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伊索对话录 · 长篇连载』后乐要说贰甲

请相信天道:此处不伸冤,自有伸冤时!—— 与伊索对话录之二十一


和而不同:老师,我看到您的一篇叫“杀人凶手”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杀人犯,被受害者的亲人们穷追猛赶,逃到尼罗河边时,迎头遇见一条狼,他惊恐地爬到河边的一棵树上,躲在上面。但他又看见树上有一条大蛇朝他爬来,他吓得跳到了河里。在河里有一条鳄鱼,正在等着他,就把他吃了。这个故事说的是什么呢?
伊索:这故事说明,对于罪大恶极的人来说,无论在地上,在空中或在水里,都不会安全。


和而不同:您能再具体说明一下吗?
伊索:恶人作恶是为了私,但他自己也知道作了恶,人家就会来找你要债。所以,他总得不停地说谎、欺骗、躲避。但不管你如何躲避,你作的恶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用这种形式还债,也得用那个形式还债。你杀了人,连动物都不放过你。


和而不同:动物怎么会不放过恶人呢?
伊索:我再说一个故事。有个心肠很坏的农夫十分嫉妒邻居农田里的庄稼长得好,一心想毁掉这些庄稼。于是,有一天,他趁捉狐狸的机会,偷偷地把烧燃的木柴放在邻居的地里。正好路过此地的狐狸拿起那块木柴,按照神明的指示,扔到这个农夫的地里,把他的庄稼烧得精光。这是说,害人必害己,神决不会放走任何一个坏人。


和而不同:这两个故事有点相似。
伊索:这是说看似动物不放过恶人,其实是神明不放过恶人。神借动物之手替人们惩罚了人类中的败类。


和而不同:我想起了《圣经》上的一句话:上帝说过“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伊索:不就是这样的吗?上帝的意思是说你不要自己去“伸冤”,而应该由我替你“伸冤”。


和而不同:为什么人自己不能去“伸冤”呢?
伊索:打一个比方吧:在足球场上,对方有意踢了你,你有了“冤”,你可以告诉他不能犯规,但你不能反过来踢他,去自己“伸冤”。那样,你就该被罚出场了。你应该等待裁判为你“伸冤”。


和而不同:我懂了。要是我自己去“伸冤”的话,我就既是球员,又成了裁判员了。可要是裁判对对方的过失视而不见呢?
伊索:第一,上帝是公正的,不是黑哨;第二,你不能因为对方只要犯规,就要求上帝马上出示红牌,也得给对方悔改的机会。如果对方一意孤行,那最后,上帝就要替你“伸冤”了。


和而不同:我明白了。老子也有一句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许多人认为“天网”有漏。这是不对的。有一个学者曾说过:有漏的不是“天网”,而恰恰是“人网”。操纵人网的往往是“黑哨”。但天网的特点在于,他要给人(包括好人和坏人)以选择的自由,这就决定天网必须“疏”。如果行善立刻就有善报,作恶马上就有恶报。这个“天网”就是“密”的,人就不自由了。必须给人一定的自由,也就是不能立竿见影地“报善”或“报恶”。但同时,天网又不能“疏”到了“漏”的地步。这就决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中的“报”一般情况下是“迟报”,而不能是“速报”。
伊索:你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无论是善报还是恶报,“报”得越迟,“报”得越大。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6-23 18:29:00 +0800 CST  
比一比,谁的武功最高强?——与伊索对话录之二十二


和而不同:您讲述的故事往往很平淡。如果不加解释的话,读者有时很难理解,就象这篇“白松和荆棘”:白松与荆棘互相争吵。白松自傲地说:“我质地优良,躯干粗壮,既可以做庙宇的屋顶,又可建造船只,你能做什么呢?”荆棘说:“如果你一想到劈你的斧头和锯你的锯子,你恐怕还是愿意做荆棘吧。”
伊索:故事如果太离奇,读者就会被情节所吸引,而忘记了其中的意义。因此,还是故事平淡一些的好,可以避免喧宾夺主。


和而不同:我读了几遍,还是看不出什么特别的意义来。
伊索:那我就来讲一讲吧。我讲的所有故事都可以从许多方面来理解。这就是说,如果换一下视角,故事的意义就会发现变化。我今天找一个现代人喜欢的角度吧。


和而不同:是什么呢?
伊索:现代人争强好胜,就以武功为例。练武的人喜欢与人比试。动不动就要与人过招,看谁的武艺更高。我问你一个问题,假如有一群人,你怎么分辨他们中谁的武艺更高?


和而不同:看比试的结果呗!谁赢谁就是最强。
伊索:你说错了。


和而不同:怎么错了?
伊索:谁能够雇佣这些武林高手,谁的武艺就高!比如那些雇保镖的主人,一旦遇到危险,尽管他根本不懂武艺,但自然有人为他出头,替他挡枪弹,化解危机。你说他的武艺是不是最高?


