织品,被前辈和同侪喷过,"干犯礼教"也是他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但藩财政窘迫之下,大名们纷纷向下属的家臣颁布俭约命令,希望家臣们纵使是上士,也改使用"木棉材质"的织物,因此事实上连上士都不可以穿著锦衣.这样就能理解为何讲武馆的上士子弟们对高杉如此不爽--我们身为上士,本应穿著丝绢,却因为藩令只好以木棉蔽体;你算老几,竟穿著绢衣?如此一来岂不显得你是上士,我等反而是下士吗?这种"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的风气断不可长!




光就画面来看,看不出高杉的衣著与其他学童有任何差异,但事实上存在著阶级间的矛盾.我认为空知这样的安排不是没有理由,他想鲜明显示的是,早慧的高杉从小就有"革.命.份子"的反抗意识.衣服固然是父母所选,但一般人面对同侪压力,可能选择不穿,或是将自己遭受的排挤向家长反应,但是高杉我行我素,就算被霸凌也绝不接受差别待遇."换上与身分相当的衣著",象徵恪守封建规矩礼法ˋ对贵族主子的侮辱与迫害逆来顺受,但高杉自视甚高ˋ不可能承认自己的人格因阶级而天生低人一等,他不屈不挠的反击歧视,纵使在小小年纪即与衣食父母翻脸在所不惜.



一再挑战银时ˋ弄得遍体鳞伤回家,高杉的父亲一口咬定"儿子又与官.二.代打架了",可见高杉"大闹学堂"ˋ以武力反击歧视的齐天大圣行径不是一两天.虽然高杉的父亲这回猜错,但是可以推测,高杉过去的种种反击,换来的是"经济制裁"--绢衣破了只好穿棉衣,堂堂富家少爷沦落到需要缴不起学费的桂接济粮食.

桂也受到同学的欺侮,但是始终维持冷静,谦冲自牧,似对种种攻讦无动於衷,这又是为甚麼呢?我觉得除了原始的性格差异之外,桂与高杉所面对的歧视本质并不相同.观察高ˋ桂两人所受言语攻击的主题,针对高杉的是"身分",针对桂的是"财力";再加上空知自创历史所无的"狂乱贵公子"称号,我想很大的可能是,设定上桂本属於"上士",只是家道中落,人丁凋零,一贫如洗.换言之,桂还保有落难贵族式的自傲,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可以大方的不跟"低等人"一般见识.更进一步说,就"封建礼教"而言,桂没甚麼需要高举反旗的--贵贱尊卑的分野本来就站在他这一边.炫富可耻,有钱的狗乱吠不过是庸俗的表现,君子有容乃大,非礼勿听,不予计较.

但是高杉面对的是"因为出身不同就被视为次等公民"的人格与尊严贬损,歧视者本身无知,忍受那种无知则是懦弱的表现,高杉必须揭竿而起.空知一再强调,灵魂(尊严)是支撑信仰与生命的骨架.一个有尊严的人,虽贫穷但对不义之财不贪不馋ˋ虽低微但对权贵不卑不亢ˋ虽匹夫但对正义之事不忍不避.幼年的高杉已经充分表现"布衣可以傲王侯"的气概.而桂虽然贫困,对高杉的硬骨子却表示欣赏,故以有限的财资,实际支持高杉继续抵抗父亲的威权ˋ追求心之所向.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7:50:00 +0800 CST  


透过另一双生有宿慧的眼睛,可以看出童年高杉的鹤立鸡群--


太过聪明,虽能在不疑处有疑,却无人能解答,而陷於人生的瓶颈,高杉小小年纪就面临许多哲学家的"撞墙期",若非遇到吉田松阳,可能就因"思而不学则殆",空在迷网中耗费人生,成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型反面教材.松阳的教育方法相当特别.如果说地雷亚教育月咏,使用的是传统东方式的教学--要求徒弟有耳无嘴的一再模仿师父的动作,直到刻骨铭心ˋ尽善尽美;那吉田松阳采用的就是亚里斯多德的辩证式教学--不要期待老师直接提供答案,而是藉由师徒相互讨论,刺激思考,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松下村塾,"老师"与"学生"的界线已然模糊,"站在巨人背上是以看得远"的学生固然获益良多,松阳也从学生身上得到前所未有的宝贵答案.
※有关日本传统的教育方法,敬请参考拙作<【拆楼】十指不动衣盈箱?--花街规则>第30楼前半部.








面对高杉连珠带炮的问题,松阳都再度以问句四两拨千斤的回应,因为世上大部分的事本来都没有答案,纵使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够一窥堂奥,所得也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松阳毫无架子的向高杉表明,自己也还在寻寻觅觅的摸索中,如果冀得真相,愿意花时间在黑暗中携手并进,则不妨加入探求的行列,说不定能有所发现.另外,松阳也阐述了自己对於"武士"的看法--武士并不是一种"身分"或"职业",而是一种"修行志业",亦及,并不存在非黑即白的"是武士"与"不是武士"的分别,自然也没有该当武士身分的要件,"武士"是目标,"成为武士"则是光谱式的过程,将自己的理想型竖立於前,透过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修行,持之以恒的更臻於目标,不知不觉就会成为武士.当然,由於每个人的理想型自始不同,在终点相遇的武士自然也形形色色.


在遇到松阳之前,高杉固然有傲骨,但是傲态也不少.缺乏令高杉五体投地ˋ虚心受教的老师,只能任凭思绪驰骋,修文习武却日日耽误,虚掷光阴.松阳的出现,将高杉拉入前所未见的思考领域,他所展现的恢宏气度与世界观驯服了高杉.可惜如此恩师,却间接导致高杉遁入魔道,这是两人初遇时都始料未及的.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7:59:00 +0800 CST  
攘夷时期--




自<将军暗杀篇>的回忆,可知高杉为了成为松下村塾的门人,放弃士籍与家族,直接随著松阳离去.单凭人物言行与外观推测,假设为此重大决定时的年龄是10岁以下ˋ松阳系於囹圄在高杉12岁左右,则高杉在亦师亦父的松阳的保护教养下,也度过了一阵子的笔墨相亲ˋ晨昏欢笑的快乐时光.


我认为相较於遇到松阳之前本即自力更生的同窗--为了存活毫无余裕思考哲理问题的银时,以及在众人眼皮与嘴皮下讨生活而超龄早熟的桂,衣食无缺但陷入迷惘的高杉心理上对松阳的依恋更甚一层,松阳是他唯一的灯塔,倘若缺乏松阳的指引,高杉只能迷航於人生苦海之中.所以,更令人好奇没有老师的攘夷时期,高杉是如何度过的.可惜相较於修文习武的童年岁月,空知对於展现成果的攘夷时期所提供的资讯更加零散,只能透过个别篇章中偶一见之的蛛丝马迹推测当时的状况.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8:00:00 +0800 CST  


在整理村塾三人小鬼当家的相处情形之前,我觉得有必要补充一下"军制"的相关资料,可以更明了"武士"的客观定位.不同於古代中国的庞大官僚体系与中产阶级由"士大夫"构成,日本自镰仓时期以后,"武士"则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以及出将入相的后备人员,两者相差极大,不只在关键时刻影响历史发展,也形成截然不同的民族文化.我们既身受中国文人文化薰陶,阅读描述武士生活与使命的日本漫画时,难免想当然耳的把"书生"套在"武士"头上ˋ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结论.所以我认为虽然略嫌冗长,还是说明一下为好.

