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再读春秋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1 19:11:00 +0800 CST  
卫宣公桃色事件
前面说过,卫国的州吁杀了哥哥卫桓公公子完自立为君,但只做几个月诸侯就被石碏借陈国的刀给杀了。后来是卫桓公另一个弟弟公子晋继位,即卫宣公。
卫宣公也不是什么好鸟。他还在做公子的时候,居然和他老爸卫庄公的小妾夷姜私通。火爆吧!剧情一开始就进入高潮。
夷姜也算是他的后妈了,但爱情来的时候,除了宣公老爸庄公外,谁也挡不住。不过宣公不知道你两居然来爱情了,所以也没有去挡。这两人你情我侬,水深火热之中就匆忙生下了急子(这名字的意思估计就是来得太着急)。因为来的不是时候,就只好寄养在民间。
急子这命啊,开始是坎,以后就步步都是坎啊。
到了公子晋自己捡了个卫侯,长子急子的命终于转运了。他被立为世子,并指派公子职作为他的老师。
等世子急子长大到16岁,老师公子职就张罗着给他提了一门亲事,对方是齐僖公的大女儿。看来,急子的命将再次被转。
转是一定要转,就是不知道要往哪里转?
出去提亲的使者回来后,关于齐女的绝世美貌就传开了。偷情有瘾有经验的卫宣公听到这个消息后,毫无思想道德压力,欲望瞬间占领了思想最高地。
他产生了一个念头,认为应该让自己先看一下,她是不是传说的那么美?
你们可不能随便骗我儿子哦!
于是卫宣公就在淇河边上马上建造了一个驿站,再把驿站的装修搞得豪华一点,升级为王宫,还命名叫新台。
然后叫世子急子去宋国搞外交。很明显,这次外交事务很重要,倒并不是事务本身的内容重要,而是谁去,什么时候去很重要。
世子一走,宣公就命公子泄去通知齐国,说要迎接齐姜回卫国结婚。结果是,迎亲队伍在入卫城之前,居然先在新台过夜。
卫国方面扯淡说这是我们卫地的风俗习惯。但这夜一过,齐姜由世子妃就直接变成了王妃,称为宣姜。史称筑台纳媳。
卫宣公:谣言是真的,齐女果然漂亮,果然过瘾!
算来卫宣公也是极品啊!上面对老爸的小妾私通,下面对自己的准儿媳下手,通杀。这个**一样的家伙,一生没有好事,屁事一堆,坏事等身,居然不是被雷劈死?
可怜的齐女,原来明明打听说是嫁给小鲜肉,怎么到了现场验货的时候却是老腊肉?不过,这位齐女子也很坚强,立即化悲痛为力量,迅速适应新岗位。没过多久(3年),就接连生出了二个儿子,大的叫公子寿,小的叫公子朔。所谓,子凭母贵,宣公因为喜欢宣姜,就爱屋及乌喜欢上了这两个小孩,那边那个未婚先育出来的急子就有点累赘的感觉。
但是急子,他想急也急不了,反而慢下心来。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1 19:11:00 +0800 CST  
兄弟的矛盾
宣姜生的两个儿子长大后,豪门恩怨开始了。大的公子寿天性孝友,一直和异母哥哥急子关系亲密,估计是老师公子泄教导有方吧。但是小儿子公子朔却完全相反,成天和宣姜研究如何杀了世子急子。
按说就算急子死了,君位也只能传给他哥哥公子寿,轮不到你公子朔,但是他就是这么认真、这么专心。许多时候,如果理想被掺和进欲望,那不管骨感不骨感,现实都拦不住理想。
心怀着一步一步来的计划,公子朔开始偷偷养一批敢死队,等待时机。
时机要等,但有时候也要造。要等的是大时机,在等的过程中也可以造一点小时机,比如说煽阴风,点明火。这个小屁孩对自己的母亲宣姜说,现在父亲在世,比较宠爱你,但以后父亲去世了,就是急子继位。急子的母亲因为你的到来,已经嫉恨不已了,到时候急子要是迁怒起来,我们还有好果子吃?
宣姜觉得有理,就和儿子公子朔一起隔三差五,一唱一和地向本就有点膈应急子的卫宣公造谣生事。
有一次,急子过生日,场面上大家吃吃喝喝很高兴。回来后,公子朔却对母亲说,我和哥哥公子寿好意给急子过寿,哪里知道他喝多了,居然呼唤我为孩儿。他说,“你母亲原本是我妻子,我就是你父亲,所以快叫爸爸”。太羞辱我了!
宣姜一听,这是痛处啊!就去找宣公哭诉,添油加醋一点,哭闹说这不是在羞辱小朔朔,这是在羞辱我!
宣公听了大怒,哪里只是羞辱你们,明明是羞辱我啊!
但是为什么不叫公子寿过来问一下呢?一定要这么急着去自取其辱吗?
因为心里有鬼的人不自信,容易疑神疑鬼。你给他一个框,只要上面写着“侮辱”两个字,他看一眼就会自己往里面钻。
于是,宣公就认定了,这是一起人格污蔑事件!打人不打脸,急子你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宣公把夷姜叫来骂了一顿,好好管教你的儿子!
夷姜很悲愤,我儿子是什么人我还不知道,你自己是太过铭感自己的丑事了!还叫我管教?冤枉人吧,还叫我洗地?
而且,因为宣公移情别恋,当年偷情的小甜甜,现在变成老咸咸。
夷姜越想越受不了了,被冷落受不了,被取笑也受不了,受不了感情落差和刺激,自杀了。
死的人轻松了,但没娘的孩子还要继续面对一个狼子野心的爹。这日子没法过了,急子常常因为想念自己的母亲而暗自啼哭。但这种思念的悲伤被宣姜和公子朔加工后传到宣公的耳朵里,就变成了常常口出怨言说日后继位要让宣姜母子偿命。
【谎言的转正】什么叫舆论,什么叫谣言?谎言多说几遍就会变成事实。
因为听者判断一句话的真实性,除了智商外,还有情感,还有自己的内心需要。如果他们说的是你希望的样子,或者是你喜欢的样子,那你很容易就会相信了。【21】
宣公的人品和观念会让他很快就相信了宣姜与公子朔的话。
宣公决定杀了这个儿子,因为儿子我有的是。凭我的脸皮,老婆的数量都无限制,那儿子还能限制?而你急子既然是不听话的那一个,或者是占位置的那一个,太招人嫌了。但是我还需要一个理由,如果关于法律、礼仪、规矩的理由都找不到的话,那只能“意外”了,比如说被盗贼暗杀了?
公子朔说,我懂的!
那就开始吧!请开始你们的表演。
宣公说,为了加强我们和齐国的友好关系,下个月我要让世子急子代表我去齐国出访,谈一些关于纪国的事情,到时候我会给急子一面鲜明的白旗,以此提醒我卫国的威仪。
公子朔说,我懂的!
出使有举白旗的?这个暗号能不能做得不要这么明显。也不给剧情留一点悬念吗?
宣公说,卫齐两国之间山路崎岖,河道险要,希望急子他不要被强盗给杀了!
公子朔说,爸爸,爸爸,我的好爸爸!我懂的!
但公子寿也很快就发现自己的亲弟弟懂得真多,就找自己的母亲宣姜。宣姜说,你爸和你弟弟都是为你好,你就好好地准备做世子吧!
怎么会这样?公子寿很着急!为急子着急。“哥哥,你是哥,我是弟弟”。他赶紧找到急子说,哥哥你不要去齐国了,赶紧去别的国家避难吧!
急子知道弟弟在说什么,但是他似乎厌倦了帝王家的勾心斗角。说,做人家儿子的,听话的才是孝,只有逆子才会背叛自己父亲的命令。这个世界哪里有没有父亲的国家吗?我就算出奔,也没有地方去啊!
连父亲都想杀自己,这个世界明显是要抛弃我!我跑什么跑?那么累!
公子寿听完大哭,我哥真是仁义啊!如果我哥死在强盗的手里,按照顺序,我就会立为世子,这样的我能心安吗?我的良心会痛。儿子不能没有父亲,弟弟就可以没有哥哥?这样吧,我替我哥哥去齐国吧,替他经过那个盗贼出没的山路,替他死!
公子寿以践行的理由请哥哥喝酒。急子酒量不行,又想到自己有这么一个父亲,心情不好,感叹为何生在帝王家,瞬间就贪杯了,借酒消愁的样子。“弟弟你随意,我干了”,没几下就醉了!直接趴在桌上睡着了!
公子寿说,哥哥喝醉睡着了,但是出使齐国是大事,不能拖,这样吧,我替我哥去!
对了,那个白旗呢?快点竖起来!
公子朔养的死士扮做强盗早已提前到卫齐两国的山路河道,天天就在那里盼着白旗。
管你上面写什么字?谁在旗帜下面,暗号对了就行。
终于来了!
公子寿的厚道绝对不打折。在强盗出现的时候,还特别强调我是卫国的世子急子,要去齐国谈大事,你们是什么人竟敢在这里挡路?
这种就差主动递名片,就差在脸上刺一个“急”字
强盗也奇怪啊,我还没问呢?你这都直接抢答了。上天这么恩宠我们这单生意啊!好吧,不能辜负天下好时光。
大家非常high,真有被卖还帮你数钱的!一齐说,我们是卫侯派了杀你的!有什么问题找你的爸爸去!
于是一刀下去!这一单贼顺利,贼真得很顺利!
然后就开船回家!白旗也继续挂着吧,不要收下来,算是送你“急子”一程!
这边,酒后的急子终于醒来,很快就发现了弟弟寿替自己去死的事实,心里一惊,喝酒误事啊!连死的事都能误!赶紧叫船去追弟弟,希望不要误杀了我弟弟!
太好了,我弟弟还在,你看那个挂白旗的船就在前面!
不是把!那不是去的船啊,是回来的船!
这么回事?
急子急中生智,假装问对面的船只,主公吩咐的事情,做好了吗?
对面一听这暗语说得真应景,一定是来接应的兄弟,主公想的真周到。赶紧回答,办好啦!老顺利了!那个傻瓜急子他。。。
急子一听,马上哭了,天哪!真是冤枉啊!
盗贼们说,父亲杀儿子,最近这些年常常有,冤什么冤?
急子说,你们才是傻瓜啊!我才是真正的急子,这个是我的弟弟寿啊!父亲要杀的是我啊!你们他奶奶做得专不专业?杀人不看照片吗?
盗贼队里总算是有人见过世面的,对啊,对面这个才是急子啊!老大,你冲动了!
急子说,算了,你们快来杀我吧!把我的头拿去交差吧!
盗贼蒙了?还有这好事?看来上天对我们真正的恩宠在这里!
真有送死的?杀!连续两道送分题,送周礼的分。
那是你们不理解,礼义的世界你不懂!道义仁义的概念你们不懂,世界有许多事物完全超越活着的意义!活的目的是什么?你吃过一回鲍鱼,以后就为了吃一百次鲍鱼?急子的活是为了死!所有关于自己的教义和观念在活的时候认真领会,最后在死得那一刻才得以升华。急子的个人成就在死得那一刻随着道义一起永恒。
舍生取义的个人确实很愚蠢,但是一个民族里如果没有人愿意舍生取义,那这个民族才是“愚蠢”。所以我们如果自己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不要去取笑嘲弄那些正在正义的人。
现在,公子朔中彩票了!原本琢磨一步一步来的计划,现在居然可以两步并做一步!连环彩,新玩法。
宣姜喜忧掺半,喜的是那个铭感词“急子”终于屏蔽了,忧的是自己的儿子公子寿居然也糊里糊涂跟着没了!
而卫宣公是吓死了,虽说自己不喜欢急子,但毕竟是自己儿子,没想到急子原来这么仁义。我是一时糊涂受了宣姜蛊惑,才做了如此天理不伦的事。报应啊,果然马上天谴,我的公子寿居然也被上天当做惩罚我的结果。
事后的宣公老是梦见夷姜、急子、公子寿在自己眼前走来走去,他们好像在说什么?三缺一?
这样惊吓几次,没过多久就死了!
于是,15岁的公子朔继位了,即卫惠公。机遇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何况小朔朔还准备了很久。
机遇有时候也是眼瞎了,分不清好坏人。
机遇:那是老天的事。
要说这宣公一生也是够了,上面几辈子都是做猪做狗才会换来这一辈子的福运,这么该死的人居然能活到自己死。好在最后被描述是吓死,不然多影响后人的价值观啊!
急子却完全和他老爸相反。从老爸这边论,他的亲生母亲似乎也是奶奶,这个不说了。自己准备取个老婆吧!还被父亲抢了,不计较了吧。谁知原来可能的老婆,现在的后妈,居然和弟弟一起天天怂恿老爸把自己杀了。关键是,最后这个老爸真就决定杀了!
这胎投的。一个人得衰到这么样的程度才有这样的遭遇。
好在还有一个弟弟公子寿能和自己说上几句掏心的话,没想到也这样为自己死了!
这个活着真没有意义了,这个人间,我再也不来了!你们玩吧!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2 19:30:00 +0800 CST  
卫惠公的中途报应
刚刚上台的卫惠公姬朔第一件事就是把两位哥哥的老师公子泄和公子职罢免了!
学生都没了,你还做什么老师?这不是吃空饷吗。而且,惠公不希望上天也给你们准备什么!
两位公子老师很郁闷。既然不让我们在岗位上准备,那我们回家准备去吧!
这一年,卫惠公出去和宋国一起打郑国,据说是和宋庄公有共同的理想,想要改变人家郑国君王(郑昭公)。
此时的卫惠公也就18岁左右,一下子干掉两个哥哥,政治上太顺利了,就容易自信过大。自己这个君位怎么来的,好像已经忘记了。做事就看心情,一时兴起就亲征了!
胆子够肥的,你真得以为公子职和公子泄不当老师了就会安心在家喝茶聊天,踏青钓鱼?
公子泄说,他是天真到相信我们,还是自信到鄙视我们?
公子职说,管他呢,这是最好的时机,就是不知道该立谁(哪个公子)好?
正在这个时候,大夫宁跪来找他们,主动问,你们两个做老师的?是不是忘记了那年的白旗使船了?
看来英雄所见略同,政治上的嗅觉大家彼此彼此!
公子职问,正在研究这个的事,就是不知道拥戴谁?
宁跪说,公子黔牟是周的女婿,为人比较宽厚,是个不错的人选。国人应该也会比较信服。
好,管你好不好,报仇才重要,谁做君王不重要,你这个朔不要再做了就可以!
否则,哪里有立谁都不知道,就开始计划废谁了!
很快,卫国就流传说卫惠公出去打仗,被人打死了!
谁看见了?不重要,反正大家都说他死了,去死吧。你懂的。
国不可一日无君,我们就再立一个吧!两位公子假装召集大家一起来商量一下,经过几轮活泼而严肃的争论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黔牟,就你了!快回家准备一下吧!
怎么?我也中彩票了!
丫的,这年头,没买彩票的也可以中彩票?这中签率都这么高了?
老天:恩,中签率高,中枪率也不低。
匆忙上台的公子黔牟使命感极强,一上台就翻旧账。
首先,要按照公子职和公子泄两位导师的提议,给公子寿、公子急子补开追悼会!然后,要将公子朔涉嫌杀害公子寿、公子急子的问题进行立案追查。公子黔牟表示涉及到谁就查到谁,他坚决不袒护,完全配合,可以大义灭亲。
在外的卫惠公收到了卫国的信息报告,又气又怕,怎么搞得?明明是我准备出来给郑国换君主,这么现在变成了我自己被换了?是不是我出发前祷告上天的祷词写错了?
我的人生这么逗吗?得的顺利,失的戏剧?
别管那么多了,跑路吧!去舅舅家,齐国!
惠公一到齐国,见到齐襄公就哭上了!
卫惠公:舅舅啊!你要替我做主啊!如果我再回国,一定打开国库,重谢!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3 13:11:00 +0800 CST  
齐襄公的插手
舅舅是齐襄公诸儿,小白的老哥,也是一个淫荡无度,毫无底线的诸侯。关于他的故事后面会讲,剧透一下,这些故事主要集中在男女关系上。可以下个结论,前面卫宣公睡后妈、纳儿媳那一点乱伦在他面前都不是什么猛料。
齐襄公诸儿听到这个消息后,也不急。出人意料的是他在考虑帮助外甥复国前,居然首先考虑到他妹妹宣姜(就是公子寿、公子朔的母亲)的死活!兄妹情深到一般人都难于理解。
正好,卫宣公还有一个儿子在齐国,叫公子硕。襄公就叫堂哥公孙无知带着公子硕去卫国,名义上是访问,实际上要安排公子硕娶宣姜。真是奇思妙想,你两兄妹情深就情深吧,但是这样的“人事”安排我们一般人实在难于理解。
按辈分,宣姜是宣公的老婆,惠公的老妈,而公子硕是宣公的儿子。他老爸私通后妈,还是偷偷摸摸,到他这里,居然被要求光明正大娶后妈。
社会进步都这么快吗?
齐襄公:我按了快进的按钮。
在襄公诸儿的观念里,所谓男女关系,就是只要是男人和女人就可以关系了!而且他认为大家应该都和他一样!
还真有不少人和他一样!
不知道现在那些拍狗血剧的导演们注意到这个故事没有?敢真,导演们,你们有福了,这么好的题材。正常拍摄,剧情雷人;往前一步,画面惊人,退后一步,故事感人。
他主持的这个再婚仪式,除了公子硕死活不肯外,大家都本着看热闹的心态,一直关注就可以了。关键是他的妹妹宣姜,居然没意见!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公孙无知名字叫无知,但是心里明白着,他知道公子硕不肯,也不好劝,毕竟这种好事中的屁事,你哪里能找出什么冠冕堂皇的好理由来讨论,来劝说?但是王命又不可以违背,所以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和公子职商量一起把公子硕灌醉了!
事实似乎再次证明喝酒误事!这个公子硕的酒量也一般啊!
果然,没多久就喝多了!然后大家把他扔进宣姜的房间!
齐襄公:妹妹,我们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宣姜:一切尽在我掌握中,“越来越接近秋香姐”!
没几下,那个开始还死活不同意的公子硕,就犯了天底下许多男人都会犯的错!
这不是亮点,亮点是后面居然和宣姜又生了五个孩子!
严重怀疑,公子硕是在“半推半就”上的表演能力才让他成为人生赢家!估计他早就想霸占宣姜的美了。
喝酒除了误事也可能会务事啊!公子硕的酒量可不一般啊!
关键这五个孩子也不一般啊!为其后的卫国做出了重大贡献。除一个儿子早死,还有两个儿子居然在战乱后,变成了卫戴公和卫文公,还有两女也嫁给宋国和许国做夫人去。
在齐国等待消息的卫惠公等到的不是自己要回家做君王的消息,而是自己多了一个后爹,哥哥啊!你确信以后要做我后爹?
公子硕:以后咱们个轮个的,我管你称君,你管我叫爸?
还有啊!舅舅你有没有在听我说话?还是我刚刚没有表达清楚我的意思和态度?
襄公诸儿说,舅舅知道啊!不过舅舅最近准备和周朝讨婚,那个黔牟正好也是周的女婿,我们先不急!搞不好是连襟,这些关系,掰起手指头都是实在亲戚。
好的,那我再等等!但这个等等可不是一般等,不是等公交车,不是等上菜,而是苦等。
等了9年!
一直等到舅舅娶了那个周王朝的老婆,再等到这个舅母死了,再等到襄公也把纪国灭了!所谓的“盼星星、盼月亮。”
终于,就在卫惠公自己都要忘掉的时候,齐襄公想起来了,还有一个外甥天天在这里喊舅舅。
该出手了吧,以齐国的实力要打卫国是跟玩一样,但是襄公为了给大家一个参与的机会,多争取点支持,就会和了宋、鲁、陈、蔡一起去伐卫!理由是公子黔牟巧夺了公子朔的王位!
注意,这是事实。公子朔怂恿老爸杀公子急子、公子寿那是家事,但是公子黔牟夺了公子朔,就是国事。区分事情的性质不是看你杀人还是抢劫,而是当时你实施对象的身份。
这规则看起来不合理,但是影响此后中国几千年,比如刑不上大夫,比如X二代,比如VIP,都是身份论的发展演变,只是不再那么明显、直接,变得更加隐晦、泛化。
卫国:理由没问题,就是有点久了。9年前你为什么说?
齐襄公:你还有理了?
被围困的卫黔牟马上想到了老丈人家,周王朝!
周王朝也是够肝胆。一个叫子突的大臣正义凛然,内心厌恶公子朔、诸儿这种人,所以他请命带了200辆战车,来卫国解围。
但打仗不是靠生气,不是靠义愤填膺,还是要靠实力!没几下,子突连同200辆战车一起灰飞烟灭!
子突的正义带出的事实再一次暴露了、证明了周王朝的实力。
卫国的守卫将士本来还有点信心,听说周王朝来救,更加兴奋。谁知没两下周王朝就败了,这一败连自己原来的那点信心都没了!所以很快,卫国就被攻下了!
公子泄、公子职直接被杀了!
获胜的齐国人也搞不清公子黔牟是坏人还是好人!但是考虑到公子黔牟是周王的女婿,虽然抢了诸侯王位,但是不能全怪罪他,就当是被公子泄、公子职两个人骗了!
我们已经得罪过周王朝,不能再继续加深得罪了,那这个女婿就去周王朝吧,去入赘吧!去上门吧!
好了,公子朔,现在可以回来继续做的你卫惠公!
临行前,舅舅诸儿告诉惠公朔,以后要低调一点!
什么叫低调?
低调就是把卫国国宝快点搬到我齐国来,我帮你保管。
会保管财物的齐襄公感觉自己处理卫国这事做得很好。但是他不知道,弑君作乱其实是政治病毒,会传染的,现在你帮他们,就代表你们亲密接触了,那很快就会传染过去。
比如,你的堂哥公孙无知最近就开始不开心了!
这是后话,后面到齐国开专场的时候再说!
现在是卫国的戏,卫惠公中场休息9年后继续回来唱开了!
这是公元前699年的事。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3 23:32:00 +0800 CST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4 14:27:00 +0800 CST  
弑君盛宴的理由
从卫国开始,鲁国、宋国、陈国一路延续的弑君,今天你笑别人,明天可能就是别人笑自己。现在知道礼仪、秩序有多重要了吧?
春秋的礼崩乐坏,首当其冲就是关于诸侯君位的传袭问题。如果限定了嫡子长子的继承制度,“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不管你有几个兄弟,一定要被硬生生排出了顺序,基本可以保证帝国政权交接的稳定。
你可能会说,万一立出来一个傻瓜怎么吧?那就立贤。那谁贤?换个问题,哪个公子会说我不贤?
因为“立贤”这个规则很难考量实施。我们后来者可以判断谁贤不贤,那是事后根据记录的一些事实,而在事实发生的当时,谁又能作出谁贤不贤的判断?谁的话语权重,说谁贤谁就贤了吧!
预测未来和评论过去,哪个难哪个不腰疼,一目了然。
再说了,事实的真相也绝对不是记录的样子。成功者总是有办法在事实的基础上,把事实变(记录)成了自己希望的样子。
但礼崩乐坏后,这套传位机制就被破坏了。
没有了严格的传袭原则,就意味着所有公子都有资格继承君位;就意味着你我都在相互威胁;就意味着大家都处在一个不安全的位置。已经继承上君位的人畏惧兄弟们潜在的威胁,为了消除这个威胁,君王可能就会找理由杀掉这些兄弟。
另一方面,作为普通的公子就只能装疯卖傻,如果你稍微正常一点,就可能会对君位形成威胁。一旦被君王感受到了威胁,被怀疑了,那这个威胁不管有没有就都变成有了,自己马上就会处在一个真危险的位置——君王随时可能杀掉自己。
为了消除这个危险,就有先发制人逻辑,这便是弑君。
这样,帝国就容易进入无序的争夺中。
大家感觉自己不安全,就想消除不安全,结果为了消除这个不安全就真得制造出动乱,形成事实的不安全似乎又印证了开始自己判断的不安全。这也是【信则灵】【9】的另一种案例解释。
这是一套悲剧的循环。
这套悲剧成了春秋战国许多国家的主旋律。那些开创霸业的君王只能持续一代,就是因为在继承人的政权交接中容易出现动乱。内战直接导致霸业的消失。同时,内战也给了别国崛起的机会,所以许多小国甚至都有机会帮助大国平叛动乱,扶持君位。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今年我枯荣,明年你枯荣,这是生物的多样性。今年你动乱,明年我动乱,这是文化的多样性。
这样此起彼伏,才有了春秋战国那么多故事。祖先们为了给我们流下这些故事,也是蛮拼的。这是试错的蜕变之苦,为了给我们教训,他们是用了命在拼啊。
发展是好,但发展快一点或慢一点,在秩序和规矩面前,屁都不是,这是稳定与动乱的区别。
前面提到横行霸道的郑国在郑庄公的带领下,首先从一百多个诸侯国中崛起称霸。但是这个霸业没能持续多久,随着郑庄公的去世,郑国进入了几十年的混战。自己尚且顾及不暇,哪里还会有时间、有威信、有能力出去主持公道,所以才有了齐国齐桓公的霸业。而齐桓公也一样在继承人问题上踏上郑庄公的老路,并因此丢失了霸业。
后世的王朝都看清了这一点,所以儒家提出的关于继承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被采纳并加固。也正是因为儒家在国家最重要的问题上确立了解决方案,才使得儒家在国家文化、礼仪、政治上取得压倒性的统治。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4 22:47:00 +0800 CST  
十二、郑国之乱
庄公家事
周桓公十九年(公元前701),干了42年诸侯的寤生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56岁的他预感到自己即将离世,但是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来不及“布局”,那就是继承人问题。对外横行霸道的郑庄公,对内也是精力旺盛,一共生了11个儿子。除了世子忽外,还有公子突、公子亹(念为)、公子婴(也有说仪)都被认为比较优秀。庄公尤其喜欢公子突,想传位给突。就和最信赖的谋臣祭足商量。
祭足说,世子忽是元妃(正室)邓曼的儿子,做了很久的储君,也参加过很多次战役,立下累累功劳,在国人眼里有比较高的威信,现在你要废嫡立庶,局面不容易控制住,我们可不敢这样做啊!
庄公说,那好吧,不过公子突可不是个安分的人,如果世子忽继位,你们就让他去外国吧!
祭足说,知子莫若父,确实应该如此!
庄公感叹道,郑国从此多事了!
都知道多事了,那你为什么不处理一下?如何处理?突出一个儿子,遏制或者杀死其他儿子?庄公有政治家的智慧、视野和坚韧,但是在感情这一关,还是过不了。对比另一个案例:汉武帝在自己要去世的时候,立了太子,但是却杀了太子的母亲。为的就是政令统一。郑庄公现在知道几个儿子都非等闲之辈,但是却因为情感的软弱,只能眼望放任。

