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本石头记疑似真本的几处地方

一、宝玉娶黛玉
一般伪造者续书为了求真,都是延续传统的宝玉娶宝钗情节,毕竟前八十回批语已经明确说了宝玉会跟宝钗成亲,但癸酉本却敢写宝玉娶的是林黛玉,后面才续娶薛宝钗,这实在是一般人不敢创作出来的情节,除非是原作者。
但你回头琢磨一下,其实宝玉娶黛玉才是最合理的。一般人都会觉得贾家对薛宝钗比较满意,不喜欢林黛玉。但是多回顾几遍前八十回剧情,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说法其实站不住脚,或者说,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首先,贾家上下是觉得薛宝钗会做人,并不是觉得她适合当宝二奶奶。比如王熙凤就直接说薛宝钗是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明显是比较不好的评价。有一处可以反映贾家的态度,那就是贾家从未回应过薛家的金玉良缘。只要稍微有点智商的,都能看出薛姨妈所说的金玉良缘指的就是宝玉和宝钗,薛姨妈还是当面跟亲姐姐王夫人讲的,可是贾家从上到下都当做不知道,也没有刻意去撮合过二宝,可见贾家对所谓的金玉良缘是有点反感的。
其次,薛家的家庭背景并不好。最拖累薛宝钗的就是她有个混账哥哥,薛蟠打死人是贾家帮忙摆平的,贾政王夫人都知道这事,薛蟠到了京城以后,更是经常带贾宝玉出入高级娱乐会所,还招惹了蒋玉菡,差点因为这事惹怒了忠顺王爷。贾政本来就对贾宝玉管的严,一旦二宝结婚,薛蟠就成了贾宝玉的大舅子,贾政王夫人肯定是强烈反对的。更何况,贾家是知道薛宝钗进京是为了待选,换位一下,你愿意你儿子娶一个借宿你家为了当别人老婆的女人吗
最后,黛玉没那么差。贾母喜欢黛玉就不用说了,紫鹃试贾宝玉那一回,贾家肯定都看出来林黛玉对贾宝玉的重要性了,怎么可能会去拆散两个人,他们难道不怕贾宝玉又疯了?而且只有林黛玉才劝得了贾宝玉读书。最坏最坏的结局,贾家也会让贾宝玉娶林黛玉为妾的,本来林黛玉又是书香门第,完全没理由反对啊。所以各种续书中都安排了二宝成亲,林黛玉气死,这个结局其实真的站不住脚,何况林黛玉气死的话,就没经历贾家抄家的事了,怎么可能让女一号在重头戏上演之前就死了麽

楼主 飘落∮流淌  发布于 2019-09-18 10:28:00 +0800 CST  
二、贾宝玉是心甘情愿娶的薛宝钗
无论是高鄂版还是多位红学专家参与的87版电视剧,都是贾宝玉被逼着娶了林黛玉,但前八十回里,每当贾宝玉跟薛宝钗独处时,都有贾宝玉望着薛宝钗出神的描写,贾宝玉是对薛宝钗有意思的,只是两人三观不合,如果真的按照高鄂版或者电视剧版的剧情来走,那前面贾宝玉痴迷薛宝钗的这些情节就都变得无意义了,反倒是癸酉本的安排最合理。
贾宝玉在外逃亡一年,回去之后发现林黛玉死了,跟薛宝钗把林黛玉尸骨埋了以后两个人一起借酒消愁,贾宝玉再次对薛宝钗看呆了,于是就在一起了。
第58回已有宝玉在黛玉死后娶宝钗的伏笔:
这里宝玉和他只二人,宝玉便将方才从火光发起,如何见了藕官,又如何谎言护庇,又如何藕官叫我问你,从头至尾,细细的告诉他一遍,又问他祭的果系何人。芳官听了,满面含笑,又叹一口气,说道:“这事说来可笑又可叹。”宝玉听了,忙问如何。芳官笑道:“你说他祭的是谁?祭的是死了的菂官。”宝玉道:“这是友谊,也应当的。”芳官笑道:“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
所以说,好了歌里说的,昨日黄土垄头葬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就是指这事。再者说,众所周知,贾宝玉情榜里是“情不情”,也就是痴情是他,无情也是他,痴情指的是对林黛玉,无情也是指待遇死后立马娶宝钗,后面由于不想读书又抛弃了薛宝钗,这才是所谓的“情不情”。如果是传统套路里的贾宝玉,就是对林黛玉一如既往痴情到底,黛玉死后就坚决要出家,那宝玉也应该跟黛玉一样是“情情”而不是“情不情”。

