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校讯通---不能成为运营商和校方的敛财工具

北京市近日下发《关于2014年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意见》,其中要求学校、幼儿园不得为“校讯通”办理提供便利条件。这意味着,在北京运行了7年之久的校讯通将陆续退出中小学市场。
校讯通在各地中小学被广泛使用,期间也一直伴随着质疑。比如,以学校名义推广校讯通,是否有变相强制收费之嫌?每月收费10元,学校是否参与了利益分配?所以,在北京之前,四川、陕西等地都曾先后出台过类似规定,要求停止中小学校讯通业务,或者要求对其进行清理整顿。
一直以来,尽管家长颇多抱怨,民间亦质疑声不断,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电信运营商却始终保持沉默,视民意如“空气”
自从“校讯通”走进中小学校园,就因服务质量和收费价格等问题而饱受非议。近日,深圳新闻网发起名为“你认为‘校讯通’应该免费吗?”的网络投票,令这一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校讯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庭与学校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学校或班主任可以随时通过这一平台向学生家长群发短信,令家长每天都能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可让家长随时、随地向老师提出建议或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校讯通确实给学校老师和广大家长带来了方便。
学校发通知、教师布置作业属于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本应由学校办公经费一力承担,现在却通过校讯通让学生家长掏腰包买教育服务,这是哪门子的现代教育方式?纯粹是渗透着浓厚铜臭气的谋利办法。如果是学校出钱,那学校也好、教师也罢,一定会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节省经费的,无论采取电话、口头、网站发布等方式还是最终选用校讯通,这样的校讯通市场才是真实的市场,而不是绑架家长后的虚热。
校讯通本来就是电信运营商推出的商业收费服务,却被披上了优惠家长方便家校沟通的外衣。尽管从教育部门到学校都一致表态,让学生及家长自愿使用。但试想一下,明知道这事首先是对校方管理有利而且其中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猫腻,还有哪位家长愿意为了这点钱儿和学校闹不愉快?还不是乖乖就范,“自愿”交钱。
交了钱又不痛快,只好在网络上吐槽、亲友间抱怨。学校有关人士并非盲人聋子,如果说他们不知道这里面的利益均沾问题,不知道家长们的不满和怨气,恐怕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纯粹是抱着明白装糊涂。但他们就是抵押上学校的声誉、教育的形象、为人师表的尊严才有了推广校讯通的底气,才把家长当待宰羔羊。“校讯通”从本质上说本来就是个“被自愿”的怪胎。
然而,“校讯通”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有媒体报道,“校讯通”的手机短信服务往往是以每月10元或15元的价格强加给家长,而家长试图取消这则服务时,总会遇到校方和电信运营商相互推诿。还有家长表示,自己每月接收到的信息不过20到30条,按每条一角钱来算,不过是2到3元钱,凭什么要每月收10元甚至15元?而这种群发短信的服务完全可以由免费的第三方社交工具来完成,为何有免费的不选而一定要用收费的“校讯通”?对此,有一种说法是,这种看似不合理选择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由电信运营商和教师共同打造的利益链,学生家长使用校讯通的花费,可以按一定比率转换成教师的积分或话费。
诸如此类的说法并非定论。而一直以来,尽管家长颇多抱怨,民间亦质疑声不断,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电信运营商却始终保持沉默,视民意如“空气”。如果家长们的抱怨属实,则应该尽快对借“校讯通”敛财的现象予以整治;如果家长们的看法有误,则应予以解释澄清,令家长释然。
有必要明确的是,“校讯通”应是一项惠及学生和家长、具有公益性质的服务,而不可被当做经营色彩浓厚的敛财工具。明乎此,对于各界反映的“校讯通”可能存在的敛财问题,就不能视而不见。自2014年10月11日“北京中小学‘校讯通’全面叫停”新闻在全国通告的影响下,10月12日起,“叫停校讯通”及其他运营商相关的同类产品的“蝴蝶效应”已经开始出现,宁夏、河南等省市相继都出现了全省叫停“校讯通”的现象,面对山西的“校讯通”问题,相关部门和单位不能再“躲猫猫”。

无论是批评者对校讯通的质疑,还是主管部门对校讯通的叫停,从目前来看基本都落脚于经济视野,但评判校讯通的优劣,更应该回归教育视野。校讯通叫停或许也是好事,可以让“家校联系”在反思过度依赖“电子渠道”的同时,静心思考一下人性化、情感化的联系方式。校讯通叫停以后,如何建立起更符合义务教育特点,以育人为目的而不是以布置任务、分数挂帅为目的的沟通渠道,变得更加迫切。