有些人擅长动手,有些人擅长动脑,是以人类自原始群落至形成成熟的国家,古往今来始终不变的是,大多数政权的成员被粗略分为"军人"与"文人",且常态而言,文人精英集团是一国行政之首,军人听其控制--脑指挥手,这很好理解.但是脑毕竟是柔弱的器官,不如双手灵活,万一少了后者的保护,甚至后者反过来威胁前者,脑将不堪一击,进而使身体崩溃死亡.为了保持文人优势ˋ避免军人干政,文人政权无不日思夜想如何避免大规模冲突,故有三种"文人控制"的模型出现,但是就其实际,它们之中没有任何一种可以完全适用於某一政权,也不能指望利用任一来永久确保军人俯首贴耳.

第一种是"传统模型",也是大多数国家的雏形.上述"军人干政"有一个前提--军人与文人之间存在泾渭分明的界线.而传统模型就是建立在"文人与军人界线不明"的基础上.其避免"军人干政"(亦即文人与军人两大集团重大冲突)的方式,就是模糊文人与军人的分野,两大集团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就不可能有严重冲突,当然也就谈不上甚麼军人干政.

这种传统的文人控制,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欧洲君主制中最为发达--中古世纪封建制度的延续之下,欧洲贵族既是文人精英(领主与地方行政首长),又身兼军人将领(武装骑士),既著头盔,又戴礼帽.虽然随著时间推移,有些贵族偏重於文治,出任皇室财政大臣,有些则往武功发展,但两大集团的利益与观点仍然无甚区别.不论是文臣,或是武将,都出身同样的贵族家庭,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念,而且经由血统与联姻,形成一荣俱荣ˋ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网.

传统模型出现在尚未奠定科举制度的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尤为明显.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士"就是这种模型的典型,文人精英与军人精英的身分互相重叠,缺少清晰的限制.纵使偶尔文人与军人出现紧张状态,贵族的立场有事先文后武,因为他们最关心的是作为文人的权力ˋ财富与地位.对"士"而言,军人身分不是常备的,从军并非具有崇高目的与严格标准的职业规画.之所以穿上戎装,是因为社会地位要求他们身先士卒.另外,贵族不太可能带上头盔向君王挑战,毕竟贵族制度方方面面仰仗君王的权威,犯上作乱会动摇封建制度的政.治ˋ经济和社会基础,使同是文臣与武将的贵族丧失既得的地位与特权.军人篡位得不偿失,这大概也是周朝国祚绵延许久的因素之一.

这种文人控制模型能将冲突消弭於无形,但是时移事易,随著国家走向成熟,人员专业化的要求也更甚以往,军人与文人精英慢慢出现显著差异,不仅人员构成显著不同,训练ˋ专技ˋ态度ˋ利益有出现变化,军人不喜欢被视为政.客,哪怕成为行政长官也是如此.出於独特的养成教育,军人发展其根深蒂固的政.治态度,极其重视对军队集团利益的保护,而可能与文人相冲突.军人与文人不再可能融为一体,所以传统模型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与影响力微乎其微.取而代之的是第二种模型--自由主义模型.

第二种模型至今仍相当常见於西方国家,其基础为军人精英与文人精英知识与职责的专业分工.透过选举ˋ考试ˋ任命或是教会授权产生位高权重的文人,负责拟定国内外的重大方针,监督法律的实施,解决各种集团间的纠纷;军官所受的训练与累积的经验,则是对於暴力的管理与运用.鉴於文人的职责远大於军人,且履行职责需要的知识与技术质量高於军人,所以军人理所当然应该服从文人的领导.军人不仅不应插手国防以外的事务,纵使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上,也只能向文人政府提出建议,听候决策.如果两大集团意见相左,则军人必须退让.换言之,军队必须最大程度的非政治化,相信文人的所作所为最符合国家利益,无条件ˋ无疑问的支持政府.这种目标不可能只凭口号或警告得到巩固,而有赖於军人思想上真正接受一整套强烈的"文人伦理观"信仰与价值.

另一方面,文人必须对军人的意愿表示足够的重视,所有发自官方的声明与行动,都应该尊重军队的荣誉ˋ专长ˋ自主与政.治中立.文人精英不仅不可对军人表现轻蔑,也不可恣意干预军事专业,或向军人灌输政.治性的概念,尤其不可利用军队取得国内政.治的优势.这种文人控制的模型,所依恃的就是"既然文人表现对军人意见的尊重,军人就不太有理由干政",且文人伦理观也会使军人在意图兵谏之前三思.

中国发展出科举制度之后,大抵就走这个路线.专业发展使"文武双全"ˋ"横槊赋诗"变得异常困难,单单修文或习武而有所成就,就可以被称为人才了.但是综观历史,这样的模型并不像理论上那麼有效.首先,文人通常做不到最重要的一点--不涉足军队的内部领域,军官的晋升和任命,文人的干预屡见不鲜.同样,文人也总是想方设法利用军队为自己所属的集团牟取私利,这些举动在在助长军人干政的动机,因为面对文人的越界,军人唯有透过取得政权才能保护自主权ˋ专业性ˋ凝聚力与尊严.妄图掌握军队,文人往往自食恶果,但是又前仆后继的重蹈覆辙.

其次,文人伦理观并非一朝一夕可扎根,想要军人团接受某种信仰,至少需要一个世代的时间;如果希冀这种信仰成为团体的传统,所需时间又要拉长.此外,军人是否愿意接受文人伦理观,取决於文人统治者能否在军队中建立卓著的威望.如果文人统治者无能ˋ制造堆积如山的问题,加上军人对其抱持错误的过高期待,前者就很难获得后者忠贞不渝的支持.

最后,即便接受文人伦理观,也只能使军人"比较倾向"尊重文人的行动方式,无法确保其"按兵不动".要是碰到一些重大问题,导致必须采取与文人伦理观相反的行动时,文人伦理观就会被弃如敝屣.比如,军人认为文人政府的所作所为严重侵害国家安全或民族自尊,则根深蒂固的观念也会因形式而改变.

第三种模式应运而生--渗透模型.文人运用完善的意.识.形.态和政.工.人员渗透军队,从而达到控制军队的目的.专业军人和应徵士兵在从军的整个期间都被灌输文人统治者的政.治思想,使文人与军人的思想趋於一致,从而消除两者冲突的可能性.这与主题比较无关,只是为了论述的完整而列入,故就此略过不提.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8:00:00 +0800 CST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武士"的定位介於传统模型与自由主义模型之间,他们的原始状态是传统模型,自源赖朝取得天下之后,掌权者就是军人,"幕府"用现代的专业术语来表达,就是"军.政.府".上至将军,专业技术人员如会计ˋ历算ˋ簿记,下至行政的枝微末节,无一不具有武士身分,即便低阶武士必须糊纸灯笼ˋ削牙签果腹,他们还是军人集团的一员.幕府与其辖下"侍"阶级,在很多方面都与现代军人相通,比如层级森严,权威自上而下贯穿,责任自下而上承担,阶级无所不在且直接了当;决策过程高度理性化,计算如何以最大效率取得最大效果;首先关心的不是价值观念的取舍,而是战略战术和后勤保养;认为维护藩国安全与取得军事胜利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随著掌握政权的日子越久ˋ与笔墨而非枪械打交道的时间拉长,幕府也越来越有典章制度文人政.府的外型与内在,虽然所有从业人员都具有武士身分,但是他们也渐渐发展出专业的分工.上级武士肖似文人政府,将军更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别说亲征,往往要保住他柔弱的生命迹象就很不容易了.而中层武士也渐渐认同文质彬彬的决策中枢,仍然维持建国者武勇的,是下级武士和上级农民,他们目睹国家日渐衰弱,毫不掩饰其失望.

