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漫谈】 —— 祖先的世界。



原文:
⑷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密山,
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音宜),食之不饥。
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
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音享)。
是生玄玉。
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
黄帝乃取密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
瑾瑜(音谨渔)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色。
五色发作,以和柔刚。
天地鬼神,是食是飨(音享);
君子服之,以御不祥。
自密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
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白话文:
(离开不周山)再往西北四百二十里,有座密山,
山上有许多丹木,圆形的叶子红色的枝杆,开黄色的花结红色的果,味道就像是饴糖,人吃了它就不感觉饥饿。
丹水从这里发端,向西流入稷泽,水中有很多白色玉石。
这里有一种玉膏,出产玉膏的方一片沸沸腾腾的景象,黄帝常常服食享用这种玉膏。
这里还出产玄玉。
用这里的玉膏,去浇灌丹木,丹木再经过五年的生长,丹木(的果实)便会色泽纯净,馨人心
脾。
黄帝于是就开采密山中玉石的精华,而投放在钟山南面。
便生出瑾和瑜这类美玉,坚硬而细腻,润厚而有光泽。
各种色彩散发出来相互辉映,达到刚柔并济的和谐状态。
天地间的鬼神,都来服食享用它们;
君子佩带它,能抵御邪气的侵袭。
从密山到钟山,一共四百六十里,在这其间全都是水泽。
到处是奇鸟怪兽,奇特的鱼,都是非同寻常的事物。

密山漫谈:
密——①形声字,本义:形状象高堂大屋的山。密,山如堂者《说文》。按:堂,殿堂,高而大的房子。
②通“谧”。安静,无声的。密,静也《尔雅》。
③隐蔽的地方(事物)。不窺密,不旁狎,不道旧故,不戏色《礼记》。
④稠密;多。密,稠 也,疏之对也《增韵》。
密山——按字面直译:殿堂之山或者隐密之山。

从经文的描述上看,此山周边全是湖沼,而且有许多奇禽怪兽。这都突出了该地区的隐密之意。所以我认为,密山的本义应该是隐密之地的意思。
这里是黄帝生活了超过五年的一个地方,经文罕见的详细描述了黄帝在此地的生活情况,毫无疑问这里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丹木——按字面直译:朱红色的树。
经文中说这是一种,长着圆叶子树干都是赤红色,
开着黄色的花结赤红色的果实,且果实甘美犹如饴糖吃了可以让人不再饥饿的神奇树木。
现实中我并没有找到类似的植物,不过我怀疑这种树就是武侠神话小说中所说“朱果”的最早出处。
稷——形声字,本义:我国古代的曾经广泛种植的一种食用作物,今指何物未详。稷,齌也。五谷之长《说文》。
稷是一种从古代就普遍种植的农作物,所谓社稷,就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但古人以为人人皆知而未过多明示描述,以至南北朝以来,稷到底是哪种农作物,一直争论不休。
至今,稷到底是黍(北方黍子),还是粟(北方谷子),这个问题仍未解决。
另一说为高粱,但该说法基本已否定。
《本草纲目》提出另一说法,认为稷为黍类,不粘为黍,粘为稷。大体是以稷为黍类。

稷泽——按字直译:谷子湖(沼泽)或者谷神之泽。
看上去似乎是说这个湖泽盛产稷谷,值得一提的是不论稷是指黍或是粟又或者是高梁,这些谷物比较喜旱不喜涝,假如稷泽确实是因盛产稷谷而名,那么这个湖泽水位很可能不高且有季节性的枯水期。
不过很有可能这个稷泽就是后面“槐江之山”提到的“谷神后稷”所隐居的那个湖泽,也就是说稷泽可能是得名于“后稷”这位谷神。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06 20:29:00 +0800 CST  
膏——形声字,本义:溶化的动物油脂。膏,肥也《说文》。引申为脂肪或很稠的糊状的东西。比如,猪油称为膏,羊油则称为脂。
玉膏——从字面的意思上来看是一种像半透明的很漂亮的类似固态油脂状的东西。
沸——①形声字,本义:泉水翻涌而出的样子。沸,沸,滭沸,滥泉《说文》。按:滭沸,泉涌。滥泉,泉水涌出。
②烧开的水,沸腾的水。抽薪止沸,剪草除根《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
③暴怒的样子。沸乎暴怒,汹涌澎湃《上林赋》。
汤——①形声字,本义:热水,开水。汤,热水也《说文》。
② 通“烫”。把水加热。疾之居腠理也,汤之所及也《扁鹊仓公列传》。
③菜汤。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王建· 新嫁娘》。
④护城河。金汤失险,车书共道《后汉书》。
⑤温泉。
⑥姓氏。
⑦古水名。
沸沸汤汤——按字面直译:泉水沸腾涌动。
郭璞认为:沸沸汤汤,玉膏湧出之貌也。
我个人认为,这关于玉膏这段的描述更像是一处地热喷泉地区的样子。比如著名的黄石公园


黄帝——从字面直译:黄帝意为黄色的帝王。

不过之前我们谈五行的时候说过,黄在地理上特指中原,所以黄帝还有可能是指“中原的帝王”之意。
黄帝与炎帝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关于黄帝的传说事迹很多,山海经里也有很多与他有关的传说记载,
而本段经文是其中描述最详细的之一,
不清楚为什么从来没有在别的书籍中记载过与此相关的内容,也没有人提起过这些内容。
飨——①会意兼形声字,本义:乡人相聚宴饮。飨,乡人饮酒也《说文》。
②引申为宴请宾客以及犒赏慰劳军士等意。庄公四年,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飨齐侯于祝丘《谷梁传》。
③用食物祭祀。王三祭,上宗曰飨《尚书》。
④通“享”,享受。子,周公之孙也,多飨大利,犹思不义《左传》。
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按字面直译:(密山)出产一种名叫玉膏的东西,那片地区到都是喷涌沸腾的热泉。黄帝曾经服食享用过这种玉膏。或者说用玉膏宴请过“大家”,不过他宴请的是什么人就无法揣测了。
总结来说,这种“玉膏”应该是由地热喷泉带到地表的某种可食用的矿物,而且似乎吃了还对人挺有好处。世界上确实有一些可以适量食用的矿物,举例来说:比如麦饭石、观音土之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故事虽然神奇但并非毫无科学可言。