楼主 人在上心在下  发布于 2014-10-28 16:56:00 +0800 CST  
通过小小一条短信,家长就可以得知孩子每天的作业,老师提出的建议。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这短信是强制订制,收费不菲,退订麻烦,好事就变成了让人堵心的事儿。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一面是家长怨声载道,一面是学校置若罔闻,为何学校如此热衷校讯通业务?通过记者的多方探访,一个学校和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利益链条逐渐清晰。
家长耿先生:校讯通无法取消
家住山西太原的耿先生两三年前开始订制校讯通业务,去年他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学,可是在当地订制的校讯通却没办法取消。
耿先生:刚开始他们说是免费的,一个月扣5块钱,孩子走了没有用了,要它还有什么用啊?想消掉却消不掉。
孩子已经转学,可最近的一个学期,耿先生一直收到孩子原来所在小学发出的短信,同时每月还会被扣除5元钱的信息费。本来想取消服务了事,哪知问了学校和移动公司,耿先生反倒更糊涂了。
耿先生:我们打那个移动公司的,移动公司让我们找班主任,有一次我还问过班主任,班主任说还是找移动公司,就这样。
移动工作人员:老师可从名下学生校讯通获利
因为相互推诿,耿先生白花了一学期的冤枉钱,取消个校讯通难道就真这样麻烦?记者又拨通了当地移动公司的客服电话,此时被告知,取消校讯通业务,只需要发送四个"0"到指定号码即可,那为什么耿先生当时却被推来推去?是老师舍不得孩子走吗?当记者以教师的身份拨通中国移动客服电话询问,工作人员证实,教师让学生家长办理校讯通业务,可以凭借积分兑换话费。
移动客服:校讯通的话有教师积分,教师积分可以去进行兑换。
记者:我能兑换到什么呢?
移动客服:兑换话费啊,一个积分相当于一块钱这样子,比如说每个月向名下的校班级内的校讯通用户发送5条以上短信(每个学生)的话,他就可以获得一个积分,如果说对方有回复短信两条两个以上的,还可以再获得0.5个积分。
与此同时,深圳益田花园学校的家长们同样感觉无奈和不解。
家长:就是收费的话,我觉得太离谱了,因为我们也就是每天接收一下家庭作业,没有其他交流。
家长:他没经过我们家长同意就擅自将我们的号码给了移动公司了,我觉得这第一就是侵犯我们的隐私权。
家长:肯定不合理了,你不收费多好,你收费干啥呢?
学校负责人透露:校讯通其实可以用免费飞信替代
原来这所学校替家长们做主,订制了校讯通业务,家长们是在试用了几天之后,才收到学校通知,这样先斩后奏难怪家长会有意见。但学校负责人给出的解释则是,校讯通更方便学校的统一管理,同时又承认,收费的校讯通和免费的飞信并无分别。
学校负责人:飞信的话是由某一个班主任产生的飞信,我们校讯通是由整个学校可以控制后台,而且飞信的话(发信息)只有单一的某个班级可以发出去。作业的话我们是星期一到星期五基本是每天都是给家长发的。
记者:但是飞信可以替代。
学校负责人:其实可能这两种(校讯通和飞信)性质是可以替代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校方放着好端端免费软件不用却要用收费的?一名客服人员到出了实话。
客服人员:老师那边都是有奖励的,我们这边对老师都有奖励,至于具体是什么奖励或者多少的话,这个需要我们相关部门告诉你。
由此可见,某些学校对校讯通趋之若鹜还是有道理,而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省份。截至目前,河南、辽宁、广东等地都有听众反映学校和移动运营商在校讯通业务当中存在利益往来。
各地的校讯通收费从3元到10元不等,看似不多,但累积在一起,效益相当惊人。刚刚发布的一则财经评论显示,自2005年中国移动推广校讯通以来,校讯通业务的规模发展迅速,至2010 年中国移动校讯通共有4400万用户,估算年销售规模预计超过22亿元。
但就是这样一个自诩:以先进技术搭建家长和学校沟通平台的通信业务,究竟给谁方便?在采访中有家长肯定校讯通的信息及时发布的功能,但依然诟病其订制方式与服务质量,更不能容忍自己成为少数人和单位牟利的工具。校讯通究竟会走向何方?能不能做回学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本职?学校与移动运营商的利益关联是否合法合规?

