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再读春秋

【猜忌】君臣之间,或者说是合作的同事之间,最可怕的问题便是猜忌。猜忌是没有边界、没有极限的怀疑。一旦开启了怀疑,就基本难于消除。我怀疑你不信任我,我怀疑你会杀我,那我就可能为了自保也想去杀你。就算我不想去杀你,但是我无法相信“你会相信我不杀你”。我怀疑你的忠诚,而且我猜你也怀疑我的忠诚,所以此后就算我,或者你做了一些补救的话,也很难让你我相信对方就真得不再怀疑自己。
此时,在追求自保的情况下,都会先发制人。而一旦先发后,又等于是证实了对方的猜忌。
这是一个死循环。人际关系最复杂的一个环节。【13】
眼看这场互相猜疑的游戏要把1比1的比分保持到终场,而且这个终场也没有时间点啊!没人敢吹哨子,就等于没人敢下班啊!于是众位大臣就在中间调和,打马虎眼。
这样吧,你郑国的世子忽先来周朝做人质,对外就说是来上班,挂职锻炼。然后,我周朝的太子狐再去你郑国,但绝对不是去做人质,是去调研学习。互相交换了儿子,就不用再猜疑了吧!
不错,一致通过。
从战术谋略来说,平王让儿子去做人质和庄公要辞职有很大的相似。都是以退为进,但是由于两人能力和性格的不同,却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
谋略都是正经谋略,但不是别人能用你也能用,别人退学创业,你也退学创业。傻了吧,人家母上大人是IBM高管。
此时的郑国蒸蒸日上,此时的周王朝日薄西山。
所以,庄公这是以退为进,平王是以退为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郑交质”。
打马虎眼的理想根本没能实现,所有诸侯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大家的眼里就再一次把平王看清了,什么你来上班,他去调研,无非是给人一张不戳穿你的面膜。你这是“君不君,臣不臣”。高贵与低贱岂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互相交换?
但周平王已经无所谓了,都已经第N次被看清了,还差这一次?
另一边,面上获得胜利的郑庄公也开心不起来,因为他隐隐约约预感到其中好像有什么问题,只是没有爆发出来。
破坏礼制会有暂时的收益者,但是最终都将是受害者。
原来村里称雄称霸的士绅家族渐渐走向没落,但是余威尚在,人们还不敢随便出手挑战。但败家的模式总是自内而外。
开始是弟弟不满哥哥,就把哥哥打了一顿。哥哥果然没能力反手。弟弟很得意,因为他打败了身为族长的哥哥。大家也都会说弟弟你很厉害。傻弟弟也很骄傲。但是现在,全村人都摸清了你哥哥,你家族的底细,你家族最牛的人都只是这样,那你们家族还有怎么好怕的?
原来,大家或许会知道你哥哥不行,但是谁也不愿、也不敢去尝试。现在好了,你家自己测试了。恩,大家是会说这个弟弟牛逼,给你双击,但是说不了几天,大家都不理你这个士绅家族了,也没有人会去听你这个打败哥哥的弟弟会说什么话。弟弟是把哥哥拉下马,但是他自己上不了马,而且哥哥的毁灭就是家族的毁灭,失去最后的余威,问题马上会烧到自己身上。弟弟最后应该会知道,对内,哥哥可能是压制你,但对外,哥哥代表的家族是保护你。
郑国原来是周朝天子最亲近的诸侯,自己也在周朝做丞相。周朝再怎么弱,也是自己最大的一张保护牌。现在你自己图一时之快,把这个保护牌打烂了。原来大家敬畏了周朝几百年,现在大家警畏你郑国也就几年而已!等到郑庄公这种大牛人去世后,郑国这个小国的缺点就暴露出来,迅速沦落为二流诸侯国。
郑庄公很聪明,有智慧,但是缺乏长远眼光。好好的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被他搞成打天子以威诸侯。他在为后代布局方面,明显不如他老爸武公,这一失误直接导致郑国内乱,并迅速沦落为几个大国欺负的对象。
周平王在位51年后,驾崩了!据说在郑国做人质的太子狐赶回周洛邑奔丧,居然哀伤过度死了!叔叔也死了,这样王位又回到姬泄父的儿子姬林手里,即东周第二个王,恒王。但是,恒王姬林没有读过蝴蝶效应,所以十分单纯地恨着郑庄公,认为正是庄公的跋扈才使得自己的爷爷和叔叔这么快双双赴难。


周郑交恶
在周恒王姬林的眼里,这个王位有点捡来的意思!没有就没有吧,如果一味被人掣肘那就成了捡来的没意思。他不听周公黑肩的劝阻,决定和庄公撕破脸!我拒绝没有实权,我拒接做傀儡。
恒王对庄公说,卿是先王的臣,算起来还是我公公辈,我不敢用,你自便吧!
自便就自便,庄公立刻回国。郑国上下开始为庄公打包不平。
大夫高渠弥说,我们郑国两世辅助王室,有苦劳也有功劳,他太子狐在我们郑国也没有怠慢啊。周王现在居然这么没有礼貌,干脆我们打过去,换一个王,省的受气!
颖考叔说,不要冲动,恒王年轻人气盛,给他点时间学习,到明年我们再次入朝的时候,他一定会有悔过。
祭足说,你们两人的意见可以中和一下。我现在带点兵马去洛阳城疆,就说是今年我们郑国欠收,去打点粮食,到时候周王就会出来交涉,我再责问他为什么罢免我们郑国相位的事,如果他们不出来交涉,就等明年入朝再说。
郑庄公感觉祭足的主意不错,有掌握主动性的趋势。
祭足就带兵到洛邑向地方长官借粮食。但人家也不报告周桓王,直接说不借。你是谁啊?我为什么要借给你?你饥荒,我也饥荒啊!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祭足感觉没面子,说好的主动性呢?一个地方官就把我的智慧掐断了?把天给聊死了?当然不行。既然你不借,也不上报,祭足就耍流氓直接在城外把麦子割走。然后,下半年又来割走稻子!
这是借吗?春秋租借新造型吗?带着刀借啊!
恒王大怒,靠!你们是士兵还是民兵啊?居然还会农活?太欺负人了吧!
恒王想打人。但是周公说,我们可能打不过,干脆就不打了。还是通知各地做好粮食的抢收工作吧!我们就当做不知道,看看这个郑庄公的脸皮有多厚?
我羞死他?
庄公看到周王没有动静,白抢了,人家不给你讲道理的机会,你就没有办法描述出自己的为什么(抢),留给天下看的就只剩下你抢稻谷的犯罪事实了。犯罪啊,庄公的脸上果然有点火辣辣的感觉。人家毕竟是王啊,还是去请罪吧!
不过,就在郑庄公准备去洛邑的时候,隔壁邻居卫国来报说,郑国的好朋友卫恒公死了,而且是被杀了!
庄公吓了一跳,这事比去周王朝扯淡稻谷更重要。
我们要做好战斗准备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8-25 17:43:00 +0800 CST  
七、郑国带出的杀神
郑庄公预料的没错,卫国确实准备攻打郑国。
卫国的简历
周文王除了治国能力强外,生育能力也特别强,光和正妃太姒就生子十个儿子,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郕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冉季载。卫国第一任国君便是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封。
国如其名,卫国的设立就是为了抵御北方的少数名族,捍卫京师周王朝。卫国从康叔开始一直很好的执行这个使命,为此康叔还被周成王任命为王朝的司寇,和周公一样,去镐京上班。卫国的日常事务就交给儿子卫康伯去治理。
从卫康伯开始,经历8个君王,直到卫武公的老爸卫釐(念厘)侯,这些君王的简历都非常的相似,只有两个字,那就是:不详。
不详到了卫武公这里,才有点详了。
卫武公的秘密武器是长寿,在位55年,而且经历了西周到东周的转变。在他手里卫国由卫侯变成了卫公,所以他的地位和威望极高。不过关于他个人的继位却有点不光彩。原来,卫釐侯世子是姬余,有余的余,但是卫釐侯比较喜欢另一个儿子姬和,就明里暗里给姬和不少财宝。姬和不是贪财的人,他拿到这些钱财马上就去消费了,不过人家不是去娱乐场所,而是去收买一批敢死的壮士。在卫釐侯去世的丧期(墓前),这批壮士发飙耍狠了,把世子姬余生生逼自杀了。姬余,就变成了多余的余。
姬和顺利即位,为卫武公。卫武公在位期间勤政务实,虚心纳荐,可谓好评如潮。并在平定戎狄之乱、切换西周东周的事件中走上了人生巅峰。不过到了他儿子卫庄公姬扬这里又回复了卫国原来的平静,关于“不详”的习惯。
这只是短暂的平静,厚积要薄发了。之后,从他的儿子姬完和州吁开始,卫国正式成为春秋抢戏的大咖。
卫国始终没有一次称雄,但是一直都在出彩。不管是哪一个阶段的人家霸业,总有他的影子、他的故事,在人前背后“磨磨默默”地付出。他不是主角、配角,但是绝对是最佳第六人。
而且,据说卫国的风俗十分开放,对男女的事情很无所谓,所以在春秋的政治大戏上,他们是上不了台面,但如果要出个宫庭戏的话,那就难说谁是主角了。
卫国似乎在写一本《论第N配角的自我修养》。
除此之外,卫国还有一个奇迹,那就是自己国力不强,但却能给各国输送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比如商鞅、吴起、吕不韦等,随便挑出一个来,都能让整个春秋发抖。
一看就知道是“旺夫相”。
能老出人才肯定要得益于自己的国民教育和风俗传统。当年周公特别喜欢九弟康叔,所以在制定周礼后,还给卫国开了小灶。出版了周礼的辅导读本《康诰》、《酒诰》、《梓材》等。鲁国和卫国便成了周王朝最有《周礼》文化遗迹的两个诸侯国。后来,孔子经常去卫国,一方面是没什么其他地方好去,另一方面也是卫国存有不少周礼的痕迹,吸引了他。这是后来的事。
后来的事后面说,现在回过头来,从姬完开始,扒一扒卫国在卫庄公姬扬短暂平静之后的故事。