和而不同:还真的是这样。
伊索:许多人自以为有本事,了不起。其实,正由于他有本事,他的一生才注定辛劳奔波,要为他人做嫁衣裳。做别人不能做的事,吃别人不能吃的苦。而某些“傻子”却活得相对轻松。别人也不会因为他们没有做那些需要才能的事情而去埋怨他们。有一句话叫“傻人自有傻人福”,但这些本领高强的人们就不同了。


和而不同:倒不一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却很可能是聪明反被聪明累。
伊索:这就是拥有才能的人与驾御才能的人的区别。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6-23 18:31:00 +0800 CST  
“你打碎了众生的希望灯盏!” ——与伊索对话录之二十三


和而不同:老师,我看到您的寓言《号兵》有些不解,不知道有什么深刻含义。
伊索: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从前,有个号兵,正当他吹集合号时,被敌人抓获了,他大声叫道:“各位,请不要无缘无故地杀我。因为我没有杀害你方任何人,我仅有这把铜号,没有任何武器。”敌人却对他说道:“正因为这样,你就更应当被杀死,你自己虽没打仗,可你召集所有士兵来攻打我们。”


和而不同:这是不是说,有些人表面上没有作恶,却教习人们作恶。他所犯的罪比一般人更大、更有害于人类?
伊索: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呀。


和而不同:我知道您是比喻,但我不明白的是究竟人做了什么才可以判定为教习作恶呀?
伊索:很多。我还是再给你讲个故事吧。有一个无神论宗师死了。宙斯判处他下地狱,接受十万年的火刑。宗师很不服气,就质问宙斯:“从来都是犯罪者才受这么重的刑罚。我并没有杀人作恶,为什么要忍受这种酷刑?”宙斯说:“人类之所以一直存在,是因为他们对世界善的法则抱有希望。你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用无神论打消了人类对善的法则的信念。” 宗师还要强辩:“世界上无论有神还是无神,人类不都正常地活着吗?”宙斯严肃地说:“不是这样的。当人类相信神时,他们就会做好人。即使做了坏事,他们也能分辨出是非来;当人类不相信神时,没有了被神所拯救的希望意识,就一定会堕落。因为生命存在的崇高动机消失了。”


和而不同:哦,我知道了——当生命的崇高意识消失时,人就不再自尊,而只想着活一天算一天。物欲横流,情欲横流是必然的结果。
伊索:那些影响人类思想和文化的生命,只有两种结局:要么上天堂,要么下地狱。看看你们现代人的社会状况,就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了。和而不同:谢谢您!真心地谢谢您!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7-03 11:54:00 +0800 CST  
“乞丐大奖赛” ——与伊索对话录之二十四


和而不同:老师,我最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一个著名的企业家讲述他成功的历史和经验。
伊索:这不是很好嘛。


和而不同:不是这么简单。他出身贫寒,发奋斗。命运转机是一次出国留学。当他得知他的留学申报材料被教委的一位司长否决了,就整天在教委门前等那位司长。司长上班来,他鞠躬道:“早安,司长!”看到司长中午出去,就说:“外面天热,请您带好伞。”司长回家,他说:“祝您一路顺风!”就这样,风雨无阻。到第七天,司长实在吃不住劲了,就主动问他有什么事。他的出国名额就这样到手了。
伊索:倒是挺有意思的。


和而不同:您想象不到的是周围听众听得目瞪口呆,满脸敬慕:“原来比登天还难的出国一事,到了人家那里,就变得如此轻松!”
伊索:这么一来,问题就严重了。


和而不同:我也是这样看的。
伊索: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群乞丐,不知是谁忽然提出一个建议:举行一次“乞丐大奖赛”。内容是在规定时间内,看谁要的饭多,谁要的饭里有一点油腥。比赛的奖品是一个窝头和一碗剩粥。这些乞丐各显本领。有的向施主多鞠躬,有的给施主多磕头,有的则多说好话。最后的冠军是一个给富翁舔脚趾头的乞丐。他用富翁扔给他的一块骨头,就着奖品窝头与剩粥,吃了一顿美美的晚餐。最让人感慨的是乞丐大奖赛评选委员会的委员们。由于他们可以操纵乞丐的命运,也就自然在评选中饱饱地享受了许多乞丐“奉献”的菜粥和玉米粒之类的美味。而那些没有得奖的乞丐由于“跪拜”和“奉献”的缘故,那天晚上都饿了肚子,饥寒交迫。和而不同:乞丐也举行大奖赛吗?伊索:怎么不可以呀?!


和而不同:那些奖品也太可怜了吧?
伊索:在乞丐眼里,那些奖品就是最珍贵的。


和而不同:这跟我们没什么关系呀。
伊索:别着急,故事还没讲完呢:最后那些乞丐养成了一个传统:定期举办“乞丐大奖赛”,借以发扬奋斗的精神。


和而不同:那这些乞丐感到幸福吗?
伊索:很幸福哇!