楼主 飘落∮流淌  发布于 2019-09-18 15:39:00 +0800 CST  
三、贾家是如何败亡的
我想绝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贾家因为抄家才败亡,87红楼梦就是直接抄家一锅端了,高鄂版则是贾家抄家后又鲤鱼打挺了,但这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细节,那就是贾家不孝子弟们。
探春在抄检大观园时说过,贾家这种大家族一时是杀不死的,肯定是内部自相残杀才会亡。这已经是很明显的预示了,这里不再展开,我说点其他的。如果按照高鄂版或者电视剧版,那贾环赵姨娘就没戏份了,这似乎不妥。前八十回,已经很多情节表现出赵姨娘不服管家的,贾环心眼坏,从故事创作的角度来看,如果你是作者,你创造了好几个恶人形象,结果恶人们还没怎么开始作恶,就直接都没戏份了,怎么样都说不过去。所以,我认为八十回后必有这些恶人们的重头戏,而这也是癸酉本相比其他版本要更接近真本的辅证。
这也引出了癸酉本另一个神来之笔,那就是王朝末世背景。大家印象中,可能认为贾家处于盛世,后来的败亡主要是贾家开支无度导致的。首先,贾家衰败是在前八十回就有征兆了,但是前八十回元春还没死,家里有皇妃的话,不太可能会经济那么拮据才对,毕竟好歹是皇亲国戚,唯一可以解释得通的就是已经是王朝末世了,皇帝日子都不好过了,何况一个贾家。更何况前八十回批语里多次出现强盗,也符合王朝末世背景

楼主 飘落∮流淌  发布于 2019-09-23 16:37:00 +0800 CST  
四、作者之谜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容易引起争议,因为这会牵扯到索隐派与考证派之争,更通俗的讲,这会引发红楼梦主旨之争。
如果作者是曹雪芹,那就自然印证了考证派观点,认为红楼梦是作者自叙家中之事,加以改编。如果作者不是曹雪芹呢,那作品的主旨就需要另外讨论了。这其实是个大课题,一篇论文来讨论都不为过,我就简要说说我的观点。
首先,我认为作者不是曹雪芹。因为我认为红楼梦中的隐喻非常多,作者都说了真事隐去了,也就是说,真事没有明写出来,都藏到小说中去了。所以是甄士隐,而不是甄士山(删)。如果是一本叙述自家家族兴败的小说,完全没必要用这种叙事手法,也谈不上所谓隐不隐的,很多作者都会结合自身经历和身边人的形象来写小说,没有需要特地强调真事隐。所以被隐藏起来的,必然不是自家之事,而是一些敏感之事,不用我说,大家也猜得到什么东西是最敏感的,需要用非常隐晦的手法去表达。相关的资料很多,比如多姑娘暗喻多尔衮等等,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看。如果作者是想要表达上述这些隐喻的话,那绝不可能是曹雪芹。目前的资料来看,曹雪芹主要生活在雍正时期,满清已经统治很多年了,实在难以想象这样一个人会写这样一部小说。从逻辑上分析,红楼梦作者应该生活在明末清初,更准确的说,是明朝遗老,对于明朝的兴衰很有感触,所以才用隐喻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悼明之情,但不一定是反清复明。
癸酉本又叫吴氏石头记,说作者是吴梅村,相比曹雪芹,吴梅村很符合红楼梦作者的人设。
枣窗闲笔中讲到:闻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为何人之笔。曹雪芹得之,以是书所传述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部删改至五次,愈出愈奇,乃以近时之人情谚语,夹写而润色之,借以抒其寄托。
也就是说曹雪芹是无意间得到这本书,是红楼梦的二度创作者。那这本书原作者是谁,就需要再进一步考究。
早期红楼梦中有这么几段话:一:“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二:“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三:“《风月宝鉴》一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三句话中分别存在着三个人名:吴玉峰、孔梅溪、棠村,组合一番,不难得出“吴梅村”三个字。因为涉及敏感的内容,所以原作者名字只能隐藏其中。吴梅村正是明末清初官员,后来辞官隐退十年,相比曹雪芹,他更有时间来创作这样一本巨作。而且他诗画双绝,所以描写红楼梦中作诗作画的情节信手拈来。