州吁之乱
此时,那个把西周挽救成东周的卫武公已经去世了,接替他的是儿子卫庄公。不过同样是庄公,看看人家隔壁的郑庄公,学习好、体育好、懂礼貌,还长得帅。在看你,诶,不说了。庄公在位23年也去世了,换儿子卫桓公。
邻居家的孩子,总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孩子。
卫桓公在郑国公子段(公孙滑)事件中与郑国产生过误会,不过很快就冰释前嫌结成好朋友了。但他的故事重点根本不在这里。
他是老爸卫庄公小妾戴妫(念归)生的,名字叫完,姬完,公子完。他还有一个同母弟弟叫公子晋。因为正室齐姜没有生,公子完就过继给齐姜,子凭母贵,后来长大了就成世子,继承了爵位。
【公子】一般来说王朝的君主叫王,诸侯国的君主叫自己的爵位,叫公、侯,伯什么的。他们的老婆都很多,但会指定其中一个为正妻,也叫夫人,和后来的皇后一个地位。同样正妻生的儿子就叫嫡子,其中最年长的那个儿子最有希望被立为国家的继承人。王朝的继承人称太子,诸侯的继承人称世子。太子、世子确立后,剩下的儿子,包括其他的嫡子,通称为王子、公子。这样,对个人尊称的时候,身份后加上名就成了王子林,公子完。不过后来,我们社会发展快,马屁文化演变成语言惯例,公子这个称呼进入一般的贵族家庭,只要是大臣的儿子都称为公子。
当然,比公子掉价更快的那个词,叫“小姐”。
王子、公子再生出来的儿子,就成了王孙,和公孙。因为诸侯和大臣实在太多了,所以公孙后来居然变成了一个姓。司马作为姓是职务,公孙做为姓是身份,两者的本质都是地位。
多说一句,因为武侠小说的偏好,还生生把“公孙X”逼出了谋士的感觉。【14】
另外,卫庄公还和一个宫女生了另一个公子叫州吁(念虚)。州吁暴戾好武,喜欢舞刀弄枪,和公子完的好善懦弱、善于讲道理形成了鲜明对比。卫庄公很喜欢这个小恶霸州吁,有点溺爱的感觉,无论他干什么都由着他。所以,从小就是个熊孩子。
卫国大夫石碏(念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感觉到了熊孩子的隐患,就劝过卫庄公要管管州吁。
《左传》里有一段关于石碏劝说庄公的话,很精彩。因为精彩到我害怕自己看不懂(古文),所以就直接套贾太宏老师的翻译。就像吃水煮鱼一样,一上桌就请老板来把锅里的辣椒捞出来。吃水煮鱼还怕辣?
贾老师:“那种受宠而不骄傲,骄傲而能安于地位下降,地位下降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是很少见的。而且低贱的妨碍尊贵的,年少的凌驾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的离间旧的,弱小的欺负强大的,淫欲的破坏道义的,这就是六种反常现象。国君行事得宜,臣子服从命令,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爱弟,弟敬兄,这就是六种正常的现象。”
石碏说的意思是现在有正常的路你不走,非要按照那反常的方式对待州吁,这样早晚会招致祸害的。难道你一定要不走寻常路?
但是卫庄公只是嘿嘿一笑,别和小孩子较真啊!
石碏没办法,知道早晚会出事,就辞职回家,躲一躲!但是,想不到儿子石厚居然和州吁有点“情投意合”的味道,臭气相投天天搞在一起。石碏骂他打他,把他关起来,还是被跑了。
我还叫庄公管好自己的儿子,原来儿子这么难管啊?
石厚跑到州吁家,不回家了,两人直接住在一起了!注意:不是一男一女,是一男一男,但是也别想歪了。人家两个小流氓只是有共同理想罢了。这个理想就是篡位!
此时,州吁的哥哥公子完已经顺利继位为卫侯,即卫桓公。
石碏:坑爹啊!这个儿子我不要了!
在一个崇尚武力的人眼里,原本应该十分复杂的“篡位工程”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就是暴力一点。在卫恒公准备去洛阳参加周平王丧礼的时候,弟弟州吁说要去送一下哥哥,结果趁他不注意,一把短刀从后背刺穿到前胸。亲自刺死了!
卫桓公:你说的送一程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州吁也算是亲力亲为,居然连刺客都不找啊!是不是玩武力刺人很刺激?因为他的重要帮凶石厚早就埋伏了士兵在周围,所以大臣们也只好同意州吁继位!
好了,现在卫桓公公子完真得完了,这个名字取得也真是辟邪啊?王玩完了!也不用去参加别人葬礼了,改为别人来参加自己的葬礼吧,人生的剧情,瞬间逆转。
春秋的故事就是这么刺激,这么耿直,就算调头也不一定踩刹车。我只负责调头,至于翻不翻车那是别人的事。
这是春秋记载的第一例弑君,在州吁首创成功效应下,后面开始排队了!如果臣不像臣,以后谁当国君谁都有点慌。
秩序乱了!超市大减价,来抢吧!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8-26 18:26:00 +0800 CST  
五国打郑国
卫国的公子完也算出了一回名。就像我们的大姚,当年在NBA也好几回出现在五佳球中,不过有时候是被盖帽!
州吁通过这样手段上位,心里也不踏实,老感觉到人心不稳,担心大家不服。就和石厚商量,有什么办法改变一下局面。毕竟是武力夺国,他们的思维也喜欢习惯性停留在武力上,所以就决定找一个国家来打打仗,通过对外扬威,达到对内胁迫。
那找哪个?首先这个国家必须和我们有点过节,这样好宣传成报仇;其次这个国家不能太大,否则被打的会变成自己,反而给人家扬威了;再次这个国家不能太远,来回路途太远,费钱不说,出去时间久了,后方也不能放心的!根据上述三点,两人掐指一算,就郑国了!
为什么是郑国啊?是不是算错了?郑庄公最近势头很猛啊!
没错,郑庄公是很会打仗,而且最近和齐国还签订了一个互相帮忙的石门之约。但是,卫国没有放弃自己的推算,能打是吧,我不怕,顶多我们也去要找几个人帮忙。
州吁担心的是,我们这样的小国,谁会来帮忙?
石厚说,陈国、蔡国是周王朝的死党,这次周和郑刚刚闹别扭,我们就说一起帮周王大哥出头,去问罪郑庄公,陈、蔡就一定会去。鲁国现在是公子翚(念灰)主政,这家伙贪财,我们只要给钱,他就会出兵。还有一个宋国,国君宋殇公与夷最忌讳的人,公子冯在郑国,我们说去打公子冯,他肯定乐意!
原来,宋国的宋宣公子力去世后,把位置给了弟弟宋穆公子和,然后穆公过意不去,就把位置传回给了宣公的儿子公子与夷,就是这个宋殇公。穆公的儿子公子冯又恨又怕,就跑到郑国去政治避难!
这家好乱啊!不按规矩办事!
宋宣公:我看人注重人品。
宋穆公:我的人品就是有借有还。
但你们上一代人光顾着秀兄弟感情了,有没有考虑我们做侄儿的感受?你们可以喝茶倒酒聊天,我们现在只能刀光剑影了!
卫国的宁翊到了宋国,和殇公说了关于公子冯的悄悄话。你的软肋在哪里?你的痛处又在哪里?你是不是一直有难言之隐?现在好了,我们卫国来帮你了,主动扑面而来。这是送上门的厚礼啊!殇公一听,果然很对味。但是这事只能用力做,不能公开说。
卫国石厚也明白,所以在国书上说是请宋国一起去打郑国的理由是郑国这个庄公啊,不友不亲,居然杀弟弟!
宋殇公也公开说,居然杀弟弟,太可恶!要讨伐。
面上是谴责别人杀弟弟,底子是自己想要去杀弟弟。这就是流氓有文化。
宋大夫孔父嘉不同意,说,扯淡,庄公杀弟弟?他卫州吁还杀哥哥呢?还篡位啊!自己没搽屁股还好意思说人家不洗脸?这一定是他们自己想打郑国,我们不要上当去起哄。
殇公:这事你懂吗?你懂的!你不懂的?算了,我答应宁翊了!
石厚的算盘不错!继宋殇公答应出兵后,鲁的公子翚人品好,有原则有信誉“收钱就办事”,也同意起兵呼应。陈、蔡两国估计也收了钱,不过面上还是宣传说是抱着一副要为周大哥出气的“单纯”,也同意出兵。
陈、蔡也是两家搞笑的诸侯。春秋初期他们是周王朝的铁小弟,春秋后期,他们又变成了楚国的铁小弟。楚国是公开叫板周王朝的诸侯。这两诸侯也算是一路铁啊!(铁路?)为什么?人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因为他两的国力实力(根本)硬不起来,所以就不要说打铁了,自己才是铁。做了小弟,自己这块铁还能少挨点打。
经过一番周游,卫、宋、鲁、陈、蔡五国的兵马真就一起围到郑国了!还真有点春秋第一次联合国军的气势?
但他们低估了郑庄公。庄公不是吓大的!“第一次”唬不了他。

庄公的回击
如果老天决定了是你,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就算你不找他,他也找你。这次老天选郑国,选郑庄公。
郑国想不到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客人?五国啊,而且还是非周朝官方组织,是民间自发串联出来的,这在春秋到现在乃至西周到现在都是少见的。郑国上上下下都很慌张,五个指头握紧就是拳头,所以或战或和大家都犹豫不决。
但是庄公一点不慌。一切尽在我掌握中!
郑庄公说,宋国参加盟军肯定是因为公子冯,我现在把公子冯移到长葛这个地方去,宋国就像狗追包子一样跑去长葛了!
果然,消息一放出去,宋国马上就移兵去长葛。五指山立马变F4。
但是,公子冯就很尴尬了!我是谁啊?我来做什么?咋的?你们不是说帮我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这就是你们郑国人对安全的理解吗?你们这是那我当诱饵啊!
郑庄公又说,这次纠纷是卫国挑的头,州吁和石厚主要是想通过战争来立威,但他们卫国自己的后方还不稳定,是不会恋战太久。公子吕你辛苦一下,带几个群众演员出去,随便和卫国过个招,马上回来,一定要一边跑,一边大喊我们输了!这样,州吁达到了目的就会撤兵回家。要知道老卫家还有一个石碏,老辣得狠!卫国早晚还要变!
果然,郑兵一阵“横店式”的败退后,州吁就纳闷了:关于郑国兵强马壮的传说到底是那个不要脸的家伙帮忙吹出来的?正想用实践再做个深入一点的证明。石厚赶紧提醒他,快回家吧!我们的心思已经被庄公看得透透,人家这是给我们台阶下,快回去吧!
好了,卫国也回家,起头的人都回家了。F4变小虎队了
郑庄公又说,鲁国是公子翚自己带兵出来,本来就是走穴赚外快,只要卫国一回家,他跑得比兔子都快!还有陈、蔡就更不用说了,明显就是想来蹭饭,看热闹!我们不请了,他还好意思死赖着?
果然,鲁、陈、蔡听说州吁打了个雷声很大的胜仗,就过来祝贺,顺便说回家的事。小虎队也宣布解散。
就这样,动员串联了几个月的问罪战争,围了郑国五天就自动解围了!史称“东门之战”。
这就是郑庄公的厉害,他用配合他们演戏的办法让他们反配合自己表现出优秀的领袖气质!不慌不忙,见招拆招,郑庄公的威望进一步提高。
郑庄公:是这些猴子自己跑过来逼我耍猴的!

石碏灭亲
回到卫国的州吁发现,国人并没有因为自己打了胜仗而信服自己。我有多努力你们不知道吗?我有多辛苦你们造吗?为什么不爱豆我?州吁想本质可能还是根苗的问题。
州吁就想请石厚老爸石碏出山,希望用石碏的威望来给自己撑腰。但是石碏说我自己腰都疼!哪里还能撑你的?我不出仕了!
石厚只好跑回家问老爸,如何让州吁变得有威望!
这个石厚心也真是大!看来他根本不了解他的亲生父亲啊!当年他是如何拒绝你们在一起的,你忘记了吗?
石碏说,你们可以去周王那边请个王命,有了周朝任命不就名正言顺了?
石厚说,我知道这个任命书好,但是周恒王哪里会给?
授权书是好?但我们明明是盗版的啊!
石碏说,你和州吁亲自去陈国找陈侯帮忙啊!陈国和周王朝的关系好得很,你们和陈国不是刚刚才一起去郑国协同作战吗?
陈候会指导你们走上一条正版化之路。
石厚很高兴,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
呵呵,你没想到得事情多着呢!
你们也不知道陈国大夫子姦(念奸,也是奸的繁体字,搞不清楚为什么是这个名字?我都红着脸在打字)是石碏的生死之交。就在州吁和石厚带着厚礼去陈国的时候,石碏用血写给子姦和陈侯的信也寄出了快递!石碏把州吁和石厚篡位的事说了,予情予理、予公予私请求陈侯帮忙主持公道,把我精心策划地送货上门的贼臣逆子给做了!
陈侯说,果然不出我所料,卫桓公公子完才和我约好要一起去洛邑奔丧,这么突然又说暴病死了,我早就怀疑里面有蹊跷!原来是你州吁做的妖孽啊,那这个忙一定要帮!
于是,心里满怀希望要为理想奋斗,又毫无防备的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就被陈侯给绑了!
消息传到卫国后,一大群委婉忠臣没了后顾之忧,纷纷跳出来,他们找到权威忠臣石碏说,这个州吁早就该死了,你一定要杀了他,不过石厚这个孩子一定是被蒙在鼓里,可以考虑做个污点证人什么的!
这些马屁拍的,远在陈国的州吁都能闻到一股焦味。
不过,石碏不领情,说,州吁能走到这一步,就是我那个逆子在后面煽风点火,造势帮忙!石厚他也该死!
卫国决定派右宰丑去杀州吁。州吁说,你是我的臣子,你怎么可以杀我?右宰丑说,卫国已经有了弑君者,我这是模仿他,向他学习。
这是破坏秩序的典型案例。破坏者只能有短暂的快乐,你能破坏别人,另有别人一样就会破坏你。始作俑者岂有善终?
石碏又让獳(念诺)羊肩去杀石厚。石厚说,我要见一下我父亲。獳羊肩说,可以啊!就是你爸爸叫我过来的,他说只想看你的头!
按说“虎毒都不食子”,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的情感变化有时候会连自己都杀死。
州吁和石厚都死了。卫国需要有新的君主。
卫国臣子在石碏的主持下,议定召回了在逃的公子晋回国继位,公子晋是公子完的亲弟弟,为卫宣公。宣公即位后,论功行赏,石碏被称为国老,世世为卿,有点周朝周公的感觉。能世世为卿说明儿子不少,所以作为儿子之一的石厚死了也就死了!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从此,陈卫两国更加相亲相爱!同时,卫国也赶紧去郑国,解释误会,要恢复原来的友好关系。
这就很有意思了。我们来梳理一下卫国这几年与郑国的关系。时好时坏,看看我们的卫国国人过的都是这样的人生?
开始卫国卫桓公卷入郑国寤生与段的内乱。
卫国人听信段出兵,帮助段的儿子滑出头,他们认为寤生就是个坏人!
卫国舆论:原来邻居郑国庄公是那样无道的坏人。宣战。
没几天,卫国收到寤生的信。错了,那个寤生是好人,公子段父子才是坏人!
卫国舆论:庄公是好人,段才是坏人,我们知错就改,和好吧!
没多久,州吁杀了卫桓公自立。号召国人打郑国。理由是他们公子吕以前曾经借口我们帮助公孙滑去打郑国,就来打我们的城郭,这是羞辱我们!
卫国舆论:好,我们有仇必报。就找来陈、宋、蔡、鲁五国一起一起去郑国!
又没多久,州吁被杀了,公子晋继位卫宣公,说我们本来和郑国本是传统的睦邻友好,都是这个州吁没事找事!
卫国舆论:对对,我们家门不幸,出了逆臣贼子,郑国你好,我们继续做朋友吧!
这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还有马上要发生的事情。
接着没多久,郑国回过头来,报复性攻打宋国,宋国向卫国求救,请求一起去打郑国以求解围宋国。
卫国舆论:这个郑国咋这么喜欢欺负人,你们不该去打宋国!
这是两个国家,还是两个男女在过家家?三天两个闹情绪?
我们就想知道这几年卫国国人的内心是一种怎么样的崩溃?该如何做好战前动员工作,这是摆在宣传部门口非常棘手的一个难题。
卫国舆论:怪我了?
郑国:可以,那怪我吧!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8-26 18:31:00 +0800 CST  
八、庄公封霸

