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总纲随便写写,随便看看 首先要说一个

居众之所恶,这和天之所亚,大邦下流,善用人者为之下,是一个道理,为天下守,守于极深的层次,万事万物以之为立足点,发展变化,盈缩、涨落、生灭。几于道矣,不能说几乎相当于道,道恒无名,几于道,只是参照于道,在人类认知中形象化的展现。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13 13:42:00 +0800 CST  
理解了前面这些,我们再来看上善治水,对于我们的社会,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形的,无形的,物质上的、信息上的,治水就是针对这种联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个体与整体间的普遍联系,只有充分联系,社会才能平衡,社会的发展才有生生不息的源动力,才不会腐朽,社会的分布才能自然而然,才不会割裂而崩溃,如果社会权利固化、资本固化,知识固化,上下不能流通,不能新陈代谢,那么不是腐朽就是奔溃,所以上善治水,而不是治人,治事。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13 13:48:00 +0800 CST  
水之七善,就不费功夫了详细说了,这章费的篇幅够多了,只要看看互联网,只是改变了一种联系方式,人类世界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能明白水的“善”之所在。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13 13:51:00 +0800 CST  
第五十三章 扌直而盈之……

这章略过吧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13 15:13:00 +0800 CST  
第五十四章 戴营示白抱一……

戴,才戈异组成,这字挺难表达,想来想去可以用现代汉语的一个词代替,加载,加载了什么?營、示白一体的一个核心,抱,万物负阴而抱阳,抱表示这是内在的、核心的、动态的。營可以说说是心,感知交汇的中枢,意之发端,示白,我们可以说这是脑,揭示白背后的逻辑和“真”相,營示白抱一也就是心脑同于一,对应于后文“清为趮君”,脑清而心趮。能毋离乎,毋,程度很绝对,绝不可以,离,鸟被捕获为离,心为外物所获,不交于脑,脑为“信”所限,不汇于心,都是离。载營示白抱一,是认知的核心,既有所守,又不失源泉,反反复复,愈容而愈清。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16 13:49:00 +0800 CST  
槫气至柔,能婴儿乎,槫气致柔,心使气曰强,守柔曰强,中气以为和,这都是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一个问题,气之流转与交汇,那气是什么?在看看上面关于氣的原文, 气就是一切被感知到的内外在因素的“氣”化,唯有“氣”化,方能流转交容而至柔,何为“氣”化?也就是所有感知不被标签化,散则万千,归则同一,比如马路上看到一个女孩,先打上一个美或丑的标签,或者心中情绪偏执,一切感官都被左右而失真。这样就是固化,而不是氣化,必然不能流转交容。槫气至柔,则能身心一体,内外共鸣,这就是婴儿,着重于在天地间,我们只是未知的孩童,着重于自身与天地万物共鸣。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17 11:05:00 +0800 CST  
脩除玄蓝,能毋疵乎?除不是去除,比如“朝甚除”,脩和除是从两个方面入手,脩是归于根,除则是发散,能收能放,归则于一,散则万千,玄蓝,玄是叠加态,与万事万物叠加而产生千变万化,蓝是原本,有词叫蓝本、蓝图,取意于草中蕴含的本源。前面我们讲过面粉的例子,面粉通过不同的配料和加工过程可以做成包子、馒头、饺子、面包、油条等等,变化万千,回来都是面粉,当然让包子还原为面粉不容易,但人可以,人的意识可以,运化与回归,始终不离脩除玄蓝,脩之愈深,化则愈广。能毋疵乎,疵不是瑕疵、污点,可以理解为”失神”,不能回归也不能变化,冥顽不化。人本就是可以盈缩自如的潜则在渊,飞则在天,就看你懂不懂、愿不愿脩除。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17 12:44:00 +0800 CST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天门,天物云云,天联系于万物,万物必然受到天的影响,天门就是就是与天之间联系的枢纽,启则云云于天,阖则复归于根,云云则知其雄,归根则守其雌。能为雌乎?为雌,在这里就是执天门而不失,执此而为,则为天下浴,下不失德,上和于天。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17 14:17:00 +0800 CST  
爱民栝邦,能毋以知乎?爱民,可以用原文一句话,以百姓之心为心,栝邦,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栝,也就是有能力承担而不“敢”,也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有德必基于不德,基于不德则邦栝。能毋以知乎,以知知邦,邦之贼,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以不知知邦,也就是以正知邦,候王得一而以为正。帛书虽然字句散在,但环环相扣,有理有据。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17 14:28:00 +0800 CST  
第二章我说五维于一体,则大成若缺,无所止境。这章就详细解释了,戴营示白抱一则天清,槫气至柔则地宁,脩除玄蓝则神霝,天门启阖则浴盈,爱邦栝民则以为正,这不就是五维于一体,帛书老子所论述的东西,最终都要归结于人身上,从而解放人性,方能立足于世界。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17 14:36:00 +0800 CST  
第五十五章 卅辐同一毂……