楼主 飘落∮流淌  发布于 2019-09-24 10:54:00 +0800 CST  
五、甄宝玉的人设
前八十回批语里透露出有个人叫甄宝玉,但是并没有太多关于甄宝玉的信息,只知道江南甄家接驾了四次,也知道了甄宝玉会把通灵宝玉送还给贾宝玉。癸酉本则是给了甄家许多细节,比如通灵宝玉是因为见到贾家快要败了,所以自己飞到甄家去了,结果甄家早就败了。有趣的一点是,癸酉本中,甄家和贾家的遭遇非常相似,很像平行时空中的两条线。不同的是,甄家发生的事情往往都早于贾家。比如甄家先接驾,贾家几年后接驾;比如通灵宝玉飞到甄家后,发现甄家败了,起因是甄宝玉的兄长被诬陷通敌卖国,所以被抄家了,几年后贾家也是因为元春被诬陷通敌卖国被抄家;再比如,甄宝玉在送还通灵宝玉后就去当了和尚,最后又沦为乞丐在街上被别人欺负,贾宝玉几年后也是先当和尚,然后当了乞丐,路上遇到金荣被打了一巴掌。不得不说,癸酉本的作者非常有想法。如果癸酉本作者纯粹是想应对批语,去造假一本伪作的话,那完全没必要在甄家这种前八十回本身就没太多戏份的细节上下功夫,去设计这种奇妙的对应。这也是我认为癸酉本是真本的证据之一,甄宝玉就是现实世界中的贾宝玉,甄家发生的事情更真实一点,贾家会更荒诞玄幻一点,比如元春作为妃子带兵打仗等等,我觉得作者的意图是想表达,贾家的事,是甄(真)的,现实当中是一个男的将军带兵抗敌,结果被冤杀。

楼主 飘落∮流淌  发布于 2019-09-27 08:38:00 +0800 CST  
六、石头记中的矛盾晦涩之谜
不知道各位读红楼梦时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明明觉得角色对话时话里有话,但立马又觉得可能是自己想得太多了,在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为你根本想象不到哪些不经意间的话会是伏后面的情节。所以说,红学会引发考证派跟索隐派之争就很正常了,因为在缺少后28回的前提下,你真的很难确定红楼梦到底是一本讲什么主题的书。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前八十回中多次借贾宝玉之口讲出很多离经叛道、毀僧谤道的话,但这些话又常常是穿插于贾宝玉不爱读书的生活化情节中,所以你真的很难确定到底作者是隐喻时政还是随性之作。如果看了癸酉本,你就会非常明确地看出作者的意图,压根不会像读前八十回那样摸不清主题。我可以非常肯定的一点就是,癸酉本绝对不是现代人凭空捏造,至少是有一个没问世的底本存在。胡适也是藏了十几年才对外公布自己手里的一个较早的古本,所以癸酉本藏家不愿意公布底本也是人之常情,这里就不做讨论了。为何我说癸酉本至少是基于一个底本?就是癸酉本中,敢把贾琏王熙凤写成是宁国府的。稍微看过红楼梦的,都不可能会犯这么一个常识性错误,更何况癸酉本就算是现代人伪造的,那伪造者必然是精通于红楼梦的一个人,不然不可能如此精确对应伏笔,甚至很多地方压根没人看不出伏笔,续文也对应上了。如果伪造者目的是造假的话,那完全没必要去做这种大胆的改编。王熙凤是宁国府的,其实还是可以从一些情节上看出端倪,比如贾琏人称琏二爷,如果在荣国府,他要么是琏大爷(比贾珠大),要么是琏二爷(比贾珠小),若是后者的话,那贾宝玉就变成宝三爷,又与文中的说法矛盾了。如果贾琏是宁国府,那贾珍比他大,他自然是琏二爷。还有一点就是贾赦不住在荣国府,而是住在荣国府东边的一处院子,作为嫡长子,不跟母亲住在荣国府,反而搬出去,实在奇怪。
那为何曹雪芹版本红楼梦会把贾琏王熙凤写成荣国府呢?还是回到我的第四篇论述,当时我提过乾隆时期有一本枣窗闲笔说过红楼梦的来历,大概意思就是有一本书叫做风月宝鉴,被曹雪芹获得了,曹雪芹觉得里面的事跟他的家事很像,所以拿来改编润色。这就可以解释之前所有的谜题了,因为原著是一本政治意味很浓厚的小说,曹雪芹将原作往家族史的方向进行改编,所以才让人看不懂作者的主题,毕竟原作者跟改编者的目的就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底本(癸酉本),那作者悼明的主题就十分明确了。但由于红楼梦人物关系复杂,所以部分地方曹雪芹也遗漏了,没来得及改,比如琏二爷的称谓。

