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漫谈】 —— 祖先的世界。


原文:
⑺又西七十里,曰英山,
其上多杻橿(音纽疆),
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
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音棒)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
其阳多箭(音眉),
其兽多(音昨)牛,羬(音咸)羊。
有鸟焉,其状如鹑(音纯),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音同),食之已疠,可以杀虫。
白话文:
(离开石脆山)再往西七十里,有座英山,
山上有很多杻树和橿树,
山北盛产铁,而山南盛产赤金。
禺水从这里发端,向北汇入招水,水中有很多鱼,它的形状像鳖,但发出的声音像羊。
南面长有很多箭竹和竹,
这里的野兽多牛,羬羊。
有一种鸟,它的状像鹌鹑,黄色身子而红嘴巴,名叫肥,吃了它可以治疗麻疯病,还能杀死体内的寄生虫。

英山漫谈:
英——①形声字,本义:花,特指不结果实的花。華而不實者謂之英《尔雅》。

②特指黄花。英,一曰黄英《说文》。
③杰出的人。尧、 舜者,天下之英也《荀子》。

④好,美好。英,美也《广雅》。
英山——按字面直译:花山、黄花山或者美好之山英杰之山。
橿——本义:树名,今指何树已不可考。橿,枋也。一曰鉏柄名《说文》。按:鉏柄,即锄柄。
郭璞注释说:橿,木中车材,音姜。
《考工记》中也记录说:轂用杂榆,辐以檀,牙以橿。所谓“车牙”即指车轮的外周,选材通常是那些坚韧耐磨的木材。
《释名》中则说:齐人謂鋤柄曰橿。橿然,正直也。也就是说“橿”还有正直的意思。
总结来看,“橿”这是种树干比较直,材质坚韧的树种,不知道有没有了解树木材质的网友能否提供一些类似的树木线索来。
赤金——按字面直译:红色的黄金或者红色的金属。
事实上“赤金”是个多义词:1.赤色品质的黄金。2.铜。3.现代特指纯正的金(含金量99.6%以上的金)。
自然中的黄金因本身所含成份的差异会显现出不同成色,
不同成色的金矿含金量不同,所以价值也就有了不小的差别。
《汉书·食货志》中说: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从字面上去理解是指不同品质上的黄金的有其相对的价值。
不过呢我国古代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把“铜”也被称为“金”,
所以很多人认为“黄、白、赤金”应该是分别代指黄金、白银以及铜。
这个说法也是很有道理的,同样可找出大量的古籍记载来证明这一观点。
南山经我们曾经谈到,关于山经中“金”的争议。
这个争议就是我们现在所遇到的这个问题:“黄、白、赤金”在山经中到底是指不同成色的黄金,还是代指黄金、白银和铜。
西山经开始,铜和赤金、银和白金都将会同时出现在某段或相邻的经文当中,
甚至还会出现“赤银”以及“赤铜”等等,那么“赤银、赤铜”又是指不同成色的银和铜还是其它的金属呢?
用常理去推测,我更愿意认为山经中的“金”就是特指黄金,前面加“黄、白、赤”代表其不同的成色品次。
“赤银、赤铜”亦同其理。(以上为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0 14:37:00 +0800 CST  
鳖——本义:甲鱼。属于龟鳖目、鳖科,中国特产的一种软壳水龟。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墨子》。

——古鱼名,郭璞说:音同蚌蛤之蚌。
《集韻》中说:音棒。與蜯同。蜃屬。一曰美珠。亦作硥。
《事物紺珠》则记载:魚,如龜,魚尾,二足。是爲魚屬,非蜃屬也。
从古籍中的记述上来看,有认为是属于贝类的,亦有认不是的,并没有一个明确肯定的答案可供参考。
箭——①形声字,本义:竹名,箭竹,一种古代用来作箭杆的竹子。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尔雅》。郭璞注:箭者,竹名。因以爲號。按今天下語言皆謂矢爲箭。
②箭矢。箭,矢也《说文》。


——本义:竹名。郭璞注:今汉中郡出竹,厚里而长节,根深,笋冬生地中,人掘取食之。音媚。网上能查到的最详细的描述就是郭老先的了,但他给出的特征并不能让人明确是哪种竹子。
个人感觉像是指“毛竹”。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0 14:43:00 +0800 CST  
鹑——本义:鹌鹑的简称。古称羽毛无斑者为鹌,有斑者为鹑。后混称为鹌鹑。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鹑兮《诗经》。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描述:鹑大如鸡雏,头细而无尾,毛有斑点,甚肥。雄者足高,雌者足卑。其性畏寒,其在田野,夜则群飞,昼则草伏。人能以声呼取之,畜令斗抟。

