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外历史上那些消失的伟大建筑

122.昔兰尼
时代:公元前7世纪
名声:强大繁荣的都市
消失:废弃
昔兰尼是锡拉岛,希腊人的殖民地,是希腊最主要的城市之一。它已经完成了罗马化。公元365年发生地震之前,它一直都是一个强大繁荣的都市。昔兰尼几千年的历史都写在它的这片废墟里。昔兰尼遗址建于公元前7世纪,建于当时受迦太基王朝影响下的利比亚绿山地区。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昔兰尼经历了它最繁华的时期,工商业繁荣,也因此为亚历山大大帝看重,而免遭武力洗劫。公元前96年,埃及国王托勒玫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昔兰尼。到了公元365年,埃及王国走向衰落,托勒玫国王的子孙后代将昔兰尼拱手让给罗马人。公元3世纪到7世纪,统治者在昔兰尼修建了许多教堂,此时,昔兰尼(尤其是它的港口——阿波罗港),又一次经历了盛世。它经济上的强盛源于它发达的仓储业、农业以及沿海贸易。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10 23:05:00 +0800 CST  
123.莱普帝斯马格纳遗址
时代:罗马帝国
名声:罗马最漂亮的城市
消失:沙尘暴
莱普帝斯马格纳遗址位于的黎波里城以东120公里处,它方圆是地中海地区面积最大的考古场所之一。公元二世纪塞佛留当上了罗马帝国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莱普帝斯变成了罗马最漂亮的城市。修建这座城市的建筑师有自大狂的嫌疑,到过该城市以后,在到其他地方似乎再也没有比这儿更大、更美、更豪华的建筑了。他们用大理石代替灰泥,用花岗岩代替砂石,用斑岩代替玄武岩;他们用堡垒来连接围墙;他们把街道扩地象广场一样宽。然而,莱普帝斯马格纳到了最强盛的时候,由于公元429年汪达尔人的入侵,罗马帝国逐渐衰败了。也就在这个时期,沙漠淹没了整座城市。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10 23:11:00 +0800 CST  
124.永明寺
时代:高丽王朝
名声:朝鲜国宝
消失:战乱
平壤永明寺(朝鲜语:영명사/永明寺)位于朝鲜平壤市锦绣山,建于高丽王朝末期,朝鲜王朝时完全重建。韩战时严重损毁,现仅存八角五层塔等部分建筑。2012年,永明寺附近发现麒麟窟。永明寻僧是平壤八景之一,永明寺法云庵被列入第13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宝。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10 23:46:00 +0800 CST  
125.兰州握桥
时代:明朝
名声:兰州旧时八景
消失:拆除
兰州握桥又名卧桥,在兰州城西,始建于明永乐间(1403~1424),清代两次重建,现在的位与水车博览园内。兰州旧时有八景,其中之一是“虹桥春涨”,虹桥春涨是指雷坛河握桥的美丽景观。握桥位于阿干河下游的雷坛河上,即今兰州市工人文化宫东侧雷坛河桥处。据《皋兰县志·桥津》记载:“卧桥又名三公桥,在袖川门西二百步,当阿干河口。架木横空,东西十余丈,其下无柱,高五丈。其上覆盖如屋,楹栏齐整,亦匠心之巧者”。1952年,为了修通七里河、西固的西郊林荫大道,决定将解放门以西的路段加宽,握桥已影响交通,若保存老桥,另选新桥址,则需拆迁众多的居民房屋。因此决定将桥拆除。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10 23:54:00 +0800 CST  
126.赣州八境台
时代:北宋
名声: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消失:大火
八境台坐落在江西省赣州市北八境公园内,章江和贡江在这里汇合,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因郡守孔宗瀚筑台后绘制《虔州八境图》,并以图求诗于苏轼而得名。历代文人题咏甚多。八境台依城墙建造,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朱楼碧瓦、雄丽壮观。八境台原系木结构,据地方志书所记载,1663年(清康熙二年)烧毁,后经乾隆、嘉庆二朝加以修复。1929年再次焚毁,1934年重建。上述两次失火,缘以楼中供有吕祖神像一尊,州民时来奉香膜拜,香火甚旺,故这两次火灾都源于香火失检所致。1976年7月13日凌晨,因楼台中的暗室失火,再次被焚毁,并烧毁所藏西周铜鼎及其他文物700余件。1983年,仿宋格式重建八境台,仿木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面积为574平米,以城墙为台基高7米,底层高7米,二层高69米,三层高5.28米,琉璃瓦面高2.86米,全台高28.14米。新建八境台飞檐斗拱,画梁朱柱,彩色琉璃瓦面,雄伟壮丽,吸引了四方游客。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11 00:03:00 +0800 CST  
127.嘉兴三塔
时代:唐朝
名声:七塔八寺之一
消失:拆毁