楼主 人在上心在下  发布于 2014-11-04 09:14:00 +0800 CST  
“今天默写,全对的同学有……,错误比较多的同学有……”;“上午数学考试,满分的有……,80分以下的有……,请家长严格辅导”,省略号略去的是一个个学生的名字。这样面向全班同学家长的短信,成绩差的学生的名字一次次被公之于众,如果您是家长,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在义务教育阶段,这种批评方式并不鲜见。
差生情况公之于众
牛先生是一名普通的小学生家长,和很多家长一样,每天被校讯通遥控着,最让他感到难为情的,就是老师用校讯通将差生的表现群发给所有家长,“今天测试了英语单词,有11名同学满分。以下学生错误较多:刘某某、余某某……(十来个学生名字)请家长配合回家练习,弥补知识漏洞,错的重新听写。”
虽然牛先生的儿子成绩不错,但是对这种短信也是非常反感,这些指名道姓的批评短信,是全班群发的,每个家长,不管孩子当天考试表现是优良可差,都会收到同样的短信,“这就相当于在大庭广众之下,点名批评,家长们每天接送孩子都会遇上,这种点名式批评,让那些成绩不好的家长情何以堪”。
牛先生介绍,这种通过校讯通,全班点名的情况时有发生,单元小测、默写、背诵、单词听写……
接到批评短信血往上涌
据一些家长反映,这种指名道姓的批评短信已经成为少数教师的日常性工作,成绩不好的学生,有可能一周之内被老师反复点名。
林先生的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校讯通上被点名批评的一次经历,令他终生难忘。“上午单位正忙得不可开交,校讯通短信响起,一看校讯通,心里就觉得紧张,再一看内容,老师将短信里80分以下的孩子姓名一一列出,女儿赫然其中,当时就觉得血往上涌,平时成绩不错的女儿这是怎么回事啊?怎么连80分都考不到啊?”一整天,林先生都静不下心来工作,他急切地想看到女儿的那张试卷。“那种滋味比我自己受到领导批评还难受,全班60多名家长,都知道我家孩子考砸了,作为家长真是颜面扫地”。
心情不好的林先生,晚上放学回家后,停止了孩子的一切娱乐,随便吃了口饭,就盯着孩子写作业,然后辅导孩子做数学,把当天错题一道道讲清,再把明天要考试的内容,让孩子做一遍,有问题的再讲、再做题,这样一直折腾到晚上10点多,才让孩子睡觉。第二天送女儿上学,几个认识的家长微笑打招呼,林先生感觉有些难堪。好在老师发来校讯通,说孩子当天考试是满分,林先生心中一块石头才落了地。不过他也在反思,这种家长考前考后加班加点辅导换来的100分,到底含金量如何?
义务教育阶段尤为明显
据了解,这种通过校讯通公布学生成绩的方式,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尤其普遍,因为幼儿园没有升学率,高中阶段很多家长在学习方面已经无能为力。
有初三年级家长反映,也经常收到这种短信,每次考试,成绩好的、成绩差的都点名指出,让家长配合。一名初三家长介绍,“这种方式在充分挑战家长的忍耐性,最多一天17条短信,有的同学一天被反复点名,英语老师刚发短信说不及格,语文老师又发短信说成绩不佳,时间长了家长们都知道哪几个孩子是差生了”。
在与老师聊天时,可以发现,这种发短信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工作比较认真的老师,学生成绩不好,通知家长,让家长协助;另一种是对成绩很计较的老师。
石家庄市光明路小学赵峰校长分析,老师发这种内容的短信,严重挫伤了孩子和家长的自信心。从心理学上看,学生的成绩属于他们个人隐私,老师不管从什么角度出发,将学生成绩进行公开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内心。“学生成绩不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种短信将责任直接推给了家长”。
教育理念偏颇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爱华教授表示,看似负责任的行为,往往招致不负责任的后果。这暴露出老师教育理念的偏颇:过分关注学习成绩,关注排名,忽视了孩子的全面成长。
在一个班级中,同学们成绩有好有差,这是正常现象,过分关注排名,用这种方式敲打成绩差的学生和家长,只能让弱势学生更加边缘化。如果认为孩子在学校里就是学习,“每天只有学习这一件事,你还干不好”,那就大错特错了。学校里,应该有学习、有娱乐、有班级管理等等多种多样的内容,当然学习是其中主要的、基本的,但不是唯一的。
张爱华分析,老师的这一做法,会对学生的心理、品行、能力产生副作用,这种负面的影响,可能一时半会儿并不会表现出来,但是日积月累长时间后都会显现。
老师需要有所担当
采访中,有老师提出自己不过是完成本职工作的需要,“学校、区里、市里都有排名,中高考时老师也有任务,多重压力之下,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甚至给学生以挫败感,促使他们奋起”。
张爱华表示,其实有的老师不够有担当,而是把自己的压力通过校讯通转嫁给学生家长,这说明作为教师,还不够不成熟,不能驾驭自己的工作。“也有一些老师,面对同样的考试和升学压力,他们讲究教学教法,课堂上用尽量少的时间产生较高的效率,学生们喜欢上课,学东西也快,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同学们自由发挥,孩子学知识的同时,心情也舒畅”。
校讯通平台多年无序使用
太原一位校长回忆,最初接触校讯通,大约是在2005年左右,很多学校已经使用了七八年时间。但是问题在于,这么长的时间里,这个平台到底该如何使用,在教育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校长、教师在享受这一平台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很少思考,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什么样的内容适合通过这个平台及时发布出去,什么样的内容不适合利用校讯通告知。“这样一个商业平台上,能否承载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信息?”这位校长建议,在经过了多年的使用之后,教育者是时候研究一下校讯通的使用规则了。


