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解构哲学之道德逻辑论——适度生活》

中庸就是礼乐内涵的精神,这个精神我们刚才讲了,孔子讲了韶乐,孔子评价它说是尽善尽美。美和善达到融通的地步叫尽善尽美,这就是一个境界,一个美学原理。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37:00 +0800 CST  
子曰:“扣其两端而截焉”。
这个是讲什么呢,如果有人问他一个问题,孔子不一定马上回答他。但是孔子的方法从这个提问的问题的两边慢慢的去启发问题,然后慢慢的去回答对方的问题,“扣其两端而截焉”,一点一点问,两端来问。我们的生活处事,正和负、快和慢,很多很多两个方面,怎么把它相互的去扣问、相互去思考,达到一种平衡。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39:00 +0800 CST  
子曰:“只取两端而用其中与民”。
这就是说,两端之中保留一个动态统一的平衡的机制具体去分析,灵活去处理,辩证的去综合,这才是孔子的中庸之道。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41:00 +0800 CST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和质这个内容,文和质要相当,形势和内容相当才比较好。孔子在评价一首诗的时候,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快乐不至于太淫荡,哀伤的时候也不是过分的痛楚,保持一个中道,孔子的点评语言很精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我们再看中庸这个方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情感表达是这样。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43:00 +0800 CST  
子曰:“泰而不骄,欲而不贪。”
孔子的意思是,舒泰而不骄纵,有欲望但不贪财。
这就是关于性情、处事的美德与文学表达等等方面的中庸之道。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46:00 +0800 CST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道德)教育。把自我(道德)教育贯穿于人一生之中,就需要有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精神,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和意义是什么呢?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49:00 +0800 CST  
《中庸》讲求情感的抒发,每一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爱恶欲,有七情。大家还有道德的情感,有恻隐之心。恻隐是同情、怜悯之心,是人最宝贵的东西。还有羞恶之心,也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懂得羞耻,好善恶恶。喜怒哀乐之未发,喜怒哀乐这些感情没有抒发的时候,属于平静的状况,叫做中。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51:00 +0800 CST  
抒发出来了,符合于我们当时所处的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伦理(道德)、社会规范的要求,“发而皆中节”,这叫做和。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52:00 +0800 CST  
“中节”的“中”读“众”。“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情感未发之前,心寂然不动,没有过与不及的弊病,这种状态叫做“中”。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52:00 +0800 CST  
如果情感抒发合于中道,恰到好处,没有偏颇,自然而然,这就叫做“和”。“中”是天下事物的大本,“和”则在天下可以通行的,叫做“达道”。君子省察工夫达到尽善尽美的“中和”的境界,那么,天地安于其所,运行不息,万物各遂其性,生生不已。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53:00 +0800 CST  
故宫中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中和就来自《中庸》,它所追求的是中正平和的境界。儒家讲五伦,五伦也是五达道,君臣、父子、朋友、夫妇、兄弟等等的关系。人们通过这五种人伦关系去学习人道。现在没有君臣关系了,但还有上下级关系。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54:00 +0800 CST  
《中庸》托孔子之言,指出五伦为五达道,即人人都走的道路;而把智慧、仁爱、勇敢称做三达德,即实践五条道路的三种方法。“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这里的“一”是指的“诚”,即落在诚实、至诚上。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55:00 +0800 CST  
子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意思是说,爱好学习接近了“智”德,努力实践接近了“仁”德,懂得羞耻接近了“勇”德。“好学近乎知(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56:00 +0800 CST  
也就是说,“可能生活”的根本是修养自身,修养好自身,才可以更好地管理别人,更好地治国平天下。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57:00 +0800 CST  
《中庸》的境界让我们成就自己,叫成己,还要成就他人、成就万物,叫成物。把主观和客观都结合起来,叫“合外内之道”。我们要实现自己,我们也要实现别人。我们要成就自己,我们也要成就他人。我们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来成就自己。我们爱自己,我们也爱别人。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58:00 +0800 CST  
我们在爱别人的过程中学会爱自己,在爱自己的过中程学会别人,我们成就别人、成就天下的事物。这就要从我们个体的生命,从物质欲望中超脱出来,使万物各安其位,各遂其性,我们人就会提升自己的境界。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58:00 +0800 CST  
《中庸》讲的是平凡与伟大的统一。就是说,人有远大的目标,而又脚踏实地,不脱离凡俗的生活世界,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追求真善美的合一的境界,实现崇高理想。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59:00 +0800 CST  
我们不必出家当和尚,不必离开家庭生活,要尽孝,要养孩子,要承担家庭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也不必离开平凡的岗位,不离开日常琐碎的事务,要尽社会的责任,在一定的职位上尽自己之责任与义务。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2:59:00 +0800 CST  
人总是在家庭、社会中生活,然而就是在凡俗的生活中,可以追求高明的境界。冯友兰先生生前在北大燕南园住,他的院落有三棵松树,他的家就叫“三松堂”。冯先生自题堂联:“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3:00:00 +0800 CST  
前一句说,我们解释古代经典,发展古代优良传统,是为了帮助现代化的生活,帮助中华民族实现新的历史使命。下一句就是用的《中庸》的原话,讲高明的境界不离开凡俗的生活,崇高理想就在凡俗的生活中实现。

楼主 柳艺诚  发布于 2016-07-15 13:02:00 +0800 CST  

楼主:柳艺诚

字数:14993

发表时间:2016-07-14 02:4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09 20:16:48 +0800 CST

评论数:15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