三塔位于嘉兴西门外京杭古运河畔。原茶禅寺前。塔初建于唐代。该塔是一座富有汉族建筑风格的砖塔,造型美观, 观之赏心悦目,因其结构严谨科学,虽历经千年的历史风烟,至今仍巍然屹立,足以说明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在建筑科学和艺术上的聪明智慧。民国十五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把三塔作为大运河的唯一代表刊出,已经是照片了,三座塔的塔刹都在,与照片的年代相仿佛。三塔均为九层砖塔,中间一座稍高,约15米,塔内无梯可攀,每层壁嵌铁制浮雕佛像,饰白、黑、红三色。1971年三塔被拆除造水泥厂,塔砖一部分用于修人民广场。世纪之交拆水泥厂重建三塔!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11 00:09:00 +0800 CST  
可怕,没有人看没人回复就完结撒花了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13 11:05:00 +0800 CST  
128.白宫
时代:1800年
名声:美国总统府
消失:焚毁后重建
白宫(英语:The White House,也称为白屋)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和办公室。白宫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拥有,是“总统公园”的一部分。二十美元纸币的背面图片就是白宫。白宫共占地7.3万多平方米。由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组成。主楼宽51.51米,进深25.75米,共有底层、一楼、二楼、三楼共四层。白宫是美国总统办公和居住之地,因而成为美国政府的代称。底层有外交接待大厅、图书室、地图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白宫管理人员办公室等。白宫在很久以前也不称白宫,而被称作“总统大厦”、“总统之宫”。1792年始建时是一栋灰色的沙石建筑。从1800年起,它是美国总统在任期内办公并和家人居住的地方,但是在1812年发生的第二次美英战争中,英国军队入侵华盛顿。1814年8月24日英军焚毁了这座建筑物,只留下了一副空架子。1817年重新修复时为了掩饰火烧过的痕迹,门罗总统下令在灰色沙石上漆上了一层白色的油漆。此后这栋总统官邸一直被称为“白宫”。1902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正式把它命名为“白宫”,后来成为美国政府的代名词。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15 20:43:00 +0800 CST  
129.崇礼门
时代:1398年
名声:韩国国门
消失:拆毁,战火,焚烧
崇礼门(韩文:숭례문),俗称南大门(韩文:남대문),是李氏朝鲜时期汉城(今首尔)四度城门之中规模最大的城门,始建于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1962年12月确定为韩国“一号国宝”,被誉为韩国的“国门“。崇礼门是汉城四座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门,城门下端为石造门洞,上端为双层木制城楼。崇礼门城楼是首尔历史最悠久的木结构建筑。日韩合并时期,为配合市区重建,1907年将城墙拆除,仅余下城门。朝鲜战争期间,城门遭受战火破坏,其后于1961年进行过一次大型的修复工程,于1963年5月14日完成。2008年2月,崇礼门木造二重楼阁遭到纵火焚毁,仅存石基,木结构城楼被焚毁,即崇礼门纵火事件。2013年5月,崇礼门历时五年复建正式竣工。同年11月,被揭露重建时使用现代漆料与一般木材,而非宣称的传统漆料与金刚松。导致丹青脱落、梁柱龟裂等弊病。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15 20:50:00 +0800 CST  
130.安定门
时代:明朝
名声:京都九门
消失:拆除
安定门,元称安贞门,为明清北京内城北垣东门。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正统四年(1439)建城楼,瓮城东西约68米,南北约62米。安定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京都九门中有八门瓮城内建筑关帝庙,唯安定门内建真武庙,祀奉真武大帝(北方大神),在诸门中独具一格,从1924年拍摄的照片看,建筑整洁,布局精练。1860年,通州八里桥失守后,英法联军首先攻打安定门。10月13日正午,安定门陷落,英法联军进而控制北京城。瓮城和闸楼于1915年修建环城铁路时拆除,1956年拆除箭楼,1969年拆除城楼。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16 10:48:00 +0800 CST  
131.景福宫
时代:李氏朝鲜
名声:李氏朝鲜正王宫
消失:拆除
景福宫(朝语:???;英语:Gyeongbokgung Palace),为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的统一王朝李氏朝鲜(1392~1910年)的正王宫。因位于汉城(今首尔,朝语:??)北部,故又称北阙,也是汉城五大宫之首,李氏朝鲜社会后期的政治中心。景福宫得名于中国《诗经》中“君子万年,介尔景福”诗句。王宫面积与规制严格遵循与宗主国中国的宗藩关系,为亲王规制的郡王府,所有建筑均以丹青之色来区别于中国皇宫的金黄色。占地面积占地12.6万坪(57.75公顷),呈正方形,南面是正门光化门,东为建春门,西为迎秋门,北为神武门。景福宫是韩半岛首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宫殿之一,是古代韩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中心。