疠——本义:难以医治的疾病,又特指恶疮或麻风病。疠,惡疾也《说文》。何休注:(恶疾)谓瘖、聋、盲、疠、秃、跛、伛、不逮人伦之属。
郭璞注释中说:疠,疫病也;或曰恶创。“恶创”即恶疮。
《诸病源候论》中说:诸疮生身体……疮痒痛焮肿而疮多汁,身体壮热,谓之恶疮也。
《黄帝内经·素问》中详细说明:疠者,有荣卫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
相关记载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基本可以肯定“疠”是一些有传染性的难以根治的恶性疮泡类疾病的统称。尤其特指麻风病。(这病太吓人想看自行百度。
可以杀虫——按字面直译:(吃了)可以杀死虫子。结合上下文来看应指可以杀死肚中寄生虫,例如蛔虫,蛲虫等。
食之已疠,可以杀虫——按字面直译:吃了(肥)这种鸟能治愈麻风病,还可以杀死寄生虫。
我在网上查了一些治疗恶疮的中医方子,大都是些性“寒”或有毒性的药物内服。
我猜测可能是因为古人认为恶疮属于“热疾”,所以要用“寒毒”来针对,以便让身体恢复平衡。
杀寄生虫的中医方子也多取用一些有毒性的药物,目的是为了杀虫。6733
所以经文中说“吃了可以治疗疠,还能杀寄生虫”这二者合并,基本可以推测,这种东西是有毒性的。
——鸟名,未知其详。
——按经文中说是一种外形像鹌鹑,但毛是黄色的喙是红色的鸟。而且它的肉还可以治疗麻风和寄生虫病。很遗憾,我并没有找到相似的鸟类。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0 14:59:00 +0800 CST  


古籍及名人考:
《禽经》——是我国早期的鸟类志,只有三千多字内容相对粗糙。据说是春秋时代师旷所著,但很可能是宋代的人在前人志述基础上汇编而成的,所以无法确定具体的创作年代。
《前汉·地理志》——即《汉书·地埋志》,汉书地理志包括上、下两分卷,是班固撰写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历史的时、空不可分,故写历史必记及地理。班固首创《地理志》。后来的史书大多全有《地理志》专类,不过有的名称不同。
《流红记》——北宋文言志怪、传奇小说集《青琐高议》中的一篇。作者张实,生卒年不详。字子京。是个大团圆爱情故事。“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答宾戏》——东汉班固所做的赋。具体内容我还没看。

《事物紺珠》——明代黄一正编撰的一本博物品鉴类的杂记。
《诸病源候论》——又称《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隋代巢元方等撰于大业六年。中国最早的论述以内科为主各科病理病因和证候的专著。
何休——东汉时期今文经学家。作有《春秋公羊传解诂》、《春秋汉议》等。又注《孝经》、《论语》等。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0 16:02:00 +0800 CST  

原文:
⑻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
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
有草焉,其名曰黄雚(音罐),其状如樗(音春),其叶如麻,白华而而赤实,其状如赭(音者),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音服)。
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
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
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白话文:
(离开英山)再往西五十二里,有座竹山,
山上多产乔木,
山北盛产铁。
有一种草,名叫黄雚,它的形状像樗,但叶子像麻叶,开白色的花而结红色的果实,(果实)像子像赭石,用它洗浴就可治疗疥疮,又可以治疗浮肿病。
竹水从这里发端,向北汇入渭水,竹水的南岸有许多箭竹,还出产苍玉。
丹水从这里发端,向东南汇入洛水,水中多出产水晶,盛产娃娃鱼。
有一种野兽,形状像小猪却长着白色的毛,毛像簪子一样粗细而尖端呈黑色,名叫豪彘。

竹山漫谈:
竹——象形字,本义:竹子,多年生常绿植物。竹,冬生草也《说文》段玉裁注:云冬生者,謂竹胎生於冬。且枝葉不凋也。
许慎作为汉代人已明确的把竹划为草,但山经的作者却尚未完全明确,
有时说:某某山无草木多竹。既不把竹当作树木也不当作草。
有时又说:某某山其草多竹。又把竹划为草本。
类似的的矛盾在山经中时有发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山经的作者可能并非一时一人。
竹,是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的统称,茎为木质,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全世界有一千二百多种。广泛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竹山——按字面直译:竹子山。可能当地盛产竹子而得名。但经文里只说此地多乔木,并没有提到任何“竹子”。
乔——形声字,本义:高,多用于形容树木。古时特指,高大而上面弯曲的树。乔,高而曲也《说文》。《尔雅·释木》中亦记载说:上句曰乔。句,是勾的意思。
乔木——按字面直译:高大而弯曲的树。这可能是经文的本意。但“乔木”一词在现代是特指那些高大的树种,与“灌木”相对。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3 09:21:00 +0800 CST  
雚——①草名,萝藦。雚,芄兰《尔雅》。郭璞注释说:雚芄,蔓生。断之有白汁,可啖。
陆玑补注说:(芄兰)一名萝藦。幽州人谓之雀瓢。