楼主 飘落∮流淌  发布于 2019-10-06 01:35:00 +0800 CST  
七、宝黛钗三人到底暗指什么
若癸酉本底本为真本,则石头记原作者是吴梅村,在此前提下,我来分析一下石头记男女主角究竟象征着什么。
1.贾宝玉=以吴梅村为代表的曾在清廷当官的明朝遗老,通灵宝玉=传国玉玺。
2.林黛玉=明朝皇帝(崇祯)
3.薛宝钗=清朝(应该是顺治)
贾宝玉(明朝遗老)本来应该注定跟林黛玉(崇祯)在一起的,但是薛宝钗一家子来夺玉(玉玺,暗指江山)了,薛宝钗扑蝶那一回,说她扑的是一对玉蝴蝶(宝玉和黛玉),尽管贾宝玉(明朝遗老)也知道薛宝钗(清朝皇帝)人很好,是山中高士,懂得唯才是举,但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崇祯,所以吴梅村后来辞掉清朝的官位,归隐山林)。尽管薛宝钗(清朝皇帝)一直劝贾宝玉(明朝遗老)考功名(复出为清朝效力),但贾宝玉就是不愿意。通灵宝玉在原作中一直被称作蠢物,因为它本身是没有立场没有感情的,谁有实力,它就跟谁,贾家(明朝)败了,它就想飞去找另一个有钱人家(清朝)。

楼主 飘落∮流淌  发布于 2019-10-07 18:19:00 +0800 CST  
八、金玉良缘到底是真是假
前八十回中,金玉良缘的来历出现过两次,都出自薛家人的口中。第一次是贾宝玉去找薛宝钗,薛宝钗说要看贾宝玉的玉,贾宝玉取下来给她看了以后,薛宝钗读了玉上的几句话,她的丫鬟莺儿听了,就说跟薛宝钗的金上面的话是一对儿,贾宝玉说想看金器,薛宝钗就把金器摘了下来给宝玉看。宝钗说,上面的八个字是一个癞头和尚给的,说要刻在金器上。这是金玉良缘的第一个出处,注意,按照薛宝钗的说法,其实并没有金与玉相配,而是金器上的字,与玉上的字相配。
但是到了薛姨妈这里,来历又变了。金玉良缘最唐突的一次出现,就是薛姨妈直接来找王夫人闲聊,莫名其妙就提起金玉良缘,说一个和尚给了金器,以后要找个有玉的才能相配。请注意,薛姨妈的说法跟宝钗有出入,一个说是和尚给了金器,一个说是和尚给了字。薛姨妈此举过于激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王夫人并不回应她,贾母也不回应她,贾母甚至说想让薛宝琴当孙媳,就是故意演给薛家人看的,换位思考一下,薛家人肯定心里不爽,自己来贾家住了好几年,又造了金玉良缘的舆论,结果贾母从未提过想让宝钗当孙媳的话,连玩笑都没开过。还是贾母看得最通透,薛家来贾家住明显是有企图的,而且若是娶薛宝钗为妻,则贾家两代男丁都取了王家的人了,宝玉又不懂经营,贾家早晚被薛家夺了。
扯远了,回到主题。那金玉良缘究竟是真是假?我的看法是,半真半假。如果是前八十回,贾家还没被抄家,那薛宝钗一家子编造金玉良缘的谎言想要抱贾家大腿是可以理解的。但癸酉本后28回,薛宝钗仍然想方设法要嫁贾宝玉,即使在贾家败了以后,她还是想嫁贾宝玉,那就说明薛宝钗是真的相信金玉良缘,跟贾宝玉在一起,才能实现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所以我猜测,癞头和尚只给了八个字,说是找到相配的另外八个字才可结为夫妻,并没有给金器,薛姨妈太着急了点。金玉良缘舆论出来了以后,薛宝钗是“觉得越发没意思”,可见她并不喜欢母亲这样的安排。