银魂中定定所领导的幕府已经具有"文人政.府"的雏形;下级武士比如高杉,上级农民比如真选组成员,构成了新一代的"武士"阶级,且颇有江山易主ˋ舆图换稿的气势.就这一点而言,设定相当符合史实.


新一代的武士不论攘夷派或佐幕派的基层,都倾向认为自己是以天下家国为己任的爱国军人.在捍卫民族尊严与国家未来的时候,面对文人政.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禁萌生中止专横腐.败统治的念头.比如攘夷志士,他们认为自己的做法完全出於公益,因为追根究柢,武士要负责的对象不是恰好窃据高位的德川家,而是万世一系的天皇.面对德川家江河日下,天子的人民有权利也有义务起而反抗,但是手无寸柄的老百姓无法执行此神圣任务,因此武士应该"替天行道",是以有"天诛"与"尊皇"口号在差不多时候出现.

不过,不论怎麼说,日本的政权中坚份子仍同时具有文人与军人的身分.之前曾有吧友询问,为何中国的维新运动以失败告终,日本的攘夷却能成功建立明治政府ˋ侪身列强之林?我想,其中天时ˋ地利ˋ人和的理由自然非常多,但是"文人阶级本身不具备武力"是原因之一.康有为等人骨脆肤柔,根本不可能主导宫廷政.变,所以不得不乞灵於毫无信仰但掌握重兵的袁世凯.如此授人以柄,自然朝不保夕.相对於清末的状况,大村益次郎ˋ高杉晋作等人本身就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军人,懂得如何管理ˋ指挥和操作一个以使用武力和暴力为首要行动的组织,简而言之,"造反"对他们来说只是攘臂而为与否的问题,无需外求.自己为自己卖命,成功的机率当然高出许多.

松阳被天导众带走的时候,高杉的年纪还小,从银时的回忆中可知,他们甚至不是很分得清楚逮捕松阳的单位是什麼.直到可以持刀上阵之前,有一段空白岁月,仍待空知补充.不过我想,既然修文与习武同是修行的范畴,高杉等人具备基础的知识与学习方向,应该是夙夜匪懈的殚精竭虑,一边自我磨练,一边思索如何救出老师吧.那时攘夷运动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大势所趋之下,松下村塾的孩子想出最直接的方法--以武力抢回老师.漫话中只在<吉原炎上篇>最后约略提过一次过去的修行--


桂的原意是让神乐与新八进行"松下村塾流"的磨练,但经银时一本正经的拒绝后,桂立刻恶搞带过,没有透露丝毫细节.让人不禁好奇,松阳的弟子是如何从小吵又软的小正太化身为战场上的恶鬼呢?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8:02:00 +0800 CST  


在辰马加入ˋ组成梦幻四人团队之前,村塾三人已经在战场上冲杀了一段时间,并且建立自己的名气.


自从接触贴吧以来,就不停有"武力排名"的贴出现,作者各抒己见,非常有意思.关於joy4的实力顺序,目前的通说似乎是"银时>辰马>高杉>桂".不过,我想在这里提出比较不一样的看法.如果单就武术论,不讨论智力与世故程度,以及是否因为情绪化而坏事,我认为应该以辰马居首,银时其次,桂居三,高杉最后.首先是辰马的实力,《银魂10周年公式书》之<角色&故事秘话满载!空知先生的意见栏>中,空知对於辰马的评价是"他是我以个人综合实力连勇者斗恶龙的参数都无法表示为目标来画的厉害角色".


辰马的武力如何还不太清楚,因为他大多数的时间都以智慧来化解纠纷,不过既然连作者都这样说,再加上安排他长期宇宙漂流以免抢了主角银时的光环,估计原始设定中,辰马的实力应该使无前例的高.第二名是银时,无庸赘述,身为男主角不是第一已经很对不起他了.除攘夷时期战功彪炳外,即使被高杉评价为"身手退步",银时仍然战胜凤仙等天人强敌,武力自不可小觑.

桂虽然极少与人直接动武,更不如银时有单挑天人的战斗画面,但是面对柳生家难得一见的奇才九兵卫,以及真选组最强的斋藤终,都毫无败相,可以肯定他在武术方面的造诣.很多实力排名之所以将桂放在最后,是因为在<红樱篇>中,他明明已经手握刀柄,却还是被似藏砍了一刀.不过以之后桂诈死ˋ上鬼兵队的船舱暗中侦查ˋ并且布署炸弹一瞬间将红樱工厂炸毁,再加上银时对其"常常暗留一手"的评价观之,桂中似藏一刀只是想金蝉脱壳,经过他迅速的判断,被砍中比不被砍中有利太多,而选择屈辱的中刀并被断发.这无异拿脑袋试刀的险招,在<永别真选组篇>同盟近藤时,又用了一次.桂的胆大心细与坚强实力可见一斑,我认为单就武力而言,居於第三是名符其实的.

至於高杉的实力如何?我觉得要从joy3的称号看起."白夜叉"明显已经逸脱"人类"的范畴,而达到"鬼神"的领域,这与银魂中银时屡次与实力属一属二的天人竞较并取胜,是极度密切相关的."狂乱贵公子"的称号则还有"人"的局限性,不过可以算是"佼佼者".无论"白夜叉"或"狂乱贵公子",都含有对个人武力的夸饰成分,但是"鬼兵队的总督"则否,这个称呼相当客观--高杉左看右看不偏不倚就是鬼兵队的总督,无论敌我输赢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另外,这个称呼也无关个人传奇--鬼兵队是一支团伍,它最多彰显高杉的领袖魅力,而不能代表高杉有以一当百的实力.可见即便在最用刀剑说话的攘夷时期,高杉的个人武力都不足以用来做号召.

另外,高杉在银魂中鲜少出手.除了<恶党篇>砍砍杂鱼除除草,高杉直接抽刀砍过的人,分别是<红樱篇>的似藏与假扮成伊丽莎白的桂,<恶党篇>在勾狼面前的神威,<将军暗杀篇>的猿飞ˋ银时与胧.<将军暗杀篇>中虽然有与全藏摆出对战的姿势,但全藏主要的目的是杀出一条血路,无心恋栈,很快就绕离高杉身边,直接取鬼兵队成员的性命.高杉则在又子与万齐的护驾下离去.