和而不同:反正我听了不舒服。这算什么大奖赛呀?这不是比赛谁更能够奴颜婢膝,谁更能够不择手段吗?
伊索:就是这样的。人的“奋斗”意识如果太强的话,就会毁损人类的尊严,败坏人类的品行。既然“目的”是最重要的,那么“手段”也就没有什么限制了。


和而不同:这种大赛,一是培养了奴才,二是制造了腐败。
伊索:你说的很对。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7-03 12:00:00 +0800 CST  
人不能给驴子鞠躬——与伊索对话录之二十五


和而不同:老师,我见过一些被称为反伪科学斗士的人。他们往往并不真的从事科学研究,而是用科学的棍棒来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伊索:这种人在我们那个时代也有曾过。


和而不同:他们如果抱着探讨真理的态度对待一切的话,问题就很简单。但实际上,他们只想驳倒对方。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他们都不给不同意见的人以答辩的机会。
伊索:我知道了。我用一个故事来给你做个注脚吧。一个狡猾的人与另一个人打赌,约定要向他证明德尔斐的神示是假的。到了约定日期,他手里拿了一只小麻雀,并将它藏在外衣里。他走到庙里,站在神前面,问神他手中拿着的东西是活的还是死。他想,若神说是死的,他便把活麻雀拿出来;若神说是活的,他就捏**雀,再拿出来。神识破了他卑鄙的诡计,说道:“小伙子,收起你那一套吧!你手里的东西,是死是活,还不在乎你!”


和而不同:这种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伊索:这个狡猾者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神不存在,而他自己就可以决定一切。至于现代的狡猾者则要“狡猾”得多。他手里有了一个叫做科学的武器,打起人更为便利,骗起人来更有证据。


和而不同:崇尚科学难道不好吗?
伊索:不是科学不好,而是你不能把科学当作上帝。科学是发展的,是不完善的东西。能是绝对真理吗?再者,象你所说的这些人,它们宣传的真是科学吗?他们真正想说的话是:“你们别去信仰上帝了,来信奉我吧。”你会发现,这些人只能欺骗一些愚蠢的百姓,而真正的大科学家对这些人是不屑一顾的。而且,这些人并不是在维护一个不变的东西。它们的目的是打倒别人。为了最终目的,它们一会儿这么说,一会儿那么说。你跟它意见不同,它会批判你;你料想到了它的看法,你发现它马上就变脸,又从另一个角度用文革语言置你于死地!


和而不同:您说的很对。
伊索:我再给讲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些“狡猾者”。有个人把神像放在驴子背上,赶着进城去。凡是遇见他们的人都对着神像顶礼膜拜。驴子以为人们是向它致敬,便洋洋得意,大喊大叫,再也不肯往前走了。驴夫见到这情形,明白了是什么回事,立刻狠狠地给他一棍,并骂道:“喂,这蠢东西,人们给驴子鞠躬的时候还早得很哩!”


和而不同:可不是么?有了那么一点点科学常识,就自命不凡。不去专心研究、发展科学以造福人类,而是借科学之器来害人骗人,升官发财。真让人感到耻辱。
伊索:你注意到第一个故事中那个狡猾者挑战神时的心理了吗?他不是维护真理,而只是想树立自己这个偶象。


和而不同:那么怎么识别这种假冒伪劣生命呢?因为生活中有许多人还很崇拜他们。
伊索:你不要听它说什么。你听进去了,就被迷惑了。因为它们的巧言往往能够惑众;你应该看它的心想做什么——外在语言可以骗人,内在的用意骗不了人!


和而不同:我觉得您的故事应该再添个结尾:另一个人过来拍拍狡猾者的肩膀:“老兄,算了吧。你可以把麻雀捏死,但神随时可以把你当成麻雀捏死。”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7-03 12:01:00 +0800 CST  
你凭什么没有缺点?! ——与伊索对话录之二十六


和而不同:老师,有一句话我始终搞不明白,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伊索:这话本来就不对呀!


和而不同:我也觉得不大对劲,但不知道错在哪里。
伊索:话听起来不错:只要优点,而不要缺点。这多好呀!可它在人这个境界中是根本办不到的事儿。


和而不同:您能讲个故事来解释一下吗?
伊索:好吧。宙斯与普罗米修斯与雅典娜创造万物时,宙斯创造了牛,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雅典娜创造了房子。他们选举莫摩斯来评判他们的杰作。莫摩斯却嫉妒他们的创造物,便说宙斯犯了错误,应该把牛的眼睛放在角上,让牛能看见撞到什么地方。接着,他又说普罗米修斯也做错了,没有把人的心挂在体外,好让各人心里的所有想法都能表露出来,使坏人无法伪装。最后他说雅典娜应该把房屋装上轮子,若有坏人作邻居,便很容易搬迁。宙斯对莫摩斯无端的诽谤十分气愤,便把他轰出了奥林匹斯山。


和而不同:这个故事是不是说明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东西呢?
伊索:你可以这么说。但问题是在人这个境界中,生命的缺点常常也是其优点,优点也往往是其局限所在。去掉了其中一个,另一个也就不存在了。生命在适度的范围内可以调节。当你非要改造这个生命的特性时,结果往往是这个生命彻底毁了。


和而不同:可不可以开个玩笑:“生命,你凭什么说你伟大而且正确?你凭什么没有缺点?”
伊索:这样说不是不可以。换个角度看,莫摩斯的话也不是一无是处的。他讲了三种现象,核心是人对世界的认识有局限,并想消除这些局限。


和而不同:您给具体解释一下。
伊索:牛看不清世界;坏人常常伪装自己;有了活动房子,人就可以躲避坏人等等——都寓指一个问题:人由于认识能力有限,从而给自己造成痛苦。但莫摩斯的结论不对。他认为人类应该没有痛苦。


和而不同:那您怎么看呢?
伊索:在“迷”的世界中,自己应该去破“迷”;在有恶人伪装情况下,去识破伪装;在与坏人为邻的前提下,去做一个真正的好人——这恰恰是人生修炼的核心内容!如果把这些人生障碍都去掉了,你还怎么升华你的心灵境界呢?