楼主 飘落∮流淌  发布于 2019-10-08 16:55:00 +0800 CST  
九、想象不到的伏笔
癸酉本除了伏批语外,更令人惊叹之处在于,它让人注意到过去一些容易被忽视的伏笔。比如:赵姨娘大战芳官。两人掐架时,晴雯在旁边看热闹,吐槽了一句“别管他们,让他们闹去,看怎么开交!如今乱为王了,什么你也来打,我也来打,都这样起来还了得呢!”这是十分契合癸酉本后面的剧情,贾家被抄后,王朝也乱了,强盗四起,贾蓉纠结一帮强盗,贾环也集结了一伙人,芳官为首的戏子是站在贾蓉这边的,赵姨娘自然是贾环这边的,两边为了争夺贾家余财,打了好几次,所以这里赵姨娘和戏子们打架,就是伏后面贾蓉和贾环的对决。而且赵姨娘和戏子们在这里结了仇,伏后面赵姨娘被戏子们群殴死的情节。

楼主 飘落∮流淌  发布于 2019-10-12 15:46:00 +0800 CST  
十、绣春囊的真相
前八十回里,最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就是绣春囊事件了。最后是司棋背了这口锅,但是读了原文,你会觉得这件事有头没尾,甚至是没头没尾。因为原文压根就没说绣春囊是司棋的,只是在她房里查抄出了跟表弟潘又安私通的书信,当时司棋并没有觉得害怕,王熙凤也觉得诧异,刚想好好盘问就血山崩晕倒了,接下来周瑞家的就向王夫人报告情况,直接就交给邢夫人去处置了,也就是根本没有给司棋辩白的机会,贾府也压根就没审。照理说,就算查抄到她跟人私通,也会再循例问一下绣春囊是不是她的,但是贾府查到她就停下来了,实在可疑。为何说绣春囊很可能不是司棋的?原因有二:一是王熙凤跟王夫人自白绣春囊不是自己的时,讲的那些理由,大致意思就是这个香囊是外头仿照内工绣的,姐妹们平常拉拉扯扯,不会把这种东西带身上blabla…其实这个辩白,适用于所有大观园的姑娘,作者其实是借王熙凤之口,替所有大观园的姑娘洗白。二是王熙凤说香囊是外头做的,也就是说不可能是司棋绣给潘又安的,潘又安给司棋的信里说司棋送给自己的两个香袋并不是绣春囊,再者说,从潘又安的那封信里可以看出他俩刚刚好上,而且第一次私底下见面就被鸳鸯撞破了,更何况有人会第一次私下见面就拿出绣春囊吗?如果是薛蟠还有可能,但是潘又安的信里可以看出两个人都是很含蓄的。
那绣春囊到底是谁的,癸酉本说是薛宝钗的。虽然令人震惊,但是前八十回可以看到很多伏笔。比如唯独不去查宝钗的房间,第二天薛宝钗就跑去跟李纨尤氏讲自己要搬出去,李纨尤氏互相看了看,笑笑没说话。再比如前八十回,薛蟠就有收集这种东西的习惯。我们再回忆一下王熙凤自白时说的那些话,既然香囊不可能是大观园姑娘的,那就只可能是外人带进来的,王熙凤说若是带在身上,姐妹们拉拉扯扯掉出来的话就没脸见人了,那就说明并不是带在身上不小心掉出来的,而是有人故意掉出来的。外人带进来,又故意放在大观园?癸酉本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薛蟠带进来,薛宝钗放上去的,后者的动机其实是值得琢磨的。我的理解是,既然查到这个香囊,那不可能贾府就当看不见,尤其是王夫人,她最厌恶有人带坏她儿子,你看她对待金钏儿晴雯就知道,所以必然会天翻地覆找出香囊的主人,也就必然在大观园里翻个遍。前八十回,有一个章节讲的是薛宝钗要去找林黛玉玩,看到贾宝玉先进去了,就觉得他俩从小一起长大,平常都没怎么避讳男女关系。既然如此,到查抄大观园这时,贾家大多数人都认可林黛玉是宝二奶奶了,所以薛宝钗必须放手一搏,林黛玉那边十有八九能查出一些贾宝玉的东西,而且薛宝钗知道林爱看小黄书,可能还会顺便抄出牡丹亭西厢记等,对她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再不济,也可以趁此机会把一些丫鬟赶走,这样贾宝玉也可以安心读书了。谁知道贾家都觉得林黛玉那边有贾宝玉的东西很正常,薛宝钗失算了,而且王熙凤唯独不去她那边检查,她着实脱不了干系,李纨尤氏就看出来了。