似藏当时正在调适红樱带来的身体负担,同时他还是盲人,又处於背对高杉蹲踞的不利姿势;桂正在援救两个夥伴,而且高杉没认出他来;神威身中非常多能让大象瞬间昏迷的毒箭,并且正在与勾狼的亲兵作战;猿飞一届女流,是地位不如武士的忍者,而且当时正处於放空状态,身边还有重伤的全藏;胧则是与银时战斗方酣,一直误以为高杉是尸体.以上五者,高杉都是趁人之危横加暗算,而非正面对决.结果也很凄惨,被突袭成功的只有猿飞与胧,似藏千钧一发之际挡下杀招,高杉是上司,自然大失面子,只好撂下狠话离开;桂则是躲过那一刀之后回击.高杉在伊丽莎白布偶装破损时已经闻到桂的味道,却还兀自不动,就剑道重视"一眼二足三胆四力"而言,高杉明显学艺不精;始料未及的,神威挡下高杉的攻击;至於最后与银时互砍,高杉固然正面宣战,但是相对於养精蓄锐的高杉,银时在对决之前已经经过大小战役,负伤之外,体力也大量消耗,纵使两人不分胜负,谁的实力较强也不言可喻.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8:05:00 +0800 CST  












倒不是说高杉如何不堪,而是我认为在空知的设定之中,高杉不是单纯的武夫,而是智慧型ˋ具有领袖魅力,在以拳头说话的少年漫画中,是相当独树一格的角色.<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说:"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项梁亦觉有理,遂改教兵法.就翻江搅海而言,兵法与剑法孰轻孰重,不言可喻.高杉虽然不以剑道见长,却可以统御多名人斩与亡命之徒,连实力深不可测ˋ难以相处的神威都听从他的指挥,我认为殊不容易.有如此软实力,个人武力值居於最后又如何?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8:05:00 +0800 CST  


再深入一点,我认为从joy4的外号还可以推知其他资讯.除了搬运自历史上的"桂滨之龙"外,空知并未替辰马另取外号,在<同学会篇>中,银时与桂临时想出了"声音很大的人"的说法,辰马则吐槽"我不记得有人这样称呼过我".令人生畏的外号可能是敌人所取,也可能是己方的宣传策略,假设情况属於后者,就算辰马并非师事松阳ˋ后期才加入攘夷,也不必这样厚此薄彼吧?假设是敌人的通称,则辰马没有外号,可能之一就是--敌人不认识这一号人物.这在<快援队篇>得到印证.






辰马本身是和平主义者,上阵杀敌实非所愿,但是又想为国家实际做点甚麼,所以他主要负责的领域是后勤,为战争累积资金,否则人困马疺,弹尽援绝,别说士气,连活下去都有问题.

而高杉"鬼兵队总督"的称号,则是显示他行伍的特质,这与桂的"狂乱贵公子"相较,尤为明显.很多吧友认为桂的设定带有儒家色彩,我相当赞同.与其说是军人,桂的理论与气度更偏向书生.高杉则是彻头彻尾的军人,在他身上--尤其是攘夷时期的高杉--可以看到军事化的整齐ˋ清洁ˋ简单ˋ朴素ˋ迅速ˋ确实,甚至带有禁欲的色彩.纵使在松阳被杀ˋ步上恐怖分子之路之后,高杉仍然保有与下属同甘共苦的集团意识ˋ井井有条的独裁统治ˋ厌恶腐败无能的当权者ˋ轻视政客(如定定ˋ喜喜)ˋ剑及履及的必胜信念ˋ及战术战略的高度理性化等等军人特质.

我认为,高杉的"中二"特质,其实也与军人性格脱不了干系.他对自己的处事能力颇具信心,统治风格是"不必顾及政.治",只要事关战争胜负,就以管理式和技术性的标准衡量,至於决策是否符合人情在所不问.高杉的思考路径是--幕府是敌人,终极目标是消灭敌人,至於路上的阻碍,挡我者死.只要以理性的头脑和完成任务的态度去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然后坚定不移的沿著途径走下去,则任何苦战都是一时的,胜利就在眼前.这种不太现实的想法,最终导致他在<红樱篇>与文人性格的桂彻底决裂.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8:07:00 +0800 CST  


关於攘夷时期的高杉,还有一项挺有意思的设定,就是关於他的生理发育迟缓.除了长得特别矮之外,<同学会篇>还揭露了一项秘辛,供读者一窥究竟.




历史上的高杉晋作可谓玩家,银魂的高杉晋助则相反,我认为是空知有意为之的逆反设定.真是神来一笔.

群体之间除了表面上成绩ˋ学历ˋ业绩ˋ人缘ˋ情场的竞争之外,还有看不见的生理竞赛,其所产生的焦虑与前者相较毫不逊色,只是一般人不会特别思考这方面的因素.比如小男孩掀小女孩的裙子或拉扯马尾ˋ辫子,或嘲弄其第二性徵,除了纯粹的好奇之外,也是压力的展现.小学时代的女孩已经逐渐转变为女人,打扮也偏向女性化,蓄长发ˋ穿起漂亮的花裙ˋ嗓音柔雅ˋ三围凸显,但同年纪的小男孩不论体型比例ˋ身高ˋ声调都与幼儿园童相类,不似成熟男人,这种停滞不前使他们欣羡女孩的转变,因此产生打压竞争者的欲望.

从加入松下村塾之初,银时就是高杉最主要的竞争者.可以想见,如同那个年纪的孩子,两人应该无所不比较.攘夷时期相当於银ˋ高等人的青春期,除了战功之外,异性缘也会成为较劲的项目之一.从<同学会篇>的闲聊中可知,银ˋ高同时看上同一位姑娘,姑娘却选择高杉,深深伤害了银时的自尊心~那壶不开提那壶的辰马真是死有余辜~银时往后常常抱怨--如果我是直发一定大受欢迎,很大的可能性缘自於攘夷时期的幼稚比较.不过,高杉虽然作出选择,却无视软玉温香彻夜独饮.姑娘正静待一场肉搏大战的爆发,谁知道这个臭男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乾著急还是怎麼回事,连舌头都不吐一下,第二天不免喋声抱怨.

奇怪哉也,这不是高杉自己的选择吗?我觉得比较合理的想法是,高杉并不是真的渴望那名姑娘本身,而是想与银时就"性.魅力"一较高低."指名同一位姑娘"的行动醉翁之意不在酒(或应该说,"醉酒之意不在翁"~),是一种挑衅--看看谁比较帅!姑娘选择高杉之后,高杉的虚荣心已经得到最大的满足了,是夜自然毋需多费气力了.

高杉之所以寻衅,除了近因--与银时的竞争心外,尚有的远因.从辰马的言谈中可知,桂已经有了意中人;而辰马要求前往花街柳巷游玩,也显示他已经是年轻男人ˋ具有色心.银时就不必说了.可是高杉显然有点微妙.照理说投怀送抱接受即可,他却宁愿喝酒也不稍微享受一下战利品,可见攘夷时期的高杉,对女人并不是那麼有兴趣.这种"是否感兴趣"并不是当事人的自主选择,冲动没有就是没有,强求不来.这可是很大的焦虑来源--为什麼独独我兴致索然?解释当然很多元,比如对於松阳处境的关心ˋ武士的禁欲与诚意正心..但是若高杉在思索上结合身高的劣势,所得到的结论就耐人寻味.

