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技艺美学——提供“器物”的日常意义》

没有与“大地”相隔离的器物,也没有与人类相分离的“工具”,这就是在这个世界上为我们服务的日常技艺。若是因故离开了用途,器物便会失去生命。如果不堪使用,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在此,器物应当忠顺地为现实世界服务。只有具备了服务之心的器物,才能被称之为器物。失去用途的世界,人类就无法“演化”,器物等同于人类自身的本能预设,而成为(人类)生命的自发技艺,因此,器物就成为了“生存”(生命的生产)。《韩诗外传》语录:“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技艺必然是有助于我们,并作为“实用的”服务而发挥作用。器物作为“生命中的存在”是技艺之根本,因此,人类“意识光谱”(‘意识光谱’来自超验心理学家肯·威尔伯的认识论归纳)就是一种技艺过程。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7 22:14:00 +0800 CST  
因此,工艺之美就是实用之美,所有的美都产生于服务之心。所用之体必须结实,作为“日常的存在”(技艺物件),是要经得起恶劣条件下的考验(人类演化就是产生于恶劣条件中,工具就是‘技艺下的器物’)。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7 22:19:00 +0800 CST  
“器物”能观之形态,就能看到其结实的、无害的健康之美。因此,我们说“品性之德”就如质地优良和稳定、简朴的器物造型——若是脆弱的形体就不能发挥“器物”的功能。这个世界不允许病态,若是病态的就不可能发挥作用。服务的“器物”是繁忙的,但不能沉溺于感伤,就如同繁忙而感伤的工蜂一样;也不能沉溺于颓废,所谓户枢不蠹。如今的“器物”多流于美之病态而忽视了实用,所以没有制作出达到实用要求的器物。而服务之心则为“器物”添加了健康之美,不健全的“器物”,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器物。所以说,技艺的美就是健康的美。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7 22:26:00 +0800 CST  
实用之本乃实践之理,理所能及乃修身之性。实用的“器物”就得具备忠顺之德,对此绝不能有逆反之情、炫耀之心以及嗜好之念。好的“器物”当具有谦逊之美,并具有诚实之德。高傲的风格和恶劣的造型对器物是不合适的。诚实之性和坚固之质,才能保持技艺的美。华而不实和粗制滥造是不慎重的,与实用相悖,亦与技艺的美相背离。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7 22:32:00 +0800 CST  
真正的服务之躯乃“技心”养修,故而不为恶欲之惑。器者乃美慎而于用,故而不为淫贱之蛊。“技”调以身形、体魄之“艺”;——应当重视对“器物”表象的“善真”处理。奢侈之风不能算“器物”的真正形态,过于华丽则违背实用之本质。比之实用功能,装饰应当是次要的。穿衣首先要考虑合身,穿着过多则难以活动。生活就是要刻意追求简朴之风。良好的“器物”若是过于华美,就会流于俗套。优良的质地、合适的形态、淡雅的色彩,是确保美的要素,也是耐用的性质之一。当器物失去实用的价值,同时也就失去了美。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8 12:13:00 +0800 CST  
“器物”乃劳动者之美,“服务”至上,存在者的价值是生产之美,因而“器物”应付着日常生活的所有杂事。不允许懒惰,也不让其空闲。日复一日的多彩生活在家庭的居室中、在不同用途的餐桌上、在繁忙的厨具架上体现出来。这些都是反复使用、十分顺手的工具,然而却在为提高生活的质量而忙碌。无暇懒惰,空闲对于器物是遥远的。那些闲置在地板上的饰物,都是虚空而脆弱的,因为都无法使用。远离用途,结果离美更远。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8 12:18:00 +0800 CST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来自昆德拉的“Kitsch”(刻奇)之媚,乃是迷恋悲趣、感伤滥情和假意崇高的自我愚弄。“器物”被“玩弄成这样的‘自精’或‘别致’的‘Kitsch趣物’,最终仍会落入“轻藐”的生命之中。众所周知,玩物丧志者乃是美之缺陷多由技巧之魅带来的惑。所以,“器物”若是不具备健康的素质,就不能适应生活。不能经受贫困和艰苦的工作,也不能经受美的考验。制作良好的器物,并不影响美的表现。所谓“大名物”,其实只是简陋的日常用品。当茶人们在贫困的家中砌上火炉,用简洁的器具煮茶时,就能回味这种宇宙之美的圣贫之德。对茶具的赞美也是对用之器物的赞美,这才是真正的器具。贫穷之器通常是被视为“粗货”的器具,却接受了美之器物的命运。这是不可思议的。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8 12:39:00 +0800 CST  
价值的目标乃是信仰的理性,这如同人的正常行为一样,“器物”作为存在者之工具必然带来正宗的美。技艺的美是由用来体现的,用与美之结合就是生活,生活之道则是美的日常法则。“器物”离开用途,就无法对美进行约束。有着正确用途的器物,也是正宗的美之“理念者”。若是不能皈依,就无法参与宗教的生活。同样,只有奉行服务至上,才是挽救心灵之途,这也是技艺的途径。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8 12:46:00 +0800 CST  
若是离开实用,就不是技艺而仅是美术,“器物”离开用途就等于与技艺诀别。只要有距离,技艺的意义就会失去。如今的工艺作者在制作美术品时,会有令人吃惊的错误,需要宽容对待。悲哀的是,失败源于这样的误解。制作的东西不是为了用,所以与美相悖。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8 12:51:00 +0800 CST  
我们说美术并不是技艺的形式,它只是空间视域内的“爱艺(爱好的艺术)造型物”。鲁迅说:“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