是生玄玉——玄,黑或黑红色。按字面直译:会出产黑玉。按经文中说是随玉膏一块由喷泉带到地表的矿物。郭璞云:言玉膏中又出黑玉也。

五色—— 指青、黄、赤、白、黑五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也泛指各种色彩。古人认为通过观察外部”气色“可以了解内部运行的状况。
五色乃清——乃,于是。清,与“浊”相对。按字面直译:(丹果的)色泽于变的清彻透亮。
五味——指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泛指所有的味道以及药物的特性等。
馨——形声字,本义:芳香,散布很远的香气。馨,香之远闻者《说文》。
五味乃馨——按字面直译:(丹果的)气味变的芳香清远。
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按字面直译:黄帝用这里的玉膏去浇灌丹木,五年之后,丹木的果实就变得色泽清彻透亮,气味芳香宜人。
这实际上是说黄帝发现玉膏可以作为丹木生长的肥料。
施肥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对于数千年前的祖先来说,这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发现。
并且这一段经文还告诉我们黄帝曾经在这里待了至少五年以上的时间。

荣——①形声字,本义:本义:梧桐。荣,桐木也《说文》。

②草本植物的花。又为花的通称。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尔雅》。
③繁茂,茂盛。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黄帝乃取密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按字面直译:黄帝于是采集了密山里最美丽的玉石,把它投放到钟山的南边。
郭璞对此注释说:以为玉种。
郭先生是说黄帝用密山产的最好的玉当做种子种到钟山的意思吗?难道玉也可以”种“的吗?
不太好理解,我估摸着倒像是说将玉石放到钟山南边吸取日月精华的样子。
古人有很多奇特的行为是我所无法了解的,大家可以一起来探讨一下。

瑾瑜——①形声字,本义:美玉。今指何玉未详。瑾瑜,美玉也《说文》。按:这两字在说文里的解释是一样的。
②“瑜”又指玉的光彩。比喻优点,亦形容美好。
良——①会意字,本义:善良。良,善也《说文》。
②好的,理想的。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

③首;头。良,首也《尔雅》。
瑾瑜之玉为良——按字面直译:(投放到钟山的玉石)首选瑾瑜之玉。



坚——①会意字,本义:坚硬;结实。坚,刚也《说文》。
②坚固的,不可动摇的。实也,固也,劲也《正韻》。
精密——①精致细密。非聪明慧智,用心精密,孰能以中《潜夫论》。
②精确周密。开元 <大衍历法>最为精密,历代用其朔法《梦溪笔谈》。
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色——郭璞对此的注释为:坚粟精密,说玉理也。浊泽有而色,浊谓润厚。
也就是说这句话是介绍瑾瑜之玉的特点,坚粟精密是说这种玉的材质纹理,浊泽而光是说这种玉的色彩光泽。

作——①会意字,本义:人站起身。作,起也《说文》。

②起来;开始工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乐府诗集》。
③产生,兴起。包牺氏没, 神农氏作《易经》。
④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
⑤写作,创作。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滕王阁序》。
发作——①突然发生;开始起作用。四暢交於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礼记》。
②动怒、发脾气。好便骂,不好便打,两個公人不敢高声,更怕和尚发作《水浒传》。
柔——①形声字,本义:树木可曲可直。柔,木曲直也《说文》。段玉裁注: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
②柔弱;细嫩。柔,弱也《广雅》。
③柔和;温和。宽而栗、柔而立《尚书》。

④安抚或平息,尤其通过让步解决争端。柔远能迩,以定我王《诗经》。
刚——①形声字,本义:坚硬。刚,坚也《增韵》。

②坚强。柔弱胜刚强《老子》。
五色发作,以和柔刚——按字面直译:色彩相互辉映,刚柔并济。

应该是说黄帝在钟山的南面投放了各种美玉,然后这些玉石相互映,场面非常壮观美好的意思吧。
天地鬼神,是食是飨——按字面直译:天地间的鬼神都一起来服食享用(这些玉石互相激发出来的光芒)。
总体来看这一段说黄帝在钟山投放玉石的故事倒像是小说家嘴里反复提及的“仙石阵法”之类的东西。
君——①会意字,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君,尊也。从尹,发号,古文象君坐形《说文》。

②主宰、统治。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诗经》。

③封建制度的一种尊号,尤指君主国家所封的称号或封号。例:孟尝君。
④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君有疾,君之病在肌肤《韩非子》。

⑤夫妇之间的尊称。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新婚别》。
君子——①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

②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③对别人的尊称。犹言先生。君子书叙《柳毅传》。
祥——形声字,本义:吉利。祥,福也《说文》。
君子服之,以御不祥——按字面直译:高尚的人佩戴这些玉石,可以抵御凶邪近身。
自密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按字面直译:从密山到钟之间有四百六十里方圆尽是湖泊沼泽,这其中大多是从未见过的奇特鸟兽鱼虫,所见所闻都是奇异的事情。‘
密山的这一段经文值得好好写点东西出来。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06 20:40:00 +0800 CST  


原文:
⑸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
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䲹(音邳)杀葆(音保)江于昆仑之阳,
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音谣)崖。
钦䲹(音邳)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音胡),见则有大兵;
鼓亦化为鵕(音俊)鸟,其状如鸱(音吃),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音胡),见即其邑大旱。

白话文:
(离开密山)再往西北四百二十里,有座钟山。
钟山山神的儿子叫做鼓,鼓的形貌是人面目而龙的身体,他曾和钦?在昆仑山南面杀死了葆江,天帝因此将鼓与钦䲹诛杀在钟山东面一处叫崖的地方。
钦䲹死后化为一只大鹗,形状像雕却长有黑色的斑纹和白色的头,红色的嘴巴和老虎一样的爪子,发出的声音同晨鹄,一出现就有大战;
鼓也化为鵕鸟,形状像鹞鹰,但长着红色的脚和直直的嘴,黄色的斑纹而白色的头,发出的声音如同鸿鹄,一出现那个地方就会有旱灾。

钟山漫谈:
钟——形声字,古时有“鐘”,“锺”二字,简化后合并为“钟”。
①本义:铜钟。鐘,乐钟也。秋分之音,物种成《说文》。
②本义: 古时盛酒的器皿。现在称“盅”。锺,酒器也《说文》。《正字通·金部》记载:锺,壶属。汉大官铜锺,即壶也。俗谓酒巵。