萝藦,又名浆罐头、奶浆藤等,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有乳汁;单叶对生,长卵形;总状聚伞花序。
②鸟名,通“鹳”。雚,小爵也。<詩>曰:雚鳴于垤《说文》。段玉裁注释说:爵當作雀。雚今字作鸛。鸛雀乃大鳥。各本作小爵。誤。

樗——本义:木名,即臭椿。九月叔苴,采荼薪樗《诗经》。陆玑注释说:樗,樹及皮皆似漆,靑色,葉臭。
臭椿与椿树的外形很相似,但木质疏松而且叶有臭味,百无一用只能拿它当柴来烧,故而古人又称之为“恶木”。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3 09:23:00 +0800 CST  
麻——会意字,古作“枲”,本义:麻类植物的总名。古代专指大麻,皮可做麻布,麻籽可食。枲,麻《尔雅》。《玉篇》中说:枲屬也。皮績爲布,子可食。
大麻,桑科、大麻属植物,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3米。叶掌状全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种植非常广泛,有多个亚种。
大麻在古代主要是用来获取植物纤维,而且麻籽可以吃还能榨油,故而曾被列为“五谷”之一。麻麥稷黍豆,爲五穀《黄帝内经》。
大麻还有一种特性,其果壳和苞片有毒性可入药,叶含麻醉性可令人麻醉且有致幻性。《神农本草经》中说:麻贲(大麻仁带壳称麻贲)多食,人见鬼,狂走,久服通神明。
所以现代人根据对纤维、麻油以及药品的需求培育和种植不同的大麻亚种。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3 09:25:00 +0800 CST  
其状如赭——按字面直译:它的样子像赭(石)。
赭石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有鲕状、豆状、肾状集合体,多呈不规则的扁平块状。
经文中这一句话是说黄雚的籽实与赭石相似。
那么黄雚的籽实就应该是下图中赭石形状中的一种,很可能是红色的卵状颗粒。

浴——形声字,本义:洗澡。浴,洒身也《说文》。
胕——①古同“肤”,皮肤。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战国策》。
②古同“跗”,足。胕,足也《集韻》。

③浮肿。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黄帝内经》。
又可以已胕——郭璞注释为:治胕腫也;音符。

黄雚——按字面直译:黄色的萝摩或者黄色的鹳。从经文中看,应该取“黄色萝摩”之意
经文中说这是一种草,但又说其状如樗,樗是树木,所以这有互相点矛盾,
我猜可能是取了樗木恶臭的特点,想说这种植物有类似的臭味也未可知。
总结来看,这是一种总体上像萝藦颜色偏黄,有臭味,开白花结红色的果实,籽实形状呈卵形,以之泡水洗澡可以治疗疥疮和水肿的草本植物。
不过很遗憾我没能找到类似的植物。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3 09:30:00 +0800 CST  
竹箭——即篠,细竹。《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郭璞注释说:箭,篠也。
苍——形声字,本义:青黑色,草色。苍,草色也《说文》。
苍玉——按字面直译:深青色的玉石。
洛——水名。洛,水。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界中,東南入渭《说文》。这条水在西山经反复出现,也算是一条比较大的水系。
人鱼——娃娃鱼的古称,后面的经文有处详细描述,我到那里再详细的写一下。
笄——形声字,本义: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笄,簪也《说文》。

端——①形声字,本义:站得直。端,直也《说文》。②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三国志》。
大如笄而黑端——按字面直译:(白毛)大小尤如发簪而且一头是黑色的。
豪——①形声字,本义:豪猪。豪,豪豕鬣如笔管者,出南郡《说文》。

②通“毫”。动物长而细的毛。病有在毫毛腠理之间《黄帝内经·素问》。

③具有高超才能与品德的人。智過百人者謂之豪《淮南子》。
豪彘——按经文的描述:这是一种形似小猪的兽类长有白毛,其毛粗大尤如发簪且一端是黑色的。
根据这个描述,我们可以毫无疑问的肯定“毫彘”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毫猪”。
豪猪,又称箭猪。是啮齿目动物中的一类。身体肥壮,自肩部以后直达尾部密布长刺,形状如猪但项上、背脊上有棘鬣,一尺多长,很粗,刺的颜色黑白相间,粗细不等。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3 09:43:00 +0800 CST  

