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总纲随便写写,随便看看 首先要说一个

第四十五章 道可道也……

道法自然,是不是在道之背后还存在个“自然”?然,也就是燃,发生反应,自然,自己和自己发生反应而变化,法,不断的发现差异距离而不断的变化就是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如何法自而然呢?帛书中有一段话,“道,渢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爲主,則恒无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爲主,可名於大。”道既小又大,大小之间取法而自然。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6-13 09:45:00 +0800 CST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这第二个道,既不是言说,也不是导领,两个道均是道之本意,只是一个是道之小,一个是道之大,道可道也,可是动词,可就是容许,确定其存在性,道小中含大,可大,道大而容小,可小,故道可道也,前文说过,道源于未知,“”吾不知其名也,字之曰道。”其大其小,也只是人的认知途径,认知无极限,道亦无极限,故非恒道也。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6-13 15:13:00 +0800 CST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个“名”一点都不简单,要深思再深思,名我们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意识对世界和人的“照见”,本文开篇已经说明了,一朵花,经由不同的意识照见阐述,其内容是不同的。包括数学、物理定律、公式、经济学、社会人文等等等等,都在这个范畴之内,意识对世界和人的阐述不可能是绝对的。还有一种名可以说是意识本身的运作方式,我们的意识常常以这些方式运作,对比、因果、归纳、演绎、辩证等等,但即使对于最严谨的演绎法,依然存在问题,比如“白马非马”,白马能不能被包含?1+1是不是等于2?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在演绎法的基础的能不能找到契合?一切是线性的还是叠加的?是连续的还是非连续的?是因果的还是非因果的?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大真的就比小大?多真的就比少多?我们意识运作的判断基础都可能存在问题。所以我们的意识的运作方式及其背后的依据也不是绝对的。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6-28 12:59:00 +0800 CST  
这两个名之间存在“可”的关系,这两个名都不是绝对的,所以非恒名也。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6-28 13:02:00 +0800 CST  
无名万物之始,“道者万物之注也”,“始万物之宗”,无的内涵非常丰富,潜在的、未发的、细微的,独立而相互联系的、根源的,本体的,变化的,自由度高的,都可以用无来表达,更多的还是需要自己去体会。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6-28 13:19:00 +0800 CST  
有名万物之母,什么是有?当然和无相对,天下之物生于有,什么叫“生于有”?比如张三李四结婚生的孩子其基因必然和张三李四及其祖辈有关,不可能凭空生出个外星人,”有”必然会叠加到这个“无”,有也就是“无”的集合和组织结构,比如家庭国家都是由多多少少的人类个体组成,相对于一个个体国家家庭就是有。国家和家庭会产生某种结构、次序、趋向。三十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无集合为有,但车作为整体上的有,其中亦存在着“无”,无有一体则“车之用也”。“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有”“始”,所以天下是最大的“有”,最大的母。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6-28 13:39:00 +0800 CST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噭,恒无欲,恒是动词,无,前面解释过来,原文也有解释,千万别闹出“没有欲望”之类的笑话,后文有一段“道……,恒无欲也,可名于小”,欲是什么?欲望?所谓欲望只是欲的细枝末节,欲是更高更深层次的驱动力,展现在无和有两个方面。从“无欲”这个方面寻根探源,以见其微观的,个体的,分散的,潜在的,波动的存在和状态。从“有欲”这个方面提升视野,以见其宏观的,整体的,联系的,稳固的趋势和状态。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6-29 13:03:00 +0800 CST  
这个两者,就是眇和噭,两者同,出异名,两者,两不单单是个量词,有并驾齐驱的意思,同,共同作用,显示出叠加态,出异名,两者叠加作用下,产生未知的不可名的变化。同胃玄之有玄,两者同的状态就是“玄之有玄”,眇和噭皆可称之为“玄”,眇有于噭,则玄之有玄。众眇之门,前面讲过,出则生,入则死,得之则运化无穷。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6-29 13:43:00 +0800 CST  
第四十六章 天下皆知美为美……

前面已经说过了,正复为畸,善复为妖,其无正也,这里的美和善也是一样,道非恒道,名非恒名,哪里有绝对的美和善?天下皆知美为美,皆知善,这就是是对人性的禁锢,对自然的抛弃,又怎么可能得到好结果?就像华夏尊奉孔圣之言两千年,结果民众更加的愚昧,更加的奴性。大音希声,上德不德,禁锢人性是天下最大的“恶”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6-30 11:54:00 +0800 CST  
“有无之相,生也, 难易之相,成也………恒也”这一段很关键,什么是三生万物,正是生、成、刑、盈、和、随,造就了事物的万般变化,千姿百态,万事万物错综复杂,而我们只要抓住这个三,就抓住在了事物变化的头绪,知常而不自恃,不妄为,不惶恐于一时之得失涨落,不得意而居于成,不再片面看待问题,不游离困陷于细枝末节,回归到啬,蚤服。三生万物,而三又生于二,生在于有无,成在于难易,刑在于长短,盈在于高下,和在于意声,隋在于先後,这又更进一步,找到了生、成、刑、盈、和、隋的根本,我们就可以如同上一章所述“以观其眇,以观其噭”,进一步的认知,进一步的包容,立足于更深厚的根源上,在更高的层次上看问题,那么天下尽在眼中,两者同而为一,有无一于无间,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必贵矣而以贱为本,那么就可以得一。得一则道生之,德畜之,德畜之道生之,不失其道德,则长生久视。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6-30 12:39:00 +0800 CST  
第四十七章 不上贤……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心虚才能交汇融通,中气以为和,实其腹,不只是吃饱肚子,见多识广,消化吸收,才能摆脱愚昧,弱其志,不是让民众混吃等死,没有志向,弱前面已经说过,自由度更大,有志向是好事,但不能一意孤行,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栝,要慎终若始,大直如诎,不能自恃于力量和智谋而妄为。强其骨则根基稳固,坚韧不拔,不会因一时得失颠覆。无知无欲,并不是把民众当猪养,这太搞笑了。和无正无为一样,知和欲都要不失根本,以不知知 ,用其光,复归其明,欲也要回到根本,不能为物事得失主宰,一去不回,必不可久。民无知无欲,则其鬼不神,那些愚弄禁锢民众以牟利的家伙则不会得逞。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01 13:18:00 +0800 CST  
第四十八章 道沖而用之……

