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之姊妹篇——《无声》上集

【编者前话】

(一)

揭开宇宙人生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窥览《佛学》的本来面貌。
本书观点仅代表个人对宇宙人生的基本认识,它主要来自于我个人的人生经历,是我49年来对人生方方面面的感悟与心得,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里包含了做人的原则、做事的原则、善与爱的诠释、 伦理道德、三世因果、轮回往生等诸多内容。我想这些内容才是佛学的真实内容,而自然和谐,阴阳平衡是其永恒的运行规律。
本人在书中以各种观点阐述了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修为有不同的结局,不同的去向,白之又白,不能再白,愿拿来与各位读友真诚的分享。目前发表的内容还不够成熟,语句还不够通俗和准确,敬请耐心地等待我不断地修正和补充,它需要我大量地学习和积累。所以今天仅做参考,并恳求各位良师益友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也许它需要几十年才能真正“完美”。本人计划30年之内完成,5万—10万字是我的终极目标。
让真实的宇宙真相、人生哲理、事物规律走进每个人的心灵。


(二)

本书主要论述的是人生,阐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所以本书处处都有“道”的影踪,处处都有“儒”的影踪,由于涉及到了三世因果轮回往生等相关内容,因此以《佛学》命名,又由于重新思考、审视、定义、收集了许多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因此书名最终确定为《佛学·人生与思考》。由此可见,本书必将写成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但本人最痛恨的是一无适用的大杂烩,如何能做成丰盛的满汉全席?还真需要一番细思量。


(三)

本书理论以佛和道为主,并收取了儒伊基等百家思想之精要。世间一切法皆源于佛与道,而今佛道合一符合事物分久必合之规律。这是我读取百家学问的独立领受,是绝对的混同思想,以纯粹的白话文形式将“宇宙人生的真相与规律”再次重新诠释了一遍。读者可视本书为百家思想之共同副本,熟读本书可以辅助加深领悟百家学问,并以此来矫正百家学问之各种偏差。本书的终极目的是明理开智,解决“我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一生究竟应该怎样度过?”等诸多哲学问题。


(四)

我认为思想(或章程)如果不能与严明的律法结为一体,其作用会相当渺小。比如:孔子的儒学,当一个人不道德时,如果自己的良心不谴责,他人不唾弃,道德也就显得不重要了;老子的道学也只是阐明了自然的惩罚——即违背道事物就会衰败,而自然的惩罚往往会让人们抱有太多的侥幸心理,因此威慑力依然不够;唯有本师佛法的惩罚才算得上严厉的惩罚。可见,把良心的谴责、自然的惩罚和佛法的惩罚结合起来效果一定会更好。今天的人们之所以胡作非为肆无忌惮,就是不能明理而造成的,实际上胡作非为的下场是极其可悲的。本书是我通过个人经历对佛陀、老子、孔子的思想的新领受,我觉得这才应是三大圣人的真实意愿。


(五)

人类社会未来的希望必将在《道学》和《佛学》上。新开发的《道学》和《佛学》一定要与以往截然不同,一定要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用来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16 16:23:00 +0800 CST  
【中国民众的信仰需要规范 】
【我笔下的佛学与原佛法的对比与兼容 】
【我对信仰的解读】


加注:
以上文章是新《佛学》一书开篇的三大文章,是全书的总概括,由于篇幅太长目前只发表了最后一章,见楼下。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16 16:33:00 +0800 CST  
【我对信仰的解读 】


