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经典沐心】—国学智慧沙龙

【原文】
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道德经·德经第六十六章》)

【译文】
故而君王虽然位居于民众之上,但民众并不因此感到有负担;虽然身居于民众之前,而民众并不因此感到有所妨碍。天下之人全都乐意推举他成为君王而并不厌烦其在上位,不就是因为他谦卑处下,无欲不争,因此天下也就没有谁能够同他相争吗?

【延展】
张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一生主要做了四件事:办新式教育,办实业,练新军,抵外辱。毛泽东曾评价他“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遗嘱中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
此三不争,可谓对人性了解至深。俗人所最在乎,乃是利益。为小利即仅仅计较,何况大利?有奶便是娘、见利忘义者,更不在少数。文士又不同,能不为五斗米折腰,视金钱如粪土,却对面子非常在意、对名气非常在意。你不尊重他、不给他面子、不给他名气,他便恼了。无谓之人即是非之人,善是非者,人在家中好端端地坐着,他也能找上门去,与人争斗一番。
此三类人,各有各的特点,或者说各有各的弱点。避开他们的弱点,不与其相争,自然便能够少了很多俗事打扰,少了很多烦恼,落得耳根清净,心灵宁静;有时间、有精力,做很多正事。然而,身居高位却洁身自好如此般者,何其少也!要想避开此三类烦恼,何其难也!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01 09:25:00 +0800 CST  
【原文】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选自《论语》)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延展】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也错了。”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02 09:44:00 +0800 CST  
【原文】
将欲论人短长,先顾自己何若。(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译文】
要想议论别人的优点与缺点,要先检讨自己做得怎么样。

【延展】
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衣着素简,关照于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03 06:08:00 +0800 CST  
【原文】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译文】
发财致富有一定的道理。生财的人要多,耗财的人要少,谋财的人要勤奋,用财的人要节俭。这样,国家的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延展】
邓禹,东汉光武手下大将军。西汉王莽篡位,绿林、赤眉起义,天下大乱。邓禹随光武刘秀起事。公元25年,赤眉军已破长安,邓禹为前将军,率精兵二万人西击赤眉军。邓禹率军一路斩关夺隘,立功无数。光武帝刘秀加封他为大司徒。当时赤眉军所到之处掳掠一空,而邓禹军则纪律整肃,秋毫无犯,百姓夹道欢迎,降者日以千计,名震关西。这时众将都建议邓禹挥师直取长安,而邓禹却不同意。他说,赤眉军新取长安,财物充实,其势正盛;而我军人数虽多,能战者少,况且粮草缺乏,难以与赤眉军的锋芒相抗衡。但赤眉军盗贼群居,财富甚多,日久必生变故。不如避其锋锐,暂不与战,到上郡、北地、安定三郡那地广人稀、且谷物牲畜较丰富地方去就食,“吾且休兵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其弊,乃可图也”。于是邓禹移师北地,养精蓄锐;果然赤眉军“坐食山空”,日见困难,不得不撤离长安,在河南渑池南名叫崤底的地方,中了刘秀的埋伏,全军覆灭。
国家没有无业游民,进行生产的人便增多;朝廷中没有不切实际的官位,靠政府吃饭的人一定减少;不耽误农事生产的各阶段,农民生产自然会勤快;量入为出,理财者就可以从容不迫。这也是中国儒家在2000年前提出的小康大同的政治理想。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04 07:47:00 +0800 CST  
【原文】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阔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延展】
《说文》:“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虑之称。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
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05 08:05:00 +0800 CST  
【原文】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晋·傅玄《傅子·仁论篇。》)
【译文】
道德修养应该和比自己高的人相比,生活欲求应该和不如自己的人相比。和德行高的人比,就会有羞愧之心,和欲望低的人比,就会知道满足。

【延展】
寒冷的冬天,诗人萨迪没钱买鞋,只能赤脚到教堂去,他感到非常沮丧。但当他在教堂看到一位没有脚的人时,才发觉自己并非最不幸的人,于是不再以没有鞋穿而苦恼,他在一首诗中写道:“在饱足人的眼中,烧鹅好比青草;在饥饿的人眼中,萝卜便是佳肴。”在物质和欲望上如果总往“上”比,永远不会有满意和快乐可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不是拥有最多的人,而是欲望最少的人。相比之心,人皆有之。与谁比、比什么、怎么比,至关重要。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06 08:16:00 +0800 CST  
【原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选自《论语》)
【译文】
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态度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