原文:
⑼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
多盼木,枳(音纸)叶而无伤,木虫居之。
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音嗅)如蘼芜(音迷无),佩之可以已疠。
白话文:
(离开竹山)再往西一百二十里,有座浮山,
此地有许多盼木,它长着枳树一样的叶子却没有刺,这种树上常有木虫寄居。
有一种草,名叫薰草,叶子像麻叶但茎干是方形的,开红色的花结黑色的果实,气味像蘼芜,把它戴在身上就可以治疗麻疯病。

浮山漫谈:
浮——①形声字,本义:漂在水面上,漂浮。浮,漂也。浮游也《广雅》。
②停在表面的,外表化的,沉不住的。耻名之浮于行也《礼记》。
浮山——按字面直译:漂浮的山。可是这山附也没水啊,不知道因何得名。
盼——形声字,本义: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盼,目黑白分也。<詩>曰:美目盼兮《说文》。
②顾;看。盼,视也《广雅》。
枳——本义:枸橘,又称“臭橘”。枳,木,似橘《说文》。
别名枳实、铁篱寨、臭橘、枸橘李、枸橘、臭杞、橘红、沉蛋。 属芸香科枳属小乔木,树冠伞形或圆头形。枝有刺,花多为白色,果近圆球形或梨形,果肉甚酸且苦,带涩味。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广泛栽种作为绿篱。

伤——①形声字,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伤,创也《说文》。②损伤;伤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
枳叶而无伤——郭璞注释说:枳,刺針鍼也,能傷人,故名云。袁珂补充解释说:此言枳叶有刺,盼木叶似枳葉而無刺,故云無傷也。
木虫——按字面直译:木头里的虫子。以木为食的虫类很多,除白蚁外,天牛、粉蠹虫、粉茶柱虫、长蠹虫等甲虫的幼虫也均以木为食。经文中未指明是何虫,“木虫”二字也未见有特指何物。
盼木——按字面直译:眼睛黑白分明的树木,意义不明。现实中也未能找到类似的树木
郭璞注:(盼)音美目盼兮之盼。而郝懿行补充说:郭既音盼,知經文必不作盼,未審何字之訛。
郭璞注音也用的是“盼”字,虽然没给何解释,但郝懿行据此认为,“盼”可能是某字的错訛,因为郭璞不可能用同一个字注音。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3 09:49:00 +0800 CST  
薰——本义:香草名,一般认为是蕙草即佩兰。薰,香艸也《说文》。薰草,蕙草也《广雅》。
方——①象形字,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②等同;相当。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周礼·考工记》。郑玄注:方,犹等也。
③竹木编成的筏。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经》。高亨注:方,以筏渡;舟,以船渡。
④指四面,周围,四旁。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⑤方形。一个个方面大耳《儒林外史》。
方的字义很多,我就不一一搬运了,不过方的字义大约是从“併船”以及“竹木筏”衍生出来的,前者引申为并列等义。后者演变为了方形。
方茎——按字面直译:主杆并列生长或者方形的主杆。一般都译成方形的主杆,事实上确实有些植物的茎杆是呈方形的。
臭——①会意字,本义:闻气味。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自,古鼻字。犬走以鼻知臭,故从自《说文》。②腐烂,腐败。引申为臭味。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尚书》。
蘼——本义:古草名,单字无意义。《尔雅·釋草》中有:薔蘼,虋冬。可能是指麦门冬。《楚辞》中有: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蘼芜,则是一种香草。
芜——形声字,本义:土地不耕种而荒废。芜,薉也《说文》。按:“薉”今作“秽”,荒废;长满野草。
蘼芜——古代香草名。具体是指现在的什么植物有一定争议,我查到的一些中医药网站上一般都认为是指:川芎。
《尔雅》中说:蕲茞,蘪芜。
郭璞注释说:蘼蕪,香草;易曰:“其臭如蘭。”眉無兩音。
《本草纲目》中说:蘼芜,一作蘪芜,其茎叶靡弱而繁芜,故以名之。当归名蕲,白芷名蓠。其叶似当归,其香似白芷,故有蕲茝、江蓠之名。
蕲茞,又称芎藭苗,即伞形科植物川芎的苗叶。川芎是一种多年生草本,叶似芹,秋开白花,有香气。


