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擂台:不一样的哲学课堂,不为考试 不为胜负 只为明理…

学术基础方法论 之 哲学不是哲学史...


背景前置:发现很多学哲学的,多是从古代文献由古至今的哲学史开始入手入门,甚而有人直接就宣称“哲学就是哲学史”...我认为这是种谬误的理念或方法论,这种“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学习,只会导向学习者的“概念混淆 思维混乱”...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08 21:37:00 +0800 CST  
这种人面对具体问题时,可能会旁征博引给出很多 相互差异 对立矛盾 的 名家名著 之 名言金句,但就是无能给出一个相关具体问题的确定性的真假善恶判定...这种人 应付考试 聊天打屁 时确实是一把能手,但,与真知正义关系不大...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09 08:31:00 +0800 CST  
结论前置:哲学不是哲学史,而是学习者所建构的“自身的理想化理论模型”,哲学史只是“外在的素材来源与磨刀石”...哲学=个人智慧+社会正义+思辨论证...


即,以“外在的对象”作为“定义角度”,只会导向无能有效定义哲学一词,但从“学习者学习目的侧重点的角度”来定义哲学,则可有效设定哲学一词的主体主导属性,从而尽量有效的定义哲学是什么...毕竟,我们定义任何事物都是依据其主体主导属性,而非是依据其全部属性...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09 11:18:00 +0800 CST  
即,学习哲学,应该先有一个“正确且符合当下需要的真假善恶标准理论体系框架”,并以此给初学者建构“先天基础”...之后才是哲学史的“素材添补 扩充边际”与“思辩磨砺 完善修正”...是以...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09 14:48:00 +0800 CST  
人性本恶利己第一,理性求善利他第二...重利守法 等价交换 利己善他 兼爱非攻=普世真理…个人第一、国家第二、夫妻小家庭第三...并有意识的淡化成年人之间的代际私情滥情...大众平等皆是弟兄姊妹...忠于自我契约社会 真心重诺等价交换 自律表象他律本质 高智利己兼爱非攻…足矣…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09 21:59:00 +0800 CST  
通过一个“主体宗教”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达成前述“先天基础”的建构,效果最佳...若没有“主体宗教”,简单明了的“官方设定或选定的学术文本”亦可“暂时一用”,后期最好还是通过“与政权相对分立”的“主体宗教”或“当下的学术共同体的权威”来达成“先天基础”的建构...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10 08:19:00 +0800 CST  
而若是没有“正确且符合当下需要的真假善恶标准理论体系框架”作为“先天基础”,那么,哲学史的学习过程中,那些必然“相互差异 对立矛盾”的不同文本不同理论,你“确信”哪个?若无“确信”,那学了也等于是白学,纯属浪费生命而已...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10 08:20:00 +0800 CST  
若是全信,那必然是导向你自身的“概念混淆 思维混乱”...且不说不同文本具体理念的差异,只说同一个字词符号,其不同文本所体现的内涵外延“相互差异 对立矛盾”,这必然导向学习者的概念混淆,尤其是一些译文文本,这类现象更是严重...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10 13:45:00 +0800 CST  
若是你只信一个,那应该是信哪个?难道不是信你自己认为“正确且符合当下需要”的?那在不同文本之间,如何判定哪个才是“正确且符合当下需要”的?还不是要以“正确且符合当下需要的真假善恶标准”为标准?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10 22:10:00 +0800 CST  
也就是说,你若是不先有一个“正确且符合当下需要的真假善恶标准”,一切都是扯淡...尽管这个“正确且符合当下需要的标准”会因真实真诚的思辩学习而被随时修正,但你仍旧是要先有一个做基础...即,先有“剑胚”,之后你才能捶打磨砺,否则,你连“剑胚”都没有,又何言捶打磨砺?...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11 08:49:00 +0800 CST  
当然,为了“背书应试或被洗脑成**”是另一回事...但,与寻求真知正义无关...


