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外历史上那些消失的伟大建筑

90.含嘉仓
时代:隋朝
名声:天下第一仓
消失:废弃
含嘉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代国家粮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北,始建于605年(隋大业元年),主要作用是盛纳京都以东州县所交租米之皇家粮仓,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后来废弃。现代考古证实仓城东西长612米,南北宽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共有圆形仓窖400余个。大窖可储粮1万石以上,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唐天宝8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古代粮仓。隋炀帝迁都洛阳并开凿大运河后,天下交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条生命线,大运河的主要使命就是漕运,漕运最主要的物资就是粮食。含嘉仓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也是大运河最重要的配套设施之一。含嘉仓是唐代“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又叫含嘉仓城,东西宽612米,南北长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是隋唐东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建立后,基本沿用了隋代的广通、黎阳、太原等仓,同时又增置了几处粮仓,其中最大的就是含嘉仓。唐玄宗后,由于大运河水量渐小,加上管理不善,漕运效率下降,粮窖多废弃,含嘉仓的利用率大为降低,160号窖则一直沿用至宋代。专家猜测,该窖之所以满藏粮食,可能与宋末战乱,皇家粮仓突遭变故而被废弃有关。唐代后期,由于隋唐大运河水量逐渐减小,漕运效率下降,粮窖大多废弃,含嘉仓的利用率也大为降低,宋末战乱被废弃。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2 16:55:00 +0800 CST  
楼楼已经更到90个了@小李飞到2026求加精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2 17:05:00 +0800 CST  
91.洛阳文峰塔
时代:宋朝
名声:离天只有丈七八
消失:战火
洛阳文峰塔位于今洛阳市老城东南隅东和巷东端。始建于宋代,明末毁于战火,清初重建。明清时附近还有一湖泊和一庙宇(现已废毁),塔、湖、庙交相辉映,形成了当时河南府城内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洛阳文峰塔是一座密檐式砖石塔,四方形,高约30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基座用方形青石砌成,每边长6.8米,高3.3米,塔基和塔身之间嵌有铸铁,以保持整座塔的牢固性。塔身九层,通体用青砖砌成,从第一层至第九层逐层递缩,最高层每边长3米。一至八层向北各开一弧形拱门,可向外望,门上皆有题额;第九层则四面各开一弧形拱门。塔刹已被毁。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2 17:07:00 +0800 CST  
如果用心修建,即使是新修的建筑都可以是艺术品(绵阳圣水寺的泥塑真心很美,繁华而不混乱);而某些建筑打着复古复原的幌子,却依然丑的不可方物(我不是针对大报恩寺,我是说大报恩寺、天明堂、水泥长城都是垃圾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3 13:14:00 +0800 CST  
92.崇文门
时代:元朝
名声:北京四大城区之一
消失:拆除
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崇文门以瓮城左首镇海寺内镇海铁龟著名。此外崇文门税关之苛也使外埠客商望门生畏。“崇文铁龟”名遍响京都。走酒车,城外是酒道,当年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崇文门经历元、明、 清三朝古都,它位于今崇文门内大街南口处,东距正阳门约3公里。其城楼面阔5间,约39.1米宽,通进深24.3米;楼台连台高35.2米,重楼重檐,歇山式城楼,屋顶是灰色筒壮绿琉璃瓦檐边。崇文门是京师九门之一,元代称文明门。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南城墙南括0.8公里,仍辟文明门,为舟车客商往来的枢纽之地,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建成。明正统四年,1439年重修并加筑翁城,改名崇文门,取《易经》”文明以建“,其得刚健而文明,寓意崇尚文德之意,与宣武门相对称,左文右武。1950年拆掉瓮城,1968年全部拆光。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4 19:15:00 +0800 CST  