还记得上次五个国家组团来我郑国吗?不是旅行团哦!你们来得自由,走得潇洒,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是吧?那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感受,有没有考虑到后果?当这是过家家呢?
如果都这样了,我还拿不出一点颜色,以后我家门口不是变成你们的操练场,来跳广场舞?我还怎么做庄啊?
郑庄公:是时候表现真正的才艺了。
其实,庄公在五国退兵后就开始考虑打击报复的事了。正好,宋国落难的公子冯从长葛跑回来。原来长葛已经被宋国占领了,堂哥公子与夷打起这个堂弟,那是真卖力啊!要不怎说亲兄弟算明账。公子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着自己的遭遇,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你庄公的不厚道,但是句句都在唤醒庄公内心的内疚感!
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好在诱饵的使命已经结束了。蚯蚓还在,鱼还在!庄公也觉得这次就数你宋国最来真,其他诸侯都是走走秀而已,你倒是假戏真做啊!
那就打宋国吧!但他们五个是团伙,如果我现在打宋国,其他四国一定会害怕,然后又可能集结起来?所以,最好是先瓦解他们团伙的一致性!
先从陈国开始吧。

结交陈国
陈国,你好!“爱你不是两三天”
但是陈侯不领情。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他看穿了庄公的心思,你不去结交卫国、宋,为什么偏来结交我?欺负我小,好骗?所以就策反我?万一你中途反悔,到时候这边我指望不上你,那边又被宋国卫国他们打,就太不值得了!
所以,陈国唱道,“我送你离去,千里之外”。
庄公吃了一惊,想不到陈侯还是有两下子,这么深的含义都能被看穿。祭足解释说那只是因为陈国担心我们没有诚意!
庄公说我是真准备收他做小弟,只要他愿意跟我,我哪里会有不要的道理。
祭足说,要不我们想个办法让人家释怀?
这个容易,无非是演一场戏罢了。演戏,我在行,给他来个《映像小陈城》。
郑庄公,正庄公,正装公!每一个伟大的政治家都不曾怀疑过艺术的力量。他们不会为艺术献身,但是有能力让艺术为他献身。
郑国立即安排出两个边将出去打猎,打着打着就到了陈国边境,这是地理过了界。然后又猎了不少陈国的百姓和财物,这是猎物过了界。说白了就是抢!
陈侯吓了一跳,这郑庄公咋这样?人家不想和你做朋友,你也不死缠烂打地来多追求我几回,居然直接到我家摔盆砸碗地耍无赖啊!
陈侯正准备开会研究一下对策。门卫说,郑国的颖考叔来了!
考叔说我们庄公叫我赶紧来解释,原来是我郑国那两个边将听说你陈侯拒绝和我们作朋友,就错误地认为我们两个国家是有矛盾了,想要替郑公出头。这是我们郑公管理不到位,请你陈侯多原谅。这些因为误会抢来的百姓财物全部还给你,另外,还要追补上一点钱,算是他们的误工费和精神损失费。
陈侯一看郑庄公原来这么有诚意,那就一定不会欺负我了。
于是,陈国与郑国结盟建交。
这是文书写得好听之词,其实改善老陈态度的关键因素是人家那两个边将秀得肌肉,果然有点可怕。这一次是误会,为了保证下一次不会再有误会,最好的办法就是:那我们就做朋友吧!