和而不同:我懂了。那这句“你凭什么没有缺点”对不对呢?
伊索:对那些不允许局限存在的人,你可以说“你凭什么要消灭局限呢”;但对于那些说“我凭什么就应该没有缺点”的人,你就应该说:“你凭什么就应该纵容缺点呢”。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7-03 12:02:00 +0800 CST  
当善回归天堂,遗留在地上的是什么? ——与伊索对话录之二十七


和而不同:我看过您关于善往往被恶伤害的一则寓言,想请您详细解释一下。
伊索:是哪一篇?


和而不同:力量弱小的善,被恶赶走到了天上。善于是问宙斯,怎样才能回到人间去。宙斯告诉他,大家不要一起去,一个一个的去访问人间吧。恶与人很相近,所以接连不断地去找他们。善因为从天上下来,所以就来得很慢很慢。 我觉得您的意思恐怕不是“人很不容易遇到善,却每日为恶所伤害”这么简单吧?
伊索:当然了。那只是表层的意思。我还有一则故事与这篇很类似:宙斯把所有的善都密封在一只缸里,存放在一个人那里。那人出于好奇,想要知道缸里是什么东西,便揭开了盖子。于是,所有的善又都飞到众神那里去了。 这是说,人间所有的善只是对善的希望罢了。


和而不同:听您这一说,我更加失望了:人间没有善了,那我们不是太绝望了吗?那还有谁能够为我们主持正义呢?善恶一旦冲突起来,难道我们的世界只能象诗歌中说的那样“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了吗?
伊索:别着急。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宙斯命令赫耳墨斯把人间的罪恶都记录在贝壳上,放到他旁边的箱子里,让他来裁决对每人的惩罚。然而箱子里的贝壳都相互混杂在一起,所以宙斯拿到的贝壳有先有后,但总归是要拿到的。这故事是说,人们不必因那些恶事和坏人没有及时的受到惩罚而不快。古人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间未到。


和而不同:总听到这种说法,有点烦了。
伊索:呵呵,还是心胸太小啊:宙斯不是不报恶,而是也得给恶一个改悔的机会吧。实在不行了,再报不迟嘛。


和而不同:过去总说有挪亚方舟,也没亲眼见过。
伊索:别泄气嘛。只有洪水来临,才需要方舟,方舟是什么?你知道吗?不能轻易给人以方舟呀!


和而不同:那是为什么?
伊索: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当给你方舟时,就说明你是应该被拯救的善者。可问题是两方面的:当你上了方舟,那么别的生命呢?当善回归天堂的时候,遗留在地上的是什么?那些东西还能要吗?后面来的不就是大洪水吗?你不能光顾着自己,不管他人哪!


和而不同:我明白了。我过去怎么这么糊涂呀!
伊索:说是“糊涂”,其实是“自私”。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7-03 12:04:00 +0800 CST  
宙斯下令不准喝的“第三口水” ——与伊索对话录之二十八


和而不同:现代人有一种理论:人定胜天。对这个问题,老师,您是怎么看的?
伊索:只要是正常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人是自然所创造的,人怎么会战胜自然呢?


和而不同:现代人不是有许多科技成果吗?不是已经征服自然了吗?
伊索:那是人类自己这样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自然界中有许多灾害,人类能预测或阻止它的发生吗?


和而不同:还不能。不过或许以后可以。
伊索:我有一次到一个造船厂去。那里有些工人很自负,以为自己会造船,能征服海洋,很了不起!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在古时候,到处是一片混沌和水,但宙斯想要土出现,便叫土分三次喝干海水。土第一口喝下去,最先奇迹般地出现了山峰,第二口喝下去时,一片原野展现在眼前。我接着又说:“他若再喝第三口,那么你们这点技艺就将毫无用处了。”


和而不同:可不是么?当海洋消失的时候,造船业就失去了意义。
伊索:人不能战胜天,这个浅显的道理并不浅显。自然为了人的幸福,留下了一点余地,也就是一口水,供人类施展才能,给人们以幸福的满足。如今,世界上有海洋,人类有了造船工人。人类会认为是自己在造福自己,这就使得他们感到愉快。如果他们知道他们每天吃的都是宙斯颁发的面包,喝的是宙斯引来的泉水,他们并没有自己养活自己——他们会有屈辱感的。


和而不同:就是这个原因,宙斯才下令土不准喝第三口水吧?
伊索:正是这样的。所以,我才用寓言对人讲话,不能把话说得太明:你信,可以;不信,也可以。和而不同:看来嘲弄比自己高明的人,往往会自讨没趣。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7-03 12:08:00 +0800 CST  
把一切罪责都推给社会或他人吧! ——与伊索对话录之二十九


和而不同:老师,今天您能不能谈一下古代人与现代人的区别?
伊索:题目好大呀!谈小一些的吧。


和而不同:好。
伊索:我觉得你们现代人的最大缺点就是不能内省,有了矛盾一定要把责任推卸到他人身上。


和而不同:我还以为您会谈别的什么问题呢。
伊索:不肯承认自身的错误——这毛病难道还小吗?比如法官判错了一个案子,你就很难指望他能够承认错误。你说是不是?