说别人的时候头头是道,等到轮自己事的时候,屁都闷不出一个。
如何巩固世子忽的地位?他不但没有措施,还表露出喜欢公子突,不灭火就算了,你还搬柴火过来。
这是他个人的性格因素,也是时代的局限性。周代还只是封建王朝制度与权力的确立(形成完善)过程,贵族对权力的理解和贯彻还停留在个人的影响上,没有像后来能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所以不止郑庄公,其后的齐桓公、楚庄王等都出现这个问题。
庄公说的没错,郑国确实开始多事了。因为你最后一笔没有画好,导致已经跑在前头的郑国却在后来的春秋争霸中沦落为二流诸侯。那四个儿子个个都**,谁都有能力作为国君,但是国君只有一个!你不解决这个矛盾就相当于留了四个炸药包给郑国。
【多子多福】是农村里常说的一句祝福话,但这也是一句风险很大的话,因为你的儿子多才只是说到了数量,没有祝福出质量。只有教育好,儿子们成才,孝顺友爱,那对你才是福。遗憾的是大多数的家庭里,儿子们只有在对外的时候才能表现出兄弟的团结与力量。等待外因消失后,兄弟之间因为家产、排位等争夺起来,比什么都狠。而且因为兄弟之间的争夺属于家庭内部矛盾,内因,别人还不好劝。
你(老爸)在的时候,如果你威严在,还能压住,等你老了,或者死了,那帝王家的那些事,你家一个都不会少。唯一区别是帝王家封顶了,最大,所以他们可以做到互相厮杀也不好有人管,你是小老百姓,就只能在法律、官方的框架下尽情争斗。
以前,法律制度不完善,农村里,农民之间调节关系主要靠风俗习惯等。家族大,兄弟多就占便宜,有很大的威力。现在解决问题谁还去找族长?谁还喊打喊杀?都走法院了。这样,儿子多的功效就减半了,但是矛盾却还在。所以多子只是可能多福,不是一定多福。【22】
郑庄公因为自己弟弟共叔段的事,应该是深有体会兄弟的利弊,但并没有在自己的儿子辈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孙悟空的孩儿们太无能,把花果山都给丢了,但是郑庄公的孩儿们又太能了。对轰起来就像原子弹遇到氢弹,个个都**哄哄,结果把自己辛辛苦苦缔造的小郑帝国炸得稀里哗啦。
郑庄公之后,郑国的国君依次是,公子忽(昭公)→公子突(厉公)→公子忽(昭公)→公子亹(7个月)→公子婴(名号丢失了)→公子突(厉公)。简单说就是ABACDB。
为什么要剧透?因为实在太乱了,不剧透的话,别说看的人,就算是写的人自己都会乱。
这四个儿子是打八十分吗?轮流坐庄!当然不是,顺序明显不对吗!他们就是来演戏给后人看的!
郑庄公去世后,世子忽继位,郑昭公。但问题的起头并不是出在郑昭公,而是隔壁邻居老宋。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5 15:32:00 +0800 CST  
宋庄公的贪婪
宋国的公子冯原来是逃难躲避在郑国,靠华督的政变才得到了宋国,成为宋庄公。但是宋庄公不知道出于什么内心?到底是考虑大国之间的利益,为了自己宋国强大就必须让郑国衰弱,还是考虑自己在郑国活得不够潇洒,心还在嫉恨ing郑国?
也可能是,在郑国的时候世子忽没有去结交他,而公子突估计还能偶尔送点“香烟啤酒瓜子八宝粥”过去!现在飞黄腾达了,要报答那几罐八宝粥的情分?
总之,不思报郑国恩的公子冯,在回国那一刻起就开始刻薄了;在听到郑庄公去世那一刻起就开心了;在看到郑公子突来宋国避难的那一刻起鬼胎就开始怀上了。
郑庄公、郑武公、郑桓公你们快从坟墓爬出来吧,虽然你们决定不了宋庄公的寿命,不过可以出来看一下什么叫“恩将仇报,狼心狗肺”。
但宋庄公有他自己的理由,其一是自己能得宋国不是你郑国的帮助,而是宋国内乱,华督的功劳。所以没有道德压力。其二是老理由:认亲戚,认老乡。
郑公子突的母亲是宋国人,姓姞(念急),雍氏。雍氏家族在宋国算是比较有势力、有名望的贵族,宋庄公也很喜欢他们。所以宋庄公主动去捣乱郑国应该说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他自己的感情和利益,外因就是这个似乎存在的顺水人情。
也该是郑国出事,聪明一世的祭足可能一直都把精力用在郑庄公身上,从来没有去把滞留在郑国的公子冯看一看,更别说看清楚,看穿此人的为人。默认人家回国变宋庄公后,就一定会按照常理对郑国感恩戴德,所以就亲自去宋国报礼,为新君郑昭公建立和平外交。
但是,公子冯却把祭足看得清清楚楚,他知道祭足在郑国举足轻重的分量。所以听说祭足要来宋国,心里一下子就有底了。宋庄公对雍家人说,你们家小突突的事就在这个人身上了!
你有你的君子道,我有我的小人路。
宋庄公吩咐宋国大力士南宫长万,在祭足办完公事后就直接把他给绑了,关到军营!
什么谋略,什么战略?简单易懂,这叫暴力型谋略。
祭足蒙圈了,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我这就过来出差开会一起搞搞联谊活动,你们怎么就绑我了?是不是我送的礼物有什么问题?难道你们忌讳金银财宝?
但南宫长万不说话,不理他,也不解释,他只负责把祭足关了。不是说秀才遇到兵吗,我就是兵。
两天后,太宰华督才来了。秀才来了。带上酒菜!
祭足说,怎么回事?我们郑国是好心好意来和你们谈友谊,有这样待客之理?过去宋殇公的不愉快是我们共同的经历,共同的伤害,但现在你们这样做是不是太不厚道了?比殇公还伤人啊!
华督说,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你听我解释。你想的是过去,我们要谈的是将来。你们的公子突是我宋国君的爱将雍氏的外孙,他现在流亡到我们宋国好可怜啊!你也知道,我们国君对于流亡是深有体会,而且那个公子忽优柔寡断,为人比较懦弱,风格一点也不适合作为郑国的国君啊!所以我们国君希望你帮个忙,回去让公子突继位。
换句话说,我们绑你,不是因为你过去做什么,而是要你帮我们以后做点什么。功能类似绑票。
祭足说,你开什么玩笑,我主公是先君的立命,作为臣子岂能随便更换自己的国君。这是多大的罪啊!
华督说,公子突、公子忽都是你郑庄公的儿子,谁做国君不可以?至于弑杀君王,更换国君的事,现在不都流行吗?关键是看实力,你有实力就有理由了!你有实力,谁敢说你有罪?
华督应该很想举一下宋国的例子,自己的例子。
祭足心里不愿意,但是考虑自己目前的状态,就不说话了!
华督看到祭足不说话,就猜想差不多了,干脆直接再上一道猛药啊!说,我们宋君也是先废掉殇公才确立,你要是抱着那这个理由纠结不行的话,我回报主公,说你就是在否定他,取笑他。他只好决定派南宫长万带兵去攻打郑国,用武力来更换你们的国君,不过部队出发的时候,为了提高气势,表达决心,想要用你的人头来祭旗。
祭足大吃一惊!流氓啊!你们宋国人就知道做生意,都不念书啊!一点文明都不要嘛?哪里有无缘无故就杀人的?
华督:如果念书有用,那还要兵车做什么?
这绑票还真特别,不是叫报警来救你,也不是叫家人来赎你,而是要求你自己救自己。那应该是抢劫了?
祭足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歃血为盟。至少现在歃的血还不是自己的血。
许多时候,当事人不要脸后,做事情的视野就比较开阔,做生意就容易没底线。宋庄公听华督说搞定了祭足,就对公子突说,我本来答应雍氏说要帮你复国,但是刚刚祭足带来郑国新君密令说只要杀掉你,就给我三个城池。我这么能忍心这样做,所以我现在兜底告诉你,大家一起商量看怎么办?
什么叫两面三刀?这就是!你说这是宋庄公的无耻吧,但也说明这是人家的智慧。普通人做生意,顶多也就搞个竞价排名,或者是坐地起价,但宋庄公可以做到无中生有,此地有银三百两。
公子突赶紧跪下来说,感谢宋公,我不幸出生在郑国,居然有这样的哥哥。现在我的生死就在你的手里,如果宋公你能高抬贵手,让我有机会回到郑国继承君王,祭拜祖宗,那不要说三个城了,我郑国以后就拜你为大哥了!
宋庄公很得意,想想当年宋殇公因为要杀我,和郑国打来打去,折腾丢了宋国的两个城池,现在我轻轻一挑,就回来三个城!
这种英明神武让史官都害怕。
说白了,只要宋庄公喜欢,用脸皮也可以再盖几座城!
公子突说,一日为大哥,终身是大哥!大哥,你说下一步,我们要咋办?
宋庄公就找来华督、雍氏,祭足和公子突一起,说你们歃血为盟吧!
祭足说,我刚刚不是歃过血了?
宋庄公说,你又不晕血,再歃一次。上次你和华督歃的是废立的事,这次是定价格的事,属于补充条款。你们歃清楚,公子突要是能回郑国的话,给我们三个城池,加白璧(玉)一百双,黄金万镒(一镒折合20两),另外每年还要给稻米三万。
大爷啊!这是抢盗?还是搬家公司?
宋庄公是不是要开启春秋君王的市场价格标准?能把政变当生意做,宋庄公也算是春秋第一人了。
公子突没怎么想就喝了!反正现在不是我的血!
祭足没有办法,也喝了!不然你们就要喝我的血!
盟誓后,宋庄公又说,我比较喜欢做好事,听说祭足你还有个女儿,要不这样,嫁给雍纠吧!雍纠你和你老丈人一起回郑国吧,顺便把婚结了!
记住,结完婚,顺便把政也变了,把郑也变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折了夫人又陪兵,祭足是折了女儿又陪城。还不止,出趟差还冒出一个女婿,一个来监督自己的假女婿。
这趟差出,也算是惊天地泣鬼神了
祭足:宋国之行是我一生的败笔。
郑国:好像败的不是笔,是我。