人们一提到信仰,往往更多想到的就是宗教信仰或政治信仰,这一定是片面的。信仰包括的内容应是极其广泛的,科学、道德、某些思想等等都可以划分到信仰的范畴。当然,此信仰和彼信仰的定义是完全不同的。
我所阐述的信仰就是以某种道德思想为指导下的思想活动及行为活动。——即以某些道德经典为学习,然后以其思想内容为指导,做为自我人生奉行的做人做事的准则或道德教化,以此来循序渐进的培养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自己真善美的一面,消融自己假丑恶的一面,且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勤奋工作上和享受生活上,并能充分的享受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温暖。我想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样的人生才是真实完美的,才是幸福快乐的,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人间就好比是快乐的“天堂”。而且任何收入的人群只要学会合理消费都会有幸福快乐的可能。富人有富人的快乐和烦恼,穷人有穷人的快乐和烦恼,不论烦恼来自任何原因,往往都是自我没有良好的心态,没有大度容忍的胸怀,而无限放大了烦恼造成的痛苦。所以平衡好、约束好自己的物欲、情欲、贪欲,并能看淡得失,看淡褒贬非常重要。
一个人要想驾驭人生,知识的积累、经验的总结、阳光的心态尤为重要。只有尝尽人生的苦辣酸甜、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成败得失,人生才能更加成熟饱满。虽然历经沧桑、起起落落,但这应是人生的历练过程与成长规律。可见,人生不是逃避,而是面对。只有经历了感悟了一个人才能成长壮大,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而信仰在人生的建设与完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良性的思想学说对一个人的影响,才可能将一个人善良的、正义的、阳光的一面激发出来,即将自己的正能量释放出来。
一个人在工作的岗位上,在为自己(及家庭)获取一份工资收入的同时,能够认真的做好为集体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才是正确的。在经济社会的今天,无私的奉献是不现实的,人人都要养家糊口,我们在获取一份经济利益的同时,并能为集体、社会、人民、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默默的建功树德。我想这就应该是无愧于心的信仰的高境界。
相反,信仰一旦形成了太多的教规教仪,教理教义也必然会变得鱼目混珠,变成形式化的产物。任何宗教一旦与金钱利益挂上钩,或多或少都会偏离它的宗旨,从而产生一些似是而非的内容。这些内容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神经,捆住了人们的手脚,让这部分人无法适应社会,更无法正确读懂人生,驾驭人生,享受美好的生活。可见,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控制的,即语言文字的暗示在人的心中起到了诱导或引导的作用。我认为:良性的思想学说才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它在社会上正确而又充分的注入会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拥有更加强大的凝聚力、生产力和战斗力,会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树立起更高的威望和地位。
而任何宗教的教理教义教规教仪皆是人为规定的产物,即不同时代的圣人对“宇宙人生的真相与规律”的理解或解释,以及对修行方法的探索与总结。我们对圣人的贡献,对圣人能有如此高的智慧,人人都要有必诚、必敬、必缅之心,不能有丝毫诋毁之意。但随着宗教年代的发展,内容上的不断丰富添加,必然会与宗教的原貌或宇宙人生真相的原貌发生相当程度上的偏离。那么,为什么不能取其精华而去其糟泊呢?为什么不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推陈出新正确解读呢?让神圣的宗教信仰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呢?让“宇宙人生的真相与规律”更加明了清晰呢?更加真实准确些呢?让宗教信仰这种人们依托的精神力量备受世人尊重而无处亵渎呢?而今有些宗教的个别修行方式更应是后人滑稽可笑的奇思妙想,除了糟蹋自己一无所获。所以,正本清源、阐明真相、揭穿假相是对圣人及其创立的宗教更深层次上的敬仰,我认为吾辈贤能的行动势在必行。而我则走了一条独立路线——将其提炼成思想哲学。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16 17:18:00 +0800 CST  
四种人

第一种:生的明白,死的明白。(大彻大悟)
第二种:生的糊涂,死的明白。(造福子孙)
第三种:生的明白,死的糊涂。(一生一世)
第四种:生的糊涂,死的糊涂。(醉生梦死)


四种孝

大孝:光宗耀祖 (千古流芳)
次孝:父母身前尽忠孝
三孝:常看父母心想到
四孝:心中没有父母为不孝(何况又争又闹)


四等人

一等人:建功树德
二等人:创业发财
三等人:丰衣足食
四等人:依靠施舍



四不(四恶)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16 17:39:00 +0800 CST  
做人的五重境界

①家的境界; ②地方境界; ③国的境界; ④天下境界; ⑤完美境界。
完美境界就是同时能做到爱家、爱地方、爱国、爱天下的人,这样的人非圣即贤。故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而事实且恰恰相反,绝大多数的强者、精英、巨人、伟人都做不到完美境界,那是因为他们总是顾此失彼。完美境界不能简单的用金钱和物质去衡量——穷亦可完美,富亦可完美。完美境界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一个能人,若只有家的境界,对地方是一种危害;若只有地方境界,对国是一种危害;若只有国的境界,对天下是一种危害;因此前人教导我们说:“人做事,天在看;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境界与功德如影随形,有境界才能建树功德。一个人只有在不同的领域里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争光、引领社会向前发展,只有具备这样正能量的人才能有境界和功德。否则,不管你处在多高的位置上,也只能算是家的境界和功德。
本观点与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互动的。做人的五重境界脱离了“修身”这个基础,只能是空谈阔论。而修身永远都离不开儒学、道学、佛学的学习、实践与应用。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16 17:48:00 +0800 CST  
人生的五重境界