93.拱辰楼
时代:明朝
名声:巍山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消失:大火
云南巍山古城的拱辰楼原为蒙化卫城的北门城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原为三层,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维修时改为二层。拱辰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25.76米,进深15.7米,高16米,共有两层,拱辰楼建在长47.1米,宽26.6米,高8.1米的砖砌城墙上,楼下为城门洞。由28棵合抱大柱支撑,四面出厦,楼四周设廊,整个建筑用料粗大,上檐四角用檐柱,屋面比较平缓,出角短,起翘小,一字平脊,更显气势雄伟、浑厚。南北城墙有城垛。登上顶楼犹入云天,东看文华层叠山峦,南观巍宝名山文笔塔,西望瓜江垒玉,北眺苍山积雪,全川村落,万家灯火,尽收眼底。2015年1月3日,拱辰楼起火被毁。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4 22:12:00 +0800 CST  
94.濯水风雨廊桥
时代:2010年10月18日
名声:亚洲第一廊桥
消失:大火
重庆黔江濯水风雨廊桥有“亚洲第一廊桥”之称,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风雨廊桥横跨于阿蓬江上,长303米、宽5米,分为桥、塔、亭三部分,桥身为纯木制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精密,桥上建有层塔亭,桥内摆放有红漆长凳。2010年10月18日竣工,10月底正式对外开放。廊桥又称风雨桥,分为桥、塔、亭三部分,是中国西南武陵山区的土家族和苗族建筑艺术的一种。黔江濯水风雨人行桥内里宽约5米,高8米。 廊边护栏中部统一是横按着40公分宽的厚木板坐位。2013年11月28日凌晨4时许,黔江濯水古镇风雨廊桥(也称风雨人行桥)发生火灾,桥面上的木质建筑被烧毁,桥墩、桥面钢筋混凝土建筑未毁。值得万幸的是,火灾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4 22:23:00 +0800 CST  
95.蜀王府
时代:明朝
名声:成都皇城
消失:拆毁
蜀王府,始建于1385年。今四川成都的四川科技馆、天府广场一带。又称“成都皇城”,是明代藩王府中最富丽的一座。位于北起东西御河,南到红照壁,东至东华门,西达西华门,周长2500多米,面积38公顷多,其建筑可与北京故宫媲美。整幢建筑坐北朝南,处处殿阁楼台、金碧辉煌。中轴线上的建筑主要有承运门、承运殿、端礼殿、昭明殿等。蜀王府一改过去历代成都城主轴偏心的布局,首次确立正南北的中轴线,从而形成类似北京紫禁城的沿南北中轴线东西相对称的庞大建筑群。虽为王府,它却俨然有皇宫的巍峨气派,故老百姓称之为“皇城”。1390年,蜀王府宣告竣工。这座蜀王府规模雄伟,是明代藩王府中最富丽的一座,北起东西御河,南到红照壁,东至东华门,西达西华门,周长2500多米,面积38公顷多,其建筑可与北京故宫比美。整幢建筑坐北朝南,处处殿阁楼台、金碧辉煌。中轴线上的建筑主要有承运门、承运殿、端礼殿、昭明殿等。1644年,张献忠率农民军攻入成都,蜀末王朱至澍跳井而死。张献忠在蜀王府自称大西王,并以蜀王府为西王府,1646年,张献忠在撤离成都前焚烧了蜀王府,蜀王府部分建筑被烧毁。1966年“皇城“彻底走向消亡。蜀王府也除了那几个地名外,没有一丁点儿痕迹了,永远、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4 22:34:00 +0800 CST  
96.朝阳门
时代:元朝
名声:北京老城门
消失:拆除
朝阳门位于北京市,元称齐化门,门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故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朝阳谷穗”为南粮北运的第一位喜迎神。朝阳门形制与崇文门略同,面阔五间,通宽31.3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9.2米;楼连台通高32米;箭楼形制略与宣武门同,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5米。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朝阳门最先被攻破,朝阳门系列建筑也遭到炮轰。但这毕竟是外来的破坏,主动的拆除始于1915年,和正阳门等几个内城城门一样,朝阳门的瓮城也消失在这一年修建环城铁路的过程中。喜仁龙到达北京时已是20世纪20年代,环城铁路工程已经完工,在考察过其他城门之后,他说施工中影响最大的是朝阳门和同位于东垣的东直门,因有铁路从中部贯穿通过,朝阳门的瓮城几乎全部被拆毁,设有月台的火车站占据了往日由瓮城高墙庇护的场地,箭楼门洞也已失存。1956年10月9日,朝阳门城楼拆除完毕;1958年,箭楼拆除完毕。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4 22:40:00 +0800 CST  