讲武所的同侪高杉嗤之以鼻, 同流合污的意愿根本不存在,那时独善其身未尝不可;但是银时ˋ桂ˋ辰马很大程度是他挑选ˋ认可的夥伴,高杉对於融入他们,有一种迫切感.人都很爱自己,当他人表现得与自己相类时,惺惺相惜之感油然而生;反之,则非我族类ˋ其心必异.高杉与银时一起流连花街ˋ挑选同一位姑娘,既是挑战也是模仿--纵使他对红男绿女追欢执手的游戏不感兴趣,他也意图塑造"我们所追求为一致"的外表,这种集体意识和认同感对高杉来说相当重要.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8:07:00 +0800 CST  












在攘夷后期ˋ松阳被杀害前,银时与高杉已经建立了joy4的派中之派,不同於桂的一丝不苟或辰马的大智若愚,银ˋ高二人因为同是放牛班的学生,放肆不知收敛,而产生相知相惜感.就出身与经历而言,他们南辕北辙,但因为异中求同,两人的性格仿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人在镜面之外,一人在镜中,而更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无奈时势所趋,这种认同感反为日后的不可解的心结提供了关键素材,致使两人的关系往扭曲的方向展开.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8:13:00 +0800 CST  








松阳要求"保护夥伴"ˋ高杉嘱咐"救出老师",受到双重委托的银时,面临等价的取舍,没有多少犹豫,就手刃了松阳.


在松阳被捕之后,高杉的世界虽然少了指引明灯,但是他可以说服自己,黑暗只是暂时的,迟早一起囊萤映雪的日子又会回来;但眼见松阳死在眼前,他明白往日一去不再复返,从此过去的世界分崩离析.银时那一刀不仅斩断了松阳的命脉,也把高杉的人生切分为光明与黑暗,前者存在於过去,后者代表未来.高杉恨透了银时,也恨透了自己.

单纯乍看,高杉的情绪其来有自,相当合理.在他最有求於银时的时候,一向肝胆相照的友人兼同窗变成了彻底的陌生人;而自己无能为力.攘夷时期的叱吒风云ˋ赫赫战功,彷佛都在嘲笑著高杉--他天真到误以为自己可以改变甚麼.不过,我认为如果仅是如此,不论高杉是否继续憎恨银时,至少自责与内疚相当容易排遣--客观上他已经就擒,被五花大绑,这种状况下希冀他能作所改变是相当不切实际的.而这就是桂可以快速整顿心情的原因,他明白面对松阳的死,自己尽了全力,虽然结局无力回天ˋ令人悲痛,但他全然无辜,毕竟当下任何人都不可能扭转劣势.

高杉虽然客观上与桂一样对局势一筹莫展,但是正因为与银时的相似程度非常高,他的主观想法偏向银时.高杉最无法饶恕自己的就是,他非常清楚如果当天倒楣被胧挑中作为介错人,必须在老师的生命与同学的生命之间做选择,他的决定会跟银时一样.换言之,不只银时,自己也对老师动了杀意,而这种念头即便只有一瞬间,也在未来长长久久的狠狠的啮咬著高杉.我想这样的分析,才能解释高杉与银时在<将军暗杀篇>中对决时,暧昧不明的对话--




宛如自惭形秽而对镜中的自己挥拳ˋ被玻璃割得鲜血淋漓ˋ却又不愿意住手的自虐行为.明知这是毫无意义的自损,却一定要做个了断.

松下村塾三人从此各走各的路,也许是因为无法再忍受看到彼此的脸.攘夷时期结束,无数救国英雄殒命,一个混世魔王却应运而生.银时自认战斗已经结束,高杉的征途却才正要展开.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8:14:00 +0800 CST  
初登场--



这是高杉的新造型.日本少年漫画的人物外观与京剧脸谱一样,有固定的公式,菸杆代表风流或世故,乱发代表疯狂,独眼代表过去受有或身或心的重大创伤,脸上的绷带则代表从地狱爬回来的复仇执念.不得不提一下<浪客剑心>中的志志雄真实--


同样一米七ˋ狮子座ˋ在京都活动ˋ过激攘夷份子ˋ被过去的同伴背叛(高杉的鬼兵队被幕府肃清)ˋ与火有密不可分的关连,许多前辈认为志志雄就是高杉的原型,只不过和月伸宏创造志志雄的目的是要"集恶之大成",与主角剑心的活人剑形成善恶二元论的强烈对比,是以设定上志志雄接替了剑心"人斩"的工作,继而喧宾夺主ˋ挑战前任;而空知笔下的高杉,则为反映银时的另一面.两人不是前辈后生的关系,而是曾经同甘共苦的战友.高杉不只代表银时也曾有过ˋ但已经战胜的黑暗思想,透过高杉的所作所为,也将外表阳光慵懒的银时曾经面对的仇恨与不堪,一五一十展现在读者面前.所以虽然都是有血有肉的反派,高杉不只是银时的对立面,甚至可以将两人视为"走上不同路线的同一个人"来观察.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8:17:00 +0800 CST  


不少分析都提及高杉登场时第一个去找桂.




两人之间的气氛谈不上太友善,但是也不至於冲突,至少跟稍后高杉与银时的挑衅相比,高杉对桂的敌意显然没有那麼直接了当.我想一方面桂不需要为松阳的死负直接责任,高杉没有仇恨他的理由;另一方面,桂还坚持攘夷,与高杉算是广义的同袍.不过,最主要的原因并非两人之间的私交如何.强龙不压地头蛇,高杉之拜访桂,很有老上海黑社会"拜码头"的意涵.高杉的活动范围在京都,江户则是桂的势力中枢,想把天子脚下搅得天翻地覆,非事先知会一下当地帮会不可.高杉没有要求桂协助,他只是希望桂及其部属作为单纯的看客.而桂的反应也耐人寻味,他不置可否.

此时的高杉与攘夷时期大不相同,浑身冒血腥气.是土方口中"可怕的家伙"ˋ"攘夷浪人中最激进ˋ最危险的男人",曾经一口气杀害会谈中十几名官吏.高杉毫不掩饰他的目的--在全江户居民的面前,让将军人头落地.换言之,他是亲自来江户进行政.治.暗.杀的(为了避免被抽,接下来都以"PA"代称).

在讨论高杉的计画之前,我想补充一下有关於PA的资料.身为银魂的读者,对於"人斩"一词必然耳熟能详."人斩"就是"刺.客",专门从事"暗.杀"行动.最有名的幕末人斩ˋ也是河上万齐与绯村剑心的原型--河上彦斋,有桩令人毛骨悚然的逸话流传於世.某次攘夷志士集会的时候,大家批评了一位幕臣.并且纷纷仗著酒意语出惊人:"绝不原谅这家伙!"ˋ"天诛!".河上彦斋也在现场,听到这些话后,他暂时离席.据说当众志士还围绕著同一个话题打转时,彦斋已经提了那个幕臣的头回来了.这就是理想中的暗.杀,简单ˋ迅速而精确,没有多余的废话.


<<<<身型瘦小ˋ貌不惊人,却刀法凌厉ˋ杀人不眨眼的人斩--河上彦斋.