无上境界:鲲鹏境界(含圣人境界)
次等境界:虎的境界(党政高官、社会巨头等)
三等境界:雄鹰境界(社会精英、强人等)
四等境界:燕雀境界(勤劳的人们)
五等境界:老鼠境界(发不义之财的人们)

无上境界的人不会犯有意识的错误,但无意识的错误则是难免的。从老虎境界堕入到可怜的老鼠境界是人生的莫大悲哀,那是在“犯虎儿”,不论活着时怎样的沾沾自喜,死后哭都找不上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燕雀和雄鹰也是在相互转化中。
人离开无上境界、虎的境界、雄鹰境界永远不能步入上层天界。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16 17:51:00 +0800 CST  
财富功德的五重境界

一重境界:最大化的创造财富,最大量的布施。
二重境界:最大化的创造财富,最小量的布施。
三重境界:最大化的创造财富,没有布施。
四重境界:最小化的创造财富,丰衣足食。
五重境界:游手好闲,依靠施舍。(无功无德)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16 17:53:00 +0800 CST  
君王的三重境界

圣君、圣王;人君、人王;鬼君、鬼王。
人君、人王与圣君、圣王乃天地之差,鬼君鬼王则堕入地狱。
而圣、人、鬼皆在一念之间。
究其原因:贪欲、霸权引人下降;境界、功德引人高升。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16 17:55:00 +0800 CST  
信仰的四重境界(指道德思想范畴——新观念,不可与宗教混淆。)

一重境界:佛的境界,惩恶扬善的至高境界。(含菩萨境界)
二重境界:菩萨境界,心怀孝慈仁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重境界:财神境界,勤奋工作,挣良心钱。
四重境界:妖鬼境界,喜好坑蒙拐骗偷,喜好黄赌毒。

加注:
佛≈圣人,菩萨≈贤人。但圣人贤人只是人间称呼,而佛菩萨既有人间称呼,又有天界称呼。(就光人间而言,完全可以把佛理解为圣人,把菩萨理解为贤人。菩萨人间很多,佛则百年一遇,甚至时间更长,只有多佛同时住世的时候,才能引领人类打造人间天堂。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16 17:58:00 +0800 CST  
人心具足两种性:佛性与魔性。
世人只有两条道:佛道与魔道。佛道公,魔道私。
人心向善即是学佛,人心向恶即是学魔。
佛向真善美,魔向假丑恶。
百磨成佛,百堕成魔。
佛怒亦魔,魔善亦佛。
佛与魔有时只在一念间。

加注:
人心具足两种性:佛性与魔性。
当佛性得到长期培养教化的时候,人就表现为善;
当魔性得到长期培养诱导的时候,人就表现为恶。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16 18:01:00 +0800 CST  
生命=肉体+灵魂,肉体是灵魂的载体,肉体一生的表现决定灵魂的最终归宿——天堂或地狱。


善良的升入天堂,根据个人一生境界功德积累的高低程度享受1-9重天的不同福报;罪恶的堕入1-18层地狱,皆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四不占全者堕入十八层地狱,魂飞魄散,终结轮回


个人可以根据本书内容对号入座。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16 18:04:00 +0800 CST  
【善、德、道三者的关系?】


释迦牟尼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孔子说——仁义礼智信(即德)。
老子说——人事物遵道而行。

善就是忠孝仁义,恶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由此可见:善和德是一回事,善和德都是道的具体应用,因此说修道从行善积德开始。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16 18:07:00 +0800 CST  
“善”的新理论


【惩恶扬善,除害安良】:至高境界——武能安邦,文能治国;最低境界——善良的东郭先生,我宁愿做个杀狼的猎人,也不愿做那个愚蠢的东郭先生而善恶不分。可见,有时大恶若善,有时大善若恶。也就是说:除恶而行“恶”,是行善;护恶而行“善”,是行恶。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16 18:09:00 +0800 CST  
在我心中:敬祖、孝养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兄弟、夫妻恩爱、培养子孙、礼尚往来、道德仁义、遵纪守法、爱护环境、崇尚科学、尊重风俗、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爱党爱国皆是学佛。
学佛即是真善美的言行,与形式化关系不大;相反,假丑恶的言行即是学魔。