祭足的无奈
祭足的压力好大啊,大到他回到郑国后,就立即装病不去上班!祭足不是一般的足,他要是不举手,举足的话,郑国上下就会知道轻重了。所以诸位大臣一听说老祭生病了,就相约一起去祭足家里看望他。
祭足预先派几百人士兵埋伏在周围,又让公子突躲在客厅的后屋。大家进来一看,太宰啊!你这红光满面,衣裳整齐,哪里是生病该有的样子?
祭足说,你们哪里会懂我啊?我这是心病。先君(郑庄公)宠爱公子突,想过立他为君,交代给宋公。现在宋国的南宫长万率了六百部战车就在路上了!
这话什么意思?三层意思,心病是真有啊,自己被胁迫了,要准备做违背良心的事,心里能不痛吗?然后就顺路带出病的根源,也就是今天的论点,国君问题。其实也就是公子突的问题。点出公子突的特点,内有先君的认可,外有宋国的帮助。就这三点:先君有想过、我不得不想、宋国是真想。
但这里面的信息,除了祭足自己心病外,其他内容对别人来说是捕风捉影,虚虚实实,不好说有没有,关键要看谁说的。
【谎言】谎言一般来说,与三个因素与有关,分别是智商、情感和贪欲。谎言不是真实的事实,但多少要事实作为依据,在事实的基础上,添加了必要的辅助,变成你希望让对方相信的假事实。所以越接近事实的谎言也有效果,因为用智商去判断也难于区分真假。其次,同样一个谎言由你信任的人说出来,你更容易相信,因为你信这个人就包括了信他说的话。再者谎言的内容常常要根据对方的贪欲(欲望)走,对方如果贪财容易利令智昏,如果好色容易色令智昏,然后就中了你的圈套。
还有一种谎言,叫真实的谎言,就是对方用事实误导你做出了自己的判断,错误的判断。比如说你的工资才2000元,你说不到一万,对方会认为是9000左右。
这是内容的层面,除此之外,谎言的成效还有与说话时机、场景以及表情都有关系。【23】
祭足是大家信任的人,智慧也还行。现在他说得这么严重,大家就无言以对,只有面面相觑。我们咋不知道呢?不过大家还没有来得及问,祭足自己又说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搞废立。公子突就在这里大家看要不要整?
这不是自导自演吗?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还立即实施。
想不到一向老臣谋国的祭足今天处理事务这么如此简单暴力?然而表现出的霸气背后是权力和威望的凌驾。大家都不敢说话,默默地感觉到是不是有把刀正在向自己的脖子靠近?
只有高渠弥说,为社稷考虑,我们愿意见新君。
为什么是高渠弥?因为,起初郑庄公有想任用高做太宰,但是当时的世子忽说,高这个人比较贪,还比较狠,不够稳重!郑庄公便作罢了。总之,高认为就是因为你世子忽的瞎忽悠才使得我没有当上太宰。
然后太宰便成了祭足,祭足又在庄公面前力挺世子忽。一来一往,这两人简直就是一对好搭档。感情基础这么好,原本祭足和世子忽可以比翼双飞,共创郑国美好明天,哪里想宋庄公插足了。
插就插吧,他居然还带着公子突一起插。不得已的祭足只好移情别恋了。
大家听完高的说辞后,似乎明白了什么。你俩丫的是不是串通好了?然后叫我们来领取盒饭?
公子突就突然就走了出来。祭和高首先拜了!一个太宰一个司马,都认了,其他人哪里还能有什么二话?跟着吧!搞不好,拜晚了要降级扣工资了。
如何温和的政变?——直接另立中央。你两是恩爱,有[url]http://爱情[/url],还准备婚礼,但是结婚证书上登记成公子突了。
祭足就当着新婚主子公子突的面写信给郑昭公忽说,宋国大兵压城要求立公子突,我们也没有办法!分手。
暗地里,他又给姬忽另一份密信,说你老爸当年确实不是想立你为君,是我死活不肯。这次去宋国,他们又把我抓起来,逼我回来改立突,现在他们又要重兵压镜,所以你还是先避一避吧,以后再找机会!
郑昭公有得选择吗?没有!赶紧去卫国吧!逃着去,慢了就有可以变郑糟公!
反省过去,也怪自己太*了!世子忽少年得志,每次打仗都能建功出彩,在诸侯各国之间名声很大。尤其是齐僖公,还准备把二女儿文姜(记住这个人,后面要划重点)嫁给他!他好装比,说什么大丈夫立业要靠自己,齐国是大国,我们郑国是小国,门不当,户不对,不想高攀。祭足、高渠弥都劝他,齐是大国,有齐国做后盾,以后继位不是更有保障?
但鸡汤文学看多的世子忽坚持自己创业的初心不变。硬生生拒绝了齐僖公两次!好事变坏事,老齐的脸上挂不住了。我女儿嫁不出去吗?打折你都不要?
齐国生气了,一个潜在的朋友被他生生逼成一个明白的敌人。
实践证明有些X是不能装的!尤其是政治的X!生死的游戏!
当然,抛开政治因素,世子忽也许考虑到别的感情因素,在后面会讲到文姜这个神奇女神。一个丝毫不亚于他姐姐宣姜的女子。
说到宣姜,就是在卫国那个,公子寿、公子朔的老妈。你懂了吧。一对比也知道文姜的差不多水平了吧。
世子忽上位没几个月,就去休息了!公子突上位,是郑厉公。其他兄弟们一看二哥这样做,心里就发虚了。赶紧躲吧!公子亹跑去蔡国,公子婴跑去陈国。
太乱了,这个国;太可怕了,这个家!
但为什么是卫、蔡、陈这些小国?很简单,公子们的跑路路线一般都是走外婆家。大概是那里有澎湖湾吧?安全一点!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5 23:28:00 +0800 CST  
郑厉公的苦恼
公子突很高兴,天上掉馅饼。原本还担心被哥哥世子忽杀死,跑路去了宋国,现在突然就成了郑国国君。帝王家的赌注就是大,赢了就是王,输了就是死。
分析起来,这次能赢,外靠宋庄公,内靠祭足。
郑厉公对祭足很肯定,说祭足是我的再造父母,以后你们不管有什么事都可以直接问祭足了。还有表弟雍纠,你也不错,你和你老丈人一起干吧!
这是正确的做法。以祭足在郑国的地位和实力,一般人还真不能随便否定。所以,郑厉公的指导思想非常“识时务”。郑国需要祭足,工作需要权力,还是先把权力给你祭足吧。厉公自己先感受、体会一下做国君的快感。
确实,当上诸侯的感觉真爽。
不过没有爽多久,因为宋庄公的使者来贺喜了!
宋庄公的真正目的是来贺他自己的喜,只是不好直接开口,就先用贺你公子突的喜来起头。贺完喜的使者说,郑伯啊!现在大家都是公侯了,都是头面人了,那个合同不要忘记了!
合同?厉公感到很后悔,谁能想到夺个君位这么容易?当初真不该犯浑许下那么大的代价。就算是按劳取酬的话,这点工作量根本配不上那个价。这份合同是不是存在欺诈啊?关键是你宋庄公什么事都没做,成本也就杀了几只鸡,放血,歃血用,所谓的出兵也只是唬一唬,根本没出。
【干股生意】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乏这样的人,他们做的生意叫空手套白狼。基本没出什么本钱,如果按照劳动量来做参照,那他什么都没干。但是他的作用又很大。他出的是无形资产,比如名望。他借自己的名义给你用就是资本。你可以对外宣称是某人的公司,然后外人都会给你网开一面,没钱可以赊账,货未出可以拖欠等等,他们把你的生意变得很容易。
把生意的常规问题都变成没问题,他们叫干股。
但能获得干股的人要有个条件,那就是他的隐形资产价值高、分量重。谁?不管谁,至少包括当权者!所以我们要禁止做官的人参与做生意。不要说他们利用职权腐败,贪污受贿,那是没本事的贪官,但凡有点能耐的人总是会善于用自己的权威来减低自己背后相关生意的难度,来获取利益。【24】
宋庄公认为自己出的投资就是宋国这家百年老店的名望、权威、威胁,所以他应该按干股核算。既然现在生意做成了,那就要分成。宋庄公理直气壮。加上无道德约束,那气就更壮了。
但郑厉公很不爽!干股可以,只是股份比有点大啊。自己现在刚刚当家就马上丢了三个城池?以后还怎么见人?那么多的钱一拿走,国库就空了,我还怎么做诸侯?猪还是猴?
直接做猪得了!
祭足说,要不金银财宝先给三分之一吧!三个城池就先别割,用三个城池的赋税代替吧!反正他也只是要城池的赋税,我们帮他收就是了!至于大米,等秋收了再说吧!
祭足提出的这个应对策略也是有素质的赖皮,先问宋庄公好,祝你福如东海什么的,然后你出你的价,我砍我的砍价!大家都是在适当的时机做适当的事!就是有点时间差!
你那个时候卡个位置,坐地起价,乱叫价;我现在也卡个位置,坐地降价,乱砍价。
真是什么样的人就能碰到这么样的鬼!历史也证明了,人以群分,国以德论。
宋庄公很生气,他连三个城池的官员叫谁去都想好了,估计任前公示都公示好了!现在你郑国居然反悔了,你们都是些什么人?还有没有诚信?
有诚信的人会去篡位?
宋庄公说,你公子突是个要死的人,是我让你活了。你公子突就算不死也是个流浪的人,是我让你得到富贵,那些东西原本都是世子忽的,哪里是你的?还跟我吝啬?
是的,如果从商人的利益出发,郑国原本确实都是世子忽的,但是从郑国祖宗血脉来说,那也是我公子突的。现在许多大学都说,“今天你以XX大学为荣,明天XX大学以你为荣,”这叫身上的烙印,归属感。这句话公子冯是看不懂了!
赌徒的契约,情圣的蜜语,瘾君子的誓言。这都是人在非正常状态的决定,属于“激情犯罪”。说的人是什么都敢说,倒是你信的人自己要估摸一下内容的可行性。
但宋庄公信了,还信得很彻底。所以宋国的使者在宋国和郑国之间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啊!大声感叹:欠债都是爹啊!
郑国:欠**的债,你们这是抢,好不好?