和而不同:还真是这样的。看来地位越高的人,越不容易正视自己的错误。
伊索:你看那些当 国君的,有几个能承认错误?都认为自己伟大、正确。到头来,客观实践证明他是错的。话又说回来,百姓就容易面对自己的错误了吗?


和而不同:可不是么?!要不,老子说“自胜者强”呢!
伊索:只有能够战胜自己缺点的生命,才称得上伟大。


和而不同:如果两个人冲突,真的是对方有责任呢?
伊索: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真正的智者在这种情况下是什么样呢?你知道吗?


和而不同:是什么样的呢?
伊索:就是那种在矛盾中总是寻找自己不足的人。只有寻找并改正自己的不足,人才能够完善起来。反过来,你越找对方的毛病,矛盾就越无法解决。


和而不同:您说的有道理。越是指责别人,别人也反过来指责你。
伊索:所以,“狡猾”的现代人又有了新的发明:把一切罪责都推卸到社会或时代身上。一有问题,就说“这是那个时代或那个特定的社会制度造成的”等等。好象他自己就根本没有一点责任。


和而不同:说到这里,我想起了眼下网络讨论的“范跑跑”与“杨不管”现象。许多人认为范跑跑是道德问题,而杨不管是社会问题。有人甚至做过统计,支持或同情杨不管的大多是教师。所以他们认为应该理解“杨不管”现象。
伊索:你看一下,不就明白了吗?照这种说法,道德问题好象是个人问题,就不是社会问题了?好象一个人做了坏事,就应该负责;许多人做了坏事,就不应该负责似的。我能够理解教师的苦衷:在教师弱势的特殊情况下,你阻止不了他人的冲突,但也不要跨越教师良知的底线。尽到起码的责任,剩下的就是学生自己的责任了。但你绝不能把责任都推卸到社会身上。


和而不同:我想起了您的一则故事,是“河流与海”。河流入海中,并抱怨海说:“我们的水本是甘甜可口的,但你们却将我们变成咸得不可饮用的水了。”海知道他们是有意来责难他,便说:“请你们别再流到我这里面来,你们也就不会变咸了。”
伊索:联想得不错嘛。“认识你自己”(即反省自己)和“埋怨彼社会”(即否认自己责任),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再告诉你一个衡量好坏人的标准:凡是能够正视自己不足的人,一定是好人;凡是天天批判别人、并否定自身一切缺陷的,一定是坏人。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7-04 18:26:00 +0800 CST  
邪恶相遇,嫁祸善良 ——与伊索对话录之三十


和而不同:老师,你的故事有些很轻松,有些就很沉重,读起来让人心里很难受。
伊索:你说个例子。


和而不同:就象《欠债的雅典人》这一篇:在雅典有一个欠债的人,债主三番五次来催索拖欠的钱,他总推说没钱,请求延期。因为债主不答应,他迫不得已把家中仅有的母猪赶出来,当场出卖。买主走上前来,问这猪还能下小猪崽么。他回答说,她不但能下小猪,而且还下得很多,不同寻常,因为她在土地女神节会生下些小母猪,而在雅典娜节会生下些小公猪。买主听了这话大为吃惊。债主说道:“这毫不奇怪,因为她在酒神节还会为你生些小山羊哩。”
伊索:这篇是有些沉重。


和而不同:一个人怎么无耻到了这个地步?欠债死活不还。即使还债,还要去骗别人!
伊索:你只看到了一面,还有另一面呢。那个债主——为了得到对方拖欠的钱,不惜帮着对方骗人,说小猪会生小山羊。


和而不同:这真是邪恶遇到了邪恶——当恶者不分胜负时,就一起共谋,把灾祸转嫁给无辜的人们。
伊索:你为我同时代的人们而忧虑,我也在为你同时代的人们而发愁呢!和而不同:您发什么愁呢?伊索:听说你们那里出了个什么“跑跑”。地震中,不但不救学生,自己逃跑,反而事后自吹自擂。真是无耻到极点。据说还有许多人帮着他开脱责任,并攻击有良知者的批判是“道德捆绑”。你看,这象不象卖会生小山羊的小猪给人家的那一对恶人呢?


和而不同:还真是这样。那您怎么评价它呢?
伊索:我只能说我无言以对。你知道当宙斯看到这种情况是什么反应吗?