加注:
佛即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与“圣人”基本相同,只是称呼不同而已,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去除神化内容,当然佛还有其它含义,请参考11楼。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16 18:14:00 +0800 CST  
人生是学习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但对一部分人来说只是个死亡的过程。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20 11:19:00 +0800 CST  
世间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发展的机会从某种角度上讲都是平等的,而人且恰恰三六九等。原因是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如: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的拼搏、把握、机遇、运作等等的影响,都决定着人生的成败与贫富。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20 11:20:00 +0800 CST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人吃五谷杂粮生百病,七情六欲过者伤身,不良气候(风、寒、暑、湿、燥、火)摧残身体,不论是工作还是锻炼都不可过劳,要把饮食营养、运动锻炼和心态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保持气血充足阴阳平衡,才能使身体更加强壮增强抵抗力。粗心大意是安全的隐患,只有保持冷静的头脑,淡定理性,才能避免天灾人祸。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都要靠长期的修身养性才能做得到。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20 11:22:00 +0800 CST  
【顺境与逆境】
人生不顺未必全是坏事,人不但要学会在顺境中成长,更要学会在逆境中崛起,倒下去的一定不是“强者”。人在挫折失败中积累的是经验,磨练的是意志。
人生太顺未必全是好事,一旦危险来临,你将更加危险。面对危险困难,只有经历更多的人才可能坦然面对。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20 11:24:00 +0800 CST  
初恋,缘聚缘散,来去匆匆,就像一颗亮丽的流星划过了我的身旁,却穿透了我的心房,透过心的空洞我去追寻你的影踪,确是无影无踪。

今生的相遇,也许是前生的约定?金钱!让多少有情人成了彼此生命里的流星,它让前生的誓言变得无奈,今生的誓言变得苍白。

爱要禁得住考验,禁不住考验的爱情不值得留恋,掉眼泪更是不值得的,但不掉眼泪的是草木。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灵魂,苍天眷顾有情人,当你失去了一朵牡丹,一定会有一朵玫瑰在为你悄悄地绽放。别让“从前”迷住了你的双眼,让你只看到牡丹的美丽,而嗅不到玫瑰的芳香。

爱情就像养花一样,要不断的修剪、浇水、施肥、精心的呵护,开始是不一样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包容大度,理解信任,互相爱护才能地久天长。

苛求的爱难以长久,包容的爱地久天长,爱不是一种索取,爱是一种奉献。

我最爱的人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是每个人爱的追求。

爱是一份牵挂,一份无法割舍的牵挂,既然无法割舍,那就证明它是一份缘。可见,最牵挂的人才是最爱的人。人们最大的悲哀往往是失去了以后才明白这个道理。

世上最难还的债是情债,一旦毁掉一份缘,今生乃至来世或许都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

加注:
本楼语录多数以爱情为主,关于爱情方面的知识各种题材各种形式的铺天盖地。本楼的几条语录仅代表个人肤浅的理解,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22 13:39:00 +0800 CST  
思考力、想象力加上知识是创造奇迹的基本条件。

学习与思考是一对孪生兄弟,光学习不思考等于没动脑,光思考不学习很难进步。

如果我们的孩子是雄鹰,就要用培养雄鹰的方法来培养;如果我们的孩子是麻雀,就要用培养麻雀的方法来培养。如果用培养麻雀的方法来培养雄鹰是一种可惜,如果用培养雄鹰的方法来培养麻雀是一种摧残。雄鹰有雄鹰的领地和高空,麻雀有麻雀的领地和屋檐。

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是很难成功的,改变为影响式或启发式。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科学的教育方法有待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改变以往的批评式教育为鼓励式教育——这是暗示的作用,目的是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是聪明的。只有改掉如“马虎儿”、“淘气”等缺点,并能好好学习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那么批评真的不好吗?不,批评同样有批评的意义。我们不但要让孩子接受表扬,更要接受批评,来培养孩子正反两方面的适应能力。

学习要学有所用,不能学成书呆子,要放弃弱项,不去啃硬骨头。要尽可能从长处充分发挥自己,来达到自我人生的顶峰。

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犯错误的根源在于大人没有教好,没有教好的原因,根本在于自己没有做到,或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教育包括身教和言教。

加注:
本楼语录多数以教育培养孩子为主,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特别多,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各自选择。本楼的几条语录仅代表个人肤浅的理解。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8-06-22 13:40:00 +0800 CST  

楼主:吴声无声

字数:10735

发表时间:2018-06-17 00: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14 15:34:37 +0800 CST

评论数:6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