97.庆寿寺双塔
时代:金朝
名声:著名古塔
消失:拆毁
金初始建,称大庆寿寺,元初重建。明正统十三年(1448)重修,改称大兴隆寺,又名慈恩寺。嘉靖十四年(1535)毁于火。嘉靖十五年(1536)改为讲武 堂、演象所。双塔在寺西侧。一塔9级,称“天光普照佛日圆明海云佑圣国师之塔”,一塔7级,称“佛日圆照大禅师可庵之灵塔”。庆寿寺双塔原址在北京西城区西长安街28号。1954年扩建西长安街拆除。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4 22:46:00 +0800 CST  
98.青岛老火车站
时代:清朝
名声:著名火车站
消失:拆除
青岛站位于市南区泰安路,始建于1899年,是一座饱经沧桑的百年老站。火车站是由德国人魏尔勒和格德尔茨设计,由山东铁道公司施工的。当时的火车站主要由钟楼和候车大厅两大部分组成,北联一层办公用房,建筑具有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候车大厅以高大的装饰山墙和三个大型券门突出了面向市区的主入口,楼南角耸起一座造型优美的尖钟塔,正居于广西路和兰山路的轴线上,成为兰山路对景。火车站成为胶济铁路的终点站,并成为青岛的景观建筑之一。现在的火车站,是老火车站后移15米以后按照原样放大1.5倍重建的,仅仅是钟楼部分。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4 22:52:00 +0800 CST  
大家也晒一晒自己看见过的美丽建筑吧下图为成都郫县一所大学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4 23:26:00 +0800 CST  
楼楼好像还没有列举过日本建筑额~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6 10:54:00 +0800 CST  
99.米诺斯王宫
时代:BC1700-BC1450
名声:欧洲最古老文明的王宫
消失:地震或火山或战乱
克里特岛位于希腊本土以南130公里的地中海上,爱琴海以南,面积8236平方公里,是希腊最大的岛屿。在克里特岛上,距海边4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面积为270万平方米的城市克诺索斯。其中心王宫有两座,第一座小面积宫殿由于意外损毁而废弃;第二座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米诺斯王宫遗址,是基于第一座宫殿的遗址上兴建的,长宽为150×100的多层建筑,总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米诺斯王宫曾多次改建和扩建,最后建成的一座殿长150米、宽100米。殿的主院的东西两侧都建有厢房,厢房的台阶向上延伸了有四层楼高,厢房还建了采光孔、小内院、走廊、大厅和起居室。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6 11:09:00 +0800 CST  
100.原爆圆顶馆
时代:1945年毁灭
名声:世界遗产
消失:原子弹爆炸
原爆圆顶馆(原爆ドーム,又译为原子弹爆炸圆顶屋、原爆圆顶馆、原爆穹顶、原爆栋墓或原子弹栋墓),位于日本广岛县广岛市市中心、元安川河畔,是一座建筑物遗址。这座建筑原来是日本的广岛县产业奖励所,是捷克建筑师简·勒泽尔设计的一座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建筑。1945年8月6日上午8点15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在距离广岛县产业奖励馆上空东南约160m,高度约580m处爆炸。由于正处于原子弹爆炸中心,虽然被焚毁,但没有受到冲击波的影响,所以是爆炸中心唯一没有倒的建筑,保留下来作为原子弹爆炸的纪念物,顶架上居住着许多乌鸦,推测没有放射性的残留。 它基本上保留了爆炸后的原貌,不断告诉人们原子弹和战争的恐怖与悲惨。在决定是否保存原爆圆顶馆之前,曾经过多次的反复讨论。既有予以保存的意见,也有应拆除的意见。经过一番周折之后,原爆圆顶被作为该起事件的纪念物而获得保存,属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的一部份。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此纪念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为了更好地保存建筑的原貌,已经实施了三次工程。并视为世界永久和平的标志。原爆圆顶馆不得入内参观,只能在外部进行参观。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6 11:16:00 +0800 CST  
