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名著·傲慢与偏见(下)

影像名著·傲慢与偏见(下)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4-02-02 07:23:00 +0800 CST  
金钱地位与爱情婚姻的博弈









在19世纪的英国父母们最紧张女儿们的终身大事,简·奥斯汀通过描述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婚姻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观爱情观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思想: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理想婚姻的基石。

夏洛蒂是伊丽莎白的好友,她和柯林斯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回答。‘但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婚姻当作一条体面的退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算是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日后可以不至于挨冻受饥,她现在就获得了这样一个储藏室了。’这段话真是无比深刻地揭示出当时英国社会潮流中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恶习,重门第而不顾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

在这部书中尽管人物描写很多,人物关系又显得有点复杂,但是作者安排得非常巧妙并且主次分明。在书中描写的四桩婚事中,作者用另外三桩婚姻从不同的角度来衬托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美满婚姻。

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轻佻又没有得到及时的管教,只知道追求外表潇洒给她献殷勤的男人,因此被风度翩翩、生活浪荡、债务缠身的韦翰所利用还与他私奔。在当时保守的英国社会男女私奔的行为败坏了家门名声,如果这种事情被传出去恐怕班纳特家的名声和她的姐妹的终生大事都会被牵连。在紧要关头达西先生为了使自己爱的人以及她的家人不受到伤害,慷慨解囊帮助班纳特家走出了困境。

相比之下,姐姐简与彬格莱情投意合互相倾心,虽曾经受到彬格莱妹妹的干扰以及达西的劝阻,虽然也颇费周折地才走到了一起,但也算是好事多磨有情人终成眷属。

关于傲慢的一偏之见

达西正直善良、相貌不俗、有地位、有财产,先是他的傲慢才招致了伊丽莎白迷失了对真爱的判断。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时遭到对方的拒绝,而后达西不离不弃对她的感情越来越深,达西明白到爱一个人必须为她付出和牺牲才是真正的爱。他为了伊丽莎白不惜放下他那高高在上的态度和优越感,他一掷万金为伊丽莎白私奔在外的妹妹举办婚礼,事后还刻意不让伊丽莎白知道。达西对伊丽莎白的付出总是默默的,并且还是不求回报的,达西不仅在语言上表达了他对伊丽莎白的爱,更重要的是他的行动也证明了他的真心真意。最终他的行动和诚恳的态度深深的感动了伊丽莎白,几经风波后伊丽莎白终于从傲慢与偏见的迷失中走了出来,与达西共同走进了幸福的殿堂。

伊丽莎白从发誓不嫁达西到后来又那样深爱达西,聪明美丽自信的她面对权势绝不低头,正是因为如此英俊潇洒的富家子弟达西被她深深地所吸引着,但是达西的傲慢使得伊丽莎白对他产生了严重的误会和偏见。因为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

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4-02-02 07:24:00 +0800 CST  
经典

其实,翻拍本身就是对经典内容的一种肯定和依赖,是不可以取代的。就如同达西与伊丽莎白初次见面时对伊丽莎白的评价被其听见的场景一样,几乎每一部关于这部小说的影视剧都会重复利用这组场景,而几乎完全使用原著中原有的对白。

舞会的场面也是每个版本必须的,而且是大场面的一组镜头。然而多部电视剧电影中描绘的这一场景大多数都是普普通通老套形势的运作。

尤其在1940年的版本中第二场舞会上达西先生看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仪的伊丽莎白与柯林斯共舞。

唯独2005年的新作不仅场景布置得富丽堂皇,就连每一个群众演员的服装都非常的得体高贵,何况是众人推崇的主角们呢。在这一次跳舞的场景中灌入了导演创新的手法,在舞会上伊丽莎白与达西两人共跳一曲并在互不相让争锋对峙的激烈言语中跳完,这其中旁若无人的状态使影片立即得到升华,故事情节也在缓慢舒缓的节奏上使冲突更加明朗化。

时代的解读:电影演绎原著

比较三部影视剧作品改动最大的当属好莱坞的力作,他们不仅把书中的???包尔夫人改编成了帮助促成主角婚姻的正面人物外,还给原著中本身没有婆家的曼丽一个很好的归宿,这种戏剧性的皆大欢喜是好莱坞作派的明显特征。虽然改动较大,但是给观众带来的却是轻松和愉悦,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尽管新版的《傲慢与偏见》有相当多的可圈可点之处,但华丽的场景出色的美工还有优美典雅的音乐,让我们沉浸在那个古老年代,再次领略了纯英国文学衍生出的深厚魅力。不过电影的表现手法依然过于直白,小说中几个重要的聚会和交谈场景都被保留了下来,但却依然没有抓住作者微妙的神韵。(比如伊丽莎白因为误会达西要拆散她姐姐美好姻缘而与其争吵,为了表现伊丽莎白的愤怒,让她这样受过良好教育的淑女对达西讲出“就算世界上的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会嫁给你”那样不得体的话来,与原著本身的含蓄相当的不符。)

相比较美国影片,英国影片具有更加清澈的情节起伏,而美国影片则一向是以功利性的巨大转折带给人心灵的震撼。虽然前者看起来似乎有些平淡,但却更适合诠释这种历经时光洗刷的经典题材,也更适合在细腻温情中体现智慧与浪漫的《傲慢与偏见》。

剧组特意安排了许多与原著有关联的情节(比如将故事发生的时间确定在1797年,这也是为了纪念这部名著的作者,因为她在该年份完成了小说的初稿),影片一经问世便引起了文学界和电影界不小的波澜,对其改编的好与否至今仍是褒贬不一,但是其创造的视觉艺术价值是绝不可否认的。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那行云流水般的长镜头。