钟山——由于不知道最初的山经的原文是“鐘”还是“锺”。所以按字面译的话可能是“铜钟山”,也可能是“酒盅山”。
鼓——会意字,本义:人类最古老传播最广泛的乐器之一。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说文》。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释名》。
其子曰鼓——按字面直译:钟山神的儿子叫作鼓。钟山山神即烛阴,亦称烛九阴。
钦——①形声字,本义:打呵欠的样子。钦,欠貌《说文》。段玉裁注:凡气不足而后欠,钦者,倦而张口之貌也。
②假借为“吟”,呻吟,叹息。郭璞:欽亦吟字假音。
③敬佩;恭敬。钦,敬也《尔雅》。

④帝王的决定、命令。今御音曰欽敕,御使曰欽命,俗曰欽差,皆取敬意《正字通》。
䲹——未知其详,似乎只见于山海经。
钦䲹——神名,烛阴之子鼓的伙伴。与鼓一起杀死了天帝的手下葆江。生平来历不详,龙套类的角色。
郭璞只注了个音:䲹音邳。
郝懿行注释的多一点:後漢書張衡傳注引此經作欽駓,莊子大宗師篇作堪坏,云:堪坏得之,以襲昆侖。司馬云:堪坏神名,人面獸形。淮南子作欽負。是欽堪、坏負並聲類之字。
从郝懿行查到的资料来看,钦䲹又被称为:欽駓、堪坏、欽負、欽堪、坏負等等。总之果然是个死跑龙套的,大家连他的名字都记不准。。。
葆——本义:草木茂盛的样子。葆,草盛貌《说文》。
葆江——按字面直译:草木茂盛的大河。意义不明。与钦䲹一样是个龙套类的角色,甚至没出场就挂了。
郭璞也只注释说:葆或作祖。
袁珂先生对此一查到底说:文選思玄賦云:過鍾山而中休,瞰瑤谿之赤岸,弔祖江之見劉。李善注引此經作祖江。又陶潛讀山海經詩亦作祖江。
好吧和钦䲹同为龙套命,名字里面那个“江”字总算没有人记错。
戮——①形声字,本义:表示处以死刑。戮,杀也。字亦作剹《说文》。
②特指杀死人后陈尸示众。郑玄:戮,犹辱也既斩杀又辱之。戮,谓膊、焚、辜、肆。膊,谓去衣磔之;焚,烧也;辜,谓磔之踣僵尸也;肆,犹申也陈也。
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崖——按字面直译:天帝在钟山的东边一处名叫崖的地方以的羞辱方式将这二神杀死。
也就是说天帝在烛阴的地盘当着烛阴的面把鼓和钦䲹俩人活刮了,而钟山神烛阴没敢动一根指头?!
——未知其详,一作为“瑶”。
崖——按经文中所述即钟山东部的一处山崖。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07 19:08:00 +0800 CST  
鹗——①形声字,本义:古代对猛禽的一种统称。鹗,鸷鸟也《说文》。按:鸷鸟,性情凶猛的鳥。
②鱼鹰,准确的说应该称为“鱼雕”。郭璞注:雎鸠,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
李时珍亦注:鹗,雕类也。似鹰而土黄色,深目好峙。雄雌相得,鸷而有别,交则双翔,别则异处。能翱翔水上捕鱼食,江表人呼为食鱼鹰。亦啖蛇。<诗>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即此。
我在前面把雎鸠解释为鸬鹚应该是错误的,以后要改正过来。



③《前漢·鄒陽傳》中还说:鷙鳥累百,不如一鶚。如此说来“鹗”,还是对最凶猛的猛禽的一种尊称。
大鹗——按字面直译:大型的鹗鸟。意即是比普通的鹗更大更强的鹗,鹗在这段经文中应该是指猛禽中的猛禽的意思,犹似犬中之獒。
墨——①会意兼形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
②墨,书墨也《说文》。黑色。墨,黑也《广雅》。
其状如雕而墨文白首,赤喙而虎爪——按字面直译:(大鹗)的外形像大雕但长着深黑色的斑纹白色的头部,赤红的喙以及如老虎般的利爪(当然由于是神话也可能就是长着老虎的爪子)。
晨——①形声字,本义:房宿星,是农民早起耕作的时间参考。晨,房星,為民田時者《说文》。

②早上。晨,早也《尔雅》。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07 19:26:00 +0800 CST  
鹄——形声字,本义:天鹅。鵠大於雁,羽毛白泽,其翔极高,而善步。一名天鵝《本草纲目》。



晨鹄——按字面直译:早晨的天鹅。
不过郭璞注释说:晨鵠,鶚属,犹云晨鳧耳。
翻译过来就是:晨鵠是一种类似鶚的猛禽,它和“晨凫”(一种野鸭)一样喜欢在清晨出来活动。

鵕——鸟名,古同“鵔”字。锦鸡。鵕,同鵔《正字通》。鵔,锦鸡。鵔鸃,鷩也《说文》。
鵕鸟——按经文中说这是“鼓”死之后化成的一种外形像猫头鹰,红色的足爪但喙是直的(猫头鹰是喙是勾状),长有黄色斑纹白色的头,叫声像天鹅的一种怪鸟。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的旱灾。
钦䲹(音邳)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音胡),见则有大兵——按字面直译:钦䲹被天帝杀死之后,尸体化成一只大鹗,这只怪鸟外形像雕,但头是白色的身上有着象墨一样深黑的纹理,嘴巴是红色的而且长着老虎的爪子,叫声像晨鹄。它出现的地方就会有大的战争。
鼓亦化为鵕(音俊)鸟,其状如鸱(音吃),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音胡),见即其邑大旱——按字面直:被天帝杀死的鼓也化成了一只鵕鸟,形似猫头鹰,但足是红色的而喙是直的(而不是猫头鹰的勾喙)。这种怪鸟头也是白色的而身上的纹理是黄色的,叫声像天鹅(可见晨鹄与鹄是有区别的),它出现的地方会发生大旱灾。
从之两段经文来看,天帝并没有把事做绝,虽然对这两神处以了极型,但放他俩元神走了。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07 19:44:00 +0800 CST  