矫借王命
既然陈国已经搞定了,那现在可以打暴宋国了吗?
祭足说,还不行!因为宋国是个大国,而且是公爵,不能没有理由就随便去打人家。那样,搞不好反而容易会招祸。
祭足建议郑公现在去洛邑朝见周天子,回来后就说是得到了天子的命令,然后去找齐鲁一起去打宋国,这样一来增加了军队实力,二来还有理由,师出有名,以防止留给其他诸侯口实。
也对,差点忘了还有一颗废旧棋,天子。
天子周桓王一见老郑就问,你们郑国今年收成如何?庄公以为是关心,就背书说赖天子洪福,收成还不错。桓王马上就奚落回去,说,那我们周朝今年的麦子稻子可以自己收割了!
庄公才知道,原来小伙子你是在这里等我呢。你还记着恨呢?
当然记得,所以这次你来洛邑,周桓王也就不喊请坐请喝茶之类的客套话。就直接给你几车稻谷吧,还特别嘱咐以后不要随便假扮民兵去偷割人家稻谷。我们姬姓家大业大,完全可以自己解决温饱问题!
这顿文削削得庄公哑口无言。郑公很后悔这次来洛邑,想不到周桓王的口舌居然这么牛!牛舌啊!
庄公想潇洒一点,拒绝了不要,直接回家。但身边的祭足给他个眼神,庄公只好暂时领会,谢恩了!
退朝后,祭足说,诸侯们现在还很看重我们郑国,主要就是我郑国三代为卿,在王的左右。王的恩赐不管大小,都是天恩,如果我们不受,诸侯们马上就会传开说郑和周有矛盾了,到时我们不但失去了周卿的位置,还要失去不少诸侯的看待!
正说着,周公黑肩来拜访,还送了两车厚礼!
祭足说,周王的长子叫沱,次子叫克,我听说周王喜欢克,让周公给克做老师,估计是有夺嫡长位的阴谋。他这是提前结交你,希望以后有个闪失,好请你帮忙啊!正好这个礼物有用!
啥用?我郑国现在比周还富呢。
祭足说,我们来周王朝朝觐的事,许多诸侯国都知道了,现在回去正好借用这两部车,装上礼物(含稻米)就说是王的赏赐,也是王对我们的认可和授权,然后一路告示天下说王对宋国的朝贡态度很不满意,要求我们去讨伐他!这样我们此行的目的一样也达到了!
庄公说好,你恒王耍我是吧,我现在就借你的耍,发个力,也耍回你,将计就计,反正耍来耍去这种游戏,我有的是经验。
果然,郑国人的表演很到位,不明真相的诸侯们都认为是真的!
宋殇公吓坏了,连夜反发省自己朝贡的事。老实说这几年朝贡不认真是许多诸侯都有的事,潜规则吧,就像闯红灯一样,那肯定违反交通规则,但是谁有没闯过几回呢?就像前几年交党费,不按比例交的党员多了去。那现在为什么要专挑我宋国来问罪,选择性执法!这一定是郑庄公在后面使坏。
这个寤生,公报私仇,一定是上回我们去打他的缘故。
但恨归恨,现在人家有理,占上风呢。所以宋国就去求卫国,帮忙出来做个中间人,调和一下吧!解铃还须系铃人,上回五国联盟就是你卫国起的头。
卫国说好!我帮你沟通一下。
于是,宋国就定了桌菜,请来卫国、齐国。估计在宋殇公看来,没有什么矛盾不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宋国甚至都想好了赔礼道歉的措辞,就算说不好,到时候现场无非也就是再加个自罚三杯之类的“非暴力自残”。但没想到,郑国不是三杯四杯的问题,而是压根就不来。
开玩笑?我郑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就为你这点饭菜钱?别说吃饭喝酒了,唱歌,送礼什么的,我们统统不要,都不好使。
我们就要暴揍你一顿!不为别的,就为解气、扬威、杀鸡!
“奉天讨罪”的大旗我都定做好了!你还跟我谈和解?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8-28 00:23:00 +0800 CST  
郑盟攻宋
不久,原来发生在郑国门口的军事活动,现在像歌星们开巡回演唱会一样,轮到了宋国!
鲁国出场的还是公子翚,一个人很有原则的财迷,只要给钱就出场。郑国的首付一到,他就立即把自己变成了郑国的朋友。
走穴吗!就图点实惠!而且庄公说这次我们一起打宋国的都城,打下来就给你!
齐国是签过石门之约的战略伙伴。当时要不是郑世子忽死活不依,两家早就结成了儿女亲家。就冲这关系,虽然不是实在亲戚,齐侯也派弟弟夷仲年带来三百战车。
至于,蔡、卫、许等这类小国不管你同意不同意,组织交代说点名的时候必须要到(出兵可以不出)。否则,下一个就去你家!不要说打仗了,这么多人就是去吃也吃穷你!
这样,卫国就很尴尬了。刚刚还在为宋国去说情呢,现在就变成了和被说情的一起来打要说情的。
卫国:我TMD到底是哪头的?
宋国:你不是中介吗?
现在房产中介自己居然开始炒房了,标准的中间商赚差价。
面对来势汹汹的郑、鲁、齐三国盟军,宋殇公一副送殇的脸,问大家怎么办?孔父嘉说,开始我们就不应该被卫国忽悠,打鸡血去凑热闹围攻郑国。现在人家兴师问罪,明里是替周王讨伐,暗地里就是寻仇来了,明里暗里都是理(不是无理取闹)。虽然我打听到根本没有什么王命,但是现在这个势头已经形成了,理论也没有用。
殇公说,我知道错了,你就说现在咋办?
孔父嘉说,郑国的主力部队现在都在宋国,国内必定空虚。我带领一支兵马出去,再请卫国配合我们一下,借点兵,一起去袭击郑国,郑庄公必然会回家救援。如果主谋郑国退了,其他打酱油的诸侯自然也就散了。
好计谋,这不是后来的围魏救赵吗?
卫国问,我们凭什么要借兵给你?
宋国解释说,上回你不是也来向我们借吗?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再说郑国这个麻烦也是因为你惹出来的。如果我宋国被打败了,那下一个就是你卫国啊!
我也是醉了,卫国派去郑国搞友好建交的使者才刚刚回来,估计换洗的衣服都还没干呢,就忘记了?居然同意出兵相助宋国去打郑国?
这里面不会有什么误会吧?难道卫国人的政治决策就这么随意?卫宣公就算是捡来的王位,也不用这么任性吧?
唯一的解释就是宋国这次去卫国借兵,除了说出那段道理外,还有一份比道理更管用的厚礼。白玉彩缎,继承商人衣钵的宋人应该比其他诸侯更富有一点。
而卫国人,这些年估计因为对生活的热情奔放,净学着花钱的本事,赚钱这事就没什么好说了。
但同样是钱,鲁国也是为钱。卫国出场的戏份却多得有点不合理。
郑国:你就这么缺钱?
宋卫联兵偷袭郑国城池的外围很顺利,大家想再接再厉,直接把城池攻了。但领队孔父嘉不同意,说我们偷袭不过是乘人不备,到达目的就可以,如果要来真的死命攻城,到时候郑国主力部队回来,我们逃不掉,就会变成两边夹击。最好的策略应该是现在就借路去旁边的戴国暂住,在那里可进可退。如果郑国大部队没有回来,我们就再来攻打,如果回来了,说明宋国也解围了,那我们也回家吧!
有道理,孔父嘉你咋这么厉害呢?
但人算不如天算,你小看了戴国了。戴国不是你想戴,想戴就能戴。我是国,又不是帽子。
戴国看到宋卫的部队过来,以为是他们打郑国不成功,想把我戴国当羊顺手牵了。所以要先发制人镇住对方,竟然问也不问就跟宋卫的部队干起来了!
孔父嘉气炸了,我本来就想来遮阳躲雨,讨碗水喝而已,你们至于吗,这么抠啊?就这么小瞧我宋国!
被气炸开的孔父嘉立即又跑蔡国借兵了,发誓要打爆你这个小戴国!蔡国听说是打戴国,这不软柿子吗?一起捏去吧,就同意派兵了。
现在也算对仗了,那边郑齐鲁打宋国,这边宋卫蔡围戴国。对仗是对仗,但是规模没得比。人家那边起高楼,你们这边搭猪圈。
围攻宋国的盟军在气势上,兵力上都占优,没几下就攻破了宋国两个城。就在庄公准备多给宋国点颜色的时候,家里突然急报说宋国来摸我们屁股了!这是用兵的大忌,后方不稳。
就在郑国君臣吃惊之际,齐国夷仲年、鲁国公子翚两家赚工分的会员单位正好来祝贺盟军的节节胜利。
庄公将计就计说,我奉命讨伐,多亏了你们的兵威,才顺利取了两城,也算是对宋国惩罚了。但人家毕竟也是诸侯,是公爵,是周朝的上宾。我们又都是讲道理的人,就给他们留点余地,我们就点到为止吧!
夷仲年、公子翚齐声说,庄公你真是厚道人啊!
庄公又说,这攻下的两个城你们分了,就当是路费了!
但夷仲年认为我出来参与攻打宋国,是因为要主持正义,替天子问责,哪里能把被问罪对象给收编了?纪委哪里能收赃款,多脏啊!坚决不受。
齐国:我的人品我做主。
郑庄公说,那就都给公子翚吧!
公子翚说,庄公你真是个仁义之人啊!夷仲年你也仁义啊!那我代表鲁国就笑纳了!
鲁国:我的人品你们做主。
于是,三国快乐地结束了此次宋国之行,并相约以后有时间大家在一起出来斗斗地主什么的,合作愉快,各自回家。
急忙赶回的庄公听说孔父嘉已经移兵去戴国了,就想到了一个阴谋诡计。他叫公子吕假称领兵来救戴国,让戴国开城门进去了。谁知道进去第一件事不是去指挥部报到,而是把城上的旗帜都换成郑国的!
不错,我不是霸占,我只是巧取!
宋国那两个城和我郑国一点不靠边,根本没有用。但这个戴国却和我郑国接壤。正好,大家一起玩拼图游戏吧!把你吞了。
【戴国】戴国算是没了。现在看来,从戴国人的性格缺陷来说,沟通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路过的人你当敌人打,来抢劫的人你居然又引到屋里来。每次都能这么精准的避开正确答案,我猜一定是你上辈子做牛做马、兢兢业业修来的福分。
就这智商,你能活到现在,还真要感谢周礼给你带来和平友爱的大环境。说真的,赶紧回你的西周去吧,东周太危险了。
回是回不去了,这戴国在西周原本还是宋的一个附属国,因为他们也是商的后裔,子姓。这样算起来与宋还有点沾亲带故。但那又怎样?还不是一样把自己人(宋也是子姓)当做敌人,把敌人(郑国是姬姓)当做自己人。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不过对于戴国百姓来说也无所谓,戴国这个小国家,就像一个二本三流的学校,现在被郑国合并了,明年一毕业,就变成一本了,搞不好还是985呢。【15A】
孔父嘉再次气炸了!(估计都炸胡了),寤生老贼,我就算打不过你,也要去你家门口吊死——做鬼也不放过你。
郑庄公很奇怪,孔父嘉这家伙咋不跑呢?他在围郑国时,都知道不走会被我两边夹击,怎么到了戴国就忘记了,好久没有吃肉夹馍了,忘记了?还是戴国有禁止掉头的标志?
其实这叫恼羞成怒、厉令智昏,怒火冲天就容易激情犯罪。
郑国:既然你要求,那就夹呗!我们一定要满足你。
庄公的主力到达后,就下了战书,说明天决战吧。心情还在亢奋点的孔父嘉求之不得,立即答应,拼命吧,来!
第二天,郑庄公用声东击西的办法,在宋卫的营地四周放炮,假装进攻决战。搞得孔父嘉根本不清楚要往哪里火拼,找不到郑军啊!等到自己阵营跑来跑去乱七八糟后。郑国部队出现了,几路兵马一夹击,宋军大败。
孔父嘉带了二三十个人奔跑回家了!
庄公你好不讲礼仪啊,不按套路出牌,说好的决战,怎么变成混战,什么素质啊?我再也不想见到你这种人!
郑庄公:我只是说要决战,又没有说按照周礼古制的方式决战。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8-28 23:59:00 +0800 CST  
灭许存许
暴了宋国,顺了戴国的老郑最近很顺风顺水啊!
不过庄公的心事还没有完。卫国和蔡国,我们都通知你一起去打宋国了,点名你不到,请病假就算了,后面居然和宋国一起来打我!小屁孩啊,你很不懂事啊!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鉴于蔡国在此次夹击戴国的战役中,已经损兵折将了,算是给他颜色了,卫国是不是要抓来再教训一下?
先不急,还有更小的小屁孩也不听话,点名一样没有到,那就是咯(念落)国和许国。先打这两个,因为给颜色的目的是教训和立威,所以打谁不重要,稳赢最重要!万一输了,那不就是灭自己威风还长他人志气。先挑这两个。许国还有点知名度,后面还会不断地出现在春秋的舞台上,但是这个咯国就太神秘了,很难查找到关于他的历史。他真得是悄悄地来,要不是郑庄公发威,估计还要悄悄地走,问一问《春秋》,不带走一个词语。
就是这么两个国家,能有什么能耐?好打,好欺负罢了。
颖考叔说,咯国靠近齐国,许国靠近我们,我们和齐国有石门之约,战事互派互助。我们派一只部队去帮助齐国打咯国,打下咯国就归齐国。然后再请齐国派一支部队帮我们打许国,打下许国就归我们。
这样搭配倒不是担心兵力不足的问题,主要是考虑一个震慑的效果。震慑其他的诸侯国们,你们就看戏好了,不要跟着瞎唱什么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歌,插手进来。这是俩个大国的合作行动,你可能敢与一个郑国为敌,但是再加上一个齐国,你试试看?好好做你的看客、围观网友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吧。
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有强迫症的人来说,这样互相交错吞并后,双方的国家地图都比较好画。
咯国和许国:你们问我们了吗?
齐侯和庄公:信号不好,留语音了,直接等通知吧。
弱国无外交,咯国也无外交,等待他的只有灭亡。但对于普通的咯国老百姓来说,和戴国一样,也没什么,因为他们第二天醒来,无非是把咯国户口变成了齐国户口,不要搬家,不用移民。齐国还是强国呢。
而对比没有什么治国亮点的咯国君主来说,许国许庄公要说是:我们不一样。
【许国】姓姜,算起来和齐国应该有点关系,他的首任君王叫许文叔和齐国的开国君王姜子牙在商王朝时期确实是同一个诸侯国。所以,很有可能是沾了姜子牙的光,带他参加了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后,就论功行赏,给他封到了许这个地方,爵位比较低,男爵,但好歹也是铁饭碗。
不过这个铁饭碗也就是西周时期比较稳定。到了东周,这个毫无规矩的时代,许国的铁饭碗被郑国、晋国、楚国等强盗摔得不成样子。因为国家小,常常被欺负,而且是很重的欺负,经常走在灭国的边缘,所以他能存活到春秋末期也算是一个奇迹。
许国靠什么?靠的不是军事实力或者打仗的实力,而是认错的本事。一般来说你要犯了错,才能认错,但是许国不一样,困难的环境造就了他们无中生有的认错法。别人过来打他,自己被打个半死,他还认错,说自己本来应该躲开的,但是没有躲开,才招你的愤怒。认错,赔礼,赔钱,这一套,我们熟练得很。
那些年,估计许国人出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哪里人。
许国:你懂我们吗?就我们这个状况,我们为什么要出门?
这个状态后来终于有所改变,因为许国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做了楚国的属国。这一咬牙,此后的生活确实好过了不少。
“你终于做了别人的小三。”
但小三终非长久之计,所以历时20世国君之后,还是被郑国给灭了。为什么?楚国这个精壮的男人还保护不了自己的小三?原来那个时候正是变态的吴国崛起之时,楚国自己差点都被吴国给灭了。
破产了,跑路了,老婆都管不了,还管小三。楚王又不是皮革厂的老板,可以带小姨子跑。
许国终于还是没有挺到战国,就差几年。不过亮点不是时间,而是最后君王(末代国君)的名字,他的名字叫结。结束的结。生怕后人不知道是谁崩盘了许国。
我们猜测许男结应该是一脸的旺夫相,忘父相,忘记的忘,父亲的父。【15B】
在忘记之前,现在要记的是许庄公,正好第11代国君。
许庄公平日秉承吃斋念佛的治国理念,赢得不少民心,所以在郑兵打过来的时候,群众守城比较尽心,拼命。郑国费了不少精力才算打下来。其中,伤害比较大的是:大将公孙阙为了和颖考叔争功,在颖考叔首先登城情况下,居然在背后放冷箭!
不过,这也事出有因,颖考叔和公孙阙本来就互相不服,在出发攻许之前,这两个人争夺战车(先锋)的时候,颖考叔耍赖皮,抢了就跑。
有时候,军队的气势太高涨也不好,个个立功心切容易上火。
这种内讧不止是损失一员大将的问题,更是让人感觉到一种不详的征兆。
战争结束后,庄公思念颖考叔,就命令士兵们每一百人出一头猪,十人出一只鸡,用来祭祀,三天两头请巫师搞一系列迷信活动,请神附身。因为涉及面这么广,士兵里面肯定有知道内幕的人,估计就开始嚼舌头了。这个办法现在叫“人肉搜索”。
公孙阙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不久也就暴病身亡了。正在崛起的郑国,突然损失两员大将,似乎暗示要开始走向下坡路了。
在打下许国后,庄公喜欢**的毛病又犯了。
开始明明说好的攻下许国归郑国,现在又和齐国客气来客气去。要把许国让给齐国。齐国当然不好意思要。咋的?又改拼人品了?
恰在此时,许国大夫百里带来一个孩子说,我们许庄公没有子嗣,这个是庄公的弟弟新臣。我们许国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也不敢奢望复国了,现在就恳请你们给许国留下一脉吧(六尺之孤)。
说完后,百里和新臣就倒地痛哭!这真不是碰瓷,是自救!
突然来这么一出,郑庄公有点后悔开始的**,现在也只好将计就计了。说,我哪里是想灭你许国,要不是因为周王有命,我们郑许两国都可以一起打牌喝酒,现在既然还有你百里和新臣,我们就这样吧!把许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给你们治理,考虑到新臣还年幼,另一半就让我侄儿公孙获帮你看守吧!
齐侯认为这样很妥当,大大赞赏庄公,你又厚道一回了!
恩,郑庄公经常厚道。
郑国也认为,齐侯就是这么天真!
天真?此时的齐侯叫齐僖公,齐桓公的老爸。一盏从不省油的灯,也是一个吃肉不吐骨头的国君。他的天真是因为有好处,如果没有好处,那就天不真了。他的故事留在与他儿子一起说。
郑庄公虽然使了一个阴招,派公孙获去许国,名为帮忙实为监守。但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郑庄公去世后没几年,他的儿子们因为继位问题互相攻讦,郑国大乱,恰巧公孙获也病死。百里和新臣把握机会,瞬间复国了!
实践证明,有些逼真的不可以装!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8-29 23:34:00 +0800 CST  
九、周郑交战
周桓王的愤怒
听说郑庄公假王命讨伐宋国后,周恒王十分生气,就把郑国的卿士给剥夺了!郑庄公知道后,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冷处理直接不理,五年不去洛邑!自己继续打着周朝的幌子去打许国什么。
“你的名字我的姓氏”,版权所有,我爱怎么用就这么用。
这让周桓王更加恼火,你不来上班,不来汇报,给你发信息也不回。你也太藐视人了,把我当空气是吧?还去讨伐宋国不朝贡,你自己还不是一样,连个屁都看不见!真不知道你这是在讽刺谁?
人一愤怒,一撕破脸,就喜欢新帐旧账一起算。
在周平王时代,周郑交质事件;恒王初年,郑国割麦事件;五年前,假命伐宋事件;还有这几年,无故旷工事件。这些账是不是该一笔一笔算清除?
要算,算总账,算是容易,关键是怎么去讨的问题。法院都在抱怨执行难啊!
打!只有打,周恒王认为只有亲自跟郑国打一架才能让自己继续安心生活,否则这血压几乎是天天居高不下!
独秉朝政的虢公林父劝说,大王你就不要亲征了,发个檄文给诸侯,自然会有人出来给他算账!
他弄那个假王命都能到处去招摇,我们手里可是有真王命啊!
这个建议其实是很好的主意,叫以其人之道反制其身。上一次你郑国挂个假的王命把那些不明真相的诸侯唬得一愣一愣,现在我周王发出真的王命,加盖公章。檄文文字上是写的是诸侯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打你;文字背后透露的是诸侯们关心的上一步的事:打假。
以后,郑国干什么就都变被动了。对手就能拿这事作为理由,直接反驳了你郑庄公的假道义。打脸比直接打架的效果更好,狠。
郑庄公这一招练好了,比如说曹操,那就是“假天子以令诸侯”。 虢公林父这一招叫拆招:不借(假)。
但是,周桓王年轻气盛,感觉这种做法缺乏快感。还是打一顿痛快,抽下去越狠越能解我心头之恨。于是,他就通知几个铁杆小弟,蔡、卫、陈。走,跟哥走,打土豪去。
那个陈国原来不是说要和郑做好友吗?那是陈桓公(名鲍)的国策了。他已经死了,他弟弟公子佗又把桓公儿子世子免也杀了,自立为侯(史称陈废侯),新王新政策吗,周大爷来找,自然要同意。
至于,卫,蔡,因为卷入郑国攻打宋国事件,算是老对手了。
郑庄公听说周王亲率大军来,就马上开会研究。
祭足说,人家这次出兵的理由充足,而且是周王亲征,要不我们也象征性地服软,检讨一下?
庄公说,狗屁!他随便罢免我爵位怎么不检讨?我郑国三代辅佐周王的功劳被他全抹没了。今天我要不挫他的锐气,下回指不定变本加厉搞出什么幺蛾子来,说不定废了我诸侯,搞到我宗庙都不保了!
高渠弥说,要打的话,其实我们随便就可以打败他们。蔡和卫是右军,可能比较用心;陈国在左军,他们新君刚刚立,人心不稳,而且我们两家这几年一直友好,估计也就是来瞅瞅而已。先把陈国破了,再破蔡卫,然后在中军的周王也就孤立了,哪里还打不下来?
庄公说,好!先易后难,就按你说的办,各个击破!
那讨论结束,散会,备战吧!
周:这么简单?打发叫花子吗?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8-31 21:24:00 +0800 CST  

繻葛之战

周郑两军对阵在繻(念儒)葛这个地方!