和而不同:是什么反应?伊索:宙斯叹了口气,说他后悔让普罗米修斯造了那么多的人。
和而不同:(无语)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7-04 18:27:00 +0800 CST  
“穷”有“穷”的道理——“伊索寓言浅释”之三十一


有人养了一只生金蛋的鸡,他以为鸡肚里有金块,就把它杀了,结果发现这只鸡和别的鸡完全一样。他妄想得到一大笔钱财,却连那小小的收入也失去了。这故事是说,应当满足于现有的东西,不要贪得无厌。
(原题为:生金蛋的鸡)


浅释: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但存在的合理性,也可能转化为不合理性。正常的物质需要是应该满足的,但超过正常的需要就只能是贪欲了。幸福往往使某些人产生妄念——于是,养鸡人从合理走向了不合理。因此,生活中的某些人不得不“穷”下去。“穷”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毕竟对贪婪有那么一点点的制约作用,它使得某些“合理”尽可能减缓“不合理化”的进程。生活中道德高尚的人不应该受到制约——但那些心地阴暗的人,最好还是叫他“穷”点,免得小人得志,大众遭殃。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7-08 07:06:00 +0800 CST  
扮演他人,以肯定自己 ——“伊索寓言浅释”之三十二


宙斯想要给鸟类立一个王,就指定一个日期,要他们到时候都来,以便由他立最美丽的鸟为王。穴乌知道自己丑陋,就去把鸟类脱落的羽毛都拿来插在自己身上,用胶粘好。到了指定的日期,众鸟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看穴乌美丽,打算立他为王,众鸟生气了,各自把自己的羽毛衔走了。于是,这只鸟又变回了穴乌。这故事是说,借债的人拿着别人的钱财,似乎很体面,可是一旦还了债,就原形毕露了。
(原题为:穴乌和鸟类)


浅释:灵魂丑陋的人尤其喜欢骑在别人头上。这就需要伪装,或借助一些招牌,把它打扮成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角色。你不是自我肯定的么?如果你是美丽的,为什么一定要扮演成他人呢?你肯定自己的方式,无非就是扮演成他人,或者说用自己的虚假形象来否定(或取代)你自己的真实形象。所有的邪恶想欺世盗名,大抵逃脱不出这个模式。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7-08 07:06:00 +0800 CST  
显性之“利”和隐性之“用” ——“伊索寓言浅释”之三十三


鹿渴得难受,来到一处泉水边。他喝水时,望着自己在水里影子,看见自己的角长而优美,洋洋得意,但看见自己的腿似乎细而无力,又闷闷不乐。鹿正自思量,出来一头狮子追他,他转身逃跑,把狮子拉下好远,因为鹿的力量在腿上,而狮子的力量在心里。这样,在空旷的平原上,鹿一直跑在前头,保住了性命;到了丛林地带,他的角被树枝绊住,再也跑不动,就被狮子捉住了。鹿临死时对自己说:“我真倒霉,我原以为会败坏我的,救了我;我十分信赖的,却使我丧命。”
同样,在为难时,曾被怀疑的朋友往往成为救星,被十分信赖的朋友却往往成为叛逆。(原题为:鹿和狮子)


浅释:


认识客观世界是一道难题。其实,人认识自己是最难的。鹿就是最好的例子。
鹿认识自身及世界的标准是个人好恶:我喜欢的部分(如角)就是好的,我不喜欢的部分(如腿)就是不好的;好看的东西就是好的,不好看的东西就是不好的。
然而,人生的客观意义就是认识真理。你主动追求并接受真理,这是一种认识方式;你拒绝真理,现实世界也要用客观事实“强制”你去认识和接受真理。这也是一种认识方式。
鹿对世界充满了傲慢与偏见。它觉得好看的东西有益,不好看的东西无益。它固执己见,刀枪不入——那么,还有谁能改变它对世界偏执认识呢?狮子充当了这个角色。


人生是一场严格的考试。你认识了真理,你的试卷就是满分;你坚持谬误,不肯改正。但零分的结果会告诉你:你实实在在是错了。你说细腿不好,但就是它救了你的命;你认为角好看,它却叫你丧了命。这里不是说鹿的腿好而角不好,而是强调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绝对化的。


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一章》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利”和“用”的关系很有意思:它们缺一不可,互相依存,都有其长处和弊端。但生活中人们能够看到的往往是显性的“利”,常常忽略的却是隐性的“用”。


在鹿这个例子中,鹿角是“利”,而鹿腿却是“用”。“利”不同于“用”,但又可相互转化。平时,鹿角之“利”可见,鹿腿之“用”不见;关键时,鹿腿之“用”变成了“利”,鹿角之“利”变成了“不利”。


与鹿一样,生活中大多非正常死亡者,往往都是一些偏见取代了人的理智的生命。既然“生”不能使其改正谬误,那么,也只好用“死”让他来认识世界真相了。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7-16 10:35:00 +0800 CST  
认贼作父,必然将亲为仇 ——“伊索寓言浅释”之三十四


有个人走进养蜂人家里,趁主人不在,把蜜和蜂箱偷走了。养蜂人回来,见蜂箱空了,站在那里寻找。这时,蜜蜂从原野飞回,见了他,就蛰他,非常凶狠。养蜂人对蜜蜂说:“坏东西,你们怎么白白放过偷蜂箱的人,反而攻击起关心你们的我来了呢?”
同样,有些人由于无知,对敌人不加防备,却把朋友当作阴谋者加以驱逐。(原题为:养蜂人)


浅释:
认识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辨识真伪的过程。严格地讲,辨识真伪是相当难的。有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辨识真伪,有的人则可能需要一生。不能认识窃贼,不能认识邪恶——对此,你不以为然。但是,既然不能认识邪恶,你就必然将善视为敌人,而把恶当成朋友。这一切是必然的,没有偶然。
而且,身处邪恶环境中,对邪恶是很难觉察的;就象一个人在黑暗中待久了,会恐惧光明一样。反过来说,回到了光明之中,等到视力恢复,也就知道自己于黑暗中的无知、狭隘与险境了。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7-16 10:35:00 +0800 CST  
古希腊版的“揠苗助长” ——“伊索寓言浅释”之三十五