“爱忒”被释译为艺术,乃是“爱的太过于”以至于“物以稀为贵”的价值观。鲁迅在《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里写到:“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所以说,“器物”之美必然超越美术,作为技艺的存在是反映到“存在”的实用,伟大的古典作品,没有一件是鉴赏品,都是实用品。以唯美的主旨制作的器物,则会因为背离实用而不能完美。不能使用就不会有技艺之美,这是技艺的永恒法则。关于美和用之间所包含的内涵,需要深刻领悟。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8 18:37:00 +0800 CST  
通俗的说,美术就是“高大上的雅兴之物”,它越是迫近理想就越“骨感”。而“器物”则是越接近现实便越美。美术被看成伟大的、崇高的,要从远处仰望,一旦接近就没有尊严,人们通常总是将其高高地挂在墙上。但技艺的世界却并非如此,越是接近我们就越发显出优柔之美,日复一日的共同生活,产生了不能分离的感情。没有高高在上的位置,而在于平易近人,这种“亲切感”就是“器物”之美的感情所在。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8 18:43:00 +0800 CST  
识“器”者当以“体验”之真切,必须亲手去触摸,当双手拥抱器物时,就会感受到亲切之情,一旦离开就没有这样的感觉。茶人们利用嘴唇的接触,来体会这样的温情。器物与主人在一起才能见其风情,这样的美越是深厚,离我们的距离就越短。良器给人以爱之诱惑,处于这样的现实世界里,以不净之身与美亲近,是多么神奇。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8 18:54:00 +0800 CST  
苏轼有诗云: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通常情况下,我们显然会见诗而生欲一睹庐山为快的激情。这与许多人看到反映阿尔卑斯山脉壮丽雄姿的照片而萌生登顶览胜的欲望如出一辙。但是,无论诗句或照片的描述映照如何逼真,都不过是画饼充饥。如果不亲临绝景佳境,用自己的双眼去仔细观察或用自己的双手去亲自触摸,终究难解千般之恨。只有通过切身实地的体验和观察,才能够使人心情释然。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8 18:56:00 +0800 CST  
亲近并体验“器物”之时,我们就会有居家之感受、温馨之受知。无论我们身处何处,都能找到构成温馨家庭的器具。这是宽阔的世界,是安全的世界。器物是家庭的一部分,没有器物就没有家庭。爱器物者才有家庭的温暖,器物与家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8 19:02:00 +0800 CST  
技艺的观念论就是实用的“爱智”,能有自知而为就是快乐的“洪荒之力”,“器物的存在”就是幸福的当下。“器物”之美不是严峻、崇高、遥远和需要仰望的世界,而是一个亲密无间的领域。因此,技艺有心将滋润与亲和融入情趣的世界中。品味、情趣、滋润、圆滑、温馨以及柔和等,都是人们反复用来赞美“器物”之美的语言。器物以其环境情趣诱人,风韵或雅致,亦是技艺之美德。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8 19:16:00 +0800 CST  
亲切是“器物”的风情,它在于谁也感觉不到的恋恋不舍。持器和爱物的意义是相同的,如果不爱就不会拥有。技艺本身应当带有“爱”的性质,并兼有欣赏的情趣。如同美术一样,不具备任何引起恐惧的可能性。“器物”总是为人所爱,无论在哪里都有器物和人在一起。不可思议的是,为了服务之志向,经常是以用为主,所以其形态更趋于完美。只有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才是美的器物。器物之美是在实用中日益培育增长的。不能使用的器物将会失去其意义,也就失去了美。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8 19:19:00 +0800 CST  
美是对受用者感谢的一种标志。“方便”、“惯用”、“习惯”等,将促使器物变得更美。制作的器物要博得人们的喜爱,就要以服务为目的。因此,其形态必须充分体现美的因素。每天使用器物,正是器物生存的表现,其喜悦之情亦通过器物传达给人。真正的器物之美体现为实用之美,没有器物相助人就无法生活;如果人没有对器物之爱心,器物将不复存在。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8 19:20:00 +0800 CST  
人是培育器物之母,而器物则在爱之怀抱里存在。致用则美,美则生爱,让人生爱,人们就更加愿意使用。人与器物始终相互依存,沉浸在温馨之爱中共度时日。用是向主人的奉献,爱是向器物的回赠,只有在两者的交互过程中,才能培育出技艺的美。器之美是对人的奉献,由人们播种、培育,结出爱恋之果实。在器物与人的相恋中,产生了技艺的美。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8 19:22:00 +0800 CST  
归根到底,生活不能离开土地。然而在这个罪恶横行、苦海无边的世界,尚有少数给人以温暖的访问者;还有一些是自我激励、愉快服务、健康活动、很少给人添麻烦的人;再有就是在洋溢着鼓舞、安慰、和平、爱情的世界里来迎接我们的人。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若是失去了他们,谁都将无法忍受。行路的手杖上记有“同行二人”,技艺就是漫长旅途的同行者。只有每日都能够同甘共苦,才能安心地遨游在这世界之中。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8 19:24:00 +0800 CST  
“器物”隐射着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人称”,它就是我所说的技艺。在众所周知的器物中,我能发现一些并非习惯的公认事实。回顾器物是出自何人之手,或是追究其制作过程时,就会有更多更新的奥秘展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7-02-18 19:28:00 +0800 CST  

楼主:柳艺诚

字数:14895

发表时间:2017-02-16 04:5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3 20:30:32 +0800 CST

评论数:9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