楼主 人在上心在下  发布于 2014-11-04 09:16:00 +0800 CST  
媒体对校讯通的报道在各界引起持续关注。众多家长向媒体投诉称,每月向校讯通、家校通缴费10元不是关键,更值得关注的是频频收到各种垃圾信息广告,甚至不少家长频遭绑架恐吓威胁。
校讯通变培训诈骗信息
“有用信息没几条,垃圾信息一大堆。你有什么办法吗?反正我是没法了。电话可以不接,但来自校讯通的短信却没法不收。”9月下旬,河南郑州七中一家长投诉称,“自从开通了校讯通(校信通)后,各种辅导、培训班广告信息就一筐筐,让人烦不胜烦。”
骆先生的孩子刚上初一,他的手机里同样多了很多类似信息:“xx教育初中各年级各学科秋季提高班、优培班招生,10月6号免费示范课,报名从速!”骆先生抱怨说,自从开通了家校通业务后,这类短信就接踵而至,尤其是每学期开学的时候特别多。
办理校讯通、家校通后收到各类培训、教育、辅导等垃圾信息的情况严重。9月下旬,黄枪随机调查了100名办理家校通或校讯通的家长,所有家长都表示收到过培训、辅导等垃圾广告。而除了培训班广告,更触目惊心的是不少家长接到恐吓、诈骗短信和电话。
有的以“退学费”为由进行诈骗,“刚才接到诈骗电话了,关于学费退费的。骗子的号码是186167094xx,上来先报出学生名字和学校以及注册号,然后说的是根据国家规定,学费全免,要退还1980块学费。又留了个教育局电话,出来个福建口音的男人,我上海话问他情况,他居然听不懂。”9月30日,来自上海的陆先生表示。
有的则直接开口“要钱”。来自南京金陵的王先生说,今年他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可开学后不久,他就陆续收到莫名其妙的短信。“有一条短信内容是,家长您好,我是您女儿的班主任,最近安排孩子们上兴趣班,请交款500元,到××银行……”王先生很奇怪,他知道这条短信肯定是诈骗短信,但问题是对方是怎么知道他有女儿的,怎么知道女儿在学校上学的呢?他一度怀疑是学校的校信通泄露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因此找过班主任,但班主任却表示并不知情。
更可怕的是“绑架”勒索。家住广州光明新区公明街道的陈先生称,他一年前屡屡接到陌生男子打来电话,称儿子被绑架,让其汇10万元来赎人,让其胆战心惊。虽然儿子都平安无事,但是陈先生还是非常担心。
来自深圳警方的消息证实了这些说法,深圳警方称,在2010年,南山外国学校、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等不少家长接到以绑架为名的诈骗勒索电话。这些家长在接到绑架电话时,不仅有孩子的名字、就读学校,甚至知道详细的家庭住址。不少家长因此上当受骗,警方也曾荷枪实弹地到学校巡查,但都一无所获。
众多家长烦不胜烦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怀疑:自己和孩子的个人信息是如何被泄露了出去?
“我只在校讯通留个这个电话号码。”接到“退学费诈骗电话”的上海陆先生怀疑,孩子登记在学校的个人信息通过某种渠道被泄漏出售给个别不法分子,成为其敛财的工具。“我怀疑是学校校讯通出的问题,泄漏了资料或者卖给人家,所以资料才这么齐全。”
40万学生信息售价3500元
根据此前调查情况来看,截至2011年7月初,办理校讯通的人数近亿人在使用此类业务。那么,这类业务有没有可能泄露学生个人信息?
中国移动一位客服对黄枪表示,移动对所有客户信息进行严格的保密,不会透露给第三方。校讯通不会滥发广告或是出卖客户信息。只会通过短信群发一些优惠活动、资费调整方面的内容,且都要经过上级部门严格的审批。
中国联通一位人士则表示,仅仅在一个地级市,家校通、校讯通每天就会有十几万条的互动短信,他们目前暂时还不能做到对每条短信都审查核实,只能是对学校及老师提出要求及系统使用培训。“实践中很难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只能是通过与教师和学校的沟通,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从事实来看,运营商的说法明显站不住脚。最近,在北京百姓网上,就有人发帖贩卖北京中小学生信息及家长的联系方式。帖子称北京市小学到高中的学生和家长信息仅售3500元,帖子内附有该网友的QQ号和交易地点。