【延展】
村子里有两户人家,东边的王家经常吵架,互相敌视,生活得十分痛苦;西边的李家,却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得快乐无比。有一天,王家的户长受不了家庭的战火,于是前往李家来请教这是什么道理。
老王问:“你们为什么能让家里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老李回答:“因为我们常做错事。”老王正感疑惑时,忽见老李的媳妇匆匆由外归来,走进大厅时不慎跌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婆婆立刻跑了过去,扶起她说:“都是我的错,把地擦得太湿了!”站在大门口的儿子,也跟着进来懊恼地说:“都是我的错,没告诉你大厅正在擦地,害你跌倒!”被扶起的媳妇则愧疚自责的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前来请教的老王看了这一幕,心领神会,他已经知道答案了。如果一开始,拖地的婆婆就责怪跌倒的媳妇:“怎么走路不长眼睛,真是活该!”其他家人若不理会她的感受而哈哈大笑,那么李家还会有温馨柔和的气氛吗?很多人抱着“都是别人的错”的心态,很难与身边的人相处。
古人云“君子反求诸己”、“小人无错,君子常过”,倘若反观自身,看到自己要提升的地方,不仅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都是我的错,是一种自律,让自己不断提升;都是我的错,是一种胸怀,时刻为别人着想;都是我的错,是一种美德,让彼此之间的心更近;都是我的错,是一种难得的修为,真修当不见世人过。都是我的错,自净其意,长养身心。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07 09:13:00 +0800 CST  
【原文】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选自《庄子•天道》)
【译文】
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延展】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08 08:15:00 +0800 CST  
【原文】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译文】
人们有鸡狗走丢了,便知道去找回来;有丧失了善心的,却不知道去寻找。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找回来那丧失了的善心罢了。

【延展】
人要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相当于儒家所说的“正心”和佛家讲的“存善念”。心相一旦不正,善念一旦不存,身就会悄悄地滑向泥潭而不能自拔。也许我们的才能存在不足,但是,依然要坚持一条单纯且强有力的指针——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
人生在世不断体验各种各样的苦和乐,在被幸运与不幸的浪潮冲刷中,不屈不挠地努力活着。我们应该把这个过程本身当作“去污粉”,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炼灵魂,带着比初到人世时有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这个世界。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09 08:21:00 +0800 CST  
【原文】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选自《周易》 )
【译文】
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延展】
真正的君子在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要藏器待时,等待机会,这是《易经》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因此,在不利的情况下要隐忍待发,正所谓“潜龙勿用”,而在时机成熟之际则要果断行动,不能拖泥带水,正所谓“见龙在田”。《系辞》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这是告诫人们“藏”与“动”的智慧,什么时候“藏”,什么时候“动”,这都要看“时”的条件。在时机到来的时候,就要抓住有利时机,在最大的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生平所培养的道德与才能运用到事业之中。藏器于身,隐忍待发,非常重要。在不合适的机会强出头,势必会遭到挫败。所以,在时机未到时,讲究韬光养晦,隐而不发,用一句俗语说,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10 09:19:00 +0800 CST  
【原文】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选自《论语》)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延展】
巧言包括吹牛,喜欢说大话,乱恭维,说空话。巧言是很好听的,听的人中了毒、上了圈套还不知道,这种巧言是最会搅乱正规的道德。孔子在鲁国当司寇的时候,虽只干了三个月,但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杀少正卯,就是因为他言伪而辩,可以乱正。孔子担心他的那一套学说对当时的社会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当机立断,把他杀掉了。”小不忍则乱大谋”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作事要有忍劲,狠得下来,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决断,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很麻烦,姑息养奸,也是小不忍。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11 08:15:00 +0800 CST  
【原文】
谦似乎谄,然谦是虚心,谄是媚心;故处世贵谦,而不可谄。 选自《围炉夜话》
【译文】
谦虚看起来像是谄媚,然而谦虚是心中宽广虚怀若谷,谄媚却是有意迎合讨好,所以为人处世贵在有谦虚之心,而不能有谄媚之态。

【延展】
如果你跟平民交谈而不变谦虚之态,亦或与王侯散步而不露谄媚之颜;如果敌友都无法对你造成伤害;如果众人对你信赖有加却不过分依赖;如果你能惜时如金利用每一分钟不可追回的光阴;那么,你的修为就会如天地般博大,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你成为了真正顶天立地之人!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12 08:00:00 +0800 CST  
【原文】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译文】
兰花生长在幽谷中,不因为没人佩戴而停止香气四溢;航船处于江海之中,不因为无人乘坐而不漂浮;君子践行道义,不因为无人知晓而停止。