不知不觉都更了100个了楼楼自己用沙子做的,楼楼真的不是zz,楼楼是正经大学生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6 12:36:00 +0800 CST  
101.天守阁
时代:日本战国时代
名声:政治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消失:焚烧
天守阁是日本战国时期修建的大型城堡,在军事上有关楼和瞭望塔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城主的居住之地。天守阁是城堡的中心建筑,他不仅是坚固的军事防御设施,也是所在地大名或城主政治权利和地位的象征。1612年集中了当时的能工巧匠建造而成,后毁于战火,1959年重建,城堡屋檐上金色的鱼饰非常引人注目。现在看到的五层天守阁是1965年重建的。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6 18:10:00 +0800 CST  
102.钱塘江大桥
时代:1937年
名声: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
消失:炸毁
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总投资540万银元。桥长1453米,分引桥和正桥两个部分。正桥十六孔,桥墩十五座。上层公路桥,宽六点一米,两侧人行道各一点五米。大桥建成未及三个月,日军铁蹄踏上北岸桥头,国民党军队下令炸毁,直至抗战胜利后修复通车。它也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该桥由著名桥梁工程师茅以升设计,并主持施工,首次采用气压法沉箱掘泥打桩成功。打破了外国人认为此处不可能建桥的预言。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如今第二座公路、铁路平行的钱塘江大桥建成并通车。成为浙赣、沪杭铁路复线的枢纽。双虹飞彩,宏伟壮观。雄伟壮丽的大桥,抒发出中华儿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壮志,而铭刻其中的“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却使国人永志难忘。钱塘江大桥不仅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1937年12月23日下午1点,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5点,日军的先头部队已隐约可见,人群被强行拦阻,所有的引线都点燃了。随着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的两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最终在通车的第89天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6 18:30:00 +0800 CST  
越到后面回复越少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6 23:09:00 +0800 CST  
103.宣武门
时代:明朝
名声:京师内城九门之一
消失:拆除
宣武门位于西城区南部。明、清时京师内城九门之一,后演化为地片名,泛指宣武门东、西大街,宣武门内、外大街附近。建于明代,初称顺承门,正统四年改称宣武。为内城南门之一。现泛指宣武门东、西大街;宣武门内、外大街交在正阳门西侧,与东侧的崇文门相对,为内城三个南大门中西面那个。在崇文门与宣武门的命名上遵循了古代“左文右武”的礼制,两门一文一武对应,取“文治武安,江山永固”之意。因为取武为意,城门守军训练用的护卫校场就设在宣武门外。汇处一带。宣武门城楼面活五间,通宽32.6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3米;楼连台通高33米;重楼重檐,歇崇山峻岭式灰筒瓦绿互谅互绿琉璃瓦剪边。瓮城南北长83米,东西宽75米;西墙辟券门,其上为闸楼。瓮城南墙城台之上为箭楼,箭楼面活七间,通宽36米;通进深21米,连台通高30米。箭楼于1927年被拆除,仅存城台及瓮城闸楼券门,城台及瓮城后于1930年拆除。1965年拆除宣武门城楼,1966年修建北京地铁时又将宣武门城墙拆除,护城河填平,从此宣武门不复存在,仅留下了地名。


楼主 泉哥土豆  发布于 2016-10-07 20:39:00 +0800 CST  

楼主:泉哥土豆

字数:72815

发表时间:2016-09-23 16: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5-03 10:09:06 +0800 CST

评论数:395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