按照周桓王的预想,打战就是按照教科书的方式走,走程序,走套路。套路就是双方先讲道理,再骂战,最后再实战。

他自己在中军,先要与对方中军首领,也就是郑庄公出来理论问答一下。周桓王想,到时候就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阵,让他们心里发虚,士气低落。我是君,你是臣,犹如父亲对儿子,就你们这些年的行径,我可以骂得句句在理,骂到你惭愧,骂到你哭!

估计周桓王在洛邑把骂人的台词都背了好几遍!

但是,人家郑庄公根本就不出来答话。郑国军队只是排列出一个守阵,像被孙猴子定住了似得,站着摆拍,根本就不理对手。甚至,按照打实仗的规矩,周王派出大将出来,搦战单挑,郑国好也听不见。

就这样耗了一个上午,周兵都在纳闷?对家,你们到底是打还是不打?出来摆pose是什么意思?

我等到花儿都谢了,不行就托管啊!

就在周兵心想中午午饭该吃什么的时候,郑国进攻鼓声大起。周人吓了一跳,赶紧进入战争状态。谁知道,郑国出的是右军,大夫曼伯直接攻进陈国所在的左军。

郑庄公又不按套路出牌,打仗一般都是先中军出来的啊!你老师没教你吗?没礼貌!

但骂归骂,事情还得做。在左边的陈国军队本来就无心恋战,以为自己只是来接应,充当门面,搞搞气氛,谁知道一下子被推到前台。一个打酱油的龙套哥瞬间变成了主角,心态根本跟不上,毫无准备,手里拿着话筒,姿势不错,就是一开口就跑调。没几下就被郑国军队冲得七零八落。失败了,那就跑吧!跑调是跑,逃跑也是跑。

关键是,逃跑的时候还冲击打了中军。

周兵:大爷的,什么素质啊?

陈兵:跑当然要往家里跑,要往没人的地方跑,不被追打才怪。

看到自家的友军得手了,祭足领着郑国的左军也出动了,直接杀向对方的右军,把还在迷糊中、观战中的蔡、卫两军也很快被冲垮了!祭足也不追,就在后面乱喊,搞得蔡、卫两国逃跑的时候居然也冲到了中军。

周兵:大爷的,你又是什么素质啊?

蔡卫:呵呵!me too。

这种通过消怠对方士气后,再出其不意突击的战法在多年以后得到升级。鲁国的曹刿从中总结出来,并注册为“一鼓作气”的战法。

周王的中军彻底乱了!面对三个猪一样的队友,周王的中军在郑国还没来攻打之前就把刚刚列好的阵形整散了!

周兵:我这是跟谁打战啊?

郑国:还是跟我啊!

郑庄公见时机成熟,命令大举进攻过去。终于出中军了,周桓王,你好,不好意思啊,让你久等了。

但不好意思的事多着呢。郑国大夫祝聃(念单)望见一辆绣有华丽车盖的战车,料是周王,就一箭射过去,正中了周王的左肩。

**,射了王了,搞不好大家都要玩完。庄公没想到战事如此顺利,赶紧收兵。

祝聃说,主公啊!我这马上就要抓到周王了,你干吗收兵啊?

庄公说,这一战本来是因为天子他不明事理,我也是属于万不得已啊。今天靠大家努力,已经算取得胜利了,就不敢再多求什么。人家毕竟是王,难道要往死里打?如果按照你说,把周王给抓回来,那我们怎么处置他?再混战下去,万一把他打死了,那我不就背上了弑君的罪名吗?

祭足说,主公考虑真周全。经过今天这一战,我们兵威已经形成,不如趁热打铁!

祝聃问,打到洛邑去?

祭足说,趁热打铁去周营请罪,给他一个台阶下。这叫软硬兼施,周王知道我郑兵的强悍以后就不敢再打我们,现在我们又把面子给他,他也就不必再打我们。
庄公说,还是祭足智谋周全!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02 18:58:00 +0800 CST  

庄公的小霸业

郑国是一个小国,领土疆域小,人口少,经济产量GDP也高不了。这些特点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春秋初期,诸侯国近两百个,都不大,半斤八两。

晋、齐、楚、秦等大佬是比其他诸侯国大一点,但还远未达到后来的规模。不过,这些学霸们此时此刻都在悄悄地拼命复习,晋文侯、齐僖公、楚武王、秦文公等都在默默地搞扩张运动。他们开始或正在进行吞并周边小邻国的吃饼、拼图活动。

为什么郑国不扩张?不是不想,不是不能,而是不可以。郑庄公的能力和想法都有,只是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周朝的京畿之地,周边个个都是老牌的诸侯国,与自己家、周王朝家基本都有点沾亲带故,处在当时新闻舆论中心。你打下一个,哪怕是半个,天下也立即震惊,说不定第二天就有一堆人围堵到你家门口去论理。对于春秋初期的小国来说,郑国在里面还算厉害,打两三个是没问题。怕的是你打了一个,其他国家来论理的时候,如果你不管的话,就等于得罪了一批诸侯,而且这些小国会因为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而死死地联合起来,那到时候嗝屁的诸侯反而会是郑国自己。

郑庄公是深有体会,所以手脚一直伸展不开。齐国吃詻国的时候,毫不犹豫,因为你詻国连百度都不在乎他,但是轮到郑国要吃许国的时候,郑庄公是踌躇满志但又犹豫再三,因为许国虽是男爵,但地理位置好,知名度高。

换句话说,对郑国来说,外交的问题要比吞并的问题还复杂。

而晋、齐、秦、楚没有这个问题,他们都在中华的边缘地界,周边许多诸侯和少数民族或多或少都与中原文明“阉割”了,少有瓜葛了(不干净不纯粹了)。好多国家甚至早就被戎狄给占了,你去灭他几个都不会有人知道、不会有人关心。就算知道,组织过去一调查,你是从戎狄手里抢回来,那还属于立功啊。

所以,郑国在中原闹得动静很大,把周王都干了,可是收益却不大。而齐、楚、晋、秦等这些诸侯,却都是在边境闷声发大财,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在这个背景下,郑国只用三代人就能脱颖而出,已算是非常牛掰。尤其是郑庄公,在位42年,成功让当时的郑国进入春秋诸侯的第一梯队,虽然其子孙开启互杀模式后无法保持下去,但郑国仍旧成为了春秋最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在后来晋楚的争霸中,焦点其实也就是在争郑国。

郑国: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作为个人,庄公寤生是一个极具智慧的人物,他的许多谋略,套路不断被后人所模仿。比如他借天子的王命,后来齐桓公就尊王;比如,他不去和晋国、齐国发生冲突,尤其是与齐国结盟,就是远交近攻的策略,晋国后来与吴国联合遏制楚国,楚国与越国联合遏制吴国就都是一个套路了;他在攻打宋之前的联合鲁国、齐国,是把外交作为战争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还有曹刿论的什么战等等战术,此后被许多诸侯所借鉴。

终其一生,郑庄公的霸王事业主要有:1、平叛了弟弟段的叛乱,保证郑国的和平统一;2、解决母子问题,推行孝道;3、与周王朝的周郑交质、繻葛之战打败周王威震中原,还有割过人家麦子;4、淡定地击退宋、卫、蔡、鲁、陈联兵,体现出郑国的沉稳;5、组织兵团打服宋国,收了戴国,这是郑国的谋略;6、协助齐国收了詻国,稳定了齐郑联盟;7、联合齐国毁了许国,制定两步走的策略(可惜第二步没来得及)。

但这些功绩最大的不足就缺乏按照类似周礼的规矩,主持诸侯国之间的秩序。没有体现是一个话事人主持工作的态度。相反,后来居然还把周王打败了!耀武有余,扬威不足。

实际上,他不但没有认真主持维护秩序,还从维护自己利益出发带头乱了秩序。与周王朝的对峙过程中,表面上一下子拔高了自己的高度,但也开启了春秋诸侯毫无束缚的争霸时代。

既然是他开启的争霸,当然他自己也算一个了,算是中原几个诸侯的一个小头目,小大哥了。

郑庄公:我霸业了。

是的,小国的霸业,那就是小霸。

小霸王(学习机)!反正庄公也爱学习,也让不少后人学习他!

周朝在周宣王的时候,他的弟弟就是郑桓公。论智慧、能力、性格什么的比周宣王更高一筹,后来的郑武公也比幽王厉害,郑庄公就更不用说,甩周平王几条街。所以,是不是周王朝的智慧(风水)开始外移了?如果这一脉出来继承为周天子,或者是让郑周再次合并,换郑武公、郑庄公来做周王,治理周朝,周朝会不会重新集权,他们会不会想到后来的削藩,推恩等限制诸侯的措施呢?

但历史没有如果。因为不需要如果,他就已经够精彩了。

为什么精彩?因为他们在用血肉,用自己的生命给后世子孙,也就是我们,铺垫演绎出一个又一个正确的或者错误的打开方式。

小霸王虽然小,但也不是谁都可以都能拿到。郑国所处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都不是最佳,但时间上还算恰当时。郑国小霸除了郑庄公自己天赋异禀的政治才华外,与其他几个国家的败家不成器也有很大关系。

说到“不成器”,后面排着队呢。

从卫国州吁开始,引发了多诺米骨牌效应,许多国家都开始的内乱,也算从另一个角度来助攻了郑庄公。

比如卫国,由州吁同志领衔的连续几个不靠谱的国君,直接把自己的诸侯国塞进了三流水平。

州吁咔嚓了自己的哥哥卫桓公公子完后,春秋就开启了弑君模式。历史总是不缺乏胸怀大志且跃跃欲试的人,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最后又被别人杀了,纯粹只是做了他人该朝换代的嫁衣裳,但是诸侯的权力诱惑仍旧在中华大地上生效。

过把瘾似乎也很爽?况且,在答案揭晓之前,大家都认为自己才是“他人”。
郑庄公:既然大家热情这么高涨,那就按照时间来吧。鲁国你先来。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05 17:12:00 +0800 CST  
十、躺好的鲁隐公和睡不好的宋殇公