宣祖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倭乱”时将宫苑的大部建筑物破坏,当时只有10个宫殿保持完整。直到高宗同治七年(1868年)才在朝鲜高宗的父亲兴宣大院君的主持下重建。1910年(纯宗宣统二年)日本将朝鲜半岛并合,即日韩合并(朝语:?? ??;日语:日韩并合),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1926年,日本在景福宫前建造朝鲜总督府。日占期间,宫殿大多建筑都相继遭到拆除,仅保留正殿勤政殿、庆会楼等象征意义的建筑物。1995年韩国光复50周年之际,当局金泳三政府以恢复本国传统文化,“清除日本统治时期象征”为由拆除日占时期建筑,原址开始大规模复建景福宫及其附属建筑。2010年8月,韩国再次复建光化门,由原先所谓“去中国化”的谚文匾额恢复为传统的汉文牌匾。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16 10:58:00 +0800 CST  
132.青瓦台
时代:高丽王朝
名声:韩国总统府
消失:战乱后重建
青瓦台是韩国总统官邸,位于首尔市钟路区世宗路一号。 青瓦台原是高丽王朝的离宫,1426年朝鲜王朝建都汉城(首尔)后,把它做为景福宫后园,修建了隆武堂、庆农斋和练武场等一些建筑物,并开了一块国王的亲耕地。现在的青瓦台是卢泰愚总统在任时新建的。青瓦台主楼为韩国总统官邸。有总统办公室、接见厅、会议室、居室,配楼有秘书室、警护室和迎宾楼等。韩国政治中心青瓦台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青瓦,也有人称青瓦台为“蓝宫”,它是大韩民国的总统官邸及政治中心。一到青瓦台首先看到的是主楼的青瓦。青瓦台主楼背靠北岳山,青瓦与曲线型的房顶相映成趣,非常漂亮。就象青瓦台代表韩国一样,青瓦和曲线型设计的房顶则代表着封开青瓦台。1927年日本入侵后毁掉五云阁以外的所有建筑,建立了朝鲜总督官邸。1945年日本投降后变为军政长官官邸。1948年8月大韩民国成立的同时,它成为总统官邸并改名为景武台(Kyung Mu Dae)。1960年4月19日推翻李承晚政权后,尹谱善当选总统并入驻景武台。不久,因为尹谱善忌“武”字并为了同美国白宫相对应,给白墙蓝瓦的这群建筑起名为青瓦台,所以也有人称其为“蓝宫”(Blue House)。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16 11:05:00 +0800 CST  
133.大光明殿
时代:明朝
名声:皇家专用的道观
消失:焚烧
大光明殿原址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路南、光明胡同(原光明殿胡同)以西的道教宫观。其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据今450余年。后来在清雍正和乾隆年间经过重建和修缮,成为皇家专用的道观。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大光明殿,门向东,曰登丰,曰广福,曰广和,曰广宁,二重门曰玉宫,曰昭祥,曰凝瑞。前殿则大光明殿也,左太始殿,右太初殿。又有宣恩亭、飨祉亭、一阳亭、万仙亭。后门曰永吉、左安、右安。中为太极殿,东统宗殿,西总道殿。其帝师堂、积德殿、寿圣居、福真憩、禄仙室五所,毁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后有天元阁,下有阐元保祚"。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重修。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义和团于弘仁寺(旃檀寺)及大光明殿设坛练拳,这两个坛遂成为义和团火攻西什库教堂的后援据点。与此同时,被义和团抓住的“二毛子”(洋教徒)嫌疑者均被集中在这两个坛“焚表明心”,若焚表不“起”(就是焚烧疏表的时候,火焰未能借空气喷出)或烧香时烧不出“主香”(就是燃烧一股高香时,其中无不倒不化的香炷),即确认此人是“二毛子”,立斩无赦。这两个坛成了义和团“老团”的核心。同年八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后,便当即占领了这两个坛。为了进行报复,八国联军乃纵火烧毁了旃檀寺与大光明殿及其附属殿宇。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16 11:12:00 +0800 CST  
134.北海万佛楼
时代:清朝
名声:小西天
消失:拆除
万佛楼在极乐世界后,并于极乐世界统称小西天。前为普庆门,为三座黄琉璃瓦顶随墙门。入门南北各有牌坊一座,黄琉璃瓦顶,南面牌坊南向额为“大千轮置”,北向额为“满万昙霏”,北面牌坊南向额为“聚诸福德”,北向额为“现大吉祥”。东西各有一浮图,中为万佛楼,七间,楼高三层,顶层为歇山调大脊,各层皆为黄琉璃瓦绿剪边瓦顶,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为庆祝其母孝圣宪皇后六十寿辰而建。而王公大臣纷纷铸佛先献寿,统计近万,故而名为“万佛楼”。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此处沦为日军司令部,楼中金佛尽被掠夺,后此处渐荒废,民国初《三海见闻志》载:“今南坊依旧,北坊只余坊基址,牌已毁。宝鸡;宝积楼如故,鬟辉楼则孤壁独立,只余瓦砾,盖前树年已毁于遭火劫矣。前万佛楼佛座尚在,佛则于庚子年遗失。守者云,日本军运回本国,无一余者。今楼下之大佛,只余佛首卧在地上,不知由何处迁来,非本来面目也。”万佛楼于1965年因破旧不堪,当时财力匮乏,且又不被重视,而被当作危房拆除,据说遗留下的部分青白石料在1970年被用于天安门的第二期翻修工程。万佛楼,今只存普庆门、宝积楼和八方亭。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16 11:52:00 +0800 CST  
