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哲学——寻找“语文”的本质和意义》

备注五:西方的各种文学“代表”?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19:20:00 +0800 CST  
迷惘的一代——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得名于美国女作家斯泰因为海明威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词:“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他们大都是亲身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开始成熟起来的作家。战争在他们精神和肉体上留下了严重的创伤,以至产生一种心灰意懒失望迷惘之感,所以他们作品中的主人公反战情绪强烈,对西方社会的传统的道德、理想和信仰持否定态度。他们都才华出众,创作形式和表现手法也具有开拓精神,各自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19:22:00 +0800 CST  
垮掉的一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风行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该流派的作家都是男女青年,他们以否定一切的无政府主义态度反对现存的社会秩序和风尚习俗,要求摆脱一切传统的束缚,拒绝承担任何家庭和社会义务,追求绝对自由的生活。他们反对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讨厌机器文明。他们逃避现实,吸毒、酗酒、偷窃,无所顾忌,不停地追求各种刺激,提倡同性恋和佛教禅宗,以躲进超现实的幻境寻求神秘主义的灵感,因而被称为“垮掉的一代”。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19:24:00 +0800 CST  
意识流——“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他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斩不断的“流”,因而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并且认为这种“意识流”具有变化多端和错综复杂的特点。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进一步提出“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的见解,劝小说家进入人物的内心中去,跟着人物意识的流动来刻画人物。这种理论正符合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侧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作家的需求。1887年,法国小说家艾杜阿·杜夏丹在《月桂树被砍掉了》一书中,首先运用了“内心独白”的写作方法,开意识流小说的先河。1915—1940年间,英、美、法等国的小说家在文学创作中大量应用意识流技巧,形成了一种文学流派——意识流文学。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英国女作家沃尔芙的长篇小说《到灯塔去》、美国南方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喧嚣和狂怒》、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都是这一文学流派的出名之作。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19:26:00 +0800 CST  
新小说派——新小说派是指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成为法国影响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因标新立异地反对有人物、有情节、有社会意义的巴尔扎克式的小说,拒绝一切小说传统,要求新的小说形式而得名为“新小说派”。该派大致上有两种主要倾向:一种是以萨洛特为代表的“内心小说”,着重写内心独白和下意识的情感;另一种是以罗布·格里耶为代表的“客观小说”,强调客观地记录外界的语言、动作和情景而不作任何解释。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19:28:00 +0800 CST  
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1965年,美国当代作家弗里德曼编了一个小说集,里面收集了托马斯·品欣、约瑟夫·海勒等12位美国当代作家的作品片断,书名为《黑色幽默》。因为这些作家的作品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经常是通过离奇、怪诞的情节,运用嘲讽的手法对人物和环境进行漫画式的夸张,来表现恐怖的主题,如死亡、污染、战争等等。所以人们便把这些作品称之为“黑色幽默”文学。所谓“黑色幽默”是指一种荒诞的病态的幽默。它以笑当哭,把可笑和可怕结合在一起,是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混杂的新品种。“黑色幽默”的作品正是通过这种含蓄的形式来表现“当今世界的荒谬、冷漠、自相矛盾和残酷无情”。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19:29:00 +0800 CST  
狂飙突进运动——是指18世纪70年代在德国兴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因作家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主要思想倾向是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个性解放,反对阻碍人的发展的一切僵化保守的教条和遵循传统精神的处世态度,在艺术领域则否定任何因袭的陈规;倡导民族风格,主张从本民族历史中汲取题材;歌颂自由,拥护卢梭“回到自然”的口号;推崇“天才”,强调“天才”。参加狂飙突进运动的青年作家大都富有狂热的幻想和奔放的激情,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着浪漫的气息和感伤的成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狂飙突进运动文学的代表作品。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19:30:00 +0800 CST  
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西欧中世纪反映骑士阶层生活和理想的文学。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分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两种。骑士抒情诗以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为中心,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的业绩、冒险经历,及其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忠诚。其中以《破晓歌》最为著名。骑士传奇按题材可分三个系统:⑴取材于希腊、罗马故事的古代系统,如《亚历山大故事》和《特洛伊故事》等;⑵以英国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为中心的不列颠系统,如《郎斯洛》、《伊凡》、《特列斯丹和绮瑟》、《圣杯》等;⑶取材于东方拜占庭题材的拜占庭系统,如《奥迦桑和尼柯莱特》等。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19:31:00 +0800 CST  