鲁桓公来评理
郑国现在是真埋怨宋国了!
祭足对厉公说,这个公子冯也是,先前流浪在郑国受我先君大德都还没报,为什么同样的事,他却如此贪得无厌?现在我们只好请齐国、鲁国一起出面给我们说个情。
厉公说,他们肯?不会又要钱吧!我是怕了这些人!
祭足说,应该肯,因为公子冯回宋国的时候,分别给齐、鲁、郑都送礼物了,还有鲁国自己也刚刚弑杀鲁隐公,新立鲁桓公也得到我先君的承认。
大家都是这样做,彼此彼此,心里都知道这事的价码!你宋庄公不顾行情就等于是单方面提价,不给前面那些人面子。
确实,鲁桓公一样认为这属于欺诈合同,宋国有点过分了。
那年宋国就送来一个鼎给我鲁国,今天郑国给的够多了,哪里还能不满意啊!鲁桓公决定亲自出一趟差,去宋国!
这就是差距。鲁桓公是这样感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郑国。人家有困难就主动站出来,解决困难。不像宋庄公,人家没困难就主动站出来,制造困难。
但齐国齐僖公不这么认为。他和鲁桓公不一样,鲁桓公认为可以用周礼来讲道理,齐僖公认为可以用拳头来讲道理。他问郑国的使者你们什么回事?他宋国什么回事?这个世子忽不是好好的?他宋公有兵就能改立公子突?那我就没有兵了?我也出兵去郑国,我选A。
郑国使者吓了一跳,赶紧认错回家。齐国还没有弑君篡位的内乱,说话底气就是硬。
不急,后面齐国乱起来更有戏!否则齐桓公小白哪里有机会?
鲁桓公对宋庄公说,人家郑国也不容易,你宋国是大国,大国不计小国过,能免就给人家免了!
宋庄公说,是厉公感恩我。他当年就象个小鸡仔,是我抱起来给他羽翼!所以,那些东西都是他许诺好的!
鲁桓公说,是他许诺的没错,不过让郑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不等于破产了!给他们多点时间,以后慢慢还吧!
宋庄公说,破不了的!如果没有钱,房子(城池)不是还在吗?
鲁庄公没有办法,就对郑国说,我尽力!
面子都花光了,人家还是不同意。我要回家了!
郑厉公说,别啊!这样,我把那个鼎给你,再加一点黄金和白璧,你一定要再帮我一回!
什么鼎?就是当时公子冯回国之后,为了交好大家,给各兄弟单位的见面礼,鲁国也有!
宋国是不是盛产鼎?一个前[url]http://女友[/url]送一个祖传之宝?还刻上“永结同心”之类的吉祥话?
好吧!我鲁桓公也是个实在人,老好人,礼仪之邦就再帮你一回!
但宋庄公还是不肯!你咋又来了?
鲁桓公说,人家公子突是不想以私恩而弃国!就是不能用国家的东西(城池)来报答个人的恩怨!
再说了,这回我也不是空手来。
哦!什么好东西?
鲁桓公说,你看,人家还把这个鼎还给你了?
宋庄公说,什么鼎?我们宋国有的是!
鲁桓公说,你忘记了?就是当年你结交我们而送给我们的!现在人家不敢要了,还给你了!
鼎啊?小的可以喝酒,中的可以烧香,大的可以煮火锅啊!有没有勾起你粉红色的回忆?
宋庄公听说这事,十分惭愧,打人不打脸,你这是揭我老底啊。就附和说,这个,我早就忘记了。
这么打不打脸的?庄公你还有脸吗?
宋庄公说,老鲁啊!我知道怎么做了!你快回家,这事你就不要操心了!
你知道就好。于是,鲁桓公回家。
但是鲁桓公没想到宋庄公的“知道”其实是恼羞成怒,加紧逼债。这债逼得紧紧,逼得死死,又把郑国再次逼向鲁国,都哭了!
这回算捅了鲁桓公的底线了。鲁国很生气!你这宋国是一点面子不给我啊!一个匹夫都知道不能贪而无信,哪里有你这样的公子冯?小郑国啊,你情也不用求了,债也不用还了!走,一起打他宋国!
欠揍的人除了去揍他,什么话他都听不进去。
就像对小孩一样,什么素质教育,什么懂事讲道理啊,那只是极少数小孩,对于大多数熊孩子来说,一百个道理不如一顿打。
这也是祭足想要的,那就是要把鲁国拉进自己这边。从鲁国愿意帮忙那一刻开始,就是郑国的利好。如果鲁国的面子可以,那自己的债务就免了,如果宋国不同意就等于把鲁国也涮了。涮到一定程度,鲁国就会生气,那时候就会变成了宋国的敌人。
【见好就收】大家都知道什么事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在度来到之前,事物是成正比,你越耐得住,收获就越多。但是在度到了之后,就是拐点到了,你走的越远就死得越惨。比如股市,他涨的时候,你的耐力和收入成正比,等到他下拐了,你耐的越久就亏得越多。
道理很简单,都懂,问题是“度”在哪里?
不知道。就是因为不知道度在哪里,所以“收”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事。“见好”与智力和运气有关,“就收”与自己的贪欲有关,这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内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对方的诚意表现出来后,你什么时候收都是对的。当对方诚意用完之后,他知道自己的好人做不了了,那就只能做坏人了。【25】
鲁国的诚意用完了!事情的性质变了。
听说鲁国和郑国要合伙过来打宋国,宋庄公吓了一跳。但跳过之后,立即镇定。正如偷情的智商一样,贪财的智商也不可以被随便低估。宋庄公在慌忙中居然还能想到一招好棋。那就是找齐国。
这么好的智慧真是可惜了,生生被品格耽误了。这或许是宋国最好的机会。宋襄公要是有你这智商就好了。
宋庄公赶紧找齐国修好,向齐国认错,我是瞎了眼才会去辅助公子突,这种言而无信的人。我现在真不想要了,听说你们比较看好世子忽,这样吧,我们一起给世子忽复位吧!
宋国说得很动情,但齐国只是呵呵!我知道了,你们先回去准备吧。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6 22:58:00 +0800 CST  
郑鲁败宋齐
准备打还是准备挨打,齐国也没有说明白。
但此时的郑国很明白了,诸侯之间许多事情都是“能谈就谈,谈不拢就打”。别墨迹了!
有鲁国撑腰的郑国不肯耽误美好的时光!说走咱就走,看地图,三家都是邻居,比较近,说来咱就来。
宋国的公子御说,军队的气势主要在于道理的是非曲直,现在一是因为我们太贪郑国贿赂,二是因为我们伤害了鲁国的面子,所以现在不如去向他们认个罪,大家罢兵就好了!
南宫长万说,人家兵临城下,我们一箭不发,一仗不打就认输,认怂,还叫什么国家?
那就打吧!架打了几个回合后,双方发现,各自半斤八两!
鲁郑两国通过围殴抓了南宫长万的先锋猛获,这边宋国南宫长万和儿子南公牛设了一个圈套也抓了郑国一将!
然后两下商议,交换战俘!
就在大家回家商议下一步如何再打的时候,传来另一个战场的消息。对比那个战场,宋国这边打的仗有点玩似得!无非赌点夜宵钱!那边那个战场却是生死之战。
现在知道了齐国那时候为什么在呵呵!因为没空!
因为齐国此时正在打纪国!
打的理由也很奇葩。齐僖公说,自己祖宗八代前齐哀公被纪国告密(打小报告),结果被周夷王杀了,现在要报仇了!
但齐国没说自己的齐哀侯搞了僭越的祭祀。
不管怎么算,这个理由也是醉了,时效性真是久啊!这个理由可以借给美国去打西亚,就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八辈祖宗?
其实吧,你想扩张就说扩张吧。齐国明显是看上这个邻居小纪家的土地了!
谁知道,这个原以为屁大的纪国却很难打,把齐国气球了!同时,因为鲁国和纪国是婚姻之好,所以纪国也来向鲁国求救。
鲁国说,我的亲家出事了!我要帮他去!
郑国说,你都这么帮我了!你有事,我也去吧!
关键时刻要看人品。
齐国说,宋国啊!如果你来帮我打纪宋国,我就帮你打郑国。
宋国说,你说话要算数啊!
于是,鲁国郑国和宋国就把战场转移到了纪国那边去了!
纪国:来的都不是客。
大家说这是打仗吗?这个是过家家吧!就像我们晚上的应酬酒会,老好人鲁国这是在跑场。第一场还没喝完,那边电话就一直催,只好跟大家说,兄弟那边实在有事,这杯我干了,你们随意,我先过去。郑国赶紧说,不随意,我也干了,纪国我认识,一起过去吧!
好好!郑国都过去了,宋国也不甘寂寞,你们都跑了,我还跟谁喝啊?一起换场!
果然,老好人鲁国一到纪国战场,就马上拿出自己的杀手锏——找齐国讲道理!鲁国真是有点《大话西游》唐僧的耐心。
道理无非是我代替纪国向你请罪,看在我面子上,这回就饶过我亲家吧!
齐僖公大怒,一边玩去!怎么亲家不亲家,我还是你老丈人呢(后面会专门讲鲁桓公与齐僖公女儿文姜的故事)。我和纪国有不共戴天之仇,你要打就来一起打,去帮你的什么亲家吧!
我齐国准备这么久就是为了吃掉纪国,管你什么亲家,什么面子啊!你们到处结婚,天下的亲家多了去!你到处卖面子,一个面子卖给宋国都卖不掉,又要来卖我?
其实,齐国早就集结了卫国(也是亲家,宣姜就是我的大女儿,继位惠公的公子朔是我外孙)、燕国一起来干纪国。这哪里是一个讲道理的鲁国可以左右的事?
作为邻居这么多年,齐国是了解鲁国的。所以就鲁国那点战斗力他是不会放在心上。说好听一点,鲁国是先礼后兵,说不好听,那时候鲁国是只会来礼。
但齐国万万没想到,这场仗因为郑国的参与完全改变了!郑国人确实**!真得,要不是出了这几个败家儿子,郑国前途不可限量。
正再是越想越可惜!
前面鲁国骂燕国说无信,让燕国心虚。原来先前鲁组织过燕、宋签订过一个关于挽救纪国的合约,有点类似现在有钱的名人给自己的子女搞个基金一样,保护保护。
现在宋庄公的贪欲已经闻名华夏诸侯,鲁侯就问燕伯说,你是不是要和宋庄公凑成一路货色?
宋庄公:鲁侯***。
人家燕伯是受过教育,果然很羞愧。心里虚,打仗不卖力了!
看来“鲁唐僧”“鲁大师”的话有时候也有点管用。但齐鲁实力差距在那儿明摆着,所以战没打多久,鲁国就顶不住了。眼看就要失败了,这个时候,郑厉公来了。郑兵是实在人,一来连水都没喝一口,就直接冲过去,把齐国杀个七零八落!
齐国:靠?你这是要评年度先进工作者的节奏?
先进不先进倒是其次,郑厉公的心结是因为听说齐僖公比较喜欢世子忽,还和宋国商量说要一起复立公子忽,那就是国恨家仇了,所以打你丫的没商量!还要借机死命打!
所谓“凶的怕狠的,狠的怕不要命的”,被憋屈的郑厉公一段蛮搞,齐国居然被打退了!
但是郑国还没完,因为发泄的感觉根本就停不下来。所以,郑兵顺路又直接杀入宋国军队里。宋国才刚刚到,正准备洗把脸看看形势再说。瞅着郑军飞来飞去,正琢磨齐国是不是要败啊?我们是不是要跑啊?谁知道郑军瞬间就杀到自己阵营来。晕,我们还没有摆好阵呢!?
**,郑军赖皮,从郑庄公开始就喜欢赖皮,打仗从来不按套路出牌。我这脸都没洗的“无辜群众”,你也打啊!
郑国:你没脸洗什么脸?
但是骂归骂,你打得过,你可以指着他的鼻子骂!如果你打不过,就只能转身在心里骂一句,“他娘的”!
他娘的宋国也被打退了!
郑国: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呢?
齐僖公虽然败了,不过他退回齐国前说了一句话,把纪国吓死了。他说,从此之后,齐国纪国世代为仇,有我齐国就不该有纪国!
纪国晕了!本来春秋诸侯国之间就经常打仗,大家都是“打着玩”,今天你我是朋友,明天你我是敌人!过家家一样,多好玩,大家开心就好,你齐国这次这么认真?
开心?那是大国之间!你一个小屁孩还想开心个屁?
要知道春秋初期有150多个诸侯国,哪有办法让大家都开心?开心主要是在大国之间。如果不让你小国伤心,我们大国哪里来的开心?所以呢,你们就别开心了,开瓢吧!
确实没多久,纪国就被齐僖公的儿子襄公诸儿给灭了!

祭足不理宋国
失败回家的宋庄公现在恨郑国入骨了!偷鸡不成蚀把米。就是因为你,我利益没拿到,名声也没了!
关键是还打不过你,太出乎意料了!我版图都比你大,而且是几百年的老诸侯了!太丢人了,丢人都丢到历史教材去了。这人丢得我都没办法向我朋友解释清楚,我是怎么把自己(人)找回来。
要不再试试?一定要挽回一点面子!
于是,宋庄公就把郑国给的那些“金银珠宝”都搬出来转送给齐、蔡、卫、陈四国,借兵!就当是本钱不要了,也要面子!我们不做生意人了,我们要做文化人。
打,打你个郑国,只要把你的屁股打疼了,我的面子应该就能要回来了。
郑厉公也发现(想起来)我郑兵这么厉害啊!那就打吧!
但祭足说,不能打!不要理他!
厉公说,人家都到门口了啊!
祭足告诉厉公,打仗如果只是凭刀枪,那郑兵比宋兵强悍多了,但是打仗首先讲究的是理由,前面我们让宋国索贿,不是怕他,是要把宋国的无理昭著天下。其实我们给的已经够多了,但他公子冯不按照市场行情,还要继续索取,无非是当时我们自己确实有不在理的地方。毕竟开始是公子忽的君位。后来他使劲要钱要地,贪心不足,就变成了他的不在理,最终又惹恼了鲁国。
所以在和宋国打仗的时候,我们士兵愤怒,士气高涨,他们士兵心虚,士气低落,那样的战自然很好打赢!但是这个事情过去了,现在他花钱请来四国兵马,无非是要面子,要报仇。我们如果出战,打赢就可能得罪四国,到时候战争会不断循环,我郑国就永无宁日。如果打不赢我们损失就更大了,他宋国肯定又要签合同又要抢钱。所以,现在最好是不理它。那四国就是来看热闹,领分子钱,我们不打,人家最乐意(露个脸,签个到就能拿补贴)!等到宋国可以获得一点安慰后,这伙人自然就解散回家了。
这就是智慧。
祭足的智慧能分清楚哪里是好,郑国和祭足的自我控制还能知道哪里就收。即,见好就收。
开玩笑,当年卫国州吁卷了五国来攻打郑国,郑庄公一一化解的时候,祭足默默地站在旁边,难道会不学?这笔记是白记了吗?
厉公觉得祭足说得有道理,但是他隐约听见祭足提到了自己篡位的事情,理亏是理亏,但你别说公子忽啊。这让厉公很不高兴!
果然,围攻郑国的四国都没什么出力,比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还柔和,只会天天喊打喊杀地把攻城的背景音乐衬托地轰轰烈烈。但郑国人就是不动,好像攻打的不是自己国家,自己就过来围观围观,关注一下。不久,宋国也看穿了郑国不出兵的用意,心想不能干耗下去了,四国的士兵这么多,攻城的时候出工不出力,吃饭的时候出工又出力,开销很大啊!这样拉锯,郑国可以拖,我老宋可拖不起啊!所以,郑庄公就干脆就在城外抢劫一番,然后回家,犹如当年郑国去周朝割稻麦一样。然后宣布大胜了郑国,扬长而去。
在宋庄公眼里,这就是挽回面子了!
在祭足的眼里,这个没德行的家伙幸亏智商不低!
在郑厉公眼里,祭足太专断,都是你说了算?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7 18:50:00 +0800 CST  
不靠谱的女婿
宋国退兵后不久,周桓王去世,世子佗继位,即周庄王。桓王临时前也丢了一个炸药包,他告诉周公黑肩说先让世子佗继位,然后再传给我的二儿子克,兄终弟及!
这个炸药包后来炸了周公和王子克,这是另一个话题。
郑厉公听说了周王朝的丧事,就准备去周朝奔丧!祭足说,不要去,周是我先君的仇人,你去吊唁,容易自取其辱!
祭足说话的内容是对的!但是语气不好听,表情没节制,所以郑厉王怒了,认为你祭足屁事都要管!我算是被祭足给架空了,你有足,我没足,足被你祭了,我做这个君王有什么意思?
那就找我自己的腿吧!
某天,郑厉公和表弟雍纠在一起的时候,看到几只小鸟飞来飞去,就感叹说,飞鸟想叫就叫,想飞就飞,我真是不如他们!雍纠马上说,主公你感叹的是不是政权问题?
厉公不说话!沉默是金!这是高手的默认方式。
雍纠继续说,我听说“君犹如父亲,臣犹如儿子”,儿子不能为父亲分忧,就是不孝;臣子不能为君王排难,就是不忠,主公如果你看得起我,有什么事情就请说,臣绝对赴汤蹈火啊!
厉公就问,你不是祭足的爱婿吗?
雍纠,纠正说,婿是正紧的婿,但爱不爱就难说了!我娶祭氏,原就不是祭足的本意,是宋君强迫他。我看祭足三天两头总在怀念自己和郑庄公的美好时代,现在只是畏惧宋国而不敢想改换君主(你)罢了。
厉公直接说,如果你能杀祭足,他的位置就是你的位置。就是不知道你敢不敢?敢,怎么下手?
雍纠说,好办!城外不是被宋国劫掠了吗,明天主公可以命司徒高弥渠去城外修廛舍(平民的房屋),叫太宰祭足带米粟和锦帛去安慰居民,然后我在东郊设宴送行,带上毒酒直接就把祭足给药死了!
厉公说,计划不错,不过你要小心啊!我的命都压你身上了!
这个计划简单说就是毒死他祭足。他们虽然是一家人,但分两姓,不住在一起,所以要找个一起喝酒的机会也不容易,才会这样费尽心思地铺垫出一个这么大的场面。
雍纠回家后,因为心里有事藏不住,神色有点慌张,完全符合干不了大事的人物特征。这种不正常很快被老婆祭氏看出点问题,就问老公你是不是病了?雍纠说没病。祭氏又问,朝中是不是有事?雍纠说,没事!没事!没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那就是有事了。
祭氏不亏是祭足的女儿,马上开始讲道理说,我看你神情不对,朝中肯定有事,我们夫妻同体(就是一起共患难,别想多),不管什么事,我也应该知道,一起担当!