楼主 飘落∮流淌  发布于 2019-10-14 08:58:00 +0800 CST  
十一、薛宝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主流观点是薛宝钗是一个老成、稳重、会跟所有人搞好关系的人,这应该是大家都有共识的。那薛宝钗是一个好人吗?恐怕就容易引起争议。癸酉本是可以直接终结这个话题,因为直接写了薛宝钗离间小红黛玉,哄骗贾宝玉等等。我暂且癸酉本不谈真伪,只聊聊薛宝钗究竟是不是不会害人。
首先,就要聪作者如何创作谈起了,红楼梦与别的小说不一样,它肯定是先有了人物关系和故事框架,再对照每个人物的结局去写情节,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词曲与伏笔都能有下文对应,这就能让我们得出一点结论:红楼梦里面看似毫无意义的情节,很可能是为后文所做伏笔。
何为有意义的情节?就是随着剧情推进,必然会发生的情节,比如贾宝玉给林黛玉讲老鼠精的笑话等,这些不能看做是无意义,而是为了铺垫宝黛的感情,必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真正无意义的情节是,根本没有出现的必要。比如我上文所说的,赵姨娘大战芳官,如果没有后28回,这个情节就会显得没有意义,为赵姨娘和戏子们的矛盾留下伏笔。再比如,赵姨娘拜托彩云偷王夫人的东西,贾宝玉替彩云背了锅,彩云对宝玉很感激。这种琐碎的情节也不能推进故事发展,但癸酉本后28回,贾环带人攻打贾家,就是彩云先跟林黛玉通风报信的,为的就是还宝玉的恩情。
那关于薛宝钗的“无用情节”有哪些呢?最经典的就是偷听小红和坠儿说话,小红看上贾芸,拜托坠儿传话,薛宝钗偷听,被发现后就甩锅林黛玉。其实有没有薛宝钗偷听,或者说需不需要甩锅林黛玉,都不影响故事的进展,因为小红跟贾芸后续的发展,压根不受这事影响。就前八十回来说,这个情节唯一的影响就是间接地反映薛宝钗为了不得罪人会甩锅给别人。但是癸酉本后28回就更好的回应了这个情节,林黛玉守家时,不会带队,大家都不听她的话,外面强盗都要打进来了,但是小红站出来了,带领奴仆把家守住。薛宝钗为了帮贾蓉这边,就设计陷害小红,离间黛玉和小红,跟薛宝钗偷听甩锅黛玉,是不是有点相似。
再比如,林黛玉病了,薛宝钗去看她还说要送燕窝,把黛玉感动坏了。薛宝钗还说,你在一日,我就与你消遣一日,有什么委屈困难,她能解的也会替她解一日。但是后面中秋聚会时,薛家并没有参加,史湘云直接脱粉说薛宝钗平日里姐姐妹妹多好似的,却不跟她们在一起。注意到没,第一个情节是薛宝钗信誓旦旦说与黛玉不离不弃,第二个情节就是不参与贾家的中秋聚会了,癸酉本中,薛家得知贾家被抄,害怕被牵连,急忙连夜打包钱财跑去投奔蒋玉菡了,是不是循序渐进的体现了薛宝钗的性格。