原文:
⑹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
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
是多文鳐(音摇)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音瓤)。
白话文:
(离开钟山)再向西一百八十里,有座泰器山。
观水从这里发端,向西汇入流沙。水中有许多文鳐鱼,形状像鲤鱼,鱼身体却鸟一样长着翅
膀,青灰色的斑纹而白色的头红色的嘴,常常出现在西海,游弋于东海,在夜里飞行。发出的声音像鸾鸡,它味道酸甜爽口,吃了能治疗癫狂之症,它出现的地方就会大丰收。


泰器之山漫谈:
器——①会意字,本义:器具,器皿。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说文》。
②能力,本事。瘖聾、跛躃、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礼记》。
③度量,气度。管仲之器小哉《论语》。
④重视,器重。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三国志》。
泰器之山——按字面直译:极大的器具之山或者气度恢宏之山。个人感觉“气势恢宏”可能是比较合理的解释。
观——①形声字,本义:仔细看。观,谛视也《说文》。

②观察,审察。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
③外观,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④阅读。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⑤阙,又称作两观、象魏。古代宫殿外大门的一种形式。观谓之阙《尔雅》。《白虎通》中解释说:上悬法象,其狀巍巍然高大,謂之象魏。使人观之,谓之觀也。
⑥道觀。道宮謂之觀《韻會》。
⑦壮观,奇观。壯觀,奇觀,謂景趣壯麗,事端奇偉有可觀者《韻會》。
观水——按字面直译:如果把“泰器”解释为气势恢宏,那么“观”在这里解释为壮观、奇观是也就合情理了。所以我把它译为:壮观之河。
不过袁珂注释说:经文觀水,呂氏春秋本味篇作雚水,高誘注:雚水在西極。文選吳都賦及曹植七啟李善注引此經均作濩水。翻译过来就是经文中的观水,可能是雚水或濩水。
不过流传千年错讹难免,究竟原文如何已不可考。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10 22:33:00 +0800 CST  
流沙——按字面直译:流动的沙。

通常流沙是指:随风或水移动的沙子。
在现代我们常说的“流沙”通常是指定向风的作用下不断移动的“流动沙漠”。
比如下图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这种沙漠中是几乎没有水的。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10 22:36:00 +0800 CST  
另一种“流沙”则是一种地形专业名词,是指浅层地下水向上流动从而使沙子和淤泥沉积发生液化的现象,只要条件适宜,这种流沙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

在山经中多次提到过“流沙”,主要出现在西山经和东山经里。这些“流沙”可能其中有些是地名,但更多的时候我认为是一种地形地貌特征。之所这样说是因为山经中的“流沙”往往处在陆地与海(或大水系)之间。
比如,本段经文中“观水”就汇入了“流沙”。而观水中盛产的“文鳐鱼”最终将经由“流沙”回游入海。
这里的“流沙”可能即是地名同时也是对于当地地貌特征的直接描述。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10 22:36:00 +0800 CST  
鳐——①形声字,本义:文鳐鱼,即飞鱼。雚水之魚,名曰鰩。其狀若鯉而有翼《呂氏春秋》。
而许慎应该就是直接引用了《山海经》或《吕氏春秋》等书中的内容在《说文》里写道:鰩,文鳐。
也就是说“鳐”最早就是指“文鳐鱼”,也就是某种飞鱼。
而在《本草纲目》中则直接确定了“文鳐”就是飞鱼:文鰩出海南,大者长尺許,有翅,与尾齐,一名飞魚。群飞水上,海人候之,当有大风。
整个《康熙字典》里关于“鳐”的记录都把其指向“文鳐”。
②不知为什么到了新华字典里“鳐”的解释只剩下现代我们所说的"鳐鱼"的解释了。
新华字典的解释如下:鳐鱼,鳐科中鳐属和近缘各属的任一种鱼。胸鳍高度发达使鱼体呈菱形,被广泛食用,如:灰鳐、猬鳐和棘背鳐 。

鲤——会意字,本义:鱣鱼。在《说文》中鲤和鱣互训。
但在《尔雅》中“鲤”和“鱣”是分开的。郭璞对之注释分别为:
鲤,今赤鲤鱼也。
鱣,鱣,大魚。似鱏而短鼻,口在頷下,體有邪行甲,無鱗,肉黃,大者長二三丈。此卽今江中及關東之黃魚也。
所以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此有大段的注释,大引用了大量前人记述之后段得出的结论是:(鲤和鱣)盖牵合为一非一日矣。
也就是说这是本糊涂帐,已经没人说的清了。
既然如此,我们也无法确定本段经文中所说的“鲤”是具体是指哪种鱼,我倾向于郭璞的解释,因为这个解释更大众化。
鲤鱼,是我们最常见的淡水软鳍鱼类,原产地是亚洲。大家都很熟,我就不多作解释了。




夜——形声字,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夜,舍也。天下休舍也《说文》。
我在象形字网站见到有人如此解释:夜:没有月亮的晚上,是夜。有月亮的是宵(难忘今宵)。
飞——①象形字,本义:鸟飞,泛指飞翔。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说文》。按:翥,振翅高飞。
②疾速。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
以夜飞——按字面直译:在夜间(没有月亮的晚上)飞翔。



酸——①形声字,五味之一,本义:醋。酸,酢也。关东谓酢曰酸《说文》。按:酢,醋。
②像醋一样的气味或味道。孟春之月…其味酸…《礼记》。
③悲痛。悲痛曰酸《正字通》。
④寒酸;迂腐。形容读书人的贫寒。酸,寒酸也。今作寒畯《韻會》。
⑤通“痠”。酸痛,因疾病或疲劳引起的筋肉微痛而无力的感觉。山高谷深,不觉脚酸《乐府诗集》。
⑥“酸”在五行中属木味。凡药,以酸养骨《周礼》。郑玄注: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
甘——①会意兼指事,五味之一,本义:味美。甘,美也《说文》。
②甜。甜也《正韻》。
③甘愿;乐意。願言思伯,甘心首疾《诗经》。
④说话好听悦耳。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今币重而言甘,诱我也,不如无往《左传》。
⑤“甘”在五行中属土味。中央土,其味甘《礼记》。
其味酸甘——按字面直译:它的味道酸甜可口。这四字在山经里经常出现,不是特指某种味道。