【延展】
明朝天顺七年二月,京城会试,天下举子赶考。江西吉水人彭教也带着书童上路了,彭教家庭不富裕,随身盘缠也不多,加上路途遥远还要准备考试,所以一路花费都由书童来安排。
途中,他们经过一个小镇,住在一家小旅店中。第二天一早,正欲启程,楼上突然泼下一盆水,幸亏书童闪躲及时。回头一看,从水中掉下一只明晃晃的金钗。书童看天色甚早无人发现,就把金钗藏在怀中。走了一段路程,盘缠都花得差不多了。彭教发现后,告诫书童要更节省一些。谁知书童得意一笑说:“有意外之财。”彭教一听非常着急,连忙审问书童,得知金钗一事后就要往回赶。书童叹息,认为这样肯定会误了考试。彭教说:“那必定是楼上某家女子遗落,我们所居旅店简朴,所住的人定不富裕,金钗如此贵重,丢失肯定心急,如果是未婚女子遗失,父母还会以为她有赠予其他男子,催逼不已,弄不好会出人命的。”
书童听后悔恨,都是自己一时贪念,可能会耽搁几年一次的会试,彭教则毅然回行,说:“人命事大,试事小耳。”主仆返回,果然,那家遗失了金钗的女子由于被父母疑心正要跳河以证清白,由此挽回一命。
彭教和书童继续赶考,但还是迟到了。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年的考试,考场居然发生了大火,彭教因为迟到而幸免受伤。当年八月朝廷补试,彭教成绩颇优,第二年进行廷试,彭教以文章夺魁,被点为状元。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13 07:34:00 +0800 CST  
【原文】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
【译文】
百战百胜固然好,但不是好中之好;不经过战争而使敌人屈服,才称得上好中之好。

【延展】
这段话反映了孙武战争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孙武认为,战争的目的在于“能自保而全胜”,百战百胜实难作到,即使全胜了,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己方也要受到很大损失,若运用谋略和外交手段取得胜利,即“不战而屈人之兵”才算上策。所以他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即两国相争,最高的是斗谋略而使对方屈服,其次是通过外交斗争面取胜,再次是交战而取胜,最下者为攻城取胜。孙子的这一战略思想,很值得学习。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14 08:26:00 +0800 CST  
【原文】
故人者莫不蔽于其所不见,隔于其所不闻,塞于其所不开,诎于其所不能,制于其所不胜。世俗之众,笼于此五也。(春秋·鹖冠子《鹖冠子·天权》)
【译文】
所有人没有不为自己不能看见的所遮蔽,没有不为不能听见的所隔绝,没有不为不能打开的所封闭,没有不为不能懂得的所屈服,没有不为不能战胜的所制约。普通的人都被这五个方面所笼罩。

【延展】

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的一位善于谋略的密友通过秘密方式给他捎来一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拿破仑爱不释手,从此一个人默默下起了象棋,打发着寂寞痛苦的时光。象棋被摸光滑了,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拿破仑死后,这副象棋经过多次转手拍卖。后来一个拥有者偶然发现,有一枚棋子的底部居然可以打开,里面塞有一张如何逃出圣赫勒拿岛的详细计划!哪怕是天才也需要突破思维的障碍!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15 08:00:00 +0800 CST  
【原文】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选自《孟子》)
【译文】
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

【延展】
去除那些对你是负担的东西,停止做那些你已觉得无味的事情。只有放弃才能专注,才能全力以赴。因此,做一个明智的人,既要懂得选择,也要明智地在该舍弃的时候放弃,做出另一种有意义的选择,从而使自己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传说东南地区的珍品,当数荆山的鹿脐最为贵重,而且人人欲得。荆地有个捕鹿的人,紧紧追逐一只鹿不放,鹿被追得急了,只好把身上的脐挤出来,扔到树林里。追捕的人在那里得到鹿脐,也就不再追了,鹿因此得以逃脱了危险。这说的就是舍弃自身的部分利益,从而来保住性命。其实,做人也是一样。我们需要懂得选择,更需要懂得舍弃。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在初期创作失败后投笔从商,去当出版家。这个外行的出版家受尽欺骗,很快失败。紧接着,他又当一家印刷厂的老板,无论怎样拼命挣扎终是失败,欠下了不少债,债务越来越多。警察局下通缉令拘禁他,债权人也搅得他没有一刻安宁,他只好隐姓埋名躲了起来。此时他终于醒悟,多年来自己游移不定,根本没有集中精力从事文学创作。于是他夜以继日地认真写作,成为惊人的高产作家。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16 08:14:00 +0800 CST  
【原文】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译文】
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有所言谈;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有所作为。言谈破坏礼义叫做自己残害自己,自以为不能依据仁、遵循义来行事,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安适的精神住宅,义是人们行为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适的住宅不去居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去行走,可悲啊!