事实就是,你的一切“阅读判别”,都是以你自己当下的“阅历背景 三观标准”为前提的...而非是什么文本原意...尽管“文本原意”确实要“一定程度的复原”,但那不是重点,重点是,针对所谓文本原意的“正确且符合当下需要的真假善恶判定”是什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身相关问题的理论模型才是正解...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11 11:19:00 +0800 CST  
“概念”第一,而非“概念史”第一...


明晰概念、划定论域、设定标准,是人类研讨问题的必要条件前设...


这里,明晰概念是为第一要务...因此,在学习中,尤其是在学习一门新接触到的学科时,第一步绝不能是其“中外学科史”,而应该是其学科的一些关键概念在当下的有效定义…即,通过关键概念的学习,顺便建构学习者相关问题的理论框架基础...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11 15:06:00 +0800 CST  
概念定义,必须要有一个相对确定性的论域,即,“当下的人”只需定义“当下的概念”并以此为主要标准即可...这里,插入一下“时空观”的问题...


过去现在未来:直线前后VS集合内外。过去现在未来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非是“直线前后关系”,而是一种“集合内外关系”,图形表达就是太极--圈中一点。过去就是圈中之点;现在就是圈内全部;未来就是圈外未知...


也就是说,“过去”不过就是“现在”的一部分,有存在必要的“过去”,已经蕴含于“当下”之中了,没存在于“当下”之中的,也没必要为了什么传统性而刻意去学习继承...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11 21:55:00 +0800 CST  
概念定义亦如此理,某一个字词符号的概念内涵外延、能指所指意指,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且明晰的是当下的概念定义(主流定义),而非是此概念不同的历史流变过程...概念的首要属性就是划定论域后的“精细分割、精确分类、有效描述”...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12 22:12:00 +0800 CST  
尽管我们定义事物是依据其主体主导属性且容忍一定程度的偏差,但是,在“字词符号的概念演变史”中,较大的“差异对立甚而是矛盾”可以说是一种逻辑必然,而这,必然导向其学习者的概念混淆,因为它违背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必要条件...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13 08:30:00 +0800 CST  
也就是说,但凡是“概念史”背书背的滚瓜乱坠的,在本质上,都是个“概念混淆 思维混乱” 的客观结果而已...尽管“知道”并不完全等于是“认同”,但,至少会大概率的导向思维能力的“无所适从 能效降低”...而这一点,对初学者的影响更加恶劣...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13 15:17:00 +0800 CST  
而且前述问题,在外文翻译著作中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同一个汉字的字词符号,在不同“概念史”中的定义差异更是巨大,尤其是一些汉字的字词符号本身,在汉语体系中本就不是一个有效概念时,那,导向学习者的 概念混淆 思维混乱,就更是逻辑必然而已...尤其是不同文本一起读的时候...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13 21:18:00 +0800 CST  
比如:法哲学政治学的外文翻译著作中,最被滥用的汉字的字词符号就是“道德”等概念...


西方“法哲学”与“政治学”的学术基础是以“客观利益”为主要指归(生命自由与财产等客观领域),在西方人那里,没有足够财产的人基本就没有政治权(参政议政权),甚而没有足够财产,就连“法定结婚生育权”都没有...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14 08:30:00 +0800 CST  
而所谓西方主流的“功利主义”也应该是“物质文明足够发达基础之上的享乐幸福最大化”...而非是什么“公共善”的“道德概念”...


“公共利益”等“客观利益概念”之所以在中国被翻译成“公共善”的“道德概念”,则是“儒家重义轻利的情感伦理”的“刻意误导 混淆污染”而已...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14 08:30:00 +0800 CST  
这种现象在绝大多数外文翻译著作中都有体现,记住,人家外国人可没有“仁善道德”这类汉字的字词符号...


也就是说,你用一个自身本就混淆不清的汉字字词符号“道德”,去诠释人家“不同文本的概念内涵外延、能指所指意指”,那,你能概念清晰才真是见了鬼了...而概念不清晰,就必然导向“概念混淆 思维混乱”而已...


楼主 静虚散人003  发布于 2020-12-14 14:59:00 +0800 CST  

楼主:静虚散人003

字数:28661

发表时间:2020-11-18 18:1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10 11:09:06 +0800 CST

评论数:72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