狂——①形声字,本义:狗发疯。狂,狾犬也《说文》。按:狾,狂犬。
②引申指“人的精神失常”,“疯癫”。狂,病也。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廣韻》。
③凶猛。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司马将军歌》。
食之已狂——按字面直译:吃了能治疗狂犬病或者吃了能治疗精神病。



穰——①形声字,本义:禾茎中白色柔软的部分,庄稼秸秆,引申为丰收。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韩非子》。
②繁荣,兴旺。长安中浩穰,于三辅尤为剧《汉书》。
见则天下大穰——按了面直译:一出现天下就是大丰收(繁荣兴旺)。
我觉得这可能说明“文鳐鱼”有季节性洄游的特性。
在东山经卷也有一种类似的飞鱼,但它们一出现就是“天下大旱”,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文鳐鱼——现实中的“飞鱼”品种很多,据说已知的就有8属50种。网上能查到的种类不多要说从外形纹理颜色上全面与经文相合的尚未发现。
但是经文中的一主要特征基本都对上了。
我在下面列了个表大家可以对照起来看一下:
文鳐鱼——某类飞鱼。
状如鲤——大小外观未找到非常相似的。
鱼身而鸟翼——这个可以对上。
苍文而白首赤喙——未找到相似的。
常行西海,游于东海——多种飞鱼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有都有分布。
以夜飞——在夜晚飞鱼确实比白天更易飞出水面。
其音如鸾鸡——未知。
其味酸甘——据说一些品种的飞鱼非常美味。
食之已狂——未查到飞鱼有治疗狂犬病或精神疾病的记载。
见则天下大穰——许多种类的飞鱼都是季节性洄游鱼类,据说飞鱼是一些地区渔讯出现的重要标志。
所上所述,文鳐鱼确实很可能是飞鱼的一种,只不过无法确定具体的品种。


常行西海,游于东海——按字面直译:(文鳐鱼)经常出现在西海,并且还会游到东海去。
但凡是真正阅读过《山海经》的人就知道,
五藏山经在南西北东四个方向都是达到了大海的。
这段话是山经中一处重要的世界观设定,因为它告诉我的信息量非常大,其隐含的意义是:山经里的这四个海当中最少有三方是互相贯通的。
否则的话文鳐鱼是绝对做不到既行于西海,又游于东海的。
那么现实中的飞鱼又是个什么状况呢?
首先飞鱼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40多种,
而其中有数种飞鱼确实是会随着洋流在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太平洋之间洄游的。
也就是说现实中的飞鱼确实“常行于西海,游于东海”,只不过这“海”字要改为“洋”字。
据此反推回山海经的话,五藏山经的世界最少要有整个亚洲辣末大才行。
PS:有人认为“西海”也可能是指大湖,但是这种说法无法解释文鳐鱼通过哪些淡水水系才能到达东海。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10 22:47:00 +0800 CST  


原文:
⑺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
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音凹)水,其中多蠃(音裸)母。
其上多青雄黄,多藏琅玕(音郎杆)、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采黄金银。
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
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
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
北望诸(音皮),槐鬼离仑居之,鹰鹯(音沾)之所宅也。
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
爰有其清洛洛。
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白话文:
(离开泰器山)再向西三百二十里,有座槐江山。
丘时水从这里发端,向北汇入泑水。水中有很多蠃母。
山上盛产青雄黄,还有许多的琅玕、黄金、玉石,山南盛产丹沙,而山北多产带符彩的黄金白银。
这里其实是天帝在人间的园圃,由天神英招主管着,英招长着马的身体而人的面孔,身有老虎般的斑纹和飞鸟的翅膀,巡行四海而传达天帝的旨命,发出的声音像抽水的辘轳。
在这里向南可以遥望昆仑山,那里光芒万丈,气势恢宏。
向西可以遥望大泽,那里是后稷故后埋葬之地。大泽中有很多玉石,大泽的南面有许多榣
木,而在它上面又有若木。
向北可以遥望诸山,是槐鬼离仑居住的地方,也是鹰鸇的栖息地。
向东可以望见那四重高的桓山,有穷鬼居住在那里,各自分类聚集于一起。
这里有名为泉水清冷冷的流淌。
有一位天神,他样子像牛,却长着八只脚、两个脑袋和马的尾巴,叫声如同人在吹奏乐器时薄膜发出的声音,出现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有战争。

槐江之山漫谈:
槐——形声字,本义:槐树。槐,木也《说文》。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之描述非常详细:<尔雅>槐有数种,叶大而黑者名櫰,(叶子)昼合夜开者名守宫槐,叶细而青绿者但谓之槐,其功用不言有别。四月、五月开黄花,六月、七月结实。其木材坚重,有青黄白黑色。其花未开时,状如米粒,炒过煎水染黄甚鲜。其实作荚连珠,中有黑子,以子连多为好。
可见古代被称为“槐”的树木不只一种。
但现代一般大家所说的槐树,是指国槐,其树型高大,羽状复叶和刺槐相似。
花为淡黄色,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是重要的蜜源。
其荚果跟其他豆类植物不同,肉胶质,在种粒之间收缩,形成念珠状,俗称“槐米”,也是一种中药。

槐江之山——“槐”、“江”二字组合无意义,可能是音译词。
丘时之水——“丘”、“时”二字组合无合理意义,亦可能是音译词。经文中说是泑水的支流之一。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11 10:39:00 +0800 CST  
蠃母——蜗牛或河螺之类的软体动物。
郭璞注释说:蠃母,即螺也。
袁珂补注:郭注螺,中次三經青要之山作僕纍。按:僕纍,即蜗牛。