鲁国的简历
鲁国是周公的国,但是因为周公对于周王朝的太重要,所以他并没有去鲁国,实际上鲁国的开创建设者是他的儿子伯禽。
伯禽去鲁国的时候,因为家族文化的影响,就刻意按照周朝的建制来改造建设鲁国,前后花费了三年时间。而隔壁姜子牙家的儿子只花了六个月就稳定了齐国,因为他采用了与鲁国相反的做法。鲁国是怎么合规矩怎么来,齐国是怎么管用就怎么来。周公听说这事,就预料说以后的齐国一定会比鲁国强大,因为他遵守了民众的需求,走群众路线,贴近生活。
果然,鲁国在春秋战国的比拼中,被齐国甩开了几条街。尤其是从春秋开始,鲁国几乎是在被齐国欺负和被拉拢中成长起来,有时候是小弟,有时候是兄弟。不过事物总有利弊,齐国的国力发展很快,但是缺乏了有效的制度制约,最后走歪了,搞出了个“田氏代齐”,姜(吕)家被田(陈)家霸占。鲁国还好,一路头歪歪,穷而不困,僚而不倒,让姬姓坚持到最后。
所以说,既要走群众路线,也要加强中央领导。
鲁国虽然口中讲礼制,但做事起来也不傻,实惠还是要的。鲁国始封时疆域较小,也就方圆百里,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极、项、须句、根牟等小国,并夺占了曹、邾、莒、宋等国部分土地,才成了方圆五百里的大国。
鲁国这个地方和卫国一样,都是旺人不旺国。从周公旦开始就这样,他对于鲁国就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吃风水,把自己搞的名扬天下,鲁国却静悄悄。鲁国因此元气大伤,等到好不容易要恢复了,又来一个孔子,继续要吃风水啊?有这两大高手坐镇,其他的诸如墨子、柳下惠、左丘明、公输班(鲁班)就都不好意思提了。
这大概是坚守周礼,念书念出的书香门第。
但提倡礼仪,行事一向中规中矩的鲁国搞起弑君来,居然也丝毫不输给别人。这事算起来要赖在周王朝上,因为是他起的头。鲁国到了第10个国君鲁武公时,他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去朝觐周宣王。一翻面试交流后,周宣王比较喜欢少子姬戏。喜欢就喜欢吧,一般表扬几句,再给个礼物打打赏赐就可以了。但宣王非要给自己的“喜欢”体现得够够的,居然要求鲁武公立姬戏为储君。
破格提拔,而且是破大格,大破格。
只是,你喜欢姬戏也不能把我鲁国国君当儿戏啊?
王不按套路出牌,但他是王啊,大家还得接着陪着玩。鲁武公很郁闷,回家后不久便死了,姬戏就上台了,上台唱戏,即,鲁懿公。鲁懿公在位9年,估计此时他的哥哥,原本世子姬括去世了。
那次周王的随性立命,姬括自己也在场,所以回来也只是敢怒不敢言。但是到了他儿子伯御这里就敢怒敢言,还敢做。
伯御把戏叔叔给杀了,自己做了鲁国国君,即,鲁废公。
为什么叫废公呢?顾名思义,他虽然做了11年,但是弑君这事传到周王朝那边,周宣王就不干了。此时的周王朝还是一个很有实力优势的王朝。周宣王自己出兵过去打鲁国,直接把伯御给撸了。
周宣王:难道我说话不好使?
好使也不能再使了,因为你喜欢的小戏戏已经没了,没戏了。那就立戏戏的弟弟,姬称吧。
姬称就捡了一个国君,即,鲁孝公。
鲁孝公在位27年后,传给自己的儿子弗涅,为鲁惠公,算是恢复正常的秩序规矩了。不过这个正常也只到鲁惠公自己正常,他在传给下一棒的时候,又不正常了。
因为公子翚(念灰),也叫公子挥,字羽父。这家伙凭着一个这么难写的名字,应该在本文已经混出了“名熟”(脸熟)吧。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05 23:53:00 +0800 CST  
隐公不听
前面说过,鲁国的权臣公子翚(念灰)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只要给钱就出场。他接受了卫国州吁的出资,就一起去打郑国。不久,又接受了郑庄公的邀请,一起去打宋国。生生把鲁国的政府兵带成雇佣兵。这样一个人,对外都这么喜欢操心,对内自然也不省心!
鲁惠公在位46年,算十分长寿。据说他的正室很早就去世了,后来和继室的陪嫁(叫声子)生了一个儿子,叫息姑。息姑长大后,准备给他娶媳妇,就聘了宋国公主,宋武公的女儿。谁知宋公主一来,惠公觉得里面有一个陪嫁的丫头叫仲子也很漂亮(也有说仲子就是那个公主),心里很喜欢,为了避免自己以后干偷**狗的勾当,干脆就自己娶了过来。后来这个仲子生了儿子允(也说轨)。因为宋国这边是明媒正娶,所以就算是被老爸抢过来,也必须是递补正室。那按照序列姬允便算是嫡子。
发生这种事,鲁侯是肇事者,他自己自然不说什么。鲁国虽然一直喊礼仪,这回也无非就是打一次脸。人的脸皮为什么会厚,因为打脸的事多了,练着练着就厚了。但是,宋武公就郁闷了。**!这算什么啊?说好的亲家公现在变成了女婿。
【夫人】说明一下,正室相当于皇后(当时叫夫人),继室相当于妃子。所谓陪嫁,除了金银首饰外,还要有人,因为那个奴隶社会,人也是一种财产,有个字“媵”(念应),意思就是附属品。古人大概考虑到子嗣的问题,为了确保能生出儿子,所以除了正本外,还拷贝多个副本过去。但是不要小看这些副本,他们的地位只是稍微比正本低,比其他的小三都高,因为他代表的是正本。所以正室的媵就相当于副皇后。侧室的媵就相当于是副妃子。
没错,就是一夫多妻制的正规版本。【15C】
按照这样的归置,子凭母贵,姬允的地位就比姬息姑高,姬允是嫡子,姬息姑是长子。继承的顺序是先嫡后长。
但鲁惠公去世的时候,姬姬允还很小。大家一商量,一是考虑名分上也还没有立姬允为世子,二是考虑年龄上姬允实在太小了,最后还是决定立长子息姑为鲁侯,即,鲁隐公。
鲁隐公是个厚道人,十分厚道,视权贵如粪土一般的那种厚道。喜欢三天两头挂在嘴边说,这个国家其实是我弟弟姬允的,我就是暂时帮忙管理,等他长大了要还给他!
的确,他在这个代管理的指导思想下,好像真因为不是自己的财产,就有点心不在焉,所以才给了公子翚那么大的权力空间。
但公子翚却不这么认为,什么财产不财产?为公家做事都要尽心尽力,加班加点。他掌握了兵权,但自己感觉还是不满足。就向鲁隐公提出自己精力过剩,光掌兵打仗还不足以完全实现人生价值,希望隐公能继续给他压压担子,兼职出任太宰(相当于丞相)。
隐公说,我说过这个国是姬允的国,你要求一个这么重要的位置,还是等他继位上来,你跟他说吧!
听隐公这样说,公子翚自己一想,就把它解读成打暗语,隐公吗,说话隐蔽一点而已,面上这样推辞,实际应该是忌讳姬允。
在权力欲望者的眼里,天下人都爱权;在好色之徒眼里,是个男人都管不住下身。没毛病。
于是,公子翚奔着“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的为臣本分,就建议说,国家这种利器,是不可以随便给别人,你不为王,也就做不了臣(成为王,败为寇)。大王你已经做了11年鲁侯,国人信服,社会稳定,你之后应该直接把位置传给自己的子孙。不要老是说自己是暂时管理,这样容易给某些人非分之念。比如,那个姬允啊,现在年纪是越来越大了,我看可能会对你不利,我请求哪天找个机会把他给做了!
呵呵,这个“某些人非分之念”难道不包括你公子翚本人?
隐公赶紧捂住耳朵,说,你是不是发癫了?怎么净说胡话?我已经在城西买了一块地,准备去养老了,过几天就传位给姬允了!
鲁隐公: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重视的事情说三遍)
听隐公这样说,公子翚顿时感到阵阵凉意。“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你明月照沟渠”。我这话说出去了,你听见了,然后你又说我发癫!我这前一脚踩出去了,另一只脚却跟不过来了。
公子翚的话是一种很绝对的话,非黑即白:如果你采纳了,我是功臣;如果你不采纳,我就是奸臣。以后姬允要是真的为王,我今天说过要杀他的话,那我还有好果子吃吗?
隐公啊!我本来是为你好,结果你就顾着自己做好人,直接把我界定(推动)到那边去做坏人。
好吧!我是坏人,但是我要尽力避免出现坏得下场。我是祸从口出,你是祸是耳入!为了消除我的祸,转祸为福,只好让你的祸变现成真正的祸。
【爱恨】所谓“爱得深,恨的也深”。有一种情况是:我们生活中,许多原来是想和你做朋友的人,但是你误会人家,或者是鄙视人家,结果正是因为你的错误判断把一个原本可以成为朋友的人变成一个潜在的敌人。一个比原本的敌人还敌人的敌人,他将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你的敌人。
历史上,许多造反者并不是天生就要造反,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想进入朝堂,你却不让他进去,那就只能“满城尽带黄金甲”了。
同时,我们要十分慎重那些给你说别人坏话的人,除非你两有共同的理想和利益,否则还是不要听!
这种能在两个极端之间自由切换的人确实也不是什么好鸟,他们的眼里只有私立,没有道德观。你的判断是对的,不与他为友。但是你的做法是错的,因为你只了解他的观念,却没有掌握他的性格,所以你的做法促使他实现观念转变,最终变成敌人。【16】
鲁隐公:我这么有素质,难道躺着也要中枪?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07 00:11:00 +0800 CST  
鲁桓公听了
因为多嘴而不小心漏嘴之后,公子翚要开始补漏了,铺设自己的后路。既然隐公如此清新脱俗,俗人公子翚为了避免被脱掉就只好在隐公这边割肉了,换一只股票,准备到姬允那边补仓。
他主动找到姬允,说,主公看你已经长大了,怕你会来抢夺鲁侯之位,特别发了密令叫我来杀你!我是一个公道人,你也是先王的骨肉,我可不忍心这样做!
姬允听了,吓坏了!飞来横祸啊!感表涕零啊!鲁国这么大,就你有良心、有正义感,幸亏是你,才会来告诉我这个可怕的事实。
恩,关键是其他人,包括鬼都不知道还有这个事实。
姬允就请教公子翚,我该咋办!?
公子翚说,他不仁,也别怪我们也不义,只有先发制人了,做大事吧,把他做了。
公子翚强调“我们”两个字,重读。
这是典型的双重表准,公子翚说鲁隐公要杀姬允是不仁义,不道德,那现在自己要先发制人去杀鲁隐公就仁义了?
郑庄公:所以犯罪事实是很重要,当年我就这么放纵我弟弟。培养他犯罪,欲擒故纵。
可惜,姬允和公子翚没有郑庄公那种掌控全局的能力,也没有那样的条件。但姬允有自己的想法。
这个想法就是:一切听公子翚的!然后,只要事情成功了,你不是要太宰吗?拿去,让你宰个够。
这正是公子翚所要的人生,美丽人生。因为美丽,所以要求的赌注也越来越大,不成功就直接挂了,但要是成功了,那就把别人挂了,然后直接走上人生巅峰。
所以,世间的赌徒中,小赌徒是贪心贪欲贪出来的,而大赌徒都是形式逼出来的。
公子翚说出了自己的计划。鲁隐公息姑还没继位的时候,他曾作为普通公子去和郑国打仗,被抓了。(春秋有许多战役冲突,根本就没有办法记载)囚禁在郑大夫伊家里,伊家供了一个叫钟巫的神,估计是一个很有地方特色的神,或者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神,所以流传不广泛。息姑在钟巫面前占卜,说想回国。钟巫回卦:上上签。后来息姑就以神的旨意说服了伊。在郑国混得不如意的伊决定和息姑带着钟巫神一起逃跑回鲁国。后来,息姑不但成功回到鲁国,还继承了鲁侯,所以息姑每年都会去城外祭拜钟巫神庙。
为什么在城外?可能因为神也分地区,你一个外来的神,当地人不信。万一外神冒然进来和内神发生冲突,那信徒就容易神经。所以最好是办法是暂时安排在城市的郊外居住。户口的问题以后再慢慢解决,先解决我对你的崇拜问题。
公子翚掐指一算,算出来,过几天正好就是鲁隐公拜钟巫的时间,因为路途遥远,当天晚上肯定要住在詨(念笑)大夫家。到时候派几个心腹假装成保卫混进去,然后等姑息睡觉了,找个机会把他做了。
计划这么完美,看来你早就想好了吧?
“敢真”,你们这是帮忙把拜神的人变成鬼神啊!那你们到底有没有考虑钟巫的感受?人家拜神是为了求神保佑自己,结果却因为拜神把自己拜死了,那以后大家该怎么理解“保佑”这个词?
钟巫:你们这样做对得起保佑这个词吗?要讽刺一大片人吗?
姬允说,这个计谋不错,但弑君这个恶名这么办?
公子翚说,好办,我叫心腹跑了,就把这个罪名送给詨大夫。
看你詨大夫还怎么笑得出来!居然取个这么难念的名字。
姬允咋也不说了,扎心了,老铁,想得这么周到。
一切正如预料的那样,鲁侯出城拜神,果然被杀。
封建迷信活动害死人啊!
其实全鲁国人都知道咋回事,但没有人出来理论,因为公子翚兵权在握,解释权归公子翚。当然,主要也是和自己关系不大。谁叫你息姑姑息养奸!
公子翚说这事要问责詨大夫,保安工作是怎么做的?
詨大夫心里一万个***。我是受害者啊!
害不害也没用了,对公子翚来说,太宰到手,对姬允来说,鲁侯到手了,对鲁国来说,弑君活动上,先得一分了!
后来鲁国给郑庄公说我们换国君了,现在是鲁桓公!郑庄公虽然知道其中缘由,但是考虑了自己国家利益,就当做不知道,笑纳了鲁国的问候礼物,算是承认了!
这大概就是庄公霸业的美中不足,不主持道义,就看对自己有没有利益,格局太小。小霸王吗!要不为什么小呢?
这是公元前711年的事。
虽然公子翚成功了,但这事是少有的案例,不可模仿,不可复制,因为鲁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条件,君王都偏软弱。同时,鲁隐公自己一直宣称要退,也给社会舆论造成了偏向,另一面,鲁桓公上台也有一定的合法性。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08 00:05:00 +0800 CST  
【成功不学】成功者的各种福利一直诱惑着奋斗者的前赴后继,然后一堆人就借机兜售起关于成功的经验和鸡汤,好像只要照做了就能成功。其实,成功根本无法复制,因为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个显性的条件和无数个隐性的条件,还有一堆未知的条件组成。你们现在从显性的条件中,选出一两个语言亮点,勾勒出吸引眼球的故事,就开始指导别人说只要这样做就可以走向成功?
这是文科生的理想,没念过数学的纯理想?数学里面有个专门的考点,叫充分必要条件。
比尔盖茨辍学了,创业了成功了,你也辍学?也想会成功?人家手里还有一堆你不知道的条件,然后成功地成为微软的比尔盖茨,你手里还有一堆你自以为是的条件,然后成功地成为精神病院的比尔盖茨。
人家唱摇滚的喜欢披头散发,你去学,唱歌没学会,发型倒是会了。我们的教育误导让一堆人把精力都用在获奖感言上,学习了一堆如何表达才能体现出自己的水平,体现个人素质的技能。说白了,现在就差获奖了,就等成功了!
成功者的坚韧和勇气可以学,成功者的道路不可以学。【17】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08 00:07:00 +0800 CST  
公子翚也是这样的人,他的人生哲学是贿赂,行贿、受贿、索贿。你说他错了,但人家就对了。
因为这些年,鲁国和郑国庄公的关系也就是依靠公子翚贿赂的套路进行,开始是接受卫国的贿赂,陪着州吁去攻打郑国,然后又是接受郑庄公的钱财一起攻打宋国。接着就回家搞自己的革命了,革命一成功,就贿赂郑国等国家以求获得承认。
你说,宋国一提到鲁国公子翚会不会气死?羡慕嫉妒恨,同样的***,但是命运咋这么不一样啊!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08 10:15:00 +0800 CST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08 10:18:00 +0800 CST  
坑儿子的爹
宋国因为有个宋襄公,所以他家的老底以后在揭。现在先说他们在郑庄公这届里干的好事。
宋国自从殇公与夷继位以来,常常打仗,不是去打别人,就是被别人打。反正宋国人天天就是一副很忙的样子。
前面介绍过,与夷的老爸宋宣公子力本来已经确立了子与夷为世子,但是在临死的时候不知道哪个筋抽了,突然宣布要传位给自己的弟弟子和,即宋穆公。然后这个宋穆公感恩戴德地做了9年诸侯,在临死前也习惯性筋抽,突然十分想念自己的哥哥,坚持要把位置传给了哥哥的儿子子与夷,就是宋殇公。同时,又命自己的儿子公子冯出奔去郑国做华侨(宋侨)。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兄弟抽筋,其厉也可能断金
在政治权的概念里,上代人的仁义很可能就是下代人的悲剧。你自个做尽了好人,留给后人是难于到达、难于逾越的道义顶峰,后人能不自暴自弃就算好了。
实践一再证明礼仪秩序远比仁义重要。感情不要代替政治,否则帝王的家门不幸就容易变成国家的兵祸连年。
所以,当时卫国州吁组织五国联盟去攻打郑国,大家都当做唱戏表演,就宋国最动真格,比组织者卫国还卖命。因为有一个具备王位“绯闻”的堂弟公子冯在郑国。
宋殇公最信任的人是掌握兵权的司马孔父嘉。什么屁事都喜欢问孔父嘉,让孔父嘉去做。因为军方干了政府行政的事,所以身为太宰的华督有点失落感。
而且,重要的一点是,华督早期与王位大热门公子冯关系很好。这是一场意外的失败的政治投机,谁会想到宋穆公放着好好的儿子不用,抽筋立了大侄儿?这也就成了冤孽,孽缘啊!上台后的宋殇公便与华督互为因果了。
宋殇公:因为你和公子冯好,所以我就不能信任你。
华督:因为你不信任我,我就只能和公子冯好。
但公子冯正在跑路啊,你怎么好?
所以,华督的心思变了,不再研究公子冯,改研究宋殇公和孔父嘉。还是老规矩,按照“非友即敌”的指导思想来研究。做不了你的情人,就做你的敌人。
此前,在宋国被郑齐鲁联军包围攻打的时候,孔父嘉借用围郑救宋的办法去袭击郑国。虽然解了宋国的围,但后面在戴国门口又被郑庄公用计谋套成肉夹馍打得落花流水,只剩十几个人回家,而且宋国还丢了两座城池。宋国人颇有怨言,与夷同志怎么这么喜欢打仗?这几年光和郑国就干了3次,又老打不赢,害得全国上下好多孩子没了父亲,妻子没了丈夫。
华督听到这样的流言,很快就觉察到了机会。他借力发力散布说,其实这都是孔父嘉的主意。
谣言是止于智者,但谣言常常也起于智者。
这样,国人抱怨的矛头就转向了孔父嘉。
讨厌的人被骂与自己被表扬,二者的成效有异曲同工之妙。
心里窃喜的华督有一天出去郊外游玩,遇见了一个十分美妙的妇女。一打听原来是孔父嘉的某个妻子。华督心里暗暗嫉恨,羡慕嫉妒恨!这个讨厌的人居然这么有艳福?
美女让华督日夜思念,魂魄都没了。色字头上的那把刀此刻已经插进了华督的心里,拔不出来了。因为政见不和,权力不均,华督以前也会骂骂咧咧地在心里说想去杀了孔父嘉。那时候,就算有理由,也没有动力。现在好了,一想到美女,动力十足。
华督的脑洞大开,一系列阴谋形成了。要娶到这个美人,就必须杀了孔父嘉,杀掉孔父嘉也要杀掉殇公子与夷,杀掉殇公就改立公子冯。然后在政治上,公子冯会感激我,欠我一个大人请,在生活上,美人啊那个美!哈哈!
想想就开心,那就开始实施吧!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08 10:19:00 +0800 CST  
坑大王的臣子
孔父嘉是司马,管着兵马,自然要常去军营看看,你们训练得怎么样?不要偷懒,要向郑国学习,打仗那么彪悍。恩,要求很严格!所以,孔父嘉去军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但只要有催化剂,正常也会变成不正常。
华督瞅准了机会,就让心腹去散布说,司马孔父嘉已经和太宰华督商量好了,准备去郑国报仇,这几天就开始点兵了!
大家一听,**!又要打仗,还打郑国?找死是不是找不到更好的死法了?于是,大家三三两两就聚到了一起,****,骂孔父嘉,骂太宰。要知道,士兵里面有华督的心腹做卧底,这些卧底故意说,我们去找太宰理论,上访去。开始,华督故意不见,门关着,装出一副心虚的样子。结果,没多久聚集在华督家门口的士兵就越来越多。而且,士兵愤怒的心气也越憋越多。
看到时机成熟了,华督就开始了一场完全在掌控中的对话。与士兵互相倾诉委屈,再自我叛变,假装更换立场,然后再煽风点火,借刀杀人!
华督哭丧着脸出来见大家,委屈地说,大家安静一下,其实我跟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谁傻瓜会没事愿意去打仗?
士兵(极有可能是自己的托)代表就怒气质问,那你为什么还和孔父嘉家商量打仗!
这位同志的问题问得好!
华督一脸委屈说,我哪里同意了?他来找我商量,我还一直劝他呢,可他就是不听啊!而且决定三天后就要起兵,直接要求我做好后勤工作!你们说这么急,三天我哪里去征集粮食啊?
那个问好问题的同志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去禀告君王?
华督一脸哭丧说,我怎么没去?你们也知道,国君最喜欢司马,凡是司马的决定他都觉得有道理。他们就想着报仇。可怜啊!我宋国百姓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又要遭受兵祸之苦!
几个托就一起说,杀!
也许只是小声的说,但是我们的华督太宰听起来却很大声!而且很有可能,他昨天就听见了。
华督立即劝说,你们可不能乱说啊,要是被司马听见了,禀告主公,搞不好就先把你们祭旗了!
这是逆向激将法。
又说到打仗,又是祭旗,这次大家真闹起来了。说,这些年打仗,我们每家几乎都有父子兄弟或死或伤。现在又要去打郑国,郑国那些士兵是虎狼之辈,还有郑庄公那个残忍的家伙,我们哪里打得过?这样横竖都是死,不如先去杀了这个孔老贼,算是为民除害了!
华督马上哭劝,一副无奈的脸色说,投鼠忌器啊!司马他确实是个**,但是奈不住主公喜欢,你们不能这样,还是忍气吞声,回家收拾被褥,和亲人做告别吧!
继续逆向激将。
士兵们更怒了,一把抓住了华督的衣袖说,那个君王也是个无道昏君,今天你太宰要替我们做主。怕他什么,去杀了这个老贼!
形势喜人啊,一窝油煮滚起来了。华督半推半就地带大家来到了司马俯。孔父嘉还在睡觉,他不但蒙在被窝里,还蒙在鼓里,听到外面吵吵嚷嚷,报告说是太宰有急事要商量,就赶紧穿衣戴帽出迎。谁知刚刚一出门,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就听到有人大喊“害民贼”出来,还不动手?
什么回事?谁是“害民贼”?**,是我啊!
孔父嘉赶紧要往回跑,可惜来不及了,潜伏在士兵里的华督心腹直接给孔司马一个人头落地。心存挂念的华督赶紧派人去孔俯后院,把美人抢走了!
不会还在被窝里吧?要趁热吃?
但这次轮到华督万万没想到,那个日思夜想的美人人家也有强烈的审美观点!美人根本就瞧不起你华督,宁死也瞧不起!
宁死,就是死了也不瞧,就是自杀了!
华督大为触动,但形势不允许他悲伤,要再接再厉,继续杀下去。