【延展】
一位同学自暴自弃,老师与他谈心。
水能流向天空吗?老师问。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呢?学生回答。
水不能流向天空,那天空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天空的雨,就是地上流向天空的水。当然,水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当水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形态,成为一种气态,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成为天上的雨水。老师说。
我是一切的原因,境随心转。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17 17:38:00 +0800 CST  
【原文】
人遇拂乱之事,愈当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行有窒碍处,必思有以通之,则智益明。(明·薛瑄《从政录》)
【译文】
人遭遇混乱的事情时,更应该多多考虑而使性格坚强起来,以提高自己的能力;遭遇困难难以克服时,要想方设法予以克服,以丰富自己的谋略和智慧。

【延展】
美国企业家费尔德曾构思了海底电缆的计划,他把自己的所有财产都投资在这个项目上。可第一次铺设电缆失败了,第二、第三次均告失败。面对失败的打击,他并没有放弃这个计划。1858年,电缆铺好了,很遗憾电缆只运营几个星期就停了。之后他又在大西洋上来回50次筹集资金,眼看快成功了,可铺到2400英里的地方电缆又断了,一切又白费了,这次损失600万元。1866年7月27日,经过12年不懈努力,电缆铺设终于成功了。成功将美国与欧洲大陆连接在一起。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在年轻时,吃点苦,不仅能锻炼人的意志,而且锤炼人的性格。吃苦耐劳是苦涩的,然而它的果实是甜蜜的。正如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18 08:09:00 +0800 CST  
【原文】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倚仗力量来使人服从的,并不是真心服从,只不过力量不足相敌罢了;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却是心悦诚服。

【延展】
春秋时,楚庄王与群臣会宴,到黄昏酒兴正浓之时,忽然灯烛吹灭,有人趁机牵美人的衣裳,美人顺手将其帽带扯了下来,对王说:“刚才烛灭,有人牵我的衣裳,我顺手把他的帽带扯了下来,请点灯火上来,看谁的帽带断了。”庄王说:“请人饮酒,客人因醉失礼可以原谅,为什么要显示出妇人的威风而侮辱官吏呢?”于是对左右说:“今天与我饮酒,不把帽带扯断不为欢乐。”于是群臣都把帽带扯了下来,后点灯火,群臣尽欢而散。“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楚庄王顾及了他人的自尊,维护了他人的面子,没有追究被折缨之人,显出了其高明之处。三年后,晋与楚交战,有一人常在楚庄王面前保护于他,五斗五合打退敌人,最后取胜,庄王问他是什么人,他说:“我就是那天晚上被美人扯断帽带的人”。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19 08:22:00 +0800 CST  
【原文】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译文】
兰花生长在幽谷中,不因为没人佩戴而停止香气四溢;航船处于江海之中,不因为无人乘坐而不漂浮;君子践行道义,不因为无人知晓而停止。

【延展】
明朝天顺七年二月,京城会试,天下举子赶考。江西吉水人彭教也带着书童上路了,彭教家庭不富裕,随身盘缠也不多,加上路途遥远还要准备考试,所以一路花费都由书童来安排。
途中,他们经过一个小镇,住在一家小旅店中。第二天一早,正欲启程,楼上突然泼下一盆水,幸亏书童闪躲及时。回头一看,从水中掉下一只明晃晃的金钗。书童看天色甚早无人发现,就把金钗藏在怀中。走了一段路程,盘缠都花得差不多了。彭教发现后,告诫书童要更节省一些。谁知书童得意一笑说:“有意外之财。”彭教一听非常着急,连忙审问书童,得知金钗一事后就要往回赶。书童叹息,认为这样肯定会误了考试。彭教说:“那必定是楼上某家女子遗落,我们所居旅店简朴,所住的人定不富裕,金钗如此贵重,丢失肯定心急,如果是未婚女子遗失,父母还会以为她有赠予其他男子,催逼不已,弄不好会出人命的。”
书童听后悔恨,都是自己一时贪念,可能会耽搁几年一次的会试,彭教则毅然回行,说:“人命事大,试事小耳。”主仆返回,果然,那家遗失了金钗的女子由于被父母疑心正要跳河以证清白,由此挽回一命。
彭教和书童继续赶考,但还是迟到了。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年的考试,考场居然发生了大火,彭教因为迟到而幸免受伤。当年八月朝廷补试,彭教成绩颇优,第二年进行廷试,彭教以文章夺魁,被点为状元。

楼主 左清词  发布于 2016-01-20 09:17:00 +0800 CST  

楼主:左清词

字数:148396

发表时间:2015-12-12 17:1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3-28 10:45:26 +0800 CST

评论数:34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