藏——①形声字,本义:隐匿。藏,匿也《说文》。
②收藏,储藏。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易经》。按:藏,蓄也。
③通“脏”,内脏。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庄子》。
琅——琅,琅玕,似珠者《说文》。
玕——玕,琅玕也《说文》。
琅玕——这两字合起来才有意义,是一种似玉的石珠,也指某种珊瑚。《淮南子》中说:曾城九重有珠樹,在其西,珠樹卽琅玕。在山爲琅玕,在水爲珊瑚。
多藏琅玕——按字面直译:(槐江)山上埋藏着大量被称为琅玕的珠玉。
其阴多采黄金银——郝懿行注释说:采謂金銀之有符采者。
所谓“符采”是指美玉的华丽花纹色彩。所以翻译过来就是:槐江山的北面盛产带有漂亮花纹的黄金和白银。
我怀疑这是指“天帝平圃”围墙上的金银花纹。
平——①指事字,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平,语平舒也《说文》。
②平坦,没有高低凹凸。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易经》。
圃——①形声字,本义: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周围常无垣篱。圃,种菜曰圃《说文》。
②帝王贵族游乐观赏的地方。赵王游于圃中《韩非子》。
平圃——按字面直译:平坦的园圃。
实惟帝之平圃——按字面直译:实际上这里是天帝在人间的园圃。


英招——神名,人面马身虎纹鸟翼,是天帝的手下著名的神灵之一,据说曾经帮助黄帝与蚩尤作战。
司——①指事字,本义:职掌,主管。司,臣司事于外者《说文》。
②官吏;方面之长。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谏太宗十思疏》。
神英招司之——按字面直译:神灵英招负责管理天帝的这片园圃。
徇——①形声字,本义:迅速,敏捷。侚,疾也。字亦误作徇《说文》。
②巡行,巡视。郭璞注:徇,谓周行也。
榴——形声字,本义:石榴。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博物志》。
郭璞注释说:音留,或作籀;此所未詳也。
在本文中可能是象声词,有人说榴通“溜”,辘轳引水的声音。也就是说类似机械转动的声音。
经文中多次用“榴”或“榴榴”来形容生物的声音,由于考据不到汉代以前“榴”字的字义,所以我和郭先生一样搞不清楚这是代表什么意思。
徇于四海,其音如榴——按字面直译:英招巡查四海,发出的声音像“榴”。看来英招不光看管天帝园圃,还有替天帝巡视下界的职责。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11 10:59:00 +0800 CST  
熊熊——气势壯盛的样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唐司马贞述赞:清飇凛凛,壮气熊熊。
魂魂——众多的样子,本文中有交织混合盈盛充斥的意思。魂魂萬物,動而常沖《太玄经》。
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按字面直译:站在槐江山向南可以遥望昆仑山,那里光芒万丈气势恢宏,灵气混盈充塞天地。
郭璞注释说:(其光熊熊,其气魂魂)皆光氣炎盛相焜燿之貌。
古人认为神灵周身乃至神灵们的居处都会带有雄魂的宝光气焰。
这一点东西方的古代画作中都不约而同的有所体现,也不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年代。
反正我感觉本段经文中的这段描述与之非常相似,可能就是要强调昆仑不是凡人生活的地方。



后稷——古人名,黄帝玄孙,周朝始祖。据《史记》中说: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他因善于耕种而被封为谷神。
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按字面直译:从槐江山往西望有一个大湖泽,后稷就是隐居其中。

不过,他老人家为什么会跑到槐江山以西的大泽里隐居起来的呢?
郭璞对此注释说:后稷生而灵知,化形遁此泽而为之神。大意为,后稷生而有灵,他(死后)化形飞遁到了这里成了这处大泽的泽神。



榣——本义:树木摇动。榣,树动也《说文》。
榣木——按字面直译:会动的树。这就是一种树精吧?
其阴多榣木之有若——后稷隐居的大泽(稷泽)的南面,有一种树精名叫榣木,它上面寄生着一种若木。
郭璞赞曰:榣惟灵树,爰生若木。意即:榣树是一种通灵的树,这种树上寄生着若木。
那么若木又是什么呢?
《尸子》中说:大木之奇灵者为若。按这意思“若木”也是一种灵木,其它的没说。
不过《山海经·大荒北经》里有这么一段描述: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陰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这么看来若木是一种红色的树,蓝色的叶子,红色的华。
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揚雄在《甘泉赋》里说:吸清云之流瑕兮,饮若木之露英。
露英,就是花露。这么看来若木的花露是非常好的东西。
总结来看,榣木、若木都是灵木,榣木可能是一种会动的灵树,而若木则一种会寄生于榣木上的红色灵树,长着蓝色的叶子,开红色的花,这种花的花露是宝贝。
这么看来后稷之所以选择不远万里化形来此成为稷泽的神灵,很有可能是冲着这种奇特的“若木花露”而来的。
(当然以上内容仅参考)。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18 20:04:00 +0800 CST  
北望诸——按字面直译:在槐江之山向北望可以看到诸山。

“诸”再次出现,我越来越觉得是某种特定的地形的称谓。
鬼——①象形字,本义:人死后化成的灵魂。鬼,人所归为鬼《说文》。
②万物的精怪。鬼者,老物之精也《论衡》。


槐鬼——按字面直译:槐树的精怪。传说槐树性阴,常常是鬼魂寄居之所。
离——①形声字,本义:通“螭”,山神或特指鸟形猛兽。离,山神,獸也。从禽頭,从厹从屮。歐陽喬說:离,猛獸也。《说文》。
②黄鹂鸟,古谓倉庚。離,黃倉庚也。鳴則蚕生《说文》。段玉裁注:离、離,古通用。

③离假借为“剺”。离开;离别。進退無恆,非離羣也《易经》。



离仑——神名。郭璞注:離侖其神名。

离,在此处应该是取了山神或猛兽之意。
仑,有思考自省,条理次序的意思。
那么按字面直译:会思考的山神或猛兽。也就是有智慧灵智的神怪。
槐鬼离仑居之——按字面直译:名叫离仑的槐树精灵居住在这里。也可能槐鬼和离仑各为一神。槐鬼是一种树妖,而离仑是一种兽神。这两者住在一起相互照应。



鹰——形声字,本义:泛指包括小型至中型的白昼活动的隼形类鸟,尤指鹰属包括苍鹰和雀鹰。鷹雄形小雌體大,生於窟者好眠,巢於木者常立,雙骹長者起遲,六翮短者飛急《正字通》。
鹯——形声字,本义:猛禽名,鹞属,古名晨风。晨风,鸇。《尔雅》。郭注:(鸇)鷂屬。陸玑注:鸇似鷂,黃色,燕頷句喙,響風搖翮,乃因風急疾,擊鳩鴿燕雀食之。
鹰鹯——鹰和鹞之类的猛禽,鹰和鹞外形上非常接近,事实上一般人无法分辩它们之间的区别。