殇公被殇
听闻司马孔父嘉死于非命,宋殇公十分恼怒,造反了吗?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你们明明知道我喜欢孔司马,擅自杀他不就是打我脸吗?
什么?华督也在场?叫华督过来,马上!
华督说生病!
你有病是吧!那就病着,回来我亲自给你看病!我先去参加一下我亲爱的孔司马的葬礼!
华督赶紧找来军正(部队法官),有一句没一句,说:主公这个人,君位都是他叔叔给的,但是也不想着报恩。就因为公子冯在郑国,所以打起郑国来老用心了!
军正说,那又要如何?
华督说,大家都知道主公信任司马。孔司马多次拼命打郑国也是为了背后的主公,现在你们把司马给杀了,这是多大的罪过啊!
军正说,对啊!主公很自私啊,那我们这么办?
华督说,现在司马已经被杀了,不如一并做个大事,杀了与夷,迎立公子冯回国,就可以转祸为福。
终于说到重点了。军正说,就按照你说的办!
于是,一伙人埋伏在孔父嘉的葬礼现场,等候子与夷去参加葬礼。
可怜的与夷,他没想到自己去参加的,也可能是自己的葬礼!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华督和军正都准备好了。毫无戒备的子与夷怀着悲痛的心情到了孔父嘉的葬礼现场,很快悲痛就变成了刺痛,被一刀刺下去,直接挂在现场。宋公就变成了宋殇公。
殇就是这么来的。用无知和血肉一步一个脚印换来的。
卫国的卫桓公也是准备去参加周平王葬礼的时候被州吁刺杀。看来春秋时期,参加葬礼要慎重。事情没弄清楚的话,容易让大家搞不清楚最后到底要参加谁的葬礼。
另一端,远在郑国的公子冯已经在异国呆了9年。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为如何“吃的好一点,住的舒服一点,穿的好看一点”而发愁。其中还有一次被庄公当做肉包子移到长葛去,当做吸引宋兵的饵料,这样的人生在情感剧里几乎已经注册了悲催!
但是,就在某一天,和往常一样的,公子冯似乎起来的迟了一点,准备直接去园子晒太阳的时候。突然咣当一声,天上掉了一个大馅饼。庄公派人来说,公子赶紧的,洗脸换衣服吧。回家做宋君去,你的代号叫宋庄公。
所以,春秋的时代,动乱的年代,寿命很重要!多活一天就相当于多刮一张彩票,还是中奖率很高的彩票。
幸福来得太突然!公子冯似乎没有准备好,也可能是呆在郑国提心吊胆了9年,让他心里变得有点畸形了。所以,他回国后,并没有什么感激郑庄公,反而在其后郑国继承人问题上兴风作浪,直接导致郑国国力衰退。
宋庄公冯的“恩将仇报”从个人角度来说很不厚道,但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他的无耻捣乱算是从内部攻击了郑国(庄公),轻松达到了宋殇公和孔父嘉想做,拼命做,但又做不来的效果。
宋庄公:个人感情岂能和国家利益混淆。
郑国:国家利益一定要包括索贿吗?
孔父嘉是死了,但是孔家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孔父嘉有一个儿子,叫木金父。在孔父嘉死的时候,他还很小,家臣就抱着他逃跑去了鲁国!注意这里两个关键字:孔,鲁国,没错,孔子就是他的六世孙。
【孔姓】实际上,孔子、孔父嘉什么的,原来不是姓孔,而是姓子,他们是商王朝的后裔。周夺了商的天下,为了稳住商的历代先王灵魂,让商保持一脉在宋国,主要负责祭祀商的历代先祖。商是以殷和子为姓。宋国的第一个国君原来叫武庚,是纣王的儿子,但是参与了叛乱,被周公杀了,后来周公让纣王的庶兄去做国君。这个庶兄在商朝末期封在微这地方,地名加姓,就叫微子。
诸侯的王室成员,如果你父亲是诸侯王,那你就称为公子,如果你父亲不是,但祖父是王,那你就叫公孙。如果你往上五代以上都不是王,那说明你虽有王室的血脉,但很远了,那你就连王室的姓都可能没有了。因为在当时姓是用来区分血脉的,通婚的时候有用,氏是用来体现身份的!但是后来,姓和氏渐渐就变成同一个意思!
孔父嘉实际上是王室成员,但是他现在已经不再姓子。因为他祖上已经好几代都不是王了!所以他只有一个名,这个名就是孔!大家叫久了,习惯了,就演变成姓孔。另外,嘉这个字很可能与封地有关,也可能与美好的意思有关。因为孔父嘉在后来的家族有十分重要地位,所以后来人为了祭祀他,纪念他,就加了尊称父,就说是孔父嘉,大概的意思就是孔家的父辈,比较贤的人!
后来孔子就变成姓孔,名丘,“子”不是说恢复了他远古祖先的姓,而是一种尊称。巧合了【18】
这是公元前710年的事。其实前因后果已经算是很复杂的事了。
比起卫国的蜻蜓点水,宋国对郑国都是来真的感情,因为忌惮公子冯,所以第一次参与卫国串联起五国的东门战役,其中就宋国最卖力。后来郑庄公就马上给予反击,反击的重点也是你宋国。第二年,宋要去打邾国,郑国就插手,而且插得还很深,要不是鲁国及时出来和事佬,差点打到了宋国都城进去内。紧接着,第三年,轮到宋国又去打郑国了,目标就是公子冯所在地,长葛,并且攻破了长葛。再过三年,郑庄公借到王命,联合了齐、鲁报复宋国,一下子破了两次城池,同时还把戴国给灭了。
之后,两家还有不少小冲突。
这邻居做的,把“远亲不如近邻”生生体现在吵架上了!
同样是邻居,陈国与郑国的戏份就少了许多。
陈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很少挑头做什么,都是跟在后面瞎起哄,也正是这个不起眼保护了他。比较出彩也就参加了卫州吁组成的郑国“五日游”战争团,此后还因此和卫国拉了关系,帮助卫石蜡灭了州吁之乱。
陈国虽小,但五脏俱全,有诸侯有世子也有公子,那就也要有弑君什么的,抢抢头条。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09 17:12:00 +0800 CST  
十一、 陈废公的瘾和卫惠公的狠