有个寡妇养着一只母鸡,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寡妇以为,如果给鸡多喂着饲料,会每天多下一个蛋。她这样喂,母鸡长肥了,一个蛋也下不了。这故事是说,不少人由于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结果连现有的也丢掉了。(原题为:寡妇和母鸡)


浅释:
贪婪不仅表现在侵占他人财物上,更表现在当事人的内心里。常常看到某些人的生活出了问题。其实,在问题背后,往往隐藏着其内心深处的毛病或丑陋。
当人的“愿望”(或欲望)超越了现实的时候,“愿望”就被击败了。客观现实”通常情况下是容忍人的“愿望”的,但这种“容忍”也是有限度的。超过了限度,人的“愿望”就变成荒谬的了。
容忍是一种善,但不能绝对化。一旦绝对,问题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你可以宽容他人的缺点,但不能纵容这种缺点。纵容必然导致进一步的恶果。
世界给了寡妇一只母鸡,也就是给了她幸福;但不允许她的贪婪。治疗某些人的过度贪婪,处方之一就是强行剥夺引发人的贪欲的那只母鸡。“该怎样,就怎样”这种生活方式看似简单,却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7-16 10:36:00 +0800 CST  
连自家人都要加害的人 ——“伊索寓言浅释”之三十六


农夫被风暴困在家里,不能出去弄食物,就先把绵羊宰来吃了。风暴还是刮个不停,他又把山羊吃了。风暴仍然没有减弱,他又把耕牛宰了。他养的几条狗看见他的所作所为,彼此商议说:“咱们非离开这里不可了,主人把那条跟他一起耕田的牛都宰了,怎么会放过我们呢?”这故事是说,对于那些连自家人都要陷害的人,必须特别警惕。(原题为:农夫和狗)


浅释:
农夫的头脑里只有自己。只有自己,就必然容不下别人。自己既然最重要,那么,最亲密的伙伴也可以牺牲。毫无疑问,农夫信奉的是绝对的利己主义。
恩将仇报、过河拆桥之类是他的本质特性。北朝鲜的金氏家族就是这样,阿尔巴尼亚和红色高棉无一不是如此。别以为它信某某主义,它信的只有绝对利己主义!也许有的人觉得这些东西和自己没关系。
绝对利己主义者的标志,是以世界为敌、以一切人为敌的——对所有人,它要逐一加害:今天这个,明天那个。为了害这个,必须骗那个;为了害那个,又不得不骗这个。你之所以没被害,是还没有轮到你。等轮到你的头上,那时再清醒,恐怕悔之晚矣。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7-16 10:36:00 +0800 CST  
在井边睡觉,就怪不得井了 ——“伊索寓言浅释”之三十七


各路神明都一一抓阄结了婚。剩下的最后一个阄被战争之神抓了去,与他相配的是残暴女神。于是,他们相爱,结为夫妻。从此以后,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俩总在一起。 这是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战争,就会有残暴。(原题为:战争与残暴)


浅释:
世界上的一切真是奇妙:战争之神与残暴女神结了婚。“抓阄”不是偶然的组合:战争不正是残暴的么?“奇妙”的背后是“公正”。其实,世界上又有哪一对夫妻不是奇妙的绝配呢?——不管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或是幸福与不幸兼而有之的。
但是,人们很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不幸是命运造成的,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伊索还有一则寓言《行人与幸运女神》,讲“有个行人长途跋涉后,精疲力尽地倒在井边睡着了。当他差一点掉到井里时,幸运女神叫醒了他,说:‘喂,朋友,你若掉到井里,一定会责怪我,决不会怨自己的疏忽。’”伊索总结道:“许多人把由于自己造成的不幸,常常归之于命运。”你自己就是战争,你能不是残暴的么?你或许可以说你没有选择残暴作妻子,但你喜欢战争,这个行为本身不就是选择了残暴了吗?人的命运往往是自己申请的结果。决定你的命运的是你的真实行为,而不是你那些漂亮的、连你自己都不相信的言辞。但人选择不义后,又往往不理智地将不义带来的恶果归咎于命运和他人——就象这个在井边睡觉的人。
如果你掉了下去,难道不是你自己选择了危险境地所导致的吗?人的一切不幸,都是由于自己选择了在井边睡觉的恶果。人哪,你必须远离邪恶。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7-16 10:37:00 +0800 CST  
“膜拜”里往往包含着私欲 ——“伊索寓言浅释”之三十八


有人在家里供奉着英雄,经常不断地把昂贵的物品祭献给英雄,所用的祭品花去了他许多钱财。英雄在夜里对他说:“喂,朋友,不要再浪费你的钱财了。你若都花完了,就会变为穷人,那时你就会怨恨我。”这故事是说,许多人由于自己的无知遇到了不幸,却把原因归咎于神。(原题为:英雄)