雍纠说,没什么事,主公想要你老爸明天去城外慰问灾民,到时候,我去城外去给他践行,没什么其他事!
祭氏说,践行就践行,在家就可以,为什么要去城外!?
雍纠说,这是主公的命令,你就不要管了!
要管啊!城里是祭足的天下,这里兵马到处都是祭足的手下,但是到了城外就不好说,几个强盗就可能结果了你!
祭氏心中存疑,就跟老公一起喝酒。这宋国人打仗不行,喝酒也不行,没几下就被祭氏连哄带骗灌醉了!
祭氏故意试探问,主公叫你杀祭足,你忘记了吗?
雍纠马上回答,这么会忘?
恭喜你,都能抢答了!
好了!这宋国人真是酒量不行,酒品也不行!
第二天,祭氏说,你要杀我老爸的事我都知道了。雍纠辩解说,没有的事。祭氏说,哪里没有?你酒后都说了!雍纠说,那你要怎样?祭氏说,都跟你说了,我们夫妻同体,嫁给你,就是你的人,你还不信我?雍纠说,那我错怪你了。就把一切计划都说了出来!还加了一句,我如果当上太宰,你就当太宰夫人啊!
恩。你先当!上当的当!
看来这宋国人酒品不行,人品倒是不错,就是和智商不在一条线上。
祭氏立即回娘家问母亲,父亲和夫君谁更亲?
这本是一个很家庭的问题,但是因为这个家庭太特殊了,所以就成为了郑国干部考核的重点问题,它影响了郑国本年度的政治走势,所以考生要是答不好,就会影响个人的后世走势。
祭氏母亲回答出一句左右历史的话:没有出嫁的女儿,父亲是确定的,而丈夫是不确定的!出嫁的女儿,不爽了可以再嫁,但是却不能换父亲再生。丈夫不过是人的视觉,父亲确实天的视觉。丈夫哪里能和父亲比?
祭氏听完之后,大为感慨。泪流满面啊!今天为父亲了,就不能顾丈夫了!于是就把雍纠的计划告诉了母亲!
母亲开始以为是家里吵架的事,没想到这么严重。在她这里丈夫可比女婿重要!这个没毛病!(估计她自己的老爹已经去世了)
祭足就知道了全部!
开玩笑!你跟我祭足玩这个啊!
结果,准备毒死祭足的酒变成了祭足摔杯为号的故事情节。深明大义的祭氏也变成寡妇了。不过没事,祭足的老婆说了可以再嫁!明天就开始相亲。
厉公还在宫里等候好消息,担心这个表弟雍纠有点不靠谱,自己也预备了不少武士埋伏在那边。谁知听到却是个逆转的故事情节。当时也没有设计失败的预案,这一闹,捅了这么大的篓子祭足哪里会容得下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赶紧跑路吧。
自己这一次不当操作等于是给了他一个干掉我的理由!宋国是不能再去了,双方因为合同的事脸都撕到破相了。还是去蔡国边境(也有说郑国栎地)躲一躲吧!
后来,有人告诉厉公,那个主角雍纠到底是怎么失败的!厉公听后几乎吐血,气得摔杯还不能为号,只是嚎啕大哭。****雍纠,这样的老婆你为什么不直接杀了,我帮你再娶几个啊!
避嫌都不懂吗!
确实,你们这些王子们为了避嫌把自己兄弟都杀了!雍纠这种公子哥吃喝嫖赌还可以,干这事是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心智。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8 20:08:00 +0800 CST  
十三、郑霸终结
郑厉公跑路后,郑国的君王又出现了空虚,组织工作的祭足召集大家一讨论,机会再一次回到了郑昭公这里。
但机会这种东西还真不好说,关键要看人。有人能把一手好牌打的对手落花流水,也有人能把自己打的鼻青脸肿。

郑昭公回家去死
郑昭公世子忽,被弟弟公子突借用宋国联合祭足搞了政变后,跑路去了卫国。此时的卫国也刚刚完成最狗血剧情的弑君篡位工作。卫宣公的最小儿子朔杀了两个哥哥急子和公子寿,刚刚继位为卫惠公。
前一阵子,惠公还根据外公齐僖公的召唤,派出部队跟齐国一起去打纪国,结果被鲁国和郑国(郑厉公)的援军打得落花流水。
所以,此时的卫惠公心头也恨着郑国,恨郑厉公。突然有人报告说郑国出事了,郑厉公跑了,现在人家正赶来卫国准备迎立公子忽复位。
好消息啊,惠公完全乐闻其变,现在这个讨厌的厉公换成与自己有恩惠关系的昭公,对我卫国是大利好。
但是回郑国后的郑昭公似乎吃一堑,也没有长一智,白吃了,根本没有认清事物缘由,分不清是非曲直。他居然不是感谢祭足,反而是埋怨祭足,你为什么要联合厉公驱赶自己,所以对待祭足不再那么尊重。
这是一种法家思想。“我只看事实,你只要回答我是或者不是。”
你丫是不是驱赶我出境?是!
可以了!然后郑厉公就感觉自己已经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不是我欠你祭足什么,而是你祭足欠我很多。
这些变化很快被高渠弥感受到了。要知道,高原来也是那场政变的主要帮凶之一,位高权重的祭足尚且被这样对待,那他还有好果子?郑昭公当年还是世子忽的时候就对自己很不感冒,横竖看不上自己,现在再加上参与公子突政变这一出政治污点,以后自己还怎么混?
祭足可以称病不出,但我高渠弥要消除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驯养敢死队,等待时机杀了你郑昭公。先发制人。
回想起来,郑庄公的眼光确实不错,早就看出来了世子忽的能力特点,就只是个能打仗的料,在政治上根本不具备智慧,压不住阵,很难对付那几个兄弟,所以动了要立公子突为世子的念头。
根本不懂政治的郑昭公,以为自己是世子,那么这个君位就当然是自己的。一副理所当然的死相。
不读书也不看报,现在都春秋了啊!
而逃亡在蔡国的郑厉公却能痛定思痛,开始不断团结蔡国附近的栎(念立)人(住在栎地的人),并把栎地的守城官檀伯给杀了!搞起了小割据。祭足听到后,赶紧派大将傅瑕(念侠,这个人后来也是个弑君的货色,所以点一下名字)去镇守大陵这个地方,遏制住厉公的进攻企图。
厉公很郁闷,大陵是他要进攻郑国的咽喉。
宋小宝:你掐我脖是吧?
厉公就想到了好朋友鲁桓公,当年正是他帮助自己斡旋宋庄公的索贿事件,后面自己也帮他去纪国打齐国,一来一往双方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郑厉公去鲁国请他帮忙。这个可以理解。
然后再找卫国,此时的卫惠公也正因为郑昭公回郑国后,没有对他有任何表示,感谢费没有,红包也没有,很恼怒,竟然准备亲征郑国。这个也可以理解。
还有宋国,反正宋庄公喜欢钱,就再谈钱的事!这个宋庄公像条非洲鲫鱼一样,老被厉公那几条蚯蚓钓着。这个就有点牵强了。双方都搞成那样了,还能继续合作?宋庄公到底是心大还是缺心?或者解释说,只要打郑国,他就开心。郑厉公跟他说,过去都是祭足的错,都是月亮惹的祸,现在自己也成了祭足的受害者。
于是鲁、宋、卫、蔡四国联军就又杀向郑国。
这是“联合国军”第三次杀到郑国门口,公开挑衅。卫国州吁讨名、宋庄公讨债、郑厉公讨位,至于鲁国,讨个热闹吧。
如出一辙,面上还是很好看,又是一场四国联军,但是只要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就不难理解他们将会怎么没的。利益下的乌合之众根本没有战斗力,打战又不是比赛人数。所以强悍的郑国士兵在祭足的指挥下,居然没有落一点下风。相持一段时间后,郑厉公那点私房钱很快就没了,联军的伙食标准也下降了,大家都觉得没意思,然后就各自回家了。
不了了之!
但是卫惠公回不了家,前面说过,他的家被卫黔牟政变了!
联军这战打的?说什么好?卫惠公出趟差,单位没了!说好是要替别人争国,结果别人没争到国,自己反而没了国,只好去齐国。
这战虽然声势浩大,但只能算打了平手。郑国实在牛,1:4仍旧不落下风。但祭足认为郑厉公在外始终是个隐患,隔三差五地兴风作浪我们也陪不起啊!就想到你厉公原来不是帮鲁纪打齐国吗,那齐国一定恨死厉公。可以借这个机会和齐国搞好关系,建立掣肘厉公的外交。他决定自己亲自去齐国。这事太重要了,因为听说鲁国和齐国也在改善关系,顺利的话就能一下结交了两个诸侯国。
祭足的这个考虑已经是很周到了,但还是百密一疏。要不说古人信天命呢,这个世子忽就没有做诸侯的命,你这喝水都能噎死的概率也发生了。因为祭足只顾着外患,哪里想到这边还有一个高渠弥正在酝酿他的内忧呢!
高渠弥也是郑庄公时代的一员猛将,要不是世子忽的一句劝说,可能已经当上了太宰,替代祭足的位置。所以他怀恨在心,就结交了公子亹(念为)。在郑国,他也就怕祭足,现在祭足居然又亲自出访了。
机会啊,老天给的机会不能错失,高渠弥就趁郑昭公外出冬祭的时候,派自己驯养的敢死队打埋伏、搞突击直接把他给杀了。还是老套路,对外就说是被盗贼给杀了!
盗贼没文化,所以只认钱,不知道什么君王不君王!统统杀!
可怜“盗贼”,就因为不念书,在春秋常常背黑锅。
这回好了,没有什么政治智慧的世子忽也不用跑了,直接挂了,高渠弥把他二弟弟公子亹从蔡国请回来做君王。
祭足到齐国刚刚和齐国谈好建交的事,就被公子亹叫回家!
你的老大换了,回来换公文。
祭足一脸闷逼,我正准备拆东墙补西墙呢,回头一看,南墙都没了。还修个毛啊!
祭足:生在春秋这个没好时代,有些差真不能随便出。
卫惠公朔:我同意。

公子亹过把瘾
继位的公子亹喜出望外,但我们一查,居然没有谥号,名字还这么难写,好在有粘贴这个功能。因为他只在位七个月,时间短,没有什么建树,也可能是后来的公子婴和厉公不批给他了,也可能是丢失了。不过,后来的公子婴也没有谥号,所以最大的可能是被厉公统统去掉了。
两个讨厌的人!看连续剧好好的,跑出来插播什么广告啊!
实际上,公子亹一点也不讨厌,人家也没有主动要求什么,也没主动做什么,人畜无害,只是天上掉下一个“诸侯国君”砸他身上了而已。
此时的齐国老大也已经换人了,齐僖公去世了,齐襄公诸儿上。
齐襄公诸儿说请公子亹去齐国,共商国事。
公子亹听齐国说要请他去参加会盟,心想这是有利于郑国的事,上回祭足去搞好关系也是这么目的。为了抵御共同的郑厉公,我们齐郑两国确实有必要再次合作。此前,祭足应该已经打好基础了,让齐国感动了吧!
公子亹就让高渠弥去叫祭足一起去齐国!不要辜负齐国的一番好意。
在家休息的祭足,听说又要去齐国,脑袋一麻,娘啊!又要出差?出差已经成为一个恐怖的词语。
祭足不想去,就说我昨天爬楼梯,摔伤了脚,现在在家里养伤,你们去吧!
大夫原繁过来慰问他,问说,齐国愿意结交我们是好事,你怎么不去辅助他们啊!
祭足说,齐襄公诸儿残忍强悍,现在继位大国齐国,等于恶人手里握着凶器,早晚会到处惹事,炫耀武力。我们的世子忽曾经帮助齐国打战,在齐国口碑很好,却被弑杀。现在他们以大国的身份邀请我们小国,属于无事献殷勤,里面肯定有不少文章呢!这趟差凶多吉少,我就不出了!
果然,公子亹和高渠弥高高兴兴出差去,安安静静回不来。他们用那套关于强盗弑君、图财害命的理论向齐国解释郑昭公为什么死,根本就没有用。齐襄公自己的行为本身就有点强盗的逻辑,你们把黑锅扔给强盗,不是在变相讽刺他吗?
原来,齐襄公因为十分淫荡的事,刚刚杀了鲁桓公,被国人说三道四,就想找某些可以算主持正义的事情做做,转移大家注意力,引导公众舆论。他觉得郑国高渠弥杀了我们齐国好朋友郑昭公世子忽就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可以拿来主持一下公道,宣传一下正能量。
当然,后面他还帮助卫国卫惠公朔主持了公道,赶走了卫黔牟让卫惠公回国复位。
为了证明自己的公道,齐襄公不但把公子亹杀了,还把高渠弥五马分尸,以此来警戒那些逆臣贼子。
不过,实践证明,在权力的诱惑和仇恨的敌视面前,这种警戒有个屁用,没多久,他自己还是被杀了!(后面说)
于是,郑国又一次君位空虚,好在祭足早有准备。
好在我们郑庄公生了不少儿子,耐杀!经得起你们杀。
祭足提议让躲在陈国的公子婴来!以原繁的群臣没有任何意见。因为原繁已经被祭足的智谋生生折服了,现在是铁杆支持祭足。
料事如神啊,老祭!你说咋办就咋办!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9 19:41:00 +0800 CST  
公子婴的安分守己
新上台的公子婴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出身不如世子忽,谋略不及公子突,能登上大位估计是烧香烧出来的。既然不如人,那就依靠人吧,所以他就处处与人为善。对内,他完全信任祭足,什么事情都交给祭足去定夺处理。祭足本也是个政治才能极高的人,所以在他的努力下郑国似乎开始恢复原来的生机。对外,他不再称王称霸,遇到什么事不出头不围观,早点回家洗脚睡觉。同时,又主动和齐国陈国等邻居搞好睦邻友好关系,不去搬弄人家是非。
继位的第二年,鲁国就过来找他商量纪国的事(齐国又打纪国了),郑子婴就以自己国家动乱未平为由拒接了!第三年,缺乏外援的纪国抵挡不住齐国的攻打,灭亡了。
凡此种种,郑国总是安分守己,公子婴也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这不一定是郑国的福分,但却是郑国人民的福分。
还有一件事情,很不起眼但是很重要。公子婴主动请诚于楚国,就是拜楚国为大哥。答应年年给楚国纳贡,做他的附属国。
说好听一点,是他识时务,因为此时的楚国开始进入了中原文明的视野。在位的楚武王虽然自己也是杀了侄儿继位,但是他雄才武略,吞并了周边不少小国,还逼迫随国向周朝提出让楚国以王的旗号管理汉水以东诸国,虽然周王没有同意,但是不影响楚国自己称王。
原来楚国是在南方,中原不怎么待见他,但是现在的郑国不得不待见了。因为变成邻居了。不是楚国搬家,而是强盛的楚国让郑国身边的应、曾、唐等诸多国家都变成了楚国。
唇亡齿寒的感觉让郑子婴时刻感觉到压力。所以,这个时候选择不再做什么大哥,而是去认大哥,这是最好的生存之道。中原开始畏惧楚国,但是心里还是鄙视楚国,此时,郑国站出来,第一个拜大哥,楚国自然很高兴。
第一个小弟不罩的话,以后谁还会来当小弟?
说不好听一点是郑国从此沦为二流国家。原来郑国只是周朝的小弟,现在变成了楚国的小弟。楚国虽然自己称王,但是在大家眼里仍旧只是一个诸侯国,而且还是比较野蛮的那种。郑国一旦将自己定位成二流国家,以后国家建设、外交等都会朝这个方向去做,要再回到一流国家就会难上加难。一级达标校被降级为二级达标校,以后的招生就麻烦了!而且,诚服楚国,相当于是对中原文化的背叛,这一点会让周边的国家很瞧不起。
但瞧不起总比死得起好吧!
虽说以后吃饭主桌是上不去了,但饭局还是有的!
但是郑子婴没有想到,这种新型的依附关系让郑国获得了一时的安宁,却换来多年的疲倦。春秋后来形成了的争霸局面,居然让郑国变成了中原和楚国争霸争夺的一张指示牌,一个焦点。
所谓打狗看主人,既然主人打不过,就把打狗当做打主人的脸!打你的小弟,话糙理不糙。
从此郑国的政权问题不再只是公子们之间权力的争位,还逐渐演变成了各国扶持的公子们之间的争斗,成了要确定郑国以后做谁的二奶,而形成的战乱。
齐桓公带着崛起的齐国要跟楚国争霸,第一步就是搞郑国。
齐桓公认为郑子婴虽然是老哥齐襄公杀掉才立起的君王,也很尊重齐国,但是你最后居然和南蛮走到一起,所以就想支持公子突来争夺郑国君位。
如果公子突能再次复位不就感谢我齐国吗,不就自然变成我齐国的二奶了?
于是,齐国插足了,和躲在栎地,还在苟且的郑厉公开始眉来眼去,勾三搭四。
也该是郑国出事,也该是郑厉公复国。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好像天命在循环,郑子婴忍辱负重做了12年君王,终于忍不住了,哭了!因为祭足死了!