据贩卖者介绍,他目前可提供朝阳、东城、房山、丰台、海淀、西城的学生和家长信息,人数共大约在40万个左右,“一毛一条,1000条起卖”。若购买至少要买一个区的信息,价格是2000元。如果买下全部信息,只需要支付3500元。
该贩卖者称,所有信息来自家校通或校讯通。贩卖者向记者保证称,自己掌握的学生信息库是2011年初更新的,准确率较高,能达到95%以上。为了验证其掌握信息的真伪,记者随机提供了几个朋友孩子名字和所在学校。让记者惊讶的是,不到2分钟,该贩卖者就把孩子上学的年级、家长姓名和联系方式准确无误地告诉了记者。
“校讯通是我们跟中国移动合作的,并无信息安全隐患,具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正在加紧调查。”9月下旬,北京多所中小学的学生处负责人在电话中称,“垃圾信息来源很多,学校的规定只能是防患于未然,作为教师只有从自己的职业道德出发,不去做这种事情。”
黑色链条下的公开秘密
尽管学校和运营商都明确表示不会泄露学生信息,但讽刺的是,运营商和学校却开始“提醒校讯通用户防诈骗”。
9月29日,一位南京家长向记者展示了班主任发来的校讯通信息,内容是:“各位家长,如果近期收到什么绑架、意外伤害或是生病之类的电话、短信,请先与我联系,确认一下,避免受骗。”
深圳移动则通过“10086”给家长发去了“提醒”:“深圳移动温馨提醒:近期有不法公司冒用中国移动名义,通过校讯通平台发布有关校讯通平台升级、校讯通月功能费需通过银行缴纳等通知信息……请各位用户防止诈骗,注意风险。感谢您对校讯通业务的支持。”
学生个人信息被贩卖早已不是什么秘密。9月30日,黄枪在网上输入“中小学生信息泄露”,找到相关网页467000篇。而搜索“落榜考生”、“出售考生信息”等信息分别有数十页。这些贩卖者通过在论坛发帖、跟帖、开个人博客等各种途径,发布售卖学生资料的信息,并且在后边附上QQ号码、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
非法交易个人信息早已成为一条公开的黑色产业链。8月5日,北京一起最大的非法出售、提供、获取个人信息案被揭开,23名被告被依法判罚。23名罪犯中包括江湖上的“私家侦探”,1名中国移动授权单位的职员,5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客服人员和电信营业厅的服务员。
在知情人士看来,上百万中小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和方式都差不多。“一名家长的信息泄露,原因看起来很多,银行、保险、房产、炒股、招聘、社交网站这些都有可能,但如果能同时说出孩子个人信息的,那就只有学校、运营商才知道那么详细了。”
“这个黑色产业链分为上中线三级。”该知情人士表示,“下线”是为达到广告短信精确投放的目的,大量购买学生个人信息的机构或诈骗者;其个人信息有可能来自“中线”,即掌握学生和家长第一手资料的学校或老师,但“中线”掌握的信息并不会太多,往往只有一个班集体或一所学校。因此更多的信息来自“上线”,即运营商的内部人士,“上线”可以利用职务之便获得大量甚至一个省市的学生信息。“三个环节链往往因为利益而紧密合作。利益链各环节得到的是数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利益,而留给家长和孩子的,则是不胜其烦的垃圾短信骚扰。”
对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证实了这种说法,他表示,尽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制订了规范使用校讯通的相关规定,但不能排除有个别老师为了个人利益,违规使用校讯通,将学生信息贩卖给各种教育机构,机构又进行二级、三级买卖。“至于最后学生信息被最终卖到了哪里,有什么用途,谁也不会知道,谁也不关心。”
不过在该老师看来,这种集中贩卖一个市的中小学生信息,不可能由老师泄露,“唯一途径是来自运营商。”


楼主 人在上心在下  发布于 2014-11-04 09:18:00 +0800 CST  

楼主:人在上心在下

字数:8696

发表时间:2014-10-29 00:5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2-15 21:41:53 +0800 CST

评论数:8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