"暗.杀"与"刺.客"听起来相当具有剧力万钧的魅力,但是"PA"具有更高一层的意义.一场完美的PA是相较於大规模的战争式杀戮,最能改变冲突走向的人道手段,有效率且仁慈,是以绝不可以沦为没有任何意义的放血.PA是"政.治(P)"与"暗.杀艺术(A)"的结合,后者(A)属於一种精致巧妙的战争行为,需要以最军事ˋ最理智的方式完成,刺.客正确无误的判断被害人的价值ˋ暗.杀所能达到的效果ˋ以及行动所附随的成本,避免失手与伤及无辜.前者(P)则代表暗.杀的目的,那是一种最高形式的筛检,为了拯救而非摧毁社会,以小搏大ˋ出奇不意的除掉最核心的敌人,阻止对现状的进一步破坏.是以,PA并非象徵革故鼎新,其实是一种保守ˋ企图维持现状的手段.

PA的受害者必须严重威胁到加害者的生存,才可以选择动手.换言之,PA决非复仇泄愤的道具,而是纷争解决途径.真正的刺.客的终极目标是以最快的速度保卫团体--牺牲一人,拯救社会.由此衍伸而下,就是PA必须具有重大意义.PA是对权.力的终极篡夺,刺客靠最原始的工具扭转局势,藉由除掉一人将历史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调整.简而言之,目标物必须无可取代,当他的生命终结,己方即可宣告胜利.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目的,就应该立即收手.过度的谋.杀就只是谋.杀而已.举例而言,爱尔兰共和军为了独.立.建.国,屡次威胁对政局毫无影响力的英国皇室成员的安危.但纵使他们成功刺杀伊丽莎白二世,除了查尔斯王子登基继位,局势大概不会有任何改变.像这种损人不利己的PA就应该果断放弃,想都不要想.

PA除了不杀不必要的人之外,也包括不为价值取舍ˋ意.识.形.态ˋ历史错误ˋ个人荣辱或财富地位挑起争端.比如某伊.斯.兰.恐.怖.组织的目标是"把美国侵入者赶出安拉的神圣领土",则不应耗费精力与时间在反对美国女人穿著清凉ˋ在海滩上抛头露面.PA应该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亦即完全瞄准权.力,始於权.力并终於权.力--取得战略位置,除掉特别重要的首领让敌人士气低落,攻击对方最脆弱的部位,让他们自乱阵脚.这是一种非常纯粹的恨意,执行的方式是直线型的,同样的例子,组织若相信赶走美国人最快的方式是暗.杀美国大.使,那就应该如此一五一十的执行;再怎麼厌恶西方文化,也不必绑架瑞典外交人员,因为他们不握有与目的相关的权力.

暗.杀行动本身具有教育意义:刺.客用快速精准的暴力行动告诉位高权重者,再多的预算投注与维安人员都无法确保己身安全,所以打从一开始,他们就不应该站错边或选错敌人.为了言简意赅的传递这样冰冷的讯息,也是为了任务的确切执行, PA最重要的就是简单迅速,保留实力,避免战争.对刺.客而言,一把匕首胜过一枚核.弹. Yigal Amir暗.杀以色列总理拉宾,只用了一把半自动手枪ˋ两发子弹;Claus von Stauffenberg则企图用1kg的公事包炸药夺取希特勒的生命.历史上一些经典的暗.杀案例,刺.客的手段都相当经济实惠--用匕首刺死凯萨ˋ用宽刀砍杀坎特伯里大主教ˋ用半路购买的五英吋小刀捅死马拉ˋ用半自动手枪射杀斐迪南大公--但却重创权.力核心,再强大的政.治领.袖都是血肉之躯,而再渺小的人结合再便宜的凶器都有机会改变历史,谁能否认这其中的恐怖意涵?


<<<<银魂中最符合PA的例子--多一道血痕,少一个混蛋,就是这麼简单.

再者,基於化繁为简的考量,刺.客将战场缩短至两人之间,直接对受害者挥出致命一击,不让对战的利害与结果有任何误判的空间,这种对暴力的小心谨慎,带来的好处是不会伤及无辜.如果把混乱的政.局比喻为病入膏肓的肉体ˋ把刺.客比喻为外科主治医师,则暗.杀的目的就像切除癌细胞,一定是为了救治之不得不为才把病患推入手术室,而且多切一点或少切一点,都只会让情况恶化.真正专业的刺.客甚至会放过目击证人,因为他们对於他所欲达成的目标毫无影响力.建国前的以色列自由战士组织Lehi从来极力避免砍一损百,曾经他们为暗.杀一名英军少校,将炸弹装在书里寄给对方,却误杀了目标的兄弟,从此Lehi决定不再用邮政系统协助行动.他们的精益求精最终达成目的,1994年Lehi枪杀英国驻中东大臣Lord Moyneˋ1948年又将联合国调停官Folke Bernadotte射杀於轿车后座,英国被迫撤回堡垒,放弃巴勒斯坦任务.

总之,把事情搞得太复杂无法让PA行动更臻完美.变因越少,失败的机率越低,但更加造成敌人的恐慌.同理,策画暗.杀不用考虑电视转播画面是否有综艺效果.PA不是莎翁剧场,也不是公开复仇或恫吓敌人的好时机,而是纯粹的工具行为,精心策划ˋ严格执行ˋ完整收尾,"好不好看"或"值不值得传诵千古",一点都不重要.比如基.地.组.织曾经试图将炸弹藏在刺客的肛.门中,在某沙乌地阿拉伯亲王附近引爆.他们唯一的目标是宰了被害者,至於手段光不光彩无关紧要.另外,刺.客本身绝不能在行动中露出享受的神情,行动结束后不可以欢呼雀跃ˋ自吹自擂;暗.杀也不能作为自我肯定的方式,或是沦为特定意.识.形.态的政.治叫嚣或作秀. 缜密ˋ冰冷的使用暴力,永远是上上之选.1971年,约旦首相在开罗被杀害时,凶手竟然没有试图逃跑,反而跪在地上舔舐鲜血ˋ细细的品尝这激昂的一刻--他被逮到的话就会被迫招出幕后一连串的藏镜人,反而使己方组织濒临危机.刺.客应该尽可能混淆视听,观众虽然心存怀疑,但迟早会逐渐淡忘.只要真凶从未确定,在物换星移的明天,被害人与加害人还可能因共同利益而合作.

就执行PA而言,与一般的暗.杀差不了多少.比如所有计画都要有备胎,准备齐全避免失误,因为机会很可能不会再降临一次;找个称职的代理人,不但确实消灭目标,诡计被拆穿时还可以当替死鬼;尤其重要的是,绝不可以交出战术的掌控权,"何时扣下扳机"这种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定必须由自己下,不可请示他人.

为了方便阅读,将PA整理如下--



以上资料出自<21 Laws For Assassins>,作者Robert B.Baer在美国中.情.局任职超过20年,是最富盛名的特.工之一."手上握有武力,还需要甚麼教典?"很多吧友的想法想必跟我开始查资料时一样吧.与其说明必须遵守甚麼规矩ˋ为什麼要遵守规矩,倒不如举出未遵守而失败的例子.众所瞩目的911事件--目的是尽量造成最大可能性的伤亡--就是毫无意义的作品.穆.斯.林.圣.战.士自欺欺人的相信透过任意的屠.杀,能够奇迹的重建哈.里.发.国,虽然行动骇人听闻,但除了招来全世界的围剿外,并没有为他们的政治或宗教信仰带来任何实质好处.相反的,Baader-Meinhof Gang刺杀伴随著一队贴身保镳ˋ出入搭乘重装甲车的德意志银行总裁Herrhausen时,特别挑在车流量低的区域执行,只用10kgˋ挂在路边脚踏车上的盘形炸弹,没有大肆宣传,没有滥杀无辜,死者只有一个,就是目标.加害者很精准的消灭了他们所认定的害群之马,如此才可以算是成功的PA.