臭如蘼芜——按字面直译:闻起来就像蘼芜一样香味浓郁。类似的句子在山经中反复出现,我推测作者可能是用“蘼芜”两字来形容某物的气味很好闻很特别的意思,而未必是味道和“蘼芜”这种草的香味一样。
薰草——经文中说这是一种:叶子像大麻,茎干是方形的,开红色的花结黑色的果实,气味非常芳香,把它佩戴在身上就可以治疗麻疯病的香草。
李时珍引用《图经本草》中的记载说:零陵香今湖广诸州皆有之,多生下湿地,叶如麻,两两相对,茎方,常以七月中旬开花,至香,古云薰草是也。
而零陵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佩兰。佩兰确实是一种香草,而且也确是一味中药,有解热清暑、化湿健胃、止呕的作用。
但从佩兰的形态上看,只能说与经文中的“薰草”特征稍有肖似,所以佩兰是否就是“薰草”,我个人感觉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3 09:58:00 +0800 CST  

原文:
⑽又西七十里,曰羭(音于)次之山,
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其上多棫橿(音域疆),其下多竹箭,
其阴多赤铜,其阳多婴垣(音元)之玉。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名曰嚣。
有鸟焉,其状如枭(音萧),人面而一足,曰橐(音驼非),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译文:
(离开浮山)再往西七十里,有座羭次山。
漆水从这里发端,向北汇入渭水。
山上有许多棫树和橿树,山下有许多的箭竹,
山北盛产赤铜,山南阳出产名为婴垣的玉石。
有一种野兽,它的形状像猕猴而双臂很长,擅长投掷,名称是嚣。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猫头鹰,长着人的面目而只有一只脚,叫做橐,冬天出现而夏天蛰 伏,把它(的羽毛)戴在身上就使人不怕打雷。

羭次之山漫谈:
羭——本义:母羊或黑毛羊。
羭是指母羊还是公羊,这事有争议,今各版《说文》里都写:夏羊牡曰羭。牡,是指雄性的。也就是公羊。
但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认为这是错误的是后人把这处写颠倒了,羭本义是指母羊。
他说:夏羊牝曰羭。牝各本作牡。誤。按釋嘼。夏羊牝羭,牡羖。自郭所據牝牡字巳互譌。引之者多誤。因之竄改說文。今正。
段在文中还引用了《尔雅》、《左传》、《急就篇》以及颜师古的注释,对自己的看法进行了有力的论证。
故而现在网上都认可并引用了他的观点,把“羭”字译为母羊。
有趣的是各网络版的《说文》仍沿用了“夏羊牡曰羭”的说法,只是在下面附了段玉裁“夏羊牝曰羭”的论证。
如何取舍还请各位自辩。
次——①形声字,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左传》。

②不好的,欠佳的。次,不前不精也《说文》。徐锴注:不前是次於上也,不精是其次也。
③顺序,等第。陈胜、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史记》。
④表示行动的回数。历险数次,遂达峰顶《徐霞客游记》。
羭次——按字面直译:母羊或公羊(迁徙时)的临时休息点。
羭次之山——按字面直译:母羊或公羊临时休息的山。
不论是野羊群或是牧民的羊群,羊群都逐草而走,
迁徙时的固定休息地,并且强调了是母羊的话,那我猜测可能是母羊产羔的地方。
也就是说“羭次之山”可能是指“母羊产羔之山”的意思。(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棫——本义:木名,白桵。即今蕤核。
《尔雅》中写:棫,白桵。郭璞注释说:小木众生,有刺,实如耳璫(耳坠),紫赤,可啖。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木三·蕤核》中写道:<尔雅>:棫,白桵。即此也。其花实甤甤下垂,故谓之桵。
蕤核又名白桵仁、棫仁、单花扁核木等。为蔷薇科、扁核木属落叶灌木类,灌木,无毛,有枝刺,核果球形,暗紫红色,果实供酿酒、食用,种仁可药用。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3 10:03:00 +0800 CST  
赤铜——按字面直译:红色的铜。(1).指纯铜。纯铜呈红色。不同纯度的铜色泽也会不同。
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呈金黄色。
白铜是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基合金,呈银白色。
青铜是在纯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是现代人给予的名字,古时青铜是黄色偏红,而埋在土里后颜色因氧化而青灰,称为青铜。
(2)传说中的金属。郭璞说:(昆吾山)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
纯铜很软,即使是青铜硬度也有限。所以,假设郭璞所说的金属真的纯在,那也不可能是铜。可能是某种未知的金属或合金看起来像赤铜。