祭足的影响力
这是一个不简单的祭足。不祭天,不祭地,就祭你足。脚踏实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郑庄公开始,祭足已经在你们姬郑家前前后后熬过了5人6次君王。数字大,看似很多,其实也就郑庄公和他的四个儿子。但从数字背后来说,你的身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郑国为什么会这么不稳定?说明平乱戡乱的时候有你,动乱的时候也有你。真是“成也祭足,败也祭足”。
但是人家也不是故意啊!许多时候是形势造就英雄,也是形势迫害英雄。
如果郑国能在郑庄公后顺利过渡给郑子突或忽,祭足就会大有所为,郑国也可能成为真正的一流强国。这正是祭足多年后还在常常怀念郑庄公的原因。贤臣与明主犹如冠上明珠,是人世间一大快事,能臣不得主犹如锦衣夜行,白来人间一趟。也许,祭足还会常常怨恨庄公最后的不力(不果断),为什么就不能处理好自己的儿子们。
后世的汉武帝在处理继承人问题上就比较生猛。此前,他虽然逼死了太子刘据,但是在传位给8岁的刘弗陵时,居然杀掉了刘弗陵的生母。这是何等的气魄?一个真正的政治家,眼里只有国家和社稷,没有什么亲情,一切有利于国家的事就应该去做,培养儿子是,遏制儿子,逼死生母也是!
郑庄公在这一点明显输给汉武帝。但是历史上,春秋时期还只是国家的雏形,政治也还不完善,不能指望一下子就出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咖帝王。汉武帝是有机会看见过去几百年的历史,才能做出如此“残忍”的“英明”决策。
不过,祭足也是够了!能遇到郑庄公是他的幸运。面上两人是君臣关系,实际上也是一对能力优势互补的CP。一个善谋的人要有善断的人与他搭档,才能实现他的才华,否则他的才能只会变成了一个话痨或者“点子王”。从他后来的谋略和行为看,他就是一个典型的谋士,遇到需要独立做主的时候,常常会做出错误(不是最佳)的决策。好在有顶级的智慧,所以总能在决策失误的边缘把危害损失到最小值。
好比一个渔民,他是抓鱼的高手,但是在判断哪里有鱼的时候总是失误(也可能不愿意)。大家都去远海捕鱼了,他居然因为听了谢霆锋唱“我们这里还有鱼”就拼命在近海闹腾。但人家赢在技术好,所以在只有很少鱼的海岸边依然能捉到别人捉不到的鱼。
作为臣子的祭足的一生也可以圆满了!他的权力和地位能左右郑国政治几十年,在当时条件下,毫无疑问是个牛人。
流亡在外的公子突是第二年才听到祭足去世的消息,这个让他又恨又怕的人终于还是输给自己了。
不是打牌输,不是下棋输,而是寿命输给我!
16年了,我在栎这个地方苟活着,都快被郑国人民忘记了!但我内心复国的小宇宙可从来没有被磨灭过。
杨过:这么巧啊!这个数字会有故事哦。
这个凭名字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人终于去世了。
公子突如冬眠猛兽,逢春苏醒,又开始打探起郑国的形势。而正好在这个时候,齐国齐桓公也要崛起了。
两人一拍即和。
现在的郑厉公开出条件十分简单:只要复国,郑国从此给你齐国做小的,丫头也可以!
而齐桓公比宋庄公可厚道多了。不要钱、不要地、不要脸,只要做朋友!
朋友跟谁做不是做?二奶给谁包不是包?价格好,待遇好才是真得好!
刚刚崛起的齐桓公正好也是不缺钱,就缺二奶,尤其是缺郑国这种重量级的二奶。
这是典型的干柴烈火,第二年,齐国就派大夫宾须无带了二百乘兵马和干柴来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0 20:28:00 +0800 CST  
公子突来终结
最近,郑国流传一个传说。
说城内有一条大蛇,青头黄尾巴;城外也有一条大蛇,更长,红头绿尾巴。不知道为什么,两条蛇打起来了,几天几夜分不出胜负,围观者越来越多,大家也不敢靠近,17天之后,城外的蛇终于咬死了城内的蛇,还进入城内,到了太庙就不见了!
虽然谁也没真见过,但是大家都说有人见过。
有人:所谓的“大家”给我站出来,还能比这更邪乎吗?你干嘛不直接说公子突要打回来了吧?还17天,不是要说公子突在外流前后浪了17年吗?
但大家都信这个传说,因为许多人对于郑子婴主动给楚国做二奶这事很不爽。现在郑国人要是出去走亲戚还是做生意,留学他国什么的,都容易被别国的朋友指指点点。
做二奶的日子是很有舒适感,但是不能让大家都知道我是二奶!
那时候的中原人把名誉看得比命还重要。当然主要原因也是,郑国人的生命会不会丢不知道,但名誉受损已经是实实在在了。
郑国国人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郑子婴,因为祭足在。祭足似乎象征着郑国的定海神针。上畏他,下惧他,人怕他,郑国的鬼也不敢惹他了。所以,老臣谋国肯定有他的道理。
现在祭足死了,道理没了!
新的道理就出来了:就算要给人家做二奶,也不能给暴发户做二奶!粗鲁的楚国。
这个“道理”经过有心人的宣传后就变成了郑国的民心工程。
在外漂泊了17年的郑子突,给郑国人的印象已经不是“老不死”,而是他漂着这么久还死不了,还不放弃复国的理想。老天不放弃他的寿命,他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似乎是一种天意人选,说明郑国就该是人家!
而且,现在公子突可不是以前那么毛毛糙糙,只会突来突去。他经过历练,已经变得更聪明。他学会了“兵马未动,舆论先行。”
郑子突和齐国来的外援宾无须一拍即合,先攻打大陵,一步一步来。大陵的守卫叫傅瑕(前面提过),按照祭足的要求兢兢业业干了十几年,终于等到郑子突进攻了,就出城门迎战。谁知没打几个回合,宾无须就绕后门直接进了大陵。结果两面夹击,傅瑕心神不宁,瞬间被抓了!
原来郑子突只是负责吸引傅瑕的注意力啊?
这里面肯定有叛徒,否则宾无须哪里那么容易进城?
叛徒什么时候都有,傅瑕他找不出来就不说了,刺激的是他自己也马上就是了。
傅瑕猜测(假设)的叛徒只卖了一座城(大陵),但你自己这个实在的叛徒却卖了一个国。真是能量越大,做起坏事来危害越大!
郑子突准备杀了傅瑕,解解气。这个***守在门口困了我十几年,像个盾牌一样挡在我面前。你是如来佛啊?五指山啊?
傅瑕清楚郑子突的愤怒,要想化解,只能开展自救。傅瑕说,你不是想入主郑国吗?我可以帮你杀了郑子婴。
郑子突冷静下来了,问,你有什么办法?
傅瑕说,祭足死后,郑国的主要事务现在都是叔詹在处理,我和叔詹是铁哥们,我可以找他一起帮忙除掉郑子婴。
郑子突说,那你要是回去和叔詹一起来打我呢?
宾须无说,这个好办,把他全家留下来做人质啊!
傅瑕回到郑国后,见到了叔詹!
叔詹吓了一跳,你不好好守大陵跑回来干什么?
守个毛,没了!
怎么没的?不是十几年都好好的?
还说呢,齐国插手了!齐国现在派了宾须无来,是铁心要扶公子突复位啊!现在大陵没了,军事要地丢了,他们马上就打到国都了!
大陵是我们的咽喉啊!但现在变成郑子突的咽喉了!
傅瑕说,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杀了郑子婴,开门迎接郑子突。这样,我们的富贵或许还可以继续有,而且国人也免遭兵祸。
叔詹说,都没打呢!你怎么知道打不过?
傅瑕说,郑子婴这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原来还有祭足帮他,现在祭足死了,郑国最能打的就是你我(主要是我)。我现在败了,你说还有谁?
这个吗?要不我们再考虑一下!?
傅瑕说,还有时间考虑吗?人家马上就杀过来了!这样,到时候你就出城迎战,郑子婴肯定站在城墙上观战,我就站在他旁边吧,我来!
叔詹一看傅瑕这阵势,敢情你都计划好了吧?
那好就好吧!大家分头做!
于是,傅瑕通知郑子突攻城。
叔詹报告郑子婴说,你哥哥联合齐国要打过来了!
郑子婴说,那赶紧通报我新结拜的大哥楚文王(楚武王已经去世了)啊!到时候楚兵来了正好可以两面夹击!
叔詹说好。
说完好,就回家煮饭了!
过了两天,郑子突果然打过来了!按照计划,叔詹就出城了。没打几招,在城墙上的傅瑕就高喊,完蛋了,我们输了。
大家一听都慌张了,郑子婴是没什么见过战争场面,吓得要跑,结果就在转身的时候。傅瑕一刀过去,杀了。
这下,郑国真败了!傅瑕看得真准!
废话,他开的城门。不是你傅瑕看得准,是你做得狠。
买一送二,他把郑子婴的两个儿子也杀了,这是傅瑕的用心。为了给郑子突表达忠心。投名状,见面礼一定不能少。
郑厉公:礼物不错!我笑纳!
但是,君王的心事你别猜啊!
郑子突说,你守在大陵好好的,17年我都拿你没有办法。可以说对郑子忽、子婴是多么的忠心,现在就因为贪生怕死,毁了你一世英名。为了苟活,居然能杀掉自己的君王,你这种人人心不可测啊!这样吧,我要为我弟弟报仇。
傅瑕:什么忠心不忠心,其实你还是解不开17年的恨吧!
傅瑕死了!也冤死了!
死也就死了,还搭进去名节。不过也正是这个名节拯救了郑国国民免于兵祸。
国民免于兵祸,但贵族却不能免于政乱之祸。
郑子突重新回到郑国,一个崭新的厉公,虽然经历了17年的磨练,心智什么是长了不少,但是江湖的价值观却一点没变。
杀你傅瑕是政治的需要,否则我就登基无名啊,傅瑕弑君,然后我上位,我不杀他不得于说我们是一伙的。那我不等于也是弑君的?
所以,我们确实是一伙,但是要装做不是一伙的。怎么装?如何装了像样一点?杀了他最像。
傅瑕:等等,你原来不也是君吗?
太久了,保质期过了,新一批的贵族(官僚)估计已经把这事忘记了,所以要按照新的来办。久别还胜新婚呢!
新婚的新郎官上任三把火,烧得基本都是**;但子突这个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烧得全是仇恨。
那些当年驱逐过郑厉公的,你们还好吗?今年还过不过生日啊?现在是三十年河西了,一起过祭日吧!
这是一个快意恩仇的诸侯,难怪后人给你取名厉公,不是厉害,而是,暴戾滥杀无辜。
但叔詹除外,叔詹有功,而且听说你原来就不想迎立公子婴,只不过拗不过祭足。那仍旧为上卿吧。与堵叔、师叔(人名)合称“三良”。
恩仇完后,登位的郑子突厉公果然一改郑国风貌:我们不做那个野蛮人的二奶。
新人新气象,我们要做文明人的二奶。走,马上去齐国,与桓公歃血为盟。
盟主你好!不是小好是大好。有真感情啊!
所以,郑厉公与宋、鲁、陈、卫、许一起去齐国会盟的时候,就带头喊我们一定要忠于盟主!俨然体现出一副领唱的气质。
不过,喊的声音太大了,被楚文王听见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1 18:14:00 +0800 CST  
夹缝中的郑国
现在可以暂时恭喜一下郑厉公,终于重新得到了郑国,并成功地吸引了齐国和楚国的注意。
但失去郑国的楚文王很不高兴,说我野蛮是吧?
是,我是野蛮,你等着!我先把蔡国野蛮完了,再野蛮你郑国!
于是,三年后,楚兵围了郑国国都!
郑厉公急了。赶紧拿出诚意去找楚大哥,有事好商量!
厉公表示,自己经过认真考虑,认为两个国家是有传统友谊的基础,没有必要动辄刀兵相见,完全可以一起小龙虾夜宵,啤酒撸串,然后共商国事!
于是,郑国请诚,楚国兵退。但楚国一退,就轮齐国了。
齐桓公说,我也想要听你解释一下,什么叫夜宵?
不得已,郑国叔詹只好出差去齐国。
叔詹说,桓公,请你看一下地图吧,现在楚国已经和我们郑国相邻了,他动不动就要打人,我们一个小国家,只好24小时值班,根本不敢懈怠。所以,这几年都没空来向盟主你请安了!如果桓公你能打他楚国一次,教训一下野蛮人,让他畏惧我们中原。那以后我们郑国上到国君,下到百姓,你随叫随到!
这也叫解释?这不是损我吗?我傻啊!去打楚国?当然这个楚国早晚是要打一场,不过不是现在,因为条件还不成熟。我不能为了你个***,现在就去和楚国火拼!
但叫你来解释,你态度不好,还挖苦我!
行,先把这个所谓“郑国三良”之一以大不敬罪名扣押起来!
叔詹也冤啊!我们郑国能咋吧,这话说的虽然不好听,但理确实是这个理。你们这些家大业大的大佬们三天两头就喜欢讲道理,拼道理,争道理,到底有没有考虑过我们小国的感受?你们打个八十分,打错了,争执就争执吧,甩什么牌?打什么桌子啊?
齐国:关你什么事?
郑国:我们小国就是牌,就是桌子啊!
但叔詹你也不冤,因为从郑国开始,那个叫“朝秦暮楚”的成语开始在许多小国中流传。这是小人物的生存之道。如果要求每个人都忠贞不二,舍生取义的话,那这个世界的义也不够大家取啊!
这只是生存之道,在夹缝中的苟延之道!
不过,叔詹也是个滑头,居然真就逮了个缝,偷偷从齐国跑回家。一回家,马上又和楚国好了,心不甘情不愿也要强作欢颜。
郑国:“一步踏错终生错,下海伴舞为了生活”。
不过自此,郑庄公四个儿子砸出的烂摊子终于结束了!虽然郑国从此开启了外交生活的混乱,但内部权力逐渐稳定。这样,郑国百姓至少能在外交矛与盾的切换过程中安静一段时间。
岁月不能尽好静好,那就在闹中取静,好一会儿算一会儿。
重新上台的郑厉公又当了7年,其后,儿子郑文公踕坐了45年,孙子郑穆公兰坐了22年。
同时,郑国从此也退出了春秋的主会场,放下了手中的话筒。
有人退,就有人进。在一旁的齐国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此前,齐襄公诸儿也曾深度参与到郑国政乱其中,杀了公子亹。其后,他的弟弟齐桓公就彻底取代郑国主持人地位,并通过自身努力建立一套新的春秋秩序。
老齐,也算是一步一个脚印。
郑庄公破坏了秩序,原来周的秩序,礼仪的秩序。齐国齐桓公将在郑国试错式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秩序,尊王的秩序,“尊王攘夷”,不替天行道,但替天子行道。