更有甚者,1978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在其境内设立了一个半永久性的缓冲区,称为"安全走廊".虽然穆.斯.林.游.击.队在往后的20年来从不放弃以武力把外来者赶出国土,但以色列政.府向国人宣称,在安全走廊活动享有保障,所以在该处投下的金钱与血汗绝对值得.1999年2月28日,素以骁勇闻名的以色列指挥官Erez Gerstein将军带著同国电台记者,搭乘四辆加强马力与装甲保护的奔驰进入安全走廊,企图向心怀疑虑的大众与媒体证明占据不放的小区毫无危险.但是当车队爬上一处斜坡时,突如其来的爆炸主力击中Gerstein将军的座车,他与同行的记者ˋ两名军人当场死亡.在.野.党.党.魁Ehud Barak读懂了敌人的讯息,发表政见宣称,如果当选则立马让军队撤出黎巴嫩,获得民众大力支持.1年之后,以色列将安全走廊还给黎巴嫩,22年来的惨澹经营化为乌有.策画该起暗.杀的组织低调到甚至没有名称,但是他们不仅精准命中目标,事先想必也有条不紊的调查过以色列内部的不论政.治或军.事的分歧,以及以国上上下下对黎巴嫩战事的耐性极限,从此,他们对於"Gerstein将军死后以军将撤出黎巴嫩"胸有成竹.这堪称PA最成功的案例,完全符合作者列举的刺.客心得.

其实书中还有许许多多完成一场PA应该遵守的准则,但是写到这里,应该很多吧友也会开始怀疑--高杉到底想不想杀茂茂?基本上,上述的规矩他几乎条条违反.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8:20:00 +0800 CST  
首先,是动机错误.












高杉初登场的时候倒没怎麼提及松阳,因为此番的目标是幕府的首脑,而谋害松阳的则是天人,幕府最多是间接的帮凶.幕府最惹怒高杉的是,在攘夷战争后期背叛志士ˋ并加以肃清.初代的鬼兵队是志愿军,他们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前途抛家弃子,投身杀戮战场,坚定的与毫无经验的高杉站在同一阵线,以实际行动支持他的理想,是除了joy4之外,与高杉最亲密的伴侣.但是幕府不要他们的牺牲奉献,只想以他们的头颅与热血换取丧权辱国的媾和.看著过去一同奋战沙场ˋ互相勉励,却死得轻如鸿毛的同袍,身为召募者与大将,高杉无颜见江东父老,真是"死者已矣,生者情何以堪".幕府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以此为契机,高杉找上同病相怜的平贺源外.但是如同之前的介绍,如果以雪耻ˋ修正历史的疮疤为动机,那就只是幼稚的谋.杀而已.911的可能主谋Khalid Sheikh Mohammed的外甥Ramzi Yousef,於1993年在世贸中心的地下停车场引爆货车,因此被捕ˋ引渡回美国受审.他在庭上的说辞为"是美国人先残.杀无辜,把恐.怖.主.义带到人类的历史上."ˋ"透过对美国发动圣.战,也就是向犹太人开战"ˋ"许多犹太人在世贸工作,杀死他们能迫使美国改变支持以色列的政策".这种"你先动手,我不过是报一箭之仇"的空洞浅薄言论,只会造成毁灭而无法成就任何事,徒然透露主事者的愚蠢.

再者,是目标挑选错误.挑选目标只有一个准则--他到底该不该死?高杉初登场的时候,德川定定还活著,作为影子将军掌握实权,茂茂既没有扭转局势的能力,就不应该为混乱的时局负责,此其一;茂茂还年轻,高杉的夥伴遭到肃清,他是否已经继任将军都还未可知,此其二;四支牙的象难找,两条腿的将军好找,只要继承制度还在,茂茂就算死亡,幕府也不会终结,天导众与定定随时可以找到血缘近似的上级武士继位大统,此其三.於公於私,茂茂都不应该作为暗.杀的目标.换言之,他并不符合前述"无可取代的对象".但是出於对生命的不尊重ˋ浓得化不开的仇恨ˋ与漫无发泄靶心,他被高杉选为黑色野兽的头号祭品.

之所以说"头号",是因为高杉此次行动的广义受害者,还包括因为热闹祭典而群聚的无辜江户居民.将军遭到暗.杀所引发的混乱,足以使民众惊慌失措,互相奔走践踏,可能造成大量死伤.而真选组等禁卫人员与源外的机器人真刀真枪的作战,更可能殃及池鱼.如果说茂茂因为与定定的血统连络ˋ以及是名义上的国家领.导.人而有些微的政.治责任,那百性何辜?

纵使高杉的行动成功,茂茂死於台上,群众哗然,幕府颜面尽失,又怎麼样?侵门踏户的天人不会因此撤退,丧权辱国的条约不会因此修正,老师ˋ夥伴更不可能因此复活.即便成功,局势亦毫无转变,则冒著被捕的风险策画行动ˋ耗费资源,到底为哪桩?看清人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是刺.客必修的科目.刺.客应该追著"新兴的威胁"跑,而不是拘泥於目标的头衔.织田信长被杀不是因为他的地位--他无意出任关白也拒绝开幕,而是他想著手的改革极可能颠覆天皇体制.社会能够容许一定程度的暴力,刺客必须在该范围内恰到好处的下手,毕竟重点永远在於"能够夺取多少好处",而非"溅了多少血",高杉企图杀死年轻的将军ˋ对无辜大众抱持伤害的未必故意,就是没搞清楚"工具暴.力"与"随机暴.力"的细致分野.他迷恋暴.力的模糊可能性,因此忽略精密的风险评估.

接著,是执行的手段错误.高杉没有把战场局限於茂茂与自己,中间隔著一大堆民众与源外--这个他认识没多久的古怪老头.暗.杀是最精巧的战争形式,只能托付给优劣经过确认的人,所以照理来说,刺客委托的代理人,必须过五关斩六将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可是高杉光凭情感上的同仇敌忾,就将扣下如此重大任务的扳机拱手让出,实在很奇怪.果然紧要关头源外根本不在乎将军是死是活,他一开始想玉石俱焚,确定时不我予ˋ力有未逮之后就一心求死.本来应该取敌人性命的刺.客代理人,却满脑子自杀,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高杉拉拢源外,源外制造机器人,利用机器人--高杉完全外行--从事暗.杀行动.高杉指挥完之后,就到一边去凉快去了,完全放手给源外负责后续.不仅如此,高杉还在现场招惹明知认真起来就很麻烦的银时,将自己置於一个"如果计画变生不测也不及救援"的地位.至此,高杉的计画本身已经太过复杂ˋ高杉本人也离行动核心过於遥远,他浑然不觉,还节外生枝,完全没有要去芜存菁的意思,这全全然背离"简单就是美"的刺.客教典.