垣——①形声字,本义:矮墙,也泛指墙。垣,墙也《说文》。②筑墙围绕。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铜雀台赋》。
婴垣之玉——古玉名,今指何物未详。嬰垣,美玉《騈雅》。从字面上看,婴和垣两个字都有围绕环绕的意思在里面,我猜或有可能是说这种玉可能有一圈一圈的纹路。
不过郭璞认为:垣或作短,或作根,或作埋,傳寫謬錯,未可得詳。即“垣”可能是传抄错误,也许本来是其它字。
袁珂认为:經文嬰垣之玉,江紹原謂當即嬰脰之玉。
这个问题,后面我们还会谈到。
投——会意字,本义:投掷。投,擿(掷)也《说文》。
善投——按字面直译:擅长投掷
嚣——会意字,本义:喧哗,声音响而闹哄。嚣,聲也。气出頭上《说文》。甚嚣,且尘上矣《左传》。
在本段经文中“嚣”是一种形似猕猴,手臂较长擅长投掷的野兽。以“嚣”命名,可能是说这种动物非常吵闹,
不过群居的猴类大都非常吵闹,而且善于抓握投掷的也不在少数,以此为特征难以找到具体的动物种类。
冬见夏蛰——按字面直译:冬天出现而夏天蛰伏。虽然,大多数动物是冬蛰,但是夏蛰的动物也不是没有。这主要和动物生存环境和习性有关。
一足——按字面直译:一只脚。
畏——会意字,本义:害怕。畏,恶也。鬼頭而虎爪,可畏也《说文》。
雷——象形字,本义: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雷,阴阳薄动,雷雨生物者也《说文》。

服之不畏雷——按字面直译:将它(羽毛)穿在身上就不怕打雷或者将它服用下去就不怕打雷。
倒底是拿来穿戴还是把它吃下去我也说不准。
不过郭璞认为是穿戴在身上:著其毛羽,令人不畏天雷也。
橐——本义:袋子,口袋。橐,囊也《说文》。颜师古注:有底曰囊,无底曰橐。
——未详何意。
——经文中说这是一种:形似猫头鹰,长着人面只有一只脚,冬天出现夏天蛰伏的动物。未知是何种生物。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3 10:07:00 +0800 CST  

原文:
⑾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无草木。
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译文:
(离开羭次山)再往西一百五十里,有座时山,
此地草木不生。
逐水从这里发端,向北汇入渭水。河中盛产水晶石。

时山漫谈:
时——①形声字,本义:季节,季度。引申为时间及刻度。时,四时也《说文》。段玉裁注:本春秋冬夏之稱。引伸之爲凡歲月日刻之用。

②合时宜的,适时的。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庄子》。
③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时,是也《尔雅》。时的意义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搬运了。
时山——按字面直译:四季山或时间山。意义不明。
逐——①会意字,本义:追赶。逐,追也《说文》。
②驱逐。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谏逐客书》。③依次,按顺序。
逐水——按字面直译:追赶之河或者流放之河。意义不明。郭璞:(逐)或作遂。但即使按郭璞所说“遂水”还是意义不明。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3 10:09:00 +0800 CST  

原文:
⑿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
上多丹粟。
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兽多猛豹,鸟多尸鸠。
译文:
(离开时山)再往西一百七十里,有座南山,
到处是粟粒大小的丹沙。
丹水从这里发端,向北汇入渭水。
此地野兽多是猛豹,而鸟大多是布谷鸟。

南山漫谈:
猛——①形声字,本义:健壮的狗。猛,健犬也《说文》。②凶恶可怕。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吠之,是以酒酸不售也《韩诗外传》。③勇猛;威猛。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资治通鉴》。
豹——形声字,本义:豹子。豹,似虎,圜文《说文》。
豹,猫科豹亚科豹属动物的统称,古代特指金钱豹。平均全长2米左右,平均体重50千克。奔跑时速可达70公里。体呈黄或橙黄色,全身布满大小不同的黑斑或古钱状的黑环。

猛豹——按字面直译:健状的狗和豹子或凶猛的豹子。
但郭璞认为猛豹是特指一种动物:猛豹似熊而小,毛淺,有光澤,能食蛇,食铜铁,出蜀中。豹或作虎。
郝懿行认为:猛豹即貘豹也,貘豹、猛豹聲近而轉。
《尔雅》中说:貘,白豹。郭璞对此注释为:似熊,小头庳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
郭璞对于猛豹和貘的注释,确实非常接近。尤其是“似熊,食铜铁”这两处描述,已知动物中只有一种可以对应的上,那就是大熊猫。
大熊猫大家都很熟了,产于四川,像熊但稍小,皮毛黑白,以箭竹为食。而且大熊猫确实有啃咬金属的嗜好。这些资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查。
所以如果按郭璞的注释,“猛豹”可能即是指大熊猫。不过熊猫主食是箭竹,此处却只字未提。