为什么是郑国
为什么是郑国?在周王朝破落后,能第一个跳出来唱大戏?虽然抢打出头鸟,但许多不出头的鸟也一样被打死啊!
郑国:反正都要死,不出头白不出头?毕竟自己还有一堆理由呢。要舞动青春,要展现自我。
有实力。郑国经过三代君王近百年的稳定积累后,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因为郑国是新兴的诸侯,他为了生存,想要快速挤进诸侯的列强行列,就必须扩张,所以他也成为了第一批力图并实施扩张的诸侯。郑国几乎与秦、晋、齐、楚等后来的列强,在同一时期开始了兼并消化小诸侯的道路。这一波行情,郑人的起步很及时。
有条件。此时的周王朝正好进入了衰败期,而且在周幽王时期遭受了戎狄的巨大破坏,从此一蹶不振。诸侯们图强的最大阻力破解了。如同改革开放了,准备走市场经济,大家有什么能力都可以使出来。这个时候,就像关了灯,谁是金子谁就可以发亮了。
有魄力。难得郑国连续三代人,如同一个明确分工的流行线,各自做着不同的事情,建国、找地、建都、扩张。然后到了郑庄公,开始找准机会,在卫、宋、陈、鲁、齐中纵横捭阖,果断出击,提升了郑国的地位。
可以说,郑国的称霸是第一批破坏秩序、破坏规矩的获利者。就像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卖假货的个体户,享受自由市场的暴利。但他们一样未能建立新的秩序,所以不久,他们(大家)就收到了自己种下的果,自食其果。出来混的,始终要还。
年轻时候叛逆,破坏规矩,标新立异的感觉很爽,等到年纪大了才知道自己破坏的那些规矩其实是保护年老的人。媳妇斗婆婆的时候很舒坦,打破封建约束什么的,道理一个比一个法制、民主,自我感觉也良好。但是不久后,等自己做了婆婆才发现那些规矩其实是家庭文化的支柱,不只是社会文明的组成。
做生意也一样,耍小聪明的人,开始很容易获利,但是久了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把行业做成死局。比如杀价,原来大家都卖10元,你非要9.5元,开始你会增加不少单子,但不久,别人就降更狠,结果就出现了价格战。然后你发现原来8个小时就能赚200,现在不得不加班到10小时,因为你只能薄利多销。最后还可能把自己的产品做贱了,整个行业都可能跨了。
第一个拍马屁的人很爽,但是等他带动全公司人都开始拍马屁后,就发现上班变得非常累。
每个班级群里总有几个自作聪明的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然后呢,这些戏精,最懂人情世故的人才们,你们的孩子都成大才了?你们带动了小小孩子就开始不脚踏实地的“良好”社会预期。
例子很多,但救不了郑国了。因为历史没有如果,只有惋惜。

为什么不是郑国
那郑国最后为什么会失败?表明上的直接原因是政权过渡到第四代,出现了卡壳,很不顺利。但背后,其实也是因为上面那三个因素已经逐步消失了。
为什么败?
实力耗尽了。破坏秩序需要的能量很大,用完了,就没有力气再去建立。在一楼你是有实力,到了二楼就不一定可以了。这是“凤凰男”的悲剧。上学可以通宵学习,勤能补拙,天道酬勤,但就业的时候就没了,你这招已经用了,才挤进二楼,你手里没牌了。郑国在与小诸侯的斗争中,实力优势,脱颖而出,但是后期的竞争者个个都是脱颖者。在第二轮季后赛,你底蕴不足(板凳不深)的问题就表现出来了。
条件复杂了。原来阻碍自己发展的主要对象是周王朝附带的似有似无的秩序条件(周礼约束)。现在变了,世道变成为群雄并起的竞争条件。单一变多一,你干预别人选举,别人也可以干预你的内政。你在念小学的时候,就是自己和知识在赛跑,只要你掌握了就可以,但是到了大学,到了社会,变成你是与别人在竞争,要比别人快。你就发现自己的能力捉襟见肘。
魄力消失了。郑庄公确实是个顶级的政治家,他的去世对郑国的影响很大,主心骨没了。有时候民主这个东西也不是那么好用,人都需要有精神支撑。外国人有宗教信仰,所以他不需要社会做支撑,就可以随便来道“平等的菜”试试味道。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形成信仰,那就很需要偶像的精神依靠。郑庄公去世了,郑国人的精神偶像就没了,秩序没有了,相当于把“民主(平等菜)”一下子给了四个儿子(都有资格,都有机会)。但老百姓遭殃了,无尽的内乱开始了。而且,诸侯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国力对比更加显著,强人辈出。郑国人的自信也跟着没了。
所以,不存在什么“不要输在起跑线”的问题。如果你底蕴不足,靠兴奋剂赢在起跑线,等兴奋剂药效过了后面只会输得更惨。
现在许多商业的枭雄其实也有大同小异的故事。
你方唱罢我登场,在郑国削弱的同时,东方的大国齐姜已经在齐桓公的带领下,开启了新一轮更加高级、更加完善、更加戏剧的秩序大战,这次他们不但会破,还想到了立。
(注:第1篇完结。欢迎关注第2篇。)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3 10:55:00 +0800 CST  
第二篇(届) 齐霸桓公:富贵人家

为了理清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恩怨情仇,春秋故事爱好者假定由齐桓公组织春秋各诸侯国在齐国召开了第二届诸侯国秩序委员大会。
大会确定了新一届诸侯国秩序委员会常任国、成员国,并选举产生了秘书长、理事以及一批干部代表。
大会讨论了周王朝的地位和权力问题,认为周王朝虽然在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制度权威等已大不如前,但其作为天下共主,各诸侯国仍须给予切实尊重。为了弥补周王朝实力不足,出席大会的周王明确了由齐桓公所在的齐国代表周王朝行执主持诸侯各类纠纷等有关事宜。会上,齐桓公做了以“尊王攘夷”为主题的发言,表态自己一定会认真主持国际秩序,妥善处理各国纠纷事务,并带领大家共同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山戎等少数民族,切实保障了燕国、卫国、邢国等中原国家的根本利益。
大会确认了各国平定内乱的事实。主要包括鲁国的庆父内乱、卫国懿公好鹤亡国、宋国的南宫之乱、郑国的世子之谋等。
大会专门讨论了楚国的问题。经过充分协商,楚国表态愿意恢复对周王朝的朝贡,承认了周王朝对楚国名义上的领导权。
大会接受了秦国的缺席请假。秦国此时还在与北方的戎狄作战,保卫周王朝的西北边境,没有时间精力参加中原的各项事务。大会宣读了秦国向大会发来贺电。
大会接受了晋国的缺席请假。晋国因为文侯分封(叔叔)曲沃引发了政出两端的问题,曲沃与翼城之间多有冲突。晋国方面已经强烈表示此为晋国内部事务,要求自己解决,无须劳烦各位诸侯。晋国预祝大会胜利召开。
经过本届大会的努力,中原实现了新一轮,新一种新式的统一,一些少数民族也应邀首次出现在华夏舞台(虽然他们的思想还需要进一步统一)。所有工作得到了周庄王、周襄王的充分肯定。

时间跨度: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43年
主盟国:齐国
常任国:郑国、宋国、卫国、鲁国、楚国、莒国、邢国、陈国、蔡国、许国、燕国、息国、纪国、随国、黄国、邾国、遂国、鄣国、谭国、密卢、无终
成员国:秦、晋等
秘书长:齐桓公
理 事: 周庄王姬佗、周襄王姬郑;郑子亹、郑子婴、郑厉公姬突、郑文公姬捷;齐僖公禄甫、齐襄公诸儿;鲁庄公姬同、鲁闵公姬启、鲁僖公姬申;宋闵公子捷、宋桓公御说、宋襄公兹甫;楚武公熊通、楚文王熊赀、楚堵敖熊艰、楚成王熊恽;燕庄公;卫懿公姬赤、卫戴公姬申、卫文公姬毁;陈庄公姬林、陈宣公姬杵臼;蔡哀侯献舞、蔡穆公;息侯。
代表:【周】王子带、太宰孔【齐】宣姜、文姜、齐无知、公子彭生、连称、管至父、雍廪、公子纠、召忽、管仲、鲍叔牙、隰朋、宁戚、王子成、宾须无、东郭牙、仲孙湫、蔡姬、易牙、竖貂、开方、晏娥儿;【郑】高渠弥、叔詹﹑堵叔﹑师叔、申公、郑孔叔;【鲁】施伯、曹刿、曹沫、姬般、慎不害、卜齿奇;【宋】南宫长万、宋公子游、萧大心、戴叔皮;【狄】虎儿斑、买速、答里呵、黄花大帅、瞍瞒;【卫】宁速、石祁子、渠孔、于伯、黄夷、孔婴齐、华龙滑、礼孔、弘演;【息】息侯、息夫人;【楚】鬻拳、子元、斗伯比、斗子文、斗章、斗廉、屈完;【陈】辕涛涂;【其他】遂国、邾克

主要工作要点: 齐纪矛盾、庄公强齐、僖公扩地、齐郑友好、僖公喜忽、郑忽拒婚、长女嫁卫(宣姜)、兄妹相淫、次女嫁鲁(文姜)、僖公攻纪、鲁郑救纪、齐宋攻郑、齐襄杀鲁桓、文姜回鲁、诱杀郑亹、齐灭纪国、纪念纪国(呆若木鸡、纪昌学射、金壶丹书)、重立卫惠、约守葵丘、瓜熟不换、连称弑君、无知接盘、雍廪弑无知、纠白相争、鲁庄护纠、小白装死、齐桓继位、鲁庄围齐(乾时之战)、鲍叔退鲁、鲍叔围鲁、逼鲁杀纠、召忽殉节、管仲回齐、管鲍之交、鲍叔荐管、齐桓面管、管仲谋国、齐继郑霸、齐桓攻鲁、曹刿道德、曹刿论战、齐宋攻鲁(乘丘之战)、鲁败宋将、管仲相齐、宋闵攻鲁、鲁突袭宋、鲁问宋灾、南宫弑君、南宫立游、萧戴正宋、齐桓首盟(北杏子盟)、宋桓逃盟、齐问鲁缺、鲁请齐盟(柯地之盟)、曹沫劫齐、齐兵压宋、宁戚说宋、宋国请罪、齐助郑忽、燕国求救、齐打山戎、蚁穴挖泉、老马识途、追灭孤竹、鲁传姬般、哀姜勾庆、庆父弑般、闵公姬启、闵公友齐、庆父弑启、鲁国罢工、鲁僖姬申、季友相鲁、
庆父自杀、鲁定三桓、卫懿好鹤、北狄侵卫、卫国灭国、卫戴临国、弘演棺肝、齐城存卫、狄劫邢国、齐城存邢、熊通兴楚、楚国压随、随侯请爵、息蔡相争、桃花夫人、成王弑兄、子文相楚、楚试攻郑、齐围蔡国、齐楚对峙、楚盟贡周、郑臣骗陈、齐桓怒郑、管仲衡楚、周惠偏幼、齐定周嗣、周诱郑反、郑国背齐、齐攻郑国、楚围许国、齐复攻郑、涛涂复仇、郑国归齐、郑华诓齐、郑杀世子、周襄登基、小白问禅、管仲去世、管仲遗言、鲍叔弃政、三佞劫齐、苍白末日、人亡政息。

十四、僖公小霸
有些史学家把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定为“春秋三小霸”。在第一届郑庄公时期,齐僖公就以配角的身份出不少戏份,现在轮到自己的主场,自然不肯善罢甘休了。