比较文学——它产生于19世纪,是专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即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与文学,或者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意识形态的关系的新型边缘学科。歌德是比较文学的先驱。目前,比较文学在世界上主要有法、美两派。前者注重研究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影响;后者注重研究在相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民族文化的比较,找出异同及缘由,进而找出共同的规律。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19:33:00 +0800 CST  
先锋文学——先锋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一小群自我意识十分强烈的艺术家和作家,根据“不断创新”的原则,打破公认的规范和传统,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引进被忽略的、遭禁忌题材。先锋派的艺术家们经常自我表现出“离异”既定的秩序,宣称自己的“主体性”,他们的目标是震撼受传统影响的读者的感受能力,向传统文化的教条和信念发起挑战。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19:34:00 +0800 CST  
导论:我们认知语境下的“人文”!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19:43:00 +0800 CST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语文)”,“文化”当然是“语文”,“语文”就是“语言的文学”。所以,人文即是“语文”,它是“认知”(人类思维)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思想价值观及其精神规范。人文集中体现的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显然,文化也即所谓的“知识”。符号(或语言)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行为(或习惯)的规范、道德的规范和法律的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广义讲,泛指文化;狭义讲,专指文学哲学,特别是美学范畴。人文分类:文化(语文)、文学、语言学、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俗称规矩)。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19:53:00 +0800 CST  
文化的发展形成“创作”是我们人文精神的情感。
情感是一种认知自洽,它需要的是审视,审视是面对作品能够判断其好坏的能力,而好坏涉及到价值标准。在一个价值稳定的系统或者价值稳定的时期里,诸如写作的系统方式,判断或审视是一种思想表达的情怀,而在价值体系的大变动的时期,判断的本身和过程即是参与价值体系的重建过程。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20:05:00 +0800 CST  
在我们的认知“体系里”,我们需要的不是象评论家那样选择“好”作品,而是要选择与人文有关并产生“意义”的作品。当人们面对一件不理解的作品质疑“这也是文学吗”时,他的判断即来自以往经验——一个稳定的价值系统给予他的关于“什么是文学”的习惯在起作用。事实上,文学没有一个恒定的概念,用一个时髦的话说即文学没有本质。所以,我以为“什么是文学”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而只有“文学在今天起到什么作用?”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20:10:00 +0800 CST  
在柳艺诚看来,文学是不断变化的,它总是不断地通过“语境”(新的语言模式的创造和旧的语言模式的变异),给人类提供或揭示新的感觉世界的。因此,评论家总是要保持对他所处时代人的生存感觉和新的语言变化的双重敏感,并通过推介新的文学家来证实他自己对一个时代的某些焦点的把握,因为正是这些焦点隐含着一个时代区别于其他时代的价值或意义的支点。这点评论家更象“文学家”,只不过评论家的作品就是他发现和推介的文学家、文学潮流或现象。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20:13:00 +0800 CST  
因此,把对正在发生的人文现象作为出发点,是评论家区别于理论家和史学家的标志。理论家更看重把一般、抽象的“知识”规律和建构一个理论体系作为出发点,他可以通过活的当代人文现象来进行这种建构,也可以通过过去人文现象来展开他的理论;史学家则一定是通过对过去的历史(当代史也是一种过去式)进行不同的叙述,来寻找自己的人文观念的。三者都可能产生理论,三个角色也可以兼于一身,但其研究的范围和出发点和工作方法的界限是清楚的。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20:17:00 +0800 CST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对文学作品——正在发生的人文现象的自觉、敏感或者感动成为认知的首要的原则。多年来,我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时常把这种看作品和扩展到体会人文精神的生活,我不断地推出一些新的文学作品和“新的文学”倾向,往往是基于我与这些文学作品对我个人生活能起到什么作用——即我所能达到的“身灵奇境”,至少是我感觉到他们的思想,或者被他们的思想所感动。对于我,这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象文学家那样的心理需求。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20:25:00 +0800 CST  
我所谓的感动原则,首先是对文学产生的文化(人文)语境——人在今天生存中的某种感觉的敏感。因此,我把当代人的生存感觉和观念,即构成文化和人文语境的重要因素作为创作文学的第一个标准。因为任何可以被成为“文学”的现象,都首先是当代人对自己的生存感觉的表达,而就这个方面而言,真诚和个性历来是文学首先强调的精神,但对于一个时代,不是所有的真诚和个性都有意义。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20:29:00 +0800 CST  
真诚去扬弃我们的传统文化(国学)和“迷恋”西方的科学精神,在当代文化中成了“主流”(不管怎样,对于我来说是这样认为的)。
个性是最重要的,但也不是每一个个人化的私密感觉,都与当代有关系。
从过往的文学史到语言的解构主义,都认为每一个人都只是被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言说的个体,同时为这个时代的意识形态所困扰,因此,当代人只有直面、挣扎和抗争这种困扰,所显示出的独立意识和感觉,才是当代文学所真正需要的现象,这种生存感觉才能成为一个时代的心灵的象征。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20:38:00 +0800 CST  
但是,这里“时代”的含义,不是中心化、本质化的意识形态意义上的时代精神,而首先是对意识形态的逃离,而且,这种逃离的方式和感觉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每个时代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时代的中心文化的意识,也使文学直面、挣扎和抗争形成另一种时代蓝图,并不断形成一连串多方位的文化焦点,以显示每一个时代的独特的一面。在这种意义上,柳艺诚认为,一切文学的历史即是反映着当代的“人文(人格)”。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11-24 20:47:00 +0800 CST  

楼主:柳艺诚

字数:20928

发表时间:2016-11-25 01:3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3 21:01:49 +0800 CST

评论数:11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