最鲜明的有两处,一个出现在片头的班纳特宅院,这组镜头从伊丽莎白走进镜头开始摄影机紧紧跟随伊丽莎白的脚步,把一个英国乡下普通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以及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长镜头也展现了英国乡村宁静、优美、和谐的气氛,使人透着镜头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的确是视觉上的享受。

另一个则出现在尼日斐花园的舞会上,依然是伊丽莎白周转在并不十分轩敞的室内空间,晃过一路的衣香鬓影莺声燕语带出形形色色人物素描,最后再由伊丽莎白而止。整个画面如圆舞曲般轻盈流畅一气呵成,犹如一幅华丽的画卷。

新版影片完全由英国投资制作,影片的主演和幕后的工作人员也都是来自当地的最优秀的电影人,导演乔-怀特之前较多的活跃在英国的电视制作领域,他也曾凭借其最新执导的一部电视剧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他也曾拍摄过两部电影短片,本片是他的长片处女作。虽然影片上映后引起强烈的反响,剧中的表演风格过于现代被保守的评论家批评为对经典名著的玷污,但却获得了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热烈追捧这也是事实。影片不仅在票房上获得不俗的成绩,更在当年美国电影金球奖和奥斯卡奖上出尽风头,一举拿下最佳女配角、最佳配乐等多项大奖提名。

此片英伦的整体风貌非常饱满,已经很尽力的去演绎书中的原貌场景和人物造型,唯独有些不同的就是与19世纪等级观念严重的社会下相比,人与人讲话的语气也可以显出地位的不同。由于这个剧组的年轻力量使得这一版本的现代感十足,对那些古典高雅的英文语气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反而显得朴实亲切。

这一方面,1995年BBC所拍摄的版本就非常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机智风趣略显高贵的英式英语马上就把人拉到了19世纪。而1940年美国人拍摄的影片,语言特点就很接近美国人的说话习惯。因而,这一版本也就是美国的《傲慢与偏见》。

扮演戏中女主角的凯拉-奈特莉充分地表现了伊丽莎白的桀骜不驯和心地善良的形象,与其以往的作品相比凯拉-奈特莉的演技有了明显的提升,年纪轻轻的她在短短的几年里从《加勒比海盗》里的花瓶般的海盗公主蜕变到如今奥斯汀巨著里的那个机智风趣但又不乏细腻感情的伊丽莎白。我们可以预见,年轻的奈特莉的演艺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影片有一个情节是伊丽莎白收到叔叔的一封来信,信上说她的妹妹失踪了。在当时的拍摄现场一名演员在这里搞了一个恶作剧,他用一张相同大小的纸条代替了道具信,并在上面写道“这是一封错误的来信,但你不要笑我们在拍摄中”。凯拉-奈特莉先是非常吃惊,但她很快就调整了过来表现出十分悲伤的神情,这和导演的要求十分契合,这个镜头也被保留在了影片之中。

饰演男主角的马修-麦克菲迪恩则卖力地呈现着达西先生的深情忧郁和他那温文儒雅的翩翩绅士形象,在此片开拍前人们曾经怀疑这位年轻的小生是否能够成功的表现出达西这个角色,这是因为他的前辈们劳伦斯-奥利佛和柯林-弗斯演绎出的这个角色确实很经典。然而,马修并没有刻意模仿他的前辈们,相反他采用了新的手法去重新塑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达西先生形象。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4-02-02 07:24:00 +0800 CST  
大团圆:古典爱情的完美结局

伊丽莎白的父亲是影响她思想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最尊敬父亲。理所应当的在与达西先生结婚这件事情上与父亲详谈,她并没有征求母亲的任何意见。不过向班纳特夫人那样做是滑稽可笑,整天以神经痛作为烦恼的借口,又经常在众人面前出丑的世俗女人而言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只剩下高兴和献殷勤。伊丽莎白在书房与父亲的谈话给了伊丽莎白精神上的巨大鼓励和坚定了信心,同时伊丽莎白的话也深深地打动了班纳特老爷,从而接受了举止优雅善良可信的达西,幸福的一对有情人从父亲的书房走出,故事也从这里接近了尾声带出一个完美的结局。

这四桩婚姻深刻地反映了婚姻中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观念,作者将伦理道德准则隐含在爱情故事中来演绎入情入理,使读者获得了启示:没有爱情的婚姻不会幸福,只追求情欲和金钱的婚姻也不会长久。

奥斯汀在以其女性细腻敏锐的观察力、自信的道德意识和不畏权利的胆识,在书中以浪漫委婉的手法痛斥了社会的假、丑、恶,歌颂和宣扬了人性的真、善、美。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谈到奥斯汀的时候把她高高放在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序列之中,那是因为只有奥斯汀能够把那纠葛不清的爱情描写的如此精湛而富有喜剧色彩,也只有她能够把自己的小说比作“在三寸象牙上细细作画的同时,更能够让人感悟到一些完美的创口。”这部作品虽然没有酸甜苦辣一并冲上鼻腔的劲爆难挡,但是却处处洋溢着机智幽默和盎然情趣,反映了作者本身对人性透彻的理解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追求。

楼主 十导  发布于 2014-02-02 07:24:00 +0800 CST  

楼主:十导

字数:626

发表时间:2014-02-02 15: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21 22:41:49 +0800 CST

评论数: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