“同一”毂,这章的这个“同一”最直白了,最形象了,一就是一体嘛,同就是象齿轮组一样,严丝合缝,环环相扣彼此互动,产生协同效果。当其无有,车之用也,无有,也就是无有同一,无有同一产生了车之用。前文有一句更详细,“无有一于无间”不明白这点,整本帛书老子也很难贯通。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20 12:02:00 +0800 CST  
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无之当然自由度就大,弱也者,道之用也,始终要明白一点,对于人类来说,未知大于已知,所以干嘛不放开自己,抛弃自见自恃,反而事半功倍,“道生之,德畜之”道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本源,干嘛不宗之与共,让道生之呢?但只是道生之,那我们人类的存在感呢,人类个体和整体的需求呢?生存和发展呢?所以还有“德畜之”,无论在意识还是物质层面,道都为我们提供了源泉,我们发现获得运用这种源泉的能力就是“德”,德使我们有了相对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故贵徳,也就是重之以恒。有之,也就是让道生之在某个相对确定的范畴上发生作用,比如车,我们把车的各个部件结合在一起,固定下来,结合为一体,整体上就产生了车的功效。人类个体、家庭、组织团体这也是由个体组成的整体,既然是整体就产生了利,利前文已经解释过,就是相对独立的体系和趋向,就如同车。无之和有之不能割裂,必须一起发挥作用。就像“道生之,德畜之”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20 12:59:00 +0800 CST  
第五十六章 五色使人目明……

五色,五不是5这个具体数字,而是各种颜色表象的交织,目明,当然是眼睛看的清楚,能够分辨。包括五音、五味是一样的道理,五千言没有让我们视而不见,世界是我们的源泉,怎么能视而不见呢?我们信仰的是自己和整个世界,又不是泥塑木雕,视而不见在心里意淫?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这里我们看到了对于心和目不同的态度,心是感知的中枢,一切感知交汇在这里,前面的章节讲了“戴营示白抱一,槫气至柔”,心不可以乱,不可以偏,心乱了、偏了,感知必然错乱。所以中气以为和,心使气曰强,心包容愈广,眼鼻耳身感知愈是源源不断,交汇于此,交汇而容入,使之愈清。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20 13:37:00 +0800 CST  
为腹不为目,目之所见,只是来源,源泉,不能以一时一处之所见为“信”,必须还要回到自身,那么一时一处之所见就有了脉络,联系到了认知的根本,那它就不再是偶然的片面的、表象的,所以为的出发点在腹,而不是在目。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20 13:49:00 +0800 CST  
第五十七章 龙辱若驚………