浅释:
近代以来,人们的“崇拜”或“信仰”往往染有许多污秽:不是崇拜邪恶,就是借崇拜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私欲。过去人类的正信是为了追求真理,而今天的崇拜则多半是一种企图收获更多的精神“投资”。
行贿的人一旦作官,往往变成贪官,因为他要收回“投资”。“我崇拜你了,你就得保佑我;我给你烧香了,你必须让我发财升官!”但肮脏的崇拜是正神所厌恶的。
伊索笔下的英雄看穿了人的诡计,就拒绝了人的祭献。
“你在做什么呢?想拿点物品来贿赂我,让我供你使用吗?你满脑子男盗女娼,你还能想些什么好事吗?”“收回你的脏东西吧!我可不是人间的贪官污吏!”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7-16 10:38:00 +0800 CST  
当没有人“管”的时候 ——“伊索寓言浅释”之三十九


一个小孩把手伸进装满栗子的瓶中,他想尽可能地抓一大把。但当他想要抻出手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一部分栗子,又不能拿出手来,只好痛哭流涕。一个行人对他说:“你还是知足些吧,只要少拿一半,你的手就能很容易地拿出来了。”这是说一次不要贪多,人一定要知足。(原题为:小孩子与栗子)


浅释:
人是被制约的,人的行为之上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管。做好事,结果用不着说;一旦做坏事,就有人管了。纯洁的童心有了贪欲,客观上就来了麻烦——你的手被卡住了。
孩子身体有一点不舒服,往往表露出来,具体表现就是生病;但大人好象不然。
人们认为成人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其实是后者有些适应病毒了。孩子之所以“生病”,并不是由于孩子“虚弱”,而是他对外界的病毒、细菌之类坏东西很“敏感”——洁净的人对肮脏环境反映强烈,但不洁净的人对脏的环境很少感觉。
回到手被卡住的孩子上来。有人不信,说:“我做了许多坏事,怎么就没有报应呢?”他是孩子,是一张白纸,容不得一点污渍;而你呢?你那张纸上已经是污点斑斑,漆黑一团了——上帝已经不再“管”你了!你也不是没有“报应”。邪恶的最后结果是算总帐——还要加上高额利息!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07-16 10:38:00 +0800 CST  
让骗人的浮木漂过来吧! ——与伊索对话录之四十


和而不同:老师,我最近读到佛经《杂譬喻经》中的“泡沫山”的故事,说的是一群猴子被阳光下山状的的美丽泡沫所迷惑,一个个都跳到里面,淹死了。我想起了您的一篇寓言《行人与浮木》。我觉得很相似。
伊索:是有些相似。


和而不同:您能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吗?
伊索:好吧。几个行人一同沿着海边走,来到一处高地,看见大海的远处漂浮的木头,心想一定是一艘大海船。于是,他们等着它靠岸,想要搭乘这一艘船。当迎面而来的风把浮木吹到离岸边较近时,他们认为这不是艘大船,可能是一条小船,仍满怀希望地在那里等待。一个大浪把那木头送到岸上,他们才发现原来是一根木头,互相说道:“这无聊的东西使我们白等了一场!”


和而不同:许多人认为故事的思想是有些人对不完全了解的东西,抱有很大的希望,但一经了解,却大失所望。
伊索:可以这么说,不过,总有一点泛泛的感觉。


和而不同:我觉得故事突出的是那些期盼者的失望之情。如果我来评价的话,我认为它有浓重的悲剧色调。
伊索:这个故事是悲剧吗?


和而不同:还会有什么别的看法呢?故事中的结局是很消极的呀。
伊索:也不一定。如果我换一种思考的角度,结局也许就是正面的。


和而不同:那您怎么看待这个作品?
伊索:如果这个作品中的浮木意象是一个“欺骗”的符号的话,那么,肯定有许多人对它缺乏清醒的认识。受骗的不只是作品中的那几个人,而是许许多多。但问题就在这里:即使有一些人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这个骗局,甚至去揭露它,但总有人(甚至为数不少)不会相信这是骗局,还可能继续信仰这个骗局。故事里的人们为什么会感到痛苦呢?还不是由于他们对“浮木”骗局充满了种种渴望和主观化的想象吗?


和而不同:假的东西之所以能够骗人,除了欺骗者的责任之外,被欺骗者自己理智不清,排斥一切正确意见,认假为真——也是原因之一。
伊索:让所有被欺骗者情形的最好方法之一,不仅包括揭露欺骗者的骗局,更包括让那些对骗局抱有期待的人们被骗局所欺骗。


和而不同:我明白了:如果骗局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就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认清骗局——骗局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人信仰骗局。
伊索:所以,我觉得浮木漂过来的那一瞬,并不是坏事,正是所有善良的人民觉悟的时刻。


和而不同:如果浮木不漂过来,人们还不至于痛苦;只有让浮木漂过来,才能彻底断了人的妄念和虚幻意识坏事来临,但还没有发生,或者没有充分的暴露,人们就不容易认识它,更无法彻底拒绝它。只有人们都意识到它是坏事,才可能去彻底杜绝它。
伊索:生活中,你不能随意清除浮木——那样,人们就更加不相信生活中有浮木存在。还是让真实的浮木自己漂过来吧。

楼主 后乐要说  发布于 2019-10-10 15:30:00 +0800 CST  

楼主:后乐要说

字数:29803

发表时间:2019-04-14 18: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21 14:19:52 +0800 CST

评论数:5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