波斯古谚说:"你不能只打国王一巴掌.你要杀了他."PA一旦失败,接下来的发展就不是刺.客所能力挽狂澜的了.就刺.客本身而言,不过名誉贬损;但就其所属的团体而言,则是一场浩劫--暗.杀未遂会让敌人拥有无敌的光环与大义名分,对方报复起来己方未必有实力招架.每一场攻击都有所欲传达的讯息--受害者必须以性命为他即将犯下的错误付出代价,这是无法忽视的强烈警告;但是刺.客的失手,讯息的内容将会变成--快来击垮不堪一击的我们.好在高杉是二次元人物,所以他做了那麼多荒腔走板ˋ小则误己大则误国的事之后,也没有遭到报复或排山倒海的围剿.也许他少数做对的事是"好兔不吃窝边草",到桂而非自己的地盘捣乱,捅了马蜂窝之后逃之夭夭;以及在整场行动当中避免露面,源外成了首谋,受到通缉,划清界线的高杉得以信步离开江户.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8:22:00 +0800 CST  


那麼,空知藉由高杉失败的PA,在初登场时透露了甚麼呢?这就要回到桂最初暧昧的态度了.高杉向他预告惊天动地的行刺计画(其实这也是书上所卢列的错误之一--不要预告,以免失败时会很糗),桂既不附和,也不阻止,因为他知道江户有银时在.换言之,空知以高杉的疯狂"毁灭",凸显银时"守护"的信念.

另外,我认为这场PA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明示高杉的身分--狂热恐.怖.分子,以及他的目的--无差别血.洗.用对宗.教.冲.突与恐.怖.主.义.准.国.家极有研究的大知识分子Wole Soyinka的话来表述,攘夷时期前后,高杉最大的差异,就是其信念已经从"我是对的,你们是错的",转移为"我是对的,你们死定了"--后者符合任何以滥.杀为共同特徵的狂.热.分.子自以为是的宗旨. 就剧情效果而言,狂妄ˋ乖张的高杉甫一出场就极具张力,空知的意思已经很完美的传达给读者了.

不过,我认为纵使在如此骇人的氛围中,还是可以看到高杉性格中的亮点.他能说服源外绝非偶然.平贺源外是个顽固不通ˋ孤僻狷介的老人,从一开始登势与他的冲突就可以得知他不近人情的一面.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街坊要说服源外降低音量都不可能,遑论素未谋面的人,想重提他的一再想忘却的丧子之痛ˋ怂恿他从事"暗.杀将军"的疯狂行动?况且三郎之死,徵召ˋ带领他离家驰骋沙场的高杉必须负一大部分的责任.但是高杉像变魔术一样成功掌握了源外,固然是因为他富有领袖魅力ˋ看穿弱点的慧眼与蛊惑人心的口才--这些特点在<真选组动乱篇>中又会再见到一次--但是,最关键的恐怕是他对三郎的真挚感情,爱子心切的源外能感受得到,并且相当受用.


三郎不是重要的士卒,鬼兵队总督却对他的一言一行如数家珍,怎麼叫人不铭感五内呢?同时,高杉的报复固然不是大智慧的展现,但是他满足了一般人对於损失填补ˋ以暴易暴ˋ替天行道的公理正义盼望.为什麼高杉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真正痛惜他过去的同袍,因为他也是一般人.

高杉的行为一直让我联想起电影<勇闯夺命岛(The Rock)>的反派--汉默将军.


<<<<推荐大家看喔~是很精彩的电影

任职海军陆战队ˋ战功彪炳的汉默将军因不满他的部下为国家执行秘密行动而惨烈牺牲,却得不到政.府任何的肯定,其遗族也未获应有的补助恤抚,愤而策动叛变,先是带领部下劫走了15枚VX毒.气.飞.弹,之后占领恶魔岛,挟持81名观光游客,要求美国政.府给予遗族高额金钱赔偿,否则将发射飞弹到旧金山湾区,杀死大量平民.他不是利用已故同袍的死亡数量企图牟取私利,基本上纵使他毫无作为也不会受到谴责,但是夥伴的血泪和不公平待遇促使他无私的放弃仕途ˋ展开亡命之旅.若不论"大我"的公共利益,而专注於"小我",这种上司值得效命,这种朋友值得结交.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8:25:00 +0800 CST  


综上所述,高杉的初登场虽然尚未展现他的智商,但是空知已经成功的将一个有血有肉ˋ带著悲剧色彩的反派介绍给读者,不由得让人期待他的活跃,以及与主角未来的互动.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8:25:00 +0800 CST  
红樱篇--


<红樱篇>是银魂早期剧情中,设定相当庞大的一篇,也是高杉的第二次出场ˋ第二代鬼兵队成员第一次与读者见面.有如在纸上指挥千军万马却毫无破绽,空知细腻的安排人与人之间充满深意的互动与对话,使<红樱篇>不仅画出高杉的人物关系图ˋ担任承先启后的重要关键,也是银魂中最璀璨的战争诗篇.(缺点是细节量真的太大,让我一时之间不知分析该从何处下刀.)

不同於初登场的大.鸣.大.放,<红樱篇>中的计画原是根本不想透露给任何人知情的绝对机密.后来之所以闹得天翻地覆,跟高杉的领袖魅力密切相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红樱篇>共有三支主线,表层的是村田兄妹的受托与委托,中层是松下村塾三人的恩怨分合,最底层则是鬼兵队成员与高杉的关系.我想将重点放在后二者.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8:26:00 +0800 CST  


<红樱篇>以时间顺序来看应该如此--万齐身负"与春雨接触"的使命,朝宇宙出发;出於理解幕府与鬼兵队就规模难以一较高下,高杉则委托村田铁矢研发专门针对战舰的机动武器"电魄",企图从工具面向提升鬼兵队以小搏大的战斗力,再发动更具规模的恐.怖行动.电魄是一种具人工智慧的机械生命体,除了需要宿主外,如果想让它进化,还必须透过宿主与他人对战,充实资料库,供其分析学习后向上提升武力.似藏自愿成为红樱的宿主,并且以"累积分析资料"为由,表面上到处寻找江户中的剑客一较高下,实则出於嫉妒,明查暗访高杉过去的攘夷同袍,斩草除根.不过似藏的我行我素与自吹自擂,使得"红樱"此种毁.灭.性.武.器的开发逐渐走漏风声,连当铺的老板娘都知道"生物妖刀"的存在,鬼兵队相当头痛.











万事屋成员一开始兵分两路,银时负责为村田兄妹寻找被偷走的红樱,新八与神乐则接下伊丽莎白的委托,到处打听桂的下落.在村田铁矢的暗中安排下,银时对上似藏与前所未见的新武器,身受重伤,好在新八即时出手相救才捡回一命;神乐则矢志寻找桂的踪迹,误打误撞上了贼船,被又子与变平太俘虏.不管似藏之前吹嘘自己杀了桂的风声是否传到高杉耳中,经过神乐大叫大嚷,高杉应该大致明白似藏诡异的动机,但是他仍按兵不动.

楼主 徐讞0618  发布于 2015-05-15 08:39:00 +0800 CST  

楼主:徐讞0618

字数:73514

发表时间:2015-05-15 15:4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0 19:46:07 +0800 CST

评论数:648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