尸——①象形字,古时“尸”与“屍”,后来逐渐混用了。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尸,陳也。象臥之形《说文》。段玉裁注释说:祭祀之尸本象神而陳之。而祭者因主之。二義實相因而生也。故許但言陳。至於在牀曰屍。其字从尸从死。別爲一字。而經籍多借尸爲之。
②尸体,死尸。屍,終主也,从尸死,会意《说文》。
尸鸠——亦作鸤鸠,即布谷鸟。郭璞注释说:尸鳩,布谷类也。
之所以布谷鸟被古人称为“尸鸠”,是因为布谷鸟有一个特点,
它们不会自己孵化小鸟,而是把蛋生在别的鸟类窝里,
而布谷鸟的幼鸟孵化的特别快个子也大,出壳不久就会把窝里其它的小鸟和鸟蛋全都推出窝外,
然后独占“养父母”的供养。这不就是“代而受祭”吗?加上其形似鸠鸽,故而古人称为“尸鸠”。
布谷鸟,又名大杜鹃。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3 10:15:00 +0800 CST  

原文:
⒀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时之山,
上多榖柞(音谷作),下多杻橿(音纽疆),
阴多银,阳多白玉。
涔(cén)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白话文:
(离开南山)再往西一百八十里,有座大时山,
山上有很多构树和栎树,山下有很多杻树和僵树,
山北产银,山南面出白玉。
涔水从这里发端,向北汇入渭水。
清水从这里发端,向南汇入汉水。

大时之山漫谈:
柞——本义:木名,栎的通称。郭璞注:柞,櫟。
银——形声字,本义:一种白色的金属,古称白金,通称银子。白金謂之銀《尔雅》。
银字属于艮字族。在艮字族里,艮字都是声符兼义符。艮字族汉字都与“边界”、“极限”之义有关。
银的本义是“(价值)接近于黄金的金属”。纯银是一种美丽的银白色的金属。
南山经中只出现了“白金”,但在西山经中山经中“银”和“白金”会同时出现在经文中,所以“白金”究竟是指银还是另有所指一直都有争议。

涔——①形声字,本义:连续下雨,积水成涝。涔,漬也,一曰涔陽渚,在郢中《说文》。

②路上的积水。牛蹄之涔,无尺之鲤《淮南子》。
涔水——按字面直译:雨水积涝的河流。从字面上来看这不是像一条大河。
清——①形声字,“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彻无杂质。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诗经》。②清洁;洁净;纯洁。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淮南子》。
清水——按字面直译:清彻的河流。看上去也不是什么大河。
汉——形声字,本义:水名,即汉水。这是一条大河。汉,漾也。東爲滄浪水《说文》。汉水无论现实里还是山经里都是一条比较大的河。
在现实里,汉水又称汉江河,为长江最大的支流,现代水文认为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均在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
经文中此处的汉水向东南汇入了沔水,这与现实中相类似。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3 10:20:00 +0800 CST  

原文:
⒁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音播种)之山,
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音棉);
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
其上多桃枝鉤端,兽多犀兕(音肆)熊罴(音皮),
鸟多白翰赤鷩(音憋)。
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音骨)蓉,食之使人无子。
白话文:
(离开大时山)再往西三百二十里,有座嶓冢山,
汉水从这里发端,向东南汇入沔水;
嚣水从这里发端,向北汇入汤水。
山上到处是桃枝竹和钩端竹,
野兽以犀牛、兕、熊、罴为主,
鸟类却以白翰和赤鷩为主。
有一种草,叶子长得像蕙草叶,茎干却像桔梗,开黑色花但不结果,名称是蓇蓉,吃了它就会使人不能生育。

嶓冢之山漫谈:
嶓——未知其详。郭璞注:嶓音波。
冢——①形声字,本义:高而大的坟。冢,高坟也《说文》。
②山顶。山顶,冢《尔雅》。
③大的;地位高的。冢者,大也《白虎通》。