135.科拉超深钻孔
时代:1970年
名声:曾是世界上最深的钻孔
消失:废弃(经费不足或灵异事件)
科拉超深钻孔是苏联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所进行的一项科学钻探,其中最深的一个钻孔达12,262米。它曾是世界上最深的钻孔,这个记录在2008年和2011年被在卡塔尔的阿肖辛油井(12,289米)和俄罗斯在库页岛的Odoptu OP-11油井(12,345米)两次打破,截止到2016年,排名世界第三。前苏联当时出于与美国竞赛和科研的目的挖掘了这口井,是冷战期间最奇怪的一种竞赛。科学家在1970年开始勘探,试图打败美国,先探测到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 (理论上是坚固的地壳和充满岩浆的地幔之间的界限)。科拉超深井的钻探工作终止于1994年。到1983年,该井的钻探深度已经达到了12000米,为此,决定停止进一步钻进。最后的262米是在1983-1993年间进行的,花了整整十年。停止钻进的官方理由是经费不足。此后,研究仍持续了数年,直到2006年资金耗尽。2008年,该地址被废弃,科拉超深钻洞口被生锈的金属帽盖严。钻探的深度到达接近13000米时,从钻井中传出来了奇怪的声音。由于对这种奇怪的现象感到好奇,研究人员向井中放入了一个耐热的话筒,同时还放入了其它类型的传感器,录下了非常奇怪的像“人的吼声”一样的声音。但是在现场的人们发誓说,听到的声音就像地狱中罪人的呼叫;随后,突然听到一声自然界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强烈爆炸声。自此之后数天里再也听不到任何声响,现场研究人员回忆说。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16 12:14:00 +0800 CST  
楼主在起点上发了新书《寻兽者说》,看帖子的给个点击收藏呗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1 21:59:00 +0800 CST  
http://book.qidian.com/info/1005014982你们帮楼主新书涨个收藏呗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2 17:14:00 +0800 CST  
楼主放假了,明天开始继续更新,还再看的举起你们的双手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3 21:25:00 +0800 CST  
136.赫图阿拉故城
时代:清朝
名声:清王朝第一都城
消失:战乱(现已部分修复)
赫图阿拉故城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距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永陵5公里。“赫图阿拉”是满语,汉意为横岗,即平顶小山岗,是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赫图阿拉故城是一座拥有400余年的历史古城,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1)。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努尔哈赤于此“黄衣称朕”,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后金。后金天聪八年(1634),被皇太极尊称为“天眷兴京”。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沙俄军队将古城破坏殆尽,原有风貌荡然无存,现已部分修复。城中的土道被青石道代替,保存下来的古榆树和新铺的草坪使整座城池显得既有历史遗韵又有现代气息。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4 13:05:00 +0800 CST  
137.北京城墙系列(以前列举过很多北京城墙,还有太多不一一列举了)
时代:元明清
消失:战乱、拆除等多种原因
北京古城墙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民国,经历了七个世纪之久,古城墙已不见踪影,被二环路替代蜷曲在老地方。古城墙呈“凸”字形,城墙周长24公里,墙基宽24米,墙通高12-14米,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目前,北京明城墙遗迹仅余两处,崇文门至东南城角楼一段是现存最长的一段明清北京城墙,全长1540米,占地15.4万多平方米,连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北京城东南城角楼,构成明清城墙遗址比较集中的地带,也是明城墙遗址公园的核心保护内容。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7-01-14 13:26:00 +0800 CST  

楼主:泉哥土豆

字数:72815

发表时间:2016-09-23 16: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5-03 10:09:06 +0800 CST

评论数:395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