陈国的陈述
陈国的第一任国君陈胡公,叫妫(念归)满,侯爵。妫姓与姚都是舜的子孙。妫满能得到封侯,一个重要的理由也是因为他姓妫。那个时候,周武王想要来个“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福利,不但要给活人出路,还要给死人找慰藉,也是祭祀。
因为武王自己夺取天下后,要表现出自己的合理性,是天命所归,所以就要尊重那些原来也是天命定制的王。
大家都是天命,属于一个档次一个级别。就像前后两任领导人一样,虽然有摩擦,但是都要照顾前任留下的一些人和事,毕竟我们都是组织派来的人。
【三恪】周武王往前推出三代(朝)的天命之王,给予祭祀。分别是,舜、夏、商。商就找商的后裔封了宋国,夏也找了夏的后裔封在杞。宋是老面孔了,杞国比较陌生,比较熟悉的就是“杞人忧天”,其实杞国的历史十分悠久,经历夏商周,都存活过来,简直就是活化石。在夏的时候就有这个部落了,后来商和周不过是重新任命一下而已。一方面说明新王朝尊敬你夏祖先,另一方面也说明杞国的实力似乎就是可有可无的国家,除了名字外,根本就没有亮点,构不成对王朝的威胁。跟谁你都愿意,都合得来。
有时候,你能活下来不是因为你强大,也可能是因为你弱小。所以在历朝历代中,那些牛人就从学会了一点,隐藏,装孙子,假装弱小。“广积粮,缓称王”。
然后还找到了舜的后裔妫满,就封在陈。
宋、杞、陈负责祭祀自己祖宗,称为三恪(念克)。【19】
但为什么是妫满呢?因为妫满当时是周武王时期的一个官吏,陶正。就是负责烧制官窑等宫廷器皿的行政长官。
每天灰头土脸的上班中,突然有一天说你不用上班了。你中彩票了。
周武王在找舜散落民间的儿子。报名的人很多,但是妫满有独特优势,他是王身边的人。
内定了吧?何止,周武王还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他,所以烧窑的汉子一下子就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干部蜕变成诸侯以及王的女婿。
祭祀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加上原来就有一定的手艺,提升了祭祀的水平,又因为是周的女婿,分封也在周的旁边,所以,陈国应该受到了不少尊重,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另一方面,不像那些立国是为了拱卫京师,抵御外族的诸侯,会把修武建兵作为国策。陈国的立国目的很明确,只是祭祀,所以就忽视军队建设,军事实力很一般。这两个特点在西周时期还好,大家都按照规矩办事,陈国除了培养出自豪感外,也没有受到其他的刺激。
但是到了东周就不一样,他成了为数不多“脾气不小,实力不强”的诸侯。在郑国突然崛起后,郑庄公考虑到陈在诸侯中的威望,也想主动讨好,但是此时的陈桓公内心居然还有点瞧不上郑国,既接受了对方的见面礼,回头又和别人一起去打郑国。
就是这么不着调。
不着调的陈国可以用自己的威信挺过郑庄公时期(郑国此后就内乱了),但过不了楚国。楚国才不管你什么威信不威信呢,周王我都不调(音),还调你?所以,陈国此后被楚国打了好几场,灭国两次。
那是后来的事情。现在先说到与郑庄公不着调的陈桓公。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09 23:34:00 +0800 CST  
公子佗的瘾
12年前,陈桓公妫鲍帮助卫石蜡把弑君犯州吁和石厚抓了并配合正法。陈桓公认为这事很有意义,通过现场处理邻居家的纠纷,用生动的案例教学教育了自己家人,让陈国人明白弑君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人人得而诛之。效果确实不错,他在其在位38年,国人对他还是很信服的!
不过,教育这事有时候也需要天天讲,月月学。尤其是思想教育活动更需要多多组织开会学习。否则久了,就容易忘记。就像我念了近20年的书,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
另外,案例教育存在一个自身的弊病(缺点),就是不同的人容易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尤其是结合了自己的欲望需求之后,结论更容易失控。
在桓公弟弟公子佗看来,案例的重点不是弑君有罪没罪?而是,还有弑君这个事情啊?还有,如果弑的不是君呢?比如储君呢。
答案到底如何?公子佗决定试一试。
就在陈桓公鲍去世后,公子佗干净利落地杀了世子免,然后自己宣布为陈侯。
这事传到邻居蔡桓侯耳朵里。
蔡桓侯立即就下了结论,给出一个很明确的答案:预备党员也是党员,预备役也是兵,弑储君当然也是弑君。何况人家世子免马上就要上台,不储了,正在办理转正手续!
蔡桓侯说,这事要有人管啊!否则我们的周礼还要不要?
没人管是吧?我管!
不过,蔡桓侯没说陈桓公还有一个庶出的儿子叫公子跃,如果世子免去世了,那么按照排位应该是公子跃继位。
蔡桓侯也没说公子跃是自己的外甥。
蔡桓侯说,他只强调两个字,公平!要不再两个字,礼仪。
蔡桓侯让自己的弟弟蔡季负责去办理这事,成立一个工作小组。毕竟,你也是舅舅。

老蔡插手
蔡季刚刚代表蔡国,和陈国、卫国一起接受周桓王的指令参加四国讨伐郑国,在繻葛那边被郑国打败了!但是按照传统“出工不出力”的合伙潜规则,蔡季的心老大了。“他们打他们的仗,我们聊我们的天”,他和陈国的伯爱诸两个人却在这趟出差中聊出了不一般的友谊。
咋不一般?都聊到了杀公子佗的事了。
周桓王:***,上课不注意听的程度都这么严重了?我这打仗呢,报仇啊,你们离题是不是有点远?
蔡季:我们这不也在说杀人的事?
伯爱诸说,我们陈国人其实都很讨厌公子佗。要杀他也容易,这家伙酷爱打猎,可以在野外杀了他!
蔡季问,那你们咋不动手?
伯爱诸说,我们陈国小,国人都在一起,到处都是他公子佗的耳目,哪里可以随便调到士兵?再说,以后他的手下说不定几年后寻仇又来杀我,这样杀来杀去没完没了。你们蔡国如果愿意帮忙,出手干预,那是主持公道;如果我们陈国自己整,那是争权夺利。
也对!杀人的背后都有更大的文章。
不久,蔡季通过伯爱诸的内线线人获悉了公子佗出去打猎的时间和地点后,就带上士兵提前在那边等。
这次行动的口号是“他杀野猪,我们杀他”
公子佗如期而至,因为是打猎好手,很快就有收获。但是今天突然出现有人居然敢和我争夺猎物。
那野猪明明是我射杀的,你们这么不讲道理?大家开始也以为是猎物纠纷,谁知道,对方的真正猎物原来是公子佗。
蔡季带着士兵故意失手杀了还沉迷在抢夺猎物的公子佗后,马上宣布表明身份,并解释了我蔡国为什么要杀公子佗。大家一听,吓了一跳,再看看双方的力量对比,人家是准备来打仗的,你是准备来打猎的,哪里是一个水平的?
既然不是一个水平,那就赶紧承认人家说的道理吧。
再说了,大家都只是一群打工的,换老板很正常,何况现在老板都死了,所以瞬间就实现了思想转变,立即配合蔡季,准备以高昂的热情投奔新的领导。
回家后,大家立公子跃为君,即陈厉公。
陈厉公应该是早就有准备了,所以一上台就来一套组合拳:放鞭炮、拜祖庙、谢舅舅!讲话稿估计都写好了。
自此,陈蔡两国人民的友谊越来越牢固。
继位的公子跃要想合礼合理,就必须界定叔叔公子佗的不合礼不合理。所以,毙命的公子佗也没有给定个什么公,就当做乱臣贼子处理对待了。后世历史把这类人统统称废,即陈废公。
有些弑君游戏玩得比较嗨的国家,如卫国,还有前废公,中废公,后废公什么的!排队做废公,排队拼保质期。
这是公元前707年的事。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0 13:11:00 +0800 CST  
祸害齐国去
故事还没完,7年后陈厉公去世,继位的不是他的儿子完,而是他的弟弟公子林,即陈庄公。庄公林在位7年后去世,继位也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公子杵臼,即陈宣公。这是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是否可以推测,在杀死叔叔公子佗之前三个兄弟可能已经约好了?也许在此前,蔡国只是帮了一个小忙,重要的工作都是三个兄弟自己密谋了。
这个小忙就是名义上,给你一个名字拿去用吧。
【名义】某件事情,其实你自己完全有能力去做,但是你当心做完之后,别人不服,容易引发难于处理的事后之事,所以你此时想要借一个更有权威的人来,说是他(领导)交代的。不服你的人不敢不服你们的领导,这是名义。这种游戏的极限叫,假天子以令诸侯。
你完全有能力做,但是这个事情不应该由你做,不是你管的,你出手了叫狗拿耗子。可是你又想做,这个时候也可以用上别人的名义,我替你爹管你,因为“你爹临死交代我的”。这样就可以消除因为处理了这个事,而出现了你个人名义道德的损伤。
还有就是借制度的名义,明明是自己要做的事,却要打出组织的名义,打出会议啊,领导集团啊等等。这条路走歪了就是滥用职权。
最争议的借名是借道德之名,借江湖道义之名。明明是你自己想要政权,要造反,非要说是人民受到压迫,明明是你自己看不惯,想要分一杯羹,非要说自己是仗义执言。
因为道德观念是一种很抽象的行为,你要拿道德这个去批判人,首先你们两个人要有一样的观念。我说社会主义好,我自然按照社会主义的规矩办,你说资本主义好,那我做什么在你眼里就都是错的。但你不可以用什么主义的名义来批判我。通俗说,这叫道德绑架,网络暴力。因为参与评论的人都默认认为自己是好人,自己是对的。【20】
陈国的三个兄弟(公子)怕自己压不住此后的陈国,就借了蔡国的名义,这样本是做乱的恶人,就变成了戡乱的功臣,因为作乱的源头变成是看不惯公子佗行径的蔡国。
而且,陈厉公的儿子陈完在父亲厉公去世的时候才7岁,所以年龄太小也可能是传位给公子林(陈庄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算厉公想反悔翻盘也翻不了了。陈庄公也是在为7年,去世后轮到了陈宣公妫杵臼。此时,公子陈完已经长大成人,为人十分贤惠,他只想安心做一个大夫。但陈宣公不答应。
陈宣公基于母宠子贵的情感,为了给宠妃生的儿子让路,居然把原来的世子御寇都给杀了。虎毒不食子啊!
虎:我哪里毒了?
陈宣公:都说你毒。
厚道人陈完和世子御寇的私交关系很好,吓得跑到了齐国去。
在古代陈和田的发音很像(现在闽南话的发音还很像),所以,为了躲避追杀,陈完改姓田。
为什么要说这些?因为田完的八世孙田和成为了齐国的权臣,其后取代了齐国的姜氏家族。
史称田氏代齐。
公子完,在陈这边完了,在齐那边却是始。现在许多地方都认陈完为陈氏祖宗。
陈国的动乱说到底还是权力之争的政乱。男人就知道打打杀杀,很枯燥,都没有什么感情线吸引八卦观众。
卫宣公:这个遗憾我来填补。
正好你们陈国有妫完,我们卫国有姬完。缘分呐。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09-10 23:40:00 +0800 CST  

楼主:杨正再东周

字数:114358

发表时间:2018-08-15 07:5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2 08:59:27 +0800 CST

评论数:10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