宅——形声字,本义:住所;住处。宅,居也《尔雅》。
鹰鹯之所宅也——按字面直译:(诸山或槐鬼离仑)是鹰鹞之类猛禽的聚集的巢穴。鹰喜欢把巢穴筑在高而险的地方,那么也就是说,这里应该是个非常陡峭难以登上的地方。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18 20:52:00 +0800 CST  
恒——会意字,本义:永久,永恒。恒,常也《说文》。
恒山——按字面直译:永恒之山。现实中恒山是五岳中的北岳。
不过此处所谓的恒山显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北岳,同名异地吧。
恒山四成——郭璞注:成亦重也。按郭璞的解释,恒山四成意即恒山有四重,也就是有四个层次。
有穷——按字面直译:有极限。与“无穷”相对。
有穷鬼——按字面直译:有极限的鬼魂。不过“有穷”据传是夏朝东夷的一氏族名称。
有穷氏的首领是著名的后羿,那么这么说来“有穷鬼”应该译为:有穷氏的鬼魂。
但是此处显然是在西边,所以这里的“有穷”是否是指“有穷氏”。还不太好确定。
山经里后羿是天帝的手下神灵,但没有提到过他是有穷氏的人。
各——①会意字:本义:特别,与众不同。各,异词也。从口攵,会意。攵者,有行而止之,不相听也《说文》。
②每个,各自。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尚书》。
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郭璞注释说:搏猶胁也;言群鬼各以类聚,处山四胁,有穷其总号耳。搏亦作摶。
大意是,搏类似胁的意思,是说群鬼各分其类聚集在恒山山腰的四个角落,有穷是群鬼的统称。
有些版本把“搏”写作“摶”,摶即“圜”字,”各在一摶“意即群鬼各自围成一圈,各自扎堆聚集。



爰有,其清洛洛——郭璞注释说:,水留下之貌也。淫音遙也。
郝懿行补充注释说:陶潛(陶渊明)讀山海經詩云:“落落清瑤流”,是洛洛本作落落,淫本作瑤,皆假借聲類之字。
按照郭璞和郝懿行的意思,这里的和洛洛都不是本义,而是假借作为拟声字。

不知道是不是说,有穷鬼分成四群都想抢夺这种清泉的意思。


勃——形声字,本义:排,推动。勃,排也《說文》。徐道符注:勃然兴起,有所排挤也。
勃皇——郭璞注:未详。
不过有人解释说“皇”通“簧”,意及吹奏乐器时薄膜发出的声音。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是值得参考的。
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按字面直译:有一位天神,外形如牛,但长着八只脚两个头和马的尾巴,发出的声音就像人们在吹奏乐器,一出当地就会发生战争。
个人感觉得这不像是生物倒可能是某种古代的特殊乐器。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18 21:07:00 +0800 CST  
古籍及名人考:


《虎钤经》——北宋 许洞 所著的兵书。“虎”为“虎符”,即“兵符”,“钤”即“锁钥”,《虎钤经》即为开启兵符锁钥之书,掌兵权者应备之经。该书上言人谋,中言地利,下言天时,兼及风角占候、人马医护等内容。

《为侯景叛移梁朝文》——南北朝时期北齐人 魏收 所作,其中名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后来演化为了成语“釜底抽薪”。后被收录于北宋四大部书之一的《文苑英华》之中。

《王建· 新嫁娘》——《全唐诗》中的一篇。王建,唐代诗人。

《归去来兮辞》——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潜夫论》——东汉末年 王符 撰。共三十六篇,多数是讨论治国安民之术的政论文章,少数也涉及哲学问题。他对东汉后期政治社会提出广泛尖锐的批判,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各个方面,指出其本末倒置、名实相违的黑暗情形,认为这些皆出于“衰世之务”,并引经据典,用历史教训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把社会的黑暗动乱的根源归之于统治者的昏暗不明,把治理乱世的希望寄托在明君和贤臣身上。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沈括 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柳毅传》——唐代传奇小说,收入《太平广记》,只题作《柳毅》,无"传“字。本文作者李朝威,生平不详,约中唐时人。本篇写的是洞庭龙女与书生柳毅的相遇后发生的神话爱情故事。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太玄经》——汉扬雄撰,也称《扬子太玄经》,简称《太玄》、《玄经》。这是一部道家思想的书,但最关键的是它非常难懂,据说这竟是一本研究"三进制"的书。三进制,好神奇的样子!
我记得苏联有的科学家搞过一种“三进制”的计算机,不知道两者有什么异同之处。
PS:这并不是一本武林秘籍!

《尸子》——尸佼,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道家等思想家,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尸子说: “天地四方曰宇,往来古今曰宙”也就是说整个空间就是宇,整个时间就是宙,宇宙就是具有时空属性的运动着的客观世界。《尸子》至宋时全书已亡,世仅存十之二三。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20 19:37:00 +0800 CST  


原文:
⑻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
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音右)时。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音楼),是食人。
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音喝)鸟兽则死,蠚(音喝)木则枯。
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
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
有草焉,名曰薲(音苹)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
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
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氾(音泛)天之水。
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
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大杅(音于)。
是多怪鸟兽。
白话文:
(离开槐江)向西南四百里,有座昆仑山,这里其实是天帝在人间的都邑,天神陆吾掌管它。陆吾长着老虎的身体却有九条尾巴,它有人的面孔和老虎的爪子,这个神,司管天上的九部和天帝苑圃的时节。
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羊却长着四只角,名叫土蝼,会吃人。
有一种鸟,形状蜜蜂,大小像鸳鸯,名叫钦原,它能刺螫死鸟兽,刺螫树木也会枯萎。
有一种鸟,名叫鹑鸟,它司管着天帝的服饰。
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棠梨树,开着黄色的花结红色的果,味道像李子却没有核,叫做沙棠,可以用来辟水,吃了它就可以不溺水。
有一种草,名叫薲草,形状像葵菜,但味道与葱相似,吃了它就能使人忘记忧愁。
黄河从这里发端,向南流入无达。
赤水从这里发端,向东南汇入汜天水。
洋水从这里发端,向西南汇入丑涂水。
墨水从这里发端,向西流入大杅。
这里有数不清的奇鸟怪兽。