沔——古水名。沔,水。出武都沮縣東狼谷,東南入江。或曰入夏水《说文》。
汤——①形声字,本义:热水,开水。汤,热水也《说文》。

②引申为洗澡水,后又引申为喝的菜汤,肉汤等。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楚辞》。③姓氏。
嶓冢之山——《尚书·禹贡》记载: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和山经一样认为嶓冢山是汉水的源头。
宋代蔡沈在其《书经集传》中说:嶓冢即梁州之嶓也,山形如冢故谓之嶓冢。
汤水——古水名。汤,江水,東逕瞿巫灘,左則湯谿水註之,源出朐忍縣北《水经注》。
在山经中,汤水发源于西次四经上申之山,具体与本段的汤水是否是同一水很难确认,有可能是同名异水。郭璞云:(汤)或作陽。
桃——本义:桃树。桃,桃果也《说文》。
桃枝——小竹名,今指何物未详。桃枝,四寸有节《尔雅》。疏:凡竹相去四寸有節者,名桃枝竹。
鉤端——小竹名,类似桃枝,今指何物未详。郭璞注:鉤端,桃枝屬。
熊——形声字,本义:狗熊,泛指所有熊类。熊兽似豕,山居冬蛰《说文》。
狗熊,熊科熊属,又称黑熊,黑瞎子。在我国分布范围非常广泛。

罴——形声字,本义:一种黄白色的熊,棕熊。罴,如熊,黄白文《尔雅》。郭璞注释说:似熊而长头高脚,猛憨多力,能拔树木,关西呼曰罴。
棕熊,又名灰熊,马熊。有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头大而圆,体形健硕,肩背隆起。比狗熊大很多。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3 10:27:00 +0800 CST  
翰——本义:古鸟名,野鸡的一种,今指何物未详。翰,天鸡,赤羽也,逸周書曰:文翰若翬雉(五彩雉),一名鷐風。周成王時獻之《说文》。
白翰——按字面直译:白色的翰鸟。未知何物。我猜测可能是某种白色的山鸡。
蕙——①草名,蕙兰。《离骚》中有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而汉代揚雄在《甘泉賦》亦说:排玉戶而颺金鋪兮,發蘭惠與芎藭。
又有“兰心蕙质”这样的成语,古人常把蕙与兰并列,可见这两种植物应该非常相似。
《爾雅翼》中说:一榦一花而香有餘者蘭,一榦數花而香不足者蕙。这就更明显是指蕙兰了。所以我个人感觉经文此处的“蕙”特指蕙兰的可能性更高些。

②草名,薰草即佩兰。蕙一名薰草《南方草木狀》。
蕙与蘼芜的解释发生了重叠,这种异物同名或同名异物情况在古时常有发生,传到现在我们搞不清谁对谁错了只能跟着感觉走了。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3 10:30:00 +0800 CST  
梗——①形声字,本义:树名,刺榆。山枌榆,有朿,莢可爲蕪夷者《说文》。
②有刺的草木。凡草木刺人,自关而东,或谓之梗《西京赋》。

③草本植物的枝茎。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战国策》。

桔——①本义:草药名,桔梗。桔,桔梗,藥名《说文》。
②“橘”的俗字。桔者小而甘,曰松皮,桔皮红不粘肉《广东新语》。
桔梗——草药名,别名:苦根菜、梗草、白药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观赏花卉;其根可入药。
《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很详细: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根如小指大,黄白色。春生苗,茎高尺余。叶似杏叶而长椭,四叶相对而生,嫩时亦可煮食。夏开小花紫碧色,颇似牵牛花,秋后结子。八月采根,其根有心,若无心者为荠 。

蓇——①不结果实的草。蓇,不实草《玉篇》。
②蓇葖。果实的一种,由一个心皮构成,子房只有一个室,成熟时,果皮仅在一面裂开,如芍药、八角的果实。
不过我怀疑《玉篇》的解释很可能就是取自本段经文。
蓉——①草名,本义:芙蓉,最早特指荷花。《尔雅》中说:荷,芙渠。郭璞注释说:芙渠,其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呼荷。②木芙蓉。蓉,木芙蓉,一名拒霜花,一名木蓮《韻會》。



蓇蓉——按字面直译:不结果实的芙蓉。
按经文中描述这是一种叶像蕙,根像桔梗,开黑花不结果的草。而且吃了它会让人不能生育。
也不知道是永远不能生育还是暂时的避孕效果。
我没能找到类似的植物。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3 10:47:00 +0800 CST  
古籍及名人考: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托名“神农氏”。该书对我国医药学影响深远。
《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作,长篇小说。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范进中举”便是其中的名篇之一。
《图经本草》——宋仁宗下诏由苏颂等人搜集全国各郡县的草药图,参考各家学说整理而成的药物图册。在635种药名下,附本草图933幅。堪称状举,可惜原书已佚。
颜师古——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研究《汉书》的专家,对两汉以来的经学史也十分熟悉。
徐锴——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平生著述甚多,今仅存《说文解字系传》40卷,《说文解字韵谱》10卷。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5-12-13 14:42:00 +0800 CST  

楼主:大眼生姜崽1

字数:88324

发表时间:2015-01-22 18:2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22 11:53:22 +0800 CST

评论数:65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