这里是龙,绝非宠,龙是什么?龙就是随天道运化的虫,潜则在渊,飞则在天,那什么是虫?狭义的讲生物都可称为虫,包括人,还包括人类团体如民族、种族。什么是辱?这个字很难理解,和现代汉语包括古文的意思差距还是很大的,这个字在帛书老子多次出现,“知足不辱”,“知其白,守其辱”等等,而这章里其实对这个字有解释,“得之若驚,失之若驚”,关键就在于得失,从整个帛书来看辱也就是起伏、涨落、盈缩、得失、开阖、显隐这样的状态波动,这个世界都在波动中,从地球的板块、洋流到人类社会、国家、民族、个人的一生,时时刻刻都处在波动中。为什么说“知足不辱”,找到了坚实立足点,那么对于这种一时的,不影响根基的得失、进退还会不会耿耿于怀,惊慌失措呢?龍辱若驚也是一样,龙随天运,必然有得失、进退、反复、曲折,既不失天命又何必“若驚”呢?什么是龍之为下?也就是龙之根基在于下,为于下,如同闻道者为于自身,上德者为于无为。而不是游离困顿于得失。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21 12:56:00 +0800 CST  
什么是贵大梡若身?贵前文解释了,就是重之以恒,大梡,也就是大的目标、志向,理想,比如“天下大同,解放人性”,比如家人幸福祖国强大。那现在的问题是要贵大梡还是贵身?原文揭示了这个问题“及吾无身,有何梡”,两层意思,第一我的生命身体没了,如何实现目标?第二我脩身未得,何以敢言大梡?壮志豪情是不错,可惜德不配位也枉然,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个个都想显神通,奈何身且未脩,于天下事何益?反而为祸。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21 13:08:00 +0800 CST  
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石辶天下矣。我是天下的一部分,天下和我本为一体,那么我为身,是不是就在为天下呢,前面说了闻道者不在于言行,而在于自身,为天下不在于事,而在于人,人是事的主体,人的问题解决了,事就自然而然顺遂。所以贵为身于为天下,那么就可以推动天下的发展。不成为天下的阻碍。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为天下而身在心间,也就是身是重心,而不是言行和事,就可以自如于天下,也就是逍遥于天下,而不为天下所困顿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21 14:01:00 +0800 CST  
第五十八章 视之而弗见……

这章讲微、希、夷和一,什么是微,古人没有显微镜也没有量子物理学,但微的体现无处不在,比如虽然观察不到具体变化,但头发总是会不停的生长,这必然源于人类未知的层次,未知的力量和根源,虽然现代有了量子力学和隧道显微镜,有了对撞机,但对于更深的层次我们和古人也是一样的,甚至于我们比古人更困难,因为发现的“能及门槛”越来越高了,甚至已经超越了人类当下的极限,所以对于人类总是存在着更本源更微观的未知的层次。希,也就是联系,内在的联系,因为其内在,所以听而不闻,无论从意识层面还是物质层面,万事万物均是叠加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本是同根同源,所以联系普遍存在,因为联系普遍存在,所以实为一体。大音希声,大音,也就是天地之言,你听到天地说话了吗?没有,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之言就在于万物,其中有请,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请靓可以为天下正。什么是夷?夷也就是整体聚合效应,大道甚夷,而民甚好解,大道本是一体,而民总喜欢片面化,喜欢执于一端,喜欢把局部当成整体,喜欢线性逻辑,是此非彼。互联网就体现了这个夷,只是把大量的不同类型的终端用技术规范连接起来,就产生了当时想想不到的巨大变革。这不在于某个结点,某条链路,而是整体上的空前拓展。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7-22 12:36:00 +0800 CST  
微、希、夷三者之间错综复杂,难以厘清脉络,但三者亦是同根同源,虽变化万端,然三者亦交汇于一。什么是一?道生一,一就是意识与世界共同的范畴,而道是意识达不到的层次,脩之于身,其德乃真,脩的是什么?就是一啊,贵德,重之以恒,时刻不能忘了这个一,道生一,道是一的源泉,而我们又通过一去体察道,宗之与共。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8-31 12:44:00 +0800 CST  
一者,其上不亻收,其下不忽。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无物。是胃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胃忽望。一从宏观整体上开看是无限的,从微观个体上来说是不可测的,忽也就是勿于心,勿的本意是筛除,不忽则心不可筛除,不可筛是因其变化莫名,不可测度。寻寻呵不可名也,就是对不忽的解释,寻寻也就生生不息的演化,这个过程不可以名也。復歸於无物,寻寻的根源在于“无物”这个层面,也就是无形无状,所以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里无不是没有,记住“无名万物之始”,无状无物,也就是状和物回归到,“始万物之宗”的这个层次。是胃忽望,既然这个一宏观整体上无限,微观个体上不可测,那么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忽”其不可测而守其可测,“望”其无限而为其有限,也就是知其不亻收、不忽,而守其忽望。

楼主 yiyaoxx  发布于 2020-08-31 13:24:00 +0800 CST  

楼主:yiyaoxx

字数:22972

发表时间:2020-05-26 02: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18 21:40:58 +0800 CST

评论数:22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