昆仑之丘漫谈:
昆——①会意字,本义:一起,共同。昆,同也《说文》。
②哥哥,胞兄。昆,兄也《广韵》。
③众多,诸多。昆小虫,抵蚳。昆,众也《大戴礼记》。
昆仑——仑,思,思考;又条理,伦次。按字面直译:同样的思考或同样的条理。或者众人思考,众人有条理。
我们前面遇到”仑者之山“时曾说过“仑者”即思考者,智者。
那么昆仑也可以理解为:人人皆智者。这倒是和昆仑山作为众神之山的称号相呼应了。
当然这都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因为古书中”昆仑“两字都是加了山字旁的,写作”崑崙“。这两字只是山名专门为昆仑山而造的。。。
都——①形声字,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说文》。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
②邦国的都城,国都。国都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释名》。
③全部,全都。頃撰遺文,都爲一集。《曹丕·與吳質書》。
是实惟帝之下都——按字面直译:实际上(昆仑之丘)正是天帝在人间的都城。

郭璞注:天帝都邑之在下者。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20 20:44:00 +0800 CST  
陆——①会意字,本义:陆地,高而平的地方。陆,高平地《说文》。
②陆路。运盐之法,凡行百里,陆运斤四钱,船运近一钱《梦溪笔谈》。
③数目字“六”的大写。
④姓氏。
囿——形声字,本义:帝王养有鸟兽的园林。囿,苑有垣也,一曰禽獸曰囿《说文》。
部——①形声字,本义: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②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后泛指部队,军队。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三国志》。
③古聚落,氏族结合成的集体。八部大人共议立比为呼韩邪单于《后汉书》。
④统率。汉王部五诸侯兵《史记》。
⑤量词。
天之九部——按字面直译:天帝的所有部众或天下的九大地域。个人感觉“部”多与军事有关,“九部”指军事力量的可能性为高。
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郭璞对此的注释为:(陆吾)主九域之部界、天帝苑圃之時節也。
也就是说陆吾既掌管了军事和还掌握着农作事务。
陆吾——吾,我。又,防御。按字面直译:我的陆地或陆地的守护。
从陆吾的权力架构来看,这位神灵不光是昆仑之丘这个“天之下都”的真正掌权者,
而且其权力还包括天帝所有的军事部众指挥权以及天帝农牧等重要产业的管理权。
比如槐江之山英招管理的园圃理论上也归陆吾管。
这么算过来陆吾可谓天帝之下万神之上的大人物了。
所以“陆吾”两字应该译成“大地的守护”比较合理。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26 19:58:00 +0800 CST  
蝼——①形声字,本义:蝼蛄。又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等。是一种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蝼,蝼蛄也《说文》。
说实话其实蝼蛄其实挺强的,即能挖地还能短程飞行,要是放大到山羊那么大绝对是一种可怕的生物。
②谓被蚁蛀蚀。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吕氏春秋》。

土蝼——按字面直译:土里的蝼蛄或地下的害虫。
本段经文中说这一种外形似羊,但长着四只角会吃人的恶兽。
许慎在《说文》中说: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
在古代人们把老虎称之为“大虫”,我感觉“土蝼”的命名应该与此类似,都是强调它们对人的危害特别大。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26 22:03:00 +0800 CST  
蠚——形声字,本义:蜇,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蠚,螫也《说文》。蠚,虫毒《类篇》。
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按字面直译:(钦原)蜇了鸟兽,鸟兽就会死掉;蜇了树木,树木就会枯死。
钦原————按字面直译:哈欠平原或者敬佩之源?理解不了,是音译词的可能性较高。
经文中说这一种外形似蜂,大小如鸳鸯的鸟。
外形似蜂的鸟是有的,比如:蜂鸟。
但蜂鸟长不大的,因为要像蜂类一样悬停飞行,体形大了是无法实现的,
但经文中说它大小有鸳鸯那么大,这就无法解释了。
其次经文中说它能蜇死鸟兽这很好理解,但作为动物主动去蜇树木就有点无法理解了,
而且什么样的毒性可以即毒死动物又能毒死树木呢?
钦原和土蝼,作为两种以凶杀为特点的反常怪物,出现在众神之域的昆仑之丘难道不是非常的违和吗?
除非它们本来就是负责守护昆仑之丘的,这倒是说的通了。

鹑鸟——凤凰的一种。本义:红色的凤凰。赤鳳謂之鶉《禽經》。
郝懿行亦注释说:鶉鳥,鳳也;海內西經云,昆侖開明西北皆有鳳皇,此是也。
司帝之百服——郭璞注释说:服,器服也;一曰,服,事也。或作藏。
郝懿行补充说:或作藏者,百藏,言百物之所聚。
总结起来就是说:鹑鸟负责给天帝收集各类生活起居的物品。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就是天帝内务总司。


本段经文分别介绍了:
1.天帝人间大总管加兵马大元帅——陆吾。
2.昆仑丘地面护卫——土蝼。
3.昆仑丘空中护卫——钦原。
4.天帝人间内务总司——郭鸟。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7-26 22:05:00 +0800 CST  
李——形声字,本义:李树。李,木之多子者《尔雅》。
李,果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

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郭璞注释说:言體浮輕也;沙棠為木,不可得沉。山经中“可以御火”的宝物不少,“可以御水”的非常稀有。
沙棠——果名。经文中说这一种外形像棠梨,但开黄花结红色的果实,沙棠果吃起来像李子但是没有果核。
最大的特点是吃了它人就不会溺水,这绝对是仙果了,现实中并没有。



薲——本义:古同“蘋”,即田字草。薲,大蓱也《说文》。《尔雅·释草》中说:萍蓱,其大者蘋。《本草集解》中则说: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者,蘋也。
田字草,又名四叶草,水头草等。多年生挺水蕨类植物。根茎横生泥中。春季出叶,有细长的叶柄,柄上生4片小叶,排成十字状,外形像田字,故名田字草。

薲草——经文中说这一种外形像葵菜,口味像葱的植物,吃了可以缓解疲劳。未知现实中所指何物。

楼主 大眼生姜崽1  发布于 2016-08-03 19:12:00 +0800 CST  

楼主:大眼生姜崽1

字数:88324

发表时间:2015-01-22 18:2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22 11:53:22 +0800 CST

评论数:65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