道沖前面讲过,沖就是不断的涌现,而用之,弱也者,道之用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新生,不断涌现,其用无穷。有弗盈也,那么“有”(前几章讲过有)是不是会被沖淡,而弗“盈”,有就不会越来越固化,越来越收紧压缩,充斥这个世界,使世界腐朽奔溃。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02 13:10:00 +0800 CST  
潚呵,始万物之宗,潚,这是一个提炼的过程,提炼现有世界最本源的“属性”作为“宗”来始万物,故道者,万物之注也。锉其阅,解其纷,和其光,同其轸(土),这是玄同,前面已经讲过,故“以观众眇”之眇,与噭,两者同,胃玄之有玄。玄同而为“宗”以始万物,万物被赋予了最大最强的可塑性,至弱至柔,方能变化无方,沖而用之。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02 13:36:00 +0800 CST  
第四十九章 天地不仁……

什么是仁,仁不是仁慈,也不是公平,在老子文里,仁就是绝对的和割裂的思维方式,天地的运转是不是存在永恒不变的规律?天地是不是高高在上,支配万物?天地和万物之间存在主从关系?帛书老子显然不这样认为,而是认为天地与万物本为一体,不存在主从也不存在绝对,天地万物间以神浴联系,万物演化是天地运转的根源,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反复咀嚼存储消化,句,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狗,独立敏锐而又互相联系,刍狗也就是指万物(道者万物之注也)不断的反复的新陈代谢,生生不息,演化这个世界的本源。天地以万物为刍狗,而天地亦源流不辍,大器免成。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02 18:05:00 +0800 CST  
天地之间,道沖而用之,大盈如沖,天地间似虚实盈,生生不息,变化无穷,道注于万物,万物演化才是源头,所以多闻于天理人治,不如尊道贵徳,守于中,才能不出户,守住认知的根本,才能融汇贯通,明了世界和自身更深层次的根源,才能在更大的舞台上驰骋。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02 18:17:00 +0800 CST  
第五十章 浴神不死……~

这章不多说了,前面已经多次提到,至于浴神到底是什么?各自琢磨吧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02 18:38:00 +0800 CST  
第五十一章 天长地久
这章也略过吧,这章和前面一章都是在解释天地不仁这章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02 18:38:00 +0800 CST  
第五十二章 上善治水……

首先什么是上?比如这里的上善还有上德,上是从整体的角度而言,什么是上善,比如一家公司的管理者品行再好,意趣再高,不能把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运作起来,也称不上“上善”,明白了这点,自然后面应该是治水,而不是若水。为什么治的对象是水?而不是人或事呢?事的主体在于人,事最终还要归结于人,而善用人者为之下。“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治人?哪来的底气?治人之路只会越走越窄,上善,需要整体上的可持续发展。治人治事都不能长久。那治水会怎样?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08 18:05:00 +0800 CST  
水善,水有七善,这个后面讲,“利万物而有静”,什么是利?天之道,利而不害,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之,整体上就产生了相对独立的体系和趋向,但这个体系和趋向是产生于个体并包容个体的,类似于天地不仁,这就是利。这个体系和趋向叠加于万物,就是利万物。有静,我们先看下后文 ,“夫为不静,故无尤”,不静而有静,和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是不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同样的句式同样的道理,只是这里前后顺序颠倒了一下。什么是不静?什么是有静?参照前文对上德不德的解释。静当然不是我们现代汉语所理解的安静宁静平静等等。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13 12:43:00 +0800 CST  
什么是静,从文字来看,争青为静,而丹生为青,丹又出于井,是不是想到了“潚呵,始万物之宗”?所以这个青来头很大,精、请、情、静、清、靓等字都由此而来。出生入死,生则青,入则丹。那么争青是什么?争有争夺的意思,但不只如此,争并非只是主导归属,还可以是一种平衡状态,比如风筝,手中的线和天上的风使其达到平衡状态。所以静也就是青处于平衡状态。那么我们再来看不静,利万物而有静,水并不是主导、促使万物达到某种“静”的状态,而是把万物内在联系在一起,利万物而成为一个整体,万物自然达到静的状态,所以是”不静而有静”。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13 13:37:00 +0800 CST  

楼主:yiyaoxx

字数:22972

发表时间:2020-05-26 02: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18 21:40:58 +0800 CST

评论数:22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