楼主 飘落∮流淌  发布于 2019-10-16 09:18:00 +0800 CST  
题外话:残缺红楼梦的美
我觉得,红楼梦与其他三大名著的差别,就在于它的不完整。就好比维纳斯的手臂一样,正因为残缺,所以给了你无限的想象空间。没有后28回,所以你可以无限地称赞前八十回作者有多厉害,就算是红楼梦原作者从坟里跳出来告诉你后面的结局是什么样,估计也很难令人满意,因为想象力是无限的,你不可能另所有读者满意。任何一部红楼梦的续书都注定是吃力不讨好的,以癸酉本来说,他已经贴合了所有伏笔,但依旧会有人说它是强行对应批语伏笔,如果不对应,那作者留那些伏笔、批书人留那些批语是要做甚?
还有的人,觉得癸酉本的一些结局太过于明显直白,比如金簪雪里埋,真的是薛宝钗被雪埋了。但是就前八十回已经可以写出来的结局,确实很多都是非常直白的,比如晴雯的结局,再去看晴雯的曲子,是不是一点都不会有疑问,刘心武自己幻想的那些结局,都过于晦涩难懂,就算去对应第五回的曲子也很难看得出来,我觉得一个写书人是不会这样创作的,因为读者看到后面不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反而觉得心有千千结。当然了,如果是现代的一些艺术类电影,确实很爱留一个让人想不通的结局,但红楼梦毕竟是小说,还是一本古代的小说,我个人不认为作者会去故弄玄虚。很多人会把红楼梦看作是四大名著之首,我是不认同的,因为首先红楼梦是一本不完整的小说,就好像一部电视剧前面几集拍得很好,你就说它是本年度最好的电视剧了,虎头蛇尾的电视剧还少吗?其次,红楼梦的风格明显跟其他几部小说不一样,所以不应该拿来比较,就算是同类型小说,我觉得艺术作品也不应该拿来比较,艺术本来就是主观感受,用功利角度去评判主观感受,本末倒置了。
最后说说我对癸酉本的看法吧。癸酉本百分百是一个没问世的古本,现代人绝对不可能有这个功力和精力去仿造出一本这种质量的伪作。癸酉本有极大可能是真本,也就是红楼梦的底本,曹雪芹还没改编过的底本,为何?就是基于我的第一点看法,癸酉本是一个古本,既然是古本,就不太可能是古人伪造的,因为红学是近现代以来才逐渐成熟起来的,古人要续书,应该是会像高鄂一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才不管你前面曲子伏笔是什么样呢。癸酉本是完美地契合了各个版本的批语,对应了前面许多伏笔,这在古代绝对不可能发生,因为他们没有这么多的信息获取渠道。那就只剩一个可能,就是它是底本,是真本。如果因为偏见,真的错过目前最可能是真本的结局,实在是太可惜了

楼主 飘落∮流淌  发布于 2019-11-11 10:03:00 +0800 CST  
十二、贾家为什么被抄家
我觉得目前任何一个版本都没有癸酉本给出贾家被抄的原因合理。
高鄂版是说元春死后,仇家弹劾贾家。但仔细想想,真的合理吗?忠顺王爷跟贾家其实没那么大仇怨,更何况,就算元妃死了,贾家好歹曾经也是皇亲国戚,真对贾家开刀,搞不好会得罪皇帝。再说了,贾探春为了和亲远嫁(比较公认的结局),贾家肯定是有功劳的,不到万不得已,皇帝也不会去动贾家。那到底是什么万不得已,势在必行的情况导致贾家必须被抄呢?
癸酉本给了答案,元妃涉嫌叛国。这种情况下,贾家的皇亲国戚身份只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势必脱不了干系,必须抄家,就算是有和亲的功劳,最多也是免去死罪。
那还有个疑问,如果是这样,贾兰就是罪臣之后,他以后还怎么考上功名呢?癸酉本又来了个神来之笔,改朝换代了。
你说神不神?最后贾兰贾菌因为仕途不得意,申请带兵打仗,结果依靠军功又得到提拔重用,跟宁国公荣国公一样,文人出身,军功发家的兄弟俩。又是一个轮回。妙哉