齐国简历
齐国的开山老祖是姜子牙。老姜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就不用解释了。一个“愿者上钩”不但钩住了周王,还钩住了此后几千年历史爱好者的兴致。这钓鱼的老头,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啊?
姜子牙有名有姓,有字有号,说明出生贵族,应该也是衣食无忧、可以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所以人家钓鱼本来就是娱乐,钓不钓到鱼无所谓,关键要钓出志趣高雅的气质。但大多数文学描述都说他过得很贫苦,当做屠夫,开过酒店等,可是能从事这两个职业都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点想不通他的“结论性贫穷”。
教科书上不是说奴隶社会只有奴隶和奴隶主吗?奴隶是不可能有名字的吧。那姜子牙(祖上)就是一个落魄的奴隶主吧。一个志趣高雅的落魄的奴隶主。所以,就算他是个跑龙套的,也绝对不会有个“死”字。
姜子牙把志趣挂在鱼竿上,钓到了周武王。然后再与姬发合作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电影《武王伐纣》挂在教科书上,钓来了无数的文人术士。
姜子牙的姜是母系社会留下的古姓。姜有一脉分支出去了,协助大禹治水立了功,就封在吕这个地方。此后吕就作为夏、商两朝的诸侯一直存在。所以,姜子牙是姜姓,吕氏,名尚,号有一堆,什么飞熊啊,太公啊,要啥有啥的感觉。
非常有身份的样子。要印名片的话估计还要翻页。
姜子牙协助周武王灭了商之后,就封在齐。
齐国到了第五代君王,齐哀公吕不臣的时候,不知道因为了什么事情和隔壁领居纪国闹矛盾。哀公自己也不检点,估计做一些可大可小的错事(祭拜礼仪越界了),结果就被纪国的纪炀侯抓住了辫子。
吕不臣这个名字也是相当霸气,不臣,不做臣,那就是君,是王了。在齐国可以,你本来就是君,但是出差去周王朝的时候呢?这要多大的心脏才敢支撑住这么直白的宣告。不会是后来人给换的吧?这有点像把“坏蛋”两个字刺在脸上的感觉。
做人就是这么坦诚?就是这么有个性。
纪侯对他早就不爽了,光听“不臣”的名字都能让我们这种天天高喊忠心的人难于接受。所以在抓到辫子后,纪侯就飞奔到周王朝去,添油加醋地打了小报告。周夷王大怒,是真大怒。因为他用了极刑来处罚齐哀公,烹杀。就是把你煮了,是活活煮了,不是杀了放血后煮。场面十分残忍。
这一定是很大的仇恨,或者是很大的误会。
齐哀公在位5年,就这样去世了,他的弟弟齐胡公吕静继位。胡公害怕了这个喜欢告密的邻居,就搬家了。对于这种高清晰的探头,我们惹不起还不躲不起吗?
吕静:我想静静。
但齐国人民不答应,你想静你一个人静好了,为毛要把都城搬走了?迁都让原来的贵族们很不爽,一是生活不爽,老都城的房子啊,花园啊什么都盖得好好的,现在要重新来。二是心情不爽,那个纪侯把我们的国君给祸害了,难道我们就这样怕了他,不报仇吗?
其中,最不爽的人其实就是吕静的弟弟吕山。作为“不爽派”的杰出代表,他站了出来,“大义灭亲”就把自己的二哥给杀了。然后就自己立为齐侯,齐献公。
齐献公一上台就把都城再次迁回去,由薄姑迁回营丘。新人新气象,就把营丘扩建,装修,并改名为临淄。同时,为了把大义进行到底,他又把自己的侄儿统统赶出了齐国。
齐献公在位9年后去世,儿子齐武公上台。
齐武公按道理应该是很厉害的国君,因为谥号为武。但是找不到相应的事例,唯一的亮点就是和周朝搞好关系。此时的周王朝刚刚经历了周厉王的折腾,实行过共和,周宣王姬静刚刚继位。
齐武公把女儿嫁给周宣王。一家人了,不说两家话。
齐武公在为26年后,他的儿子吕无忌继位,为齐厉公。厉公估计是占着姐夫的靠山吧,做事比较霸道,得罪了不少人,结果被原来齐胡公的儿子造反了。算起辈分来应该是厉公的堂叔。这次造反很惨烈,两败俱伤,齐厉公被造反派给杀了,但是造反的堂叔也死了。
于是,在位9年的齐厉公就换成他儿子吕赤,为齐文公。文公开始的时候一点都不文,一下子把参与杀老爸的七十多少人全杀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吗。但接下来就“文”了许多——没什么动静,只有文静。
文公在位12年,其后,传给了儿子吕说,即齐成公。成公在位9年,传给儿子吕购,为齐庄公。
此时,齐国已经结束动乱了!齐庄公爽了。齐国更爽了。
齐国在当时算是资源大国,因为沿海,可以煮盐,还取之不尽。当然,当时的沿海国还很多,其中比较扎眼的诸侯国就有前面提到的纪国。但这些国家之间除了偶尔有点摩擦,发生点口角外,大体上还是相安无事。
直到东周来了,开启了礼乐崩坏的魔盒。
有能力的可以开始兼并,没能力的可能开始被兼并。齐国的兼并工作从东周来临后的第一个国君,齐庄公吕购就开始。
岁月不等人啊,这是天赐的良机。水库开闸放水的时候,正好你在家,还把什么渔具都准备好了,没理由不出去捞几把。
要想兼并,首先是自己国家内部不要出事。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郑国。本来郑武公、郑庄公手里已经开始到处鲸吞蚕食,明显是赢在春秋的起跑线上。但此后公子忽、公子突等四位兄弟之间相互争位,乱了二十多年。不要说进取了,自己的国土都快保不住了!
天理循环,齐国的内乱发生在齐胡公、齐厉公时代,到齐庄公的爷爷手里就结束了!内乱的时候还属于西周时期,诸侯之间还算比较守规矩,齐国的治乱只要做好周王朝的工作就可以,其他诸侯顶多也就看看热闹,不会出现像宋殇公那样趁火打劫(爬上看台)的热心观众。所以齐国内乱的损失相对比较小!
到了齐庄公时代,中华进入了东周,群魔乱舞,诸侯乱象,大家不再理会周王朝制定的游戏规则,看谁不爽自己找个理由就可以打来打去。这个时候,如果你家门不幸,自己出乱子,那趁火打劫的诸侯多了去。
吕尚在天有灵!这个时候齐国的政治十分稳定了!
专治的政治制度,清明起来效率都比较高。但是其政权过度犹如螃蟹蜕壳蛇蜕皮,是最脆弱的时期。齐国的齐庄公在位64年,是春秋战国时期在位最长的君主,也可能是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君王之一。他个人长寿的本领,意味着齐国政局稳定的优势。
诸侯们都怕了吧?
其后继位的齐僖公又在位33年,直到齐襄公这个荒淫的“表哥”手里才出现弑君内乱。也就说百余年的时间里,齐国持续政局稳定,可以自由自在煮盐生产,还可以趁着东周政治体制开闸放水(群雄争霸,诸侯内乱外乱)的好时机,到处去招蜂引蝶,吸引自由民(都是有手艺的人),主持正义(可以说别人的不是,立自己的威风),顺便兼并小国(实实在在的收获),扩展领土。
幸运的感觉真好!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3 20:47:00 +0800 CST  
敬业的僖公
接盘老爸齐庄公64年的韬光养晦,煮盐种田,接纳流民,补充人口后的齐国,齐僖公是典型富裕型官二代,稳稳的千乘之国。
【兵力】春秋以战车为作战单元。一辆战车一般是车上3人,一人驾车,一人射箭,一人刺砍,其后还有步兵75人左右,后勤保障25左右,也就说“乘”不单是指车辆,而是一个套装,一乘就有100人左右。千乘就有10万以上的兵力,说明军事力量雄厚。【26】
但富裕官二代齐僖公并没有冒进。他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遇事还是比较喜欢和郑国郑庄公商量,充分尊重这个春秋暴发户(郑庄公还在东周兼职做宰相)。郑庄公也乐闻其假真诚,为了利益,两人常常拿出道德忠义的大旗,一起去主持其他诸侯国的公道,顺便要点路费补贴,夺点地盘,扩充领土。
兄弟同心,其利不但断金,有时候还能断地。
除了郑国,齐僖公还和其他的诸侯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他是一个注重外交的诸侯王。这是他个人的能力,也是齐国的需要。因为此前,老爸齐庄公比较厉害,到处打仗扩张,得了不少地盘和人口,所以到了僖公手里,最重要的是巩固。吃得很多了,现在要做的是消化吸收。要把这些新的土地和国民固化为齐国。内政,外交两受抓,两手都要硬。新齐国那些新地盘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
所以,僖公对于外交很重视,搞得风生水起,得心应手。
这一点,与他同时代的郑国郑庄公很不同。因为郑国是新开张的公司,所以郑庄公首先要扩张,然后才有东西巩固,所以郑国在郑庄公手里经常有战争和利益冲突。其中与卫国和宋国最突出。因为这三家的矛盾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就等于保护了齐国(可以闷声发大财)。而且还给了齐国从中做和事佬的机会。
首先是和郑国搞出了石门之盟(公元前720)。此时的郑庄公似乎已经感觉了弟弟共叔段有谋反的迹象,所以需要一个强力的外援做支撑,而齐国也看到了郑庄公在中原的崛起气势。所以两家一拍即合,强强联合,整出了军事互助的盟约。
过了三年,齐国又去和鲁国结盟,与鲁隐公来个艾地之盟(公元前717年)。
此前(公元前719年),因为卫国出现了卫州吁之乱。卫州吁为了立即“注册”(提升)自己的权威,纠集中了鲁、宋、陈、蔡等五国去打郑国,史称东门战役。结果被郑庄公借力发力,玩太极给化解了。但是梁子结下了。
第二年(公元前718年),郑庄公因为宋国欺负过邾国,就接受邾国的请求,联合起来去打宋国。等到郑兵退去后,宋殇公不爽了,也去攻打郑国的长葛(因为那里有宋君的堂弟公子冯),还攻下了。因为打仗是跨年的,就到了公元前717年。
这时候,和事佬就出场了。
在公元前715年,齐僖公就出面给郑国、宋国、卫国调和。我们要抛弃前嫌,我们要热爱和平,我们要共谋发展。
大家都答应,都说好!
只是郑庄公后面又小声说,“个屁”。你还攻破我长葛呢。
所以,第二年(公元前714年),郑庄公就以宋国不朝周王的名义,合起了鲁国、齐国一起组成王朝盟军攻打宋国。宋国这边也联合了卫国和蔡国去攻打郑国。最后,王朝盟军攻破了宋的两个都城,还在回来的路上,灭了宋的同姓属国,戴国(跨年又来到了公元前713年)。
为什么僖公现在居然和宋国撕破脸,不做和事佬,还和郑国联合打宋国?中间商赚差价了!因为一是郑国假借了王命,二是郑国强大到可以帮他打戎狄。一起帮他去灭郕国。
此时的郑国有军事实力,还有王命。什么意思?就是能帮你打下来郕国,还能帮你给土地,办证过户。
这是比和事佬好处大多了,还和事个毛!

齐郑友好
有了这些能力铺垫,齐僖公和郑庄公便成为当时两个最重要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在各自利益的趋使下,经常一起商量国际事务。为了“匡扶正义,惩前毖后”,他们决定惩罚那些不看周王朝旗帜的诸侯。因为此前,郑国拉起了王旗(虽然是假的)去攻打宋的时候,有一些国家居然不听。那一定是屁股痒了!
但惩罚也不能挨个打,而是按需要打,先选择性执法。
其中一个典型的“惩罚”如下:先是郑国派兵帮助齐国攻打郕(念成)国,得了土地城池便给齐国;然后再由齐国派兵帮助郑国打许国,打下了也给郑国。这叫“农户业互助组”,欺负小朋友!
那么理由是什么?难道说就因为你郕国是我齐国邻居,我看上你的地了?或者我郑国喜欢你许国——强行喜欢!
想可以这样想,但是不能这样说。
齐僖公说,上次周天子授命郑国带队,叫大家一起去问罪不按时上贡的宋国,你郕国没去。目无王法!(这是公元前713、712年)。
郑庄公说,还有许国也没有去!
周天子:怎么回事?我怎么不知道?
郕国、许国说,你们能听我解释吗?
齐国和郑国:好,不过打完再听!
其他小国:我们这么感觉到阵阵寒意啊!?
一起合作打小朋友,默契之下,收获已经很不错了,但僖公还想与郑国的关系更近一点,因为他看上了郑世子忽。
确确地说是替女儿再次看上了世子忽。
为什么要说“再”字呢?那就是两次以上了。
此前世子忽协助齐国打北方戎狄的时候,在战场上秀过肌肉,英姿飒爽,秀得很好。齐国有一批导师都为他转身,反响很好。
当时,僖公、郑庄公、鲁桓公在聚会结盟。毕竟又是郕国,又是许国的,收货不小,喝点小酒庆功一下也理所应当。但宴会途中突然听说北戎首领大良、小良率兵1万,打入齐国,已经破了两个城。
这事情比喝酒急。北戎彪悍着呢!
齐僖公说,我要先回家。
庄公说,咱们两既然是好朋友,那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做兄弟的,不两肋差两刀说不过去,说完就马上叫世子忽带着300乘车去插了。
世子忽继承了郑国人打战彪悍的光荣传统。他告诉僖公说,北戎是单兵做战,进退自如,我们是兵车作战,不好进也不好退(惯性大)。但是戎狄没有教养,打战不怎么听号令,也不会顾及什么兄弟朋友,将要取胜的时候就知道抢功劳,眼看要失败的时候也不会相救。所以你可以派一枝队伍先诈败回逃,诱敌深入,然后我和高渠弥分别埋伏在那里等,他们一来我们就杀出,北戎必然溃败。
啰嗦,简单说,就是打埋伏。
那效果如何?
效果很好!小良被郑国先锋祝聃射死、大良被世子忽亲自斩杀了!
僖公很高兴,难得有世子忽如此勇猛,三下五除二就把我戎患消除了!
走,吃饭!庆功!
边吃边聊的僖公实在是喜欢这个年轻人,就暗示说,我女儿去帮你家扫扫地,做做家务怎样?
世子忽赶紧说,不敢!
僖公更欣赏了,小样,还很谦虚啊,有礼貌!饭后,又叫自己亲爱的弟弟夷仲年去找郑国的高渠弥。现在不再暗示了,媒人之间就直接把话说开。
其实,僖公老早就听说郑国小帅哥的英明神武。在和郑国结“石门之盟”的时候就托人向庄公提起。但世子忽不愿意,认为婚姻应该门当户对,齐国比郑国大多了,他不想高攀。庄公也劝儿子说,是人家主动提出,又不是我们提出。而且以后有什么事,还可以仰仗一下**的老丈人。道理很实在,但世子忽更彪了,说大丈夫立世应该靠自己,哪里有靠取个好老婆这种事。
据说,当时僖公听完非常感叹,后生可畏啊!好在我女儿还小。
文学小青年看多了励志的鸡汤文学,中毒了。
婚姻是大事,求亲算小事。但对帝王家,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但重要的事情也可能有记错,比如年龄有点问题。按照时间推算,第一次提亲是14年前(公元前720年)的事情。所以我严重怀疑,僖公第一次是给大女儿提,未遂后嫁给卫宣公,就是后来搅浑卫国政坛的宣姜,因为卫宣公在公元前719年继位,时间对的上。但是这样推测,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世子忽耗了14年都没有娶老婆?能自己说出“门当户对”,至少也是十几岁并且已经发育好的小青年了,难道世子忽快到30岁才结婚?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很严重的剩男!
难道是冯梦龙老先生搞错了!或者是什么我也不解释了!
时间太久,也许僖公都忘记了这事。我们又在意他干嘛!
反正僖公亲这次是眼看到后生小帅哥,心里喜欢得不得了!自己不是还有一个小女儿吗!可以继续求亲。但世子忽再次拒绝了,高渠弥再三苦劝都不行。
媒婆的钱不好赚啊!
世子忽不但再次提到门当户对的问题,还说如果结了,自己容易被人说是因为斩杀了大小良就挟功逼婚。高渠弥气得无语啊!就你屁事多。看似道理一套一套,实则是扯蛋一个一个。
法海你不懂爱,姬忽你是懂爱不懂政治啊!
第二天,夷仲年带着嫁妆礼单赶过来问这事,世子忽说,婚姻大事要父母做主,不敢私定啊!
这下把僖公惹生气了!我女儿远近闻名,难道是嫁不出吗?关键是昨天晚上自己刚刚和女儿做了思想工作,现在居然是你世子忽不同意。意外啊!意外之外是尴尬,尴尬之下是羞愤。
朋友未遂,敌人已成!人与人的关系也常常如此,你不收我的投名状,我只能把你做成别人的投名状。鲁国公子翚、鲁隐公、鲁桓公的故事刚刚上演过这种剧情。
你**是吧!那以后不要找我!确实,如果世子忽有齐国做后台,继位后,他宋殇公是绝对不敢随便支持公子突。这样说来,正是世子忽的狭隘政治观毁灭了郑国的未来。他把文化当做政治。殊不知,既在君王位,何谈百姓门。
僖公说得没错,他的女儿确实优秀,确实远近闻名。
所以,也有可能是世子忽闻到了关于他女儿的另一种传说。而且,这种传说后来被证实了,被鲁桓公证死了,死的好惨啊!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4 23:17:00 +0800 CST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5 14:45:00 +0800 CST  

敬业的僖公

接盘老爸齐庄公64年的韬光养晦,煮盐种田,接纳流民,补充人口后的齐国,齐僖公是典型富裕型官二代,稳稳的千乘之国。

【兵力】春秋以战车为作战单元。一辆战车一般是车上3人,一人驾车,一人射箭,一人刺砍,其后还有步兵75人左右,后勤保障25左右,也就说“乘”不单是指车辆,而是一个套装,一乘就有100人左右。千乘就有10万以上的兵力,说明军事力量雄厚。【26】

但富裕官二代齐僖公并没有冒进。他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遇事还是比较喜欢和郑国郑庄公商量,充分尊重这个春秋暴发户(郑庄公还在东周兼职做宰相)。郑庄公也乐闻其假真诚,为了利益,两人常常拿出道德忠义的大旗,一起去主持其他诸侯国的公道,顺便要点路费补贴,夺点地盘,扩充领土。

兄弟同心,其利不但断金,有时候还能断地。

除了郑国,齐僖公还和其他的诸侯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他是一个注重外交的诸侯王。这是他个人的能力,也是齐国的需要。因为此前,老爸齐庄公比较厉害,到处打仗扩张,得了不少地盘和人口,所以到了僖公手里,最重要的是巩固。吃得很多了,现在要做的是消化吸收。要把这些新的土地和国民固化为齐国。内政,外交两受抓,两手都要硬。新齐国那些新地盘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

所以,僖公对于外交很重视,搞得风生水起,得心应手。

这一点,与他同时代的郑国郑庄公很不同。因为郑国是新开张的公司,所以郑庄公首先要扩张,然后才有东西巩固,所以郑国在郑庄公手里经常有战争和利益冲突。其中与卫国和宋国最突出。因为这三家的矛盾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就等于保护了齐国(可以闷声发大财)。而且还给了齐国从中做和事佬的机会。

首先是和郑国搞出了石门之盟(公元前720)。此时的郑庄公似乎已经感觉了弟弟共叔段有谋反的迹象,所以需要一个强力的外援做支撑,而齐国也看到了郑庄公在中原的崛起气势。所以两家一拍即合,强强联合,整出了军事互助的盟约。

过了三年,齐国又去和鲁国结盟,与鲁隐公来个艾地之盟(公元前717年)。

此前(公元前719年),因为卫国出现了卫州吁之乱。卫州吁为了立即“注册”(提升)自己的权威,纠集中了鲁、宋、陈、蔡等五国去打郑国,史称东门战役。结果被郑庄公借力发力,玩太极给化解了。但是梁子结下了。

第二年(公元前718年),郑庄公因为宋国欺负过邾国,就接受邾国的请求,联合起来去打宋国。等到郑兵退去后,宋殇公不爽了,也去攻打郑国的长葛(因为那里有宋君的堂弟公子冯),还攻下了。因为打仗是跨年的,就到了公元前717年。

这时候,和事佬就出场了。

在公元前715年,齐僖公就出面给郑国、宋国、卫国调和。我们要抛弃前嫌,我们要热爱和平,我们要共谋发展。

大家都答应,都说好!

只是郑庄公后面又小声说,“个屁”。你还攻破我长葛呢。

所以,第二年(公元前714年),郑庄公就以宋国不朝周王的名义,合起了鲁国、齐国一起组成王朝盟军攻打宋国。宋国这边也联合了卫国和蔡国去攻打郑国。最后,王朝盟军攻破了宋的两个都城,还在回来的路上,灭了宋的同姓属国,戴国(跨年又来到了公元前713年)。

为什么僖公现在居然和宋国撕破脸,不做和事佬,还和郑国联合打宋国?中间商赚差价了!因为一是郑国假借了王命,二是郑国强大到可以帮他打戎狄。一起帮他去灭郕国。

此时的郑国有军事实力,还有王命。什么意思?就是能帮你打下来郕国,还能帮你给土地,办证过户。
这是比和事佬好处大多了,还和事个毛!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25 22:36:00 +0800 CST  

楼主:杨正再东周

字数:114358

发表时间:2018-08-15 07:5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2 08:59:27 +0800 CST

评论数:10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