楼主 飘落∮流淌  发布于 2019-11-14 12:04:00 +0800 CST  
十三、贾宝玉究竟有多没用
前八十回里,说贾宝玉是天下无能第一,但体现得还不够明显,因为只写了贾宝玉会吟诗作赋,不爱科举应酬,他具体怎么无能却没有体现。
癸酉本中,贾宝玉在贾家被抄家时没能够保护家人,直接被贾环掳走了。后来是靠曾经被他赶走的茜雪才得救,被薛宝钗收留,想要回去找黛玉,却又因为宝钗的谎言而放弃,回贾府发现破败后又被宝钗三言两语就说动了结婚,结婚了又不能踏实读书,还跟蒋玉菡偷情被当场捉住,后来读不下去就离家出走,先去当和尚也当不好,又跑去当乞丐,乞丐也当不好,最后跟史湘云互相扶持凑合过。
不知道各位看完贾宝玉后半生的经历是什么感觉,我的个人感觉是既真实又感慨。其实贾宝玉这类人真的少见吗?我们身边确实有许多纨绔子弟,身上虽有才华但都是小聪明,出了社会没有家人保护就一事无成,而且是很难改变的,尤其是贾宝玉这种喜欢男男女女的公子哥,若说他在家道中落后能通过科举完成逆袭,那才不真实。贾家被抄后,贾环贾蓉贾蔷都集结了一群人作恶,贾宝玉跟他们比就差太多了,完全像个小孩子任人宰割。昔日的天之骄子,在乱世之中,无一技之长,更显得讽刺。
但各位是否有个疑问,既然贾宝玉这么无用,为什么贾家都觉得只有宝玉才有希望振兴家业?连死去的宁荣二公都这样觉得,还拜托警幻仙姑给他开导开导。我觉得原因有这么几个:一、其他子弟不争气,贾珠死的早,贾环庶出,贾琏成年且好色,长辈早就看在眼里了。二、贾宝玉长得好看,古代还是挺重视外貌的,说直白点就是贾宝玉长了主角脸。三、石头加成,一出生就含着玉,所有人都觉得是天意,以后肯定大富大贵,谁知道真的只是一块顽石。
其实转折点就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第五回之前,贾宝玉其实就是一个比较爱玩的男孩,13岁的小孩子不爱看书也很正常。但是第五回秦可卿教会了他云雨之后,贾宝玉就在云雨路上走到底了,跟袭人就不必说,天天想着跟女孩玩,和丫鬟搞不清,难怪批语说贾家的败落是始于秦可卿

楼主 飘落∮流淌  发布于 2019-11-25 11:04:00 +0800 CST  
十四、通灵宝玉的作用
前八十回提到,通灵宝玉上面刻有“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也就是说,通灵宝玉是具有三项功能的,但是前八十回里,通灵宝玉只在马道婆做法害宝玉和凤姐时使用过,也确实有效果,对应了(一除邪祟)的功能。
按照红楼梦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后肯定会出现(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的剧情,但是前八十回并没有出现,而癸酉本却周全且合理地续上了,各位看官可以品味一下癸酉本的续书合不合理。
(二疗冤疾)指的是,王夫人有一天走夜路被几个小鬼拖到湖里,原来是金钏儿的鬼魂回来报仇,金钏儿也确实是冤死的,后来一僧一道就用通灵宝玉替王夫人驱邪,可惜王夫人最后被庸医害死。
(三知祸福)指的是,通灵宝玉在贾家被抄前,就感知到了,于是偷偷地藏了起来,所以没被抄了,这也引出了凤姐回魂后在贾家扫雪拾玉。

楼主 飘落∮流淌  发布于 2020-06-17 17:47:00 +0800 CST  

楼主:飘落∮流淌

字数:10934

发表时间:2019-09-18 18:2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4 17:14:39 +0800 CST

评论数:37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